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教育范文

时间:2023-09-21 10:51:01

乡村小学教育

乡村小学教育范文第1篇

有关研究农村基础教育的学者较多,有的学者把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纳入到农村教育的体系中来考察,从农村教育的利益相关者(学生、村民、学校教师、乡村基层干部等)的立场,立足于文化、知识、权力、宗教等角度,批判地揭示出农村教育的复杂性、艰巨性和多样性;有的学者则从少数民族农村教育的现实处境、性质以及应然三个方面去考察,认为我国少数民族农村教育研究将由对现实的洞察、反思与批判,走向实践的行动研究;还有的学者以村落与学校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考察农村教育,研究一个小型社区教育变迁的历程以及城乡教育文化发展的差距。鉴于以上学者的研究,笔者于2010年至2011年在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扬拱小学进行长期的田野调查时,试图通过学生考试成绩反馈、课堂实录、深入访谈教师、学生及其家长以及与师生同吃同住的参与式观察,从另一个方面反思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问题。

二、扬拱小学教育现状

扬拱位于贵州省南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境内山峦重叠,丘陵起伏,距县城75公里,全乡面积107.3平方公里,辖5个村,41个村民小组,1336户6574人,其中水族人口占99.8%,是水族人口居住最集中的乡镇之一,属三类边远贫困乡镇。全乡有1547人依靠低保金生活,人均收入低于贫困线以下的贫困人口有2506人,由此可以看出,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深,自身底子薄、局部因灾返贫的问题时有发生,直接制约着全乡温饱问题的巩固和稳定,经济发展难度较大,由于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每年乡级财政入不敷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扬拱小学是全乡唯一的一所完小,也是全乡教学质量最好的小学。由于全乡总体经济发展滞后,对学校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当前学校现状十分严峻。学校现有正式教师27人,大专12人,中师学历14人,代课教师2人。男教师21人,女教师7人,外乡教师4人。平均年龄结构在42岁左右。在校学生总人数649人,其中,女生348人,男生301人,男女生比例基本均衡。一年级至六年级开设14个班级,1个学前班,全校一共15个班级。大型班级人数59人(学前班除外),小型班级人数37人。学生分别来自5个行政村34个自然寨,居住分散。当前提倡的是素质教育,然而学校硬软件设施与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却不同步,比如:拓展知识类的课程,而扬拱小学连基本的相关实验器材都没有,致使学生无法上实验课;全校教师中有93%是一工一农,电脑未在教师家庭普及,何谈学生家庭电脑,学校根本没有学生电脑,所以老师在上信息与技术课的时候只能照本宣科;此外,提供给学生体育活动用的各种体育用品极为欠缺,场地设施也很落后。又如学校软件方面:第一,老师数量严重欠缺,老师跨学科教学现象严重。

全校27个教师,除了学校领导以外,其余每个教师每周都要担任14或16节不同学科的教学任务,还不包括早读和晚自习辅导,这也就导致了教师精力严重不足。例如:二年级的韦老师,每周上二年级8节语文、2节音乐,1节班会,1节大扫除,4节六年级的英语,同时兼任班主任。第二,从教师专业知识结构来看。语文和数学专业的教师占全校教师总数的85.2%,从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的占总教师数的3.7%,美术和音乐专业的教师占全校教师总数的7.4%。因此,传授拓展课知识的专业教师严重不足,以至于其他教授语文或者其他课的老师来兼授拓展知识的课程,这样不仅总体的传授效果不佳,也给老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第三,从学生的接受能力来看,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在笔者的调查过程中,一位在农村基层一线从教经历多年的教师说:“我们总结过,一二年级基础不好也不留级而是继续往上读,导致部分学生问题越积越多,就产生厌学,然后干脆不学了。”例如,六年级还有部分学生连加减法都不会算,甚至有这样的想法,现在国家已经‘普九’了,0分也可以上初中,不考试也可以升学,这就必然会造成学生学习成绩差的结果,如果乡村学校跟城市学校一套模式教育,将来会培养出新一代的文盲。从近几年各年级学生的期末成绩反馈来看,结果不容乐观。为了便于笔者的调查研究,笔者将扬拱小学的学生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寄宿生;第二种是半走读生;第三种是走读生。据笔者长期观察,寄宿生课外时间更热衷于学习以外的活动,即跳皮筋、下旗、打篮球、聊天等,看书写作业的没有几个。走读生放学到家后,更多的是帮家里干活,即牵牛、马、打猪菜、抬水、上山找柴火、煮饭等,这就导致了课外时间几乎没有时间学习。学校留守儿童较多,为了便于笔者的调查研究,将扬拱小学留守儿童分为两类,其中一类称为全留守儿童,这类儿童是指父母长期在省外打工,寄托给爷爷奶奶或亲戚或自己在家独立生活的儿童;第二类是半留守儿童,是指一年中父母连续有6个月在省外打工,寄托给爷爷奶奶或亲戚或自己在家独立生活的儿童。全校全留守儿童244人,占全校学生总人数37.6%,半留守儿童375,占全校学生总人数57.8%。打短工的这一部分父母,每年11月初到次年4月末左右到广东或广西农村地区打工,工种是砍甘蔗并包上车,老板按吨数支付工资。学生的生活环境十分恶劣,住校生的居住环境,全校住校生160人,共3间寝室,每个寝室安排37至50人左右。其中,男生寝室1间,女生寝室3间。寝室里1人睡一铺的占10%,2人睡一铺的占80%,3人睡一铺的占6%,4人睡一铺的占4%,室内十分拥挤,空气很难闻,卫生状况较差。因为学校是按照片区安排住宿的,所以每个寝室都有学前班到六年级的学生,大小混住。

