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情形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5 21:33:18

学习情形总结

学习情形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化学平衡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1-0064-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1.025

一、引言

自主学习有着丰富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内涵,其基本含义是学习者自觉为自己的学习负责。有学者认为自主学习可以分为以下3种情形:(1)学习者对由学校教学而引发的学习活动进行组织与管理;(2)学习者以自己为主导调用各种资源(包括老师、专家)组织与管理学习;(3)学习者完全依靠自己独立设计、规划、组织管理学习。在情形(1)的自主学习中,学生自觉组织管理自己的学习以配合学校的教学,处于这一情形的学习者其自主程度较低,以老师为主导是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在情形(2)的自主学习中,学生能自己整合各种学习资源,是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下进行有效学习;在情形(3)中,完全是以学生自己为中心的学习,自主程度最高。本文是基于情形(1)、(2)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内容进行多层面教学设计,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习惯。

二、“化学平衡移动”的教学设计

1. 自主学习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主要环节有5个:自主探究找重点,合作学习攻难点,学后反思摸规律,典型训练促提高,自我反思得反馈。老师利用教材,提出问题,发放化学平衡移动的自主学习学案。教学中教师首先通过一则工业生产情景引入课题,接着再让学生结合学案流程图自己思考、交流、归纳总结,并填写学案中的相关问题,从而得出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师点拔与学生自主探索相结合的方法,并用练习加以检验和巩固,从而完成对知识的发现和接受,真正使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

2. 化学平衡的移动

(1)教材分析

本文拟对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第三单元“化学平衡的移动”一节内容做教学设计,本节内容是对学习完必修2中化学反应限度、选修中化学平衡常数的基础上拓宽、提高。其中蕴涵着工业生产中一些重要条件的选择思想,实现了理论化学到工业生产的过渡。

(2)教学目标

①能够从本质上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②能够正确理解勒夏特列原理。

③能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3. 任务分析

起点能力分析:已学过了影响正、逆反应速度的因素(包括图像),浓度商与化学平衡的关系,一定的动手实验能力等基础知识与能力。

目标性质分析:目标(1)是化学平衡移动影响因素的外、内分析归纳,目标(2)、(3)都是高级规则的学习,其中既包括对外工作的智慧技能的学习,又是包括对内调控的认知策略的学习,它们都是比较复杂的学习。

教学重点:“特殊化”向“一般化”的推理方法的学习,由实验、总结、图表的抽象到具体的表述方式学习及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4. 教材过程

依据自主学习的基本思路,建构了自主学习的几个主要环节。

环节1:自主探究

每个同学在阅读教科书、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1:(1)分组完成书本P53上实验,填写下表相关内容并按要求完成图像

(2)某可逆反应,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减小反应物浓度、增大生成物浓度,正、逆反应速率如何变化?平衡如何移动?用v-t图像表示。

任务2:(1)模拟编号①,计算②、③Qc的数据,判断②、③平衡移动的方向与反应中气体分子数目的关系。在T℃时,对处于化学平衡的三个反应将压强均增大至2倍(假设在在T℃时三个反应的K数值分别为a、b、c)

(2)压强改变对正、逆反应速率是如何影响的?完成下列(通过改变容器的体积)时的v-t图像。

任务3:(1)学生实验:书本P55实验现象记录及实验分析

(2)数据分析:

(3)当升高温度和降低温度的时候,正、逆反应速率如何变化?如果平衡发生变化,平衡可能怎样移动呢?用v-t图像表示上述变化。

任务4:在密闭体系中进行的反应

2NO2(g)N2O4(g); ?驻H=-57.2KJ·mol-1

如果只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完成下表。

环节2: 合作交流

就刚才独立完成的任务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每个同学完成如下任务:主要收获是什么?通过实验、思考分析、图像与同学交流,攻克的知识难点是什么?还存在的疑问有哪些?写在笔记本上,在汇总的基础上,师生互动,解决遗留问题。

注:因影响化学平衡移动有三个因素,总结出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任务1—合作交流—学后反思这样程序,周期性解决问题,最后完成任务4,达到高潮。

环节3:学后反思

结合思考讨论梳理过程,回忆学习内容并再次研读课本,在笔记本上完成任务。完善早先的知识结构,解决完自己的疑问与分享后,再次思考收获是什么?能否用一名句话来概括这些因素?

环节4:练习巩固

1.煤气中毒病人血液中的化学平衡:

CO(g)+Hb(O2)O2(g)+Hb(CO);

K=[Hb(CO)]·c(CO)/{[ Hb(O2)]·c(O2)}

应用化学平衡原理分析讨论,煤气中毒后应采取那些抢救措施?(Hb代表血红蛋白)

2. 课本P55《问题解决》、课本P56第8题

环节5:评价

在笔记本上写出,今天我学到了什么?我感到骄傲的是哪些方面?我需要努力的地方是哪些?

