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02 09:10:12

移动支付调查报告

移动支付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报告起草人之一、中国银联风险分析师王宇介绍说,本次关于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的调查,是在公安部经侦局和网安局的指导下,历时3个月完成的,调查结果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逾五成欺诈通过社交账号

调查发现,去年约13%的被调查者遭遇过网络欺诈并发生损失,较2014年上升6%,其中男性较女性的比例高3%。手机端欺诈有五成以上是通过社交账号实施,同时,消费者还面临手机被植入木马或收到伪基站信息等其他多种犯罪活动威胁。

从调查数据来看,曾遭受网络欺诈的被调查者中,54%的欺诈金额低于500元,20%的欺诈金额高于2000元,较去年增加2%。从年龄来看,发生损失的50岁以上被调查者,逾1/4的超过2000元,较其他年龄段的被调查者的损失金额高,而20岁以下近70%的损失低于500元。

“从调查情况看,移动支付安全形势在去年呈现出一些新特征,基于手机智能终端的支付环境安全,值得共同关注。”中国银联风险控制部总经理袁晓寒介绍说,2015年通过社交账号诈骗、信用卡提额、消费退款、伪基站发送诈骗短信等欺诈手法较为突出,移动端环境面临来自互联网、短信、伪基站等多种渠道的欺诈信息威胁,移动支付安全面临复杂环境挑战,移动支付安全应成为支付产品客户体验中首要考虑的因素。

逾八成受访者使用手机付款

报告显示,82%的受访者曾使用手机完成付款(在商户现场支付或远程支付)。以手机支付在个人网上消费总额中的占比来衡量,51%的受访者手机支付交易占比超过一半。从支付偏好看,20岁以下的年轻人热衷于手机钱包类客户端支付。同时,通过手机支付购买实物商品的受访者比例高达33%,但较2014年小幅下降。充值缴费等虚拟商品消费的这一比例同比增长6%。

袁晓寒建议,用户在使用移动支付时,要在手机上安装官方正版的安全软件,提前预检病毒。若发现手机中毒,请不要重启手机,应到手机专业售后维修部门,让专业人员重装系统,根除手机病毒。此外,用户可以选择有配套资金保险的支付渠道或考虑购买资金保障险等相关类型保险,发生损失后可以通过保险渠道挽回。

短信动态验证码保安全

调查显示,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和产业各方对消费者安全宣传活动的开展,消费者的安全支付意识不断增长。调查发现,87%的被调查者认为支付时必须有验证环节。其中,76%的被调查者习惯通过手机短信动态验证码来保障支付安全。在对使用短信验证码态度方面,66%的人选择每笔网上交易都使用动态验证码来保护支付安全,这一比例近两年有所下降,同时22%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设置个性化限额。在大、小额支付场景方面,消费者在不同交易场景下安全支付需求有所差异。另外,新的支付验证方式也逐渐被更多消费者所认识,如有13%的消费者愿意尝试指纹等生物识别方式。

移动支付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 我国移动金融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现状、问题及策略研究 我国移动商务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移动社交网络服务的发展现状与方向研究 浅析我国移动数字图书馆现状及发展策略 我国金融服务外包现状与发展策略 我国绿色建筑技术现状与发展策略 我国监理企业现状与发展策略 定价策略在我国服装业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研究 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青年旅馆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 我国新能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移动阅读产业发展趋势研究分析 我国移动金融发展现状及常见问题研究 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现状与分析 浅析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问题 对我国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浅析我国移动通信发展的现状与未来趋势 移动图书馆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6-04-30.

[3]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EB/OL].,2016-04-28.

[8]杨扬.2013年湖北居民阅读指数报告出炉[EB/OL].,2016-05-26.

[10]中国新闻网.当当2014中国图书消费报告:全国阅读两极分化[EB/OL].,2016-05-26.

[16]易观分析:2015年第1季度中国移动阅读市场集中度提高优质内容是关键盈利点[EB/OL].,2016-05-26.

移动支付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新规聚焦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在畅享移动支付便捷性的同时,有哪些风险值得消费者关注?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

电子钱包撬动支付方式革命

先闭上眼睛想想,上一次使用现金是什么时候?吃饭扫码付款、看病微信支付、电费水费用支付宝……衣食住行“无现金”消费悄然流行。从纸币到银行卡再到移动支付,支付方式革命正冲击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也改变着商业的版图。专家预测,未来十年,安全、便捷的移动支付,在中国或将逐渐成为主流付款方式。

自2013年6月正式上线以来,移动支付正在加速渗透各类场景,并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的《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6)》显示,2015年国内银行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138.37亿笔,金额108.2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5.86%和379.06%;非银行支付机构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398.61亿笔,金额21.9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0%和166.5%。

微信红包和转账是微信用户开始“无现金”生活的重要尝试,且数据惊人。除了红包和转账,在民生消费等诸多场景都接入微信支付。仅在滴滴打车中,移动支付平均每日减少超过800万次现金使用。微信支付在线下的门店接入总数已超过15万。

据蚂蚁金服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国已有352个城市入驻支付宝城市服务平台,辐射全国。包括车主服务、政务办事、医疗服务、交通出行、生活缴费等在内的9大类58种不同类别的服务,为超过1.5亿的用户提供简单便捷的服务体验。

支付方式的变革,对经济产生深远影响。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当前多种支付方式共同竞争,改善支付环境,提升消费体验,也是金融领域的供给侧改革。

移动支付颠覆了传统商业模式。微信团队分析,在传统行业中,每次购物阶段结算是一次生意的结束。移动支付中,几乎每个到店顾客都代表着一个微信ID,是商家获得“下一单生意”的起点。

在公安部经侦局和网安局的指导下,中国银联的《2015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显示,尽管存在一定安全问题,但消费者使用移动支付的习惯正在逐步形成,整体月均移动支付消费金额和频率较上年均有所上升,且无论是实物类消费还是虚拟类消费均比2015年有显著增长。

不法分子对电子钱包虎视眈眈

第三方支付“井喷式”发展,也伴随着一些风险。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猖獗诈骗,通过账号盗取及劫持木马等技术手段,对消费者的“电子钱包”虎视眈眈。

