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情况范文

时间:2023-10-11 13:20:20

学术研究情况

学术研究情况篇1

关键词: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生;就业情况

随着近年来“艺考热”的强烈推动和高校美术专业大规模扩招,使得全国在校美术学学生人数迅猛增长,急剧增加的招生人数导致了高师美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出现了严峻的形势。作为高等师范学校美术类专科学生与专业美术学院、综合院校的美术专业学生的情况大有不同,它也与一般高职院校学生存在差别。 笔者曾对多所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专业2009-2010届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每个学校的调查数据虽不尽相同,但呈现出的规律却有相似之处。本文以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调查数据为例进行分析说明。

一、就业情况调查

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分美术教育与艺术设计两大专业。2009年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毕业人数为56人(此年只有美术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81.82%。2010年美术教育专业毕业人数70人,艺术设计专业毕业人数57人,2010年美术系就业率为87.27%。2011年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人数为153人,两个专业平均就业率为86.31%。

以上数据为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美术系毕业生就业情况,包括师范类(美术教育)与非师范类(艺术设计)学生。

二、就业特点分析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专业招生人数逐年增加,这与目前全国大学扩招的趋势也大致相符,每年的就业率虽然保持相对平均,但还是有下降趋势。虽为师范类学校,但学校也开设了非师范艺术设计专业,而且招生人数与美术教育相当。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师范生毕业后主要的就业方向是去学校当教师或者去企业公司等工作;非师范学生主要去设计公司或者自主创业。美术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企业公司”与“自主创业”人数较为接近,而且为就业的主要方向。可以看出师范类学生与非师范类学生的就业大方向逐渐靠近。美术教育专业毕业生从事非教育的人数也超过了从事教育人数,打破了就业教育岗位一统天下的局面,呈现出就业岗位选择的多样化趋势。

在就业选择中,大部分毕业生个人意向上还是偏于发展前景较好的公办学校任教,或国家机关及效益较好的国有企业。由于目前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实际上大部分毕业生最终是去设计、广告公司等私业去工作,并且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考虑自主创业,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三、就业形势形成的原因

在当前形势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美术专业毕业生找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就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外部因素

(1)我国教育体制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目前全国大部分高师美术类的专业设置无差异化,基本为美术教育专业与艺术设计专业两大类,美术教育专业还是开设国画、油画、版画传统方向。部分学校专业设置过于细化,培养出的学生知识面过窄,学习及适用能力都较差。另外一些学校设置课程陈旧,课程从内容到教学上与社会对人才能力要求相脱节。专业开办与课程设置的存在问题形成无业可就情况。另一方面企业需要的动漫设计、游戏艺术设计、影视美术领域的新媒体艺人等人才却没人培养,形成无人可就的局面。在新的形势下,学校要科学分析形势发展,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更新观念,培养实用性人才。

(2)用人单位需求与毕业生自身素质之间的差异性矛盾。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要求是――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及人际关系方面要好,专业基本功也比较扎实,能够吃苦耐劳,有上进心。根据对用人单位反馈,用人单位普遍反映现在的毕业生知识结构、工作能力与技能方面还存在不足,理论水平及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部分用人单位反映学校没有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培养人才,用人单位只能增加投入,根据工作特点重新培养招录的毕业生。

2.内部因素

毕业生质量在下降。我国大学中除十多所专业性美术院校外,开设美术与设计相关专业的院校有700余所。由于美术专业自身的特殊性,高考文化课要求较低,许多学生为了升学,选择美术高考这个捷径。在扩招背景下,高师专科院校招录了大量文化基础较差的学生或者本身对美术没兴趣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无心也无力学习,大多只求混个文凭,直接影响美术教育质量。而美术创作本身的高品位、高难度和高要求,就要求学生有扎实的文化和专业素质,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实践能力,这些就对生源的选拔提出更高的要求。

毕业生对于工作的期望过高。由于美术专业培养的成本较高,所以大多数毕业生把高薪单位(社会地位较高单位)的作为首选单位。据一项调查数据,75%的毕业生把公务员、国有大型企业作为自己工作的首选,22%的人选择中小学校,极少有人选择乡村小学。但进入社会之后,他们发现竞争比想象更激烈,很难实现自己的目标。导致好的工作干不了,低收入工作没人干的尴尬局面,这主要还是需要毕业生自己调整就业态度,端正自己的心态,放下架子,从基层做起。

四、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类学生就业策略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阶段,我国的文化事业也处于大发展阶段。作为师范高等专科院校,要结合当前的有力条件,利用学校自身的办学优势,形成高师美术类学生的新型就业体系,培养合格学生,提高就业率。

1.找准自身定位。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要找准自身的办学条件,科学定位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法。要对于社会的人才需求进行可续的调查,根据市场需求培养人才。要结合当前文化发展的新特点,学习借鉴其他院校或者国外学院的先进做法,制定高师专科院校自身的美术发展路线,科学设置专业。可以设置定点见习单位,让毕业班的学生到指定的艺术馆或者美术馆等进行毕业实习,根据单位的反馈意见及时整改。

2.注重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国的创意产业还处在初级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长的距离。国家正大力支持创意产业的发展,而且近年来创意产品和市场发展迅猛。创意产品领域基本上都与美术学科有联系,如动漫、广告、艺术设计等。学校要积极培养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大力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

