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英语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1 15:04:19

学术英语论文

学术英语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文献综述 英汉学术论文 分布

中图分类号:H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1-0232-02

近年来,体裁和体裁分析成了语言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对各类语篇进行体裁分析的研究层出不穷,其中对学术论文的体裁分析尤为突出。但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论文的其他部分(如:摘要、引言和讨论部分),而对作为学术论文重要组成部分的文献综述的研究甚少,其英汉对比研究更为少见。学术论文中的文献综述具有特定的交际目的和交际对象,并在语篇结构、文体风格、社会功能等方面都具有特定的体裁特征。文献回顾能够体现论文作者对研究问题的理性认识,论证研究必要性的能力,以及宏观综合文献的能力,是整个论文中最难写的一部分。[1]鉴于文献综述在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本文以Swales学派体裁理论以及Connor的对比修辞理论为基础,从分布特征对英汉论文文献综述部分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同一体裁在不同的社会文化中的异同。

一、数据和分析方法

本研究所使用的语料库总共包括40篇应用语言学领域的实证性学术论文。根据Nwogu(1997)提出的建立语料的代表性(representativity)、声望(reputation)和可读性(accessibility)的原则[2],确立了具有广泛代表性的4种杂志:《外语界》《现代外语》《Applied Linguistics》《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这些杂志均出版于2013和2014年。运用Wolfram Mathematics 60软件进行随机抽样,从4种杂志中分别任意抽取10篇论文,从而构成了本研究的语料库共40篇文章。

本研究中文献综述宏观结构对比,主要是针对所建立的语料库论文中文献综述的分布特征进行对比。应用语言学领域实证性学术文章的宏观结构主要包含IMRD(Introduction, Method,Results and Discussion)四个部分。[3]文献综述在论文中呈现的最主要的形式为引用,占据了文献中综述篇幅的大部分。Swales (1990) 将引用分为两种类型:融入式引用和非融入式引用。在整合型引用中,研究者的姓名是句子成分的一部分。而在非整合性引用中,研究者的姓名以括号或上标数字加批注等形式出现。[4]运用PDF转Word转换器软件统计这两种引用在英汉论文中四个部分(引言、方法、结果、讨论)中的字(词)数。英语论文的篇幅长度是以单词数为单位计算的,而汉语论文的篇幅长度是以中文字数为计算单位,因此不能仅通过统计英语论文的单词数和汉语论文的字数得出文献综述的分布比例。为了使本研究更具有说服力,文献综述的句子数和出现频率也作为分析的依据。在统计整理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分析英汉论文文献综述分布特点。

二、英汉论文文献综述宏观分布对比分析

1文献综述在论文各部分及整篇文章中所占的比例

表1 是文章各部分文献综述字(词)数占相应各部分字(词)数的百分比。 由表1可以看出,英汉论文都是引言部分的文献综述最多(英语论文中引言部分文献综述单词数24527,占引言总单词数的637%;汉语论文中引言文献综述字数16650,占引言总字数的495%),结果部分的最少。引言部分和方法部分的文献综述是英语论文多于汉语论文,而结果部分和讨论部分则相反。对于文献综述在整篇论文中的比例而言,英语论文略高于汉语论文(英语论文中文献综述总词数38401,占英语论文总词数的266%;汉语论文中文献综述总字数33667,占汉语论文总字数的225%)。除了上面说到的英汉论文篇幅以不同的单位衡量的原因外,这样的结果不能足以比较文献综述在两种语料中的分布情况,因此有必要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检验两语料文献综述在各部分及整篇文章中所占的比例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表2显示了英汉论文文献综述在论文各部分及整篇文章中的统计分析的结果。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英汉论文文献综述在论文各个部分的分布没有显著差异(t=1615,1953, 0215,-1870,1875;df=38;p>005)。

2.文献综述的句子数和出现频率

表3和表4是文献综述在论文各部分的句子数和出现频率对比。从表3可以看出,英语论文中文献综述在论文各部分的句子数都多于汉语论文,其中引言部分和方法部分最为明显(英语论文中引言部分的句子数771,汉语论文中为275;方法部分英文论文为185,汉语论文为50)。文献综述在论文中的出现频率与句子的比较结果相似,也是英语论文多于汉语论文,引言部分和方法部分差距较结果和讨论部分要大。为了使研究的结果更具有说服力,我们同样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检验英汉论文文献综述在这两方面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表5和表6的统计结果显示,英汉论文文献综述的句子数和出现频率在引言、方法及整篇文章中有显著差异(p值均为0000,小于005)。研究表明,英语论文文献综述句子数和出现频率在引言和方法部分明显多于汉语论文,结果和讨论部分也是英文论文居多,但差异不明显。

三、结论

综上所述,文献综述在英汉论文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中引言部分的文献综述分布最多。英汉论文文献综述在论文各个部分的分布没有显著差异。就句子数和出现频率而言,英语论文文献综述句子数多于汉语论文中的句子数,出现频率亦是如此。这两方面在引言、方法及整篇文章中有显著差异。总的来说,英语论文作者更加重视文献综述的写作,尤其是在引言和方法部分。这可能是因为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的写作习惯差异。中西方对于“礼貌”的理解不同: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伦理道德,人际交往讲究“客气”。西方人似乎无暇“客气”,人与人之间交流往往直截了当。[5]因此,在进行文献综述的写作时,中国学者常常采用委婉、含蓄、迂回等间接的表达方式;而西方学者则倾向于直接、明快的写作风格。英汉论文文献综述部分的不同之处比较清晰地反映出了英汉作者不同的写作习惯。文化习俗和写作风格都会影响篇章的形成。本研究对于学术论文文献综述写作教学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有助于学术写作者了解不同语言文化各自的写作修辞特点,提高跨文化意识,加强学术交流。

参考文献:

[1]王姿懿,高桂珍.中外应用语言学硕士论文文献综述体裁对比[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8:104-106.

[2]Nwogu,K.N.The Medical Research Papers:Structure and Functio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1997,16:119-138.

[3]杨瑞英.体裁分析的应用:应用语言学学术文章结构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0:29-34.

[4]Swales,J.M.Genre Analysis: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学术英语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英语论文 具体编辑 写作特点

一、引言

关于论文写作,对于很多人来是一个很大的难题,而且对其具有畏惧心理,英语论文写作更是如是。而没有认识到写作是一个循序见进的过程,这是一个反复的过程,需要大量实践,才能实现质的提升,但从现实来看大多数会被几次写作的失败后而倍受打击,失去写作的信心,另外有人也因为急于求成,反而使得所写论文一塌糊涂。所以对英语论文写作需要一个正确的认识、客观的思考、不惧怕失败的心态才能战胜论文写作,另外对于英语论文编辑的特点也需要一个全新的认识,掌握其特点才能写出一篇正式规范、有深度、便于他人阅读理解的文章。

二、英语论文现状与趋势

1.英语论文写作步骤。一般情下,英语论文写作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在写作前应对所给的众多题目进行选择自己能感兴趣的或者够驾驭的,然后再根据所先题查阅相关的资料,在大量的资料中锁定几篇精髓文案进行精读、研究;开始正式写作时一定要列出提纲,这是很多人知道但最容易忽略的细节,提纲看似简单,但对后面的写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纲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不致让人写到中途的时候偏离了主题,使先前所做工作功亏一篑,所以写作前一定要列提纲;然后进入正式写作时,在完成论文之后应从头再阅读一篇,对其中所存在错漏进行修改、增添,而在还需要证实的地方应再次查阅资料,进行一定的修改,最后形成一篇有理有据,内容丰富充实的高质量的终稿。

2.英语论文写作目的。和中文论文一样,英语论文写作主要为了表达写作者自己对论题的观点与认识,应对相关论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做到有理有据,观点不一定要求新颖但必须是出自己的,另外论据须充分有力,思路清晰、推理完整,表达英论文写作的真正目的,而不能使论文写作失去了本质的意义。

3.英语论文所出现的具体问题。英语作为中国学生的第二语言,英语论文对于中国学生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论文是综合能力求较高写作。英语论文写作除了上面已提到过的一些不足以外还存由于语言方面的其它问题,下面将一一分析这些问题。

论文语体不正式,不规范;主观语句过多使用,而且经常过多使用简单句,使得整篇论文过于口语化,另外在用词方面,一篇论文出现大量词句重复使用,使得文章读起来累赘、空泛。

4.英语论文写作特点与意义。通过英语论文写作,学生能从其中提高对问题综合分析能力、写作能力、科研能力等,也同时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这一系列能力的提升将最终有益学生个人发展,以改变一些论文中存在对各种信息、数据堆砌而没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的现象。提高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应用,让其能够学以致用,并能根据所学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对问题进行认识、分析、研究和判断。

三、如何提高英语论文写作

1.正确认识英语论文的写作目的。与一般写作不同,论文的撰写对于人们在学习、工作要求相对来说比较高,而且也相对更重要。因此必须让从事论文写作的学生与工作人员意识到论文写作的重要性,随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英语论文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英语论文的优劣将会影响到个人职业发展与人生前途。

明确地认识到为什么写论文,写这篇论需要了解哪方面的知识,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自己对论文有什么看法,自己从论题看到哪些问题,需要从哪些方面下手解决,自己能提出怎样的方案,有什么当主流观视角不同的发现、自己的提议对有什么学术意义、实际意义等,这些都是写一篇论文之前应该做的准备。

2.加强英语论文写作指导。对于大学生,学校则可以通过设置论文写作的相关课,聘请专业老师对英语论文写进行指导,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开展大量论文写作方面的活动、讲座与比赛,提高学生们英语论写作的兴趣,或者通过在校园内、校园网站上宣传英语论文写作的重要性,提高学生们对英语论文的重要性认识。

3.写作中的细节问题解决方案。而在选题问题上,则应该避免题目过大,而应针对一个大问题的某一具体点展来写,使论述更加充分详实,论证明确有力。

在写作中,思路应尽量清晰的,表述更尽量准确、完整,论据、引用必须出自权威、专业的资料,而且应在相应位置标注清楚,不要让人觉得是在抄袭;而在句子合用方面,则应尽量多使用复合句、并列句、复合并列句;同样的在单词的选择用上,也尽量使用专业性、学术性的正式的单词,而口语上常使用词,让论文更具专业性;在表达方面应尽量以客观叙述为主,且使用正式、书面词汇,尽量避免使用带有强烈感彩的词语,另外在叙述方面尽量不要重复、累赘。而在格式上,则在第一遍写完之后对论文作细致检查时,对细节方面加以调整。

参考文献:

[1]刘润清.从文章的参考书目看科研中的问题[J].山东外语教学学,2002,(6):3-4.

