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04 03:28:42

学术交流材料

学术交流材料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创新能力;学术交流平台;多层次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3-0171-02

一、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国内大部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明显不足,主要体现为四个简单:简单移植、简单揭示表面现象、简单延伸及简单推理,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的成功和他们对研究生学术交流的重视是分不开的。当前,高校举办的一些专业学术讲座通常是门可罗雀,甚至部分研究生是“被安排”参加,讲座后的提问交流环节无人响应是常有之事。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在“填鸭式”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由于我国工科研究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自身的“想”和“问”的能力欠缺。其次,由于很多研究生没有意识到学术的相融相通及知识结构完整的重要性,对和自己研究方向不同的讲座或是讨论,缺乏兴趣,认为参与其中是浪费时间。最后,学校方面缺乏系统的学术交流平台,部分学术活动流于形式化,使研究生教育仍存在一定的盲点。

目前国内开展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较好的是一些“985”和发达地区的“211”高校。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构建出普及型的校内学术交流平台,研讨式、实践式和访学式学术交流模式;北京科技大学从学术活动的层级性、模块选择及整体规划三个方面,构建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普通高等高校甚至欠发达地区“211”高校的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开展得均不太理想。

二、提升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思路

在总结学院学术交流经验的基础上,构建学术交流活动模式应突出创新理念,鼓励创新思维,以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材料学、材料物理化学和材料工程三个硕士点研究生为对象,依据培养现代科技发展创新人才为前提,主旨是激发学术灵感,启迪创新思维,达到增强交流协作能力、培养科学精神的目标。

1.把学术交流纳入研究生培养计划,构建所有研究生均可以自主交流、导师能深度参与、跨专业师生能够共同研讨的普及型的院内及不同学院的学术交流平台。

2.构建把国内外高水平学者“请进来”,学校与学校(如学院学生到四川大学做课题)、学校与科研院所(学院学生到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做课题)合作培养,及研究生“走出去”到国内外著名大学访学交流的共同研讨平台,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开阔思路,启迪创新思维。

3.构建让研究生投入与学校和方大特钢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江西省“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创新教育基地及其他实践基地中锻炼科技实践能力的拓展型的校外学术交流模式。

三、提升创新能力的多层次学术交流平台的主要模式探索

1.课题组定期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导师或课题组之间定期开展学术研讨,就学科的最新问题或难点进行讨论。定期举行课题进展情况交流会,要求每个学生轮流在会上做报告,报告自己最近的研究进展情况和所遇到的问题,除教师提问外,要求在场学生针对报告进行提问,集思广益,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由课题组自发举办的小型交流会或学术论坛形式相对轻松,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敢于发言的能力,营造浓厚的创新研究学术氛围。学院课题组均会定期举行学术交流活动,这也是学院研究生比学校其他学院研究生在和论文评审方面较好的重要原因。

2.通过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申报、结题答辩机制,建立研究生之间、研究生与专家之间的学术交流长效机制。学院研究生之间应建立学术交流长效机制。研究生院每年均会给学院下达研究生创新基金申报指标,由学院自行推荐。以往学院在推荐时采取抽取专家通过阅读申请书投票决定推荐项目,这种情况下,专家往往难以掌握学生对该项目的理解,出现学生上交的申请书是导师撰写或学生从导师课题申报书上抄过来的情况,难以选择有创新的课题和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学生。建立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申报、结题答辩机制,可以避免这种现象,答辩和结题时要求该年级研究生均须到场,专家提问,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现场打分,既公平、公正、公开,又能让专家了解学生对项目的理解,锻炼创新思维能力。更重要的一点是,通过现场答辩的方式,鼓励研究生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竞争,相互激励,也鼓励不同学科的研究生组成团队,联合申报。

3.建立参加研究生论坛激励措施,促进相互交流。以前研究生论坛报名的学生很少,经常要学院和导师指定学生参加。现在,除在研究生论坛设置奖励外,也把参加研究生论坛作为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定的重要依据,把参加研究生论坛与各类评先、评优挂钩,极大地激发研究生参加研究生论坛的积极性。

在研究生论坛实施过程中,来自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口头报告,紧密结合学术研究领域及当前研究热点问题,为与会者呈现一场场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在评委点评和现场观众提问环节,大家你来我往,不断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论坛的举办,进一步活跃学院的学术氛围,促进不同研究方向的交融,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术表达能力,激发广大研究生的研究和创新热情,对学院学术交流平台的建设工作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4.开设博士论坛,提升研究生从事科研的创新能力。学院每两周举办青年教师博士论坛,由学院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对研究生做讲座,内容既可以是教师最新科研成果,也可以是学科前沿知识介绍。博士论坛旨在通过主题演讲带动讨论,通过讨论促进主题深化,形成良好互动,凝练具有学科前沿性意义的课题,标准在于“新”、“严”、“和”,即“新”,要勇于创新,不断探索;“严”,是要科学严谨;“和”要团结协作,和衷共济。

博士论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是让大家通过这个平台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促进课题组之间、学科之间的交流,让研究生能有新的收获和启发,从而更加努力地投入研究领域中去。研究生能从博士论坛中获取知识,加深对科研工作的认识和理解,树立更加明确的发展目标,制订更为详尽的学习研究计划。博士论坛还可以为研究生营造浓厚的团队学术氛围,提高研究生课题组的凝聚力。

5.建立不同学院之间的学术交流平台,开阔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学院层面举办的学术讲座往往受学科限制,规模较小,可联合航空制造工程等学院一起建立学术交流平台,采用讲座和学术论坛等形式,渲染学术交流氛围,丰富学术交流方式。

6.建立校际间的学术交流和信息沟通平台。由于理工类院校和综合类院校具有不同的学术特色,各学科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研究生的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建立校际间的学术信息沟通平台,将各学校优秀学术讲座信息予以(如与南昌大学材料学院建立讲座信息机制),这有利于研究生接收更多的学术信息。通过与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四川大学、南昌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联合指导、互派研究生、短期访问、联合申请项目等形式,鼓励校际之间不同学科的研究生进行科研交流,寻找学科交叉、科研协作的切入点,联合开展创新项目,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7.建立校企间的交流合作平台。学院通过学校与方大特钢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江西省“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创新教育基地以及其他拓展型企业合作,共建研究生教育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基地,既可以使学院的教学科研领域得以全面拓展,为学院和企业创造一个知识共享的环境,又能发挥学院人才和学科集中的优势,帮助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亟需解决的技术难,构建新的校企科研合作平台。

对工科研究生来说,创新能力在以后的工作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创新能力仅仅依靠课本学习是远远不够的,除了培养理论知识创新外,尤其应加强他们在工程实践的动手能力。研究生教育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可以更好地避免这一弊端,如在对研究生学习、科研、论文撰写、专业实践及就业创业等方面,尤其是在研究生论文选题上,可以提供可靠的项目支持和丰富的课题来源,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除此之外,在研究生教育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基地,研究生可以参与企业相关技术难题的讨论,由企业技术骨干给研究生上课,通过科研、教育、生产不同社会分工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真正落实“产学研”一体化。

四、学术交流平台的成效

学术交流材料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校 学术交流活动管理 问题及对策

学术交流是指针对规定的课题,由相关专业的研究者、学习者参加,为了交流知识、经验、成果,共同分析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进行的探讨、论证、研究活动。可以采用座谈、讨论、演讲、展示、实验、发表成果等方式进行。随着信息科学的迅速发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日益活跃,各种学术会议数量猛增,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交流空间,如何加强管理,确保效果和学术水平,使高校在这方面投入产生最佳效益,是各高校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拟结合我院学术科研管理实际情况,谈谈学术交流活动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一、高校的学术交流活动

高校的学术交流活动包括邀请国内外专家来校开展的学术交流活动(包含举办学术会议),出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校内部交叉学科间的学术交流。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前两种类型的学术交流活动。

