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形势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1 07:48:27

国际形势论文

国际形势论文范文第1篇

布什政府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上台之初对中、俄采取的强硬态度,将其对中、俄政策基调由消极面较多转为积极面增加。布什在发动对阿富汗战争四个月后接连两次来华同主席举行会谈,双方就中美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建立高层战略对话机制、全面扩大双边合作和中国国家主席、副主席年内访美等重大问题达成共识。中美关系走出了“撞机事件”造成的低谷和阴影,回归基本正常发展的轨道。最近,副主席对美国进行了成功访问,中美关系出现了新的良好发展势头。美俄关系明显改善,两国元首实现互访,双方对进一步削减战略核武器和建立新的战略关系框架立场接近,达成初步共识,尤其在反恐战争中进行了全面合作。两国虽在美发展国家导弹防御问题上分歧依旧,但普京总统明确表示,美退出《反导条约》不会影响俄美关系。这些标志着美俄关系进入了以加强合作、协调为主要特点的新阶段。美国还密切了同欧盟与日本等主要盟国的关系,相互合作、协调明显增强。欧、俄、中、日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合作也有新的发展。主要大国之间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带动世界地缘政治重心地区——欧亚大陆局势趋向稳定与缓和。

各国特别是大国的安全观念发生重大变化,促使其朝着削减国与国对抗,促进国际合作和世界总体安全的方向调整军事和国家安全战略。“9·11”和反恐战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安全观。这可从三个层面来看。第一个层面是各国尤其是美国等西方国家重新认识什么是对其安全的现实威胁。在此之前,它们一直把中、俄等非西方国家视为对其威胁之源,并主要以此展开其安全战略布局。“9·11”后它们开始认识到国际恐怖主义才是对其安全的真正威胁,才是它们的主要敌人。美及其盟国表示,打击恐怖主义是它们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当务之急和中心目标。同时,对付国际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挑战非一国之力所能奏效,必须进行和加强国际合作。这使得国与国安全关系中的“零和”性质降低,共存与合作共赢意识增强。第二个层面是各国重新认识怎样才能维护国家安全。在传统认识上,一个国家拥有庞大军事力量就能克敌致胜,维护本国安全。“9·11”打破了这种传统理念。美国军事力量世界第一,不但拥有最强大的进攻性武力,还拥有最先进的防御系统,并竭力谋求绝对军事优势以确保其绝对安全。但在奇袭下,所有这些最强大和最先进的攻防手段都不起作用,美国本土遭到空前惨重的打击。这表明,在现代条件下,在非对称手段袭击下,即使掌握绝对优势军力的国家,也无法确保本国的“绝对安全”。

国际形势论文范文第2篇

恐怖主义是指国际上一小部分极端分子为达到一定的目的,有组织、有预谋地采用暗杀、绑架、劫机、制造爆炸事件等极端手段,进行破坏、报复和讹诈造成社会恐怖的犯罪行为的总称。恐怖主义是冷战后困扰国际社会的重要问题之一,它与地区冲突、核武器扩散、走私一起并称为“国际社会四大恶”。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恐怖主义事件发生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大规模和超大规模的恐怖袭击事件呈加剧之势。世界变得更加不安全。

从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后的90年代到现在,国际恐怖主义与过去相比,呈现出如下一些新的特征:

第一, 恐怖主义分子袭击的目标多元化。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恐怖组织袭击的目标主要是政府首脑、军事首领、国家机关等。其中,政府首脑是恐怖袭击的最重要目标。因为恐怖组织主要是想通过打击政府的各种目标直接改变政治进程。主要事件有:1981年8月,伊朗总统拉贾伊、总理巴霍纳尔被暗杀;1982年9月,黎巴嫩当选总统马耶勒被暗杀;1984年10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遭炸弹袭击,幸免于难;1984年11月,印度总理英迪拉被暗杀;1986年2月,瑞典首相帕尔梅被枪杀;1988年6月土耳其总理被枪击轻伤;1989年11月黎巴嫩总统姆阿马得被炸身死;1991年,印度总理甘地被暗杀;1993年4月,南非共产党总书记哈尼遭暗杀;1993

年5月,斯里兰卡总统普里马达萨遇刺身亡等等。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除继续沿袭这种方式使许多政府首脑遇害外,还开始将无辜平民和许多外国游客作为袭击对象,大规模屠杀平民的事件剧增,这是当前国际恐怖主义出现的新特征,同时也是当前恐怖主义活动中最令人忧虑的现象。

在恐怖主义制造的各种恐怖活动如爆炸、绑架、劫持飞机、杀害人质等事件中,无辜的平民成了他们实现目的筹码。例如:1995年3月20日,东京地铁毒气事件造成12人死亡,约有5500人中毒;1996年2月,耶路撒冷连续发生两起爆炸事件,死伤300多人;1997年9月18日和11月7日,埃及接连发生两起袭击外国游客事件,共有70多名外国游客遇害。1999年8月,车臣竟然炸毁了俄罗斯境内的4座居民楼,导致近300名平民死亡。 (2)(1)

