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系统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21 16:46:10

业务系统管理

业务系统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管理;应用

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是贯彻“SGl86”工程总体部署,落实国家电网营销信息化建设任务要求的重大举措,是实现营销集约化管理的基础和保障,是实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的重要载体和推动力。另一方面,“大营销”体系的建设实施,有效的解决了传统营销工作中存在的管理链条长、管理层级多、服务资源分散、业务流程繁琐、运行效率不高等问题。公司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的成功上线以及“大营销”体系建设的成功实施,使营销业务流程更加规范、基础数据完整准确、管理职责更加清晰,是对公司营销工作的一次改革和洗礼,对公司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应用目标

“SGl86”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包括新装、增容及变更用电、供用电合同管理、抄表管理、核算管理、电费收缴及帐务管理、用电检查管理、95598大集中、资产管理、计量点管理、计量体系管理、电能信息采集、市场管理、线损管理、能效管理、有序用电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客户联络、稽查及工作质量、客户档案资料管理类342项业务。在实际应用中,不但要熟悉本职工作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而且要熟悉系统流程、具备相应的实际操作能力。目前,系统运行稳定,各项性能指标正常,各流程环节工作人员都能进行熟练的操作。

二、主要做法

(一)组织机构

根据“大营销”建设实施方案,公司客户服务中心设置主任一人;专责设置分别为电能计量、供电所管理、电费电价、营业业务、稽查与优质服务、安全与市场、绩效与综合事务;设置营业班、电费班、用电检查班、稽查信息班、计量班五个班组。

根据组织机构人员及班组设置及相应职责,对营销业务应用系统中的人员角色、工作流程等进行严格设置,使系统与实际达到完全一致,强化了各业务环节相应人员的责任,保证了营销业务应用系统中各工作流程相应环节的通畅流转。

(二)工作流程

1 业扩报装管理

新装增容与变更用电合称业务扩充,也叫“业扩报装”,简称“业扩”,是从受理客户用电申请到向客户正式供电为止的全过程。包括高压新装、高压增容、低压居民新装、低压非居民新装以及暂停、改类、计量装置故障、销户等三十余种业务类型。

“大营销”体系的建设,规范并简化了业务流程,从35千伏及以下高压客户和低压客户的业务受理到方案制定、答复供电方案、签订合同,一直到竣工验收、停送电管理、资料归档,实现了业扩报装工作程序标准化、业务流程规范化,简化了用电手续,缩短了业扩报装周期,从而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2 计量资产管理

计量资产管理包含配送需求、装用前检定/校准、配送执行等多种业务流程。目前已实现电能计量设备从新购入库、校验、资产流转到报废归库的全过程跟踪监控管理,对每一块设备的参数、运行状况可以实时跟踪,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实际使用率和管理水平。同时,根据“大营销”组织机构人员设置以及营销业务应用系统中权限配置,严格按照“大营销”相应的计量班长、副班长、技术员、主责等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对计量资产的入库、配送到拆回入库做到系统与实际一致,实现计量资产全过程管理。

3 抄核收管理

抄核收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工作,也是营销管理中的重中之重。自营销业务应用系统上线及“大营销”实施后,抄表核算收费流程趋向规范化、流程化,要求抄表员在规定日期对电能表进行实抄,到户实抄率达100%,且要求所有操作均需走系统流程,抄表管理包括抄表段管理、抄表机管理、抄表计划管理等。

核算管理是从电费计算到电费审核最后形成应收的全过程管理,是供电企业保证电费回收的一种手段和措施,同时也是电费管理的中枢和核心。功能包括:电费计算参数管理、电量电费计算、审核管理、电费退补管理、费控管理等。

收费账务是通过开展坐收、走收、代收、代扣、卡表购电、网上缴费等多种收费业务,及时回收客户电费和业务费;遵循有借有贷、借贷相等的会计记账原则建立电费账务管理体系;同时加强欠费管理,明确催费责任人,建立欠费风险级别管理、按照统一的催费管理策略进行催费,提高电费回收率。电费收缴及账务管理包括客户缴费管理、业务费缴费管理、营销账务管理、欠费管理、卡表售电管理等。

(三)确保流程正常运行的支持保障系统

1 思想重视、领导关注、措施到位

思想重视是干好任何工作的前提个保证,深刻认识到信息化发展对用电业务开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切实认识到发展信息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是信息化工作良好开展的认识。

2 开展营销全员“大培训”

培训是广大员工熟悉、掌握系统的重要途径,尤其是系统运行初期,大家对系统功能较为陌生,后期系统功能的不断完善也需要业务人员及时掌握,这些都需要认真做好培训工。

公司对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的培训工作高度重视,除了上级安排的集中培训积极安排技术骨干人员参加之外,而且还按照组织机构的职责层层组织相关培训,保证不仅管理人员熟悉系统功能,基层班组人员也掌握操作方法,并把是否掌握系统功能、是否能够顺利操作作为职工上岗的必要条件。

公司充分利用电教室进行培训,使培训人员达到人手一机,对系统功能认识更加直观,印象更加深刻,操作演练更加真实,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达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3 深化营销信息系统集成应用。

通过营销业务应用系统与95598服务平台的信息集成,实现各类95598客户诉求电话的业务受理与高效处理、反馈与回访;通过营销业务应用与营销稽查监控系统的信息集成,实现对营销营业、电费、收费、计量等核心业务与服务质量的在线监控;通过营销业务应用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信息共享,实现公专变自动抄表、分台分线线损统计、用电现场异常监控等应用,为“大营销”体系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4 严格执行考核管理办法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根据考核管理办法进行严格考核,极大地调动了相关部门和责任人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工作责任心。在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应用过程中,严格按照实际信息填写,严格按照工单要求处理,有效避免了工单超时、违反数据核查规则、电费发行错误等,同时对违反管理办法严重的处以调离原岗位或下岗培训的严厉处罚,有效保障了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

三、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实践特色与亮点

(一)“干多大事给多大权”,做到责权相符

根据“大营销”组织机构及人员职责配置,坚持“权限最小化”原则,在营销业务应用系统中配置相应的工作流程并赋予人员工号相应的角色权限,做到了“责权相符”。“大营销”体系的建设,规范了各工作岗位及相应职责,从而为营销业务应用系统中工单的处理做到了“有法可依”,各环节各工作人员各司其职,避免了互相推诿塞责,或因权限过大导致工单被其他人锁定而造成工单超时,同时,出现责任追究时,责任人一目了然。

(二)培养多面手,层层把关“大营销”的实施,使职责分工更加明确,但在营销管理中,虽然各业务相对独立,但不是绝对独立,而是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业务人员除了要熟悉掌握各自专业技能外,还需要学习其他一些业务知识,尤其是营业业务、计量等专责,更要是营销业务的多面手。

(三)加强沟通,提高系统应用水平

每月电费发行完毕、形成各种报表以后,客户服务中心都召开一次由主任主持,分管经理、各专责和班组长参加的针对本月的营销分析会,对在抄表、业扩、计量、核算、电费、95598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一次总结分析,进行沟通。大家畅所欲言,把问题摆出来,集思广益,出谋划策,不但解决了问题,促进了共同学习,而且有效的提高了营销业务系统应用水平。

(四)规范基础档案管理,夯实营销基础

由于历史原因,营销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存在问题,自营销业务应用系统上线以来及“大营销”体系的实施,公司开展了“营销一张网,县乡一体化”的活动,规范基础档案管理,建立数据常态核查机制。明确了系统管理员为专责、各营销员为本部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每周利用系统核查规则进行核查并修改。

(五)拓展服务模式,创新缴费方式

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强大丰富的接口功能,为各种缴费方式的实现提供了基础保障。为方便客户缴费,提高电费回收水平及客户满意度,结合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公司对电费缴费模式进行了大胆探索,积极拓展电费缴费模式,在原有坐收、走收、银行代扣的缴费方式上,先后推出自助终端缴费、手机缴费、无线缴费终端(移动pos机)缴费、网上缴费、银行代收等多种电费缴纳方式,各种缴费模式优势互补,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缴费方式,在家里、在村里、在小区里、在银行网点或用手机随时随地缴纳电费。

四、具体案例分析

在一次营销分析会上,电费班班长提出城区供电所工商局小区的线损有些偏低,不知道什么原因。该台区抄表例日为每月21日,并且台区与用户都安装了采集终端,数据都是通过终端远程集抄上来的,没有发现异常。为此,大家展开了讨论,有的说可能是线路的损耗小了,有的说我们的管理水平提高了,有的说电能表计量不准确,还有的对集抄数据的正确性产生了怀疑。通过分析,大家一致认为再核对一下集抄数据。

