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期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9 13:17:57

小学语文期中总结

小学语文期中总结范文第1篇

一、学生经常这样说“背诵很快乐”

积累与运用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教师怎样做呢?

记得在农村学校上三年级的语文时,对于积累部分,我认真阅读了语文课程标准及解读,翻阅了小学语文1~6年级的教材。同时,结合农村学校小学生的特点及家长辅导能力的实际,制订出中长期计划。一是提出背诵目标。对全班学生,提出总的背诵目标;对于不同学生,提出较高或较低的背诵目标。背诵不拘泥于班级课程的进度,不囿于课内与课外。在背诵的过程中,鼓励、引导和及时总结是必不可少的。我还能清楚地记起,学生完成背诵,老师签“背”字时,学生专注的神情,拿到课本掩饰不住的喜悦的场面,这常常使我激动不已。老师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欣赏的眼神,一个肯定的微笑……给学生的动力是无穷的,也许是终生的。

到学期中段的时候,班级有二分之一的学生完成了课本上所有的背诵内容,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完成了三分之二的内容,其余学生大部分能跟上教学进度。此时,及时的总结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对不同学生提出新的目标就很有必要了,引导学生选择背诵新的内容必须及时。一学期结束,有很多学生背诵了大量课外的诗词、散文等,在学生写话练习和日记中经常能见到一些让人赏心悦目的语句。

二、在赞赏中激发阅读热情,“你怎么想到这样写?”

“小学阶段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课外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重要的补充,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非常重要。

农村小学学生课外阅读材料少,因此,必须思考如何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量。(1)在解决阅读材料问题方面想了一些办法:建立班级流动图书室,书源来自老师、学生、学生的亲属、学校图书室等,并逐年增加补充。(2)采取以学生之间课外交流阅读为主,班级安排集中阅读为辅的形式进行,形成一种班级阅读的良好氛围。在阅读过程中,不排斥学生看除不健康的书籍以外的任何书籍,让他们在书籍的海洋中享受快乐。(3)要有阅读要求。实际上阅读要求很简单——三言两语评论书中人物,摘抄一个句子并写明原因,记住有意义的话,画出书中插图等。总的要求是力求简单、易操作,达到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为目的。(4)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借鉴运用。在学生的周记中,我发现了许多学以致用的例子:写到朋友,一学生写到:“人的一生如果没有朋友,你不会死于枪毙或者饥渴,但你会因寂寞而死。”在这些语句面前,你会眼睛一亮,问“你怎么想到这样写?”其实,它来自课外阅读,来自借鉴。老师赞赏的批语,语言上的肯定,一定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一定会带动班级学生的阅读兴趣。

回眸小学语文课程改革,需要教育管理者思考的问题还很多,需要我们教师做的事情还很多。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能与课程改革同行,我感到非常幸运,因为我与课改结下了不解之缘,它使我和学生快乐学习,共同成长。

小学语文期中总结范文第2篇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文明古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应该传扬的。而对于21世纪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要重视语文教育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只有让学生在小学语文中学习到最优良的文化内涵,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意义。人文素养是一种精神方面的素质与内涵,只有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和提高人文素养,才能真正从小抓起,全民提高文化内涵,也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语文功底,从而形成教育的良性循环。

二、提高和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具体方法

1.教师提高自身素养,做好示范

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人文素养,首先就应该从老师做起,从古至今一直有为人师表的说法,所以,要想从实际上提高和培养人文素养就必须让教师提高自身素养,做好示范。例如,在讲授《大自然的警示》时,教师可以在分析课文后,升华主题,呼吁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爱护动物,尽自己的力量去维护身边的环境,然而,这种单纯的讲述总会掺杂着无力,如果教师平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无论走到哪里都爱护环境,对身边的垃圾随手拾起,不浪费水资源等,就会形成上行下效的好效果,从而达到培养人文素质的目的。

2.活跃课堂气氛,渗透人文关怀

人文素养,不仅仅在语文教学中有所体现和提高,这其中还包括一种氛围下的人文关怀。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处于7~13周岁,这个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很难全神贯注融入整节语文课堂中,为了让这种情况下学生人文素质有所培养和提高,教师可以适当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例如,在讲关于亲情的文章时,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文情怀,教师可以通过比赛的方式让学生抢答自己为父母做过的事,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会进一步渗透人文情怀,达到更加完美的教学效果。

3.创设情境,陶冶人文情操

除了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和活跃课堂气氛,渗透人文关怀的方式外,还要学会创设情境,陶冶人文情操。众所周知,小学语文的内容一般都是记叙文或者说明文,如果只是单纯的简述,相信并不能达到培养人文素质的目的,所以,创设情境是非常好的选择。例如,在学兔赛跑时,如果教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然后再让参加表演的学生总结心得体会,那么,就会让文章寓意更加深入人心,从而达到提高人文素养的目的。