就餐方面,食堂1栋,因食堂空间面积小,就餐人数多,所以仅供蒸饭煮菜用。中午和晚上都在食堂就餐的学生有180人,半走读生中午在食堂就餐的学生有170人,共35桌,每桌10到11人。又如学校卫生方面,全校师生共用一个简易厕所,由于蹲位少,经常排队上厕所,女厕蹲位8个供300多人使用,男厕蹲位12个,也是如此。教材方面,学校使用的是统一版本教材,并严格按照国家中小学课程改革设置标准来设置各门课程,例如一至二年级开设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音乐、美术、班会、大扫除共9门课程,其中两门文化基础课程,7门拓展知识课程。三至六年级开设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综合实践、科学、英语、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劳动、班会、大扫除共13门课程,其中2门是文化基础课,另外11门是拓展知识课程。笔者在三都县其他水族地区乡村学校也做了调查,发现有些学科教材编写内容对水族农村学生难度的确偏大,一些知识偏离实际,不贴近学生生活。如有老师认为,新课程改革比较适用于高年级的学生,因为灵活性比较大,如数学要求手脑结合,但很多内容学生根本没见过,包括老师也很难理解。此外,笔者观察,有些学科教材编写内容不仅对农村学生难度的确偏大,而且一些知识偏离实际,学生根本不感兴趣。笔者在扬拱小学一节科学课上所观察到的现象是班上有的同学不带书,有的不做笔记,有的说小话,有的做小动作,认真听课的没有几个。课堂上不懂也不问,不管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多么认真,但始终无法将知识深入学生心里,可以看出学生学习成绩差,不是智力上的原因,更多在于对知识的兴趣和学习态度。

三、教育困境成因分析

以上通过对当前水族地区乡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水族地区的教育现状是十分严峻的。而造成其现状的原因有当地的教育现实困境与当前国家教育政策的矛盾;时代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为的主观因素等,主要问题在以下几方面。

(一)过度强调素质教育和个性化发展的教育政策与学校实际现状之间的矛盾

现在的教育政策提倡的是学生的素质教育以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就教育政策本身而言是正确的,也是具有可行性的。但是,由于水族地区的教育发展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发展比较落后,因而学校在硬件和软件设施的配置上都跟不上政策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学校不具备相应的必要设备和实验器材,拓展类专业教师师资力量薄弱。由此可见,在水族乡村这些欠发达农村地区过度强调素质教育和个性化发展,而学校硬软件设施与素质教育不同步,两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这是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学习生活环境造成的

从学生的业余生活可以看出一方面是受学生本身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对学习的兴趣,主动性不强,例如:笔者对3类学生的长期观察,发现寄宿生的课外时间更热衷于干学习以外的事情,而在教室看书写作业的同学没有几个;而走读生的课外时间,更多的是帮着家里干活,同样也没有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看书。另一方面是学生所生活的环境存在生存压力,生活上缺乏保障,学习不安心。从学生的生活环境来看,一方面,很多学生的家长为了生存纷纷进入打工行列,家长不在孩子身边,也就更无法督促孩子学习看书,此类家庭教育几乎为零。另一方面,留在家的家长本身文化低甚至是文盲,这样的家长也无法辅导孩子的学习。因此,学生缺乏学习主观能动性以及学生的生活环境质量差也是重要原因。

(三)教材编撰内容难度偏大,部分内容偏离实际

除了以上两个主要的因素外,学校使用的教材难度偏大,部分内容偏离当地农村实际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在笔者所调查的水族地区,学校的教材是使用统一的版本教材,除了数学和语文有参考书外,其余科目没有教学参考书,没有参考内容和资料,这不仅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困难,由于没有执行的标准,导致教师的教学尺度把握不准,这更影响到了学生的听课效果与接收效果。由此可见,教材编撰内容难度偏大,部分内容偏离实际,不贴近学生生活,导致学生对知识不感兴趣,这也是水族农村地区基础教育面临的另一个现实困境。

