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油田范文

时间:2023-03-12 14:20:59

数字油田

数字油田范文第1篇

从“黑领”到“白领”

过去,长庆油田的一线员工工作在大漠深处、梁峁之间,一个人守一口井,终日与黄土、沙漠为伴,劳动强度大,生活环境苦。最常见的情形是:一个山头一口井,一个员工一条狗。那里没有手机信号,没有网络,完全与外界隔绝。而通过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长庆油田实现了对数万口油气水井、上千座场站、几万台生产设备的远程管理,使油田变成了有围墙的工厂,大大减轻了员工的劳动强度,显著改善了一线员工的生产生活条件。

李军是长庆油田西峰油田的一名一线员工,他的主要任务是巡井。他说自己原本是一个开朗爱热闹的人,但是长时间的巡井工作让自己变得有些不合群,甚至跟同事交流都会感觉有障碍,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这让他烦恼不已。而现在,李军可以同其他同事一起住在倒班点,闲散的时候大家一起聊聊天,打打牌,下下棋。

长庆油田的大规模发展,使油井管理维护工作量越来越大,依靠传统方式采集油井数据,进行工况分析已远远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需求。近年来,长庆油田结合油田的数字化建设,以定向井有杆抽油系统力学模型为基础,采用信息和数字技术基础原理,探索出一种多信息融合的油井工况诊断新方法。 特别是今年年初以来,长庆油田通过对全油田12个采油单位计算机服务器实施升级及客户端更新,全面完成油井工况诊断与功图计产系统的优化工作,油井的智能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根据长庆油田数字化与信息管理部提供的信息,截至今年6月,长庆油田油井工况智能诊断与功图自动计产上线率达到91.5%,30283口油井实现智能化管理。信息化让长庆油田员工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工作状况得到彻底改变,由过去的“黑领”变成了“白领”,由过去的驻井看护方式转变成集中工作、集中监控。

长庆油田是中国石油所属的地区分公司之一,主营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生产、储运和销售业务。自2003年油气产量当量突破1000万吨后,长庆油田连续10年增产,2013年生产原油2432万吨、天然气346.8亿立方米,油气产量当量达到5195万吨,成为我国陆上油气产量最高、上产速度最快的油气田。长庆油田紧紧围绕“发展大油田,建设大气田,实现油气当量5000万吨”的总体目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充分利用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技术与传统油气生产工业相融合,全面推进油气田数字化建设进程。

向信息化要效益

长庆油田总工程师朱天寿认为,油气田数字化管理不仅仅是实现油气田生产过程中数据和信息的自动采集、整理和应用,更重要的是针对上游行业更高层次的业务整合与流程再造,将现代工业信息技术、自动控制、人机工程等技术集成,并融入到油气田生产过程的管理中,形成支持业务发展的“三端、五系统、三辅助”数字化管理总体构架,实现对油气生产过程和油气藏实施监测、分析、优化和调整。

而在具体实践中,长庆油田也是按照“三端、五系统、三辅助”数字化管理总体构架来推进信息化建设的。

前端以基本生产单元过程控制为核心,以增压点、集气站、转油站等站点为中心辐射到井,构成基本生产单元。按照地面装备小型化、集成化、橇装化的技术思路,围绕“井、线、站”一体化、“供、注、配”一体化,研发油气井生产控制所需的系列配套装备,推广应用数字化新设备新工艺,使油气水井与场站实现标准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把没有围墙的工厂转变为有围墙的工厂式管理。

中端以基本集输单元运行管理为核心,以联合站(净化厂/处理厂)为中心,辐射到站(转油站、集气站)和外输管线,构成基本集输单元。利用前端采集的实时数据,建设油气集输、安全环保与应急抢险一体化的安全环保风险感知和预警系统,形成输油泵、集输管线与环境敏感区的安全环保“三道防线”和公司、厂(处)、作业区、岗位“四级责任”体系,提高生产运行系统的风险预警和远程控制能力,实现“让数据说话,听数据指挥”。

后端以油气藏研究为核心,以数据链技术为手段,建设业务流和数据流相统一的油气藏研究与决策支持系统,对油气藏实时监测、动态优化和及时调整,实现跨学科、跨领域的协同研究与决策,有效提升油气藏开发管理的科学化水平。配套推进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和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应用,提高油气田开发决策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五系统是指前端的生产管理系统,中端的生产运行指挥和安全应急预警系统,后端油气藏经营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以人事、财务、物资管理为核心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以标准化管理体系和企业内控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而三辅助是指:“两纵、两横、三环”的光纤网络、交互式高清视频系统以及覆盖全油田的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系统。

从苏里格气田试水到白豹油田试点,再到示范引领、技术攻关,长庆数字化建设已经开始显现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数字化和信息化实现了长庆油田几乎所有油气生产现场数据的自动采集、远程传输和生产运行的实时监控、科学调度,做到了生产管理“让数据说话,听数据指挥”,创新了生产组织方式,大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大幅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和生产安全风险,还促进了节能减排。

数字油田范文第2篇

【关键词】门户网站;优化

一、引言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哈密物业公司旧网站任然停留在信息量小、功能单一、访问量少的水平,已经远远落后于公司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因此公司迫切需要制作美观大方、反映公司生产、安全信息全面、宣传公司文化建设到位的门户网站,以满足公司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二、门户网站设计思想

针对旧网站的不足和目前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提出公司新建门户网站的设计思想:

第一,作为中石油下属企业,网站要符合吐哈油田公司门户设计规范。

第二,网站形象设计要美观大方,页面宽度增加到900像素,以橘黄为主色调,象征着油田蓬勃发展。

第三,网站内容设计要紧扣公司生产经营、安全环保,同时深层次多面宣传公司的党建工作和文化建设。

第四,新网站要求以整合资源、提高监管、强化应用、提高服务为主旨,全面推进公司信息化发展。

三、门户网站优化方案

1.原网站问题分析

(a) 物业公司原网站由于后台图片和代码没有减肥,打开网站需要接近10秒钟,访问速度较慢。

(b) 网站美工方面,页面宽度为760像素,仅占显示器三分之二的屏幕,利用率低,信息量少。且蓝色的背景较冷淡,不能展现公司热情服务的形象。

(c) 内容方面,只有领导讲话、通知公告、公司动态、综合新闻四个频道,展示物业公司形象有限,反映生产运行情况不足。

(d) 制作方法仍然采用通讯处培训的网站控件搭建(原始代码编辑器)方式,弊端是:没有完整的视图导航,代码原始编辑,前台控件多,后台代码多,前台和后台之间空间切换频繁,导致出错率、效率低。

2.网站优化措施

针对网站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四点优化措施:

(1)提高访问速度

方法一:CSS样式表的压缩

CSS样式表是纯文本文件,通过使用速写性质、删除无用的空白、省略注释等方法,CSS的大小可以降低大约25-50%。

方法二:更改Script(脚本)的调用次序

由于浏览器在加载Script脚本文件的时候,同一台服务器上其他的内容都不会被加载。因此,只要条件允许,将脚本代码移到文件最底端,让服务器先加载图片等其他内容,这样可以提高网速很多倍。

(2)美化网站页面

美化网站的措施有:

增加网站页面宽度,从750像素增加到900像素,网站的视觉效果更饱满丰富;

增加网站颜色的视觉效果,整个网站以橘黄色为主色调,显得热烈而大气,橘黄色寓意好,象征着油田蓬勃发展,前程似锦;

增加“图片新闻”的制作技术,用photoshop等软件增加彩色背景和丰富的图片,增强图片新闻的表现力,增加宣传效果。

(3)丰富网站内容

结合公司领导“保障安全、服务生产”的要求,增加了围绕安全、生产、宣传三部分的栏目和专题网站。

围绕生产板块,增加了“生产动态”、“月度值班表”、“生产报表”、“领导值班表”等栏目,这些栏目全面反映了各单位的生产动态和会议纪要等内容,全面的反应了公司生产运行动态。

围绕安全板块,增加了“三违曝光台”、“安全环保”、“安全生产简报”、“安全小故事”、“安全警言”、“安全家书”等栏目的内容,上到公司安全管理,下到普通百姓生活,将安全深入人心。

围绕安全板块,增加了“图片新闻”、“公司动态”、8个专题网站“机关作风建设专题网站”、“创先争优活动专题网站”、“企业文化建设专题”、“团委网站”、“物业管理网站”等,增加图片库“工团简报”、“物业风采展示”,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全面展示了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

(4)改进制作方法

再来了解一下页面设计方式:原网站制作是采用控件搭建的方式,前台后台转化频繁,制作过程繁琐、效率低、易出错。改进后采用Dreamweaver下用布局按钮来设计网页,用CSS样式表面板来做好美工,最后把网页上传到网站,添加主页链接。制作方法可视化程度高,过程简洁,出错率低。

四、门户网站优化效果

1、在网站后台代码优化之前,打开页面需要近5秒钟时间,优化之后,访问网站只需1秒钟,效率提高80%。

2、在美化网站和丰富内容之后,网站的美观性和可读性大大提高。旧网站通知公告的平均访问量是60次,而新网站达到660次,人力资源部的热门公告甚至达到1015次,是旧网站的十几倍。

3、创新后用dreamweaver制作网站的方法比传统控件搭建方式节省近14天的时间,效率提高75%。

4、与传统的沟通方式(如人工、电话、文件等)相比,利用网站和电子沟通的方式,可将信息迅速传播至鄯善、乌市、三塘湖等地,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公司差旅费,降低了铁路公路的运输量,也相应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优化网站、提高网站利用率,能够节省时间、节约开支、提高劳动生产率。

五、推进门户网站应用的措施

1、网络基础建设:新建21个单位的710个宽带网络端口,完成千兆网改造,网络覆盖面和访问速度大幅提高,为门户网站应用打下基础;