3.学校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堂教学要走出教室,走进广告公司和艺术设计院。室内环境设计、动漫设计与制作、装饰与绘画,舞台美术等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学校在培养学生时要高标准、严要求,让学校在校期间积累丰富的时间经验,做到专业知识与实际技能的结合,让学生毕业就能搞设计,尽快融入社会。

4.做好学生创业体制机制建设。目前我国对于毕业生创业问题,从资金到税收个个方面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要抓住这个有利的契机,建立健全学校的美术创意创业基地,向学生宣讲政策,设置专门的美术创意奖学金,对于优秀学生给予表彰鼓励。

总之,随着国家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师范学校只有积极主动制定措施,形成美术生教育就业体系,才能不断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朝霞,李伯枫.《美术类毕业生择业观现状调查与对策探究――以山东某高校美术学院2007届应届毕业生为例》[J].现代企业教育.2007,(9):113-114.

[2]潘尚河.《金融危机背景下高职毕业生就业对策探析》[J].高教论坛.2009,(7).

[3]梁淑艳,王朝霞.《高校美术类毕业生就业问题探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1(2):85-86.

[4]蒲宏伟.《高职艺术类学生就业市场现状研究》.职业时空.2008,(2).

[5]崔栩.《高等美术院校大学生就业调查与解决问题的对策――以广州美术学院2010届毕业生为例》[J].文教资料.2011,(16).

[6]李芬.《当前高校美术类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2).

学术研究情况篇2

[关键词]术中知晓;全身麻醉;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 R61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10-0023-02

Survey and analysis on intraoperative awareness in general anesthesia patients

SHA Shanhu1 CHEN Yonghao2 ZHANG Zhijie1 LOU Jiping1 LUO Yun1

1.Department of Operating Room Anesthesia, Yinzhou District Jiangshan Center Hospital of Ningbo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 Ningbo 315191, China; 2.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Urinary Kidney Hospital of Ningbo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 Ningbo 315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cidence of intraoperative awareness in patients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and analyze its impact factor. Methods All of 1652 cases were selected for elective surgery, they were given general anesthesia. The detailed knowledg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surgery were recorded. Impact factors were analyzed with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 Results There were 1.5% patients in intraoperative awareness situation.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incidence of intraoperative awareness among a variety of surgical procedures (P < 0.05). Relevant factors were the patients’ gender, the application of preoperative medicine, airway management, application of volatile anesthetics, intraoperative blood pressure fluctuations. Conclusion In a variety of elective surgery in the case of intraoperative awareness are likely to occur in patients with intraoperative awareness if the situation is likely to occur after the period of after-effects.

[Key words] Intraoperative awareness; General anesthesia;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临床上麻醉科医生及患者较为关注的问题是全身麻醉的术中知晓问题。近几年虽然发生率越来越低,但是还不能做到完全避免。有报道表明,近几年国外的发生率较低,约为0.1%~0.2%。与国外比较,我国全身麻醉术中知晓的发生率较高[1-2]。本研究对全身麻醉术中知晓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调查分析的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1年7月择期手术患者1 65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单纯全身麻醉或全身麻醉复合阻滞麻醉。其中男816例,女836例,年龄最小为35岁,最大为76岁,平均为(55.3±12.7)岁。所有研究对象术中给予神经电生理监测。

1.2 方法

采用静脉诱导方式进行麻醉,对其一般情况进行详细记录,记录人员为麻醉医生,同时对患者采取麻醉方式、手术方式、术中使用的物种类、术中出现情况及其苏醒后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登记。所有患者均在术后1~3 d由独立研究人员随访。所有的麻醉医师对本次研究均不知情。在以完成麻醉诱导后到手术结束前这段时间内,患者准确回忆事件为发生术中知晓的判定依据。如果患者有术中知晓情况发生则对其听觉、视觉及痛觉等进行相应记录,同时记录术中是否存在紧张、焦虑等心理反应。术后2周对发生术中知晓情况的患者进行随访,内容:题① 麻醉诱导前最后能记起的事情;② 麻醉醒来后的第一件事情;③ 从麻醉诱导入睡开始直至麻醉醒来这段时间内能记得的事情;④ 手术过程中是否有梦境出现;⑤ 手术期间什么事情让你感觉最坏。观察术后情况,是否有后遗症状发生。

1.3 统计学分析

对于研究对象中年龄等计量资料的表示为均数±标准差,采用t检验的方法进行组间比较;对于计数资料等组间比较则采用卡方检验,以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术中知晓发生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以上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包。

2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研究共有1.5%(25/1 652)的患者发生术中知晓情况。由表1可见,术后存在后遗症的患者有5例,其中有痛觉和无痛觉的患者中存在后遗症分别为2例、3例,患者疼痛及术后存在后遗症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69,P > 0.05)。

2.2 麻醉方式和术中知晓的关系

吸入性、吸入复合阿片类镇痛药、全凭静脉麻醉三种麻醉方式的术中知晓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吸入复合阿片类阵痛药的发生率明显较高(2.5%)。