四、结论

乡村小学教育范文第2篇

根据“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理念,克服课堂单一讲授的弊端,从如下两个方面改进小学教育学教学方法。一是教学贯彻少而精与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启发式课堂精讲与案例教学等方法相结合。注重小学教育学理论知识的简约化,让师范生着重掌握小学教育学理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注意联系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给师范生列举乡村小学语文、数学等典型教学例子。小学教育学教学的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在高校课堂里进行,还要走进小学教育现场,充分反映小学教育现场实践的真实性和丰富性,使师范生在亲身经历中学习小学教育学。为此,组织师范生到宜州市一小见习观摩语文、数学课堂教学和大课间体操及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到宜州市二学习少先队工作知识及技能。小学教育学教学的理论联系实际,更要指向山村小学新课程教学的难点问题。如师范生们问及现今多数山村小学没有多媒体教学手段,能进行新课程改革吗?对此,引导师范生观看CCTV广西农村地区教育采访纪行———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小学杨柳老师上语文识字课《秋游》(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片段视频。师范生们看到在程阳村小没有多媒体,杨老师一样把语文识字课上得生动有效。也就是杨老师运用传统教学方法、手段———讲授、板书、图片,在教学生会认生字(凉、郊、望、兔、追、逐、喊等)和会写生字(兔、追、逐)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小组学习组词、造句,彰显了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进而引导师范生掌握在小学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如何选用好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方法、手段选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年龄特征、教学环境及设备等方面。教学方法的选用要做到科学性、规范性、综合性、灵活性与创造性相结合,亦即“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当下小学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应当与被公认且仍有现实意义的小学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使它们结伴而行、交相辉映。在山村小学,对于黑板、粉笔、图片、几何教具等传统教学手段,新课程教学不应忽视并要充分地选用好。二是课堂理论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指导师范生进行教师角色模拟教学,主要为小学课堂环节模拟上课训练[5]。以小学语文、数学为例进行模拟上课训练,目的是让师范生既巩固所学的小学教育学基本理论,又能初步掌握小学课堂教学的目标、过程与方法,并训练上讲台的胆量、仪表仪态(教态)、言语表达、思维品质、教学方法(如讲授、问答、演示、探究)等方面的教师基本技能,为小学语文、数学等整堂课试教和实习上课以及参加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面试)打下一定基础。模拟教学的组织及基本要求,如表1。例如,结合《小学教育学》第七、八章的课程与教学原理及方法学习,在宜州市一小见习观摩课的基础上,组织师范生进行以“小学教学”为主题的教师角色课堂环节模拟上课实践体验活动,每个班分6~7个小组,每人每次12~15分钟。步骤为:第一,任选人教版/语文S版小学语文(识字与写字、阅读等)或人教版小学数学(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等)教科书一篇课文(或课题)的一个教学环节内容。第二,课前备课(教学设计),写好教案,熟悉教案。第三,模拟上课,互相观摩学习。第四,课后评课和评定成绩,做好小结。在师范生分组相互评课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讲评,主要是指导师范生对模拟上课进行反思性评价,针对其不足提出矫正方法。如针对师范生模拟上课的语言过于成人化、书面化的普遍问题,教师引导师范生学习徐斌老师如何成长为小学数学名师的经验。徐斌在初为人师时苦练小学教师上课的语言(语气),课余时间“徐斌都是在鞠萍和孙敬修讲故事录音的陪伴下度过,一句一句地模仿,逐字逐句地训练,常常是一觉醒来,耳机里鞠萍姐姐动听的声音还在耳边回响”。让师范生认识到做小学教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语言、形体、心态都要进行调整和训练,以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语言,才能被学生们接受和喜欢。为了增强师范生模拟教学的实效性,我们组织师范生观看小学语文、数学等优秀教师的课堂视频,并组织师范生到小学参观见习,深入到语文、数学等课堂观课、评课。例如,2015年4~5月师范生到宜州市一小见习:李慧老师的语文识字与写字课(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8”/“鸟、隹”字旁识字);吴乔敏老师的语文阅读课(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民族英雄戚继光》);韦晓波老师的语文口语交际课(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有趣的发现》);兰验玲老师的数学课《平均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师范生从中学习了小学课堂教学常规及新课程改革教学经验和方法。我校小学教育(全科)专业师范生开设的小学教育学总学时36节,我们用于上述模拟教学、教学见习、讨论等实践环节的学时9节,占该门课程学时的25%。这合乎我国教师教育职前培养“实践取向”的新理念与新趋势。

二、小学教育学的教学收获与效果

我们在小学教育学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探索过程中,2015年5月对小学教育(全科)专业2014级(1.2)班师范生101人作了问卷调查。问题是:“小学教育学授课,对你在培养合格山区乡村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师德、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等方面是否有收获?”调查结果如表2:“很有收获”的85人,占84.2%;“有收获”的16人,占15.8%,这说明教学效果明显。培养师范生将来当好山区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应具备合格的师德、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以造就“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山区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应贯穿和融入小学教育专业全科师范生教育教学(各门课程、各个教育教学环节)的全过程。小学教育学的教学探索在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这正如师范生说的:“黄老师的小学教育学授课,教我们如何做好未来的乡村小学教师,教我们如何培养乡村小学教师的师德和习得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我们觉得很有收获。”

(一)培养了师范生热爱乡村小学教育的师德品质

我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提出了全面提高乡村教师师德水平的新目标与新要求[9]。我校小学教育(全科)专业2014级师范生到明年秋季就要走上山区乡村小学教师岗位,在小学教育学教学中强化培养师范生良好的师德情感和品质,是将来提高乡村小学教师师德水平的基础。在小学教育学教学中让师范生学习《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乡村小学优秀教师先进事迹等内容,陶冶了师德情感,培养了热爱乡村小学教育的师德品质。例如,师范生说每次老师的小学教育学上课都在净化我们的心灵,老师鼓舞我们去扎根乡村,献身乡村教育事业,我们也渐渐地爱上乡村小学教师这一职业。观看“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视频,我们深受感动,从中学习了乡村教师的优秀品质,仿佛看到了将来我们要教的乡村小学可爱的孩子们。不管以后在乡村有多么艰苦,我们都要像最美乡村教师那样热爱和坚守乡村小学教师职业,为大山深处教育更多的孩子贡献自己青春和力量!