2、网络信息安全:各单位划分不同网段,计算机桌面安全设置达到95%,划分390台计算机油商秘级,实行系统单点登录,有效保障了网络信息安全,为门户网站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3、终端计算机升级:06年至今,公司更换内存1G以上计算机355台,其中2G以上202台,为门户网站的应用打下基础;

4、管理强化应用:公司领导高度重视信息化发展,通过修订管理制度和规范、开展培训、建立考核机制、完善奖励机制等有效措施推进门户网站的应用。

六、结论与展望

数字油田范文第3篇

“数字油田”概念在中国被提出已有15年时间。所谓数字油田,是指一套互相作用、互为补充的技术系统,旨在帮助油气运营商、业务合作伙伴和服务企业整合数据和知识管理,进而利用先进的分析工具,开发更高效的业务流程,并作出及时决策。

然而,数字油田的初衷并未实现。其原因来自方方面面——包括职能部门间缺乏支持、工作流程整合不利、数据所有权模糊,以及技术局限等,不一而足。

此外,数据的数量和种类也因设备的新旧程度而大相径庭。老设备仪表不全,进行高级数据分析的资源非常有限。相反,新设备中传感器众多,自动化程度也较高,因此生成了海量的数据流。不过,鲜有企业能够将不断增加的数据转化为洞见,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之目的。

伴随着以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发展,油气企业不得不开始思考如何显著改善生产,满足自身的安全与风险目标。数字技术、移动技术、云技术和分析法技术的不断融合,势必催生出提升业务成果的巨大潜力。

这里的每一项数字技术发展趋势都与数据密不可分:数据如何被生成、获取、整合、管理、分析,以及存储。在此背景下,油气企业将利用这些技术对业务流程进行数字化处理,同时也开始参与数据管理和分析能力的竞争角逐。最终,这一巨大的潜在趋势将彻底改变能源行业领导者开展业务、管理员工,以及满足客户需求的方式。 数据分析一旦与其他关键要素密切结合,就能够提高传统行业的业务绩效。

随着数据分析的大规模普及,油气企业管理者应当将资金投向何处?哪些领域可以实现最大的投资回报?

本文探讨了影响企业通过数据分析提升业务成果的诸多障碍,视角覆盖行业的上下游部门,以及企业中的各项职能工作。

文中还展示了一份路线图,旨在帮助企业来界定转型过程中的进展阶段,明确数据分析法将在何处推动竞争优势的形成。

要想通过数据分析来为自身注入动力,石油和天然气企业需要首先将价值落实为实际的指标,根据目标成果设计具体计划。

数据分析法不仅可被用来改进勘探和钻井工作,在非常规能源相关领域更是大有用武之地。下游企业则可利用数据分析,在物流与供应链、营销和交易等环节中获得更有力的洞见,对端到端的运作进行更有效的管理——从需求方一直延伸至商业渠道,数据分析皆可一展所长。

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领导者应当促进文化上的转变,营造一种依靠坚实的数据基础驱动明智决策的氛围。而一旦跳脱出固有框架,采取开放式思维,企业便会积极引入新的技术——数字技术、移动技术、云计算和数据分析法,由此不但改善现有运营活动,更将构建出显著优化的工作流程,从而能向成就卓越绩效迈进。 提高上游业务数据价值

目前,油气企业已经掌握了预测常规油气井产量的技术,但非常规油气井的产量却毫无规律可循。对于油气企业来说,如何有效开采数百个非常规油气井是保证盈利能力的关键所在。

先进的算法和强大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分析最庞杂的数据集,进而帮助企业大规模勘探蕴藏在页岩层中和海底的油气资源。

强有力的分析工具支持对多项数据的集合展开分析,而解释性软件和可视化工具则可为广大的业内人士提供更加直观的信息。

地震数据规模可达上万亿字节,但这种信息不一定被视为典型的大数据,大数据集合往往基于交易行为,也包括社交媒体跟帖等非结构数据。在油气开发生产阶段,非结构性数据的重要性尚未凸显出来。

数据分析有助油气开发生产企业更清楚地了解资源储量情况,模拟石油在岩层中的流动情况,从而确定最佳的油井位置。

有效利用数据分析,可以使开采量提高3%到5%,这就意味着收入增加——在大宗商品价格高企的市场环境下,这一点尤为重要。

对于能源企业来说,跨资产分析法,尤其是非常规能源领域的跨资产分析法,是一大尚未开发的空白。如今,在开发过程中,除了遵循首要原则以外,很多企业开始着眼于所有已钻探的油气井,通过整合现有的统计数据,找出其中哪些与即将开采的油气井最为相似,从而获得更多可借鉴资料。尽管分析过程可能非常复杂,但对企业内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却相对较为简单直接。企业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即利用其他企业的信息来扩充数据样本。新的可视化工具为分析工作带来了很大帮助,科学家们能够发现过去未曾发现的规律,这或许可以帮助企业将生产效益提升几个百分点之多。

数据来源不仅局限于钻井业务,也涉及非技术性信息,例如钻探设备的搬移时间,钻探设备适合何种环境,监测整个盆地而非各单个井的运作情况,等等。通过数据分析获得洞见,将帮助企业更高效地开展批量钻探活动。

此外,由于与开发生产相关的资本成本越来越高,因此数字技术和先进分析法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不管是出于预防性维护目的,还是出于健康、安全与环保考虑,企业对利用分析法来预测风险的关注程度势必日渐高涨。

利用数据分析,进行预防性资产维护。运营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融合有利于加强设备维护,便于对设备进行远程监控和有计划停止运行(而非意外)。例如,如果钻探设备出现可靠性问题,就会对企业收入产生重大影响。

除了使用创新技术工具,企业还要注意与相关流程保持密切衔接。资产维护方案需多方沟通,并整合工作流程。例如,通过实时信息共享,可以更加及时地准备设备与备件。

与资产维护相关的数据分析也会影响到其他流程,它不仅会影响资本资产的产出,也会影响工作的调度安排以及人力资源的配置。

供应链分析法。油气井生产开工越早,带来的收益就越大。为了优化钻探产量,油气行业正努力采用更加高效的生产模型。某些关键变量可采用精益六西格玛原则,寻找影响生产与物流进度的根本原因。

由于油气企业面临缩短钻探周期的压力,尤其是在非传统油气田领域,因此可以利用这一机会提高供应链效率。企业可利用数据分析工具提供必要的支持,优化油气田钻探设备的搬迁过程,提高运输效率和水力压裂效率。此外,还可将区域性分包机构(包括仓储、保养、维修、运营等职能)有机协调起来,形成一体化的物流。

在油气井规模较小、钻探更快的非常规能源区域,围绕开采及生产活动的决策具有较高灵活度。

比如,工作人员原本认为今天需要运送一台钻机,但是由于预期钻孔位置未能按计划准备就绪,可能需要将设备移至其他地方,同时还需要尽快将其他相关物资移至该处。通过不断应用数据和分析法,加上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供应链管理者能充分发挥各项工作的协同作用,降低成本,提高企业产量。

此外,企业很可能会采用采购分析法来控制成本,目的旨在通过支出管理、存货优化、承包管理等手段提高价值,以及通过商品分析法和采购风险分析法进行风险管理。 下游运营的六大分析

多年来,能源企业一直在下游运营中收集和分析数据。

在基本层面上,通过对传感器信号的分析形成洞见,从而实现对资产与产出的实时监控。多数情况下,数据分析解决方案的实施都是以单项资产为基础,由精通技术的运营总监或工程总监来完成,而缺乏整个组织层面的统一指导和操作。跨资产的数据分析相对而言较为少见,而跨设施的数据分析则更是凤毛麟角。

为了发挥应用技术的最大作用,企业领导者需要首先就价值的关键驱动因素达成共识。这些因素的范围从油气精炼和化工作业,贯穿了规划与进度安排,一直延伸至市场营销和交易活动。

精炼与化工作业的数据分析。精炼是油气价值链中最具商业挑战的环节之一。因此,多年来,优化下游生产向来都是最为关键的工作。

举例而言,匈牙利油气公司(MOL)在匈牙利Százhalombatta地区启动了一个石油精炼项目。该企业实施了一整套SAP业务目标组件,其中包括确定用户、创建关键绩效指标、监督和测量工具和其他报告等部分。整个系统植入了200多项关键绩效指标、19个监督和测量工具和多个报告模板,可以自动执行分析任务。因此,管理者得以获取最新信息,事先作出商业决策,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MOL在匈牙利精炼厂的其他部门也都采用了这一解决方案,接下来会将其拓展至斯洛伐克的一家精炼厂。

在欧洲和北美地区,由于竞争激烈,尤其是来自亚洲石油精炼企业的竞争,提高效率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欧洲和北美的精炼企业往往更希望采取数据分析推动的解决方案,以优化生产,提高竞争力。

运营数据分析。炼化企业的运营成本越来越高,越来越复杂,这就促使企业力求实现投资回报最大化。缩短停工维修时间、加快消除意外事件影响就显得非常重要。

因此,油气企业将设法利用资产维护数据分析提高利润。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大量设备被用于对资产工作状态的监测,类似无人机的管理模式很可能在商业领域崭露头角。

为了实现超额收益,运营管理人员往往会考虑将资产维护数据分析和相关流程的优化结合起来。例如,运行设备的数据分析结果不仅需要告知工作人员,同时也要递交给管理设备与备件的人员。

规划设计活动加上预防性资产维护,有助提高设备利用率。某些企业的规划设计工作由总部完成,但许多中等规模的精炼企业都有自己专门的规划设计部门。

绩效分析法可用来分析设备预计绩效和实际绩效之间的差距,从而找到改进设备绩效的新方法。提升设备绩效有助压缩成本、提高资产利用率,并增加利润,这些都是精炼企业长期努力实现的目标。

