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扶贫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9 23:22:43

小学教师扶贫总结

小学教师扶贫总结范文第1篇

邹平深入分析了“教育脱贫一批”在扶贫开发“五个一批”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委厅各部处室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到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步伐,制订刚性细化的教育精准扶贫实施方案。认真学纪恒书记、陈豪省长在扶贫开发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在怒江、镇彝威地区调研时的重要指示,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决策部署上来,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要突出关键、把握难点,认真落实好《关于举全省之力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意见》《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重大战略部署的决定》等重要文件中教育扶贫的相关部署,特别是要重视抓好直过民族地区,怒江、镇彝威地区和藏区的教育扶贫问题,完善14年免费教育,普及国家通用语言,加快乡村学校建设。

邹平要求,各职能部门要确立主要负责人抓扶贫的工作机制,要做到以问题为导向,认真研究制订更具体、更细化的教育扶贫工作方案。一要摸清全省教育扶贫工作的现状,通过深入调查和比较研究,找出短板、找准问题、找准工作的落脚点;二要做好资金需求测算,要根据资金筹集的不同渠道,按照需求和标准科学测算出资金缺口;三要区分硬件和软件问题,通过创新筹融资模式等方式找出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四要成立专门调研组,围绕脱贫攻坚总目标明确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刚性指标,制订长期、总体发展方案并及时启动相关工作;五要制订时间表、路线图,以时间倒逼、目标倒逼来落实、细化各项任务,同时建立信息报送制度来落实工作。

朱华山在会上作了讲话。他说,教育精准扶贫在扶贫开发中具有重大意义,是可持续扶贫的重要手段,在下一步工作中,要重视“实施教育脱贫一批”,提高认识,加大工作力度。要充分认识到教育扶贫的目的,通过发展教育使贫困学生学会做人,掌握知识、技术和技能,学会健康生活,为贫困家庭实现脱贫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各职能部门要认真把握以推动教育扶贫促进我省教育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尽快开展工作,摸清情况、提出对策、强化保障,认真落实教育扶贫的各项工作部署。

云南小学老师也可申请正高职称

云南网消息 近日,云南省召开了职称改革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会议安排部署了全省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其中最重要的改革是将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并将中小学教师的职称等级更新为5级。这意味着,我省的幼儿园、中小学、校外教育机构的在职教师可申报的最高级职称达到了俗称为“教授”的正高级职称。这项改革从今年开始,年底前完成我省中小学教师职称首次评聘,初步实现制度入轨,明年开始进入常态化评聘。

我省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范围涉及全省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及各级教育科研机构、电化教育机构、青少年宫等校外教育机构中的在职教师和教研人员。我省于2015年底启动了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的前期工作,近日印发了《云南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此次会议就此进行部署。

《方案》将原来相互独立的中学教师职称系列和小学教师职称系列合并为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系列。职称档次依次设置为5个级别:三级教师(员级)、二级教师(助理级)、一级教师(中级)、高级教师(副高)、正高级教师(正高)。这样一来,小学教师通过努力也能申报教授级别的职称。

小学教师扶贫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工作负担

一、问题提出

中小学减负问题由来已久,近年来人们将减负的对象延伸至教师群体,引发了学界和实务界关于中小学教师负担过重现象的热议。特别是“双减”政策落地,教师作为“双减”政策的主要执行者,教师的减负成为确保“双减”工作落实的客观要求[1]。全科教师作为地方公费师范生本土培养模式,成为乡村小学师资的重要补充形式。近年来,研究教师负担的文献逐年增多,关注乡村教师负担的文献也有不少,然而小学全科教师作为一类特殊的群体,几乎承揽了学科教学、学生管理以及学生生活帮扶等各项事务,势必会影响其职业体验和职业认同,尤其对于乡村新岗全科教师来说,可能引发新的流失风险。因此,本研究聚焦新岗乡村小学全科教师这一群体,摸清其工作负担“底牌”,期望通过实施精准减负,提升乡村全科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从而帮助他们坚定乡村从教信念和从教情意,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二、中小学教师负担的研究述评

教师负担研究从早期聚焦“中小学教师群体”,延伸到“幼儿教师”“骨干教师”,再到“农村教师”“农村小规模学校”“乡村小学教师”,且随着教师减负政策的出台,“教师工作时间和工作标准量”及“乡村小学教师”减负政策成为研究前沿[2]。这一变化与国家陆续出台的有关乡村教师专项政策密切相关。当前中小学教师负担主要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与教育教学不(或弱)相关的不合理的工作时间(或工作量)、工作范围与工作投入,并给教师身心带来不良影响的工作负荷与职业压力等。同时,已有研究表明农村中小学教师负担问题最为突出,且远远超过城市教师负担[2]。特别是“不少农村中小学教师一人兼任几个班级的全部课程,周课时平均为17—18节,教师长期超负荷工作……”[3]在教师负担源方面,有观点认为有国家与社会负担、有来自家庭负担以及学校负担等[4]。教师负担具有双重属性,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如来自国家和社会对教育总期望的“社源性负担”、有来自学校内部各种检查的“校源性负担”、有来自学生管理的“生源性负担”,以及来自教师自身的“师源性负担”[5]。有观点依据教师劳动特点和教师角色,将其分为角色模糊、角色过载和角色准备等负担[6]。也有研究认为,教师负担源有“个人源”“人际源”“组织源”和“社会源”四种类型[7]。综上,教师负担来源并非由单一因素所致,依据不同标准对负担源可归纳如下(见表1)。结合已有研究,本文将新岗小学全科教师负担细化为社会输入性负担、以行政辅助工作为主的传导性负担、以考分为标准的评价性负担、有关学生管理等派生性负担四类(见表2)。

