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历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19:19:49

学习历史论文

学习历史论文范文第1篇

我们老师在上课时,最怕的不是学生不懂不会,而是学生不思考,提不出问题。在教学中,当学生提到问题时,老师不应忽视或讥讽,应予以适当的肯定和引导,以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果学生能够懂得去问问题,就等于给了他一把钥匙,就能去打开各式各样的大门。学生如果有了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他们的思维就会为解决某一具体的局部的实际问题而启动,就会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并且是积极主动的学习中。鼓励学生敢问问题,并善问问题,这样我们的教学就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正如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所言:“最精湛的教学艺术要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问题。”积极的思考,主动的提问,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消除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碰到当提出一个问题后,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的情况。对此,笔者认为作为老师,先应以肯定的态度接纳他们所给出的答案。对出现的错误不要急着全盘否定,更不应指责。另外寻找其他的途径,让学生发现并反思错误,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维。在学到唐朝这一段历史时,笔者的学生给出这样一个观点:女人祸国。并举出了历史上的一些史实加以证明:商朝的妲己,因为她商纣王沉溺酒色,最后亡国;西周的褒姒,因为她,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也亡了国,因为杨贵妃,唐朝由盛转衰。真的是这么简单的吗?当时笔者没有直接给出观点,而是把这个问题留成家庭作业:找一找商、西周亡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唐朝由盛转衰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当第二次上课时,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当时整个社会的大背景已经不容乐观,再加之纣王、幽王、唐玄宗他们的所做所为,而这几位女性,最多起了个推波助澜的作用。假如在教学中经常一开口就指出学生分析的不准确、不完善,久而久之,你的课堂会变为死水一潭,学生更不会喜欢你的这门学科了。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敢于发表见解,乐于发表见解,进而提高他们参与课堂的主动性。

三、多看学生的闪光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学生都是多姿多彩的,“我们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千方百计让学生的闪光点有用武之地,使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得到承认和强化,从而激起学习的斗志,鼓足前进的勇气。”老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即使学生做得不够好,也要使评价语言便于学生接受,使学生从中受到鼓舞,鼓励他们争取更多的活动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和自由各尽其力,各施其长。老师用赏识的心态使学生向更有利的方向发展,从而使每个学生品尝成功,进而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努力学习。

四、换个思路激励学生

遇到学生上课不带书,你会怎么处理?你可能会很生气,会训斥他;你也可能会惩罚他,杀一儆百。但依然还是有不带书的学生,怎么办呢?笔者的做法是:首先会把书借给他使用,其次,笔者会请这位同学在下节课上课时为大家讲一则历史小故事,借以来活跃课堂气氛。这种“惩罚”的方式,效果挺不错。首先,当堂课的内容,这位同学肯定会认真学习,因为他毕竟用了老师的书,有点不好意思,投桃报李,一定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另外,这种方式学生自尊心没有受到伤害,还为他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会精心准备历史故事的。其实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学生都很愉悦,但笔者的目的已经达到:他一定记得下次把学习用具带齐。在这一过程中,老师把尊重、信任和理解留给了学生,学生会释放心中的压力,转化为动力,由消极被动地学习转化为积极主动地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长此以往,师生间会形成一种和谐的局面,这种局面对教学是极其有利的。

学习历史论文范文第2篇

在初中教学中,有很多学生不喜欢学习历史的原因主要体现在:由于历史所讲述的是以往过去的事情,学生无法感受其当时的氛围,更不能体会当时那些历史人物的心情、感受。因而,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为了要提升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合理的、形象的、生动的历史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的开展学习活动。例如,在教学《鸦片战争》这一章节内容的时候,首先可让学生观看一些图片,从图片中了解一些有关吸食鸦片之后对身体、心灵等的创伤、摧残等,接着再让学生阅读该章内容、材料,促使学生通过图片认识并感受到当时鸦片走私对我们清政府的经济、政治、文化、贸易、军事等所带来的严重后果。然后,教师这对这些危害进行提问:假若你作为当时的林则徐,面对这样的情况,你该怎么做呢?你会禁烟吗?那么,又要如何进行禁烟运动呢?通过创设这样的历史教学情境,不仅能在短时间内将学生引入该章知识中去,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还能开拓学生的思维。这样的教学,有助于教学目标与该章内容在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很轻松的就完成了。同时,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伟大性,在无形之中就改变了学生对历史的看法,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慢慢的喜欢上历史。

还有另外一方面,大多数学生是站在历史发展旁观者的角度去学习、去感知的,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学会引导学生,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慢慢的走进历史教学情境。例如让学生找一些文字资料、讲一些小故事、借助多媒体软件播放有关的视频资料、听一些历史歌曲等等,这些都会让学生逐渐对历史产生兴趣,有助于他们由远而近的感受、学习历史知识。同时,这也为学生在以后的历史学习中实施自主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结合身边的历史知识以拓宽学生学习的领域

首先,要将课堂教学知识与学生身边已发生的历史知识相结合,并且在课堂中或者是上课之前穿插一些同学们所感兴趣的或者是急于知道的知识点:如中国姓氏的演变,回族的形成,中国服饰的演变过程等。第二,堂课中要结合本地区的有关知识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求知欲望;通过这些客观的历史不仅能拉近学生之间的关系,还能促使学生感受到:其实历史就在我们的身边。例如:在教学有关新疆伊犁被收复的知识时,首先给出学生问题:伊犁是什么时期设立的?阿古柏是什么时候侵略新疆,且经过如何?,期间都有哪两个国家支持阿古柏呢?清政府内部就边疆问题发生了什么样的争论呢?左宗棠是以什么样的决心收复新疆的呢,其策略是什么呢?那么,我们清政府又是如何将伊犁收复的呢?收复新疆又有何意义呢?针对这一连串的问题都是与本地区的历史是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促使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中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正当同学们认真思考的时候,就是教师最佳的教学、引导时机。又如我们讲到的宗教问题,将本地区的伊斯兰教与一些迷信等进行联系,并且还要对其中的有关风俗习惯进行比较。从而让学生在生活就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历史。第三,将时政热点与该堂课的教学内容有机的联系起来。因为如今的时政热点中都蕴含着较为复杂的历史因素,借助这些时政热点,不仅能有效的教授历史,还能帮助学生及时的理解时事政治、政策变动等,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点。例如:利比亚的战争,科索沃问题,环保问题,气候问题,中国的三农问题等,