由此,我们改进了工作方法,一是用电信息采集人员时刻关注终端在线情况,尤其是抄表例日是当天的终端,发现不在线及时处理;二是核算人员发现数据异常时及时通知抄表人员,核对集抄数据,若为集抄错误,立刻到现场抄录,保证线损等各种数据的准确性。

五、应用效果

“大营销”体系的实施,使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各功能模块在公司得到了全面展开和深化应用,取得了良好成效。各岗位人员配置及责任权限界定明确,对工作流程各节点的进度及服务质量晴况可进行实时监控管理,系统各功能模块的操作应用更加熟练。

业务流程的规范简化,提高了工单准确性、规范性,减少回退率、终止率,大大缩短了公司业扩报装、变更的时问,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对外服务水平。红外抄表、远采集抄等自动化抄表覆盖率的普及,大大提高了抄表数据的准确率,工作人员对系统的熟练应用,提高了抄表录人工作的准确性及整个抄、核工作的效率。计量资产的全过程管理、基础档案信息的严格管理、缴费方式的多样、便捷,以及电费账务更加清晰、各种数据报表更加准确可靠等等,不仅提升了公司的供电服务能力,也积极推进了公司营销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结束语

业务系统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字】教务;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G473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8―0020―04

教学事务管理信息系统,一般简称为教务系统,是高等学校最重要的信息资源系统,它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反映教学管理情况,并为管理中的对象和业务提供重要信息化支撑。教务系统以计算机应用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为主要工具,对教学管理事务中各种数据、流程进行处理和执行,并向系统的使用者提供所需信息,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

对教务系统的管理,涉及到人员、事务、技术等多个层面,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育管理的革新,原有的事务流程和教务管理者角色也处于不断变化中,教务信息管理工作也面临变革。本文针对高校教务系统管理的现状和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对教务系统管理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构建教务系统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一 解构

教务系统是高校教学事务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务系统管理包括基础设施管理(如服务器、存储、网络等硬件环境)、信息系统管理、教学管理人员等,教务系统管理作为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核心,既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也革新了教育管理的观念和组织结构。

1 管理中的相关者

教务系统是一个综合的信息系统,业务范围涵盖课程任务计划、师资管理、教材管理、课程编排、选课管理、考务管理、成绩录入、实验实践、教学评价等教学事务全过程,在参与事务流程的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教务员、教学秘书)共同参与到教务系统的使用与管理,完成教学管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务系统管理者需要有效地沟通和协调三类相关使用者,将不同的工作或业务整合起来,为整体的事务管理任务目标服务,使得事务信息有序流动,提高事务管理的绩效。三类使用者与系统管理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系统位于相关者的中央,是联系教学事务管理的媒介,相关者之间通过各种事务流,根据一系列过程规则、信息和任务,以数据的形式在不同相关者之间进行传递,从而完成教务管理活动的各个过程。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专业培养方案的不断调整,一些原有的业务流程变得不再适用,并要求教务系统做出调整,打破部门、科室的职责界线,在新的流程中实现信息和数据的共享与关联,从而实现管理工作的规范和连续。

2 管理中的边界

对系统的管理以系统本身为主体,涉及业务功能控制和信息技术管理。这使得对系统的管理出现了业务应用与技术应用的分界,如图2所示:

管理边界的存在,是系统管理中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教务系统中的业务、技术边界困境也是影响系统管理的一个突出矛盾。一般来说,高校教务系统的业务功能通常由教务部门总体管理,根据科室的分工,划分具体业务模块到不同的职能部门,而信息技术的管理则或由相关技术人员,技术部门协助进行,或完全交由技术部门管理,只是在一些特定情况下提出相关的要求,对其他的技术事项并不加以影响。众所周知,技术和业务在管理上是存在边界的,然而在各自固守的管理边界中,教务系统的特殊地位和应用环境又要求同时对业务和技术进行整体管理。业务管理要求技术管理能满足业务功能的变化,了解和遵循教学管理的规律,提供快捷、稳定的技术服务;技术管理反过来也要求业务功能的改变要遵循数据库设计和网络安全的规范,严格控制人为因素带来的隐患,提供连续、健壮的业务服务。若技术管理不能了解和遵循业务管理的规律及特点,将使业务应用变得笨拙和缺乏灵活;业务管理不懂技术,系统的整体效率和安全也不能得到保障,教务系统管理是业务管理与技术管理在教学事务管理的结构和特点之间形成自身管理特点的产物,在遵循教育管理规律的基础上,业务管理和技术管理过程需要一种融合,并且面临着复杂性和挑战性。

3 管理中的理性

在传统的教务系统应用概念里,教务系统更多的是以辅助工具的形象出现在教学管理相关者的视线里,辅助编排课表,公平推进学分制选课,规范控制成绩的录入、统计与查询,减轻工作负担和提高工作效率,是以工具理性的视角来看待和管理整个系统的。然而,在教务管理信息化为教学管理模式创新的趋势下,教务系统不再仅仅只是一个事务工具,其自身在流程再造和整个高校管理体系的变化中,逐步具有从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转移并突破事务主导的新趋势。首先是事务处理的速度加快,总体的教务信息筛选,联系和处理能力得到提高,这一前提使得对系统的管理提升到了重要位置。其次,数据作为系统和系统管理的核心,其价值和地位开始显露,原本处于信息孤岛中的各部分信息,因为事务的联系变得富有生机,开始流动于高校管理的其它领域,比如高校教学状态数据库的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中的教学评价,质量工程建设中各类基本信息的获取,等等,都可来源于教务系统,数据的增殖使得系统管理有了更积极的内涵。再次,教务系统组织文化将教学事务管理引向了个体与组织的兼顾与和谐,效率与公平的共生。参与到系统的学生、教师以及教学管理人员都在系统中有积极的作用,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能自觉行动,完成事务流中各自角色的任务,即寻求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共生共存[1]。

二 建构

1 管理者的适切性

教务系统管理作为信息系统维护与执行的最高层,负责整个系统的组织与协调,对系统的管理有很大的决策权与控制权,与单纯的业务管理或技术维护相比,更需要有良好的适切性。系统管理者必须以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为基础,熟悉相关教学管理文件、规定以及业务流程,还要有完整的信息技术知识结构体系为依托,能灵活运用各种计算机技术,具有技术服务教学管理的敏感,并不断吸收新知识、新理念,丰富与完善管理。

管理是信息系统发展和运作的基础,良好的管理不仅能保障教学管理秩序,同时还能调动相关者的积极性。适切的管理者需要善于运用逆向思维和求异性思维,从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思考和探索系统管理中面临的问题,针对关键问题拟出各种方案,根据系统运行现状进行优化和改进,厘清业务和技术之间的联系,沟通与协调系统相关者,既不满足现状,墨守成规;又敢为人先,另辟蹊径,开辟出系统管理的新天地,以灵活的应变能力和行为准则实现最佳的系统管理[2]。

2 IT运维的方法

历经数年的应用与升级,教务系统已经变得冗余与复杂,尤其在存储了多年的教务数据后,业务对高效的运行并且能够继续提供安全、灵活服务的要求更加强烈,因此,采用IT运维管理就变得更为关键,教务系统运维管理是指系统管理人员运用IT部门采用的相关方法、手段、技术、制度、流程和文档等,对教务系统运行环境(包括如软、硬件环境、网络环境等)、教务系统业务和教务系统使用者进行综合、系统的管理。运维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业务与技术的融合,将系统的相关者紧密结合在一起,打破管理中的边界,为教育管理信息化提供适用平台,从而整体提升管理水平。运维的内容包括:(1)基础设施管理:对网络设备、服务器设备、操作系统等基础设备的运行状况的优化和管理。(2)应用服务管理:对系统相关的B/S、C/S、数据库、中间件及各种通用或特定服务端维护、监控的管理。(3)数据管理:明确数据资源的重要性,对系统和业务数据进行统一存储和备份,保证数据的安全和有效利用。(4)业务管理:主要用于规范和明确系统相关人员的职责和工作内容,使得教学管理秩序有保障。(5)信息安全管理:主要依据IT部门的技术标准和信息安全准则,实现组织方式、人员、技术等各层面的安全管理,目标是在尽可能小的影响系统运行和教务工作的情况下,使系统安全稳定。因此,教务系统管理是包括业务管理、网络管理、应用系统管理、数据库管理,以及与之相关并支撑教务系统的优化,建立一个稳定、高效、灵活的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体系,从而为保障教学管理、教务处理效率、实现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信息化基础支撑。

