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11-26 07:12:49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篇1

一、细节孕育良好的习惯

俗话说:“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教育中亦是如此。身为教师要做细心的人,让细心成为一种习惯,充分发现利用好每一个教育细节,巧妙育人,适时点拨,于丝丝细雨中润泽心灵,与人物无声中陶冶情操。

每次批改作业时,都有很多孩子的作业本是卷角的,看着很不美观。虽然我一次又一次地在课堂上讲要保持作业本整洁平整,可总是收效甚微。一次我在教室给学生当面批改作业,学生们都自觉地排队。第一个同学交上本子,我看到本子的边角卷了,便停下笔,先抹平了才提笔批改。第二个同学交上本子,我又看见本子的边角卷着,便又先抹平了本子才动笔批改。这时,第三个同学已看在眼里,赶紧自觉地抹平手里本子的边角,同时轻声提醒后边的同学,后边的再提醒后边的……从此之后,班里孩子作业本卷角的情况明显变好很多。

通过这件事我体会到教育是一门艺术,它不是一厢情愿地牵制学生,也不是用权威去压制学生,而要审时度势,启发诱导,在“无声”的过程中让学生受到教育。

二、细节孕育良好的行为

教师平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向学生展现自己高尚优雅的风度和修养,对学生施以正面影响。我们常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言传不如身教”。

每次走进教室,都看见地上有很多铅笔削,于是我就叫值日生拿扫把去扫干净。可是刚扫完,一节课下来地上又有了,我心想:老叫值日生扫也不是办法。我犹豫了一下,拿起扫把就去扫。班里孩子看见了,也拿起扫把跟着我扫,有几个孩子还主动用手去捡自己座位下的垃圾;同时还听见班里有孩子说:“以后我要把垃圾丢在垃圾桶,不要让老师扫的那么辛苦。”看到这情景,我心里顿时有种欣然的喜悦。其实许多问题不用说教,关键是行动。

三、细节孕育良好的礼仪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有着悠久的礼仪传统。从古到今,代代相传。随着社会的发展,礼仪也不断发展,并加入新的内涵,能给人以启迪和力量。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应该注重礼仪教育,倡导文明。而学生的礼仪修养往往表现在其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上。

新学期刚开学不久,一天,我在操场上遇到我们班的几个孩子,见他们从我对面走来,我看着他们面对微笑,可是他们却对我视而不见,我顿时懵了。心里的无名之火骤然生起,正想转身把他们训一顿,一回头却不见他们的身影了。我走进办公室,静下心来沉思了良久。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不能一开始就批评,这样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树立,也不利于孩子对新学校、新老师产生喜爱之情。想好之后,我就走进教室,主动跟孩子们打招呼。旁边其它的孩子看见了,也主动过来跟我打招呼。第二天,我早早来到学校,本想在操场上主动跟我们班的孩子问好,可是没想到,有几个孩子却主动跑过来跟我打扫呼说:“宾老师,早上好!”真出乎我所料。于是,上课时我就对这几个孩子进行了奖励,我因势利导教育学生,告诉他们,进来我们学校的每一位都是我们的客人,我们应该有礼貌地问候,必要时还应给予热情的帮助,例如遇到找班级教室,找老师,找领导的客人,我们还应该做一个热情的向导。从此,我班的孩子一遇到老师就打扫呼,也经常听到家长反应说自从孩子上了一年级后变得有礼貌了。我国教育家孙敬修说得好:“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是很有影响的。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耳朵是‘录音机’,脑子是‘电子计算机’。录不来的信号装在‘电子计算机’里储存起来,然后指导其行动。所以,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言行符合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用美的语言,用美的行为,美的心灵来影响孩子。”教师处处以身示范,这是无声的命令,它是空洞说教无法比拟的。

能走进孩子心灵的,不一定是教师一次精心的设计,却往往是你不经意的一个举动,一个笑容,一个眼神,虽无声,却充满智慧。只要我们敏锐地抓住它,深入地挖掘它,就可能找到教育的突破口,甚至可能形成一股强劲的教育旋风,让学生的心海卷起波澜。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篇2

曾几何时,我们坚信这世间充溢的只是爱心和善意/可如今,展现在眼前的,并非都如我们所冀。

曾几何时,我们牢记父母师长的叮嘱,卫护着所有的法则/可如今,撩起法则的面纱,发觉有些是如此毫无意义。

曾几何时,我们崇拜所有的长者都能创造奇迹/可如今,身遭束缚,心受禁锢,却叫不得苦痛,说不得悲凄。

曾几何时,我们希求强者弱者,大人小孩永不相争相欺/可如今,恃强欺弱,比比皆是,儿时的希求曾几度忆起?

曾几何时,我们强求完美,盯着暮日喊:“不要沉沦!”/可如今,看见黑子,我们无动于衷,任它去横行于美丽。

曾几何时,我们无忧无虑,游戏在一起/可如今,每个人,都或早或晚,触摸到了孤独女巫的手臂。

曾几何时,我们敞开心扉,同谈人生,互吐心迹/可如今,有多少心灵已筑起高墙,有多少心灵已悄然关闭。

曾几何时,我们祈祷歌声与微笑永是绚丽无比/可如今,每个人都只能悻悻地哼着灰色的《我多想唱》。

曾几何时,我们紧抓着那纯洁真挚的友谊/可如今,试图挽留又一个即将起程远离的友人,结局已是徒劳无益。

曾几何时,我们一同起草着一个无人知晓的梦的设计/可如今,窥视现实与梦境,竟是黑海的两岸,永不可能合二为一。

噢,我们怎能仅仅是一腔热血,满腹牢骚;又怎能两耳灌满叹息,双目尽是焦灼?让我们每一颗年轻的心行动起来,伸开双臂,面对辉煌灿烂的晨阳,大声-- 呼唤!