2.3 术中处理、手术方式等情况与术中知晓的关系

本研究中气管插管及应用喉罩通气的患者例数分别为1641、11例,其中发生术中知晓情况的例数分别为1.4%(23/1641)、18.2%(2/11)。患者的术中知晓情况在各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方面统计学意义(χ2=1.29,P > 0.05)。见表3。研究中出现血压波动的患者64例,原因不明,其中发生术中知晓情况的比例为7.8%(5/64)。

2.4 术中知晓情况的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术中知晓情况的相关因素为患者的性别、应用术前药、气道管理方式、应用挥发性麻醉剂、术中血压波动。

3讨论

全身麻醉患者的术中知晓发生情况包括两种记忆即外显、内隐。外显记忆为本研究的术中知晓情况,如听觉、视觉、及疼痛等均有可能在术中知晓患者发生。如果患者给予肌肉松弛药物,使其完全麻痹,则会出现各种心理反应如恐惧、焦虑和无助感等。术中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较多,如麻醉过程中没有使用足够量的药物,或者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对使用药物的反应不同等[3]。

本研究中共有1.5%的患者发生术中知晓情况。性别是术中知晓情况发生的影响因素之一,其中女性具有较高的术中知晓情况发生率(OR = 2.927),结果提示女性患者,为好发人群。东莨菪碱、安定类镇痛药物及吗啡等是本研究中使用药物,是否应用术前药物是术中知晓情况发生的无影响因素,应用术前药物能降低术中知晓情况发生危险(OR = 0.417),推测其原因可能是药物的种类使患者产生了顺行性遗忘作用导致结果的出现,本结果提示给予术前药物能够对术中患者知晓情况的发生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是否应用挥发性麻醉剂是术中知晓情况发生的影响因素之一,如果一段时间或者全程都没有使用挥发性麻醉剂则会加大术中知晓情况的发生危险性(OR = 3.172),结果提示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在充分阵痛或者血流动力学出现波动具有重要作用。患者的术中知晓情况在普外科、骨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甲状腺乳腺外科、妇科及其耳鼻咽喉科等不同的手术方式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果提示各种择期手术术中知晓情况均有可能发生。与气管插管患者比较,应用喉罩进行同期的患者术中知晓情况较高发生率,其原因尚不完全清楚,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患者术中血压波动能够显著的增加其发生的风险性,原因可能为患者术中失血过多,或者是过敏性休克以后使患者的麻醉深度减浅,可能是术中低血压尤其是低血容量引起术中知晓情况发生。

本研究发生术中知晓情况有84%患者主诉术中存在听觉,提示感知渠道在术中知晓最重要的是听觉。而24%的患者主诉疼痛,原因可能术中使用阻滞麻醉及其阿片类阵痛药物,起完全发挥阵痛作用而保存患者的记忆。另一种可能是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对其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中有后遗症状出现的比例为20%,低于相关报道[4,5],推测可能是因为本研究中手术后2周对于发生术中知晓情况的患者进行追踪,具有较短的时间间隔。总之,在多种择期手术中术中知晓情况均有可能发生,如果患者出现术中知晓情况则期有可能会发生术后后遗症。

[参考文献]

[1]任子生,李恒林. 全身麻醉术中知晓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2010,16(14):2206-2208.

[2]蒋迅. 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知晓情况分析[J]. 吉林医学,2010,31(18):2873.

[3]娄景盛,邓小明. 麻醉术中知晓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临床军医杂志,2009,37(1):136-139.

[4]岳云. 术中知晓与相关研究的进展[J]. 继续医学教育,2006,20(15):14-20.

[5]莫怀忠,邹小华,胡晓,等. 全麻下患者术中知晓的临床分析[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30(16):1580-1581.

学术研究情况篇3

关键词:宫颈电圈环切术;颈管粘膜环切;宫颈柱状上皮外移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近年在生育妇女中的发病情况较为明显,当前医院的主要治疗办法为常规的宫颈电圈环切术。常规的宫颈电圈环切术对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具有一定疗效,但术后易引发宫颈柱状上皮外移,导致患者颈管局部出现充血、水中、增生等症状,需要进行二次宫颈电圈环切术[1]。为寻求有效预防宫颈柱状上皮外移的手术方法,本院对114例宫颈上皮内瘤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分析,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诊治的114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根据患者病理情况与治疗方案同意书的签署情况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56例,年龄为25~51岁,平均年龄为(43.5士14.8)岁,其中孕次≤1的有8例;研究组58例,年龄为24~53岁,平均年龄为(44.1±13.9)岁,其中孕次≤1的有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孕次以及病理情况等基数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临床症状符合宫颈上皮内瘤的诊断标准,签署相关治疗方案知情同意书,无应用相关药物的禁忌症。排除标准:患有阴道炎或盆腔炎者,不配合治疗和护理方案实施者,资料不完整者。

1.3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宫颈电圈环切术方法,在患者月经干净一周内进行手术,术前取膀胱截石位并对宫颈与阴道用碘伏常规消毒于麻醉,术中进行常规宫颈电圈环切术,保证病变组织全部切除[2]。研究组则在采用常规宫颈电圈环切术方法的基础上用10mm的环形电极伸入宫颈管切除颈管黏膜组织,并在切除标本后定位标记,再以甲醛固定送至病理检查,术中需要注意的是,若在切除黏膜组织的过程中,发现出血情况需立即用针状电极进行止血。