环节6:课后小结

通过化学平衡移动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应用“特殊化”向“一般化”探究方法,教师通过设计多层次、多方位的问题,让学生掌握化学平衡移动原理。通过利用化学自主学习源程序环节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好奇心与求知欲,点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获取知识。

三、结语

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对自己学习的自觉负责,它具有兼为教育之目标与手段的重要性。本节课的教学流程仍属于较低层面的自主学习,并非较高层面的自主学习。如何引导学生从低层次过渡到较高层次的自主学习正是我们在日后学习工作上继续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学习情形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学情;以学定教;教风转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新学情形势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还要对具体教学工作进行不断总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化发展需要。教学风格应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风格为转移,同时要兼顾部分差异性较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如此,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提高教学质量。

一、“以学定教”教风概述

“以学定教”理念的提出,最早源于1994年,至今已有20余年的发展历程,该理念提出之初,通过一系列的理论实践活动,获得了小学教育界的普遍认可。顾名思义,指的是教学方法、内容等要以学情变化为转移,而学情变化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如学生知识、学生认知水平、能力水平、课前预习水平、接受新知识能力水平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外界诱惑,学习吸引力已然下滑。可见,新学情形势下,教育理念和模式均发生了较大变革,故而对其理论和实践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有数据资料统计显示,当前我国小学生学习成瘾现象匮乏,取而代之的是网络成瘾现象,且占比已达80%―90%。通过数据可以直观展现出学生已经在慢慢远离学习,网络带给学生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抢占了学生兴趣先机。此外,社会上私立教育机构的兴起,有利于学生的个性与全面发展二者相结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充分挖掘和利用,带给教育界相当大的启迪。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为转移,实现被动―主动、单一―多元、效率―效用的过渡。

二、教师的教学风格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转移

教育界常谈的话题之一就是“学习兴趣是学生的最好老师”,可见学习兴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为此,教师要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其为中心来转变自身的教学风格。以往的教学强调学生感染力的重要性,但基于新学情形势下,教师如何通过教学风格的转变来提升学生的感染力,是当前面临的首要任务。

学生之所以会网络成瘾,就某种意义而言,取决于网络形象生动、信息量丰富、可实现互动交流的优势。有些课程在设置上不免稍显枯燥,很难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想方设法改变此现状。而新学情形势下,教学工作也可以迎合学生的这些合理化要求,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依据,营造出生动形象、愉悦宽松、互动性极强且信息量极为丰富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学中也可以引入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模式,以生动的图像来对课堂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在提高吸引力的同时,也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师的教学风格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转移

以往的教学实践中,过度重视教学风格的成分明显,往往会忽略学生的学习风格。“以学定教”理念提出后的一年,也就是1995年,谭顶良先生曾表示,学生的学习风格作为学生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某种特定的学习方式,可以视为是学生学习倾向和学习策略的总和。通常情况下,小学二、三年级的学生便会形成自己的一套学习风格,如部分学生喜欢电子课件、部分学生喜欢讨论演讲、部分学生喜欢死记硬背等。尽管学生的学习风格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但是大多具有活跃、好动的共性,教师可抓住学生这一共性特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转变以往单纯性授课的教学模式,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兴趣小组,通过课堂上的不断沟通、交流和讨论,在改变以往课堂上枯燥局面的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学生的全面化与个性化二者之间的共同发展。

教育界将教学风格视为重点,这就表明了现阶段教学风格以学习风格为转移的过渡还具有局限性和长期性。但若不重视学习风格的重要性,“以学定教”下形成的个性鲜明的教学风格所发挥的教学效用,实属有待商榷。当前教师教学风格存在着显著差异性,而学生的学习风格差异性同样存在,新课改下要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若还是依然重视教学风格,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很难提高。因此,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风格在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加以引导,条件允许下可进行学习风格测评,找到共同倾向点,进而针对性的转变自身的教学风格,兼顾不同学生之间的共同发展,打破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提升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由上观之,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风格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是不尽相同的,因此,教师若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教学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要掌握灵活的教学风格。新学情形势下,教师要深入贯彻和落实“以学定教”的要求,以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俞春燕.浅谈在新学情下教师“以学定教”教风的转变[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03).

[2]宁益民,宋红斌.教学风格:新 实 活 乐[J].小学语文教学,2010(21).

[3]何小微.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个案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

(小学教师),2011(02).

[4]花旭太.教育中教学艺术风格的探析[J].时代经贸(下旬刊),2010(06).