针对新支付方式的诈骗手法升级。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犯罪分子的诈骗手法也跟着升级。腾讯支付安全联合艾瑞咨询《2016腾讯支付安全大数据报告》显示,支付诈骗骗术五花八门,其中冒充公检法占比38%,位居第一;冒充客服其次,占比12%;诈骗短信、电话紧随其后,占比11%。

据360安全专家刘洋介绍,最近一年来,随着手机支付、快捷支付等现代网络支付方式的兴起,骗子们也开始更多利用新的支付方式进行诈骗。例如微信红包诈骗,微信AA红包诈骗,微信虚假公众账号诈骗,微信投票、点赞诈骗,微信扫码关注诈骗、虚假微商诈骗等。这些诈骗手段比较新颖,让人难以识破。

从腾讯支付大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近一年来,骗子利用手机木马实施诈骗成为趋势。用户手机一旦被骗子的木马病毒感染,病毒将自行编辑复制用户整个通讯录,以用户名义向通讯录中的联系人病毒短信,导致更多人上当受骗。

消费者个人信息被窃取。

刘洋介绍,一些新型的黑客攻击技术也在窃取消费者个人信息。比如,伪基站可以伪装成任意号码向用户发送诈骗短信,并诱骗手机用户登录钓鱼网站;钓鱼WiFi则可以直接监视接入该WiFi网络用户的所有上网行为。此外,远程篡改家用路由器,远程入侵智能手机,远程入侵网络电视盒等新型攻击方式也对消费者信息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而针对NFC“闪付”,利用特制的读卡器隔着厚厚的钱包和衣服也能读取闪付卡数据。对这些新型攻击方式必须提高警惕。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杨柳勇认为,网络支付安全本身不是第三方支付的问题,而是用户信息安全问题。现在众多网络诈骗的源头是用户信息泄露,造成不法分子可以“精准诈骗”。目前移动支付形式多样,关键还是要保护好用户的核心信息。

换手机或换号码,易导致“电子钱包”不再安全。

“都用手机支付,万一手机丢了,钱怎么办?”记者采访发现,这样的疑问,是许多用户的担忧。消费者一旦更换手机号,各类不便接踵而至。例如,2015年11月11日,佛山的朱小姐用新号开通支付宝,然后把旧支付宝账户上的1万元转到新账户。没想到她的新号码属于“二次放号”,朱小姐重新注册的支付宝可以设置登录密码,但是支付密码却是由前任机主设定。这也意味着,她转进去的钱,无法使用。

刘洋介绍,使用二手手机也容易造成安全隐患。例如在手机中的支付宝、淘宝等应用中借助设备实施盗刷,或者用专门软件进行手机恢复。

据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6》显示,近一年,国内6.88亿网民因垃圾短信、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达915亿元。业内人士认为,移动支付的规模越来越大,考验着金融体系的安全。

据《2015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显示,近九成遭受网络欺诈的消费者未获得有效赔偿,在遭遇网络支付欺诈并产生损失的调查中,网络支付欺诈追损难度较高,损失全额或部分追回的仅4%,绝大多数是消费者自行承担全部欺诈损失,这一比例高达88%。

支付机构挪用资金现象。此前,上海畅购、浙江易士、广东益民三家企业因涉及挪用备付金、非法吸储,已被吊销《支付业务许可证》。多家涉及移动支付业务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也因存在通过非客户备付金账户存放并划转客户备付金等严重违规现象,被央行处以高额罚款。

专家表示,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机构规模、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挪用支付账户沉淀的客户备付金现象十分普遍。一些移动支付机构将客户资金用于投资或放贷,一旦出现资金问题会导致无法兑付等问题。央行此前已出台政策规范移动支付账户沉淀资金管理,但从当前查处的违规情况来看,支付机构仍然可通过渠道、托管银行履职不力等漏洞挪用客户备付金。

如何保护好你的电子钱包?

如何保护好你的“电子钱包”,这个问题不容忽视。如果消费者上网习惯不安全,就容易导致受骗几率增加。

腾讯支付安全负责人许国爱表示,大部分用户风险防范意识较低,存在安全隐患。报告调研样本中,75%的用户多账户使用相同密码,80%的用户随意连接免费公共WiFi。建议广大用户提高支付风险意识,不同账户建议使用独立的密码,连接公共WiFi时不执行支付等敏感操作。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互联网金融部研究员陈莉认为,企业要做好风险控制,合规合法操作交易,避免技术缺失带来的资金安全风险。用户也应该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不轻信不明网站、短信以及电话。

“移动支付安全应成为支付产品客户体验中首要考虑的因素。”中国银联风险控制部总经理袁晓寒认为,从短期来看,消费者账户信息安全保护、移动终端环境安全、网上商户入网管理、网络账户实名制等方面仍需产业相关方持续关注,从支付产品看,未来的创新或将更多考虑安全因素,让消费者真正做到放心支付。

目前,不论是支付宝,还是微信支付,针对手机支付都作出“全额赔付”的承诺,并推出了账户保险。但对于用户而言,第三方支付提供商能否不断升级技术,提供更具安全感的产品体验,消费者出现资金损失,平台是否能快速响应,是对电子支付工具的首要要求。

上海社会科学院互联网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易认为,在防范打击电信诈骗的同时,要加强网络监管。央行与互联网企业、互联网安全企业等应配合协作、共同研究应对措施。

移动支付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为了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抢占先机,在从2009年到现在的短短两年时间里,中国移动所做的战略性尝试似乎比过去十年都要多。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无线城市、移动商务、SNS……其中移动支付是中国移动最关注的战略性业务之一。

移动支付被称为互联网的新起点,它蕴藏着巨大的市场商机。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支付手段的电子化和移动化是必然趋势。移动支付不仅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它还是商业价值的创新。中国移动的介入,有可能动摇传统支付方式。因为无论是从技术、资金、网络,还是用户基础、可信度方面来讲,中国都有着巨大的优势。如果移动支付被人们接受,它将伴随人们生活的分分秒秒。它为中国移动创造的价值,也将是之前任何业务无法比的。

据权威市场研究机构的市场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手机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98亿元,比2009年增长308%。由于3G网络发展及整体支付环境的改善,手机支付在未来两年将迎来爆发式增长,2012年交易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