学术英语论文范文第3篇

1专业英语论文写作能力的重要性

1.1有助于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建立

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薄弱这一点在大学生毕业论文中已反映出来。作为系统地进行了四年专业学习的大学本科生,应当具备运用该学科的基本原理剖析客观事物的前因后果、历史现状、提出观点、指导实践的基本能力,而这种能力集中体现在毕业论文的写作环节。如果在抓好本科毕业论文的同时,开展专业英语论文的写作训练,就可以使学生在自己专业领域内统揽信息,站在学术理论的最前沿,深入分析,认真钻研,提出自己的认识和观点,从而锻炼和培养创新能力。

1.2是大学生完善自我走向社会的保障

专业英语论文的写作与发表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反映他们的学习力、意志力和创新力的重要标志。当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的社会、能力竞争的社会,知识人士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努力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积极地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不少国家对公开发表价值大的论文的作者给予重奖或晋升其职称或职务。我国人事部门也将公开列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必要条件。有些用人单位在招聘录用人才时,也将公开列入了考核的内容。那么,论文的数量与质量就成为衡量人才自身素质的高低、研究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因此,较强的专业英语论文写作能力是继续学业或走向工作岗位的大学生的最强竞争优势。

2专业英语论文写作课程的设置

2.1开课时间

专业英语论文写作课程不宜安排过早,二、三年级正是课程繁重,学生开始进入专业课的学习的阶段,学生对本专业认识由浅入深的阶段,这个阶段还有各种等级考试,学生没有更多的精力来认真学习此课。而四年级下学期又面临学生就业问题,故也不宜安排此课。所以,四年级上学期开设此课是最佳时机。此时,学生对本专业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将来的发展方向也有一定的思考。此时开设此课,对大学生即将面临的毕业论文写作有较好的指导意义;为打算继续攻读研究生的学生提供了先决条件,使这些学生在将来的研究学习中,更好地利用国外参考资料,对自己将来的研究生毕业论文写作及可能发表到国外刊物的论文写作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比研究生要毕业时再抓英语论文写作少走许多弯路,节省了更多的宝贵时间,可以进行更多的专业研究工作;而对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同学,专业英语论文的写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工作岗位上也要进行职称的评定,而评定的基本条件就是发表的论文,那么发表一篇高水平的专业英语论文必定是晋级的有力保障。

2.2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设置上应区别于普通的专业英语课,应对专业英语论文写作规范进行重点教学。

《MLA科研论文写作规范》[1]是美国现代语言协会(MLA)论述格式规范的英语科研论文的权威指导用书。其主要内容为:选择论文题目、使用图书馆(包括联网信息管理系统,各种检索工具及参考书);使用因特网资源查找资料出处,评估网上资料出处的可靠性;避免剽窃;撰写有效的文献目录和提纲,撰写草稿;常用的写作指南和工具;拼写、标点、字体格式,人名和数字的处理,引用著作/作品的标题和名称,引文、英语以外其他语言的处理;科研论文的具体格式(包括打印格式、纸张、页面、空距、页眉/页脚、页码、表格和插图、更改与插入、装订等);运用MLA格式规范在论文后列出资料出处,包括参考书目及其格式、词条、索引;在论文中引用原始资料的记录方法;运用缩写形式的具体写法。这些内容涵盖了英语论文写作规范的全部要求。

普通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九五”国家教委重点教材之一《英语论文写作与发表》[2]以探讨论文写作为主,兼及与等有关的学术交流。写作部分以专业学术论文的基本组织结构为主体,内容包括论文标题/作者/单位/关键词、摘要、引言、正文、讨论/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以及修订文稿等项目;每个项目均包括该项的主要功能、语言特点、写作要求、实例分析等写作技能。

这两本书是我国高等院校师生和研究人员应该学习掌握和遵循的英语论文国际规范,也是科研成果走向世界必须遵循的规范。对培养学习者的英语论文写作能力和运用英语进行国际交流的实际能力具有较强的实用性[3]。

2.3授课方式

本科生专业外语课多数是以“老师在课堂上讲讲单词、读读课文、翻译一下比较难的句子”为模板的,学生收获甚浅。因此有条件的学校应尽可能地让具有丰富的专业英语论文写作经验或在英美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学习工作两年以上的老师来上专业英语论文写作课,并且可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张萍[4]的创新教学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开放式教学法及发现式教学法等,值得学习借鉴。

3结束语

学术英语论文范文第4篇

语言和内容是评判一篇英语论文质量高低的重要依据;但是,写作格式规范与否亦是一个不可忽略的衡量标准。因此,规范英语论文的格式,使之与国际学术惯例接轨,对我们从事英语教学,英语论文写作,参加出国英语考试,促进国际学术交流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英语论文写作规范随学科不同而各有所异,本文拟就人文类学科英语论文的主要组成部分,概述美国教育界、学术界通行的人文类英语论文写作规范,以供读者参考、仿效。

一、英语论文的标题

一篇较长的英语论文(如英语毕业论文)一般都需要标题页,其书写格式如下:第一行标题与打印纸顶端的距离约为打印纸全长的三分之一,与下行(通常为by,居中)的距离则为5cm,第三、第四行分别为作者姓名及日期(均居中)。如果该篇英语论文是学生针对某门课程而写,则在作者姓名与日期之间还需分别打上教师学衔及其姓名(如:Dr./Prof.C.Prager)及本门课程的编号或名称(如:English734或BritishNovel)。打印时,如无特殊要求,每一行均需doublespace,即隔行打印,行距约为0.6cm(论文其他部分行距同此)。

就学生而言,如果英语论文篇幅较短,亦可不做标题页(及提纲页),而将标题页的内容打在正文第一页的左上方。第一行为作者姓名,与打印纸顶端距离约为2.5cm,以下各行依次为教师学衔和姓、课程编号(或名称)及日期;各行左边上下对齐,并留出2.5cm左右的页边空白(下同)。接下来便是论文标题及正文(日期与标题之间及标题与正文第一行之间只需隔行打印,不必留出更多空白)。

二、英语论文提纲

英语论文提纲页包括论题句及提纲本身,其规范格式如下:先在第一行(与打印纸顶端的距离仍为2.5cm左右)的始端打上Thesis一词及冒号,空一格后再打论题句,回行时左边须与论题句的第一个字母上下对齐。主要纲目以大写罗马数字标出,次要纲目则依次用大写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和小写英文字母标出。各数字或字母后均为一句点,空出一格后再打该项内容的第一个字母;处于同一等级的纲目,其上下行左边必须对齐。需要注意的是,同等重要的纲目必须是两个以上,即:有Ⅰ应有Ⅱ,有A应有B,以此类推。如果英文论文提纲较长,需两页纸,则第二页须在右上角用小写罗马数字标出页码,即ii(第一页无需标页码)。

三、英语论文正文

有标题页和提纲页的英语论文,其正文第一页的规范格式为:论文标题居中,其位置距打印纸顶端约5cm,距正文第一行约1.5cm。段首字母须缩进五格,即从第六格打起。正文第一页不必标页码(但应计算其页数),自第二页起,必须在每页的右上角(即空出第一行,在其后部)打上论文作者的姓,空一格后再用阿拉伯数字标出页码;阿拉伯数字(或其最后一位)应为该行的最后一个空格。在打印正文时尚需注意标点符号的打印格式,即:句末号(句号、问号及感叹号)后应空两格,其他标点符号后则空一格。

四、英语论文的文中引述

正确引用作品原文或专家、学者的论述是写好英语论文的重要环节;既要注意引述与论文的有机统一,即其逻辑性,又要注意引述格式(即英语论文参考文献)的规范性。引述别人的观点,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间接引用。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论文作者必须注明所引文字的作者和出处。目前美国学术界通行的做法是在引文后以圆括弧形式注明引文作者及出处。现针对文中引述的不同情况,将部分规范格式分述如下。

1.若引文不足三行,则可将引文有机地融合在论文中。如:

ThedivorceofArnold''''spersonaldesirefromhisinheritanceresultsin“thefamiliarpictureofVictorianmanaloneinanalienuniverse”(Roper9).

这里,圆括弧中的Roper为引文作者的姓(不必注出全名);阿拉伯数字为引文出处的页码(不要写成p.9);作者姓与页码之间需空一格,但不需任何标点符号;句号应置于第二个圆括弧后。

2.被引述的文字如果超过三行,则应将引文与论文文字分开,如下例所示:

Whitmanhasprovedhimselfaneminentdemocraticrepresentativeandprecursor,andhis“DemocraticVistas”

isanadmirableandcharacteristic

diatribe.Andifoneissorrythatinit

Whitmanisunabletoconceivethe

extremecrisesofsociety,oneiscertain

thatnosocietywouldbetolerablewhoses

citizenscouldnotfindrefreshmentinits

buoyantdemocraticidealism.(Chase165)

这里的格式有两点要加以注意。一是引文各行英语论文的左边第一个字母十个空格,即应从第十一格打起;二是引文不需加引号,末尾的句号应标在最后一个词后。

3.如需在引文中插注,对某些词语加以解释,则要使用方括号(不可用圆括弧)。如:

Dr.Beamanpointsoutthat“he[CharlesDarwin]hasbeenanimportantfactorinthedebatebetweenevolutionarytheoryandbiblicalcreationism”(9).

