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优秀教师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4 06:39:32

小学优秀教师总结

小学优秀教师总结范文第1篇

小学数学优秀教师是小学数学教师群体中的佼佼者和排头兵,他们以其突出的专业素养和高超的教学技能引导着小学生们踏入数学王国的殿堂,为其日后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小学数学优秀教师还影响着、指导着身边的教师,帮助他们进入更良好的教学境界。通过发现和总结小学数学优秀教师群体专业成长的共性,分析其共性因素带给小学教师们的启示,不论是对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还是对小学教师人才队伍的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数学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共性

(一)外部环境

任何人都是生活和成长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之中的,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不例外。在有关小学特级教师的分布状况调查显示,约八成的特级教师任教于省会城市或者直辖市,而占据更广阔地域的中小城市、县以下,以及农村只拥有两成的特级教师比重。这说明外部环境对小学数学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作用非同小可。具体分析来看,第一是经济、文化发达地区的教育政策更加完善,小学教师所享受到的薪资、福利待遇都比较好,教师无后顾之忧,同时能吸引更多的优秀教育人才;第二是经济、文化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更加丰富,不论是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发挥,还是参加进修、培训,都有更好更大的平台,也有更多的机会,更好的条件。

(二)学校支持

学校是小学数学教师工作和生活的小环境,学校的文化氛围、管理方式、规章制度都会对教师专业成长产生影响。在任教于省会城市以及直辖市的小学数学特级教师中,大部分又任教于以教学质量著称的名校或历史悠久的老校,这说明了学校支持对小学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样意义重大。相较于普通学校而言,一方面名优小学的领导和管理者往往十分关注校内的教学动态,对于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引导、帮扶措施也更加完善、到位;另一方面,名优小学本身就具备较好的办学条件和较充沛的教育资源,尤其是拥有教龄长、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数量多,这就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珍贵的优秀导师。

(三)个人素质

个人素质是小学数学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条件,不论教师专业成长的外部环境如何优越,学校支持的力度有多大,最终还需要落实到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上。因此,个人素质才是小学数学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因素。凡是小学数学优秀教师,首先都对教育事业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三尺讲台能让他们自然而然地产生归属感、价值感、成就感,这与一切外部因素无关,是小学数学优秀教师们专业成长的原动力;其次是对数学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钻研数学问题,乐于分享数学学习和教学的心得,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感到充实而快乐;最后是对数学教学有着强烈的进取心和对学生的责任心。

二、小W数学优秀教师专业成长共性的启示

(一)政策保障很重要

各级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所制定的教育政策,对各种鼓励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措施的落实,直接影响着该地区小学教师的整体专业水平。首先,政府部门应当保证小学教育的资源投入,努力提高小学教师的薪资和福利待遇,为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其次,有关政府部门应当制定完善的小学教师评级制度,通过立体化、多层次的教师职称评定体系引导小学教师的职业成长;再次,有关政府部门应当努力搭建促进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如开办名师进修班、举办小学教师培训班、开展网络研修等等,为小学教师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

(二)学校支持不可少

学校是小学教师成长的具体环境,校风学风和教学管理状态对小学教师的工作状态和专业成长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第一,小学领导者和管理者在教学管理方面要本着为一线教师服务的精神,多多关心本校教师的工作状态和思想动态,对于教师在专业成长方面遇到的困惑积极指导,对于困难要及时解决,为教师创造良好的专业成长环境;第二,小学领导和管理者要根据本校的建校历史、文化积淀和办学特色,打造和引导校风学风,增强小学教师对校园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职业自豪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第三,小学教学管理者要完善本校教师的以老带新制度,让每一位新来的老师都能得到专业素养高、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带领和指导。

(三)自身努力最关键

小学优秀教师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教师培训 学习动力 学习动机 一线培训者

针对当前教师培训存在的针对性不强、内容泛化、方式单一、质量监控薄弱等突出问题,教育部下发了《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下文简称“教育部《指导意见》”),就深化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提出了八条指导性意见[1]。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然而,作为受培训者的教师似乎对作为继续教育业务能力提升的教师培训热情不高,参与培训的动力不足。受培训者是教师培训的主体,主体性得不到发挥,必然制约教师培训的质量。制约培训质量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培训的内容脱离一线教育教学实际,无法真正帮助教师改进自身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这一问题涉及到的是教师培训的主导也即培训者的问题,需要有更多的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作为培训者参与到培训中来,使培训内容更加贴近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在长期的教师培训实践和研究中,我们认为教师参与培训的动力与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作为培训者这两个问题是全面提升教师培训质量的关键所在。

一、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动力:基于教师学习动机的视角

1.从心理学角度看教师参与培训的学习动机

心理学领域对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心理学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对象通常是中小学生。但是,我们认为心理学关于学习动机的研究成果也可借鉴来分析教师参与培训的学习动机。

教师参与培训的学习动机,既有内部动机,也有外部动机。内部动机主要是指教师的求知欲、学习兴趣、改善和提高自身师德修养与专业理论水平、拓展自身专业知识、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愿望等;外部动机主要指年终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等方面与继续教育学时相挂钩。对教师进行调查和访谈,发现教师参与培训的学习动机既有内部动机,也有外部动机,但是很大部分教师外部动机超过内部动机。这就需要我们加以重视,并努力将教师参与培训的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

2.教师培训机构如何真正激发教师参与培训动力

从我们近几年从事教师培训的实践来看,很多教师参与培训存在“被培训”而不是“我要培训”的现象。目前国内各种级别的教师培训在调训环节普遍采取“单位推荐”的方式。各种级别的培训通知下发以后,各省市县认真按照文件的要求和名额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或教师培训机构推荐单位认为符合培训条件的人选。这些被推荐的人选通常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单位里的优秀教师由于条件较好,能够符合各类培训的要求,就出现了单位推荐的总是那么几个人的问题;二是单位在推荐人选的时候通常没有通知相关的教师而直接绕过教师,就会出现被推荐教师到教师培训机构参训时还“一头雾水”、“被培训”的现象;三是由于采取单位推荐的方式,有些真正有很强的内部学习动机的教师没有机会参与培训,等等。因此,我们认为要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动力,要从教师培训的“入口”也就是调训做起。改变单一的以“单位推荐”为主的调训方式,可以允许有强烈内部学习动机的教师“个人自荐”,将“个人自荐”和“教育行政部门审核”相结合,以便将真正有强烈学习动机的教师选参与到培训中。不管采取什么样的调训方式都不能保证选拔或推荐出来参加培训的教师的内部动机都超过外部动机。适当的外部动机对于内部动机的激发和维持具有很好的作用。