1.4疗效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情况包括手术时间以及术中、术后出血量,并在3个月的随访期内观察患者的宫颈柱状上皮外移情况,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1.5统计学处理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用标准差(x±s)表示数据资料,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组间比较,当P<0.05时,表示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2.1手术情况分析予以不同治疗方案后,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出血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由下表可见研究组的出血量与出血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术后宫颈柱状上皮外移情况 予以不同治疗方案后,通过两组患者随访期的宫颈柱状上皮外移情况分析比较出两种疗法的有效情况,由下表可见研究组宫颈柱状上皮外移的预防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癌前病变,反应出宫颈癌发生发展的连续过程,在生育妇女中的发病率较高。本文研究组采取了宫颈电圈环切术中颈管黏膜环切术的治疗方法,在常规宫颈电圈环切术的基础上进行颈管黏膜组织的切除并进行标本定位标记,有效控制手术过程中的出血情况,以及术后3个月随访期内的宫颈柱状上皮外移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由本研究两组患者术后宫颈柱状上皮外移情况研究可得,研究组术后1个月宫颈柱状上皮外移情况为4例(6.89%),明显优于对照组13例(23.21%),研究组术后3个月的宫颈柱状上皮外移情况为1例(1.79%),也明显由于对照组9例(16.07%)。需要注意的是,术后随访1个月记录宫颈柱状上皮外移情况时,医生需对患者出现宫颈柱状上皮外移并伴随颈管黏膜充血的情况,及时予以1~2个疗程的甲硝锉抗感染治疗,有效控制颈管黏膜充血等炎症。根据本研究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分析可见,研究组术中出血量(12.21±5.38)ml与术后出血时间(9.84±4.96)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但仍存在术后出血与宫颈感染的问题。因此,手术中宫颈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准备,控制术后出血时间将成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治疗的未来研究方向。

综上所述,宫颈电圈环切术中的颈管黏膜环切手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出血时间短、宫颈柱状上皮外移情况少等显著疗效,应用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手术有效情况,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吴芳,黎成林.LEEP手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3,9(18):53-56.

[2]张先娟,傅,杨沛.宫颈环形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研究进展[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3(15):86-89..

学术研究情况篇4

【关键词】 瑞芬太尼;异丙酚;甲状腺切除术;麻醉;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0.098

甲状腺切除术对恶性淋巴瘤及甲状腺癌具一定治疗效果, 但外科手术会为患者带来生理上的痛苦, 患者易在术后出现焦虑等心理应激反应, 可增加患者痛苦, 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1]。由此, 本研究选取本院接收的62例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 分组予以单纯使用瑞芬太尼和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麻醉, 对联合用药的临床麻醉效果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于本院接收的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62例,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31例, 其中研究组男女比16:15, 年龄22~63岁, 平均年龄(41.38±5.14)岁;对照组男女比15:16, 年龄25~61岁, 平均年龄(39.67±4.52)岁。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手术前, 两组患者均需禁食8 h, 且均使用相同药物和麻醉诱导用药, 并于诱导成功后实施气管插管。对照组单纯使用盐酸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20030197), 采用静脉微量泵输注, 速度为500 μg/h。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2 mg/kg异丙酚(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1841), 输注方式与对照组相同。

1. 3 观察指标 在检测的过程中,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苏醒情况, 包括意识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并统计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包括苏醒期躁动、咳嗽反射等。

1. 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苏醒情况 研究组患者的苏醒情况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患者在术前易产生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 而且甲状腺手术过程中会对甲状腺进行挤压, 进而容易导致甲状腺素的过多分泌, 不仅容易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还会引起儿茶酚升高, 严重时可能导致甲亢的发生[2]。瑞芬太尼是一种U型阿片受体激动剂, 其可在患者的组织和血液中快速溶解, 本品具有起效快、维持时间短的特点, 但本品使用后患者易出现心慌、恶心、低血压以及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症状。由此本研究将选定的62例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予以分组, 对其中的31例患者采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进行麻醉, 分析联合用药的麻醉效果。

本研究可得两组患者的苏醒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两项结果, 其中分析两组患者苏醒情况的结果可知, 研究组患者的意识恢复时间为(5.15±1.37)min、自主呼吸时间(5.15±1.37)min、清醒时间(7.64±2.25)min、拔管时间(9.76±4.09)min, 本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的苏醒情况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在于, 根据药物学理论可知, 抗胆碱醋酶药物与患者血浆中的胆碱醋酶不会对瑞芬太尼和异丙酚的代谢产生影响, 且其代谢不会受到患者的年龄和肝肾功能等因素的影响, 但能溶解于血浆以及组织中的非特异性醋酶, 药物不会堆积在患者的体内, 因而可有效缩短患者麻醉后的清醒时间。本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表明予以联合用药麻醉的不良反应较少, 安全性较高。原因分析为异丙酚是一种快速强效的全身麻醉剂, 其具有起效快、持续时间短、不良反应少的特点, 两药联合使用可有效减少瑞芬太尼的用量, 进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3, 4]。本研究未对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阵痛情况进行调查, 有待进一步研究验证。

综上所述, 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甲状腺切除手术的麻醉效果较好, 患者的清醒时间短, 不良反应较少,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凌钢.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的临床分析. 吉林医学, 2014, 35(15):3258.