通盘考虑能够提高整个周期中的数据可见性——从生产规划设计到供应链,再到需求规划,一直伸展至市场营销和交易活动等环节。

利用数据分析优化油气价值链。由于偷窃和泄漏,油气资源在逐渐减少,这些问题可通过物流数据分析来确定并进行追踪。卡车上的监测设备可收集稳定的数据流,以便及时发现交付过程中的问题。

供应链优化带来的潜在利润可能非常可观,尤其对于那些覆盖广阔领域、拥有众多管道与仓库的国有石油企业而言更是如此。

典型的运营瓶颈并不是精炼环节,而在于物流和分销环节。因此,与这些进程相关的数据、软件和分析工具都为企业提供了改进机遇。企业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端到端的整合(从供应端,经过生产过程,直到市场渠道),进而对整条生产价值链进行监测。

健康、安全与环境(HSSE)数据分析。只要不出现严重问题,企业就能够持续运营,并改善人力资源状况。此外,对健康、安全与环境等问题日趋严格的规定也意味着,下游企业需要加强实时监测,以及制作及时、准确的合规报告。

企业可以在多个精炼厂布置同时覆盖上千人的追踪技术。数据分析能使管理者及时了解事故现状,并从事故或未发生的事故中吸取经验教训。

马拉松石油公司在其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罗宾逊地区的精炼厂实施了无线安全解决方案。这一方案整合了Wifi无线网络和天然气检测器定位技术,使企业能够对潜在事故进行远程监控。除了起初的安全应用外,在整个企业布施的移动基础设施也为其他实时数据分析打下了基础。因此,马拉松公司不仅可以追踪可能置身于潜在危险环境中的员工,也能够对承包商和设备进行实时追踪分析。

营销数据分析。过时的技术基础设施无法满足当今习惯于数字技术的客户需求。如今,客户与网络之间的联系高度密切,掌握很多信息,了解价格走势,要赢得他们已非轻易之举,因为他们只需多点几下鼠标便可能被其他更具竞争力的信息所吸引。电子支付方式提供了新的数字化数据来源,企业能够运用这种数据加强对客户的了解。

尽管某些能源企业正从零售运营模式向特许经营模式转型。但是,也有一些企业正在对数千个零售站点展开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从而增加对客户的了解,创新服务模式(可能与石油毫不相干),为企业增收。

通过使用数据分析收集并分析社交媒体上的发帖,企业可以更好地理解客户,从而在作出零售决策之前找到销售方案。能源企业需要从零售业和银行业学习很多东西,因为这二者在结合数字化移动技术、云技术和预测性分析方面遥遥领先,借此促进销售、提高零售业绩,并发现商机。

交易与风险管理数据分析。某些油气企业早已拥有成熟的交易数据分析能力。在高度监管的市场上,企业已经开始模拟预测监管政策的变化,实时洞察全球商品市场的活动。事实上,一些企业正在申请全面交易执照,需要获得对抗来自金融机构的竞争。由于商品交易总量上升,而且也有必要对相关的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因此企业也将越来越强调创新。

随着对商品市场的进一步了解,能源企业能够对供应链实施相应管理,比如在充分利用能源运输船队方面,是继续前往现有供应地点,还是安排它们去到其他目的地。

这一事例说明,数据分析可以用于多个流程,从而提升多个职能部门的业务绩效。 升级ERP系统

过去25年中,信息技术的进步大大提升了油气行业运营的透明度,加速了数据收集和分析进程。ERP工具包不仅提高了财会、采购、供应链、人力资源等领域的标准化程度,也提高了分析所用数据的可靠性。

企业内部的各种机遇与向上游或下游业务的拓展关系密切,这无形中增加了整个组织的透明度。能源产业需要现代化的ERP系统,将生产、收入、利润分配、运输与营销、合规与会计核算等工作整合在一起。

数据整合是应用先进分析法和提高产品组合可见性的基础。一般情况下,企业通常首先开始进行主数据管理,改进数据质量。大量经过整合的数据集与先进的分析法为统计分析、建模和评估企业绩效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工具。

通过分析法整合企业数据和运营数据。配备有数据分析功能的生产收入核算系统将有助企业完成上游运营和企业系统的对接。充分集成、高度自动化的系统能够减少人工输入和重复流程。因此,企业便可缩短前期调整时间,进行跨应用的数据报告和分析。

能源企业正在努力提高海量数据可见性,而且这些数据还在不断增长。差异化的系统和各组定制化报告的复杂配置正在被单一数据来源和更加快速的简化报告形式所取代。用户友好型设计帮助用户获得不断更新的共享数据,便捷的数据搜索能力也有助轻松找到相关绩效指标,并汇报众多流程和职能部门的业务绩效。

此外,软件企业也开始纷纷采用以用户为中心的方法,帮助人们以更清晰、更图像化的直观方式来理解数据。应用开发人员正致力于拉近大众移动应用与企业模型之间的距离,采取平面视角分析数据。直觉工具的出现将减少对大量培训的需求,并促进分析法在整个组织中的应用。

在企业中,分析型应用正不断涌现。这些软件不再仅仅局限于企业的某一特定职能范围,而是拓宽了关注点,能够与其他部门分享有关流程的数据和业务洞见,进而提升组织整体绩效。

在新一代业务流程外包中,将会出现许多“价值猎手”。他们会运用数据分析形成洞见,帮助组织提升各个部门、各个流程的绩效。 结束语

数据分析本身并非业务问题的解决方案。它只是实现目标的一种手段,一种创新性技术,一旦与其他关键要素密切结合,就能够提高业务绩效。

能源企业可以通过明确战略目标、整合数据资源、缩小差距等方式获得更多收益。要想弥合企业职能工作与开采运作的中间环节缺失,需要通过多种方式予以解决。

对此,埃森哲的三条建议是:明确数据分析的目标和价值;采用端到端的流程视角,整合企业和运营数据分析,提升运营成果;推动企业文化转型,建设分析敏锐、由洞见驱动的企业。

如今,移动、数字、云、数据分析等大量新技术逐渐融合,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来源。成熟的工具有助实现复杂数据的可视化,供员工轻松、便捷地调用。

数字油田范文第4篇

目前,克拉玛依油田数字化成果的应用,极大地支持了油田生产管理和研究,在油田内部已经实现信息化与油田生产融为一体。通过油田数字化建设,已有14套应用软件系统通过国家软件版权登记,其中包括油气勘探生产新信息系统、油田空间数字平台、油气田地面工程系统等。《石油天然气勘探信息管理规程》获批成为中国石油企业标准。油田数字化建设成果还在数字城市建设上得到了推广应用。

按照新疆油田公司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规划,2015年将基本建成智能油田。所谓智能油田是数字油田的高级阶段,是在油田充分完成数字化的基础上,建立各类管理和决策分析模型,辅助油田生产的智能分析和决策。如果说数字油田重在油田的数字化,以数据来呈现和管理油田,那智能油田则是基于这些数据做分析、做决策。智能油田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数据知识共享化、科研工作协同化、生产流程自动化、系统应用一体化、生产指挥可视化、分析决策科学化。科技进步将推动老油田焕发“第二春”。

同时,数字油田的成果也为“数字克拉玛依”建设奠定了技术基础。通过应用平台的实施,可以快速的完成相应业务系统的开发集成,从而为“数字克拉玛依”应用系统建设奠定良好的软件开发环境。此外,数字油田建设实施十余年来,为数字克拉玛依建设储备了大量的人才,积累了宝贵的建设经验,锻炼了一支信息化管理和专业技术队伍。

数字城市全面助推现代化建设

克拉玛依市委、市人民政府一直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为全面推进克拉玛依市“数字城市”建设进程,2004年,克拉玛依市人民政府组织完成了《克拉玛依市建设数字城市规划纲要(2004—2020)》。2008年3月,市委、市人民政府成立了数字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提出了“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技术路线、统一技术支持”的建设指导原则,标志着克拉玛依数字城市建设步入发展快车道。2009年,编制完成《数字克拉玛依总体规划方案》,并初步建立起克拉玛依数字城市总体框架体系。克拉玛依市市长、新疆油田公司总经理陈新发表示:“过去我们长期发展石油石化产业,后来在大农业和旅游业方面又有一些探索,但最终我们还是要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随着数字油田、数字城市的不断发展,信息产业会成为未来克拉玛依城市转型的重要支撑点。”据了解,为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克拉玛依市正在积极协调国内几所著名学府、科研院所成为其咨询机构,并寻求世界知名IT企业的技术支持,带动当地IT企业崛起,促进城市信息产业的发展。

当然,数字城市建设最让老百姓津津乐道的还是数字惠民工程:持卡就医就能实现实时结算,再也不用为报销发愁了。全市所有学校都建有以千兆为骨干、百兆到桌面的校园网,信息点遍布学校所有场室,每个教学班均配有电脑、液晶投影仪、实物展示台或多功能的60寸背投电视,基本实现教师人手一台电脑。如果不是数字克拉玛依工程,这些都是不敢想像的。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12月以“无线城市、智慧油城”为主题的克拉玛依市无线城市新闻会宣告西北地区首个无线城市在克拉玛依建成。据参与平台建设的中国移动新疆公司相关技术人员介绍,现在只要使用手机点击进入“”克拉玛依无线城市网络平台,就可以轻松查到住房公积金账户信息,第一时间获知交通违章信息,准确获知想要乘坐的公交车离自己还有几站,前方哪条路畅通无阻等全套信息,甚至还可以向政府提意见、反映各类问题。

数字油田范文第5篇

自大庆油田于上世纪90年代末率先在全球范围内提出“数字油田”的概念以来,数字油田已经迈过了10多年的发展历程。然而随着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的不断涌现,数字油田的内涵和外延也处于不断丰富和完善当中。

那么数字油田当如何永葆活力?当前数字油田发展面临哪些困难?智慧油田与数字油田又是怎样一种关系?《中国信息化》(iCHINA)杂志就数字油田的一系列热点话题专访了《数字油田在中国》一书的作者、长安大学数字油田研究所所长高志亮研究员。

iCHlNA:您如何定义数字油田?为什么有国外学者说早在100多年前就有数字油田的概念?

