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范文

时间:2023-03-13 03:04:14

数字货币

数字货币范文第1篇

什么是数字货币

目前,数字货币(Digital Money)没有统一定义,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认为数字货币是一种价值的数据表现形式,通过数据交易并发挥交易媒介、记账单位及价值存储的功能,但它并不是任何国家和地区的法定货币。没有政府当局为它提供担保,它只能通过使用者间的协议来发挥上述功能。因此,数字货币不同于电子货币(Electronic Money),电子货币是法定货币的数字化表现,被用来进行法定货币的电子化交易。但从各方面的观点来看,数字货币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数字货币是一个完全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货币形态,包括支付、结算、储存等,都可以在没有人工核准的情况下自动完成,并保存所有无法销毁的路径信息;其次,数字货币的发行、流通、监管、调控等成本一定更低,应远远低于纸币市场,否则数字货币将缺乏根本的生命力;第三,数字货币自身“价格”稳定性高,定位明确(是货币而非商品),跟现有纸币系统有相应的转换规则;第四,有法定的发行程序和安全可靠的技术做支撑。

在现有的数字货币中,比特币是“去中心化”的,但也有一些是“中心化”的。

2016年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出席了会议并就数字货币的必然性、数字货币的特征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是时隔两年周小川再次谈论数字货币。

在这次会议中,周小川勾画了自己眼中的数字货币,从周小川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它与国际上现有的数字货币存在巨大差异。

数字货币的形式

目前,数字货币的主流是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去中心化”数字货币,其代码是公开的,其他“去中心化”数字货币多数是在其基础上进行了修改,主要体系与比特币相似。但值得注意的是,数字货币并不是某些“比特币原教旨主义者”鼓吹的“完全去中心化”(Totally Decentralized),即使在形式上,也有“中心化”的数字货币,比如瑞波币(Ripple Coin)等。

目前市场上活跃的数字货币有下述几种。

1.比特币

比特币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在2009年提出,现在比特币也用于根据中本聪的思路设计的开源软件以及建构其上的P2P网络。

与大多数传统货币不同的是,比特币不依赖于特定的中央发行机构,而是使用遍布整个P2P网络节点的分布式数据库来记录货币的交易,并使用密码学的设计来确保货币流通各个环节安全性,比特币经济使用整个P2P网络中众多节点构成的分布式数据库来确认并记录所有的交易行为。比特币只能被它的真实拥有者使用,而且仅仅一次,支付完成之后原主人即失去对该份额比特币的所有权。

2.莱特币

与比特币类似,莱特币也是一种加密数字货币。它是一种P2P的开源数字货币,属于比特币的一个分支衍生货币。坊间素有“比特金,莱特银”的说法。

莱特币虽然基于比特币协议,但是并不要求极高的计算能力,使用普通电脑也可进行挖掘。莱特币的算法,源于Dr Colin Percival为Tarsnap安全在线备份服务(供linux及其他开源操作系统备份)设计的算法。

3.狗狗币

狗狗币,英文名Dogecoin,是一种基于Scrypt算法的小额数字货币,诞生于2013年12月8日,由澳大利亚品牌与市场营销专家Jackson Palmer和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程序员Palmer共同开发,是目前国际上用户数仅次于比特币的第二大虚拟货币。

狗狗币以“神烦犬Doge”为设计原型,拥有自己的核心文化,即小费文化、慈善文化和草根文化。狗狗币交易过程比比特币更加便捷,且狗狗币的总量更多,价格低廉,转账迅速,适合网络打赏等。独特的平民化发展思路,使狗狗币迅速成为最受欢迎的替代加密货币之一。

4.元宝币

元宝币(已升级为“新元宝”)是类似于比特币的虚拟数字货币,号称中国版的比特币。元宝币由元宝团队发起产生,创始人为清华大学毕业生、北京云联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邓迪。

元宝团队是一群比特币的爱好者和最早的支持者,但在看到比特币的问题之后,决定尽自己的力量,用最新的技术,来开发一款适合中国人使用的电子货币。这也就是采用元宝币这样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货币名称的原因。

目前新元宝已经推出了众筹、资产抵押等多种应用,未来还将在跨国汇兑,跨国支付等领域进一步发力。

5.福源币

福源币,原名Fortune Coin,简称FTC,是一种新型去中心化数字加密虚拟货币。福源币未来将应用在全球珠宝协会所有企业当中,主要是通过这种数字货币转化为积分,打造一个去中心化的商圈,来促进商业合作,扩大业务范围的模式。目前国内外部分大型金融、贸易、能源等传统企业都在尝试着开发这种新的商业模式。