1.邀请国内外专家来校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1)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由高校主办或全国性学术团体委托高校承办,面向各(全)国征集论文且有该领域国内外专家学者参加的学术会议;

(2)开展合作研究、学术报告、培训及访问考察:校外专家学者接受邀请,到高校作关于科学技术、工程实践的新理论、新方法、科技信息等内容的合作研究、学术报告、培训及访问考察;

2.出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

(1)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由其他单位主办的,面向各(全)国征集论文且有该领域国内外专家学者参加的学术会议;

(2)参加合作研究、学术报告、培训及访问考察:受邀请到校外作关于科学技术、工程实践的新理论、新方法、科技信息等内容的合作研究、学术报告、培训及访问考察;

二、学术交流活动存在的问题及管理难点

1.存在的问题

(1)学术会议是一项严肃的以科技工作者为主体、相互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基于相应的活动主题有着重要意义,学术交流活动应由具体职能部门有计划、有目的、有序地组织进行。目前我国学术会议种类繁多,组织方式发生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类学术会议应运而生,现阶段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衍生出非正规的、巧立明目的各种学术活动。此类学术活动组织紊乱、学术气氛淡薄,交流、探讨等学术活动流于形式,往往难以达到科技学术交流的真正目的。

(2)对学术会议论文的选择性不强,论文把关不严。由于学术会议组织者的参差不齐,有些学术会议的征文通知不经过各单位管理部门而广为散发,甚至寄给个人,事先无计划。根据实际收到的论文数量组织会议.对论文的质量把关不严,来者不拒。会议通知更是五花八门,留出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及会议交流形式栏目,让与会者自行填写,还假以出版论文集、推荐发表之名以达到吸引与会者的目的。

(3)部分科技工作人员不注重学术活动的学术水平,存在只追求开会次数或注重外出旅游观光的现象。会址偏重旅游景点,会费开支增大。当前会议往往以会养会,除安排学术交流外,还组织旅游、馈赠礼品,会务费收取较高。加之会议地点远离内地大城市,而且安排在高级宾馆饭店,大大增加了差旅费的开支。此外,同一会议同往人员增多,更是加重了高校的负担。这一状况导致真正意义上的学术交流反而退而次之,难以达到学术交流的预想效果,还造成科研经费的浪费。

2.管理的难点

(1)鼓励参加与适当限制的矛盾。参加科技学术交流是促进学院科研工作的必要手段。事实上,很多学术会议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于这样的会议学院应给予鼓励。但由于当前学术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管理者必须区别对待,对某些会议进行限制。由于管理人员对专业会议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十分了解,在批准参会人员时,未将一些会议参加人数加以限制,未对参加学术会议严把关,碍于情面而不进行筛选。同时高校部分老师对学术会议的选择性不强,部分与会人员不注重学术活动的学术水平,只追求开会次数或注重外出旅游观光的现象。鼓励与限制在具体管理环节中很难把握,管理者处于两难境地。

(2)邀请校外专家学者接受邀请,到高校进行学术交流。由于氛围尚未形成,一部分学术交流变成了少数人的学术讨论,没有达到全体学生老师皆收益的效果,不能很好地发挥学术交流的实际效益。并且学术交流后未按要求将相关材料上交单位科研部门,此类学术交流的效果管理人员很难把控。

(3)外出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实际效果不佳,回校后形成实际推动效果的寥寥无几,在高校内部进行学术交流的气氛尚未形成,一部分学术会议资料未按要求上交单位科研部门,没有达到“一人与会,众人受益”的效果,不能很好地发挥学术会议的实际效益。

(4)经费有限与开支过大的矛盾。高校的科研经费有限,加之当前学术会议开支逐年增加,学院不可能满足所有要求参加学术会议人员的需求。要使有限的经费合理支出学术会务费及差旅费.保证学院科技人员参加各类学术活动的数量和质量,常常难以做到两全其美。

三、针对上述问题的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一方面继续支持科研人员利用学术会议将反映高校学术与科研水平的科研成果进行广泛交流以提高高校学术地位,同时本着通过交流开放思想,启发思路以加快高校技术创新和研究工作速度的原则。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以增加参加学术会议的实际效果。

1.加强会议经费管理,保证经费有效投入。

按照第十五次校党代会的“以学术为本,共建学术繁荣”的精神,学术质量是学术会议的生命力所在。为了更广泛地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各信息学科学术水平的提高,我院加大了对学术交流活动资助,近年来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互动充分的学术交流活动,搭建了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但学院科研经费有限,我们在学术会议经费管理中采取按研究所(教研室)定额分配等原则,超出部分计研究所成本核算消耗之中。这就促使研究所所长审批会议时要全面衡量、择优而定。机关审批报销时,差旅费按会议通知实际天数加直线往返天数计算。

2.鼓励学术交流,保证学术影响

学院要求每个研究所每四年至少应举办一次以上学术会议,鼓励举办跨学科、交叉性学术活动。积极争取举办或承办高层次的国际性、区域性学术活动,着力构建多边交流、区域交流等多种学术交流平台。开展的国际会议和全国性学术会议,其主题必须有利于学院科研、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对提高学院相关学科的科研水平具有实质性的推动作用。会议主题所涉及的学科或技术领域,学院必须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即已形成有一定人数的学术研究群体,承担有省级以上研究课题或已取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一定影响的研究成果。

3.实施分类管理体系,提高参加学术会议的整体水平。

由于目前学术会议种类繁多,如果有一个相对统一的学术会议分级、分类标准,对于控制学术会议数量,规模,对于各单位加强对参加学术会议管理必将提供极大的便利,更有利于提高学术的水平和社会效益。综上所述,为规范管理,鼓励广大老师参加高水平的学术会议,我院学术会议分级参照中国计算机学会的《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目录》(第二版)。本目录包括计算机学科目前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及期刊目录和一个综合类的国际学术期刊目录,是国内高校和科研单位作为学术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目录中,刊物和会议分为A、B、C三档。A类表示国际上极少数的顶级刊物和会议,鼓励我国学者去突破;B类是指国际上著名和非常重要的会议、刊物,代表该领域的较高水平,鼓励国内同行投稿;C类指国际上重要的、为国际学术界所认可的会议和刊物。

4.加强质量监控,提高参加会议交流论文的水平

(1)要求外出参加学术会议论文必颁在大会报告、并且在申请外出参加学术会议时.在申请表后附会议论文复印件且由所长在论文后签署对论文水平的评价意见。

(2)实行会前申报制度。承办学术会议的具体实施单位(系、所等),必须于会议前2个月向学院科研办提交承办学术会议的报告,内容主要应包括:会议名称、主题、主办单位、会议时间、地点,会议组织机构、经费来源、日程安排、拟到会专家学者名单,提交论文情况等,并附政府及学校主管所门、学会或委托单位的批文等。邀请校外专家学者来校开展学术交流,须至少提前2周向学院科研办提交相应或相关的材料。

(3)实行会后报告制度。学术会议或学术交流结束后,承办系、所须向学院科研办提交下列资料:①1000字以上的会议综述1份;②会议资料(包括音像资料等)1套;③会议经费决算表1份。

四、结语

本文提出了提高参加学术会议效果的管理措施:一是实施分类管理,提高参加学术会议的整体水平:二是加强质量监控,提高参加学术会议交流论文水平;三是加强效果管理,提高参加学术会议的学术效益。通过这些措施,大大增强了学院科技干部参加学术会议的实际效果。

学术交流材料范文第3篇

Abstract: Since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 Basic Department strengthens the management of the process of foreign affairs, pays attention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international academic exchanges, encouraging foreign academic exchanges with various forms and different levels, which updates ideas, enlivens atmosphere and enhances advanced position of discipline in international stage of life science. In this paper, Work practice of Basic Department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in international academic exchanges in recent years was summarized to offer some reference.

