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1 06:39:26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创新教育的含义涉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内容,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终极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创造型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的主战场是课堂,将创造力的培养寓于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就必须由原来的那种细嚼慢咽式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开放型,多渠道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从教师的“要学会”中走出来,步入自己的“要会学”的殿堂。由此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采用“自学----质疑----解疑----小结”的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现代的教师,以不再是“教会多少,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逐步教给学生,是创造各种条件,帮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全面发展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必须明确究竟应该从哪些地方入手,也就是说需要弄清所教知识的骨架。即:根据教学要求,准确、详细地制定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采用“三读法”自学。一读教材,找出关键的字和词;二读教材,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内容有个粗浅的认识,三读教材,按照教材的预习内容和课后练习,来有目的的自学,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独立的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主动创新精神的人。

创造思维基于实验,但始于问题,学生的积极思维是在迫切需要解决某个问题时开始,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良好开端,“提出一个问题,胜于解答十个问题”。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指导学生以“能学----该学----愿学”为依据,提出问题,做学习的真正主人。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边读边思考要提出什么问题,所提出的问题:(1)要具有普通性,(2)要有趣味性(问题新而有趣)提出新鲜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系,且自己感兴趣或想知道的问题;(3)要有科学性,能提出提示中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问题;(4)要有启发性,当新知识与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理解水平或预料期待发生矛盾时产生疑问;(5)要有联系性,教材本身发生矛盾时产生疑问;(6)要有求异性,同一知识点能否用其它途径或角度来写,产生疑问。笔者在教学实验中得到学生质疑的发展过程为:初期经常“凉场”,在课堂上只有几名上等生能提出几个问题,然后就再也没有学生发言了,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谁、为什么、什么时候、怎么样、哪里、假如”等词语,展开合理的想象,提出问题。中期为“多而杂”,学生们能提出很多问题,且是多方面、多角度,甚至还有些问题是错误的,这是好的开端,是量变的过程,教师应给予鼓励。最后是“少而精”,学生能提出揭示主题,围绕中心的问题,使学生的质疑达到质的飞跃,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口语交际功能越来越显得重要,未来的创新人才不仅要能说,而且要会讲,能够完整地系统地将别人提出的问题解答清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学生,自问自答式、同桌互问式、四人对讲式、小组讨论式等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机会,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积极性的主动性。例如:小组讨论式,在实验中从兴趣入手,分组讨论引入竞争。学生采用圆桌式坐法,每六人一组,这样便于讨论,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又能形成集体观念,充分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特点。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不完全正确,部分问题不快当时,有的甚至是错误的,但只要能提出问题,说明他已经动过一番脑筋进行思考,教师应多适当点拔,提出激励性语言。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提问、阅读、回答、争辩、积极思考、踊跃交流,最大限度地加速知识的转化和应用学生的问题是为了教学为了获得新知。教师得到学生反馈的信息,了解了学生的理解状况,应适时的调整教学活动,矫正方向,进行调控。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依据对课文理解的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挑选出有代表性的围绕中心、能突出重点的问题,让学生再次阅读后互相问答,学生回答有困难时,教师不要急于做答,而应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去思考、去讨论,以后再进行引导、点拨,最后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获取新知,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创造力离不开主动学习和质疑。朱熹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基础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由这句话我们可以悟出“疑”的思维的动力。因此我们要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要提倡学生自读教材,面对教材和老师质疑,告诉学生一名好学生的标准是“勇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不懂不装懂”,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主动学习获得知识。解决问题,亲身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二】

对于语文教学大家都有这样的共识,它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教师与学生的共鸣,思维与悟性的统一。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探讨/!/本学科自身规律外,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生动活泼地进行。而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把握教材重点、难点的基础上精心设问、发问,诱导学生发现问题,解答问题,才能把课文学深学透,永记不忘。

下面来谈谈语文课堂提问的几点有效做法:

学生对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如《死海不死》一文,一开篇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这一番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当学生理解了“死”的三个不同含义时,也就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一篇看似枯燥无味的说明文却能使学生学得饶有趣味,关键在于教者,抓住了突破口,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这样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课堂提问如果只是一味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会对这样的提问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跳一跳”才能回答上。如《小橘灯》一文中写道:我低声问:“你家里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如果让学生分析小姑娘话没说完的原因,可以这样问:“既然知道爸爸的去处,为什么不直说?”有的学生会说“怕别人知道”,“当时不方便说”。在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提出关键的一问:“文章这样写小姑娘,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呢?”很明显,因为有了前面第一处的“曲问”,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小姑娘在此处“机警、乐观”的性格特点。所以说,这种要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的问法,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有时甚至产生“投石击破水底天”的教学效果。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者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设

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的提问,这样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肯定乐于接受。如《变色龙》一文,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者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斯的基本性格是什么?学生较容易答出来——“善变”;然后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答“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在此基础上,教者继续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没变的,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垫,会不费劲地回答:“看风使舵”。最后,教师因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发问: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又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请看,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教者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肯定容易解决。课堂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者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对一篇课文的段落划分,有时是不只一种划分的,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按其它标准,又该如何划分呢?学生通过这些训练,就会明确原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不是单一的。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会举一反三,灵活变通。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我国教师课堂教学的专业伦理主要表现为教师的职业道德,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应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但近年来,由于各种复杂原因的影响,暴露出了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体现出的伦理方面的一系列问题。