3 管理制度创新

管理制度在管理中是至关重要的,它是一种重要的黏合剂,在管理责任与系统运转效益之间起着一种联通作用,教务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工作事务杂,环节多,工作量大,这要求必须按一定规范流程进行科学管理[3]。

长期以来,教务系统管理的定位比较模糊,有的单纯理解是对教务系统业务功能的管理,缺乏对技术环境和先进性驾驭的能力;有的则完全当作一个技术事务,单纯从技术层面无法达到应用中和管理中所有的要求。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对教务系统中出现的问题和情况,都难以有效的查明和解决,对教学管理带来被动因素。建立教务系统管理制度,明确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设置突况响应预案,设置数据保密和安全管理规定,对教务系统管理、教学管理人员以及教师、学生等做出明确的权责规定,将进一步规范有据、有序的系统管理,同时,在制订的内容上,既要考虑事务管理的效率,也要兼顾技术管理的原则,降低制度带来的局限和不适影响,在制度制订中也要遵循最优化管理原则,改变制度缺失状态下的权责不清,管理不到位的局面。

4 系统管理中的知识管理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系统应用的深入,教学管理中各种日常工作对系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依赖性,如何保证关键业务正常运行?如何在故障发生最短时间内定位问题,找出解决办法显得尤为重要。而在教务系统实际管理活动中,管理员难免会因为遇到异常问题而感到束手无策,对自己不熟悉的业务环节或设备出了问题而感到不知所措,如果因工作调动而更换了系统管理人员,面对突如其来的各种问题更是无从下手,解决办法是引入知识管理的概念。

这里提到的知识管理是指整体管理经验。显性经验知识包括设备配置文档,系统使用手册,管理操作规范等在相关文献中可查阅的明文技术知识;隐性经验知识是指技术人员头脑中积累的大量工作经验,如现场排障经验、系统调试经验、解决疑难技术问题的经验等未形成文档的知识。如果教务系统管理也能建立这样的知识库,把管理过程中的技术知识积累起来并分类整理,随时更新,就可在遇到疑难问题时,查阅、参考知识库中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法,快速定位故障,缩短处理时间,提高整体系统管理水平。

5 系统管理的评估

系统的管理是一个连续、动态发展的过程,在某一个阶段能稳定使用的系统,并不能满足未来的发展和变化,系统管理需要通过评估来检验。这里的评估不仅包括管理活动本身,还包括新的管理理念运用、数据库完整性的约束、安全风险以及为优化、调整提供确定性证明等。评估的目的不在于得出一个确定性的结论,而在于促进系统的建设和管理,要根据系统当前的状态和负面影响的评估来确定系统管理中未来的可能性[4]。一个较为完整系统管理评估的要素有:(1)使命:即教学管理通过信息系统实现的工作任务,使命对教务系统依赖的程度越高,系统管理评估的任务就越重要;(2)资产及其价值:资产是通过教务系统建设积累起来信息系统基础设施、信息数据和服务能力等,价值是指资产的敏感程度、关键程度和可再利用程度;(3)威胁:教务系统可能受到的侵害。由于信息系统存在的脆弱性,人为或自然威胁导致信息安全事件或教学管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造成的影响;(4)事件:系统适应管理的变革而进行的功能调整、扩展、软硬件计算机系统环境的升级、优化,系统相关者在事件中的角色及权责变化、适应等;(5)制度措施:为保证使命的有效行使,需要评价管理制度规定及权责的行使,在突发网络安全事件中的应急方案,日常技术维护的基本要求等。

由以上评估要素可知,评估在可用性、稳定性、安全检测、安全决策、应用环境分析等多个环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过评估,也在管理手段上成为系统管理制度化保障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最容易忽视的部分。适时对系统管理进行评估,也使管理更符合了动态的内涵,有利于管理人员不断学习实践,有利于改善师生在系统中的交互体验。

三 结语

教务系统管理是一个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实现教务系统管理的变革,可以更好的实现高校教务信息共享,发掘教务工作的应用效益,减轻教务管理人员的重复劳动,最大限度为领导提供教务决策依据,达到教务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自动化和网络化的目的。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务系统管理也必须与时俱进,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服务高等教育管理的引擎作用,引领教学管理工作科学化、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杨林,高月春,冯保庆.学分制教学管理分布式决策的边界困境及整合[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0):56-58.

[2] 朱杰.高层管理团队组件方式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13) :114-116.

[3] 张海东,李伟,龙跃洲等.综合教务管理系统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 :45-48.

业务系统管理范文第3篇

一、系统管理员现状分析与基本要求

1、现状分析。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系统管理员一般由具备条件的部门负责人或会计主管担任,也可指定专人担任。但人们往往将系统管理员与数据管理员、网络管理员混为一谈,造成工作中职责不明、权限不清。表现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系统管理员的权力过大,相当多的单位在赋予系统管理员权限时,都能够调用系统的所有功能,有时甚至完全超过了会计主管的权限。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1)一些会计软件本身就允许赋予系统管理员全部工作权限,支持系统管理员享有所谓的“超级用户”权力;(2)一些单位对系统管理员的岗位职责认识不清楚,混淆了会计主管与系统管理员的岗位界限,往往将二者混为一谈。前者需要软件开发商依照《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加强对系统管理员权限的约束,摒弃只图用户使用“方便”,而不顾会计制度要求的不严肃商业行为。后者则需要会计人员进一步学习体会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岗位分工,澄清概+念、明确职责。

2、基本要求。系统管理员首先应该掌握基本的会计知识,熟悉会计业务,了解会计软件的各项功能及其结构、联系,尤其是网络版软件的功能设置。其次,要求系统管理员掌握会计法、会计制度及财经纪律的各项规定。第三,系统管理员必须知道计算机硬件方面的基本知识,单机条件下应熟悉基本的计算机硬件,如软驱、硬盘等,出现硬件的小问题知道错误在何处及解决办法;网络条件下的系统管理员还必须掌握网络方面的基本硬件知识。第四,系统管理员必须熟悉本单位主要业务情况,了解主要工作流程。最后,要求系统管理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个人品德修养.、鉴于系统管理员岗位的重要性、特殊性,其工作涉及整个系统的会计数据、重要工作口令等,故而要求系统管理员应忠于职守、诚信自律,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信念。

二、系统管理员的职责与权限

系统管理员的总体要求是保证计算机软件系统、硬件系统的正常运行,管理机内会计数据。

1、系统管理员的首要任务是负责会计软件运行环境的建立以及系统建立时的各项初始化工作。会计软件运行环境的建立包括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的使用,并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科目体系、凭证类型、会计核算方式等。在会计信息系统建立的过程中,系统管理员非常有必要积极主动地参与系统建帐等初始化工作,尽早熟悉软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提出适宜的实施方案。

2、系统管理员要负责会计软件日常运行管理工作,监督并保证系统有效、安全、正常运行。系统自身的安全运行主要涉及系统各项运行日志的管理维护、防病毒的措施等。系统运行日志主要是指会计人员上机的操作日志管理,包括机制日志和手工日志,可以说加强对操作日志的管理,应成为系统管理员日常的一项重要而又必要的工作。当前计算机病毒对系统攻击的破坏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重得多,预防与清除计算机病毒已成为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应加以重视的问题。系统自身的安全性日益成为首要考虑的问题,系统管理员有责任监督检查系统的抗病毒能力,坚决杜绝病毒可能入侵的机会。

3、系统管理员应负责系统定期的正确性、安全性检测,保证系统软件、硬件、网络、数据库的正常运行;负责在系统发生故障时,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针对系统事故找到系统故障原因。

4、对系统各类人员进行分工,管理操作,协调他们之间的工作关系。对用户的管理,必须及时掌握对新成员的增加注册,离岗成员的处理操作,人员分工权限的授权管理等。

5、系统管理员应对系统的安全性负责,尤其是做好系统灾难预防与恢复工作。灾难包括数据库受到严重的意外破坏,由于计算机病毒造成系统崩溃或机器受损,因为意外情况,如火灾、水灾、失盗、电源问题等造成系统、数据受到严重破坏。预防灾难的措施中主要包括会计软件、系统软件和各项会计数据、各项网络参数的备份等。,会计数据易受到人为篡改、不正确操作、计算机病毒的破坏以及意外情况的破坏,系统管理员应及时备份会计数据,监视和发现系统中的一些不正确操作。,系统中的会计数据在受到攻击或破坏后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恢复系统最近状况,这应当作为考核系统管理员工作合格与否的一个重要方面。

