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我陈述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0 10:59:04

学生自我陈述报告

学生自我陈述报告范文第1篇

主办单位:广东工业大学市场营销协会

活动时间:4月8日- -5月29日

活动地点:广东工业大学龙洞校区

*Chapter1 活动背景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企业的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对市场进行全面和科学的研究,是当代企业迫切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对市场进行调研分析,是企业制定战略决策和参与市场竞争的前提条件。本着理论结合实际和素质教育的原则,结合经济发展趋势和我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为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广东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协会拟办首届市场调研大赛。

市场调研大赛对于培养提高大学生尤其是经管学子对研究探索问题的能力和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旨在让学生通过比赛,通过与老师、同学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与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市场调研大赛是浓厚学术氛围,培养科研精神,提高研究能力,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是与专家教授亲密接触与交流互动的场所;更是理论升华与社会实践的交接口。

大赛内容独特,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前沿性,将采用研究报告演示和答辩的形式,综合表现参赛者研究市场、分析市场和驾驭市场的风采,将课堂的理论与社会的实际紧密结合,让同学们参与到市场中来,提高大学生营销自我、表现自我、提升自我的能力,促进经济管理理论的创新的发展。

市场调研大赛在学校、老师的支持以及历代市营人的努力下,已经走到了第三届,市场营销协会也在每一届的举办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对相关场面与流程的控制能力也不断加强。

同时,国际经济情况日新月异,市场环境也不断地在发生着改变。相应的,市场调研大赛的主题与要求也在改变着。(大学生商务礼仪风采大赛活动策划书)

我们相信,凭着坚持与努力,第三届市场调研大赛一定可以再创辉煌!

*Chapter2 活动简介

1大赛目的:

(1)使广大大学生对市场调研有进一步的了解。

(2)为热衷于认识市场的同学提供一个真正进入市场、融入社会的平台。

(3)增强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并加深同学们的交流,使其思想融合和升华。

(4)发现人才、挖掘金点子,为企业、为社会创造财富。

(5)引导大学生自主思考,增强其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

2大赛主题:从市场中寻机,在调研中发展

3大赛口号:因调而研,以隙而长

4比赛要求:?参赛对象:广东工业大学在校本科生或研究生自由组成2~3人的队

伍的形式参加比赛,参赛队伍根据主办单位提供的调研主

题进行相关的市场调研,最后将有六组队伍进入决赛。

?组队要求:a、参加的队伍不限,凡有兴趣者皆可参加;b、参赛团队

合作, 可自主查阅资料, 可请教老师(不得照抄袭,一经

发现, 取消参赛资格);c、以小组形式报名参赛(每组3

—5人),确定队名、口号,小组成员、负责人联系方式。

?奖项设定如下:

一等奖 1队

二等奖 2队

三等奖 3队

个人风采奖 1名

④报名时间:4月8日---4月13日

⑤报名方法:a、在龙洞校区主校道的咨询点接受报名

*Chapter3 活动流程

1、(1)比赛时间安排:

复赛:4月30日----5月13日;

决赛:5月20日----5月26日

(2)具体时间安排表

?比赛初期工作:

4.08-4.13 进行校内宣传,咨询报名

4.13 市场调研大赛指导讲座(调研计划书、实地调研、

问卷数据统计及报告设计)

?初赛:

4.20 提交调研策划书

4.30 公布初赛结果

?复赛:

4.30-5.13 市场调研问卷设计和实地调查阶段

5.5 提交调研问卷

5.6-5.12 准备调研报告

5.13 提交报告

5.18 公布复赛结果

④决赛:

5.20-5.27 现场报告陈述和答辩准备阶段

5.29 进行决赛调研报告陈述、现场答辩

2、考核形式:

比赛总体要求:本次比赛主题为企业实际面临的营销策划所需的调查数

据;需要各参赛队伍深入人群,合理计划,符合营销策划

要求;计划切实可行,数据真实可信

初赛评选:采用市场调研计划书方式。由协会成立考核小组,初步审核,

然后交送教授专家和赞助商进一步考核,确定复赛名单。

复赛评选:采用市场调研问卷+市场调研报告方式。由赞助商评分及专业老

师评分。

决赛评选:采用调查报告展示和现场答辩方式。由评委现场评分。

3、决赛具体要求:

(1)大赛通过抽签决定各参加队伍的先后顺序。最终产生一等奖一队,二

等奖二队,三等奖三队以及最佳个人风采奖一名。

(2)每组参赛队伍负责人应联系大赛组委会(秘书处),及时上交各问卷

和报告,各参赛队伍应在比赛前60分钟将参赛材料(PPT、excel等)

上交大赛组委会。

(3)每支队伍规定时间为25分钟,时间采取累积限制;由现场陈述、评委提问以及对手发问三个环节组成。

?现场陈述:采用口述,多媒体演示等方式,只允许一名队员陈述,时间上限为15分钟。(注:黄牌表示时间快到,红牌表示停止陈述)

?评委提问:只允许两名队员共同回答,两名队员回答的时间共上限为5分钟;

?对手发问:根据赛前的抽签,每支队伍都要接受对手根据PPT报告做出的相关提问,提问时间为3分钟,回答时间上限为5分钟,不可以补答;提问的队伍有权放弃提问的权利,超出提问时间视为放弃;回答的队伍必须回答,放弃则倒扣分;提问精辟、到位的队伍,评委可以酌情加分。

学生自我陈述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教学研究 研究方法

从思想品德教师专业成长角度说,教师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教学研究。针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思想品德教师可进行具有专业特色的教育教学研究。从研究过程的基本要素看,思想品德教师的教学研究活动可分为五个步骤: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研究问题的确定心理学、法学及国情国策文献的阅读和摘录明确思想品德研究论文的方法研究材料的收集和信息处理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研究结论的得出。

一、思想品德课研究问题的确定

1.初中思想品德课研究更注重选题的实践价值和发展价值,对问题的理论价值基本不作要求,这是符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实际要求的。思想品德课教研课题的实践价值,指研究成果在解决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中的实际意义,如:思想品德课教学幽默的美感机制研究;思想品德课多学科渗透教学模式的建构;探究题与实践题引入中考试卷的作用研究;情境教学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实际作用研究等。其发展价值是指研究题目的选择对思想品德教师的研究能力、思想品德教学效果和水平提高的作用,如新课程标准对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的影响;思想品德课课程资源开发方式的探究与实践研究;初中文科综合考试与研究性学习的相关性研究等。

2.研究问题的确定应遵循科学的思维过程。思想品德课教研课题的选定,是在思想品德课本和教辅材料、书籍、文献了解认识的过程中或在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实践中受到启发,逐渐认识的。这一思维过程如图所示:思想品德课教学研究题目的初步设想思想品德课教科书和教学研究材料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分析和判断使思想品德课教研题目更加具体明确科学。