中国移动的手机支付试运营已经有了数年历史,2010年又加大了投入力度。2月6日,中国移动北京公司与物美集团联合宣布,中国移动北京公司的2000万客户当日起可在物美和美廉美的门店刷于机结账。尽管在中国移动的大力推动下,移动支付产业出现了一个较好的发展势态,市场上关于移动支付的声音也越来越多,但从目前的产业市场现状来看,移动支付的广泛普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影响中国移动“支付”梦落地的主要原凶有以下几点。

一、移动支付技术。移动支付业务对数据的安全性、准确性都有着较高的要求。移动支付需要一种既操作简单,又安全、准确的可靠验证机制。但中国的市场环境比其它任何国家都要复杂,移动支付技术引入后的本土化工作任重道远。

二、安全性。移动支付安全性问题与上面所讲的移动支付技术有一定的交叉。之所以把它单独提出来讲,是因为安全性在移动支付领域是一个关键性问题。移动支付要想有所发展必须在安全性、可信性方面有所突破。

三、 深度合作。中国移动要想做好移动支付,必然要与各大银行、银联等金融机构合作。而中国移动在金融领域涉足较少,进入金融市场后的新做法、新规矩都需要从头学起。

四、其它支付方式的竞争。将来,手机绝对不是移动支付的唯一选择,越来越多的设备可以作支付终端。如何处理与这些支付系统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是一门技巧性非常强的艺术。

移动支付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中国银联近日了2016移动支付安全调查报告,此次调查通过商业银行、非金融支付机构的微信公众号、微博、官方网站、APP客户端等117个移动互联网入口开展在线调查,获得近59万人关注,回收有效问卷逾9万份,报告揭示了我国移动支付发展的最新进展及安全风险状况。

移动支付安全风险上升

报告显示,2016年电信诈骗案件持续高发,消费者受损比例持续走高。约有1/4的被调查者表示遭遇过电信网络诈骗并发生过损失,较2015年上升11个百分点,广东、福建、山东等沿海地区的受访者遭遇欺诈的比例相对较高,均超过40%。值得注意的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体遭遇过电信诈骗比例最高,达到五成,较平均水平高出11个百分点。

根据调查,遭受电信网络欺诈的被调查者中,超过八成遭遇过盗用社交账号诈骗,较2015年同比增长了36个百分点。另外,木马链接短信和骗取短信验证码等欺诈手法也是常见的支付欺诈方式,遭遇两类手法的持卡人比例达到63%和51%。 指纹识别验证方式有望追赶支付密码及动态验证码,成为移动支付中主要验证方式之一。另外,U盾、数字证书这类传统验证方式使用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

报告还显示,64%的被调查者曾使用手机号码同时注册多个账户,包括金融类账户、社交类账户和消费类账户等,其中遭遇过电信诈骗并发生损失的比例过半,高于整体平均水平。用手机同时注册金融类账户及其他账户,如发生信息泄露,犯罪分子更易接管金融支付账户盗取资金。

曾遭受电信网络欺诈的被访者中,近三成的欺诈损失金额高于2000元。从年龄来看,两成的50岁以上的受害者损失金额超过5000元,超过平均损失比例7个百分点。在遭遇损失人群中,可全额或部分追回损失的超过五成,消费者自行承担全部欺诈损失较前年显著下降,降幅超过三成。值得注意的是,在五成自行承担全部损失的人群中,有超过四成是50q以上中老年人。

九成受访者曾使用手机完成付款

报告还揭示出去年我国消费者移动支付方面消费行为习惯的变化。报告显示,2016年消费者网上消费金额及使用移动支付人数占比呈现双增长,其中沿海地区移动支付普及率最高。随着移动支付产品创新加快,各类移动支付在消费群体中呈现分化趋势,第三方支付的手机APP因丰富的场景受到年轻人群偏爱,高学历及中青年群体更看中支付中安全而选择云闪付系列产品。

值得关注的是,消费者对消费借贷需求更加突出,使用过电商或第三方机构账户提供的信用支付比例过半,先消费后还款已经越来越被普遍接受。

根据报告,去年有超过九成的受访者曾使用手机完成付款(在商户现场支付或远程支付)。约四成的受访者选择“大额支付用卡,小额支付选手机”,而网银支付和快捷支付的使用比例较2015年有所下滑,分别下降了15个百分点和29个百分点。

中国银联支付安全专家王宇介绍,通过调查可以看出:金融支付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支付产品及场景更加丰富,支付更加简单、安全、方便;用户因此对移动支付的接受程度快速提高,移动支付已成为普惠金融的重要载体;服务体验不断优化,持卡人支付安全更有保障,自担风险获显著改善。

调查还显示,线下商场、便利店及餐饮类等商户是85后主力人群青睐的场所,手机支付购买游戏点卡等网络虚拟已经成为95后最常见的交易场景,20岁以下受访者使用手机购买过游戏点卡等虚拟物品比例高达97%。

移动安全支付技术不断提高

虽然当前移动支付安全依然面临严峻挑战,但近年来,随着移动支付安全投入不断加大,公众对移动支付安全感有所提升。报告显示,近半数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的主流支付方式既安全又便捷,较2015年提升5个百分点,不区分大小额均使用手机支付的比例已超过七成。

随着移动支付安全技术的不断提高,多样化的安全验证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新体验。王宇介绍,2016年数据显示两个新特点:一是手机动态验证码使用比例较2015年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自2010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二是被调查者使用过指纹识别方式的比例高达46%,同比增长了2.5倍,在95后的受访者中占比最高,约占七成。指纹识别验证方式有望追赶支付密码及动态验证码,成为移动支付中主要验证方式之一。另外,U盾、数字证书这类传统验证方式使用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

根据此次的调查结论,银联支付安全专家建议,消费者应进一步提升安全支付意识,通过以下途径防范可能的支付风险:

一是在金融网站减少使用手机号码注册账号,选择使用包含字母数字等更加复杂的用户名。二是关注最新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知识,提高应对欺诈能力。三是选择安全性高的支付产品,在手机上安装官方正版的安全软件,降低非法恶意程序对移动支付安全带来的风险。四是关注大额账户安全,可联系发卡银行或支付机构等,选择配有保险保障的支付产品或为自己的大额账户购买资金保障险。

移动支付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消费者;移动支付;感知风险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0―0174―02