6、系统管理员的权限应当局限于系统的管理和维护。系统管理员的权限,一般来说主要有:网络服务的管理(口令)、数据库的操作(口令)、会计数据的及时备份(历史数据和当期数据),系统运行及维护的记录管理、基层单位系统管理员的授权和管理、依照主管会计的人员岗位分工分配会计人员工作权限、新旧会计人员的注册与注销等。

还有一点需要着重提出的是:对于自主开发的专用软件,系统管理员是不允许由软件开发人员担任或兼任的。

三、系统管理员与电算化条件下会计主管的关系

电算化条件下的会计主管主要负责组织和管理本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确定会计人员的岗位安排、分工权限,总体负责单位会计电算化的数据安全、保密工作,本部门工作进度,系统的稳定、可靠,数据的安全,协调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工作。

业务系统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后勤;项目管理;风险浅析

一、浅析综述

高校后勤项目管理风险分析在实际的财务核算、成本控制、业务分解、流程管控等多方面应用中发挥着作用。风险控制系统的建设重点在于在实际应用的范围内建设起一套规范、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从而为项目管理体系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财务系统管理

财务系统涉及到财务方面数据与核心业务的融合。财务数据发生后首先在财务系统记账,在财务系统形成详细的总账明细账,然后通过实体系统进行汇总报表等,使财务工作协调化应用水平迅速提升,并反应核心业务系统关键部分的财务情况。

(二) 业务系统管理

业务系统按照项目实施流程进行分层次管理。项目组织结构的形式直接影响项目的实际进程及效率,高水平的项目组织构成是系统实施的基础。首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范围,建立项目组织人员, 评估不同层次人员相关技能知识并进行相应的选择,制订一个清晰、简明、完整的项目实施计划。其次,结合具体情况,采用切实的实施策略。再次,项目组织应采用适当的项目控制方法和阶段性量化指标体系,并特别要做好数据准备和业务流程优化重组。

高度集成应用实现了财务管理系统与实体业务系统的无缝连接,达到财务管理系统与实体业务系统的一体化应用,从而为进行更完善的成本管理、财务分析、风险分析、流程控制等奠定基础。

二、财务系统风险分析

财务系统的风险贯穿于该系统构建的各个方面,其建设中重点把握以下部分的风险防控。首先,实现集中式的财务管理。财务数据统一管理整合,实现财务数据大集中。一方面实现充分体现统管机构的整体控制地位。另一方面,按照各级单位自身管理及核算方面的要求,在保持基本核算体系一致的情况下,允许各级单位在项目管理方法上的个性化。同时,可以根据需要实现业务资金与自身资金相互一致统筹处理,体现业务系统对应的业务资金账务,同时财务系统兼具处理非业务资金,以加强内部控制。其次,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体系。完善财务控制制度,实现行业领先的运作模式,提高运行效率。再次,集中式固定资产管理。对各分支机构的固定资产实现统一管理,实现固定资产的账务集中核算、折旧费用自动计提以及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价值变动、状态变动等统一、集中、全面的管理功能,并为费用分摊及成本核算提供依据,对固定资产的相关信息提供全面灵活的查询统计和报表生成。固定资产管理是可以采取固定资产卡片的形式以控制风险。固定资产卡片样式根据资产类别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如在房屋建筑类固定资产卡片中增减房屋面积等项目、在运输设备类固定资产中增加车辆排照号等项目。对于各种在建工程,资金的拨付和付款通过报账中心进行处理,反映在项目管理的资金台账上。在工程完工后,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种支出进行汇总,一次性转入固定资产,登记卡片账并逐月计提折旧。

后勤组织的认知程度对财务系统的实施起到重要的影响。财务系统管理具有牵涉范围广、风险高等特征,这就要需要后勤组织对其效益与实施难度有所了解。财务系统的实施不单纯是的技术问题,更关系到全局发展,只有全员整体的充分理解、持续支持、参与才可能成功。财务基础数据是否完整 、准确也对业务系统的实施有着重要影响。由于其高度集成性,不准确的基础数据经过处理后会使它们的影响范围更广,危害更大,最后还会导致业务系统的数据模糊。良好财务系统是高校后勤项目风险控制的动力源泉,也是突破实施障碍的关键。

三、业务系统风险分析

明确业务系统,个人和组织对业务的影响需要显现而明确。以此达到控制业务系统风险,提升其运作效率的作用,包括对管理者决策效率的促进,决策准确性的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提高,财务信息获得和理解能力的加强,以及财务指标的改善,以上林林总总均能够体现在业务系统的运作上。业务流程设置等专业性问题上应以具体参与者意见为主,由于涉及广泛,还需要考虑如何平衡各种流程关系,避免产生阻力。高校后勤业务信息管理中,共享是项目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提高项目风险的控制力。通过信息共享可以让所关联的人员了解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流程及作用,使其认识到信息共享所产生的效益。也可以使关联人员对自身的工作任务更加了解,清楚了解个体工作对整个的作用,明确各个阶段、内容、层次的要求。有效链接业务信息与财务系统运行模式,熟悉工作规范,清楚明了整个过程。理解基础数据在系统中的来源和用途,深刻理解运行原理和各模块间的关系,根据对应的业务和权限,为整体项目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成果与作用

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管理达到融合匹配,实际上是高校后勤项目管理的优化过程,为高校后勤项目管理风险控制的提供保障。两部分系统管理的融合程度越高,对项目的管理水平就越高,风险控制能力越强。换言之,增加财务系统管理和业务系统管理的协调匹配性,可以进一步提高对项目管理实体运作的满意度。这里的满意度增强不仅体现系统用户和管理者,还应该高校整体的认知度的提升,即外部的间接满意度的提升。

业务系统管理范文第5篇

第一条为规范财政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保障其财政工作专网稳定可靠运行,特制定区财政局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信息系统”是指区财政局信息一体化管理系统。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的财政工作专网是指依托区政府政务信息中心建立的,与互联网物理隔离的专用内部网络;外网是指能与国际互联网(因特网)相连的网络。

第四条区财政局综合科负责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持、安全管理和协调工作。保障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

第二章信息系统软件的安全管理

第五条信息系统使用人员,必须保存好各自的登录凭证(UKEY),及时修改信息系统默认的登录口令并定时更换该口令,避免与其他系统使用相同登录口令;口令遗忘须提出申请,由后台维护人员重置密码。

第六条由区财政局综合科指定专门技术人员作为系统管理员;由信息系统软件开发商派驻人员作为软件开发人员。系统管理员与软件开发人员的职责如下:

1、系统管理员负责信息系统支撑软硬件维护,包括数据库备份恢复、服务器软硬件维护、网络规划与调试等,及时分析解决因服务器硬件或网络引起的系统故障;

2、软件开发人员责信息系统各功能模块的技术支持,解决因软件本身引起的系统故障,根据各预算单位和财政局各业务科室提出的需求进行功能修改或后续开发;

3、系统管理员与软件开发人员一般情况下,禁止对数据库内业务数据进行修改;如有特殊情况必须通过数据库或系统后台修改业务数据,提出修改人员需填写《业务数据修改申请表》(附件一),并交给系统管理员,由系统管理员与软件开发人员研究后确认数据修改的必须性与安全性,方可进行修改;

4、需要对信息系统现有功能模块进行增加或修改的,提出人员需填写《功能模块新增/修改申请表》(附件二),并交给系统管理员安排;

第七条信息系统只能通过财政工作专用网络访问,不得在系统中安装来源不明的程序,必须安装上级统一部署的防毒杀毒软件。

第八条信息系统中不同业务模块由相关预算单位和业务部门人员负责操作,各单位、业务人员必须对各自用户操作记录负责,严禁有以下行为:

1、将系统用户密码告知其他人员;

2、将系统业务数据导出并拷贝到外网系统中;

3、使用他人用户登录系统进行操作;

4、利用技术手段或工具窃取他人数据;

5、其他可能造成数据安全隐患的行为。

第九条各预算单位业务人员、区财政局业务科室人员需要新增、注销或变更系统用户名、密码的,或因出差、公休、请假等情况必须委托他人进行信息系统业务操作时,应遵守:

1、将系统用户委托他人操作前,必须先修改原有密码为临时用密码,待收回使用权限时再修改回原用密码。

2、填写《信息系统用户权限变动/委托申请表》(附件三),经审批后,报系统管理员进行相应操作,信息变动应写明变动时点。区财政局业务科室人员由科长或事业单位领导审批,科长由分管领导审批;预算单位统一由分管财务领导审批。

第三章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管理

第十条财政工作专网是区财政局委托区政府政务信息中心建设的,与互联网物理隔离的纯内部网络。目前财政信息系统用户终端有两种接入方式:

