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监督整改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0 10:01:09

协同监督整改报告

协同监督整改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协同监督;机制建设;反腐倡廉

作者简介:宫莉莉(1981-),女,山东栖霞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东营供电公司监察审计部,助理工程师。(山东 东营 257091)

中图分类号:F27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3-0177-02

2011年,国家电网公司确定了建立协同监督机制的工作部署,要求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抓手,把协同监督作为供电企业反腐倡廉与企业管理深度融合、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组织协调的重要举措,构建纵向贯通、横向协同、覆盖全面的协同监督机制,有效提升企业监督效能。东营供电公司放眼全局,立足实际,通过抓“五度”(即:监督主体有“广度”、监督范围有“深度”、监督方式有“维度”、监督原则有“尺度”、监督成效有“力度”)构建“大监督”工作格局,进一步落实“三严一常”根本措施,推进了企业“三化三有”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企业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一、协同监督机制建设的必要性

1.协同监督机制是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

当前供电企业改革发展的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外部宏观政策、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日益严格,服务压力不断增大,很容易成为社会和舆论关注的焦点。内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主多分开和县供电企业上划,带来稳定压力,队伍建设、内控管理尚需加强。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供电企业在依法治企和反腐倡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工程建设、招标采购、资金管理等重点领域的廉洁风险仍不可避免;二是各种形式的“自转”以及“集体闯红灯”等问题依然存在,部分单位内控制度存在漏洞,制度执行不严格;三是部分单位基础管理薄弱,对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熟视无睹,工作漂浮粗放、流程管控不力。一旦发生问题,势必给公司事业发展造成影响。因此,需要一种更有力的监督模式,以加强对各个层面业务的过程监督,协同监督机制应运而生,成为防控风险、维护公司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2.协同监督机制是促进干部员工廉洁从业的重要途径

当前供电企业改革发展任务艰巨,需要广大干部职工凝心聚力、创先争优。由于企业处在不断的深化改革当中,管理制度仍不够完善和健全,加之一些人财物等重点岗位的人员处于廉洁风险防范的“第一线”,拒腐防变能力不强,很容易在利益的驱使下铤而走险。分析近年来纪检监察机关查办的案件发现,一方面由于自我放松要求,导致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缺少对职权的有效制约、控制,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给少部分人钻了空子。通过建立全面监督、全方位监督、全过程监督的协同监督机制,使应该受到监督的岗位得到有效监督,应该受到监督的权力得到有效监督,形成了“人人主动监督、事事有人监督”的良好氛围,督促广大干部员工严格自律、自我约束,守得住底线、经得住诱惑,为公司发展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3.协同监督机制是构建科学的管控与惩防体系的重要内容

在国家电网公司2011年反腐倡廉工作会议上,刘振亚总经理提出,要把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与构建惩防体系有机结合,依靠制度预防腐败,依靠管理消除隐患,加快构建全面覆盖、全员参与、全程管控、协同高效、惩治有力的管控与惩防体系,这是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反腐倡廉决策部署的创新举措,是遵循企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是解决依法治企突出问题的现实需要。加强惩防体系建设的重点在于防范在先、监督于前,通过整合监督力量,发挥纪检监察、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审计监督、法律监督、民主监督的系统作用,形成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密切配合、上下齐心协力的良好局面,系统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从整体上提高企业防控廉洁风险能力。

二、东营供电公司协同监督机制建设的典型做法

1.建立协同监督机构

协同监督的前提在于上下左右联动,东营供电公司强化组织协调,搭建新平台。

一是定期调度,建立协同监督领导机构。按照分级监督、分级负责的原则,公司成立监督工作委员会。监督工作委员会在本级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主任,纪委书记、分管领导担任副主任,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在纪检监察部门设立办公室。监督工作委员会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传达上级精神,通报工作情况,研究疑难问题,做出会议决议。总经理、党委书记均亲自参加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二是制度规范,建立协同监督工作机制。制定《协同监督工作规则》、《协同监督机制建设工作意见》,使协同监督工作有章可循,统领协同监督工作开展。组织学习《协同监督工作手册》,进一步明确组织架构、工作流程和监督事项。研究制定《公司党风廉政监督员管理办法》,建立公司和各基层单位党风廉政监督员队伍,对监督员的任职条件、工作职责和权力义务作详细规定。同时建立监督员奖励和退出机制,激励监督员履职尽责。各成员单位指定一名协同监督专责人负责本单位协同监督各项材料的收集、整理和报送,确保工作的系统性和衔接性。

三是加强跟踪,建立协同监督督办机制。对可能影响企业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监督工作委员会签发《协同监督整改意见书》,监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以约谈方式对下步工作进行交办,切实营造理解、重视、支持、落实整改的氛围。同时通过定期督查与随机督查、集中督查与专项督查、点上督查与面上督查、现场督查与跟踪督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监督与再监督,确保该办的事情迅速“畅通”,出现梗阻的事情积极“疏通”,需要上级解决的事情主动“沟通”。

2.把握协同监督重点

协同监督只有真正融入企业管理、嵌入业务流程,才能彰显其生命力,避免监督与业务形成“两张皮”。当前,“三集五大”体系已经运行,主多分开工作已经完成,坚强智能电网建设、集体企业规范管理等相互交织、同步推进,保证这些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事关公司工作全局,事关反腐倡廉建设总体成效。因此,必须把保证公司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作为协同监督的首要工作。实行监督内容“自启动”,变被动“协同”为主动“协同”,加大推进力度,注重细节管理和过程管控。同时将大修技改、业扩工程、电费收缴、工程分包等常规业务纳入重点监控视线,紧盯管理薄弱点和廉洁风险点,既发现了一批制约企业发展、存在潜在风险的问题,又排查出了反腐倡廉建设风险点,完善了规章制度,堵塞了管理漏洞。

公司注重监督工作的统筹性、计划性,年初制定了《协同监督工作计划》,重点围绕安全生产、队伍稳定、优质服务、工程项目管理等问题进行协同监督,加强舆情应对和应急处置,强化预警预防,确保各项工作不越“底线”,不触“红线”,防止各类问题发生。同时确定全面、部分随机督察和重点督察的范围,明确检查内容、方式、进度,增强协同监督的整体功能。加强对社会热点问题的高度敏感性,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隐患、矛盾,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上推动公司科学发展。

3.丰富协同监督方式

监督方式是否有效管用,直接影响着监督效果。协同监督机制实现了由纪检部门“单打独斗”到各部门“联合作战”的跨越,扭转了以往监督部门涉及专业性较强领域时“看不清”、“进不去”的局面。随着协同监督与企业管理的不断磨合、融合,在促进企业发展和反腐倡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需要创新监督方式,着力解决好如何监督的问题。

一是有意识地与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效能监察相结合,实现上下联动、内外联合,最大限度发挥监督作用。紧紧围绕重要部署,适时部署开展专项检查、专项治理、整改“回头看”等活动。二是综合发挥监察、审计、法律、财务监督作用,财务、审计部门加强对财务审计专项检查问题整改落实、合规经营的监督;经济、法律部门加强对完善制度、防范风险的监督;纪检部门加强对重要决策部署落实情况、专项治理发现问题整改情况的监督和违规违纪问题查处。三是充分利用ERP系统、全面风险防控系统,实现重点业务、关键流程的“网上运行、在线监控”,变“制度控制、人为监督”为“流程控制、系统监督”,不断提高协同监督的科技含量。通过采取自我管控、部门内控、流程监控等方式,多层次、多渠道、多视角地创新监督方式,整体提升预防腐败的能力。

4.规范协同监督流程

协同监督机制要稳定、长期、高效运行,必须有严格规范的流程才能发挥其应有之效。因此,必须严格执行检查、发现、报告、整改、考核这五个环节,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置各种苗头患。在检查阶段,每季度制定协同监督重点计划,围绕重点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的监督工作。在报告整改阶段,以“一书两报告”(协同监督整改意见书、协同监督情况报告、协同监督整改报告)为载体,定期通报问题整改情况,加强对问题整改情况的监督,切实做到发现薄弱环节、找出突出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查找根源,督促有关方面明确整改责任、确定整改目标、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任务,实现协同监督机制的“落地生根”。在考核阶段,将监督检查结果和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纳入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形成对监督工作的闭环管理。

