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3 16:18:39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自1996年以来,试点单位的规模在不断扩大,由最初的国务院学位办(1996)25号文件的第一批16所,到国务院学位办(1998)87号文件的第二批增加13所,到国务院学位办(2003)99号文件的第三批增加12所,到国务院学位办(2005)3号文件的第四批增加8所,再到学位办(2007)28号文件的第五批增加8所,目前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已达到57所院校。它覆盖了我国除海南、澳门、香港、台湾以外的各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学科领域,共分四批增设,到目前为止,已初步形成了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专业设置框架。现有教育管理、学科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小学教育、科学技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六个专业,17个专业方向。招生对象也经历了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由最初只招收普通高中现职教师或管理人员,逐渐形成一个全方位涵盖了基础教育战线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招生体系。

2006年3月21日,教育部吴启迪副部长在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换届大会上郑重宣布: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在我国的试点工作顺利结束,转入正式实施阶段。

一某大学教育硕士培养概况

某大学1998年获准招收专业硕士,主要包括教育硕士(Ed.M)、公共管理硕士(MPA)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1999年学校开始招收教育硕士,到2011年9月止,已招收十二届近四千人,招生规模居全国院校前列。

从学科专业方向来看,设置学科专业领域在不断延展。截止到2011年9月,专业方向已增设有教育管理、学科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科学与技术教育共17个方向。招生对象也扩展为普通中学、小学、幼儿园和其他中等学校的文化基础课的专任教师或管理人员,以及省、市、区、县教育研究部门或政府机关教育系统中有相当于中学、小学或幼儿园教师职务的教研员或管理人员。其中,现代教育技术专业面向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开设。从学制设置方面来看,教育硕士采用灵活学制方式,其学习年限为2.5~4年。学完全部课程,获得规定学分,通过论文答辩,即授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发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二教育管理专业教育硕士毕业论文选题分析

(一)样本选取

样本选自某大学教师教育学院2005~2009级所有教育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共255篇,其中教育管理专业毕业论文为155篇。

从论文总体数量中可以看出,近五年来,教师教育学院教育硕士研究生中教育管理专业约占所有专业的2/3,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次之,学科教学专业约占15.7%,而小学教育专业的仅有三人。原因在于教师教育学院2009年开始招收小学教育专业的教育硕士,首批仅招三人。

图1中清晰的显示出教师教育学院2005~2009级教育硕士教育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数量分布。从中可以看出2006级与2009级的毕业论文数量分别为1篇。追踪原因,近几年某大学对教育硕士的招生不断进行调整,而2006和2009年正是教师教育学院对教育硕士招生的调整时段,而这两人是由于保留学籍,延后入学,而正好分别延后为2006级与2009级学生,因而造成了图1这样的分布状况。因此,本文仅对2005、2007、2008三个年级教育硕士共153篇毕业论文选题进行分析。

(二)教育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分析

笔者通过对某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育管理专业2005、2007和2008级的毕业论文选题进行整理,分别从论文研究的主要对象、课程分类、年级级别、方式方法四个角度对三个年级的论文选题进行对比分析。

1从论文研究的主要对象角度看

依据教育硕士毕业论文研究的主要对象来看,可以大致分为校长、教师、学生、行政组织(含教研组)等方面。

通过对表1数据的对比,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三个不同年级毕业论文选题按照研究对象的分布情况。其中研究对象为教师和学生的所占比例最多,而以学生为研究对象呈现上升趋势。在2007级一栏中,我们可以看到,行政组织一栏有明显的增多,而出现最多的是以社区为单位的研究,这与近几年我国终身教育发展,提倡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社区教育有很大关系。此外,在2008级毕业论文中还出现了以学生家长为研究对象的论文选题,说明教育管理开始逐渐关注到家庭教育方面。总体来说,把校长作为研究对象的论文选题占少数。

2从论文研究的课程分类角度看

就毕业论文研究的课程分类角度入手,可以分为管理、心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思想政治、历史等科目,以其出现的频率来对比显示三个年级在选题方面的差异。通过对毕业论文选题按照各门课程分类进行年级间比较分析,对于基础教育而言,所有科目均有涉及,其中数学、英语、科学三门课程每年都有研究,可视为重点研究科目,而这三门中以英语为主的居高不下。同时,在管理类和心理学方面也都有一定的研究成果,相比之下心理学的研究较多,且多以情绪研究、干预研究为主。数据显示,管理类的研究成果有7篇,其中以班级管理、课程管理为主,研究数量明显比2005级与2008级高。

3从论文研究的年级级别角度看

按照论文研究的年级级别,可以将其划分为幼儿园、小学、中学、中职等不同学段进行分析。以年级级别为划分标准,分别呈现出三个年级毕业论文方向的大致分布。对比可以看出以下三点:首先,以幼儿园教育为主要研究目的的毕业论文篇幅较少,但整体呈现出上升趋势;其次,中高职教育作为研究方向,其成果较为显著,包含了对中高职学校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学生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与对策;第三,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教育一直作为研究的重心,大量篇幅研究中小学教育现状与实践研究,从教职工生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研究范围颇广。

4从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角度看

从论文研究的方式方法角度来看,教育硕士的毕业论文研究方法基本以实证研究为主,这与其学位设置的特殊性有关。笔者试图将毕业论文选题细分为差异分析、相关分析、个案研究、对策研究、应用研究、干预研究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教育硕士的论文基本都是以应用研究为主,着重实践研究及其实用性。以差异分析、相关分析、个案研究以及干预研究四种方式的研究较少,其干预研究也主要围绕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开展;以对策研究作为主要研究方式的论文篇幅较多,但以这种模式作为毕业论文选题的趋势开始下滑。由此可以看出,对于教育硕士而言,其毕业论文选题着重强调研究的应用性与实用性。

三教育管理专业教育硕士的培养趋势及发展特点

在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的影响下,我国教育正向着终身化、多元化、技术化的方向发展。在这种大趋势的指引中,教育管理专业教育硕士表现出研究对象面向多元化、研究内容可操作性强、研究方法具有时代性的特征。

(一)研究对象多元化

近几年来的毕业选题中,主要研究对象不仅仅只是针对教师,而是从整个教育体系的纵向层面上,包含教师在内,对行政组织、校长、教研组、学生、家长等各个维度进行研究。例如,《教育系统公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与归因风格的相关研究—以温州为例》一文就是将行政组织的教育公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心理状况及分析的研究报告。又如,《中学教研组文化构建研究》这篇文章就是从教研组切入,通过对教研组的文化构建的研究,透视到教育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教研组本是承担着对课程的教学研究的重要任务,它是学校做好课程教学的关键所在,所以对其文化构建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再如《公办初中学生家长教育知情权问题研究———以宁波市为例》中,则是把家长参与教育教学作为研究主体,从家长的领域切入研究,关注到家长在学生教育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以期更好地推动教育的发展。

研究对象多元化方面还表现为研究主体的年级级别,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中职等不同学段,这也表现出研究范围的扩大化,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到中职教育、成人教育的学龄横向发展。这样的发展趋势说明,教育硕士在研究中不仅重视基础教育,同时也开始关注到且认识到学前教育、成人教育及终身教育的重要性。全球化的终身学习思想已经成为教育的指引标。

(二)研究内容操作性强

研究内容呈可操作性强的趋势,尤其是对教学课程研究表现出应用性与实践性。作为教育管理专业的教育硕士而言,以往都是从宏观的视野去研究教育管理理念和教育管理的方法居多。近五年来,明显的趋势可以看出,教育硕士的研究已经向着各个具体学科的教学管理方向发展,其应用性与实践性在逐步增强。这正是国家对教育硕士培养的初衷所在,即教育硕士学位的设立是为了培养教育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研究生教育,其论文应该关注教育实际,也就是当下所工作的场所和面临的具体问题,同时要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教育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在所调查的153篇毕业论文中,大多都是以某一具体学校为例进行研究,或者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进行研究为主,能够体现出研究的可操作性。例如,《初中班主任职业倦怠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温州市区为例》一文,明确指出具体研究问题,同时确定了其调查研究的范围,此研究的实践性极强,同时对初中班主任职业倦怠研究具有很好现实意义。从样本中观测,近五年的教育硕士毕业论文都向着这种实践性很强的研究方向发展,说明学校在对教育硕士的培养方面正按照其培养模式不断进步。

(三)研究方法现代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教育硕士在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上也体现出了时代的步伐。特别是运用信息技术的元素分析文本,大大加强了分析的有效性与时效性。本文在研究中发现,教育硕士毕业论文包含了差异分析、相关分析、个案研究、对策研究、应用研究、干预研究等方式方法,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对教育管理过程进行研究,合理地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途径,以达到研究预期的实践意义。如《中学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以温岭市四所学校部分教师的调查为例》,就其研究主题来说,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国家的繁荣,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了关于中学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具有时代性。就其研究方法来说,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该问卷的编制及测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对问卷的信度、效度分别进行检测,具有时代性。就其分析方法来说,文章利用SPSS12.0软件进行问卷分析,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卷并得到结论,具有时代性。通过这个事例可以看出,随着国家信息技术的发展,科学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地发展,大大提高了在学术方面研究的科学性,具有强烈的时代性。

四对未来教育硕士的培养提出几点建议

本文以不同角度对某大学教育管理专业教育硕士共153篇毕业论文选题进行比较,通过数据显示、资料考查等方式,了解并分析其近几年来教育硕士毕业论文选题情况。从文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该专业毕业论文选题范围广、涉及领域宽,内容涵盖了基础教育、学前教育、中职教育以及成人教育等方面,主要研究对象包括校长、教师、学生、行政组织(含教研组)等,以各科教学领域为研究方向,其研究的应用性与实用性极强,符合国家对教育硕士培养的要求。结合对教育硕士毕业论文的分析,提出对未来教育硕士培养趋势的几点建议:

(一)紧跟时展要求,体现当前教育的需求

通过对三个年级毕业论文选题的梳理,不难看出,其选题的重点在于基础教育管理的实践研究,所占篇幅极高,而中职教育管理次之。整体看来,在特殊教育管理和终身教育管理为研究方向的论文选题仍极少。笔者认为,结合我国现行教育的实际,国际国内都大力提倡终身教育,同时我国教育也非常重视对特殊儿童的教育,教育管理专业的研究方向是否可以向此类方向发展,为我国终身教育事业与特殊教育事业做出一定的研究成果,以期改革其教育管理模式,为取得更好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强化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效果

在对教育硕士的毕业论文研究中发现,其培养模式都非常重视应用性与实践性,这与国家提倡培养教育硕士的初衷基本相符。教育硕士的毕业论文选题基本都是在教育工作实践中提出的教学问题,均属于应用研究范围。但在实际学习中,他们用于理论学习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这样很难保证其专业知识的提升,那么在研究实践问题时就缺乏一定深度的理论指导。因此,笔者认为,针对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应该在以实践为主的基础上,强化专业理论知识,从而提高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效果。

(三)加强信息化教育管理技术能力培养资源建设

目前,绝大多数教育硕士具有上网条件,但缺乏相应的资源支持。信息化教育技术能力培养资源不但可以为全日制教育硕士提供有效的资源保障,也可以为其提供更为开放的、灵活的学习环境,为有效地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协作学习提供便利,为教育管理技术能力培养提供长效支持。

参考文献

[1]刘宏.教育硕士培养现状研究———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4):143.

[2]邱均平,王姗姗.近五年来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进展与趋势[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7-22.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学术论文写作 英语专业 实用性

一、课程的性质及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学术论文写作》是英语专业高年级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目的是为了系统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方面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锻炼他们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和写作规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研究型学习能力和自主研究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本校英语专业本科已开设此课程三年,但课程教学对于实际毕业论文写作的作用不大,也没有明显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主要原因如下:1.教学中侧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研究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学生仍然不知道如何使用数据库和网上资源来查找资料,也不清楚如何进行如调查问卷之类的第一手研究。2.课程教学和学院的毕业论文和实习工作脱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不适用于实际的毕业论文工作。3.教学方法单一,主要是教师讲授法和练习法,教学内容比较枯燥。

二、实用性原则的实施

基于《学术论文写作》课程的性质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更好地为学术论文写作服务,必须在课程教学中贯彻实用性原则。

1.教学计划的实用性。教学计划按照毕业论文写作的各个环节及外国语学院毕业论文工作计划来设计,包括选题、查找文献资料、研究方法、撰写开题报告、撰写摘要、引言和结论、撰写参考文献、附录和致谢、修改初稿、修改论文格式及定稿、答辩这些必要的环节,让学生明确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流程。在八周课程教学中,重点训练论文写作前的准备,即如何选题、如何查找文献资料、如何进行第一手研究及如何撰写开题报告的各个部分。在八周教学中,指导学生按照外国语学院毕业论文工作计划完成毕业论文初稿撰写前的所有工作。

2.选题的实用性。以往的课程教学中对于毕业论文的选题没有强调实用性原则,教师给学生介绍了较多的理论型较强的语言学、文学类的选题,和学生未来的实习和就业工作联系较小,也与学院的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工作改革不相符,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本学期的课程教学中严格贯彻毕业论文、毕业实习和就业一体化原则,要求学生选择与自己的就业方向一致的选题,增强毕业论文的实用性。根据英语专业的三个专业方向及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选题限定在实用英语、应用英语翻译、英语教学与培训三个方向。外贸方向的选题可以包括外贸英语、商务英语、旅游英语、酒店英语、会展英语等领域。应用英语翻译方向的选题可包括笔译、口译、文学翻译等。英语教学与培训方面的选题可选择二语习得理论的应用、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英语培训等。学生先确定自己的论文选题方向,然后拟定一个初选题目,再跟论文指导老师见面商讨确定毕业论文选题。

3.研究方法的实用性。介绍学术论文中常见的两种研究方法:第一手研究的方法(实验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及第二手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结合教师做科研项目的经历向学生展示如何在研究中使用问卷法和访谈法,教会学生制作一些简单的问卷。重点介绍大部分同学在毕业论文写作中更多使用的文献法。先用截图的形式介绍利用图书馆电子数据库查找文献资料的步骤和方法,再带学生到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实际操作如何在万方、中国知网、中国数字图书馆等数据库中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实操过程中,以万方数据库的使用为主,辅导学生如何利用万方数据库查找符合自己要求的文献资料,比如准确查找具体到某年份、某单位、某作者的文献;指导学生怎样快速生成参考文献、查看论文摘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检索效率。

同时,图书馆工作人员也对读秀学术搜索和超星移动图书馆的相关特点进行了介绍,并指导学生在外网不能访问的情况下,以及在万方数据库检索不到所需要的资源时,如何通过在校园网内注册读秀学术搜索账号,或者利用超星移动图书馆绑定读者证账号后进行文献传递,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源。通过上机实操指导课,毕业生全面接触和深入了解了图书馆的各类数字资源,并且掌握了高效利用馆藏数字资源的方法和手段,避免了盲目性和低效率。

4.写作训练的实用性。

(1)学习制作读书笔记或读书卡。在查找文献资料后,教会学生如何做读书笔记,养成边阅读边做笔记的习惯。看到有价值的、对研究有用的东西(包括观点、例子)随时记录下来;看到可以进一步讨论、研究的问题也随时记录下来。读书笔记可以记在笔记本上,也可以做笔记卡片。每页需要标明文献的出处:即作者、书名或文章名、出版社或杂志社,出版时间等信息。

(2)在批改网完成开题报告各部分的写作。将开题报告分解为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研究内容、研究步骤及实施方案、参考文献五个部分进行讲解。每部分讲解后,要求学生在指定时间内完成老师提前在批改网上布置的的写作训练,系统会在学生提交论文的同时给予评价和评分。学生可以根据系统对于作文结构和语法、句法的评价修改作文,系统重新评定成绩。教师也可以登录系统对学生的论文再次进行评价及修改分数,教师重点就内容进行评价。使用批改网完成开题报告的各部分内容的写作,提高了教师批阅论文的效率,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作文。

(3)注重thesis statement 中心思想句的撰写。Thesis statement是一篇学术论文的中心思想句,它在论文中的作用就像心脏对于人体那么重要。它通常是一个复杂句,总结了全文的主要观点。换句话说,中心思想句是研究问题research question的答案。撰写中心思想句可以帮助作者确定主要研究内容和写作方向,避免偏离主题和研究重点,相当于论文的纲领。在开题报告的研究内容部分,增加了中心思想句的写作。课程教学中以案例教学法展示如何撰写中心思想句:先找出选题中的关键词,再确定研究问题,然后再考虑用一句话概括研究的方法、主要内容和结论。学生撰写论文的中心思想句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做出评价,修改完善中心思想句。中心思想句确定后,拟定论文的写作提纲。

5.教学方法的实用性。本课程教学以“实用性、可操作性”为原则,精讲多练,注重实训,落脚点在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学术论文写作水平上。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对于学术论文写作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论文写作的要领。

(1)系统讲授法:给学生传授学术论文写作的重要性、写作过程及相关理论知识,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2)小组讨论法:在选题和开题报告撰写等环节,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使学生畅所欲言,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培养学生博采众长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论文鉴赏教学法:通过成功和失败正反两种论文的对比分析,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怎么写,不应该怎么写,从而领悟写作技巧和方法。

(5)自主学习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求知、积极探索。鼓励学生多去图书馆查阅资料,至少读两本相关著作和5篇学术论文,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的能力。

(6)情境教学法: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进入特定的场景,感受现场气氛,学习教学内容。如:组织一次毕业论文模拟答辩,使学生了解论文答辩的过程以及应注意的事项。

6.课程考核方式的实用性。为了突出本课程的实用性及与实际毕业论文和实习工作的联系,课程考核方式改为考勤占10%,读书笔记占20%,批改网作业占20%,开题报告占50%。课程结业的主要成果是一篇质量上乘的用英文撰写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学术论文写作》课程的实用性原则有助于学生选取实践性、应用型强的选题,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文写作水平和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

参考文献:

[1]丁往道,吴冰.英语写作手册(英文版第三版)[M].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9.