3.思想品德课教育研究课题的来源。研究始于问题,思想品德课研究也不外于此。初中思想品德课研究的内容存在三个方面:学生的心理品质状况和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学生对国情国策的认知和责任感;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方法及效果的研究。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课题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进行选择:(1)从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出发提出课题: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初中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研究,初中学生法制观念调查研究,初中学生对国情国策的认知状况研究。(2)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要求出发提出课题:初中学生如何适应文综开卷考试应试误区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特征研究,初中学生如何写好思想品德论文研究等。

二、明确思想品德课题分析角度和方法

1.研究课题的进一步分析说明。当思想品德教师选定了一个比较有价值的课题,并不意味着这个问题有了恰当的陈述方式,思想品德研究问题一般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成为理想的题目。例如:“论深化思想品德课改革,全面推进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这样的课题陈述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这个课题的陈述太宽泛,给人的信息容量太小。就这个研究课题说,它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对学生评价标准的影响,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方式的转变,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教学内容的深化对学生的要求。一个比较好的思想品德课研究课题陈述,可以使思想品德教师和阅读者更清楚研究方向和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课题陈述应着重指出中心议题和课题的前后背景。如:“单亲家庭子女自我保护能力调查”这一课题陈述,可以使人们基本上了解思想品德教师的意图和技术路线,明确了两个变量:家庭结构、自我保护能力;一个假设:家庭结构与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存在某种相关。这样“小题大做”有助于确定思想政治研究的对象、性质及方法。

2.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思想品德研究课题确定后,必须明确此研究属于何种类型的研究,是定量研究还是定性研究,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如果主要是定量研究,必须明确是用实验研究还是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如果主要是定性研究,还要进一步明确采用比较研究、历史研究或人种学研究的方法。例如:“把握中考探究与实践题特点,提高复习针对性研究”属于定性研究,又是应用研究,我们一般采用比较研究和人种学研究的方法。“我国人大制度和人大监督权研究”属于定性理论研究,采用比较研究和历史研究方法。“构建‘和谐河北’、不断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研究,是定性理论研究。

三、思想品德课教育研究数据的处理

思想品德课研究数据有多种形式,如定性的、比较的、顺序的,研究者通常会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思想品德课教育研究统计方法主要有图表法、特征量计算法、大量观察与个案研究相结合法、统计分组法以及统计实验法等。(1)图表法。是借助几何图形或表格来表现以整理好的由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所获得的统计资料的一种方法。(2)特征量计算法。思想品德课教育统计学所研究的大量现象总是通过数量综合把它的一般特征和典型特征表现出来的,如校园学生诚信状况研究。(3)大量观察与个案研究相结合。如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是根据“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一般通过个别表现出来”的原理确定的。(4)统计分组法。如中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研究。

四、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研究结论的得出

思想品德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最主要的形式是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思想品德课教育研究论文一般格式:1.题目名称;2.内容摘要;3.关键词;4.引言;5.正文;6.结论;7.注释与参考文献。思想品德课研究报告形式:教育调查报告和实验研究报告。教育调查报告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描述现状,并根据现状提出改进问题的对策,也称咨询报告。实验报告的核心是实验,通过实验设计和用实验的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观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分析。

学生自我陈述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教学研究

一、思想品德课研究问题的确定

1.初中思想品德课研究更注重选题的实践价值和发展价值,对问题的理论价值基本不作要求,这是符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实际要求的。思想品德课教研课题的实践价值,指研究成果在解决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中的实际意义,如:思想品德课教学幽默的美感机制研究;思想品德课多学科渗透教学模式的建构;探究题与实践题引入中考试卷的作用研究;情境教学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实际作用研究等。其发展价值是指研究题目的选择对思想品德教师的研究能力、思想品德教学效果和水平提高的作用,如新课程标准对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的影响;思想品德课课程资源开发方式的探究与实践研究;初中文科综合考试与研究性学习的相关性研究等。

2.研究问题的确定应遵循科学的思维过程。思想品德课教研课题的选定,是在思想品德课本和教辅材料、书籍、文献了解认识的过程中或在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实践中受到启发,逐渐认识的。这一思维过程如图所示:思想品德课教学研究题目的初步设想思想品德课教科书和教学研究材料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分析和判断使思想品德课教研题目更加具体明确科学。

3.思想品德课教育研究课题的来源。研究始于问题,思想品德课研究也不外于此。初中思想品德课研究的内容存在三个方面:学生的心理品质状况和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学生对国情国策的认知和责任感;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方法及效果的研究。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课题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进行选择:(1)从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出发提出课题: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初中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研究,初中学生法制观念调查研究,初中学生对国情国策的认知状况研究。(2)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要求出发提出课题:初中学生如何适应文综开卷考试应试误区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特征研究,初中学生如何写好思想品德论文研究等。

二、明确思想品德课题分析角度和方法

1.研究课题的进一步分析说明。当思想品德教师选定了一个比较有价值的课题,并不意味着这个问题有了恰当的陈述方式,思想品德研究问题一般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成为理想的题目。例如:“论深化思想品德课改革,全面推进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这样的课题陈述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这个课题的陈述太宽泛,给人的信息容量太小。就这个研究课题说,它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对学生评价标准的影响,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方式的转变,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教学内容的深化对学生的要求。一个比较好的思想品德课研究课题陈述,可以使思想品德教师和阅读者更清楚研究方向和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课题陈述应着重指出中心议题和课题的前后背景。

如:“单亲家庭子女自我保护能力调查”这一课题陈述,可以使人们基本上了解思想品德教师的意图和技术路线,明确了两个变量:家庭结构、自我保护能力;一个假设:家庭结构与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存在某种相关。这样“小题大做”有助于确定思想政治研究的对象、性质及方法。

2.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思想品德研究课题确定后,必须明确此研究属于何种类型的研究,是定量研究还是定性研究,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如果主要是定量研究,必须明确是用实验研究还是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如果主要是定性研究,还要进一步明确采用比较研究、历史研究或人种学研究的方法。例如:“把握中考探究与实践题特点,提高复习针对性研究”属于定性研究,又是应用研究,我们一般采用比较研究和人种学研究的方法。“我国人大制度和人大监督权研究”属于定性理论研究,采用比较研究和历史研究方法。“构建‘和谐河北’、不断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研究,是定性理论研究。

三、思想品德课教育研究数据的处理

思想品德课研究数据有多种形式,如定性的、比较的、顺序的,研究者通常会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思想品德课教育研究统计方法主要有图表法、特征量计算法、大量观察与个案研究相结合法、统计分组法以及统计实验法等。(1)图表法。是借助几何图形或表格来表现以整理好的由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所获得的统计资料的一种方法。(2)特征量计算法。思想品德课教育统计学所研究的大量现象总是通过数量综合把它的一般特征和典型特征表现出来的,如校园学生诚信状况研究。(3)大量观察与个案研究相结合。如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是根据“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一般通过个别表现出来”的原理确定的。(4)统计分组法。如中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研究。