1、独立一台计算机专用于连接财政工作专网。

2、装有双硬盘双网物理隔离卡的计算机,将内外网数据分别存放于不同硬盘中,隔离卡将两块硬盘进行物理隔离,以防止数据泄漏。

使用以上接入方式的用户,都严禁有以下行为:

1、独立计算机接入的用户,将该计算机接入其他网络。

2、使用隔离卡的计算机,将内外网网线互用或混用、将内外网硬盘交替使用。

3、私自在计算机中设置各种共享或监控模式。

第十一条财政工作专网有专用的UKEY作为登陆凭证,不得将UKEY转借他人使用。UKEY出现损坏或到期时,应及时联系区财政局综合科技术人员进行维护。

第十二条系统管理员必须定时对网络稳定性、网络安全性进行例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及时组织对故障的排查和做好记录。

业务系统管理范文第6篇

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人机系统,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与维护需要运用较为复杂的信息技术、会计知识。它首先需要有一支既熟悉计算机技术,又精通会计业务的队伍,在这支队伍中,最重要的组成人员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解决系统运行中出现这样或那样问题的系统维护与管理人员,即系统管理员。其次,由于信息技术发展异常迅速,会计工作规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无论计算机方面的新技术,还是会计业务的新要求,都对会计电算化工作不断地提出更高要求,这就需要系统管理员首先掌握、理解会计电算化的各项新要求,及时地调整、更新系统,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会计电算化工作。

系统管理员的工作内容决定了其岗位的特殊性、重要性。系统管理员负责整个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如系统软件、硬件的维护,系统数据保存,网络服务器、数据库的口令等等。可从一定程度上说,基层单位会计电算化实施的效果好坏,决定于系统管理员的工作水平高低。

二、系统管理员现状分析与基本要求

1.现状分析。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系统管理员一般由具备条件的部门负责人或会计主管担任,也可指定专人担任。但人们往往将系统管理员与数据管理员、网络管理员混为一谈,造成工作中职责不明、权限不清。表现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系统管理员的权力过大,相当多的单位在赋予系统管理员权限时,都能够调用系统的所有功能,有时甚至完全超过了会计主管的权限。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1)一些会计软件本身就允许赋予系统管理员全部工作权限,支持系统管理员享有所谓的“超级用户”权力;(2)一些单位对系统管理员的岗位职责认识不清楚,混淆了会计主管与系统管理员的岗位界限,往往将二者混为一谈。前者需要软件开发商依照《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加强对系统管理员权限的约束,掘弃只图用户使用“方便”,而不顾会计制度要求的不严肃商业行为。后者则需要会计人员,进一 步学习体会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岗位分工,澄清概念、明确职责。

2.基本要求。系统管理员工作压力大、责任重,会计人员对系统管理员的要求是:事事必会,出现问题能够彻底解决;当应用程序出现不干活、报表数据计算错误或者系统死机了,会计人员首先想到的是找系统管理员,而不是去问网络管理员或其他人员,因为他们认为系统管理员应该能够解决一切问题,究其原因在于他们不能判断是系统方面的原因,还是计算机硬件或网络方面的原因。这无形中提高了对系统管理员工作的要求。这就要求系统管理员首先应该掌握基本的会计知识,熟悉会计业务,了解会计软件的各项功能及其结构、联系,尤其是网络版软件的功能设置。其次,要求系统管理员掌握会计法、会计制度及财经纪律的各项规定。第三,系统管理员必须知道计算机硬件方面的基本知识,单机条件下应熟悉基本的计算机硬件,如软驱、硬盘等,出现硬件的小问题知道错误在何处及解决办法;网络条件下的系统管理员还必须掌握网络方面的基本硬件知识,如系统的物理线路所连接的集线器或交换机,经常出现在线路中的路由器,还需要知道用语名字识别的域名服务器(nds)或口令识别的网络信息服务器(n15),执行系统设置或关键任务所使用的任何服务器,如打印管理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文件管理服务器等。结合目前正在进行的会计电算化中级培训,有必要全面地加强系统管理员的业务知识培训。第四,系统管理员必须熟悉本单位主要业务情况,了解主要工作流程。最后,要求系统管理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个人品德修养。鉴于系统管理员岗位的重要性、特殊性,其工作涉及整个系统的会计数据、重要工作口令等,故而要求系统管理员应忠于职守、诚信自律,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信念。

三、系统管理员的职责与权限

系统管理员的总体要求是保证计算机软件系统、硬件系统的正常运行,管理机内会计数据。

1.系统管理员的首要任务是,负责会计软件运行环境的建立以及系统建立时的各项初始化工作。会计软件运行环境的建立包括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的使用,并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科目体系、凭证类型、会计核算方式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会计信息系统建立的过程中,系统管理员非常有必要积极主动地参与系统建账等初始化工作,尽早熟悉软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提出适宜的招生方案。

2.系统管理员要负责会计软件日常运行管理工作,监督并保证系统的有效、安全、正常运行。系统自身的安全运行主要涉及系统各项运行日志的管理维护、防病毒的措施等。系统运行日志主要是指会计人员上机的操作日志管理,包括机制日志和手工日志。笔者曾在一篇有关操作日志的文章中详细谈到操作日志的重要性及相应的具体要求,可以说加强对操作日志的管理,应成为系统管理员日常的一项重要而又必要的工作。计算机病毒对系统攻击的破坏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重得多,预防与清除计算机病毒已成为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应加以重视的问题。系统自身的安全性日益成为首要考虑的问题,系统管理员有责任监督检查系统的抗病毒能力,坚决杜绝病毒可能人侵的机会。

3.系统管理员应负责系统定期的正确性、安全性检测,保证系统软件、硬件、网络、数据库的正常运行;负责在系统发生故障时,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恢复系统的正确运行,针对系统事故找到系统故障原因。

4.对系统各类人员进行分工、管理操作,协调他们之间的工作关系。对用户的管理,必须及时掌握对渐成员的增加注册,离岗成员的处理操作,人员分工权限的授权管理等。

5.系统管理员应对系统的安全性负责,尤其是做好系统灾难预防与恢复工作。灾难包括数据库受到严重的意外破坏,由于计算机病毒造成系统崩溃或机器受损,因为意外情况,如火灾、水灾、失盗、电源问题等造成系统、数据受到严重破坏。这里特别将灾难预防单独说明,原因就在于会计数据的重要性、会计信息系统自身的特点。预防灾难的措施中主要包括会计软件、系统软件和各项会计数据、各项网络参数的备份等。会计数据的易受到人为篡改、不正确操作、计算机病毒的删改以及意外情况的破坏,系统管理员应及时备份会计数据,监视和发现系统申的一些不正确操作。系统中的会计数据在受到攻击或破坏后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到系统最近状况,这应当作为考核系统管理员工作合格与否的一个重要方面。

6.系统管理员的权限应当局限于系统的管理和维护。系统管理员的权限,一般来说主要有:网络服务的管理(口令)、数据库的操作(口令)、会计数据的及时备份(历史数据和当期数据)、系统运行及维护的记录管理、基层单位系统管理员的授权和管理、依照主管会计的人员岗位分工分配会计人员工作权限、新旧会计人员的注册与注销等。

还有一点需要着重提出的是:对于自主开发的专用软件,系统管理员是不允许由软件开发人员担任或兼任的。

四、系统管理员与电算化条件下会计主管的关系

电算化条件下的会计主管主要负责组织和管理本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确定会计人员的岗位安排、分工权限,总体负责单位会计电算化的数据安全、保密工作,本部门工作进度,系统的稳定、可靠,数据的安全,协调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工作。

系统管理员负责单位会计电算化的具体技术管理工作,包括会计软件系统所涉及到的软件、硬件的使用、管理、维护等。

业务系统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 电算化系统 管理员 超级用户 角色 权限

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人机系统,它的应用与维护需要运用较为复杂的信息技术、会计知识。它首先需要有一支既熟悉计算机技术,又精通会计业务的队伍,在这支队伍中,最重要的组成人员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解决系统运行中出现这样或那样问题的系统维护与管理人员,即系统管理员。由于信息技术发展异常迅速,会计工作规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无论计算机方面的新技术,还是会计业务的新要求,都对会计电算化工作不断地提出更高要求,这就需要系统管理员首先掌握、理解会计电算化的各项新要求,及时地调整、更新系统,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会计电算化工作。系统管理员的工作内容决定了其岗位的特殊性、重要性。系统管理员负责整个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如系统软件、硬件的维护,系统数据保存,网络服务器、数据库的口令等等。可从一定程度上说,基层单位会计电算化实施的效果好坏,决定于系统管理员的工作水平高低。