4.构建发展评价,提升人文情操

为了让人文素养进一步得到提高,学校可以构建发展评价,把小学语文的教学按评比的方式进行。例如,期末或者期中考试中,可以不光以成绩做评比,而是把课堂气氛或者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评比标准,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提升人文情操,语文的教学也会更加丰富。总之,小学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部分,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开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全面发展不仅仅是在学术上与特长培养上,更多的是精神层面与人文素养层面。上文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提高和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具体方法,相信我国小学语文的教育会得到越来越好的发展。

小学语文期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困境

语文是一门结合语言与文字的一门科目,是从听、读、练、写四个方面进行不停地训练而学习的科目。语文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语文基础而开展的教学行动,但在我国应试教育风气愈演愈烈,小学语文教学的困境也开始显现。本文就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困境和出路进行了探讨。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困境

1.注意力低下,学习效率不高

小学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处于6-12岁,这一部分孩子都将自己玩的天性释放到了极致。我想很多老师都会遇到上课时学生没有认真听讲,而是在不知不觉中开起小差,这便是学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低而导致的。而注意力的不集中也直接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困境之一。

2.课程紧张,时间不充足

很多老师都知道我们在教导一个班一个学期的语文是会有一个进度要求的,而面对现在如此繁重复杂的教材,有时为了赶进度而忽略了不少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便直接影响学生最后的成绩与我们的教学效率。赶进度的行为只会加重应试教育的风气,而给语文教学造成更大的困境。

3.教学氛围生硬死板

课堂氛围的掌握是考验一个老师是否合格的标准,而死板的教学氛围也足足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许多老师在讲解知识时,完全是照搬照抄地把书上的知识给学生讲出来,不知道掌握好讲解的节奏以及帮助学生总结吸取所学的知识,导致课堂氛围恶劣,学习效率缓慢。这样就给小学语文教学的困境增加了压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困境的应对策略

1.抓住学生的兴趣教学

6~12岁的学生是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年龄段,这时候学生的好奇心也是十分大的。教师在教导时经常感到无力,只是因为没有正确把握好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寓言两则”时,可以试着用讲故事的方式给学生讲解。学生对故事都是感兴趣的,这样会让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也会让语文教学更加容易入手。

2.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每学期的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学生的考试成绩我想都时刻牵绊着每一位任课老师的心。随着应试教育的风气愈演愈烈,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改变自己的教学目的。教师要学会不在只是单单追求成绩,而是要学会着手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

3.营造和谐高效的课堂氛围

如何营造一个和谐高效的课堂氛围,最重要的还是教师要学会与学生交朋友,要让学生不断配合教师的工作,只有双方都不断努力才会使课堂氛围变得生动,而不再死气沉沉。例如,教师讲“大作家的小老师”一课时,完全可以把这节课运用到师生关系当中,学着和学生学习,会使课堂氛围得到大大提升。

上文是我对如何应对现如今小学语文教学的困境提出的一些看法,并对如何改变当前状况做了简要分析。改变教学困境,需要的是老师日复一日的努力,我相信在老师的不懈努力下一定会改变当前语文教学的问题,让语文教育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田发财.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都市家教月刊,2014.

小学语文期中总结范文第4篇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文明古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应该传扬的。而对于21世纪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要重视语文教育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只有让学生在小学语文中学习到最优良的文化内涵,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意义。人文素养是一种精神方面的素质与内涵,只有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和提高人文素养,才能真正从小抓起,全民提高文化内涵,也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语文功底,从而形成教育的良性循环。

二、提高和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具体方法

1.教师提高自身素养,做好示范

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人文素养,首先就应该从老师做起,从古至今一直有为人师表的说法,所以,要想从实际上提高和培养人文素养就必须让教师提高自身素养,做好示范。例如,在讲授《大自然的警示》时,教师可以在分析课文后,升华主题,呼吁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爱护动物,尽自己的力量去维护身边的环境,然而,这种单纯的讲述总会掺杂着无力,如果教师平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无论走到哪里都爱护环境,对身边的垃圾随手拾起,不浪费水资源等,就会形成上行下效的好效果,从而达到培养人文素质的目的。

2.活跃课堂气氛,渗透人文关怀

人文素养,不仅仅在语文教学中有所体现和提高,这其中还包括一种氛围下的人文关怀。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处于7~13周岁,这个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很难全神贯注融入整节语文课堂中,为了让这种情况下学生人文素质有所培养和提高,教师可以适当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例如,在讲关于亲情的文章时,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文情怀,教师可以通过比赛的方式让学生抢答自己为父母做过的事,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会进一步渗透人文情怀,达到更加完美的教学效果。

3.创设情境,陶冶人文情操

除了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和活跃课堂气氛,渗透人文关怀的方式外,还要学会创设情境,陶冶人文情操。众所周知,小学语文的内容一般都是记叙文或者说明文,如果只是单纯的简述,相信并不能达到培养人文素质的目的,所以,创设情境是非常好的选择。例如,在学兔赛跑时,如果教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然后再让参加表演的学生总结心得体会,那么,就会让文章寓意更加深入人心,从而达到提高人文素养的目的。