学习情形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主语;谓语动词;一致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354-02

对于英语语法知识尚不是很丰富的中学生而言,英语中的主语和谓语动词保持一致是一个较难掌握的主题之一。而在英语中,句子的谓语动词在人称和数量上必须和主语一致又是英语语法规则的基本要求之一,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许多学生难以全面掌握,由此也犯了不少的错误。本文根据教学实践,在认真调查获取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大量的学生常犯错误的各种情形,并深入缕析出这些错误可能的原因,进而总结了主语和谓语动词保持一致的情形,并对此予以展示和分析,期望能够对中学英语教学和学习有所帮助和启发。

一、当有两个并列主语的时候,和谓语动词保持一致的情形

在一般情况下,由and和both…and这样的连接词连接所形成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并列主语的情况下,此时按照要求,谓语动词要用复数形式。例,Classic music and folk music are mom’s favorites.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是妈妈最喜欢的两种音乐形式。

而在此,有两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单数名词或代词用and连接作主语表示同一个人,同一件事时,此时按照要求,谓语动词应当用单数形式。例,My father and friend has offered his generous help.我的父亲也是我的益友已经给予了我慷慨的帮助。(“父亲”和“朋友”指同一个人)

(二)在each,every,many a ,no ,such a 等后有用and连接的单数名词作主语时,此时按照要求,谓语动词用单数形式。例,Each teacher and each student is asked to attend the meeting.每个老师,每个学生都被要求参加会议。

二、选择性主语和谓语动词一致的情况

当两个选择性主语either…or,neither…nor,or等选择性连接词连接时,此种情况下,谓语动词应与最邻近的主语保持一致,此时的关键是找好最邻近的主语了。例,Either the car driver or the cyclist is responsible for the car accident.不是小汽车驾驶员就是那个骑自行车的人要为这起交通事故负责。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用not only…but also这样的连接词连接两个并列主语时,谓语动词的形式也应与最近的那个主语保持一致。

Not only Mr.Ford but also his wife is intrested in golf.不仅福特先生,而且他的妻子对高尔夫球感兴趣。

三、当主语带有修饰成分的时候,主语和谓语动词保持一致的情形

当主语后面带有用with,together with,along with,besides,in addition to等连接的单复数名词或代词作修饰成分时,如果此时主语又是单数形式,那么,按照要求,谓语动词仍需用单数形式来表达。

Jane together with her elder sister is going to attend my birthday party.简和她的姐姐将会出席我的生日聚会。

四、当不定代词作主语时,和谓语动词一致的情形

(一)当出现用neither,the other,one,each one或由every,no,some等词语构成的复合代词作主语时,按照要求,谓语动词要用单数形式。

Nobody is allowed to leave the room without permission.任何人不经允许,不得离开房间。

None of your promises has come true.你的承诺,没有一个已经实现的。

(二)当用few或many作主语时,按照要求,谓语动词也要用复数形式。

Few of us have gone aboard before.我们中没有几个人以前出过国。

Both are American—born Chinese.两个都是在美国出生的中国人。

五、当集体名词作主语时,和谓语动词一致的情形

集体名词作主语时,由于表达的数量是多数,所以,谓语动词要用复数形式,此类名词主要有people,police,cattle,而另另一些则要根据上下文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是选用单数形式还是复数形式的谓语动词,这些根据上下文选定的词语有family,class,committee,company等。例,Are there any police here?这儿有警察吗?

My company is moving to a new working place.我的公司正在搬去一个新的办公地点。(公司作为一个整体,不一定每个员工都参与到搬家工作中。)

My company are busy working on a new project.公司的所有人正在忙于一个新的项目。(注意,在上面这个例子中,“公司”明显指的是每一位成员,所以谓语动词使用复数形式。)

六、在倒装句中,主语和谓语动词保持一致的情形

学习情形总结范文第4篇

课堂分小组讨论是常见的初中政治课合作教学形式,在这种讨论形式中有很大优点和组织的灵活性,它能克服学生登台的惧怕心理,从而参加讨论时机,每个学生都有自由发言的机会。学生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可以用这种讨论形式展现出来并且加以了解,例如,我们讲解“多种所有制的形式的主体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时候,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是普遍性很感兴趣的,因为多数学生对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发展会不会改变社会方向的问题都比较关心,所以我们就以这个问题来组织小组讨论并加以深究,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在总结以后的想法,并可清楚的了解,认识会更全面,印象更深刻,效果也会更明显。

二、创设情境策略

学习者想要得到知识,可以在一定情形下,通过别人的协助以及意义建构来获取。学习环境中的情形需要有利于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内容的含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想提出了新型的要求。情形创设是教学设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设想不仅要考虑教学目的,还要考虑到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形创设问题。例如说,在学习初一第六课《做情绪的主人》过程中,学生可以依照“猜一猜,比一比,谈一谈”这三个流程展开讨论,然后将得到的结论分别在课堂上汇报。经过这一种创设性的教学情形以后,学生们能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并给学生参加了知识的同化、顺应到平衡的一种体验,从而银行的知识就会在学生们的头脑中主动建构。