四、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研究结论的得出

思想品德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最主要的形式是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思想品德课教育研究论文一般格式:1.题目名称;2.内容摘要;3.关键词;4.引言;5.正文;6.结论;7.注释与参考文献。思想品德课研究报告形式:教育调查报告和实验研究报告。教育调查报告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描述现状,并根据现状提出改进问题的对策,也称咨询报告。实验报告的核心是实验,通过实验设计和用实验的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观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分析。

学生自我陈述报告范文第4篇

一、竞合机制的理论基础

合作竞争(OO—opetition)(简称“竞合”)的概念首先由耶鲁大学管理学院的拜瑞•内勒巴夫(Barry.J.Nalebuf)和哈佛商学院的亚当•布兰登勃格(Adam.M.Brandenburger)提出,其中,Co—opetition是由Cooperation和Competition组合而成,该词说明了企业间存在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现象,为企业的战略管理理论提供了新的视角I-1。近些年来,竞合机制在企业管理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在营销课程学习的不同环节,如同不同企业之间的关系,同样存在竞争和合作的关系,如案例评析机会的争取、同一课题小组成员间的分工协作等。在实践中,笔者根据本校的条件,专业的特点,学生的兴趣以及课程的要求等,有针对性地在营销教学中引入竞合机制(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机制),并不断地加以调整、改进、发展,使之逐步成熟。现总结如下,与同行们探讨。

二、市场营销教学中引入竞合机制的实验

(一)实验内容

在开学初,教师公布一系列市场营销案例主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题,将选择同一主题的同学分为一组,组员间通力合作完成对所选主题的案例分析,并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案例陈述和讨论,期末以案例报告的形式提交给教师。

(二)实验步骤

1.教师公布市场营销案例主题。教师在开学初(第一周),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的专业背景以及当前的营销热点,结合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有针对性地选择若干精心设计的能够体现营销精髓的营销案例主题(课题数应多于合作小组数),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企业经典营销案例为讨论主题(如大多数同学就是该企业产品的消费者,如P&G公司的多品牌策略、M—zone动感地带营销策略等,这样利于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并对每一主题作简单介绍。与此同时,教师对整个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进程作出部署,提出一些相对具体的要求。

2.学生选题。第二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题,由课代表将选题结果按营销案例主题进行整理,同时尽量使每一课题的学生人数相对均衡。例如,假设一个班级有学生40人,则可将学生等分成10个合作小组,每一小组4人合作完成一个案例主题的分析探讨。若出现多个学生(超过4位学生)选择同一个主题,可采取招投标机制的竞争方式确定合适人选l2l,让学生完成一篇投标报告,陈述选择此主题的目的、分析方案、实施计划、完成步骤等,并在班上进行公开陈述,由教师根据学生投标报告及陈述情况择优确定;若出现一个案例主题选择的学生人数远少于4人,由教师根据学生投标报告、陈述情况及兴趣,将同一课题多个学生选择的部分未被教师选中的学生安排至此,并做好解释工作,以使这些小组学生能以满腔的热情进行合作探讨。在确定了班上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了相应的合作小组中后,由教师或学生确定每一选中课题具体讨论的时间安排,通常一周安排一个课题,同时尽量将课题课堂陈述与讨论安排在后半学期,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前的准备,保证主题探讨分析的效果。

3.学生查阅文献,进行案例分析。对于同一主题的案例分析探讨,这里在组员间引入团队合作方式进行。每一合作小组自己推选一位组长,负责讨论主题的总体部署、团队成员分:亡、进度控制、协调等工作。各组成员根据分工,查阅相关文献并作整理,结合所学营销学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案例探讨分析。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不是每个合作小组只准备各自小组的课题,而是针对每一课题每一位同学都要参与,只不过参与程度不同而已。当某一周某一小组进行课题陈述时,其他小组的同学也要积极参与,若其他小组的同学提出了针对这一课题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而该课题小组成员不知所云,答非所问,则会影响这一课题小组的最后总得分,而提出这一问题的同学所在小组则会加分,这里充分体现了竞合机制的应用,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其他课题小组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4.教师与学生互动,提出参考性建议。教师要求学生在课题讨论分析前一周将准备好的陈述报告发送给老师或上传至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上,教师针对课题选择的目的、关键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出一些参考性建议,由该合作小组成员根据教师及同学的建议对陈述报告进行补充完善,作好充分的演讲准备。

5.学生课堂陈述及讨论,教师点评总结。由合作小组成员代表或组长以PPT形式向同学们介绍本小组针对某一主题所进行的营销案例探讨分析成果,并积极引导同学们参与讨论。值得一提的是,主题讨论的主角是学生,教师只是旁听者,当然,在讨论的过程中,为使讨论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可进行适当的引导。为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在此可引入体验式教学的手段进行咖。最后.,教师根据本次合作小组的报告及同学们针对这次主题讨论的情况作一总结,在充分肯定同学们成绩的同时,可提出一些同学们在讨论时未涉及的相关问题,留待大家课后思考完善,也为以后各个合作小组进一步完善分析报告提供思路。6.形成案例分析报告。要求学生在学期末将经过讨论整理完善后形成的书面报告提交给教师,由老师根据合作小组各方面的综合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三)实验注意点

1.处理好竞合关系。在营销教学中引入竞合机制,目的是使同学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而不是被动地学习,使同学们能够充分运用营销学理论知识分析现实社会、企业的营销活动的得与失。竞争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方式、手段,通过竞争的手段,激起同学们内在学习的潜能。竞合关系处理得当,不仅能够使营销学学习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也能使同学们将来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适应竞争激励的社会,与同事共同进步,实现包容性发展,这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之一。

2.教师应做到全程跟踪实验的进展。由于学生对所研究的主题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知之甚少,为防止学生半途而废。也为防止有的合作小组在演讲前一天搞突击,教师应全程跟踪,随时引导学生,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适时了解研究进度,掌握难易程度,提醒学生案例分析的角度,将会涉及的主要营销原理等。这样在引导学生将实验进行下去的同时,同学们也能够逐步掌握营销案例分析的精髓。

3.学生学习营销学兴趣的培养。学习兴趣的培养尤其重要,没有学习的兴趣,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都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只有在学生中培养起学习营销学的浓厚兴趣,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自己主动查阅相关文献,主动思考,竞合机制的引入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市场营销教学中引入竞合机制的意义

1.调动学习兴趣。竞合机制的引入,可充分调动起学生内在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学习,利于学生将营销理论和原理应用到营销实践中去,从而真正达到营销教学的效果。

2.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竞合机制引入营销教学中,要求合作小组内每一个成员共同协作完成一个主题,同时不同小组针对同一主题共同展开讨论,利于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训练,利于同学问情感的建立,也有利于将主题分析得更全面、更透彻,利于培养学生全方面、多角度看待问题的习惯。