关键词: 国际;学术交流;基础学科

Key words: internationality;academic exchanges;basic subject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8-0210-01

0 引言

当前,国际基础医学研究日新月异,各种新理论新技术发展一日千里。如何在新形势下洞悉学科前沿热点,把握基础医学的研究新动向成为摆在基础医学科研人员面前的新问题。“十一五”以来,基础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化、深化、具体化“两个取胜”的办学思想,紧密围绕建设“创新型一流医科大学”的奋斗目标,积极拓展国际学术交流渠道,强化外事工作过程管理,提升了学科在生命科学国际舞台中的前沿地位,促进了基础医学学科人才的建设又快又好的发展。

1 基本情况

基础部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的主要方式有出国讲学、考察、进修、访问、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联合培养研究生、进行合作研究、邀请境外专家来校讲学和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等。基础部积极支持和鼓励广泛的对外交流,将各种形式的出国工作作为重要任务来抓。

基础部紧紧围绕“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对外开放策略,以及“渠道共享、信息互通、平台共用”的工作思路,积极邀请国外专家来校进行讲学和短期合作交流,努力开拓国际合作新途径。“十一五”期间,成立了“第三军医大学中-加联合实验室”,共举办4次大型国际学术会议,邀请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瑞典、丹麦、新家坡等国的专家64人次来校交流,并聘请名誉教授3人,客座教授10人,兼职教授3人,达到平均每月都有国际前沿讲座。国际学术交流不仅繁荣了学术园地、浓厚了学术氛围,还为基础部科研人员获取前沿信息、引进新理论新技术、扩大学科知名度和影响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2 具体做法

2.1 积极拓宽国际学术交流渠道 转变观念,切实认识到国际学术交流对于基础医学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大意义,主动加强与国际学术同行的联系,积极拓展学术交流渠道,提升学术交流层次,大力倡导、组织和参与国际学术活动。

2.2 加强出国学术交流的目的性 短期出国学习一般都应带有较为具体的学习目标,出国人员应在深入了解本专业领域的前沿理论、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个人或学科发展的需要,选择专业对口的一流大学或科研机构进行学习,以获得出国学术交流的最大效益。

2.3 用好国家、军队相关资源 瞄准国际前沿热点领域,结合国家、军队需求,积极争取教育部公派留学生项目、“香江学者计划”和学校“苗圃工程”计划等项目的支持,善于利用校内外专家建立的国际学术圈子、稳定的国际合作关系等资源,选派青年科技人员、博士后人员和研究生到国际一流大学或科研机构工作、学习,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基础医学科研人才。

2.4 严把出国学术交流审批关 发展优势学科,扶持新兴学科、弱势学科,大力支持博士毕业人员、学科青年骨干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积极鼓励科研人员向国际学术会议投稿,优先支持有大会发言或海报展示的科研人员出国参会;对无实质流内容的出国计划进行严格控制。

2.5 在对外交往中坚持“双赢互利”原则 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 要使合作关系长久稳定发展下去,必须遵循“双赢互利”的原则,在申报课题、文章署名等方面进行友好协商,否则难以维持稳定的关系。

2.6 充分发挥短期出国的综合效应 在出国交流人次有限的情况下,集思广益,提高交流效率,充分发挥短期出国的综合效益。坚持出国人员回国后的汇报制度,出国人员回国后15天内必须写出书面汇报材料,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学术报告,将其在国外的学科前沿热点、最新研究成果、科研心得体会和国外见闻等与全校科研人员共享,起到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

3 几点体会

回顾基础部“十一五”以来国际学术合作交流的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虽然纵向比较有巨大发展,但相对于国内兄弟院校横向比较来说,在交流的范围、规模、质量和效益等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对于如何进一步提升基础学科建设水平,实现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有几点想法。

3.1 大力推进国际著名大学教学专修 科研和教学是一所大学并驾齐驱的两辆马车,同样,基础部的功能不仅仅是科学研究,还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基础医学人才的任务。以往,基础部人员出国交流90%以上是带着科研任务,仅仅有少数人员到国外进行过教学专修。在下一步工作中,应大力倡导国际化办学理念,争取每年选送6-10名青年骨干到国外一流大学进行教学理念、PBL教学模式等创新教学专修,努力造就更多的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

3.2 推动国际学术交流走向最前沿 争取在免疫学、神经生物学、数字医学研究等领域主、承办系列国际高级别学术会议或高峰论坛,鼓励科技人员积极参加国际顶级学术会议并作大会报告,使其与本领域国际学术前沿进行零距离接触,掌握国际前沿实验室最新研究动态,大力推动其走向世界学术舞台,将国际学术交流合作做大做强。

3.3 大力引进国外顶尖人才 在日益频繁的国际合作交流中,加大引进国内外顶尖人才的力度。充分利用好国际人力资源,按照“灵活的工作身份、弹性的工作期限、绩效的工作报酬”的原则,采取身份引进、智力引进、项目引进、团队引进等灵活多样的引才方式,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实现国际化人才流动。

参考文献:

[1]谭鸿,周来新,徐迪雄,吴军,李景波.强化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J].重庆医学,2007,36(1):13-16.

学术交流材料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组织学习力;合作性学术交流;学术沙龙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076-01

当前高校研究生学术活动普遍存在着一些现象:其一、学术氛围不浓,学术活动流于形式;其二、学术活动形式单调,学术思想不够活跃;其三、研究生参与学术活动的积极性有待提高。究其原因,无论从学术活动的举办与组织,还是研究生参与学术活动的热情与效果来看,合作性学术交流与研究生学习力建设相互影响,相辅相成。一方面,学术交流合作互动是研究生学习力建设的关键因素与核心动力;另一方面。研究生培养中注重学习力建设,亦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起到积极影响。

“学习力”,由美国麻省理工史隆管理学院的佛睿斯特教授于年首倡,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管理者的重视与应用,并逐渐超越企业领域广泛传播。学习包含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及学习能力三要素,是指一个人或一个企业、一个组织学习的动力、毅力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学习力是把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的能力。组织学习力,是人们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能直接转化为创新成果。所谓组织学习力倡导团队学习比个人学习更为重要,团队具有整体搭配的学习能力,团体内信息与知识自南流动、高度共享,团队学习既是团队成员相互沟通、交流思想的过程,也是团队成员寻求共识、统一行动的过程,因此,也是产生团队的“创造性张力”的过程。在这样的学习型组织能使内部全体成员全身心投入,团队与个人的学习力均持续增长;在这样的学习型文化的环境中,共同愿景、畅通的信息渠道、有效的激励机制使成员深刻认识到群体合作互动学习效率远远优于单个个体的学习效率;这样的组织在个人单向学习同时,更注重双向学习,学习的基本单位变成团体而不是个人;这样的组织团队中,成员根据自己的最高愿望和团队追求的共同目标,通过“深度汇谈”,共享信息,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相互转化,进而提高了知识的使用效率、优化了原有的知识体系。在此,“知识就是力量”的理解已发生深刻变化,力量不是来自于保密的知识,而是源于共享的知识。“知识共享有益于组织和个人发展”的观念根植于团队成员的心目中,公开交流、分享经验、共享知识弥漫着整个组织。

研究生合作性学术交流是指将合作对象有计划地分配到异质团队中,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根据一定的合作性程序与方法促使研究生在小组中共同交流互动,系统地利用师生之间多边互动原理促进研究生学习,共同完成所布置的任务的一种互学习方式。学术沙龙是一种最为典型的合作性学术交流形式,是在现代教学艺术理论指导下,将“学术研讨”的基本原则和“学术沙龙”的民主形式融合起来,引入教学过程,使课堂三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之间形成一种科学结构,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系统的教育功能的教学方法。