4.构建发展评价,提升人文情操

为了让人文素养进一步得到提高,学校可以构建发展评价,把小学语文的教学按评比的方式进行。例如,期末或者期中考试中,可以不光以成绩做评比,而是把课堂气氛或者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评比标准,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提升人文情操,语文的教学也会更加丰富。

小学语文期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群文阅读教学强调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的有机融合,通过点带线、线带面的方法逐步建立并完善现有的阅读体系,对于小学生语文阅读、整理、归纳总结能力的提升以及阅读量的扩大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实现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当下每个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迫切关注的问题。

一、目前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滞后

我国很多农村小学教学由于长期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已经形成了单纯借助教材的教学来促使学生在短期内获得有效的成绩提升,一些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甚至未进行系统化的教学理论的学习,在教学时大多根据自身经验,注重在教学中让学生将一学期中仅有的数十篇课文嚼烂、嚼透,这样反复枯燥的教学方法达不到新课改的要求,使得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质量低下。

2.阅读资源匮乏

丰富的阅读资源是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条件,然而当下我国农村小学语文群文教学受到农村经济水平较低、家长教育思想滞后等因素的影响,使学生仅能依靠有限的教材来进行学习,只能通过课本、电视来获取知识。据相关调查显示,大多农村小学中一年读过一本以上课外书的学生所占据的比例在10%以下,教师教学资源不足、学校图书室书籍不足等都给群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3.教学设备落后

受到社会模式、教育经费不足、农村经济落后等方面的制约,农村小学的教学设备严重不足,大多学校仅仅依靠教科书、粉笔、黑板等传统的教学工具来辅助教学,大大降低了群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效率。

二、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有效策略

1.改变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这一原则下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更新来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引导。小学教师可采用创设情境法,通过问题情境的精心设计来实现群文的有效联合,一方面,教师可通过比较性问题的设计来让学生在横向、纵向、内容、异同等多方面的对比当中提升鉴赏能力。例如,在讲解人教版一年级小学语文下册当中的《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时,教师可让学生将其与《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七颗钻石》等童话故事放到一起进行阅读比较,并提出“这些文章在情节结构方面具有哪些相同点?”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出童话故事情节的反复性特点。另一方面,教师可通过迁移性问题的设计来引导学生学会将阅读一篇文章时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其他文章阅读当中。例如,在讲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当中的《刷子李》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发现课文当中黑衣上无白点、有白点、出现小洞的情节变化并了解跌宕起伏的写作方式,而后让学生阅读《泥人张》《苏七块》等文章,提出“哪些文章当中也应用到了相同的写作方式”的问题,促使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获得已学知识的进一步巩固。

2.丰富教学资源

一方面,小学教师应当确保教材资源的充分利用。教师可以根据现有的教材文章合理地做出课本资源的开发。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当中的《秋天的雨》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在课下围绕“秋天”这一主题来寻找相关的文章、诗词等,并展开“我眼中的秋天”主题活动,鼓励学生借助收集到的资料朗诵与秋天相关的诗词、画与秋天相关的画等,在拓宽了学生阅读面的同时也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的多角度与多渠道。另一方面,小学教师需积极开发课文资源,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课外书进行班级共享来丰富课文资源,并引导学生共同将所阅读的同类型文章放到一起来感受其语言表达方法、情节发展模式等。此外,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例如,针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可让其阅读一些童话故事和儿童诗,针对五六年级的学生可推荐其去阅读中外名著。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群文阅读这一新兴教学方式逐渐被应用到了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应当认真分析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同时积极对阅读资源做好开发,从而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丰富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获得总结能力、整理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促进群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曹彬.关于运用微视频“翻转课堂”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J].新课程导学,2015(04).

[2]危才志.努力践行群文阅读: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浅见[J].亚太教育,2015(07):16.

小学语文期中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

【中图分类号】G623.2

语言是人类沟通与交流必需的工具,人们从小开始就接触语言,培养学生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教学的语言修养又相当大的部分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能否充分发挥作用具有重大的意义。由于小学生启蒙教育小学语文的特点与年龄特点,语文教学的语言特点不同于高年级的,尤其是在思维能力方面。这样小学语文教学具有语言艺术的味道,通过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魅力、风格、修养、水平等方面体现了出来。也由于小学生对于形象话语较为敏感,学生在老师对自己所说话语的理解上、对其自身的评价上都不同高年级,所以抓住语文学科的特征、理解小学语文教学特点,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质量、有效发展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结合新时期的实际,对其特点进行新探。