关注了培训“入口”问题以后,就需要进一步关注培训“过程”。在培训过程中,培训者要通过符合参训教师需求的内容和形式多样的课程形态来增加培训的吸引力和魅力,以不断维持参训教师的内部动机,并尽可能将参训教师的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比如,有部分参与培训的教师是出于完成继续教育学时任务而参加培训,但是由于在培训过程中渐渐被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所吸引,而且由于灵活、多样、有趣的培训形式让他们感到原来教师培训内容是贴近教育教学实际的,并不是“满堂灌的”、“脱离实际的”、“没有用的”。在这个过程中,这部分教师参与培训的外部动机就会逐渐转化为内部动机,转化为对学习内容和任务本身的兴趣和关注。当然,有部分教师由于对教师培训本身带有“偏见”,或者认为自己已经是老教师,根本不需要培训,也对培训学习失去了兴趣,这个时候在培训过程中就需要采取外部的力量来发挥外部动机的作用。例如,在培训过程中,采取过程性动态评价的方式来考核参训教师。由于考核是过程性动态的评价,而且通常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参训教师之间就能起到相互督促、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作用。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激发和维持那部分内部学习动机不强的参训教师的外部动机,以保证培训取得较好的成效。

除了关注培训“入口”和培训“过程”以外,还要进一步关注培训“结果”。培训“结果”主要指教师参与培训后可以收获什么。培训“结果”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外部的主要指在职称评聘、评优评先、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方面与培训学时或学分相挂钩,内部的主要指通过培训,参训教师的师德修养与专业理念得到了提高,专业知识得到了拓展,专业能力得到了发展,还指培训过程中参训教师获得的成果等等。外部的结果有助于进一步强化教师参与培训的外部动机,内部的结果有助于进一步强化教师参与培训的内部动机。培训“结果”将在内外部动机上进一步强化教师参与培训的学习动机。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讨论,我们认为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培训机构应该充分关注教师参与培训的学习动机,注意强化教师的内部动机,将外部动机尽可能转化为内部动机,并通过适当的外部诱因来使外部动机维持在一定水平以激发和促使内部动机也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具体来讲,就是要改变调训方式,允许内部学习动机强的教师通过“个人自荐”的方式参与到培训中;在培训过程中,要改变培训内容和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吸引力,使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要注重培训成果的生成,形成一些参训教师看得见的学习成果,同时将教师培训与职称评聘、评优评先、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等关系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相结合,确实强化教师参与培训的内外部动机。唯有如此,才有可能真正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动力。

二、一线优秀教师成为培训者:必要性、可能性及现实性

教育部《指导意见》的一个突出亮点就是要求培训者团队要从培训专家库中遴选,一线优秀教师所占比例不少于50%,同时要求实践性课程应不少于教师培训课程的50%。教育部《指导意见》中两个50%的提法实际上对教师培训专家团队中一线优秀教师的比例和课程的形态作出了要求,也就是希望让更多的一线优秀教师参与到教师培训工作中,成为教师培训者,引领广大教师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实施好基础教育新课程。

1.一线优秀教师成为培训者的必要性

对教师进行调研,发现作为被培训者的教师对当前的教师培训工作满意度并不是太高,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教师培训专家通常以高校专家为主。高校专家虽然理论水平很高,但是由于通常缺乏中小学一线教学的实践经验,对学科课程、教材和教法的理解和认识更多地停留于“文本研究”、“间接经验”的层面,专家们的研究成果往往停留于“观念”层面,可操作性、可借鉴性和可模仿性往往较差,提出的教学理论往往很难直接应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就是说,高校专家的理论往往不够“接地气”,难以解决中小学一线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一线优秀教师长期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对中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切身的体会,在实践过程中也会尝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并将这些措施在实践中付诸使用,措施的有效性可以在实践中得到检验。鉴于高校专家的“先天不足”和一线优秀教师扎根实践的优势,一线优秀教师成为培训者就有其必要性。一线优秀教师成为培训者可以很好地弥补高校专家在解决实践层面问题和提高参训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方面的“先天不足”。

2.一线优秀教师成为培训者的可能性

一线优秀教师长期面对的是中小学生,一线优秀教师的舞台是中小学课堂,他们擅长于课堂教学。而作为培训者,面对的对象不再是中小学生,而是作为同行的中小学教师,对象由未成年人变成成年人,内容由学生未知的学科教学内容变成同行较为熟知的学科教育教学的相关领域内容。这就对即将成为教师培训者的一线优秀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们是否能够顺利完成角色转变很关键。一线优秀教师成为培训者需要具备以下素质:在课程、教材和教法方面有较深的造诣;教育教学能力强;熟悉中小学教师培训业务;对中小学教师需求有充分的把握;有较强的培训组织与管理能力,等等。为了使一线优秀教师成为培训者,需要对一线优秀教师进行专门的教师培训技能提升培训。教育部、财政部近几年开展的“国培计划”中就有专门的一线优秀教师培训技能提升研修示范性培训项目,培训对象以一线教研员和一线优秀教师为主,主题为一线优秀教师培训技能提升,内容既涉及到师德修养与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又涉及到中小学教师培训技能(包括中小学教师培训相关政策、培训的组织管理、实施等),并侧重于中小学教师培训技能。通过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的示范引领,各省市也在逐步开展一线优秀教师培训技能提升研修。通过该类型的研修项目,一线优秀教师在原来中小学教育教学经验提升总结的基础上,提升自身从事教师培训的技能,这就为一线优秀教师成为培训者,从事教师培训工作提供了可能和保证。

3.一线优秀教师成为培训者的现实性

通过以上的分析,发现一线优秀教师成为培训者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那么,一线优秀教师成为培训者以后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长处,参与到教师培训工作中,提升教师培训的质量,这就涉及到了一优秀线教师成为培训者的现实性问题。一线优秀教师成为培训者以后,在课程形态的选择上应该扬长避短,以自己擅长的课堂教学作为突破口,以实践性课程为主,以自己收集到的典型案例作为载体,创设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紧密结合中小学教师教学实际,开展主题鲜明的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实践性课程的具体形式可以有:课例评析、课堂观察、名师示范课、同课异构、现场诊断、案例教学、小组讨论、主题论坛、成果展示与分享、跟岗指导、实景教学、行动研究、课题研究、技能训练,等等。一线优秀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个人特质,结合自己的专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实践性课程形态,并充分考虑通过有效的过程性动态评价方式来评价参训教师,使参训教师能够真正深入参与到培训过程中,发挥参训教师作为培训资源的重要作用,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最终提升教师培训的质量。