1.1教师缺乏敬业精神

教师是教育问题的关键,但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教师的专业伦理方面呈现出缺位现象,人们的道德观、价值观均发生了深刻变化[1]。虽然绝大多数教师都能顺应改革大潮的形势,严于律己,但也有个别教师不能抵御经济利益的诱惑,被利益意识驱动了良知,从而使教育教学发生了某些偏离。小学语文教学中,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在严谨治学方面有62%的学生和76%的教师均认为:能够认真上课、备课、及时批改学生作业。20%的学生反映,教师不能及时批改作业,更有甚者让学生帮着改作业。还的有的教师认为备不备课都无所谓,这样工作上敷衍塞责、得过且过的消极思想,体现出相当数量的教师对所从事的工作仅当作生存的手段而已[2]。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秋天的图画》教学中,这篇文章重在情景教学;而有的老师松散的治学方式,既没有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动笔画画秋天的图画’,也没有给学生准备展示秋天情景的图片等;而是跟其它课课程的一样教学模式:泛读---学生读---学生悟---学生学(生字词),这样一节课就匆匆了事,接着又进行下一课的教学。由于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尚处于初级阶段,这就极力需要教师言传身教吗,以丰富的情景教学引导学生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才能真正的发挥出语文的有效教学。对于教师这种敷衍了事的教学态度,根本无法从本质上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同时,教师的形象也受到影响,最终降低了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1.2教师只‘教’不‘爱’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的基本道德素质。“尊重学生,就是要求教师将学生看成并培养成一个具有独立人格、主动性、发展性的个体。”但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在教育教学中有6%的教师认为,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是一种必要的教育手段;有34%的人认为“这是难免出现的,但可以原谅”;有40%的人认为“这是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应坚决避免”。不过,在这其中有24%的教师经常讽刺、讽刺、挖苦、歧视学生。除此之外,还有48%的学生和32%的家长认为教师不能公正的对待学生,特别是对于学习能力较弱或者是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就对其失去信心,不抱任何希望,甚至无视他们的存在,对他们的所作所为不闻不问,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忽视、被轻视,甚至被歧视的地位,逐渐失去失去自尊心和自信心,结果造成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还有部分教师依法施教观念淡薄,打骂或罚惩学生现象严重,据有关调查统计显示:有21%小语文学教师在课堂上存在“打骂或变相体罚学生”的不良行为;除此之外,还存在其它的惩罚方式:罚做作业、罚劳动、罚请家长来校、甚至罚款等不一而足[3]。

2解决教师伦理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小学生由于入学未深,未形成具体的价值观。因而,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远大理想均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小学低端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重点,以提高其学习语文的兴趣为目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2.1强化继续教育,提升教书育人意识

在信息化、知识化的时代,教师要不断的学习、理解并掌握各种新的知识、理论以及相关的教育教学技术,不断的获取并更新自身的信息,用当代最新的科学成果来武装自己,从而具有创造性的传播文化科学知识、为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等来促进社会的进步。为此,学校要注重和强化教师的在职教育,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教师现代化的要求及终身教育思想,以师德建设为核心,构建具有时代要求的教师教育体系,从多方面为教师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促使教师在职业生涯中持之以恒地学与教。作为一名专业的小学语文教师,其发展内涵是多层面、多领域的[4]。学校是教师成长、发展、走向成功的基地,促进教师的发展是学校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5]。因而,21世纪加强学校师德建设,要从学校发展目标出发,立足于我国经济和教育发展的现实,把握世界教育属性的趋势,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2.2学会自我迁移,客观公平对待学生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十多年来,笔者发表了百余篇小语教研文章,备尝甘苦,也获得了很多体会。现根据研修班教师所提的问题,以答问的形式把它写出来,供有志于小语教学研究的一线教师参考。

一、语文教师写教学论文,对于修炼自身、指导教学有诸多益处

问:教师应该精于备课,长于传授,善于创新,做教学上的“能手”就可以了,根本没必要撰写教学论文。你是否认可这种说法?

答: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注重教学科研和教学研究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趋势。通过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已逐渐成为越来越多教师的自觉选择。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新课程的践行者,除了要完成教书育人的基本任务,还应自觉地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探索教育教学的新途径,从而更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一线教师做个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者,是成功教师的必然选择。

问:语文教师辛苦得不得了,作业批改的量很大,月考、单元考、期中考、期末考,光批阅卷子就压得老师喘不过气来,有什么必要撰写论文?

答:教师撰写论文,既是对其各方面能力的检验,也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有研究者认为,教师撰写论文有诸多益处:一是可以起到锻炼和提高分析概括能力的作用,有助于开阔眼界,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把自己原来肤浅、零散的教学经验和认识提高到更深刻、更系统的理论高度,进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二是教师撰写论文是更新知识、发展能力的最佳途径。三是教师撰写论文不仅有助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还能弥补知识、能力乃至性格上的某些缺陷,从而改变自己的理念,增强从事教学工作的信心和成就感。

二、不必把论文写作看得那么神秘,也不要把它看得过分简单

问:撰写教学论文是专家学者、名师的专利,一线教师写写年终小结已经蛮吃力了,哪里写得出什么论文?

答:近十年来,在“科教兴国、科研兴教”的方针指引下,教育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教师专业标准》的颁布实施,更为新世纪的教育发展注入了新思想、新理念。每一位教师都应站在时展的高度,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要善于把教育教学工作自觉地纳入研究的轨道,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研究习惯,学会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专家学者、特级教师固然擅长于撰写论文,但教学研究需要第一手活生生的教学资料,一线教师一般都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这正是一线教师的优势。我们完全可以鼓足勇气、树立信心,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切身体会,选择具有独创性和新颖性的课题及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

语文教师要改变长期处于“动口不动手”的状态,要敢写、勤写。教研型教师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造就的,必须通过不懈的努力,勇于探索、善于总结,才能逐步“登堂入室”,成为教学研究的行家里手。我们不必把论文写作看得过于神秘。论文写作的门槛并不是那么难于跨越。要知道,因为写,才会写。

问:有人认为,“撰写论文只要写几条教育学、心理学原理或者引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再举几个例子就成了”。撰写论文真的就这样简单吗?

答:对于撰写论文,不要把它看得过于神秘,也不应将它看得那么简单。

笔者看了许多小学教师写的论文,发现其中使用的说理方法较为单调。方法的单调,必然带来研究视野的狭窄和思维的陈旧。表现在写作上,往往就是讲一两个教例,然后得出一个结论,或者先提出论点,再列举一两个教例,始终摆脱不了“论点+事例”的模式。写的论文总是这样一种模式:第一段,提出论点;第二段,举例;第三段,小结全文。其实,这是一种很不好的模式。如果我们在议论时光举举例子,不作说理分析,即使材料再丰富,也不能说论证很透彻,因为它不能体现作者在写作上的智力因素。

语文教育教学理论文章要打破“论点+事例”的模式,一要穿插运用不同的论证方法进行论证,除事例论证,还有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引用论证。二要将事例与论点的高度统一。三要加强对事例论据的点化。学会对事实论据的点化,是撰写理论文章必备的能力之一。

点化,即对事例以客观的科学的评析。有这样一则教例:

著名特级教师斯霞备《刘胡兰》一课,自己先反复朗读,边读边体会,晚上伴着孤灯读到深夜,第二天一大早在校园里自读自听,特别是课文中刘胡兰回答敌人的话,读了一遍又一遍,越读越有力量,刘胡兰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精神,像一股强大的气流猛烈地冲击她的胸膛,她恨不得马上飞跑进教室,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学生。课堂上,斯霞老师带着感情朗读,情真意切,字字千钧,孩子们被深深地打动了。

笔者在撰写《备课一定要备读》一文时,用了这一教例,并对它作了点化:其一,斯霞老师能把教材中的思想感情自然地传给学生,产生优异的教学效果,这是她把自己摆进课文里去的结果。其二,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必须学会以身传情,以情动人,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审美的主体和客体融为一体。其三,“入境”是感情朗读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朗读就没有真感情。

笔者认为,对材料的点化,就要学会因事述理、借事论理,学会如何去探求材料的内蕴,学会探求材料隐寓实质的方法,就可以力避就事论事的简单思维,而迅速把握材料的主旨。

三、撰写教学论文,如何避免“撞车”,“十大策略”为你解密

问:尽管我们在选题前对相关信息做了一些搜集,但经常与人“撞车”,投给报刊往往成为明日黄花。如何避免“撞车”现象,能否给我们支支招?

答:笔者退休后,专攻语文教学研究,撰写百余篇教学论文,无一篇废稿,全被刊物所用。为了避免“撞车”,平时我注意阅读最新语文教学论著,翻检中小学语文类期刊,作出索引,确定选题,力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快。

避免“撞车”可以从下列几方面来探究。

1.找盲点

虽然教育类杂志林立,稿源充足,硝烟弥漫,但仍有一些颇有潜力的课题未被读者所关注,成为选题的盲点。如能善于捕捉新的信息,练就一双独具视角的慧眼,就能准确发现选题的盲点,相机开发,撰写的论文就会受到欢迎。比如,阅读课的“导语”大家都十分重视,在一堂优质课里,教师如何敲响第一声引领学生向“新知”进军的鼓点,需要作精心的艺术构思。但作文教学就很少有人注重“导语”设计。据此笔者写了一篇《小学作文课导语更需要别具匠心》,介绍了五种导入的方法:(1)顺应心理,乘势疏导;(2)以诗引趣,触动心弦;(3)输入信息,开掘源泉;(4)回想生活,唤起情趣;(5)创设情境,诱感。文稿很快被《演讲与口才》录用。

2.瞄热点

回首新一轮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人们可以发现很多令人注目的“闪光点”,给人的直觉是:改革发展迅猛,热点问题凸现。近几年来,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集中在解读新课程标准中新提出的课程性质、识字写字和读写领域的新要求以及具有纠正性质的教学建议。未来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将继续关注新课程标准的落实问题,一是语文教材分析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二是语文学习心理和学情分析,三是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四是落实新课标提出的新要求,如语文的实践性、综合性、语言文字的运用以及与教材编者对话等。

3.寻疑点

“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历来是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出人意料的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却去掉“理解”只留“运用”,这是为什么?是不是意味着“理解”不重要了?一线教师在初学新课标时,曾经产生了疑惑。如何面对新课标表述中的“理解”悄然“隐退”,必须以辩证思维,全面领会新课程的理念。陈传敏在《新课标背景下“去理解”的辩证思考》中提出,新课标隐退“理解”,并非完全排除“理解”。“运用”的过程包含了“理解”。二者是一种交织、递进、融合、螺旋上升的关系,不能简单地割裂,更不能舍弃、偏重任何一种语文学习活动。

4.抓反思

新课程改革,促使人们以新理念、新视角审视传统的“教学行为”,沿用多年的基本常规和习惯做法,也成了人们所关注的问题。诸如“对传统的教案是改革,还是革命”“语文课程改革,还要不要双基”“语文到底要不要讲”皆属老生常谈的问题。这些问题之所以重新被提出并热议,无疑与近几年来被淡化、被边缘化,甚至被“妖魔化”有直接关系。在不少专家的反思文章中都涉及“双基”“训练”,讨论热烈,新见颇多。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领会新课程的内涵,不可“谈双基色变”“谈训练色变”。

5.取逆向

文章要出新出彩,往往采取逆向法。一是角度的转换,人家从这个角度来论述,你可以从相反的角度来论述。二是立意的逆向,就是提出与别人完全相左的观点,人家是肯定的,你却来一下否定;人家认为应该这样,你却觉得应该那样。比如,周一贯先生的语文教育理念不仅表现在“宏观视野”上,也体现在“微观思辨中”。他善于利用“逆向”的思维,探寻教与学的统一。在论及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时,他以幽默的笔触写出《语文教师“懒”亦有道》。他认为,语文教师“懒”一点,其实是一种另类的教学智慧,是“智”的另一张面孔。课堂上“抓而不紧”,往往作为一种不良倾向受指责。周先生基于一分为二的“反常”思考,他在《课堂:“抓而不紧”是“善抓”》一文中强调,课堂教学与一般工作相比,有其特殊性。他提倡“抓中有放”“寓抓于放”,教师要尽量淡化“抓”的痕迹,并将其融合在“放”的自然状态之中。

6.寻夹缝

小学语文教学分为很多板块: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板块间有着许多夹缝“市场”。由于众多作者在不同的板块“市场”上竞争,而对身旁的夹缝“市场”往往疏于关注,所以不少夹缝“市场”还是“处女地”。它们虽然容量不大,但对于毗邻的大型板块“市场”来说,因为竞争对手较少,所以比较容易开发,也很少有“翻船”的危险。比如,现行小学语文课本,每课均“思考・练习”,它制题精,扣文准,充分体现语文训练的意图,是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地选用“思考・练习”导学,有助于克服课堂教学常常偏离“准星”的现象。有一位作者写了一篇题为《要重视选用题后“思考・练习”导学》的文章,提出选用“思考・练习”导入、导读、导议,让一线教师很受启发。

7.拾边角

所谓边角,不属热点,每每被人轻视或遗忘。初次撰写论文,相当多的教师在努力开发“大市场”,而对于边角“市场”的开发不屑一顾。这时,如有人能拾遗“经营”,就可通过开发边角“市场”避开竞争对手,取得整体“营销”效应。比如笔者在指导师范实习生备课或到小学听课时,发现在理解文章中心思想方面存在着诸多误区:把主要内容当作中心思想,把派生的教育意义看作是中心思想,把副主题视为中心思想,把文章的表现手法看成是写作目的。教师在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时为什么不同程度地陷入这些误区?根本的原因是没有吃透教材,弄不清教材的本质。据此,笔者写了一篇题为《理解课文中心思想的几个误区》的文章,被《湖北教育》刊用,受到读者关注。