1.规范性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中,首先做到的就是要规范教师语言,规范的教学语言是小学语言教学的基础。首先教育系统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就有严格规定,也明确规定了语言学与教学,教师的教学也应该按照规定严格开展。其次从职业本身来看,教师的崇高性要求教师应该严于律己,不论是在语言细节的处理上还是语言行为的举措上。由于这个时期的小学生其模仿能力是相当强的,所以小学生进行知识学习与语言学习的过程就类似于模仿,如果作为模板的教师其语言不规范就会影响学生最后的学习效果,有的时候的不良后果甚至会影响终身。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中,词汇、语音等方面都要慎重选择。小学生对于老师的敬佩、崇拜是很深的,一开始的定位就认为老师是智慧的化身,是无所不晓、无所不能的化身,因此这个时候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教师的语言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规范与价值取向,作为小学生接受知识、教育组织者的教师首先规范自己的语言是十分重要的。

2.科学性

科学的传播是教育教学的本质,通过语文教学传达合乎科学的、准确细腻的情意使得学生语文知识得以扩充。规范与明确是语言科学性的主要体现,其中语言的规范主要是指词汇的准确、语音的标准、语法的正确与合乎逻辑的思维等,因为小学语文在小学生学生语言知识的启蒙时期,这个时候其基础的稳定性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后续学科的理解,所以教师的普通话先应该准确、规范,然后在书面表达时也同样要规范准确。由于小学生在理解方面不是很全面,教师在表达词句的时候,要简练地表述给学生,尽量不要出现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情况,明确、清晰、简练的语言让学生更加利于吸收,也让教学更加轻松[1]。

3.兴趣性

语文本身可以说是一门诗一样的学科,可以将学生带进滂沱的大海,也可以引领学生走进幽静的森林,可是一旦学生失去了关注的目光,那么语文就是变得黯然失色、索然无味。要想让学生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兴趣必然少不了,让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以及内容等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是很重要的。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高年级的学生要短,而且也容易被课堂之外的东西吸引,教师在设计课堂内容或者方式方法时要尽可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不要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教学目标的完成,创造一个有趣、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同时也可以寓教于乐、使用适当的比喻方式将深奥难懂的道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轻轻松松学到有用的东西[2]。

4.情感性

常言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经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论从课堂气氛还是课堂课后的言语举措都应该表现得温文尔雅,让学生觉得教师和蔼可亲,拉近师生的距离,活跃课堂气氛。然后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不仅要蕴含丰富感情,使教学语言充满丰富的感情,也应该尽量将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融入到教学语言中。学生的感情在教师的带动中变化,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感情、引起共鸣,这样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所以,教师需要深刻感悟与理解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慢慢消化与吸收,带着自己的感情融入到课堂中,使自身的教学语言可以准确、深刻地将文章的喜怒哀乐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与教师一起感受文章真实的意境,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语文教学本身就要求了教师应该带这丰富的情感走进课堂,感情不仅可以拉近师生距离、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师进行语言交流以及课堂互动时也是很有帮助的,要想让学生理解好文章的真谛,教师的感情一定要投入[3]。

在新时期里因为教学方方面面的改革与进步使得小学教学语言有了新的特点,笔者通过分析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查阅相关的文献对小学教学语言的特点进行了总结,主要有规范性、科学性、兴趣性与情感性。小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个十分重要的时期,这个时候的言语基础如果没有打好就会严重影响学生今后对于语言的理解以及各个学科的学习,不良的影响严重的甚至对学生影响终身,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准确的教学的语言是十分重要的,本文通过分析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希望能够在教师们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起到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宁丽荣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学周刊,2014,02:125.

[2]孔伟丽浅谈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特点[J].语文天地,2014,03:25.

小学语文期中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措施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得到了一定的改进。但总的来说,并没有获得十分有效且长足的进展,仍然存在诸多误区,阻碍了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应的改善和补救措施。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取得高分的教学目标

学生在小学的学习过程中会面临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中考等多次大大小小的考试,在考试之后又会以分数高低进行班级排名、年纪排名甚至学校之间联合排名。这无疑会在老师、学生、家长的心里形成分数至上的原则。而语文作为小学课程的三大主科之一,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分量。显然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这一点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便得以充分的体现。以学习一篇课文为例,在正式开始一篇课文的学习之时,教师带领学生首先关注到的是本篇课文的字词,这是文章学习的基础,但同时,这也是语文考试考察的前几道题目。随后教师一般会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的阅读和理解,然后对文章内容、大意、进行讲解。在学生对课文只处于一个模糊的阶段时,老师便将整篇文章进行分析,毫无保留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以期学生可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对文章进行理解和掌握,同时,在此过程中向学生灌输考卷重头戏――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以便学生在语文考试中获得更多的分数。不仅一篇课文的学习与考试挂钩,几乎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都与考试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甚至在大部分校领导和老师心中,与考试无关的语文教学活动是完全没必要开展的。殊不知,这样激进的功利心态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还使得学习的趣味性降低,磨灭学生的积极性。