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竞合机制引入营销教学中,合作小组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都有相应的分工,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独立按时完成属于自己分工的部分,这就大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利于提高其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自我陈述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合作参与式学习 教学模式

在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尤为重要。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中的首要问题。本文以市场营销实训课教学为例,介绍一种主体创新教学模式,即合作参与式学习。

一、“合作参与式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曾指出:进步主义教育的主导思想是,尊重学生的自由发展,尊重学生的活动和兴趣,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而非监督者。

学生中心理论认为:传统的教育是以知识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所以传统的教育实际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而现代教育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以学生为中心。

学习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自主探究的学习,一种是被动灌输的学习;或者说,一种是通过操作、制作而学习,一种是通过讲解、记忆而学习。学生中心理论所倡导的教学方法是前者,人们习惯称为“做中学”。

二、“合作参与式学习”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合作参与式学习”教学模式是指师生共同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同等参与和发展机会的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它以“学生中心理论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互动和探讨分享过程中,创设一种民主、平等、融洽的新型课堂人际关系,从而达到挖掘学生潜能的教学目的,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合作参与式学习”教学模式在市场营销实训课中的实施

教学过程中,“合作参与式学习”教学模式以学生“合作参与”为主线,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学习环境的创造者。下面我以市场营销实训课教学《产品定价决策》为例,谈谈如何实施“合作参与式学习”教学模式。

(一)布置任务,明确要求

我根据实际情况将教学班级分成四个小组,各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本组工作任务的开展。布置实训准备任务:根据给定的背景资料对某款智能手机进行定价决策,同时交代有关的注意事项与任务要求,让每组学生进行市场调查,收集相关信息,为后面的实训任务做好准备。

(二)视频导入,知识准备

学生通过前期准备,满怀信心带着任务走进了课堂。这时我通过三个步骤导入实训:

1.首先,播放一段《不同价格的鹦鹉》视频,调动课堂气氛,提出问题请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思考定价是一门艺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接着通过第二个问题检验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加强学生的认知深度,同时为学生准备后面的实训操作提供知识铺垫。

3.紧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产品定价的基本程序是什么,为学生进入后面的实际操作指明方向。

(三)回顾任务,进入情境

组织课堂实训时,我再次呈现实训任务,引导学生回顾课前教师布置的实训任务,使学生迅速进入实训角色,抓住实训主题。同时明确本次实训的操作程序与要求,让学生认识到只有通过团队的力量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与团队精神。

(四)运用知识,实施任务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与前期准备,分组就智能手机的定价决策展开讨论。通过讨论,使每一个学生充分融入到团队中去,发表个人见解,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挥,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五) 展示方案,陈述见解

我随机挑选两组选派代表上台按规定时间陈述方案,当前两组陈述完毕后,剩下的两组准备5分钟后,派代表上台按规定时间就前两组的方案陈述情况发表见解,每组通过陈述或评述,找到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在展示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交流探讨的能力,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感。

(六)总结交流,分享成果

1.所有小组陈述完毕后,我从课前的任务准备、回答问题的准确性、课堂讨论的参与程度、方案本身的完整性与合理性以及代表发言时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共五个方面对每组进行适当的总结点评。对每组学生在本次实训活动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通过点评,师生间相互分享,共同感受学习与生活的乐趣。

2.点评之后,我向学生展示一个智能手机价格决策参考方案,通过展示参考方案,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如何给产品进行合理定价,为将来就业打下基础。

3.为了更直观地体现本次实训的成果,我还精心设计了评价量化表,让每组开展自评与组评,再加上师评,产生本次实训的成绩,教师当场公布实训成绩,评出一、二、三等奖,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七)课后拓展,巩固提高

布置作业,我要求学生在本次实训课的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将各自的价格决策方案放到市场中去检验,从而完善方案,形成决策分析报告,上交。

四、使用该模式时我所把握的几个问题:

1.任务实施前,我就本次教学活动的目的与要求,全面细致地讲解相关的任务要领与注意事项。学生的实训活动开展过程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时我会给予指导、培训,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训项目。同时我对学生的实训成果进行认真分析,帮助他们找出不妥之处,并加以改正。

2.教师要控制好学生实训任务的难度与实施时间。学生因其受所学知识的影响,不可能高标准完成实训任务。因此我在布置教学任务前,先与学生进行交流,弄清他们的认知程度与参与愿意。在学生能力可接受的范围内,进行相关任务的准备与开展。学生在实训成果陈述时还应控制好时间。一般来说,学生陈述的时间在5分钟左右较为合适。这段时间学生可以较为清楚地陈述自己的实训成果,教师又有剩余时间对陈述内容进行评价与总结。

3.总结评价要及时。当学生完成实训任务后,我及时进行了总结评价,并对一些知识内容进行了综合深化,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好核心知识与重点技能,从而为将来的就业奠定扎实的基本功。

参考文献

[1] 陈向明. 参与式教师培训的实践与反思[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2.01.

学生自我陈述报告范文第6篇

为了加强对我系学生毕业顶岗实习的指导,更好地检验学生的顶岗实习效果,规范实习学分认定,对2014级学生采取顶岗实习报告现场答辩形式,以此作为实习学分认定的重要依据。

一、答辩时间:

1、14级的答辩及地点:

4月23日(周日)上午9:00---11:30;下午14:20---16:00.

(具体时间分配名单见附件一)

(请按具体的上下午时间准时到,安排为上午答辩的同学若下午到,老师有权拒绝答辩)

2、12级和13级的答辩时间及地点:

4月23日(周日)下午15:00---16:30,7教209和210教室。

12、13级同学达到签到后具体再分配答辩教室。

二、答辩地点: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具体教室分配名单见附件一)

三、参加答辩学生名单:(具体人员名单见附件一)

1、已按学院《顶岗实习手册》规定完成6个月顶岗实习学习任务的同学。

2、赴台湾研修学习的同学,以学习报告形式答辩。

3、参加导游资格考试的同学,提交"导游资格证",可免试。

4、已入伍参军的同学,提交"入伍通知书"的相关证明材料,可免试。

四、答辩要求:

1、提交以下纸质材料:

(1)实习周记一套,24周,每周一篇,共24篇;赴台学习的同学不需要提交实习周记,该部分成绩以台湾学习所认定的成绩来认定;

(2)实习报告一式三份;

(3)实习单位鉴定(需盖实习单位公章,实习单位需与申请实习单位相同。)

2、准备答辩PPT一份,PPT需要图文并茂。

3、答辩内容:顶岗实习工作内容(台湾院校内容)、顶岗实习收获(台湾院校学习收获)等。

4、答辩成绩认定方式:现场答辩与实习报告、实习周记审阅相结合。

5、未通过答辩的同学要按照答辩小组意见修改实习报告。在4月24日上午10点在201进行第二次答辩。(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五、答辩程序:

1、学生须提前15分钟到答辩地点;

2、答辩组长宣布答辩开始;

3、答辩者简短自述:自我介绍(名字、实习工作);