值得注意的是,本例中引文作者的姓已出现在引导句中,故圆括弧中只需注明引文出处的页码即可。

4.如果拟引用的文字中有与论文无关的词语需要删除,则需用省略号。如果省略号出现在引文中则用三个点,如出现在引文末,则用四个点,最后一点表示句号,置于第二个圆括弧后(一般说来,应避免在引文开头使用省略号);点与字母之间,或点与点之间都需空一格。如:

MaryShelleyhatedtyrannyand“lookeduponthepooraspatheticvictimsofthesocialsystemandupontherichandhighborn...withundisguisedscornandcontempt...(Nitchie43).

5.若引文出自一部多卷书,除注明作者姓和页码外,还需注明卷号。如:

ProfessorChenJia''''sAHistoryofEnglishLiteratureaimedtogiveChinesereaders“ahistoricalsurveyofEnglishliteraturefromitsearliestbeginningsdowntothe20thcentury”(Chen,1:i).

圆括弧里的1为卷号,小写罗马数字i为页码,说明引文出自第1卷序言(引言、序言、导言等多使用小写的罗马数字标明页码)。此外,书名AHistoryofEnglishLiterature下划了线;规范的格式是:书名,包括以成书形式出版的作品名(如《失乐园》)均需划线,或用斜体字;其他作品,如诗歌、散文、短篇小说等的标题则以双引号标出,如“ToAutumn”及前面出现的“DemocraticVistas”等。

6.如果英语论文中引用了同一作者的两篇或两篇以上的作品,除注明引文作者及页码外,还要注明作品名。如:

BaconcondemnedPlatoas“anobstacletoscience”(Farrington,Philosophy35).

FarringtonpointsoutthatAristotle''''sfatherNicomachus,aphysician,probablytrainedhissoninmedicine(Aristotle15).

这两个例子分别引用了Farrington的两部著作,故在各自

的圆括弧中分别注出所引用的书名,以免混淆。两部作品名均为缩写形式(如书名太长,在圆括弧中加以注明时均需使用缩写形式),其全名分别为FounderofScientificPhilosophy及ThePhilosophyofFrancisBaconandAristotle。

7.评析诗歌常需引用原诗句,其引用格式如下例所示。

WhenBeowulfdivesupwardsthroughthewaterandreachesthesurface,“Thesurgingwaves,greattractsofwater,/wereallcleansed...”(1.1620-21).

这里,被引用的诗句以斜线号隔开,斜线号与前后字母及标点符号间均需空一格;圆括弧中小写的1是line的缩写;21不必写成1621。如果引用的诗句超过三行,仍需将引用的诗句与论文文字分开(参见第四项第2点内容)。

五、英语论文的文献目录

论文作者在正文之后必须提供论文中全部引文的详细出版情况,即文献目录页。美国高校一般称此页为WorksCited,其格式须注意下列几点:

1.目录页应与正文分开,另页打印,置于正文之后。

2.目录页应视为英语论文的一页,按论文页码的顺序在其右上角标明论文作者的姓和页码;如果条目较多,不止一页,则第一页不必标出作者姓和页码(但必须计算页数),其余各页仍按顺序标明作者姓和页码。标题WorksCited与打印纸顶端的距离约为2.5cm,与第一条目中第一行的距离仍为0.6cm;各条目之间及各行之间的距离亦为0.6cm,不必留出更多空白。

3.各条目内容顺序分别为作者姓、名、作品名、出版社名称、出版地、出版年份及起止页码等;各条目应严格按各作者姓的首字母顺序排列,但不要给各条目编码,也不必将书条与杂志、期刊等条目分列。

4.各条目第一行需顶格打印,回行时均需缩进五格,以将该条目与其他条目区分开来。

现将部分较为特殊的条目分列如下,并略加说明,供读者参考。

TwoorMoreBooksbytheSameAuthor

Brooks,Cleanth.FundamentalsofGoodWriting:A

HandbookofModernRhetoric.NewYork:Harcourt,1950.

---TheHiddenGod:StudiesinHemingway,Faulkner,Yeats,

Eliot,andWarren.NewHaven:YaleUP,

引用同一作者的多部著作,只需在第一条目中注明该作者姓名,余下各条目则以三条连字符及一句点代替该作者姓名;各条目须按书名的第一个词(冠词除外)的字母顺序排列。

AnAuthorwithanEditor

Shakespeare,William.TheTragedyofMacbeth.Ed.LouisB.

Wright.NewYork:WashingtonSquare,1959.

本条目将作者Shakespeare的姓名排在前面,而将编者姓名(不颠倒)放在后面,表明引文出自TheTragedyofMacbeth;如果引文出自编者写的序言、导言等,则需将编者姓名置前,如:

Blackmur,RichardP.Introduction.TheArtoftheNovel:

CriticalPrefaces.ByHenryJames.NewYork:Scribner''''s,

1962.vii-

如果引言与著作为同一人所写,则其格式如下例所示(By后只需注明作者姓即可):

Emery,Donald.Preface.EnglishFundamentals.ByEmery.

London:Macmillan,1972.v-vi.

AMultivolumeWork

Browne,Thomas.TheWorksofSirThomasBrowne.Ed.

GeoffreyKeynes.4vols.London:Faber,1928.

Browne,Thomas.TheWorksofSirThomasBrowne.Ed.

GeoffreyKeynes.Vol.2.London:Faber,1928.4vols.

第一条目表明该著作共4卷,而论文作者使用了各卷内容;第二条目则表明论文作者只使用了第2卷中的内容。

ASelectionfromanAnthology

Abram,M.H.“EnglishRomanticism:TheSpiritoftheAge.”

RomanticismReconsidered.Ed.NorthropFrye.New

York:ColumbiaUP,1963.63-88.

被引用的英语论文名须用引号标出,并注意将英语论文名后的句点置于引号内。条目末尾必须注明该文在选集中的起止页码。

ArticlesinJournals,Magazines,andNewspapersOtto,MaryL.“ChildAbuse:GroupTreatmentforParents.”

PersonnelandGuidanceJournal62(1984):336-48.

报刊杂志名需划线,但其后不需任何标点符号。62为卷号或期号,如既有卷号,又有期号,则要将二者以句号分开。如:(3.3);1984为出版年份,应置于圆括弧中。

Arnold,Marilgn.“WillaCather''''sNostalgia:AStudyin

Ambivalance.”ResearchStudiesMar.1981:23-24,28.

月刊或双月刊须同时注明出版年月;23-24,28表示该文的前一部分刊于第23和24两页,后一部分则转至第28页。

Gorney,Cynthia.“WhentheGorillaSpeaks.”WashingtonPost

31July,1985:B1.

学术英语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跨文化 元话语 农科学术论文

一、引言

结论部分是对整个研究做出总结与评价,并在前文基础上进行演绎推论,包括指出研究的重要性与局限、对未来的研究给出建议(Yang&Alison,2003)。因此,结论部分在学术写作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也就要求作者要慎重考虑语言的选择问题,才能做到简洁有力地收尾。

元话语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Harris(1959)提出,此后,不同的学者对它有不同的定义。其中,Hyland和Tse(2004)认为,对元话语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观点强调元话语的组织篇章的功能;广义的观点是,元话语体现了作者在篇章中所表现出来的运用语言和修辞的方法,以及把话语组织和话语含义结合起来的方法。

在元话语的分类上,前人从词语、标点、视觉等不同视角出发对其进行分类。Hyland将元话语分成两大类十小类,两大类分别是文本交际型元话语(interactive metadiscourse)和文本互动性元话语(interactional metadiscourse),前者发挥语篇衔接功能,后者则帮助作者建立起与读者的良性互动关系。基于更细微的功能差别,文本交际型元话语又可分为:过渡标记(transitions)、框架标记(frame markers)、内指标记(endophoric markers)、证源标记(evidentials)和解释标记(code glosses);人际互动型元话语可分为:模糊限制语(hedges)、强调词语(boosters)、态度标记(attitude markers)、自我提及(self mentions)和参与标记(engagement markers)。

近些年的研究显示,元话语研究领域更加宽泛,研究内容日益深化,研究对象也愈加精细化(付晓丽、徐赳赳,2012),而跨文化的元话语研究便是其中的一大趋势。从跨文化的视角来看,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元话语研究主要聚焦于英语论文的对比分析:Abdollahzadeh(2011)探讨了英美作者和伊朗作者所写的英语论文中的元话语使用差异,结果显示,差异主要体现在互动元话语上;Perez-Llantala(2010)在研究中采集了三方语料,即1/3由北美作者撰写的英语论文、1/3由西班牙学者写的英语论文及1/3由西班牙学者撰写的西班牙论文,综合考量了跨文化和跨语言因素对元话语使用的影。国内跨文化视角下的元话语研究不及国外丰富。鞠玉梅(2013)对比分析了英汉学术论文,发现汉语论文元话语使用少于英语论文;徐江、郑莉、张海明(2014)以中国大陆学者和英语本族语学者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上的英语论文为语料,集中讨论模糊限制语,研究显示前者对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比例略高于后者。无论国外还是国内,跨语言视角下的研究都更为丰富(Peterlin,2008、2010;Abdi,2009;鞠玉梅,2013),相比之下,跨文化视角下的元话语研究还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本研究从跨文化角度出发,研究英汉学者所撰写的英语论文中元话语使用的异同,以期丰富这一视角下的元话语研究。