三、设置疑点,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在学习讨论题目过程中时,须针对题目的疑问来进行围绕,才能得到应有的提升和最佳效果。例如在讲“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时,要让学生从理论上明确了解坚持党的重要性,就让学生们先知道思想政治教材上面的内容。也有同学会大胆尝试提出一些党内的腐败性的问题。这时,我会举例来说明,比如历史和现实的事例来看待腐败现象是少部分个别人的行为而已,并让同学在小组上展开研究调查和讨论,让学生们从自己的身边来看事实,从自己的朋友和亲戚中的党员情况来看来想,这就能说明绝大多数的好党员是占有大多数的,其他的党员也是好的,而党员内有个别少数的腐败现象是绝对不能影响到党的性质的。经过同学们的争论可以让同学们清楚明白,党中央对于这些腐败的现象是清楚的,我党是绝对有这个能力来解决这些问题的,会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来解决。像这样的讨论,就能证实学生心中的模糊认识并可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思想醒悟,给这堂课更有意义,也体现出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四、有次序的进行讨论

教师应该把引导和组织的工作运用在合作教学里,并更好更快的组织起一个和谐的班集体组织,这样就提高了教学的课堂效率,也让合作教学真正起到有协调性和提高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在教师总结归纳中常常打断老师思路,在小组讨论中喜欢插嘴抢话的学生,教师应该正确的引导他们,不要讽刺和打击学生,不然会影响的课堂里的气氛,严重的还可能会打击到学生心理,影响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插嘴肯定是不好的一大不良语言习惯,但是这就能看出来这些学生是太急于主动参与学习和表现的欲望,教师只要加以调教和合理的引导,就能更好让学生消化极因素转为积极因素,就比如说在“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这个课题的教学里,在我讲到中国的历史实践证明“三权分立”解决不了旧中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问题时,这时一个同学又着急插嘴:“那就是它对现在的中国不适宜!”这时全班同学就会非常紧张地看着我,看我怎么收拾这位同学,但是我没有生气,而是接过他的话题:“这个问题说得好,不过请大家在进一步的想想,我们中国国家的本质是什么?它建立在什么样的经济基础之上?是否存在着资本主义国家那样不同财团、不同势力之间的深刻矛盾?”就这样,要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大胆说出来的发言的勇气,即使学生有不成熟的地方,还是不正确的地方也不怕,学生会通过和我沟通以后进入正确轨道,这样既能保持了整节课的活跃气氛,又能更深入的让学生思考关于教学的内容,收到了更好的知识提升。

五、结语

总之,初中政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断思考,不断的创造,探讨栽培学生们的合作能力和习惯的有效途径,充分调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在课堂教学里的积极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为创造对现代社会有用的合作型人才打下坚固的基础。

学习情形总结范文第5篇

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有哪些呢?

一、转变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把生活中的数学融

入课堂

由于高中数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听课容易分神,所以教师要改变上课的方式,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碰到学生疲劳时可以穿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调节气氛.教师还要注意运用富有激情的语言,一个教师的语言能力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这节课的兴趣,一个教师的语言如果极具激情,那么学生对他的课肯定是非常向往的.

例如,在讲“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时,提出一个通俗而有趣的问题:用一张报纸(厚0.1mm)对折30次,想一想,这叠纸大概有多厚?如果对折100次呢?在学生做出了种种估计后,教师提出其厚度远远超过珠穆朗玛蜂的高度,学生感到惊诧,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于是教师引出课题,师生共同分析,推导出通项公式,并计算出远远大于8848m.这样,就把复杂、抽象、枯燥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趣味化,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给予肯定,善于引导

在教学中,对学生多一份表扬鼓励,就等于多给学生一份自信,也等于在学生走向成功的路上多注入一份动力.因此,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的一些错误,不要简单地否定,要善于引导.

三、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动”起来

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达到课堂有效教学的目的.

例如,“直线与抛物线例题”的教学片断.

题:已知A(x0,y0)是抛物线y2=2px上的一个定点,过A作抛物线的两弦AB与AC,若两弦的斜率KABKAC=m(m≠O),问直线BC是否恒过定点.

尝试1:很多同学都以积极的态度去求直线BC的方程.但过程很复杂,绝大多数同学都想放弃.(如何面对困难?教师引导:如果一下子不能解决某个问题,我们应该想想,是否解决关于它的一个或几个特殊情形?

尝试2:由学生讨论得到以下几种特殊处理意见:

情形1:把问题中的A(x0, y0)变成A(0,0),其他条件不变.

情形2:若只A不变,两弦AB和AC互相垂直,即m=-1,结果会怎样?

情形3:把A(x0, y0)变成A(0,0),m=1,这样更简单.

教师对学生的想法表示肯定,引导学生先解决情形3.易得直线BC过定点(2p,0);由情形3的解法受到启示,对情形1进行求解,得直线BC过定点(-2pm,0),对情形2进行求解,得直线BC过定点(2P,x0-y0)

上面几种情形的求解注重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同时对几种结果进行类比归纳,可自然实现直线BC过定点(-2pm,x0-y0),最后由学生类比前几种情形,进行一般验证.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探索问题的情绪高涨,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实践、归纳、猜想、证明”,经历了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地培养.