总之,为了让尽可能多的一线优秀教师有机会成为培训者,建议各省市及早建立省培、市培教师培训专家库,并充分保证一线教研员和一线优秀教师的比例。同时,还要通过开展省级、市级的一线优秀教师培训技能研修专项培训,提升一线优秀教师从事教师培训的技能。再者,教师培训机构在开展教师培训过程中,要充分掌握每一位一线优秀教师培训者的特质和专长,因需制宜地为每一位一线优秀教师培训者提供参与教师培训工作的机会,并与每一位一线优秀教师培训者共同商讨具体的课程形态和实施计划,以确保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能够充分满足参训教师的需求。最后,各省市的教师培训专家库应该是动态的,对于经过专门培训和实践未能胜任教师培训工作的一线优秀教师应该有“淘汰和退出”机制,对于不在教师培训专家库中的一线优秀教师经推荐、考核、培训可以胜任教师培训工作的应该及时吸纳、补充到教师培训专家库中,形成相对稳定的、高水平的一线优秀教师培训者队伍,从而有效落实教育部《指导意见》提出的两个50%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EB/OL].,2013-05-06.

小学优秀教师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中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教育资源不均衡;优秀教师轮岗制

中图分类号:G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2-0227-02

一、大中城市存在小学教育不公平问题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很多大中城市人口急速增长,对教育资源需求也迅速膨胀,造成了小学教育不公平的现象。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对整个教育的启蒙开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中国很多大中城市中,小学教育的不公平现象却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在择校行为和补课行为上。

在择校行为上,一、小学择校费越来越高昂,广州市一些公办小学的择校费已经高达6万元,这个门槛拦住了很多中下收入的群体让他们的子女入学。二、“学区房”变了说法的高昂择校费,很多拥有优质教师资源的公办小学往往处于城市比较优良的地段,那里有城市中心医院和大型超市,相应的住房价格也相当高,学区房的房价要比同地段的房价还要高出一到2万(天津的学区房比同地段的房价平均高出1万五),这对于城市中下收入的人群来说,无疑是一道不低的门槛。三、择校行为直接受家庭收入因素的影响,处于城市中低收入群体的家长在选择小学学校时,第一考虑的是家庭经济承受的能力。

在补课行为上,一、补课费用日益高昂,很多城市中低收入家庭难以承担。小学补课方式有很多,例如参与补课班、聘请家教在家中进行补习、到老师家中进行补习等等,很多中低收入家庭是全家紧衣缩食进行补课。二、补课行为确实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小学课程比较基础,重复的学习确实可以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效果。三、小学很多老师忙于课外补课,影响到正常的班级授课教育,这使那些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子女在班级授课教育中更加处于不公平地位。

二、大中城市存在小学教育不公平问题的解决现状

近几年,中央和各地政府也为此出台很多政策,但是效果都不佳。2006修订版《义务教育法》“不得将小学划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但是现实色学校和示范学校代替了“重点”的名义。现实还是存在不公平问题。2009.6.1江苏省出台《江苏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不得增加小学课业负担,严禁学校补课”条例的制定者没有现实感,以为他们可以像上帝那样说一声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太尖酸不宜于现实只是规定,实际没有任何作用,小学生的学业压力和家长的经济压力都是越来越沉重。有的人提出择校费阳光化,公开择校费细则,让社会不过分热衷小学择校,不至于使高额择校费成为小学义务教育门槛,保证小学教育公平。然而这些没有考虑到中低收入者。但是择校费涉及政府、学校、主管部门的利益,实际操作性很低。

三、大中城市小学教育不公平问题解决措施

大中城市小学教育不公平现象的根源是小学优质教师资源的不均衡,高收入家庭霸占优质教育资源,导致现在中低收入家庭(占75%)处境不公平。因此任何不能解决教师资源不均衡这个根本问题的措施,都不会有真正的效果,只会被学校架空,而家长学生无奈地被选择交付高额择校费。优秀教师轮岗制,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高收入家庭霸占优质教育资源,使大中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不公平地位得以改变。

首先优秀教师轮岗制有一定的现实可行性:1、参与轮岗的是“优秀教师”,这就为优秀教师参与轮岗提供了积极性和精神荣誉激励,同样的,这也鼓励了所有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成为优秀教师去参加优秀教师轮岗。2、参与轮岗的教师比非轮岗教师工资高出一定数额(例如20%到30%)。3、优秀教师轮岗有一定的日期规定,一般建议为三年,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小学四年级到六年级,这样也可以鉴定优秀教师对于本轮轮岗的教育成果,以此进行教师教学评估。

然后优秀教师轮岗有一定的有效性:1、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也是初级教育,它不像大学教育阶段那样对硬件设施例如实验室有很高的要求,优秀教师轮岗时,原本岗位的教师可以作为优秀教师的助手,跟随优秀教师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理念,也可以给学生带去优质的教育质量,有助于提升整体教育水平和质量。2、对于中低收入的家庭的子女来说,不用交付高昂的择校费或者补课费也能够一定程度上接触到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于实施教师轮岗制之前城市高收入家庭独占优质教育资源的情况,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处于不公平地位的情况会有所好转。

四、总结

现行的教育措施还没有关注到大中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所面临的小学教育的不公平问题,有些是解决城乡或是边缘山区教师资源不足的问题,例如被教育部直属的6所师范大学录取的所有师范专业学生,必须与学校签订基层支教协议。日本推行的全部老师轮岗的制度也进行了年,这也是一个相当好的实践证明,但是大中城市小学教师轮岗制度要有一个合理的实施流程和方法,才会起到均化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不然像以前单调的单向教师流动必然遭遇很大的阻力,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如果小学优质教育资源能够一定程度向城市中低收入的家庭倾斜,基础教育能够良好的广泛的普遍惠及全民,一定能够使我国城市整体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促进和谐社会建立。

参考文献:

[1]文东茅.我国城市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及其对弱势群体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4).

[2]钱国英,唐丽静.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加课外补习机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武汉、深圳的调查[J].教育财会研究,2009(6).

