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解决问题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9 18:59:26

小学解决问题论文

小学解决问题论文范文第1篇

一、对科学小论文的定位

首先它不是科学的理论性文章,也不是科学家研究的成果展示。它是孩子们自己的作品,内容可以是对自然事物的观察报告或者观察日记;可以是小学生自己的小发明、小制作;可以是自己设计的小实验;可以是生活中的科学问题,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出的解释;也可以是小学生的奇思妙想。

如我校五(1)班杨荇贻写的《绿豆发芽实验报告》;四(2)班张凯文写的系列《养蚕日记》;五(1)班詹珞艺发现自己教室里的水龙头流出来的水是乳白色的,很吃惊,也很疑惑,于是展开了自来水的调查,完成了调查报告《揭开“小水怪”之谜》,这些都是科学小论文。

二、科学小论文的素材来源

1.来源于日常生活

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是与生俱来的,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科学小论文撰写正是完成了这么一个关注周围世界、关注生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它的许多素材都来源于生活中的观察和质疑,如三(1)班的张瑞林,晚上睡觉时发现有个蚊子“嗡嗡嗡”地飞来飞去,就想知道蚊子飞的时候为什么要叫?于是他带着这个问题通过网络寻找答案,知道了蚊子飞行时嗡鸣的原因。于是,就把自己的发现过程写成了一篇文章。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充满了神奇和奥秘,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勤于观察,常问为什么,积极主动地把问题追根到底,我们会发现,生活中的许多奥秘都会自动揭开神秘的面纱。

2.来源于科学课堂

科学课中,学生所经历的一个个丰富的探究活动正是科学小论文的素材来源。学生可以记录自己养蚕的观察经历,写写自己研究动物的过程,把自己观察绿豆生长的记录和发现,用观察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如五(1)班杨荇贻写的《绿豆发芽实验报告》和《追踪蚯蚓死之谜》,朱雨露和黄钰馨合写的《原来如此吃虫子》等文章的素材都来源于科学课堂上的探索与研究。所有的这些材料为科学小论文的生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且慢慢地,将头脑中的理性思考、发现转换成文字,将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成为他们的一种需要,一种乐趣。

3.来源于书面阅读

随着年龄的增加,学生的阅读面不断扩大,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也经常会问一些问题。如阅读儿歌:“走路学小猫,轻手又轻脚,别学小螃蟹,横冲又直撞……”学生会问:“螃蟹走路为什么要横冲直撞?”阅读有关恐龙的内容,学生会问:“恐龙为什么会灭绝?”看到面包树,学生们就常常来问我:“老师,面包树上的面包能吃吗?你见过面包树吗?”……随着阅读的深入,学生的很多问题都会产生。

三、科学小论文的特性

1.问题性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 》有一段话:“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科学小论文的动机和来源正是这种问题意识。问题是研究的前提,没有问题,研究就像一泓干枯的泉水,枯燥乏味,甚至还是无源之泉。

实践证明,那些具有创造才能的学生,往往都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都具有多疑、善问、勤思的思维品质。同时,科学家的研究也表明,孩童的创造性思维远比成年人要强得多。小学生正处于创新思维发展的最佳时期,教师要结合他们的特点,加强问题意识的培养,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2.研究性

课程标准中提到:“让孩子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当一个学生提出问题之后,他就能把这样的问题研究下去,并最终解决问题。所以,科学小论文具有很强的研究性,它是科学小论文的生命。

3.科学性

科学小论文是由问题而产生的研究,最后得出结论。这个结论是对前面产生的问题作出的合理解释,得出的结论必须是正确的、科学的。科学小论文从问题的产生到结论的得出,过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结论更应该具有科学性。

4.创造性

科学小论文的撰写过程本来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学生把自己新的发现、独特的见解表达出来不失为一种创造。

撰写科学小论文是一件充满艰辛又十分有趣的工作,更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它撩起了学生那层覆盖在敏感视觉和听觉之上的纱,触动着学生那颗潜伏着无限创造力和激情的心,带着学生用自己的手、自己的眼、自己身上的感官去感知周边的世界,这远远胜过直接塞给学生知识。

小学解决问题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 顶岗实习 教育论文 撰写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11.018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要求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2010年6月,教育部、财政部决定从2010年开始实施“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其中,在中西部23个省市实施的“农村骨干教师置换培训”是“国培计划”项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项目的实施采取了一种全新的教师教育的模式,即以高校在校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顶岗实习,同时置换出中小学一线的骨干教师到高校参加脱产研修学习(简称“顶岗实习、置换培训”)。这就意味着大多数师范类应届毕业生将被派往条件艰苦的中小学进行长期而深入的教育实习活动,即为顶岗实习。以江西师范大学为例,2010年10月中旬,派出近1600余名师范生,分赴宁都、崇仁等10个项目县309个学校进行顶岗实习,涉及语文、数学、英语、政治、体育、美术、信息技术、音乐、地理、生物等10个学科领域,顶岗实习时间至2011年1月中旬才结束,为期三个月,而且从2011年开始,实习时间将长达一个学期。

相比传统实习,顶岗实习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其一,传统实习一般只有40来天,学生还没有完成角色转换,实习期限就到了;而顶岗实习则为期3至6个月,充足的时间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更全面地把握教学的各个环节,更好地总结教育教学规律。其二,顶岗实习是用大学生置换在岗教师,这就意味着是以教师职责来要求实习生的,期间实习生的日常工作程序、岗位要求、管理制度与该学校教师完全等同,完全承担工作岗位规定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能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之中,也能更深入地了解教师的职责所在。其三,相对于在岗的教师而言,顶岗实习生尽管缺乏经验,但他们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又因为身份的特殊性,所以他们具有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这将会为中小学教育教学带来新鲜的血液。在这种新的背景之下,我们觉得有必要培养顶岗实习生撰写教育论文的意识和能力,让他们从理论上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进行全方位的审视。

一、顶岗实习生撰写教育论文的意义

广义的教育论文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武器,对教育科学领域中的有关问题、现象进行比较系统、专门的研究、探讨而提出新的观点、得出新的结论,或站在新的角度作出新的解释的一种理论性文章,或者是阐释具体研究成果的理论性文章。教育论文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对于顶岗实习生来说,可以就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理论探讨,也可以对教育教学的经验进行理论上的升华。

顶岗实习生撰写教育论文的意义大致说来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能让顶岗实习生站在理论的高度全方位审视自己教育教学的过程,使自己更快地成长起来。顶岗实习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也会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如能让学生从理论上探讨这些问题和经验存在的原因,这样自然能加强他们以后解决类似问题的能力,也能使他们的成功经验更快地推广开去。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一个经验式的教书匠,而且应该是能从理论上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客观分析的科研人员,所以如果能培养顶岗实习生撰写教育论文的意识和能力,那他们成长得就会更快更好。