5.落实协同监督责任

协同监督作为一项涉及面广、涵盖业务领域宽的全方位联动工作,是业务管理部门的份内之责,不应作为额外的负担。“谁主管、谁负责”是对各职能部门提出的总体要求,即谁牵头工作,涉及到谁的监督内容,谁就是监督的责任部门。各部门要自觉管理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合规合矩,不涉险、不打“球”。职能部门在履行本专业监督职责,自我监督、自我保护的同时,还要全力配合、支持和接受其他部门的监督,纠正监督仅仅是纪检监察部门事情的观念偏差,大胆监督,敢于揭示问题。各部门负责人要起好表率作用,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摒弃麻痹思想和通融心理,做到有章必依,遵章必严。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履职能力和责任意识。要克服监督工作中的种种不良心态,像抓安全一样抓协同监督,坚持问题不解决不放过、工作不落实不松手,在做深、做细、做实上下工夫。

6.强化监督成果运用

协同监督在抓好“建”,就是建好制度机制,开展“纠”,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更要做到“用”,运用好监督成果。制定《协同监督工作考核评价办法》,综合运用各类考核和评价手段,促进协同监督长效闭环机制的建立。

一是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将协同监督作为部门绩效减分项指标统一进行考核,重点评价横向作用的发挥、专业管控的能力、重要问题的报告、“一书两报告”的履行等内容,采取自评与互评的方法,增强考核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二是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评相结合。把基层单位协同监督开展情况作为责任制考核评价的重点项目,年度重点检查协同监督工作重点、监督事项、联系会议记录、“一书两报告”和相关监督责任追究情况。三是与部门考评相结合。将各部门、各单位协同监督开展情况与群众满意度和评先评优相结合,对于协同监督不力的部门和单位,预警信息,加大责任追究和问责力度,达到“标准清晰、程序规范、管理高效、工作闭环”的工作效果。

三、结束语

协同监督机制建设是党风廉政和反腐倡廉惩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关企业健康和长远发展的重要工作。只有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断发现新问题、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形成预防有方、监督有效、惩治有力的长效管理体系和工作系统,才能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目前,公司协同监督机制建设稳定、高效运行,已初步形成全面监督、全方位监督、全过程监督的良好氛围,在反腐倡廉建设和企业健康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监察局.国家电网公司协同监督工作手册[Z].2013.

[2]黄世金.加强协同监督防控廉政风险的探索与实践[J].华北电业,2012,(1).

协同监督整改报告范文第2篇

建立协同监督机制是国网公司党组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重要决策和创新举措。协同监督机制是促进企业内控机制建设、强化风险管理、推进制度落实的有效途径。作为一项新兴事务,如何在电力系统充分发挥协同监督机制作用,需要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监督;廉政建设;经营管理

1 强化制度执行,确保协同监督工作扎实推进

1.1开展例行活动

严格执行协同监督例会活动制度。各供电所和农电公司监督委员会坚持每月召开监督会议,农电公司每季开展监督工作专题分析,市县级公司每季召开联席会议,在会上通报监督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跟踪整改情况等,通过例会制度的执行确保监督工作常态运行。

1.2完善监督方式

各级监督人员主动融入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注重与各层各类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广泛听取基层一线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准确把握监督的重点环节和热点部位。切实加强监督工作的闭环管理。对廉政风险度较高的工作或项目实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全过程控制,从而使监督工作更具全面性、系统性和针对性。

1.3坚持阳光监督

坚持监督工作的信息公示制度,召开例会通报存在问题以及整改情况,对所务公开实施监督,基层供电所将线损、绩效、本周工作及费用开支等情况及时张贴在所务公开栏上,及时监督所务公开的及时性、真实性、合理性,并阳光公示监督情况,将监督结果及时公开、公示,使得协同监督公开化、透明化,杜绝人情监督。

2 创新监督机制,实现协同监督工作务实高效

一是实行联动机制。建立农电公司总经理工作例会和协同监督例会按月同步联动、党总支委员会议与协同监督联席会按季同步联动的常态工作机制。由市、县级公司协同监督工作委员会联动督办重点工作,制定下发实施方案,农电公司协同监督委员会向联席会议报告工作安排、存在问题和整改落实等情况,各部门主管和专职主动协调解决基层的实际问题和突出矛盾。二是建立共享机制。农电公司对各供电所在协同监督中发现的有关问题利用所长例会、座谈会、推进会、分享会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分析,通过举一反三、超前预警,防止其他供电所重复发生同类问题,安排供电所协同监督委员会主任在部协同监督联席会议上交流分享工作经验和体会,起到了很好的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效果。三是完善考核机制。纳入领导班子和部门负责同志挂钩内容,严格规范“一书两报告”,及时发现问题,落实整改措施,统一建立问题整改台帐,用销号制跟踪问题整改落实,用督办制促进问题的查纠和问责。制订出台《农电协同监督工作考核细则》,将协同监督工作开展情况与绩效奖金挂钩考核,进一步增强了此项工作的严肃性。

3 拓展监督功能,做到协同监督与经营管理工作相得益彰

3.1实现协同监督与日常管理有机融合

将协同监督融入业扩报装、低压配电、装表接电、线损管理以及电费电价等各项工作业务中,做到发现问题在先,防范风险在前,确保部门各项工作规范有序。我部及农电公司根据自身实际明确了从决策管理、营销与优质服务、资金管理、党风廉政建设等6个方面48项内容作为平时监督工作,各供电所监督工作委员会从廉洁从业、工程物资及违规收费等10个方面39项工作作为正常监督任务,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重点监督,如物资管理、财务运行等。监督对废旧物资回收严格执行程序,完善相关制度,纪检人员会同协同监督人员全程监控,促进废旧物资规范管理。

3.2在服务过程中强化监督

发现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加以推广,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促进企业转化提升整体水平。如在组织召开9月份鞍湖供电所协同监督例会时,针对该所安全督察连续两次被考核的问题,邀请安全管理最好的单位介绍经验,并组织营业部安全管理人员重点分析,找出疾症所在,在监督过程中体现服务。

3.3统筹运用各种管理监督手段

将协同监督工作与部门经常开展的明察暗访、督导检查、挂钩联系和结对创先等手段有机结合,围绕加强基层基础管理的同一目标,灵活运用各种工作成果,互为促进、相得益彰。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相连,解决基层单位实际困难。

3.4实施协同监督定期交流互查办法

按照制订出台的《协同监督工作定期交流互查实施办法》,加强各供电所间协同监督工作的交流互促功能,以实现“纵向联动协同、横向互促互进”之目的。通过互查办法的实施,供电所能够互相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在互动过程中促进供电所规范化管理不断升级。

4 坚持惩防并举,实现协同监督机制运行成效初显

有的供电企业利用强有力地协同监督措施,惩防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强化了惩防机制,风险管控的手段更加到位。协同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上到部门领导下到供电所员工,监督全面,范围广泛,监督成员分布在各个专业之中,形成了密不可泄的惩防空间,更有针对性地落实教育、制度、监督等防控责任,超前预防和化解可能导致腐败的风险,形成廉政风险识别、评估、控制、沟通(报告)、监督改进的动态管理机制,凝聚防控合力,提升防控效果。二是深化了规范意识,按章办事的行为更加自觉。协同监督机制的建立,广大干部员工清楚地认识到基层员工监督的权利义务,并以身作则,自觉增强自律意识,按章办事的行为更加自觉。三是细化了廉政责任,“干事、干净”的氛围更加浓厚。随着协同监督工作的开展,部门全体员工主动将监督工作融入到平时岗位之中,切实履行了“一岗双责” ,做到清正廉洁。案件持续下降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杨艳春,付维.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探析[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13(01)

[2]那述宇.监督机制的概念解析与模式选择[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4)