第二,恐怖活动作案主体多样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失衡、人炸、粮食短缺、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与此相应,恐怖主义也从原来单一的政治恐怖主义向多目标的恐怖主义演化。当今世界上已经出现了诸如反对核武器的研制和部署、抗议环境污染、爱好野生动物、反对科学进步等各种组织。有些组织已经不再是单纯地进行和平的游行示威,其中一些狂热分子也开始效法恐怖组织的做法。美国在90年代就发生过系列邮包炸弹案,是因为该组织反对科学进步。这些恐怖组织和个人并无明确的政治意愿和动机,盲目仇杀或制造爆炸事件只是为了发泄内心的不满和愤怒,或者是为了证明他们自身的存在。美国的“地球解放阵线”就是一个激进的环境保护组织。他们大肆进行纵火,曾焚烧过华盛顿大学的一幢教学楼,以此来抗议该大学在植物上进行生物技术研究。

第三,恐怖手段日益高科技化。

90年代以来,开始采用高科技手段从事恐怖活动,一些高级知识分子也加入到了恐怖集团中,拥有无线遥控的地雷等爆破器和先进的通讯、交通运输工具,使恐怖活动更加隐蔽。制造和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可能性和危险性也在进一步增大,并把袭击的范围扩大到经济和信息领域。例如:1995年,奥姆真理教在东京地铁投放了大量的沙林事件充分表明,世界上的一些已经具备了制造生化武器的能力,已经开始把生化武器用于恐怖活动。 (1)

(2) 胡凡,《国际恐怖主义与反恐斗争》,国防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版. 李慧智,《反恐学》,人民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除了生化武器以外,将来也有可能使用核武器对有关国家和人群进行攻击。随着苏联的解体,其庞大的核武器部分失控,一些核技术、核原料、核设备成为猎取的目标。例如: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也多次发生丢失核机密的严重事件。穆斯林极端武装分子在受审时证明,本拉登也曾试图购买铀,用来制造核武器。

随着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家安全的概念已从传统的领土安全扩展到包括信息安全、经济安全等在内的全方位安全,国际互联网将成为恐怖活动的新领域。一些恐怖组织开始选择以网络恐怖主义替代传统恐怖主义。已经开始对网络进行过多次重大攻击,其中包括重要的政府网站和金融网站,使其处于瘫痪状态。此种恐怖主义活动所产生的破坏性丝毫不比传统的恐怖主义的小,造成危害的速度更快、范围也更广,而袭击者本身的风险却非常小。

第四,恐怖活动组织方式日益国际化。

当前恐怖组织分工明晰,组织计划性很强,活动资金与武器的获取、转移、利用,活动的策划等都有相应的人员负责,有各自的组织纪律,有步骤、有预谋、有计划地进行恐怖主义活动的特性日益明显。冷战结束后,恐怖组织开始共享情报、技术、资金和人力,并且开始进行跨国性发展,即在本国以外组织武装团伙。同时各恐怖组织之间开始建立联系,形成了一定的网络。例如:本拉登的恐怖组织在沙特、苏丹、埃及、也门、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等国建立了都基层组织,所以进行恐怖活动时也是分工协同,互相配合。(1)

恐怖主义的这些新特征和发展的新趋势,加剧了恐怖活动的危害性。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恐怖主义行为制造的悲剧令世界人民震惊和不安。各国政府和人民以及国际社会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恐怖主义活动予以防范和打击。下面简略谈一下反恐策略和原则。

二、国际反恐的原则和策略

随着恐怖主义的跨国化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只有通过国际社会的共同合作,才能有效地消除恐怖主义的威胁。自恃强大的美国为了打击本拉登的国际恐怖网络,也不得不奔走于世界各地,寻[!]求其他国家的支持。所以,在国际反恐战役中,各个国家必须遵守(1) 张毓诗,《世纪之交的国际关系》,时事出版社,2002年版.

一定的原则,采取一定的行之有效的策略,才能将反恐怖斗争进行到底。

第一,杜绝反恐怖的“双重标准”和“以暴制暴”的反恐怖方式。

个别大国在对待反恐怖问题上一直采取“双重标准”,使

得国际反恐局势不容乐观,甚至出现越反越恐的局面。例如:美国将对实施“9·11”恐怖事件的组织定义为恐怖主义组织,而面对俄罗斯车臣分裂分子则采取绥靖政策,并把俄罗斯对车臣的打击视为侵犯人权的现象,其用意不难理解。美国在反恐怖方面采取的这一政策,实质上分化了国际反恐阵线,进一步助长了恐怖组织的嚣张气焰。伊拉克战争即是个别大国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偏离了反恐轨道,违背反恐初衷而采取“双重标准”的典型案例。同时在反恐方式上,一定要坚决杜绝无限制的“以暴制暴”。单纯的以暴力和国际恐怖主义对抗,只会陷入如同恐怖主义一样的怪圈里。所以,对恐怖主义进行军事打击不是万能的,只有综合整治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例如: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后,当地的局势不但没有缓和,恐怖主义反而愈演愈烈。这充分说明了单纯的武力报复是不可取的。 (2)(1)  第二,必须加强反恐的国际合作,反对单边主义反恐。

恐怖主义组织分散于世界上许多国家,并且国际也发动跨国恐怖活动。所以仅靠单一的国家,难以杜绝恐怖主义的袭扰。各个国家必须联合起来进行反恐。当前国际反恐怖合作形式主要有两种:双边反恐怖合作和地区性反恐怖合作。双边反恐怖合作主要出现在有着共同的边界,同时有一个或数个恐怖组织对两国的利益构成威胁。但是这种合作只能解决一些局部性的恐怖主义问题。例如:英国和爱尔兰、法国和西班牙、美国与以色列、埃及和苏丹等,都已经达成相关的反恐怖合作协议、协定、公约等。地区性反恐怖合作发展得比较迅速,90年代以来,有许多国家加入了地区性组织,加强反恐怖斗争合作。例如:上海合作组织、阿拉伯国家联盟、海湾合作委员会等。