高志亮:不错,油田就是靠数字说话,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解释这是油田勘探,寻找油气的基本工作之一。但是,对于100年前的数字油田说,我还是不能认同。数字油田的出现至少应该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时代背景,数字油田是在1998年“数字地球”提出之后提出的,之前并没有人提出过数字油田;二是技术背景,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成熟,让人们具备了使用大规模数据共享的条件,然而,在即使30年前,我们也不可能有大规模数据共享的想法;三是建设的背景。一方面全球化、数字化、信息化的浪潮催生了大量的新的理念与新的技术,另一方面原油勘探、开发、生产、集输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度,尤其是油气勘探。所以,只有具备这三个条件,数字油田才能诞生并顺利地建设。

基于以上几点,我们对数字油田的定义是,“数字油田是全面数字化了的油田”,也就是将油田中所有的事物(盆地、油田、油藏、井组、井筒等)全部数字化,通过数据转换为信息,从而寻找更多的油气资源,发现剩余油,提高采收率,延长油田的生命周期。在这个命题中有三层的含义:首先,数字化是数据的表现形式,数据是数字化的本质,全面数字化了的油田,就是地上地下全面用数字来表现的油田;其次,数据转化为信息,这是数字油田的核心,也是油田企业的基本功。第三点是延长油田企业的生命周期,我们建设数字油田就是为寻找更多的油气资源,提高采收率,将油田的生命周期延长,数字油田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此。

另外,我需要指出的是,数字油田正在不断的完善和升华中,人们对数字油田的认识在不断提高。

iCHINA:基于您所定义的数字油田概念,理想中的数字油田是怎样一种状态或者说场景?

高志亮:数字油田建设要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理想状态,我认为应该是实现“三个一体化”。即勘探开发一体化;地上地下一体化和经营管理一体化,这是未来油田发展的趋势。首先,勘探与开发是油田企业的主营业务,但是,长期以来勘探与开发没有一个很好的协同机制,让这两个掌握着油田“命脉”的专业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坐在一起,研究同一个问题,解决同一个难题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勘探开发专业领域的隔离,导致油田企业数据、信息孤岛的长期存在。建立统一的数字油田平台是解决这样隔离的唯一办法。其次,地上地下是未来油田发展的必然,目前是因为技术水平的原因还达不到,但是,人们正在向着这个方向努力着。这一个技术水平的实现,未来的油田就是一个“透明的油田”。再者,经营管理是一个体制、机制问题,传统的油田往往重视管理,不重视经营,现在正在改变着。数字油田建设如若达到了“三个一体化”理想的建设程度,那么,就會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完美的“两化”融合。

iCHINA:的确,数字油田应该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那么就当前来看,我国数字油田建设面临哪些困难?或者存在哪些问题呢?

高志亮:经过10多年的发展,数字油田在我国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应用都取得了非常快速的发展,也取得了非常好的社會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中的问题,而且有些问题还是较为严重的。比如,油气田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和流程问题、重建设不重研究的问题、标准缺乏的问题、以及急功近利和崇洋的心态等。

我借此机會做3点呼吁。首先,我们需要制定统一的国家标准来规范数字油田的建设,让数字油田真正发挥其作用。数字油田将是未来油田无法用其他技术可以取代的技术,我们需要在这个技术上不断地完善与创新。其次,数字油田建设必须遵循数字油田建设规律,千万不要急功近利,这样會损坏数字油田的基本功能。第三,国家加大数字油田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研发与保护,更重要的是要加大对数字油田技术研究的投入与投资力度。数字油田研究需要一个长期的投资,我希望在研究队伍中能出现“国家队”,“民间”力量不但很单薄,更重要的是思想和步伐很难统一。数字油田现在没有学科支持,开展技术活动和研究都显得十分的困难。

iCHINA:您也提到,数字油田处于不断的发展、完善和升华当中。当前,新技术和新业务形态不断涌现,您如何看待云计算,物联网和3G/LTE无线等新兴技术在数字油田中的应用?

高志亮: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话题。在当前的数字油田技术研究中,油田物联网技术和油田云计算技术是重要的技术体系分支。

物联网技术中一个重要技术就是识别技术,在油田,我们不可能给油、气装芯片,也不需要给抽油机装芯片,只有通过智能设备采集数据间接地识别与判断其状况,这就是物联网技术的一个拓展,是一个智能化的过程。所以,油田物联网技术还是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的。云计算技术我们简单地用“SPI”吧,就是“SaaS、PaaS和IaaS”,重点在于操作系统。当然,云计算不光是数据存储,更重要的是通过虚拟化技术将物理服务器集群成若干个服务,从而实现软硬资源的统一管理,增强数据安全级别,并能够在瘦客户端进行复杂的油藏研究,如在iPAD上应用。所以,它不光是数据的管理,更重要是的软件层面上的应用。其共同目标是实现节能降耗,节省资源,提高效率,优化生产过程。但是,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油田物联网和油田云计算技术二者有着很强的关联性,就是数据的采集、数据的传输、数据的管理,最后是数据的应用,达到反馈控制。油田物联网和云计算是油田企业正在实施建设与发展的一个新技术。

关于“3G/LTE无线技术”,这个技术在油田很重要,但是在数据传输上仅仅这几个技术还不够。因为,油田地域广,地形条件复杂,大多处在偏远的沙漠和山区以及辽阔的海域,现场数据的实时采集,适时传输,需要多种无线技术。我们知道,油田数据量很大,即使3G/LTE在20MHz频谱带宽能够提供下行100Mbps、上行50Mbps的峰值速率,也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因为,这只是一个理论值,现场数据传输要求实时采集、适时传输,带宽要求很高。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流畅与准时,有时我们在油田采用多种无线方式的技术汇聚,如在井场用Zigbee、Wi-Fi等,在井区用网桥,在长距离传输则使用光纤等。

对于油田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场景现在很多油田都在进行论证与示范建设中,有的油田企业做了相当规模的试点性的建设,对于效果还需要在运行中检验。而大规模的建设由于一些关键性的难题还在困扰着人们,如数据的安全性,数据采集的标准、数据的准确性等问题,还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

iGHINA:你所在的数字油田研究所的目标是“为全力打造出中国式的数字油田精品而努力奋斗”,如何解读“中国式”这几个字?

高志亮:中国式的数字油田,主要是想与国际数字油田有个区别,就数字油田建设本身,他们在某种方面的确比我们早,在数字油田建设技术上也先进得多。但是,国际上的数字油田概念与内涵上与我们的数字油田有很大的不同。在我国,人们对数字油田有着独到的理解与认识,大规模地数字油田建设在国际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只有在我国才可以这样做到。所以,我们想提出中国式的数字油田,主要是同我们国家战略相一致,这就是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即“两化融合”的数字油田。数字油田就是我国油田企业实现“两化”融合的平台与抓手。

iGHINA:继数字油田之后,智慧油田的概念又出现在我们面前,您认同油田信息化的这一所谓的发展方向吗?两个概念的区别在哪里?

高志亮:智慧的油田,这是一个全新的话题,大家其实都不愿意套用“智慧地球”中的“智慧”两个字。但是,智慧的油田,我相信一定會到来,这是我们数字油田的终极目标和未来。所以,对于数字油田与智慧油田的概念,当然不能相题并论,但是,实际上智慧油田与数字油田也不是两个互不相干的概念,从广义上讲,它是数字油田的一部分,它是数字油田发展的高级阶段。

这里做点说明。关于智慧,我国著名哲学家熊十力认为,人的智慧有两个方面:“性智”和“量智”。“性智”是对事物的顿悟,这种顿悟来源于文化、艺术的熏陶和人文素养及现实的感知与知识的积累。“量智”是科学研究、生产实践过程获得的数据,并在数据基础上获得信息后正确的科学决策。只有二者达到统一,才是智慧。

数字油田范文第6篇

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油田管理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数字化管理在油田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推动了油田生产组织方式转变的同时,实现了油田前端与中端在生产过程中能够进行电子巡井、智能判识以及远程控制等等。油田数字化管理的应用必然要面对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因而有必要对油田数字化管理实践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油田数字化管理概述

第一,油田数字化管理定义。

数字化管理指的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以及人工智能等多技术的应用,来对管理对象与管理行为进行量化,进而实现管理职能的方法。油田数字化管理是通过数字化管理在油田管理实践的应用,在改善生产工艺流程的基础上,促进生产效率与安防水平的提高。

第二,油田数字化管理的作用。

油田数字化管理能优化原有的油田管理方式,确保油田生产现场安全平稳运行,促进油田开发和资源环境两者的协调发展。油田数字化管理能够降低油田的运行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社会效益。

二、油田数字化管理的现状

从现有的油田数字化管理实践来看,不同的油田企业由于受自身实际情况的限制,在油田数字化的运用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也呈多元化的特点。但从现有的数字化管理情况来看,油田企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管理体制与管理思路之间无法协调。

油田数字化管理的核心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其强调的是把油田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进行管理。油田企业以业务为基础将企业分为勘探、开发、工程以及财务等多个部门,每个部门又做进一步的划分。这就决定了油田数字化管理实践要关注油田企业的这些情况,在应用中必然会触及到这些部门的现有利益,导致管理体制与油田数字化管理思路之间无法协调,进而影响到油田数字化管理效用的发挥。