第二,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顶岗实习生虽然已经花了三年的时间系统地学习了专业知识,但走上实习岗位后就会发现现实的教育实践和在大学里所学的理论知识有差异,这就容易出现某些通病,如有人无所适从,有人消极逃避,有人则眼高手低。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大学生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教育,主动解决问题的机会并不多,所以当他们独立面对问题时会表现出不适应。笔者认为,教育论文的撰写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不足。因为论文写作的过程其实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有效地解决问题,首先必须调查问题,然后从不同的角度来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最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了写教育论文的方法也就学会了解决具体教育问题的方法。

第三,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本科毕业论文浮华剽窃的弊病。目前,很多本科生毕业论文言之无物甚至剽窃。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学生平时锻炼不够的缘故。大学生本来应该具备最基本的论文撰写能力,可从目前情况来看,一般学校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并不重视论文的撰写教学,只是到临毕业时才仓促下达撰写毕业论文的任务,而其实学生不懂论文撰写的基本方法,甚至连格式都不懂。况且,大学生写毕业论文的时间与实习、找工作的时间是相冲突的,因而大学生没有多少时间花在写论文上面。在顶岗实习背景之下,如果学生能根据教学体会认真写好一篇教育论文,这就是一篇很好的毕业论文。

二、顶岗实习生教育论文的撰写

顶岗实习生撰写教育论文在写作程序上和一般的论文没有很大的差别,基本步骤是:先选题,然后查找并分析相关资料,再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最后谋篇布局成文。对于其完整的写作流程本文不作详细的论述,而只是就其中几个关键性的问题谈谈看法。

(一)选题要注重现实意义

撰写教育论文其实就是在进行一项科学的研究。任何科学研究都始于问题。发现并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是任何一项科学研究的开端。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本身就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研究工作。科学家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对此曾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试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和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对于顶岗实习生来说,选题不应该偏向理论性太强的问题,而应该紧紧地扣住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应选取大家最容易碰到的、现实意义最强的问题。比如:在班主任工作中怎么对待后进生的问题、怎么对待单亲家庭孩子的问题、怎么对待性格内向孩子的问题,以及如何树立榜样的问题,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某些教学方法的运用问题、某篇具体课文的教学问题、怎样激发学生课堂答问的积极性问题,等等。总之,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有很多。著名语言学家邢福义先生常常告诫后辈说“留心处处皆学问”,学问就在我们的身边,关键是应勤于观察,敏于观察。只要顶岗实习生具有问题意识,真正”沉入“了教育实习之中,是很容易可以找到选题的。

(二)解决问题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找到了某个问题之后,就应解决问题。把解决问题的思路讲清楚就是一篇论文。值得注意的是,教育论文不是教案,也不是教学日志或经验介绍,而是应从理论上对问题进行高层次的思索。也就是说,教育论文应该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应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而不能完全是个人感觉和经验的表达。比如,有实习生在深入了解农村学生的现状后发现,今天的农村小学中有大量的留守儿童存在,特殊的家庭环境使这些学生在性格方面表现出诸多缺陷,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就是一个很好的选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健全人格培养的问题”。这个选题很有现实意义,但要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能只凭感觉和经验,而是应该理性地思索诸多问题。例如,其一,什么是健全的人格,培养健全的人格需要哪些最基本的要素;其二,留守儿童有些什么样的行为特征和性格特征;其三,是否所有的留守儿童都有人格缺陷问题;其四,怎么有效地培养留守儿童的健全人格,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有的需要做田野调查,有的则需要进行理论思考,应大量地查阅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充分地了解、吸收别人的研究结论,这样才能为自己解决问题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三)行文要符合学术规范

学术规范是指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研究者、研究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以及研究成果的传播者,在实施科学研究、管理和组织,以及成果传播等相关活动时,对科学研究真实性、实质性原则的自觉遵循以及对于违反这些原则所应采取的态度。

就大学生撰写教育论文而言,学术规范的主要问题是遵守学术道德。对于违反学术道德现象,舆论界通常以“学术腐败”称之,毋庸置疑,“学术腐败”正成为学界“难言的痛”。虽然大学生论文写作的不正之风还不能称之为“学术腐败”,但我们应该从大学生开始就培养学术规范意识,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学术道德观,这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人发展的需求。生活中也有一些学生因为剽窃论文而被取消学位,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位女博士因学位论文存在严重抄袭现象而被取消学位,显然这与学术道德沦丧有关。如果从本科开始就加强学术道德教育,也许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因此在撰写教育论文时,不能让学生养成一种随便应付交差的态度,应坚决杜绝剽窃的不正之风。论文虽小,但意义却大,应告诫学生,论文应自己写,应在写小论文、解决小问题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就感,应让学生感到剽窃别人论文既是对别人劳动的不尊重,同时也是自己道德的丢失,应培养学生具有剽窃论文的羞耻感。

符合学术规范另一方面是符合论文格式规范的要求,即撰写的论文各部分应该完整,包括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和参考文献。同时,作为教育论文的规范,还有体例的规范、结构的规范、段落的规范和语言的规范等。也就是说,应让大学生在撰写教育论文的过程中真正学习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和要求,让他们具备最基本的论文能力,这也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总之,在顶岗实习背景之下培养大学生撰写教育论文的意识和能力,能使顶岗实习取得更好的效果,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另一方面说还能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观念,为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桂建生.教育科研论文撰写指导[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1

[2]杨晓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2-33

[3]徐德培,刘楚群.高校本科课程论文研究[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10)

【基金项目】2009年度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XJG-09-2-31)

小学解决问题论文范文第3篇

怎样的经历决定了怎样的观念,因此,一个人的经历是重要的;怎样的教育科研经历,也决定了怎样的“教育科研观”,因此,一个人的教育科研“经历”也是重要的。一个教师,如果他的教育科研是“做出来”的,那么,他就会持教育科研“有用论”;如果他的教育科研不是“做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甚至是“抄出来”的,那么,他就会持教育科研“无用论”。