1引言

伴随消费者移动购物体验的逐渐提升,移动购物的交易规模随之迅速增大。然而,由于有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存在于移动互联网市场,很多消费者对移动支付存有戒心。根据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2011)显示,在整体手机网络应用中,手机在线支付仅占的8.6%。可见,在手机网民中移动支付的渗透率还是较低的。移动支付的低渗透率表明消费者认为在移动支付过程中会感受到更多的风险,进而影响消费者做出最终的决策。对消费者移动支付感知风险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不仅有助解决移动支付安全性问题,还有利促进移动支付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2移动支付感知风险影响因素的假设

研究假设的提出:

本文将消费者对移动支付的感知风险分为如下五个方面:财务风险、隐私风险、功能风险、心理风险和社会风险;影响移动支付感知风险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消费者认知、技术可靠性、社会环境和无线网络。

(1)消费者认知对心理风险、社会风险的影响。

本文把消费者认知定义为消费者的态度、经历和风险偏好:一方面,消费者的态度、经历和风险偏好影响了消费者进行某种消费的信息量,从而降低了消费者不愿出现状况的可能性――即感知心理风险;另一方面,感知社会风险的大小主要是由消费者是否在意他人对其进行某种消费活动的看法,那么不同态度、经历和风险偏好的消费者对待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态度也不相同。因此,对移动支付越感兴趣的消费者感知到的心理风险、社会风险越小,拥有越多的移动支付经历的消费者感知到的心理风险、社会风险越小,越偏好风险的移动支付消费者感知到的心理风险、社会风险越小。

(2)技术可靠性对财务风险、隐私风险和功能风险的影响。

移动支付技术的可靠性越高,消费者就越愿意使用移动支付进行交易。本文中移动支付的技术可靠性主要包括终端设备的技术、支付平台的技术和移动近场支付的技术。首先,移动支付的技术越可靠,消费者顺利完成支付的可能性越大,产生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就越小,那么消费者感知到的财务风险就越小。同时,移动支付技术的可靠性还决定了消费者隐私泄露可能性的大小:终端设备的技术越可靠,其遭受黑客攻击、信息被盗的可能性越小;近场支付的技术越可靠,消费者隐私被复制的可能性越小。此外,支付平台和终端设备关于移动支付的技术越可靠,其移动支付过程中发生故障的可能性越小,从而使消费者感知到的功能风险就越小。

(3)社会环境对心理风险、社会风险的影响。

消费者作为社会大环境中的一个个体,其消费行为很可能会受到社会环境某些方面的影响,进而影响消费者的感知风险。本文中移动支付的社会环境主要包括朋友的推荐、完善的法规和社会的宣传。一方面,消费者行为受到社会群体环境的直接影响,也就是说消费者身边人的思想和评价能够影响其消费行为,而且在中国,群体因素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比西方国家的体现更为突出,那么受到朋友推荐、社会宣传的消费者感知到的移动支付心理风险较小。另一方面,社会对移动支付的大力宣传可以使更多人了解移动支付,完善的法律法规使移动支付的使用更有保障,朋友的推荐也会减少亲友对消费者使用移动支付的负面看法,使其感知到的社会风险降低。

(4)无线网络对财务风险、隐私风险和心理风险的影响。

移动支付能超越时间与地点限制的支付方式为消费者带来了相当大的便利,而消费者之所以能够获得这种便利,主要是依赖于无线网络对移动支付的支持,因此无线网络技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对消费者移动支付的感知风险有着很大程度的影响。移动支付消费者较关注无线网络传输的安全性,而没有加密的无线网络的安全性较差,消费者若在公共无线网络中完成移动支付,其财务信息很可能被盗用,从而产生经济损失,造成消费者感知到更大的财务风险;由于移动支付以无线网络为依托,无线网络很容易产生一些不安定的因素,比如使用移动支付的消费者与网络连接后很容易被定位,从而导致消费者隐私的泄露,造成消费者感知到更大的隐私风险;同时,与有线网络相比无线网络给消费者的虚拟感更强,更容易给人一种不安的感觉,消费者在使用移动支付时产生忧虑的可能性越大,造成消费者感知到更大的心理风险。

3实证分析

3.1数据收集

本文调查问卷的发放方式采用纸质问卷发放与网络问卷发放相结合的形式。纸质问卷发放主要针对高校在校生,网络问卷发放主要是通过E-mail和问卷星网站的形式进行。本研究共进行了两次数据收集,在对第一次收集数据的进行分析后,为了进一步验证,对问卷进行了第二次的数据收集。

3.2信度与效度分析

3.2.1信度分析

Cronbach’s Alpha系数检验显示:除了财务风险、隐私风险、消费者认知的α系数大于.5小于.7,其它6个变量的α系数都大于.7,表明整个量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较好,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

3.2.2效度分析

(1)探索性因子分析。

根据第一次收集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对于感知风险的5个维度来说,Bartlett球形检验显示的KMO值为.633,在p=.000上显著,表明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显著,可以做因子分析。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感知风险维度的14个项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对因子进行旋转,14个项目都能被这五个公共因子说明,并在其归属因子上的负荷大于.5,且成正比,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区别效度。

对于影响感知风险的4个因素来说,Bartlett球形检验显示的KMO值为.659,在p=.000上显著,表明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显著,可以做因子分析。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移动支付感知风险影响因素的12个项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对因子进行旋转,12个项目都能被这四个公共因子说明,并在其归属因子上的负荷大于.5,且成正比,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区别效度。

(2)验证性因子分析。

本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得出的因子载荷系数与拟合指标来检验各潜在变量的收敛效度。根据第二次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显示在各测量潜变量上的问题项的标准化因子载荷都高于建议的临界值.40,且所有问题项对应的t值都大于临界值1.96,也就是说在统计上是显著的,这充分表明模型的收敛效度较好。

从拟合水平上来看,表1显示模型的各项拟合度指标均达到评价标准要求。

3.3基于AMOS软件的模型拟合及评价

本文整体结构模型中共有9个研究变量,其中消费者认知、技术可靠性、社会环境、无线网络这4个变量是外衍变量,财务风险、隐私风险、功能风险、心理风险、社会风险这5个变量是内衍变量。通过对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发现模型拟合程度良好。