小学优秀教师总结范文第4篇

教研应立足课堂教学

数学课常常被冠以“抽象无趣”,认为不像语文课那样灵活多样。这固然与数学的学科特点有关,但更多的是认识误区。当前,越来越多的教研活动表明,数学课堂一样的灵动有趣。通过观摩名师的课,我们学会了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说到底,课堂是教研活动开展的根基,也是教研活动开展的目的所在;教研活动如果脱离了课堂,就会成为无本之木,乃至误入歧途,流于形式。我们在参加教研之前,就将从课堂中搜集起来的问题整理好,在学习和讨论中将其解决,并留心观察,不断学习,处处皆可为教研。

要多向名家学习,找出名师示范课与自己课堂的差距,通过学习努力缩小差距。名师的课要多听、多看、多想,然后与同事们一同探讨总结,从中发现适合学生、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除了聆听、学习全国知名教师的讲座和示范课,学校还要努力发掘本校骨干教师的潜力,将骨干教师的优秀课件公开,让年轻教师多听听优秀教师的课,课后多交流总结,每一位听课者都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当然,最好的学习是实践。要培养和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多上课。优秀教师根据年轻教师的课堂详细认真地给出评价和建议,指出不足,点出需要改进之处,更标明他们的特点和长处,使其坚持优点并在以后的教学中发扬。可以通过“师徒结队”“优秀教师一带一”等形式,让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帮助年轻教师。年轻教师遇到问题能够及时获得帮助,可以更快地掌握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从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中总结教学的艺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此外,教研小组内的探讨也要有明确的主题,通过研讨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杜绝教研流于形式,做到切实提高教师处理问题的能力。这种灵活的小型教研活动,使得学校教研之风更加浓郁,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将学生带入教研活动

教研是为了更好地教学。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也理应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来。脱离了学生的教研活动,就会失去其应有的活力和意义,成为“纸上谈兵”。怎样才能将学生带到教研活动中来呢?将学生带入教研活动,不是真的要学生在形式上参与教研活动,而是要教研活动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服务。

众所周知,教研活动是培养优秀教师、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以往做课题时,教师会根据需要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实际,明确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喜欢的课堂安排。这是让学生间接地参与了教研。如果能够大胆创新,让学生适当地直接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效果会更好。我们既可以将教研活动带到课堂上让学生一起参与,也可以成立兴趣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课题,以小课题或者课题一部分的形式参与教研。学生教研小组及时将学生的需求和“教研结果”告知教师,及时沟通交流。

什么内容适合以实验的形式进行教学,怎样课堂安排有利于发挥数学实验的效用,哪些方案能够让学生自行设计,怎样设计最可行等,这些涉及操作问题的课题研究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通过实际操作、计算、比较和归纳,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切实有效地完成课题研究,而且能加深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以后的教学和教研,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老师的教研水平。

总结实践增强自身素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这样一个公式:教学质量=[学生(1分)+教材(2分)+社会环境(4分)+教学方法(3分)]×教师素质。从中可以看出,教师素质与教学质量是成正比的。同样,教师的素质也决定着学校教研的水准,提高教师素质能够促使教研活动更加有效完善;而教研活动开展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师的素质。两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共同提高。教研活动立足课堂,离不开学习和讨论。学校要在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多的给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尤其是年轻教师要多出去学习,多参加说课活动和微课比赛,与各地的优秀教师探讨交流,取长补短。外出学习的教师,在回校后应及时与全校教师一起交流经验,分享所得。此外,学校主管教研的人员也应该定期组织教师们集体学习。比如:从有关资料上摘取一些“教例”,鼓励大家各抒己见,然后共同探讨、钻研;新课标颁发后,大家一起学习,了解当前数学教学的新理念,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

人们常说,善于总结的人最容易成功。教研活动要收获应有的效果,就要求教师们勤于总结。每次公开课后,听课者都应做出总结和评价;每次学习后,应及时撰写学习心得,交流学习经验;教完一节课后,应多写教学后记,对教学过程的实施情况进行回顾,查缺补漏,逐步完善。写总结,既可将知识精华巩固加深,又能将不足之处探讨完善。只要持之以恒,收效必显。

参考文献

[1]刘亚男.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有效开展的策略探究[J].教育,2015(20):298-298.

[2]王秀喜.以微格教研为载体开展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策略[J].生活教育,2014(12).

[3]张燕.提高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实效性的策略[J].甘C教育,2016(8).

小学优秀教师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小学 青年教师 职业成长 有效途径

深入研究中小学青年教师职业成长的有效途径,能够为渴望成才的青年教师带来独特有益的启示,也可以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科学管理教师队伍、完善师资队伍培养激励机制以及进一步提升中小学青年教师的职业素养提供参考依据。

一、加强教师合作交流,发挥导师带教功能

中小学校有必要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并且明确青年教师培养目标。具体来说,有必要安排市级、区县级、校级的优秀教师担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班主任等工作,并且在每学期都安排一次示范课,要求青年教师积极主动去听课。尤其重要的是,要安排优秀教师与青年教师建立结对师徒关系。结对教师每学期开始的时候都必须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主要涵盖怎样和导师联系、每月听课、邀请导师听课指导、期末写出学结等等。青年教师必须充分地利用这样的导师带教的良好机会,积极参与听课,积极向老教师进行学习,一方面学习教学方法,另一方面,也要学习导师为人处世的方式,从而推动青年教师快速地成长。在学习的过程中,青年教师必须始终秉承谦虚谨慎的精神,必须尊重导师,从而促使导师能够向他们传授更多的知识。另外,中小学校必须转变以往那种担心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对青年教师不放心的错误认识,而应该让青年教师放手大胆地去进行教学。同时,要求青年教师每学期必须在校内展示一次公开课,邀请学校内部甚至是本区县其他学校的教师听课,从而得到其他教师的指导。在此基础上,中小学青年教师也应该积极主动地聆听优秀老教师的公开课,并且总结出详细的课评,写出心得体会。

二、利用校内资源,开展校本培训

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重心下移,强调中小学校在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以校为本的理念正在逐渐扎根并且形成。中小学校必须更加强调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学习、校本课程开发,为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实实在在的载体。

组织教师校本培训学习是教师获得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小学校必须做到每月开展两次校本培训,引导广大的青年教师观看名师的教学方法,学习本校优秀教师的教学理念,体验优秀教师的讲堂。与此同时,中小学校也应该每月下发两次有关教学的优秀文章,引导学校青年教师积极主动地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中小学校有必要在每周五举办学校例会,在例会上安排优秀教师讲授他们在教学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为青年教师职业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也能够为优秀教师展现他们的特长创造良好的平台。

三、建设有利于青年教师职业成长的学校管理制度

制度是每一个教师都必须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为准则,将其灵活有效地运用在工作中,能够发挥出非常重要的导向和激励的作用。有了行之有效的基本制度,才会形成良好的可延续的学校规范。在中小学校当前已经存在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前提之下,有必要进一步健全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规范、学校教学质量检查与评价制度、学校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等等。