[2]黄国文,王宾.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手册[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本科生;毕业论文;毕业作品;行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1-0255-03

近年来,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存在很大滑坡。为此,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发了《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学位〔2010〕9号),教育部公布《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4号)等,旨在加强毕业生学位论文工作的管理。2012年5月,笔者通过“本科毕业论文情况问卷调查”,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有:(1)抄袭现象严重,学术风气不好;(2)惩治后果不严、不重,导致敢于冒险;(3)写作时间与考研、就业冲突;(4)科研经费不足;(5)指导教师不认真负责;(6)答辩环节实属走过场。

一、改革的依据

2007年教育部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和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均提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1]为此,部分高校纷纷开展毕业论文改革,如四川大学早在2010年提出毕业论文可以是传统形式的毕业论文,也可以是反映学生真才实学和创新能力的与专业相关的作品、设计、调研报告、竞赛成果等[2];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提出本科生科研作品可代替毕业论文[3]。这些都为高校毕业论文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和行动借鉴。

二、改革的行动

2011年10月,安庆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学位评定委员会通过:根据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毕业论文形式可以改革,可以是传统毕业论文,可以采用毕业作品代替传统毕业论文。(1)在美术学院开展毕业作品代替传统毕业论文的改革;(2)在教育学院开展传统毕业论文改革。2012年,笔者所在团队申报“提高本科毕业论文实效性的行动研究”项目获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立项,这也为本研究增强了信心和动力。

(一)毕业作品的改革行动

在美术学院开展毕业作品代替传统毕业论文的改革,自2012届毕业生开始试行。

1.方案。毕业作品类别不限(如油画、中国画、设计、动画、水彩等);作品尺寸:油画画幅不小于100CM×100CM,中国画不小于6尺,设计、动画作品不小于对开。答辩时,要求将毕业创作的构思、过程和最终效果制作成PPT课件,同时根据作品的内容、思路和过程写出3000字以上的创作说明。

2.过程与要求。(1)毕业生于第六学期(3月10日)向学院提交采用毕业作品代替传统毕业论文的申请;(2)学院根据申请情况安排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和审核各阶段毕业作品的完成情况;(3)学院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及诚信承诺书的签订;(4)学生需分别在第六、七学期中分三次(6月10日、9月10日、12月10日)向学院报告毕业作品完成情况;(5)毕业生于第八学期(4月10日)向学院提交毕业作品的成果,包括提供相关附件材料等;(6)学院于第八学期(4月20日)组织专家鉴定;若未能通过鉴定,学生必须在答辩前重新提交成果参加二次鉴定,逾期则须毕业论文重修;(7)学院于第八学期(5月5日)组织毕业作品答辩(要求将毕业作品的实施过程、指导教师的指导过程以及最终成果通过PPT课件进行展示,并回答评委提问,时间为5-15分钟。毕业作品要撰写3000字以上的创作说明,含作品的内容、思路和过程等);(8)学院对毕业作品材料的整理归档(其实物部分要以影像资料的形式保存)。

(二)毕业论文的改革行动

在教育学院开展传统毕业论文改革,自2013届毕业生开始试行。

1.完善保障措施。(1)学校在第五学期开设毕业论文写作指导课,帮助学生端正学术态度和介绍科研论文的写作方法;(2)加强毕业生诚信教育,并要求毕业生签订毕业论文写作诚信承诺书;(3)毕业论文写作时间提前到第六学期开始,尽量缓解与考研、就业时间冲突;(4)学校增加毕业论文经费投入,有效保障图书资料、网络资源以及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耗材的投入。

2.严把五道质量关。(1)命题与选题的双向选择。学校在第六学期(3月15日)安排毕业论文命题、选题工作,把好第一道关。①命题数量应多出毕业生人数10%以上;②毕业生初选命题后与命题教师进行沟通。选题是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需要多方思索、反复推敲才能确定;③命题教师在教务管理系统中申报论文题目,并接受校院两级管理系统的审核,防止题目太大、太空,且各专业论文题目总体上要在理论探讨型、实验探究型、实际应用型、调查研究型中均应占一定的比例;④学生上教务管理系统中选择事先与命题教师沟通好的选题;⑤命题教师在教务管理系统中接收学生选题。通过毕业论文命题和选题的改革,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避免了学生选题的盲目性,增强了校院两级审题管理,为毕业论文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2)带着精读文献记录开题。学校在第六学期(6月15日)安排论文开题,指导教师要检查毕业生阅读文献及开题报告情况,把好第二道关。①指导教师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给学生,要求学生要读哪些著作、杂志等参考文献(文科不少于15部(篇),理科不少于10部(篇));②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在精读过程中做好详细记录,供指导教师查阅,并进行文献综述;③挖掘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④构思论文的基本框架结构;⑤列出论文相关参考文献。通过带着精读文献记录开题,可以有效地检阅学生对论题的整体把握情况,为论文写作奠定良好的开端。

(3)通过周志对写作过程实施校院双重监控。写作时间提前到第六学期(6月20日)开始,指导教师要认真审阅学生毕业论文初稿、一稿、二稿直至终稿,提出修改意见,对学生的论文质量全程负责,把好第三道关。写作过程需要按照毕业论文写作规范及时间要求,鼓励学生提前完成各阶段论文写作任务,并在教务管理系统中提交各阶段的周志(周志是学生和指导教师在论文工作中具体活动的真实记录),接受校院两级监控的初期、中期、后期检查。通过教务管理系统中周志的监控,可以方便地审查每篇毕业论文的进展情况,对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至关重要。

(4)匿名评阅。学校在第八学期(4月25日)安排毕业论文评阅,评阅教师要重点检查写作是否规范,有无重大错误,并提出修改意见,把好第四道关。毕业论文采取匿名评阅,每篇论文必须隐去作者和指导教师的相关信息,分送三名评阅教师评阅,须三位评阅教师全部通过者方可申请毕业论文答辩。通过匿名评阅可以促进公正,更加真实地反映论文成绩。

(5)无记名投票答辩结果。学校在第八学期(5月10日)安排毕业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对毕业论文进行全面严格审核,把好第五道关。答辩时,要求学生做PPT课件,注重介绍论文研究的意义、方法、过程、结论与创新点等,并展示相关研究成果,如设计成品、调查资料等。待学生陈述完,需回答评委提问。答辩时间每位学生控制在15-20分钟。学院成立答辩委员会,下设若干专业答辩小组,成员5-7人,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过半数通过。若一次答辩未通过者,论文需重新修改,再经指导教师同意,可参加二次答辩。若二次答辩仍未通过,须毕业论文重修。通过无记名投票答辩结果可以促进公平,有效地保障答辩结果的合理性。

四、改革的成效

(一)毕业作品改革的成效

从表1中可知,美术学2012届、2013届的全部毕业生论文均选择了毕业作品创作形式,且作品形式多样,分别达到了11种和12种;毕业作品类型排在前三位的是中国画、油画和插画。

从表2中可知,美术学专业近三届毕业论文成绩中,良好及以上的毕业论文比例分别为27.7%、31.3%、42.2%,呈现逐年攀升之势;而及格及以下的毕业论文比例分别为38.5、31.3%、23.4%,呈现逐年下降之势。表明:美术学专业毕业论文改革有效地避免了抄袭现象,且论文总体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二)传统毕业论文改革的成效

为了检测改革成效,笔者借助于万方数据检测系统,对教育学院教育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广播电视学、应用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六个专业的2012届和2013届毕业论文进行相似性检测,每届六个专业分别随机抽取成绩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四个等次的毕业论文5篇,每届共计120篇。

从表3中可知,2012届毕业论文中相似比在70%以上的占总篇数的25%,相似比在30%以上的占65.8%,表明毕业论文存在抄袭现象较为严重,特别是成绩偏低的论文,如“及格”成绩论文中相似比在30%以上的占93.3%。改革后,2013届毕业论文中相似比在70%以上的占总篇数的7.5%,相似比在30%以上的占29.2%,表明毕业论文中仍然存在部分抄袭现象。通过两届数据比较发现,2013届比2012届毕业论文在各等级的相似比检测中,均表现出数据显著下降。表明:教育学院毕业论文改革有效地减少了抄袭现象,且毕业论文质量整体上有较大的提升。

五、行动的反思

安庆师范学院开展的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的试点研究,取得了良好成效,提高了整体论文质量,有效地减少了抄袭现象,缓解了写作时间的冲突。但改革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如毕业作品的评判标准还不够具体,部分作品类型的师资相对匮乏,甚至存在指导及评阅均由同一教师完成;再如传统毕业论文的改革后,仍然存在部分抄袭现象,未能彻底杜绝,指导教师的责任心难以客观地评测等,这些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当前,本科生毕业论文正经受着废除与续存的舆论煎熬[4]。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势在必行,高校一方面在思考如何对传统论文进行改革,另一方面在思考替代型论文改革如何规范操作。但教育部门至今还未出台任何关于替代型毕业论文改革的政策规范性文件,不免高校会担心替代型论文改革后会影响到自身的教育部门评估结果,毕竟毕业论文质量是高校教学评估中核心指标之一。所以,高校毕业论文改革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的推行,需要教育主管相关部门的意见协调统一,不能一方面表示要增强高校办学自,一方面又要学校承担评估工作的风险。为了高校能够放下包袱大胆地开展毕业论文改革,期待教育主管部门尽早制定指导性意见,具体明确本科毕业论文可以改革的方向、内容和标准等。

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级专门人才,本科生毕业论文对当今大学生的学业是个严峻考验,安庆师范学院实施的本科生毕业论文分类改革试点初具成效,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意义。但无论采取何种形式论文改革,都要明确责任,严格要求,加强监督,保证质量,才能真正培养出高质量、有特色的社会需求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济.实施“质量工程”贯彻“2号文件”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周济部长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视频会议上的讲话[N].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07-05-28.

〔2〕四川大学关于坚持“高质量、多样化”原则进一步加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补充意见[EB/OL]..

〔3〕浙江工商大学普通本科生科研作品代替毕业论文(设计)暂行规定[EB/OL]..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论文分类;主要任务;写作步骤指导;典型题目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1―0018―03

教育部高教司2001年编写的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对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是通过毕业论文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各项基本技能、实践能力和决策能力[1]。教育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是综合考查学生运用教育技术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教育教学问题能力的重要方式,但是现有很多毕业论文缺乏科学和规范,论文质量并不高。本文参照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尝试将论文分类,并就每类的主要任务和具体写作步骤展开探究,列举出典型题目,以求为毕业生提供参考。

一 综述/评述类论文

1 定义

查阅某一专题在一段时期内的相当数量的文献资料,经过分析研究,选取有关情报信息,进行归纳整理,作出综述或评述的文章[2]。

2 主要任务和写作步骤指导

(1) 选题

选题首先要内容新颖,且近几年确有进展,为本专业所关注的焦点;其次题目不要过大,面面俱到的文章很难深入研究核心问题,往往流于泛泛而谈。

(2) 查阅和积累有关文献资料

一方面,需要搜集权威性的参考书,如专著、教科书、学术论文集等。另一方面是查找期刊和文献资料。

(3) 提出综述/评述的问题

用200-300字的篇幅提出问题。指明写作目的、意义和作用;阐述所综述/评述问题的资料来源、历史、现状及发展动态。如果所选题目属于争论性课题,需要指明争论的焦点所在。

(4) 进行具体综述/评述

首先,通读、细读、精读文献资料,分析每篇文章的主要论点,分类摘记其主要内容,包括技术方法、重要数据、主要结果和讨论要点。其次,对摘记的资料进行加工处理,使之系列化、条理化。可以从以下顺序进行综述[3]:①历史发展:按时间顺序说明这一课题的提出及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体现各阶段的研究水平。②现状分析:介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各家观点,详细介绍有创造性和发展前途的理论或假说,并引出论据;对有争论的问题要指出问题的焦点和可能的发展趋势,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一般的、过时的或已被否定的观点可从简描述。③趋向预测:在纵横对比中肯定所综述/评述课题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和不同观点,提出展望性意见。

(5) 总结

对综述/评述所得出的结论进行评议,对文章的特色和不足进行总结。

(6) 参考文献

依引用先后次序或参考程度排列参考文献,引用的国内外文献必须真实。由于现在的综述/评述多为“现状综述/评述”,所以70%的引用文献应为3年内的文献。

3 典型题目

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综述/教学设计的国际前沿研究/从网络教育的发展看回归教育现象/面向学习者的教学设计评述/教育技术研究范式与发展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教育游戏的国际研究动向以及启示。

二 实证类论文

1 定义

针对教育技术领域的某一问题或专题,有目的地进行调查与考察、试验与分析,或进行相应的实验研究,得到系统的观察现象、实验数据或效果比较等重要的原始资料和分析结论的论文。实证研究分为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后两者,主要研究方法有调查问卷/量表(常伴有访谈)、文本分析、观察法,实验法等[4]。

2 主要任务和写作步骤指导

(1) 确定研究的问题

明晰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分析课题是否具有创新性、可行性,影响可行性的一般因素是什么。

(2) 分析研究的问题

首先,界定研究涉及的基本概念,搜集相关支持理论。其次,分析所研究的问题是否具有普遍性及导致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前人的研究成果及其可借鉴的研究方法或手段;再次,说明作者拟从哪些创新角度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建立研究假设。

(3) 制定研究的方案

运用实证方法展开的研究,需要事先作好周密的设计,以求对实施研究进行严格的控制,尽量排除研究者、被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具体做法如下:确立研究中需要考虑的相关因素和观测指标;确定研究方法;明确已具备条件和尚需创设的条件;明确研究的具体步骤和时间安排;设计必要的问卷、调查表、测验题、实验过程等。

(4) 实施实证研究

依据方案进行研究,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时,研究过程也有差异。例如在以调查/访谈为主的实证研究中,首先需要进行预调查,然后根据预调查结果修改调查设计;实际调查中注意尊重客观事实,如实记录,不把主观倾向带到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在以实验为主的实证研究中,首先,进行实验前测;控制实验的各个环节、实验对象、实验时间和场所的安排等因素;其次,如实记载自变量的操作情况、无关变量的控制情况、因变量的变化情况和其他相关情况;再次,进行实验后测,了解实验后被试在所研究的特质上达到的水平[5]。

(5) 整理资料,作出总结

对研究过程进行总结;用适当统计方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并详细分析;得出研究结论,以量化资料反映客观属性,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指导性或改进性的策略或建议。

3 典型题目

(1) 课程/课堂教学

幼儿园动漫环境创设效果的研究/非语言符号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小组讨论学习在**课堂中的效率研究/**市高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状分析/《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现状调查和研究。

(2) 学生学习

**地区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情况与调查研究及推广措施/概念地图支持学习困难学生写作的实验研究/**市在校大学生博客使用现状调查与分析/大学生信息技术技能的调查研究。

(3) 教师专业发展

对**市中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方式的研究与建议/中学对教育技术师范生能力与素质需求调研/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倦怠调查研究及应对策略/**地区高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调查与分析/教育Blog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研究与展望――以**地区为例。

三 设计类论文

1 定义

本文界定的设计类论文是设计课堂活动、模型、系统等一些应用性研究的文章;它重在应用或检查理论,并依据理论进行分析设计,得出直接的设计成果。本类主要是设计课堂活动及一些应用平台模型,对于以编程实现的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将在第四类论文中阐述。

2 主要任务和写作步骤指导

(1) 对选题背景和依据理论进行概述

对选题背景进行描述,指出设计的目的;对相关概念和支持理论进行概述。

(2) 对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深入调查

深入调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从已有研究成果提炼出本课题可以借鉴的具体内容和要素,并重点指出已有研究成果中的不足之处,分析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初步确定本论文中的设计需要解决什么实际问题。

(3) 对设计进行需求分析

在上一步中已经初步确定所做的设计需要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后,紧接着就要对设计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如果可行,则要进一步具体回答“本设计要做什么”的问题,细化设计任务。

(4) 进行具体的设计

根据细化的设计任务来进行具体的设计,作者可以自行选择是否详细描述具体的设计过程。

(5) 应用所做的设计

应用分两个阶段:试应用和真正应用。前者主要检测所做的设计是否完善;后者是根据试应用结果对设计进行改进和完善,直接检测所做设计的应用效果。不管是哪种应用,都需要记录应用的具体过程。

(6) 分析成果,总结和展望

对应用成果进行分析,将成果与目的对照,看有没有实现设计目的;指出具备更完善的条件时设计还能改进的地方。

3 典型题目

基于三维动画技术的视频课程片头设计/基于协作学习的课堂活动设计/中学信息技术网络学习社区的分析与设计/多媒体界面的创意设计/网络教学平台的整体设计/绩效观下的企业培训教学系统设计。

四 开发类论文

1 定义

本文界定的开发类论文是描述为解决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而设计的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及应用过程的文章。由于是教学应用软件的开发过程,所以可以参考各类软件生命周期模型,在模型指导下融入对教学过程的思考,实现教学过程思想对软件开发的指导,以及软件应用对教学过程的反馈与建议。

2 主要任务和写作步骤指导

(1) 对选题背景和依据理论进行概述

同“设计类论文”,着重描述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性质、简要解决办法及对系统功能的大概要求。

(2) 对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深入调查

同“设计类论文”,并对该软件系统解决特定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期。

(3) 进行软件需求分析,

首先进行可行性分析;其次确定系统可以实现怎样的功能,即系统“要做什么”,从该步骤开始,可以参考几种常见的软件工程生命周期模型来安排系统开发的过程和进度,采用常用的结构化分析方法来进行分析,并且撰写相应的文档,例如数据流图,数据字典,说明以及补充材料等[6],为设计过程做好充足的准备。

(4) 设计过程

包括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过程。对(3)中的系统功能进行细化,进行系统总体结构设计,数据结构以及数据库的设计,产生若干独立的功能模块,然后再对每个模块进行详细设计。

(5) 编码与测试

即软件开发中实现的环节,可以独立进行,撰写相应的文档,总结一些实现方法和技术优化上的体会。

(6) 系统的应用和反馈

类似于系统开发的调试阶段,即让系统在实际环境中运行,看系统的运行是否能够适应软硬件环境,是否真正满足预期的要求,并记录反馈信息,以再回到阶段(4)进行优化设计,改善系统的性能;在最终成品的应用中记录最终的应用效果。

(7) 总结和展望

对开发成品及其应用成果进行评价,将成果与开发目的对照;对比目前同领域中的其它系统,总结过人之处和不足之处,指出具备更完善的条件时开发还能改进的地方。

3 典型题目

网络教学交互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net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基础教育研究性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基于Web2.0的在线搜索系统的开发/基于Web2.0的网络学习平台的开发。

五 比较类论文

1 定义

比较研究法是通过审查、判断并列举事物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的方法,可分为横向与纵向、同类与异类、定量与定性比较;比较的对象可以是同一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特征或现象,也可以是不同事物在同一时间序列、不同空间结构上的特征或现象[7]。它广泛存在于上述四类论文中,本文探讨的比较类论文是指通篇以比较为主要手段,展现和分析比较的内容,以揭示事物本质的论文。

2 主要任务和写作步骤指导

(1) 确定比较的主题

首先,选择比较对象,确定比较的主题。其次,在头脑中产生对此主题比较目的的假想,比较目的需要立足实际,且在比较研究中可验证。再次,确定比较的具体内容和比较标准。

(2) 获取相关资料

搜集和初步整理资料。可以通过实地考察、阅读文献、调查访问、座谈讨论、实验等多种渠道收集资料,但考虑到所选材料对达到比较目的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需要选择最优的渠道以保证材料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3) 描述比较内容并进行差异分析

对每一项比较内容进行描述,进而列举比较对象间的异同,站在历史、辨证、多维的视角上来分析比较对象间形成异同的原因。

(4) 得出比较结论

对所比较事物的本质进行进一步揭示,并验证笔者的假想有没有实现,得出比较结论。

3 典型题目

信息时代电视传播的嬗变/论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多媒体信息传播与大众传播的比较/网络课程与精品课程的对比研究/大众传媒信息与学校教育信息比较研究/Web2.0应用国内外现状比较研究/现代远程教育监督机制中外比较研究/农村受众媒介素养习得差异性研究/**和**区域信息化差异比较/**市重点小学教育网站主页设计比较研究。

六 总结

本文探索出的教育技术本科毕业论文的几种分类及各类的主要任务和具体写作步骤,只是在为提高毕业论文质量上的一种探究,必有不足之处。在论文实际写作中学生还需综合地、灵活地选用各种研究方法,在各类论文具体写作步骤基础上学会变通,不能固化在这些框架中,这样才能写出创新的、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管理卷/理学卷/电子信息卷[M].高等教育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1-6.

[2][3] 如何写综述论文全攻略[EB/OL].

[4][5] 马云鹏.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7,196-204.