合作性学术交流在形式上通过“沙龙”来完成。“沙龙”,法文salon的音译,意为“会客室”、“客厅”之意,这里转意为“自由、民主、和谐、平等”,由此亦能体现师生问、学生间的互动协作关系。合作性学术交流的一般特征包含四方面:一、目标性,是一种合作对象设定、合作目标既定的目标导向的学习活动:二、互动性,是以合作对象多向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的一种学习活动;三、团队性,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活动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定实体的学习活动;四、互补性,小组成员学习水平、能力等因素的异质性、差异性,决定了合作性学习中的互补性:五、层次性,学生的合作性学习能力会经历“从动―主动―自动”不同水平层次。以学术沙龙形式组织合作性学术交流,促进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合作沟通,并建立起群体合作学习的学校文化,达到学生共同学习的整体效果大于每个学生相加的总和的教学目标。同时,通过合作性学术交流,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理解、忍耐、尊重、合作、积极倾听观点,恰当表达意见,帮助个体提高自尊,克服同伴关系和交往问题,更多地运用和思考所学知识,在群体协作中提升自己的潜能,实现集体的学习目标,提升整个研究生团队的组织学习力。

以“沙龙”为形式的合作性学习强调尊重和发挥研究生的主体意识,强调教师的正确引导作用。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1.转变“教与学”的观念和习惯,将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将授之以“鱼”变为授之以“渔”,使学生逐步改变长期养成的被动学习习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主动了解书本之外、学科之外的知识;2.完善沙龙讨论的组织形式,教师需根据学生讨论的发言、材料准备及讨论会上的表现进行过程性综合评价;3.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多元化过程性学习评价机制,合作性学术交流以考核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程度为标准,鼓励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注重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4.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合作性学习”的课程教学,也需要教师之间加强合作。通过合作性学术交流培养了研究生个性品质、科研能力和学术的自觉意识,亦促进了师生知识水平的共同提高,提升了研究生团队的学习力,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研究生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卫锋,一流大学交叉学科建设研究[D],中南大学,2004

[2]储朝晖,研究生学术活动的理念及运作,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01)

[3]张磊,陈谷纲,高校研究生群体文化建设探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03)

[4]杨志锋,杨小复,学术沙龙――研究生培养的一种好形式,高等教育研究,1992,(01)

学术交流材料范文第5篇

摘 要:本文以__烟草的学术交流和学术生态建设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近两年来__烟草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的现状评价,以及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对__烟草科技创新的作用和__省烟草学会在__烟草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中所扮演角色的推演和论述,有力地论证了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是__烟草科技创新的催化剂和助推力量,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__烟草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学术交流 学术生态建设 科技创新 粤烟 研究

行业的学术繁荣是衡量一个行业繁荣与否的突出标志,没有行业繁荣的学术,就不可能有行业的持续繁荣。当前,以贯彻落实国务院57号文件精神为标志,烟草行业的改革已经从重点突破、理顺关系向完善体制机制、实现制度创新转变,结构调整从重组整合、规模扩张向做强做大企业、培育骨干品牌转变,行业管理从以行政管理为主向行政管理与资产管理并重转变。由此,在今后的一个时期内,烟草科技发展的方向主要是加强创新型行业建设,围绕培育“两个10多个”的任务目标,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重点骨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中国烟草的整体竞争实力。因此,从__烟草的实际出发,作为__烟草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加强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使之成为推动__烟草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的催化剂,就成为__烟草工商企业战略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__烟草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的现状

学术交流是学术工作的灵魂和生命线,而学术生态则是学术交流和学术工作赖以生存的环境,它是由一整套政策制度构成的动态体系,良好的学术生态是学术工作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__烟草是中国烟草业最早实行工商管理分设试点的单位之一,自20__年3月实施工商管理体制改革三年多以来,随着__烟草工商企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效益取得跨越式的进步,__烟草也相应加快学术生态建设的步伐,努力提升学术交流的水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健全了全省烟草行业的学术管理组织建设。目前,__省烟草学会作为全省烟草行业学术工作的主管部门,在行政管理方面,设有学会的办事机构——学会办公室,负责学会的日常管理工作,并设立了学会的基层组织——基层工作委员会,负责学术工作和学术活动的宣传和发动。在专业组织方面,设有工业、农业、经济、专卖管理、卷烟流通、卷烟材料等六个专业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下辖若干专业学组(近两年,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国烟草学会设立了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和新产业专业委员会,__省烟草学会相应设置了信息化管理学组和新产业发展学组),具体负责组织开展各专业的学术交流和学术研讨活动。同时,成立了全省烟草行业的学术论文评审机构——__省烟草学会论文评审工作委员会,其成员由专业部门的领导和专家组成,专门负责对参加各级学术交流的论文进行专业评审。二是完善了全省烟草行业的学术管理制度建设。这两年,国家对社团组织的管理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__省烟草学会结合省行业学术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在原来的基础上相继制定了论文评审办法、论文评审工作职责和论文评审标准等工作规范,并制定和完善了__省烟草学会会费收缴、管理办法,规范了学会的财务管理制度。同时,将信息化管理手段运用到对学会会员的管理工作当中,建立和完善了学会会员的信息库,极大地提高了学会档案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三是组织开展学术活动的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这两年,通过组织全省行业的论文作者和学会工作人员参加中国科协年会、中国烟草学会年会、中南片烟草学术交流会和省行业学术交流会等各级学术交流活动,以及举办各类型的业务培训班,组织各种形式的参观、考察活动,__省烟草学会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都有了较大的提升,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经过几年的学术生态建设,__烟草的学术管理基本上做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专业组织交叉互补,学科之间互相渗透,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大为改善,学术工作和学术交流活动真正走上了正轨。可以说,现在__省烟草学会的各项日常活动,都是按照《__省烟草学会章程》的有关规定有条不紊地开展,假如没有其它因素的影响,它将会一直沿着既定目标的方向继续运转下去。

二、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对__烟草科技创新的作用

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核能应用和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也称第三次技术革命)就在美国悄然兴起,发展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前期,催生了世界范围内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正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期,正在向第二次现代化迈进。中国作为后发国家,要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还未完成的基础上进行第三次工业革命,实现第二次现代化,就必须更加重视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吸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以期在较短的时间内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烟草行业由于有国家专卖垄断政策的保护,二

十多年来在为国家财税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为自身积累了丰厚的发展资金,综观国内各行各业,烟草行业一直处于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最前沿,无论是管理理念、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抑或是生产装备和配套技术,都堪称世界同行业中的时代翘楚,在走过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引进、消化和吸收的道路后,科技创新已成为今后提升中国烟草业整体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__烟草工商管理体制改革3年多以来,科技创新为__烟草做出了很大贡献,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为__烟草的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丰富的营养。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对__烟草科技创新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几年来学术生态建设的不懈努力,为__烟草的科技创新提供了一个越来越良好的学术环境,科技创新不仅已成为省行业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自觉行动,而且,也在全省行业的广大干部职工中日益深入人心,学术交流在省行业中已超越科技工作者的范畴,成为一项全员参与的活动,同时,学术活动正由以往“象牙塔”中从理论到理论的研究向为生产经营实践服务转变,即由“务虚”向“务实”转变,不少理论的研究成果反过来又在指导__烟草的生产经营实践,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如《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卷烟中的铅含量》、《不同有机物在烟田中当季养分释放过程研究》、《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方法及其评价体系研究》等。二是经过多年的学术交流活动,为__烟草的科技创新培育和储备了一大批科技专门人才,培养了一批学科的带头人,并逐步形成了人才梯队。这两年__省烟草学会举办的学会工作人员业务培训班和科技人员专业培训班,都受到省行业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经济管理干部的热烈欢迎,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各专业每年开展的学术交流活动,为广大科技和管理专业人才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和平台,许多人就是通过这个平台崭露头角,为人所识,并提高了水平,成为各专业的骨干和中坚,同时,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调动了全省行业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管理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烟草科技队伍。三是为科技创新作了良好的前期铺垫。参加学术交流的学术论文中有不少是各单位科研课题项目中的研究内容,研究人员在项目研究过程中进行一些相关的扩展副研究,并拿出来进行学术交流,不仅提高了学术交流的层次,而且提高了其研究本身的深度和广度,为进一步的研究拓展了思路。可以肯定,各级的学术交流活动是__烟草科技创新的摇篮和催化剂,是科技创新的准备和热身阶段,对__烟草的科技创新功不可没。其实,省行业中的不少重大科技创新,就是在学术交流的一次次智慧和灵感的碰撞中,在各种思维和观点的交锋中得以启迪和完善,并最终变成为成熟的科研成果,__烟草南雄有限责任公司的部级项目烟叶生产户籍化管理就是最好的证明。