(二)训练了师范生一定的乡村小学教育实践能力

作为全科师范生要训练未来乡村小学全科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包括小学各科教学、班主任与少先队工作等多方面的实践能力。根据小学教育学教学的学科特点,在引导师范生掌握小学教育教学基本理论知识,以及逐步树立正确的小学教育观、教师观和儿童观的基础上,通过模拟教学、教学见习等实践环节,培养他们一定的教育实践能力。这主要是进行各科教学所必备的教学基本实践能力,如小学教师上课的语言表达、方法运用、教态展现、板书等方面能力训练。师范生认识到“实践出真知”,如经过几次的模拟上课实践活动:“我由最初上讲台的紧张、语言表达不通顺、脑袋空白,进步为在讲台上语言表达流畅”。“模拟上课提高了我的讲课能力,对将来当乡村小学老师也变得自信起来”。又如,经过教学见习活动:“我们观摩了一线老师上课,感受到小学新课程真实课堂的氛围和魅力。从中锻炼了我们进行小学新课程教学的听课和评课能力,还学到不少小学新课程教学技巧”。

(三)促进了师范生学习小学教育理论

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我国《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提出小学教师培养及专业发展要“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对此,应明确的是小学教育学教学不是要讲授语文、数学等学科知识,而是小学教育学理论讲授要结合学科知识与教育实践进行,促进师范生了解和掌握将来当好乡村小学教师需要的学科知识。例如,小学教育学“教师”一章的教学,促进了师范生去掌握乡村小学全科教师要具备的知识素质,包括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扎实专业知识和技能;语文、数学等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知识;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等多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此外,师范生还要了解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需要的其他学科知识和技能。又如,师范生进行小学语文、数学的模拟上课、教学见习等实践活动,促进了他们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与语文、数学学科知识的直接结合。在教学实践练习中,有的师范生发现自己的语文学科知识存在不足,如写字出现“偏旁部首”、“笔画顺序”的错误。由此,极大地促进师范生去“查漏补缺”,再好好学习语文识字、写字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

乡村小学教育范文第3篇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把这些孩子当成“小少爷”、“小公主”,重也不是,轻也不是,溺爱骄惯,重养轻教。父母外出打工的孩子们,这些孩子都是由爷爷、奶奶或亲戚带,就象农村里常说的:“这孩子不是自己的,隔了一层,首先要满足他们。”这样下去,放任自流,这些孩子就成为我们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家庭中,有的家长宽严失度,方法不当,他们对自己的孩子期望过高,每次检测、考查要求孩子考到多少分,给自己的孩子上了一道无形的枷锁,这样对孩子的身心健康相当不利,更谈不上和谐发展。

有这样家长的孩子,越来越怕上学,越考试越害怕,甚至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友的一生都在受教育,而影响最广泛的是社会教育。现在农村,相当一部分家长对一子女的教育持消极态度。甚至出现“读书先用论’,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气氛,致使很多学生气习积极性差,将学习视为自己负担、有些学生过分追求物质需要的满足,为使自己的虚荣心得到满足,不惜失学,去城市打_I_。我们当老师的是一个双重身份的演员,应给学生灌疏一些竞争意识,让他们杜绝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头脑去开创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

经济决定教育,落后的农村经济束缚着教育的发展,没有齐全的、标准的教育设施,无法创造出良好的教育环境。科学的现代教育手段无法实施,如今有的小学的讲台,还是用一块长石条搭起来的,学生面对的除了老师就是课本,更没有象样的课外读物,对于那些高科技产物总觉得那么陌生,好象天上的星星,可望而不可及。学生的特长需求不能满足,也不能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爱好。我一们小学教师应抓紧时间学习,练出过硬的基本功,因地制宜、因人而宜地进行教育,认真钻研,积极探索,为基层教学开出一条新路。农村的孩子除了每天学习之外,还要做很多的家务,所以我们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途径,老师必须充分利用课堂上的四十分钟。农村的孩子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见的、听的,乃至想到的东西比较少,但他们并不笨,我们农村的教师要根据他们的个性特征和年龄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当前情况看,村小教育条件较差,不少教师还是采用“注人式”“填鸭式”教学,这样学生就唯师是从。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大胆创新,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开发智力,精讲精练,要多给学生一点活动的时间,要注意学习方法的培养。

乡村小学教育范文第4篇

艺术教育自古以来就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提出艺术教育的教化作用和道德规范作用;在我国,也早在商朝时期就很重视礼乐教育,故有“殷人以乐造士,其学为瞽宗”的说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进步,艺术教育,特别是农村艺术教育,不但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反而越来越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当今很多乡村中小学只重视主科教学,忽视艺术教育或者根本取消艺术教育。这种现象不得不让我们深思,并加强关注乡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真正推广和实施。我国的教育先驱孔子早在《乐记》中就提出了“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之说,他的意思是转移风气,改变习俗,没有比音乐更好的了,这一观点说明了艺术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就建议“把艺术与科学相结合,以艺术的灵感来激发科学的想象力”,这些都表明艺术与我们的生活和教育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校教育中,特别是中小学教育阶段,艺术教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农村人口居多的我国,艺术教育自然也是农村中小学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孩子只有生活在游戏、童话、音乐、幻想、创作世界中,他的精神生活才有充分价值。没有了这些,他就是一朵枯萎的花朵。”的确,在素质教育中,艺术教育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德国的柯尼利亚曾这样说过,“诚实是艺术的最大要素。只要总对自己诚实,艺术就总在那里。”这说明艺术在德育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在我国乡村中小学教育中,要加强艺术教育的高质量的实施,使学生在接受教育之始,能够有机会体味艺术世界的丰富、充实、自由和深邃,使人格更加高尚、独立、完美。