[6] 朱少民.软件工程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113-145.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构建·在构建中发展

——滁州电大总结性评估自评汇报

各位评估专家、各位领导:

首先,让我代表滁州电大和所属的工作站参加开放教育试点的全体教职工,向省教育厅评估组专家们莅临我校评估和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

根据教育部和教育厅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的统一部署,我们自去年夏季至今,历时九个多月,积极认真地贯彻“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理,以评促发展”的方针,把迎评和试点看作是同一回事,自觉地变压力为动力,高度重视、抓住契机,边深化试点改革,边展开了各项迎评工作。整个迎评和试点工作进程中,认识到位、发展加快、总结深入、材料齐备、宣传有力。现在,各位评估专家就坐在我们面前,各位主考就坐在我们面前,是我们该正式交出试点工作答卷、接受评估和检验的时候了。下面,我就学校的概况、试点工作总结和整改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校长汇报,请予审议。

一、学校概况:设施·规模·格局

主要设施:创办于1979年2月的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滁州分校,位于滁州市风景秀丽的琅琊山脚下。占地面积5亩,拥有教学办公大楼一座,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固定资产681万多元(新增293万多元,增43%)。已建成ku波段卫星地面接收、校内闭路电视及vbi/ip接收系统、主干百兆桌面10m校园局域网及独立域名互联网站、计算机网络技术平台和“电大在线”学习平台。现有50座多媒体机房3个,视频阅览室(自主学习室)1个、50座语音教室1个,另有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投影教室)14个,150座多媒体演播大厅1个。拥有计算机270多台,所有计算机均能进行网上阅览。图书馆藏书2.2万余册,报刊、期刊200余种,自建电子图书10.3g,另与省电大实现电子图书共享,教学管理使用中央电大教务管理软件,已实现教学、学籍、考务、成绩等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规模/培养:分校下辖明光、天长、来安、南谯、全椒、定远、凤阳7所电大工作站。二十五年来,滁州电大依靠系统办学优势,主动适应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地区,实行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办学,充分运用多种媒体、多种教学手段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形成了以滁州电大为中心,覆盖皖东地区四县、两市、两区的电大教育网络。开设理工、经济、文法三个科类二十多个专业。04秋全市在籍学生达3809人,其中开放教育3376人(本科生905人,专科生2414人)。累计培养毕业生9018人,其中,开放教育本科253人,专科657人。

分校的开放教育是2000年秋经省电大批准正式招生并实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5年多来,从2000年秋开放教育专科1个金融专业48人发展到04年秋本科9个专业(法学、会计学、英语、金融学、汉语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工商管理、小学教育),专科8个专业(法律、财会、英语、金融、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企业管理两个方向、计算机应用、工民建、现代文员)共2002人。已毕业本、专科学生295人(本科253人,专科42人),本科毕业率为91.34%,专科毕业率为93.33%,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单位骨干,有得到提拔走上领导岗位的,有获得表彰奖励的,有获得专业资格证书晋升职称的,有不少还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电大的办学声誉和教育质量得到很大提高和社会认可。

格局/办学:我校在坚持大力发展开放教育的同时,注重发展与名牌高校合作办学的网络远程教育(已成立滁州电大奥鹏远程学习中心)以及各类培训的继续教育。05春网络教育已发展到与兰大、中科大、浙大等10所高校合作办学,在籍生220多人,继续教育培训04年达734人次。04年办学收入开放教育占78.3%,网络教育占9%,继续教育占8.7%,注册视听和普专教育占4%,基本形成了“一体两翼”的办学格局。

格局/机构:我校实行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内设机构已从广播电视教育阶段的一办三科增设和调整为12个内设机构:党办校办、纪检委、校工会、校团委、督评办、教学处、教务处、技术服务处、网络教育办、继续教育办、招生办、远研室。

二、试点总结:探索·构建·质量

1、试点地位突出,工作思路明确,努力夺取试点与课研双丰收

试点地位突出:开放教育试点5年多来,我校在上级电大指导下、在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下,以试点工作为新的发展契机,高度重视、坚持改革、锐意进取、认真实施。为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02年学校主要负责人更换前后,先后两次成立由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包括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滁州电大开放教育试点项目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运作。通过开展转变观念大讨论,加强培训与考核,狠抓入学教育与课研,使全校师生员工划清了开放教育与传统教育在办学、教学、学习、管理方式上的四个主要区别,确立了“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全力服务+全程服务+全方位服务”两大理念,为推进远程开放教育试点奠实了思想基础,并融汇和贯穿于开放教育试点工作的全过程。中期评估后,积极按照省电大整改意见,深化教学改革,并同步开展教学管理的创新和探索,突出和加强了开放教育主体地位,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专业设置不断拓宽,办学收益逐年增长,教学办公条件逐年改善,教学水平和质量逐年提高,社会影响逐步增强,为推进我市高等教育大众化、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工作思路明确:02年至04年,学校在发动职工大讨论的基础上,一年一个新思路,三年迈了三大步:02年/转变观念、理顺关系、重点突破、稳步前进;03年/深化改革、重在建设、打造品牌、跨越发展;04年/坚持探改、创新管理、注重特色、促建争优。在课程改革重点突破上,校长亲自掌握推动;在课题研究“零”的突破上,校长亲自带头撰写;04年5月学校成立了“总结性评估领导小组”后,校长亲自主持培训班,学习贯彻评估标准,制定迎评工作计划和整改方案,明确重点、分解任务、落实责任,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新一轮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和修订工作,探索和初步掌握了开放教育的一些规律,总结概括出符合我市、我校实际、具有自身特色的“导构式”教学模式(已获省电大课题研究优秀奖)和“流程+目标+责任”的教学管理模式及其实践模型。纵观5年多来试点工作的实践和探索,我校试点工作的总体目标明确:努力建成皖东远程开放大学和远程学习服务中心,培养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总体思路清晰:以转变观念为先导、以构建“两模”为重点,以课题研究为基础,以迎接评估为契机,以确立两大体系为支撑,以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根本;办学特色鲜明:扩大规模与注重特色质量并重,试点实践与课题研究并重,领导到位与全员投入并重,自主学习(七环节)与两大支撑(四督一评+四助一平)并重,“零缺陷”管理与责任追究并重。

党委政府重视:滁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电大事业和开放教育试点的改革与发展。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及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多次亲临学校视察指导工作。按照省五厅委(教高[2003]8号)文件要求,经市编委04年2月行文批准,已明确滁州电大归口市政府领导和教育部门主管,理顺了管理体制。04年9月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教育局、人事局、财政局、发改委、劳动社保局负责人以及电大滁州分校校长为成员的滁州市电大工作协调小组,并在我校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听取汇报,研究和帮助电大解决发展大计。市级报刊、电视电台等媒体不断宣传报道电大和开放教育。《滁州电大03年—07年发展规划》已报送市教育局并纳入全市教育发展规划中,正力争纳入全市社会和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

试点和课研并重:开放教育是试点项目,也是课题研究项目。几年来,我校力争交出两份合格答卷,获得试点和课研双丰收。02年6月出台了《关于我校课题研究和科研奖励的办法》,04年9月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工作和管理的意见》,成立了“两模”研究课题组。02年11月和04年9月两次向省电大分别申报并立项课题研究论文7篇和18篇,经评审后分别获二等奖1篇、三等奖4篇,优秀奖4篇,同时获得了省电大课题研究组织奖。中期评估后,为了提高科研水平,我校曾专门邀请省电大课题研究专家来我校作专题报告进行指导。04年申报的论文较之中期评估时的课题研究,选题面宽,涉及课程教学改革、教学创新、校园文化、支持服务、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模式、完全学分制改革等诸多方面;联系实际紧,针对试点实践或总结经验,或针砭流弊,或矫正误区,或前瞻规范。截至目前全校教职工共发表文章120多篇,其中省级及以上期刊(包括转载)发表文章15篇,中期评估期间出论文集——《探索中的思考》一本,收集论文55篇;总结性评估期间出《探索中的构建》一本,收集课题研究申报论文18篇。影响较大的有校长本人撰写的《转变观念要全过程全方位地展开》,在02年11月省电大课题研究研讨交流会上重点发言,另撰写《开放教育自主学习的误区与矫正》发表于04年9月27日中央电大时讯/论坛第249期;张信军副校长撰写的《浅议远程学习者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发表于04年第11期/上《中国远程教育》。在开展课研的同时,十分注重课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转变观念要全过程全方位地展开》在应用和指导我校试点工作过程中,贯穿于学校各个管理环节,对推动我校各项管理规范化、程序化,转变全员思想观念、管理观念、教学观念、学习观念等方面起到了思想奠基的积极作用。我校徐华老师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课程教学模式个案研究中,总结出“aa+ab”教学模式,荣获省电大教学创新二等奖,在04年我校暑期教师培训班上作典型介绍,对深化我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起到了示范性推动作用。《开放教育自主学习的误区与矫正》及“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模式”的“两模”课题研究,深入认真地总结试点实践,进一步明确试点工作思路,对深化试点实践既具有创新性,又具有前瞻性,对04年秋以来我校试点工作发生了重大的指导作用和推动作用,促使我校重点抓薄弱环节,如“课程教学改革”、“学习小组活动”等,重新修订完善了关于形成性考核、教师管理、辅导员管理、素质教育、考核责任制、队伍建设、科研工作等一系列文件。

2、发挥系统办学优势,积极加强系统建设

我校下辖7个工作站(天长、来安、明光、凤阳、定远、全椒、南谯),均挂靠当地的职教中心或教师进修学校,具有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功能,履行了申报、审批手续。截止05年元月,南谯工作站因在市本级并入分校考点,其余6个工作站已经中央电大、省电大审批设开放教育考点。

我校以试点工作为中心、以迎接评估和贯彻省五厅委03年8号文件为契机,以市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视察调研为推动,在加强分校自身建设、维护和坚持系统办学优势的同时,通过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着力加强我市电大系统建设,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1)、坚持、维护系统办学权威。试点以来,我校能与省电大之间以及与所辖天长、来安、明光、凤阳、定远、全椒、南谯七个工作站,明光司法局和滁州卫校两个教学点之间,严格试点审批手续,签定试点协议,无违规设点、违规办学、违规招生情况。02年6月,鉴于我校所辖的工作站中,有的属教育局成教科主办,政事不分;有的挂靠当地职教中心或教师进修学校,却将电大办学视同与高校函授的合作办学,十分不利于电大系统办学,教学与管理很难到位等状况。经我校领导班子研究正式行文,明确电大是一个具有上下管理与被管理、指导与被指导的办学系统,不是不同系统之间一般的合作办学关系,要求各工作站认真对待、转变认识,要解决政事不分和非独立办学实体问题,以维护电大系统办学权威。03年初,明光、定远工作站从教育局剥离。03年省五厅委教高[03]8号文件下发后,我校抓住契机,进一步开展理顺管理体制工作。在我校明确归口政府领导、教育部门主管后,市教育局先后三次召开各县教育局分管局长和工作站负责人参加的电大工作会、迎接总结性评估动员会等会议。多次强调各工作站要解决独立法人地位和办学实体问题,并要按85年省政府34号文件规定的正科级别建制,组建工作站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04年12月召开了我市电大迎接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会议,认真部署了总结性评估准备工作和初评工作。会后由市教育局和我校共同组织各县教育局分管领导和工作站负责人赴宿州电大所辖的独立设置的泗县和灵壁电大工作站学习取经。随后根据中央电大《关于对“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学点进行全面清理的通知》和省电大《关于开展对全省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教学点进行全面清理工作的通知》精神,我校按要求组织分校及各工作站开展自查工作,对教学点的办学指导思想、教学条件、师资配备、教学管理、支持服务及教学质量和效果进行认真的自查和梳理,写出了《教学点自查报告》,填写《开放教育试点清理表》,通过清理,对天长、定远、全椒工作站要求限期整改。

(2)、发挥系统办学优势,推进系统建设。中央电大的品牌和“五统一”是发挥系统办学优势的重要保证。在取消“省内开放教育”与中央电大并归问题上,我校按照省电大统一部署积极配合,并及时补交并归费用近7万元,认真组织并顺利通过并归考试。试点以来,我校坚持按照中央电大和省电大专业课程教学计划组织实施,统一征订和使用中央电大的教材,并严格按照中央电大关于统一考试考核的精神,组织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近两年我校注意提升电大形象和声誉,加大对开放教育的宣传力度,学校开放教育生源规模持续扩大,一再攀历史新高。我校为了扩大工作站招生,出台了奖励政策并及时兑现,有的工作站生源规模也是持续上升。此外,从02年起我校开始对工作站的学费提成逐渐降低比例,至04年秋起降至2:8,以支持和促进工作站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至目前,天长、来安、明光、南谯、全椒建有网站或专线上网,可与中央、省、市三级电大网站链接,共享资源和信息。

(3)、加强对工作站管理和指导。02年以来,我校先后出台了《关于转发和贯彻〈关于进一步做好电大县级工作站人员试点培训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关于工作站开放教育试点工作的整改意见》、《关于开展教学检查的决定》、《关于加强教学管理的规定》、《关于加强教务管理的规定》、《关于实行考试工作责任制的规定》等一系列文件。每学期对工作站教学、教学管理进行检查指导,每学年对工作站开展教育大检查。每次检查制定了检查评分细则,进校听取汇报、实地考察、召开学生和教师、技术人员座谈会,检查后及时书面总结和通报,促进工作站试点工作健康发展。每次期末考试,均召开考前工作会议,严格工作站的考试组织管理、试卷保密和接送管理,选派人员进行巡考蹲考,端正考风考纪,并发挥考试责任制的监控约束机制。

3、努力建设一支“五位一体”复合型队伍

配齐队伍:学校高度重视试点人员的配备,并将教师作为人才引进的重点。试点以来我校共录用、聘用专职教师12名,技术人员9名,管理人员7名。按照开放教育要求,配齐配强了教学、技术、管理和科研四支队伍。目前,专职辅导教师25人(高职2人,中职10人,初职1人,应届毕业研究生2人),兼任专业责任教师18人(全部为中级以上职称),技术队伍10人,管理队伍40人,科研队伍20人,外聘兼职教师78人,建立了兼职教师人才库,近70%兼职辅导教师相对稳定,同时还建立专兼职教师档案。师生比1:25(按专业实际配备师生比为1:17.3),专兼职辅导教师比为25:55,达1:2.2。

提高素质:在队伍建设上,学校领导班子十分明确电大编制紧、人手紧,必须努力组建一支集教学、科研、技术、管理、宣传于一身的“五位一体”复合型工作队伍。因而,十分注重提高队伍的素质,重视队伍培训和考核,鼓励和支持教师提高学历层次。01年先后选派11名教师和管理人员参加在职研究生学习,现已全部结业,有三位教师正在申请学位。02年以来,为了提高全体职工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教学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学校积极选派人员参加中央电大、省电大的各类培训,参加培训达77人次。我校还分别对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工作站技术人员开展了七期专项培训共335人次。目前我校教职工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整体有了很大提高,部分教师和技术人员已成为电大远程教育技术的行家里手。同时,还对辅导员等管理人员“以会代训”开展了12期培训,坚持对考务和监考人员进行考前培训。

锻炼队伍:组织大讨论,走群众路线,集中智慧,锻炼队伍,实施“全员虚拟单位正职(即虚拟校长)管理”,这是我校加强队伍建设的一大特色。02年7月组织转变观念大讨论,03年元月至05年2月我校组织三次新学年工作思路大讨论,03年11月开展“完全分学制大讨论”,04年8月组织教师、辅导员开展完善教学管理大讨论,9月份组织完善岗位责任制管理大讨论等。通过大讨论,使教职工以“虚拟校长”身份,站在校长立场上认清形势、把握全局,增强主人翁意识,了解了改进工作加强管理的来龙去脉,从而为贯彻执行、开展工作、履行职责增强了自觉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顺利地整体推进电大事业的发展。此外,在试点工作的动员和布置、工作的总结和推广、教学的观摩和交流、课研的研讨和攻关等方面,均注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干中学、学中干,锤炼队伍。一支“五位一体”复合型队伍就是这样地在实践中日渐成熟和壮大起来。

4、注重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展网上教学

改善条件:02年以来,学校又投入200多万元,在中期评估前已建成校园网主干100m、桌面10m的校园局域网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校园网已具备网上信息、vod点播、网上教学辅导、网上测试和网上讨论等功能,有效地实现了中央电大、省电大、市电大的教学资源共享,教学和教学管理信息的快速传递,以及教学计划、学籍、教材、考务、成绩、课程注册等网络化管理。学校购买了正版软件,保证了网络安全运行。所有教室、办公室安装了信息接口共63个。近年来新建多媒体投影教室12个(共15个),先后4次购置、升级调整服务器,配备了www、ftp、e-mail、电大在线、教师、学生、考试、vod点播服务器共8台,其中04年5月投资6.5万元,新购戴尔4600vod点播服务器一台,容量达1120g。04年新购置清华紫光教师办公用机22台,北大方正学生用机85台。目前我校网管中心、多媒体机房、语音室、多媒体教室、视听阅览室、卫星接收设备、vbi/ip接收系统等现代远程教育设施的建设与配套比较完备,复印、光刻、传真、扫描、数码摄像、数码照像、打印等办公自动化设备齐全。网上信息传输资源共享日趋成熟和完善。学校共拥有计算机270台,学生用机200多台,教职工人均配置1台以上。另为教职工每个家庭免费安装和使用adsl。

评比达标:我校的网站建设在全省市级电大中起步稍迟,但近两年来发展较快,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和管理的意见》等文件,加强了网络设施建设及其管理和应用。在03秋至04年省电大对十八所分校网站建设的检查评比中,我校平均得分74.4,其中第2次得分81,为全省第一。为此,省电大于04年5月,在我校现场召开“全省电大教育技术工作会”,我校在会上作网站建设重点发言和经验介绍。04年12月,我校被省电大授予网站建设评比优秀奖。

开展应用:截至目前,我校开放教育试点本科学生在中央电大、省电大和滁州电大三级在线平台上实名注册率分别为75%、85%、98%,试点专科学生实名注册率分别为80%、88%、95%,登录滁州电大在线共56860人次。本专科各专业参加网上直播课堂教学的课程占所开设总课程的47.9%,共组织14个专业147班次学生参加网上教学,其中,网上答疑141门课次、1528人次;直播课堂教学209讲次、师生交互发帖1170人次。先后组织三次本科专业学位英语无纸化考试,和四个专科专业两次网考;网上测试5000多人次。有的专职教师还在家里通过学校免费安装和使用的adsl与学生多次进行网上答疑讨论。

5、大力推进多媒体资源建设及整合应用

配置与自建:资源整合和应用是开放教育支持服务的重要方面和基础工作。02年我校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多媒体教学资源整合和使用的意见》、《关于进一步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条件的通知》等文件,组织技术服务处坚持不懈地进行教学资源整合,对教师进行了三次“电大在线”培训,使教师了解“电大在线”功能,利用“电大在线”平台布置作业、在线考试、上传自建资源,并将教师所做的课程主页等自建资源导入“电大在线”;专人负责定期接收导入中央电大、省电大资源,并从江苏电大、南京电大、四川电大、河南电大等兄弟省校购置资源。我校根据省电大《分校网站检查评判标准》认真检查落实各项指标,对学校主页、教学处主页等多次改版和更新,尽量做到栏目设置科学、页面美观、信息量大、查询方便、更新及时。加强“电大在线”平台建设,对栏目进行任务分解,落实到责任处室,由专人负责向栏目中充实内容。自03年以来我校先后已建成资源库:①资源总目——学校各类资源目录(03年“五·一”长假防非典期间完成);②试题库——历届考试试题1892份;③课程资源指南——介绍各门课程媒体资源形式、数量及位置;④vod点播——304门,5333讲、780多g(包括教学视频、综艺视频、“第二课堂”);⑤ip课件——导入的ip资源目录,目前达3350课时;⑥vbi信息——目前131期;⑦cai课件——84门,多数课程可提供在线阅览和下载。⑧电子教案——105门(兼职教师40门)全部导入分校“电大在线”自建资源;⑨课程一体化设计——115门,全部导入分校“电大在线”自建资源;