4、答辩人陈述:答辩者用图文并茂的PPT形式,5--10分钟介绍实习报告的主要内容;

5、提问和答辩:答辩教师审查实习报告的真实性,答辩者回答答辩组提出的3-5个问题。

六、报告要求:

1、报告内容:

报告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作者可根据具体内容略有增减。全文不得少

于2500字。

(1)实习(学习)目的 :言简意赅,点明主题;

(2) 实习(学习)单位及岗位介绍 :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重点应放在实习岗位介绍上;

(3) 实习(学习)内容及过程 :这是报告的重点,不得少于1000字,内容详实、层次清晰;侧重实际动手能力、职业技能、职业观念与素养的培养、锻炼和提高,切忌日记或记帐式的简单罗列;

(4)实习(学习)体会与总结 :这是报告的精华与核心,不得少于800字,条理清楚、逻辑性强;着重写实习内容的总结、体会与感受,比如,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的差距,今后的努力方向,对就业与创业的理解与打算,本职业或行业的现状与前景,人生设想等。

2、报告的装订要求:

(1)报告从第一页要是每页加注页码,页码按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置于页面底端中间。

(2)报告统一用A4复印纸打印,一律实行左侧装订。

七、答辩现场要求:

1、答辩时仪态大方、举止得体,尊重评委

2、能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地阐述实习的主要内容

3、陈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结构严谨,逻辑性强;

4、使用普通话,语言表达口齿清晰,表达到位,语速适中,语言流畅。

5、思维敏捷、反应快,回答不超时

实习报告答辩工作实施方案(二)

为提高实习质量,规范教学管理,根据《武汉商贸职业学院2012级毕业生顶岗实习答辩要求》,我院特制定2017届毕业生实习答辩方案如下:

一、组织实施:学院负责制定本届毕业生实习答辩相关具体规则、计划和要求,组织、指导相关班级开展实习答辩工作,特成立学院实习答辩工作小组:

组长:周登超

成员:方朝阳、游丽、张宗保、王春艳、程彩容、王红丽、宋丽君、肖琪、严立、覃慧妮、刁爱平、罗慧慧、童峰、龙银霞、马莉、俸雨、李莹莹、杨昆、程洁丽、王珊珊、李晶、卢茜、方莉、董玮、仇荷花、杨雯娟、刘丽丽、杨红征、向霜、张秀芳、吴娟、曹文娇、石守梅。

秘书:王鹏、夏艳艳

二、答辩对象:2017届取得答辩资格的学生。(名单见附件1)

三、答辩安排

(一)答辩时间及地点:答辩时间从第12周周一(2014年5月18日)开始,截止日期为第12周周四(2014年5月21日),在此期间具体答辩分组、时间及地点见《外贸外语学院2017届毕业生实习答辩分组名单》(附件2)。

(二)答辩教师安排:由3名教师组成答辩小组,两名教师具体负责答辩事宜,一名教师负责记录《实习答辩记录表》(附件3)。

(三)答辩准备

1.请学生登录学院网站(**)首页学院动态上或者实习实训栏里查看实习答辩安排。

2.本次实习期为6个月,答辩最后截止日期5月21日前结束6个月实习期的学生必须回校面对面答辩; 在5月22日后愿意留实习单位继续工作且实习单位在武汉市以外的实习学生,学院考虑来回车费等问题,可在提交的实习手册合格后提请视频答辩,学院根据情况予以照顾安排;参加自主实习的学生必须返校答辩。答辩分组不得私自调换,不参加答辩的不能取得实习学分。

3.理论学分不足的学生请先参加答辩(不另行安排答辩补考的时间),9月份根据学校统一安排申请课程重修,参加考试补充理论学分。

4.参加答辩的学生于5月14日前将填写规范的实习手册交实习指导教师或辅导员,再由实习指导教师按照分组情况提供给答辩小组长。

5.每组学生参加答辩时应提前到指定地点,先到答辩老师处报到签名,并根据老师的安排逐个进行答辩,其余学生在教室外等候。

6.每个学生答辩时上交一张实习时的照片(5寸),也可随实习手册提前交给实习指导教师。

(三)答辩过程要求

1.答辩教师应仔细审阅实习生个人材料,了解学生实习质量和效果,对学生实习答辩情况进行提问;

2.答辩时,先由学生进行10分钟以内的自我陈述。陈述内容包括实习单位、实习内容、实习收获及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或者对教学的意见等。教师可针对学生的自述,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实习状况,并对实习情况作简要评点。

3.教师应如实填写《实习答辩记录表》。

(四)答辩成绩评定

1.根据学生答辩情况,答辩老师填写《实习答辩评分表》(见附件4),取三名答辩老师的平均成绩为该学生的答辩成绩。

2.实习成绩=实习表现X60%+实习答辩X40%.

实习表现包括出勤、态度、能力与实习单位的评价。按照实习表现30分,实习过程50分,实结20分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由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习时长、实习单位反馈,企业实习指导老师反馈、实习手册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分。

实习答辩成绩(满分100分)由答辩老师在学生答辩后填写《实习答辩评分表》,取平均成绩。

(五)材料提交

1.答辩小组于答辩当日将《实习答辩评分表》原始表格及《实习答辩记录表》统一交给实习指导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习手册中所得分值,汇总折算学生实成绩。

学生自我陈述报告范文第7篇

一、过程性评价模式

美国公民养成教育一般包括六个步骤,每个步骤都渗透着过程性评价,旨在引导和激励着学生一步一步深入开展活动。我们在借鉴美国经验的基础上,设计并实施了自己的公民养成教育方案,下面以江苏省常州市花园中学七(2)班的方案为例,通过呈现其中的六个具体步骤,来介绍过程性评价的模式。

第一步,分组调查,确定小组选题

步骤一是学生调查本社区中存在的公共政策问题。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4―6人一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确认本组要研究的问题。学生在调查的基础上,会提出诸如“预防青少年犯罪”、“河流污染的治理”、“公共设施的保护”等问题。

第二步,投票评选班级研究课题,相互评价

步骤二是选择和确认班级要研究的课题。学生完成第一步后,各组在全班汇报选题情况,由指导教师把各组提出的选题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通过投票的方式确定班级要研究的课题,每名学生可以投两票。得票最多的问题最终将被确定为本班的研究课题。

在这个步骤中,学生投票可用看作是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为了获得更多的选票,小组学生一方面要积极开展调查,准确把握本社区存在的公共政策问题;另一方面要向全班同学说明本组选题的意图,从而获得他人的认可。

第三步,收集研究资料,引入档案袋评价方式

第三步是由学生收集课题研究所需的资料。收集资料的途径有:现场调查、问卷调查、访谈、查阅报刊书籍、上网检索等。从评价角度看,教师在这一阶段向学生提供收集资料的清单,通过学生收集、保存的资料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每一种收集资料的途径均有对应的资料收集清单。下面以“出版物信息资料”收集清单为例,说明在该步骤是如何开展评价的。

【案例】文献资料表――出版物信息资料

研究小组成员名单: ――

日期:――

所访问的图书馆、办公室、机构或电子资源地址:――

正在研究的问题:――

1.信息资料来源:

(1)出版物名称:――

(2)作者(如果署名的话): ――

(3)出版物日期:――

2.尽可能多地记录有助于你回答下述问题的出版物信息:

(1)该问题在我们社区中有多么严重?