协同监督整改报告范文第3篇

一、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分级负责的领导责任

为提升责任考核的科学化水平,创建了按年度下发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标准的反腐倡廉工作新模式。一是责任内容个性化。把党风廉政建设要求与年度反腐倡廉工作实际相融合,作为评价标准。同时,坚持精益化的管理要求,把职能部门与基层单位的考核标准进行了区分与量身定做,针对其履责内容的差异,分别设置不同的考核内容。其中,针对基层单位,主要考核其反腐倡廉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否健全并发挥作用,设置了40项考核内容,60个评分点;针对职能部门,重点考核其在加强本部门廉政风险防控和履行协同监督职责等方面的情况,设置了34项考核内容,48个评分点,确保年度考核评价的准确性、科学性。二是责任监督过程化。坚持把责任制执行情况的过程监督融入日常管理,实行日常考核、季度抽查、半年督查、定期报告和年终考核相结合,以及民主测评、班子和部门自评相结合的监督管理方式,突出全过程监督。三是考核结果等级化。年底,综合年度检查考核和日常监督情况,对各单位(部门)执行责任制情况进行综合定性,量化排名,在全局通报。并且,把考核结果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目标管理,纳入各单位(部门)的绩效薪酬、评先评优,与领导的选拔任用、责任追究等“双挂钩”“双兑现”。2012年,针对上年度各单位执行责任制情况存在的突出问题,共提出整改建议和意见57条;对发生效能监察报表不真实、监察建议整改不及时和优质服务不到位等问题的17个单位,累计扣罚绩效薪酬23次,责任处罚23人(科级干部11人),促进了分级负责的领导责任全面落实。

二、抓协同监督机制,落实分工负责的管理责任

为推动“部门各负其责,把反腐倡廉建设与生产经营管理等业务工作紧密结合”的工作机制有效运转,着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反腐倡廉整体合力。永州公司借助协同监督平台,抓住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和重点岗位,实施严格管理,初步形成了管行为必须管思想,管结果必须管过程,管业务必须管廉洁的反腐倡廉整体合力。一是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听取各成员部门的监督工作情况汇报,分析存在的问题,共同研讨解决办法,有效促进了部门间的职能互补、信息互通,在加强横向协调的同时,促使各部门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反腐倡廉建设。2012年,共同商讨议定反腐倡廉制度3项;收到各职能部门提交的协同监督情况报告36份;重要信息报告表5份,同时下发整改意见书5份,整改率达到100%。二是通过采取联合督查的监督措施,加大了对基层单位在各业务领域的纵向监督、过程管控和检查考核力度,突出了协同监督的纵向制约作用,促使“部门各负其责,把惩防体系建设与生产经营管理等业务工作紧密结合”的工作机制有效运转。从而,促进了监督效能的全面提升,反腐倡廉建设与企业运营管理得到深度融合。2012年,组织联合督查13次,发现问题466,整改率实现100%。三是通过采取职能部门定期提交协同监督情况报告、针对问题下发整改意见书,发现重要信息及时报告的“一书两报告”工作方式,突出对责任落实的过程监督,并纳入日常管理,促进了分工负责的管理责任落实到部门、到岗位。

三、抓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落实各司其责的全员责任

协同监督整改报告范文第4篇

一、充分认识审计整改工作的重要性

积极落实审计决定、加强审计整改,是推进依法行政的具体体现,对维护财经秩序、加强廉政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区各部门、单位要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审计整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坚持标本兼治,注重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健全审计整改工作制度,自觉做好审计整改工作,切实维护审计监督的严肃性、权威性,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二、健全制度,切实加强审计整改工作

(一)建立审计整改报告制度。被审计单位应当在审计决定送达之日起60日内向区政府督查机构、审计机关和职能主管部门书面报送审计整改结果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对审计处理处罚决定执行情况、对审计要求自行纠正事项改正情况、采纳审计建议情况、对有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处理情况、对审计移送处理事项采取措施的情况、尚未整改到位的原因及限期整改和处理的计划等。审计机关每年应当向本级政府综合报告全年审计整改工作情况,报告内容包括年度审计整改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建议等。

(二)建立审计整改政府督查制度。每年对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要列入区长办公会议或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对审计整改工作以及本级党委、政府领导对审计综合情况报告、专项审计(调查)报告、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审计专报(信息)、有关审计事项的批示落实情况,区考绩办要及时督查。重点督查违纪违规行为严重、拒绝或拖延整改并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以及屡审屡犯的单位,在一定范围内通报督查结果,以进一步促进审计整改。同时,将审计整改结果纳入政府对各街道、各部门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切实提高审计整改的实效。

(三)建立审计整改联动制度。纪检监察、发改、财政、税务等部门要依法协助审计机关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协同落实审计整改。对审计机关依法提请暂停拨付与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有关的款项,以及应清收和解缴国库的罚没款等各种非税收入事项,财政部门要及时停止相关资金拨付和扣减、清收应当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的款项;对审计机关依法作出的需要清理、调整或停止的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区发改局应及时清理、调整或停止有关项目;对审计机关依法作出的被审计单位补缴税款的决定,税务部门要依法足额征收;对审计机关依法作出的关于被审计单位损害国有资产行为的审计决定,财政(国资监管部门)应及时督促落实整改,并依法作出处理;对审计机关依法移送纪检、监察等部门的事项,纪检监察部门应及时查办,并将处理结果书面反馈审计机关。

(四)建立审计整改跟踪检查制度。审计机关、行业主管部门和财政(国资监管部门)等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应在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和移送处理书送达之日起60日内进行审计跟踪检查,对被审计单位在规定时间内未执行审计决定、未进行审计整改的,应查明原因,予以督促落实。对重要审计项目的审计整改情况,应及时向区政府报告。

(五)建立审计整改问责制度。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落实审计整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单位自身存在的问题,其主要负责人要负责整改;对下属单位存在的问题,要督促下属单位落实整改。对存在问题突出且具备整改条件,而逾期拒不整改的单位,由区考绩办予以通报;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落实不力、造成重大影响与损失的部门和单位,由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及时对有关责任人进行问责。

(六)建立审计整改结果公告制度。逐步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在审计结果公告内容中公布审计发现的问题及其建议的整改情况。通过公告制度,促进审计监督与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的有效结合,提高审计整改工作效率。

三、强化措施,提高审计整改工作效能

(一)严格审计执法监督。审计部门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服务经济发展大局,将审计整改工作作为强化审计监督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大对审计整改不落实或落实不力单位的处理、处罚力度,切实体现执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要严格审计执法程序,坚持文明审计,规范审计行为,认真听取被审计单位的意见,提高审计建议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二)强化审计整改领导。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负责、审计跟踪检查的整改格局。被审计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是审计整改的责任主体,要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高度重视,切实把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态度坚决、责任明确、措施得力、整改到位、反馈及时。

(三)完善审计整改措施。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被审计单位必须认真研究,积极整改。对暂时不能整改到位的,要制定整改计划和具体措施,列出整改时间表,限期整改;对反复出现、屡审屡犯的问题,要吸取教训,分析原因,举一反三,从源头上解决审计查出的问题;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进一步规范财政财务收支行为,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协同监督整改报告范文第5篇

梳理问题,明确整改

一是明确方向。以对照检查材料为依据,针对领导班子查找的6个方面问题18种表现,明确了坚定信念、聚焦“”、真抓实干、科学发展的整改思路。

二是回应关切。着力整改政治敏锐性不够强、履职尽责不到位、政绩观出现偏差、特权思想和讲究排场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三是明确责任。由党组书记负总责,实行归口认领,个人担责,班子成员结合分工提出解决对策,研究制定了21项整改措施。针对每条措施,明确了责任领导、配套制度、责任处室、责任人员和完成时限。活动开展以来,边查边改,已经解决问题12个。

突出重点,专项整改

一是进一步精减审批管理权限。项目备案权限全部下放到师团。将兵团发改委行使的相当省级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权限,全部下放给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兵团发改委内只保留了10项国家明确要求省级发改部门履行的审批、核准审查职责,审批事项比2012年下降30%。