配置率与应用:至04年秋我校开放教育本专科17个专业应设284门课,已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资源的达236门,配备率达83.1%;其中必修课179门,配备率达87%,及时到位率为100%;选修课105门,配备率达81.47%,及时到位率为95.2%。学校通过信息、入学教育计算机培训、教师技能培训、网页大赛、网上教学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师生重视多媒体资源的应用,充分发挥开放教育优势,展示开放教育特色。03年5月至今使用试题库达118463人次,vod点播达62801人次。

6、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构建“导构式”教学模式

思路、取向和步骤:教学模式改革是项目试点的核心内容。为了启动和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我校自02年起,先后制定了《关于重点课程教学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教学方式改革的意见(试行)》、《关于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以及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形成性考核的意见》等相关配套文件,组织力量,按照重点突破、递次推进、总结提升的思路,和变教为导、导构结合、推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改革取向,连续走了六步:①从设计教学一体化上进行突破;②开展完全学分制大讨论,规范报考并强化指导,帮助学生自主报考和提前报考,推进以课程为单元组班教学;③省市电大课改联动,打破单一教学形式;④配齐配强专业责任教师和辅导员,强化质量管理和助学助教;⑤组织教学创新;⑥推进和强化网上教学。并逐步形成在入学教育、导学、形考、支持服务、选课报考、激励机制和跟踪监控七个系列环节上,推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协作学习。

成果和成效:经过5年多的改革与实践、探索与构建,初步形成和概括出符合我校实际,较为行之有效的“统分兼顾+双多组合+自主构建+支持服务”的“导构式”教学模式(形成课题研究论文后申报省电大,现已评为优秀奖)。“统分兼顾”中的“统”,是指在中央电大的“五统一”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和开放教育精神,实行统一课型、统一课表、统一要求;其中“分”,是指由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基础条件、境况的不同,分层次、分对象、分难易、分地域,运用不同形式组织实时与非实时教学。“双多组合”,一是指对多种媒体通过课程一体化设计、课程主页、电子教案和电大在线平台进行整合,形成各类教学自建资源;二是指多种教学形式与四课型(精讲、答疑、讲评、复习)组合。“自主构建”即学生在教师和辅导员指导下,自主制定学习计划、自主选课报考、自主参加网上答疑讨论、自主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并开展个性学习、协作学习、讨论式学习、研究式学习。在学习支持服务方面,形成并确立了“助教助学助管助考+平台(支持服务平台)”的“四助一平”支持服务体系,把导学、网络、技术、资源、窗口、咨询各助学环节进一步系列化,同时在校园网主页上开设“辅导员助学主页”和“支持服务平台”(设“管理服务”、“在线学习”、“远程接待”等栏目),力争实现支持服务最大化和最佳化。

截至04秋我校本专科共开设144门课程,已制定了115门课程一体化设计方案,占总课程80%。制作电子教案并上网105门课程,约占73%,其中徐霖老师的《数据库基础与应用》在省教育厅03年组织的高校课件大赛中,荣获全省市级电大唯一一项三等奖。徐华、徐霖老师参加省电大开放教育教学创新大赛,分别荣获二等奖和优秀奖。徐霖老师的《多媒体技术基础与应用》课件,在04年省电大组织的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在03年春至04年秋省电大组织的作业抽查中,我校连续得到省电大的通报表扬。04年11月中央电大教学检查组来我校检查,听取汇报后肯定我校开放教育试点亮点很多、经验不少,索要带走了一批总结材料。据统计,自03年以来,我校“窗口服务中心”共接待咨询答疑电话1370人次,刻录发放光盘8189张,服务自主学习室视听阅览3641人次,学生发送e-mail4567人次,登录留言版发帖8459条次,进入bbs讨论区13394人次,发帖3125人次。我校开放教育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局面已初步形成。

实践环节是电大开放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开放教育的特色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我校自02年5月制定《滁州电大开放教育试点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办法》起,注重每学期对课程实验统筹安排,编制实践课表,对所开课程实验尽力给足课时,并认真考核验收;每次集中实践环节制定具体计划和安排意见,以书面形式下发至各教学班和工作站。03年上半年起,我校开始在毕业前举行毕业论文讲座,在答辩前举行模拟答辩,以提高毕业集中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04年5月省电大实践环节责任人培训会后,我校共有61位教师(含工作站21位)获合格证书持证上岗,进一步加强实践环节的规范管理,使之形成常规性、规范性的工作程序。04年上半年我校进一步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在完善计算机操作类实验室基础上,筹建计算机网络实验室。随后,又制定了会计模拟实验计划,购买安装了会计模拟软件,较好地完成本科会计模拟实验、会计电算化实验。至今已组建5个校内实验室。此外,我校还与滁州学院、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市二附小等10个单位签订了校外实践基地协议,校外实践基地全部挂牌,并确定实践基地指导教师、实践内容和管理。在05年4月省电大关于实践基地建设达标情况的通报中,我校在肯定和表扬之列。近年来,我校课程实验开课率达75%以上。每学期组织校外实践基地教学活动2—3次,并已总结和撰写了“实践教学的成功在于导学预案和因材施导”的实践教学经验。

注重素质教育是开放教育又一特色。我校于2002年9月制定了《素质教育拓展实施计划》,拓展素质教育的广度和深度。04年9月又修改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开放教育素质教育的意见》。坚持并做到了结合课程教学有声有色地开展素质教育,主要措施和内容有:(1)在校园网开设素质教育平台。设“两课教育”、“校园文化”、“技能冲浪”、“创新设计”、“第二课堂”、“论辩口才”、“形势聚焦”、“相关链接”等栏目;(2)坚持加强两课教育;(3)努力提升综合文化素养。至今已举办两届校园文化活动月。活动月期间共组织学术报告10场;与外籍教师面对面的“英语之角”活动两次;开展开放教育知识竞赛和主题演讲大赛12场次;(4)强化技能培训(入学教育)和大赛。02、04年组织两次网页制作大赛;积极组织参加电大系统的各类大赛活动。在中央电大组织的纪念电大创办25周年“我与电大”英语演讲大赛中,02春英语本科学生阮曼丽荣获省电大“一等奖”、中央电大优胜奖;03秋经管专科甘敏洁获省电大优秀奖;02秋汉语言本科董永在“我与电大”英语文艺节目竞赛中获省电大三等奖;02年秋法学本科学生张信群获中央电大“我与电大”征文佳作奖;我校另获省电大颁发的“我与电大”征文和英语演讲竞赛活动组织奖。04秋财会专科学生姜道卫荣获省电大组织的“我看诚信”征文优秀奖。04春经管专科冯晶和04春英语本科黄菊,分别荣获省电大04年组织的多媒体课件大赛学生组二等奖和三等奖。02年以来,荣获我校组织的网页大赛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3人;演讲大赛一等奖2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4人;开放教育知识竞赛一等奖6人,二等奖12人,三等奖18人;(5)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送法下乡两次、庭审旁听两次、模拟法庭一次、街头法律咨询一次、文学采风两次;(6)建立典型激励机制。02年学校出台了《关于开放教育试点班开展评选“优秀学员”和“先进学习小组”活动的通知》,至今已表彰优秀学员160人,先进学习小组32个;对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大赛的获奖学生进行表彰奖励并广为宣传。

7、严格规范管理,构建“流程式”教学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过程、思路和取向:开放教育作为远程教育,跨时空、准分离,以学生及其自主学习为中心,必然要求在进行支持服务的同时,建立起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作为支撑,规范管理、完善服务,形成远程开放教育独特的运行机制。几年来,我校出台《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开放教育教师岗位职责》、《关于实行考试责任制的规定》、《关于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教务管理的规定》、《滁州电大教师管理及考核暂行办法》、《滁州电大辅导员管理及考核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完善开放教育形成性考核和管理办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教学支持服务和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开放教育质量监控与保证工作和体系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积极开展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和探索。其改革的思路是:围绕和配套教改,以教学和学生为中心,力求管理工作制度化、制度规范化、规范程序化、程序流程化;改革的取向是:强化服务、切合实际、有效监控、流程运作。

成果和成效:随着试点实践的深化,认识进一步到位,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模式也日渐成型。经由研究和提升,构建和总结出“三轮驱动+两线连接+监控保证+流程运转”的“流程:目标+责任”的教学管理模式(详见“自评报告”对观测点30的分析论证)。三轮驱动是指教学、教务和技术服务三个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在分管校长直接驱动下,按照各自的工作流程,进行“流程:目标+责任”管理。两线连接是指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辅导员在学生同学校、同辅导教师之间,专业责任教师在课程辅导教师(主要是外聘辅导教师)同学校、同多媒体教学资源之间进行连接,分别起着助学、助教的重要作用。在质量监控与保证方面,03年我们的认识还局限于督教督学上,04年我们将督教督学督管督考合一,称之为“四督并举”,确立和形成“督教督学督管督考+评估”的“四督一评”监控体系。并于04年秋新增内设机构“督评办”,使监控工作专职化。质量保证也从教学领域的微观拓展到领域外的宏观上,如领导和组织保证、队伍保证、课题研究和应用保证、教学设施和经费投入的保证等。开放教育教学管理涉及的环节多,为了实现“零缺陷”目标和管理的有效运作,我们还在众多管理制度之上建立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构制了教学、教务、技术服务等诸多工作流程,从而使整个教学管理形成“流程:目标+责任”的运行机制。而这一运行机制又是在“全力服务+全程服务+全方位服务”的“三全理念”的统领之下,整个教学管理初步由以学校、教师为中心的强制性管理,转向以教学和学生为中心的服务性管理。

据不完全统计,02年秋以来我校共组织6次“教学质量活动月”;3次教学主题座谈会;听课40场;学生问卷调查6次/8200份,回收6600份;教学检查10次;设辅导员助学管理主页42份;《网上教学跟踪月报》19期;期末考试跟踪分析报告6期。在质量保证上,以经费投入为例,99年/38万元,00年/71.2万元,01年/10.8万元,02年/68.8万元,03年/83.5万元,04年/104万元,逐年加大,给予开放教育以强有力的物质保证。我校03年获省电大“优秀教务工作者”奖1人,获省“教务管理先进单位”称号;连续三年被省电大评为教材管理先进单位;04年在纪念电大创办25周年活动中,被省电大授予“优秀管理人员”奖1人,“优秀教师”奖2人,“优秀技术人员”奖1人。

8、宽进严出,在注重电大特色中提升质量

能否保证质量是开放教育试点工作的难点所在,甚至质量本身就是开放教育的难点。衡量开放教育质量显然不能套用传统教育的质量标准,需要在试点过程中探索。我们的体会是,抓开放教育的质量和保证质量,不能离开电大特色,即不能离开电大属于大众化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定位,以及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做到宽有底线、严要适度,注重在电大特色上论质量。我们的做法主要体现在五个环节上:

(1)、“入学教育”环节。入学教育是开放教育学生全程学习的基础,是第一门必修课,包括观念转变、介绍教学教务管理常识、开展计算机技能培训、组建学习小组、制定学习计划等。这是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大特色,03春以来四个学期,我校新生入学教育到课率达75%以上,“入学指南”考试一次性通过率为90%以上,计算机培训考核合格率为100%。

(2)、在主要教学环节上的导学、助学,尤其是素质教育和实践环节(详见“自评报告”中对观测点26、27、28、29、35的分析论证)。

(3)、形考和考试环节。学校两次出台了规范形考文件,注意规范形考成绩的评定,评定成绩项目的分值实行动态倾斜,发挥形考成绩对学生促学的导向作用。同时辅之以作业个性化批改和讲评,使之发挥出较好的助学效应。在严肃考风考纪方面,我校已形成考前培训、滚动督考、违纪上墙、跟踪分析、责任追究等一系列制度和措施。据统计,02春以来,共组织学生33495人次参考,处理违纪219人次,平均违纪率0.65%,平均合格率本科为86.18%,专科为80.14%,违纪率和合格率属正常范围(就过程看,上下有所波动)。

(4)监控保证与支持服务两大支撑环节(前已有述,详见“自评报告”对观测点31、35的分析论证)。

(5)、毕业论文评审答辩环节。我校严格按中央电大和省电大要求开展学生的毕业论文评审和答辩工作。从03年12月至04年7月,我校开放教育本科三个专业(法学、会计、英语)275名学生、开放专科(计算机应用专业)33名学生共308名参加了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本科三专业毕业论文答辩通过率为89.82%;专科计算机应用专业为84.8%;全校参加毕业答辩总通过率为89.28%。04年11月省电大组织全省电大开放教育毕业论文评奖比赛,我校共报送7篇论文,01秋法学本科胡野的《再论民事侵权归类原则——归类原则“新二元论”说》荣获一等奖,02春英语本科徐吉祥的《siemenshomeappiiancesastandatappiiancesworldexpo-beijing2004》和01秋会计本科陈建国的《制定森林生态效益会计核算办法思考》荣获优秀奖。

据省电大04年8月至10月对我市电大开放教育毕业生跟踪调查统计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总体评价为81.76分;毕业生对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方式总体评价为86.89分。04年9月至12月我校组织对全市电大开放教育本专科毕业生及其单位进行跟踪调查和相关信息(获奖获证、发表文章、问卷访谈)采集活动,发放181份问卷,占910名毕业生数的20%,收回153份,占85.4%,有效问卷148份,有效率达96.73%,占毕业生总数的16%。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工作应用能力、敬业精神及知识水平等综合能力评价的合格率(含强、较强、一般)达95%,这说明我校的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试点改革已初见成效,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毕业生对我校教学质量评价(共15项)的认同率(作用很大、较大的)项均达75.8%,其中对我校“及时全面准确为学生提供入学注册、教学、辅导、考试等信息”(第19项)的认同率4分频次以上达85.7%,对“扩大办学规模且管理严格,质量有保证”(第29项)的认同率4分频次以上高达96%。181份问卷信息采集对象采集到的获奖获证、发表文章的信息量126人次。我校开放教育的教学质量,世人可圈可点。

三、可持续发展:问题·对策·措施

电大目前正处于向第三代远程教育跨越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总结性评估不是开放教育项目试点的终结,而将是一个新的起点。用足用活“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理、以评促发展”的正确方针,就能推动电大事业更快更大更强地发展。尽管五年多来,特别是中期评估后两年多来,我们为开放教育试点工作付出了大量心血,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但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衡量,我们必须头脑清醒、认清不足、抓住机遇、扬鞭自奋,坚持用开创新局面、开拓新境界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1、校园整扩

未来五年后,我校办学规模本专科专业数将达到25个,办学规模将达5000人,亟待增加校舍和解决校园。这个问题已经引起市教育局和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形成正式意向并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2、加强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建设

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信息化能力和水平,完善“天网地网结合,三级电大平台互动”的网络教学环境,进一步实现卫星、网上视频点播和课堂直播,以及中央、省、市三级电大间的双向视频交互功能;发展远程教学数据库、建立网上虚拟校园、建成远程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的网络系统,积极参与构建教育信息化网络体系。①适时更新计算机,增加计算机总量,增建多媒体机房;②完成双向视频系统建设;③加强网管中心建设,增加服务器台数;教学资源整合常态化,视频资源总量由目前的660g增至1200g;④完善与中央电大、省电大和有关高校联网使用的数字化图书馆和网上多媒体阅览室;⑤加强教务软件系统、考试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推进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和无纸化网络化考试;⑥组建现代化教育网吧,分设在线学习区、资源服务区(查询、租借、刻录、购置)、休闲区(茶吧、咖啡吧,在线文艺、旅游、体育)和沙龙式学习讨论区等。

3、继续稳步推进和深化开放教育试点实践

以教育部04~05年对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和省教育厅05年对全省电大办学水平评估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导构式”教学模式和“流程:目标+责任”的教学管理模式,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我校的开放教育试点实践,力争早日实现建成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大学和皖东远程学习服务中心两大目标。①加大课程教育改革力度,在扩大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和多媒体课件数量基础上注重提升质量,深化多媒体教学组合和多种教学方式组合,组建教学录课系统和虚拟课堂,打造一批有影响、叫得响的精品辅导课程和优势专业;②加大以专业为单位进行管理和以课程为单元组织教学的力度,进一步完善完全学分制工作流程,试行网上报名、单科注册、选课报考;③增设“远程学习接待中心”机构,创新学生自主学习支持服务和质量监控与保证支撑体系,研究和探索人才培养新的模式,为培养大批应用型的高等专门人才和全民学习、终身学习进一步提供服务和保证。

4、队伍建设整体提升

坚持从转变观念、优化结构和提高素质等方面入手,坚持不懈地加强队伍建设。

①坚持教学队伍专兼职相结合的原则,配备高素质人才和学科带头人,配齐配强教学队伍。健全和完善教师选聘、管理和考核制度。②积极引进人才,实行岗前、岗中培训。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方式,引进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科研人员,引进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技术、管理人员。重视引进人员的岗前培训和岗中继续教育。③提高学历层次。2007年前,45岁以下专职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达50%,45岁以下技术、管理人员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达75%以上,专科学历为100%。

5、提高远程开放教育科研水平

坚持理论结合实践,积极开展开放教育、网络教育的课题研究,为电大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指导和参谋作用,为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提供可靠的保证。积极参加电大系统组织的科研工作会议和课题学术研讨会议,每年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有一定数量和份量的课题研究文章、科研专业论文。

6、巩固和发展“一体两翼”的办学格局

大力发展网络教育,依托中央电大奥鹏远程教育中心与名牌高校合作办学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宣传力度,主动与有关部门、系统联系,面向社会扩大招生。同时要根据合作办学的高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要求,提供优质有力的招生组织、教学、教务管理、过程控制等学习支持服务,力争每年合作办学校数以50%增长,尽快做大做强。

大力开展各类培训的非学历教育,上挂中央电大、省电大继续教育机构,横联市直有关部门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劳动准入制度,以及中央对“三农”的倾斜政策,积极拓展培训项目,为在岗人员知识和技术更新、劳动力岗位转移、再就业和农业技术应用和推广,提供教育培训服务。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走过的路,干过的工作,取得的进步,都将成为历史。未来是美好的,将有待我们开拓。我校将继续遵循远程开放教育规律,和中央电大、省电大有关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学、教务、技术和教学质量监控保证的各项管理,创新和构建既符合远程开放教育规律又具有本土特色的开放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在大力加强与高等学校合作办学的网络远程教育和进行各类非学历培训的继续教育工作过程中,提升以开放教育为主体、网络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办学格局,为早日把我校建成现代远程开放大学和皖东远程学习服务中心而努力、而奋斗、而拼搏。

以上是对我校基本概况、试点工作总结及整改规划措施的汇报,再次诚恳地欢迎评估组专家对我校开放教育项目试点工作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估和指导。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6篇

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构建·在构建中发展

——滁州电大总结性评估自评汇报

各位评估专家、各位领导:

首先,让我代表滁州电大和所属的工作站参加开放教育试点的全体教职工,向省教育厅评估组专家们莅临我校评估和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版权所有

根据教育部和教育厅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的统一部署,我们自去年夏季至今,历时九个多月,积极认真地贯彻“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理,以评促发展”的方针,把迎评和试点看作是同一回事,自觉地变压力为动力,高度重视、抓住契机,边深化试点改革,边展开了各项迎评工作。整个迎评和试点工作进程中,认识到位、发展加快、总结深入、材料齐备、宣传有力。现在,各位评估专家就坐在我们面前,各位主考就坐在我们面前,是我们该正式交出试点工作答卷、接受评估和检验的时候了。下面,我就学校的概况、试点工作总结和整改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校长汇报,请予审议。

一、学校概况:设施·规模·格局

主要设施:创办于1979年2月的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滁州分校,位于滁州市风景秀丽的琅琊山脚下。占地面积5亩,拥有教学办公大楼一座,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固定资产681万多元(新增293万多元,增43%)。已建成ku波段卫星地面接收、校内闭路电视及vbi/ip接收系统、主干百兆桌面10m校园局域网及独立域名互联网站、计算机网络技术平台和“电大在线”学习平台。现有50座多媒体机房3个,视频阅览室(自主学习室)1个、50座语音教室1个,另有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投影教室)14个,150座多媒体演播大厅1个。拥有计算机270多台,所有计算机均能进行网上阅览。图书馆藏书2.2万余册,报刊、期刊200余种,自建电子图书10.3g,另与省电大实现电子图书共享,教学管理使用中央电大教务管理软件,已实现教学、学籍、考务、成绩等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规模/培养:分校下辖明光、天长、来安、南谯、全椒、定远、凤阳7所电大工作站。二十五年来,滁州电大依靠系统办学优势,主动适应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地区,实行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办学,充分运用多种媒体、多种教学手段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形成了以滁州电大为中心,覆盖皖东地区四县、两市、两区的电大教育网络。开设理工、经济、文法三个科类二十多个专业。04秋全市在籍学生达3809人,其中开放教育3376人(本科生905人,专科生2414人)。累计培养毕业生9018人,其中,开放教育本科253人,专科657人。

分校的开放教育是2000年秋经省电大批准正式招生并实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5年多来,从2000年秋开放教育专科1个金融专业48人发展到04年秋本科9个专业(法学、会计学、英语、金融学、汉语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工商管理、小学教育),专科8个专业(法律、财会、英语、金融、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企业管理两个方向、计算机应用、工民建、现代文员)共2002人。已毕业本、专科学生295人(本科253人,专科42人),本科毕业率为91.34%,专科毕业率为93.33%,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单位骨干,有得到提拔走上领导岗位的,有获得表彰奖励的,有获得专业资格证书晋升职称的,有不少还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电大的办学声誉和教育质量得到很大提高和社会认可。

格局/办学:我校在坚持大力发展开放教育的同时,注重发展与名牌高校合作办学的网络远程教育(已成立滁州电大奥鹏远程学习中心)以及各类培训的继续教育。05春网络教育已发展到与兰大、中科大、浙大等10所高校合作办学,在籍生220多人,继续教育培训04年达734人次。04年办学收入开放教育占78.3%,网络教育占9%,继续教育占8.7%,注册视听和普专教育占4%,基本形成了“一体两翼”的办学格局。

格局/机构:我校实行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内设机构已从广播电视教育阶段的一办三科增设和调整为12个内设机构:党办校办、纪检委、校工会、校团委、督评办、教学处、教务处、技术服务处、网络教育办、继续教育办、招生办、远研室。

二、试点总结:探索·构建·质量

1、试点地位突出,工作思路明确,努力夺取试点与课研双丰收

试点地位突出:开放教育试点5年多来,我校在上级电大指导下、在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下,以试点工作为新的发展契机,高度重视、坚持改革、锐意进取、认真实施。为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02年学校主要负责人更换前后,先后两次成立由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包括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滁州电大开放教育试点项目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运作。通过开展转变观念大讨论,加强培训与考核,狠抓入学教育与课研,使全校师生员工划清了开放教育与传统教育在办学、教学、学习、管理方式上的四个主要区别,确立了“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全力服务+全程服务+全方位服务”两大理念,为推进远程开放教育试点奠实了思想基础,并融汇和贯穿于开放教育试点工作的全过程。中期评估后,积极按照省电大整改意见,深化教学改革,并同步开展教学管理的创新和探索,突出和加强了开放教育主体地位,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专业设置不断拓宽,办学收益逐年增长,教学办公条件逐年改善,教学水平和质量逐年提高,社会影响逐步增强,为推进我市高等教育大众化、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工作思路明确:02年至04年,学校在发动职工大讨论的基础上,一年一个新思路,三年迈了三大步:02年/转变观念、理顺关系、重点突破、稳步前进;03年/深化改革、重在建设、打造品牌、跨越发展;04年/坚持探改、创新管理、注重特色、促建争优。在课程改革重点突破上,校长亲自掌握推动;在课题研究“零”的突破上,校长亲自带头撰写;04年5月学校成立了“总结性评估领导小组”后,校长亲自主持培训班,学习贯彻评估标准,制定迎评工作计划和整改方案,明确重点、分解任务、落实责任,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新一轮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和修订工作,探索和初步掌握了开放教育的一些规律,总结概括出符合我市、我校实际、具有自身特色的“导构式”教学模式(已获省电大课题研究优秀奖)和“流程+目标+责任”的教学管理模式及其实践模型。纵观5年多来试点工作的实践和探索,我校试点工作的总体目标明确:努力建成皖东远程开放大学和远程学习服务中心,培养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总体思路清晰:以转变观念为先导、以构建“两模”为重点,以课题研究为基础,以迎接评估为契机,以确立两大体系为支撑,以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根本;办学特色鲜明:扩大规模与注重特色质量并重,试点实践与课题研究并重,领导到位与全员投入并重,自主学习(七环节)与两大支撑(四督一评+四助一平)并重,“零缺陷”管理与责任追究并重。

党委政府重视:滁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电大事业和开放教育试点的改革与发展。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及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多次亲临学校视察指导工作。按照省五厅委(教高[2003]8号)文件要求,经市编委04年2月行文批准,已明确滁州电大归口市政府领导和教育部门主管,理顺了管理体制。04年9月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教育局、人事局、财政局、发改委、劳动社保局负责人以及电大滁州分校校长为成员的滁州市电大工作协调小组,并在我校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听取汇报,研究和帮助电大解决发展大计。市级报刊、电视电台等媒体不断宣传报道电大和开放教育。《滁州电大03年—07年发展规划》已报送市教育局并纳入全市教育发展规划中,正力争纳入全市社会和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

试点和课研并重:开放教育是试点项目,也是课题研究项目。几年来,我校力争交出两份合格答卷,获得试点和课研双丰收。02年6月出台了《关于我校课题研究和科研奖励的办法》,04年9月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工作和管理的意见》,成立了“两模”研究课题组。02年11月和04年9月两次向省电大分别申报并立项课题研究论文7篇和18篇,经评审后分别获二等奖1篇、三等奖4篇,优秀奖4篇,同时获得了省电大课题研究组织奖。中期评估后,为了提高科研水平,我校曾专门邀请省电大课题研究专家来我校作专题报告进行指导。04年申报的论文较之中期评估时的课题研究,选题面宽,涉及课程教学改革、教学创新、校园文化、支持服务、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模式、完全学分制改革等诸多方面;联系实际紧,针对试点实践或总结经验,或针砭流弊,或矫正误区,或前瞻规范。截至目前全校教职工共发表文章120多篇,其中省级及以上期刊(包括转载)发表文章15篇,中期评估期间出论文集——《探索中的思考》一本,收集论文55篇;总结性评估期间出《探索中的构建》一本,收集课题研究申报论文18篇。影响较大的有校长本人撰写的《转变观念要全过程全方位地展开》,在02年11月省电大课题研究研讨交流会上重点发言,另撰写《开放教育自主学习的误区与矫正》发表于04年9月27日中央电大时讯/论坛第249期;张信军副校长撰写的《浅议远程学习者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发表于04年第11期/上《中国远程教育》。在开展课研的同时,十分注重课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转变观念要全过程全方位地展开》在应用和指导我校试点工作过程中,贯穿于学校各个管理环节,对推动我校各项管理规范化、程序化,转变全员思想观念、管理观念、教学观念、学习观念等方面起到了思想奠基的积极作用。我校徐华老师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课程教学模式个案研究中,总结出“aa+ab”教学模式,荣获省电大教学创新二等奖,在04年我校暑期教师培训班上作典型介绍,对深化我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起到了示范性推动作用。《开放教育自主学习的误区与矫正》及“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模式”的“两模”课题研究,深入认真地总结试点实践,进一步明确试点工作思路,对深化试点实践既具有创新性,又具有前瞻性,对04年秋以来我校试点工作发生了重大的指导作用和推动作用,促使我校重点抓薄弱环节,如“课程教学改革”、“学习小组活动”等,重新修订完善了关于形成性考核、教师管理、辅导员管理、素质教育、考核责任制、队伍建设、科研工作等一系列文件。

2、发挥系统办学优势,积极加强系统建设

我校下辖7个工作站(天长、来安、明光、凤阳、定远、全椒、南谯),均挂靠当地的职教中心或教师进修学校,具有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功能,履行了申报、审批手续。截止05年元月,南谯工作站因在市本级并入分校考点,其余6个工作站已经中央电大、省电大审批设开放教育考点。

我校以试点工作为中心、以迎接评估和贯彻省五厅委03年8号文件为契机,以市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视察调研为推动,在加强分校自身建设、维护和坚持系统办学优势的同时,通过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着力加强我市电大系统建设,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1)、坚持、维护系统办学权威。试点以来,我校能与省电大之间以及与所辖天长、来安、明光、凤阳、定远、全椒、南谯七个工作站,明光司法局和滁州卫校两个教学点之间,严格试点审批手续,签定试点协议,无违规设点、违规办学、违规招生情况。02年6月,鉴于我校所辖的工作站中,有的属教育局成教科主办,政事不分;有的挂靠当地职教中心或教师进修学校,却将电大办学视同与高校函授的合作办学,十分不利于电大系统办学,教学与管理很难到位等状况。经我校领导班子研究正式行文,明确电大是一个具有上下管理与被管理、指导与被指导的办学系统,不是不同系统之间一般的合作办学关系,要求各工作站认真对待、转变认识,要解决政事不分和非独立办学实体问题,以维护电大系统办学权威。03年初,明光、定远工作站从教育局剥离。03年省五厅委教高[03]8号文件下发后,我校抓住契机,进一步开展理顺管理体制工作。在我校明确归口政府领导、教育部门主管后,市教育局先后三次召开各县教育局分管局长和工作站负责人参加的电大工作会、迎接总结性评估动员会等会议。多次强调各工作站要解决独立法人地位和办学实体问题,并要按85年省政府34号文件规定的正科级别建制,组建工作站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04年12月召开了我市电大迎接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会议,认真部署了总结性评估准备工作和初评工作。会后由市教育局和我校共同组织各县教育局分管领导和工作站负责人赴宿州电大所辖的独立设置的泗县和灵壁电大工作站学习取经。随后根据中央电大《关于对“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学点进行全面清理的通知》和省电大《关于开展对全省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教学点进行全面清理工作的通知》精神,我校按要求组织分校及各工作站开展自查工作,对教学点的办学指导思想、教学条件、师资配备、教学管理、支持服务及教学质量和效果进行认真的自查和梳理,写出了《教学点自查报告》,填写《开放教育试点清理表》,通过清理,对天长、定远、全椒工作站要求限期整改。

(2)、发挥系统办学优势,推进系统建设。中央电大的品牌和“五统一”是发挥系统办学优势的重要保证。在取消“省内开放教育”与中央电大并归问题上,我校按照省电大统一部署积极配合,并及时补交并归费用近7万元,认真组织并顺利通过并归考试。试点以来,我校坚持按照中央电大和省电大专业课程教学计划组织实施,统一征订和使用中央电大的教材,并严格按照中央电大关于统一考试考核的精神,组织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近两年我校注意提升电大形象和声誉,加大对开放教育的宣传力度,学校开放教育生源规模持续扩大,一再攀历史新高。我校为了扩大工作站招生,出台了奖励政策并及时兑现,有的工作站生源规模也是持续上升。此外,从02年起我校开始对工作站的学费提成逐渐降低比例,至04年秋起降至2:8,以支持和促进工作站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至目前,天长、来安、明光、南谯、全椒建有网站或专线上网,可与中央、省、市三级电大网站链接,共享资源和信息。

(3)、加强对工作站管理和指导。02年以来,我校先后出台了《关于转发和贯彻〈关于进一步做好电大县级工作站人员试点培训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关于工作站开放教育试点工作的整改意见》、《关于开展教学检查的决定》、《关于加强教学管理的规定》、《关于加强教务管理的规定》、《关于实行考试工作责任制的规定》等一系列文件。每学期对工作站教学、教学管理进行检查指导,每学年对工作站开展教育大检查。每次检查制定了检查评分细则,进校听取汇报、实地考察、召开学生和教师、技术人员座谈会,检查后及时书面总结和通报,促进工作站试点工作健康发展。每次期末考试,均召开考前工作会议,严格工作站的考试组织管理、试卷保密和接送管理,选派人员进行巡考蹲考,端正考风考纪,并发挥考试责任制的监控约束机制。

3、努力建设一支“五位一体”复合型队伍

配齐队伍:学校高度重视试点人员的配备,并将教师作为人才引进的重点。试点以来我校共录用、聘用专职教师12名,技术人员9名,管理人员7名。按照开放教育要求,配齐配强了教学、技术、管理和科研四支队伍。目前,专职辅导教师25人(高职2人,中职10人,初职1人,应届毕业研究生2人),兼任专业责任教师18人(全部为中级以上职称),技术队伍10人,管理队伍40人,科研队伍20人,外聘兼职教师78人,建立了兼职教师人才库,近70%兼职辅导教师相对稳定,同时还建立专兼职教师档案。师生比1:25(按专业实际配备师生比为1:17.3),专兼职辅导教师比为25:55,达1:2.2。

提高素质:在队伍建设上,学校领导班子十分明确电大编制紧、人手紧,必须努力组建一支集教学、科研、技术、管理、宣传于一身的“五位一体”复合型工作队伍。因而,十分注重提高队伍的素质,重视队伍培训和考核,鼓励和支持教师提高学历层次。01年先后选派11名教师和管理人员参加在职研究生学习,现已全部结业,有三位教师正在申请学位。02年以来,为了提高全体职工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教学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学校积极选派人员参加中央电大、省电大的各类培训,参加培训达77人次。我校还分别对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工作站技术人员开展了七期专项培训共335人次。目前我校教职工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整体有了很大提高,部分教师和技术人员已成为电大远程教育技术的行家里手。同时,还对辅导员等管理人员“以会代训”开展了12期培训,坚持对考务和监考人员进行考前培训。

锻炼队伍:组织大讨论,走群众路线,集中智慧,锻炼队伍,实施“全员虚拟单位正职(即虚拟校长)管理”,这是我校加强队伍建设的一大特色。02年7月组织转变观念大讨论,03年元月至05年2月我校组织三次新学年工作思路大讨论,03年11月开展“完全分学制大讨论”,04年8月组织教师、辅导员开展完善教学管理大讨论,9月份组织完善岗位责任制管理大讨论等。通过大讨论,使教职工以“虚拟校长”身份,站在校长立场上认清形势、把握全局,增强主人翁意识,了解了改进工作加强管理的来龙去脉,从而为贯彻执行、开展工作、履行职责增强了自觉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顺利地整体推进电大事业的发展。此外,在试点工作的动员和布置、工作的总结和推广、教学的观摩和交流、课研的研讨和攻关等方面,均注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干中学、学中干,锤炼队伍。一支“五位一体”复合型队伍就是这样地在实践中日渐成熟和壮大起来。

4、注重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展网上教学

改善条件:02年以来,学校又投入200多万元,在中期评估前已建成校园网主干100m、桌面10m的校园局域网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校园网已具备网上信息、vod点播、网上教学辅导、网上测试和网上讨论等功能,有效地实现了中央电大、省电大、市电大的教学资源共享,教学和教学管理信息的快速传递,以及教学计划、学籍、教材、考务、成绩、课程注册等网络化管理。学校购买了正版软件,保证了网络安全运行。所有教室、办公室安装了信息接口共63个。近年来新建多媒体投影教室12个(共15个),先后4次购置、升级调整服务器,配备了www、ftp、e-mail、电大在线、教师、学生、考试、vod点播服务器共8台,其中04年5月投资6.5万元,新购戴尔4600vod点播服务器一台,容量达1120g。04年新购置清华紫光教师办公用机22台,北大方正学生用机85台。目前我校网管中心、多媒体机房、语音室、多媒体教室、视听阅览室、卫星接收设备、vbi/ip接收系统等现代远程教育设施的建设与配套比较完备,复印、光刻、传真、扫描、数码摄像、数码照像、打印等办公自动化设备齐全。网上信息传输资源共享日趋成熟和完善。学校共拥有计算机270台,学生用机200多台,教职工人均配置1台以上。另为教职工每个家庭免费安装和使用adsl。

评比达标:我校的网站建设在全省市级电大中起步稍迟,但近两年来发展较快,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和管理的意见》等文件,加强了网络设施建设及其管理和应用。在03秋至04年省电大对十八所分校网站建设的检查评比中,我校平均得分74.4,其中第2次得分81,为全省第一。为此,省电大于04年5月,在我校现场召开“全省电大教育技术工作会”,我校在会上作网站建设重点发言和经验介绍。04年12月,我校被省电大授予网站建设评比优秀奖。

开展应用:截至目前,我校开放教育试点本科学生在中央电大、省电大和滁州电大三级在线平台上实名注册率分别为75%、85%、98%,试点专科学生实名注册率分别为80%、88%、95%,登录滁州电大在线共56860人次。本专科各专业参加网上直播课堂教学的课程占所开设总课程的47.9%,共组织14个专业147班次学生参加网上教学,其中,网上答疑141门课次、1528人次;直播课堂教学209讲次、师生交互发帖1170人次。先后组织三次本科专业学位英语无纸化考试,和四个专科专业两次网考;网上测试5000多人次。有的专职教师还在家里通过学校免费安装和使用的adsl与学生多次进行网上答疑讨论。

5、大力推进多媒体资源建设及整合应用

配置与自建:资源整合和应用是开放教育支持服务的重要方面和基础工作。02年我校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多媒体教学资源整合和使用的意见》、《关于进一步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条件的通知》等文件,组织技术服务处坚持不懈地进行教学资源整合,对教师进行了三次“电大在线”培训,使教师了解“电大在线”功能,利用“电大在线”平台布置作业、在线考试、上传自建资源,并将教师所做的课程主页等自建资源导入“电大在线”;专人负责定期接收导入中央电大、省电大资源,并从江苏电大、南京电大、四川电大、河南电大等兄弟省校购置资源。我校根据省电大《分校网站检查评判标准》认真检查落实各项指标,对学校主页、教学处主页等多次改版和更新,尽量做到栏目设置科学、页面美观、信息量大、查询方便、更新及时。加强“电大在线”平台建设,对栏目进行任务分解,落实到责任处室,由专人负责向栏目中充实内容。自03年以来我校先后已建成资源库:①资源总目——学校各类资源目录(03年“五·一”长假防非典期间完成);②试题库——历届考试试题1892份;③课程资源指南——介绍各门课程媒体资源形式、数量及位置;④vod点播——304门,5333讲、780多g(包括教学视频、综艺视频、“第二课堂”);⑤ip课件——导入的ip资源目录,目前达3350课时;⑥vbi信息——目前131期;⑦cai课件——84门,多数课程可提供在线阅览和下载。⑧电子教案——105门(兼职教师40门)全部导入分校“电大在线”自建资源;⑨课程一体化设计——115门,全部导入分校“电大在线”自建资源;