三、乡村小学新岗全科教师工作负担的调查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深度访谈,选取三位新岗乡村全科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探寻其真实的工作场景。特别说明的是,本研究中新岗小学全科教师是指持有国家规定教师资格证并正式走上教师工作岗位,担任两门课程教学以上,且工作时间在五年以内的教师群体。为此,研究选取重庆市巫溪县S乡和L乡小学的三位新岗全科教师为对象,访谈内容有语音和文字消息等形式,每次访谈时长1个小时,并对访谈内容进行编码整理与内容分析(见表3)。

(二)研究结果分析

鉴于教师负担有主观体验性,不同教师感受到的负担程度略有差异,如W教师认为学校传导性负担最重,占比为31%,因为他在校教务处工作最受领导青睐,所承受的这方面工作负担较多;L教师认为学生派生性负担最重,占比为32%,原因是L教师是包班制、跨学科教学,学生方面的事务最多;T教师认为社会输入性负担最重,占比为33%,因为T教师参与社会性事务最多(见图1)。

1.社会输入性负担

近年来政府在改善民生、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对于脱贫攻坚、建成小康社会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地方政府出于快出政绩的考量,很容易将某些行政事务转嫁给学校和教师,于是走村入户、为贫困户建档等就成为了乡村教师的工作。具体表现在:第一,教师成了扶贫工作的“主力军”。在与T教师谈到扶贫时,T教师很无奈,“去年为完成扶贫工作,学校有一段时间都没有上课,而且也没有放暑假,学校新岗教师基本上都参加了扶贫工作。脱贫虽说是好事,但政府人员把扶贫工作的表格、资料全部交给教师来填写,我们感到很累心。”T教师认来这些与教师工作无关,还挤占了他们教学和休息时间,职业前期的体验很不好,一度产生了离职的想法。由于全科教师定向培养协议的捆绑,离职会影响个人征信,尽管打消了离职的念头,但心中难免生出抱怨。第二,走村入户等于教师“包村”。农村各个基层工作人员会定期开展入户排查。如留守老人、儿童、家境贫寒者等弱势群体的排查任务重且难度大,众多乡村学校常常以三五人为一组包揽下某个村的排查任务。包括核对该村孩子的人数、户籍信息、身份证号码、家庭电话、所在学校、就业情况等,数目多样且每年重复性高。W教师说:“最困难的是每一年都要更改信息,每个家庭都要打电话核对,联系不上,还要入户摸底,四个老师包一个几百人的村子,利用周末或下午时间去排查。”如果社会性事务长期挤占教师休息或工作时间,很容易加大新岗教师的离职风险,并且对他们日后的职业感受产生不良影响。

2.问责制下的传导性负担

第一,问责制下的各种学校事务检查多。新岗全科教师认为,很大部分表格和资料的重复填写均源于问责制度下教育行政部门的检查压力、指定学校完成的各项任务以及国家政策上的条目变化。为配合检查,学校想方设发搜集证据以证明完成了各种指标性任务,而准备相关“证据”则极大地加重了教师负担。W教师说:“乡村学校教学、德育等方面的检查很频繁。有一次临时通知上级部门到学校进行德育检查,校领导和教师连夜赶制相关的资料到凌晨三点,结果只是做了形式和无用功。”第二,学校行政辅助工作杂。新岗教师不仅面临教学准备、各种重复性资料和班级管理工作,还要担任学校行政部门职务,如教务处干事、少先队大队委等庞杂的行政辅助工作。L教师感叹道,新岗全科教师就像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学校除了管理层是老教师,其他杂事工作大多都让新岗老师完成,如党建活动、大队辅导活动、开学初学籍管理。除此之外,还要担负各种检查资料、文体活动、宣传工作,如公众号管理、美篇的撰写,一应俱全。

3.以考分成绩为主的教师评价性负担

访谈发现,教育部虽明令禁止班级排名,重点校重点班宣传,但唯成绩的评教风气依旧盛行,如学生班级成绩的隐形排名、年级各种竞赛排名,使得教师们常常暗自较劲。W教师说道:“大家心照不宣的是,新岗教师的班级一般都是问题班级,成绩方面自然比不过其他班。”W教师的师父是一位教龄20年的老教师,学生成绩名列前茅,但仍然同新教师一样是初级职称,据说是高级、中级教师的名额少,每次评比都差了一点。

4.以学生为管理对象的派生性负担

全科教师一般任教至少两门以上。L老师承担的是包班教学,同时教语文、数学、科学三门学科。因此教学任务重,在校工作时间长,一些非教学性事务常常使他深感疲惫。第一,工作时间上常常“加班加点”。L教师描述一天的工作行程,“早上6点钟起床,6点半到学校,7点半到教室开展早读活动,中间是上课时间。偶尔没课就在在办公室备课、改作业,平均每天四节课,加上延时服务两个小时左右。中午吃了饭就到班上辅导孩子,下午有空闲时间一直在处理教务处的杂事,晚上5点半以后才能回家。回到家还会处理在学校没处理完的事,一般花费1—2个小时。”教师工作时间从学校延长到家庭,从课内延续到课外成为一种常态。第二,管理上随时“盘盯补”。访谈中全科教师每人都担任班主任且都管理班级诸多事务。L教师除上课之外,还要在备课(必须手写教案)、批改作业、监考、阅卷、辅导学困生、反思和总结等上花费大量时间。几乎每科都要手写教案,一般教授学科过多,常常一个学期手写2—3本教案。同时,新教师还得时刻盯着班级事务管理。常常要做好帮助留守、贫困儿童的生活与学习,以及特殊儿童的心理辅导、学生安全教育等工作。第三,教学和自身发展上得“细嚼慢咽”。访谈发现,全科教师每天用于专业发展的时间不足一小时。对于新教师来说,因比赛有一定的教龄限制,他们参加的机会较少。L教师说:“我工作两年,很少有机会让新老师参与比赛,真正的评课磨课时间并不多,只能利用空闲时间去观摩网络名师课,但个人的理解程度还是不够。”新教师对专业发展的迫切渴望与校方现实资源的利弊权衡,使得新教师的专业成长遭遇了各种“拦路虎”。