3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思维是从疑问和好奇开始的[1]。在历史教学课堂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疑难问题,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还要依照新课标下的教学目标、要求,始终抓住课本中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将现实生活有机的联系起来,为同学们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同学们,你们若是生活在战国时期,请问在农业生产方面,你们会使用何种工具呢?”在创设问题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历史场景来提问,例如:“若是你们现在生活在宋朝时代,你会参加或者是欣赏什么样的活动呢?”以上这些问题的提出,学生就会为了要找出答案而认真的翻阅教材、工具书,或者是与周围的同学进行讨论、交流等。当同学们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或者是个人的思考、讨论、探究之后,教师再对其进行点拨,不仅能有效的、准确的解决问题,还能培养并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4为学生指导其学习方法以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质量

学习历史论文范文第3篇

自主合作学习是目前国内教育界比较普遍适用的教学范式之一,让学生在教育中占的为主导位置,以人为本,让学生有过去机械性被动式接受知识变成,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自主性学习,发挥学生主动能动性,让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传统教学范式应试的,师生缺乏互动,没有充分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成为为了考试的工具,成绩的奴隶,而不是为了兴趣。所以为了改变这一现象,需要引入自主合作学习。

二、自主合作学习利弊分析

(一)自主合作学习有利之处

在传统初中历史教学里,老师都是在教学范式的主导位置,学生是属于被动位置、次要位置。师生之间无法互动,严重压抑学生主动性无法提高学生历史成绩。自主合作学习的范式能够克服这一困境,有利于充分开发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

1.自主合作学习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学习关键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让学生体会一个主动学习过程。历史学科教学不同于语文数学学科,是一种功能性极强的学科,具有自己的学习的规律。所以我们根据规律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老师在分析历史人物之时,先讲述历史人物的发生事迹,在讲述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引入一些野史之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同学们积极配合老师课堂教学成果。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课堂分组学习,让老师来指导学生学习,每个小组的成员分别说出对历史人物的看法。一个说完,让另一个去补充,最后组长做好笔记,加以总结,老师做点评。在这个学习的过程里,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兴趣。

2.自主合作学习能够突出学生在课堂上主导地位

根据新课改“以人为本”的要求,让历史老师在教学范式中逐渐改变。有学生评价历史老师就像是评书人角色一样。说的很清楚,故事性很强,但是听过很快就忘记。自主合作性学习让课堂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让老师的演讲才华得以实现。例如老师在讲授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让学生先收集材料,然后再课堂上让同学们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理解第一次世界战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危害,特别是要理解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什么是战胜国最后却变为失败国一方。在这个过程里,老师只是加以引导一方却给课堂带来了生动性,老师做出最后总结性发言,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讨论才能,提高学生交流能力。

3.自主合作学习能够活跃课堂氛围

学习的课堂氛围是提高教学效果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舒服、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老师与同学们加强交流。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是上好历史课关键。在传统的课堂上,老师与同学们之间无法沟通,同学们没有学习的兴趣,有了自主合作学习这种模式,教学境况有了改变。例如老师们在教授比较乏味的历史知识的时候,例如古代政治政策与经济建设的时候,同学们往往无法不愿意去听。这时,老师们可以补充相关的历史人物如何去发展当时的如何发展,当时人们吃什么、穿什么。补充当时有趣的历史史实,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气氛。

4.自主合作学习能够加强同学实践能力

自主合作学习能够加强学生之间交流,训练他们团队意识。团队意识是现代社会必须具备的,这样才能加强以后工作的竞争力。老师组织学生学习的时候,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学习历史知识,不仅仅是要学习历史中发生了什么事情,还要知道如何去看待历史事件,去分析历史人物。例如教授学生学习明治维新,老师启迪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谈谈维新的态度。对比中国,同样是变法,日本为什么会成功,中国为什么会失败。让同学们分成两组做PPT,一组做明治维新,一组做。让同学们在团队协作中学到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

(二)自主合作学习的弊端

1.使得教学速度变缓,教案设计难度加大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里,老师只需要简单写一套教案,然后灌输同学们教学内容。在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学范式,同学们活动成为主要的,同时占据老师们教授的时间,会导致老师们无法按时完成教学方案。如果小组讨论超过十五分钟,老师们就会压缩讲授内容甚至造成拖堂,延迟下课时间。

2.使得课堂纪律不够严肃,一些学生浑水摸鱼

一些老师虽然展开了自主合作学习范式,但是只是简单分成小组学习,让其自由讨论。不是所有的学生都热烈参与讨论,有些学生默默坐在那里玩自己东西,心不在焉。这样讨论看似课堂氛围活跃,其实讨论教学效果不好。因此在教学讨论的时候需要老师加强监督。

学习历史论文范文第4篇

这是实施小组学习的前提。这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除了深挖教材还得认真备好学情,找出学生的兴奋点,认真选取学生将要合作探究的问题,尽量做到问题要有深度,具有层次性,悬念迭出。同时,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所涉及的知识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结构特点,最好是能够贴近生活,贴近现实。一般来讲,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处可设计一些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如讲凡尔合约时,巴黎和会上的“四巨头”分别指的是谁?他们各怀着怎样的目的来参加这次会议的?巴黎和会的实质是什么?它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哪些地区的利益关系?问题设计层层深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合理建构小组,落实小组成员任务。

课前教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合理分配小组成员,把任务落实到每个组员头上。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小组人数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不能全是差生,也不可以全是优等生,否则都不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其次,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最后,教师必须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任务,每个学生必须是思考者、活动者,充分调动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发挥每个人在组内的作用,彰显每个成员在学习中的魅力,为达成最终的教学任务奠定良好的基础。