为了验证提出的研究假设,对模型进行假设检验。图3-1是根据第二次收集的数据基于最大似然估计法计算得到的标准化后的模型路径图:

从图1中可以看出,消费者认知对心理风险和社会风险的影响都是负向显著的;技术可靠性对财务风险和功能风险的影响是负向显著的,对隐私风险的影响不显著;社会环境对心理风险和社会风险的影响均不显著;无线网络因素对财务风险、隐私风险和心理风险的影响均是正向显著的。同时,各潜变量上的标准化因子载荷都高于.40,说明模型收敛性较好。

4降低消费者移动支付感知风险的建议

4.1加大技术投入提高移动支付的可靠性

图1显示技术可靠性对财务风险和功能风险的影响是负向显著的,通信运营商应加大与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合作,共同投入到移动支付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中,如加强对支付宝手机客户端、网银手机客户端的安全性研究等,完善移动支付平台技术体系,使移动支付成为一种更加安全、普遍的支付方式。同时,终端设备制造商也应加大对其终端设备安全性的研发,以最大程度的保护消费者信息的安全,提高移动支付顺利完成的可能性。

4.2净化无线网络环境提高移动支付的安全性

实证分析显示无线网络因素对财务风险、隐私风险和心理风险的影响均是正向显著的,因此需要加大对无线网络的相关技术投入,鼓励通信运营商加强无线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和服务水平,确保无线网络传输的稳定性。同时,通信运营商还应完善对无线网络的加密设置,规范无线网络使用者对其的使用,以保证无线网络环境更加可靠。此外,积极营造一个以诚信为本、激励守信者和惩戒失信者的社会信用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

4.3完善法律法规以实现移动支付市场的健康运行

健全移动支付市场的法律法规,能有效地抑制违法现象。首先,应把安全性作为移动支付立法的重点要求,因为安全问题将会涉及传输信息的完整性和保密性、交易双方身份的真实性、交易的不可否认性等内容。为了保证支付更加安全,应该在立法的时候把安全控制技术等问题做出更加明确的规定,同时,对于故意泄露消费者信息、利用无线网络盗窃消费者财产的违法分子,提高违法成本,加大对其的打击力度和惩处力度,充分利用管理和技术手段来确保移动支付市场更好的发展。

4.4移动支付营销方式多样化以改善消费者的认知

移动支付生态环境复杂,产业链较长,整个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各方应凭借自身的优势资源,推出更加新颖的营销方案,以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兴趣。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金融机构或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加强与有团购活动的商户的合作,如商户可以把团购信息做成海报,方便消费者在看到团购信息时可以第一时间利用移动支付进行消费活动;第二,通信运营商与金融机构加大合作力度,利用其品牌优势稳定现有用户并吸引更多新的用户使用移动支付;第三,通信运营商加强与终端设备制造商之间的合作,推出更便捷的近场支付技术,并利用广告对这种支付方式进行推广,以其方便快捷的特性来吸引更多消费者。

参考文献

移动支付调查报告范文第7篇

由此可见,中国手机网民如今已经形成庞大规模,并保持着快速发展的态势。智能化移动设备的大范围普及、3G等通讯技术的突破升级极大推动了手机网民的增长,而各类与生活联系紧密的无线应用如手机地图、购物、支付等也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中国新增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远高于其他设备上网的网民比例,说明手机对互联网普及的重大作用。手机成为目前互联网增长的主要来源,作为第一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稳固。

调查报告还提到,2013年上半年,我国移动互联网各应用领域网民规模均保持一定增长。交流沟通类应用和信息获取类应用依然是手机端的主流应用,尤其手机搜索和手机聊天工具网民规模增长最多。网络娱乐类应用和电子商务类应用的使用率整体看涨,尤其手机网络视频和手机网络支付使用率涨幅较大,成为亮点。

如今手机再也不是单纯的通讯工具,如此多样化的无线应用在手机上“全面开花”,使小小的手机发展成为融交流沟通、信息获取、社交、游戏、电子商务、支付等各类互联网服务于一身的综合平台。对于手机网民来说,这个平台满足了他们多元化的工作、生活、学习的需要,提升了手机网民的使用黏性;而对于企业来说,产品、品牌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得到快速、广泛传播,营销作用巨大,商业价值无穷。

2013年可谓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爆发式增长的一年。来自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市场规模2011年第一季度末为57.2亿元,到2013年第二季度末,就已经达到241.9亿元。两年多时间,规模增长了323%之多。其中2013年第一季度末市场规模为204.2亿元,环比增速为18.46%。

近年来,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创新热潮,移动支付、购物及电子商务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可以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传统互联网业务提供了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空间,改变了整个产业的生态环境,促进了互联网经济新的增长,推进了互联网产业新的变革。

移动支付调查报告范文第8篇

关键词:3G时代;电费回收;移动支付模式

电费回收是供电企业价值实现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供电企业优质服务的重要体现。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移动通信3G时代的到来,支付手段的电子化和移动化是不可避免的必然趋势。然而,电费回收模式的发展却相对滞后,电力客户电费缴纳还是传统模式的延续,客户缴费服务并没有获得大的改善。与电力用户几何级的增长速度相对比,电费缴费难已经成为制约供电企业服务提升的一块短板[1],不仅影响企业的效益和效率,并且影响了客户满意度而有损于企业形象。因此,供电企业需要借鉴其他行业先进的经验,拓展与信息技术、金融行业的共赢合作,改进现有的电费管理和回收模式,使更多高效、便利、安全的信息技术手段渗透于电费回收工作,改善现状,进一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社会价值。

一、居民电费回收模式

按与信息技术结合程度以及目前普及程度,可以将电费回收模式划分为传统回收模式与新兴模式。

(一)传统的电费回收模式

1.电力营业厅收费。营业厅收费模式是电费回收传统模式的代表,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营业厅作为供电企业服务客户的窗口,在收取电费的同时还承担着对外展示企业形象、与客户面对面沟通的责任,因此,营业厅作为供电企业的专用营业场所,需要环境整洁、交通便利,城市区域内分布合理,营业厅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优质的服务、业务水平。然而,营业厅前期投资巨大,各类设施、人力资源占用量大,难以实现7×24小时服务,不能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由于以上因素,营业厅收费模式需要其他模式的补充。