一、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员现状与基本要求

实现会计电算化以后,会计信息加工工具改变了,由原来的手工操作方式转变为融系统工程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会计理论与方法为一体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这使得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必须按照会计电算化系统所要求的方式建立相应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责任制,划清责任,尤其是统管理员的任务,以保证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并按照需要发展和提高。

1.会计电算化现状分析,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1)一些会计软件本身就允许赋予系统管理员全部工作权限,支持系统管理,员享有所谓的“超级用户”权力;(2)一些单位对系统管理员的岗位职责认识不清楚,混淆了会计主管与系统管理员的岗位界限,往往将二者混为一谈。需要软件开发商依照《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加强对系统管理员权限的约束,摒弃只图用户使用“方便”,而不顾会计制度要求的不严肃商业行为。更需要会计人员进一步学习体会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岗位分工,澄清概念,明确职责。

2.系统管理员岗位基本要求。系统管理员工作压力大、责任重,会计人员对系统管理员的要求是事事必会,出现问题能够彻底解决;当应用程序出现不干活、报表数据计算错误或者系统死机了,会计人员首先想到的是找系统管理员,而不是去问其他技术人员,因为他们认为系统管理员应该能够解决一切问题的,究其原因在于他们不能判断是系统方面的原因,还是计算机硬件或网络方面的原因,这无形中提高了对系统管理员工作的要求。这就要求系统管理员首先应该掌握基本的会计知识,熟悉会计业务,了解会计软件的各项功能及其结构联系,尤其是网络版软件的功能设置。其次,要求系统管理员掌握会计法、会计制度及财经纪律的各项规定。第三,系统管理员必须知道计算机硬件方面的基本知识,单机条件下应熟悉基本的计算机硬件,如软驱、硬盘等,出现硬件的小问题,知道错误在何处及解决办法;网络条件下的系统管理员还必须掌握网络方面的基本硬件知识。第四,系统管理员必须熟悉本单位主要业务情况,了解主要工作流程。最后,要求系统管理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个人品德修养。鉴于系统管理员岗位的重要性、特殊性,其工作涉及整个系统的会计数据、重要工作口令等,故而要求系统管理员应忠于职守、诚信自律,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信念。

二、系统管理员的职责与权限

会计电算化主管又称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员。会计电算化主管负责协调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 行工作,应该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相应知识以及相关的会计电算化组织管理的经验。电算化主管可由会计主管兼任。采用中小型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会计软件的单位,应设立此岗位。系统管理员的总体要求是保护计算机软件系统、硬件系统的正常运行,管理机内会计数据。

1.系统管理员的首要任务是,负责会计软件运行环境的建立以及系统建立时的各项初始化工作。会计软件运行环境的建立包括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的使用,并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科目体系、凭证类型、会计核算方式等。值得一提的是,在会计信息系统建立的过程中,系统管理员非常有必要积极主动地参与系统建账等初始化工作,尽早熟悉本单位财务运行情况和工作流程,结合财务软件功能、特点和运行要求等等提出适宜的实施方案。

2.系统管理员要负责会计软件日常运行管理工作,监督并保证系统的有效、安全、正常运行。系统自身的安全运行主要涉及系统各项运行日志的管理维护、防病毒的措施等。系统运行日志主要是指会计人员上机的操作日志管理,包括机制日志和手工日,志。加强对操作日志的管理,应成为系统管理员日常的一项重要而又必要的工作。计算机病毒对系统攻击的破坏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重得多,预防与清除计算机病毒已成为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应加以重视的问题。系统自身的安全性日益成为首要考虑的问题,系统管理员有责任监督检查系统的抗病毒能力,坚决杜绝病毒可能入侵的机会。

3.系统管理员应负责系统定期的正确性、安全性检测,保证系统软件、硬件、网络、数据库的正常运行;负责在系统发生故障时,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恢复系统的正确运行,针对系统事故找到系统事故原因。

4.对系统各类人员进行分工、管理操作,协调他们之间的工作关系。对用户的管理,必须及时掌握新任成员的增加注册,离岗成员的处理操作,人员分工权限的授权管理等。

5.系统管理员应对系统的安全性负责,尤其是做好系统灾难预防与恢复工作。灾难包括数据库受到严重的意外破坏,由于计算机病毒造成系统崩溃或机器受损,因为意外情况,如火灾、水灾、失盗、电源问题等造成系统、数据受到严重破坏。这里特别将灾难预防单独说明,原因就在于会计数据的重要性、会计信息系统自身的特点。预防灾难的措施中主要包括会计软件、系统软件和各项会计数据、各项网络参数的备份等。会计数据易受到人为篡改、不正确操作、计算机病毒的删改以及意外情况的破坏,系统管理员应及时备份会计数据,监视和发现系统中的一些不正确操作。系统中的会计数据在受到攻击或破坏后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到系统最近状况,这应当作为考核系统管理员工作合格与否的一个重要方面。系统管理员的权限,一般来说主要有:网络服务的管理(口令)、数据库的操作(口令)、会计数据的及时备份(历史数据和当期数据)、系统运行及维护的记录管理、基层单位系统管理员的授权和管理、依照主管会计的人员岗位分工分配会计人员工作权限、新旧会计人员的注册与注销等。还有一点需要着重提出的是:对于自主开发的专用软件,系统管理员是不允许由软件开发人员担任或兼任的。

三、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系统管理员岗位设置上存在的问题

电算化条件下的会计主管主要负责组织和管理本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确定会计人员的岗位安排、分工权限,总体负责单位会计电算化的数据安全、保密工作,本部门工作进度,系统的稳定、可靠,数据的安全,协调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运行工作。系统管理员负责单位会计电算化的具体技术管理工作,包括会计软件系统所涉及到的软件、硬件的使用、管理、维护等。在一般情况下,会计主管和系统管理员应由两人分别担当,尤其是实现网络条件的会计软件,从软件的规模、电算化工作的强度与会计业务的工作量上都要求由专门的系统管理员负责。

1.选择使用通过财政部审验的,对系统管理员职权设置符合分工要求的商品化软件,选择信用好,有技术能力,售后服务好的公司购买财务软件。

2.进一步加强财务人员的电算化培训,尤其要花大力气对一批有潜能的会计人员进行专门的高层次的系统管理员的培训。

3.有效利用现有人才资源,对一些非财务的具有计算机技术的人员,进行基本的财务知识培训,兼任系统管理员,完成系统管理员最主要的职能一一保证计算机系统安全、稳定工作。

4.充分利用社会服务机构提供的会计电算化服务。我区多数单位所在地一般都有经营电脑和财务软件的公司,对他们充分考察试用确认诚信可靠之后,可以聘请担任本单位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员。划分系统管理员与会计主管的岗位,有条件的单位应设置专职人员担任系统管理员,系统管理员不能进行具体的会计业务的处理。

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会计信息以集中处理为主,任何一个岗位的差错,都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安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系统管理员一般由具备条件的部门负责人或会计主管担任,也可指定专人担任。但人们往往将系统管理员与数据管理员、网络管理员混为一谈,造成工作中职责不明、权限不清。表现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系统管理员的权力过大,相当多的单位在赋予系统管理员权限时,都能够调用系统的所有功能,有时甚至完全超过了会计主管的权限。系统管理员与系统维护员的目标比较一致、职责交叉,有时很难绝对划分。在同时设立系统管理员与系统维护员的配置下,需要分清管理员与维护员的不同责任。会计主管是本单位的业务总负责人,系统管理员应服从会计主管的工作安排,系统管理员的权限并不是无限大的,其所做各项工作都应对会计主管负责。

参考文献:

[1]冯永荣: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的系统管理员[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2

业务系统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供电所 生产 信息业务 平台 设计

中图分类号:TM7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4(a)-0153-02

作为最基层单位,供电所也是农电部下最基层的机构,日常工作主要开展安全生产及营销工作。随着公司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供电所目前也上了一些系统,比如营销系统、配网生产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的上线能解决一些业务问题,但还是实现的是一些点,没有连成线,存在信息不通畅、操作不方便的情况。由于基层单位事情比较庞杂,一人多岗的情况比较普遍,且供电所通常地处农村,这就变成户外工作,事后回办公室补单,这样系统的可用性就不高,因此信息化并没有起到促进工作的开展以及为基层减负的目的。因此,搭建一个供电所综合信息平台,实际就是搭建一个供电所综合业务门户,让供电所的人员直接在此门户集中办理业务,可将安全生产、营销、报表、记录等工作一并解决。除此之外,还提供了移动平板APP,将户外工作情况直接通过平板录入系统,为供电所达到报表减负的功能。