但同时美国的单边主义反恐怖政策抛弃了联合国的主导作用,伊拉克战争就是其单边主义政策结下的一颗恶果。战后的伊拉克动乱不断,暴力行动频频升级,并将整个中东局势拖向更危险的境地。美国在反恐怖斗争中一意孤行地采取单边主义政策,严重破坏了反恐战线的团结,影响了反恐怖斗争的效果,给反恐怖斗争带来严重的损失。

第三,反恐怖合作应以联合国为中心。 (1) 杨扬,《国际反恐:任重道远》,党政干部学刊,2005年第1期

杨洁勉,赵念渝,《国际恐怖主义与当代国际关系——“9·11”事件的冲击和影响》,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 (2)

美国向来绕开联合国,采取军事行动打击恐怖主义,但是效果甚微,反而将自身陷入战争的泥潭。从反恐怖战斗三年的时间看,联合国应成为反恐的大本营,在联合国框架下的国际反恐合作是最终方向。在消除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一些国际组织尤其是联合国应该发挥重要作用。单靠一个国家或若干军事强国的武器和军队是不足以应对国际恐怖主义的,它需要国际社会的通力合作,需要就恐怖主义和反恐怖主义达成理解和共识,建立起相互信任、和平共处的机制。

联合国自成立以来,在反恐怖主义国际合作方面,多次召开世界性的反恐怖大会,提出了一系列对国家恐怖主义制裁的措施,达成了若干协议和宣言。例如:1994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项《消灭国际恐怖主义措施宣言》。联合国大会要求各国和国际社会采取措施,消除恐怖主义;1996年联合国设立了一个特别委员会,拟定新的国际公约,抑制恐怖主义分子的炸弹攻击和抑制核恐怖主义活动。1997年制定了《制止恐怖主义爆炸事件的国家公约》,1999年制定了《制止向恐怖主义提供资助的国际公约》。

2001年联合国大会就恐怖主义问题进行了公开辩论,多数国家代表表示,希望联合国在打击恐怖主义的斗争中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认为打击恐怖主义的斗争应该在《联合国》宗旨和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同时安理会反恐怖主义委员会也正式成立,以监督各国对安理会有关反恐怖问题决议的执行情况。

国际形势论文范文第3篇

“9·11”事件促使美国对其外交政策进行一定程度的反思和调整,重点是反思与调整其对大国的政策思路。布什政府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上台之初对中、俄采取的强硬态度,将其对中、俄政策基调由消极面较多转为积极面增加。布什在发动对阿富汗战争四个月后接连两次来华同主席举行会谈,双方就中美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建立高层战略对话机制、全面扩大双边合作和中国国家主席、副主席年内访美等重大问题达成共识。中美关系走出了“撞机事件”造成的低谷和阴影,回归基本正常发展的轨道。最近,副主席对美国进行了成功访问,中美关系出现了新的良好发展势头。美俄关系明显改善,两国元首实现互访,双方对进一步削减战略核武器和建立新的战略关系框架立场接近,达成初步共识,尤其在反恐战争中进行了全面合作。两国虽在美发展国家导弹防御问题上分歧依旧,但普京总统明确表示,美退出《反导条约》不会影响俄美关系。这些标志着美俄关系进入了以加强合作、协调为主要特点的新阶段。美国还密切了同欧盟与日本等主要盟国的关系,相互合作、协调明显增强。欧、俄、中、日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合作也有新的发展。主要大国之间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带动世界地缘政治重心地区——欧亚大陆局势趋向稳定与缓和。

各国特别是大国的安全观念发生重大变化,促使其朝着削减国与国对抗,促进国际合作和世界总体安全的方向调整军事和国家安全战略。“9·11”和反恐战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安全观。这可从三个层面来看。第一个层面是各国尤其是美国等西方国家重新认识什么是对其安全的现实威胁。在此之前,它们一直把中、俄等非西方国家视为对其威胁之源,并主要以此展开其安全战略布局。“9·11”后它们开始认识到国际恐怖主义才是对其安全的真正威胁,才是它们的主要敌人。美及其盟国表示,打击恐怖主义是它们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当务之急和中心目标。同时,对付国际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挑战非一国之力所能奏效,必须进行和加强国际合作。这使得国与国安全关系中的“零和”性质降低,共存与合作共赢意识增强。第二个层面是各国重新认识怎样才能维护国家安全。在传统认识上,一个国家拥有庞大军事力量就能克敌致胜,维护本国安全。“9·11”打破了这种传统理念。美国军事力量世界第一,不但拥有最强大的进攻性武力,还拥有最先进的防御系统,并竭力谋求绝对军事优势以确保其绝对安全。但在奇袭下,所有这些最强大和最先进的攻防手段都不起作用,美国本土遭到空前惨重的打击。这表明,在现代条件下,在非对称手段袭击下,即使掌握绝对优势军力的国家,也无法确保本国的“绝对安全”。