在研究领域上,国内外的元话语研究涉及的学科都较为广泛。Hyland(2001)对机械工程、物理、哲学、社会学等八个学科学术语篇中的元话语进行了研究。M.Milagros del Saz Rubio将Hyland的元话语与Swales的CARS模型相结合,研究了农科科研论文引言部分的元话语。国内学者对元话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科,如鞠玉梅(2013)所选取的语料来自于《外国语》等语言研究期刊,而近年来随着传媒的发展、元话语研究领域的拓宽,新闻中的元话语逐渐得到重视(穆从军,2010;黄勤、熊瑶,2012)。可以看出,国外的元话语研究虽然涉及的学科较为广泛,但针对农科的研究并不多,国内的元话语研究在农科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本研究的语料来源为农科科研论文,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学术论文元话语的学科领域。

从数据的容量来看,国内外元话语研究样本数量小。例如Ting Li&Sue Wharton(2012)的研究选取了80篇中国学生所写的英语文章,从跨语境、跨学科的视角出发研究了元话语的使用情况;周岐军选取了60篇学术论文,对比了文理科学术摘要中元话语使用的异同。不同于小样本的研究,本研究依托大数据,组建的语料库由286篇学术论文组成,在一定意义上减少了偶然性结果出现的可能。在研究方法上,McEnery&Wilson(1996)曾指出传统意义上以数据库为基础的定量研究过于依赖计算机而忽略了具体语境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因而,本研究将定量与定性的研究方法结合起来,既借用大数据的优势,又通过人工判断减少误差。

无论是从研究视角、学科还是研究方法上,国内外对元话语的研究都趋于成熟,朝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学者对学术语篇元话语的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相较于国外,无论是跨学科还是跨文化视角,这一领域的研究都值得不断拓宽、不断深入。本研究从跨文化视角出发,探究英汉学者在动物科学、植物科学、水产科学和园艺林学这四个农科学科的学术论文结论部分的元话语使用异同,并尝试在教学层面为中国学者提出一定建议,帮助其提高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

二、语料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华中农业大学语料库HZAU CQPweb为语料来源,选取动物科学、植物科学、水产科学、园艺林学四个子库中的结论部分,组成农科英语科研论文的结论部分。其中又分为两个库:专家库和学习者库。专家库收录英语母语者发表的期刊论文,共40835词;学习者库收录中国农科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撰写的英语学术论文,共17418词。

本研究根据Hyland(2005:218-224)给出的元话语列表分别对专家库和学习者库进行检索,统计出十类元话语的使用频次,在此基础上进行对出现次数的统计,判断英汉学者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并统计出十类元话语中高频词的使用情况,从跨文化角度解释造成差异的原因。

三、数据结果与讨论

(一)专家库和学习者库在英语学术论文结论部分文本交互型元话语的使用情况

2.黑体字代表差异显著

3.“+”代表英语学者比中国学者使用得多,“-”代表英语学者比中国学者用得少

如表1所示,专家库中使用文本交互型元话语的比重是32%,人际互动型的比重是68%,而学习者库中使用文本交互型元话语的比重是39%,人际互动型的比重是61%。在文本交互型元话语中,英语学者比中国学者用得多且差异显著(sig=0.000-),其差异主要是在于框架标记、过渡标记、内指标记和证源标记。

1.过渡标记

根据语料库检索结果,中国学者比英语国家的学者在论文结论部分使用了更多的过渡标记(sig=0.002-),差异显著。过渡标记是表达句与句之间的各种连接关系,如添加、因果、比较、对照等,是一种基于语篇内部的元话语,帮助读者理解观点之间的连接。(鞠玉梅,2013)

在过渡标记的高频词中,英汉学者的前五类高频词基本一致,都是“and,also,but,however,further”,只是具体的排序有所差别。从各高频词的每万词的频率来看,中国学者使用的频率都更高。

2.框架标记

数据显示,中国学者比英语学者在论文结论部分使用了更多的框架标记(sig=0.000-),差异极其显著。这一结果和过渡标记的结果一致,这两类元话语都属于组织篇章结构的显性衔接手段。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长期以来对它们的强调可能造成中国英语学习者过度使用这类显性的衔接手段,即过渡标记和框架标记,因而往往忽略了隐形的衔接手段,如使用同义词、上下义词、替代、重复等手段来组织语篇的结构。这一研究结果应当引起英语教学者和学习者的注意。

框架标记又分为四个小类:顺序标记(first,finally,then)、阶段标记(in conclusion,in summary,overall)、目的标记(focus,objective,purpose)和话题转移(well,return to,with regard to)。具体的使用情况如表2,阶段标记是造成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故而只分析阶段标记的使用情况。从阶段标记的高频词来看,中国学者倾向于并集中使用“In conclusion”(中:17.80>英:3.67)和“In summary”(中:8.61>英:1.71),这也表明了中国学者在学术论文写作过程中还可以使用一些其他的阶段标记,如“overall,in brief,all in all,to sum up”,增加用词的丰富性。

3.内指标记

数据显示,英语学者比中国学者使用更多的内指标记,且差异显著(sig=0.048+)。内指标记用于标示语篇中的某个成分跟其他部分之间的一种相互照应的关系(鞠玉梅,2013)。具体来看,专家库与学习者库前4个高频词都是“Fig,Figure,table,above”,说明在用词类型上,英汉学者比较相似。但是,专家库中的每一类高频词的每万词频率均高于学习者库中的数值,这表明在每类词的数量上,中国学者使用较少。因此,在英语学术论文写作中中国学者应适当增加内指标记的使用数量,提高用词多样性,但应避免过度使用。

4.证源标记

数据结果显示,专家库和学习者库中证源标记的使用差异显著(sig=0.019),英语学者使用更频繁。证源标记是指标示其他渊源的观点,即来自其他语篇的信息,主要功能在于引导读者理解并且建立作者对信息的控制。在学术语篇中,主要是指来自同类其他文献的资料,可用于支持作者的论证(鞠玉梅,2013)。由于在结论部分主要是阐明自己的发现与总结,所以在两个库中,证源标记使用均较少,专家库中出现次数为53,学习者库中为11。并且,在专家库中,绝大部分证源标记以(姓名,日期)的形式出现,如“Videos from the detector were recorded at a speed of 17 frames/s as previously described(Bai et al.,2013)”,即在观点或论点后标明出处。除此之外,“according to”“quote”和“said”数量极少。而在学习者库中,“according to”出现10次,(姓名,日期)形式仅为1次。相较于英语学者,中国学者证源标记使用数量少可能会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我们推测学习者在结论部分引用较少。第二,学习者有一定数量的引用,但由于z漏或者欠缺必要的学术论文规范的知识而没有将应该标记出来的地方标出来。故建议中国学者在进行英文学术论文写作时要注意论文格式与规范,避免一些不应出现的错误,提高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质量。

(二)专家库和学习者库在英语学术论文结论部分人际互动型元话语的使用情况

如表1所示,在人际互动型元话语这一大类中,英语学者比中国学者用得多且差异显著(sig=0.002+),这一差异主要体现在模糊限制语和参与标记(两者的sig值均小于0.05)上。中国学者对模糊限制语和参与标记的使用量不及英语学者。这说明中国学者在农科科研论文写作中对人际互动型元话语使用不够恰当,缺乏与读者互动的意识。

1.模糊限制语

根据语料库搜索结果,英语学者比中国学者在论文结论部分用了更多的模糊限制语(sig=0.006+),差异显著。在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数量上,本族语学者除论文结论部分使用的模糊限制语总体比例高于大陆学者外,其余各部分使用总体数量均低于中国大陆学者(徐江、郑莉、张海明,2014)。科研论文中,结论部分发挥着重要作用,作者通常需在前文所述的研究数据的基础上在此部分提出新的命题,而根据Hyland的观点,模糊限制语可将一些具有争议性的命题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使论文作者为自己以及其他持不同观点者保留余地。可以看出,中国学者在动物科学等农科的论文写作中未能充分利用模糊限制语降低话语肯定程度,保护自己的观点。因而,为提高农科科研影响力,中国学者需在论文中恰当使用更多的模糊限制语。

英语学者与中国学者在高频词的使用上的差别不大,都用到了“may”“could”“would”“might”,但有所差别的是各自的使用比例,如在学习者高频词列表中,“could”在每万词中的数量为2526.12,是专家列表中相应数据的两倍多,这表明中国学者存在过度使用“could”的趋势。虽然同为模糊限制语,且这前五位多为情态动词,但这些词实则在使用上有着细微差别。以“might”为例,Hyland和Milton(1997)就曾认为,用“might”表达可能性似乎太弱而无法表达说服意图,从而使作者显得“模棱两可、缺乏自信或者幼稚可笑”。而根据上表,中国学者有过度使用“might”的倾向(861.18/每万词>759.15/每万词)。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学者在对模糊限制语尤其是情态动词的使用上不够精准。这可能是因为中学是我国学生集中学习情态动词的主要阶段,大学基本不再涉及,然而中学英语教学由于教材等原因往往只是有选择性地对情态动词的用法进行讲解(程晓堂、裘晶,2007),加上情态动词的使用较为复杂,中国学者在后期英语论文写作中便容易误用。

2.参与标记

总体而言,专家库中的每万词频率高于学习者库,且差异显著(sig=0.000)。参与标记用于明显地建立与读者的关系,用于直接地与读者交流,目的在于聚焦读者的注意力或者将他们视作语篇的参与者,与读者建立某种直接的关系(鞠玉梅,2013)。这说明在结论部分,英语学者更加注重读者的参与,引导读者去思考,将其看作整个研究的一部分,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以便其更能接受自己的观点。从高频词(如“use,develop,increase”)来看,英汉学者都更倾向于使用动词。

四、结语

本文探讨了英汉学者在元话语上的差异,原因如下。教学过程中,对过渡标记,框架标记等极其显性的连接手段的过分强调可能导致中国学者比以英语学者更频繁使用这两种元话语。在语篇内部的连接上,中国学者可能较为缺乏以此引导读者阅读的意识,以及正确引用他人研究成果的方式,因此造成对内指标记和框架标记的使用不足。对自身研究成果过于自信,缺乏严谨性会导致模糊限制语使用较少。对读者的忽视会导致参与标记的使用不足。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明确各元话语的作用,避免对某几类元话语的过分强调而忽视其他元话语。中国学者也应尽量多阅读规范的学术论文,学习规范的学术论文写作模式。在学术研究态度上,要尽量严谨,避免绝对,学会为自身研究成果保留进一步探索的空间。此外,应充分考虑读者,让读者参与其中,毕竟这关系到自己的研究能否为人所理解。

本文是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SRF)项目[项目编号:2016313]。

参考文献:

[1]Hyland,Ken.Metadiscourse[M].London&New York:Continuum,

2005.