(二)教学方式的停滞和僵化

在教学方式方面,我们普遍习惯和施行的事以教师为主导的填鸭式教育。教师在课前和课后布置要进行的预习和要完成的作业,在课上带领同学们对课本知识进行掌握,将考试所能用到的知识和内容尽可能全面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以求快速有效的进行理解和运用。在此之中,大部分学生费力的跟随老师的进度,被动的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技巧,在还没有完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下一步任务,表面上看似没有掉队,实则对于所接触的知识完全没有掌握。尽管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在不断推进,但旧有的模式并没有实质的改变。学生自主性和主体性的丧失从小的、目前的角度来讲是不利于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学习成绩的难以提高,从大的长远的角度来讲不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形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利于进一步的发展。

二.改善小学语文教学的相应对策

(一)注重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乐趣和能力

尽管当前应试教育的现状难以改变,但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仍不要以考试为唯一目标,要求所有的语文活动都要与考试挂钩,要知道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学习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不在于应付考试。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可以适当的举行成语大赛、诗词大赛等活动,不仅能够更加生动地了解到语文知识,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乐趣,也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课外书籍的阅读和时政新闻的了解,使得语文渗透进学生的生活,在不知不觉中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开拓视野,让语文不再仅局限于课堂的45分钟和老师的灌输。比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故事的时候,传统的语文教师只是讲授课文的基本内容,然后总结思想感情,整个教学过程会显得十分的枯燥。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分成不同的角色去扮演国王、甲骗子、乙骗子和敢于说真话的小男孩,教师要指导学生去进行人物角色的朗诵,在台词方面一定要读出人物的性格。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仅可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最重要的是整个过程中学生充当了主角,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比教师直接总结课文思想感情要有用的多。

(二)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

1.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的时间,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所在。

2.适当的将学习的主导权放给学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的学习和交流,同时积极听取并学生对于问题的意见和看法,不禁锢于所给的标准答案,营造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

3.努力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注意因材施教,尽可能的挖掘和发展学生身上的力和特长。

比如在学习《我选我》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你和课文中的小主人共遇到一样的问题,你会怎么解决”,学生的回答会非常丰富多彩,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之前的分组进行讨论交流,让每个小组的学生都充分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大家一起写一篇竞选稿件。然后教师让学生代表在班级进行朗诵和演讲,这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一方面让学生敢于在众人面前开口,锻炼学生的胆量。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从多个方面进行点评,使得学生及时知道自己的不足,以便改正。值得一提的是,教师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以表扬激励为主。

(三)教学反思多元化

教学反思不能仅局限于教师自己的课堂教学,还应走进其他教师的课堂,学习别人的教学方式方法,并予以总结反思。把其他教师优秀的教学经验为己所用,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同时教学反思不能忽略学生的感受。大部分老师进行教学反思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成功于不成功之处也几乎都是自己的感受。但是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们掌握知识。所以一节课的优与缺学生是最有发言权的。及时了解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看法是必不可少的。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够继续故步自封,应该与时俱进,与当今的教育趋势相结合,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中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我国语文教育不断向前,不断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董荣杰.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J]. 现代农村科技,2015,09:71.

小学语文期中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学;师资;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0

项目基金:集宁师范学院科学研究项目“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师研究”(课题编号:jsky2014009)。

我们只有对教育的历史进行认真思考与研究,吸收过去教育教学的经验教训,才能更好的指导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再者,在当今西方教育思潮的强烈攻击下,我们把更多的目光都投在了对西方教育教学的借鉴与研究上,而相对的忽视了对我们民族教育本来所具有的一些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我们应该把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中西合用。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学的师资构成情况

民国时期我国小学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然而与小学教育如火如荼发展不相适应的是师资的供不应求与质量难以保证。民国初年,由于一味地大规模推广小学教育,又无奈师范毕业生太少,不足以弥补大量的师资空缺,师资普遍不敷成为主要问题,而师资匮乏带来的最直接问题就是大量的不合格教师充斥在小学教育界,造成我国小学教育的质量难以保障。

1、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师资构成

民国成立之初,由于我国各地师资普遍紧缺,为了不断扩展小学教师队伍,不得不放宽条件,致使师资参差不齐,滥竽充数者不少,造成小学师资队伍的构成来源非常复杂。1928年《教育杂志》发表了一篇《地方教育服务人之现状及其问题》的文章,其以无锡为例进行了小学师资构成分析: “民国十六年度,无锡小学教员共有1071 人,其中大学校及专门学校毕业或肄业者仅有35名,占总数的 3.3%,比例非常小; 而师范毕业生加起来也不过375人,占总数的 35%; 中等学校毕业者 526 人,比例最大,占总数的49%,将近一半;而高小程度及未接受过学校教育者及未填者居然有74人,占到12%。”以此数据分析可见,无锡作为当时教育较为发达的地区,师资队伍总体质量尚且如此,何况其他一些偏远地区就更糟了。总的来看,民国时期我国小学师资的构成是非常复杂的,但主要由三大类构成: 师范毕业者; 其他学校毕业者;非学校毕业者。