国际形势论文范文第4篇

中国尺度全球视野

长久以来,中国人信奉“谨思之,慎言之,笃行之”的处世哲学,在行事与决策之时,即使有成熟而完整的思路,也坚持少说多做,而在外交层面,这往往给来自不同文化、不同背景和不同“文明”的人们以讳莫如深的印象。新千年之交,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令人目眩的速度昭示世界。与此同时,一个在国际事务中积极且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正逐渐确立。这样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日益繁荣的大国如何在国际关系中处事,又如何与邻国、地区乃至整个世界交往?她的所作所为基于何种哲学理念,又受哪些因素左右?这是每一个与中国打交道的人极想了解的。因而,在审视和总结自己的同时告知天下,就成了《中国学者看世界》编者的任务。

汇集中国国际问题研究 最新成果

《中国学者看世界》是第一部全景式展示新世纪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成果的鸿篇巨制。八位分主编和近20 位学者以及他们的18 篇论文的代表性如何,他们是否能够共同构成一幅“中国尺度、全球视野”的完整画图呢?丛书总主编王缉思认为首先,丛书的八个分主编以及18 篇入选论文的作者都是中青年学者,他们年富力强,思想前卫,积极跟踪国际热点。八个分主编分别是所在单位和所在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近年来,他们活跃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对中国外交思想和实践有深入的了解。从这一点看,入选论文的确代表了中国国际政治研究领域中最具活力、最新、最高的学术成果。值得一提的是,八个分主编的工作单位都与中国的决策部门有紧密的联系。在入选论文的确定和选择方面,分主编坚持学术标准,坚持论文的代表性,同时还兼顾了观点的多样性,从而保证了本丛书所追求的全面性特点。 丛书分成八个分册,从国际政治中的八个不同方面来阐述中国观点,基本涵盖了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主要方面,亦可以给读者以更为整体的印象。

学术与决策的互动与互补

许多读者,特别是海外读者可能会问:丛书的思想和观点是否构成新时期中国对外关系的主要思路及政策形成的哲学和理论基础?王缉思指出,本丛书所选论文都属于学术论文范畴,因此,从写作的目的和角度看,它们并不需要代表中国对外政策的主流,但是,从入选学者的代表性和论文的政治倾向来看,它们又确实从整体上反映了中国对外关系的主要思路。 王缉思说,近年来,决策部门和政府的有关单位与学者之间很重视双向沟通,使得,学者很清楚国家的大政方针,而政府机构决策根据的来源之一正是学术界的看法。从整体看,本丛书中的论文没有一篇是政策报告,但实际上,从这些论文中又可以看出中国对外政策的思想基础和对国际形势的总体判断。

兼收并蓄氛围中的国政研究

与中国外交一段时间“韬光养晦”的风格不同,本丛书中一些学者对国际问题和国际事务的看法相当尖锐。那么,这些观点在当今中国能够被接纳和包容吗?谈到本丛书的这一特点时,王缉思说:“这恰恰代表了中国目前的学术基本方向,即,看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如果一个观点能够自圆其说,有一个整体的思路,它就应该受到重视和欢迎。例如,很多论文论及对中国安全环境不利的因素,有的观点非常尖锐。实际上,中国需要有一种危机感,需要经常有人提醒:国际形势可能恶化!我们面临的形势可能非常严峻!所以,不同的观点应该得到重视,而学术就是在这样一种相互切磋的过程中发展和完善的。”

从容平和自信

国际形势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外事翻译在边防涉外事务处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边防外事翻译实践中我们要特别注意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对外经济、文化、科技等交流的日益扩大。边境形势变得日趋复杂,涉外问题日益增多。担负着边境一线管控任务的公安边防部队随着形势的发展,根据与邻国双边关系发展的需要及针对具体事件,与邻国相应边防部门的交流、会谈、会晤、联谊及临时性的约见不断增多。作为一名翻译,在参与对外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更应时刻注意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笔者曾两次担任省级会谈的主译,经常性参与定期会谈、会晤、联谊及临时性的约见。结合实践,就边防涉外翻译中如何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谈几点体会。

一、翻译人员在公安边防涉外事务处理中的重要作用

翻译是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是利用一种语言对另一种语言的内容进行准确而又完整地表达。无论是在融洽的联谊中,还是在严肃的会谈场合。翻译的人员的作用和地位都是比较突出的。准确的翻译不仅可以树立良好的大国形象,创造和谐的会谈氛围,更可减少理解上的歧义,确保会谈双方观点的准确表达,确保会谈事项的圆满完成。“边防无小事,事事通中央”,从一个侧面凸显了翻译人员在边防对外活动中的重要性。

二、涉外性是公安边防部队的三大特性之一,保持高度政治敏感性在公安边防外事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我国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公安机关的性质,即公安机关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人民民主的工具。公安边防机关是公安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武装性、执法性、涉外行是公安边防机关的三大基本属性。

公安边防机关在边境管理活动中,依据国家的授权,按照我国对外方针、政策以及与有关国家签订的边界(境)制度条约、协议、协定,与有关国家相互合作,打击跨境犯罪,进行边境会谈、会晤,协商处理发生在边境地区的涉及双方安全和利益的边境事务,在诸多方面建立了涉外工作关系,成为我国对外工作的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边防部门同周边国家的合作联系机制的不断完善,边境管理的涉外性将更加明显。当前,边境地区社会治安总体平稳。但是,不稳定的因素也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增强大局意识,全局观念,在维护边境地区稳定中,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切实增强政治敏感性,做好公安边防外事工作,确保边境地区社会稳定。