四、乡村小学新岗全科教师工作负担的优化策略

“减负提质”,要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保障教师教学的“纯粹性”,需要对教师的负担源进行综合治理。

(一)切断社会输入性负担,保证教师教育教学的“本色”

确保新岗全科教师教学的“单纯性”,提高教师专业水平,避免其陷入“不务正业”的处境。因此,应明确学校与行政部门的责任界限,厘清学校和教师的权责和义务,如减少扶贫专项任务,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等的输入,切断与学校教师无关的各项社会性事务。同时,教育部门要进一步落实信息事务公开制度,让学校和教师能对输入性负担敢于说“不”,把课堂还给教师,把教师还给学校。

(二)建立科学管理系统,减少不必要的传导性负担

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系统,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形成合力,为全科教师问责制下的传导性工作任务做减法,合理安排必须的检查或考评,减少不必要且繁杂的传导性工作。这就需要一方面提升学校管理层的工作规划性与管理效能,建立完整的资料填报系统,减少教师纸质版重复性工作资料的填报。另一方面,给教师的教学时间做加法,设立教师专门备课、教学反思,批改作业的时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完善教师考评制度,促进教师专心教书育人

当前唯分数论的考核机制不利于教师的良性竞争,反而会增强教师的焦虑感。完善评价考核与职称制度,建立健全能充分体现乡村教师岗位特点的评价准则,提高晋升考核指标的精准性和科学性,聚焦能体现教师专业水平的教育教学工作实绩,重点评价教师在教育教学研究方法、教书育人等方面的实质成果,注重过程性评价,摒弃唯分数论的评价考核职称机制。

(四)提供教师专业支持,减轻教师派生性负担

减轻五花八门的派生性负担,需要为教师提供更多资源支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明晰教师的工作时间及工作量边界,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例如,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减负的相关法律制度,确保中小学教师减负得到有效落实。提供教育教学辅助资源支持,实施兼职和返聘计划,完善招聘兼职教师和返聘老教师的制度。可以配备一定比例的心理教师,缓解特殊家庭儿童等心理辅导工作负担;配备一定比例的工勤教师,负责设备的管理登记、学生安全管理、秩序维护等工作。提供教师专业发展资源,做好新教师职业长远发展规划,使新教师群体获得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真正成长为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徐渭清.“教师减负”是“双减”工作的客观要求[N].中国教育报,2022⁃01⁃10.

[2]刘卓雯.我国教师负担研究的热点与前沿分析(2001—2020年)———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1(9):87—98.

[3]董洪亮.庞丽娟建议:调整城乡倒挂的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EB/OL].央视网,2009⁃03⁃10.

[4]葛新斌,叶繁.教师减负的博弈困境及其破解之道[J].教育发展研究,2020(20):46—52.

[5]张雅静.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的来源与排解[J].教育科学论坛,2019(4):59—64.

[6]赵钱森,等.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的内涵、类型与减负策略探究[J].教师教育论坛,2020(10):28—30.

[7]张迪.中小学教师负担的多源分析及其缓解之道[J].教育导刊,2021(6):91—96.

小学教师扶贫总结范文第3篇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北京市农村中小学教师研修工作站启动大会。每次参加北京市的会议,总会有新的收获,都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小娅副部长对北京市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并给予充分肯定。由于部长在外地参加灾后复课典礼,赶不回来。我受小娅副部长委托参加今天的大会,对这项工作的启动表示祝贺,对这项创新举措表示支持。教师节在即,谨向在座的大家,向首都教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节日问候!

*年教师节前夕,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的重要讲话,对教育发展讲了“三个优先”,对教师工作讲了“三个必须”,对广大教师讲了“四点希望”。总书记讲:“要高度重视教师培养和培训,加大对师范教育支持力度,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创新,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党的*大报告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年家宝总理在教育工作座谈会上讲,“有好的老师,才能有好的教育。我国不仅需要大批科学家,也需要大批教育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高度重视,摆到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

近两年,国务院和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在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富有实效的重大举措。一是实施农村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年教育部等四部门联衔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中央财政买单,公开招募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二是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教育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去年7月,教育部在北京市召开城镇教师支教现场经验交流会。三是积极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教育部要求全国高师院校高年级师范生到中小学实习半年,结合农村支教,推进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四是推进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通过推荐免试等措施为中*23个省的国家扶贫县培养高素质骨干教师。五是实施《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中央和地方采取集中培训、远程教育、校本培训、送教上门、对口支援等多种方式,有计划地对全国1000万中小学教师,包括200万班主任进行不低于40学时的提高培训,有力地推动了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北京市作为教育事业的首善之区,在推进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同样是全国的榜样。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北京市采取的一系列创新举措,也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是城镇教师支教。*年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启动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为在全国开展此项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总理在*年教师节,专程到门头沟看望支教教师,要求总结北京市经验并在全国推广。二是实施“绿色耕耘”行动计划。整合全市优质教师教育资源,开展远郊区县乡镇以下学校骨干教师培训。深受农村学校教师的好评。三是充分发挥特级教师、骨干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组织特级教师讲学团;充分发挥在京高校优势,开展对口支援。

在中小学教育教学第一线实践锻炼和学习研修是优秀教师和教育家成长的必由之路。今天启动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进站研修工作,充分利用首都城区名校名师和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势,在优质学校设立农村中小学教师研修工作站,是一个很有创意、很有远见的做法,是北京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新举措,是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新内容,也是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新尝试新模式。相信坚持数年,必有好处。对于全面提高城乡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深具意义。

借北京奥运成功的喜气,预祝北京市农村中小学教师研修工作站等各项创新举措取得成功,祝北京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和教育工作再接再厉,不断取得新的成绩,这不仅是首都市民的福音,也将为全国教育系统不断提供新的经验。

小学教师扶贫总结范文第4篇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党的人才路线和方针政策,通过实施大学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站项目,努力提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中小学师生的文化素质,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一)工作目标