二是改进调研方式。正在进行的年度经济形势分析调研工作,不发电报、不打招呼、不事先踩点,不要层层陪同。规定班子成员下基层调研全年累计不少于60天,每人每年撰写一篇调研报告,兵团发改委领导每年向全委上一次党课或专题讲座,并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是精简会议、简报、压减“三公”经费。压减系统会议2个,委内学习和会议总体控制在1小时以内,由兵团发改委牵头召开的部门联席会议比去年同期减少40%以上。把《发改通讯》、《发改动态》等4个简报合并为《发改简报》一种,严格控制印发范围。对兵团发改委承办兵团层面的“十件实事”简报,由月报改为季报。封存2台车辆、压缩公费出国(境)团组一个、人员8人(次),取消公款向上级投送土特产,取消公款印制邮寄贺年卡,“三公”经费压减5%。

四是调整超标办公用房。主要领导带头调整办公室,目前实际使用25平方米,其他副职领导办公用房也将按标准调换。

完善制度,推动整改

一是梳理制度。做好规范性文件“立改废”,对兵团发改委代兵团拟定和自行制定的156个规范性文件逐一进行了清理,废止文件20个,保留或修订136项,计划新制定7项,年内完成《兵团发改委规章制度汇编》修订工作。

二是健全制度。坚持边查边改,相继出台了4个涉及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制度、办法,出台了处室月度工作职能绩效管理办法,处室及个人绩效考核补充规定等。已经修订制度8项,这些制度涵盖了“三重一大”、党组议事、行政管理、廉政建设以及发改委的核心业务。

三是强化执行。坚持“工作靠制度、办事靠民主、项目靠程序”的工作机制,健全督办机制,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服务承诺制,落实休假制度。对国家发改委已取消和下放管理层级的28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有效衔接。从10月中旬开始,对于保留的审批事项,从办公室收发环节开始,简化手续,优化程序,直接送达业务处室办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能。

四是完善监督。专题民主生活会后及时通报情况,接受监督。在整改方案起草和研究整改措施中,注重统筹结合,上下联动,协同推进,防止建章立制敷衍应付、重复建设,避免在制度建设中出现新的形式主义。成立委主要领导牵头的整改落实检查组,完善信息反馈机制,建立整改情况报告制度。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明确提出将整改落实工作作为班子成员、责任处室、责任人的年度考核内容,制度不落实、整改不到位、没有如期建立制度的不得评优评先。

下一步,兵团发改委将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统领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工作,把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改革作为整改主要内容,不断提高兵团发改委领导班子加强自身建设的能力,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改革的能力,为兵团全面深化改革、科学跨越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协同监督整改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 风险 内控 评价

一、内控评价的理念

内部控制评价,是对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地发表意见,是通过评价、反馈、再评价,发现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持续进行自我完善的过程,是保障公司内控体系高效运行的有效手段。L公司以规章制度、业务流程和专业管理要求为依据,通过建立内控评价组织、实施内控评价、落实内控缺陷整改三个阶段,着力构建“三标准、三支撑、三结合”以风险为导向的内控评价体系。

二、内控评价的主要做法

(一)确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内控评价体系

L公司积极推进内控体系应用深化,建立内控评价组织,确定制度标准、流程标准、评价标准,以流程监控、财务稽核、协同监督为支撑,采取财务与业务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现场评价与在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内控评价,加强内控缺陷整改落实,打造以风险为导向的内控评价体系。

(二)建立评价组织

为保障内控评价的有效性,L公司依托内控办公室,在保证独立性的前提下抽取公司发策部、运检部、营销部、建设部、财务部等部门专业技术骨干,组建内控评价工作组,明确工作职责、任务和要求,为内控评价工作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三)实施内控评价

L公司统筹谋划,创新内控评价机制,全力构建“三标准、三支撑、三结合”为特征的内控评价体系。

1.三标准,确定内控评价基础。(1)制度标准。清晰、完善的规章制度,既具有明显的制度约束作用,又能够作为业务管理依据提供规范指导,确保各业务执行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因此,梳理各专业、各环节制度标准是实施内控评价的基础。以公司固定资产处置专题评价为例,共梳理出《国家电网公司资产评估工作管理办法》《国家电网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国家电网公司电网实物资产管理规定》三项制度标准。(2)流程标准。业务流程框架是内控工作的起点,涵盖公司各项经营管理活动,通过分解和细化形成一个完整的流程体系。L公司通过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业务流程,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统一规范数据,为实施内控评价工作奠定基础。(3)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是实施内控评价所遵循的依据,是对内控制度建立健全及执行情况的基本要求和判断标准。企业只有明确具体的评价标准,才能在内控评价中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作出判断。

2.三支撑,推进内控评价实施。(1)流程监控。L公司对照标准流程,按月开展流程监控,协同业务部门实现全业务、全流程管控。以公司固定资产处置专题评价为例,通过实时监控固定资产报废标准流程执行,发现流程违规4次,违规类型为步骤缺失,已于4月份完成缺陷整改。(2)财务稽核。L公司按月开展财务在线稽核,按季度报送财务稽核监督报告,重点关注资金管理、备用金管理、往来款管理、项目预算管理等方面。对稽核监督发现的管理薄弱环节和关键风险点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整改。充分利用财务稽核工作成果,推动财务稽核对内控评价的支撑作用。(3)协同监督。公司统一协调整合审计、监察、财务等内部监督力量,构建横向协同、纵向贯通、覆盖全面的协同监督机制,强化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联合监督检查,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例如,内控办公室统筹安排固定资产处置专题评价纳入公司年度协同监督重点工作,梳理固定资产处置各环节规章制度,按处置流程编制核查模板,重点评价固定资产报废流程合规性和审批手续完整性、固定资产转让合法性和转让价格公允性、固定资产处置资金入账及时性和管理规范性等方面。同时,开展县公司固定资产处置财务专项检查,认真查找管理漏洞,深入分析产生原因,及时纠正违规行为,防范经营管理风险。

3.三结合,创新内控评价方式。(1)财务与业务结合。一是财务与业务协作提供有力组织保障。依托瓤匕旃室,在保证独立性的前提下抽取财务与业务部门专业技术骨干,明确责任分工并密切配合,为内控评价工作提供有力组织保障。二是财务与业务协同实现内控评价全面覆盖。公司在内控评价范围选取上不局限于财务,而是涵盖公司内控体系建设各专业业务,实现全面覆盖、重点突出。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结合风险评估,确定财务与业务协同重点环节和高风险领域,开展内控专题评价,提升专业管理效率和效益。(2)定量与定性结合。一是实施评价前,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确定评价范围。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根据风险排序结果确定评价侧重点,同时提取关键流程的重要指标,进行深入的数据挖掘和横向对比,将业务管理相对薄弱的环节纳入评价范围。二是评价过程中,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实施内控评价,评价工作组在评价过程中综合运用询问、穿行测试、实地查验、抽样和重新执行等方法进行现场测试。(3)现场评价与在线评价结合。L公司采取现场评价与在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内控评价。对于常规业务流程以在线评价为主,重点审核上报佐证材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于重要业务流程或高风险领域,既在线评价审核流程步骤、授权审批等涉及的文档资料,又实施现场评价,按照样本选取规则随机选取样本,综合运用评价方法,借助财务与业务信息系统,现场收集佐证材料,并详细记录控制点名称、测试样本名称、佐证材料名称、测试结论等内容,确保评价依据客观、准确。

(四)落实缺陷整改

针对评价工作发现的缺陷,L公司多措并举明确责任,务求缺陷整改落地。一是对于省公司在线稽核和内控评价发现的疑点和缺陷,建立持续跟踪整改机制,及时梳理问题,查找原因,反馈整改措施和计划,确保整改落实到位。二是对于市公司实施内控自评价发现的缺陷,由公司内控办公室督促各专业自查,深入挖掘缺陷原因,明确整改责任部门,限期完成整改。同时,公司建立内控缺陷整改通报机制,内控办公室及时向责任部门发出整改通报,跟踪整改进度,并将问题整改情况纳入业绩考核,强化问题整改督导,提升内控成效。

三、内控评价取得的成效

(一)全员风控意识不断增强

在实施以风险为导向的内控评价过程中,L公司加大内控评价宣传培训,增强全员自觉落实内控措施、主动监督内控执行的意识,将依制度按标准办事的思想彻底融入公司日常业务,不断增强全员风控意识。同时,加强对国网通用制度的宣贯和学习,确保标准流程执行到位。

(二)有效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随着常态化内控评价机制的实施,公司内部控制规范已逐步融入日常经营管理各环节,风险管理也实现了由事后处理向事前防范的转变。通过开展内控评价工作,查找经营管理薄弱环节,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落实,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企业战略、经营管理进行有效融合,有效提升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

(作者单位为国网六安供电公司)

[作者简介:宋颖冬(1988―),女,安徽霍邱人,硕士研究生,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会计司.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讲解2010[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 秦建华.企业内控控制评价标准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学,2013(9).