(2)该问题在我们州或国家有多么严重?

(3)以下哪一点你认为是真实的:

没有处理该问题的法律或政策。是――否――

处理该问题的法律不充分。是――否――

处理该问题的法律是充分的,但没有充分实施。是――否――

(4)如果有的话,哪一级政府机构负责处理该问题?他们正在如何处理该问题?

(5)社区中存在着哪些与该政策或处理方式不一致的意见?

(6)关于该问题谁是表达意见的主要个体、团体或组织?

他们为什么对该问题感兴趣?

他们的立场是什么?

他们立场的缺点与优点是什么?他们正在如何尝试影响政府采纳他们在该问题上的立场。

(7)我和我们班应该如何获得更多关于他们对该问题所持立场的信息资料?

档案袋评价(portfolio assessment)是以档案袋为依据对评价对象进行的客观的、综合的评价,它是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西方“教育评价改革运动”而出现的一种新型质性教育教学评价工具。第三个步骤中就引入了档案袋评价方式,填写清单既有利于引导学生收集资料,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收集资料的情况进行评价。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照清单对自己及本组同学收集资料的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在收集资料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清单和收集到的资料,对各组学生所收集资料的准确性与丰富性进行评价。

第四步,编制班级方案,成立评判小组对方案进行评价

步骤四为编制班级方案,学生将收集到的全部资料进行取舍、整理、汇总,并对其进行分析,编制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这一阶段,指导教师通过成立评判小组,对各小组编制的方案不同部分以及班级编制的整个方案打分。评分采用五分制,各分值对应的水平为:1分=差,2分=较差,3分=一般,4分=良好,5分=优秀。评分标准如表1和表2所示。

第五步,模拟听证会,通过答辩进行评价

步骤五为模拟听证会阶段,学生将本班的研究情况向同学和听证员口头报告。每个主题的听证会共有40分钟时间。全班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组负责用10分钟介绍方案的一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4分钟,由学生陈述,第二部分6分钟用来答辩。

在每小组陈述的4分钟时间里,第一组要解释班级所选择的问题,为什么这个问题重要,为什么政府应该解决它;第二组评价其他已经用于尝试或已建议的解决该问题的公共政策;第三组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公共政策并证明其合理性;第四组编制一个方案,并游说政府接受。

在答辩阶段,听证员提问,学生回答。听证员由政府相关工作人员、专家和教师组成。听证员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提问:1.要求学生进一步澄清报告中的观点;2.要求学生为报告中的观点提供实例;3.要求学生对某些陈述或立场进行辩护;4.询问学生从其经历中学到了什么,研究还存在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完后,听证员要对每组学生的陈述和回答进行点评,点评以鼓励为主。

学生陈述和答辩后,听证员依据重要性、理解性、论证性、应答性和小组合作性五条标准,给每个学生小组的口头报告打分。同时还依据说服性、可行性、一致性、反思性等标准,给全班整体的口头报告打分。

第六步,总结学习经验,开展自我评价

在这一阶段,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对这次活动进行总结,学生可以回答诸如下述问题:1.你和你的同学学到了什么?2.你和你的同学是如何学习的?3.如果你们编制另一个方案,会有何不同?回答这些问题后,学生将本次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挑战,克服困难的方法,从中得到的启示等,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并在全班交流。

二、过程性评价的特点

过程性评价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公民教育活动的评价方式是多样的,既有学生投票、档案袋评价、自我反思等质性评价,也有依据评分表,给小组和班级打分的量化评价。量化评价有客观、严格、简明等特点,在以掌握知识为主要目标的教学中,这种评价方式具有很大的优势。然而,量化评价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及其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评价却有其力所不及的地方。质性评价能够全面、深入、真实地再现评价对象。然而,质性评价也存在费时费力、评价结论一致性相对较差等不足。公民教育活动打破了以往让学生在教室中听课的学习模式,让学生走进社会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社会参与中增强公民意识和参与能力,这种探究性学习的方式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评价方式,将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有机整合。

第二,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从评价的主体来看,评价可以分为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自我评价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价值观念;评价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评价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进行改进。但单一的自我评价也容易出现自吹自擂、自卖自夸的现象,因此还需要他人评价,通过外在约束力保证评价的客观、公正。在公民教育活动评价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资料收集清单自我规范、学习后的总结经验是自我评价;而同学投票与指导教师、专家、政府工作人员的评价则属于他人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内在自觉与外在约束相结合,保证了公民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第三,对个体进行评价与对集体进行评价相结合。在公民教育活动评价中,有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如通过档案记录,评价学生个体在收集资料中的表现。但更多的则是对集体的评价,如对学习小组的评价、对班级的评价等。对学生个体进行评价有利于学生认清自己,从而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对集体进行评价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

三、在中国公民教育实践中运用过程性评价的难点

实践表明,在我国公民教育实践中运用过程性评价尚存在以下难点:

第一,教师对过程性评价的作用认识不够。在传统观念中,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就是给学生一个鉴定性的结论或分数,即总结性评价。而在公民教育活动中,更多的却是过程性评价,一些教师认为这样的评价不会引起学生的重视。事实上,总结性评价是事后评价,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有教育意义;而过程性评价则是事中评价,随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在公民教育中,我们必须加强对过程性评价的研究,充分认识到它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

第二,建立多元评价机制面临较大困难。公民教育活动中的过程性评价既需要教师、学生的参与,也需要社会人士、政府工作人员的参与。但由于公民教育活动在我国开展时间不长,一些社会人士和政府工作人员对此还不理解,如有一组学生就公园公共设施保护问题采访游园市民时,该市民说:“你们不好好在学校上课,出来乱跑干什么?”再如,有的政府工作人员认为,学生对公共政策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是故意找茬,于是就不予配合甚至加以阻挠。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建立多元评价机制是很困难的。因此,公民教育的实验者要积极为公民教育开展宣传,以求得社会与政府的理解与支持,从而为公民教育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第三,班额成为影响评价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国实行小班化教学,一个班只有25人左右;而我国学校每个班学生一般在50人以上。实施过程性评价,需要教师充分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在班额大的情况下,教师分身乏术,对学生活动了解不够,容易导致评价和指导不到位。针对这一情况,有的学校将公民教育实验班分成两大组,每组配备一名指导教师,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学生自我陈述报告范文第8篇