[2] 易建平.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的临床分析.当代医学, 2013, 19(9):82-83.

[3] 李成涛.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在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 25(10):2219-2220.

[4] 路凤英.小剂量瑞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 8(4):133-134.

学术研究情况篇5

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卫生技术评估研究人员主要的研究结果产出方式、卫生技术管理决策人员对各种产出方式的偏好情况进行统计描述、对其差异进行分析。并描述不同职称、教育程度的研究人员所采用的研究成果产出方式以及不同机构、教育程度、行政级别的决策者对研究成果产出方式的偏好情况。采用预调查的方法对调查问卷进行完善;正式调查时,对每份回收的问卷进行复核;问卷录入时,采用双人背对背录入的方法以保证数据的质量。

2结果

2.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发放卫生技术管理决策者调查问卷203份,回收有效问卷112份,决策者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55.2%;发放卫生技术评估研究者调查问卷561份,回收有效问卷382份,研究者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68.1%。调查对象详细情况见表1。

2.2研究方和决策方对不同产出方式的偏好情况

卫生技术评估研究人员和卫生技术管理决策者对卫生技术评估结果产出方式的偏好情况见表2。约有2/3的卫生技术评估研究人员常用的产出方式是在国内期刊上发表学术文章,其次是完整的调研报告和调研报告概述,而最不常用的产出方式为在网页上研究结果、通过报纸等媒体展示研究结果、在非科学杂志上刊登文章、通过广播电视展示研究结果。对于卫生技术管理决策者而言,约有60%的决策者希望卫生技术评估研究者通过完整调研报告展示其研究结果,其次分别是通过公文初稿和调研报告概述。而对于在网页上研究结果、通过报纸等媒体展示研究结果、在非科学杂志上刊登文章、通过广播电视展示研究结果,决策者的偏好程度也最低。

2.3不同职称、教育程度的卫生技术评估研究者内部比较

教育程度为本科及以下、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3类研究人员所采用的研究结果产出方式较为一致,最常用的3种产出方式依次是在国内期刊上发表学术文章、完整的调研报告和调研报告概述。而对不同职称的研究人员,正教授与讲师及以下的研究人员采用的研究结果产出方式较为一致,最常用的3种产出方式依次是在国内期刊上发表学术文章、完整的调研报告和调研报告概述。而职称为副教授的研究人员,其最常用的3种产出方式依次是在国内期刊上发表学术文章、完整的调研报告和国内会议报告,见表3。

2.4不同隶属部门、行政级别、教育程度的卫生技术管理决策者内部比较

就不同隶属部门而言,完整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概述、公文初稿是卫生部门和医保部门的决策者最为偏好的3种研究结果产出方式;而药监部门的决策者在完整调研报告和调研报告概述两种研究结果产出方式之外,还偏好国外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就不同行政级别的决策者而言,他们均偏好完整调研报告和公文初稿两种研究结果产出方式。此外,处级以上的决策者还偏好调研报告概述,而科级以下的决策者则偏好在国外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对不同教育程度的决策者而言,具有博士学位的决策者最为偏好通过调研报告概述展示的研究成果,其次是公文初稿、完整调研报告、国外期刊上发表的文章;而具有硕士或学士学位的决策者则最为偏好通过完整调研报告展示的研究成果,其次是公文初稿和调研报告概述,见表4。

3讨论与建议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卫生技术评估研究结果产出方式的偏好程度的差异主要存在于研究方和决策方之间,不同行政单位、不同行政级别以及不同教育程度的决策者之间。为促进卫生技术评估在决策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并进一步推进科学决策、循证决策,特提出如下建议。

3.1加强与决策方的沟通交流

卫生技术评估研究人员应进一步加强与卫生技术管理决策者的沟通交流。一方面有利于传递自己的思想理念,增进研究方与决策方的合作与互信;另一方面有利于及时了解卫生决策者的工作进展及面临的问题、明确对方的决策需求,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卫生技术评估研究,进一步促进评估证据的决策使用[9]。

3.2根据需求采取不同的产出方式

作为卫生技术评估结果的利用方,决策者对评估证据是否被最终采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鉴于不同职称、不同单位、不同教育程度的卫生技术管理决策人员对卫生技术结果的产出方式有不同的偏好,因此研究人员在向不同特征的决策者提交研究结果时,应尽量采用对方所偏好的产出方式,以便提高决策者对评估证据的认可度。

3.3完善激励机制

目前卫生技术评估研究人员较常采用的产出方式多为在国内期刊上发表文章,不同职称、不同教育程度的研究人员均体现了这一偏好。这可能与现行科研考核激励机制对发表学术论文的重视有关。为了提高卫生技术评估研究人员对评估证据使用情况的重视程度,建议逐步完善激励机制,适当强化对研究成果实际利用情况的考核和相应激励。

3.4提供相应的支持与指南

促进相关卫生技术评估研究结果的决策利用,还需要有所在研究机构提供人员、财力和技术方面的支持,如制订将卫生技术评估证据转化为决策的指南、对将研究成果成功转化为决策的研究人员或研究团队给予一定奖励,有条件的单位可以雇佣专门的人员负责开展卫生技术评估结果的传播和决策转化。