我们呼唤每一个爱国者,少发牢骚,多于实事,少混日子,多敲警钟。因为这是个呼唤实干家的时刻!

我们呼唤每一个良知者,关心国家,关心教育,追求真理,坚持正义。因为这是个,是个呼唤敢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人的时刻!

我们呼唤每一个女性,鄙视偏见,放弃傲慢,超脱于琐碎,置身于事业。因为这是个,是个呼唤女性的时刻!

我们呼唤每一个家长,少生孩子,多育孩子,少宠孩子,多教孩子。因为这是个,是个呼唤建设者的时刻!

我们呼唤每一个青年人,摈弃陈规,开拓创新,投身改革,致力建设。因为这是个,是个呼唤开拓者的时刻!

我们呼唤每一个少年,奋斗竞争,不贪安逸,珍惜光阴,不滥用阳光。因为这是个,是个需要抓得紧的时刻!

是的,我们这一代在呼唤世人,也在呼唤自己。我们呼唤中国式的伟人爱因斯坦来将科学推进新世纪,我们呼唤第二个司马迁来写新时代的《史记》,我们呼唤英雄,期待着谁敢重复那个著名的法国人最著名的一句话:“拿定主意要胜利的人,将永远不会说:‘这不可能?”。”

是什么,是什么使我们散而又聚,且永不再海角天涯各一方?是什么,是什么使我们极年轻的心真正地共鸣,且永远在策动力作用下共振共鸣?是-- 忧虑

新的“读书无用论”,新的文盲大军:世界每三个文盲中有一个中国人,每十个中国人中有三个是文盲或半文盲;中小学生大量流失,一年间是四千万,这是些不容忽视的数字。

脑体倒挂,知识贬值,社会分配不均:“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刀的,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小知识赚大钱,大知识赚小钱,高知识不赚钱”。这些似乎是耸人听闻的话,并不是“黄河之水天上来”一类的夸张。

教育经费奇缺:“清代的房子,民国的桌子,新中国的孩子”被用来形容中国的乡村小学,这并不可笑;教学实验仪器配齐率中学不到10%,小学低于5%,“我们的化学实验是在黑板上做的”,许多同龄人这样笑着说,这也不可笑。

中国的教师是最艰难的职业,他们从事的职业在中国既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也是“太阳底下最贫困的”。

人说中国是吃穷的,这固然有过于偏激,但反映的事实不容乐观:公款吃喝每年至少八百多亿元,可投资百万元的大型科研项目八万个,可支付全国三年的全部教育经费。

狂热地祟洋,出国潮;

国民弱点:良知麻木,依赖...;

国民无纳税意识,区区一个歌星可偷税几十万;

粮荒,耕地面积减少,威胁着偌大的国家;

人口,十一亿,成为当今中国最为沉重的负担;

环境日益恶化,这全球性问题并没有在社会主义的中国避免,乱砍乱伐的国民毫无长远目光…。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篇3

一、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及个人创造力

童年是孩子想象力与创造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不能只在乎哪些东西有利于孩子将来升学或从业,而忽略了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需求与感受。保护孩子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正是孩子们当下最为需要的。戏剧作为一门艺术,需要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创意才能得以呈现,因此。它能够培养孩子创新的品格素质。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表达的能力

现今的一些教师多以灌输式教育见长,很少用体验式及探索式的教育方法引导孩子自发思考,探寻真理。一些喜欢思考的孩子往往被他人视作“问题儿童”。被教师视为故意捣乱。如何才能帮助孩子提高独立思考和熟练的自我表达能力?戏剧教育中就能找到充分的机会和科学的训练方法。戏剧教育模式大多是“工作坊”形式,开放式的学习方式使每个学员都有机会参与讨论,并被鼓励提出问题、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促进肢体动作协调发展

由于戏剧艺术要求学习者在“声、台、形、表”四个方面有全面均衡的发展,因此,相对于拥有课桌椅的传统课堂,戏剧教育更偏向在“动”中学,在课程结构中给予孩子专业的舞蹈训练及肢体语言开发。这样不仅能提升孩子肢体的协调性,更能培养孩子对于自己身体形体美的认知。我们针对小班学生设计了旨在锻炼孩子整体素质的“打招呼”游戏。主要做法是:先让小朋友围两个半圆对面坐下,教师引导两个小朋友之间相互打招呼:“你好,我叫……”然后相互握手;再让幼儿分散站立,请幼儿在全班内自由与同伴进行打招呼:“你好,我叫……”最后让幼儿分散站立,一分钟内请全班幼儿自由与同伴进行打招呼:“你好,我叫……”并请幼儿说一说,你与几个小朋友打了招呼?分别都是谁呢?通过这个游戏。提高了孩子的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以后开展戏剧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健全幼儿情感。培养孩子自信

戏剧教育是通过虚拟的情境与人物帮助孩子进行直接的情感体验,在这些虚拟环境中,孩子能完全地抒发与释放生活中的压力与困惑,并得到专业教育人员的正面引导,对其情绪控制、情感认知与表达有着重要的意义。戏剧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具有当众展示的特点,能帮助孩子克服紧张情绪,逐步形成注意力集中、信念坚定等特质。在观众不断的掌声中,孩子能时常感受到被接纳、被鼓励、被认可,从而也增强了自信心。

此外,戏剧演出还可以帮助孩子参与到社会活动中,让孩子了解社会,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尊重他人,建立社会责任感等。可以说,戏剧艺术不仅提供给孩子们真正接触戏剧艺术的机会,也给孩子提供了流畅、生动、欢乐地表达自己想法与感受的机会,从而使他们的心灵得到成长。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篇4

关键词:合唱教学; 视唱; 情感; 审美能力

现在的音乐教材,每一册都安排有合唱曲,可大多数教师都跳过了合唱声部的学习,真遗憾!