四、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

多媒体提供的声音动画等信息,图文并茂,动静结合,能使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公式形象化.高中数学中的概念、定理很多,而这些内容往往很抽象,学生学起来很枯燥、没兴趣且难以接受.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能把这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定理.如:通过投影,可以将物体点、线、面之间的关系表现的生动形象,从而有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

学习情形总结范文第6篇

情形一:婴儿期未及时添加辅食

在婴儿辅食添加的关键时期,爸妈没有给宝宝适宜的锻炼,使宝宝的咀嚼能力、味觉发育落后于同龄儿童。

从婴儿4个月起,随着月龄的增加,要依据由少到多、由一种到多种、由软到硬、由细到粗的原则,逐步添加辅食。

情形二:零食过多

在宝宝添加离乳食品期间,发现了他爱吃的食物后,就不断地买回来。餐前零食过多,正餐也就吃不下了。

父母一定要了解幼儿营养方面的知识,还要让孩子懂得可乐虽然好喝,但是会长胖;果汁很好喝,但是会阻碍食欲,也容易造成蛀牙。

情形三:边吃边玩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不爱吃饭,就总是采取讲故事、做游戏边吃边玩的方式。结果适得其反,不但进一步分散了小儿进餐注意力,还易发生呛食等意外。不妨尝试一下鼓励法:孩子不好好吃饭时就不理他,但当他又拿起勺子好好吃时,立刻告诉他妈妈很喜欢他吃饭的样子。

情形四:食物种类过于单调

有些妈妈担心宝宝消化吸收不好,总给他吃那几种常吃的“安全”食品,使孩子产生了厌恶情绪。因此,菜的烹调方式不要一成不变,应尽量混合多种食物,口味以清淡为主。哪怕只有一枚鸡蛋,也可以做成鸡蛋饼、鸡蛋羹、鸡蛋汤,千万不要总让宝宝吃煮鸡蛋。

情形五:不喜欢食物的颜色

很多小朋友都不喜欢黑色的食物,比如:芝麻糊。对一些新奇的、与平时饮食味道不一样的食物,也可能不爱吃。

父母要利用适当的方式来吸引孩子,譬如:设计成色香味俱全及造型独特的餐点,混合于孩子喜欢的食物中,或用孩子可接受的理由来引导。

情形六:大人饮食习惯的影响

两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学习周遭人物的行为举止,一些不良的饮食和用餐礼仪的形成,可能就是在不自觉中学习到的。因此,父母尽量不要在幼儿面前批评食物,即使自己不喜欢,也应该给孩子食用。

情形七:曾经的不愉快经验

如果以前吃了某种食物后肚子疼或很不舒服,或者是在不愉快的环境下被迫吃下的。这样就会使孩子对这种食物产生抗拒的心理,非常排斥它。因此,父母要尽量避免在饭桌上斥责孩子,以免破坏进餐情绪。也不要强迫孩子吃太烫的食物,否则会损伤宝宝娇嫩的口腔黏膜。更不要把孩子一个人留在那里吃饭。即使您不能守在身边,也要让孩子有个“伴”,可以给他一个洋娃娃或卡通玩具扮演这个角色。

情形八:父母太过在意

学习情形总结范文第7篇

一、一般情况下,加s是变为复数的体现

(1)可数名词单数形式加s后,变为复数形式。如bookbooks,VCDVCDs, father:in-lawfathers-in-law等。

(2)动词加s变为复数形式。如Dos 和Don’ts等。

(3)代词中的单复数形式。如oneones,otherothers等。

(4)数词中的复数形式。这种情况有多种情形:

A.tens/hundreds/thousands/millions/billions of

B.twos and threes

C.two-thirds/two thirds, four fifths/ four-fifths

D.in one’s tens/twenties/thirties…

E.in the 1580s/in the 1990s

(5)形容词的复数形式。如fifteen-year-olds。

(6)介词加s后变为复数。如:We used ten in’s in this paragraph.

(7)连词加s后变为复数。如:There are three but’s in the sentence.

(8)单个字母加s后变为复数。如:There are two e’s in the word “teeth”.

上述情形(6)~(8)中,用到了’再加s,是为了区分所要说明的部分。

下列情形表达的不是单数变复数:动词加s是变为第三人称单数;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加s后,形成名词性物主代词。

(9)动词加s后转变为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如:likes,says等。

(10)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加s后,形成名词性物主代词。如:our ours,your yours,herhers等。

二、双写辅音字母再加其他字母变形的情形

在英语中,有很多双写辅音字母后再加其他字母变形的情况。准确地掌握这个知识点在英语学习中是十分重要的。要掌握好这个变形,首先一定要准确理解它变形的两个基本条件:第一个条件是这个单词的最后一个音节是重读闭音节。注意这个条件中说的含有两个要件:①最后一个音节;②重读闭音节。如open 和visit这两个词最后一个音节都是闭音节,但没有重读,所以它们不能双写后再加ing和ed变为现在分词和过去式/过去分词。第二个条件是结尾只有一个辅音字母。注意这个条件中说的一个辅音字母的准确含义是:含一个音素的辅音字母。如:动词relax “放松”这个单词中,表面上看它满足了双写的两个条件:①最后一个音节是重读闭音节;②结尾只有一个辅音字母。但是,我们认真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个单词结尾不是以一个辅音音素的字母结尾,x的发音是/ ks /,它含有两个辅音音素,因此,这个单词的过去式\过去分词以及现在分词都没必要双写。把双写的两个条件掌握好后,我们再来看英语中用到双写再变形的情况:

(1)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stopstopped,preferpreferred,

planplanned。

(2)所有动词的现在分词:stopstopping, sitsitting,begin

beginning。

(3)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bigbigger/biggest,red redder/

reddest,sadsadder/saddest。

(4)名词加y 变为形容词:sun

sunny,funfunny。

(5)动词加er变为名词:winwinner,babysitbabysitter。

(6)动名词形式:shop shopping。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以l结尾的动词加ed,ing和 er 的情况是:可以双写,也可以不双写,双写的是英式英语,不双写的是美式英语。如travel travel(l)ed/travel(l)ing/travel(l)er,cancelcancel(l)ed/cancel(l)ing。

英语的语言结构和中文完全不同,它比较注重形态,在教学和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归纳和总结提高,进行多方面的联系和对比,以加强知识的联系性和系统性。

学习情形总结范文第8篇

“数学广角――简单推理”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100页的教学内容。这是一节有趣的活动课,也是一节逻辑思维训练的起始课。本节课要求孩子们能根据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得出结论,初步接触和运用排除法。教材试图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简单事例,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初步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笔者根据二年级孩子喜欢做游戏,喜欢与他人合作,同时也具备一些简单的推理能力的实际,设计了游戏活动,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对渗透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所感悟。因此,我把课题定为了“简单推理”,而不是“猜一猜”。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根据已有条件进行正确的推理、判断,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2.学生养成有序有据地思考的习惯,初步接触和运用排除法,培养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严谨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在合作交流中数学能力得到发展。

一、创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课件出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他们是谁呀?今天咱们就和他们师徒四人一起去游玩游玩,好吗?咦!怎么只有三个人呢?少了谁呀!孙悟空不知道又跑到哪儿玩去了,唐僧准备派一个徒弟去找孙悟空回来,猜一猜他可能会派谁去呢?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动画人物引入,既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教学例2

1.到底会派谁去呢?

师:到底会派谁去呢?我们听听唐僧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录音:小朋友,我不是要猪八戒去)现在,你知道唐僧是派谁去找孙悟空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哦,只有两个徒弟了,不是要猪八戒去,就是要沙和尚去。

设计意图:在学生盲目瞎猜,感受到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之后,再呈现有关信息,学生能够初步体验根据信息合理推理的过程。

2.游戏――我来问,你来猜。

师:沙和尚出发了,他一下子就找到了孙悟空,原来他看小朋友玩游戏都入迷了,他们在玩什么游戏呢?根据这些信息想想他们是怎么问、怎么猜的。谁愿意和我来玩这个“我来问,你来猜”的游戏呢?(找一生上台)

师:我两只手分别拿着一个气球和一块橡皮,我右手拿的不是气球,你猜我两只手分别拿的是什么呢?(生猜)恭喜你,猜对啦!你这么厉害,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为什么不是铅笔呢?(生说猜的过程)所以我们在讲道理时要说清楚。请你完整地说一次。

师:接下来请你来问,我们大家来猜,好吗?

师生互动。

师:现在你们会问会猜了吗?请同桌的小朋友赶快拿出学具袋里的物品,一人问,一人猜吧。

师:刚才我看见大家都玩得很开心,现在请两个小朋友到前面来和大家一起玩。这有一本语文书和一本数学书,你们一人藏一本,想想要怎么问。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观察中猜测、活动中猜测等多层次的教学活动,通过教师的示范与引导,能用“只有两种,不是这种,就是那种”这样完整、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推理过程,初步接触和运用排除法。

3.小结

师:刚才我们玩游戏时,都是猜的几种东西?(板书:两种)是随便猜的吗?是呀,我们是根据给定的信息来推断的,这个思考的过程叫做推理。当事物只有两种情形时,我们可以根据不是这种情形,推出就是那种情形(板书:不是……就是……),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就是简单推理。

设计意图:小结时适时板书,使学生对推理的过程和方法更清晰明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例3

1.捉迷藏

师:看到小朋友玩得这么开心,孙悟空他们也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课件出示)在这幅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呢?那你能推断出他们分别藏在哪儿吗?赶紧把你的想法在四人小组里说说吧!

小组讨论,然后反馈。

师:你先找出的是谁?谁来说一说,为什么要先找他呢?

设计意图: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把教学活动进一步向纵深发展,使学生由表及里地发现、思考数学问题,让学生的智慧受到挑战,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2.小结

师:刚才我们推断的是三种情形的(板书:三种),我们先确定的是什么?(板书:先确定……)先确定了直接告诉我们的,就只剩下两种情形了,不是这种情形,就是那种情形。(板书:不是……就是……)

设计意图:小结时进行板书,使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更清楚明白,条理性更强,同时也是对推理方法的总结和提升。学生能用“有三种情形,先确定一种,就只剩下两种了,不是这种,就是那种”这样的语言严谨而规范地表述稍复杂的推理过程。

师:玩过了捉迷藏的游戏,他们回到了唐僧身边,四个人一起往前走,我们也一起去看看,好吗?