三、烟草学会是开展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的平台和载体

烟草学会是烟草系统的科协组织,也是烟草行业科技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烟草学会的工作不同于机关的行政职能部门,其工作内容和方式也不同,因此,选择好学会为省行业服务的工作载体,解决好服务的结合问题,努力搭建为__烟草服务、为提高干部职工科学素质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平台,争取在__烟草的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就成为__省烟草学会落实“三服务一加强”工作定位的重要内容。根据《__省烟草学会章程》的有关规定,__省烟草学会是以自然科学为主,包括部分社会科学,由全省从事烟草事业有关科学技术工作者组成的省内行业性学术组织,是依法成立具有法人地位的社会团体,是__省发展烟草科学技术的中坚力量。由此可见,__省烟草学会既是__烟草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经济管理干部进行学术研究和开展学术交流的园地和平台,也是__烟草学术生态建设的重要载体。也就是说,在__省烟草学会这个大家庭里,省行业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经济管理干部都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已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聪明才智,为__烟草的发展和科技创新建言献策,当好参谋。分歧或争论是学术研究中必然出现的现象,学术发展史证明:不同学派、不同观点的学术争论是学术发展的必由之路,舍此,就没有学术的发展。如果一种思维、一个观点永远不变,学术就失去了生命。科学技术的魅力,就在于不断的创新,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出新观点、新理论、新创造,由此往复,推动学术研究的不断向前发展。学术发展的这一特殊规律,决定了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与其它行政管理工作具有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因此,烟草学会作为开展学术交流和学术生态建设的平台和载体,就要遵循学会工作的客观规律,把竭诚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作为根本任务,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创造有利于施展才华的良好环境,把搭建加强党和政府与科技工作者联系的桥梁作为基本职责。要根据科技工作者在学术交流中的需要,围绕烟草行业科技发展走向,为科技工作者提供学术研究、知识更新、信息咨询、专题调查和科普宣传等方面的服务。同时,烟草学会作为烟草行业内的学术团体,毕竟与纯粹的社会群众性学术团体不一样,既不是孤立地存在,也不是完全自谋出路,独立地开展活动,它有自己的上级主管部门,有稳定的经费来源,有特定的服务对象。因此,一方面,上级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烟草学会的领导,支持学会开展工作,及时帮助学会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烟草学会也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把学会的工作置于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之下,对上负责,对下服务,主动汇报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三服务一加强”是学会在新时期的工作方针,“服务”应有新内容,“加强”应有针对性,烟草学会要成为__烟草改革发展的助推力量,就一定要转变观念,不断改进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促进学会工作规范、有序和健康发展,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行业建功立业,为推动__烟草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四、加强__烟草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既然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对__烟草的科技创新具有如此重大的促进作用,那么就必须下决心、下大力气切实加强__烟草的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根据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的规律和特点,重点应该放在加强__省烟草学会的自身建设上,因为__省烟草学会作为__烟草的学术管理部门,其业务范围已涵盖了__烟草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的各个方面。而要加强__省烟草学会的自身建设,使之成为__烟草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的主体,就应该采取以下五项对策和措施:一是要切实强化各级领导对学会事业和学会作用的认识,充分理解学会工作的规律和特殊性,对学会的工作不能只停留在一般性的口头动员和号召上,而要给予人力和资金上的实际支持,保证学会开展工作的各项条件。二是要继续加强学会的基础建设,主要是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要按照“三服务一加强”的要求,进一步做好学术

学术交流材料范文第6篇

关键词:加强引导 优化管理 有效服务

航宇公司科协(以下简称“公司科协”)的工作人员常说,如果把科协比作一棵树,那她就是置根于基层科协组织的树。没有基层科协组织这片土壤,树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基本条件,更无法开枝散叶,开花结果。为了让这片土壤肥沃起来,公司科协的工作人员创新思维,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注重从管理中求效益。

1.发挥群体作用,引导基层科协分会开展工作

公司科协根据科协工作“三服务,一加强”的定位思想,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如“讲、比”活动(金桥工程)、科技论文评选及学术交流活动等等一系列管理办法,以此激发广大科技人员参与公司科技创新、技术竞技、学术交流的积极性与主体意识。以“关爱工程”的实施、慰问有困难的科技人员、为科技人员赠送生日礼物、一年一度组织科技人员休假疗养以及探望生病住院的科协会员等等途径为科技人员送温暖等一系列细节工作,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之家”的作用,增强这个大家庭的凝聚力、亲和力,为这个群团组织营造着和谐、奋进的氛围,为科协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了进一步规范基层科协组织管理工作,强化其管理意识,引导其有计划地开展基层工作,公司科协对前期制定的“基层分会工作考核奖励细则”(以下简称“细则”)作了改进,将中国科协的“组织建设”、“创新活动”、“学术/技术交流及科普活动”、“ 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等日常工作细化成十七小项,并制定了量化考核标准,加大了奖励额度。基层委员会各成员职责清晰、目标明确,在其各负其责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具有可操作性。“细则”增设“自查打分”栏目,以提高评估的透明度和民主性。这种形式增强了各基层分会的成员的荣誉感与责任感,同时在分会与分会之间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竞争的态势。

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公司科协与基层科协组织不只是考核与被考核的关系,公司科协的工作人员更多的是要注重指导基层分会组织管理者的工作方法,提高他们自主开展工作的能力。如提醒他们及时填报会员申请或变更手续;指导他们如何撰写“讲、比”活动(金桥工程)、科技成果、技术改进等等与技术创新相关的申报材料,还对分会技术骨干进行撰写科技论文必备要素的指导,以及通过科技咨询服务部的门户帮助科研技术部门实现技术引进与输出等等。科协的工作人员经常与基层分会委员进行沟通,跟进工作。在指导工作的同时也能够掌握来自一线的相关材料,从而使科协的工作更能体现实效性、适时性。

此外,关爱科技人员系列制度的实施,以及科普宣传、学术交流、技术培训、创新活动的开展等等都少不了基层组织的协作。尤其是为了更切实有效地开展学术交流、技术培训活动,必须准确选题定位。因此,科协的工作人员加强与基层分会委员间的沟通,并在他们的帮助下深入第一线,广泛调查,了解科技人员的技术需求,结合公司科研、生产的重大任务,开展对科研生产起到助推作用的学术交流/技术培训活动。

2.扎实有效地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科协在公司既要当好科技人员联系党政领导的桥梁和纽带,要成为扶持基层分会健全组织、开展工作的组织者、引导者,还要成为促进科技人才成长的协作者。

学术交流活动是促进科技人才互学共长的有效途径。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能够开拓学术思路,实现相关领域的资源共享和学科发展,促进学术创新,推动学术繁荣。航宇公司区域分散、专业种类丰富,科协根据这些特点,结合科研生产任务的需要,组织开展多层面、多角度的学术交流活动。今年,学术交流活动列入公司军民融合式发展工作中,公司科协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认真研究,结合公司特点,更精确地制定出今年公司学术技术交流活动方案。