合唱歌曲是丰富学生的音乐内容,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巩固乐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素质不断提高的一种教学方式。完整的合唱以其高雅、清纯的艺术魅力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合唱融合了方方面面的知识与能力。我认为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合唱教学。

一、合唱过程中加强了读谱、视唱能力。

很多学生唱歌,喜欢直接模唱歌曲,不管是很难的通俗歌曲还是教材上的歌曲,唱的很准,很不错,但是去让她们唱这些他们已唱的烂熟的曲谱,即使简谱,也读不清楚,?不能说这些学生都是“音盲”或“音准不强”。这些现象告诉我,孩子们缺乏视唱能力。而在合唱中,视唱是最起码的基础,很重要,一个班或合唱团如果一点视唱基础都没有,怎么能达到音准、和谐 。如《大家来唱》的一声部旋律是“3- -︱2 1 2 ︱1- - ︱”对应的二声部旋律是“1- - ︱7 1 7︱1- - ︱”,对应的一,二小节是大,小三度,这首歌的其他乐句也基本上是大,小三度或六度,有一定视唱能力的学生,他的直觉就会辨别音高,基本能较顺利的把旋律唱下去。熟练后基本能和谐演唱出这首合唱曲。而不会唱谱的学生,处在一个合唱团队里,因为从众意识,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带动,共同进步,能促使大家去视唱。所以,合唱能提升同学们的这种视唱能力。

二、通过合唱训练,建立良好的呼吸发声方法。

训练学生掌握一定的合唱技巧,使学生的呼吸方法保持统一 ,达到口型的统一,进而达到声音的统一。

气息对于歌唱十分重要,然而,在中小学生中,歌唱的用气发声基本没有,存在比较常见问题,有耸着双肩唱的,有抬胸束腰唱的,有顶着小腹唱的,也有遇到高音就踮起脚尖直白着嗓子叫的,这些直白而简单的歌唱方法都是不明白用气息方法。这种状况也严重地影响着歌唱学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通常用到:“快吸快呼”,“快吸慢呼”,两种方法。通过“快吸快呼”找到气息的支持点?,也就是常说的气息的位置?,用快吸慢呼的方法,使气息平稳,均匀,有控制,定在这个点上,再找到呼吸器官和发声器官有机配合的感觉。

在此基础上,用“快吸”配合“快张嘴”一起训练。“快吸”找准气息的支持点,“快张嘴”打开口腔,活动面部肌肉,也使合唱团成员统一口型,为字正腔圆,音高位置打好基础,从而使呼吸与发声有机的统一起来,用这种方法来练习合唱,逐句进行,特别是对庄重的进行曲非常有效,如《阳光三重奏》。用“快吸慢呼”训练有长音的歌曲,如《牧歌》。使呼吸与发声得到有效的巩固。

在发声练习曲上,通常采用开口音“a”“o”与闭口音“i”“u”交替练习,用这种方法并坚持训练合唱曲,乐曲更加圆润而和谐,声音更加统一。对音乐教学无不是锦上添花。

三、选用适合学生年龄,心理特征的歌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在合唱选歌时,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能引导和控制学生的心理过程,引发他们丰富的情感,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体现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就是要教给学生感受、理解与掌握音乐内涵的本领,要把握不同年龄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选择安排合唱内容。

小学中高段,不再单纯追求主要作用于感官的感觉上的需要,这时的学生开始需要比从前更进一步的得到知觉上的满足。因此,在合唱教学中要选用适合他们年龄的歌曲,表现典型的意境与情绪。这时,我给他们选用《小小少年》、《我是少年阿凡提》,借此既可表达孩子们成长过程遇到的困惑,将歌曲中少年的形象较恰当的表达出来,达到共鸣,就不难把握乐感,其次,这一时期的孩子们有强烈的明辨是非能力,教师稍加提示,孩子们就能用不同的力度、情绪把少年阿凡提热爱大自然,保护小动物的感情,与破坏大自然的行为作斗争的心情恰当的表现出来.这一时期是从儿童期向少年期过渡的阶段,根据歌曲的需要,适当编一些律动或舞蹈,增加其兴趣。

进入中学,学生兴趣广泛,自尊心、荣誉感和好胜心强。意志品质有了突出表现,自我意识有明显发展,这一时期,我选用,思想内容更深刻的歌曲,如:男女生混合唱的歌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和女声小合唱《美丽新家园》以及《生死不离》等,展示他们美妙的歌声,体现他们能唱好歌曲本身的能力,让他们在美妙的歌声中找到成就感与自信,在美妙的歌声中受到熏陶,潜移默化的提升他们的人格,所以,这就要求音乐教师,不但要钻研教材,还要突破教材,选取教材歌曲同时,可选择健康的流行歌曲,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健康的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合唱训练如果能与学生的心理过程相符合,则能够促进学生热爱音乐的愿望得到健康的发展。反之,则会抑制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这一时期的合唱训练中,教师要把握学生的情绪,可适当讲一些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故事,如名人、音乐家、名曲诞生的趣事等。