第二,数据资源开发力度不足。

油田企业在管理中,一直关注数据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进而使得油田企业自身拥有大量的生产原始数据与开发经营结果数据。但是在油田数字化的管理过程中,数据库的共享程度无法达到油田企业的实际需求,加之人工录入错误等情况的存在,导致数据资源存在着内容不全,数据本身存在错误等方面的问题,进而导致油田的数据资源开发工作明显不足。

第三,员工整体素质不高。

油田数字化管理在应用过程中,需要面对员工整体素质不高的情况,尤其是基层员工与老员工的素质问题。基层员工与老员工如果不熟悉操作平台就会导致技术分析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油田数字化管理实践本身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化工程,其运作的全过程都需要员工的参与才能实现,因而油田必须解决员工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

除此以外,油田数字化管理实践中,还需要面对数字化抗风险能力差等诸多问题。企业应结合自身的情况,对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解决策略。

三、油田数字化管理实践策略

油田数字化管理以数字化管理的相关技术作为基础,通过信息产业技术、电气仪表以及智能自动化系统等的整合应用,把油田管理的重点从后端的决策支持发展到对生产前端过程的控制,进而优化了油田管理。因而在油田数字化管理实践中应采用以下策略:

第一,更新管理理念,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油田企业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油田数字化管理应用前与应用过程中,坚持对管理理念的贯彻,确立油田数字化管理的管理理念。并以该管理理念为基础,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机制,克服管理体制与管理思路之间无法协调对数字化管理的负面影响。油田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整现有的管理组织结构、优化各类规章制度,进而建立协调的信息化管理机制。

第二,加强数据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油田企业应对自身的发展战略需求进行分析,明确自身的信息化现状与能力,并确定具体的业务需求,以业务需求为基础加强数据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并进而建立健全数据与应用系统等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尤其是要加快数据中心建设速度,避免重复建设。同时还应加强基础设施和服务报站体系的建设,以数字化施工队伍为主体,来提高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

第三,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油田数字化管理的应用,涉及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业务流程优化、企业劳动组织架构变革、生产组织方式转变等一系列创新,这就要求企业应不断的提高自身员工的整体素质。在油田数字化管理实践中,企业应结合自身员工的实际情况,确定培训、再教育等多种方式结合的员工培训体系。

总之,油田数字化管理实践的发展,必然会推动油田管理方式的变革,提高油田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降低生产所面临的安全风险,优化了油田的管护方式以及安全监控能力,实现油田低成本高效率的运作。油田有必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促进油田数字化管理工作效率的不断提升。

数字油田范文第7篇

关键词:智能管理 科技 油田 数字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E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7(b)-0000-00

在最近的几年里,油田数字化建设的发展在中国赢得了快速提升,中国的新疆油田是中国数字油田建设事业的领导者,现如今油田数字化建设已大致实现,正稳步向智能化油田发展。油气生产管理系统的最前端是单井生产管理,在智能化建设以及数字化建设上都有着极为关键的价值。含硫量高与农田散落分布等是克拉玛依油田绝大部分的井区具有的特征,因此造成值班的工作者对井区的检查与巡视不全面、不能够及时解决故障、人员中毒、电机烧毁等等问题的出现,使得油田的生产受其干扰,然而要想高效的解决好这些问题离不开数字化单井的建设。

企业想要具有比较强的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是关键至关重要的,可以快速将市场的情况作出反应,大大减少对成本控制,才能够在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凶猛的社会里要赢取有力的位置。怎么样才可以实现这三点,需要跟随着现如今的社会的脚步并且还需要发展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生产力的发展与科学息息相关,这一事实无须质疑,现如今绝大多数的企业都做到了数字化管理以及企业电子化,要让油田企业可以有更加好的前景,节约人力资源且提高生产效益,油田企业必须要拥有自己的数字化管理平台。

1系统概述

必须严厉实行油田公司数字化建设的标准,实现以数字化最基本的功能作为前提,形成三级数据采集、信息处理以及资源共同享用的运用机制,达到“信息共享、分散控制、同一平台、多级监视”,达到提高过程控制一级加强安全管理,使劳动生产的效率有所提升与节省人力资源的工作要求。

1.1系统构成

油田数字化系统的组成,按照功能上可以分成中端数据处理、后端平台管理、前端数据采集。

2油田数字化管理特点

2.1油田数字化管理应该具有合理确定检测点数据

若要确保石油企业的稳定及能够安全生产,还有对油田项目的进程的掌控,在油田的数字化管理建设中,需要根据原本油田目前的真实状况,与井场的生产工艺手法相联系,把降低建设的成本作为前提,应该进行科学合理的抉择、将数据检测点进行优化,将检测统一规划。

就油田增压点数字化设计这个例子来说,这个站点的生产与管理任务和所管辖的巡视、保护工作。密闭分流装置的连续液位、收球筒原油出口温度以及压力以及泵的入出口压力以及外输原油的温度等等作业时的真实数据,这些都是监测点检测数据时的关键。必须要立即处理作业时的数据与采集回的视频数据,要确保作业时的稳定与安全需要不断地在增压点内实施远程监控控制输油泵。以上是监测点需要做好的关键工作。

2.2油田数字化管理应该具有分析诊断特点

根据油田的安全环保为这个系统建设的前提与油田的数字化管理的发展息息相关,按照发展油田工艺路线将数字化建设进行升级与优化,最终实现成本最低这个目的。在油田的数字化监控设备的选择上,追求实用性,而不应该追求高端的数字化产品。绝大部分的设备都是没有放置在室内,若是运用高端设备,会致使后期的维护成本大大增加。

遵循上面所讲述的原则,设计时油田数字化管理不可忽视的。第一把数据的采集实施二十四小时的监测采集,存储探究这些历史数据,构建数据软件中心,对这个作业数据实施比较高效的探究。把数据探究的结果实现企业共同享用,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建立数字管理系统,使数字化管理的作用展现的淋漓尽致。

2.3油田数字化管理应该促进管理流程创新特点

研究者时常会遇到的难题无疑就是石油项目生产力的协调性,只有让管理水平大大的提升才能够这种现象的出现可以大大的减少。运用最先进、最高级的模式来搭建油田数字化管理,在每一个工作区都必须以数字化管理平台为基础,建立这个工作区域自身的组织构造,让它稳步发展,如此一来不但可以让管理的成本大大降低,而且又可以让工作的效率大大的提升,在最短的时间里处理好石油项目中遇到的困难。

3油田数字化管理设计技术

3.1油田数据采集技术

后期的数据处理模块和数据采集模块是在油田的数字化建设中最为关键的模块。通过传感器与测量仪表等等开展设备的采集,这是油田的对数据的采集工作。若要避开人工采集的弊端可以通过机械化采集处理来实现,让数据的准时性与可靠性大大增强了。

利用温度变送器采集到的原油温度数据和通过其它测量仪器采集到的液面高度数据等等,这些都是在采集时最为关键的数据。

3.2数据识别技术

将采集完数据之后,通过这个数字管理化平台供应的功能还可以是第三方软件对采集来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这是在后期必须要做工作。通过这样来实现控制生产和安全生产的目的。示功图智能识别、字图像处理技术以及集油管线安全判断等等的信息都是这个数据的处理功能,不但可以利用文字去表达,也可以利用图像来进行较为直观的表述,在计算机数据应对上,这个数字化数据管理平台可能够及时地将采集到的数据用直方图或者是饼状图的形态展现,较为直白直观的警示相关的工作者,把作业的稳定与安全做到最好。在数据处理上不但可以对数据展开较为直白的表现外,而且还可以把最准确的数据当作基础,把真实的数据通过函数来表现,若是这个数据跟基准数据有很大的偏差,必须及时提示。就是通过这一原理来实现示功图智能识别的设计。第一数据传感器把抽油机的作业的参数传到数据的解决中心,利用计算机的计算,画出目前的示功图,其次把示功图跟标准图作比较且展开深入的探析,最终得出当前的工程情况,这样来警示相关的工作者必须高度认真、负责的进行操作,确保生产的安全与稳定性。

3.3智能管理技术

安装视频装置是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关键。站内和井场都设置视频装置,对路口的监控尤为重要,通过视频技术确保作业时厂内的安全与稳定,语音提示与在无人区实行外物闯入报警等等的功能是主要功能特点。在井区工作时无人值守的地方提供安全保障。为工作区的照明设施安装自动化掌控,把照明设施的自动化掌控能够省耗能也能确保在夜间作业的安全与稳定。

3.4远程控制技术

生产力的发展与科技息息相关,通过远程控制能够员工的劳动强度大大减小以及劳动生产的效率大大提升。能够远程掌控抽油机的启动和暂停是油田数字化管理平台可以实现的工作,远程调配不断地输油工业,实现自动投收球作业远程掌控抽油机的启动和暂停是通过视频技术的采集到当前工作环境的视频画面,在工作者查看真实的情形之后,在作业现场或者说是控制室实施的启动或者与是暂停的过程。从而保证油田的作业能够安全、稳定的进行。若是当前所在的画面出现了异常现象,那么这个数字管理平台就会对工作者进行语音的提醒。

总之,必须根据真实的情况出发设立油田数字化管理平台,科学、合理的通过采集数据设备资源,数字化管理的核心模块是软件,油田的发展与智能化的数字平台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4单井智能化

在二千零八年新疆油田最先在全世界设立“数字油田”之后,又发表“智能油田”的概念且全面贯彻落实这一概念,造福了全球。数据分析深入、信息动态化以及信息运用的主动等等这些都是智能油田的特征。数字油田和智能油田拥有统一的建设目标,数字油田的高级阶段是智能油田。未来地面的生产管理系统的智能化发展进行完善与升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基于ARM技术与高精度的智能仪表的移动数据终端,处理数据采集的可靠与准时性问题。