配置率与应用:至04年秋我校开放教育本专科17个专业应设284门课,已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资源的达236门,配备率达83.1%;其中必修课179门,配备率达87%,及时到位率为100%;选修课105门,配备率达81.47%,及时到位率为95.2%。学校通过信息、入学教育计算机培训、教师技能培训、网页大赛、网上教学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师生重视多媒体资源的应用,充分发挥开放教育优势,展示开放教育特色。03年5月至今使用试题库达118463人次,vod点播达62801人次。

6、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构建“导构式”教学模式

思路、取向和步骤:教学模式改革是项目试点的核心内容。为了启动和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我校自02年起,先后制定了《关于重点课程教学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教学方式改革的意见(试行)》、《关于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以及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形成性考核的意见》等相关配套文件,组织力量,按照重点突破、递次推进、总结提升的思路,和变教为导、导构结合、推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改革取向,连续走了六步:①从设计教学一体化上进行突破;②开展完全学分制大讨论,规范报考并强化指导,帮助学生自主报考和提前报考,推进以课程为单元组班教学;③省市电大课改联动,打破单一教学形式;④配齐配强专业责任教师和辅导员,强化质量管理和助学助教;⑤组织教学创新;⑥推进和强化网上教学。并逐步形成在入学教育、导学、形考、支持服务、选课报考、激励机制和跟踪监控七个系列环节上,推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协作学习。

成果和成效:经过5年多的改革与实践、探索与构建,初步形成和概括出符合我校实际,较为行之有效的“统分兼顾+双多组合+自主构建+支持服务”的“导构式”教学模式(形成课题研究论文后申报省电大,现已评为优秀奖)。“统分兼顾”中的“统”,是指在中央电大的“五统一”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和开放教育精神,实行统一课型、统一课表、统一要求;其中“分”,是指由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基础条件、境况的不同,分层次、分对象、分难易、分地域,运用不同形式组织实时与非实时教学。“双多组合”,一是指对多种媒体通过课程一体化设计、课程主页、电子教案和电大在线平台进行整合,形成各类教学自建资源;二是指多种教学形式与四课型(精讲、答疑、讲评、复习)组合。“自主构建”即学生在教师和辅导员指导下,自主制定学习计划、自主选课报考、自主参加网上答疑讨论、自主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并开展个性学习、协作学习、讨论式学习、研究式学习。在学习支持服务方面,形成并确立了“助教助学助管助考+平台(支持服务平台)”的“四助一平”支持服务体系,把导学、网络、技术、资源、窗口、咨询各助学环节进一步系列化,同时在校园网主页上开设“辅导员助学主页”和“支持服务平台”(设“管理服务”、“在线学习”、“远程接待”等栏目),力争实现支持服务最大化和最佳化。

截至04秋我校本专科共开设144门课程,已制定了115门课程一体化设计方案,占总课程80%。制作电子教案并上网105门课程,约占73%,其中徐霖老师的《数据库基础与应用》在省教育厅03年组织的高校课件大赛中,荣获全省市级电大唯一一项三等奖。徐华、徐霖老师参加省电大开放教育教学创新大赛,分别荣获二等奖和优秀奖。徐霖老师的《多媒体技术基础与应用》课件,在04年省电大组织的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在03年春至04年秋省电大组织的作业抽查中,我校连续得到省电大的通报表扬。04年11月中央电大教学检查组来我校检查,听取汇报后肯定我校开放教育试点亮点很多、经验不少,索要带走了一批总结材料。据统计,自03年以来,我校“窗口服务中心”共接待咨询答疑电话1370人次,刻录发放光盘8189张,服务自主学习室视听阅览3641人次,学生发送e-mail4567人次,登录留言版发帖8459条次,进入bbs讨论区13394人次,发帖3125人次。我校开放教育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局面已初步形成。

实践环节是电大开放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开放教育的特色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我校自02年5月制定《滁州电大开放教育试点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办法》起,注重每学期对课程实验统筹安排,编制实践课表,对所开课程实验尽力给足课时,并认真考核验收;每次集中实践环节制定具体计划和安排意见,以书面形式下发至各教学班和工作站。03年上半年起,我校开始在毕业前举行毕业论文讲座,在答辩前举行模拟答辩,以提高毕业集中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04年5月省电大实践环节责任人培训会后,我校共有61位教师(含工作站21位)获合格证书持证上岗,进一步加强实践环节的规范管理,使之形成常规性、规范性的工作程序。04年上半年我校进一步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在完善计算机操作类实验室基础上,筹建计算机网络实验室。随后,又制定了会计模拟实验计划,购买安装了会计模拟软件,较好地完成本科会计模拟实验、会计电算化实验。至今已组建5个校内实验室。此外,我校还与滁州学院、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市二附小等10个单位签订了校外实践基地协议,校外实践基地全部挂牌,并确定实践基地指导教师、实践内容和管理。在05年4月省电大关于实践基地建设达标情况的通报中,我校在肯定和表扬之列。近年来,我校课程实验开课率达75%以上。每学期组织校外实践基地教学活动2—3次,并已总结和撰写了“实践教学的成功在于导学预案和因材施导”的实践教学经验。

注重素质教育是开放教育又一特色。我校于2002年9月制定了《素质教育拓展实施计划》,拓展素质教育的广度和深度。04年9月又修改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开放教育素质教育的意见》。坚持并做到了结合课程教学有声有色地开展素质教育,主要措施和内容有:(1)在校园网开设素质教育平台。设“两课教育”、“校园文化”、“技能冲浪”、“创新设计”、“第二课堂”、“论辩口才”、“形势聚焦”、“相关链接”等栏目;(2)坚持加强两课教育;(3)努力提升综合文化素养。至今已举办两届校园文化活动月。活动月期间共组织学术报告10场;与外籍教师面对面的“英语之角”活动两次;开展开放教育知识竞赛和主题演讲大赛12场次;(4)强化技能培训(入学教育)和大赛。02、04年组织两次网页制作大赛;积极组织参加电大系统的各类大赛活动。在中央电大组织的纪念电大创办25周年“我与电大”英语演讲大赛中,02春英语本科学生阮曼丽荣获省电大“一等奖”、中央电大优胜奖;03秋经管专科甘敏洁获省电大优秀奖;02秋汉语言本科董永在“我与电大”英语文艺节目竞赛中获省电大三等奖;02年秋法学本科学生张信群获中央电大“我与电大”征文佳作奖;我校另获省电大颁发的“我与电大”征文和英语演讲竞赛活动组织奖。04秋财会专科学生姜道卫荣获省电大组织的“我看诚信”征文优秀奖。04春经管专科冯晶和04春英语本科黄菊,分别荣获省电大04年组织的多媒体课件大赛学生组二等奖和三等奖。02年以来,荣获我校组织的网页大赛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3人;演讲大赛一等奖2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4人;开放教育知识竞赛一等奖6人,二等奖12人,三等奖18人;(5)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送法下乡两次、庭审旁听两次、模拟法庭一次、街头法律咨询一次、文学采风两次;(6)建立典型激励机制。02年学校出台了《关于开放教育试点班开展评选“优秀学员”和“先进学习小组”活动的通知》,至今已表彰优秀学员160人,先进学习小组32个;对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大赛的获奖学生进行表彰奖励并广为宣传。

7、严格规范管理,构建“流程式”教学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过程、思路和取向:开放教育作为远程教育,跨时空、准分离,以学生及其自主学习为中心,必然要求在进行支持服务的同时,建立起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作为支撑,规范管理、完善服务,形成远程开放教育独特的运行机制。几年来,我校出台《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开放教育教师岗位职责》、《关于实行考试责任制的规定》、《关于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教务管理的规定》、《滁州电大教师管理及考核暂行办法》、《滁州电大辅导员管理及考核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完善开放教育形成性考核和管理办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教学支持服务和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开放教育质量监控与保证工作和体系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积极开展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和探索。其改革的思路是:围绕和配套教改,以教学和学生为中心,力求管理工作制度化、制度规范化、规范程序化、程序流程化;改革的取向是:强化服务、切合实际、有效监控、流程运作。

成果和成效:随着试点实践的深化,认识进一步到位,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模式也日渐成型。经由研究和提升,构建和总结出“三轮驱动+两线连接+监控保证+流程运转”的“流程:目标+责任”的教学管理模式(详见“自评报告”对观测点30的分析论证)。三轮驱动是指教学、教务和技术服务三个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在分管校长直接驱动下,按照各自的工作流程,进行“流程:目标+责任”管理。两线连接是指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辅导员在学生同学校、同辅导教师之间,专业责任教师在课程辅导教师(主要是外聘辅导教师)同学校、同多媒体教学资源之间进行连接,分别起着助学、助教的重要作用。在质量监控与保证方面,03年我们的认识还局限于督教督学上,04年我们将督教督学督管督考合一,称之为“四督并举”,确立和形成“督教督学督管督考+评估”的“四督一评”监控体系。并于04年秋新增内设机构“督评办”,使监控工作专职化。质量保证也从教学领域的微观拓展到领域外的宏观上,如领导和组织保证、队伍保证、课题研究和应用保证、教学设施和经费投入的保证等。开放教育教学管理涉及的环节多,为了实现“零缺陷”目标和管理的有效运作,我们还在众多管理制度之上建立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构制了教学、教务、技术服务等诸多工作流程,从而使整个教学管理形成“流程:目标+责任”的运行机制。而这一运行机制又是在“全力服务+全程服务+全方位服务”的“三全理念”的统领之下,整个教学管理初步由以学校、教师为中心的强制性管理,转向以教学和学生为中心的服务性管理。

据不完全统计,02年秋以来我校共组织6次“教学质量活动月”;3次教学主题座谈会;听课40场;学生问卷调查6次/8200份,回收6600份;教学检查10次;设辅导员助学管理主页42份;《网上教学跟踪月报》19期;期末考试跟踪分析报告6期。在质量保证上,以经费投入为例,99年/38万元,00年/71.2万元,01年/10.8万元,02年/68.8万元,03年/83.5万元,04年/104万元,逐年加大,给予开放教育以强有力的物质保证。我校03年获省电大“优秀教务工作者”奖1人,获省“教务管理先进单位”称号;连续三年被省电大评为教材管理先进单位;04年在纪念电大创办25周年活动中,被省电大授予“优秀管理人员”奖1人,“优秀教师”奖2人,“优秀技术人员”奖1人。

8、宽进严出,在注重电大特色中提升质量

能否保证质量是开放教育试点工作的难点所在,甚至质量本身就是开放教育的难点。衡量开放教育质量显然不能套用传统教育的质量标准,需要在试点过程中探索。我们的体会是,抓开放教育的质量和保证质量,不能离开电大特色,即不能离开电大属于大众化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定位,以及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做到宽有底线、严要适度,注重在电大特色上论质量。我们的做法主要体现在五个环节上:

(1)、“入学教育”环节。入学教育是开放教育学生全程学习的基础,是第一门必修课,包括观念转变、介绍教学教务管理常识、开展计算机技能培训、组建学习小组、制定学习计划等。这是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大特色,03春以来四个学期,我校新生入学教育到课率达75%以上,“入学指南”考试一次性通过率为90%以上,计算机培训考核合格率为100%。

(2)、在主要教学环节上的导学、助学,尤其是素质教育和实践环节(详见“自评报告”中对观测点26、27、28、29、35的分析论证)。

(3)、形考和考试环节。学校两次出台了规范形考文件,注意规范形考成绩的评定,评定成绩项目的分值实行动态倾斜,发挥形考成绩对学生促学的导向作用。同时辅之以作业个性化批改和讲评,使之发挥出较好的助学效应。在严肃考风考纪方面,我校已形成考前培训、滚动督考、违纪上墙、跟踪分析、责任追究等一系列制度和措施。据统计,02春以来,共组织学生33495人次参考,处理违纪219人次,平均违纪率0.65%,平均合格率本科为86.18%,专科为80.14%,违纪率和合格率属正常范围(就过程看,上下有所波动)。

(4)监控保证与支持服务两大支撑环节(前已有述,详见“自评报告”对观测点31、35的分析论证)。

(5)、毕业论文评审答辩环节。我校严格按中央电大和省电大要求开展学生的毕业论文评审和答辩工作。从03年12月至04年7月,我校开放教育本科三个专业(法学、会计、英语)275名学生、开放专科(计算机应用专业)33名学生共308名参加了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本科三专业毕业论文答辩通过率为89.82%;专科计算机应用专业为84.8%;全校参加毕业答辩总通过率为89.28%。04年11月省电大组织全省电大开放教育毕业论文评奖比赛,我校共报送7篇论文,01秋法学本科胡野的《再论民事侵权归类原则——归类原则“新二元论”说》荣获一等奖,02春英语本科徐吉祥的《siemenshomeappiiancesastandatappiiancesworldexpo-beijing2004》和01秋会计本科陈建国的《制定森林生态效益会计核算办法思考》荣获优秀奖。

据省电大04年8月至10月对我市电大开放教育毕业生跟踪调查统计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总体评价为81.76分;毕业生对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方式总体评价为86.89分。04年9月至12月我校组织对全市电大开放教育本专科毕业生及其单位进行跟踪调查和相关信息(获奖获证、发表文章、问卷访谈)采集活动,发放181份问卷,占910名毕业生数的20%,收回153份,占85.4%,有效问卷148份,有效率达96.73%,占毕业生总数的16%。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工作应用能力、敬业精神及知识水平等综合能力评价的合格率(含强、较强、一般)达95%,这说明我校的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试点改革已初见成效,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毕业生对我校教学质量评价(共15项)的认同率(作用很大、较大的)项均达75.8%,其中对我校“及时全面准确为学生提供入学注册、教学、辅导、考试等信息”(第19项)的认同率4分频次以上达85.7%,对“扩大办学规模且管理严格,质量有保证”(第29项)的认同率4分频次以上高达96%。181份问卷信息采集对象采集到的获奖获证、发表文章的信息量126人次。我校开放教育的教学质量,世人可圈可点。

三、可持续发展:问题·对策·措施

电大目前正处于向第三代远程教育跨越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总结性评估不是开放教育项目试点的终结,而将是一个新的起点。用足用活“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理、以评促发展”的正确方针,就能推动电大事业更快更大更强地发展。尽管五年多来,特别是中期评估后两年多来,我们为开放教育试点工作付出了大量心血,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但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衡量,我们必须头脑清醒、认清不足、抓住机遇、扬鞭自奋,坚持用开创新局面、开拓新境界解决前进中的问题1、校园整扩

未来五年后,我校办学规模本专科专业数将达到25个,办学规模将达5000人,亟待增加校舍和解决校园。这个问题已经引起市教育局和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形成正式意向并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2、加强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建设

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信息化能力和水平,完善“天网地网结合,三级电大平台互动”的网络教学环境,进一步实现卫星、网上视频点播和课堂直播,以及中央、省、市三级电大间的双向视频交互功能;发展远程教学数据库、建立网上虚拟校园、建成远程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的网络系统,积极参与构建教育信息化网络体系。①适时更新计算机,增加计算机总量,增建多媒体机房;②完成双向视频系统建设;③加强网管中心建设,增加服务器台数;教学资源整合常态化,视频资源总量由目前的660g增至1200g;④完善与中央电大、省电大和有关高校联网使用的数字化图书馆和网上多媒体阅览室;⑤加强教务软件系统、考试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推进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和无纸化网络化考试;⑥组建现代化教育网吧,分设在线学习区、资源服务区(查询、租借、刻录、购置)、休闲区(茶吧、咖啡吧,在线文艺、旅游、体育)和沙龙式学习讨论区等。

3、继续稳步推进和深化开放教育试点实践

以教育部04~05年对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和省教育厅05年对全省电大办学水平评估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导构式”教学模式和“流程:目标+责任”的教学管理模式,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我校的开放教育试点实践,力争早日实现建成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大学和皖东远程学习服务中心两大目标。①加大课程版权所有教育改革力度,在扩大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和多媒体课件数量基础上注重提升质量,深化多媒体教学组合和多种教学方式组合,组建教学录课系统和虚拟课堂,打造一批有影响、叫得响的精品辅导课程和优势专业;②加大以专业为单位进行管理和以课程为单元组织教学的力度,进一步完善完全学分制工作流程,试行网上报名、单科注册、选课报考;③增设“远程学习接待中心”机构,创新学生自主学习支持服务和质量监控与保证支撑体系,研究和探索人才培养新的模式,为培养大批应用型的高等专门人才和全民学习、终身学习进一步提供服务和保证。

4、队伍建设整体提升

坚持从转变观念、优化结构和提高素质等方面入手,坚持不懈地加强队伍建设。

①坚持教学队伍专兼职相结合的原则,配备高素质人才和学科带头人,配齐配强教学队伍。健全和完善教师选聘、管理和考核制度。②积极引进人才,实行岗前、岗中培训。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方式,引进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科研人员,引进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技术、管理人员。重视引进人员的岗前培训和岗中继续教育。③提高学历层次。2007年前,45岁以下专职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达50%,45岁以下技术、管理人员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达75%以上,专科学历为100%。

5、提高远程开放教育科研水平

坚持理论结合实践,积极开展开放教育、网络教育的课题研究,为电大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指导和参谋作用,为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提供可靠的保证。积极参加电大系统组织的科研工作会议和课题学术研讨会议,每年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有一定数量和份量的课题研究文章、科研专业论文。

6、巩固和发展“一体两翼”的办学格局

大力发展网络教育,依托中央电大奥鹏远程教育中心与名牌高校合作办学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宣传力度,主动与有关部门、系统联系,面向社会扩大招生。同时要根据合作办学的高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要求,提供优质有力的招生组织、教学、教务管理、过程控制等学习支持服务,力争每年合作办学校数以50%增长,尽快做大做强。

大力开展各类培训的非学历教育,上挂中央电大、省电大继续教育机构,横联市直有关部门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劳动准入制度,以及中央对“三农”的倾斜政策,积极拓展培训项目,为在岗人员知识和技术更新、劳动力岗位转移、再就业和农业技术应用和推广,提供教育培训服务。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走过的路,干过的工作,取得的进步,都将成为历史。未来是美好的,将有待我们开拓。我校将继续遵循远程开放教育规律,和中央电大、省电大有关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学、教务、技术和教学质量监控保证的各项管理,创新和构建既符合远程开放教育规律又具有本土特色的开放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在大力加强与高等学校合作办学的网络远程教育和进行各类非学历培训的继续教育工作过程中,提升以开放教育为主体、网络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办学格局,为早日把我校建成现代远程开放大学和皖东远程学习服务中心而努力、而奋斗、而拼搏。

以上是对我校基本概况、试点工作总结及整改规划措施的汇报,再次诚恳地欢迎评估组专家对我校开放教育项目试点工作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估和指导。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7篇

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构建·在构建中发展

——滁州电大总结性评估自评汇报

各位评估专家、各位领导:

首先,让我代表滁州电大和所属的工作站参加开放教育试点的全体教职工,向省教育厅评估组专家们莅临我校评估和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版权所有

根据教育部和教育厅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的统一部署,我们自去年夏季至今,历时九个多月,积极认真地贯彻“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理,以评促发展”的方针,把迎评和试点看作是同一回事,自觉地变压力为动力,高度重视、抓住契机,边深化试点改革,边展开了各项迎评工作。整个迎评和试点工作进程中,认识到位、发展加快、总结深入、材料齐备、宣传有力。现在,各位评估专家就坐在我们面前,各位主考就坐在我们面前,是我们该正式交出试点工作答卷、接受评估和检验的时候了。下面,我就学校的概况、试点工作总结和整改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校长汇报,请予审议。

一、学校概况:设施·规模·格局

主要设施:创办于1979年2月的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滁州分校,位于滁州市风景秀丽的琅琊山脚下。占地面积5亩,拥有教学办公大楼一座,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固定资产681万多元(新增293万多元,增43%)。已建成ku波段卫星地面接收、校内闭路电视及vbi/ip接收系统、主干百兆桌面10m校园局域网及独立域名互联网站、计算机网络技术平台和“电大在线”学习平台。现有50座多媒体机房3个,视频阅览室(自主学习室)1个、50座语音教室1个,另有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投影教室)14个,150座多媒体演播大厅1个。拥有计算机270多台,所有计算机均能进行网上阅览。图书馆藏书2.2万余册,报刊、期刊200余种,自建电子图书10.3g,另与省电大实现电子图书共享,教学管理使用中央电大教务管理软件,已实现教学、学籍、考务、成绩等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规模/培养:分校下辖明光、天长、来安、南谯、全椒、定远、凤阳7所电大工作站。二十五年来,滁州电大依靠系统办学优势,主动适应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地区,实行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办学,充分运用多种媒体、多种教学手段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形成了以滁州电大为中心,覆盖皖东地区四县、两市、两区的电大教育网络。开设理工、经济、文法三个科类二十多个专业。04秋全市在籍学生达3809人,其中开放教育3376人(本科生905人,专科生2414人)。累计培养毕业生9018人,其中,开放教育本科253人,专科657人。

分校的开放教育是2000年秋经省电大批准正式招生并实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5年多来,从2000年秋开放教育专科1个金融专业48人发展到04年秋本科9个专业(法学、会计学、英语、金融学、汉语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工商管理、小学教育),专科8个专业(法律、财会、英语、金融、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企业管理两个方向、计算机应用、工民建、现代文员)共2002人。已毕业本、专科学生295人(本科253人,专科42人),本科毕业率为91.34%,专科毕业率为93.33%,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单位骨干,有得到提拔走上领导岗位的,有获得表彰奖励的,有获得专业资格证书晋升职称的,有不少还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电大的办学声誉和教育质量得到很大提高和社会认可。

格局/办学:我校在坚持大力发展开放教育的同时,注重发展与名牌高校合作办学的网络远程教育(已成立滁州电大奥鹏远程学习中心)以及各类培训的继续教育。05春网络教育已发展到与兰大、中科大、浙大等10所高校合作办学,在籍生220多人,继续教育培训04年达734人次。04年办学收入开放教育占78.3%,网络教育占9%,继续教育占8.7%,注册视听和普专教育占4%,基本形成了“一体两翼”的办学格局。

格局/机构:我校实行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内设机构已从广播电视教育阶段的一办三科增设和调整为12个内设机构:党办校办、纪检委、校工会、校团委、督评办、教学处、教务处、技术服务处、网络教育办、继续教育办、招生办、远研室。

二、试点总结:探索·构建·质量

1、试点地位突出,工作思路明确,努力夺取试点与课研双丰收

试点地位突出:开放教育试点5年多来,我校在上级电大指导下、在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下,以试点工作为新的发展契机,高度重视、坚持改革、锐意进取、认真实施。为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02年学校主要负责人更换前后,先后两次成立由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包括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滁州电大开放教育试点项目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运作。通过开展转变观念大讨论,加强培训与考核,狠抓入学教育与课研,使全校师生员工划清了开放教育与传统教育在办学、教学、学习、管理方式上的四个主要区别,确立了“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全力服务+全程服务+全方位服务”两大理念,为推进远程开放教育试点奠实了思想基础,并融汇和贯穿于开放教育试点工作的全过程。中期评估后,积极按照省电大整改意见,深化教学改革,并同步开展教学管理的创新和探索,突出和加强了开放教育主体地位,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专业设置不断拓宽,办学收益逐年增长,教学办公条件逐年改善,教学水平和质量逐年提高,社会影响逐步增强,为推进我市高等教育大众化、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工作思路明确:02年至04年,学校在发动职工大讨论的基础上,一年一个新思路,三年迈了三大步:02年/转变观念、理顺关系、重点突破、稳步前进;03年/深化改革、重在建设、打造品牌、跨越发展;04年/坚持探改、创新管理、注重特色、促建争优。在课程改革重点突破上,校长亲自掌握推动;在课题研究“零”的突破上,校长亲自带头撰写;04年5月学校成立了“总结性评估领导小组”后,校长亲自主持培训班,学习贯彻评估标准,制定迎评工作计划和整改方案,明确重点、分解任务、落实责任,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新一轮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和修订工作,探索和初步掌握了开放教育的一些规律,总结概括出符合我市、我校实际、具有自身特色的“导构式”教学模式(已获省电大课题研究优秀奖)和“流程+目标+责任”的教学管理模式及其实践模型。纵观5年多来试点工作的实践和探索,我校试点工作的总体目标明确:努力建成皖东远程开放大学和远程学习服务中心,培养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总体思路清晰:以转变观念为先导、以构建“两模”为重点,以课题研究为基础,以迎接评估为契机,以确立两大体系为支撑,以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根本;办学特色鲜明:扩大规模与注重特色质量并重,试点实践与课题研究并重,领导到位与全员投入并重,自主学习(七环节)与两大支撑(四督一评+四助一平)并重,“零缺陷”管理与责任追究并重。

党委政府重视:滁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电大事业和开放教育试点的改革与发展。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及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多次亲临学校视察指导工作。按照省五厅委(教高[2003]8号)文件要求,经市编委04年2月行文批准,已明确滁州电大归口市政府领导和教育部门主管,理顺了管理体制。04年9月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教育局、人事局、财政局、发改委、劳动社保局负责人以及电大滁州分校校长为成员的滁州市电大工作协调小组,并在我校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听取汇报,研究和帮助电大解决发展大计。市级报刊、电视电台等媒体不断宣传报道电大和开放教育。《滁州电大03年—07年发展规划》已报送市教育局并纳入全市教育发展规划中,正力争纳入全市社会和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

试点和课研并重:开放教育是试点项目,也是课题研究项目。几年来,我校力争交出两份合格答卷,获得试点和课研双丰收。02年6月出台了《关于我校课题研究和科研奖励的办法》,04年9月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工作和管理的意见》,成立了“两模”研究课题组。02年11月和04年9月两次向省电大分别申报并立项课题研究论文7篇和18篇,经评审后分别获二等奖1篇、三等奖4篇,优秀奖4篇,同时获得了省电大课题研究组织奖。中期评估后,为了提高科研水平,我校曾专门邀请省电大课题研究专家来我校作专题报告进行指导。04年申报的论文较之中期评估时的课题研究,选题面宽,涉及课程教学改革、教学创新、校园文化、支持服务、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模式、完全学分制改革等诸多方面;联系实际紧,针对试点实践或总结经验,或针砭流弊,或矫正误区,或前瞻规范。截至目前全校教职工共发表文章120多篇,其中省级及以上期刊(包括转载)发表文章15篇,中期评估期间出论文集——《探索中的思考》一本,收集论文55篇;总结性评估期间出《探索中的构建》一本,收集课题研究申报论文18篇。影响较大的有校长本人撰写的《转变观念要全过程全方位地展开》,在02年11月省电大课题研究研讨交流会上重点发言,另撰写《开放教育自主学习的误区与矫正》发表于04年9月27日中央电大时讯/论坛第249期;张信军副校长撰写的《浅议远程学习者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发表于04年第11期/上《中国远程教育》。在开展课研的同时,十分注重课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转变观念要全过程全方位地展开》在应用和指导我校试点工作过程中,贯穿于学校各个管理环节,对推动我校各项管理规范化、程序化,转变全员思想观念、管理观念、教学观念、学习观念等方面起到了思想奠基的积极作用。我校徐华老师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课程教学模式个案研究中,总结出“aa+ab”教学模式,荣获省电大教学创新二等奖,在04年我校暑期教师培训班上作典型介绍,对深化我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起到了示范性推动作用。《开放教育自主学习的误区与矫正》及“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模式”的“两模”课题研究,深入认真地总结试点实践,进一步明确试点工作思路,对深化试点实践既具有创新性,又具有前瞻性,对04年秋以来我校试点工作发生了重大的指导作用和推动作用,促使我校重点抓薄弱环节,如“课程教学改革”、“学习小组活动”等,重新修订完善了关于形成性考核、教师管理、辅导员管理、素质教育、考核责任制、队伍建设、科研工作等一系列文件。

2、发挥系统办学优势,积极加强系统建设

我校下辖7个工作站(天长、来安、明光、凤阳、定远、全椒、南谯),均挂靠当地的职教中心或教师进修学校,具有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功能,履行了申报、审批手续。截止05年元月,南谯工作站因在市本级并入分校考点,其余6个工作站已经中央电大、省电大审批设开放教育考点。

我校以试点工作为中心、以迎接评估和贯彻省五厅委03年8号文件为契机,以市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视察调研为推动,在加强分校自身建设、维护和坚持系统办学优势的同时,通过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着力加强我市电大系统建设,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1)、坚持、维护系统办学权威。试点以来,我校能与省电大之间以及与所辖天长、来安、明光、凤阳、定远、全椒、南谯七个工作站,明光司法局和滁州卫校两个教学点之间,严格试点审批手续,签定试点协议,无违规设点、违规办学、违规招生情况。02年6月,鉴于我校所辖的工作站中,有的属教育局成教科主办,政事不分;有的挂靠当地职教中心或教师进修学校,却将电大办学视同与高校函授的合作办学,十分不利于电大系统办学,教学与管理很难到位等状况。经我校领导班子研究正式行文,明确电大是一个具有上下管理与被管理、指导与被指导的办学系统,不是不同系统之间一般的合作办学关系,要求各工作站认真对待、转变认识,要解决政事不分和非独立办学实体问题,以维护电大系统办学权威。03年初,明光、定远工作站从教育局剥离。03年省五厅委教高[03]8号文件下发后,我校抓住契机,进一步开展理顺管理体制工作。在我校明确归口政府领导、教育部门主管后,市教育局先后三次召开各县教育局分管局长和工作站负责人参加的电大工作会、迎接总结性评估动员会等会议。多次强调各工作站要解决独立法人地位和办学实体问题,并要按85年省政府34号文件规定的正科级别建制,组建工作站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04年12月召开了我市电大迎接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会议,认真部署了总结性评估准备工作和初评工作。会后由市教育局和我校共同组织各县教育局分管领导和工作站负责人赴宿州电大所辖的独立设置的泗县和灵壁电大工作站学习取经。随后根据中央电大《关于对“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学点进行全面清理的通知》和省电大《关于开展对全省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教学点进行全面清理工作的通知》精神,我校按要求组织分校及各工作站开展自查工作,对教学点的办学指导思想、教学条件、师资配备、教学管理、支持服务及教学质量和效果进行认真的自查和梳理,写出了《教学点自查报告》,填写《开放教育试点清理表》,通过清理,对天长、定远、全椒工作站要求限期整改。

(2)、发挥系统办学优势,推进系统建设。中央电大的品牌和“五统一”是发挥系统办学优势的重要保证。在取消“省内开放教育”与中央电大并归问题上,我校按照省电大统一部署积极配合,并及时补交并归费用近7万元,认真组织并顺利通过并归考试。试点以来,我校坚持按照中央电大和省电大专业课程教学计划组织实施,统一征订和使用中央电大的教材,并严格按照中央电大关于统一考试考核的精神,组织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近两年我校注意提升电大形象和声誉,加大对开放教育的宣传力度,学校开放教育生源规模持续扩大,一再攀历史新高。我校为了扩大工作站招生,出台了奖励政策并及时兑现,有的工作站生源规模也是持续上升。此外,从02年起我校开始对工作站的学费提成逐渐降低比例,至04年秋起降至2:8,以支持和促进工作站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至目前,天长、来安、明光、南谯、全椒建有网站或专线上网,可与中央、省、市三级电大网站链接,共享资源和信息。

(3)、加强对工作站管理和指导。02年以来,我校先后出台了《关于转发和贯彻〈关于进一步做好电大县级工作站人员试点培训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关于工作站开放教育试点工作的整改意见》、《关于开展教学检查的决定》、《关于加强教学管理的规定》、《关于加强教务管理的规定》、《关于实行考试工作责任制的规定》等一系列文件。每学期对工作站教学、教学管理进行检查指导,每学年对工作站开展教育大检查。每次检查制定了检查评分细则,进校听取汇报、实地考察、召开学生和教师、技术人员座谈会,检查后及时书面总结和通报,促进工作站试点工作健康发展。每次期末考试,均召开考前工作会议,严格工作站的考试组织管理、试卷保密和接送管理,选派人员进行巡考蹲考,端正考风考纪,并发挥考试责任制的监控约束机制。

3、努力建设一支“五位一体”复合型队伍

配齐队伍:学校高度重视试点人员的配备,并将教师作为人才引进的重点。试点以来我校共录用、聘用专职教师12名,技术人员9名,管理人员7名。按照开放教育要求,配齐配强了教学、技术、管理和科研四支队伍。目前,专职辅导教师25人(高职2人,中职10人,初职1人,应届毕业研究生2人),兼任专业责任教师18人(全部为中级以上职称),技术队伍10人,管理队伍40人,科研队伍20人,外聘兼职教师78人,建立了兼职教师人才库,近70%兼职辅导教师相对稳定,同时还建立专兼职教师档案。师生比1:25(按专业实际配备师生比为1:17.3),专兼职辅导教师比为25:55,达1:2.2。

提高素质:在队伍建设上,学校领导班子十分明确电大编制紧、人手紧,必须努力组建一支集教学、科研、技术、管理、宣传于一身的“五位一体”复合型工作队伍。因而,十分注重提高队伍的素质,重视队伍培训和考核,鼓励和支持教师提高学历层次。01年先后选派11名教师和管理人员参加在职研究生学习,现已全部结业,有三位教师正在申请学位。02年以来,为了提高全体职工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教学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学校积极选派人员参加中央电大、省电大的各类培训,参加培训达77人次。我校还分别对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工作站技术人员开展了七期专项培训共335人次。目前我校教职工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整体有了很大提高,部分教师和技术人员已成为电大远程教育技术的行家里手。同时,还对辅导员等管理人员“以会代训”开展了12期培训,坚持对考务和监考人员进行考前培训。

锻炼队伍:组织大讨论,走群众路线,集中智慧,锻炼队伍,实施“全员虚拟单位正职(即虚拟校长)管理”,这是我校加强队伍建设的一大特色。02年7月组织转变观念大讨论,03年元月至05年2月我校组织三次新学年工作思路大讨论,03年11月开展“完全分学制大讨论”,04年8月组织教师、辅导员开展完善教学管理大讨论,9月份组织完善岗位责任制管理大讨论等。通过大讨论,使教职工以“虚拟校长”身份,站在校长立场上认清形势、把握全局,增强主人翁意识,了解了改进工作加强管理的来龙去脉,从而为贯彻执行、开展工作、履行职责增强了自觉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顺利地整体推进电大事业的发展。此外,在试点工作的动员和布置、工作的总结和推广、教学的观摩和交流、课研的研讨和攻关等方面,均注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干中学、学中干,锤炼队伍。一支“五位一体”复合型队伍就是这样地在实践中日渐成熟和壮大起来。

4、注重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展网上教学

改善条件:02年以来,学校又投入200多万元,在中期评估前已建成校园网主干100m、桌面10m的校园局域网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校园网已具备网上信息、vod点播、网上教学辅导、网上测试和网上讨论等功能,有效地实现了中央电大、省电大、市电大的教学资源共享,教学和教学管理信息的快速传递,以及教学计划、学籍、教材、考务、成绩、课程注册等网络化管理。学校购买了正版软件,保证了网络安全运行。所有教室、办公室安装了信息接口共63个。近年来新建多媒体投影教室12个(共15个),先后4次购置、升级调整服务器,配备了www、ftp、e-mail、电大在线、教师、学生、考试、vod点播服务器共8台,其中04年5月投资6.5万元,新购戴尔4600vod点播服务器一台,容量达1120g。04年新购置清华紫光教师办公用机22台,北大方正学生用机85台。目前我校网管中心、多媒体机房、语音室、多媒体教室、视听阅览室、卫星接收设备、vbi/ip接收系统等现代远程教育设施的建设与配套比较完备,复印、光刻、传真、扫描、数码摄像、数码照像、打印等办公自动化设备齐全。网上信息传输资源共享日趋成熟和完善。学校共拥有计算机270台,学生用机200多台,教职工人均配置1台以上。另为教职工每个家庭免费安装和使用adsl。

评比达标:我校的网站建设在全省市级电大中起步稍迟,但近两年来发展较快,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和管理的意见》等文件,加强了网络设施建设及其管理和应用。在03秋至04年省电大对十八所分校网站建设的检查评比中,我校平均得分74.4,其中第2次得分81,为全省第一。为此,省电大于04年5月,在我校现场召开“全省电大教育技术工作会”,我校在会上作网站建设重点发言和经验介绍。04年12月,我校被省电大授予网站建设评比优秀奖。

开展应用:截至目前,我校开放教育试点本科学生在中央电大、省电大和滁州电大三级在线平台上实名注册率分别为75%、85%、98%,试点专科学生实名注册率分别为80%、88%、95%,登录滁州电大在线共56860人次。本专科各专业参加网上直播课堂教学的课程占所开设总课程的47.9%,共组织14个专业147班次学生参加网上教学,其中,网上答疑141门课次、1528人次;直播课堂教学209讲次、师生交互发帖1170人次。先后组织三次本科专业学位英语无纸化考试,和四个专科专业两次网考;网上测试5000多人次。有的专职教师还在家里通过学校免费安装和使用的adsl与学生多次进行网上答疑讨论。

5、大力推进多媒体资源建设及整合应用

配置与自建:资源整合和应用是开放教育支持服务的重要方面和基础工作。02年我校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多媒体教学资源整合和使用的意见》、《关于进一步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条件的通知》等文件,组织技术服务处坚持不懈地进行教学资源整合,对教师进行了三次“电大在线”培训,使教师了解“电大在线”功能,利用“电大在线”平台布置作业、在线考试、上传自建资源,并将教师所做的课程主页等自建资源导入“电大在线”;专人负责定期接收导入中央电大、省电大资源,并从江苏电大、南京电大、四川电大、河南电大等兄弟省校购置资源。我校根据省电大《分校网站检查评判标准》认真检查落实各项指标,对学校主页、教学处主页等多次改版和更新,尽量做到栏目设置科学、页面美观、信息量大、查询方便、更新及时。加强“电大在线”平台建设,对栏目进行任务分解,落实到责任处室,由专人负责向栏目中充实内容。自03年以来我校先后已建成资源库:①资源总目——学校各类资源目录(03年“五·一”长假防非典期间完成);②试题库——历届考试试题1892份;③课程资源指南——介绍各门课程媒体资源形式、数量及位置;④vod点播——304门,5333讲、780多g(包括教学视频、综艺视频、“第二课堂”);⑤ip课件——导入的ip资源目录,目前达3350课时;⑥vbi信息——目前131期;⑦cai课件——84门,多数课程可提供在线阅览和下载。⑧电子教案——105门(兼职教师40门)全部导入分校“电大在线”自建资源;⑨课程一体化设计——115门,全部导入分校“电大在线”自建资源;