二、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乡村学生健康的情感

艺术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一个人对美的认识与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密切相关。乡村中小学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启蒙阶段,而这又与学生对美的认识息息相关,因此,艺术教育是农村中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美国哲学家、教育家兰格曾说:“艺术是情感的客观表现,也是本性的主观反映”,艺术对人的情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情感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对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中小学学生自身却无法领会到其中的真谛,这就需要艺术教育课程在课堂中有效地实施,去引领中小学的学生去感受和领悟。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为了培养中小学生的健康情感,就迫切地需要艺术教育在课堂上高质量地实施。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以美益心,这就强调了艺术教育的作用之一是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并为此提供有利的依据。

三、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乡村学生的整体素质

众所周知,艺术教育的方向是“向真、向善、向美、向上”,它不断地激励着学生向真、向善、向美,而且不断地积极向上,越来越独立自主、人格高尚。乡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就更有其积极的作用。因为在笔者的亲身经历和查阅资料中得知,乡村的艺术教育不论是从师资、设备还是态度上都和城市里有着巨大的差距。因此,加强乡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必将能够提高农村整体素质。正所谓一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所以,艺术教育带着提高素质教育的理念步入乡村中小学教育的课堂。为了提高乡村中小学学生的整体素质,乡村中小学的课堂中艺术教育必须和其他学科一样,引领着乡村中小学生前进的步伐。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教育是为了让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培养,而我们的艺术教育就仿佛是一种促进剂,催化孩子们开花结果,使他们的整体素质得到更加全面的培养和提高。特别是针对我国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实情况,这迫使我们对乡村中小学艺术教育要进行细致有效、切合实际地推广和重视。从而让乡村的孩子们的情感和整体素质得到更好、更全面地培养。艺术是为了人的性格的完善,为了人的修养的呈现,而不具有任何功利目的。因此,为了提高整个民族的人文修养和整体素质,为了国家的文明发展,我们必须认清艺术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并为此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乡村小学教育范文第5篇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孩子只有生活在游戏、童话、音乐、幻想、创作世界中,他的精神生活才有充分价值。没有了这些,他就是一朵枯萎的花朵。”的确,在素质教育中,艺术教育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德国的柯尼利亚曾这样说过,“诚实是艺术的最大要素。只要总对自己诚实,艺术就总在那里。”这说明艺术在德育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在我国乡村中小学教育中,要加强艺术教育的高质量的实施,使学生在接受教育之始,能够有机会体味艺术世界的丰富、充实、自由和深邃,使人格更加高尚、独立、完美。

二、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乡村学生健康的情感

艺术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一个人对美的认识与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密切相关。乡村中小学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启蒙阶段,而这又与学生对美的认识息息相关,因此,艺术教育是农村中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美国哲学家、教育家兰格曾说:“艺术是情感的客观表现,也是本性的主观反映”,艺术对人的情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情感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对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艺术蕴含着视觉之美、听觉之美、秩序之美、礼仪之美、和谐之美,艺术的美无处不在。即使如此,中小学学生自身却无法领会到其中的真谛,这就需要艺术教育课程在课堂中有效地实施,去引领中小学的学生去感受和领悟。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为了培养中小学生的健康情感,就迫切地需要艺术教育在课堂上高质量地实施。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以美益心,这就强调了艺术教育的作用之一是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并为此提供有利的依据。

三、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乡村学生的整体素质

众所周知,艺术教育的方向是“向真、向善、向美、向上”,它不断地激励着学生向真、向善、向美,而且不断地积极向上,越来越独立自主、人格高尚。乡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就更有其积极的作用。因为在笔者的亲身经历和查阅资料中得知,乡村的艺术教育不论是从师资、设备还是态度上都和城市里有着巨大的差距。因此,加强乡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必将能够提高农村整体素质。正所谓一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所以,艺术教育带着提高素质教育的理念步入乡村中小学教育的课堂。为了提高乡村中小学学生的整体素质,乡村中小学的课堂中艺术教育必须和其他学科一样,引领着乡村中小学生前进的步伐。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教育是为了让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培养,而我们的艺术教育就仿佛是一种促进剂,催化孩子们开花结果,使他们的整体素质得到更加全面的培养和提高。特别是针对我国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实情况,这迫使我们对乡村中小学艺术教育要进行细致有效、切合实际地推广和重视。从而让乡村的孩子们的情感和整体素质得到更好、更全面地培养。艺术是为了人的性格的完善,为了人的修养的呈现,而不具有任何功利目的。因此,为了提高整个民族的人文修养和整体素质,为了国家的文明发展,我们必须认清艺术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并为此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乡村小学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乡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090-01

教学条件的落后。经过80年代、90年代的教育改革,乡村小学生告别了土胚木瓦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砖混教学楼。但是与大城市配置了先进的多媒体的教学楼相比,乡村的教学楼仍是黯然失色。即使现在推进一个乡镇一间多媒体教室的投入,这对乡村教育教学仍然是杯水车薪,而标准的实验仍是孩子们梦中的圣地。现阶段,乡村教育仍是保持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模式。这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先进的教学条件显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否则,乡村要推广素质教育也不过是喊口号而已。