与其他数字虚拟货币不同,福源币项目自立项之初就定位于打造数字商圈流通新介质这一理念,主推数字货币的实用性。

另外,福源币专业线上交易平台――福源币交易所也已经于2015年9月初正式上线。福源币交易所的正式上线标志着其完整的产业链系统已初步形成。福源币交易平台面向全球,前期主要服务于中国用户,并致力于为广大福源币爱好者提供一个最安全可靠的交易平台,以及最好的服务体验。

欧洲第一家提供第三方支付服务的PayPal公司副总裁罗伯特(Robert Caplehorn)出席了本次论坛。罗伯特(Robert Caplehorn)指出,根据欧盟关于数字货币的相关法律规定,数字货币发行机构在申请银行颁发的数字货币发行牌照之后,可以进行包括信用在内的宽泛服务。2009年,Paypal公司将总部迁到卢森堡,获得了卢森堡中央银行颁发的数字货币发行牌照,如今在全欧洲有6000万活跃用户,业务已经覆盖全球。

目前美国的一些州也接受数字货币为合法货币。

数字货币面临的挑战

虽说从很多方面来讲,数字货币相比纸币具有极大的优越性,但推出数字货币仍面临不少挑战,诸如法律问题、对经济金融体系的影响、数字货币本身的安全技术、数字货币如何调节流动性,等等。

关于推出数字货币面临的法律问题、数字货币对经济金融体系的影响,应该不是个大问题,实际上在更多的大城市,由于移动支付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无现金”生活,纸币的电子化给数字货币的推出提供了良好的实践。

真正最关键的,是处理法定数字货币与私人发行数字货币的关系,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创造出一套独立发行数字货币的技术,而对私人技术形成强大的隔绝或壁垒。比如中国推出了自己的法定数字货币,这些数字货币跟比特币等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前者的优势在哪里,如何定义和交易,就得依靠各种值得信赖的规则,而不是技术本身。

美国已经明确了比特币属于大宗商品,也就是说,以后在美国,无论私人发行的数字货币影响力多大,依然要用美元去计价,这就为推出法定数字货币之后,处理法定数字货币跟私人数字货币的关系提供了方向。

另外一个挑战在于,如何在多中心化的条件下,调节数字货币的流动性,以及如何有效地实施监管。从近几年的数字货币发展情况看,由于区块链技术等领域的发展,数字货币在提升交易活动的便捷性和透明度方面有了质的飞跃,但同时在监控洗钱、资金跨境流动、逃税漏税等方面违法犯罪行为也屡见不鲜。

如果要达到未来的监管要求,多中心化之下的数字货币,还需要攻克两点技术,一是数字货币的锚如何基于实体经济,而不仅仅是互联网技术,在经济周期变化的过程中,数字货币如何利用价格工具或量化工具来调节货币的流动性,技术方面如何实现;二是交易的可逆性,以及交易数据的可追踪、可追回,且要有非常畅通的查询和公布渠道,以达到纠正和惩罚违法犯罪行为的目的,目前比特币市场加密和交易的不可逆,导致没有任何一个组织可以终止比特币的交易,除非出于交易者的自愿。

参考文献:

[1]郑昊宁.周小川提到的“数字货币”意味着什么[OL].新华网,2016-2-17.

数字货币范文第2篇

尽管只是由电脑程序创造出来的“数字货币”,比特币却演绎了史上最疯狂的财富神话。从一度只值几美分,到4月lO日创下了266美元的历史纪录,短短几年内比特币身价暴涨近3万倍。然而随后几个小时,持有者的笑声也许还未结束,其便迅速崩盘,价格腰斩超过一半。如此疯狂的表现,不禁让人发问:比特币,这货到底是什么?

1999年,年仅18岁的肖恩·范宁(shawn Fanning)永远地改变了世界音乐产业。他开发的一种NqNapster服务可以让互联网用户之间共享音乐文件,从而不必再从唱片公司购买昂贵的唱片。此后,一连串的诉讼接踵而至,终于在2001年7月,肖恩·范宁无奈关闭了Napster。然而,Napste虽然遭到了“封杀”,但它的理念却以比特流(译者注;BitTorrent,是一种内容分发协议)以及其他的P2P文件分享形式存活了下来。如今,Napster品牌依然被一家合法的音乐下载服务所使用。

之所以会提到Napster是因为它可以帮助人们认识比特币——一种基于类似技术的数字货币。今年一月,1比特币大约价值15美元(为了方便小额交易,每个比特币还可以切割为10的8次方份,所以不会出现因总量不够而导致通货紧缩的情况)-。而截至4月11日,1比特币的价格已经达到179美元,使得市场上流通的比特币总价值高达20亿美元。由于社交媒体的大肆渲染以及塞浦路斯银行业危机的影响,比特币目前已然成为全球最热门的投资之一。