8.攻冷僻

近年来,各种教育报刊从总体上看,栏目设计可以说是应有尽有,研究的课题越来越丰富,但仍有一些课题未被众多作者发现和重视而造成稿源不足,处于冷僻状态。另外,一些教育报刊还具有求冷僻的心理,他们以办出特色为目的而优选课题,一见到冷僻稿件,就会毫不犹豫地刊发。比如,关于阅读的“导课”艺术,杂志上发表的文章相当多,而一堂课的“结课”艺术,却很少有人涉及。再如,除了“导课”和“结课”,还有“断课”艺术也待人们去研究。一位作者在《小学语文教师》上发表的《独具匠心的结课三例》,还有一位作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上刊登的《“断课”艺术管窥》,皆为编辑和读者看好。

9.捡芝麻

撰写教学论文,要立足于“人弃我取”。在“小生意”中另辟蹊径。现在许多教育杂志特别欢迎“短、平、快”的文章,这就决定选题将会越来越小。因此,能撰写大块文章固然好,但很多情况下,作者面对的课题往往不是“西瓜”而是“芝麻”。若能为别人所不为,而立足捡“芝麻”就能做成“大生意”。比如,数字往往给人单调平淡、枯燥无味之感,但让诗人巧妙用进诗句中,却使文辞生辉、情趣盎然。小学语文教材精选的几十首古诗,近半数用到了数字,其作用:一是组成夸张,二是合成比喻,三是形成对比,四是构成名句。有一作者独具慧眼,捡了“芝麻”,就古诗中的数字运用写就一篇文章,使读者感到古诗巧妙地运用数字所显示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线教师可以自主选择工作中的小问题来进行切实的研究,让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成为实施研究、寻找答案、产生研究策略的过程,对于教师个人的成长具有促进作用。

10.引争鸣

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每一个阶段,在发展的每一个节点上,无疑会对一些敏感的问题展开讨论,这免不了产生思想碰撞、观点交锋。众多语文教育专业报刊相继推出“争鸣”专栏,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广泛参与。比如,一些名师为了凸显自己教学的与众不同,追求新意,特意在“语文”二字前面加上一个定语。诸多“××语文”的提法,是不是标新立异、故弄玄虚?引发两种不同观点的碰撞。有人认为,诸多“××语文”的提法,是对语文定性的玄虚,一是主观臆断,二是以偏概全。有论者认为,诸多“××语文”的提法并不是标新立异。教学风格的丰富多彩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繁荣兴盛的重要标识之一,我们应当为之欢呼,给语文教学的实践以开放的空间、宽松的环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各种问题的争鸣还将继续下去,比如,“不求甚解”是不是“语文之道”,“回归传统”是不是语文课的出路,“儿童读经”好不好,“先学后教”的策略是否适合于语文教学,语文教材该不该减少鲁迅的作品,莫言的作品该不该进入语文教材。语文教育中对诸多问题的争论多源于语文教学的实际困惑,都是新观念推广和实施过程中的必然之现象。

一线教师从身边的教育实践中自主选择有意义的问题进行深挖掘的研究,有利于教育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四、如何使自己的“笔耕”亮点凸现,“组合拳”助你发力

问:你提出,语文教师要让写作成为自己的生存常态。请你讲一讲,有哪些途径能使我们教学写作多出成果,教学研究文章多出彩?

答:语文教师写作,应该是分内之事,也是应有的职业素养之一。语文教育专家吴非先生说过,“语文教师更应重视写作的体验,把写作作为一种职业素养”。

一线教师要想搞教研,写点东西,经营好自己的“亮点”,要善于打“组合拳”。结合笔者多年来教学研究的体验,提出几点意见供参考。

一是热切关注语文教育最前沿的理论成果。

新课程改革时期,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育发生了深刻变革,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策略层出不穷,尤其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实施,全面开启了语文课程改革的新征程,标志着语文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一线教师阅读新课标,要特别关注一些关键词和新的提法,里面所包含新的教育理念,应作为学习的要点。

二是潜心研究语文界优师、名师的成长和发展规律,关注其具有个性特色的先锋理念和创新设计。

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进程中,语文界培育了一批教改新锐,涌现出众多颇具影响力的教学流派。在小学语文教学研究领域取得突出成果的名师大家和教坛宿将,受到人们关注的有北京的窦桂梅、浙江的王崧舟、江苏的孙双金、重庆的刘云生、广东的陈金才……

走近名师,最重要的是学习他们的人品、学品、师品,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情满“三耕”(“舌耕”是上课,“目耕”是读书,“笔耕”是写作)的语文教育研究专家周一贯先生,他是“语文人”中的积极探索者,是不倦的思想者,也是不断收获的强者。他60年撰写1300多篇教研专论,让人叹为观止,被称为“教育奇才”。就我们阅读视野而言,当下的中国小语界,论著之丰,创意之多,恐怕没有人超过周一贯先生。

三是通晓语文教育类期刊,熟悉其办刊宗旨、栏目设置、用稿需求。

通晓语文教育类期刊非常重要,一方面从中可以了解当前语文教育的最新动态、教科研的热点,另一方面可以借鉴优秀论文的视角、思路为我所用。

新课程改革催生了一批语文教育类期刊,从受众面的便捷性、专业性、权威性审视,值得关注的小学语文教育类期刊,有《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教学月刊(语文版)》《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小学教学(语文版)》《小学教学研究(语文版)》《小学教学设计(语文版)》《教育研究与评论(语文版)》《七彩语文・教师论坛》《小学语文教与学》《小学语文》等。以上这些小学语文教育类期刊总能聚焦语文教育热点,紧跟变革步伐,以“理论前沿”“学科视点”“名师课堂”“教例品评”“教学探微”等栏目排兵布阵,无疑为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了最好的写作教学论文的平台。

四是潜心学习,勤于读书,努力将自己的学识修养与时代同步。

近年来,语文教师不想读书或读书少、知识贫血、文化视野狭窄已是不争的事实。

读书在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意义似乎人人懂得,但真正读书的却不多。有人认为,语文教师只要读读教材、读读教学参考书和教辅资料就可以对付教学工作了。这显然是一个误区。这种阅读的功利心态应该调整。

一个对事业有理想、有长远规划的语文教师,无一不酷爱读书。李吉林是情境教育的创始人,她认为,读书对一个语文教师来说应该是永无止境的追求。几十年来,她有计划地阅读中外文学巨匠的作品和古今中外的优秀诗篇。为了教研,她如饥似渴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阅读了许多中外教育家的论著及国外教学实验资料。通过读书不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她在教育教学领域里始终是一名永不疲倦的开拓者。

大师身上闪烁着异样的光彩,同时也体现出成功的共同元素,那就是潜心学习,勤于读书。

问:你经常经报刊投稿,请说一说刊物编辑部对文稿有哪些具体要求?