这个“教育科研的经历”,可以是重大经历,也可以是“小经历”。比如,“微观”到一篇论文的“写作经历”。你的教育论文怎样写出来的,基本上就决定了你对教育论文的认识。我感到很奇怪,有一些人似乎是有特异功能的,他们可以“不做而写”,而且还写得有模有样,还可以发表、得奖。我觉得这个现象非常不好,这个现象把教育科研功能的真相给搞乱了,给人的错觉是“教育科研”与“做”是没有什么关系的。所以,我想从微观层面说说“经历”的重要性。我自己的体会是:论文是“经历”出来的。这个体会直接来自于我关于“课堂观察研究”方面的论文。2006年9月份开始,我在市教育局沈正元副局长等领导的引领下开始研究“课堂观察”,当时我也读了一些关于“课堂观察”的著作与文献,但我们不可能完全照着书本上说的去做,于是,我们“摸着石头过河”,在深度卷入学校“课堂观察”的研究活动中,我们不断地设计,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改进。我把每次研究活动的甜酸苦辣都记在日记中,渐渐地,我们发现,我们要回答一些问题了,比如,课堂观察的特征是什么?功能是什么?操作方法有哪些?等等。于是,我开始写系列的总结文章,如《课堂观察的四重意蕴》《课堂观察的关键要素》《课堂观察的操作要点》等论文,修改后在《江苏教育研究》《江苏教育》等发表。再后来,在进一步的实践研究中,我发现需要比较系统地回答课堂观察的理念与实践问题,于是,我就撰写了论文《课堂观察的基本理念与初步实践》,文章1万多字,是在15万字“日记”的思考中提炼出来的。1万多字的文章到哪里去发表啊?我知道一般杂志不可能,就发给了《中国教育学刊》。后来,编辑给我打来电话、发来邮件,指导我略删了些文字,在2007年第9期发表。2008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作了全文转载。也因为这篇文章,我受到了一些同行的关注。更重要的是,这篇文章的“经历”给了我很大的启发,那就是教师的论文是“做出来的”,而不是关在屋里推理出来的。也是在这篇文章之后,我的论文写作基本上就更加理性地循着“实践积累”到“理性思考”的线路进行。

关于我的教育科研“经历”,我曾经在《江苏教育研究》2010年11期上发表过一篇文章,叫做《在“这里”与“那里”之间穿梭》。西方人类学者把理论世界称为“这里”,把实践领域称为“那里”,认为理论研究者“在这里”,要“到那里去”,然后“回到这里”。我说我们实践工作者的“这里”与“那里”正好相反,实践场景是我们的“这里”,理论世界是我们的“那里”,而我的经历,正好暗合了“在‘这里’与‘那里’之间穿梭”的线路。2002年8月之前,我在莘塔小学担任班主任、语文教师,后来担任副校长,我在“这里”,发表我自得其乐的散文随笔,咏诵我喜爱的平平仄仄。而2002年8月改变了我,一是有缘成为“新教育实验”的早期核心人员,这个实验让我胸襟大开,看到了一幅前所未见的教育景像,一片广阔的教育天地;二是有幸成为了市教育局教科室的一员,尽管这个岗位并不是“理论研究”的岗位,但相对于学校场域来说,我已然来到了“那里”,但我并不敢停留在“那里”,而是不断地到“这里”去汲取营养。在与校长们、老师们一起“做科研”的过程中,我渐渐地“入门”了。于是,在我于2008年8月来到松陵镇第二中心小学担任党支书记,在2009年6月来到汾湖实验小学担任校长的时候,在我再次“回到这里”的时候,在一线实践的“这里”与理论思考的“那里”之间穿梭,就成为了我的“科研方式”,这种方式帮助我解决了不少的问题。所以,我的“科研经历”告诉我,教育科研绝对是有用的。我也与我们的老师一起循着这个思路做教育科研,收获了太多的“科研红利”,我们的老师也相信:没有一个人可以不经历“做”就写出好东西来,就像没有一个人可以不经过十月怀胎而把孩子生下来。

教育科研应该要“解决实际问题”,搞了半天,除了发表了一批文章,什么问题也不能解决,这样的教育科研要来干什么呢。中小学教育科研不该是画饼充饥,不应是纸上谈兵。但是,教育科研的价值并不止于此,更重要的是,通过不断地研究与解决问题,我们提高了自身素养,不断地超越自我,而教师的职业幸福与尊严,就是在自我超越中获得的。所以,在我看来,教育科研的价值不仅仅是“解决问题”,更在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我,“在成事中成人”。“发展人”,使人在“做科研”的过程中获得幸福与尊严,应该是教育科研的终极关怀。

解决问题是重要的,因为人的能力就是在解决问题中提升的。“问题”,从来都是“成长”的机遇。一个从来没有面对、研究、解决过的“问题”的人,是不能“成长”的。但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不同,我们主张要通过“科研”的方式进行。事实上,一个教师,每天会遇到层出不穷的问题;一个学校领导,每天也会遇到里里外外的问题,如果不能用“科研”的方式进行,我们就是在试图“点对点”地解决问题。“点对点”地解决问题,是很成问题的。问题在于,表面上看,我们在“解决问题”,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没有变聪明、变智慧,我们只是在重复地面对“问题”,这不就成“问题”了吗?为什么我们研究了一节又一节的课,还是不能整体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就在于我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往往非“科研式”的,我们常常把一节课看成是一节课,而不能从原理层面去思考,把“某一节课”看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例子而已。我们学校在与华东师大进行课程领导项目合作的过程中,用无数的课去琢磨“教―学―评一致性”,课程的原理在课堂上跌打滚爬,我想这就是尝试用“科研的方式”思考与解决课堂教学的问题。虽然年轻的老师们对于课堂把握还很缺少经验,但如果有一天,我们呈现了我们理想中的课堂教学,就不会是偶然的成功。我认为,没有经过“科研方式”的所谓“好课”往往是“偶然”的。所以我认为,教育科研的“问题解决取向”,这绝对没有错。问题在于:第一,我们有没有明白我们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是“真问题”还是“假问题”,是表面问题还是实质问题;第二,我们是不是在用科研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于是,我们只是在解决点上的问题却没有实现人的提升。

在我看来,“科研”是一种方式,是一种思维方式,是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作为一种方式,它是无处不在的,学校里的工作,没有什么是不需要思考的,也就没有什么不需要“科研”的。在学校里,从来没有孤立地存在的一件事情,叫做“教育科研”。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我们可以藉此思考学校里的几乎一切工作。在我们学校每学期的“学校工作意见”中,就没有专门列出一块叫做“教育科研”的;但教育科研作为一种方式的存在,我们也可以说充满在“学校工作意见”的字里行间。同样的道理,作为一名教师,教育科研也不可能是一项独立的工作,在教师的工作中,不应该存在一份独立的工作叫做“教育科研”。我们千万不要以为在上课、在批作业、在与学生谈话、在出试题的时候,我们不在进行“教育科研”;而只有我们要写论文了,我们才开始进行“教育科研”了。这是必须要警惕的!我们说在学校里没有独立的一份工作叫“教育科研”,回过头来,我们也可以说:学校里的工作、教师的工作,几乎也没有什么工作不是属于“教育科研”的。

中小学教育科研是有自己的特点的,与高校专家、教育科研专业人员的教育科研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个道理非常简单,我们只要想,中小学校长、教师的日常生活与高校专家、教育科研专业人员的日常生活是不一样的,整天接触的人、事完全是不一样的,怎么可能做“方式相同”的教育科研呢?所以,要求一线教师做与高校专家、教育科研专业人员完全相同的“教育科研”,那一定是非常荒唐的。当然,中小学教育科研也应该向高校专家、教育科研专业人员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科研方式”。

中小学教育科研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应该有这样的特征:行动性、主题性、系统性。“行动性”,或者叫“实践性”,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第一特征”,中小学教育科研一定是“做出来的科研”,是“为了做得更好的科研”,是围绕着“做”来转的科研,我们在思考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时候,首先必须要思考的就是“行动”。“主题性”与“系统性”就是围绕着“做”来转的,就是为“做得更好”服务的。