[2]Hyland,K&J.Milton.Qualification and Certainty in L1

and L2 Students’Writings[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1997,(2):183-205.

[3]Hyland,Ken and Polly Tse.Metadiscourse in Academic

Writing:A Reappraisa[J].Applied Linguistics,2004,(2):156-177.

[4]McEnery,T.&Wilson,A.Corpus Linguistics[M].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1996.

[5]Yang,R.&Allison,D.Research Articles in Applied

Linguistics:Moving from Results to Conclusions[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2003,(4):365-385.

[6]鞠玉梅.英h学术论文语篇中的元话语研究――从亚里士多德修

辞学的角度[J].外语研究,2013,(3).

[7]徐江,郑莉,张海明.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大陆与本族语学者英语

科研论文模糊限制语比较研究――以国际期刊《纳米科技》为例[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4,(2).

[8]程晓堂,裘晶.中国学生英语作文中情态动词的使用情况[J].外

学术英语论文范文第6篇

本文以人文学科英语论文格式为参考,概述美国教育学术界常用的论文格式规范。

一、英语论文的标题

一篇较长的英语论文(如英语毕业论文)一般都需要标题页,其书写格式如下:第一行标题与打印纸顶端的距离约为打印纸全长的三分之一,与下行(通常为by,居中)的距离则为5cm,第三、第四行分别为作者姓名及日期(均居中)。如果该篇英语论文是学生针对某门课程而写,则在作者姓名与日期之间还需分别打上教师学衔及其姓名(如:Dr./Prof.C.Prager)及本门课程的编号或名称(如:English734或BritishNovel)。打印时,如无特殊要求,每一行均需doublespace,即隔行打印,行距约为0.6cm(论文其他部分行距同此)。

就学生而言,如果英语论文篇幅较短,亦可不做标题页(及提纲页),而将标题页的内容打在正文第一页的左上方。第一行为作者姓名,与打印纸顶端距离约为2.5cm,以下各行依次为教师学衔和姓、课程编号(或名称)及日期;各行左边上下对齐,并留出2.5cm左右的页边空白(下同)。接下来便是论文标题及正文(日期与标题之间及标题与正文第一行之间只需隔行打印,不必留出更多空白)。

二、英语论文提纲

英语论文提纲页包括论题句及提纲本身,其规范格式如下:先在第一行(与打印纸顶端的距离仍为2.5cm左右)的始端打上Thesis一词及冒号,空一格后再打论题句,回行时左边须与论题句的第一个字母上下对齐。主要纲目以大写罗马数字标出,次要纲目则依次用大写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和小写英文字母标出。各数字或字母后均为一句点,空出一格后再打该项内容的第一个字母;处于同一等级的纲目,其上下行左边必须对齐。需要注意的是,同等重要的纲目必须是两个以上,即:有Ⅰ应有Ⅱ,有A应有B,以此类推。如果英文论文提纲较长,需两页纸,则第二页须在右上角用小写罗马数字标出页码,即ii(第一页无需标页码)。

三、英语论文正文

有标题页和提纲页的英语论文,其正文第一页的规范格式为:论文标题居中,其位置距打印纸顶端约5cm,距正文第一行约1.5cm。段首字母须缩进五格,即从第六格打起。正文第一页不必标页码(但应计算其页数),自第二页起,必须在每页的右上角(即空出第一行,在其后部)打上论文作者的姓,空一格后再用阿拉伯数字标出页码;阿拉伯数字(或其最后一位)应为该行的最后一个空格。在打印正文时尚需注意标点符号的打印格式,即:句末号(句号、问号及感叹号)后应空两格,其他标点符号后则空一格。

四、英语论文的文中引述

正确引用作品原文或专家、学者的论述是写好英语论文的重要环节;既要注意引述与论文的有机统一,即其逻辑性,又要注意引述格式(即英语论文参考文献)的规范性。引述别人的观点,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间接引用。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论文作者必须注明所引文字的作者和出处。目前美国学术界通行的做法是在引文后以圆括弧形式注明引文作者及出处。现针对文中引述的不同情况,将部分规范格式分述如下。

1.若引文不足三行,则可将引文有机地融合在论文中。如:

ThedivorceofArnold''''spersonaldesirefromhisinheritanceresultsin“thefamiliarpictureofVictorianmanaloneinanalienuniverse”(Roper9).

这里,圆括弧中的Roper为引文作者的姓(不必注出全名);阿拉伯数字为引文出处的页码(不要写成p.9);作者姓与页码之间需空一格,但不需任何标点符号;句号应置于第二个圆括弧后。

2.被引述的文字如果超过三行,则应将引文与论文文字分开,如下例所示:

Whitmanhasprovedhimselfaneminentdemocraticrepresentativeandprecursor,andhis“DemocraticVistas”

isanadmirableandcharacteristic

diatribe.Andifoneissorrythatinit

Whitmanisunabletoconceivethe

extremecrisesofsociety,oneiscertain

thatnosocietywouldbetolerablewhoses

citizenscouldnotfindrefreshmentinits

buoyantdemocraticidealism.(Chase165)

这里的格式有两点要加以注意。一是引文各行距英语论文的左边第一个字母十个空格,即应从第十一格打起;二是引文不需加引号,末尾的句号应标在最后一个词后。

3.如需在引文中插注,对某些词语加以解释,则要使用方括号(不可用圆括弧)。如:

Dr.Beamanpointsoutthat“he[CharlesDarwin]hasbeenanimportantfactorinthedebatebetweenevolutionarytheoryandbiblicalcreationism”(9).

值得注意的是,本例中引文作者的姓已出现在引导句中,故圆括弧中只需注明引文出处的页码即可。

4.如果拟引用的文字中有与论文无关的词语需要删除,则需用省略号。如果省略号出现在引文中则用三个点,如出现在引文末,则用四个点,最后一点表示句号,置于第二个圆括弧后(一般说来,应避免在引文开头使用省略号);点与字母之间,或点与点之间都需空一格。如:

MaryShelleyhatedtyrannyand“lookeduponthepooraspatheticvictimsofthesocialsystemandupontherichandhighborn...withundisguisedscornandcontempt...(Nitchie43).

5.若引文出自一部多卷书,除注明作者姓和页码外,还需注明卷号。如:

ProfessorChenJia''''sAHistoryofEnglishLiteratureaimedtogiveChinesereaders“ahistoricalsurveyofEnglishliteraturefromitsearliestbeginningsdowntothe20thcentury”(Chen,1:i).

圆括弧里的1为卷号,小写罗马数字i为页码,说明引文出自第1卷序言(引言、序言、导言等多使用小写的罗马数字标明页码)。此外,书名AHistoryofEnglishLiterature下划了线;规范的格式是:书名,包括以成书形式出版的作品名(如《失乐园》)均需划线,或用斜体字;其他作品,如诗歌、散文、短篇小说等的标题则以双引号标出,如“ToAutumn”及前面出现的“DemocraticVistas”等。

6.如果英语论文中引用了同一作者的两篇或两篇以上的作品,除注明引文作者及页码外,还要注明作品名。如:

BaconcondemnedPlatoas“anobstacletoscience”(Farrington,Philosophy35).

FarringtonpointsoutthatAristotle''''sfatherNicomachus,aphysician,probablytrainedhissoninmedicine(Aristotle15).

这两个例子分别引用了Farrington的两部著作,故在各自的圆括弧中分别注出所引用的书名,以免混淆。两部作品名均为缩写形式(如书名太长,在圆括弧中加以注明时均需使用缩写形式),其全名分别为FounderofScientificPhilosophy及ThePhilosophyofFrancisBaconandAristotle。

7.评析诗歌常需引用原诗句,其引用格式如下例所示。

WhenBeowulfdivesupwardsthroughthewaterandreachesthesurface,“Thesurgingwaves,greattractsofwater,/wereallcleansed...”(1.1620-21).