3.保证学习时间,避免流于形式。

在观摩课当中,发现很多老师设计的小组合作学习多流于表面形式,后来分析问题的关键在于时间。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探究、辩论、交流,让每个学生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展现自己的能力,体验真正参与的快乐,发挥小组各成员团结协作的精神。最重要的是,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之前,学生的预习工作要走在前头。只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搜集、查阅资料的时间,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证。

4.教师要通过学生反馈,准确把握教学进程。

小组合作学习既是一种强化记忆的过程,也是一种转化为知识和能力的过程。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入到小组当中去,进行简单地指导和评价,这样就有利于教师调控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及时正确地把握学习方向,能充分的利用课堂时间。比如,在学习讨论宋朝文官制度的意义与危害时,老师可以通过巡组的方法,了解哪些是学生们能够想到的,哪些是他们没能够深入理解的,哪些是有待补充的,这也是师生互动的一种方法。

5.展示小组合作的成果,提高学习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后,反馈学习效果是必须做到的。这样可以共同分享学习成果,完成知识上的补给,扩大合作学习的效果,提升学生的能力。具体的反馈方式可以由学生和老师自己选择,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汇报,让他们自行分配每个人在活动中的角色;也可以由教师指定那些在巡视中发现的持有典型问题或不同意见的学生进行交流。每个组通过汇报展示和相互交流,既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又可以使学生马上发现自己的结论是否科学正确,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汇报的形式多种多样,用小品展示巴黎和会、用舞台剧展示、用歌曲怀念九一八事变等等。

6.进行合理及时的评价,正确引导,保护学生自尊和自信心。

评价可以分小组互评、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之后,教师一定要及时正确客观的给予评价,使学生们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同时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心。中学生的争强好胜心理还是比较突出的,所以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对优秀的小组要表扬适度,并兼顾那些表现欠佳的小组或者学生,不能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好,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尤其是在当今高中历史教学中,对于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远离枯燥乏味的课堂,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如何运用,才能使这种教学方式不浮于表面,不流于形式都需要我们继续探究。

学习历史论文范文第5篇

1.1语文学习是历史学习的基础

高中历史学习与初中历史学习有着质的区别:彻底摆脱了对历史时间、事件、意义的背诵,而是透过历史现象发现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本质。因此,需要学生具备对语言文字的深刻理解能力,并具有联想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学生对文字语言的把握和理解,对学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有着决定性的意义。高中学生经过九年义务阶段的语文学习和语言文字的积累,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为理解、探究历史知识奠定了基础。因此,历史教师要认识到语文与历史的联系,有意识地将历史学习与语文学习进行整合,将与历史相关的语文知识、文章内容引进到历史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将语文与历史结合起来的学习习惯,让丰富的语文积累成为历史学习的坚实基础。

1.2语文学习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

语文是一门学习外延极广的学科,对历史知识涉及的尤为广泛。语文教材中有大量历史题材的课文,这些课文都是某一历史事件的直接或间接叙写,在学习过程中会在“写作背景”、“作者简介”等环节中渗透相关的历史材料,学生会间接提取到大量的历史信息,比如,《陈涉世家》、《阿房宫赋》学习中,会介绍秦朝相关的史实;《出师表》、《隆中对》学习中,会涉及到三国时期的历史知识;《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会让学生对中华民国那段历史中的动荡有深刻的了解。另外,语文是一门需要大量课外阅读的科目。除了课标规定的篇目外,还需要学生广泛涉猎各类体裁、各类内容的文章,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信息,对学生的历史学习会有激活和补充的作用。因此,历史教师要善于向语文借力,实现历史学习的灵活变通。

1.3借助语文能增加历史学趣味性

历史是一门相对“刻板”的学科。历史规律、历史本质的探究也存在一定的枯燥性。教师如果借助语文学习来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会让本来枯燥的历史学习变得丰富多彩。比如,在向学生介绍“谥号”这一历史现象时,教师让学生回忆语文学习中历代文学名家的谥号,并探究其含义。然后,向学生提供历代皇帝不同类型的谥号,让学生结合字义来探究这些谥号所包含的褒贬。学生不但能快速理解谥号的意义,且能够帮助学生从谥号去推测某个皇帝的作为,极大增加历史学习的趣味性。历史教师还可以将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作为史料,来引导学生分析某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以及历史事件背后多包含的发展规律等。历史与语文的整合能帮助学生消除历史的枯燥和时空的遥远感,对帮助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历史学习与语文的整合方法

2.1借助语文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通过九年义务教育的语文学习,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有了较好的发展。这种思维能力对思考、解决历史问题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例如,在思考“‘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这个问题时,引导学生从历史和语文两个角度来综合思考:会意字是由意思独立的几部分构成,因此,这个图案很可能表示宫室屋宇之中的一个物。“宗”与“祖”字在历史中最常用的是皇帝的庙号,如“高祖”、“高宗”、“中宗”、“玄宗”等,因此,这个图案很可能与宗庙里的祭司相关。再联系我们现在汉语中经常使用的“祖宗”、“列祖列宗”、“光宗耀祖”等词语的含义,“宗”字很明显与先人相关。因此,从四给备选答案中很容易就能找到“祖先的牌位”这个答案。这种借助语文思维能力去理解历史知识和概念的学习方法,能帮助学生走出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模式,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前后联系、融会贯通,不断扩展历史学习和思考的外延,将历史问题放到更加广阔的文化背景下去思考,更加全面去思考历史问题,进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2.2借助语文积累提高解决历史问题能力

到了高中阶段,语文课标对学生的阅读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通过课内外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积累了丰富的知识。这些知识涉及到历史、地理、政治、军事、科幻甚至物理、化学等各个领域,能够成为各科学习的有益拓展。在这其中,很大一部分与历史有交集,成为学生思考理解问题的背景。如果历史教师能从分利用学生在语文阅读中积累的知识来解决历史问题,势必会事半功倍。比如,在学习“辛亥革命”相关内容时,让学生思考以这一时期为背景的文学作品,并思考其主题是什么?学生自然能够想到鲁迅的《故乡》、《阿Q正传》、《药》等熟悉的作品,当然马上会想到它们都是从不同角度反应“辛亥革命”不彻底性。然后,让学生结合历史课本总结“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局限性。这种借助语文感性资料理解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能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当学生在考试中,遇到反应“辛亥革命”不彻底的材料时,学生马上能找到问题的方向和突破口。当然,很多时候学生借助自己的阅读积累,还能够直接解决历史问题。比如,面对“《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这道选择题,学生结合全书中贾政数次数落贾宝玉不务正业,专在诗词上下功夫,以及贾宝玉应付父亲检查时所读的书目,很明白就能看出当时的教育是“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2.3重视通过材料分析获取历史信息