2.1走出去 请进来

公司科技委作为“湖北省航空学会”及“中国航空学会救生专业委员会”的挂靠管理单位,今年在面向国内知名专家和同行征集论文的基础上,融入航空防护救生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主办以航空防护救生为主题的学术交流活动。科协与航空学会将联合举办好这次交流活动。继续推荐公司优秀科技论文参加上级协会、学会的评审交流活动,如参加省、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国航空学会青年论坛,亚太航空航天技术学术会议等等。根据科研任务需求,邀请专家学者来公司进行学术讲座与交流,并发动各系统科技人员代表写出参加讲座与交流活动后的收获或想法、建议等,及时掌握反馈信息,以便不断改进,更好地开展这样的工作。

科技论文对外发表(尤其是在核心刊物上发表)及对外交流或者被推荐参加上级学会协会的优秀论文评选,不仅仅是作者个人的荣誉,更重要的是借助更为丰富广阔的平台科技人员能阐明自己的专业理念、研究成果等,同时还能彰显公司科技队伍的专业实力,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近年来,科协不断改进管理措施,鼓励科技人员对外发表(交流)科技论文或参加高层次的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即将颁发的“关于印发《中航工业航宇科技论文管理办法(修订)》的通知”文件中对这上述工作的管理实施环节进行了明确的细化,并加大了奖励力度。

2.2内部交流

科协注重做好各种学术技术交流活动过程管理,发挥基层单位和科协分会作用,加强公司学术/技术交流氛围营造。公司科协提供经费支持各系统集合科技人员的需求根据研制任务或工艺攻关课题,开展相关专业人员间的学术/技术交流活动,达到资讯相通,以更好地推动科研生产目标的完成。在确保安全保密的前提下做到事前有信息,事中有跟踪协调,事后有效果总结和宣传报道。向公司各专业系统征集科技论文以及对优秀科技论文进行表彰奖励是科协常年工作要点之一。在即将颁发的“关于印发《中航工业航宇科技论文管理办法(修订)》的通知”文件中针对奖励额度进行了上调,在保证评审质量的同时期冀更大力度地激发广大科技人员撰写论文的积极性。科协在公司局域网中开设的学术交流论坛给科技人员提供点阅、交流、学习的平台,它不光汇集每年公司内部的优秀论文作品,科协还会适时把有关专家来公司开展学术讲座的材料充实进去。今年,航宇公司把重点研发部门的学术交流活动纳入了KPI考核项目中,并拨专项经费支持。这为公司科协开展工作提供了更坚实的依靠。

3.重视科普宣传,提升员工科学素质

科普工作和科普宣传是科协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协除了紧密结合上级科协主办的“科技活动周”的主题以及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日”、“世界环境日”进行科普宣传外,还协助公司有关部门开展“安全生产”、“质量月”、“普法活动”等宣传活动,向员工传递科技信息,增强员工的科学、安全及质量意识,丰富法律知识,使员工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习惯。今年,根据中国科协普函资字【2012】44号文及湖北省科协、襄阳市科协要求,科协组织了340余人参加了“全国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竞赛活动”。通过此项活动帮助员工走出饮食误区,强化员工养成健康饮食习惯的意识,为保障员工身心健康服务。

学术交流材料范文第7篇

关键词:学术交流;虚拟社区;诚信问题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0-0595-03

Credit Research on Academic Exchanges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

LIN Qing-song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chool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Henan,nanyang 473061)

Abstract: The starting point of Construction of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ies is to explore informal groups in a virtual environment groups to promote high-level research personnel exchanges between the academic ideal model. In particular, academic exchanges based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 Its characteristics of academic, innovation, equality provide an effe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learners in collaborative learning, knowledg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exchanges. But because of its virtual, it is hard to avoid the issue of integrity. Base on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ies, this article from the issue of trust in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 studys and analyses carefully, and tell the issues of integrity from different levels of academic exchanges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ies.

Key words: academic exchanges; virtual community; credit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互联网和教育这两大因素的结合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方向。虚拟学习社区就是合作学习环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基于网络的教学支撑平台,为学习者提供了开放的学习空间。虚拟学习社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活动的自主性,而在以学术交流为主要目的的虚拟社区中,更加强调的是学术性、创新性、合作性,社区成员之间在平等的前提下共享学习资源,交流学习经验。但是由于虚拟学习社区的虚拟性和社会性,使得虚拟学习社区的诚信问题不断出现。尽管技术使知识共享变得更加容易,但是只有社区与成员以及成员与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形成良好的诚信机制,才能够真正实现知识的共享、学术的交流。 对于学术交流虚拟学习社区来说,信任是维持交流者之间良好关系的纽带,也是虚拟学习社区成功的先决条件。

1 虚拟学习社区的含义

虚拟学习社区(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y)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的,以学习、研究、讨论为目的,基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技术和多媒体信息展示技术,以各种网络工具为中介进行人际交互而形成的新型远程教育网络教学支撑平台。它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不仅具有社会学属性,也具有人机系统的基本属性特征。虚拟学习社区的特点就是御用交互学习、个别化学习、协作化学习的方法,使学习者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随时随地按需学习。

学术交流虚拟社区侧重于学术创新和交流,目前办得比较成功有很多,如:“北大经济学人论坛”、“未来教育研究中心”、“南京大学数字媒体与知识工程专业论坛”、“惟存网志”等。学术交流学习社区的构成要素包括主体、客体及社区环境。社区的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其他助学者。其他助学者主要是指对学科领域感兴趣的、愿意参与社区学习交流的其他访问者。社区中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等关系,是社区学术交往活动中共同参与者、学科领域内学术课题的合作研究者。

2 学术交流虚拟学习社区对诚信的特殊需求

除了具有虚拟学习社区所共有的一般特点以外,学术交流虚拟学习社区的特殊性决定了,诚信对于办好学术交流虚拟学习社区来说有着重要意义。

2.1 较强的学术性,需要诚信的参与

学术性对于以学术交流为主的虚拟学习社区非常重要,可以说保持社区的学术水平和特色是关系到社区生存、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社区中大量学术性、专业性的文章可以吸引了源源不断慕名而来的访问者。这些文献和观点的正确性迫切地需要诚信作为保证。另外,学术交流虚拟学习社区具有促进成员情感交流的功能,培育社区的学术理念和主流文化。网络社区中的社交交互即教学中的人际交互,是发生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 而社区中学术交往也是一个投入情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坚持诚信原则,才能增进成员彼此之间的了解,营造温馨、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引导和促进积极情感的激发和维持,让社区成为学习研究者内心认同的精神家园。

2.2 创新性需要诚信的投入

学术交往是社区构建的根本目的与主要功能,在学术交流这样一种“深度汇谈”过程中,社区成员围绕相关学术性主题进行观点思想的碰撞,共同为主题探究投入热情与智慧,参与深度的知识建构,这就是一种创新思想和集体智慧的凝聚过程。成员通过贡献有学术价值的原创性观点和独到见解,实现社区的建构,进阶成为社区的灵魂人物。假如没有诚信的投入,这种创新性将无从保障。

另一方面,社区中的学术交往不同于一般讨论过程,它不寻求“达成共识”,而讲究发现“思维的不一致”,发现新的问题比寻求标准答案更为重要。这也是一个社区观念思想持续改进的过程。成员从集体认知责任出发,按照诚信原则,在虚拟科研群体中的知识建构与创新过程中提升个体的创新能力。学术性与创新性是相辅相成的,创新性的充分凸显保证了社区的学术特色,而不断涌现的新思想、新观念让社区保持生机与活力,迈向更高的境界。

2.3 平等性需要诚信的交流

学术交流虚拟学习社区中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等关系,是社区学术交往活动中共同参与者、学科领域内学术课题的合作研究者。在社区的学术交流中,教师与学生形成了一种虚拟“学习共同体”,而这种平等是共同体的根本前提,一切的协商、认同和合作都是以平等为基础的。共同体中的教师角色应该是。因此,教师在社区中应该放下自己的教师身份,真正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到社区的学术交往活动中去,通过自身良好的学术修养和教育智慧来引领和带动学生参与学术交往,让学生尝试自己去探究可行的解决策略,从而获得有益的科研训练。但这些如果没有诚信交流将都是无从谈起的。