(2)将数据技术的经验结合起来,研究出更加高级的数据探究管理系统从而构成专家知识库,故障预警与标准化建设这是核心功能所涵盖的内容。

5结语

将生产组织方式进行升级与优化;现场生产管理由传统的人工巡检与经验管理等等的非主动方式,向精确制导模式智能管理以及电子巡井等等,真正做到了生产管理的可视化、数字化与智能化,使生产的组织方式得到了最大限度上的升级与优化,这是数字化升级配套带来的益处。油田开发管理水平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建,建立了前端生产数据的在线监测、与自动采集,利用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广泛使用,使技术的探析以及措施制定的科学合理性、准时性与无误性有了一定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使员工劳动力度下降了;进行数字化配套之后使岗位员工资料填报与巡检等等工作有所减少,然而员工在技术管理工作的时间和生产的运行探究工作上的能力却大大的提高了,劳动的强度也大大减小了。

对井区进行反复的重点监测与井区的自动巡视和巡检这就是这个系统能够完成的重要功能;示功图和主管压力等等是包含在采集油井参数中的内容;定时的启抽以及自动进行间接抽,这是远程控制; 电机工作状况、抽油机运转状况与遥测系统工作情况等等是远程工况监测所包含的内容; 记录与视频监控; 遥测系统通信和故障报警失败,主机以及仪表故障,抽油机不能启动,电机空转,泵效低,抽油杆断杆,碰泵,油井井口压力变化不正常等等。系统拥有了单井数字化的关键内容,功能较为全面,较好地处理了单井自动化生产出现的不足,伴随着智能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油田单井生产管理越来越安全越来越高效这将是必然。

参考文献

[1]李清辉,曾颖,陈新发.数字油田建设与实践―新疆油田信息化建设[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张凯,姚军,徐晖 ,等.油田智能生产管理技术[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3.

数字油田范文第8篇

物联网三端架构

由于油气井分散地广,长期以来,长庆油田井口数据录入、统计分析、油样采集、投球收球、储油罐液位计量和井口启停等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员到现场才能完成。随着全面推进油气田数字化建设进程加快,步入“大油田管理、大规模建设”的长庆油田,按照数字化建设“三端五系统三辅助”的总体架构,在生产指挥、现场作业、油藏开发三个层面实施了数字化管理。

据介绍,“三端”是指在生产过程,重点按照整体性和规模性的要求,推进数字化作业区建设,加快老油田数字化改造。前端以基本生产单元过程控制为核心,以站(增压点、集气站、转油站等)为中心辐射到井,构成基本生产单元。按照地面装备小型化、集成化、橇装化的技术思路,围绕“井、线、站”一体化、“供、注、配”一体化,研发油气井生产控制所需的系列配套装备,推广应用数字化新设备新工艺,使油气水井与场站实现标准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把没有围墙的工厂转变为有围墙的工厂式管理。截止目前,油田数字化覆盖率已达到91%,基本实现了油气田的数字化管理。

中端以基本集输单元运行管理为核心,以联合站(净化厂/处理厂)为中心,辐射到站(转油站、集气站)和外输管线,构成基本集输单元。利用前端采集的实时数据,建设油气集输、安全环保与应急抢险一体化的安全环保风险感知和预警系统,形成输油泵、集输管线与环境敏感区的安全环保“三道防线”和公司、厂(处)、作业区、岗位“四级责任”体系,提高生产运行系统的风险预警和远程控制能力,实现“让数字说话,听数字指挥”。

后端以油气藏研究为核心,以数据链技术为手段,建设业务流和数据流相统一的油气藏研究与决策支持系统,对油气藏实时监测、动态优化和及时调整,实现跨学科、跨领域的协同研究与决策,有效提升油气藏开发管理的科学化水平。配套推进ERP和MIS的应用,提高油气田开发决策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在信息化引领之路上,长庆油田正以前端井、站和管线等为物联对象,结合装备的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开展底层嵌入式技术集成应用,研发了数字化抽油机、一体化集成装置等一系列新的装备;形成了智能分析、自动调节、集成嵌入数字传输等六大系列,稳流配水、气井智能保护、井场视频智能闯入分析、标准站控技术、生产网络安全管理等25项技术,有效提升了油气生产的现代化水平。

数字管理变革

对长庆油田来说,信息化建设目前已经步入了集成应用阶段。在管理方面,长庆油田从信息化源头做起,建成了生产过程控制、生产运行指挥和决策分析的数字化管理系统,达到了业务流与数据流统一,行政管理与业务管理统一。从井、站——作业区——厂——公司四个层面,经历了流程检测、分析优化到流程再造。比如,长庆油田取消井区、集输队,采油作业区管理层级由过去的“四级”简化为“三级”;全面使用数字化增压橇和注水橇后,管理层级简化为“二级”,减少用工30%。气田推行数字化无人值守集气站,优化劳动组织架构,构建“作业区—监控中心—单井”的生产管理模式,将作业区生产管理终端直接由区域监控中心延伸至气井井口。

同时,数字化管理变革了信息采集、传递、控制与反馈方式,使传统的经验管理、人工巡检式的被动方式转变为智能管理、精确制导。采油单位建成以厂生产指挥中心、作业区调控中心和场站站控中心“三个中心”为一体的新型生产运行模式;采气单位建成厂、作业区两级监控体系,实现了数据流与业务流的统一,进一步优化简化了生产流程,实现组织架构扁平化管理。

据介绍,在长庆油田在西峰示范油田的开发建设中,油井生产实现了实时监控和自动计量,注水井达到了远端配水和无人值守,场、站关键部位的压力、温度、流量、大罐液位等参数实现了图象监测,并可自动采集、处理数据,实现超限报警、设备故障报警和报表打印等功能。信息化建设,极大提高了油田的生产效率,使“增产不增人”成为现实,目前长庆油田的油气当量生产能力从10年前的1000万吨增长到5000万吨,而用工总量却保持7万人不变,促进油田百万吨产能劳动用工减少40%以上。

在经营管理方面,电子商务系统已成为长庆油田物资采购的电子交易平台。合同管理系统、审计管理系统为油田内控管理与风险防范发挥了积极作用;造价管理、设备管理、技术发展、行政事务、纪检监察、油气销售等综合管理软件开发,有效提升了业务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安全环保监控

长庆油田的信息化建设,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的以业务部门各自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第一个发展阶段,2000年之后的统一规划集中建设阶段,步入了目前的信息技术与传统油气生产深度融合时期。如今,油田专业人员参与信息化融合的程度,信息化在安全风险、环保监测、应急处置方面的能力,对油田信息化的意义越来越突出。

数字油田范文第9篇

远的不说,就说青海油田吧。无纸化办公、实时信息传输、远程视频监控、远程生产指挥、远程调整运行参数、网上巡井、网上传送报表、装置自动报警、远程培训、远程抄表计费等都能在网上进行;即使查询生产动态、规章制度、人事信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菜篮子卡余额等信息,只要点击鼠标,就可轻松实现;就连查阅档案资料、浏览图书馆、阅读报刊杂志、观看影视节目、欣赏书画摄影作品,也能在网上实现;想与油田领导“对话”了,还可以给“总经理、书记信箱”写信……似乎整个油田和人们的生活需求都“装”在电脑里了。这都得益于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油田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

一、扩建“高速公路”优化“传输快车”

近些年来,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经济,掀起了世界范围的又一次革命。借助信息化建设这对有力的“翅膀”来带动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早在“九五”期间,中国石油集团就把“信息强企”作为增强整体综合实力的基础战略,加大了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以网络建设为基础、以系统建设为龙头、以数据开发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在青海油田也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在信息化建设中,青海油田首先打通了通往互联网络的“高速干线”,实现了与中石油信息网的连接。随后,对油田网络进行了扩容改造和优化升级。经过多年努力,建成了一套完善、快速、稳定、安全、可控、覆盖全油田的信息系统,并在油田各个领域得到了推广应用。

目前已经建成了覆盖全油田、跨地域、跨时空的信息门户网站、油田信息港和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ERP(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系统。公文收发、生产运行、劳动人事、财务资金、物资物流、市场开发、QHSE(质量、健康、安全、环保的简称)体系、标准化、计量、科技、档案等管理,都能在网上完成。局域网络已成为油田的中枢系统,其神经末梢遍布油田各个角落,油田信息化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正在日渐显现。

如果说“十一五”前是油田信息化建设的起步阶段,那么“十一五”期间则是油田信息化建设力度最大、速度最快、品质提升的五年,是油田在信息化建设中受益明显的五年。“十一五”期间,油田累计投入用于信息化建设的专项资金约2亿元,先后实施了10多项较大的项目。

油田“十一五”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变化,主要体现在“四个加大、四个提高、四个明显”上。一是加大了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提高了网络及电视运行能力,油田办公及小区网络和数字电视运行质量明显改善;二是加大了勘探与生产ERP项目推广的力度,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油田网络化办公环境明显完善;三是加大了A1(勘探开发数据管理系统)、A2(油气水井生产数据管理系统)的应用力度,提高了应用水平,对油气勘探开发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四是加大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力度,提高了档案的电子化水平,档案数字化工作明显推进。

这一时期,先后完成了敦煌、花土沟、格尔木三个基地小区网的改造,为信息、通信、电视三网融合进入家庭提供了物理通道;对油田办公骨干网进行了改造,实现了10G相连的信息传输;完成油田各单位网络接入改造项目117项。同时还对敦煌、花土沟、格尔木地区三级单位办公网进行了200多处改造接入,消除了油田范围内的“信息孤岛”,提高了三地办公网络和小区网的传输速度;通过对油田视频会议系统进行改造,实现了三个基地间会议同步视频;数字电视的开通,提高了信号的收视质量。