通过阅读获取信息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历史、解决历史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上的材料来理解相应的历史知识外,还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历史资料、文学作品、观看影视资料等渠道来获取相应的历史信息,还原历史原貌。在我国,新文化运动前的史料和文学作品都是文言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语文课上学到的文言知识来解读材料,并根据材料的时代和内容来分析材料中所包含的历史信息,以及这些信息的普遍性和局限性,从而指导学生全面、客观、公正地认识历史,得出结论。比如,让学生阅读林觉民的《与妻书》,结合历史课本分析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其代表的民主人士最求的革命目标是什么?文史的结合,增加历史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从鲜活的史料中感受富有生命力的历史。当学生对自己熟悉的语文教材从历史角度进行解读时,学生会将在语文课堂上体验到的认识和情感融入其中,能够唤起学生更加深切的情感体验,对当时的社会环境、政治等因素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解答历史题目有直接的推进。因此,教师要善于将语文教材中与历史相关的材料引进历史课堂,让学生尝试通过阅读材料,提取其中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从历史角度进行解读和思考思考,提高学生获取历史信息和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总之,历史学习与语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有很大的交集。很多知识既属于历史又属于语文,它们既有各自科目的属性和特征,又有语文和历史都需要的本质属性。因此,历史教学也需要树立大历史学习观,将高中历史学习融入到语文学习的广阔背景中,让学生借助语文积累、语文思维甚至语文学习的某些方法和技巧去思考历史问题,促使历史学习与语文学科有机整合,改变历史学习方法、开阔历史视野。

学习历史论文范文第6篇

任务式教学法是指教师给学生一个目的明确的任务,学生完成任务时需要自主地吸收历史知识。这种学习方法开放性强、自主性强、灵活性强。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有时会遇到困难,如果学生不能克服困难,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挫折。如果使用合作式的任务教学法,就可以以取长补短的方式让学生共同学习,让任务式的教学方法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灿烂的宋元文化》时,可以让学生完成一个学习任务,研究课题为《从宋朝的服饰看当时社会的阶级性》。该任务课题具有极强的系统性,初中学生很难独自完成该课题。教师可以依照学生的层次与性格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学习小组的成员各自研究一块领域。其中一个学习小组将该课题分为:皇帝的服饰、后宫女子的服饰、官员的服饰、命妇的服饰、平民男性的服饰、平民女性的服饰等。学生先精研自己要完成的学习领域,在拼合学习成果时,发现有不够系统或者出现研究错失的问题,学生们就共同研讨,直到找到标准的历史答案。任务式合作学习法把学习自主给学生,学生因此得到研究的乐趣。同时学生在学习时与其他的学生共同探索、共同研究,他们就能够多角度地看待历史,对历史课程有更深入的见解。

二、用竞争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竞争的方式是指给予学生一个目标和一个统一的评估标准,将学生依层次与性格不同分成数个学习小组,任何一个小组首先达到了评估标准即算完成学习目的。使用竞争式的学习方法能够给学习小组外在的压力,加强学习小组内部的凝聚力,它能提升学习小组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以教师教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章节为例,这个章节如果仅仅学习课本中的概念和历史事件,学生将难以从历史中吸收更多知识。在这个章节的教学中,学生依旧要从课本以外寻求知识理解。有些学生认为明朝的社会制度更先进,清朝走上了使人类历史倒退的路;另一些学生则认为清朝的繁荣有它自身的原因,否定清朝统治是拒绝满人统治中原才故意扭曲事实。教师可以依照学生的观点将学生分为两个大的学习小组。先将明朝学习小组分为研究经济、军事、文化、制度等数个学习小组,再将清朝也如此。两个辩论小组互相争锋,谁提出的见解有理有据,能驳倒对方的观点即获得胜利。竞争式的教学方法能激起学生的好胜心,学生们会为了获得胜利自主吸收大量历史知识。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必须紧密配合,团结合作。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既享受到竞争的,又享受到合作的乐趣,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同时在竞争中他们能够了解到更多的历史知识。

三、以调查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历史时,如果一味让学生学习历史课本中的知识,学生可能会觉得历史和自己的生活毫无挂钩,对历史学习失去兴趣。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调查法学习历史,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与自己生活紧密关联,只有学好历史知识,才能以史为鉴把握现在的生活。学生在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就会有学习历史知识的动力。教师使用调查法引导学生学习历史时,由于调查资料的多样繁琐,学生自己一个人无法完成。如果教师将学生分成历史小组让他们分工合作,分别调查,学生就能够在短期内得到全面的调查资料。比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人们生活发生的变化》这一课,学生单纯阅读历史资料无法对当时的历史有全面了解。如果学生能够亲自实地走访,调查人们的生活,学生就能感受到在数十年的历史中,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多大的变迁。以该次教学为例,教师将学生分成数个学习小组,让小组成员依照调查目的自己分工。学生将小组成员划分为“50—60年代”、“70—80年代”、“90—2000年代”、“2000年代后”几个阶段,每个调查成员依照收入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分别调查走访,详细的了解他们的职业、工作方式、收入水平、生活方式等。通过纵向的比较了解人们的生活变迁。调查法能够让学生从实践中了解历史知识就是来源于生活,了解过去的历史是为了纠正各类历史错误让人类缓慢向前进步,最终过上更好的生活。在这种学习方法中让学生使用合作方式,学生能够了解到自己的实践能力与他人的差距,在获得乐趣的同时获得实践能力的提升。

四、结语

初中历史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时,需要让学生了解历史知识,思考历史问题,总结历史规律。只有完成三个学习步骤,学生才能称得上学好了历史。小组合作教学法能使教师达到该教学目的,历史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可以应用该种教学方法。