建设有利于青年教师职业成长的学校管理制度,可以促使中小学校的常规教学管理变得更加细化,教师也能够逐渐地从以往的被动工作到自觉遵守制度努力工作。特别是每周必须真正贯彻好教案检査签字制度,要求教导主任认真细致地检查教研组长的教案,而教研组长则认真细致地检查本组教师的教案。尤其是对于青年教师的教案,更应该对其进行认真的检查,对于其教学设计的流程进行详细地检查。通过这种方式,促使青年教师认真地进行备课和书写教案,为青年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必须保证中小学教师职称申报评审制度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完善的中小学教师职称申报评审制度对于广大的青年教师能够起到非常良好的激励作用。在当今时代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也应该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职称申报评审制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激励作用。建议上级主管部门有必要重新审阅相关条例进行适应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形势要求的修改或取消岗位设置的限制问题,让具备条件的中小学优秀青年老师能够根据职称申报评审制度来得到不断地成长。赋予中小学校足够的自主空间,根据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让职称申报评审工作在中小学工作中更好地发挥它激励青年教师的作用,从而促使广大的中小学青年教师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由此看来,我国教育部门必须进一步深入地探索青年教师职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改革中小学教师职称申报评审制度,以便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保证青年教师的职业成长能够变得更加系统化和全局化,将其纳入到教育系统的常规工作和学习过程中来。

小学优秀教师总结范文第6篇

2005年以来,扬州市教育局围绕教育部提出的全面加强师德建设的要求,创新工作思路,健全工作机制,推动全市师德师风建设。近几年,扬州市教育系统在全市行风评议中不仅甩掉了落后的帽子,而且一举迈入先进行列,连续三年获得市政府表彰,赢得了群众的普遍赞誉。

一、立规范,万名教师签名承诺恪守师德“八不准”规定

2005年4月,扬州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见》(扬教办〔2005〕18号),颁布《师德“八不准”规定》,规定教师不准从事有偿家教;不准私自外出兼课或校外办班;不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严禁指责、训斥家长;不准向学生推销教辅材料及其他商品;不准索要或接受学生家长的礼金或其他财物;不准旷教或擅离教育教学岗位;不准在课堂上拨打或接听手机等通讯工具;不准酒后进入课堂。扬州中学等6所中小学校教师联名发出倡议,全市万名教师云集响应,集中签名承诺:“恪守师德‘八不准’规定,争当人民满意教师。”几年来,师德“八不准”逐步成了全市中小学教师自觉规避的“高压线”。

二、树标杆,师德大宣讲、规范大讨论、事迹大征集活动全面展开

一是师德大宣讲感动数万扬城百姓。扬州市委专门组织了扬州市优秀教师事迹巡回演讲报告团,集中宣讲全国模范教师万玲等14个优秀教师群体及个人的感人事迹,报告团巡回全市8个县(市、区),14场报告会感染了数万普通扬州市民,许多人感动得流下热泪。2009年,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代表组成的师德宣讲团又将走进各中小学校,利用周末和暑期现身说法。

二是规范大讨论引发师德大反思。围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的学习贯彻,扬州市教育局面向全市教师组织了规范大讨论。开展了师德新格言、新警句创作、评比活动,“理想教师十大标准”征集活动,组织了青年教师职业理想演讲比赛、“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征文活动、开通教育博客、家访手记博客,引导广大教师思考、交流新时代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操守。组织了教师从教行为“十大细节大讨论”,从细节入手,从岗位入手,从教学一线的实践入手,人人对照规范,个个反思不足,查找差距,分析原因,抓好整改,在全市教师中掀起了师德大反思的热潮。

三是事迹大征集凸显优秀教师典型。每年教师节前,扬州市都会展开优秀教师事迹大征集活动,自下而上,层层推选优秀教师典型,并组织媒体集中报道。全市先后涌现了全国模范教师何献春、全国优秀教师群体扬州市第一中学宏志班教师群体等近百个优秀典型。2009年,扬州市教育局组织了“老师,您让我感动”先进事迹征集活动,在全国范围内面向扬州籍人士征集扬州教师关爱学生的感人小故事,并将把评选出的优秀故事汇编成册。

三、严管理,“加强师德修养,规范从教行为”专项整治月扎实推进

在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厚德工程”的基础上,2009年4月,扬州市教育局全面启动“加强师德修养,规范从教行为”专项整治月行动,整治的范围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颁布以来全市教师中违反师德“八不准”规定的行为,按照动员部署、调查摸底、自查自纠、过堂检查、总结规范五个步骤的要求,开展学生、家长问卷调查,召开家长、行风监督员座谈会,公布师德师风举报电话、师德网上举报信箱,要求各学校自查自纠,全面排查,分类造册,所有教师统一填写师德承诺书,集中整顿师风。

2009年4月11日,扬州市教育局出台《扬州市中小学教师违反师德“八不准”规定处理暂行办法》,明确对从事有偿家教、私自外出兼课或校外办班等违反师德“八不准”规定的教师除退还向学生、家长收取的费用外,还给予警告、记大过等行政处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旷教或擅离教育教学岗位,情节严重的予以辞退或解聘,并取消教师资格,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规定违反师德“八不准”规定受到行政处分的人员,年度考核在基本合格以下;所在学校评优评先实行“一票否决”,并追究学校领导责任。以铁的决心、铁的纪律、铁的手腕,动真碰硬,真抓实干,引导教师把精力集中到课堂、集中到教学、集中到学校,努力做学生喜爱、家长放心、人民满意的教师。

小学优秀教师总结范文第7篇

高级教师述职报告(,20__年7月7日,100)中小学教师述职报告(老教师述职报告)(,20__年7月7日,150)

小学教师考核述职总结(,20__年7月7日,100)

教师考核述职报告(,20__年7月7日,150)

申报优秀教师述职报告(,20__年7月7日,100)

优秀教师述职报告(,20__年7月7日,100)

物理优秀教师述职报告(,20__年7月7日,100)

教师年终述职报告(,20__年7月7日,100)

计算机教师述职报告(,20__年7月7日,100)

大学教师述职报告(,20__年7月7日,150)

化学教师述职报告(,20__年7月7日,100)

美术教师述职报告(,20__年7月7日,100)

某初中小学复合学校校长述职报告资料(,20__年7月7日,100)

初中教师的述职报告(,20__年7月7日,100)

高中校长述职报告(,20__年7月7日,150)

关于申报中学一级教师职称的述职报告(,20__年7月7日,100)

教师职称述职报告(,20__年7月7日,100)

中学语文教师述职报告(,20__年7月7日,150)

语文教师述职报告(,20__年7月7日,100)

音乐教师述职报告(,20__年7月7日,100)

数学学科主任述职报告(,20__年7月7日,100)