2.走收模式。传统的走收模式可以为特殊群体和偏远、欠发达地区的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但是,走收需要增加供电企业人力成本支出,同时,走收模式中的资金安全和收费员人身安全难以保证,因此,走收只能作为一种补充手段或特定区域收费的过渡手段。

3.银行代收费。银行代收费从早期的大客户电费托收发展成为目前电费回收的主要手段,与供电公司营业厅相比,银行网点分布范围更加广泛,拥有更全面的金融业务的管理经验、技术手段和安全保障体系,供电营业厅可以在银行网络上使自身业务得以延伸,另外银行ATM的自助缴费功能实现了7×24小时的缴费服务,进一步弥补了供电营业厅在收费时间上的缺陷。但是银行网点仍然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力客户需求,尤其是近几年,随着金融理财类业务的发展,银行网点的业务量骤然上升,银行排队成为普遍现象,银行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用电知识,客户缴费时产生疑问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对供电企业形象将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二)新兴电费回收模式

1.网上营业厅。网上营业厅是指供电企业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技术,通过企业门户网站为用户提供业务受理、业务咨询、投诉受理、缴费等业务,营造了虚拟空间的营业场所,使供电服务借助互联网的技术优势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上营业厅收费模块采用的主要技术是电子钱包技术,电子钱包是电子商务中用户常用的一种支付工具,尤其适用于小额购物,电子钱包将银行账户和客户端软件相结合,用户通过银行账户进行网上在线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模式和技术,网上营业厅收费被客户接受的程度还有待时间的考验,而安全和隐私作为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瓶颈问题,势必将影响着电费网上支付的发展和普及。

2.移动支付。移动支付是移动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支付可以简单定义为借助手机、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通信终端和设备,通过手机短信、IVR、WAP等多种方式所进行的银行转账、缴费和购物等商业交易活动。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内容已经为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接受,随着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无处不在的移动网络连接了互联网与用户间“最后一公里的距离”,互联网的作用也因此被扩大到了更加广阔的物理空间。移动商务具有许多传统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所不具备的特有属性,同时也为电费支付提供了更加新颖、便捷和个性的实现方式。

除了以上主要支付方式以外,电费充值卡、商收费等也在电费回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兴电费回收模式与传统回收模式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新兴电费回收模式拓展了电费回收的渠道和空间。

二、电费缴纳移动支付的几大优势

(一)技术基础

2009年1月7日国内3G牌照正式发放,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分别获得TD-SCDMA、WCDMA和CDMA2000牌照,由此,我国正式进入3G时代。各大通信运营商对网络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实现了高话务区域的立体覆盖及主要交通干线的无缝覆盖,3G标准下,移动网络能够满足中高速的数据传输业务需求。移动商务由此拥有了强大的技术后盾,其中的移动支付更能得益于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得到逐步的完善。电费缴纳作为移动支付的典型应用之一,在强大技术基础的支撑下,势必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用户群基础

近几年来手机用户普及迅速,据统计,2004年我国手机用户总数达到3.34亿,约占中国人口的1/4,截止到2006年5月,中国手机普及率已超过30%,用户数达到4.21亿,虽然预计在未来几年内手机用户增长幅度将逐渐放缓,但是仍将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市场前景依然看好。根据市场研究组织IEMR的报告数据,2010年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将达到7.38亿。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之一,手机给予人们沟通便利的同时,用户对手机功能有了更多的期望,移动商务较传统的商务模式能够给用户提供更具时效性的服务。传统的电费支付模式受到时间、空间等条件的制约,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电费移动支付将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逐步培养而得到迅速普及。

(三)移动支付优势基础

采用移动支付,用户使用一部手机就可以方便的完成整个交易,用户无需亲临业务现场,可以减少往返的交通时间和不必要的等待时间,也节约了交易成本。移动支付灵活便捷,如果某项支付达到普及,交易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如果电费的移动支付结算简便可靠,供电企业也可以降低交易成本,甚至减少人员和运营场地的投入,将资源更多的投入到价值的再创造中,从而意味着效率和收益的提高。

移动支付在小额支付上更能发挥优势,小额支付主要指100元以下的支付。这主要是因为首先相对电子网络购物来说,手机存储显示能力以及电池续航能力有限,不能进行长时间大信息量交互,移动支付更适用于交易频繁发生的、商家产品或服务明确的、交易程序简明的支付活动;再者,移动支付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它的安全性还未受到广泛认可,因此,小额支付优势更加明显。“手机钱包”是目前发展较为迅速的移动支付业务。“手机钱包”主要有两方面实现途径:一是把银行卡联网系统与运营商的移动通信网络相连接,以银行卡账号为支付账号,以手机号码为支付标识,把用户的银行卡账号和手机号码进行绑定,通过手机短消息、IVR、WAP、JAVA、WEB等通信接入手段,以银行卡支付;二是建立手机钱包中支付账号,与移动BOSS系统的话费绑定,以话费来实现用户支付的需求。由于绝大多数国家的金融管制政策都比较严格,对非金融机构经营金融类业务有着严格的控制,为避免与国家金融、税务政策相抵触所以“手机钱包”第二种实现途径应用范围很窄,目前就我国来说,主要局限于运营商与门户网站联合推出的短信、点歌等服务以及与福利机构联合推出的募捐等服务。

普通居民用电费用正好符合移动小额支付条件的要求,它要求频繁的有时间限制的交易,数额不大,提品的商家是信誉良好的供电公司,所以电费移动支付具备发展的先天条件。结合网络调查报告,这一点也被充分证实。北京信索咨询公司在2008年对移动支付市场情况的调查问卷中,问及到受访者“什么场合下使用移动支付会带来方便”,按照提及率,排在前四位的是网上购物、公交车乘车费、购买公园/电影等门票、公共事业缴费(如水电费)。另外,移动网络覆盖远远大于传统电费缴纳网络的覆盖,尤其是对于偏远地区、山区等交通不便、人员分散的地区,移动电费支付在方便客户和节约供电企业成本方便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由此,电费移动支付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四)合作共赢基础

随着通信市场竞争的加剧,手机用户ARPU值逐步呈下降趋势,各大运营商都在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移动支付摆脱了现金支付的束缚,是继信用卡之后的又一种消费方式的革命,也将是移动运营商为消费者提供的重要增值服务之一,在新技术和新的商业运作下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鉴于目前消费者普遍存在的对移动支付安全性的疑虑,消费者对业务提供者的信誉有较高的要求,供电企业资金雄厚,发展稳健,移动运营商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双方具备共赢合作的基础,同时移动网络技术的渗透也使这种合作走向必然。

三、结语

手机支付是电费在3G时代高效的支付手段之一,这一新业务的推广和普及能够是价值链上的各方受益。对供电企业来说,高效的支付手段节省电费回收环节的运营成本,提高资金回收效率,节约企业资源,提升客户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有明.供电企业电费回收模式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4).