2、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师资概况

就当时统计来看,政府为求其速成,大量扩招短期师范,因此使得读短期师范的毕业生要远远多于修业时间长的师范生。也就意味着即使是师范学校出身的小学教师,大部分都是短期师范学校毕业,其总体质量也并不很高。所以才会有“师范生之根柢浮薄者,所学又不能应所用”的无奈了。

这类小学教师多数都不合格,只因求过于供,而不得不聘用,以补充师资之不足。总的来说,民国时期因师范教育规模较小、经费短缺等多种因素造成我国小学师资构成极为复杂,质量参差不齐。在不同地区还呈现出师资质量的不均衡状态,如交通便利或经济发达的省市,师资质量较高; 而新疆、绥远等边疆地区,教育发展艰难,师资欠缺更为严重。

总之,整个民国时期我国小学教育在快速发展的道路上面临一个重要难题,那便是师资问题,几乎在整个民国阶段,缺乏师资与师资质量较低都成了制约小学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历届政府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提高教师待遇、实施教师检定、登记制度等,努力保证师资数量,提高教师质量。

二、民国小学教师语文教学对当下小学教师语文教学的积极影响

1、教师必须注重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民国时期的余尚同持有同样的观点。他也一再强调语文课程作为人文性一面的特点以及功用。教学的出发点以及最终归宿是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这无不体现出教育以人为本的精神。促进个体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是教学的宗旨目标。同样,作为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语文教学也应该从教育的宗旨内涵出发,要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方式、以及独到的思维和新颖的见解。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学生习惯于听教师的讲解,被动的接受知识,懒于动脑,不去积极地思考,只会机械地记忆背诵。即便是深层次的中心思想感情,也是教师总结好了,讲给学生民国时期的小学语文教育给了很多感触,不能只是片面的认为我们过去的教育以及民国时期的教育是纯粹的灌输式教育的方式。其实,我们的前辈还是在不断的努力与摸索着如何调动起儿童积极性的问题。

3、小学语文老师应该重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当下小学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我们认为要想达到目的,最主要的途径就是“朗读”课文内容。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接触文章中哪些生疏而精炼的语言,不知不觉地吸纳与发展语言,从而形成良好地语感,掌握基本的语文基础知识,并不断地培养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通过“朗读”,学生将教材的文章内容语言吸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积累大量的富有美的语言材料和感性认识,从而加宽加深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为个体提供一片寻找自我,发展自我的广阔天地;通过“朗读”,让学生在反复吟咏文学作品中体会美,懂得美,从而去创造美,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结语:

总之,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对传统教师有全面的认识与思考,只有全面的认识了过去的教学方式与着重点,我们当今的老师在教学中才能站在更为结实的理论基础上更好的发展,去创造教育应有的境界;老师们只有全面把握好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才能使语文教育能够促进人性的提升;帮助儿童顺利地从个体性走向总体性;从自然性走向社会性。

参考文献:

[1]胡伟光. 民国前期中小学语文教育研究(1912-1927)[D].山东师范大学,2013

小学语文期中总结范文第9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评价是找寻提高教学效率途径的关键,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分析了小学语文评价方式现状,并为如何优化小学语文评价方式提出一些建议,为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做出贡献。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方式;优化评价

一、前言

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传统只注重成绩和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和理念,转变为开始注重素质教学,注重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和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能够适应社会激励的竞争环境的强大心理素质和能力。小学语文作为培养学生基本表达能力,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科目,高质量的教学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如何选择更加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应该重视的,而优化教学评价方式,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情感、自我认知等方面进行评价,则是检验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方式是否合理的重要途径,是关注提高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

二、小学语文评价方式现状分析

1.重读、写评价,轻视对表达能力的评价

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标准,但是在课程评价的过程中依然没有把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而语言表达能力则是衡量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逐渐降低了对表达能力的重视程度,转向在考试中占有更大比重的读、写、考,而这种评价方式显然不适应当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这一问题也急需解决。

2.阶段性书面考试评价方式单一

当下小学语文的评价方式仍然比较单一,一般是以“一张试卷”见分晓。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的评价在原来试卷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些对小学生自身语文能力的评价标准,然而,由于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很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依然沿用了传统的评价方式,这种片面的评价方式不仅失去了教学评价的功能,甚至还会打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不利于将来的语文学习。

3.评价项目单一

在“一张试卷”见分晓的小学语文单一教学评价模式中,并没有真正发挥整张试卷的潜在功能,其考试项目依然是比较单一的,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占的比重非常大,写作部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有些百分制试卷中,写作部分只占20分,很多小学生由于受到考试时间限制或对写作的抵触心理而直接放弃写作,使本来就单一的考试评价项目变得更加片面,不利于小学生语文表达能力的提高和语文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优化评价方式的途径