数学教师述职报告(,20__年7月7日,100)

小学教师述职报告(,20__年7月7日,150)

中学教师述职报告(,20__年7月7日,150)

英语教师述职报告(,20__年7月7日,179)

幼儿园班子述职报告(,20__年7月7日,101)

幼儿园党支部书记述职报告(,20__年7月7日,101)

幼儿园教师述职报告(,20__年7月7日,110)

幼儿教师述职报告(,20__年7月7日,106)

小学管教学副校长述职报告(,20__年7月7日,158)

(小学老师)班主任个人述职报告(,20__年7月7日,109)

教育局局长述职报告(,20__年7月7日,102)

拔尖人才述职报告(校长)(,20__年7月7日,101)

小学校长个人述职报告(,20__年7月7日,104)

新教师述职报告(,20__年7月7日,102)

关于申报中学一级教师职称的述职报告(,20__年7月7日,104)

倾情教育写青春(教师述职)(,20__年7月7日,158)

学年度教师个人述职报告(,20__年7月7日,104)

教师个人述职报告(,20__年7月8日,118)

教师个人述职报告(,20__年7月7日,177)

教师述职报告(二)(,20__年7月7日,105)

新教师述职报告(,20__年7月7日,169)

上半年个人述职报告(,20__年7月7日,178)

校长述职报告(,20__年7月7日,173)

校长述职报告(,20__年7月7日,108)

教师述职报告(,20__年7月7日,254)

教师述职报告(,20__年7月6日,248)

小学教师述职报告(,20__年7月6日,191)

小学优秀教师总结范文第8篇

从我们进入教育行业的那一刻起,相信每位教师在内心深处都会存有一种愿景,那就是成为一名行业中的佼佼者,成为一位优秀教师,为自己的教育生涯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当我们参加教育界的各种活动时,每当我们与那些被鲜花、掌声所簇拥的卓越名师相遇时,我们总会流露出羡慕的神情――什么时候我也能成为这样的杰出教师?有这样的崇拜偶像是可喜的,它至少说明,我们心中的教育梦想并没有离去,心中的教育信仰依旧存在。但我们是否想过,这些被荣誉环绕的、卓越的教师,他们在大家看不见的背后,究竟付出过什么?没有一个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成功背后一定是与艰辛和泪水相伴相依。

因此,要想成就杰出、卓越的教师,我们必须去窥探这些功成名就的教师背后所挥洒的汗水,探寻名师们成功的奥秘。然后,再以他们的成长与发展为榜样,努力提升自我。也许,我们奋斗了一辈子也难望其项背,但至少可以朝着优秀与不俗靠近,成为一名不枉在教育百花园中躬耕的、能给自己教育人生写下还算流畅精彩的一笔的教师。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想要成就为一名拥有特质的,受学生喜欢、家长放心、学校信任的好教师、优秀教师,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修为:

一、以“爱、责任、信念”从业,修炼教育的实践智慧

笔者一直很喜欢这样一小段话――出于爱去做事最省力;出于责任去做事最认真;出于信念去做事最坚定。不管我们曾经是因缘何故而与教育结识,不管曾经你愿意与否,现在你已经置身教育,就已经与教育有了明确的契约――此生就要与教育“厮守终身”了。

出自对教育职业的热爱,作为教师自然就肩负起了“教孩子六年,想孩子十六年,为孩子六十年”的重任,教书育人,诲人不倦,与时俱进,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不断地调整、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就成了教师的应尽职责。爱得愈深,责任感便会愈强烈。

爱与责任同在,爱与责任源于对教育力量的信仰。有信念的教师,心中便会有汩汩不竭的动力源。教育虽然不能“包治百病”,但教育总会给受教育的对象以明媚的阳光、甘甜的雨露、和煦的清风……有信念的教师,每天的生活总会是忙碌而又充实的;有信念的教师,不会半途而废,被暂时的困难、艰苦吓倒;有信念的教师,奋进的脚步是永不止歇的。

当我们饱含着“爱、责任、信念”的激情走进教育园地时,优秀教师绝不会满足于仅仅将自己的所学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因为教育是科学性与艺术性兼具的事业,她需要教育者不断地根据教育教学中的新问题、新状况等,去研究新途径与新方法。换言之,一位优秀教师要努力修炼教育的实践智慧,即教育的专业思维与教育问题的解决策略。若我们教师面对教育中遭遇到的问题时,只能像束手无策的家长那样,靠冷淡与暴力等来“吓唬”孩子的话,那么,我们的专业特质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有了“爱、责任、信念”后,优秀教师就会在坚定的教育信仰的支撑下,不停地去追求最省力、最有效的教育方式,以最认真的态度去应对教育中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

二、以“烂漫、舒缓、渐进”的心态从业,修为教育的诗意情怀

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叫“天真烂漫是吾师”。作为教师,特别是有志于成为优秀教师的教育者,首要的是切忌急躁冒进。现代生活的节奏实在是有点快,于是,有识之士开始发出了“让脚步慢下来”的呼吁。用形象的话来说,也叫“牵着蜗牛去散步”。慢生活,说的是一种生活的姿态。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应该是慢生活的追求者。在校服务、工作的时间是忙碌而满档的,回到家后的业余时间,优秀教师应修为自身的诗意情怀。可以听听轻音乐,在舒缓的乐声中真正地放松自我的身心;可以就着香茗与灯盏,捧一卷书籍,以书香来沉静自我;可以暂时抛却事务中的庞杂,与家人促膝交流,传递天伦之乐;可以铺展宣纸,在纸上轻描淡写,抒写情怀;可以掩卷沉思,将即刻的思考付诸笔端,记录情愫……“八小时之外”的状态决定八小时之内的情态。优秀教师应有文艺青年的激情与烂漫,也要拥有文艺中年的稳重与坦然,让自己的“八小时之外”的生活充盈诗意,成就缓慢而又优雅的教师特质。

可以想见,拥有诗意情怀的优秀教师,当他们每天都将心态调频成和谐状态时,走进校园、教室的每一天,举手投足间就多了一份诗意的栖息,而这,正是每一位学生的期冀与幸运。

三、以“常思、反思、深思”的习惯从业,升华教育的哲学思考

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专业者,要想不流俗,就应该有更高的眼界与作为,那就是要持之以恒地进行自己的哲学学习,学会哲学的思维方式,并迁移到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日常思考中。因为教育工作绝不是简单的“重复昨天的故事”,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性鲜明的生命体,要想不断地推进教学效益的发展,就必须不断地在行动中思考、提炼、升华,再转化为行动,如此循环。“思想的深度决定行为的高度”,一位优秀的教师应当将“常思、反思、深思”当成自己的从业习惯,一节课下来,一天的工作活动结束后,最好要平心静气地坐下来,闭上眼睛,将自己一日的教学情形在脑海中过滤,不论得失,推而广之,推而深之,将当刻的所思,三言两语地记述下来。一段时间以后,可以向书山询问授业解惑,从中觅得真谛,再融汇自我的阅读所得进行梳理、提炼、总结。