1 系统设计

1.1 系统功能设计

安全生产业务:主要有营销、安全生产、计量自动化、获取部分数据、手工录入数据,以报表的形式展现数据。主要模块有:巡视流程管理、缺陷流程管理、抢修流程管理、异动流程管理、检修与维护、验收流程管理、安全风险管控。

营销服务业务:主要有营销、安全生产、计量自动化、获取部分数据、手工录入数据,以报表的方式展现数据。主要模块有:业扩报装、用电检查等模块。

综合业务:员工培训需求、年度工作计划、月度工作计划、周工作计划、消防台账、消防巡视记录、办公台账、办公用品申请。

1.2 系统架构设计

(1)界面展现层。

以B/S模式为主要表现形式,是应用系统与用户交互的窗口,用户使用浏览器通过HTTP协议访问。

(2)业务应用层。

实现兴义供电局供电所综合平台组织机构管理、权限管理、安全生产业务、营销服务业务、综合业务报表查询统计展示功能。

(3)数据分析层。

建立相应数据库的查询工具,对后台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抽取,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挖掘数据之间的关系,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4)数据资源层。

存放和管理数据的地方,存储兴义供电局各个部门所涉及到的所有业务数据。

(5)基础资源层。

提供基础的各类环境建议,包括网络、硬件服务器、操作系统,及统一的安全方案、维护体系、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保证系统稳定、高效运行。

1.3 系统处理流程设计

整个项目管理系统总体功能的处理流程描述如下。

(1)系统初启时,根据配置文件导入数据库,设置各全局变量。

(2)然后进入事件等待状态,各专门功能模块由事件驱动机制激活,分别执行完各项功能后仍进入事件等待状态。

(3)对激活的事件进行处理,产生的数据信息存入到数据库中。

(4)最后由关闭系统事件引导激活关闭系统模块,退出整个系统或者返回登录状态。

2 相关业务数据录入及管理

系统管理员对系统设计到的工作岗位进行增加、修改、删除。添加和修改岗位信息时需要检查岗位信息的完整性和唯一性。(1)具有相关报表数据手工录入权限的用户登录系统,双击系统的录入菜单,该用例开始;(2)系统显示项目相关数据信息列表界面,用户点击新增业务数据或者删除和修改相关数据。(3)用户输入相关业务数据信息,执行添加或修改信息;也可以点击“删除”进行删除相关业务数据信息。(4)系统检查输入的相关业务数据信息是否规范,并进行保存操作。新增数据、修改数据时需要检查输入数据正确性。否则,提示用户重新输入。

2.1 部门管理

(1)需求描述:系统管理员对系统所需要的组织机构框架及组成项进行增加、修改、删除。添加和修改部门信息时需要检查部门信息的完整性和唯一性。

涉及角色:系统管理员。

(2)工作流程如下。

①系统管理员登录系统,进入部门管理界面,该用例开始。

②系统显示部门信息列表界面,系统管理选点击添加或者删除和修改按钮。

③系统管理员输入部门编号、部门名称、部门所属单位、部门负责人等信息,执行添加或修改部门信息;也可以点击“删除”进行删除部门信息。

④系统检查输入的部门信息是否规范,并进行保存操作。本用例结束。新增部门、修改部门信息时需要检查输入数据正确性。否则,提示用户重新输入。

2.2 岗位管理

(1)需求描述:系统管理员对系统设计到的工作岗位进行增加、修改、删除。添加和修改岗位信息时需要检查岗位信息的完整性和唯一性。

涉及角色:系统管理员。

(2)工作流程如下。

①系统管理员登录系统,进入岗位管理界面,该用例开始。

②系统显示岗位信息列表界面,系统管理选点击添加或者删除和修改按钮。

③系统管理员输入岗位编号、岗位名称、岗位所属部门、是否为核心岗位、岗位负责人等信息,执行添加或修改岗位信息;也可以点击“删除”进行删除岗位信息。

④系统检查输入的岗位信息是否规范,并进行保存操作。该用例结束。新增岗位、修改岗位信息时需要检查输入数据正确性。否则,提示用户重新输入。

3 关键技术应用

压缩技术:Lempel-Ziv数据压缩算法中,所有单字符串占了整个表。当新字符串出现时,就建立一种树型结构,显示了树的“T”分支。注意沿着树的任何一个分支,可演绎出一个三字符的词。树的每个分支由一个码字来标识,在所有的传输中传送的都是码字。如果出现新字符串,就在树的适当分支上增加节点,并生成一个新的码字来代表它。

安全技术:网络的权限控制是针对网络非法操作所提出的一种安全保护措施。用户和用户组被赋予一定的权限。网络控制用户和用户组可以访问哪些目录、子目录、文件和其他资源。可以指定用户对这些文件、目录、设备能够执行哪些操作。受托者指派和继承权限屏蔽(irm)可作为两种实现方式。受托者指派控制用户和用户组如何使用网络服务器的目录、文件和设备。继承权限屏蔽相当于一个过滤器,可以限制子目录从父目录那里继承哪些权限。我们可以根据访问权限将用户分为两类:特殊用户(即系统管理员);一般用户,系统管理员根据他们的实际需要为他们分配操作权限。

参考文献

[1] 鲁荣江,王立丰.Visual Basic项目案例导航[M].科学出版社,2002.

[2] 王晟,韩泽坤.Access数据库开发经典案例解析[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 蔡长安,王琪.基于B/S模式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27(14):2585-2587.

业务系统管理范文第9篇

一、企业级会计信息系统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1.会计数据的来源发生变化,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积极的影响有:①会计数据不必重新录入,减少了会计数据录入错误的机会;②会计数据直接从其他系统采集,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③会计系统从其他系统实时采集数据进行会计处理,保证了数据的及时性。消极的影响有:①从其他系统直接采集的数据,如果数据本身有错误,则该错误可能会带到会计系统;②会计人员被动地接受其他系统生成的数据进行会计处理,审核功能被削弱;③由于实现了数据的快速传输与数据共享,数据生成部门或客户如果反复更改同一经济业务的数据,则会给会计部门的账务处理带来不便。

2.信息流与单证传递相脱节,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形态发生变化。当企业的信息系统大规模联网时,数据可以跨部门、跨地区传输,且传输的速度极为迅速,而纸质原始凭证却不可能以同样的速度在需求部门之间进行传递,有些电子交易甚至没有产生纸质原始凭证。在这种情况下,会计记账时难以取得数据发生时产生的纸质原始凭证,而只能依赖原始数据管理部门的数据处理凭证,如业务部门的数据交换凭证或数据汇总凭证等。企业的信息系统越发达,数据的共享性越强。然而,在数据共享的同时,数据的使用部门往往要无条件地接受所共享的数据,难以审查数据发生时的原始凭证,会计部门在会计核算时也会面临这种情况。

3.系统升级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会计数据的处理具有较大影响。在信息系统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系统的升级要对原有的数据和系统进行更新和转换,新系统达到稳定和可靠也要经过一段时间和过程。为了保证数据处理的可靠性,往往要求新系统和老系统并行一段时间,稳定后再甩掉老系统。在实际工作中,新系统切换后,造成会计数据丢失、数据紊乱的情况时有发生。系统升级过程中新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会计数据的处理具有较大影响。

4.会计人员对信息系统管理人员的依赖性削弱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随着信息系统的发展,信息系统的管理越来越专业化,信息系统管理人员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特别是会计信息系统也由企业的信息系统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和维护,信息系统管理人员掌握会计核算的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这就好比以前由会计人员保管的会计账簿变为由信息系统管理人员保管,而且由于信息系统管理人员熟悉信息技术,所以不能排除他们具有改账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会计人员缺乏信息技术知识,在进行一些特殊的会计处理时,或者在会计处理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只能由信息系统管理人员帮助解决。在解决问题时,会计人员有时会提供本人的代码和密码,使信息系统管理人员极易掌握会计人员设定代码和密码的规律。如果会计人员事后不及时修改密码,信息系统管理人员甚至可以直接使用会计人员的密码进入会计系统。

二、企业级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与控制

1.从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角度出发,建立和完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内部控制。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系统实现集成后,业务系统可直接向会计信息系统传输数据,只有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有效、可靠地运行,会计信息的质量才能有保障。