学习历史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历史小论文 历史教学方式 历史学习方式

初中历史小论文是指初中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就某一个问题或人物、事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撰写成一篇史论结合的文章。它的观点要鲜明,语言要科学,取材要精细能说明观点;它集论述、论证和评析于一体。它具有高效率地帮助学生加强思维训练的重要作用,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而且可以锻炼自己运用历史知识来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观察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为什么要撰写历史小论文

首先能够巩固读书和听课的收获,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单读书或听课,不经过自己的思考,容易忘记,经过自己动手写作,学来的东西才会会扎实,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其次是能够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习惯和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第三能够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独立思考,增强阅读原始资料,解析原始材料的能力。

第四能够培养初中生的研究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改变过去单纯的灌输式的历史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听、读、思、写的能力,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方向与要求。

二、历史小论文的基本特点与形式

初中历史小论文,实际上就是“小型的政论文”,篇幅不大,一般在200——600字,强调史论结合,具体地说有以下特点:1、基本观点正确、全面,基本史实准确,能说明其提出的观点;史论结合,论证逻辑严谨。2、不仅要有论点、论据、论证,还要求突出历史学科特征。3、要把辨析正误、因果分析、理解区分、归类分类、总结概括等思维方式用上。

初中学生的历史小论文应不拘泥于形式,或是论证一己之观点,或是读史之心得;或是点评事件,或是褒贬人物。只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都应该加以肯定。因此,初中学生的历史小论文不同于一般的历史论文。不能以一般的历史论文来衡量。因为初中学生毕竟年龄小,阅历浅,知识结构并不健全,思维方式也不十分完善。初中学生课业负担也比较重,不大可能有充足的时间去博览群书,收集资料,所以也不可能要求历史小论文成就历史学上的创新和突破。从写作角度而言,初中学生接触议论文写作也仅是个开始,故而要求历史小论文完全符合历史论文的写作规范似也十分困难。因此,如果有些学生对历史兴趣浓厚,写作底子又比较好,则可以用较高的标准去要求。

三.如何指导初中生撰写历史小论文

首先是选题与拟定标题。教师在指导学生选题要注意四点:①选题是教材的重点、难点或热点、焦点,具有深入探讨的价值或现实意义。②选择学生熟悉或有兴趣的课题。③选题内容新颖,使学生有发挥创见的余地。④选题宜小不宜大、关键是抓住本质,突破一点,可偏不可全。初中学生的历史小论文不同于一般的历史论文或专著,甚至不同于高中生的历史论文。它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小”。所谓“小”,一是指这些文章的篇幅短小,一般在600字以内;二是指这些文章只是初中学生的习作,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都显得较为稚嫩和不成熟。在指导学生选题时,必须从这个特点出发,切忌大而全,应选择一些与中学历史教材联系比较紧密,学生又比较有兴趣的人物和事件的一个或几个方面来作论题。如秦始皇的功与过、曹操的功与过、拿破仑的战争、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等等。另一个特点是“少”,作为初中生来说,很多是第一次接触议论文,一学期可以训练二到三次小论文活动,使他们有一定的新鲜感,凭一定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去探究、去完成,使他们不会成为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在实践中一般初一第一学期安排一次关于秦始皇功与过方面的内容,第二学期安排两次即关于隋朝大运河和唐太宗功过方面的内容。初二第一学期安排三次即关于鸦片战争的影响、辛亥革命、等方面,第二学期安排两次即关于抗美援朝、中美关系等方面的内容。初三第一学期安排三到四次即关于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拿破仑华盛顿林肯等人评析,工业革命影响等,第二学期主要安排两次即关于列宁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比较、世界格局变化的比较等。再结合中考复习进行试题类的小论文练习。

拟定标题。在开始阶段,对标题的要求不能很高,只要能体现文章的思想就可以。使学生要认识到标题的重要性,不妨多拟几个标题,反复推敲,择优选用,最后确定的标题准确、简洁又富文采。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好的标题能画龙点睛。

其次是阅读、搜集与整理资料。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材料看多了,视野就开阔了,思维活跃起来,才能写出文章。但是目前初中生由于年龄学识等方面的限制,他们可利用的材料并不多,因此需要老师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材料。从理论上说阅读应该广而博,但是就初中生的现状来说,我重点让学生熟读手中的教科书、课外读物(《伴你学历史》、《基础训练》、《资源与训练》等)、一本与本主题有关的人物传记等,有条件的可以通过凋查、走访或查阅图书文献、登陆上网等搜集资料。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或把有关的语句和段落用做卡片的形式记录下来,为撰写小论文积累材料。这是一步十分重要的工作,正如刘知几所说:“盖珍裘以众腋成温,广厦以群材合构。”只有掌握了较多的有关材料,才能开始动手做文章。 历史小论文,不同于一般的学生作文,来不得半点杜撰和虚构。教师应要求学生,搜集材料贵“博”,选择材料贵“精”和“实”。所谓“精”,就是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的处理,选择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作为论据。所谓“实”,就是要去伪存真,只有选择真实可信的材料作为论据,才能对历史事件的是非曲折进行客观和公允的分析和评价。如在撰写关于鸦片战争的小论文时,学生对搜集到的大量有关鸦片战争的材料进行处理后,选择了以下真实可信的材料:当时中国经济落后,清政府政治十分腐败,中国水师的战船都是些用薄木板旧铁钉钉成的小帆船,中国陆军的武器大部是大刀、长矛、弓箭、藤牌以及少量制造粗糙、年代久远、老式陈旧的火绳枪、火炮;而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殖民大帝国,已经进行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达,海军军舰、来复枪、火炮制作精良,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通过对这些材料进行比较,就很容易得出鸦片战争中国必败,而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中国落后,落后就会挨打这个历史的结论。这样做到了以史带论,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同时,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也就蕴含其中。