仅2010年就在网络建设方面完成了7项大的工作。一是实现了敦煌基地82个三级单位的上办公网,在花土沟地区对井下作业公司32个三级单位的办公网进行了改造;二是对花土沟机房进行了改造;三是对敦煌、格尔木ERP网络环境搭建和通信公司机房设备环境进行了整理;四是完成了油田电子邮件用户账号的管理和维护;五是对病毒服务器、补丁服务器进行了升级,开通了驻外办事机构VPN服务;六是为油田提供网络视频会议、各类大型多媒体、音响会议162次;七是对油田机关一号楼两个视频会议室进行了改造。

二、化解信息“孤岛”油田“装进”电脑

对于信息化建设,油田档案信息管理部主任刘国友曾打过这样的比方:网络建设是在修信息“高速公路”;软件、硬件系统建设是在优化“车辆”;数据库开发相当于在组织“货源”。

他认为,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行业领域、时空区域和部门单位,是一门跨多学科的交叉学科。其中,网络建设是基础,软硬件系统建设是龙头,数据库开发是核心。

青海油田的勘探开发始于1954年,数据信息时间跨度达半个多世纪,空间跨度遍布柴达木盆地油气探区从地面到地下各个层系,内容浩繁,形式各异,要想将其“装进”计算机建成有用的数据库,实属不易。

尽管如此,数据库开发人员“视数据为财富”,按照“覆盖油田勘探开发生产全过程”和“数据质量为上”的要求,以“愚公移山”的气概,以化解“信息孤岛”为追求,将油田有史以来的相关数据数字化后逐步“装进”电脑,为日后全面建设数字化油田乃至智能化油田奠定基础。

客观地讲,过去在油田勘探开发、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党群服务等领域中,信息往往都是条块分割的,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孤岛”。如果不化解这些“孤岛”,信息不能共享,既浪费人力、物力,又浪费资源,更谈不上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为实现信息共享,广大数据开发工作者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在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期间,油田设立项目部,集中人、财、物,先后完成了系统A1、A2两个系统的建设和应用。A1系统自2008年9月底上线以来,主库系统已录入数据131.03GB,为油气勘探、油藏评价、开发综合研究提供了直接的数据支持与服务;A2系统于2008年3月3日实现单轨运行后,目前已管理油水井6612口,基本覆盖了油气生产各领域,已成为油气开发生产管理的重要信息平台。

在数据化建设中,油田档案信息管理部2010年成立了由专业技术和信息人员组成的项目组,先后多次到花土沟、格尔木与现场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沟通与交流,完成了油气水井远程计量系统的需求分析、概念数据、逻辑数据、数据库设计和系统详细设计工作。以加快老数据电子化进程和加强新数据上传、入库管理为重点,加大了对A1、A2系统的推广力度,提高了油田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应用效果,发挥了数据潜在的效益。

在A1系统深化应用推进上,配合A1系统技术服务中心完成了勘探开发主库应用平台在油田的试用,完成了测试主库、系统数据库建立和应用平台部署,对平台进行了测试。同时还收集整理了昆北、马北、涩北三地区的相关资料,加载昆北地区单井资料35口,基本建成了昆北地区A1项目研究环境。

在A2系统推广应用上,一是调研了天然气数据迁移和动态监测数据需求、应用需求,增加了迁移动态监测数据;对于在A1数据库中存在的产出剖面、流静压、探砂面数据,采用直接读取的方式进行了解决,历史数据则在A2数据库中进行查询。二是举办了油气藏动态分析软件应用培训,对来自相关部门单位的45名人员进行了培训和推广应用,为下一步A2深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在“中石油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推广应用中,完成了油田及二级单位综合办公、投资规划、项目管理、商务管理、资产管理、人员管理、信息化工作考核、统计报表、系统管理9方面的资料信息,完成了36个单位资料的收集、上报、整理、数据入库和系统平台管理人员的用户账号建立、权限配置。

三、“三流合一,软硬兼施”

如何增强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的有效监督控制和合理调配,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全方位地发挥作用,进而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是企业长期追求的目标。

在以数字化信息为资源、互联网交互为动脉、知识经济为特征的新世纪,一种正在风靡世界的企业管理系统引起了中石油高层的推崇。这种管理模式叫ERP系统,它是一套将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等资源合理集成的应用软件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对这些资源要素进行实时在线管理。

中国石油目前推行的ERP系统,是一套以财务管理为核心,融资源、设备、项目、生产、采购、销售、库存管理等系统为一体的应用软件系统。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与先进的管理理念,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整合起来,利用计算机软件、硬件和互联网络对其进行“软硬兼施”,是企业管理模式的巨大变革,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

据介绍,中国石油集团的ERP系统试点工作始于2008年4月,计划用三年时间基本普及。青海油田2009年被列为扩大试点的单位之一。

2009年10月19日,投资1390余万元的青海油田勘探与生产ERP项目正式启动。成立了以油田公司总经理宗贻平为主任的项目指导委员会和以油田公司总地质师付锁堂为项目经理的实施组织机构作保证,由油田内部关键用户102人组成的项目团队随之建成,“ERP系统如期成功实施应用”被写入了相关单位的年度业绩考核合同之中。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2010年7月9日,油田ERP系统成功上线;8月10日,全部业务上线并完成月结工作;10月26日,油田勘探与生产ERP系统成功单轨运行;11月5日首次在ERP系统中出具了10月份的财务报表。这意味着油田相关业务全部实现了线上操作,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有效堵塞了线下操作的管理漏洞。

在ERP项目实施过程中,ERP项目建设者首先完成了对35家二级单位的调研,确认业务蓝图176幅,编写调研报告和差异分析报告24份;二是对3360人次的关键用户进行了培训;三是系统上线后,创建各类投资项目5763项,完成了财务会计融合数据核对、差异分析和核对情况报告;四是利用视频会、电视、网络、报纸、展板加大了对ERP系统的宣传力度;五是成立了确保ERP系统正常稳定运行的运行维护小组,下发了管理办法,明确了管理体系和职责。

采访中记者发现,凡使用过ERP系统的人,大都有这样的感受:“信息化建设使人们的工作方式和效率发生了质的变化,使企业管理流程进入了透明化、阳光化的地带”。

在勘探与生产ERP项目建设之前,青海油田MES(炼油与化工运行系统)已于2009年3月5日正式启动,格尔木炼油厂牵头承担了项目的实施。2010年12月24日,这一系统成功上线。

在MES系统建设中,按照中国石油炼油与化工运行系统的14个核心模块的要求,一是对DCS(集散控制系统)接口和网络平台进行了改造;二是完成了MES系统软件的调试;三是完成了DCS的组态以及办公网、工控网的建设和分离;四是完成了对PC机和Buffer机的购置、安装和调试;五是完成了对系统的使用和维护管理人员的培训。

宗贻平总经理认为,在ERP、MES两个系统建设中,青海油田走了一条边建设、边改进、边完善之路,走了一条在建设中学、在学习中熟悉、在熟悉中提高之路,为油田数字化建设开了一个好头。

四、“让数字说话,听数字指挥”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程度的加深和生产建设规模的逐年扩大,继续沿用传统的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必然会造成工作量和人力资源耗量的增加,这显然是不符合“低耗、高效、快速、简便”发展要求的。

就油气开采来说,想要管理好十多万平方千米范围内的上万口油、气、水井,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工作模式,很难实现对所有井站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一旦遇到急需关井的特殊情况,靠人工操作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再说,还有一部分井是通过间歇工作来生产和节能的,要想保证成百上千口井的定时开井关井,就得配备一支庞大的操作队伍和必要的交通工具。

宗贻平总经理曾在多种场合提出,尽快研发出一套集数据采集管理、远程计量、在线诊断、方案、控制执行于一体的数字化油、气、水井生产专家系统平台,形成具有油田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随后,青海油田着力打造数字化油气田的进程驶上了快车道。

2007年11月22日,油田油气开发史上首个无人值守自动化生产气田在涩北二号诞生。2009年5月16日,台南气田正式实行无人值守运行模式。同年11月15日,涩北一号也实现了无人值守运行模式。

天然气开发公司的值班调度告诉记者:“现在只要坐在这里,通过点击鼠标,100多平方千米范围内的500多口气井、15座集气站的生产情况就可尽收眼底”。据他介绍,涩北三大主力气田按照无人值守模式运行后,实现了“分离水砂自动排污、生产数据自动采集、工艺流程自动控制、参数异常自动报警、远程操作自动执行”和“少井高产、少人高效”的目标,为将来打造百亿立方米“科技气田、数字气田、绿色气田”奠定了基础。

气田无人值守模式的实现,激发了人们打造数字化油田的士气。2010年2月,由钻采工艺研究院、档案信息管理部、通信公司、采油二厂和天然气开发公司等单位技术人员组成的团队集结钻采工艺研究院,拉开了《青海油田油气水井数字化生产信息平台》项目的攻关。

经过10个月的鏖战,攻关小组相继开发出了一套集“抽油机井有效冲程自动计量、螺杆泵远程自动计量、电泵压差法远程计量、水井远程计量与控制、油田计量标定”5大油水井远程计量技术为核心,以集远程计量、远程控制、数据采集、数据管理、在线诊断、数据查询、视频监控等功能为一体的《油气水井数字化生产信息平台》,标志着青海油田率先在国内完成了螺杆泵计量技术攻关。

2010年5月下旬,昆北油田在采油井、注水井上实现了数据自动采集和生产实时监控,结束了人工巡井、手抄数据、填写报表的历史。油、水井的运行参数实时传输到了油田局域网上,通过数字化生产信息平台可以实时查询单井的生产情况,通过可视化系统可以看到井场的情况。

7月5日,跃进二号油田告别了井口数据由人工采集、记录的历史,也进入了自动化无人值守的时代。据跃进二号采油作业区副经理张震涛介绍,这套由井口数据采集、视频监控、无线传输、数字记录单元组成的系统,体现了青海油田目前最新自动化技术集成成果,在国内尚处于领先水平。