协同监督整改报告范文第7篇

一、整改思路与目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纪检监察审计工作,针对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中共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落实方案》和我局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为确保整改工作落到实处,局领导明确要求,要高度重视整改工作,集中精力抓好整改,各责任处室和责任人要进一步细化整改措施,分解整改责任,明确整改时限,落实整改要求,突出整改效果。坚持立行立改,注重实效,使整改过程真正成为转变作风、促进工作的过程,确保学习实践活动让群众满意。

通过整改,进一步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成果,切实解决存在

的突出问题,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为自觉行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对领导干部有效监督的能力、依纪依法查办案件的能力以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能力,为我院科技创新和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

二、整改内容与措施

(一)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明确责任分工

1、“一把手”亲自挂帅,把反腐倡廉各项任务分工到部门,部门制订方案落实到人。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2、党政齐抓共管,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做好院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进一步促进党政领导带头抓,分管领导协同抓的局面,使科研、行政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一同部署,一同落实,真正拧成一股劲。

3、进一步完善《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试行)》,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相关制度。自上而下签订责任书,做好责任分解、考核,加强对违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的责任追究。

整改落实时间:2009年起

(二)完善议事程序,保证重大事项科学民主决策

进一步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衔接的机制,把对权力的科学配置与对领导干部的有效监督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议事、决策、监督机制,确保党内监督规范运作,确保民主集中制的贯彻落实。凡涉及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作出决定,严格按规定程序运作。

整改落实时间:2009年起

(三)多管齐下,确保反腐倡廉取得实效

1、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根据新时期反腐倡廉形势任务的要求和党员干部的思想状况,深入进行廉政教育,开展“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廉洁型”机关创建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改造主观世界,提高思想和党性修养,切实解决思想和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2、加大对两个招投标廉政监督办法的执行力度。举办一期培训班,进行招投标廉政监督培训,提高纪检监察人员执行力,同时加强检查督导力度,使各单位项目招标的每个程序、每个环节更加严格、规范。

3、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的监督,强化对权力运行过程的监督。重点治理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收送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收受干股,以及以和交易等形式收受财物、利用婚丧嫁娶等事宜收钱敛财、在住房上等问题,纠正和查处领导干部放任、纵容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其职权和职务影响经商办企业等问题。

4、与有关部门协作,找准原因,着力解决个别研究所举报件比较集中的问题。

整改落实时间:2009年起

(四)不断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形式和内容,提高审计效能

1、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审前预告办法。今年,我局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改革举措就是实行审前预告办法。审前预告即是将经济责任审计事项和审计的主要内容以公告方式预先在被审计单位进行张贴,公告期内被审计单位的群众可以向进驻的审计组反映意见,提供线索,审计组对群众反映的涉及审计的事项进行核实并将查实的问题在审计报告中披露。

2、调整经济责任审计内容,确保满足单位管理要求。将根据国家有关部门财政政策的变化以及我院加强内部管理的要求,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进行调整。首先是加大对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审计。具体审计政府采购执行情况、“收支两条线”执行情况、对国有资产有偿使用、处置是否合规等。其次是加大对重要经济决策项目合法性和效益性的审计,具体审计项目是否经过可行性论证、是否经过民主决策过程、是否签订合同、是否实现了效益或达到效果。最后是对重点资金、重点领域和重点部门加强审计监督。由于我院很多研究所控股公司近年来得到了较大发展,公司的现金流水平较高,有的已经超过研究所,有的研究所已经将开发经营活动完全转移至公司,因此,如果不反映或简单反映控股公司的财务状况会使得对研究所财务状况的反映不完整,我局今年将研究所控股公司审计列入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内容。除此之外,加大对研究所控股公司的资金监管目前由于问题频现也显得十分重要,我局还会在经济责任审计之外安排对研究所控股公司的专项审计。

整改落实时间:2009年起

(五)加大对审计报告中问题揭示的力度

目前审计报告的通病是对问题揭露的力度有所欠缺,今年我局将进一步改进这方面存在的不足,多学习农业部内审报告以及其他的优秀审计报告,重点克服人情关,加大对问题的揭示力度。

整改落实时间:2009年

(六)通过加强原因分析,提高内部审计的服务水平

在充分审计的基础上,加强对各项经济指标的分析,重点对现财务状况形成的原因进行深刻剖析,帮助研究所查找问题存在的根源,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整改落实时间:2009年

(七)推动计算机辅助审计,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积极推动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改变传统的查账方式,争取通过一年的应用实践,做到熟练掌握审计软件的功能,并将其更多地用于审计实务,提高审计效率,减少审计风险。

整改落实时间:2009年

(八)加强人才培养和干部队伍建设

1、加强人才培养,特别是要加强对年轻同志的业务培训,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有针对性的多为职工创造学习、深造的机会,不断提高我局整体素质和水平,为建设和谐团队打下扎实基础。

2、举办一期中国农业科学院监察审计干部培训班,对全院监察

协同监督整改报告范文第8篇

[关键词]审计整改;审计结果质量机制;审计结果公告机制;督导跟踪机制;审计问责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2-0078-03

审计只是起点而不是终点,有审无改意味着审计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大大降低,公共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审计的国家“免疫系统”功能大大消减。

不同的审计模式下各国的审计制度各有所长,对于他国审计整改的成功经验的学习和借鉴,有助于我国政府审计整改实施机制的健全完善。在政府审计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督促审计整改落实不单是审计机关的职责,但审计机关通常具有很高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且审计信息披露充分。由于法制化程度较高,问责机制健全,审计结果公开透明,接受媒体与公众监督,法律和舆论的强大力量会共同促成被审计单位落实整改。

1文献综述

2010年新的《国家审计准则》要求:审计机关应当建立审计整改检查机制,督促被审计单位和其他有关单位根据审计结果进行整改(第163条);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没有整改或者没有完全整改的事项,依法采取必要措施(第169条);审计机关汇总审计整改情况,向本级政府报送关于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问题的整改情况的报告(第171条);另外,审计机关依法实行公告制度。审计机关的审计结果、审计调查结果依法向社会公布。公布信息中应当包括被审计(调查)单位的整改情况(第157、第158条)。

目前,国内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来源于政府部门关于审计整改工作机制方面的探讨,有的则是基层审计人员对当前的审计整改工作的思考。主要观点可归纳如下:骆勇、朱长伟(2011)认为审计整改在机制建设上还存在整改时限上的冲突、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具体、整改的监管合力尚未形成、整改效果难以定量判定等诸多问题。而陈洁(2012)则提出被审计单位缺乏正确的整改态度、审计机关在审计整改工作中存在“缺位”问题、审计整改缺乏判断标准、公示制度不健全及责任追究制度规定不合理等的共同作用下才导致了我国的审计整改难问题。文富恒(2013)认为应采取落实法律法规、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审计公开制度、发挥人大监督作用等措施来督导审计整改。刘峰、阎强(2011)则一改先审计、后整改的理念,认为审计整改的机制设计应该贯穿于审前、审中、审后的全方位、全过程中。

国外关于政府审计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他们更加关注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在政府审计方面,其研究领域更多集中在绩效审计上,这与各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和审计模式有关。政府审计已经成为其提升国家治理水平的重要机制之一,其审计建议的执行则多由立法、司法部门和独立审计机构等通过多种机制、多个渠道来全方位地责成落实。