第三正文写作。历史小论文正文结构需要具备四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结论。论点是论文阐述具体观点,相当于文章的小标题;论据服务于论点,一般用历史事实或作者自己立论来说明论点;论证是用理论来阐述论题,可以引经据典或自我阐述;结论是对全文进行扼要概括或总结。一篇好论文,必须做到:①论点明确新颖,富有创意。②论据充分真实又恰倒好处。③论证有力。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论证过程科学准确,逻辑严密。④结论正确。由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抓住本质,给人深刻启示,具有较高人文价值。⑤语言风格要有史学之一般特点。切忌文学之朦胧浪漫,要真实准确又颇具文采,要讲究理性又富感染力。文章开门见山,言简意赅,“意则期多,字则唯少”;字斟句酌,一丝不苟,做到文字清新、简洁、准确,使人读之心中波澜起伏。⑥正文写作前应拟写提纲,搞好谋篇布局。以材料为基础、观点为轴心,科学地安排文章的层次和布局,内容详尽、构思严密。

第四批改。历史小论文的批改,不能象批改历史作业那样打个对、错就完事,而应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以教师整体引导为主,通过对一些佳作的点评、分析,打破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平衡性。在分析其他学生的文章时,特别使其他学生表述了与自己的思想有差距的思想时,对自己既有思想、观念就是一个冲击,就会打破自己知识结构的既有平衡,形成某种失衡的状态。不但如此,当其他学生发表了高于自己的真知灼见时,眼见他人超越自己,对自己自是、向上、满意的意向体系也是一个冲击,也会相应破坏其平衡,形成某种失衡状态。面对知识结构与意向体系的失衡,平静的内心世界就会激起波澜。它促使学生展开新的努力,积极思考,展开新的知识建构,形成新的真知灼见,使自己的知识获得新的发展、平衡;同时超越他人,以形成新的自是、向上、满意的意向平衡。如此,平衡、失衡、再平衡、再失衡的循环往复就会把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意向体系不断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当然,对于学生习作中的明显错误,教师应该当面对学生讲清楚为什么错、错在什么地方、正确的应该是什么,使学生分清什么是历史唯心主义,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进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第五反馈、修改:历史语言要规范、科学、严谨,语言风格要有史学之一般特点。切忌文学之朦胧浪漫,要真实准确又颇具文采,要讲究理性又富感染力。文章开门见山,言简意赅,“意则期多,字则唯少”;字斟句酌,一丝不苟,做到文字清新、简洁、准确,使人读之心中波澜起伏,俄国作家契诃夫说:“写文章的技巧,真实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文章需要多次反复修改,才能定稿。特别是根据教师的批阅,修改文稿;一是对内容和布局的修改,二是对文字的加工和润饰。再次整理,形成自己的得意之作,如果有条件的可以整理成册,或者向外推荐发表。

历史小论文反映了历史新课改的方向,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有助于提升学生素质。它也体现了新课程的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它也有助于提高老师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在历史教学改革中不断提升。直到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2]张晖,《教师的适应与发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学习历史论文范文第8篇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从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和项目设计等为学习载体,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体验和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历史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特定的历史问题,利用各种手段和途径获取材料,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历史研究性学习内容具有开放性、问题性、社会性和实践性。

二、历史研究性学习的优势

(一)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有意义的

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应该像历史研究性学习那样,不是被动接受书本知识,而是学生能以积极的心态,在自己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对提出的新问题,能积极进行探索。所以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有意义的。

(二)历史研究性学习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

高中学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同时他们具有创造和研究的潜能。历史研究性学习可以满足高中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发学生求知欲。同时历史研究性学习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因为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历史研究性学习方法来研究新知,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三)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主体性的发挥

历史研究性学习提倡在老师的指导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学生进行自由探索、自由创造,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发挥,同时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展有。

(四)历史研究性学习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通过历史研究性学习,不但知道如何运用学过的知识,还会很自然地在已经学过的知识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而且,为了解决问题学生还会主动地去学习新的知识。研究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学生选的课题往往是平时自己最感兴趣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历史研究性学习具体实施过程

本文以鸦片战争为例,具体讲解历史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具体过程如下:

(一)课前准备

在上鸦片战争课程之前,要求学生认真通读课本,了解教材的观点,并要求学生在阅读后能提出1~2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者与当前现实相联系的问题。一般学生提出的问题如:“鸦片输入除了攫取大量的财富之外,外国侵略者是否还有其它的目的呢?”;“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仅仅是因为清政府腐败无能吗?”;“这一时期对中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什么影响?”等等。学生通过积极思考,为进行学科研究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观看影视资料

老师在课前应做好准备工作,查找有关鸦片战争的影视资料,进行整理,并组织同学们观看。如可选择《林则徐》和《鸦片战争》等影片,通过观看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了解当时中国及世界局势和战争真相,提高历史学习的兴趣。在学生观看影视资料时,老师要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其有所侧重。

(三)练习与查阅

老师可以通过一些辨析问题,如“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利弊”,“对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的评价”等,作一些基本训练,让学生获得了一些新知识,巩固基础知识和培养能力。同时组织学生带着问题,按照自己的兴趣,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及书籍,同时老师也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籍,如《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新篇》、《沙俄侵略史》等,让学生丰富历史知识,为写历史论文作好准备。

(四)撰写论文

这一阶段,学生按照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查阅相关资料,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某一方面,撰写历史论文,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历史论文要尊重历史事实,要有个人的独特见解,观点要鲜明。

(五)交流与总结

历史论文完成后,老师组织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论文交流。交流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论文,表达自己的观点,要畅所欲言。交流也可以采用辩论的方式,如针对“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的问题,把同学分成两组,并选择代表进行辩论,通过辩论使学生明白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应一分为二地看待。

交流完后,老师要对学生的观点和想法及时的评价,并对不正确的观点要及时指正,教给学生进行正确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

四、历史研究性学习在具体实施时应注意的问题

学习历史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网络;历史教学;历史专业

收稿日期:2007―09―10

项目来源:2005年校级教学改革立项学校资助项目:“世界现代史教学改革个案研究” 课题成果,项目编号:JG-ZZ05022。

作者简介:王昌沛(1964―),女,汉族,山东省菏泽市人,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世界现当代史教学和研究。