教师配置不均衡。乡村教师人数的不足使得教学呈畸形发展。乡村小学还是两个人一班,一个班两名教师负责一个班级的全部科目教育教学。这显然不是体力的问题,而是知识显得爱莫能助。所以,老师还是考哪科教哪科,大多数科目被放弃。由此,可以想象乡村教育结果会怎么样?乡村教育流传这样一种说法:校长自己当,教导主任自己当,教师自己当的学校。乡村这种现状,相对于城里学科专任或学科专研来说,教育质量是很难得到保证的。

教师的教学水平令人担忧。现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师专业水平就显得力不从心了,不能很好与现今课程和素质教育相适应。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自身的知识有限,大多数教师所接受的教育也仅仅停留在中专师范的三年上,知识较落后、狭隘,没能及时更新;二是教师缺乏相对应的培训,教学水平得不到提高,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方法仍是照本宣科,课堂暮气沉沉,学生学得索然无味;

错位的教学质量管理。乡村小学教学质量的管理仍体现在通过学期测评来完成管理,仍是单纯的以平均分数来体现教学成果。严重地忽略了对教学全过程的创造管理。而且乡村学校因为客观条件受到限制而不能很好地开展相关的课外活动,仅有的公开教学也只是停留在书面记录而为方便检查。

教师责任感的沦陷。这显然不是教师个人道德出现了问题,而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物质生活的提高,“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一精神支柱也顶不住物价飞涨带来的实际压力。老师那点微薄的收入只能“望物兴叹、望房兴叹”。双职工家庭还能勉强糊口,单职工家庭那就捉襟见肘了。所有这些都使得乡村小学教师无法沉下心来教学、学习了,于是对于自身的教学任务不免马虎了事了。

解决当前小学教育中的问题,我认为在改善乡村学校条件的同时,至关点还是在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培养教师的教育责任感。

教师要提高教学水平:一是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不断学习,增长知识,知识的缺乏那是严重制约教学水平的提高的;二是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进修。以现在的条件而言,乡村教师受经济和教师配备两方面的制约,教师想要进行脱产进修就变得遥不可及了。所以,教师的进修一定要从加强校内的进修想办法。学校可以定期、定时开展实打实的教学研讨交流会,不走形式,不走过程。挑选本单位的教学精英,以点带面,全体教师逐步提高;三是上级单位可以利用自己的渠道,组织教师观摩名师讲座,以“新”带“老”、个别性的进行指导;四是有条件的学校应该返聘教学经验丰富的退休教师指导本校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督导。

培养教师的责任感:首先在于建立规范的教师评价、管理机制,制定合理、科学的评价、管理标准,以便规范教师的工作态度;其次要求教师加强师德师风的学习,组织先进事迹进校园,熏陶教师的灵魂,提升教师的人格;接着应该是实打实的提高老师的待遇、地位,平衡老师的生活压力,才能有效的避免老师人浮于事、不安现状。心无旁骛,方能从容执教,责任自然也就落到实处了。

乡村小学教育范文第7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小学教育取得的成就众所周知,有目共睹,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农村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逐步浮出水面,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在小学教育中主要包括德、智、体、美、劳五种教育,其中小学音乐、美术教育是整个音乐、美术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小学必修课程之一。音乐、美术教育对于小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然而,在农村小学,音乐、美术教育现状与现代化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美术、音乐教育往往得不到重视。在为期一周的时间内,我主要对山东省聊城市莘县隶属乡镇小学的艺术教育现状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小学的艺术教育现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教育设施差,教育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教育观念落后等。

第一点是艺术教学条件差,缺少相关音乐教学设施。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农村经济获得很大进步,但是城乡差距依然明显存在,教育差距更是格外突出。我们在城市随处可见幼儿园小学之类的教育机构,孩子们在快乐的玩耍,有的在玩滑梯,有的在画画,有的在唱歌,就好像一个快乐的小天堂,在这个小天堂里孩子们的素质能够得到全面提升。但是回到农村看到的乡村小学的状况却令人很心酸,一般乡村小学首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扇破烂的大门,满是铁锈。进入大门之后看到的是满是杂草的面积狭小的校园,校园内基本没有任何供孩子们玩耍的娱乐设施。教室的现状更是令人堪忧,破烂的窗户有的没有玻璃,地面坎坷不平,桌椅板凳破旧摇晃,有的甚至没有电灯,阴雨天的时候只能点蜡烛,我们可以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学习心情肯定不会很愉悦。由这些学校硬件设施我们可以想象到音乐美术的教育有多惨淡,首先是没有专门的上课教室,一个乡村小学有教室上课已经不错了,哪里还有多余的空间上音乐课,有的就干脆在上课的教室上课,这样不仅空间受到限制,而且音乐课上发出的声音可能会影响整个小学的安宁。其次是缺少音乐教学方面的设施,在走访的这些乡村小学内音乐设施的到位情况基本是零,基本就是上靠老师口头教授,比如老师说我们这节课学《沂蒙山小调》,然后孩子们就只能跟着老师唱。就算是有的小学有那种古老的脚踏琴,但是全校可能就仅此一台,通常很少动用,动用的话就要从一个教室搬到另一个教室,这个过程就像是一个隆重的仪式。再次是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孩子们根本不能欣赏到原版的优美音乐,严格限制了音乐的教学活动。因此完善学校的教育条件,置办相关的音乐设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二点是音乐教师队伍空缺,整体素质低下,缺少正规培训。在调查过的大部分乡村小学中没有音乐教师,教师到位状况基本是零。在极少数乡村小学有音乐教师的师资力量中,仍有一定数量的民办教师发挥着较大的作用。由于没有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真正意义上的专职音乐教师,有的音乐设施上课不用,长期闲置,变成了学校创品牌验收的办学硬件摆设。由于民办教师一般没有接受过正规培训,因而在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以及对新教材的适应性上,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种现象反映了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技能素质急待提高。音乐教师尤其需要经过专门培训,但实际上他们接受正规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却少得可怜,于是许多能唱两首歌的音乐爱好者便成了音乐教师。教师音乐素质低,是造成目前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低下的又一原因。因此,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第三点是乡村小学教学观念落后,得不到相关领导的重视。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对乡村小学的影响力度不够,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乡村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不少学校仍把各种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惟一标准,单纯的追求高分,因此,忽视音乐教学、占用甚至砍掉音乐课的现象就是很显而易见的。显然这是造成乡村小学音乐教学现状的一个最主要原因。而且在农村小学,乡、校一级的基层领导对音乐教育本来就了解的很少,加上他们本身艺术素质低。他们认为音乐是人人都可教的课,所以凡是认为教不好“主课”的老师就去教音乐,音乐教师当然就低人一等,于是纷纷改行,使本来就缺乏的音乐教师就更加缺乏。因此,加强和提高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就是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彻底改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教学观念,真正使乡村小学重视音乐教学。