四、合唱最终达到以美育人的目的。

合唱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如教唱革命历史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等,能使学生爱憎分明,能唤起他们对敌人的仇恨、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教唱叙事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太阳出来喜洋洋》、《歌唱二小放牛郎》、等能激发学生爱劳动、爱学习的热情,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能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净化学生的心灵。合唱的育人功能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加强。凡长期经过合唱训练熏陶的学生,其性情、精神、气质都会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定势,能让其一生获得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合唱——融合了如“视唱知识”“气息与发声”“乐理基本知识”“文化知识”等方方面面的基础知识。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感受力、 表现力和审美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集体观念和爱国情怀,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非常注重歌曲的合唱训练。

参考文献:

[1] 宋小翠. 中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29)

[2] 王文娟. 新课程理念下音乐教学的误区及对策[J]. 江苏教育 , 2004,(14) .

[3] 谭玉涛. 新课程实施中如何改进歌唱教学[J]. 甘肃教育 , 2004,(05) .

[4] 庞琪. 浅议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方式[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 2004,(S2) .

[5] 钱建良.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体验”[J]. 中国音乐教育 , 2003,(02) .

[6] 胡静. 音乐课活动设计与运用[J]. 陕西教育 , 2003,(11) .

[7] 李峰峰,杭莹. 浅谈合唱课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 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 2001,(06)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篇5

关键词:全民阅读;意义;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305-01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呼吁建设"走向阅读社会";1995年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让世界每个角落的人都能读书"。许多发达国家都将推动国民阅读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立法规划或斥资推动阅读。美国、俄罗斯、日本、英国、德国、加拿大、以色列等都制定了自己的全民阅读计划。

2013年3月5日,代表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做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首次提到全民阅读,把全民阅读上升为国家战略,引起很大反响。十报告历史性地把"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列入未来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蓝图。图书记录历史,传承文明,传播知识,蕴藏智慧,阅读与人类文明紧密相联,阅读习惯的养成,不仅是个人修身益智的大事,更是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大事。多读书,读好书,对于陶冶全民族情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据统计,我国人均阅读量图书只有4・35本,是日本的十分之一,以色列的十六分之一,而每4500个犹太人就拥有一个图书馆,每平均6个以色列人就定一份英文报纸。政府委员王安忆表示:应试教育下无法要求孩子们多读书,而阅读量影响着学生们的审美和判断。倡导全民阅读,最重要的是培养阅读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结合自己为人师和为人母的经验谈谈。父母是儿女的首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也是终生课堂。营造书香家庭,"陪养"孩子成长。

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在童年时代没有养成阅读习惯,那么他很可能终身远离阅读。"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张元济先生撰写的这副对联,对于当今,仍有现实意义。我自己经济较拮据,可并不影响自己为孩子创造阅读的机会。记得孩子一岁多时,自己就和孩子玩扑克牌,寓教于乐,从中教会孩子认识抽象的数字和许多有趣的知识。上幼儿园时,孩子常带识字卡回家,自己就扮演另一角色,和她猜字。常带孩子上书店翻翻,逛逛,感受阅读的乐趣。

上小学,孩子已经能通过拼读汉语拼音阅读课外读物。为了让孩子扫除生字新词这些"拦路虎",又教孩子查词典,方便快捷提高阅读速度。经常做忠实的听众,聆听孩子朗读她喜欢的故事,分享孩子读书的收获,以此方式,激励孩子继续保持做阅读这件有价值的事情。课外书的来源,尽量从单位图书室借来适合孩子读的书,或办理借书证,让孩子到图书馆借阅。孩子读什么方面的书,大多是自行拿主意,有时也提些参考意见。

当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轰动全国,理所当然争先拜读。这时,作为家长自己也阅读,和孩子共同品味阅读乐趣,并就势引导阅读其他古今中外名家名著。阅读伴随孩子成长,滋养孩子幼小的心灵。有书作伴,孩子的童年不孤单。

学生在校时间除了 节假日,每年约有七、八个月在校时间,学校理应承担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重任。为学生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创设书香校园,书香班级,把每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使阅读伴随学生的校园生活,滋养学生的心灵。

1.改变理念,正确处理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把语文教学置于大语文教学观,努力通过课外延伸和拓展,坚持课内外并举,深化学习语文,不光识字,正确听说读写,提高写作能力,还要通过学习语文,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提高审美和判断能力。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创设高效语文课堂,布置的语文作业应精心设计,避免简单机械过量的作业,使学生有一定时间广泛阅读,感悟语文。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我们真的想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那就让我们在学生面前敞开道路,让他们走到学校图书馆的书架跟前去,让书籍,从沉睡的巨人变成挚友。

2.树立标杆,和学生一起在阅读中成长

很难想像,如果老师没见过大海,没踩过沙滩,没搏击过风浪,如何能绘声绘色描述大海,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令人向往 的情怀?只有当教师静下心来,和学生一起潜心阅读,才能感受花开的声音,雾散的飘逸,心灵的呼唤,才能从从容容和学生交流探讨,共享乐趣。十分爱好读书,他接受俄罗斯记者专访时坦承:"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教师也应如此热爱读书,引领学生以好书为友,与真善美对话,与高尚相守相依。