小学优秀教师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优秀教师;专业成长

优秀教师是优质教育的精髓,优秀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是教育系统内最重要的优质教育资源。新一轮的教育改革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教师是影响和制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时展和教育改革呼唤能够胜任教师职位的优秀教师大量诞生和快速成长。

一、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概述

1.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概念

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特指小学语文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不断更新扩充的过程,是其教育教学素质不断提高和成熟的过程,是语文教师作为个体专业发展的一个不断学习、实践和创造的循环过程。

2.小学语文优秀教师专业成长必备条件

(1)以学科专业知识强骨干。学者们普遍认为,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是因为她具有出色的教育表现和与之相适应的复杂的专业知识结构。一般而言,可以将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从本体性知识(语文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语文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语文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三方面来把握。优秀的语文教师要做到:在阅读中学习,拥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在写作中沉淀,写作不仅是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更是逼迫自己勤于阅读和思考的强劲动力;在进修中提升,进修可以学习教育研究理论,提升教育科研能力,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实现自身专业的成长。

(2)以课堂教学艺术展双翼。课堂是教师展翅翱翔的天空,教学艺术就是教师的双翼。教师的人生重心在课堂,教师的天地在孩子中间,他们的才情、智慧和理想,都集中地显现在三尺讲台之上。优秀教师强调对文本的“深度”解读与剖析,强调师生之间的“深度”对话与互动,注重课程资源的积累与整合,力求给学生一种终极关怀,“既给学生打好终身学习的底子,又要打好精神发展的底子”。

(3)以教育教学思想塑灵魂。如果没有独立的思想、自由的人格,谈教学的个性是没有意义的。优秀教师在教学的探索中始终保持着自己敏锐的视角。他们努力结合自己的读书写作和课堂教学,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力求将理论和实践、阅读与思考拓展结合起来,勇于用自己的话语发言,勇于上公开课,展现出一个不断进取、乐于向上的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师的独特风貌。勇于探索改革、勤奋钻研的思想之花,是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灵魂所在。

(4)以专业研究生活凝心血。每个教师都可以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重要的是需要教师付出行动,用行动来坚守自己的教育事业,行动是思想的母亲。优秀教师的专业研究生活可以说是“且行且思,且思且行”。教师仅有专业追求是不够的,还要在行动上拥有专业探索精神。

二、小学语文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规律

1.以专业知识作养分

目前人们已普遍地认识到,优秀教师的典型特征是具有出色的教育表现和与之相适应的复杂的知识结构。杜威说:“一个人要成为合格的教师,第一条件就是需要对教材具有理智的准备,应当有超量的丰富的知识。他的知识必需比教科书上的原理或比任何固定的教学计划更为广博。”

(1)语文学科专业知识。语文学科知识也称语文的“本体性知识”,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胜任语文教学工作所必须具有的语文学科方面的专业知识,即对自己所教语文学科的内容要有深入透彻的理解。它决定了语文教师应该“教什么”或“用什么去教”。

(2)语文教育理论知识。语文教育理论知识是语文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就是“如何教语文的知识”,是教师将语文学科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学生可接受、可理解和可掌握知识的工具与桥梁。一般包括一般教育理论知识和语文教育理论知识。

(3)语文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语文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真正信奉的,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包括可言传的、可意识到的但无法言传的和无意识的显性与隐性知识。语文教育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领域,语文教师工作的专业性、个体性、创造性和发散性等特点,都需要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支持。所以,语文教师必须把自己的学科知识转化为与学生原有知识相联系的教学实践性知识。

2.把课堂教学当土壤

实践是成长的土壤,教师的成长需要和动力在教学实践中萌芽生成。教师不可能脱离课堂成长,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求真知、谋发展,才能借助知识和技能之间的转换实现专业素质和教育水平的提高。

(1)语文教师自身的语文能力。语文教师的语文能力是指语文教师在长期的规范的言语实践中形成的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教师自身的语文能力包括语文教师的鉴赏能力和语文教师的表达与交流能力。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师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写听说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语文能力的强弱与教师语文能力的高低密切相关。

(2)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不仅要具有传统的“三字一说”(钢笔、粉笔、毛笔和普通话)能力,还必须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的能力。

(3)课堂教学机智或教育智慧。新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需要掌握学科专业和教育理论等各种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获得丰富的个人实践知识和智慧。与教师实践知识融合在一起,并使教师灵活地解决复杂情境中问题的是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的实践智慧。从事教学工作所必备的实践知识和智慧,需要新教师在资深教师指导、协助下,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和自我反思来获得。

3.视反思研究为路径

反思是教师获取实践性知识、提高教育能力、生成教育智慧、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主要是指教师通过自身的行为研究,钻研教学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不断提高现有教学水平,促进自身专业成长与发展的过程。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并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做出相应的变化。教师教育部门也把培养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提到了一个新的突出高度。

(1)语文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要提高教育期望,激发反思动力,养成反思的习惯;其次,教师要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了解学生的发展,对教材和学生展开反思;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教育竞赛。最后,每一次的反思并非是简单回顾和一般分析,而是教师以新的层次、新的角度对自己的观念进行修改、替换和完善。

(2)语文教师反思研究的几种途径。选定客观参照人物,进行自我反思,可以是青年教师心目中的榜样,比如某教育专家或特级教师等等。撰写课后记或教育随笔,评价教学效果,对丰富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水平会有很大帮助。利用多媒体、录音或录像等,直观进行反思。搜集同行或学生等关键人员的评价信息。

三、结论

总之,从普通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既有教师自身的努力,也有适宜其成长的土壤;既有教师自身的个性化特质,也有其发展的共性规律。如何从教育实际出发,为地方、学校打造更多的“名师”,现在仍是教育管理者和研究者需要面对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叶继琴.以教学反思来促成语文教师专业成长[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6(9).

[2]杜威著.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姜文阂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钟启全.教师“专业化”的范式[J].徐州教育信息网,2003(9).