1.优化小学语文评价方式,实行多元化评价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是培养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水平的语文人才,传统的“一张试卷”见分晓的评价方式具有片面性,不能综合反映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优缺点,长此以往不利于其表达能力的培养。因此,创新优化评价方式,实行多元化评价对小学语文的发展十分重要。在创新评价方式的过程中,教师要突破传统思想的界限,试卷考试的方式能够帮助检验学生基础知识是否掌握牢固,这是评价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另外,在基础知识之外,还应该增加语文实践教学课程,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例如情境对话、分角色朗读、朗诵比赛中,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评价。这样能够分散学生对纸质试卷的重视程度,将提高对语文的实际运用能力重视起来,让学生自己认识到将理论应用到实际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深化对语文教学的理解,提高语文学习兴趣,从而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标准,不断提高语文学习水平。

2.优化小学语文评价项目内容,实行综合性评价

试卷形式的语文评价仍然以字词等基础知识作为重点,对学生积累基础语文知识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方面就有很大的欠缺,因此,新课程理念下,优化小学语文的评价项目内容,实行综合性评价对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中实行综合性评价,首先,明确评价标准不再以纸质试卷为全部,而是从原来的单一内容拓展为对学生口语交际、自学内容和参与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来综合评价,还要不断提高基础知识以外的评价因素所占的比重,这对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和领域,培养健康的性格有重要作用;其次,向学生明确评价标准,让小学生意识到语文学习不能停留在只凭借语文试卷的高分成绩就能高枕无忧的阶段,而是意识到只有从各个方面综合提高自身素养才能够取得更高的语文学习水平,培养更加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能力;最后,教师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将小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对语文的运用能力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由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的语文能力究竟如何,会直接表现在日常的生活中,而家长是与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群体,因此,定期保持与家长的沟通也是优化评价内容的重要途径之一。

3.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细化评价规则

评价因素越细化,其评价结果就越具有说服力,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价方式应该从细节中发现真章,即不断细化评价规则。首先,对小学语文的评价应该从课上、课下与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三方面来决定的,根据学生的表现再联系统一的评价规则加分或者减分,例如,学生课上是否认真预习,是否认真听课,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否给出合理的答案,是否能够根据所学内容举一反三,课上学习纪律如何,在能否按时完成课后作业,完成质量高度等等,通过更加细化的评价因素,尽量还原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从细节中发现问题,这样才能及时解决问题;其次,细化后的评价规则比较复杂,教师应该在一个固定的周期结束后及时进行归纳总结,为下一个周期的评价做出准备;最后,可以采用学生与学生之间互评的方式,由于学生之间更加了解彼此的学习水平,他们之间的评价能够作为教师细化评价规则的重要参考条件,为优化语文评价方式提供重要依据。

4.培养具有新教学理念的高素质小学语文教师队伍

高水平的小学语文教师队伍是创新各种教学评价方式和内容的关键,教师自身的语文水平和人文情操对学生品格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培养一支高素质水平和人文修养的小学语文教师队伍是新课程理念下优化评价方式的前提。首先,加强对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和考核,尽最大努力尽快转变教学理念,向新课程理念学习,为接下来的教学提供思想基础;其次,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专业素质和人文修养,在语言表达上严格要求自己,在与学生交流时以正面引导,激励赞扬为主,通过积极正面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评价结果;最后,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招聘条件,这是培养高质量的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的重要基础。

四、总结

新课程理念下优化小学语文评价方式是现代教育教学和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结果,传统的小学语文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内容死板僵化,不利于学生人文修养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新课程理念对小学语文评价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化评价方式,拓宽评价内容,细化评价规则是当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只有不断改进优化评价方式,才能为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做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肖华萍.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优化评价方式探微[J].新课程,2014,(12).

[2]李艳玲.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优化评价方式探微[J].课程教育研究,2015,(09).

[3]孙平红.改革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发展性评价方法手段的研究[J].教育观察,2013,(23).

小学语文期中总结范文第10篇

小学语文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积累是小学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要注重丰富学生小学语文积累,提高学生小学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素质培养 活动教学

一、每节课前一分钟活动

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可充分利用每节课讲课前的一分钟开展一些积累语言的活动:一分钟即兴讲演,是锻炼口语表达能力;讲述一个中外故事,是净化心灵,提升境界;介绍一本名著,是开阔阅读视野并练习培养品位;欣赏一首诗词,是陶冶情操,体会诗歌的美;评价一种社会热点话题,是关注生活,训练思想;听一段名家朗诵,是感受语言韵律美,欣赏声音情感美,等等。凡此种种,均可于有限一分钟中获得无限收获,使语言素质得到培养。