“主题性”,或者叫“主题思考”,是“科研思维”的内容特征。没有学会“主题思考”,我们连个发言都会零乱不堪,怎么可以做研究呢?“主题思考”可以说是教育科研的“基本功”。最简单的比如我们对自己的课堂进行“教学反思”,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教学反思”之类标题,然后是几点反思,这“几点反思”是想到哪里是哪里,完全是“无主题变奏”。这样,看似“研究”了几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问题是真正在“研究”的。我们学校的老师开始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也是这样的,但我们组织大家不断地尝试做“主题思考”,现在这样的“泛思”越来越少了,“教学反思”的主题性特征基本呈现出来的。这种特征呈现出来以后,“研究”才可能有深度,要不然,东一榔头西一锤,什么也研究不好。

“系统性”,或者叫“系统思考”,是“科研思维”的方式特征。我们用怎样的方式来思考“主题”?我们说我们用“科研的方式”,那就要讲究“系统思考”。生活在教育一线的校长与教师,每天遇到的都是“点”。用“科研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就是要摆脱“点式思考”。比如我们在研究学校的时候,就重视“顶层设计”,重视文化切入的思路,每个学年,我们都举办“学校发展咨询会”,对学校进行框架性思考,通过“系统思考”推进学校的科学发展。比如当学校发展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不是站在“点对点”的立场上“解决问题”,而是站在“文化”的系统高度使“问题解决”成为学校发展的契机,在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之后,我撰写了论文《沟通与改进:学校内部矛盾处理的方式选择》,初步形成了我们学校的“问题解决方式”,论文也在《江苏教育研究》2010年第10期发表,并在201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全文转载。

用系统思考的方式思考我们的“行动主题”,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基本方式,学校管理的研究如此,课程与教学的研究也是这样,是“行动”“主题”“系统”三方面的统一。我们研究“教学目标”、研究“课堂评价”、研究“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我们研究这些主题,但不是从书本到书本的,而是“做出来”的。怎样才能做出来?必须要“系统思考”。在这样的“做科研”的过程中,我们也形成了一些“成果”,我个人的论文《如何成就好课:一致性思考目标、评价与教学》《教学目标:一个老生常谈而又时被忽略的话题》《缺乏“大问题”:课堂教学的大问题》《表现性评价:点式课堂突围的一种路径》《课堂教学中的“核心任务”:有效教学的视角》《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评价:从任务设计到效果反思》等等,以及我们团队以“组文”的方式发表的《课程纲要长成什么样子》《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探索》《基于学习视角的课堂评价信息》《分布式课程领导:从理论概念到学校行动》等等,虽然只是些初步“成果”,但让我们欣慰的是,没有一件不是“做出来”的。“做”才是最重要的,“行动性”始终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第一特征”,而没有“主题性”与“系统性”,就不能保证“行动”的品质。做,有主题地做,在系统思考中的做,让我们思如潮涌,源源不断;不做,我们一句话也写不出来。真正的教育科研,一定是做出来;通过教育科研做出来的,一定是好的教育,对的教育。

小学解决问题论文范文第4篇

事后了解,才知教师课题申报热情高事出有因:一是因为学校要求人人要有课题,以此促进教师关注当下的教育教学,积极投入到行动研究中去———这一点倒是值得称道,只是操之过急了,也缺少必要的培训作为铺垫;二是学校年轻教师多,很多人都面临着职称晋升,急需要论文,何况即便不是职称原因,学校进行教科研积分,也需要论文获奖或者发表。据说,参与课题研究写的论文,容易被区、市教科室评到奖状证书。原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论文。

教科研的目的就是写论文吗?笔者随机访问了十多位教师,他们的观点竟然惊人的一致,“不写论文研究干啥?”他们诧异有人问这样奇怪的问题。显然,在他们的意识里研究就是写论文,这是不容置疑的。不但教师有此认识,有些校长或者教科研工作者似乎也认同这种观点。有位校长在开学初的大会上讲话,发动教师写论文,“去年我校老师共正式23篇,今年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翻一番,接近50篇,要让我们的教科研结出丰硕的果实。”校长鼓励大家多写作没有错,但如果眼睛只看到论文写作,似乎可能将教科研工作牵引到歧路上去。

诚然,学术论文作为教科研最重要的成果形式,这是不容置疑的。拥有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确实能体现一所学校的学术水平和科研力量,尤其是从中可以看出师资的教育素养和理论水平。但是,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教科研工作本质上有别于大学里的教科研工作,研究的目的不是要探索什么新理论,也不是想贡献出新的教育思想、教学法,中小学教科研的成果更应该体现在学生身上,这是源于学校最核心的任务是发展学生。正因此,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当以研究当下的教育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研究教师工作中感到棘手的矛盾和困惑为对象,以此确立课题,提出解决的设想,一步步尝试实践,不断调整,最终解决问题。由此可见,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发展,这就是科研成果,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更重要的成果。至于在实践中的许多做法、策略,总结出来的原则、规律等,可以写成论文。这论文从某种角度说,只是教科研的附带产品,是好的思想方法在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验证之后,上升到理论的一种呈现形式。中小学的教科研工作一定要重申教科研的重要使命与职责,不能一味追求论文,成为唯论文化的科研。那种只顾论文数量,却不考虑学生实际习得与发展情况的教科研,是形式主义教科研,是有违教育科学本质的。

其实,对于中小学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还有一项重要的成果却常常不为教师所察觉,那就是教师自身。一名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需要观察现象寻找问题,需要搜集资料,接触很多的理论和相关的经验做法,需要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探究,需要不断尝试,验证假设,其间还会有很多次的反思、分析,这些都极大地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训练了教师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了教师反思和探究的习惯,这些都是一名现代教师所需具备的最重要的素养和能力。一名教师一旦拥有了这样的科研素养,就会敏锐地发现教育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会经常性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师如果不是一个,而是一群,那么这所学校的教育教学怎么会不好呢?因此,从这一角度说,学校组织教师参加教科研工作,某种程度说不是为了写论文,甚至也不是立即解决掉学生学习发展的问题———因为有时实验研究并不一定都成功,或者能立即解决问题———最根本的目的却是提高教师的科研素养。

反观学校教科研工作,常常主动或者被动地庸俗化,成为教师追求论文结果的孵化器助力器,而失去了教科研的真正价值。这就有必要去反思教科研工作,反思定位是否合适,方向是否明确,组织过程是否科学适当,是否从发展教师的角度去设计和组织教科研工作。像前文中有些学校教师未经培训就匆忙写出粗糙的课题申报书,教师抄袭或者随便拼凑一些文字来应付,或者教科研工作只要数量不要质量,只要结果(论文)却不看研究过程,只重视论文而忽略学生发展或者教师发展,这些都是不正确的,都是背离了教科研本身的使命与责任。长期不能纠正,则将形成学校形式主义浮躁虚妄的校风教风,伤害到学校的文化肌体。这反而得不偿失了。