答:现在语文教育期刊越来越规范,据我所知,编辑部除了对稿件的内容和字数提出要求,对文稿的格式也有要求。

格式要求:(1)文题(20字以内,可带副题);(2)姓名(可多人署名);(3)单位全称,所在省、市,邮政编码;(4)摘要(100~200字,左顶格);(5)关键词(3~5个,以“;”号隔开,左顶格);(6)正文(小标题3级以内,其中1级标题15字以内,左顶格单独占行,二、三级标题以1.1或1.1.1逐级编码;引文于结束处以阿拉伯数字加[]号编码,同出处引文采用相同序号,简短文献加括号直接标注于引文后);(7)参考文献(按引文编号[]左顶格排序,著录格式要求:①专著: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月;②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③报纸:作者.题名[N].报名、出版日期);(8)尽量避免采用图表,确需附图不超过6幅,表格尽量采用“三线表”。(9)作者简介:附于文章首页页脚,介绍内容仅限: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省略),籍贯,职称学位,主要研究方向。(10)第一作者详细通讯地址、邮政编码和联系电话注于来稿首页顶部。(11)投稿方式:word格式电子邮件,或者信函寄送文本,传真亦可;条件所限确需手写者,字迹务求工整易识。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工作在教育局和教研室的正确领导下,继续坚持以课程改革理论为先导,总结课改经验,确保课改工作的进一步深化。突出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拓宽小学语文教研的思路,重视小学语文青年教师的队伍建设,改进教育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牢固树立为学校服务,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的思想,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为小学语文教育的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思路

1.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增强驾驭教研的能力。

2.拓宽教研思路,丰富教研形式,发挥各级教研网络的作用,组织内容丰富的座谈会、研讨会、现场观摩等活动。

3.继续落实教研室听课制度,经常深入到学校,深入到课堂,听课、座谈,倾听教师心声,指导教学研究。

4.不断总结教学质量监测经验,拟制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监测方案,提高监测的效度和信度。努力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学校,评价教师,促进课程改革,推动小学教育的发展。。

三、具体工作

八月份

2.完成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评选工作。

九月份

1.做好小学语文论文评选上报工作。

2.筹备组织外出参观学习。

3.督促小语课题结题筹备情况。

4.2012年新聘上岗小学语文教师培训会。

十月份

1.开展送教到村小活动(紫阳)。

2.开展“工人子弟小学教育教学开放日”活动。

3.组织部分教师参加“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

4.小学语文课题结题。

十一月份

1.做好课改听课、调研工作

2.开展城乡教研分会联谊活动。

3.2012年新聘上岗小学语文教师中期调研会。

十二月份

1.召开明光市特级教师、教坛新星、骨干教师教育教学座谈会。

2.开展2012年新聘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调研会。

3.深入村级小学开展听课、交流活动。

2013年一月份

1.做好小学期末监测教学进度调研工作。

2.做好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系列工作。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 关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探讨 新课改指导下关于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浅析新课改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改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改指导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策略 浅析新课改指导下关于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有效性的分析 关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关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关于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关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研究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四法”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之策略 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2]百度文库参考:,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个性飞扬

[3]中国范文论文网参考:,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4]陈慧;刘文俊;小学语文课堂:值得反思的几种教学行为[J];湖南教育(中);2011年07期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一、丰富积累 奠定写作基础

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浅,即使有好的素材也未必能捕捉到,往往出现面对作文题目而下笔无言的窘状。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并通过多种感观从生活实践和广泛阅读中获取信息,积累写作材料。学生积累了丰富的作文材料,有物可写,有事可叙,有人可赞,有情可抒,自然就喜欢作文了。

1.从生活实践中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网,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所以,老师有必要指导学生积极实践,丰富生活,感受生活。首先,带领学生走向大自然,观看神奇的泥林,观赏美丽的查干湖;观察日出日落、蚂蚁搬家;倾听鸟语蛙鸣、细雨缠绵;感受彩霞的绚丽、泥土的芬芳;赞美青松的挺拔无畏、白雪的纯洁无暇。其次,带领学生走向社会,参观工厂,走进农家,访问各界人士。联系生活实际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校内外活动,栽花种草,清扫白色垃圾,举办主题班队会,当一日小交警,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为贫困山区的小朋友捐款捐物等等。学生有了丰富的生活实践,充实的内心感受,就有事可写,有话可言,有情可抒。

2.从广泛阅读中汲取营养

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充分说明了读书对于写作的重要。如果说丰富学生的校内外生活解决了写作的内容,那么,广泛的阅读则是学生汲取写作营养的重要渠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网,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大量的阅读丰富词汇,获得间接知识经验,为习作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和写作技巧。一是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儿童读物,如《洋葱头历险记》、《稻草人》、《鲁滨逊漂流记》、《小鲤鱼跳龙门》等等,让学生快活地遨游于书海,在生动曲折的情节中找到乐趣。二是通过影视媒体开阔学生视野,如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少儿节目、《动物世界》等等,以达到陶冶心灵、启迪思想、丰富情感的目的。三是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地进行读书积累,引导他们从课内外阅读中摘录材料,写读书笔记,熟读背诵佳句、优秀片段、精彩的细节描写,以丰富他们语言材料的仓库。