配置率与应用:至04年秋我校开放教育本专科17个专业应设284门课,已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资源的达236门,配备率达83.1%;其中必修课179门,配备率达87%,及时到位率为100%;选修课105门,配备率达81.47%,及时到位率为95.2%。学校通过信息、入学教育计算机培训、教师技能培训、网页大赛、网上教学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师生重视多媒体资源的应用,充分发挥开放教育优势,展示开放教育特色。03年5月至今使用试题库达118463人次,vod点播达62801人次。

6、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构建“导构式”教学模式

思路、取向和步骤:教学模式改革是项目试点的核心内容。为了启动和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我校自02年起,先后制定了《关于重点课程教学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教学方式改革的意见(试行)》、《关于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以及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形成性考核的意见》等相关配套文件,组织力量,按照重点突破、递次推进、总结提升的思路,和变教为导、导构结合、推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改革取向,连续走了六步:①从设计教学一体化上进行突破;②开展完全学分制大讨论,规范报考并强化指导,帮助学生自主报考和提前报考,推进以课程为单元组班教学;③省市电大课改联动,打破单一教学形式;④配齐配强专业责任教师和辅导员,强化质量管理和助学助教;⑤组织教学创新;⑥推进和强化网上教学。并逐步形成在入学教育、导学、形考、支持服务、选课报考、激励机制和跟踪监控七个系列环节上,推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协作学习。

成果和成效:经过5年多的改革与实践、探索与构建,初步形成和概括出符合我校实际,较为行之有效的“统分兼顾+双多组合+自主构建+支持服务”的“导构式”教学模式(形成课题研究论文后申报省电大,现已评为优秀奖)。“统分兼顾”中的“统”,是指在中央电大的“五统一”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和开放教育精神,实行统一课型、统一课表、统一要求;其中“分”,是指由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基础条件、境况的不同,分层次、分对象、分难易、分地域,运用不同形式组织实时与非实时教学。“双多组合”,一是指对多种媒体通过课程一体化设计、课程主页、电子教案和电大在线平台进行整合,形成各类教学自建资源;二是指多种教学形式与四课型(精讲、答疑、讲评、复习)组合。“自主构建”即学生在教师和辅导员指导下,自主制定学习计划、自主选课报考、自主参加网上答疑讨论、自主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并开展个性学习、协作学习、讨论式学习、研究式学习。在学习支持服务方面,形成并确立了“助教助学助管助考+平台(支持服务平台)”的“四助一平”支持服务体系,把导学、网络、技术、资源、窗口、咨询各助学环节进一步系列化,同时在校园网主页上开设“辅导员助学主页”和“支持服务平台”(设“管理服务”、“在线学习”、“远程接待”等栏目),力争实现支持服务最大化和最佳化。

截至04秋我校本专科共开设144门课程,已制定了115门课程一体化设计方案,占总课程80%。制作电子教案并上网105门课程,约占73%,其中徐霖老师的《数据库基础与应用》在省教育厅03年组织的高校课件大赛中,荣获全省市级电大唯一一项三等奖。徐华、徐霖老师参加省电大开放教育教学创新大赛,分别荣获二等奖和优秀奖。徐霖老师的《多媒体技术基础与应用》课件,在04年省电大组织的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在03年春至04年秋省电大组织的作业抽查中,我校连续得到省电大的通报表扬。04年11月中央电大教学检查组来我校检查,听取汇报后肯定我校开放教育试点亮点很多、经验不少,索要带走了一批总结材料。据统计,自03年以来,我校“窗口服务中心”共接待咨询答疑电话1370人次,刻录发放光盘8189张,服务自主学习室视听阅览3641人次,学生发送e-mail4567人次,登录留言版发帖8459条次,进入bbs讨论区13394人次,发帖3125人次。我校开放教育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局面已初步形成。

实践环节是电大开放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开放教育的特色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我校自02年5月制定《滁州电大开放教育试点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办法》起,注重每学期对课程实验统筹安排,编制实践课表,对所开课程实验尽力给足课时,并认真考核验收;每次集中实践环节制定具体计划和安排意见,以书面形式下发至各教学班和工作站。03年上半年起,我校开始在毕业前举行毕业论文讲座,在答辩前举行模拟答辩,以提高毕业集中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04年5月省电大实践环节责任人培训会后,我校共有61位教师(含工作站21位)获合格证书持证上岗,进一步加强实践环节的规范管理,使之形成常规性、规范性的工作程序。04年上半年我校进一步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在完善计算机操作类实验室基础上,筹建计算机网络实验室。随后,又制定了会计模拟实验计划,购买安装了会计模拟软件,较好地完成本科会计模拟实验、会计电算化实验。至今已组建5个校内实验室。此外,我校还与滁州学院、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市二附小等10个单位签订了校外实践基地协议,校外实践基地全部挂牌,并确定实践基地指导教师、实践内容和管理。在05年4月省电大关于实践基地建设达标情况的通报中,我校在肯定和表扬之列。近年来,我校课程实验开课率达75%以上。每学期组织校外实践基地教学活动2—3次,并已总结和撰写了“实践教学的成功在于导学预案和因材施导”的实践教学经验。

注重素质教育是开放教育又一特色。我校于2002年9月制定了《素质教育拓展实施计划》,拓展素质教育的广度和深度。04年9月又修改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开放教育素质教育的意见》。坚持并做到了结合课程教学有声有色地开展素质教育,主要措施和内容有:(1)在校园网开设素质教育平台。设“两课教育”、“校园文化”、“技能冲浪”、“创新设计”、“第二课堂”、“论辩口才”、“形势聚焦”、“相关链接”等栏目;(2)坚持加强两课教育;(3)努力提升综合文化素养。至今已举办两届校园文化活动月。活动月期间共组织学术报告10场;与外籍教师面对面的“英语之角”活动两次;开展开放教育知识竞赛和主题演讲大赛12场次;(4)强化技能培训(入学教育)和大赛。02、04年组织两次网页制作大赛;积极组织参加电大系统的各类大赛活动。在中央电大组织的纪念电大创办25周年“我与电大”英语演讲大赛中,02春英语本科学生阮曼丽荣获省电大“一等奖”、中央电大优胜奖;03秋经管专科甘敏洁获省电大优秀奖;02秋汉语言本科董永在“我与电大”英语文艺节目竞赛中获省电大三等奖;02年秋法学本科学生张信群获中央电大“我与电大”征文佳作奖;我校另获省电大颁发的“我与电大”征文和英语演讲竞赛活动组织奖。04秋财会专科学生姜道卫荣获省电大组织的“我看诚信”征文优秀奖。04春经管专科冯晶和04春英语本科黄菊,分别荣获省电大04年组织的多媒体课件大赛学生组二等奖和三等奖。02年以来,荣获我校组织的网页大赛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3人;演讲大赛一等奖2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4人;开放教育知识竞赛一等奖6人,二等奖12人,三等奖18人;(5)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送法下乡两次、庭审旁听两次、模拟法庭一次、街头法律咨询一次、文学采风两次;(6)建立典型激励机制。02年学校出台了《关于开放教育试点班开展评选“优秀学员”和“先进学习小组”活动的通知》,至今已表彰优秀学员160人,先进学习小组32个;对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大赛的获奖学生进行表彰奖励并广为宣传。

7、严格规范管理,构建“流程式”教学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过程、思路和取向:开放教育作为远程教育,跨时空、准分离,以学生及其自主学习为中心,必然要求在进行支持服务的同时,建立起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作为支撑,规范管理、完善服务,形成远程开放教育独特的运行机制。几年来,我校出台《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开放教育教师岗位职责》、《关于实行考试责任制的规定》、《关于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教务管理的规定》、《滁州电大教师管理及考核暂行办法》、《滁州电大辅导员管理及考核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完善开放教育形成性考核和管理办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教学支持服务和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开放教育质量监控与保证工作和体系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积极开展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和探索。其改革的思路是:围绕和配套教改,以教学和学生为中心,力求管理工作制度化、制度规范化、规范程序化、程序流程化;改革的取向是:强化服务、切合实际、有效监控、流程运作版权所有。

成果和成效:随着试点实践的深化,认识进一步到位,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模式也日渐成型。经由研究和提升,构建和总结出“三轮驱动+两线连接+监控保证+流程运转”的“流程:目标+责任”的教学管理模式(详见“自评报告”对观测点30的分析论证)。三轮驱动是指教学、教务和技术服务三个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在分管校长直接驱动下,按照各自的工作流程,进行“流程:目标+责任”管理。两线连接是指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辅导员在学生同学校、同辅导教师之间,专业责任教师在课程辅导教师(主要是外聘辅导教师)同学校、同多媒体教学资源之间进行连接,分别起着助学、助教的重要作用。在质量监控与保证方面,03年我们的认识还局限于督教督学上,04年我们将督教督学督管督考合一,称之为“四督并举”,确立和形成“督教督学督管督考+评估”的“四督一评”监控体系。并于04年秋新增内设机构“督评办”,使监控工作专职化。质量保证也从教学领域的微观拓展到领域外的宏观上,如领导和组织保证、队伍保证、课题研究和应用保证、教学设施和经费投入的保证等。开放教育教学管理涉及的环节多,为了实现“零缺陷”目标和管理的有效运作,我们还在众多管理制度之上建立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构制了教学、教务、技术服务等诸多工作流程,从而使整个教学管理形成“流程:目标+责任”的运行机制。而这一运行机制又是在“全力服务+全程服务+全方位服务”的“三全理念”的统领之下,整个教学管理初步由以学校、教师为中心的强制性管理,转向以教学和学生为中心的服务性管理。

据不完全统计,02年秋以来我校共组织6次“教学质量活动月”;3次教学主题座谈会;听课40场;学生问卷调查6次/8200份,回收6600份;教学检查10次;设辅导员助学管理主页42份;《网上教学跟踪月报》19期;期末考试跟踪分析报告6期。在质量保证上,以经费投入为例,99年/38万元,00年/71.2万元,01年/10.8万元,02年/68.8万元,03年/83.5万元,04年/104万元,逐年加大,给予开放教育以强有力的物质保证。我校03年获省电大“优秀教务工作者”奖1人,获省“教务管理先进单位”称号;连续三年被省电大评为教材管理先进单位;04年在纪念电大创办25周年活动中,被省电大授予“优秀管理人员”奖1人,“优秀教师”奖2人,“优秀技术人员”奖1人。

8、宽进严出,在注重电大特色中提升质量

能否保证质量是开放教育试点工作的难点所在,甚至质量本身就是开放教育的难点。衡量开放教育质量显然不能套用传统教育的质量标准,需要在试点过程中探索。我们的体会是,抓开放教育的质量和保证质量,不能离开电大特色,即不能离开电大属于大众化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定位,以及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做到宽有底线、严要适度,注重在电大特色上论质量。我们的做法主要体现在五个环节上:

(1)、“入学教育”环节。入学教育是开放教育学生全程学习的基础,是第一门必修课,包括观念转变、介绍教学教务管理常识、开展计算机技能培训、组建学习小组、制定学习计划等。这是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大特色,03春以来四个学期,我校新生入学教育到课率达75%以上,“入学指南”考试一次性通过率为90%以上,计算机培训考核合格率为100%。

(2)、在主要教学环节上的导学、助学,尤其是素质教育和实践环节(详见“自评报告”中对观测点26、27、28、29、35的分析论证)。

(3)、形考和考试环节。学校两次出台了规范形考文件,注意规范形考成绩的评定,评定成绩项目的分值实行动态倾斜,发挥形考成绩对学生促学的导向作用。同时辅之以作业个性化批改和讲评,使之发挥出较好的助学效应。在严肃考风考纪方面,我校已形成考前培训、滚动督考、违纪上墙、跟踪分析、责任追究等一系列制度和措施。据统计,02春以来,共组织学生33495人次参考,处理违纪219人次,平均违纪率0.65%,平均合格率本科为86.18%,专科为80.14%,违纪率和合格率属正常范围(就过程看,上下有所波动)。

(4)监控保证与支持服务两大支撑环节(前已有述,详见“自评报告”对观测点31、35的分析论证)。

(5)、毕业论文评审答辩环节。我校严格按中央电大和省电大要求开展学生的毕业论文评审和答辩工作。从03年12月至04年7月,我校开放教育本科三个专业(法学、会计、英语)275名学生、开放专科(计算机应用专业)33名学生共308名参加了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本科三专业毕业论文答辩通过率为89.82%;专科计算机应用专业为84.8%;全校参加毕业答辩总通过率为89.28%。04年11月省电大组织全省电大开放教育毕业论文评奖比赛,我校共报送7篇论文,01秋法学本科胡野的《再论民事侵权归类原则——归类原则“新二元论”说》荣获一等奖,02春英语本科徐吉祥的《siemenshomeappiiancesastandatappiiancesworldexpo-beijing2004》和01秋会计本科陈建国的《制定森林生态效益会计核算办法思考》荣获优秀奖。

据省电大04年8月至10月对我市电大开放教育毕业生跟踪调查统计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总体评价为81.76分;毕业生对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方式总体评价为86.89分。04年9月至12月我校组织对全市电大开放教育本专科毕业生及其单位进行跟踪调查和相关信息(获奖获证、发表文章、问卷访谈)采集活动,发放181份问卷,占910名毕业生数的20%,收回153份,占85.4%,有效问卷148份,有效率达96.73%,占毕业生总数的16%。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工作应用能力、敬业精神及知识水平等综合能力评价的合格率(含强、较强、一般)达95%,这说明我校的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试点改革已初见成效,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毕业生对我校教学质量评价(共15项)的认同率(作用很大、较大的)项均达75.8%,其中对我校“及时全面准确为学生提供入学注册、教学、辅导、考试等信息”(第19项)的认同率4分频次以上达85.7%,对“扩大办学规模且管理严格,质量有保证”(第29项)的认同率4分频次以上高达96%。181份问卷信息采集对象采集到的获奖获证、发表文章的信息量126人次。我校开放教育的教学质量,世人可圈可点。

三、可持续发展:问题·对策·措施

电大目前正处于向第三代远程教育跨越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总结性评估不是开放教育项目试点的终结,而将是一个新的起点。用足用活“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理、以评促发展”的正确方针,就能推动电大事业更快更大更强地发展。尽管五年多来,特别是中期评估后两年多来,我们为开放教育试点工作付出了大量心血,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但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衡量,我们必须头脑清醒、认清不足、抓住机遇、扬鞭自奋,坚持用开创新局面、开拓新境界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1、校园整扩

未来五年后,我校办学规模本专科专业数将达到25个,办学规模将达5000人,亟待增加校舍和解决校园。这个问题已经引起市教育局和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形成正式意向并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2、加强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建设

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信息化能力和水平,完善“天网地网结合,三级电大平台互动”的网络教学环境,进一步实现卫星、网上视频点播和课堂直播,以及中央、省、市三级电大间的双向视频交互功能;发展远程教学数据库、建立网上虚拟校园、建成远程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的网络系统,积极参与构建教育信息化网络体系。①适时更新计算机,增加计算机总量,增建多媒体机房;②完成双向视频系统建设;③加强网管中心建设,增加服务器台数;教学资源整合常态化,视频资源总量由目前的660g增至1200g;④完善与中央电大、省电大和有关高校联网使用的数字化图书馆和网上多媒体阅览室;⑤加强教务软件系统、考试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推进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和无纸化网络化考试;⑥组建现代化教育网吧,分设在线学习区、资源服务区(查询、租借、刻录、购置)、休闲区(茶吧、咖啡吧,在线文艺、旅游、体育)和沙龙式学习讨论区等。

3、继续稳步推进和深化开放教育试点实践

以教育部04~05年对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和省教育厅05年对全省电大办学水平评估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导构式”教学模式和“流程:目标+责任”的教学管理模式,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我校的开放教育试点实践,力争早日实现建成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大学和皖东远程学习服务中心两大目标。①加大课程教育改革力度,在扩大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和多媒体课件数量基础上注重提升质量,深化多媒体教学组合和多种教学方式组合,组建教学录课系统和虚拟课堂,打造一批有影响、叫得响的精品辅导课程和优势专业;②加大以专业为单位进行管理和以课程为单元组织教学的力度,进一步完善完全学分制工作流程,试行网上报名、单科注册、选课报考;③增设“远程学习接待中心”机构,创新学生自主学习支持服务和质量监控与保证支撑体系,研究和探索人才培养新的模式,为培养大批应用型的高等专门人才和全民学习、终身学习进一步提供服务和保证。

4、队伍建设整体提升

坚持从转变观念、优化结构和提高素质等方面入手,坚持不懈地加强队伍建设。

①坚持教学队伍专兼职相结合的原则,配备高素质人才和学科带头人,配齐配强教学队伍。健全和完善教师选聘、管理和考核制度。②积极引进人才,实行岗前、岗中培训。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方式,引进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科研人员,引进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技术、管理人员。重视引进人员的岗前培训和岗中继续教育。③提高学历层次。2007年前,45岁以下专职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达50%,45岁以下技术、管理人员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达75%以上,专科学历为100%。

5、提高远程开放教育科研水平

坚持理论结合实践,积极开展开放教育、网络教育的课题研究,为电大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指导和参谋作用,为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提供可靠的保证。积极参加电大系统组织的科研工作会议和课题学术研讨会议,每年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有一定数量和份量的课题研究文章、科研专业论文。

6、巩固和发展“一体两翼”的办学格局

大力发展网络教育,依托中央电大奥鹏远程教育中心与名牌高校合作办学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宣传力度,主动与有关部门、系统联系,面向社会扩大招生。同时要根据合作办学的高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要求,提供优质有力的招生组织、教学、教务管理、过程控制等学习支持服务,力争每年合作办学校数以50%增长,尽快做大做强。

大力开展各类培训的非学历教育,上挂中央电大、省电大继续教育机构,横联市直有关部门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劳动准入制度,以及中央对“三农”的倾斜政策,积极拓展培训项目,为在岗人员知识和技术更新、劳动力岗位转移、再就业和农业技术应用和推广,提供教育培训服务。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走过的路,干过的工作,取得的进步,都将成为历史。未来是美好的,将有待我们开拓。我校将继续遵循远程开放教育规律,和中央电大、省电大有关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教学、教务、技术和教学质量监控保证的各项管理,创新和构建既符合远程开放教育规律又具有本土特色的开放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在大力加强与高等学校合作办学的网络远程教育和进行各类非学历培训的继续教育工作过程中,提升以开放教育为主体、网络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办学格局,为早日把我校建成现代远程开放大学和皖东远程学习服务中心而努力、而奋斗、而拼搏。

以上是对我校基本概况、试点工作总结及整改规划措施的汇报,再次诚恳地欢迎评估组专家对我校开放教育项目试点工作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估和指导。

上一篇:教师观论文范文 下一篇:学校安全教育管理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