推进教育培训制度创新,努力探索和实践具有时代特征与特点的教育培训新机制和新体制。

(二)工作任务

1.巩固和扩大全县干部的党风党纪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党性修养,使广大干部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凝聚群众的人格魅力。

2.抓好干部业务知识和能力培训。重点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现代管理知识、现代科学知识以及外语、计算机及其他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把学习各种知识与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围绕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专题培训和讨论,提高干部的工作水平和创新能力。

3.努力改善领导干部的知识结构和学历层次。鼓励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参加远程教育学习,使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得到普遍提高,努力培养一批高层次、复合型的干部队伍。

4.引进大学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积极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努力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5.通过名校名师的高考课程辅导,提升我县在校高中学生的应试能力,提升高考升学率。鼓励高中毕业生参加远程教育培训,为就业提供素质保障。

6.利用大学的专家教育资源,为广大农民群众开设农业科普知识讲座、农村实用技术讲座,为农村科学技术应用和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智力支持。

三、培训内容与形式

培训内容:党政领导干部培训、企事业单位管理培训、教育管理培训、中小学教师培训和高考课程辅导、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

培训形式:以远程网络教育为主。

四、步骤

大学教育扶贫项目从年开始实施,到2015年结束,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启动阶段(年)

1.成立领导机构,设立教学站。成立县大学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站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和实施。设立大学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县教学站,站点建在县委党校。

2.制定实施计划。各乡镇、各单位要结合实际情况,分别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将实施方案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3.各有关单位要积极配合大学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县教学站做好项目前期各项工作,完善各项硬件、软件建设。

4.开展广泛的宣传发动工作。通过会议和新闻媒体宣传教育扶贫项目。

(二)实施阶段(年至2014年)

实施阶段的重点是组织学习培训。根据大学教育扶贫项目提供的资源,各乡镇、各单位要按照本规划的要求,结合实际,有步骤、有重点地认真组织实施,积极输送学员到县大学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站进行培训,务求取得实效。

(三)总结阶段(2015年)

各乡镇、各单位要按照本规划确定的目标要求,认真做好工作总结报领导小组。县领导小组根据各乡镇、各单位的工作情况,对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五、工作要求

(一)各乡镇、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参与大学远程教育学习的实施方案,将急需的学习培训项目以电子邮件形式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二)各乡镇、各单位要加强组织协调、经费保障,做到统筹安排,把干部培训、群众培训、师生培训有机结合,注重培训效果,做到真正发挥好教育扶贫的作用,为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小学教师扶贫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师 素质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新课标的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我国农村小学教学的现状,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而中国是农村人口占多数国家,农村教师肩负着重大的任务,因此建设好农村语文教师队伍刻不容缓。

一、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1、教师文化素质偏低。农村因为经济和政策原因,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学历普遍偏低,师范毕业生很少,缺乏教育理念知识,特别是年龄稍长些的教师,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距《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标准有较大差距。很多人是通过卫星电视中专、函授等形式获得的学历,其实际文化水平可想而知;还有一部分分是由民办转为公办,学历大部分是初高中水平,甚至是小学水平,只经过短期的培训就转为了正式教师,起知识陈旧,没有系统性;而师范毕业生,大多数是普师范生,由于年轻,没教学经验。

2、教师工作任务重、工作条件差。城市超编与农村部分地区师资紧缺并存,代课人员数量较大。农村小学的教学设施、办公环境、信息技术相对简陋。很多小学的教室都是数十年前的老房子。而农村小学不仅小学生的负担比较重,教师的工作壁也比较重。由于教师数量不足, 语文老师往往身兼多职,同时承担多门学科的教学任务。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农村,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交通设施差信息闭塞,新的课改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无法被引入教研,也无法进行。

3、教育观念落后。现在的小学知识更新太快,已有的知识点已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急需对照性、系统性、前沿性的知识补充,而大部分农村小学教师的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教育观、育人观上,不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不清楚实施素质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在这种观念的统摄下,他们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忽视了对小学生基本技,在进行语文授课时还是按照识字、分段、总结中心思想的方式讲课,将一篇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学生学得枯燥无味,教师教得晕头转向。由此可见,继续教育不仅能给广大工作在农村的一线教师补充必要的、先进的专业知识,而且能使他们达到学以致用提高教育能力的目的。

二、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现状形成原因

1、经济原因。因为农村经济落后,办学条件差,再加之农村教师的待遇低,工作量大,许多有能力有学历的年轻教师都不愿到农村任教,而且在农村任教的有能力的教师跳槽、下海,造成了优秀的骨干教师流失现象严重,任教教师积极性不高。

2、政策原因。教育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都不重视农村小学教育,而且不顾及“普九”的规定,在升学率、合格率上给教师压力,甚至还将此与工资和休闲挂钩,教师的个人价值和成就感得不到充分体现。优秀教师的评选,既没有经济上的奖励,也没有更多岗位上的挑战,更缺少进一步深造的机会,这些都是相关政策法规不合理造成的弊端。

三、加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1、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最重要的是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农村小学教师与城市教师应该同等对待,要把教师的聘用权归于学校或教育管理部门;规定城市新聘用的教师和要晋职的教师必须在农村学校服务一定的年限才可以聘用和晋职;建立城市与农村教师定期轮换制度和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工作提高工资待遇,并记入退休工资之内的政策;定教师编制时,要考虑农村学生较分散,班级较小的特殊情况,适当增加农村学校教师编制,这些人事管理方面的措施都是为了激发农村小学教师的积极性,在不同地方应该灵活运用。

2、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品质是教师要具有强烈的职业意识,不仅把教师当作是谋生的职业,更是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这是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教师们要意识到自己从事的是一份神圣的事业,并非是一种简单劳动,并不比中学、大学教师的劳动低级。教师要用心去关爱学生,去体验与学生一道成长的喜悦,去感受学生进步与成功带来的快乐,最终形成教师对职的认同与忠诚。其次应提高教师现代科技信息技术现在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信息资源共享。针对目前农村小学教师学历偏低的状况,可以鼓励教师在职攻读远程网络教育本科。要充分利用网上优质的教育资源,如课件、教案、教研成果等。