当前,随着改革创新的力度加大,中小学教科研工作日渐成为学校和教师发展的重要的常规性工作。教科研工作是否科学有效地开展,能否不再被教师视为教育教学之外的累赘,而是教师教育教学高效化规范化的帮手,成为广大教师欢迎、喜欢,甚至热爱的一项工作,这是学校管理者尤其是教科研组织者应该深思的问题———其实这也是教科研组织者亟待研究的一个课题。我们真心希望中小学教科研工作能与教师的常态教育生活融为一体,探索、研究、创新成为教师的自觉意识。让每位教师都乐于在教科研中提高自身素养,让我们的学校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实验场。

小学解决问题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论文标准 三条边界 掌握标准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058-03

中小学教师论文有没有标准?不但有,还有总体层面和具体层面之分。从总体层面上说,标准有很多,例如为强调论文的客观性,不宜用第一人称,宜用相当于英语中的被动态表述。篇幅所限,讨论论文标准仅限于具体层面的“三条边界”。

1 三条边界标准和教师论文的现状

标准不少,但从具体层面上说,论文至少有“完整的论文题录,正文的结构和文后参考文献”三条边界。其中后两条是从属于“完整的论文题录”的。

1.1“论文题录”的第一条边界

“完整的论文题录”也叫论文的辅文,它包括论文中除正文以外的所有部分。除文后“参考文献”在下文另述外,其他四条要求如下:

(1)题名。题名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全文应围绕题名来写,不超过17个汉字,否则要用副标题。

(2)署名。教育论文是靠交流实践来落实发展的,作者信息的完整有利于学术交流。作者信息包括“作者的姓名和通讯地址,本人的业绩简介”三项内容。[1]期刊缺少作者简介,联系方式,编辑和读者就无法与作者沟通。

(3)摘要和关键词。摘要是从篇名和正文中抽取的最能表达论文主题内容的一段文字,是分论点的集合,是对全文核心内容的总结和概括,也是对论文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2]它对检索、著录与交流是极其重要的。摘要一般在200字以内。关键词一般为3~8 个即可。[3]

(4)英文题录。即把题名、署名、摘要和关键词等几项译英。译英是题录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如果缺少了题录中的任何一条,只能会使教育论文下降到掐头去尾的“文章”级别,就不是“全须全尾”的正规论文。

综观中小学教师的不少文章,往往缺少“摘要和关键词”和将“前三项译英”。有的甚至还缺少第二条“署名”。这是越过第一条边界的。

1.2“正文的结构”是论文的第二条边界

“正文的结构”是论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初学者如果刚处在写作的起步阶段,不妨循序渐进以先入模、后出模。谨记“正文的结构”要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大板块。

(1)提出问题。如果说论文通行的道理是“摆事实、讲道理”,那么此部分(第一板块)就承担了摆事实的重任,是此文瞄准的靶子,体现此工作的价值所在。事实可以是现象,现状,结果,事实,具体,个别,实践和案例等,如果一开口就先放上名人名言、中央文件,先讲大道理、空理论,宏观,理论,教条,结论。那么就会跌入失去论据论证的泥坑。建议用教育案例,教育日记,教育叙事,教育心得,教育经验或教育调查结果等客观事实来描述论证。如若例举出负面例子作现状,则下面的原因诊断分析和“开处方”就较易于有的放矢了。

(2)分析问题。分析的对象是上述所现状和案例。如果是负面的现状,需要找出原因。可以相互比较分析,和标准比较分析,还可以用其他方法进行分析;并适时应用理论。如是调查报告则可以用调查的结果来分析表述。这是第二个板块。

(3)解决问题。第三个板块是解决问题的处方。开出的处方可以是反思、意见、启示、建议,对策等等。开出的处方或提出的建议(引发的思考)等,应是有利于解决上述提出,分析的问题。

论文的学术价值在于分析解决问题,引发思考。如果尽可能地从问题(负面)的现状入手,就易前呼后应了。反之,如果陈述功绩、自我表扬,写的就不是论文,而是工作汇报,是邀功请赏的文章,就会越过第二条边界。

总之,前呼后应的论文才是顺其自然的,才不会越过第二条边界。

1.3第三条边界是文后“参考文献”

文后参考文献是前述“论文题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常被忽视的部分。它有7个要素,[4]分述如下:

(1)正文中相关句子末尾的上标,如“[1]”。(2)序号。如“[1]”。(3)被引文作者。(4)被引文题(篇)名。按国家标准规定其首字母分别如下,[M]专著;[J]期刊文章名;[N]报纸上析出的文章名; [D]学位论文名;[A]论文集中析出的文章名;[C]论文汇编集名;[R]报告题名;[S]标准;[P]专利;[OL]网址等①。(5)出版者。如出版社名,期刊名,或报纸名,网站名等。(6)出版时间。指年(期)。(7)页码。

参考文献是按GB7713-87和CAJ-CD来著录的。[5]其实例可参见赵玉东等编的《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一书②。[6]

比对上述七个要素的引用标注,现在中小学教师文章中最常见的是缺少第二条“正文中相关句子末尾的上标”和第七条“页码”。参考文献的条目如果缺少“页码”,就不能证明引用时见过原文。缺少“正文中相关句子末尾的上标”和“页码”,只能说明文末用的不是参考文献,而是参考条目;也不能标明引证与被引证关系;从而也不能说明该文还在第三条边界内。

小学解决问题论文范文第6篇

一、经验总结型论文的常见类型

论文类型大体分为:经验总结型、问题研讨型、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根据论文的类型不同,对研究者自身及研究所需的条件也不同。教学一线的英语教师通常喜欢写经验总结型论文,这类论文也比较适合一线小学英语教师写。下面就介绍经验总结型论文的几种常见类型,以求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总结型。总结型论文,这类论文是对某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某一现象的观点态度等加以分类整理,将解决方案或存在的问题等整理出来,让人有一个整体地认识和了解。常见类型有以下两类:①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归类整理。如《英语课怎样去“探究”?》一文列出探究性学习的七个误区,如《英语探究还应关注的四个“问题”》一文列出探究中还应该关注的四个问题。②方法总结。即对某一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法归纳整理。如《窥探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一文将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几种方法加以总结整理。

(2)观念型。观念型论文,通常是向读者表达一个思想性的内容,包括对某件事情的看法、对某个现象的认识、对某个过程的评价、对某些行为的价值意义的理解等。常见形式有教学反思、案例分析、教育叙事、教学随笔等。这类论文往往讨论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思维方式等方面的问题。

(3)整合型。整合型论文,是将两个不同的概念放在一起讨论,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常见的论文形式有:①学科整合。如《课内外相结合,培养环保意识》一文将英语学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找到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实现双赢。②科学方法在英语学科中的应用。如《“类比”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一文将“类比”的方法应用到英语教学中去,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③功能结合。将两个不同的功能结合在一起讨论,找到它们的内在联系。如《英语教学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将英语教学与探究能力结合在一起讨论。