“以往需要人几小时去现场收集一次井口参数,辛苦不说,数据采集间隔长,不易急时发现问题,现在利用这个平台每几秒钟就能实现数据更新,并能快速发现和解决问题”。

“过去采油工每天要走十几公里的路去巡井,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寂寞孤单的驻井生活,让好多姐妹都想换个工作岗位,现在有这种想法的人明显少了”。

采油女工平实的话语,却道出了“让数字说话,听数字指挥”的现代油气田管理模式释放的魅力。

五、搭乘“信息快车”拓展“增值服务”

青海油田在信息化建设中,注重一手抓建设与推广,一手抓成果转化和信息利用程度,拓展了信息在生产、生活各个领域的“增值服务”。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方式提供的增值服务,使油田长期形成的资源、技术、管理及结构模式获得了空前的扩展、创新和丰富。

在拓展信息网络覆盖空间的同时,青海油田还将目光投向了油田档案馆。因为这里保存着油田50多年来的公文和勘探开发、基建、科研、会计、底图等大量档案资料。

在档案电子化建设上,以电子化和数字化为突破口,收集各类档案9万份,实现了文书电子档案归档率100%。原有纸质文书档案数字化项目一期工程已经通过验收,5540多卷文书档案有了数字化版本;纸质文书档案二期数字化工作目前正在实施之中;勘探开发和科研档案数字化图形、数字化曲线已基本完成。

作为集团公司档案管理系统(E6)项目第一批推广实施单位之一,油田档案信息管理部自2010年7月以来,按照集团公司要求,如期采集、提交了《基础数据样表》、《分类数据样表》和《用户相关信息表格》等资料,准备了测试数据。在档案接收、归档和纸质档案电子化转换方面,接收科研档案78项847份;单井档案638口井19672份;光盘2021张;工程基建档案2224卷。

2010年6月,档案信息管理部还接收了油田年鉴的编辑、出版业务。历经4个多月的苦战,完成了搁置4年之久的油田年鉴编辑出版任务,《青海油田公司年鉴》(2006年~2007年卷、2008年~2009年卷)终于面世了。《年鉴》入编的110多万字文字稿件、5000多张彩色图片均保留了电子版,为建设“数字化档案馆”提供了方便。

“以前到档案馆查资料,手续繁琐、费时费力,现在坐在电脑前通过点击鼠标,就可以查阅了,真有点查文查档不翻本、阅文阅档不进库的感觉。”勘探开发研究院徐工如是说。

为使油田生产、生活最大限度地搭乘“信息快车”,实现油田信息化建设的“增值服务”,档案信息管理部做了多种努力。一是协助有关部门开发了油田井下专业与地面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系统、油气藏动态监测数据库系统;协助审计处对审计管理系统进行了推广应用;协助工程造价中心完成了工程造价管理系统的设备选购、招标、硬件设备和系统的安装调试;配合协助测试公司完成了测试作业数据库的开发建设。二是协助矿区事业部开发应用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菜篮子查询和水电气远程抄表等系统。三是在油田信息网站新闻、通知通告、行业动态和百味话题近8000条。四是配合企业文化处开发了“青海油田第二届文化节书法美术摄影网络展”软件,上网作品2035幅。五是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油田信息门户进行了全新改版,对小区网、办公网、环路等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

油田公司机关的王科长说:“从信息、报表传输、公文运行到文件查阅、资料下载、邮件传递等等,都能在网上完成,网络的确是不可缺少的工具和帮手。”

王芳原来是社区管理中心的一名抄表员,任务是入户抄表收费,现在她已坐在新三区收费站的电脑前上班了。她说:“实行无线抄表后,再不用爬楼梯敲门‘扰民’了,收费到位率还比以前高了。”

由此看来,加快信息化建设、打造数字化油田,受益的既不都是领导干部或机关工作人员,也并非全是专业技术人员或基层工人。有这种感觉的人在油田还真不是少数,说油田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似乎也不过分。

数字油田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数字油田;LiveQuest软件;协同工作环境;虚拟化

中图分类号:TE319

数字油田是全面信息化的油田,即指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全面实现油田实体和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随着数字油田的发展,如何更有效地调度各种资源,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各种软硬件资源,如何跨专业、跨区域地实现协同工作,如何降低软硬件资源的投资成本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几大问题。

1 LiveQuest软件

油田企业涵盖多种学科专业,传统的地球物理工程师,测井工程师、物探工程师、地质工程师、油藏工程师、钻井工程师等均在各自的软件平台下开展研究工作。LiveQuest软件是斯伦贝谢公司为油田企业解决协同工作而开发的软件平台。LiveQuest软件打造了一个协同工作和高端可视化的环境平台,不同专业的专家工程师在同一个平台下,可以更高效地交流工作,为高层领导提供决策支持。

1.1 LiveQuest的特点

LiveQuest软件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软件应用的远程传送。LiveQuest应用平台使用户能够从公司企业内部局域网上获取软件服务。LiveQuest用户的本地计算机不需要安装专业软件,而是使用Web浏览器方便快捷地连接网络服务器上的地质、勘探、测井、油藏开发、经济评价等专业软件。用户的数据和应用软件不再是存放在本地计算机,而是被统一地保存在中心机房。

第二,高灵活、可靠性。在LivQuest应用平台下,用户只需配备一台安装浏览器的计算机,注册LiveQuest用户,用户被授权后,通过网络即可使用各软件。各专业软件统一安装在中心机房的服务器,通过网络把软件界面发送到终端用户桌面。另外,硬件基础设施及软件均有专门的系统管理人员负责,大大地方便了用户,也方便了软硬件资源的管理维护,同时统一保存数据使得数据的安全可靠性也有了很好的保障。

第三,提高效益、降低成本。在LiveQuest应用平台下,大大地降低了硬件基础设施以及维护的成本,同时加强了不同专业间的合作,提高了用户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了公司效益。

1.2 LiveQuest的虚拟化环境

LiveQuest网页服务器、图形服务器、应用程序服务器构成了LiveQuest的应用虚拟化环境。其中LiveQuest网页服务器用于整个集成环境的管理和应用的统一,图形服务器和应用程序服务用于应用程序的安装与图形显示,并且均设置了负载均衡功能。

2 数字油田

数字油田是大庆油田的王权等人于1999年首次提出的。数字油田是全面信息化的油田,即指以现在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手段全面实现油田实体和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数字油田的未来发展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可实现跨专业、跨区域的协同工作。第二,可加快软硬件资源的整合,降低企业的科研软硬件的投资成本。第三,可实现油田各专业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

随着数字油田的发展,如何更有效地调度各种资源,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各种软硬件资源,如何跨专业、跨区域地实现协同工作,如何降低软硬件资源的投资成本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几大问题。

3 LiveQuest软件应用于数字油田

油田企业涵盖多种学科专业,有多种专业研究领域的应用软件,操作环境主要为LINUX、Windows、UNIX,硬件资源数量多且利用率不均一、软件独立使用不利于协同研究、用户账号多运行维护困难。我们利用LiveQuest软件,重新整合软硬件资源,搭建了一个灵活可靠方便的协同工作环境,实现了用户账号的统一管理,不仅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大幅度了节省硬件费用和运行维护成本。

3.1 LiveQuest的虚拟化技术实现硬件资源的整合

通过LiveQuest虚拟化技术,将现有的硬件资源整合,然后再按照一定的策略合理自动地重新分配资源。通过虚拟化技术解决硬件依赖性的问题,降低硬件资源的投资,实现硬件资源的平稳升级,提高硬件资源的利用率,有效地调度各类资源,实现了资源的负载均衡,并且减少因硬件故障造成的业务系统宕机时间,保证了业务发展的连续不间断性。

3.2 LiveQuest的企业用户认证管理实现用户的整合

LiveQuest通过集成AD、NIS等企业级的用户认证系统,对用户账号进行统一管理,用户一旦注册被授权后,就可通过网络使用各种专业应用软件,LiveQuest系统还可以将用户与操作系统中的用户账号实现整合,实现了操作系统级别权限控制。当LiveQuest用户数量增加、应用软件性能明显下降时,我们可以通过扩充应用服务器,以满足更多的用户需求并同时保证应用软件的运行性能。

3.3 LiveQuest的应用程序管理打造协同的工作环境

在LiveQuest软件平台下,授权通过的用户在本地计算机,使用浏览器访问LiveQuest Web服务器上的应用软件链接。网页服务器上的应用可以是单一应用,也可以是多种应用组合,用户根据业务工作需要选择不同的应用或应用组合,实现软件信息的共享与业务协同。这样可以有效集成统一的各类业务应用服务与资源,实现了油田专业研究软件的远程移动应用,推进资源整合与协同,提高综合应用水平,使得各项业务工作相互分工协作,另外还可以实现软件的即时更新、在线维护,实现简洁高效的信息化服务,解决各地区公司在所有应用领域的系统标准化问题。

4 结束语

我们利用LiveQuest软件,重新整合软硬件资源,搭建了一个灵活可靠方便的协同工作环境,实现了用户账号的统一管理,不仅能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规范了管理,同时还可以大幅度节省了硬件设施和运行维护成本。LiveQuest软件的应用很好地应对了数字油田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参考文献:

[1]王东升.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在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3(07):120-121.

[2]李家金,曹瑜,焦杨.LiveQuest应用虚拟化技术在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协同研究中实践[A].2013数字与智能油气田(国际)会议暨展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华线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2013.

[3]郭德瑞.云计算在数字油田中应用的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02):113.

[4]龚建新,林新巧,玛热孜亚.地震解释系统协同工作环境账号管理优化研究[J].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2008(01):9-10.

作者简介:王梅英,女,硕士,工程师,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从事系统管理工作。

上一篇:油田信息范文 下一篇:仓储系统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