3 学术交流虚拟学习社区中的诚信问题

在学术交流虚拟学习社区中,对诚信的需求体现在方方面面,但虚拟学习社区特殊的学习环境对给参与者的学习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形成了不同于传统学习的诚信问题。

3.1 社区成员之间的诚信问题

要进行知识共享和学术交流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是进行知识共享和学习交流的基础和核心,如果社区成员不信任其他成员提供的知识或者对其他成员所交流的知识抱有很大的怀疑态度,那么这个虚拟学习社区的交流特性将无法正常地展开,所进行的交流的学术问题更是空洞的。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看,个体间的接触与信任的确立是密切相关的,虚拟社区的成员在时间和地点上处于准永久的分离状态,他们之间的交流往往是通过电子邮件、BBS、社区聊天室等方式进行。从网络的特点来看,由于“虚拟身份”的匿名性,人们彼此之间会产生一种陌生感和不信任感,社区时空分离的特性和面对面交互的缺失,使得社区成员之间相互信任成为一个问题。

3.2 信任制度产生的诚信问题

对维持信任机制的信任,就是社区的成员行为约束制度。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信任是不完全充分的,它不能成为人们之间关系的全部,它需要一定的条件,这个条件不是由当事人本身,而是由一系列的社会机制所确立。社会机制作为维持信任的强制性手段存在,它们替代和补充了信任的不充分,确保失信行为出现时,给予受损者追究和补偿的机会。一个社会的普遍信任状况,与它的维持机制的效力相关,维持机制是信任的“保障体系”。在虚拟学习社区中,成员之间的交流都已经模拟化、符号化了,社区的建设和管理主要依靠社区成员的自制,社区成员行为约束机制的有效性和约束力度相比传统的学习社区弱化了,造成了社区成员对约束机制本身的不信任。

3.3 对社区本身及管理产生的信任问题

学术交流虚拟学习社区最初的追求是尽量地强调资源的开放性、互动性和成员学习的自主性和协作性,而且成员之间看起来似乎不存在直接利益上的冲突,其监控力度相比现实中的学习社区有明显的弱化。人们加入虚拟学习社区的目的是实现资源共享和协作学习,是解决在工作、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或是要实现教育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社区成员希望获取的信息资源或帮助应该是满足其相应需要的,并且是有价值的。如果在该社区上不能得到自己需要的资源,社区成员也会对社区本身产生不信任。另外,在虚拟学习社区中,任何人都可以在社区内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使得社区内的资源十分丰富,这也造成了社区内的资源良莠不齐,甚至会出现伪信息,很多参与者在很多情况下很难判断真伪有的获得了与事实不符的内容,这时便对社区的管理提出了疑义。

4 学术交流虚拟学习社区诚信问题的解决策略

针对目前学术交流虚拟学习社区中的诚信问题,借鉴其他电子商务领域的成功经验,要改善其中存在的诚信问题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从技术的角度解决,通过各种技术途径提高社区参与人员的诚信度;另一方面从非技术的角度,倡导形成良好的社区风气,减少诚信问题的发生。具体措施如下:

4.1 建立访问控制机制,控制注册源头

由于进入社区的用户身份复杂多样,如果任何人都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点进入虚拟空间交流思想,发表观点,畅所欲言,这样使人与人之间的认知冲突加剧,诚信问题管理问题难度较大。因此,为从源头减少诚信问题的发生,必须建立一种访问控制机制。合理适当地设置一些“准入门槛”或“过滤筛选机制”来进行控制,比如要求填写真实注册资料、推荐人、实名制、有害违规信息的屏蔽、设置发帖内容规定,定期清理违规和潜水的会员,适当时候关闭注册等。对其中资料不完整或不真实的注册者进行提醒甚至限制其注册;其次,对于社区成员(注册用户)与非社区成员(非注册用户)实行访问控制区别对待,一方面对社区成员的利益进行保护,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排除干扰社区正常运作的因素,减少诚信问题的发生。例如:访问控制机制设置社区成员可以任意查看社区内资源材料,可以与社区内的专家和老师进行交流,并有一定的控制权限;而非社区成员只有访问的权限。

4.2 制定社区管理制度,规范社区行为

网络黑客、网络诈骗等严重问题,让我们看到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共享和学术交流,必须依赖完善的规范制度。在学术交流虚拟学习社区内,要充分解决存在的诚信问题,必须建立完善的社区规范制度,来规范监督社区成员和管理员的行为,一方面对社区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和惩罚,针对恶意“灌水”、网上行骗、广告等阻碍社区良好运行的成员,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另一方面要对管理员的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督,可以实行竞争上岗制,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总之,通过建立社区内部的管理制度,要争取将各个社区主体的行动放置在相互监督的关系中,使社区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制定社区规范制度的时候,应该参照目前我国在信息传播领域的法律条文,做到有法可依,并做好管理制度的实施工作。

4.3 倡导提高学术道德,净化社区环境

学术道德是指“在具体学科研究中,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及研究者在研究中的关系和态度的行为规范”。 对于学术交流虚拟社区来说,学术道德是支撑整个学科领域学术发展的基元,决定着社区最终的成败。但由于网络环境的虚拟性和成员身份隐匿性,对参与者的约束性不强,容易出现一些违反学术道德要求的情况,。

为了做好社区中学术道德建设工作,首先要依靠每个参与者的价值认同,形成共同的努力目标,鼓励每个参与者在个人的学术交往和行为中践行学术道德规范;其次,要依靠教师以身垂范,引导参与社区的学生获得正确积极的学术道德观,宣扬和传承“求真务实,精思造新”学术精神。从社区管理和设计的角度而言,有必要设计一套社区原创保护体制。可通过机制限制、积分奖励、精华推荐设置等方式鼓励参与交流着多发原创的学术成果,尽量少转载他人的贴和链接。并在社区的公告和主题词、成员的发言稿纸中以固定文字的形式宣传学术道德规范,营造一种尊重他人学术劳动、维护学术道德的制度环境。还可以从入口关开始设置身份认证激活制度,以及采取技术手段禁止复制页面内容的操作以及有害信息过虑机制。

4.4 做好信誉评价及管理,提升社区整体诚信度

学术交流虚拟学习社区首先要不断提高社区的资源质量和丰富丰富性,不断提高本身的学术水平和文化健康度,提高社区本身对于参与人员的诚信度。同时,建立社区聊天室、好友圈等,鼓励社区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了解,促进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另外,社区内部要建立自己的评价管理机构,定期对社区成员进行信誉和能力评级,社区管理机构可以对社区中信誉好坏的成员进行加分或减分评级,并定期在社区公告栏上进行信誉排名。这样通过成员之间的局部信任值逐步建立起社区内的信任网络,并统计每个成员的全局信任值,对统计好的结果进行分析确定社区的努力方向,总结不足与缺陷,不管完善,从而提高社区的整体诚信度。

参考文献:

[1] 王陆.虚拟学习社区原理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谭荣波.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 胡凡刚.教育虚拟社区与学习交往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6(2).

[4] 齐香香,赵莎莎.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共同体的建构[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1).

[5] 王良辉,徐晓丹.活动理论与虚拟学习社区建设[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2).