(4)解决问题型。解决问题型论文通常是对别人提出或自己提出的问题得出独到的解决方案的论文。这类论文以解决提出来的问题为目的,论文要求你提出的解决方案与众不同,有新意;或者你提出的解决方案能够更有效更全面地解决提出的问题。包括以下两种类型:①解决别人提出的问题。如《浅谈英语游戏教学中如何培养探究创新能力》一文是作者对如何在英语游戏中培养探究创新能力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②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如《浅析英语课堂教学中即时性评价的现象与建议》一文是作者提出即时评价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二、论文课题选题的基本方法

有以下一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从他人的论文课题中得到灵感,产生自己的论文课题。

(1)具体化。也可称为“缩小范围”,即对某一普遍的自然规律具体化到某一个特定环境里体现出来,并揭示这一特定环境有的规律。如《英语游戏教学情境设计》即从普遍的英语课堂情境创设具体化到游戏教学的情境创设,缩小情境创设的使用范围,在游戏教学这个具体环境里谈如何进行情境创设,文章除了揭示普遍的情境创设规律外,还要揭示游戏教学中创设情境特有的一些规律,这样便产生了新的论文。

(2)泛化。也可称为“扩大范围”,方法和思路正好与“具体化”相反,从论述同一问题的各种具体环境里找到共同点,从而揭示这一类问题的共同规律。

(3)迁移。顾名思义就是将某一特定环境下的规律迁移到另外一个类似的环境里,并找出另一个环境里特有的规律。如《在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联想到“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结合。将两个不同的概念摆在一起讨论,找到两者之间的联系方法,从而实现一箭双雕或因果联动的效果。如《通过英语课本剧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能力》是将英语课本剧与培养学生分工合作能力相结合起来讨论。

三、论文课题定题的基本原则

怎样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课题进行研究呢?通常英语论文课题选择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可行性。这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包括时间、人力、财力等是否符合你现在的研究条件。通常情况,我们选择的课题宜小不宜大,就具体某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这样容易出成果。

(2)有价值。即选择的题目要有实践价值、理论价值、推广价值,说白了就是我们的研究要真正对自己和别人平时的工作有所帮助。

(3)创造性。我们选择的论文课题应视角独特、方法独到、眼光细致,文章要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在某方面要比别人思考得更深入、更全面。

总之,教师只要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成长,深入去思考,并将自己的思考加以总结,就能写出一篇很好的论文。

小学解决问题论文范文第7篇

一、写什么――揭开论文的“神秘面纱”

长久以来,在人们观念中“论文”好象是硕士生、博士生所进行的专职工作,小学生也能写论文吗?其实,所谓的数学小论文,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习写的以数学内容为中心的短小文章,它可以是学生对某一个数学问题的理解、评价,可以是数学活动中的真实心态和想法,可以是进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是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经过等。数学小论文到底写什么?这是学生很困惑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将数学小论文分为以下几类:

(1)阅读启发型。通过阅读数学学科发展的历史、数学家的成长故事、数学童话故事获得一定的启发。写一写自己的心得、认识等。

(2)回顾反思型。可以在某一个阶段学习结束时,对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也可以对数学学习的过程加以回顾,总结学习中的得失,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反思对所学数学知识存在的困惑。

(3)问题探究型。可以对某个数学问题进行研究,探索规律,得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也可以把某一道有挑战性的题目简便的或与众不同的解法(包括一题多解)条理清晰地写出来

(4)实践应用型。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对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写成文字。

(5)创作型。包括数学故事、数学童话等。学生将数学知识融入于故事或者童话的情境中,体现了数学学科和语文学科的整合。

二、怎么写――如何指导学生写论文

1.组织丰富的数学实践体验活动

学生只有有了讨论数学的兴趣和研究的数学问题。才能让学生撰写论文有事可议、有问可究,才会下笔如有神。那么撰写论文的源头在哪里?笔者认为来自数学文化氛围的营造和数学活动的开展。笔者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布置黑板报数学专栏、数学活动展板、数学风采宣传窗等,争取让教室的每一面墙、每一块板“说话”,让学生在浓厚的数学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开辟每周一次“智慧数学”实践活动课,开展读数学读物、讲数学家故事、设计数学小报、攻打数学擂台等数学体验活动。把课堂变为学习数学的乐园;课间指导学生玩玩“抢报三十”、“算二十四点”、“五子棋”等游戏,让学生体验玩数学的乐趣;在春秋游活动中,引导学生寻找春秋游中的数学问题:有的学生步测草坪的周长和面积,有的学生估测古塔的高度,有的学生在估算小树林中树的棵数,还有的举着照相机寻找公园里的不规则图形……: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心生活、关心国家大事:神州六号飞船飞天了,上网查找相关科学知识,算一算有关的数学问题:珠穆朗玛峰新身高测量结果出来了,探究一下世界最高峰变矮的原因:学了“调查统计”后调查家中、学校几个月来的用电、用水情况或者食堂用餐浪费粮食情况,算算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粒米的价值……在这些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们发展了学习数学的能力,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

2.指导学生写论文要循序渐进

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在指导学生写小论文的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点做法。

(I)从兴趣入手,先任意写后按要求写。在初始阶段,不规定内容和格式,让学生自己根据感兴趣的话题试着写。无论其写得如何,教师对学生所写的材料组织评议时,只要能写都给予充分肯定。

(2)从说话入手,先说后写。教师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或创设数学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全班进行说话训练。由大组到小组,引导学生口头将意思表述清楚、将语言组织通顺,为笔写扫清思维障碍,接着才让学生试着在日记本上写下叙述内容。

(3)从写话写段入手,先部分后整体。低年级学生表达能力弱,撰写小论文不应作过高要求,习写中先针对一个片段、一个问题,让学生写一句话或一段话。再到整体构思,用整篇文章完整记述或表达。其中不会写的字词,允许用汉语拼音代替。

(4)从记叙入手,先叙后议。即:先记叙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活动、经过、结果,让其言之有物,再引导他们从中以数学的眼光想开去,力求找寻自己的发现。附上议论或反思。

(5)组织投稿,激发热情。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每年《小学生数学报》都要组织的“小数报小小数学家”杯小论文写作大赛,将写得好的数学小论文向《小学生数学报》、《数学小灵通》、《数学大世界》、《学习方法报》等报纸杂志投稿,让学生体验到写作成功的乐趣。

小学解决问题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高师英语专业 毕业论文 规范化教学 方法指导 写作教学改革