二、放宽要求,激发写作兴趣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总感到耗时多、费力大,但到头来还是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很多情况下学生在作文体裁、形式、结构、命题、字数的框框下,习作没了灵气,缺少“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缺乏“不待扬鞭自奋蹄”的激情。面对这样的困境,在作文教学中,摒弃传统的习作要求与僵化的作文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自由表达的氛围,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在作文的大草原上任意弛骋,抒肺腑之言,写心中所想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网,畅快淋漓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如写作《我的母亲》一文,传统的习作要求是写一篇记叙文,通过典型事例抒发对母亲的爱或对母亲的赞美。这种步调一致的习作要求很可能会导致千人一面的结果,学生的独到见解与个性化的思维受到了束缚。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大胆创新,采取“同一题目,多种立意”的方法,为这一题目确定出多个主题,同时采用“同一题目,多种体裁”的方法,学生可以把《我的母亲》写成散文、诗歌、小小说。这样,学生的习作立意自由,可褒可贬,可抑可扬。结果,在开放习作要求的前提下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起来,一篇篇文质兼美、感情真挚,个性张扬的作品脱颖而出,真正抒发了学生心海的平静、涟漪、荡漾和澎湃,不但激起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感受成功,增强创作信心

第斯多惠说:“教学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善表现是小学生的天性,感受成功则是他们不眠的创作动力。所以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去唤醒和鼓舞学生的创作热情,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自觉不自觉地全身心畅游于写作这片海洋里。

在作文训练中,当学生有了一定的习作基础和创作热情后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网,鼓励学生向《小学生阅读报》、《小学生作文报》投稿并积极参加各种征文活动。让学生的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在各种征文活动中获奖。为了调动全体学生的创作热情,班级还成立了文学社,从主编到编委由学生评选优秀者担任,定期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示学生作文的风采。此外,还鼓励学生“著书”。让他们把自己的作文编集成册,书的装帧完全出自学生之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几年来,学生编写的作文集,大家爱若珍宝,相互传阅。得到了有关人士的肯定和赞扬。每位“小作家”很有成就感,写作兴趣空前高涨,作文水平越来越高。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写作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150-01

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是提高学生自主写作能力的关键。《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1.丰富积累奠定写作基础

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浅,即使有好的素材也未必能捕捉到,往往出现面对作文题目而下笔无言的窘状。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并通过多种感观从生活实践和广泛阅读中获取信息,积累写作材料。学生积累了丰富的作文材料,有物可写,有事可叙,有人可赞,有情可抒,自然就喜欢作文了。

1.1从生活实践中积累素材。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网,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所以,老师有必要指导学生积极实践,丰富生活,感受生活。首先,带领学生走向大自然,观看神奇的泥林,观赏美丽的查干湖;观察日出日落、蚂蚁搬家;倾听鸟语蛙鸣、细雨缠绵;感受彩霞的绚丽、泥土的芬芳;赞美青松的挺拔无畏、白雪的纯洁无暇。其次,带领学生走向社会,参观工厂,走进农家,访问各界人士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联系生活实际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校内外活动,栽花种草,清扫白色垃圾,举办主题班队会,当一日小交警,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为贫困山区的小朋友捐款捐物等等。学生有了丰富的生活实践,充实的内心感受,就有事可写,有话可言,有情可抒。

1.2从广泛阅读中汲取营养。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充分说明了读书对于写作的重要。如果说丰富学生的校内外生活解决了写作的内容,那么,广泛的阅读则是学生汲取写作营养的重要渠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网,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大量的阅读丰富词汇,获得间接知识经验,为习作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和写作技巧。一是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儿童读物,如《洋葱头历险记》、《稻草人》、《鲁滨逊漂流记》、《小鲤鱼跳龙门》等等,让学生快活地遨游于书海,在生动曲折的情节中找到乐趣。二是通过影视媒体开阔学生视野,如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少儿节目、《动物世界》等等,以达到陶冶心灵、启迪思想、丰富情感的目的。三是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地进行读书积累,引导他们从课内外阅读中摘录材料,写读书笔记,熟读背诵佳句、优秀片段、精彩的细节描写,以丰富他们语言材料的仓库。

2.放宽要求,激发写作兴趣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总感到耗时多、费力大,但到头来还是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很多情况下学生在作文体裁、形式、结构、命题、字数的框框下,习作没了灵气,缺少"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缺乏"不待扬鞭自奋蹄"的激情。面对这样的困境,在作文教学中,摒弃传统的习作要求与僵化的作文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自由表达的氛围,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在作文的大草原上任意弛骋,抒肺腑之言,写心中所想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网,畅快淋漓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如写作《我的母亲》一文,传统的习作要求是写一篇记叙文,通过典型事例抒发对母亲的爱或对母亲的赞美。这种步调一致的习作要求很可能会导致千人一面的结果,学生的独到见解与个性化的思维受到了束缚。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大胆创新,采取"同一题目,多种立意"的方法,为这一题目确定出多个主题,同时采用"同一题目,多种体裁"的方法,学生可以把《我的母亲》写成散文、诗歌、小小说。这样,学生的习作立意自由,可褒可贬,可抑可扬。结果,在开放习作要求的前提下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起来,一篇篇文质兼美、感情真挚,个性张扬的作品脱颖而出,真正抒发了学生心海的平静、涟漪、荡漾和澎湃,不但激起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3.感受成功,增强创作信心

第斯多惠说:"教学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善表现是小学生的天性,感受成功则是他们不眠的创作动力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所以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去唤醒和鼓舞学生的创作热情,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自觉不自觉地全身心畅游于写作这片海洋里。

在作文训练中,当学生有了一定的习作基础和创作热情后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网,鼓励学生向《小学生阅读报》、《小学生作文报》投稿并积极参加各种征文活动。让学生的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在各种征文活动中获奖。为了调动全体学生的创作热情,班级还成立了文学社,从主编到编委由学生评选优秀者担任,定期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示学生作文的风采。此外,还鼓励学生"著书"。让他们把自己的作文编集成册,书的装帧完全出自学生之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几年来,学生编写的作文集,大家爱若珍宝,相互传阅。得到了有关人士的肯定和赞扬。每位"小作家"很有成就感,写作兴趣空前高涨,作文水平越来越高。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是提高学生自主写作能力的关键。

一、丰富积累 奠定写作基础

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浅,即使有好的素材也未必能捕捉到,往往出现面对作文题目而下笔无言的窘状。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并通过多种感观从生活实践和广泛阅读中获取信息,积累写作材料。学生积累了丰富的作文材料,有物可写,有事可叙,有人可赞,有情可抒,自然就喜欢作文了。