第四点是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足。农村长期以来由于经济较为落后,并且发展相对缓慢,在财政收支方面比较困难。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在教学上的投入就显得很低,在音乐教育上就更是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况下要发放教师的工资都很困难,也就没有更多的财力去添置音乐教学设施了。更不要说引进优秀的专业音乐教师,就算是引进来也没有什么用。有的学校连一架普通的风琴都没有就更谈不上钢琴、电子琴、音响、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有的地区由于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即使有一些音乐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的教学中,最多也不过是在公开课或比赛等时候用一下,其他时间就成为学校的摆设。因此政府应该认识到音乐教育的现状,切实加大音乐教育的投入,只有加大投入才能为音乐设施的完善、教师队伍的壮大提供坚实的经济后盾

乡村小学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乡村中小学 艺术教育 素质 作用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之我见,利己损人之私念,以渐消沮者也。……美育者,与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艺术教育是美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青少年人文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培养创新能力,促进全面整体发展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村艺术教育一直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但收效甚微。笔者通过一些亲身经历和观点来阐述艺术教育在乡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中的作用。

一、艺术教育是乡村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教育自古以来就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提出艺术教育的教化作用和道德规范作用;在我国,也早在商朝时期就很重视礼乐教育,故有“殷人以乐造士,其学为瞽宗”的说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进步,艺术教育,特别是农村艺术教育,不但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反而越来越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当今很多乡村中小学只重视主科教学,忽视艺术教育或者根本取消艺术教育。这种现象不得不让我们深思,并加强关注乡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真正推广和实施。

我国的教育先驱孔子早在《乐记》中就提出了“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之说,他的意思是转移风气,改变习俗,没有比音乐更好的了,这一观点说明了艺术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就建议“把艺术与科学相结合,以艺术的灵感来激发科学的想象力”,这些都表明艺术与我们的生活和教育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校教育中,特别是中小学教育阶段,艺术教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农村人口居多的我国,艺术教育自然也是农村中小学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孩子只有生活在游戏、童话、音乐、幻想、创作世界中,他的精神生活才有充分价值。没有了这些,他就是一朵枯萎的花朵。”的确,在素质教育中,艺术教育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德国的柯尼利亚曾这样说过,“诚实是艺术的最大要素。只要总对自己诚实,艺术就总在那里。”这说明艺术在德育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

因此,在我国乡村中小学教育中,要加强艺术教育的高质量的实施,使学生在接受教育之始,能够有机会体味艺术世界的丰富、充实、自由和深邃,使人格更加高尚、独立、完美。

二、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乡村学生健康的情感

艺术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一个人对美的认识与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密切相关。乡村中小学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启蒙阶段,而这又与学生对美的认识息息相关,因此,艺术教育是农村中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美国哲学家、教育家兰格曾说:“艺术是情感的客观表现,也是本性的主观反映”,艺术对人的情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情感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对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艺术蕴含着视觉之美、听觉之美、秩序之美、礼仪之美、和谐之美,艺术的美无处不在。即使如此,中小学学生自身却无法领会到其中的真谛,这就需要艺术教育课程在课堂中有效地实施,去引领中小学的学生去感受和领悟。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为了培养中小学生的健康情感,就迫切地需要艺术教育在课堂上高质量地实施。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以美益心,这就强调了艺术教育的作用之一是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并为此提供有利的依据。

三、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乡村学生的整体素质

众所周知,艺术教育的方向是“向真、向善、向美、向上”,它不断地激励着学生向真、向善、向美,而且不断地积极向上,越来越独立自主、人格高尚。乡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就更有其积极的作用。因为在笔者的亲身经历和查阅资料中得知,乡村的艺术教育不论是从师资、设备还是态度上都和城市里有着巨大的差距。因此,加强乡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必将能够提高农村整体素质。