一、引言

毕业论文是专业集中实践环节的基本形式,旨在提升学生研究素养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教学工作包括毕业论文的指导、答辩、成绩评定和审核验收等环节。毕业论文是高师实践教学环节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对毕业生所学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一次重要测评,也是对高师教育教学质量的一次重要评估。根据高师教学模式的要求,以及高师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现状,对毕业论文的撰写需要有规范化的教学和指导。毕业论文的撰写是一种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相结合的综合教学环节,是对英语专业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同时也是学校衡量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内容之一。高师院校学生学会撰写论文并不是为了今后从事专门的研究工作,而是通过撰写毕业论文,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总结自己在三年大学阶段的学习成果,并对知识进行加工、发展、创造,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更好地服务于职业岗位提供一个台阶。

二、高师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撰写现状

关于高师院校英语专业撰写毕业论文的教学和指导现状还存在某些不足或问题。王守仁(南京大学)发现:“英语专业不少学生读了4年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是有了提高,但与文科其他专业如中文、法律、经济专业的毕业生相比,在思想的深度、知识的结构、分析问题的能力方面,都出现了差距。”(王守仁,2001)缺少思想深度、没有创新意识也反映到英语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上。

而且,目前并不是所有高师院校的所有专业都要求撰写毕业论文或者毕业设计, 因此,某些学校对于毕业生毕业论文的撰写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规范性教学和指导,尤其在思想上缺乏专业教师的引导,毕业生对于毕业论文大多概念模糊,或者采用抄袭剽窃手段应付,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薄弱,对于实习实训及顶岗实习等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某些院校未开设毕业论文写作课程,学生也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训练。尤其像英语教育专业,本专业之特殊性在于毕业生毕业后,若从事小学英语教师职业,特别需要毕业生能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更好地胜任小学教师这一重要职业。大学期间,经过下小学实习,学生对于本专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有待解决的问题都可以通过论文形式进行总结,从而提升对专业的认同和今后走上小学教师岗位的职业认识。英语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毕业论文还应体现英语教育的专业性。因此,高师高专院校英语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教学和指导必须规范化,进行一系列细化且科学的步骤,帮助毕业生的大学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参加本项课题研究的人员都担任学校毕业班学生毕业论文的综合指导,有一定的经验和数据搜集能力,而且有学生参与,将其所写毕业论文作为范文进行剖析研究,从而对毕业论文的规范化教学和指导具有实践意义。国内有王桂和、申文安、余曼筠、臧学运、王水连等一些学者提出了一些比较细致的改革高师院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教学和指导的方法和措施。然而,这些方法和措施大多强调了从理论上或者实践上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从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的过程来看,怎样写一篇毕业论文更多是让学生从论文的局部和整体两方面来知觉和领悟其论文写作的知识,这些知识更多的是程序性知识而不是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需要通过实际的训练,学生才能领悟其中的道理和内涵,才能将这些东西融合到毕业论文的写作当中。

三、毕业论文教学和指导模式:从做中教

从做中教就是在对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中,针对学生毕业论文中出现的问题,逐个解决并与学生一对一地沟通,这就是所谓做。教就是从做中得出的经验和结论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作为重点教授。这样做和教就形成了一个环,才能使论文通过规范化的教学和指导后,学生能够撰写规范化的毕业论文。

首先,应遵循学校提出的毕业论文总的指导思想及要求,建议在高师院校英语教育专业第五学期设立毕业论文指导课程,如果第五学期开设了写作课程,可以在此课程中编排某些学时进行毕业论文理论教学和专业教师指导。教材方面,可以选用适合学校现状的教材或者可以自编校本教材,作为教学使用。而且还要从学校毕业生实际情况出发,适当放宽写论文的语言要求,一定数量的论文可以用中文来撰写。其次,指导教师可以先从指导学生选题入手,然后学生进行类似开题报告的提纲写作,提交给指导教师,审查确立后,学生可自行开始撰写。随后就论文启动时间、撰写论文语种、论文答辩要求及时间进行规范性指导。毕业论文指导应该成为专科阶段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式不同于其他课程,有着明显的个性特征,在高师高专院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毕业论文写作是一种锻炼。综合国内和国外观点和做法,论文写作应该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去,如学期论文和课程论文等不失为锻炼论文技能的好机会。有专家提出一种综合的解构和建构相结合的“从做中学”的模式,通过把某些学生毕业论文作为范文进行解剖,分析其中各个部分的要求和特点,使之与论文的指导或教学相结合。

改革目标就是使学生乐意并且比较专业地完成毕业论文,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怎么样开展毕业论文的规范化教学和指导,这就需要通过相关部门的配合,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和指导,对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监督和管理来规范。

重点激励学生的自主意识,在怎么样对毕业论文撰写进行规范化教学和指导主要提出三点设想:①学校相关部门的配合。在毕业班课程相对比较松的情况下,教务处可以根据教师的要求适当地增加《毕业论文写作》这门课程,或把原来每周2节的写作课增加到每周4―6节。学校相关部门创造条件,让学生到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或者学校电脑房查找网上的“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外文期刊数据库”、“硕士博士论文数据库”的实际操作和锻炼,使学生能够从实际动手过程中了解别人毕业论文写作的严谨,丰富自己的论文原始资料。②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指导。很多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在写论文的时候思想意识不到位,态度不端正,认为写毕业论文是本科生的事情,与专科学生没有关系,所以在进行毕业论文课程教学时要进行思想方面的指导,让他们知道撰写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和写毕业论文的严肃性,要以他人通过认真努力写出的成功论文(范文)成为他们追求的目标。王桂和指出要想遏制拼凑抄袭作文,写出有创新价值的毕业论文,关键在指导教师有稽查拼凑抄袭部分的办法和敢于批评抄袭者。③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从实战中体味毕业论文。在指导英语专业毕业生论文的时候,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作为模板,并且全体教师统一按照这个模板来执行。写毕业论文就像打鱼一样,“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不是把鱼给学生,而是要把打鱼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自己来“打鱼”,从“打鱼”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④对教师论文指导的监督和管理。只要是工作和学习就离不开对它环节的监督,毕业论文也不例外。在广大的教师中,大部分都是负责任的,工作是认真的,但是也不排除少数教师由于工作繁忙或其他原因,出现了对毕业论文教学和指导敷衍了事的情况,所以要对指导教师的论文指导工作进行监督。

创新之处在于提出设立毕业论文指导课程,纳入到人才培养计划中,以及注重培养学生一定的创新能力和教研能力,让学生参与到其中。

四、英语专业写作课程改革与创新

一般高师英语专业都会开设写作这门课程,而且是在高年级开设这门课程。从时间安排上看,正好为毕业论文的教学和指导做了理论上的准备。写作课程通常采用丁往道的《英语写作手册》这套教材,其中也有关于研究论文撰写的章节。书中主要介绍了撰写研究论文的过程,从选题、收集资料、组织话题、写提纲、写草稿、修改到最后的定稿,以及论文的格式方面也作了比较规范的介绍。在教材方面,还可以有所改革,除了使用这套教材以外,可以增加有关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撰写的教材,或者可以自己编写校本教材,这样更能从学生这个实际出发,根据学校学生的英语基础、思想深度、写作水平,制定一套更为适合学生的教材,因为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过程中会发现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为学生制定更为可行和规范的如何撰写毕业论文的教材,更好地因“材”施教。这是从教材方面的改革。

课程安排方面,用一学期的时间教授这门课,一周的课时在4课时为宜。因为除了教授《英语写作手册》的内容,还要加大对毕业论文的教学力度。

另外,可以把以前学生写的论文给现在的学生看并研究,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让学生从同学的毕业论文中找出不足与可取之处,这样他们就有了更为深刻的预备写作期。

五、结语

高师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教学和指导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仅是学生,而且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毕业论文前期的写作课教学,以及后期的毕业论文修改指导的方法,从而对现有的写作课程进行一定的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Moulton,M.R.& Holmes,V.An ESL capstone course:Integrating research tools,techniques,and technology[J].TESOL Journal.Summer,2000.