3.充实图书,让班级学生触手可及书香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篇6

一、提问的技巧

1 抓住课题,巧设疑问

课题是课文的眼睛,它有揭示中心、概括课文内容的作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层层地深入挖掘。例如《草船借箭》一课抓住“借”字做文章,让学生思考怎样借、向谁借、还了吗、怎样还等问题,从而体会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2 利用矛盾,激发疑问

教材中的许多耐人寻味的矛盾处是作者有意安排的点睛之笔,抓住这些地方提问,不但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愿望,而且能把课文理解得更透彻。如《再见了,亲人》中可这样问:小金花在妈妈去世时没有哭,却与志愿军分别时为什么哭了?从而理解中朝人民之间情深义重。

3 情到深处必有疑

不少课文的作者运用了重复修辞方法,以强调某种强烈的感情。在此处设问,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的内涵。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不论发生什么,我总是和你在一起”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4 深题浅问,化难为易

当学生学习上处于“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教师应善于点拨诱导,几经回环,就能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抓住疑难点提问,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最终抓住事物的本质。比如学习《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可以设置以下问题:(1)这个中国孩子是谁?(2)他发出了怎样的呼声?(3)这只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4)通过他的呼声你想到了什么?这样既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又突破了重点难点。

5 留有空间,放飞思绪

有些课文,作者为了达到某些表达效果,有些情节不作细微的叙述,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天地。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可以启发学生想象,填补文章的空白,学生就易走进文章的“心灵”。

课堂提问尽管有很多技巧,但也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经常变换手法,切忌采用一个固定的僵化模式,即使是同一个内容,在不同的场合下进行提问,也要注意转换角度,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因此我们要注意提问的策略。

二、提问的策略

1 广泛性

首先,课堂提问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教师提出的问题,对优等生可合理“提高”,对中等生可逐步“升级”,对后进生可适当“降级”,从而使全体学生都可获取丰富的知识。

2 价值性

课堂提问所设计的问题必须是对于课堂教学的完成具有一定的价值,应选择那些能够启发思考,激发学生兴趣的,对教学的进行起促进作用的问题。那些“是”“对”就能回答的问题尽量少提。所提出的问题要让学生经过一番思考才能回答,且充分利用课堂所学,起到巩固与深化的作用。

3 科学性

提问前,教师应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针对自己的学生实际,掌握准提问的难易程度,既不能让学生答不出来,也不能是简单地答“对”与“不对”,要使学生“跳一跳才摸得着”。难度大的问题要注意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有层次、有坡度、有台阶,这样,有利于学生正确掌握课文知识,有助于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敢于回答问题。

4 启发性

启发性的问题要能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索,能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达到非说不可的境地。千万要避免那种处处皆问的做法。要尽量避免单纯的判断性提问,多用疑问性提问,还要注意运用发散性提问、开拓性提问,使学生在提问中受到启迪,在提问中创新。

5 灵活性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学生答问中也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而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运用教育机智,根据变化了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发问。不能不顾课堂隋况的变化生硬地照搬照用课前设计好的问题,也不能在学生答不出时一个劲地等待或追问学生。要多运用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断实践,不断摸索,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教学功能。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篇7

一、 “点击”理性思维,擦出智慧火花

智慧,就是“异想天开”,就是与众不同,就是捕捉时机,就是高人一筹,就是深邃的洞察与思考,就是独特的建树与灵性。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做到既能让学生各抒己见,产生思想碰撞,擦出灵感火花,又能让语文课堂饱含真情实感,给人以精神寄托,成为启迪智慧的美妙家园,最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实现理性思维能力质的飞跃。

如在教学《鸟语》这一课时,学生在初读感知的基础上,“我”与鸟儿动听的交谈感染着他们,由动听到动心,他们也想尝试着做鸟儿的知音。于是,教师再次播放百鸟争鸣的音响请学生欣赏,并创设让他们表现的空间:听后把自己的收获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出来。在这种“有我之境”中,学生情不自禁地把自己放进曾经经历的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以他们独特的心态聆听鸟语,并将他们的独特的感受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

有的学生谈到“‘喳喳喳喳’、‘喳喳喳喳’,那不是分明在说‘喜事到家,喜事到家’吗”这一句时说:“有一次,我考试满分,喜鹊枝头叫,仿佛在说:‘恭喜你呀,恭喜你呀!’所以我认为喜鹊真能给我们带来喜讯。”说完,他动情地朗读了第10自然段。

有的学生迫不及待地寻找恰当的语言,进行了创造性的表述:鸽子“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分明是催促我“多读点书,多读点书”。

有的学生说:上次过生日,同学们为我唱了这样一首歌“小斑鸠对我说:‘咕咕’,幸福,‘咕咕咕咕’,真幸福!你可真幸福!”这次听鸟语,我仿佛又听到这首歌……

孩子们尽情地渲染着,多角色、多层面地触摸语言、揣摩语言,理性思维端倪初现。

在上述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鸟儿的喜爱之情已默默地渗透到他们的心中,鸟能给人启迪、带来智慧和乐趣,还有哪些可爱之处?联系旧知,学生知道鸟儿是森林的护卫天使,是人类的朋友。爱鸟之情化为实际行动,孩子们有的写诗赞鸟,有的写护鸟标语,有的提出要为鸟儿护窝搭巢……声声鸟语牵动着孩子们的心,体现着孩子们心中的爱鸟情。

教学中,通过以情感为支点,让学生领悟文本,体会深意,让师生共性互动的思维火花随着不断行进的思考迸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二、 “点击”理性思维,激起“头脑风暴”

思维着的精神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我们语文课堂应该而且也可以充满理性之光――思维。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去理解,去拓展,真正体验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例如教《蚁国英雄》一课时,教师在充分渲染紧张气氛后,紧紧抓住“万万没有想到”,结合文中词句理解蚂蚁临危不惧的英勇行为,孩子们不由自主地入情入境了,他们都被蚁国英雄的献身精神和团结精神所感动,课文读得很动情,教学任务也基本完成了。可就在课结束之前,一个孩子突然举手说:“老师,我还有个问题,作者为什么眼睁睁地看着蚂蚁被烧死,却不去救它们呢?”