四、巩固应用

1.我来连

师:他们来到了一个大果园,看到香甜诱人的水果,馋得口水都流下来了。唐僧说:“徒儿们,赶快拿好袋子和果篮摘水果去吧!”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推断出他们三人分别拿的是什么吗?请你拿出1号答题纸,用连线的方法解答。

生独做,做完以后,同桌互相检查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再争论到底谁的是对的,然后反馈,请同学说推理的顺序和方法。

师:看来你们已经学会了有序地猜测和推理了。

2.我来填

师:(课件出示)他们三个带上自己的工具高高兴兴地摘水果去了,一下子就分别摘了32个、30个、29个。你能推断出他们分别摘了多少个吗?请拿出2号答题纸,用填空的方法解答。

生独做,做完以后,同桌互相检查,然后反馈,请同学说推理的顺序和方法。

3.拓展延伸

师:再复杂一些的你们能推断出来吗?(课件出示)他们师徒四人把摘来的水果分了分,正好有四种,分别是:桃子、梨子、桔子、苹果,他们正好每人分一种,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推断出他们四人分别分到的是什么吗?

学生从学具袋中拿出3号答题纸和四种水果卡片,和同桌一边讨论一边摆。先同桌摆,再反馈(说推理的顺序和方法)。

设计意图:巩固活动形式多样,层次分明且富有情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参与其中,既巩固了新知又拓展了思维,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发展。

五、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和唐僧师徒四人一起去游玩了一次,小朋友玩得开心吗?你学会了什么?今天我们运用推理知识解决了许多问题,它在我们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呢!

学习情形总结范文第9篇

题1 若α、β满足-π2

解法1 由-π2

学生的疑惑是:解法1和解法2看上去无实质差异,却得到两个不同的结果,究竟孰是孰非?

1 捕捉困惑找疑源,培养判断能力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难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知识上的原因、方法上的原因,也有学习风格上的原因,当学生质疑时,教师要通过一听二问三判断,帮助学生捕捉困惑点,搞清疑难产生的根源,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师:两种解法两种结果,说明至少有一种解法是错误的,两种解法计算都没有错,条件也都用了,要错只能错在最后一步的两个同向不等式相加,通过两个不等式相加求取值范围应注意什么?

生:答不上来.

师:两个同向不等式相加往往会产生什么现象?

生:扩大取值范围.

师:在什么情况下会扩大取值范围呢?

生:有点迷惑.

师:不等式相加时应要求两个不等式取下限的条件一致,且取上限的条件也要一致,否则相加后会扩大取值范围.这个知识点不是非常清楚,是疑问产生的根源.

生:应该是这样的.

2 启迪思路自解疑,培养分析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我们“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因此,面对学生提出的疑难,教师不要把现成的答案直接给学生,而应善于设问诱导,启迪解疑思路,在主动探究中让学生自己解决疑难,培养独立分析的能力.

师:自己分析两种解法,看看究竟孰是孰非?

生:①式取下限-π时的α值为-π2,β值为π2,取上限0时的α值为π2,β值为π2,在②式中,α取下限时的值为-π2,取上限时的值为π2,显然①②两式取下限、上限的条件分别一致,故①+②所得结果正确,解法1是正确的.

师:分析的很好,再看看解法2是否正确呢?

生:④⑤两式取上限的条件是一致的,即α值为π2,β值为π2,但在④式中,2(α-β)取下限-2π时的α值为-π2,β值为π2,在⑤式中,取下限时的β值为-π2,由于④⑤两式取下限时的值不一致,所以⑥式中,2α-β的上限值π2正确,下限值-5π2错误,这里扩大了2α-β的取值范围,解法2错误.

师:解法1作变量代换2α-β=(α-β)+α,保证了①②两式取下限、上限的条件分别一致,故解法正确;解法2作变量代换2α-β=2(α-β)+β,导致④⑤两式取下限时的β值不一致,从而扩大了取值范围,解法错误.

生:明白了!

3 深入思考抓本质,培养探究能力

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自己发现困惑点,找出了疑难产生的根源,并解决了疑难,以为问题彻底解决,有一种满足感,产生“撤离”的念头,然而,这仅仅是就题论题,它离彻底解决疑难还有一段距离,这时教师应及时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深处,在深入思考中抓住问题的本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师:明白什么啦?

生:对于这类问题,将目标式mα-nβ用α-β与α表示,解法正确,而将mα-nβ用α-β与β表示,解法错误.