[2]王有为,胥正川,杨庆.移动商务原理与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移动支付调查报告范文第9篇

关键词:3G时代;电费回收;移动支付模式

中图分类号:F7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8-0113-02

电费回收是供电企业价值实现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供电企业优质服务的重要体现。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移动通信3G时代的到来,支付手段的电子化和移动化是不可避免的必然趋势。然而,电费回收模式的发展却相对滞后,电力客户电费缴纳还是传统模式的延续,客户缴费服务并没有获得大的改善。与电力用户几何级的增长速度相对比,电费缴费难已经成为制约供电企业服务提升的一块短板[1],不仅影响企业的效益和效率,并且影响了客户满意度而有损于企业形象。因此,供电企业需要借鉴其他行业先进的经验,拓展与信息技术、金融行业的共赢合作,改进现有的电费管理和回收模式,使更多高效、便利、安全的信息技术手段渗透于电费回收工作,改善现状,进一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社会价值。

一、居民电费回收模式

按与信息技术结合程度以及目前普及程度,可以将电费回收模式划分为传统回收模式与新兴模式。

(一)传统的电费回收模式

1.电力营业厅收费。营业厅收费模式是电费回收传统模式的代表,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营业厅作为供电企业服务客户的窗口,在收取电费的同时还承担着对外展示企业形象、与客户面对面沟通的责任,因此,营业厅作为供电企业的专用营业场所,需要环境整洁、交通便利,城市区域内分布合理,营业厅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优质的服务、业务水平。然而,营业厅前期投资巨大,各类设施、人力资源占用量大,难以实现7×24小时服务,不能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由于以上因素,营业厅收费模式需要其他模式的补充。

2.走收模式。传统的走收模式可以为特殊群体和偏远、欠发达地区的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但是,走收需要增加供电企业人力成本支出,同时,走收模式中的资金安全和收费员人身安全难以保证,因此,走收只能作为一种补充手段或特定区域收费的过渡手段。

3.银行代收费。银行代收费从早期的大客户电费托收发展成为目前电费回收的主要手段,与供电公司营业厅相比,银行网点分布范围更加广泛,拥有更全面的金融业务的管理经验、技术手段和安全保障体系,供电营业厅可以在银行网络上使自身业务得以延伸,另外银行ATM的自助缴费功能实现了7×24小时的缴费服务,进一步弥补了供电营业厅在收费时间上的缺陷。但是银行网点仍然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力客户需求,尤其是近几年,随着金融理财类业务的发展,银行网点的业务量骤然上升,银行排队成为普遍现象,银行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用电知识,客户缴费时产生疑问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对供电企业形象将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二)新兴电费回收模式

1.网上营业厅。网上营业厅是指供电企业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技术,通过企业门户网站为用户提供业务受理、业务咨询、投诉受理、缴费等业务,营造了虚拟空间的营业场所,使供电服务借助互联网的技术优势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上营业厅收费模块采用的主要技术是电子钱包技术,电子钱包是电子商务中用户常用的一种支付工具,尤其适用于小额购物,电子钱包将银行账户和客户端软件相结合,用户通过银行账户进行网上在线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模式和技术,网上营业厅收费被客户接受的程度还有待时间的考验,而安全和隐私作为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瓶颈问题,势必将影响着电费网上支付的发展和普及。

2.移动支付。移动支付是移动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支付可以简单定义为借助手机、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通信终端和设备,通过手机短信、IVR、WAP等多种方式所进行的银行转账、缴费和购物等商业交易活动。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内容已经为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接受,随着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无处不在的移动网络连接了互联网与用户间“最后一公里的距离”,互联网的作用也因此被扩大到了更加广阔的物理空间。移动商务具有许多传统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所不具备的特有属性,同时也为电费支付提供了更加新颖、便捷和个性的实现方式。

除了以上主要支付方式以外,电费充值卡、商收费等也在电费回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兴电费回收模式与传统回收模式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新兴电费回收模式拓展了电费回收的渠道和空间。

二、电费缴纳移动支付的几大优势

(一)技术基础

2009年1月7日国内3G牌照正式发放,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分别获得TD-SCDMA、WCDMA和CDMA2000牌照,由此,我国正式进入3G时代。各大通信运营商对网络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实现了高话务区域的立体覆盖及主要交通干线的无缝覆盖,3G标准下,移动网络能够满足中高速的数据传输业务需求。移动商务由此拥有了强大的技术后盾,其中的移动支付更能得益于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得到逐步的完善。电费缴纳作为移动支付的典型应用之一,在强大技术基础的支撑下,势必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用户群基础

近几年来手机用户普及迅速,据统计,2004年我国手机用户总数达到3.34亿,约占中国人口的1/4,截止到2006年5月,中国手机普及率已超过30%,用户数达到4.21亿,虽然预计在未来几年内手机用户增长幅度将逐渐放缓,但是仍将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市场前景依然看好。根据市场研究组织IEMR的报告数据,2010年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将达到7.38亿。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之一,手机给予人们沟通便利的同时,用户对手机功能有了更多的期望,移动商务较传统的商务模式能够给用户提供更具时效性的服务。传统的电费支付模式受到时间、空间等条件的制约,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电费移动支付将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逐步培养而得到迅速普及。

(三)移动支付优势基础

采用移动支付,用户使用一部手机就可以方便的完成整个交易,用户无需亲临业务现场,可以减少往返的交通时间和不必要的等待时间,也节约了交易成本。移动支付灵活便捷,如果某项支付达到普及,交易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如果电费的移动支付结算简便可靠,供电企业也可以降低交易成本,甚至减少人员和运营场地的投入,将资源更多的投入到价值的再创造中,从而意味着效率和收益的提高。