1、从生活实践中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网,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所以,老师有必要指导学生积极实践,丰富生活,感受生活。首先,带领学生走向大自然,观看神奇的泥林,观赏美丽的查干湖;观察日出日落、蚂蚁搬家;倾听鸟语蛙鸣、细雨缠绵;感受彩霞的绚丽、泥土的芬芳;赞美青松的挺拔无畏、白雪的纯洁无暇。其次,带领学生走向社会,参观工厂,走进农家,访问各界人士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联系生活实际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校内外活动,栽花种草,清扫白色垃圾,举办主题班队会,当一日小交警,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为贫困山区的小朋友捐款捐物等等。学生有了丰富的生活实践,充实的内心感受,就有事可写,有话可言,有情可抒。

2、从广泛阅读中汲取营养

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充分说明了读书对于写作的重要。如果说丰富学生的校内外生活解决了写作的内容,那么,广泛的阅读则是学生汲取写作营养的重要渠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网,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大量的阅读丰富词汇,获得间接知识经验,为习作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和写作技巧。一是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儿童读物,如《洋葱头历险记》、《稻草人》、《鲁滨逊漂流记》、《小鲤鱼跳龙门》等等,让学生快活地遨游于书海,在生动曲折的情节中找到乐趣。二是通过影视媒体开阔学生视野,如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少儿节目、《动物世界》等等,以达到陶冶心灵、启迪思想、丰富情感的目的。三是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地进行读书积累,引导他们从课内外阅读中摘录材料,写读书笔记,熟读背诵佳句、优秀片段、精彩的细节描写,以丰富他们语言材料的仓库。

二、放宽要求,激发写作兴趣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总感到耗时多、费力大,但到头来还是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很多情况下学生在作文体裁、形式、结构、命题、字数的框框下,习作没了灵气,缺少“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缺乏“不待扬鞭自奋蹄”的激情。面对这样的困境,在作文教学中,摒弃传统的习作要求与僵化的作文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自由表达的氛围,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在作文的大草原上任意弛骋,抒肺腑之言,写心中所想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网,畅快淋漓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如写作《我的母亲》一文,传统的习作要求是写一篇记叙文,通过典型事例抒发对母亲的爱或对母亲的赞美。这种步调一致的习作要求很可能会导致千人一面的结果,学生的独到见解与个性化的思维受到了束缚。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大胆创新,采取“同一题目,多种立意”的方法,为这一题目确定出多个主题,同时采用“同一题目,多种体裁”的方法,学生可以把《我的母亲》写成散文、诗歌、小小说。这样,学生的习作立意自由,可褒可贬,可抑可扬。结果,在开放习作要求的前提下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起来,一篇篇文质兼美、感情真挚,个性张扬的作品脱颖而出,真正抒发了学生心海的平静、涟漪、荡漾和澎湃,不但激起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感受成功,增强创作信心

第斯多惠说:“教学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善表现是小学生的天性,感受成功则是他们不眠的创作动力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所以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去唤醒和鼓舞学生的创作热情,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自觉不自觉地全身心畅游于写作这片海洋里。

在作文训练中,当学生有了一定的习作基础和创作热情后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网,鼓励学生向《小学生阅读报》、《小学生作文报》投稿并积极参加各种征文活动。让学生的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在各种征文活动中获奖。为了调动全体学生的创作热情,班级还成立了文学社,从主编到编委由学生评选优秀者担任,定期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示学生作文的风采。此外,还鼓励学生“著书”。让他们把自己的作文编集成册,书的装帧完全出自学生之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几年来,学生编写的作文集,大家爱若珍宝,相互传阅。得到了有关人士的肯定和赞扬。每位“小作家”很有成就感,写作兴趣空前高涨,作文水平越来越高。

小学阶段作文教学训练,教给小学生学会汲取“养料”的方法,奠定一定的写作基础,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写作的信心及勇气,小学生的自主写作能力就一定能提高。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教师专业素养 四个维度

一、一个调查

最近,笔者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小学语文教师,合计200人,调查方法为开放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有:所读论著、已发表的专业论著或论文、掌握的最新教学技术及拥有的教学经验等20项,每项要求列举三个例子,比如“总结自己最好的三条教学经验”等。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98份,有效回收率为99%。

二、两点发现

(一)理念滞后,科研能力薄弱。

问卷中有这样三个问题:1.对你影响最大的论著有哪三本?2.你最满意的教学论文或论著有哪三篇?3.你经常采用的教学技术有哪三项?这三个问题中,前面两个问题仅有39%回答完整,且答案模糊;问卷中所列论著及论文很少与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相关,基本为习题集或习题指导。对于第三个问题,竟有12%的教师对“教学技术”的含义不清楚,答非所问或空白。

(二)知识陈旧,教学模式单一。

在回答“你经常采用的教学模式有哪三条”一题时,仅有31%的问卷中写出了诸如情景教学、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生活体验等体现课程改革理念的教学方法,其中还不排除仅知道名词并未实际执行者。在回答“你经常采用的教学艺术有哪三种”一题时,能够完整地答出三条诸如“提问艺术”、“组织艺术”等教学艺术者不超过半数,甚至出现了为数不少的答非所问的答案,充分说明了教学艺术在实际教学中的缺失,更不用谈教学智慧了。

三、四个维度

(一)专业素养的制高点:人格素养。

1.热爱自己的职业。语文教师要在教育实践中显露出一种内在的精神品质,那就是教师的德行:善、公正和责任感。这是教育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一般动机,使学习活动符合学生的特点,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视学生的成长为自己的责任。

2.优秀的意志品质

语文教师要不断强化自身知识修养、专业素养、道德素养的提高,不断学习、不断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注重人格的自我养成,积极投身于教学实践,实践出思想,实践出文化精神,实践出人文情怀和人格魅力。

(二)专业素养的落脚点:知识素养。

在中小学各门学科中,语文课的综合性最强,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皆涵盖其中,容量极大。所以语文教师应对各种知识进行广泛涉猎,凡是优秀的语文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喜欢读书,而且书读得比较杂。其次是掌握本学科专业知识。

(三)专业素养的基本点:教学素养。

1.课程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语文教学的新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这是反映语文教学素养最重要的方面。很难相信,一个没有学科理念和教育指导思想的人能做好教育工作。语文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要开放课堂,要与学生平等的对话,与学生共同发现和探究问题,相互启发和分享。真正使课堂成为教师、学生、教材对话的平台,把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作用于课堂,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