读过这一课的教师都曾思考过:作者及其周围的人当时是以一种怎样的心情来观看蚁国英雄的壮举?为什么周围有那么多的冷眼旁观者,却没有一个人出来救火?作者能如此清晰地看到小小蚂蚁的突围过程,可见火势并不大,为什么不出手相救?却还在那里惋惜地想“这群可怜的蚂蚁肯定要葬身火海了”!即便不是为了救蚂蚁,也不能见火不救、任其肆虐蔓延呀!

然而老师不想把自己的这些想法传达给孩子们。也许是出于对幼小心灵的保护,只要理解文中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就可以了,让那些太黑太冷的东西离孩子们远一些吧。

但没有想到,学生竟提出了这个问题,更让教师没有想到,他的话音刚落,班上已是小手如林,看来这个问题也引起了孩子们的共鸣和思考。下面是他们争论的过程:

“老师,我来回答。因为作者和蚂蚁之间隔着熊熊大火,所以他不能去救蚂蚁。如果去救的话,他自己肯定也要被烧了。”

“我不同意。即使中间隔着大火,作者也可以先救火呀。只要把火扑灭,蚂蚁不就得救了吗?”

“是呀,旁边就是一条河,作者只要拿个脸盆或者提一桶水,就可以把火扑灭,救火不是很容易的吗?”(这孩子读书多认真呀,抓住了“临河”一词)

“我不同意,文中说‘由于游客的不慎’,还有‘巴西向导’,可见作者他们是出来旅游的。谁出来旅游会带着脸盆或水桶呢?如果要回到住的地方去拿,那又太远了,这就像人们说的‘远水救不了近火’呀。”

“是‘近水救不了近火’。因为水就在旁边。”

“即使他们没有脸盆或水桶,但出来旅游的人总带喝的水吧,大家都把自己喝的水倒下去救火,然而再用瓶子来装河里的水,不是也一样可以救火吗?”

“是呀。再说,火也不是一下子就烧得那么大的,如果一发现起火就救火的话,也不需要太多的水。”

“可是刚开始,他们并不知道有一群蚂蚁被大火包围了呀。”

“就算没有蚂蚁,也应该要救火呀。那些小草被烧死了,不是也一样很可惜吗?小草也有生命呀。”(这孩子把校园里的宣传标语都用上了)

“是呀,如果让火一直烧下去,火就会越烧越大,到时候被损害的东西就更多,说不定还会烧到树木、房屋。”

……

真是“一石击起千层浪”,问题答案的不确定性牵动了全体学生,引发了他们的连锁反应,或是相互补充回答,或是充满爱心的见解,或是进行理性思考后的独特想法,思维在碰撞中被激活了,真正刮起了一场全体学生积极投入的“头脑风暴”。

这是一场没有结论的争论。不过,这又有什么要紧呢?结论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过程,这不是孩子们真实的生命独白与心灵的对话吗?这也是率真个性的凸显,更是生活的展示。孩子们的争论闪烁着思辨的火花,他们小小的脑袋瓜充满着这么多的智慧,这是多么可贵啊!学生的理性思维在不断延伸,认识事物、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在不断增强。同时,学生已经从情感探究的角度带着思考走向了理性的思辨,在这种情形下,思维触类旁通,表达顺畅通达,教学效果自然体现。

三、 “点击”理性思维,引发多元答案

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准确把握理性思维的脉搏是基础。对于文章作者而言,作者必须找到思维与情感的结合点,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引起共鸣。对教师来说,要把学生的理性思维与作者创作源泉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才能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情感体验,而答案的确定性和一元性,往往会束缚视界的宽度和思考的强度。因此,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学生的配合,在课堂中,师生共同营造和谐氛围,加深对文本已有情感、知识的调动,逐步产生认知,形成共识。

例如教《天鹅的故事》一课,教师抓住天鹅的叫声,在熟练阅读、读懂文章内涵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三次叫声的含义分别是什么,这个练笔能帮助学生再次进入文本,促使他们更深入地透过语言文字感受文本的深刻内涵,与文中的天鹅同呼吸,共命运。

第一次练笔是在寒潮降临、北风呼啸、湖面又上冻的情况下的叫声,这里的叫声,是在说什么,让学生展开联想,学生的思维应该是比较活跃的。

第二次练笔是老天鹅把身体当成石头砸冰,其它的天鹅先是呆呆地站在那里,后来,看到冰面塌陷,其它天鹅都加入其中参加破冰,这时湖面上不时传来阵阵叫声,这里的叫声,它们又在呼唤着什么?

第三次练笔是它们结束了工作,昂着头,挺着胸,捕食着鱼虾,不时发出阵阵胜利的欢呼声。这里的叫声又预示着什么?

以上这三次叫声的设计,能让学生对天鹅群的团结协作精神,对老天鹅顽强的毅力,以及甘于献身的精神进一步深入地体会。

请看学生练笔情况:

学生一:

第一次:唉,我们好不容易飞到这儿,可是没有吃的,我们一定要饿死了,这可怎么办呀?唉,唉……

第二次:天鹅们兴奋极了,喊道:“加油啊,我们要克服困难,加油啊,团结就是力量!”