三、在公安边防外事工作中,如何培养高度的政治敏感性

(一)增强爱国情感,坚定政治立场

爱国主义是我军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思想基础和强大精神支柱,也是战斗精神不竭的力量源泉。作为一名边防官兵,就要不断增强爱国情感,努力培育与推进中国改革事业相适应、与革命军人特殊使命相一致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决克服崇拜金钱、讲求实惠、贪图安逸、计较得失等不良倾向,自觉把牺牲奉献作为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同时,还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始终坚持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树立全局观念,善于从国际形势和国家战略大背景中领悟党中央的方针政策,一切行动都要自觉服从国家政治和外交斗争的需要;强化使命意识,牢固树立“外事无小事”的思想,时刻听从党的指挥、服从战略全局的部署。

外事翻译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原则性都很强的工作,不但涉及到维护国家和利益,还涉及到外交关系。所以,一定要始终保持强烈的爱国热情,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以维护国家尊严和声誉。有人说:作为警察,身体不好是“废品”,学习不好是“次品”,但政治思想不好则是“危险品”。在公安边防领域,尤其如此。(二)及时掌握国际国内形势变化,认真分析政治热点问题

公安边防外事翻译人员要要坚持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提高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进行战略思维的水平。深刻认识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内政和外交的紧密联系,科学把握世界的深刻变化及其特点,主动顺应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时代潮流,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做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内外兼顾、趋利避害。正确观察、看待、分析和把握国际形势,是公安边防外事翻译人员应当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公安边防外事翻译人员掌握了这种能力,才能够立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放眼世界,善于从国际形势和国际条件的发展变化中把握方向,掌握发展全局,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外事工作;另一方面也可确保在对外翻译场合中,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

(三)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均要保持政治敏感性

外事交往对象主要是国际机构、国际商业集团组织、其它国际政治实体,我们必须清醒地认清国际形势,看到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长期以来的和平演变、人权攻击以及领土分化等行为,因此,外事翻译工作不同于其它普通翻译,要有足够的政治敏感性和警觉性,不给国外任何敌对势力以可乘之机。从国家大局来讲,外事翻译代表着国家的对外形象,它有着不同于其他翻译的特定的要求,正如总理曾说过“外交人员是不穿军装的”。外事翻译者翻译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有着符合国家和政策的原则,在翻译时反映国家的立场、政策和态度,不能具有丝毫的随意性。

(四)强化专业知识,确保翻译用词准确

国际形势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外事翻译在边防涉外事务处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边防外事翻译实践中我们要特别注意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对外经济、文化、科技等交流的日益扩大。边境形势变得日趋复杂,涉外问题日益增多。担负着边境一线管控任务的公安边防部队随着形势的发展,根据与邻国双边关系发展的需要及针对具体事件,与邻国相应边防部门的交流、会谈、会晤、联谊及临时性的约见不断增多。作为一名翻译,在参与对外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更应时刻注意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笔者曾两次担任省级会谈的主译,经常性参与定期会谈、会晤、联谊及临时性的约见。结合实践,就边防涉外翻译中如何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谈几点体会。

一、翻译人员在公安边防涉外事务处理中的重要作用

翻译是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是利用一种语言对另一种语言的内容进行准确而又完整地表达。无论是在融洽的联谊中,还是在严肃的会谈场合。翻译的人员的作用和地位都是比较突出的。准确的翻译不仅可以树立良好的大国形象,创造和谐的会谈氛围,更可减少理解上的歧义,确保会谈双方观点的准确表达,确保会谈事项的圆满完成。“边防无小事,事事通中央”,从一个侧面凸显了翻译人员在边防对外活动中的重要性。

二、涉外性是公安边防部队的三大特性之一,保持高度政治敏感性在公安边防外事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我国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公安机关的性质,即公安机关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人民民主的工具。公安边防机关是公安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武装性、执法性、涉外行是公安边防机关的三大基本属性。

公安边防机关在边境管理活动中,依据国家的授权,按照我国对外方针、政策以及与有关国家签订的边界(境)制度条约、协议、协定,与有关国家相互合作,打击跨境犯罪,进行边境会谈、会晤,协商处理发生在边境地区的涉及双方安全和利益的边境事务,在诸多方面建立了涉外工作关系,成为我国对外工作的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边防部门同周边国家的合作联系机制的不断完善,边境管理的涉外性将更加明显。当前,边境地区社会治安总体平稳。但是,不稳定的因素也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增强大局意识,全局观念,在维护边境地区稳定中,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切实增强政治敏感性,做好公安边防外事工作,确保边境地区社会稳定。

三、在公安边防外事工作中,如何培养高度的政治敏感性

(一)增强爱国情感,坚定政治立场

爱国主义是我军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思想基础和强大精神支柱,也是战斗精神不竭的力量源泉。作为一名边防官兵,就要不断增强爱国情感,努力培育与推进中国改革事业相适应、与革命军人特殊使命相一致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决克服崇拜金钱、讲求实惠、贪图安逸、计较得失等不良倾向,自觉把牺牲奉献作为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同时,还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始终坚持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树立全局观念,善于从国际形势和国家战略大背景中领悟党中央的方针政策,一切行动都要自觉服从国家政治和外交斗争的需要;强化使命意识,牢固树立“外事无小事”的思想,时刻听从党的指挥、服从战略全局的部署。