3.5强化对普通公众的传播

卫生技术评估对公众的健康产生直接作用,然而本研究结果显示,卫生技术评估研究者极少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大众传媒传播其研究结果。鉴于此,研究方除了向相关决策者和卫生技术提供方传递卫生技术评估结果之外,还应该重视向公众传播卫生技术评估的结果。可借鉴加拿大等国的经验,根据公众特点,将卫生技术评估研究结果采用最平实、易懂的语言编写出一个公众传播的通俗版本,以便于公众和非专业人士了解相关卫生技术的最新评估信息[10]。本研究主要着眼于从决策方和研究方对产出方式偏好程度差异的角度提出分析和建议,但是其他因素(如卫生技术评估研究本身的质量,决策方的决策风格、决策文化以及更宏观的政策环境的影响)对卫生技术评估结果利用产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后续研究将继续关注这些因素的影响和作用。

学术研究情况篇6

[关键词] 舒适护理;手术室;心理状况;生理指标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3(b)-0148-02

手术患者多精神压力较大,精神恐惧紧张,这就要求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舒适的护理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创造性、个性化、有效的护理模式[1],其目的是改善患者手术前后的生理、心理状态变化,舒适护理作为整体化护理的过程和追求的结果[2],使基础护理与护理研究更注重患者的舒适感和护理满意度。本研究对我院2011年3月~2012年9月收治的43例手术室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2年9月收治的86例手术室患者,其中,男50例,女36例;年龄20~65岁,平均(50.3±4.1)岁;手术类型:普外科手术16例,妇产科手术30例,骨折手术25例,其他手术15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5例,高中20,大专18例,本科及以上33例。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3例,均知情同意。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类型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 术前评估 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前的访视,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订相应的护理方案。

1.2.2 手术环境的护理 患者进入手术室时由进行术前访视的患者亲切地迎接,保持手术室安静,手术室温度保持在23~25℃,相对湿度为50%~60%。

1.2.3 麻醉时的护理 麻醉时护士要仔细观察患者的变化,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尽量分散其注意力,用一些简单的动作和语言,使患者感受到关爱,缓解其紧张的心理情绪。

1.2.4 的护理 患者手术时的是影响患者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手术既要保证手术顺利又要保证患者生理的舒适,根据患者的具体手术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侧卧位时要注意肩部、臀部的固定;截石位时要注意不要压迫窝;除全身麻醉的患者外术中要仔细观察患者的变化,及时询问患者的感受,必要时可进行调整。

1.2.5 术中的护理 手术过程中对意识清醒的患者要用语言、态度、表情等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紧张心理。手术过程中让患者感到舒适、安全,避免暴露患者的隐私和过分暴露患者的躯体。操作时动作要轻柔,护士要保持注意力集中认真完成所有操作。

1.2.6 手术结束时的护理 手术结束后将患者皮肤上的血迹擦干净,注意输液通道及各种引流管的妥善固定,给患者穿好衣物、盖好被子,注意保暖,注意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将患者平稳的移至平车,安全送回病房。

1.3 评价标准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3]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评价方法:量表包括90项,主要包括人际关系、焦虑、抑郁、强迫症状、敌对、躯体化、恐怖等7个项目,均为患者自我评定项,术后由家属协助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状况比较

对照组与研究组术前各项心理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研究组患者各项指标明显下降,与同组术前及对照组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生理指标比较

术后对照组与研究组的血压、心率及呼吸频率均有所下降,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各指标下降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为满足手术室患者的需求,舒适护理应用而生,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创造性、个性化、有效的护理模式,舒适护理更注重以人为本,其目的改善患者手术前后的生理、心理状态变化,舒适护理作为整体化护理的过程和追求的结果,使基础护理与护理研究更注重患者的舒适感和护理满意度。

术前访视可加强手术患者与手术护士的沟通,可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和焦虑心理。环境的护理可为手术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手术环境[4-5],对手术的顺利实施有重要的作用。麻醉、术中、及术后的护理均可使患者感受到温暖,可缓解患者的心理,改善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减少其对手术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有研究报道舒适护理可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6]。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对照组与研究组术前各项心理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研究组患者各项指标明显下降,与同组术前及对照组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对照组与研究组的血压、心率及呼吸频率均有所下降,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各指标下降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以往报道一致[7-8]。

综上所述,舒适护理可改善手术室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生理指标,值得在手术室患者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志红,刘婷婷.舒适护理在手术室的实施[J].现代护理,2006,12(21):1983-1984.

[2] 卓燕.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舒适护理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7):165.

[3] 王玲,王伟智.术前访视在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4):53-54.

[4] 丁燕,应慧杨,王蓓.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8):1202-1203.

[5] 崔玉红,林景英,高彩莲.舒适护理――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目标[J].中外医疗,2009,27(12):189.

[6] 蔡立侠,张玉芝,李文静.舒适护理对减轻手术患者焦虑水平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9):323-324.

[7] 吕筱霞.手术室整体护理模式临床效应最大化研究与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4):20-21.

[8] 蒋亚茹,王小平,巨会萍.风险管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中的实施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5):1190-1191,1195.