2审计整改国际比较

21审计结果质量机制

审计结果的质量包括审计决定是否正确,审计建议是否合理可行,这直接关系到审计整改能否得到有效的落实。在独立型审计体制下,因为审计机关极高的独立性,其审计结果的质量也相对更高。审计机关作为国家政权的一个重要分支,独立于立法、司法和行政体制之外,依法行使监督职能,只对法律负责。一方面可以较少受被审计单位的权利派系、政治派系等的干扰,另一方面也完全不会对自身造成影响,从而保证了审计机关可以专注于审计质量的提高和审计职能的发挥。德国、日本、荷兰等国家都采用这种审计模式,其会计检察院、审计院等提出的审计建议和整改措施等,也因而具有很高的参考意义。被审计机关往往也乐于采纳和借鉴,以提高其行政能力。

22审计公告机制

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就是通过反向的“倒逼”压力。通过向全社会公开审计结果,包括对能够很好履行公共管理职责的、能够基本尽职履行公共管理职责的以及在履职过程中出现了侵犯公民利益的、屡查屡犯的、拒不整改的单位予以曝光,通过舆论监督和被审计单位的自我完善意识,来强化审计整改的实施。

23督导跟踪机制

督导跟踪机制是指审计机关通过什么手段来促使审计对象实施有效的审计整改,并且对后续进展和结果进行跟踪了解。

在法国的司法型审计模式下,其审计结论具有司法强制性。从这一点上来看,其督导跟踪机制相对简单,但也最为直接、有效,即被审计单位的相关人员未按规定进行整改后将承担的法律责任。而在德国这种独立型审计模式的国家,虽然其审计结果的质量较高,但法律却未给予其得以强制执行的地位保障。所以被审计单位也仅仅是乐于采纳和借鉴,审计整改的落实并不依靠督导跟踪机制,其审计公告机制会对其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

24审计问责机制

基于委托关系理论,问责是指委托人要求人就其行为向委托人做出解释。审计只是发现问题的途径,而不是解决问题的钥匙。审计之后的问责,才是解决问题的药方。审计发现的问题很多是在主管领导等相关责任人的授意下发生的。如果只关注追缴违法违规等问题资金,却不去追究相关责任,就不能够从积极预防的角度实现权责的和谐统一,保证管理活动基本目标的实现。

中外部分国家关于政府审计整改的比较内容可归纳如下表:

3我国审计整改实施机制分析

31审计结果质量机制

我国审计机关隶属于行政部门的审计模式导致我国的政府审计独立性较低。地方审计机关实行双重领导制,既要接受本级行政首长的领导,又要接受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从任命和经费上来看,地方审计机关则需要依靠本级政府财政。这就形成了既隶属于政府又监督政府,甚至受制于政府的尴尬局面,某种程度上成为政府的内审机构。在这种体制下,政府部门的意志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审计机关的工作范围和审计决定。审计决定和审计建议的提出常常是与被审计单位相互妥协的结果,这从客观上影响了审计结果的质量。

出于对审计结果质量的顾虑,审计部门往往对审计整改的跟踪力度也会有所降低。一方面,基于对这种结局的可预见性,一些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未能勤勉、尽职,从而进一步影响审计结果质量,陷入一种不良的运行循环中;另一方面,被审计部门也难以充分落实审计整改,即便按照审计建议进行了积极整改,由于审计建议的质量本身不高,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审计职能的发挥。由此来看,审计结果质量机制直接影响了审计整改的意义。

加强审计结果质量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通过制度规范设定,提高审计机关的独立性;建立针对审计人员的责任追究制度,完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推广使用更为先进、成熟的审计方法等。

32审计公告机制

审计公告是审计机关向社会公众公开审计管辖范围内重要审计事项的审计结果,有利于促进权利在“阳光”下运行,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促进公民参与国家治理;有利于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整改活动形成社会压力;有利于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审计结果质量形成监督反馈。

公开是最好的监督。然而目前我国的审计公告仅仅停留在审计发现公开的层面,得出的审计结论、做出的审计决定、提出的审计建议和整改情况公开的信息量很少,如“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署已依法出具了审计报告、下达了审计决定书,要求某某单位予以整改”这一类措辞。这样有限的审计结果公开程度给予了被审计单位的整改工作有利的操作空间。同时政府审计的内部审计制度,也影响了审计公告的效率和效果。在审计公告的数量、比例、深度、广度上都难以对被审计单位产生威慑效应。

因而从完善审计公告机制的角度来促进审计整改的落实,应更加注重审计决定和审计建议的公开以及审计整改报告的公开。这不仅对被审计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形成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的压力,而且对审计机关的审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促进上述相关审计公开,发挥审计的揭示功能,首先,应形成制度保障,通过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让审计结果公开的内容、范围和程序有法可依,明确权责。其次,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审计结果的公开提供智力保障。最后,正确处理好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审计部门在确保独立性的前提下,积极寻求与其他各部门的协同、配合。

33督导跟踪机制

被审计单位是审计整改的实施主体,那么由谁来监督审计整改的实施呢?这是督导跟踪机制最核心的问题。从我国目前政府审计状况来看,审计机关一直是督导跟踪机制的主角,普遍采用“谁审计,谁督促整改”的模式。然而审计机关的权限有限,如果被审计单位拒不落实整改,审计机关本身对此没有强制力,从而缺乏威慑力。

依据委托理论,人大是公众的人,政府是同级人大的人,具体的公共责任机构(被审计单位)是政府的人。委托人对人审计整改的效果应该最为关心,这涉及委托人自身利益。各方在审计整改督导跟踪机制中可以形成如下框架:相比国外委托人占据督导跟踪机制的主体地位,审计部门处于辅助者的地位,我国在审计整改的督导跟踪机制中将审计机关置于审计整改的主角,存在着严重的委托人缺位的问题。

(1)审计机关接受政府的委托进行审计活动,并向政府报告结果,应根据委托人的要求对被审计单位审计整改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是审计整改督导跟踪机制的直接责任主体,应对督促审计整改负直接责任。

(2)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作为被审计单位的委托人,在审计整改中应该发挥主要的督导作用,要求被审计单位定期报告审计整改的落实情况,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审计机关责令被审计单位上缴的款项予以扣缴或者采取其他处理措施,并将结果书面通知审计机关。

(3)财政、纪检、检察、公安、税务、工商等相关监管部门作为政府部门的人,应协同完成政府对其他人的监督职能,因而在审计整改督导跟踪机制中应承担协作督导职能。虽然审计整改联席会议机制已经在推行,但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是联动机制不够紧密,整改的合力有限;移送机制在执行上缺乏力度。

(4)人大作为政府的委托人,应承担审计整改的间接督导职能。审计法明确规定,审计工作报告所指出问题的纠正情况和处理结果要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从上述委托模型中可以发现,人大是公众的一级人,由此来看,其也是履行督导义务的最高层级。因而,人大常委会不仅应履行间接督导职能,还应主动作为整个委托链条中的最终督导者,通过更为严格、严厉的督导方式确保审计整改的落实,以防止将督导责任承担再传递给最终委托人,即公众。

(5)公众作为人大的委托人,也是政府审计的最终委托人,应享有审计整改外部监督的权利。公众行使监督权利需要两个方面的机制建设。一是要健全完善的审计公告制度,以使公众具备获取完善的审计信息的渠道;二是建立通畅的意见反馈通道,以使公众便捷行使督导权利的通道,而不仅仅依靠新闻媒体、人大选举等这些更间接、更缓慢的方式。

34审计问责机制

如前文所述,审计只是发现问题的途径,而不是解决问题的钥匙。审计之后的问责,才是解决问题的药方。审计部门对已查出的问题,要提出意见和建议;监察部门根据审计查出的问题,要按照有关规定提出问责的意见,并按组织部门的干部管辖权限实施问责;组织部门要充分运用审计成果加强对干部的考核、管理、教育,不断增强干部的法规意识、责任意识和绩效意识。当前,审计问责制度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国家审计已经开始承担起了强化问责的重任。但是,审计问责作为行政问责,仍然存在很大的弹性或不确定性,这影响了问责作用的良好发挥。因此,制度化的审计问责亟待法制化。

首先,尽快制定一部全国统一的国家审计问责法律,通过立法规范问责主体及权力。除了要完善同体问责外,更要加强异体问责。可由全国人大“牵头”,其他各部门参与的政府审计问责特别委员会作为政府审计问责的主体。同时,问责的主体除了负有领导或监察责任的民主授权的各级权力部门、行政领导机构、监察和司法机构之外,行政授权的各级上级主管部门、社会公众也可以作为问责的主体。其次,通过立法明确问责客体及问责程序,明确各级行政机关、公共机构、国有企业等机构及其工作人员都是问责客体。而科学、合理、可施行的问责方法也应该在实践中逐步完善、优化。最后,责任追究机制更要强化执行,提升被审计单位的违法违规成本,强化追究其责任人的管理责任、经济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571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令8号

[3]刘家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审计工作全面发展[J].审计研究,2008(3).