3、加大教师培训力度。要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就要对农村的教师实行培训、学习等方式提高。为了提高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地方政府和国家应大力加强县、乡两级教师培训、进修机构建设,逐步建立以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为重点的农村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对农村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训。这些机构可以不设教师编制,所需教师可从高校聘请,也可以作为教育扶贫的专家学者讲学的场地。这样就使农村教师可以就近参加培训,省却很多不便。并且对农村教师的培训费也应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分担,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由农村教师个人承担。实行免费进修制,或者教师出很少一部分钱。实行配套的升薪晋级制, 仿效西方发达国家把学位、学分和升薪晋级紧密结合,鼓励农村教师参加多种培训。只有这样才会真正调动农村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东爱 ,刘紫凌 ,田建军。乡村教师为何大量流失[N] .中国教育报,2003 - 04 - 07.

[2] 魏向赤,税费改革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影响及对策建议[J ] .教育研究,2003 , (8) .

小学教师扶贫总结范文第6篇

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人才路线方针政策,通过实施大学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站项目,进一步提高全县广大教师的素质,推动我县教育事业发展。

二、工作目标与任务

一)工作目标

积极推进教育制度改革,努力探索和实践具有时代特征与特色的教育培训新机制和新体制。

二)工作任务

1巩固和加强全体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自身修养,使广大教师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教书育人的人格力量。

2抓好教师业务知识和能力的培训。重点学习现代教育管理知识、专业知识以及外语、计算机及其他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把学习各种知识与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围绕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专题培训和讨论,提高广大教师工作水平和创新能力。

3努力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学历层次。鼓励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抓紧学习,力争通过5年努力,使全县45岁以下的教师基本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培养一批高层次、复合型的人才。

4通过名校名师的高考讲座,提高我县高中教师的素质,提高我县高考质量。

5利用大学的专家教育资源,为广大教师开设专题知识讲座,为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和推动全县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三、培训内容与形式

根据大学的教育资源优势和教育扶贫项目的内在要求,主要开设:教育领导干部培训、班主任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新课改培训、学科专业知识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专升本学历教育等。

培训形式:以远程网络教育为主。

四、步骤

大学教育扶贫项目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启动阶段

1成立领导机构。成立县大学教育扶贫项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教育的副县长担任组长。下设大学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站,中小学教师培训站设在县职教中心。

2制定实施计划。各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分别制定具体实施计划或实施方案,并将实施计划或方案报县领导小组备案。

3各学校要积极配合县职教中心做好开展大学教育扶贫项目的前期工作,完善各项硬件、软件建设。

4开展广泛的宣传发动工作。通过会议和新闻媒体宣传教育扶贫项目,落实项目各项准备工作。

二)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的重点是组织学习。根据大学教育扶贫项目提供的资源,各有关部门根据本规划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有步骤、有重点地认真组织实施,积极输送学员到县大学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站进行培训,务求取得实效。

三)总结阶段

各有关单位要按照本规划确定的目标要求,认真开展自查和总结工作,并报县领导小组。县领导小组根据各单位的自查情况,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五、工作要求

一)各有关单位要站在提高全县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建设魅力的高度,充分认识大学教育扶贫项目的重要意义,将这项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保证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各项任务。

二)领导小组及各有关单位要组织协调,统筹安排,注重培训效果。要真正发挥好教育扶贫的作用,为全县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小学教师扶贫总结范文第7篇

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人才路线方针政策,通过实施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站项目,进一步提高全县广大教师的素质,推动我县教育事业发展。

二、工作目标与任务

一)工作目标

积极推进教育制度改革,努力探索和实践具有时代特征与特色的教育培训新机制和新体制。

二)工作任务

1巩固和加强全体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自身修养,使广大教师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教书育人的人格力量。

2抓好教师业务知识和能力的培训。重点学习现代教育管理知识、专业知识以及外语、计算机及其他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把学习各种知识与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围绕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专题培训和讨论,提高广大教师工作水平和创新能力。

3努力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学历层次。鼓励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抓紧学习,力争通过5年努力,使全县45岁以下的教师基本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培养一批高层次、复合型的人才。

4通过名校名师的高考讲座,提高我县高中教师的素质,提高我县高考质量。

5利用的专家教育资源,为广大教师开设专题知识讲座,为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和推动全县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三、培训内容与形式

根据的教育资源优势和教育扶贫项目的内在要求,主要开设:教育领导干部培训、班主任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新课改培训、学科专业知识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专升本学历教育等。

培训形式:以远程网络教育为主。

四、步骤

教育扶贫项目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启动阶段

1成立领导机构。成立县教育扶贫项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教育的副县长担任组长。下设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站,中小学教师培训站设在县职教中心。

2制定实施计划。各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分别制定具体实施计划或实施方案,并将实施计划或方案报县领导小组备案。

3各学校要积极配合县职教中心做好开展教育扶贫项目的前期工作,完善各项硬件、软件建设。

4开展广泛的宣传发动工作。通过会议和新闻媒体宣传教育扶贫项目,落实项目各项准备工作。

二)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的重点是组织学习。根据教育扶贫项目提供的资源,各有关部门根据本规划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有步骤、有重点地认真组织实施,积极输送学员到县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站进行培训,务求取得实效。

三)总结阶段

各有关单位要按照本规划确定的目标要求,认真开展自查和总结工作,并报县领导小组。县领导小组根据各单位的自查情况,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五、工作要求

一)各有关单位要站在提高全县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建设魅力的高度,充分认识教育扶贫项目的重要意义,将这项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保证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各项任务。

二)领导小组及各有关单位要组织协调,统筹安排,注重培训效果。要真正发挥好教育扶贫的作用,为全县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小学教师扶贫总结范文第8篇