学术研究情况篇7

[关键词]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胸腰段骨折;脊柱

[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02-55-03

脊柱胸腰椎段是骨折常发部位,且近些年该部位骨折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发生骨折后,一般脊柱中柱受累明显,使脊柱处于不稳定状态,并对脊髓神经造成不同程度的压迫,伴随的并发症较多,严重者甚至出现生命危险[1]。手术治疗是脊柱胸腰椎骨折一般采用的治疗方式,手术类型主要有前入路、后入路以及前后路相联合方式[2]。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脊柱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取得相对更为显著的效果。本研究即就此种手术方式在脊柱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疗效作具体探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9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脊柱胸腰椎骨折患者90例,按临床差异性治疗方式,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50例)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20~53岁,平均(38.7±6.3)岁。对照组(40例)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22~52岁,平均(38.4±6.1)岁。所有患者损伤部位:42例L1,16例L2,14例T11,21例T12;骨折原因:46例交通伤,27例高空坠落伤,12例跌打伤,其他原因骨折者5例。骨折类型:18例为骨折脱位型,72例为爆裂性骨折患者。

1.2 神经功能分级情况

参照ASIA的相关标准进行分级[3]:A级:受损平面之下的运动以及感觉功能均丧失;B级:受损平面之下的运动功能丧失,但部分感觉功能(骶区部位)存在;C级:受损平面之下运动功能消失,但感觉存在,肌力在3级以下;D级:受损平面之下的运动功能存在,感觉存在,肌力在3级以上;E级:运动与感觉功能均正常,且存在正常的病理发射。分级后显示,研究组中,A~E级患者分别有6例、13例、15例、12例和4例,对照组中,A~E级患者分别有4例、10例、13例、10例和3例。

1.3 治疗方式

研究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患者行全身麻醉后,取俯卧姿势,悬空腹部。依据术前X线片检查提示骨折位置,选择骨折椎体的正中行切口,并充分显露伤椎以及相邻的上下各一椎体,然后依次将深筋膜与骶棘肌切开,暴露椎板与横突等部位,确定椎弓根的位置,并除去表层的骨皮质,后根据椎弓根螺钉进入方向钻孔,将螺钉置入和固定。同时,对损伤的关键部位行椎管减压处理,后采用AF或RSS钉完成骨折端的复位与固定;彻底清除血淤,完成横突与髂骨关节突之间的植骨融合,最后使用生理盐水对创口进行彻底清洗,置引流管,并逐层将切口闭合。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以防止发生感染。

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前路内固定术治疗。全麻下患者取平卧姿势,并常规方式完成骨折复位固定处理等。

1.4 评价指标

(1)对比分析两组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变化情况。(2)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伤椎变化情况,指标包括: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以及椎体后缘高度[4]。(3)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总体效果。有效:临床症状均好转,受压脊柱恢复明显,恢复率在60%~95%,脊柱凸出不明显,对正常活动无影响。治愈:临床症状均恢复,伤椎完全复原,或恢复率在95%以上,且趋向于正常,运动与感觉功能均恢复正常。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改变或出现加重现象[5]。(4)对比两组不良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情况

手术前,两组神经功能情况无明显差异性(P>0.05);手术后,两组均改善,但研究组改善相对更显著(P

2.2 两组手术前后伤椎变化情况

在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以及椎体后缘角度上相比,术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改善效果更理想(P

2.3 两组手术效果

研究组治愈率为62.0%,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治愈率为42.5%,总有效率为82.5%;研究组手术效果相对更佳(P

2.4 两组不良情况

研究组出现1例腰背部疼痛患者,占2.0%;对照组出现2例断钉患者,2例腰背部疼痛患者,占10.0%;研究组术式相对更为安全(P

3 讨论

胸腰段骨折在临床发生率很高,骨折后因脊柱处于不稳定状态,易发生相关并发症,且易对脊髓神经造成不同程度的压迫。对脊柱进行稳定性重建,恢复脊柱的生理曲度,并恢复受压神经的功能是临床治疗胸腰椎段骨折的基本目标[6]。手术方式仍是当前临床治疗该部位骨折的主要方式,但选用不同的术式,临床效果往往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临床主要采用的术式由前入路、后入路以及前后路联合方式;一般认为前入路手术方式的治疗比较彻底,但该种术式对手术技术的要求很高,如技术不精湛,较难实现彻底的治疗效果,反而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并因此给增加患者的痛苦;同时,手术时间一般较长,且术后患者的恢复时间相对更长。相比而言,后入路方式操作简便,手术风险比较小,且术后并发症比较少;同时,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手术费用相对较低,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后路内固定手术应用于胸腰椎段骨折的治疗中,可实现对后凸角的良好矫正,且利于伤椎高度的恢复;同时,稳固效果理想,利于脊柱生理曲度恢复正常。且治疗中可通过残留的正常骨体,实现对伤椎部的适度撑开,利于达到理想的复位效果,并能有效减少发生断钉的几率,手术安全性比较高[7]。

本文所选90例胸腰椎段骨折患者中,50例(研究组)均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另40例(对照组)采用前路内固定术治疗;对比显示,术前两组在神经功能与伤椎情况上均不具明显差别;手术后,研究组的神经功能与伤椎情况改善均更为显著;另外,研究组治愈率62.0%,总有效率94.0%;对照组治愈率42.5%,总有效率82.5%;研究组发生不良情况率2.0%,对照组为10.0%;研究组手术效果明显更优(P

综上所述,胸腰椎段骨折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临床可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大民,肖克明,邵楠.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1,28(6):1168-1170.