[4]江苏省审计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意见[R].2010

[5]李顺国,向顺鹏影响审计整改的因素分析和对策建议[J].审计月刊,2011(5):18-19

[6]金香爱中外审计监督体制立法模式比较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5

[7]施玮中国与欧洲国家政府审计比较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8

[8]姜巍政府审计问责制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09

[9]文富恒审计整改存在的困难、原因及对策探析[J].湖南财经经济学院学报,2013(1).

协同监督整改报告范文第9篇

为贯彻落实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加强环境执法后督察工作的通知》(环办[*]104号)的精神,完善本市环境执法后督察制度,进一步规范和提高本市环保行政执法水平,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自我检查,完善内部监管制度

1、规范违法案件处理的结案制度

结案是违法案件处理终结的必要环节。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案件执行终了的,应当在一个月内结案。结案报告表应当由环保部门的行政负责人审签。

作出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行政处罚决定(财产罚)的案件,以银行解缴凭单作为结案依据。作出决定的环保部门应当在决定规定的期限届满后一个月内查询缴纳情况。违法单位未履行的,应当在发现后一周内督促其缴纳;拒不缴纳的,应在法定期限内申请强制执行,以法院出具的裁定书作为结案依据。作出财产罚决定的同时作出责令改正决定的,还应在规定的整改期限届满后一个月内进行现场核查,制作现场检查笔录,作为结案的必备材料;违法单位未按期完成整改的,应当重新立案。

作出责令停止生产、使用等行政处罚决定(行为罚)的案件,环保部门应当在决定规定的期限届满后一个月内进行现场核查,制作现场检查笔录。已履行的,应按规定予以结案;未履行的,应在法定期限内申请强制执行,以法院出具的裁定书作为结案依据。同时作出财产罚的,其结案程序应同时执行财产罚的相关规定。

作出限期治理决定的案件,环保部门应当在决定规定的期限届满后进行现场核查,制作现场检查笔录。已完成治理任务的,应当报作出限期治理决定的人民政府备案,并按规定予以结案;未完成的,应当依法处理。

行政决定规定的整改期限或者限期治理期限在三个月以上的,在整改期内环保部门还应每三个月进行一次现场检查。

检查或核查中发现违法单位已注销、搬迁,或其他原因导致行政决定无法履行的,环保部门应当制作现场检查笔录或询问笔录,并办理结案手续。

行政决定依法被撤销或者撤回的,应当及时办理结案手续,并附有关材料;对已立案,在审查中因故终止的,应按规定办理结案手续,并详细说明理由。

2、完善结案后的日常监管制度

有关违法案件结案后,各有关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继续加强日常监督检查,以确保整改不反复、污染不返潮。一是要对案件及时跟踪检查,结案后三个月内应组织检查一次;二是要将违法单位纳入当年度和下年度的重点执法名单,加大执法检查的频率和力度。检查中发现有关单位整改有反复,或者有其他违法行为的,应当从严处理。

结案后的日常检查工作,按现行的市、区县环保部门分工执行。市环境监察总队查处的区县环保局管辖范围内的案件,以及区县环保局查处的有关市级环保重点监管单位的案件,应当在结案后一个月内向日常监管的责任单位通报有关信息。

3、健全执法信息报送制度

环保执法信息报送工作是环境执法管理的重要基础。各区县环保部门、市环境监察总队要落实专人负责,确保执法信息报送的及时、全面和准确。有关执法信息报送的要求调整如下:

①每月10日前,各有关单位应当将上月环保执法工作进展情况月度报告表(附件一)和本单位查处的环保违法单位月度报告表(样式见附件二。目前环保执法信息系统正在调整,系统调整完毕前,仍报送原系统自动生成的报表;待系统调整完毕后,由新系统自动生成)报送市环保局法规处。

②违法单位公布的信息确认,*年5月20日前报送*年9月至*年2月的违法单位信息以及截止*年4月底上述行政决定的履行情况和结案情况;*年12月20日前报送*年3月至9月的违法单位信息以及截止*年11月底上述行政决定的履行情况和结案情况。具体样式和要求见附件三。

二、深化层级监督,进一步提高执法效能

1、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层级督查

*年,市环保局将对*年以来有关违法案件的查处、整改落实情况开展督查,重点是国家环保总局、市委、市政府、市环保局督办名单中的有关违法单位,国家、市、区县挂牌督办单位,以及上级交办的重大环境、投诉项目。对于一般违法案件的督查工作,由市环境监察总队按照市环保局的要求,以5%-10%的比例开展抽查。

2、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长效监管机制

纳入执法效能评估体系。*年,市环保局将把环境执法后督察工作情况纳入环境执法效能评估体系,进一步强化对基层环境执法工作的监督和考评。环境执法效能评估将按照定量化的要求深入开展。

完善执法建议书和整改报告制度。针对各有关单位上报的情况和在现场检查、案卷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分析,对执法不规范问题要出具执法建议书,对共性问题要及时调研出台有关规范性文件,加强指导。相关单位要对照执法建议书提出的问题,认真整改,并在2个月内提交整改报告,反馈整改情况。

落实通报制度。对执法管理问题突出,处罚、执行和后续督察严重不到位或者经指出仍不改正的,将在系统内予以通报;情节特别严重的,专报有关区县政府,或者在市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协调推进会议上通报批评。

三、完善保障体系,形成工作合力

1、建立和落实案件协同查处和移送机制

各级环保部门要与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健全环境违法案件通报、协同查处和案件移送机制。对案件查处中发现涉及相关部门行政管理事项的,要主动通报相关部门;对违法案件中有应由相关部门处理的违法违纪行为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办理案件移送手续,移交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和监察部门处理;涉嫌环境犯罪的,应当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移送涉嫌环境犯罪案件的若干规定》和本市贯彻意见,及时移送有关司法机关处理。通过进一步发挥相关部门的作用,以多种手段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

2、强化技术支撑,提供信息保障

目前,市环保局将研究建立环境执法信息系统,以实现案件审理、文书管理、上级监控和部门移送等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年将在市环保局系统试用的基础上,逐步向区县环保部门拓展。这将为规范环境执法活动,强化对执法管理的实时监督,加强市、区县之间的执法协同提供切实的技术保障。

四、集中精力,对两年来环保行政处罚和限期治理决定的落实情况组织一次全面清查

*年,各有关单位要结合日常执法检查和环保专项行动,对*年以来的本单位查处的环境违法案件(含行政处罚和限期治理案件)的执行和结案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清查工作要突出重点、分步推进。*年作出行政决定的案件清查工作,应当在*年4月底前完成;*年作出行政决定的案件清查工作,应当在*年11月底前完成。各有关单位应当在5月20日和12月20日前,分别填写这三个年度的“环保行政处罚、限期治理案件清查表”(附件四),报送市环保局法规处。