外事翻译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原则性都很强的工作,不但涉及到维护国家和利益,还涉及到外交关系。所以,一定要始终保持强烈的爱国热情,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以维护国家尊严和声誉。有人说:作为警察,身体不好是“废品”,学习不好是“次品”,但政治思想不好则是“危险品”。在公安边防领域,尤其如此。

(二)及时掌握国际国内形势变化,认真分析政治热点问题

公安边防外事翻译人员要要坚持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提高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进行战略思维的水平。深刻认识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内政和外交的紧密联系,科学把握世界的深刻变化及其特点,主动顺应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时代潮流,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做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内外兼顾、趋利避害。正确观察、看待、分析和把握国际形势,是公安边防外事翻译人员应当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公安边防外事翻译人员掌握了这种能力,才能够立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放眼世界,善于从国际形势和国际条件的发展变化中把握方向,掌握发展全局,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外事工作;另一方面也可确保在对外翻译场合中,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

(三)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均要保持政治敏感性

外事交往对象主要是国际机构、国际商业集团组织、其它国际政治实体,我们必须清醒地认清国际形势,看到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长期以来的和平演变、人权攻击以及领土分化等行为,因此,外事翻译工作不同于其它普通翻译,要有足够的政治敏感性和警觉性,不给国外任何敌对势力以可乘之机。从国家大局来讲,外事翻译代表着国家的对外形象,它有着不同于其他翻译的特定的要求,正如总理曾说过“外交人员是不穿军装的”。外事翻译者翻译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有着符合国家和政策的原则,在翻译时反映国家的立场、政策和态度,不能具有丝毫的随意性。

(四)强化专业知识,确保翻译用词准确

国际形势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在21世纪头20年相对于中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我们将面临着比较有利的国际环境。以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当今国际社会是战略机遇期内中国将继续面临的外部环境,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是战略机遇期内国家发展的动力所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战略机遇期内中国继续在国际社会中发挥应有的大国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迫使我们必须紧紧抓住20年的战略机遇期。

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综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州¨这一论断是党中央在深入分析和全面总结国内外形势发展的基础上所作出的正确而科学的判断,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国际形势的发展来看:战略期伊始,我国将面临着比较有利的外部环境,国际形势的发展对中国来说依然是机遇大于挑战,因此可以说21世纪的头20年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国际战略机遇期。

首先,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以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当今国际社会是战略机遇期中国将继续面临的国际大环境。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深入,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国际社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程度将进一步加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仍然是世界各主要力量的真实写照。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的条件。如何解决全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恶化、各种疾病以及如何打击国际恐怖主义、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对付跨国犯罪等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国际社会所面临的主要任务。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当今时代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国际局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的特征还会继续延续下去。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对中国来讲,在这样的国际局势下争取较长时间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还是可以实现的。

其次,当前科技革命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为我国现阶段经济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这是我国战略机遇期国家发展的动力所在。科学技术在人类历史进程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科技与经济结合愈紧密,科技对社会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大。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新科技革命以无与伦比的深度和广度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尤其是纳米技术)等新科技革命成果正在迅速地形成产业,在整个世界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极大地推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世界历史的发展表明,科技革命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能为后进的国家经济提供跨越式发展的机遇,第二次科技革命浪潮开始后的美国、德国、日本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开始后的“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便是明证。当前我国拥有较好的高新科技产业(尤其是信息产业)的环境和基础以及巨大的市场潜力,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紧紧抓住这次高新科技产业化的机遇,迅速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国民经济跨越式的发展。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会促使我国更大程度地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有利于我们引进和利用新科技革命的成果,有利于我国吸收世界各地的资本、人才、市场和管理经验来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再次,中国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特别是外交上的辉煌成就为中国今后继续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是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坚强保证。中国自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迅速发展,国内政治保持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全面增强。在过去的20多年特别是冷战后的十多年中,尽管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但是我们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勇于迎接各类挑战和积极把握各种机遇,通过艰苦努力取得了辉煌的外交成就——中国的国际威望和影响继续扩大,中国在亚太地区乃至世界许多问题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中国与世界上各主要力量的关系日渐巩固和成熟,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得到了发展,美国愈来愈认识到新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在维护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作用;中俄、中日、中欧关系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中国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也上了一个新台阶;中国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亚欧会议、博鳌亚洲论坛、中国一东盟会议和中日韩一东盟会议等世界性的、地区性的组织和会议中都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这些成就都是21世纪头20年中国的国际战略机遇期的重要保证。

最后,20年的国际战略机遇期还主要表现为在21世纪的头20年中国将面临着比较有利的外部环境,未来国际形势的发展对中国来言仍然是机遇大于挑战,这是我国战略机遇期所面临的具体国际环境。首先,在当前全球反恐斗争的国际大形势下,大国关系的进一步调整和缓和有利于我们国内加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中国应有的大国作用。冷战结束后,美国虽是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当今世界许多重大问题的解决没有美国的参与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许多重大问题没有其它国家与美国的合作也是无法解决的。为了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美国还会继续加强与其盟国的关系和协调与中国、俄罗斯等大国的关系,这将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改善与美国的关系。中美关系是当今国际社会中最重要而且是最为复杂的双边关系,只要美国不把主要精力用来对付中国,中国就会有比较宽松的国际环境。根据目前的发展形势,今后20年左右的时间内,俄罗斯为加快发展国内经济而需要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的战略也不会改变,中俄两国在经济领域和国际重大问题上的合作的势态也不会改变。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在中国市场巨大的商机的吸引下,相信中欧关系、中日关系还会继续向前发展。其次,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中国的影响还会继续扩大,中国将会为维护东北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发挥更大的作用。再次,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中国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全方位的合作将会加强,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将会上一个新台阶。因此从当前美国的全球反恐战略和大国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以及国际形势的发展来看,今后20年是中国必须紧紧抓住而且将大有作为的重要国际战略机遇期。