这里,被引用的诗句以斜线号隔开,斜线号与前后字母及标点符号间均需空一格;圆括弧中小写的1是line的缩写;21不必写成1621。如果引用的诗句超过三行,仍需将引用的诗句与论文文字分开(参见第四项第2点内容)。

五、英语论文的文献目录

论文作者在正文之后必须提供论文中全部引文的详细出版情况,即文献目录页。美国高校一般称此页为WorksCited,其格式须注意下列几点:

1.目录页应与正文分开,另页打印,置于正文之后。

2.目录页应视为英语论文的一页,按论文页码的顺序在其右上角标明论文作者的姓和页码;如果条目较多,不止一页,则第一页不必标出作者姓和页码(但必须计算页数),其余各页仍按顺序标明作者姓和页码。标题WorksCited与打印纸顶端的距离约为2.5cm,与第一条目中第一行的距离仍为0.6cm;各条目之间及各行之间的距离亦为0.6cm,不必留出更多空白。

3.各条目内容顺序分别为作者姓、名、作品名、出版社名称、出版地、出版年份及起止页码等;各条目应严格按各作者姓的首字母顺序排列,但不要给各条目编码,也不必将书条与杂志、期刊等条目分列。

4.各条目第一行需顶格打印,回行时均需缩进五格,以将该条目与其他条目区分开来。

现将部分较为特殊的条目分列如下,并略加说明,供读者参考。

TwoorMoreBooksbytheSameAuthor

Brooks,Cleanth.FundamentalsofGoodWriting:A

HandbookofModernRhetoric.NewYork:Harcourt,1950.

---TheHiddenGod:StudiesinHemingway,Faulkner,Yeats,

Eliot,andWarren.NewHaven:YaleUP,1963.

引用同一作者的多部著作,只需在第一条目中注明该作者姓名,余下各条目则以三条连字符及一句点代替该作者姓名;各条目须按书名的第一个词(冠词除外)的字母顺序排列。

AnAuthorwithanEditor

Shakespeare,William.TheTragedyofMacbeth.Ed.LouisB.

Wright.NewYork:WashingtonSquare,1959.

本条目将作者Shakespeare的姓名排在前面,而将编者姓名(不颠倒)放在后面,表明引文出自TheTragedyofMacbeth;如果引文出自编者写的序言、导言等,则需将编者姓名置前,如:

Blackmur,RichardP.Introduction.TheArtoftheNovel:

CriticalPrefaces.ByHenryJames.NewYork:Scribner''''s,

1962.vii-xxxix.

如果引言与著作为同一人所写,则其格式如下例所示(By后只需注明作者姓即可):

Emery,Donald.Preface.EnglishFundamentals.ByEmery.

London:Macmillan,1972.v-vi.

AMultivolumeWork

Browne,Thomas.TheWorksofSirThomasBrowne.Ed.

GeoffreyKeynes.4vols.London:Faber,1928.

Browne,Thomas.TheWorksofSirThomasBrowne.Ed.

GeoffreyKeynes.Vol.2.London:Faber,1928.4vols.

第一条目表明该著作共4卷,而论文作者使用了各卷内容;第二条目则表明论文作者只使用了第2卷中的内容。

ASelectionfromanAnthology

Abram,M.H.“EnglishRomanticism:TheSpiritoftheAge.”

RomanticismReconsidered.Ed.NorthropFrye.New

York:ColumbiaUP,1963.63-88.

被引用的英语论文名须用引号标出,并注意将英语论文名后的句点置于引号内。条目末尾必须注明该文在选集中的起止页码。

ArticlesinJournals,Magazines,andNewspapers

Otto,MaryL.“ChildAbuse:GroupTreatmentforParents.”

PersonnelandGuidanceJournal62(1984):336-48.

报刊杂志名需划线,但其后不需任何标点符号。62为卷号或期号,如既有卷号,又有期号,则要将二者以句号分开。如:(3.3);1984为出版年份,应置于圆括弧中。

Arnold,Marilgn.“WillaCather''''sNostalgia:AStudyin

Ambivalance.”ResearchStudiesMar.1981:23-24,28.

月刊或双月刊须同时注明出版年月;23-24,28表示该文的前一部分刊于第23和24两页,后一部分则转至第28页。

Gorney,Cynthia.“WhentheGorillaSpeaks.”WashingtonPost

31July,1985:B1.

学术英语论文范文第7篇

1.建立医学英语写作多媒体资源库

各高等医学院校可以组织相关教师,既包括该课程的任课教师,也包括经常在国外学术期刊上的专业教师以及经验丰富的学报编辑,甚至计算机教师,共同创建医学英语写作多媒体资源库。资源库里的文字材料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有代表性和针对性,内容既要避免过于深奥,也要避免过于科普,要充分顾及到学生的专业需求和接受程度,合理取舍。目前国内一些医学英语论文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或是过于注重语言在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性,或是过于强调内容在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性,这种片面性无法给学生以全面的指导。所以,课程设计者可以在充分借鉴这些教材中有关医学英语论文写作专业知识的同时,从Nature、Scienc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等国外优秀学术期刊网站上下载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医学英语论文进行实例分析。

资源库里不仅要有大量医学英语论文的文字材料,还应该包含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图片、声音和影像等材料,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面,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效果。课程设计者可以利用MicrosoftPowerpoint制作教学幻灯片,把论文的篇章结构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通过插入声音讲解,使学生熟练掌握医学论文的固有格式———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和讨论(IMRAD格式)以及国外学术期刊上医学论文的写作规范和要求。课程设计者还可以利用幻灯片对医学英语论文写作中经常出现的一些典型的词句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在今后的医学论文写作中举一反三,熟练应用。

在实际教学中,恰当利用电视录像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景教学,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和启示,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1]在医学英语写作课上,教师在对教学重点内容进行讲解之后,可以链接一些国外大学医学部的生物医学课堂视频,如美国华盛顿大学台、美国杨百翰大学BYU电视、美国普渡大学等。这些在线课堂内容在网络上极易获取,笔者本人就经常在线观看,里面不乏医学论文的相关内容。这不仅可以补充教学内容,还能够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国外大学课堂的氛围,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建立医学英语写作网络学习平台

建立医学英语写作网络学习平台不仅能够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能够延伸和拓展课堂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通过网络,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登录到学习平台进行医学英语写作的学习。首先,学生必须要下载并安装“学生客户端”软件。然后,利用自己的学号登录自主学习平台,填写个人信息以作为学生在该课程结束后的课程统计信息。

虽然网络学习平台具有开放性、辅和交互性的特点,能够优化教学效果。但是,网络学习平台的使用应该作为常规课堂教学的辅助和延伸,而不能完全替代课堂学习。[2]所以,教师可以将与医学英语写作相关的资料上传到学习平台,让学生自主地选择相关知识点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学习。课程设计者也可以在学习平台上创建一些有助于提高医学英语写作水平的权威网站的链接,如AmericanMedicalWritersAssociation、TheMedi-calEditor、AmericanJournalExperts等,这些网站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医学英语写作方面的信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素材,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医学英语写作与国际接轨。在学习平台上,学生既可以浏览教师的视频讲解,做学习笔记,进行提问和讨论;也可以进行内容测试和写作练习,还可以下载相关学习资料。系统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成学习进展情况表,实时传送给授课教师。授课教师对情况表进行汇总分析,对学生在医学英语写作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集中辅导。

网络学习平台也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开放互动的学习环境。通过这个网络平台,学生可以主动地发现、思考和解决医学英语写作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由于医学英语写作是一个跨课程、跨学科的教学活动,很多问题是单一课程无法解释或解决的,所以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寻求相关领域教师的帮助。例如,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向英语老师寻求语言方面的帮助,或是向医学教师寻求专业方面的解释,甚至可以向资深编辑就论文格式和写作风格寻求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能力。

二、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将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用于教学已成为时代的主流。应用网络信息技术辅助医学英语写作课程不仅顺应了新世纪医学教育改革的要求,而且优化了教学效果,对于培养学生撰写科研论文能力和造就医学高级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术英语论文范文第8篇

Abstract: This article compares English-language research article abstracts from the economics in an attempt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t rhetorical organizations used by native and non-native writers. The corpus consists of 40 abstracts published in 2008 from two economics journals: Jingjixue Jikan, edited and published in China and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respectively. The rhetorical structure differences emerged in terms of the frequencies of the units, the sentence length, and the lexical bundles. The result shows potential for the teaching of ESL writing in academic setting.

关键词:英语论文摘要;跨文化;体裁分析;经济学

Key words: research article abstracts;cross-cultural;genre analysis;economics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4-0177-02

0引言

学术论文摘要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文章的录用与否、信息检索以及同行之间的知识交流和传播。同时,许多国际著名期刊都接受英语写作的文章,因此,学术论文英语摘要对于研究者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论文摘要作为一种体裁形式,有其自身的篇章结构和语言特征。英语论文摘要的跨文化和跨学科特征日益受到应用语言学界特别是专门用途英语研究学者和教师的关注。本文通过自建的80篇经济学类英语学术论文摘要语料库,采用体裁分析的理论,对比分析了中美两本经济学期刊摘要在跨文化视角下的宏观结构特征,丰富了体裁分析的实证研究,同时以期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提供依据。

1研究背景

自从John Swales将体裁这一概念作为学术语篇分析的工具,体裁分析法就受到应用语言学界以及EAP和ESP教师和研究者的广泛应用(Brett,1994;Holmes,1997;Nowgu,1997;Posteguillo,1999; Swales,1990)。近年来,由于摘要体裁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对于摘要的研究就引起了学界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其中,关于特定领域中的摘要的重要研究有Salag-Meyer (1992;1994)对于医学摘要的研究,Gibson(1993)对于信息与图书馆科学领域论文摘要的研究,以及Santos(1996)对于语言学类论文摘要的研究。另外,还有部分研究涉及到跨领域的研究,如Hyland(2000)研究了1997年8个不同领域论文的800篇摘要,Samraj(2002)研究了野生动物行为领域论文和生物保护学领域的论文摘要,以及Dahl(2004)研究了经济学和语言学领域的摘要的个人与宣传特征。值得一提的是少数关于摘要的跨文化对比研究。例如,Martin(2003)研究了英语和西班牙语的社会科学实证研究论文摘要,Bonn & Swales(2007)研究了英语和法语的语言学类的论文摘要。鉴于此,本研究对比分析跨文化视角下经济学类英语论文摘要其宏观结构的特征。