第三次:天鹅们说:“哦,我们胜利了!瞧,只要我们齐心,就一定有回报。”

学生二:

第一次是绝望的叫声。它们好像在说:“怎么办,怎么办呀?难道贝加尔湖就是我们的葬身之地吗?”

第二次是希望的叫声。它们好像在说:“胜利就在眼前,我们闯一闯吧,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第三次是胜利的欢呼声:我们战胜冰面喽,有鱼吃喽。这可是老天鹅的功劳呀。看来,以后不管遇到多大的灾难,都要闯一闯,绝不能屈服在困难的脚下,受命运摆布。

……

这一别具匠心的设计,让学生真正进入作品当中去,对作品进行多元的开放性解读,使他们与作品之间产生心灵的交流与碰撞,让孩子们通过读书穿越时空,叩问这些伟大的心灵和智慧。可见,教师在课堂上应不失时机地为学生创设思考的机会,指导学生通过创造性想象去填补、充实、丰富、深化,从一定的高度提升思维的深度,追求表达上的完善,最终实现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提高与课文情境的完全融合。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是阅读教学的“本”,思维是阅读教学的“魂”。阅读教学要运用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把学生带入深邃的思想空间,让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能“自由舞蹈”,使阅读教学成为“智慧阅读”,为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为精神打下坚实的底子,为整个社会形成理性、和谐的氛围作出贡献。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篇8

[关键词]声乐教学;歌唱;歌唱教学及运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度日益增高,而文艺作为这个时代的精神食粮是必不可少的。文艺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学习音乐,更能丰富我们的心灵世界,提高对音乐的审美能力。从现在世界发展大势中来看,我国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世界上的文化大国,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文艺和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作用。六中全会以后,党中央提出了繁荣发展中国文化艺术,坚持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就是需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的需求。随着物质文化不断地丰富发展,对于学生的艺术素养也越来越关注。艺术的普及与发展,各高校的艺术团体建设、艺术教育建设近年来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越来越受到关注。文化是整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时代前进的号角,艺术作为文化组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类最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人类的一种本能———歌唱,它的词、曲、意境形成统一完整而鲜明的艺术形象,沁人肺腑,感人至深,令人心旷神怡。

一、小学音乐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原因

目前,在小学音乐课当中大多数音乐课都是以欣赏课为主,教师加入一些“情景”教学、游戏互动的方法来增加音乐课的趣味性。而歌唱课的分量越来越轻,仅有的几次歌唱课也仅仅只是单纯地把歌曲、歌词、拍子、节奏练熟,或者是反复地听、唱,把歌曲学会就可以了。目前来说,小学中的歌唱教学还只是停留在方式方法简单、单一、肤浅的教学模式当中,大多数的老师都会按照最简单的方式来进行歌唱练习。对于那些喊唱、漏气、音高音调不准等等不良现象,老师们并没有运用任何的教学方法进行纠正,这样一来学生们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发声技巧。我认为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教师认为处于中小学生的发声器官尚未发育完全,音域狭窄,音量不大,但为了在众人前表现自己,经常大声叫喊,很容易出现声音嘶哑的状态;再加上身心尚未发育成熟,音准把握得不够好,因此中小学开设的音乐课一般都以欣赏为主,教唱课很少,有歌唱课一般都是把歌曲唱熟,节奏唱对就可以了。对于音乐素养的培养少之又少。第二,有些老师觉得中小学音乐课都是集体课,一起28发声人数较多,大部分学生为了表现自己,而声嘶力竭地去演唱,这对学生的嗓音来说有很大的伤害,再加上上课时比较单一,让人感觉到很枯燥、很乏味,慢慢地学生的注意力根本就不在学习上了。使那些爱好歌唱的、有音乐天赋的爱好者失去兴趣,不再喜欢歌唱,甚至感到厌恶,这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一种现象。在上集体课时老师们根本就无法区分谁唱得对、谁唱得错,老师们害怕学生们在发声时大喊大叫而伤害嗓子,因此就免去了发声练习。第三,是因为学校都有课程进度安排和计划,老师要在课上45分钟之内完成自己的教学计划;有的老师认为学习声乐门槛比较高,要训练有素,表现相对单一,比较枯燥,无法吸引学生们的兴趣。其实学校开设歌唱课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还能启发孩子们树立远大的理想,陶冶情操,培养优良的品格,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最主要的是每个人都具有歌唱的能力,因为每个人的嗓音天生的就是一种乐器,学会优美地唱歌,不仅能够促进孩子们的表现力,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使他们调节自己的情绪来释放压力。