为了充分发挥教育在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达市委发[*]12号)和中共*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三村建设”的意见》(达市委发[*]18号)和全国、全省、全市有关的会议精神,现就全市教育系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农村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使命。全市教育系统要认真学习,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农村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办好农村教育,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是实现教育公平和体现社会公正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是加强三个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建设新农村,最终要靠人才作支撑,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教育要先行。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三个转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紧紧围绕“三大目标”和“三大任务”,要把加快发展农村教育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把农村教育放在农村工作优先发展和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立足建设新农村,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明确新的任务要求,理顺新的发展思路,制订新的发展措施,切实解决影响制约农村教育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全面提升农村教育办学水平,主动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农村沉重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

二、突出重点,发挥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全市教育系统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巩固提高农村教育办学水平;优化农村学校校点布局,加快农村学校建设;加强农村成人学校建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推进农村成职教育发展;实施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成农村远程教育信息化网络;加强教师校长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学校卫生防疫体系,切实解决农村学生饮水就餐问题;加大新农村帮扶力度,推动扶贫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要充分整合教育系统的资源优势,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开展好遵纪守法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才科技兴村,实现富民强村,发展农村经济,为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新贡献。

重点抓好以下七个工程:

(一)农村教育巩固提高工程

1、巩固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要以加强农村初中建设和降低农村初中辍学率为重点,认真实施“普九”复查制度和农村义务教育监测制度,*年底前对已实现“两基”的县、市、区全部进行复查。全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面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其中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寄宿生生活费,切实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入学问题。按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大力推进“双高普九”工作。通川区、大竹县力争在2008年力争实现“双高普九”目标,开江、达县、渠县、宣汉在2010年实现“双高普九”,万源要在2012年实现“双高普九”。

2、积极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大力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开展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一帮一”工作。“十一五”期间,大力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全市预计投资2亿元,规划建设学生生活用房39.6万平方米。大力实施农村远程教育项目工程,加强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提高实验仪器设备、图书和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水平。

3、实施“教育强市”战略。积极推进“四川省义务教育示范县”的创建。

4、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和全省教育发展规划的目标要求,2010年,通川区及其余县(市)县城所在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2013年,渠县、达县、大竹县普及高中阶段教育;2015年,开江县、宣汉县、万源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继续支持国家和省示范性普通高中、重点职业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5、积极推进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实施好幼儿教育“1351”工程,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富余的教育资源,优先发展幼儿教育。鼓励和支持农村集体举办幼儿园(班)、村与村之间联办幼儿园、发展农村非正规幼儿教育模式,努力扩大农村幼儿教育规模。*年通川区实现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简称“普三”,下同),2009年大竹实现“普三”,2010年达县、宣汉县实现“普三”,2013年开江县、渠县、万源市实现“普三”目标。

(二)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工程

抓好农村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合理调配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计划撤并中小学校150所;加强乡镇中心校和农村基点校建设,完成34所学校新建学生合格宿舍、28所学校新建示范食堂的任务;充分发挥学校教育教学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农村成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党员干部教育等活动,有效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三)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

坚持以提高农民素质为目的、以服务于农村经济为宗旨,强化农民劳动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积极实施农村成人教育“2211”教育富民工程,建立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农村成职教育培训网络;扎实开展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重点的农村成人教育培训,每年培训量达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5万人(其中农民工培训15万人)、农户科技当家人培训5万人,系统实用技术培训40万人次,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为把广大农民培养造就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求和睦、守法纪、谋发展的新型农民作出应有和贡献。

(四)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以*教育(城域)网为核心,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年,开通教育视频会议系统和实现信息化办公,各县、市、区至少50%的学校接入*教育(城域)网;在*电视台开通四川电视台卫星传输的《科学教育频道》,满足农村党员、农民培训和教育的需求。到2008年,80%的村级小学教学点建立光盘教学播放点,90%的乡镇中心小学建立卫星教学收视点,60%的农村初中建立计算机网络教室;所有高(完)中、县城小学和80%的乡镇初中、60%的乡镇中心小学接入*教育网。到2010年,所有村级小学教学点建立光盘教学播放点,所有乡镇中心小学建立卫星教学收视点,所有乡镇初中建立计算机网络教室,所有乡镇初中、乡镇小学接入*教育网。初步形成“天网、地网”相结合的农村远程教育信息化网络;初步形成农村教育信息化的环境,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抓好远程教育三种模式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和党员干部教育中的应用,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综合功能。

(五)教师校长队伍建设工程

1、依法加强农村中小学编制和人员结构管理,保证农村中小学教学需求。根据布局结构调整和学生生源变化等情况,配合有关部门定期调整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实行动态管理,并建立年度编制报告制度。研究制定并实施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和成人学校的教职工编制标准。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严把农村中小学教师入口关,对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要及时调整出教师岗位。进一步拓宽农村教师来源渠道,通过公开招聘等形式,积极鼓励吸引具备教师资格的优秀人员到农村中小学任教。

2、全面推行教职工聘用(任)制,加强教职工聘用(任)制实施工作的管理、监督和指导。教育行政部门要履行好聘用(任)本辖区内中小学教职工的职责。强化农村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建立和健全师德建设工作责任制度,对严重失职者要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应责任。要将教师师德表现和教育教学工作实绩作为聘用(任)和确定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主要依据,对严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人员,要坚决清除出教师队伍。

3、积极推行校长公推公选和聘任制。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履行好选拔、聘任(任命)和管理本辖区校长的职责,实行中小学校长任期制。严格校长持证上岗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和交流回避制度,对考核不合格或严重失职、渎职的校长,要及时予以解聘或撤职。

4、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服务期制度和定期交流轮换制度。积极组织区域内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专业教师流动教学、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在*市城区及各县、市、区城镇中小学任教的大中专毕业生,要有在艰苦边远地区或农村学校支教服务一至二年的经历,才能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建立城乡教师交流制度,城镇学校教师向农村学校交流,被交流的教师工资待遇和户粮关系不变;建立乡镇中心小学教师与村小教师轮换制度。要落实好国家规定的对农村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津贴、补贴,积极鼓励城镇学校教师和高校应届毕业生到边远贫困地区和农村中小学校任教。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实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教师学历提升计划”和“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绿色行动计划”,全面提高农村教师的学历水平和综合素质。