对尚未结案的案件,各有关单位要普遍到现场检查一次,了解违法单位整改情况。对已完成整改,符合结案要求的,应当及时予以结案;对仍未整改、整改不符合有关要求,或者有新的违法行为的,要依法从严从重处理;仍在申请强制执行期限内的,应当及时向法院提出申请。对虽已结案但不符合有关结案规范的案件,要及时纠正;发现疑点的,要组织检查,督促整改。对因包庇纵容导致处罚决定迟迟无法落实,或者处罚决定未落实却隐瞒情况随意结案的,要依法依纪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上述检查和整改情况,各有关单位要按照上段规定的时间节点一并作出书面报告。

协同监督整改报告范文第10篇

随着国家财政对高校投入的不断增长,高校拥有的资源总量不断扩大,财务状况明显转好,学校建设的速度、规模进一步加快。同时高校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多样,高校管理工作量和难度不断增加,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也越来越多。内部审计作为高校内部控制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审计结果是审计工作的结晶和成效体现,查出问题不是审计的根本目的,审计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揭示问题促进整改、推动制度完善和健全。“只查不纠,是审计的失职”,审计结果得不到利用或利用不充分,都将使审计流于形式。只有实现审计结果的有效利用,才是全面履行审计职责,才能体现内部审计存在的必要性。高校内部审计是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开展各种类型的内部审计,及时发现决策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向高校决策和管理层反馈信息,提供建设性建议。高校内部审计结果的有效利用,可以有效的规范高校内部财经管理的秩序,促进提高办学资金使用效益,保障高校财务管理正常运转,防范和降低各类经济风险,完善高校财务管理,促进高校的廉政建设。系统而有效的深入研究高校内部审计结果的利用,有助于提高高校审计工作的效率,完善高校内部审计理论体系,强化高校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和目标的实现。

二、内部审计结果有效利用的影响因素

1、审计环境的限制

一方面,内部审计工作难度大,审计对象多是同级的其他单位,没有高校领导对内审部门和审计人员的支持和信任,内审工作难以顺利进行,审计整改工作很难开展和深入,审计结果也很难得到有效利用。另一方面,内审结果的利用主要由被审单位执行,被审单位是否配合不仅影响审计结果的公开披露,也会对审计意见的有效、全面落实产生影响。一些单位存在屡审屡犯的现象,与被审单位的不重视、不配合密切相关。

2、审计制度的缺失

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内部审计机构的建立、内部审计工作的基本程序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职责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鲜有专门针对内部审计结果利用的规范和指示,部分审计成果利用的制度条款分散于其他审计制度之中。例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中办发〔2010〕32号)要求强化审计结果运用,将审计结果作为干部考核、任免和奖惩的重要依据。《教育部关于加强直属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教财〔2015〕2号)要求加强审计整改,对于审计揭示的问题,提出的意见,被审计单位、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应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方案,督促限期整改落实;内部审计部门应加强对整改工作的检查,对整改情况进行后续审计。但对如何具体运用审计结果以及审计结果运用情况如何反馈等没有明确规定,审计结果出具后如何运用缺乏依据,使得相关部门对审计结果运用存在较大随意性。高校内部审计成果如何有效利用还处于理论探讨和实践摸索之中:审计成果利用制度建设相对薄弱,亦缺乏专门的审计成果利用制度,缺乏自身的强制措施,无法系统规范地促进审计成果利用。内部审计停留在监督和建议阶段,对于其审计结果的利用只能依靠单位相关领导的主观意识,审计成果的利用缺少保障。

3、协同机制的制约

高校内部审计结果能否得到有效利用,取决于各方面力量整体的配合。审计发现的问题往往具有综合性,但仅靠高校内审部门孤军作战,缺乏行之有效的各职能部门联动协作,缺乏统一主导下的督促落实制度,就无法形成有效的整改合力。此外,高校内审部门的审计报告还往往涉及到体制机制性问题,许多问题存在合法不合情、合情不合法的情况。这就需要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多个相关职能部门配合来解决,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部门间存在相互推诿和扯皮的现象,很难从根本上、源头上解决问题。

4、审计质量的局限

审计工作质量与审计结果的有效利用密切相关。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受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限制,部分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力较低,导致审计工作开展受阻,审计结果并不能够充分而客观地反映高校的经济事项,审计评价模糊,不能够给高校及相关单位带来有效的建议,从而导致审计结果无法采纳。同时,由于部分审计人员没有严格的按照审计法规定的审计程序展开工作,或者因为部分审计人员碍于情面,思想顾虑太多,怕得罪人,导致审计工作缺乏客观性和独立性,审计报告信息失真,使得最终审计结果的可信度较低,其审计结果也难以得到有效利用。

三、加强内部审计结果有效利用的建议

1、提升审计环境

良好的审计环境能为审计结果的有效利用提供保障。高校领导的重视及其他部门的配合,能有效增强内部审计的权威性、有效性,不仅有利于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有利于促进审计结果得到有效利用。应提高领导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加强其对内审部门资源及工作的支持和信任,保障内审部门独立行使审计职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内部审计结果的有效利用,使内审部门真正成为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完善制度建设

高校内审部门应建立专门的审计成果利用制度,对审计结果报告的内容、审计结果利用的原则、主要形式、整改措施等方面进行界定,对相关部门利用审计结果的职责权限和责任追究做出规定,系统规范地促进审计成果的利用。同时,建立利用审计结果的信息反馈制度,对审计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和苗头性的问题,定期进行分析总结。透过现象看本质,着力从源头上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在逐步完善审计结果利用制度方面,浙江大学做出了表率,制定有《浙江大学审计“三函”制度试行办法》、《浙江大学审计跟踪制度》、《浙江大学审计结果公告试行办法》和《浙江大学审计文书和信息公开操作规范》,为审计结果利用提供了规范性的操作指南,使审计结果运用工作不断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3、推进协同长效机制

为交流、研究、解决审计工作中有关问题,达到有效利用审计结果的目的,可通过建立由审计、财务、纪检监察和组织人事等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发挥各成员单位作用,构建审计结果落实的长效机制,实现审计成果利用的最大化。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定期召开审计联席会议,梳理分析普遍性问题和未整改到位问题;将审计结果落实情况纳入重点工作督办事项,建立跟踪督导机制,增强对查出问题的整改落实力度。形成工作合力,联合督查,分层次落实,推进审计结果落实,提高审计结果利用效果。加强与财务部门、基建部门、房产管理部门、设备采购和管理部门以及纪检监察、组织和人事管理部门等其他职能部门的沟通交流,建立部门沟通机制,营造和谐外部环境。将审计发现的问题分类整理提交相关职能部门,与相关部门共同分析风险点、查找管理中的漏洞,推动审计问题整改。通过发挥部门监督合力,在更广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上促进审计问题整改,实现审计结果利用。

4、加大审计公告力度

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扩大审计成果公开范围,提高审计透明度,增强审计监督。审计结果公开是实现审计结果运用的推动力,将审计结果公开不仅是对审计部门审计质量的考验,同时也有助于被审计单位迅速整改审计查出的问题。《教育部关于加强直属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教财〔2015〕2号)明确表示:“推进结果公开。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结果通报制度。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通过印发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等方式,在学校内部进行公开。其他审计结果和审计调查结果,要按照有利于问题整改和解决的原则,在校内进行通报。在此基础上,要依照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逐步向社会公开审计结果。”2013年起,浙江大学已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报告在OA系统实行全公开,让全校教职工参与监督,使审计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机结合。此外,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审计报告的研究,也有助于其他单位对比发现自身工作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提前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5、加强内审队伍建设

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和富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审计建议是审计结果有效利用的前提,高校要加强内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质量。一是充实审计队伍。选择一定数量的既具有实际工作经验,又熟悉业务流程的专业人员到审计队伍;加强项目计划管理,科学立项,有效利用社会审计,以内外审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审计。二是组织业务技能培训。以培训、研讨会等形式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改善其知识结构,有效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写作能力、分析能力等。三是加强审计学术交流。在审计实践工作中,各高校内部审计部门间应加强交流,开拓视野,借鉴和吸取先进经验,提高审计操作技能。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内部审计结果的有效利用对于高校的发展,特别是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只有长期地、系统地探索各种方法途径,切实发挥审计结果的重要作用,才能使内部审计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上一篇:巡视问题整改报告范文 下一篇:巡视整改情况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