二、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为了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和能力,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兴趣出发,运用各种方式多渠道地拓宽歌唱教学思路,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歌唱课时我觉得我们可以加入一些“情境”教学的模式来提高歌唱课的趣味性。例如:现在有一种方式可以提高中小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在编排有意思的课件的同时,让课件活动起来,让大家在一起以做游戏的方式完成音乐课的内容,这就是所谓的“音、视、网”一体化。这种课件的编排可以让中小学生置身在音乐的海洋中。在“听、说、读、写、练”的同时加入有意思的游戏环节,不仅生动形象,还让小学生完全记住了歌曲,淋漓尽致地表达歌曲,充分地表演角色,真正地体会到了音乐的乐趣。还有就是进入特殊的音乐教室,例如墙面上、地板上都有五线谱和音符的图案,在课桌上也有音符的图案,整个房间以彩色为主,用以适当的灯光投影,而教学环节则是以角色扮演为主,让学生们轮流表演课本上的歌曲。教师们还可以根据歌曲的性质加以适当的曲风改编,或者添加一些乐曲串烧。在音乐课上给学生一种想表演的感觉,这样在视觉上引人入胜,在思想上让人活跃,可谓是别开生面的音乐课。(一)歌唱的呼吸呼吸是歌唱的根本,是发声的源泉,也是歌唱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之一。歌唱来源于声带的振动,并通过共鸣腔体调节和产生泛音共振。音调的高低、节拍的长短、音量的大小、音质的优美都取决于气息的运用,歌唱时的各种表情大多也是通过气息的运用与变化来体现的。从歌唱界来说,呼吸方式总共有三种: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联合呼吸。1.胸式呼吸用胸腔来控制气息的方法,吸气时要把双肩略微抬起,吸入少量的气,而且这种气量大概只能抵达肺的上部,所以这种呼吸又称锁骨呼吸或浅呼吸,这种呼吸的缺点是气量少,气柱浅,腔体单一。由于气息的支点高,没有建立点,所以只能通过嗓子脖颈周围的肌肉群以及下颚和舌根,共同用力来发声,导致声音干涩、生硬、纤细,缺乏弹性。这种呼吸的方式现在已经不被采用,是一种错误的呼吸方法。2.腹式呼吸腹式呼吸主要依靠腹部来控制呼吸,这种方法吸气的气程很深,但是也有其缺点。它的缺点是单一地用腹部以及横膈膜控制呼吸,而忽视了胸腔肋间肌控制气息的能力,造成周身肌肉群僵硬,无法控制声音使其达到圆润、明朗的能力,而且缺乏色彩,声音空洞无力。由于发生腔体单一,导致中低音区色彩灰暗,声音发闷不明亮,没有灵活性,并出现音偏低的现象。还由于忽视了胸腔肋间肌控制气息的能力,导致气息容量小,高音区唱不上去的现象。3.胸腹式联合呼吸我们所说的胸腹联合呼吸,是综合运用我们的呼吸器官和腔体,让它们本能地协调地共同控制气息,达到一个相对完美的状态演唱。胸腹联合呼吸具体是使用我们的胸腔、肋间肌、横膈膜和腹肌,去共同配合吸气与呼气。这种方法非常符合我们生理机能构造的特点。(二)发声训练与技巧发声练习实际上是用于声乐的基本功练习。它着重培养气息、咬字、共鸣的位置,发声练习反复地锤炼,能够增加我们对气息的精准控制、共鸣腔体的正确感应、共鸣位置的科学打开,清晰准确地咬字。那么,通过一系列科学的发声练习在我们适当音域内做半音上行、下行的反复模唱,可以使我们的身体机能得到科学的锻炼,增强我们的声音效果。发声练习的方法1.绕口令练习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谁说十四是四十,就打谁十四,谁说四十是细席,就打谁四十四戒尺。2.咬字吐字训练咬字吐字训练是声乐训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歌唱,其实就是简单地把声音和语言相结合,也就是说话似的歌唱。歌唱语言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也能揭示歌曲的思想内容,突出作品的风格。

三、如何选择歌曲

每个人都想拥有动人的歌声,因为优美动听的歌声能够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能帮助我们陶冶情操、舒展身心,使我们的人格得到健康健全的发展。那么如何才能优美动听地歌唱呢?在车文芳《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和孙宁《如何将艺术歌曲演唱得优美动听》这两篇文章中介绍了怎样才能发出一个美妙的声音。首先,在科学的发声前提下要选择适合自己演唱的歌曲,选择演唱歌曲时我们要清楚自己的音域范围,在自己胜任的幅度内,进行演唱。不要超出自己的音高范围。另外不要选择自己力不胜任的歌曲,否则,会把精力全用在克服困难的乐句上,出现高音上不去、低音低不下来的现象,歌曲的主题思想、所表达的情感根本就无法表现出来。其次,要熟悉、深入所要表现的声乐作品。在开始歌唱以前,首先可以听一听歌曲的旋律,听的时候可以小声读词,对歌词内容,曲调的风格、特点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再把歌曲的旋律、歌词背下来,通过分析歌曲的风格特点,看看最高音在哪儿,是否适合自己演唱,如果超出自己的音域范围,可以通过升降调来调节。然后通过掌握所唱歌词的基本含义,再用戏曲中咬字的方式,大声地把歌曲中的歌词朗读出来,并找出歌曲的换气点,做好标注。确定歌唱的速度、力度,节奏掌握准确,再探索歌唱的高潮部分,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表演。掌握音乐作品中的调式和调性,以及其中的声部分层和声部发展的层次,拟定歌曲的处理方案并进行实践。研究如何结合自己的特点和风格,表现好这首歌曲。最后,提高文化修养,加强演唱技能的训练。演唱歌曲要准确适度,音高节奏准确,速度力度适中,长短强弱分明,表情记号表达精准,读字要清晰、准确、生动。在唱字清楚的基础之上注意分句和换气的适当,表情达意要生动有色彩。我们应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来选择适合他们的歌曲。首先适合中小学生的音域,超出了他们的音域,中小学生就不能自由歌唱了。其次,难度要适中。太简单,学生没兴趣;太难,学生学不会。最后,要旋律感强,优美动听,这样学生们会发自内心地喜欢学习乐曲。(指导教师:梁燕)

上一篇:青春未来范文 下一篇:财务总监要求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