(六)农村学生饮水用餐工程

进一步建立完善农村学校卫生防疫体系,保障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按照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加大水源、水质改造力度,每年新(改)建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的学校10所、为20所边远山区学校提供蒸饭条件,逐步解决好农村学校学生饮用水、中午吃饭难问题。

(七)新农村扶贫村帮扶工程

按照达市委办[*]73号文件的要求,深入到我局联系的示范建设村(达县石梯镇墩子村)、完善提高村(达县亭子镇赵岩村),搞好调研,制定教育帮扶规划,确定帮扶人员,落实帮扶任务,加强指导、督查,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确保示范村和提高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加大对大竹县偏岩村的帮扶力度,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对口帮扶贫困户;以科教扶贫为主,重点帮助农民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供农业生产服务信息,帮助农民拓宽脱贫致富门路,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市教育局机关协助大竹县清水镇党委政府为对口帮扶村——偏岩村修建3公里机耕道、解决300户人蓄饮用水、28户特困户脱贫、改建村小、发展种养殖业等脱贫致富十件实事。

三、加强领导,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作出积极贡献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为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市教育局成立“全市教育系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附后)。各县、市、区及学校要建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机构,由单位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将“新农村建设”纳入教育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各地各校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建立教育部门与组织、农业、科技、文化、卫生等部门的协作机制,使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有效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利用*教育(城域)网、*电视台“四川科学教育频道”、《*教育》杂志等媒介,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宣传报道;市电教馆、四川教育电视台*记者站联合摄制一部反映教育系统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专题片;通过农村学校校园网、电视广播系统、黑板报、宣传拦以及师生集会、课外活动等途径,定期广泛开展“新农村建设”宣传。

(三)总结经验,及时推广

小学教师扶贫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主题教育月;初招起点;农村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感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026-03

一、初招起点农村小学教师免费定向生职业认同感培养的特殊性

农村小学教师免费定向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相对于一般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来说,有其特殊的一面,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小学教师免费定向生的职业目标具有具体的指向性,农村小学教师免费定向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面临更多的限制线,农村小学教师免费定向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长期性。一般来说,他们在入校学习之前或入校之时,均已与当地教育局签署协议,由政府出资免费培养,学生学习期满毕业后,根据协议规定回原籍地农村小学任教。

初招起点农村小学教师免费定向生与高中起点农村小学教师免费定向生的区别在于学生入学年龄小,心智不成熟,部分学生在选择接受农村小学教师免费定向培养的时候比较盲目,导致入校后呈现出较多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另外,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可塑性强。初招的学生入校大多为14、15岁,正处于可塑性非常强的年龄段,学校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逐渐明白以后工作中需要做些什么,怎样才能将工作做好,并在潜移默化的实践学习和演练中培养职业情操,提升职业理念。

二、初招起点农村小学教师免费定向生职业情谊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更加深入了解学生的职业理念和职业情谊,笔者曾对所工作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2011级1318名初招起点农村小学教师免费定向师范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之后还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通过统计和分析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在职业情谊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于如下几点。

1.学生入学动机多样化,接受免费师范教育成因复杂。我省推行初招起点公费师范生培养政策旨在通过培养优秀的农村一线小学教师,继而推动我省基础教育教育公平的更好实现。为了吸引更多有志于从事教育事业的优秀初中毕业生就读,这一培养模式提出了“免费”、“解决就业”等优惠政策。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决定学生选择接受农村小学教师免费定向培养的主要决定者是学生的父母、亲人,比例占到了51.53%,其次是学生本人,所占比例43.17%。对于吸引学生接受初招起点农村小学教师免费定向培养的具体原因,37.86%学生认为免费教育,可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24.89%学生认为跃过高中阶段直接读本科不必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只需参加对口升学考试,且学制缩短一年;21.47%学生认为是因为就业有保障,而仅有15.78%学生是因为立志从事农村小学教育事业而选择接受六年免费师范教育。

2.学生学习自信心不够,自我效能感比较差。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个体对有效控制自己生活诸方面能力的觉知或信念。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方面的自我效能感对其产生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著名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者西蒙和班杜拉纷纷表示,学习方面的自我效能感能够提升学生自己设定和实现学业目标的能力,会影响学生的职业情谊以及他们对于职业的承诺水平。在我们的调查中,对于“你相信自己有能力在专业学习上取得好成绩吗”这一问题,分别有31.49%、55.24%、10.54%和2.73%学生选择“非常赞同”、“赞同”、“不赞同”和“非常不赞同”选项。而对于是否能很好地理解专业知识以及老师所讲授的知识,37.41%的学生表示不能。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对于自己学习目标实现能力方面的不自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对于未来所从事职业的信念。

3.学生对初招起点农村小学教师免费定向师范生教育政策理解不足。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差,选择接受免费师范教育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出于经济考虑。这使得有部分学生在心底里滋生了一种自卑情绪,认为“过来读书的都是家里条件差的”“我爸爸妈妈没工作,家里还有两个弟弟要念书,如果家里经济情况好点,我是不会过来的”“本来是成绩很好才能考上,但毕业了必须回乡下教书,到时候别人会笑话我的”……(引号中内容均摘自对部分同学进行补充访谈时获取的信息)。总的来说,将“择优政策”理解为“扶贫政策”,将“为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公平服务”理解为“先占政策的便宜,再被迫赶回农村教书”,学生对于政策的不理解,直接影响了学生职业情谊的发展。