移动支付在小额支付上更能发挥优势,小额支付主要指100元以下的支付。这主要是因为首先相对电子网络购物来说,手机存储显示能力以及电池续航能力有限,不能进行长时间大信息量交互,移动支付更适用于交易频繁发生的、商家产品或服务明确的、交易程序简明的支付活动;再者,移动支付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它的安全性还未受到广泛认可,因此,小额支付优势更加明显。“手机钱包”是目前发展较为迅速的移动支付业务。“手机钱包”主要有两方面实现途径:一是把银行卡联网系统与运营商的移动通信网络相连接,以银行卡账号为支付账号,以手机号码为支付标识,把用户的银行卡账号和手机号码进行绑定,通过手机短消息、IVR、WAP、JAVA、WEB等通信接入手段,以银行卡支付;二是建立手机钱包中支付账号,与移动BOSS系统的话费绑定,以话费来实现用户支付的需求。由于绝大多数国家的金融管制政策都比较严格,对非金融机构经营金融类业务有着严格的控制,为避免与国家金融、税务政策相抵触所以“手机钱包”第二种实现途径应用范围很窄,目前就我国来说,主要局限于运营商与门户网站联合推出的短信、点歌等服务以及与福利机构联合推出的募捐等服务。

普通居民用电费用正好符合移动小额支付条件的要求,它要求频繁的有时间限制的交易,数额不大,提品的商家是信誉良好的供电公司,所以电费移动支付具备发展的先天条件。结合网络调查报告,这一点也被充分证实。北京信索咨询公司在2008年对移动支付市场情况的调查问卷中,问及到受访者“什么场合下使用移动支付会带来方便”,按照提及率,排在前四位的是网上购物、公交车乘车费、购买公园/电影等门票、公共事业缴费(如水电费)。另外,移动网络覆盖远远大于传统电费缴纳网络的覆盖,尤其是对于偏远地区、山区等交通不便、人员分散的地区,移动电费支付在方便客户和节约供电企业成本方便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由此,电费移动支付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四)合作共赢基础

随着通信市场竞争的加剧,手机用户ARPU值逐步呈下降趋势,各大运营商都在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移动支付摆脱了现金支付的束缚,是继信用卡之后的又一种消费方式的革命,也将是移动运营商为消费者提供的重要增值服务之一,在新技术和新的商业运作下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鉴于目前消费者普遍存在的对移动支付安全性的疑虑,消费者对业务提供者的信誉有较高的要求,供电企业资金雄厚,发展稳健,移动运营商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双方具备共赢合作的基础,同时移动网络技术的渗透也使这种合作走向必然。

三、结语

手机支付是电费在3G时代高效的支付手段之一,这一新业务的推广和普及能够是价值链上的各方受益。对供电企业来说,高效的支付手段节省电费回收环节的运营成本,提高资金回收效率,节约企业资源,提升客户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有明.供电企业电费回收模式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4).

[2]王有为,胥正川,杨庆.移动商务原理与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李学博.移动支付业务现状调查报告[J].通信世界,2008,(5).

移动支付调查报告范文第10篇

金融界《2014手机银行调查》显示,安全性问题仍然是困扰用户使用的首要因素,占比超过50%。同时,用户希望移动金融服务手机兼容性提高的比例超过20%,实现无需更换硬件即可获得移动金融服务。

国外厂商围绕移动支付安全提供不同形式的解决方案,其中包含多种移动支付安全技术。不管是Apple Pay、Android Pay、LoopPay还是CurrentC,都需要解决以下四类技术问题:认证授权、令牌化、HCE和风险控制。

■认证授权(Authorization)

如何在移动终端用户身份认证的问题?如何保证关键操作在用户授权后执行?常用的方式是通过输入四位Pass Code完成身份认证与支付授权,这种方式简便但安全性不足。随着生物认证在移动端被广泛认可,尤其是指纹认证的认可,加之指纹模块成本的降低,新型手机都开始支持指纹识别。但指纹识别也存在多种问题,如没有统一的标准、移动支付应用提供指纹认证功能需适配多种机型等。在此过程中,需要解决接口不统一、访问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针对身份认证的难题,国际上于2012年7月由微软、谷歌、 VISA、 PayPal等企业牵头发起成立了FIDO Alliance (线上快速身份验证联盟)。国际金融机构、手机厂商、安全厂商都积极参加这个联盟。它解决的是强身份验证设备之间缺乏协作的问题,通过定义一个可扩展、可协作的机制,代替密码用于在线服务的身份验证。联盟提出一系列身份认证协议,可实现适用于移动设备的无密码身份认证。

■令牌化(Tokenization)

不管是Apple Pay 还是Android Pay都利用了Tokenization技术,简单的说,就是在支付方案中将敏感数据用唯一标识替代。以支付场景为例,将PAN(敏感信息)用一串令牌数字替代,从而减少卡号泄漏几率。令牌化服务在支付流程中用于传递信息,后台会还原成原始信息。令牌化服务对转换安全性以及业务需求有较高的要求,好的Token需要满足业务需求。

令牌化的优势在于: 一、可以保护敏感数据,防范数据泄漏。减少支付数据系统数目。二、减少PCI-DSS合规审核范围,减少合规费用。它与加密的区别在于,加密是把敏感信息通过密钥完成,获得密钥的人都可以保留敏感数据,通过密文可以还原敏感数据。令牌化是使用唯一的随机数代替敏感信息。美国国家标准学会、EMVCo、PCI安全标准委员会、清算所协会等组织正在制定令牌化标准。2014年3月,EMVCo令牌化标准V1.0版本。

■HCE(Host Card Emulation)

这是一种NFC功能设备上执行卡片模拟功能的技术,无需依赖安全单元,也被称为Cloud-Based SE,在Android V4.4以上及BlackBerry OS10系统实现此功能。

基于HCE技术,移动支付方案提供商无需依赖运营商或者手机制造商,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适用范围。另一方面,由于没有SE保护,基于HCE的移动支付方案也将面临更大的安全威胁,涉及身份验证和数据安全的问题,需要实施全方位的安全体系保护交易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风险控制(Risk Management)

在移动支付方案中,后台的风险控制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我们应该如何判断风险?

上一篇:创业市场调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环境保护调查报告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