我们之所以要紧紧抓住21世纪头20年重要的国际战略机遇期,主要是因为在今后20年左右的时间内,我们还会在国际上遇到诸多的困难和挑战。某些西方国家推行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是中国在21世纪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的主要障碍。尽管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得到了发展,特别是主席访美进一步推动了中美两国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发展,但是中美两国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发展阶段、发展战略各不相同,双方在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分歧和矛盾甚至冲突。美国防范任何一个大国崛起对它构成威胁的战略永远不会改变,并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美国的一超地位不会改变,美国对中国的遏制与接触的两手政策不会改变,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发展的方向也不会改变。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美国把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对外政策的核心并不能改变美国固有的全球战略。相反,现在甚至可以说美国正在借国际反恐之机加速推行其全球战略。美国利用反恐之机改造和控制伊斯兰世界的战略估计至少需要20年的时间,因此,就可以推断如果美国利用20年左右的时间控制了伊斯兰世界,中国将有可能成为美国下一个遏制的重点目标。我们还必须清楚地看到日本正在搭乘美国的全球反恐战车由现在潜在的军事大国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军事大国的图谋。无论如何辩解,日本政府决定派“宙斯盾”护卫舰到印度洋上支持美国攻打伊拉克都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朝鲜半岛形势的发展依然是中国对外政策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如何解决朝核问题是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印度军备的迅猛发展和印巴之间的紧张的核对抗都会对我国西部安全带来诸多不确定的因素。而且在未来的20年内,北约有可能扩展到中亚一些国家,这样将使中国与北约直接接壤,一旦北约在中亚长期驻军将会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安全。在未来的20年内,台海形势如何发展、如何解决是中国在国际大环境下必须考虑的最为核心的问题。势力的发展始终是我们维护中国统一、领土完整的最大威胁,我们必须做好一切准备,防止势力铤而走险。我们还要特别关注、新疆等地区分裂势力的发展和对付未来国际恐怖主义有可能针对中国的威胁。最后我们还要在未来的20年处理由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带来的与美国、欧盟西方国家以及日本、俄罗斯、印度等周边大国的新的关系问题。伴随着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我们今后还会遇到一系列新问题和新挑战。

国际形势论文范文第8篇

进入21世纪以来外交发展的线索,基本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发展的延续。那一段外交的战略、取向和政策基本是由邓小平确立的,主要有三点:一是对国际形势做出和平与发展的大判断,二是明确了中国外交从“一条线”向“全方位”发展,三是重新阐释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总的来看,这一时期的中国外交经住了国内和国际格局大变动的严峻考验,取得巨大的成功。世纪之交,中国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关系格局。可以说,在新世纪的起点上,中国外交已占据前所未有的高度,面对的局面相当有利。

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外交基本沿着先前的路径和方向发展,总的来看比较平稳。外交工作主要围绕国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中心任务展开,同时也包括对国际和周边热点问题的应对,如国际金融危机、朝核、反恐和南海问题等。调整主要表现在进一步明确大国关系、周边关系、同第三世界关系和多边外交四者在外交全局中的定位,提出“和平、发展与合作”的口号,倡导建立和谐世界。随着中国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二位,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但是,这一时期,特别是近两三年,中国外交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主要是中国与大国的关系、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变得更为复杂,同少数近邻的关系甚至比较紧张,中国的安全环境看起来已不如前一时期。

这种情况使得国内和国际上的疑虑都在增长,中国外交发展的取向显得比较模糊。在国内,主要是怀疑外国敌对势力正在搞新冷战,遏制中国。在国外,主要是担心中国作为新兴大国不免要走争霸的老路。其实,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国际形势和平与发展的大判断是否依然正确?中国是否能真正实现和平崛起?

冷战结束后,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讨论一度十分热闹。现在看来,要建立一种新秩序比人们想象的困难得多。后冷战时代的国际关系大体是在半拉子旧秩序下运转的,其情形自然难以令人满意,不过也有新的机遇。

进入21世纪后国际形势的发展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突发事件和不确定因素增加,发生了一系列局部战争、动乱、全球金融危机和恐怖主义事件等。二是中国等新兴国家崛起,全球经济力量的分布正处于深刻的变动之中,经济全球化发展呈现出复杂化趋势。总之,世界进入了一个比较动荡的时期。

外部安全环境趋紧是中国成长为大国的必经阶段。国际政治经济体系广泛而深刻的变动、中国改革进入关键阶段,这种重合将使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处在一个敏感时期,中国承受的外部压力会逐步增大。