三、以“主题教育月”为阵地,培养初招起点农村小学教师免费定向生职业认同感

所谓“职业认同”,是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相一致。2009年,《中国教育报》曾经报道,教育部曾对近3万名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只有18%的教师希望子女将来从事教师职业,有63%的农村教师不希望子女将来也做教师。这从侧面说明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并不高。教师作为一个以教育人、培养人为己任的特殊职业,职业认同是教师成长的内驱力,甚至是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形成的前提与基础。但是,如今的教师职业认同感普遍比较低是一个事实,尤其是农村教师。农村教师是一个庞大而又特殊的群体,承担着几千万农村中小学生的教育,其专业化程度的发展,影响着农村新课程改革的成败。

1.紧扣一条主线,明确指导思想。所谓“主题教育活动”即是围绕某一特定主题开展,旨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类型活动。它把学生视为行为的发动者、主动者,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的一项“寓教于乐”的活动。“主题教育活动”的每一月份均需围绕主题有侧重地开展相应的学生工作,并做好工作总结,最终构建有重点、有目标的可持续发展的育人体系。“主题教育”的主题涉及内容应尽可能广泛而全面。从理想到纪律,从责任到使命,内容体系应该涵盖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提升工程要求的各个领域。初招起点农村小学教师免费定向生年龄小、心智不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引导显得尤为重要。每月突出主题,年度系统整合,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思想政治教育循序渐进的规律和教育发展的连续性基本原则;同时,也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对农村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提升自己的职业理念。

2.抓好两支队伍,夯实组织基础。“主题教育月”活动的开展,重在引导,贵在落实,要突出“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两大要素,其中,教师中的关键在于学工系统工作人员,学生中的关键在于学生干部。第一,学工系统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学院层面学工人员负责全盘把握,系部层面工作人员负责具体落实。就具体落实而言,系部层面学工系统工作人员主要包括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学工干事、辅导员和班主任。在每学期开始,应该向全体学工干事、辅导员和班主任发放学期“主题教育月”活动计划,明确每个月份的学生工作主题,并要求各位老师认真落实。各月主题教育工作的开展,要有计划、有总结、有规划、有成效,并将“主题教育月”开展情况纳入对各位老师和各班级进行评比和奖惩的考核体系。第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主题教育月”各项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学生干部的安排部署和直接参与。根据学院统一部署和系部学生工作实际,一般来说,系部均设立了学生团委和学生会,各班级设立了相应的团支部和班委。为了确保各项工作更好地开展,可以考虑由学工队伍中的职业引导和就业管理专干在学生中选拔和培训部分干部,专门负责“主题教育月”活动的相关工作。

3.依托三个载体,增强工作实效。学生工作的开展需要紧跟时代步伐,需要紧密贴近学生生活与身心的实际,更需要抓方式、抓载体,只有这样,才能增加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一,课堂教学载体。课堂教学是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阵地,在课堂教学的氛围中,让学生领会月教育主题。第二,课外活动载体。校园课外活动的发起者可以是老师、可以是学生组织和班级,通过校园活动的展开,高密度、高强度地宣传月教育主题,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感。第三,社会实践载体。通过与月教育主题相关联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通过身体力行,了解农村小学教师职业、了解优秀农村小学教师;走进农村小学、走进农村小学学生。除了充分利用这三大载体,还应当做到:每一个月份都要重温上月主题、主抓本月主题、过渡下月主题,确保思想指导不断线、社会实践不断线、职业引领不断线。

参考文献:

[1]朱俊,石学云,刘芳,王亚宁.公费师范生职业倾向的调查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9,(1).

[2]刘屹.公费师范生视角下中小学教师职业的优势与不足[J].教育前沿,2009,(3).

[3]路正社.公费师范生就业定向化分析及对策研究―如何使公费师范生走向基层留在基层[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9):108-112.

[4]白显良,王华敏.加强公费教育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的若干思考[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

基金项目:2011年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建设项目《以“主题教育月”为阵地培养初招起点农村小学教师免费定向生职业认同感》研究成果。

小学教师扶贫总结范文第10篇

一、加强女教职工队伍的建设,继续开展“强素质工程”活动

1、开展学习教育活动,提高女工思想素质

认真组织女工学习政治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十六大精神。

组织女职工学习《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涪陵区中小学教师行为八不准》、《涪陵区中小学教师师德行为准则及考核标准》等,狠抓师德师风建设,规范从教行为,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开展向王正兴老师学习的活动,树立“爱岗、敬业、奉献”精神,开展“在王正兴老师事迹感召下”的主题征文活动,共写王正兴老师事迹体会征文18篇。

开展女职工读书活动。组织女职工学习《妇女权益保护法》等书,认真开展“四自”教育,增强女教职工争先创优意识。

2、开展女职工业务技能竞赛,提高女工科技文化意识

女工委配合学校开展好教师全员培训、教研教改、继续教育等活动。通过教师基本功、优质课、计算机等技能竞赛以及巾帼建功活动,调动和发挥女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女职工的业务技能和竞争能力,增强女工组织的活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3、进行开展好“五好文明家庭”创评活动,提高女教职工的道德、文明素质,本年度共评了区级五好文明家庭7户,校级13户。

4、开展好送温暖活动,向姐妹献爱心,共向贫困女教职工和女学生共捐款540元。及时探望生病女教职工薛兴萍、彭淑芬、余淑明等。

5、搞好节假日庆祝活动,开展了“三、八”、“五、一” 、教师节、国庆节等庆祝活动。

二、突出维护职责,依法维护女工合法权益

1、认真组织女工学习《妇女权益保护法》、《婚姻法》、《重庆市女职工劳动保护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增强女职工法律意识,提高女职工自我保护能力。

2、关心女职工疾苦,积极为女工排忧解难,做好教职工家庭矛盾的调解工作。

3、发挥好女职工代表在民主参与、管理、监督中的作用。

三、加强女职工组织自身建设,提高女工干部整体素质

1、开展女工干部岗位读书活动。

2、与学校行政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以解决涉及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的难点和热点问题。

3、开展女职工工作竞赛,评选表彰先进个人。

4、建立健全女工工作档案,按时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

上一篇:机关干部扶贫总结范文 下一篇:幼儿园教师扶贫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