[6] 甘永成.论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J].学术论坛,2006(2)

学术交流材料范文第8篇

去年召开的“2011中国纺织学术年会”是纺织行业的一次产业发展与学术力量系统对接的直会,推出了1名学术大奖、8名学术带头人、15篇优秀论文,在海内外获得了巨大反响。继往开来,本届大会组委会仍将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纺织专家和学者,跨行业,跨领域的科学家,深谙资本运作与电子商务的成功人士,以及来自海内外知名企业、贸易团体、商会的管理人士等共聚一堂,实现跨界思维共赢,合作集成创新的目标。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孙瑞哲理事长、中国工程院姚穆院士分别担任大会组织指导委员会主席和学术委员会主席。

大会将围绕新型纤维材料、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技术、高性能复合材料及技术纺织品等热点,进行跨领域、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展示科研成果,额发学术大奖和学术带头人奖,为国内外高层次的纺织理论研究者、纺织科技工作者、纺织生产管理者和纺织技术产业化实施者的零距离接触提供互动空间。现诚挚地邀请您就相关内容投稿并参加此次会议。

一、论文征集范围

(1)纺织基础理论研究;(2)高仿真、差别化、功能性纤维材料;(3)天然纤维的改性研究;(4)聚合物结构与分析;(5)聚合物的合成及在纺织工业的应用;(6)生物质纤维及其关联技术;(7)纤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8)新型纺纱方法及设备;(9)高性能、智能化的新型机织、针织。编织技术;(10)高效短流程前处理工艺;(11)节能节水型染色,印花技术;(12)纺织品的复合功能后整理;(13)纺织用酶的研发及应用;(14)化学品资源循环利用技术;(15)各类高功能技术纺织品(含军用);(16)技术纺织品非织遣、机织、针织和编制成型工艺;(17)技术纺织品复合加工技术;(18)技术纺织品长效功能性整理和多功能复合整理;(19)环保低碳纺织专用机械与器材。

二、论文提交细则

(1)会议只接受原创首发稿,文贵自负。

(2)论文可选用中文或英文书写,但参加“2012年中日纺织学术交流会”的交流论文只能用英文书写。论文的具体格式参见大会官方网站“会议征文”栏目。

(3)作者须在大会官方网站(.cn)在线注册后提交Word格式的论文,会议秘书处会在收到论文后的3个工作日内用电子邮件回复。如在1周内没有收到回复,请重新提交论文或与秘书处联系。

(4)论文投稿截止日期:2012年8月20日。

三、论文审评与奖励

学术交流材料范文第9篇

一、学术活动月的学术文化构建

学术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是人们在从事学术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特有文化氛围,人们秉持着相同的学术思想和理念,相似的学术使命,并共同遵循着学术规范。学术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的主要工作之一,高校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这四大功能均以学术文化建设为重要基础。

(一)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在传媒产业与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学术文化成为推进传媒类高职院校发展的标志性动力。学术文化氛围与多层次的学术交流是传媒类高职院校提升文化建设的重要指标,是提高校园文化建设层次与水平的重要助力,也是校园文化品位的有效增加值。

(二)促进高校学科建设

学术文化是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有力推手。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的学术活动月项目实行责任制,旨在培养具有凝聚力的学术带头人,建立稳定的学术管理队伍;另一方面,项目通过团队创新学术研究思路,提高学术团队建设,形成特色鲜明的学术队伍。学术活动月项目培养的学科带头人,其实就是学科发展的核心,决定了学科的学术地位、声誉和发展方向。而学术团队在学术活动月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平台中打开视野,开拓研究领域,寻求学科新的生长点,进而推动学科建设与发展,对学科发展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三)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常规手段,学术活动是学生吸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发掘学生专业探索性、培育学生创新性的推动力。密集开展高质量的学术活动,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影响着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正面构建他们的内心世界,并内化成文化素质。

二、学术活动月的学术文化内涵

学术活动月集中在一个月内,开展水平较高、辐射全院的学术讲座、学术高峰论坛、学友沙龙等学术活动,旨在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文化氛围,开拓师生的学术视野,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提升他们的学术素养。

(一)学术活动月的制度化管理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的学术活动月项目,首先成立了学术活动月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学术活动管理机构,对整个项目进行合理分工,全盘规划和掌握;其次,建立层次合理的学术队伍,形成以科研管理处统筹为主,各二级学院、系(部)、行政处(室)、研究所、工作室承办为辅的稳定而长效的学术交流平台;再次,在现有学术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术文化的特点,拟定《学术活动月管理办法》、《学术活动月流程图》等项目运行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建设形成学术交流的良性运行机制,对学术活动月项目进行全程管理。

(二)学术活动月的视觉识别体系

学术活动月项目实施品牌化管理,强调传播效果与视觉传达,通过整齐划一的识别系统来进行宣传,主动将项目的各个特征向师生展示和传播,使师生对其形成一个标准化和差别化的认识,增强对项目的认同感与识别度。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针对学术活动月项目,定制了专属项目LOGO、专属宣传海报、专属PPT、专属成果汇编封面、专属纸袋、专属座签等风格统一的识别系统,各部门实施学术交流时,都使用专属识别系统。该识别系统呈蓝色基调,与学院的标识设计相得益彰,整体由水墨笔触组成,具有浓厚的学术氛围,传统文化中透露现代气息,体现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三)构建学术活动月的多层次交流平台

学术活动月项目聚焦传媒产业发展、传媒教育研究的热点、前沿问题。学院发挥传媒人才汇集、智力密集的特色和优势,充分反映学术动态,展示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水平,不仅邀请学界有影响力的学者,也邀请业界、政府的精英和领导来讲学,使学院与业界、政府的学术观点、学术政策无缝接轨,开拓了师生的学术视野,打造出富有传媒特色的多层次学术平台。

(四)提高学术活动的学风建设

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制度环境,需要道德建设的监督机制。学院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制定了《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术规范管理制度》,明确提出维护学术道德、规范学术行为、严明学术纪律的工作要求。学院连续两年举办《维护科研诚信恪守学术规范》专题讲座,积极推进学风建设,打造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

(五)推动学术活动月的成果化建设

学术活动月每年出版本年度的学术成果汇编集,汇总学术活动月有关材料,总结学术月成果,及时交流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三、学术活动月的学术文化成果

2012年至2014年,学院把打造学术活动月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品牌。学术交流活动以制度为规范,以工作领导小组为统领,在统一的视觉识别系统的包装下,学院、各二级学院(系、部)、行政处(室)、研究所、工作室每年定期举办主题鲜明的学术活动。每年的学术交流活动,不仅有本校资深专家、教授为引领主讲,还不断拓展校外高层次的学术交流,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10余所高校的学者,以及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规划办、省广播电影电视局、省教育厅科技处、省教科院等政府部门和研究院的专家来学院讲学、指导和交流。同时承办了第二届湖湘高峰论坛“大学文化与文化大学”,举办了“高等学校间的共性与个性”、“传媒经济热点问题研究”、“四力成就传媒人才”、“什么是好的教育”、“全媒体融合下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曹操与杨修》的前世今生”等多场具有传媒特色与专业素养的学术报告。2014年,为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团委牵头开展了《大学,读什么》专题学生学术沙龙,积极拓展学生的学术意识与学术思想。三年来,学术活动月编辑出版了三本成果集,其中包括本年度学术活动月期间的重要领导讲话、学术报告,以及优秀论文选登,是全校师生交流经验、讨论学术、展示成果的一个平台,也是学校提高学术水平、推动学术发展的一个载体。

学术交流材料范文第10篇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CN:31-1691/TQ)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被美国《化学文摘》(CA)、Scopus数据库、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CSA)等十几家国内外权威数据库和文摘刊物摘录。《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中国期刊方阵科技双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期刊”;  2010年以来多次荣获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以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报刊一等奖。在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组织的编辑质量检查中多次获得优秀奖。

该杂志主要面向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包括化学、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电子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物理、生物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广泛认可的期刊之一。该杂志注重学术原创性和学术规范性,秉承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科学研究方法,提供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该杂志拥有严格的审稿与编辑过程,每篇论文都经过专家学者的匿名评审,确保学术质量和原创性。同时,该杂志还注重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编委和客座编辑,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在学术界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被国内外众多数据库、期刊索引和检索工具收录和引用。它是华东理工大学学术交流与科学创新的重要窗口,也是广大科研工作者发表学术成果和获取最新科研动态的重要平台。

上一篇:致富交流材料范文 下一篇:干部教育培训交流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