我认为,我国面临的形势真正和最大的变化是,随着我国实力的大幅增长和改革步入深水区,中国已成为当今国际形势发展中最重要、最引人关注的变量。世界各国判断形势,不能不先看看中国如何,再决定本国的政策。这种变化是个大好事,但在分析国际形势时先要把自己摆进去,我们对此还很不适应。

客观地看,造成中国安全环境趋紧的因素,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历史遗留问题发酵,如和南海争端;二是周边热点地区存在的不安定因素可能酿成危机,如朝鲜半岛发生突发事件、中国西部一些邻国出现大的动荡;三是一些亚太国家因对中国有所担忧而调整政策,如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一些周边国家试图依靠大国力量平衡来寻求自身利益等。

对于上述事态,我们必须提高警惕,有所准备。首先是防止其升级,陷入一种恶性循环。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周边环境的这些变化并非实质性变化,只要应对得当,大多可以用和平方式化解。今天,中国拥有的综合国力已远超以往,中国与世界各大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和政治联系已到了密不可分的程度;中外双方在处理相互关系时,实际都处于“损招难用”,制人即是制己的境地。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改变对国际形势和平与发展的大判断,更不能动摇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信念。

中国外交的方针政策是否需要调整?我的看法是,政策调整根据形势变化是经常需要的,但基本的外交战略方针不能变。

过去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主要是对世界格局的变化作出反应,参与塑造世界格局的能力还很有限,对世界的影响主要来自本身内部的变化。现在可以说,中国在改变自己的同时也改变着世界。但我认为,中国改变世界的力量和方式仍主要源于自身内部的变革与发展。

中国作为新兴大国还需要学习、需要有更多的战略思考,这样才能避免挫折,较快走向成熟。

第一,培养健全的国民心态,客观、平和地看待本国和别国,摆脱历史悲情的影响。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尚存在不少短板,如现代化还没有完成、国家统一还没有最后实现、作为后来者参与大国博弈的经验还有待积累等。在成长为大国的过程中,中国不可避免地会与其他国家产生一些矛盾和摩擦,处理这类问题最重要的是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冷静、妥善地加以应对。

第二,大国外交谋“势”为先,急谋小利,必损大势,不利成长。我国根本利益之所在是如期完成国内任务,全面深化改革、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国仍需要一个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特别是周边环境。中国的现代化是日本、亚洲“四小龙”发展的延续,在世界一些地区陷于动荡之际,维护好亚太地区和平是中国职责所在,也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各国繁荣之所依。

第三,要认清地缘环境和由此产生的历史经验决定了中国对外战略的基本特质。从先天的地缘环境看,中国是惟一为四邻环绕的大国,三面是陆上邻国,一面是海上邻国。这种地缘条件决定了中国在传统上从不是一个喜好武功的国家,非外扩而趋于内敛,对外影响的扩大主要仰仗王朝的巩固和繁荣,维护安全则靠羁縻四方、藩属拱卫。一旦中央王朝势衰,一方告急就会引起连锁反应,导致危机四伏的局面。

深谙历史的老一辈领导人曾总结说:“四至不定,四肢不灵”,他们因此高度重视睦邻关系。在处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时,总强调互谅互让,通过协商与谈判解决。对争议领土的处理从来置于更大的战略考虑之下,而边界问题的最终解决无一例外是通过谈判。有关历史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和汲取。

现在还面临一个新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势必会从传统的大陆国家向海洋国家转变。但是不是要把陆上划界的思维搬到海上?传统海洋大国最重视的是自由航行权、规则制定权,依靠盟友取得海上战略支点。中国应采取怎样的海洋发展战略,亟须新的战略思维。

国际形势论文范文第9篇

论文摘要: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已进入稳步发展时期。为早日实现图们江地区“东北亚物流中心”这一目标,需要采取相应的的对策。

当前,进一步加快以珲春为核心的我国图们江地区开发开放进程,对维护国家安全、繁荣少数 民族 经济 具有重大意义,也是深化振兴东北老 工业 基地战略、推进全面小康 社会 建设的内在要求。

一、图们江地区的开发开放形势

图们江地区的国际合作开发始于1992年,到1994年以前,进展情况较快。之后,由于受国内经济形势和亚洲 金融 危机 的影响,开发停滞,经济也处于低速度运转状态。近年来,由于周边 环境 的变化、地方干部群众的努力以及联合国有关组织的协调与推动,图们江地区的开发开放形势开始好转,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

(一)图们江地区开发的周边及国际形势趋向好转

1、当前的国际环境为图们江地区开发开放提供了难得的 历史 机遇。近年来,我国与周边各国的经贸协作不断深化。比如,中俄贸易额已达290亿美元,2006年被确定为“

二、图们江地区开发开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图们江地区对我国 经济 社会 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由于图们江地区所处的特殊地缘 政治 与地缘经济 环境 ,其合作开发必然具有战略性、国际性、复杂性和机遇性等特点,从而决定它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同周边国家一起,经历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促成其目标的实现。

(二)在图们江地区合作开发的模式上已取得共识:近期以三国各自开发为主,在通道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适当协调。之后,逐步以联合为主。最后进入一体化开发阶段。由于我国图们江地区地处近海而不是沿海,不具备修筑深水海港的条件。因此,要想争得物流中枢的地位,图们江地区的发展必须适度超前,掌握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对俄、朝两侧的图们江地区开发施加影响并给予有力的推动。

上一篇:中美贸易论文范文 下一篇:学术英语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