[2] 秦玉坤.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50例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3,2(8):56-57.

[3] 王广辉,游,郭坤营,等.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18):106-107.

[4] 石金平.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98例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31):86-87.

[5] 俞海亮,胡优威,谭益云.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6):103-104.

[6] 张文化,冯佳男,孔洋.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3,32(5):68-69.

[7] 曹衍玉.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9):21-22.

学术研究情况篇8

【摘要】研究硬外麻镇痛患者在留置止痛泵的情况下,拔除留置尿管的最佳时机。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最好术后2--3天拔除尿管或镇痛泵去掉后再拔除尿管,不会发生尿潴留。目的:研究硬外麻镇痛患者在留置止痛泵的情况下,拔除留置尿管的最佳时机。方法:采用普外科和骨科各40名男性患者,各科分别将20名患者术后第1天拔出尿管和20名患者术后2~3天拔除尿管发生尿潴留现象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术后2~3天拔除尿管不易发生尿潴留。结论: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最好术后2~3天拔除尿管或镇痛泵去掉后再拔除尿管,不会发生尿潴留。

【关键词】硬外麻镇痛 ;尿潴留

1前言

1.1背景及意义

我院自引进一次性使用输注泵用于术后镇痛,发现硬外麻镇痛男性患者拔除尿管时出现尿潴留现象,有发生在术后第一天,也有发生在术后2~3天的,采取了诱导、下腹热敷等方法,甚至不得不继续留置尿管;给病人增加了痛苦,也增加了护理工作量。通过查阅一些期刊我们也了解到带镇痛泵患者发生尿潴留的相关因素,由于各院采用的镇痛药物不同,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也略有不同。我们想通过本院病例具体情况,了解硬外麻镇痛患者拔除尿管时间与发生尿潴留的关系,以便选择最佳拔尿管时机.

1.2目的及目标

目标:通过研究选择最佳拔尿管时机。

目的:硬外麻镇痛患者不发生尿潴留,减轻病人痛苦。

1.3关键词及定义

硬外麻镇痛Hard outside hemp analgesia将镇痛药物通过导管输入硬外膜腔以达到镇痛作用的方式。

尿潴留Urinary retention指尿液存留在膀胱内不能排除,是排尿困难的进一步发展。

2研究方法

2.1研究设计

利用术后硬外膜镇痛患者发生尿潴留的现象,研究拔出尿管的最佳时机。

2.2研究对象

选用不同时期近两个月无前列腺疾病及排尿障碍的20~50岁男性患者80名(普外科腹部手术40名、骨科下肢手术4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扬州市康利来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一次性输注泵(型号为CBI),容量为100ml,输注速度为2ml/h;注入镇痛药物:生理盐水50ml、芬太尼0.1mg/支4~5支、地塞米松10mg。

2.3研究方法

所研究对象术前常规留置尿管,术中采用过硬膜外麻醉,术后麻醉师硬膜外导管连接镇痛泵,用胶布妥善固定;回病房给予硬膜外麻醉术后常规护理,留置尿管期间给予留置导尿常规护理。

2.4研究步骤

在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好,膀胱充盈的情况下,分别于术后第1天和第2~3天拔除留置尿管,患者第一次自行排尿前嘱其放松,并给予诱导排尿。

2.5资料分析

整理分析资料,数据应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3结果

3.1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选用80个男性患者,年龄20~50岁,平均32.2+2.87岁;有配偶54人。无配偶26人,小学文化5人,中学文化60人,大专以上15人。本组研究对象均一般身体状况好,无并发症及其它疾病。

3.2发生尿潴留情况

研究发现术后第一天拔出尿管,骨科发生尿潴留10人,普外科 5人;术后2~3天拔出尿管,骨科1人发生尿潴留,普外科无人发生。

4讨论

硬外麻镇痛患者术后2-3天拔出尿管不会发生尿潴留.

通过骨科和普外科80名患者分组进行对比,我们得出硬外麻镇痛患者术后2-3天拔除留置尿管,很少发生尿潴留。在分组对比中我们也发现骨科病人发生尿潴留的人数比较多,这是因为患者卧床,不习惯床上排尿造成的。普外科病人相对下床活动早,无排尿困难的心里负担。

5结论

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和很多病人术后第1天便要求拔除尿管,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尽量对病人做好解释工作,最好在术后2-3天拔出尿管;并根据患者手术、伤口疼痛情况、镇痛药物、精神状况等,选择最佳拔尿管时机。在患者第一次自行排尿前指导其精神放松,采用有效的诱导排尿法,避免尿潴留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肖顺贞主编. 护理学研究. 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47-50

[2]黄子杰主编. 预防医学.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67-184

[3]许舒梧主编. 基本药物手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170-171

[4]陆烈红. 自控镇痛病人发生尿潴留的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 中华护理杂志, 2002,(2):26

[5]何群君. 术前排尿训练对使用镇痛泵患者术后排尿的影响. 护士进修杂志, 2005,(4):31

[6]芮红霞. 术后应用留置硬膜外镇痛泵的观察与护理. 实用全科医学,2005,(03):84

上一篇:企业绩效考核管理范文 下一篇:法律的读书笔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