师范院校的历史教学活动并非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它应该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包括课堂教学、学生专业知识面的延伸、学生论文写作、教学实习等各个环节。对于众多高校历史教师而言,在学术研究中对网络资源的运用已驾轻就熟,但在课堂教学、课下指导、教学实习等系列教学活动中对网络功能的认识则处于起步阶段,本人集20余年的教学经验,对网络在高师历史教学中的功能进行了审慎的思考,认为网络在高师历史教学活动中具有五大功能。

一、网络资源用于教师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案,而教师教学方案的组织取决于教学材料的质量。对高师历史教师而言,教学材料包括文字教案和多媒体课件两种,无论哪种教学材料的获得,互联网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目前,教育部为了推动高校教学水平的提高,加快了建设精品课程的步伐,其中,有关历史专业基础课的部级精品课程有中山大学的中国近代史、华中师范大学的中国近现代史、北京大学的世界近代史、天津师范大学的史学概论等10余门课程。上述集教学专家多年之心血的精品课的规范化上网和免费下载,为高师历史教师的专业课教学提供了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建立了一个文字教案的模板,创建了一条快速提高教学水平的通道。

另外,在网络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优势,随时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从网上提取精美的图片、清晰的地图和生动的音像视频,并融入其个性、思想、理念和方法,从而制作出高质量的教学课件。

二、网络资源弥补学生阅读材料的不足

在传统高师历史教学中,教师为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往往在每章教学任务完成后,开列参考书和参考论文供学生课下阅读,常因学生数量多、图书馆馆藏资料少而产生借阅矛盾,影响学生历史专业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但在网络环境下,大量的电子典籍、专业历史站点、学术期刊网收录的论文等为学生课外阅读开辟了一条方便快捷的知识拓展渠道,学生可以随时阅读各种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及其他形式多样的电子资源,有效发挥了网络资源的知识补缺功能。

三、网络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大学教育的特殊性以及教学和科研双重任务的压力,使高师历史教师不可能像中学历史教师那样,留出部分课堂教学时间或利用专门的自习辅导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网络普及之前的历史专业师生交流几乎处于阻隔状态。但网络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多渠道、多方式、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交流平台,使历史专业师生的交流、讨论、沟通更加充分。

针对面向全班同学的某一历史学术问题的讨论和评价,可以通过群体性较强的电子布告牌系统BBS,让所有参与者自由发表观点与看法,然后教师归纳学生的观点进行课堂总结、点评,也可以利用校园网的论坛、教师推荐的聊天室以发帖和跟帖的方式就学术问题进行师生交流。此外,教师可以利用书写BLOG不受主题限制的优势,开设BLOG账户作为师生交流的平台,正如数字学习技术的倡导者毛向辉在其《BLOG将成为教育中的重要工具》一文中曾经说过的:“BLOG不仅能够及时写录、,BLOG还具有分享功能,能够将个体的自主学习与周围的群体学习进行交流和互动,从而进一步加速和提升个体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总之,网络的虚拟性造就了网络交流的平等、自由、开放和宽容,无论哪一种网络媒体,都可以作为师生交流的桥梁,一方面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学品和德品的塑造。

四、网络资源辅助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

历史论文写作是一个典型的信息加工过程,一篇较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写作大致经过论文选题――搜集资料――确定论文题目――开列写作提纲――用资料论证史学观点――完成论文初稿――修改定稿等几个环节。网络普及之前,历史论文写作的最大难点在于选题的确定和资料的搜集,但在信息时代,现代化的历史网络信息资料解决了传统历史论文写作的难题,提高了历史论文写作的效益和质量。

首先,网络有利于学生确定论文选题。李剑鸣教授曾经指出:“调查课题研究现状实际上是‘论者对自己的课题’作‘史学史的研究’,回顾‘前人成果’,妥善处理学术的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同时,了解某一领域的学术源流,有利于鉴别关于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在网络普及的今天,一方面,网络积聚了海量的史学信息,网络传播的历史研究成果大大增加,通过网络可以查阅相关问题最新的史学研究动态和现状,大大拓宽了学生的选题范围,从而避免了选题的重复性。另一方面,历史的每一个瞬间都可能在网络上留下痕迹,这些痕迹经过分析探索就有可能生成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从而增强了选题的创新性。

其次,网络扩大了史料的来源。历史是根据史料来说话的,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步成熟,史学信息资源网络化取得显著成效,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可以通过古籍文献数据库资料、史学研究数据库资源、期刊论文数据库以及电子图书网站等渠道获得相关信息。

再次,网络强化了教师对学生论文写作过程的指导。由于网络不受时空限制,在师生之间搭建了一条理想的沟通与交流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向教师发送电子邮件、在线聊天等方式,交流讨论论文写作心得与困惑,加强了教师对学生论文写作的过程监控和指导。

五、网络资源辅助学生教学实习

教学实习是高师历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保证实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就在于指导教师不厌其烦地修改学生实习教案、反复听学生试讲,直至其达到上课要求。网络在辅助学生实习方面同样发挥出了日渐强大的功能。首先,网络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学历史教学现状和发展趋势;其次,网络为学生撰写实习教案提供借鉴;再次,为学生课堂教学实践提供模仿对象。

总之,在以新科技革命为主导的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网络不断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也深深地影响了高师院校历史专业的教学活动,它不仅拓宽了教师思维,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展了教学空间,而且促进了教学模式、方法和观念的变革,并使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得到无限延伸,有利于学生创新、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毛向辉.Blog将成为教育中的重要工具[EB/OL].