2研究方法

摘要的宏观结构可以分为两类:IMRD结构(Introduction-Method-Result-Discussion),多用于报道性摘要(Informative abstracts)中;CARS模式(Create a Research Space),多用于指示性摘要(Indicative abstracts)中(任再新和马静,2008)。本文对于摘要宏观结构的分析采取的是前者。但是,本研究基于前人对于摘要的宏观结构分类,发现经济学论文摘要的最后一部分应当称为Conclusion(表1)。本研究的语料来自于2008年发表的中美两本经济学权威期刊论文摘要各40篇。这两本期刊名为:经济学季刊(CEQ)和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语料的选取充分考虑到可比性原则的诸因素如时间,体裁,语言等等。

3研究结果

摘要的基本数据特征(表2)显示中国学者的英文摘要总字数和平均字数偏少;句子个数和平均每句字数也同样少于国外同行。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表3)英语摘要在两本期刊中出现最多的两个部分是Introduction和Result,这也符合国内期刊(CEQ)的基本数据特征,即平均句子数为两个。虽然国外同行会省略如Method部分,但是国内学者则更甚,会略去Method和Conclusion两个部分。这一现象与我们的观察(表4)高度吻合。美国期刊(QJE)的摘要通常会以完整的IMRD结构出现,而国内期刊(CEQ)出现两个和三个部分的摘要占所选摘要的大多数。

此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学者的英语摘要在宏观结构的安排上受到了本族文化的影响。表现在,中国学者会将两个部分混在一个英语句子中表达,使得摘要的句数偏少。例如:

Using a firm-level data set for 1998 and 2005 including all of China's "above designated size" enterprises that together account for more than 85 percent of China's industrial outpu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ree issu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ntrepreneurship derived from the Austrian School, this paper connects the creation of entrepreneurs to the contracts that entrepreneurs obtain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nd studies how these contracts affect economic growth.

不注重英语科研论文的逻辑性,省略重要的摘要组成部分如Method部分等。例如:

We establish five facts about prices in the U.S. economy: (1) For consumer prices, the median frequency of nonsale price change is roughly half of what it is including sales (9-12% per month versus 19-20% per month for identical items; 11-13% per month versus 21-22% per month including product substitutions). The median frequency of price change for finished-goods producer prices is comparable to that of consumer prices excluding sales. (2) One-third of nonsale price changes are price decreases. (3) The frequency of price increases covaries strongly with inflation, whereas the frequency of price decreases and the size of price increases and price decreases do not. (4) The frequency of price change is highly seasonal: it is highest in the first quarter and then declines. (5) We find no evidence of upward-sloping hazard functions of price changes for individual products. We show that the first, second, and third facts are consistent with a benchmark menu-cost model, whereas the fourth and fifth facts are not.

4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中美经济学期刊英语论文摘要的宏观结构,发现了两类摘要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是受到各自的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中国学者撰写英语摘要提供参考,并为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一些依据,同时,丰富了体裁分析的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 for writing abstracts. (1979). New York: American Standards Institute (ANSI).

[2] Bhatia, V. K. (1993). Analysing genre:L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 London: Longman.

[3] Bonn, S. V., Swales, J. M. (2007). English and French journal abstracts in the language sciences: Three exploratory studies.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6:93-108.

[4] Brett, P. (1994). A genre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section of sociology article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3:47-59.

[5] Dahl, T. (2000). Lexical cohesion-based text condensation. An evaluation of automaticallyproduced summaries of research articles by comparison with author-written abstracts. Dr. art. thesis, University of Bergen.

[6] Dahl, T. (2004).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argumentative abstracts. Akademisk Prosa, 2:49-67.

[7] Holmes, R. (1997). Genre analysis, and the social sciences: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research article discussion sections in three discipline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6,(4):321-337.

[8] Hyland, K. (2000). Disciplinary discourses: Social interactions in academic writing. London: Longman.

[9] Martin, P. M. (2003). A genre analysis of English and Spanish research paper abstract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science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2:25-43.

[10] Nowgu, K. N. (1997). The medical research papers: Structure and functio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6(2):119-138.

[11] Posteguillo, S. (1999). The schematic structure of computer science research articles. English forSpecificPurposes, 18,(2):139-160.

[12] Salag-Meyer, F. (1992). A text-type and move analysis study of verb tense and modality distribution in medical English abstract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1,(2):93-113.

[13] Salag-Meyer, F. (1994). Hedges and textual communicative function in medical English written discourse.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3,(2): 149-170.

[14] Samraj, B. (2002). Disciplinary variation in abstracts: The case of wildlife behaviour and conservation biology. In J. Flowerdew (Ed.), Academic discourse (pp. 40-56). Harlow, UK: Pearson Education.

[15] Santos, M. B. (1996). The textual organization of research paper abstracts in applied linguistics. Text, 16,(4):481-499.

[16] Swales, J. M. (1990). Genre analysis: 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7] Weissberg, R., & Buker, S. (1990). Writing up research. Experimental research report writing for students of English.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Inc.

学术英语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评价理论;学术论文摘要;对比分析

1.引言

一直以来,学术论文写作是我们英语学习得一个重要环节。摘要是论文的缩影,是一篇论文的重要部分。因此,本文试图从评价理论的角度入手,通过对比分析英语专业研究生毕业论文和国际期刊上的论文摘要的评价资源实现形式以及分布情况,考察二者的异同,以期对学术论文写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2.评价理论及其基本框架

评价系统(The Appraisal Systems) 是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系统功能语言学以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评价理论是在20世纪90年代对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的中学和其他场所语文水平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研究由Martin指导,Caroline Coffin,Rick Iedema,Henrike Korner,David Rose,Robert Vee 和Peter White 参与。这项研究是“写得得体”(Write It Right)科研项目的一部分。评价理论包括三大次系统:态度,介入和级差。三大次系统又可以次系统化。

态度系统指对文本,人类行为和现象所作出的判断。态度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任何句子都传递者积极和消极的评价。态度可以明确或者含蓄的表达。态度是指向文化的并与读者的意识形态相关。态度可以通过表品质的词来表达,如happy;可以通过心理过程和行为过程来表达,如like; 通过情态状语表达,如happily。态度包含三个系范畴:情感系统、判断系统和鉴赏系统。判断系统又可分为社会评判和社会约束。鉴赏系统又可分为:反应、构成和价值。

介入系统深受Bakhtin (1981,1986)对话性和多语性的影响。从这个意义层面上讲,介入资源是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说话者或作者自己介入对话中,一定程度上展示加入、承认、回应、挑战或拒绝其他作者或说话者的声音,或者对其他说话者或作者的回应做出可能的预期。介入分为对话扩展和对话紧缩。对话扩展又可次系统化为包容和归属;对话紧缩可次系统化为弃言和借言。介入可以通过情态词、言剧性表达、模糊语等来实现,如may,it is said that等。

级差系统是对态度介入的程度的分级资源,包含语势和聚焦。语势有强势和弱势之分,聚焦有明显和模糊之分。级差可以通过一些表程度的词来实现,如 some,plausible等。

3.语料

本项研究的语料是60篇英文摘要,其中30篇摘要取自《应用语言学》、《语用学》和《英语语言教学》杂志,建立语料库JAC。另外30篇摘要取自中国知网中英语语言学专业的硕士学位论文,建立了语料库TAC。文章提交时间均为2011及2012年

4.研究结果及分析

本研究分别从三个次系统对语料进行分析:态度,介入,级差。首先对态度展开对比分析。

4.1 基于态度的对比分析

态度有明确和含蓄的表达,本论文只关注明确的态度词汇表达。二语料库都含有较多的态度资源,如例(1)中斜体部分显示。

(1)…this distinction has regarded as insignificant || (attitude: appreciation)…

在两个语料库中,情感、判断和鉴赏资源都是以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说明二者都采用较多的鉴赏资源而较少采用情感资源,这符合摘要的性质:客观性。但是,期刊摘要的鉴赏资源要远远高于学生使用鉴赏资源的数量,而判断资源较少。这说明学生更愿意采用间接的判断方式来表述自己的观点,而期刊作者更加灵活。摘要中,态度资源经常使用的词汇表达有effective,important等词。

4.2 基于介入的对比分析

介入资源表达的是声音的来源。介入系统包含对话扩展和对话紧缩。对话扩展包含包容和归属;对话紧缩包含宣言和弃言。首先考察对话扩展展开对比分析。

二者都采用较多的包容和归属资源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如(3)和(4)中粗体部分显示。

(2)mothers/fathers of twins or who may || (engagement: entertain) be strangers…

期刊作者采用的包容资源要略多于学生所使用的,而归属资源则相对较少。

在对两语料库的分析中发现二者都采用的弃言资源区别不大。所以这里只针对宣言资源进行分析。二者采用的宣言资源都相对较少,比如例(3)中粗体部分显示。

(3)…hedge surely || (engagement: concur) has an effect on language.

期刊学者使用的宣称资源要远远大于学生;而学生使用的支持资源则较多。这说明,学生在表达结论时更倾向于使用支持。

4.3 基于级差的对比分析

通过分析,本研究的作者发现,期刊作者和学生都采用较多的语势资源,语势中,表示数量和强度的词占多数,如例(8)和(9)中下划线部分显示。

(4)The conclusions tend to be more frequent || (graduation: force)…

在级差资源中,期刊论文作者采用的明显资源要远远大于学生,这说明期刊作者更加自信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吗,说服力更强。

5.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学术论文摘要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评价资源;作者主要通过态度、介入和级差来达到说服读者的目的。其中,态度资源中期刊作者使用更多的鉴赏资源;介入资源中,使用更多的宣称资源;级差资源中,使用更多的明显资源。

总之,将本文所做的对比分析应用于英语论文的写作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英语论文摘要评价资源的使用规律,以提高撰写英文论文摘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Halliday,M. A. K. (1994).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London: Edward Arnold Publishers Ltd.