文秋芳(2008)在此背景下建设性地发展了“输出假说”提出了“输出驱动假设”(OutputDrivenHypothesis),界定了“输出驱动假设”适用的对象、学习环境和输出的内容。该假设包括3个子假设:第一,从心理语言学角度,该假设认为输出比输入对外语能力发展的驱动性更大。一个没有输出驱动的学习过程,即便有高质量的输入,其习得效率也有限。第二,从职场英语需要出发,该假设提出培养学生的说、写、译表达性技能比培养听、读接受性技能更具社会功能,尤其是笔译技能。第三,从外语教学角度,该假设认为以输出为导向的综合教学法比单项技能训练法更富成效,更符合学生未来就业需要。在一次教学发展学术研讨会上,文秋芳教授在她的主题发言中,把“输出驱动假设”进一步推到二语环境,指出这个假设针对的人群是中级、中高级或是高级外语学习者,其基本理念是:输出是目标又是手段,是促进输入吸收的手段;以输出驱动既能够促进产出能力的提高,又能够改进吸收输入的效率。输出驱动假设并不否定输入的作用,这一假设是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科发展需求的。该理论给大学英语读写课带来的启示是: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环节。输入为学习者提供了语言资源,是输出的前提和基础。但是没有输出为驱动的输入,必将导致输入的质量、输入的兴趣和输入的持久性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大学英语阅读课输出活动原则

1、结合输入安排输出大学英语课程重点在于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培养,然而如何能在一节课里培养这么多能力呢?必然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研究教材,根据每个单元的题材、体裁以及重难点设定相对的输入活动,选择最合适的输出活动(读后说、读后写、读后译),训练某一种能力。下面我们来看个例子:《新视野大学英语Ⅲ》第五单元课文FiveSymbolsofAmericanCulture,单元主题为美国文化,语篇包含五个部分,由5个独立副标题组成,各个部分分别从时间、人物、历史等角度介绍了美国文化的五个象征。文章结构紧凑工整,是典型的副标题阅读文章,英语学习者应该掌握该类型文章的阅读技巧,而文章中语言句法简单可以不作为授课重点。此外,英美文化对于英语学习者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本文选择的五个美国文化象征已经脱离时代,许多新的具有代表性的美国文化象征亟需与英语学习者一起探讨。综上考虑,笔者认为:在语言输入活动时,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应当使学生注意到文章结构的编排,触动学生的文化意识;在输出活动中,可以布置美国文化象征PPT展示这样一个读后说的活动。每组学生选择一到两个他们所认为的美国文化象征讲解,阐述时规定学生模仿课文结构。读中的输入就可以为输出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反之,输出又加深了对输入的反思,过程自然,水到渠成。

2、输出与测试随着二语课堂计算机等多媒体手段大量应用,在读后输出活动时,许多课堂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讲台上低着头一页页翻幻灯片,台下学生埋头苦看发言稿或两三个学生在台上演出情景剧,台下学生哄堂大笑……看似和谐欢乐的课堂,实际上却充满了大量问题,如:PPT展示时,学生自顾自说的语音语调得不到纠正,展示的内容无条理,不能反映单元主题,达不到教师预期目的等。所有问题的症结在于教师对输出活动的定位没有把握好———将输出活动做成了课后测试。输出驱动假设理论认为输出本来应该是一个提高输入效果的手段,而并非结果。上图所示模式几乎出现在每一个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根据授课内容给出口头报告任务,指定评价规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ppt任务,在ppt陈述过程中,其他学生提问并进行同行评价,最后教师从语言、内容、活动组织等方面对学生的口述报告活动进行评价。近些年,笔者也发现许多教师为了使得这种机械的传统模式变得生动,试图将这种模式改头换面,将这种口头陈述活动设置成一个比赛,根据评分进行奖惩,看似激起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实际上是换汤不换药。那么什么样的口头报告模式才是有效的输出方式呢?我们先来看一下口头报告活动这种读后说活动期望达到的效果: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扩大学生对英美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英语话题说的能力等。然而在这种传统模式下,学生们因为要完成各自的任务,根本无心去专心听其他同学的陈述,教师想要完成的传递英美文化的教学目的就无法达到。此外,缺乏教师指导而完成的话题陈述中,学生们的既有英语水平,并没有得到提升。课堂陈述任务完成得到教师的评价打分之后,绝大多数学生们并没有真的会去从语言、内容等方面去反思,从而提高,更不会去借鉴其他组优秀之处。输出假设理论认为学习者在试图输出目的语的时候应该注意到自己某个表达不准确甚至还不掌握,即,输出可能会激励二语习得者自觉地认识到他们在语言上的问题。可以说传统的口头报告形式就是对学生的一个检测,问题主要在于教师在输出活动中“失职”。

3、教师角色———适当适时脚手架如果说教师在输出活动中“失职”,那么教师在输出活动时到底应该充当什么样的角色、承担什么职责呢?文秋芳(2013)认为教师应在输出活动中,了解学情,挖掘学生潜力,并逐步放手,逐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这种原则指导下,传统的口头报告模式可以做以下改变:从图2模式中,我们可以发现输出活动不单单只是个测试检验的手段,在输出活动之前,教师布置任务时,就要帮助学生头脑风暴。从审题、准备资料到提交初稿,教师就要积极参与在这个输出活动过程之中,做好引导者,协助者的工作。在输出活动之后,教师的工作也并没有就此结束,而需进一步提供意见与评论,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活动反思。由此可见,口头报告活动不再是学生自导自演自我欣赏的独角戏,教师的任务比正常授课时还要繁重、还要复杂,教师跟学生都真正地参与到输出活动。

三、结论

有效的输出活动决不是布置任务加评价的简单组合,而是有教师引导的合理输入下的学生反思,只有注意,察觉,互动,反思才能充分理解输入,有效输出,从而加深输入。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能够研究教材,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设计出有重点的输入,并选择最合适的输出活动(读后说、读后写、读后译等)。充分的输入有益于输出的成功,相反,有目的性的输出增强了对输入的掌握。输出时,教师应做好引导辅助工作,防止将输出活动做成测试。

学生自我陈述报告范文第9篇

我们每个人从童年起就被告知目标的重要――无论赢得一场网球比赛,在考试中胜出或是成为一家商业组织的领袖,好的目标设定将使我们更勤奋、更专注,当然――也更加成功。

但是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为人们所推崇多年的目标激励竟也有它缺陷的一面。日前由沃顿商学院主持的一项研究显示,除了促进建设的产生,目标激励,尤其是那些包含有物质奖励的目标激励,在人们经过努力仍未能达标的情况下,常常成为非道德行为的诱因,无论目标是由当事人设定或是由他人设定。人们在冲刺的跑道上距离目标越近,发生道德风险的可能性就越大。

看看近来曝光的商业丑闻就很清楚了:为满足华尔街季度盈利目标的要求,经理们在帐簿上作假;销售人员提供虚假报告,对业绩夸大其辞;生产商将未完成的产品装上船;售后服务人员进行毫无必要的检修……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达到既定目标。更有甚者,在大学里,行政人员将分数较低的学生从考试成绩单中剔除,为的是达到上级制定的通过率。