正所谓一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所以,艺术教育带着提高素质教育的理念步入乡村中小学教育的课堂。为了提高乡村中小学学生的整体素质,乡村中小学的课堂中艺术教育必须和其他学科一样,引领着乡村中小学生前进的步伐。

综上所述,学校教育是为了让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培养,而我们的艺术教育就仿佛是一种促进剂,催化孩子们开花结果,使他们的整体素质得到更加全面的培养和提高。特别是针对我国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实情况,这迫使我们对乡村中小学艺术教育要进行细致有效、切合实际地推广和重视。从而让乡村的孩子们的情感和整体素质得到更好、更全面地培养。艺术是为了人的性格的完善,为了人的修养的呈现,而不具有任何功利目的。因此,为了提高整个民族的人文修养和整体素质,为了国家的文明发展,我们必须认清艺术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并为此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注:本文为哈尔滨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0世纪上半叶留学欧美女性声乐艺术家研究”,项目编号:11XBSK20;哈尔滨师范大学科研培育基金项目“张权声乐艺术研究”,项目编号:11XSP09;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年学术骨干项目,项目编号:XRQG39)

参考文献:

[1]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陈敬朴.为教育共同发展作证[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张浩系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

宋怡静系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2级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乡村小学教育范文第9篇

最偏僻的乡村小学教育,在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媒体的同时,要关注传统教育中好的做法,把学生良好行

为习惯的养成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主旋律,分年级、分层次、分阶段地强化训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

基础教育增砖添瓦。

【关键词】关注小学养成教育永恒分年级分层次分阶段强化训练

"三尺讲台度春秋,半截粉笔伴终生"这是过去传统教育时代对教师工作的高度概括。然而,21世纪的今

天,信息化高速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如同雨后春笋,焕发勃勃生机;如同阳光雨露,照耀和滋润着每个

角落。此时此刻,尤其是我们身处最基层最偏僻的乡村小学教师,又该如何抉择呢?纵观近年小学生的发

展状况,可喜可忧,喜的是学生的思想活跃了,性格开朗了,但身后隐藏着种种人人皆知但又被忽视了的

现象:作业中的错别字多了,作业书写乱了,格式不讲究了,学习习惯差了……这些接踵而来的现象,我

们该怎样面对了?我认为:一些好的传统教育法不但不能丢,反而要重视。它决对不会拖教育的后腿,反

而能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特别是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应成为小学教育永恒的旋律,分年级、分

层次、分阶段的强化训练便是其跳动的音符。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强调了为师者潜移默化的榜样效力。的确,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离不开

教师的示范,更离不开教师的严格指导与要求。我从教十多年,最深的感受是:对学生的要求一定要严,

要正。古语说得好: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下面我就从小学生书写习惯、阅读习惯及作息习

惯的养成三个方面,浅议小学的养成教育。

1.书写习惯的养成

一旦成为学生,就要写字,这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书写的规范工整与否,作业的格式要求及作业本

的整洁程度,不是靠学生的本能就能做好的,而是靠教师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反复指导与要求才慢慢形

成的。这指导与要求的过程正体现着教师的工作,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是习惯的形成过程,是教学的重

心。如果我们轻视这一过程,则预示着教育教学的残缺甚至失败。当然,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求不同,目

标不一。如像一年级学生就应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笔画顺序、书写占格等习惯,这是关键。如果

这一关过得好,则以后各年级水到渠成,螺旋上升。

2.阅读习惯的养成

一旦学习,就要阅读,阅读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学生的阅读品质。阅读品质简言之就是阅读习惯的

好坏。低年级学生虽然阅读能力差,但要有阅读的启蒙培养,可到了三四年级,阅读习惯的培养则极为重

要,这关系到一个学生后来的阅读水平。到底怎样做呢?我觉得除了正常阅读课本内容外,还应增加课外

阅读资料,如教师可选择一些适合学生阅读又乐读的课外小人书等,让他们按时按量坚持读,并把自己的

阅读所得以讲故事等形式讲给其他学生听。这当然要靠老师坚持不懈地组织,否则徒劳无功。良好的阅读

习惯一旦养成,则受益终生。我惯用"课外预习,课前5分钟质疑、解疑"的模式督促学生预习,培养学生

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当然,同一个目标的实现,每一个教师有自己不同的方式方法,不再

一一定论。

3.作息习惯的养成

学校生活与家庭、社会生活最不同的是作息时间的紧凑性安排。学校的作息时间就是老师和学生行

动的指挥棒。这个棒运转的好坏决定着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作息时间的合理分配与利用程度,影响着一

个学生的学习质量。如有的教师和学生把在校的学习时间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而放在了课外的活动、休

息时间上,却事倍功半,与之不同的是能够合理高效利用学习时间、分配学习时间的人,却事半功倍。当

然情况千差万别,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的作息习惯,是很重要的。"宁可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也

不从课外2个小时磨时光。"这是我时常教导学生的一句话,也是我践行的诺言。学生一旦养成了科学合理

的作息习惯,就等于由学会变成了会学,是可赞可贺的。

综上所述,小学教育是养成教育,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小学教育永恒的旋律,是我们不遗不弃的,

各个年级不同的目标要求则成了跳动的音符。如何演奏好乡村小学教育这首交响乐,有待我们每个教师钻

上一篇:建筑规划和设计范文 下一篇:能源动力工程专业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