[2] Martin,J. R. & White,P. R. R. (2005). 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Appraisal in English. London &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3] 鞠玉梅. (2004). 体裁分析与英汉学术论文摘要语篇.《外语教学》. (2),32-36.

学术英语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江苏大学 专业硕士研究生 英语应用能力 ESP

一.引言

2010年,国务院学术委员会颁布了《专业学位教育发展总体方案》,为我国硕士、博士专业学位教育未来十年的发展做出了战略性规划。规划指出:到2015年,要实现硕士研究生教育从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到培养应用性人才为主的战略转移,硕士层次的专业学位类别增加一倍左右;到2020年,实现研究生教育以学术性人才和专业型人才培养并重的格局。(各占50%)(刘进:2012,31)。该文件表明国家和社会已经意识到现有的硕士研究生类型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意识到培养专业硕士的重要性,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研究生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研究生人才为主转变。2012江苏大学在广泛调研研究生各类需求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名校及我校学术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率先将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教学分立,构建基于学科背景,以专业内容为依托的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模式,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开设ESP课程,以期有效解决语言与专业的分离问题,体现专业硕士培养目标所强调的应用性原则。本研究主要对江苏大学专业硕士课程体系改革前、后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进行对比,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研究生导师反馈等方式对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进行调查,为课程体系的改革提供反馈意见,以便进一步完善专业硕士公共英语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二.研究背景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者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Hutchinson&Waters,1987)。在我国,由于专业学位教育过去一直不是主要的研究生培养形式,相应的课程研究因此也比较缺乏,大多数高校并未将专业硕士公共英语课程与学术硕士公共英语课程分开设置,这既不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也无法体现专业硕士培养目标所强调的应用性原则。江苏大学率先将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教学分立,将ESP教学理念引入专业学位硕士英语教学,对专硕的公共英语课程设置进行了大胆改革。

三.研究设计

1.研究题

本研究通过统计分析、问卷调查、学生座谈、研究生导师反馈等方式对江苏大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近几年的英语学术情况、跨文化沟通能力、英语应用文写作水平、研究生英语写译能力及运用语言知识阅读和翻译专业文献等能力进行了跟踪调查。设计问题为:江苏大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改革对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产生了哪些影响?

2.研究对象

笔者分别于2014年与2015年随机抽取了江苏大学2014级、2015级专业硕士研究生各600名参加此次调查。

3.研究工具及过程

为探究ESP课程改革后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此次调查分为前测和后测,两次测试内容一致。此外,对2014级专业硕士研究生与2015级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整体水平进行纵向对比。笔者设计了一份测试卷,采用不记名计分制形式进行,对学生的英语写、译能力、学术英语文体的掌握程度进行调查,测试工具包括英语应用文写作,英汉翻译,学术英语句子改写。调查结束后,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评分,最后将两个年级的学生取平均值进行比较。此外,笔者对江苏大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12年至2015年学生英语情况、参加国际交流情况进行了统计调查并通过导师交流及学生座谈等了解受试者英语文献阅读与翻译情况。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此次调查共历时两年,对受试者的英语写译综合能力进行了前测和后测,测试卷的回收率及有效率分别为92.74%、94.52%,保证了测试结果的有效性。笔者分别对受试者测试成绩汇总后取平均值进行对比,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整体而言,较入校之初,2014级与2015级受试者的英语综合写译水平较均有所提升,这表明江苏大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对学生的英语写译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而2015级受试者英语写译水平提升幅度更大,这表明江苏大学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在不断的深化和加强,具体表现为两组受试者对英语语言驾驭能力较之前有较大提升,例如在词汇及句型使用更加多样化、学术规范性更强、语篇更加流畅等;但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如常用词拼写错误,误用介词、冠词及动词时态等。

在对受试者的英语写译综合能力进行调查的同时,笔者对江苏大学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近几年英语情况做了汇总,统计后发现:近年我校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发表的ESI论文发文数是前5年的3.3倍,SCI论文为2.5倍,发文质量亦明显提升,其中一区和二区论文被引量分别为前5年的1.07倍和1.44倍,且呈现加速增长趋势。根据Scopus提供的数据,中国高被引论文2016百强高校排名中,我校跃居第49名,一年中上升8位,从2015年81篇增至2016年118篇,一年增加了37篇,统计数据表明研究生做出了主要贡献。笔者将江苏大学2012至2015年以来非英语专业研究生逐年发表SCI/SSCI论文统计如下表:

如表2所示,自我校2012年启动实施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课程改革以来,学生逐年发表SCI/SSCI论文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这表明我校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课程改革对学生在国际上发表高水平论文产生了积极影响。学生的英语水平、专业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也得到了较大提升。

笔者对发表过英语论文的200多位受试者进行了访谈,74%的被调查者表明现有的ESP教学模式有效的提高了自己阅读英文类专业书籍及文献的能力,使自己专业的研究视野更加开阔。近46%和37%的受试者每月阅读文献数量分别在三篇以上或两篇,但仍有10%和7%的被调查者每月的文献阅读量仅为一篇或为零,虽然比重不大,但仍然值得我们思考和关注。笔者与部分学生的硕士生导师进行交流,86%的导师表示学生阅读和涉猎国际文献及国外资料的能力有较大提升,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获得更多学科前沿资料。加之教学改革后,学生在英语课程学习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的英语论文写作技能,这些都为受试者发表高层次国际学术论文提供了有利条件。

为提高我校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江苏大学为专业硕士研究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化交流平台,以培养更多的国际化人才。为了解江苏大学国际化培养改革举措之实际效果,笔者调查统计了2014级与2015级受试者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交流的情况。统计结果如下:

从表3可以看出,2015级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参加过4次及以上、2至3次国际学术的次数均比2014级学生比例大;较2014级而言,2015级学生没有参加过国际学术会议的学生比例降低了7%,但笔者调查发现87%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只是作为听众参加过国际学术会议,并未做公开发表或者互动交流。仅有9%的学生作为发表人后者演讲者参与了国际学术会议,笔者访谈中发现这些学生中绝大多数表示自己也参加过英语演讲比赛,87%的学生可以自如地与评委交流,仍有部分学生不能理解评委提问或不能正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这些情况表明学生在参加国际交流活动这一方面已有较大提升,但仍有待加强训练。笔者跟进调查了受试者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最大障碍,结果显示,47%和36%的受访者认为影响国际学术会议的最大障碍分别是用英语做会议陈述和用英语与同行交流;而相对于用英文撰写学术报告或查找英语信息比重较低,分别为15%和2%,这说明学生英语口头汇报和交流能力非常欠缺,而书面能力较强,有72%的学生认为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差的原因是平时比较重视阅读和翻译能力,而忽视了英语听说能力,此外,专业能力不强也是造成交流困难的原因之一。89%的受访者深刻意识到国际学术会议中口头汇报能力和专家交流能力的重要性,也意识到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需要加强这些能力的培养,其中46%和38%的受访者认为需要开设更多的英语学术交流活动和加强国际学术交流课程建设。

五.研究发现与启示

笔者调查发现,在ESP教学理念的支撑下,专业硕士英语课程的三个模块(实用技能模块,专业英语模块,跨文化素质模块)满足了不同层次和专业的学生需求。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如跨文化交流能力,英语论文写作能力,英语写译水平等均有较大提升。江苏大学还引入来自英语国家有学术与专业背景的外籍教师、有海外学术研究经历的专业导师和来自英语国家的在读优秀博士生助教与本校英语教师组成学术英语课程国际化教学共同体,构建国际化教育元素融合下的教育生态。这一良性生态环境对SCI/ESI等高水平学术论文产出总量及发文级别的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两者呈显著正相关,进一步证明了ESP教学理念对江苏大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我校研究生英语课程的总体思路、理念和举措可以满足和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水平,同时对推动学校的国际化建设进程、引领研究生课程的全面改革和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学术声誉等方面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并在省内外形成了积极的辐射效应。

六.结论

本研究对江苏大学专业研究生英语学术能力进行了专项调查,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300名受试者进行了两年之久的调查访问。研究发现,江苏大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改革与实践树立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为专业、科研服务的理念,为研究生在专业知识获取、国际学术交流能力提升、实用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提供了更为有效的Z言教学环境。然而,学生的国际学术会议交流能力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今后应深化各项改革措施,鼓励学生全英文研讨,学校多开展全英文学术竞赛实践活动等学术英语高仿真、浸入式教学流程以营造出更加浓厚的国际化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Ghafournia,N.& Sabet,A.S.The Most Prominent Roles of an ESP Teacher[J].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tudies, 2014(7).

[2]Hutchinson,T.& Waters,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3]蔡基刚.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ESP课程模式研究[J].外语教学,2012(3):47-50.蔡基刚.专业英语及其教材对我国高校ESP教学的影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2):1-4.

[4]郭燕玲.ESP教师角色与教师专业发展[J].中国外语,2012(6):86-90.

[5]刘进.“模块+选修”:转型期专业硕士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2,2.

[6]李q,蔡基刚.转型时期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蔡基刚教授访谈录[J].山东外语教学,2013(5):3-6.

[7]杨玉峰,牛桂玲等.郑州大学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ESP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5):160-163.

[8]张坤, 刘丽霞.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ESP教学改革探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6(4):6-7.

本文系江苏省2014年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GZZ14-077)阶段性成果;江苏大学研究生教改项目(YJG08_03x;1221150017)阶段性成果。

上一篇:国际形势论文范文 下一篇:电子专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