2.课程意识。语文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的成长承担本课程所能承担的最大限度的责任,并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优势,把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变成语言文字能力。从学习文字到学文章写文章,继而到学文学、文化,形成语文能力。在课程意识的推动下,学生、教师作为语文课程最重要的元素参与到教学当中来,面对问题或现象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并自由表达出来;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对话,彼此倾听和分享对方的智慧成果,从而加深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3.课程目标。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来进行。这三个维度,基本上涵盖了目标分类学中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这三个相互关联的领域,有知识、能力这样可测量的显性目标,又有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样的隐性目标。制定教学目标最终是为学生服务的,目标中的要求及要求的难易程度,应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依据,教学目标能否达到,起决定作用的是学生,“课程的存在是为了使学生更有智慧地生存”。教师要用心理学知识分析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现状,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真正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是无意义的。

(四)专业素养的着力点:能力素养。

1.语文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朗读能力,无论什么文体,语文教师读起来都应是字正腔圆,优美动听;语文教师要有丰富的词汇量,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比,语文教师应该是一本“活字典”;语文教师要有过硬的背功。语文教师的素养应包括背诵大量的文章。语文教师必须能写一手好字,尤其是粉笔字。

2.语文教师还应有很强的研究和写作能力。语文教师会写、擅写应该是分内事,不仅要写教学论文、教育故事、教学随笔、教育案例,积极探索教育规律,研究科学、高效、有序的教学方法,还要写杂感、诗歌、小说等,尤其是下水作文。语文教师写文章不是为自己增添一层油彩,而是从心底深处去感应、领悟和阐释教学生活和人生;语文教师能写,不仅在于指导学生作文,还可以产生“青出于蓝”的“桃李效应”,语文教师写文章,还有更深层次的作用,那就是影响自己对教材的分析把握,影响自己讲课时的层次安排、语言表述和课堂结构设计等。

3.具有“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自我调控和应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也是新课改对语文教师的特殊能力要求。语文教师要在选择中,提高甄别和应用教材、教法的能力;在表达中,强化美听、美读、美讲、美写的能力;在交往中,学会倾听和评价、沟通与合作、批判与重建,增进理解、欣赏、激励学生的能力;在管理中,完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组织艺术,推动学生自我管理;在反思中,让经验升华为理论;在创新中,让理念转化为个性化的实践活动,促进拓展性学习能力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崔峦.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下).课程教材教法,2002(4).

[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45.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能力;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381-01

作文,是对小学生综合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它是学生最头疼的事,也是学生最不喜欢写的作业,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在素质教育的浪潮中,小学语文课程目标指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本人经过作文教学的不断尝试和努力,作文教学要抓基础,才能提高作文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写作水平。对此本人就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了探讨。

一、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表现为人对某种活动的爱好,每个人对周围事物都存在着一定的兴趣,小学生也不例外。但是就目前的整体教学情况看来,许多小学生对作文毫无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不能很好地将他们的兴趣自然顺利地转变为表达的欲望,特别是书面表达欲望。小学作文教学模式化、简单化由来已久,提起作文不少学生就头痛。因此,培养兴趣是写作的前提。这些孩子对写作不感兴趣,是写作能力难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没有兴趣,厌烦写作,害怕写作,怎么能提高写作能力?因此要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应经常举行一些作品展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作品,学生的辛勤劳动得到应有的肯定和鼓励,肯定会更加用心写作。假如课堂里有些时间是给学生相互交流自己写的作文,分享观点,让他们能在同学中身上获得经验教训,取长补短,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二、以课文知识为依托,架构现实生活与作文的平台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版本的不断更新,课文内容也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写作的要求:“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目前,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章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有话想要说,有感受想写。语文教师这时应该有审时度势的能力,对课堂的教学环节也应该能够适时改变,有意识地较强语文课堂、文本越作文写作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儿子的采访》时,教师可通过分析“儿子采访爸爸的梦想是什么?爸爸告诉他自己有三个愿望:第一个是吃得下饭;第二个是睡得着觉;第三个是笑得出来”让学生感受到平凡的举动中深沉伟大的父爱,并且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回顾自己与父母之间的点滴,体味在日常细小琐碎事情背后的父母深情,激发学生对父母的崇敬爱戴感激之情。如果教师能及时抓住这一机会,让学生写写《我眼中的爸爸》,学生会因为心中有情,而兴趣大增。即使生活中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发生过,但是一篇篇充满了真情实感,感人肺腑的文章却应运而生。

三、课外阅读,夯实基础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生活是文章的基础,学生在个人生活里所接触到的,在阅读中体会到的,必然都对学生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有目的地开展社会实践,更能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思维才能产生飞跃,获得的思想情感能刻骨铭心。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读书如采蜜一样,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所以有限的课内阅读,必然导致学生孤陋而寡闻和思维的凝滞。因而,要拓宽阅读渠道,向课外阅读开放,努力创设条件,优化习作氛围,充分发挥图书馆、阅览室和网络的作用,建立班级图书柜,动员学生订报刊,鼓励学生博览群书,做好阅读笔记和剪贴工作,使学生接受大量的书本外的知识和信息,丰富词汇,夯实写作基础,从而大大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感受成功,增强创作信心

第斯多惠说:“教学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善表现是小学生的天性,感受成功则是他们不眠的创作动力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所以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去唤醒和鼓舞学生的创作热情,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自觉不自觉地全身心畅游于写作这片海洋里。

在小学语文作文训练中,当学生有了一定的习作基础和创作热情后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网,鼓励学生向《小学生阅读报》、《小学生作文报》投稿并积极参加各种征文活动。让学生的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在各种征文活动中获奖。为了调动全体学生的创作热情,班级还成立了文学社,从主编到编委由学生评选优秀者担任,定期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示学生作文的风采。此外,还鼓励学生“著书”。让他们把自己的作文编集成册,书的装帧完全出自学生之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一来,学生编写的作文集,大家都会爱若珍宝,相互传阅。得到了有关人士的肯定和赞扬。每位“小作家”很有成就感,写作兴趣空前高涨,作文能力越来越高。

总之,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但是,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不可能是立竿见影的,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教师一定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写作发展的规律,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并让他们深入生活,体验、观察生活,给他们提供自主、真实、创新、健康的空间,让他们在生活中自由翱翔,写作才能放出多彩的光芒。

参考文献:

[1] 冯小松.以评促写,提升小学生写作能力[J].小学教学研究,2012,(11)

[2] 郭士荣.浅谈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改革的策略[J].才智.2013(36)

[3] 贾会芳.谈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方法[J]. 学周刊 ,2015年02期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教育论文范文 下一篇: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