[2]丁往道等.英语写作手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

[3]李维光,李明英.英语论文写作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刘润清.Research for gaining knowledge[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2).

[5]穆诗雄,郁林森,胥懋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6]王水连.提高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思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1):73-76.

小学解决问题论文范文第9篇

一、攻克难题,记录成功

《小学生数学报》、《时代学习报》等学生手头的书籍中,常常有一些智力冲浪题、每日思维操等,可指导学生动脑筋思考,让学生尝试解决,最后要求学生把这个思考、分析、研究的过程记录下来,就是一篇数学小论文。

我曾经试着让三年级的学生完成这样一道思考题:5个空啤酒瓶可以换到1瓶啤酒,现在有40个空瓶可以换回几瓶啤酒?有的学生马上脱口而出:“换到8瓶”。我提醒学生注意,这是一道思考题,学生又开始进一步的思考。有一个学生说:“先换到8瓶酒,喝光了5瓶,5个空瓶再换到一瓶酒,应该是一共换到9瓶啤酒。”我还是摇摇头。有一个头脑灵活的男生说:“可以换到10瓶酒。5个空瓶换到一瓶酒后一共有4瓶酒,喝完了再问店里借个空瓶,又可以换到一瓶酒,最后把这个空瓶还给店里。”在思维的碰撞下,这道题圆满解决了。我让学生把刚才的思考过程连起来说一说,学生兴趣盎然地和同桌说了起来,于是我告诉他们:“同学们,你们太了不起了,你们刚才完成了一篇数学小论文。”学生很惊奇,我接着说:“只要大家把刚才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记录下来,就是一篇小论文。想不想试一试?”学生马上拿出笔洋洋洒洒地写起来。通过这样的指导,班上的很多学生在解决难题后都能主动记录下来,既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又体验到了解决问题的成功和撰写小论文的成就感,一举数得。

二、留心生活,提供素材

学生的数学小论文素材除了记录攻克难题的成功,还来源于生活大舞台。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注重指导学生做个有心人,注意留心观察生活,充分利用好身边的资源,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

有一天中午我进到教室,发现学生在方格本上认真地完成语文老师布置的写话作业。语文老师要求写话字数不少于100字,有的学生写了一会就一格一格数起来。见状我清清嗓子对大家说:“同学们,我们学习了乘法,大家把乘法口诀背得滚瓜烂熟,值得表扬。”有个聪明的学生马上举手了,我示意他发言,他站起来说:“老师,我们学习了乘法,可以不用一格一格数字数,用乘法算简便。”我竖起大拇指表扬了他。接下来,我提问:“方格本每行几格?”学生数完后马上回答:“9格!”“一共有几行?”“10行!”“那么一页有多少个字?”学生马上算出来有90个字,我接着说:“同学们只要在第二页再写1行多一点就达到老师的要求了是不是?”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是!”我趁机教育学生学了数学要学会用数学,可以的话把算字数的过程写下来,这也是一篇数学小论文。

三、实践操作,感悟体验

数学实践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动手、动脑,获得多种感官的体验,培养多种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我注意安排好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学了方向后走出教室去认方向,学了乘法口诀后开展算24点活动,学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后测量教室和操场的周长……

学了乘法口诀后,我布置每对同桌带一副扑克牌,在班级社团活动课上,学生兴致勃勃地算起24点,同桌比谁算得快。一轮过后,我把几组比较难的四张牌出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思考。有一组是 “4 ,4 ,10 ,10 ”,学生想着三八二十四、四六二十四等常用口诀,我启发学生这组不是利用常规的乘法口诀,给出第一步:10个10是100,接下来100,4,4,怎么算得24呢?学生开始冥思苦想,有的还在草稿本上算起来。有个学优生大声喊:“老师,我会算了。100-4=96,96÷4=24。”“真聪明,除法都会算了。”“上兴趣小组的时候老师教的。”这个学生很自豪。我鼓励学生把刚才和同桌算24点和老师出题算24点的过程写成一篇数学小论文,学生大声地说:“OK!没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我有意无意地指导学生撰写数学小论文,告诉他们一些题材、写作技巧。“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会写一些简短的小日记、小论文,有的经过加工、修改还发表在了报纸杂志上。尝到甜头的学生更加喜欢数学小论文,不需要老师布置,随时就能把心得写下来。相信在不断努力地指导下,学生会有话可说,不再为下笔而发愁,“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也是指日可待的。

小学解决问题论文范文第10篇

教育专家朱永新曾经说过,中小学教师的“论文”应该是“记载、整理和思考自己的案例”,应该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客观反映,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个要求对农村教师的教科研活动很有启发。只要教师依托课堂和学生实际选择自己最拿手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就是从事教科研工作,就应该得到鼓励和表彰。

那么,农村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教科研呢?根据我个人的体会,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对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或是对课堂教学的利弊得失的反思,或是对学生管理方法得当与否的反思,或是对教材内容的独特理解,只要是倾注了真情,有切身感悟,对教育教学有指导作用,都是很好的教科研。

二是对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进行总结和反思。中小学教师每个学期都要参加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讨,参加各种名目的培训,这些学习和培训,对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提高教学能力大有裨益。在每次学习和培训之后,依据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把自己感悟最深的方面写成心得体会,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也是教科研的一种形式。

三是针对学校和班级教育教学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进而制定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这就是被很多人称道的“小课题研究”,它应该成为农村教师从事教科研工作的主要途径。

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对中小学教师每个学期都必须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要求,也应该给予必要的辨析。对农村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撰写理论性强、前瞻性强的“论文”有点勉为其难,既然中小学教育教研的重点是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解析,从而找到理想的解决方案,那么教师依托教学实践所写的教育案例分析、教育故事、教研心得、读书体会等都应该算“论文”,切忌盲目地给教师“论文”定字数、定格式、定内容,一味地要求在某级别报刊上发表等形式主义的东西。

只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学校教科研恰当地定位,对农村教师的“论文”写作给予科学引导,相信农村学校的教科研会大有作为,农村教师会爱上“论文”写作的。

上一篇:初一学生数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小学科技实践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