二、每天抄一个成语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把发现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成语而言,它言简意赅,有其特定的含义和固定的结构,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小学语文之花。作文时恰如其分地运用几个成语,或说话、演讲时恰到好处地来上几个成语,能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知识储备。我在让学生抄录阅读中发现的佳词妙句的基础上,在摘抄本上专辟一个栏目,让学生每天至少抄一个成语,日积月累,数量相当可观。具体方法是:每天由学生轮流在教室后面三块小黑板中的一块中选抄一个或多个成语,注上拼音,写出含义,批注关键字的意思,指出容易读错的拼音,其余同学分别记在各自的抄写本上。过一段时间,检查一下学生摘抄的情况,表扬抄得好的同学。适时进行成语填空、成语释义、成语改错、成语接龙、成语谜宫等趣味活动,真正让抄写的成语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让学生养成重视成语、自觉学习成语的好习惯。

三、每周背一首古诗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古诗的背诵,并推荐了七十首古诗。将这七十首和其它浅显的古诗由浅入深编排,然后每周让学生背诵一首,积少成多,化难为易,学生不知不觉间能在头脑中积攒下大量的古诗,不再觉得学习是个巨大的包袱和负担。背诵时,力求避免死记硬背的耗时低效,引导学生弄懂关键词的意思,做到理解记忆。一段时间后,开展一些古诗综合性活动。如:说作者朝代,上下句接龙,写出描写季节的古诗,讲一讲古诗的意境,背诵古诗的题目等等,优胜者奖励一张写有古诗的精美书签、卡片。期中或期末再开展相应的古诗背诵比赛,看谁记的古诗多,优胜者奖励《唐诗三百首》钢笔或毛笔字帖。通过读古诗、背古诗,学生与古诗亲密接触,与古诗成为世交朋友,吮吸古诗的甘霖,丰富人生的阅历,提高心性情趣和审美追求。

四、每月荐一本新书

“腹有诗书气自华”。“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小学语文一定要培养学生对书籍的喜爱,就像不能离开每天早上的牛奶和面包。我在班上开设了小小图书馆,鼓励学生捐书,做到资源共享。每周从小学语文课中拿出一节指导阅读方法,从综合实践活动中拿出一节交流阅读经验。在此基础上,每月开展一次荐书评书活动。让学生先说说新书的基本情况,如书名、作者、出版社、版次、字数,再谈谈主要内容,重点讲自己推荐它的原因,即特色之所在(是故事情节感人,还是人物形象生动,或者语言特色鲜明,抑或结构布局巧妙,使大家也产生阅读的欲望),最后讲一讲它在哪里可以找到,是书店,还是学校图书室,或是自己家的,方便有兴趣的同学查找。活动结束后,所有同学将自己说的内容写成“新书推介”张帖于教室里的“学习园地”栏中,在班上营造一种主动探求新知的浓浓的学习氛围。当然,中低年级也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改为推荐介绍一篇文章。

五、每期建一份“错题档案”

错误作业是宝贵的学习资源。准备一本专门的本子,用来收集整理作业、练习、试卷里发现的错误或课文学习时的知识漏洞。在记错本里注明错误的原因,并把正确的解题过程写上去。建立和使用错题本一定不能半途而废。同时让学生明确订正作业不是老师布置的,而是由自己的失误带来的附加练习,它最终是可以避免的。鼓励学生一次性把作业做对。对每次作业全对的学生及时进行鼓励、表扬乃至奖励,让学生把“不做错”当作每次作业的奋斗目标,消除他们认为只要有作业就肯定会有错的心理。经常翻阅错题本,循环复习错题本上的题目。开始“错题本”里由于粗心马虎等因素而产生的错题数量越来越少,效果也越来越好。

六、每年装一个“成长袋”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对学生的评价趋于过程化和多元化,注意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学习成长的历程。“成长袋”能够真实反映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时记录学生成长。它虽小,却成了教师了解学生、家长了解孩子、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我在帮助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袋”时,总是遵循学生的差异性、发展性、激励性原则,并根据不同学段有所侧重。低中年级侧重于引导学生对资料的整理、收集,养成良好的收集、整理作业的习惯。中年级则引导学生对资料进行一定分类,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筛选,适当删减、补充资料。高年级注重引导学生反思、总结,为自己的发展制定更高目标。学生在小小的“成长袋”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收获累累硕果,感受成长带来的快乐。

七.树立大语文学科观念意识

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教材。大语文教学的语文学习的材料应是广泛、多样、大量的,现有的教材只是这些学习材料中的一部分。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知识来源于生活、社会、自然,如仅限于课堂学习,只是井底之蛙,所识有限。而大语文教学的学习不仅是课堂上的学习,还应该与学校、社会、家庭、自然这个大环境结合起来。如在教学写景的文章时,就可由文章内容灵活地进行扩展:可以用画面引发学生对旅游的兴趣,关注旅游广告语;可以自由发言,说说自己和父母游览了哪些旅游胜地;还可以以亲近自然的形式,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和大自然进行一次对话,把想对大自然说的话无拘无束地说出来.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自然而然地就和家庭、社会、自然紧密联系在一起.

上一篇:教师期中反思总结范文 下一篇:七年级期中考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