在“目标设定引发道德风险”一文中,沃顿商学院企业经营和信息管理系教授Maurice Schweitzer和其同事――Arizona大学的Lisa Ordonez和Montana大学的Bambi Douma集中讨论了目标激励――这一应用广泛的管理工具,在为组织带来效益的同时又极易引发虚假陈述的两面性。文章刊登在六月出版的《管理研究》期刊上。

在上述文章中,作者引用了早先一系列研究成果,以此说明一个事实:目标的实现与“心理奖励”密不可分,包括当事人所获得的积极的自我评价和更高的自我满足感。与此同时,对那些被迫承认未完成目标的人来说,沉重的心理压力让他们步入歧途。那些制定了目标但未能达到的人比没有明确目标的人更倾向于进行虚假的陈述和表现。

为证明上述观点,作者设计了精巧的实验,要求70个人在1分钟之内运用给出的7个互不相关的字母造词。接下来作者以154个大学生作为对象,将它们分成三组,作同样的造词练习。其中一组被告知“尽量造出更多的词”,第二组增加了目标激励,要求被试者在每轮测试结束时至少要造9个单词。第三组在目标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奖励,规定每轮测试达到9个单词的人员可以得到2美元的奖励。

试验中,研究者运用一种计算方法,对被试者的实际表现与其陈述进行对比,以确认总体样本中存在虚假报告的人数及比例。结果显示:

相对“尽力而为”的模式,“未能达标”的情形产生了更多的虚假陈述。

尽管作者认为在目标之外提供额外奖励的做法将比单纯的目标设定催生出更多的虚假陈述,但实验显示两者并无明显区别。Schweitzer由此得出结论:单纯的目标设定就足以引发非道德行为,增加奖励只是为该种行为的发生添加了一把柴火而已。

同样未能达标,那些仅差一点就达标的人比那些相距目标甚远的人更易成为谎言的制造者。

作者还指出,在那些个人产出相对一般咨询公司或律师事务所更加透明化的场合,以及当事人需对特定结果承担责任的场合,目标激励与道德风险的联系相对较弱;而在透明度较弱和存在明显信息不对称的场合,如谈判和销售中,道德风险的表现十分显著。例如,Sears, Roebuck & Co在上世纪90年代为提高其汽车修理部门的效率而设立了雄心勃勃的目标,后来加州检察官发现,90%的“维修”被证明是不必要的。这个事实令该公司主席Edward Brennan也不得不承认:“对某些服务业而言,目标激励为错误的产生创造了机会。”

学生自我陈述报告范文第10篇

1.明确课题解决服装装饰这一特殊问题,即围绕服装的款式风格、质地材料、装饰部位、工艺制作及着装者、着装环境等一系列因素,研究服饰图案设计的外在表现和内在规律。

2.课题训练尽可能与实际生活应用和需求挂钩,以实物完成形式要求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率。从服装、服饰配件到家居饰品的选择要有代表性,要保持与设计主体风格的一致性。

3.服饰图案设计与应用课程不仅要求学生要充分了解服装的产品结构,还要了解其他相关的服饰配件及家居饰品的设计,这也是课题设计具有的创新性与时代性。

二、结合需求注重设计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实践性课程的学习与重视程度。在教学设计和课程设置上加大实践性课程和教学内容的比重,能对这种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1.这个教学过程不仅要学习设计的方法,更要做到从设计到产品实现的过程。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做中体会。通过实践来掌握从设计到产品的具体过程及相关的制作工艺知识,这也就是通常所讲的“教、学、做合一”。特别是在基础技能与专业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现有条件允许下,要求学生具体做出产品实物,让学生通过参与制作的过程来体会与掌握其相应的知识与技能。

2.在重视服饰图案设计与应用的教学内容实践性的同时,注重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至关重要。在实践教学中强调设计与社会需求的联系,将学习的服装色彩设计、服饰图案、服装材料设计的课程及服饰手工艺的制作有效结合起来,进而丰富服饰手工艺课程的教学。

3.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能否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重要之处在于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这关系到两方面:学生对课题训练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在教师的指导下,达到对课题训练的共识。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学习目的的认识及设计的正确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题训练的考核形式—设计策划书

服饰图案设计策划书内容:体现服饰图案设计构思及成品制作全过程。构思阶段—市场调查及流行趋势的分析报告创作灵感来源主题风格的确定设计的理念与图案的说明草图与效果图的绘制完成阶段—产品的结构与组合材料的选择与测试制作过程的工作照全部成品的图片作者介绍设计策划书是学生在设计课题或练习过程中的另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学生通过大量多媒体手段表现和说明设计方案,它也是衡量学生成绩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学生通过设计说明书,不仅记录下完整的设计过程,而且还把自己对课题设计的思考、理解和认识奉献给每一位参加者。设计策划书包括三方面:

1.课题设计说明书包括构思阶段和完成阶段,学生可以通过详细的要求了解教师布置课题的用意,全面、准确理解课题的训练目的和原因,而这种理解将随着与教师的讨论、交流,强化设计过程,使课题的设计进而深化。

2.学生对课题的认识和设计方法探讨。学生在设计说明书上不仅有对教师设置的课题的理解,更重要的还有自己对课题的认识和把握,这种认识可能是对设计的独到见解,从而说明自己为什么要从这一角度或用这一方法来解决教师所布置的课题。

3.设计策划书设计是一次多媒体课件与版式设计的实践。多媒体的运用和版式设计形式虽然不是设计课题的重点,规格也没有统一要求,但它体现服饰图案设计构思及成品制作全过程。策划书本身又是一个视觉传达项目训练,设计者应把握说明书的设计风格与他最想表达的设计内容、主体及其与众不同的特征相一致。

四、重视学生课题设计理念与表达技巧陈述

课题训练的最后阶段,是设计课题训练至关重要的内容之一。设计理念的表达过程就是要求学生在设计作品全部完成后,把自己对体现服饰图案设计构思及成品制作全过程的处理方法,通过陈述与展示两种形式向全体师生表达清楚,由师生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最后再由教师指出课题设计作品的可取之处及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探索的方向。

1.重视陈述。学生在经过几周甚至更长一段时间的设计劳动后,其设计结果可望获得大家的认可。陈述的好处,首先在于培养学生的口述表达能力,而这种能力是服装设计师必不可少的素质。其次,陈述还可以使学生获得相互学习的机会,学习别人的课题设计的相关内容、经验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总之,陈述有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设计理念并提供展示自己形象的机会。

2.强调展示。展示形式可分课题设计说明书与课题设计实物的两部分。课题设计说明书可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进行,课题设计实物通过橱窗展示的形式进行。学生通过这部分的设计训练了解设计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从而进一步理解认识课题设计理念的完整性与一致性。

上一篇:陈述报告范文 下一篇:初二学生学期陈述报告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