借助于信息系统的支持,企业的业务处理活动大多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同手工环境相比,企业的业务处理流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业务处理的控制形式和控制手段也发生了变化。一些业务处理控制以计算机程序的形式嵌入在信息系统中,对业务处理的控制由计算机自动进行。在建立业务处理环节的各项控制措施时,应按照内部控制设计的原则,并考虑信息技术环境下业务处理过程的特点,针对各个业务处理环境设置相应的控制。对于以计算机程序的形式嵌入在信息系统中的业务处理控制,应当关注相关计算机程序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信息系统的控制是企业为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有效性和效率而采取的控制措施,其控制的对象是信息系统,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应用系统、数据和有关人员等信息系统的组成要素。信息系统的控制采用系统自动控制和手工控制相结合的方式,由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组成。一般控制是对信息系统的开发、实施、维护和运行所进行的控制,其目的是确保应用系统得到恰当开发与实施、程序和数据文件完整、信息系统良好运作。一般控制主要有:系统开发与维护控制、数据资源管理控制、安全管理控制、运行管理控制、质量管理控制、信息系统外包的管理控制等。应用控制与具体的应用系统有关,是为确保数据处理完整、正确而实施的控制。应用系统对数据的处理一般都要经过输入、处理和输出三个环节,从这一共性出发可将应用控制分为输入控制、处理控制和输出控制。但是,由于应用控制与具体的应用系统相关,因此在设置应用控制时,还要针对具体的应用系统,结合具体业务设置相应的控制。

2.注重对会计信息系统及业务系统控制有效性的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特别是对会计核算有何影响,需要在持续的控制之后,对此做出评价。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在评价内部控制时,往往注重对业务处理控制的了解、测试和评价,忽视了对信息系统控制是否有效执行、是否健全的审查,从而导致由于信息系统控制的漏洞而有意无意地改变了信息系统中有关数据,这样就无法保障后续会计处理的会计信息的质量。企业不仅要建立信息系统控制,还必须对所建立的各项控制进行测试和评价,特别是要对会计信息系统控制是否健全、有效做出评价,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对会计信息系统及相关业务系统的控制测试包括控制设计测试和控制执行测试两个方面。控制设计测试是确定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设计是否合理、适当,也就是对会计信息系统控制的健全性进行测试。可将现行会计信息系统控制的描述情况与理想的控制模式进行比较分析,识别出关键的控制以及控制的强点和弱点。对于控制的弱点,应寻找解救性的控制措施。控制执行测试是确定现行会计信息系统控制是否存在并发挥作用,也就是对会计信息系统控制的有效性进行测试。由于信息系统控制既包括人工控制,又包括计算机程序控制,因此单纯依靠传统的控制测试方法是无法完成该项工作的,还必须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才能对信息系统控制进行全面测试。在实际工作中,应针对不同的控制形式,选择相应的控制测试技术。

在对会计信息系统控制进行测试之后,要对各项控制是否健全、有效做出评价。根据对会计信息系统控制执行测试的结果,通过合理判断,可以确定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在哪些方面控制严格,能够发挥其作用,哪些方面控制不足或存在缺陷。针对识别出的控制薄弱环节,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提出完善会计信息系统控制的建议,及时改进。在日常的会计信息处理过程中,要经常关注会计信息有无异常,要利用各种手段发现会计信息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对于信息系统控制制度方面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

3.提高信息系统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操作环节的控制。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系统实现集成后,成为会计与业务一体化的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越来越复杂,管理越来越专业化,会计

信息系统也由系统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和维护。若信息系统管理和维护不当,不仅会影响系统的有效运作,甚至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安全。因此,必须提高信息系统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风险意识,加强信息系统管理人员操作环节的控制。企业信息系统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信息系统管理和运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各类人员都应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对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对于重要岗位,要配备技术过硬、责任心强、道德品质高的人员从事相应的工作。

首先,应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各类信息系统管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其职责范围内应具有的信息技术技能。上岗前要进行业务技能和道德品质方面的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和岗位要求安排信息系统管理人员的工作岗位,考核不合格的不能上岗。特别是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人员,还要具备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对于会计职业操守方面要有一定要求。其次,要实行授权操作制度。对于系统升级、系统转换、数据清理等重要操作,必须由企业统一组织进行,具体操作必须得到主管人员的授权,任何人不能擅自操作。再次,要实行操作记录制度。除系统自动记录操作日志外,对重要事项的授权人、授权内容、操作人、执行结果等要有书面记录。最后,还要有检查与责任追究制度。企业的内部审计和定期检查,不仅要审计和检查会计人员的工作,也要审计和检查电子信息处理各个环节的情况,及时发现违规操作,及时处理。

业务系统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系统 管理员

一、系统管理员设置的必要性

会计电算化可以理解为一个由人、计算机、数据和程序组成的较为复杂的人机系统。系统管理员负责整个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如系统软件、硬件的维护,系统数据保存,网络服务器、数据库的口令等等。系统管理员的工作内容决定了其岗位的特殊性、重要性。

二、系统管理员现状分析与基本要求

(一)现状分析

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系统管理员一般由具备条件的部门负责人或会计主管担任,也可指定专人担任。但人们往往将系统管理员与数据管理员、网络管理员混为一谈,造成工作中职责不明、权限不清。表现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系统管理员的权力过大,相当多的单位在赋予系统管理员权限时,有时甚至完全超过了会计主管的权限。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1)某些会计软件本身就允许赋予系统管理员全部工作权限,支持系统管理员享有所谓的“超级用户”权力;(2)某些单位混淆了会计主管与系统管理员的岗位界限,对系统管理员的岗位职责认识不清楚,往往将二者混为一谈。

(二)基本要求

会计人员对系统管理员的要求是:出现问题能够彻底解决。当报表数据计算错误或者系统死机了,应用程序出现不干活,会计人员首先想到的不是去问网络管理员或其他人员,而是找系统管理员,因为他们不能判断是系统方面的原因,还是计算机硬件或网络方面的原因。这无形中提高了对系统管理员工作的要求。这就要求系统管理员首先应该熟悉会计业务,了解会计软件的各项功能及其结构、联系,尤其是网络版软件的功能设置。其次,要求系统管理员掌握会计法、会计制度及财经纪律的各项规定。第三,系统管理员必须知道计算机硬件方面的基本知识,单机条件下应熟悉基本的计算机硬件,出现硬件的小问题知道错误在何处及解决办法;网络条件下的系统管理员还必须掌握网络方面的基本硬件知识,如需要知道用语名字识别的域名服务器(NDS)或口令识别的网络信息服务器(N15),执行系统设置或关键任务所使用的任何服务器,如打印管理服务器、数据库服务、文件管理服务器等。第四,系统管理员必须熟悉本单位主要业务情况,了解主要工作流程。最后,要求系统管理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个人品德修养。鉴于系统管理员岗位的重要性、特殊性,其工作涉及整个系统的会计数据、重要工作口令等,故而要求系统管理员应忠于职守、诚信自律,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信念。

三、系统管理员的职责与权限

系统管理员最终是保证计算机软件系统、硬件系统的正常运行,管理机内会计数据。系统管理员的首要任务是,负责建立系统软件的运行环境、建帐时的各项初始化工作。系统软件运行环境的建立包括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会计科目、凭证类型、会计核算方式、报表类型、总帐及明细帐的勾对等。值得一提的是,系统管理员非常有必要参与系统建账等初始化工作,尽早熟悉软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提出适宜的实施方案。系统管理员要监督并保证系统的有效、安全、正常运行,负责会计软件日常运行管理工作。计算机病毒对系统攻击的破坏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重得多,预防与清除计算机病毒已成为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应加以重视的问题。系统管理员有责任监督检查系统的抗病毒能力,坚决杜绝病毒可能入侵的机会。系统管理员应负责系统定期的正确性、安全性检测,保证系统软件、硬件、网络、数据库的正常运行;负责在系统发生故障时,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针对系统事故找到系统故障原因。对系统各类人员进行分工、管理操作,协调他们之间的工作关系。对用户的管理,必须及时掌握对新成员的增加注册、离岗成员的处理操作、人员分工权限的授权管理等。系统管理员应对系统的安全性负责,尤其是做好系统灾难预防与恢复工作。灾难包括数据库受到严重的意外破坏:或者因为意外情况,如火灾、水灾、失盗、电源问题等造成系统、数据受到严重破坏;或者会计数据受到人为篡改、不正确操作、计算机病毒的删改等,系统管理员应及时备份会计数据,监视和发现系统中的一些不正确操作。系统中的会计数据在受到攻击或破坏后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到系统最近状况,这应当作为考核系统管理员工作合格与否的一个重要方面。系统管理员的权限应当局限于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不过有一点需要着重提出的是:对于自主开发的专用软件,系统管理员是不允许由软件开发人员担任或兼任的。

四、系统管理员与会计主管的关系

上一篇:生猪市场研究范文 下一篇:电商品质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