师:果真是这样吗?将题1 改成题2,自己做一做,检验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

题2 若α、β满足-π2

生:思路一:仿解法1作变量代换2α-3β=3(α-β)-α,结果-7π2

思路二:仿解法2作变量代换2α-3β=2(α-β)-β,结果-5π2

经分析,思路一错误,思路二正确,两种思路的正确性恰好与题1相反.可见,将目标式mα-nβ用α-β与α表示,还是用α-β与β表示,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4 分析比较探规律,培养概括能力

围绕学生的疑点,启发学生探究一些同类性质的问题,通过对这些同类性质问题的分析比较,引导学生从中归纳出普遍性的规律,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概括能力.

师:从两道题的解答中,你有什么发现?

生:比较题1和题2两种解法中的变换,从形式上我发现了一个共同特征:题1解法1中2α-β=(α-β)+α右边两处α的系数同正,题2解法2中2α-3β=2(α-β)-β右边两处β的系数同负,这两种解法都是正确的;而题1解法2中2α-β=2(α-β)+β的右边两处β的系数一负一正,题2解法1中2α-3β=3(α-β)-α右边两处α的系数也一正一负,这两种解法都是错误的.

于是我得出:对于“已知θ

师:基于上述研讨,能否总结出普遍性的解答规律呢?

经过探索,学生概括出这类问题解答规律:

情形1 已知θ1、θ2、m、n为定值,m、n>0,且θ1

解答规律 ⑴当m>n时,将m拆成(m-n)+n,作变量代换mα-nβ=n(α-β)+(m-n)α).

由θ1

两式相加得mθ1-nθ2

⑵当m=n时,由θ1

⑶当m

由θ1

两式相加得mθ1-nθ2

情形2 已知θ1、θ2、m、n为定值,m、n>0,且θ1

解答规律 先求mα-nβ的取值范围(方法同情形1),再求-mα+nβ的取值范围.

⑴当m>n时,(n-m)θ2

⑵当m=n时,结论:0

⑶当m

情形3 已知θ1、θ2、m、n为定值,m、n>0,且θ1

情形4 已知θ1、θ2、m、n为定值,m、n

情形3和情形4比较简单,结论分别为(m+n)θ1

5 引导反思扩成果,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的疑点,往往就是众多知识的交汇点.教师帮学生释疑后,要引导学生以疑点为中心,以知识的内在联系为线索,反思相关问题和相关方法,通过反思活动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有助于学生灵活有效地运用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师:关于题1,你是否有更特殊的方法?更一般的方法?这个问题与哪些问题有联系?有怎样的联系?能否利用不同知识求得问题的解?

生:由-π2

得-π

两式相加得-3π2

由解法1的结果可知,这种解法是错误的,错在扩大了2α-β的取值上限,原因是-π

师:如果由已知条件得出2α-β

生(解法3):由-π2

得-π

两式相加得:-3π2

又由α

所以-3π2

通过探究发现解法3也具有一般性,下面不妨以这类问题的情形1“已知θ1、θ2、m、n为定值,m、n>0,且θ1

解答规律 ⑴当m>n时,由θ1

又由α

⑵当m=n时,由θ1

⑶当m

两式相加得

mθ1-nθ2

又由θ1

(情形2可以转化为情形1,情形3和情形4前面已述.)

进一步反思学生还发现,题1等价于如下的线性规划问题:

学习情形总结范文第10篇

1、认识镜面对称现象,了解镜面对称的性质。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1、认识镜面对称现象,了解镜面对称的性质。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镜面对称的性质。

教学准备:

有关镜面对称的主题图、镜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清澈的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天鹅那美丽的身影),创设情境。

2、揭示学习的内容。

这些现象你们见过吗?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和镜子有关的数学知识。

[设计意图]:出示镜面对称的实例,调动学生的认知经验。创设优美的意境,营造和谐氛围。

二、小组合作,学习镜面对称

1、组织游戏活动——照镜子。

1)、讲明游戏的要求:两个学生为一组,一人拿镜子,一人照镜子。照镜子的学生做两个动作(身体向前靠、身体向后移。)做完之后交换,并把自己看到的情形说一说。

学生听清要求后分组活动。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谁愿意把看到的情形说给全班同学听?

学生汇报。

你们看到的情形与他们一样吗?

3)、小结

镜子里的前后方向和实际的前后方向是一致的。

4)、组织学生第二次游戏。

要求:还是两个人一组,一人拿镜子,一人照镜子。照镜子的学生做两个动作(举起自己的左手与镜子里的你打个招呼;再举起你的右手给镜子里的你打个招呼。)做完之后交换,并把自己看到的情形说一说。

学生听清要求后分组活动。

5)、全班交流。(对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

6)、小结。

2、看镜子写时间

教师出示P71思考题第二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钟面上的是什么时间,你是怎么知道的?把你的想法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进行游戏,亲身经历探究的活动,有助于发现镜面对称的性质。通过活动进一步加深对镜面对称特点的理解和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拓展延伸,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第一题。

2、拓展性练习。

四、课堂总结

上一篇:学生学习总结范文 下一篇:课程学习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