〔4〕何小燕.网络信息资源与历史学研究-试论专业性数据库和学术性网站在史学研究中的运用

[EB/OL]http://www.省略/xuehui/2004lw/hexiaoyan.doc

〔5〕罗宣.网络时代史学研究手段的革新―试论学术性数据库在史学研究中的应用[J].史学集刊,2003(4):92-100

学习历史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中学生;历史小论文;历史教学;实践与探索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方式应由过去关注知识传授转变为关注学生发展,由只关注学习结果转变为既关注学习过程又关注结果,以及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体验[1]。而对于中学的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分析能力,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是新课改标准下历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笔者认为指导中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便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历史小论文的写作集论述、论证和评议于一体,是思维训练由思考到理论总结的过程,它能强烈呼唤起学生的探究能力;其次,历史小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搜寻资料、寻访历史古迹等社会实践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动手、动脑习惯的养成,进而便于学生探究性学习习惯的形成。下面就历史小论文有关教学方法、撰写历史小论文应注意的问题及撰写历史小论文的意义作粗浅的探讨。

一、撰写历史小论文的教学方法

1、设计一个情境。即设计出一个让学生产生疑问需要分析解决的问题情境。如学完了《鸦片战争》这一课程之后,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现实生活,以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为主题,从历史的角度写一篇小论文,请自拟标题试论自己的观点。

2、提供一些材料。考虑到初中学生知识积累的有限性,除了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查阅课外资料外,教师还需要提供一些可靠的历史材料作为补充,可以选择历史原始资料,也可以选择后人对历史事件及历史过程的认识和评论。如学完了《太平天国运动》后,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从主观和客观两个层面来探讨和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写一篇小论文。教师可作提示如主观因素有:先天不足、后天畸形;诞生和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太平天国领导集团骄傲自满及内部矛盾的激化;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客观因素有:封建势力的顽抗镇压;外国势力与国内封建势力的苟合介入等。另外,适当利用新教材,“史学争鸣”栏目,利用多元的观点来开阔学生的眼界。

3、给予一定的指导。由于初中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抽象概括能力不强,再受以往应试教育的影响,形成了被动和机械的学习模式。因此,对于历史小论文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初中学生开始难以把握其写作方法,所以给予一定的指导非常有必要。首先要指导阅读,教会学生如何查阅资料、审视资料;其次要指导分析讨论,教会学生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加以利用;再次要指导写作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做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

4、给学生独立的思考时间与空间。对于教材中材料丰富、学生有一定知识储备的论题,可要求学生课堂内独立完成而对于涉及范围大且需要较强理解与分析能力的论题,就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到图书馆去读书查阅资料。此次,还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研究小组,设一名组长负责分配任务和协调工作,组织小组内讨论,开阔组员眼界及思维,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5、给学生一个恰当的评价。历史小论文是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成果,教师要认真负责地批阅每一篇文章,做出恰当合理的评价。可以画出其中表达准确而生动的语句,在旁边批语表扬,也可以在最后写上总批语,表扬肯定其突出之处;而对观点不明确、语句不通顺的句子则要婉言指出其不足之处。

6、给学生一个及时的反馈。对于学生写作的情况,要做好统计工作,及时反馈给学生。要及时分析总结,开设总结课课堂,通过课堂分析总结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总结的过程中,要表扬立意新颖的小论文,加以适当奖励;同时也指出并质疑观点、论据分析有误的文章,让学生自由展开讨论。而对于观点出现对立的情况,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辩论,以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和开放,进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撰写历史小论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历史小论文的写作过程从形式上看就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2]。为此,历史教师有必要确立“引导型”为主的教学模式,切实把学习主体放在学习者这一边,耐心地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在指导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设疑。宋代教育家朱熹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历史的过去性决定了史论多是经间接的方式来获取,再加上时代的局限性和史家的主观性,给质疑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时要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思路展现给学生,为学生作示范,以便学生能顺着思路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注意培养学生的论证能力。学生查阅资料,寻找论据首先要选定论文题目,确定一个中心及论文写作范围。然后,按照此中心和范围,组织5~8名学生为课题小组,分工合作,这既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在搜集资料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论证能力的指导,鼓励学生做必要的读书笔记,并开展寻访古迹,实地考察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去检验、论证资料的科学性、有用性。

3、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小论文的写作离不开扎实的语文功底。作为历史教师要多向语文教师学习,讨教写作技巧和作文教法,并了解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做到心中有底,有的放矢。在指导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论文提纲的写作,力求做到立论明确、论据充分、结构可靠。

4、注意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硬件上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场所:如阅览室和图书馆等等。历史教师也要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把历史小论文的写作做为历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软件上,撰写历史小论文的组织形式也要力求灵活多样,避免枯燥乏味和单一的教学模式。

三、撰写历史小论文的意义

1、撰写历史小论文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多采用“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来学习历史知识,结果是“背完就忘,考完就扔(书)”[3]。这种学习历史的方法,不仅所学的知识质量不高,而且记忆的牢固程度也很低,消磨了学生的兴趣,限制了思维的发展。而撰写小论文属于研究性的学习方式,能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探究欲望,实现学生由被动式学习向主动性学习的转变。

2、撰写小论文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与认知能力

当学生对某个历史概念或历史事件不甚了解时,他们会主动去查阅有关资料,那些他感兴趣的、经分析而理解的内容记忆相对要牢固。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探究问题,体验知识发现的过程,有助于综合认识能力的提高与思维分析能力的培养。如在评价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小论文中,学生既能看到鸦片战争加快中国封建社会瓦解的一面,又能看到外国势力对中国侵略的这一面,锻炼了学生正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来评价历史事件,综合培养了学生分析与认知能力。

3、撰写历史小论文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风

“历史课的灵魂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定历史意识和历史观[4]。”历史论文必须以史实为基础,脱离史实泛泛而谈肯定行不通。对文章所使用的论据,必然要经过一番分析解剖,才能提取有效信息。历史论文的写作过程就是史论的研究过程,要求研究者必须实事求是。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切实感受到“史由证来”和“论从史出”,这些对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撰写历史小论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撰写小论文既要求学生应用综合知识,又要求运用自己的综合能力。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阅读能力、判断分析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均得到充分训练。长期以往,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应用知识的能力就会显著增强。学习知识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这种强调知识应用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

总之,撰写历史小论文有助于转变学生被动式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文斌.历史小论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7(9):76-78.

[2]刘巧玲.历史小论文――学生学习历史的小总结[J].经验交流,2012(4):63-64.

[3] 张树生.历史小论文教学实践探[J].中学教学参考(下旬),2010(3):42-43.

[4]赵晓薇.尝试撰写历史小论文的教学[J].课程研讨,2012:11-12.

作者简介:

上一篇:毕业历史论文范文 下一篇:历史学习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