小学优秀教师总结范文第10篇

未来10年也是四川省实现民族地区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教育新生力量。西昌学院地处民族地区,自2004年四校合并组建以来,师范教育力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整合提高,责无旁贷地担负着为民族地区培养合格师资的重任,根据教育部{2011}6号文件精神,我校教师教育各专业联合研究“新课改背景下民族地区教师教育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也是势在必行。我们首先对凉山民族地区的优秀教师进行调查,了解中小学优秀教师在新课改下对教师教育相关问题的认识、感受以及对高等师范学校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意见,明确新课程改下,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与地方民族性相结合的方向,探讨新课改下,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促进民族地区高师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通过州教科所,选取凉山地区250名中小学优秀教师进行调查。问卷有效率89.20%。通过问卷第一部分统计出被试的基本情况为:城市老师21.52%,县镇老师46.66%,农村老师31.82%;67.71%为小学教师,22.42%为初中教师,9.87%为完中教师;教龄5年以下14.35%,5-10年10.76%,11-20年39.01%,20年以上35.87%;其中59人2001年秋进入新课改,44人2002年秋进入新课改,120人2003年秋进入新课改。

(二)研究工具

采用自编调查问卷,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问卷共22个问题,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试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现状及适应与支持情况;第三部分是教师们对新课改困难和障碍以及好课标准的认识;第四部分是对高师教师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三)调查程序与数据处理

调查对象根据指导语,以无记名方式填写问卷。调查的全部数据均采用EXCEL、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

(一)新课改的实施现状及适应情况

对250名中小学优秀教师的调查,发现在新课改进程中认为自己业务能力适应新课改情况为:完全适应人数为61人(27.35%),基本适应人数为143人(64.13%),19人(8.52%)觉得自己的业务能力与新课改有一定的差距,没有完全不适应新课改的教师。教师们对所在学校的课程改革的总体评价:评价为好的40人(17.93%),评价为比较好的89人(39.91%),评价为一般的84人(37.67%),评价为差的10人(4.49%)。家长对于课改的态度的调查情况为:69.06%基本支持,15.70%非常支持,15.25%的家长不支持课改。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凉山民族地区,虽地处偏远。但新课改的实施及适应情况还是比较好。

(二)新课改的困难、障碍以及好课标准

在新课改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调查排序前四项依次为:课改要求与当前中小学教育实际有较大差距;符合课改方向的教育评价体系远未形成;缺乏有效的指导与专业支持;用人机制未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中小学优秀教师认为好课标准调查排序前四项依次为: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教师讲授准确、系统;学生自主思考,探索学习;学生参与广泛,师生充分交流。被调查的老师们普遍认为学生的发展是评价一堂课好坏的最主要的标准。

(三)对高师教师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1.教育信念与责任部分。在对中小学优秀教师的调查中,52.91%的教师认为师范生具有正确的教师观和相应行为很重要,86.54%教师认为师范生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和相应行为比较重要,51.12%的教师认为师范生具有正确的学生观和相应行为较为重要。总的说来,中小学优秀教师认为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与教育观。

2.新教师应该具备的教育知识和能力。在对中小学优秀教师的调查中,针对师范生应该具备的教育知识和能力,141人(64.38%)选择了理解学生的知识与能力,165人(75.34%)选择教育学生的知识与能力,148人(67.57%)选择学生发展自我的知识与能力。中小学优秀教师认为教师教育课程应使未来教师掌握必备的教育知识与能力。

3.师范生应该具有的教育实践与体验。在对中小学优秀教师的调查中,针对师范生应该具有的教育实践与体验,教师们认为,培养教师有效教学的多种教育实践方式中,要重参与,观摩与研究;认为教育实践不能只是停留在一般的表面的参与,而是既要重参与中小学课题实践观摩,又要不断反思,研究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认为,现行的教师教育实践环节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时间短、流于形式等问题,所以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要增加实践性课程,尽量让师范生参与教育实践,并且要求其观摩思考甚至研究,从而达到提升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目的;认为,教师教育课程应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体现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

4.中学职前教师教育的学习领域。对中小学250名教师关于中学职前教师教育的学习领域的调查结果见表1。中小学优秀教师认为,新课改下的教师,首先应该学习有关中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学习的知识;其次是学习中学学科教育与活动指导;第三是教育实践;第四是学习学生心理健康与道德教育的;第五是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第六是学习教育学基础,掌握教育规律;实质上上述各领域在教师教育中都是不可或缺且举足轻重的部分。

5.中小学职前教师基本技能竞赛。中小学职前教师教育职业基本技能竞赛是提升教师教学技能,促进教师自身发展的重要手段。高师教师教育课程中,关于基本技能竞赛的设置直接影响着新教师的总体质量。各种技能竞赛的建议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是教师职业的基本技能包括,三笔字、普通话;第二层包括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讲课说课比赛、教学情景模拟及教学案例分析等是教师教学技能;第三层是班主任技能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技能;这三个层面的建议百分比超过百分之五十,说明民族地区中小学优秀教师认为上述教师教育技能竞赛是非常必要的。第四层是教学论文竞赛,这个层面选择人数较少,大多数认为教学论文的撰写竞赛没必要,这个选项一方面反映了教学论文竞赛相比其他教育教学技能竞赛更次要一些,同时也蕴含了民族地区教师的教育研究意识薄弱。

6.设置民族文化基础选修课程。对民族地区教师教育是否有必要设置民族文化基础等民族文化选修课程的情况调查。大部分老师认为应当设置民族课程,认为只有了解了民族的文化特性,才能与民族的地区文化结合,教育教学才更有效。

7.师范本科学生实习时间安排。在教师教育过程中,实习时间安排的调查数据统计显示:44人认为安排在第五学期,36人认为安排在第六学期,110人认为安排在第七学期比较合适,其余的33人认为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较为合理。普遍认为安排在第七学期比较合适。

8.在职优秀教师对新教师的素质评价。在职优秀教师认为,新教师最主要的不足是教学反思能力和关于学生身心发展与学习方面的知识,认为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在反思型教师教育中,培养教师反思思维是其关键所在,作为一名教师要有目的的培养这种反思思维能力。的确,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只有不断地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才能实现专业发展。

9.在职优秀教师对高师教师教育的建议。在职优秀教师对高师教师教育的建议主要有四个方面:首先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与教育观。其次是培养师范生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合作的教师文化再次是在教师教育中要培养师范生掌握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丰富的促进学生学习、身心发展以及心理健康的知识,培养师范生良好的文化素养和广博科学知识。最后就是关于培养教师要实践重于理论,让师范生走进课堂,讲课说课,并且设定较长的实习时间,总结教学经验;培养组织管理能力,提升教育机智,有效组织课堂;培养师范生的研究和创新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将来成为优秀的教师。

上一篇:小学音乐教师总结范文 下一篇:团员个人年度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