与Napster相似,比特币或许也会在一夜之间崩塌,但却会给人们留下一笔丰厚的金融“遗产”。实际上,在4月10日,比特币经历了大幅价格回调,其价格一度跌至原先一半。然而,比特币最重要的不是它的价格,专为比特币提供支付解决方案的创业公司BitPay创始人Tony Gallippi称,比特币最大的价值在于其简化了电子商务的支付流程。

比特币既非世界上唯一的数字货币,也不是最成功一个。美国《第二人生》游戏的玩家可以使用“林肯元”进行支付交易;中国腾讯QQ玩家可以使用“Q币”;而Facebook用户亦可售卖Credits。然而,与大多数传统货币和数字货币不同的是,比特币不依赖特定的中央发行机构,而是使用遍布整个P2P网络节点的分布式数据库来记录货币的交易。

比特币的“货币政策”由数学算法决定。新比特币需要用户自己去“开采”(俗称“挖矿”),也就是说,用户需要通过电脑解决复杂的数学难题并与其他淘金者相互竞争才能获得比特币。比特币本身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字符串,因此它是一种完全去中心化货币,或者说,是一种数字金矿。

比特币的发明者中本聪(satoshiNakamoto)是一个神秘的黑客(也有可能是一群黑客)。2009年,中本聪发明比特币,后来在2010年就从互联网上消失了。比特币的早期使用者大部分都是一些爱好技术的自由主义者和一些热衷于挖掘虚拟金矿的极客,这些人意在摆脱政府的金融控制。在以比特币作为支付货币的交易市场中,最有名的就是“丝绸之路”(silk Road)——一个只有通过Tor匿名网络工具才能到达的灰色交易市场,主要从事非法交易。

而如今,一些合法的交易也渐渐开始采纳比特币,其中包括社交网站Reddit以及博客系统WordPress。不仅如此,比特币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商人的目光。像BitPay这样的企业提供比特币以现货价格兑换美元服务。此外,比特币的手续费比信用卡公司及银行要低,海外订单费用则更低。

然而,比特币的大众化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加利福尼亚比特币交易及“钱包服务”提供商Coinbase的联合开发商FredEhrsam称。对于一般人来说,比特币使用起来比较难以上手,使用它们得需要一定的技巧才行。—不小心它们可能会被黑客盗走或者就像钞票放进洗衣机一样有去无回。在过去两年间,就曾发生了几起比特币交易盗窃及崩溃事件。

正因如此,近年来比特币业务开始进行了行业整合。目前,国际领先的比特币交易平台是日本的Mr.Gox,它由两名法国人经营,占据全球约80%的比特币兑美元交易市场。如果Mt.Gox不幸崩溃,那么比特币的美好前程也将因此断送。事实上,4月10日比特币价格猛跌是因Mt.Gox的软件故障所致,当时惊慌了不少的比特币用户。目前比特币的法律状态尚不清楚。3月18日,美国政府机构——金融犯罪执法网络提出建议监管比特币交易市场,这或许也表明比特币交易不会被叫停。

技术问题同样需要解决,比特币专家麦克·赫恩(Mike Hearn)说道。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的加入,比特币交易平台需要处理的数据也越来越多(验证每个比特币的所有权),平台的网络速度也会因此被拖慢。技术补丁可以解决问题但却很难部署:因为所有的用户都要升级他们的比特币钱包和“挖矿”软件。赫恩担心发展速度过快会不利于比特币本身的长远发展。

但比特币面临的真正威胁是竞争。比特币的拥护者认为,与传统法定货币不同的是,比特币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出来。的确如此,但新的数字货币或许可以。因此,市场上也涌现出不少的替代币种。比特币的克隆产品莱特币(Litecion)就是一例。目前,莱特币的使用范围还仅限于少数的铁杆级极客,但最近其价格也开始飙升。有人曾谣传莱特币不久将会登陆Mt.Go交易平台。

另外,Ripple也是一个不错的替代方案。Ripple比比特币好用,硅谷创业家及OpenCoin联合创始人克里斯·拉森(Chris Larsen)称。比特币交易一般需要十分钟完成,而Ripple则仅需几秒钟便可完成交易。Ripple的来历则更加简单透明,没有一点神秘色彩,也不会与犯罪及其他可疑活动有任何瓜葛。

OpenCoin预计在今年5月开始发行Ripple虚拟货币。OpenCoin一次性发行1000亿个Ripple虚拟货币并承诺永不增发。为了推动新货币的发行,OpenCoin计划赠送75%的货币供应。所有的比特币用户均可免费领取Ripple,而任何开通OpenCoin账户的用户也将获取一定数量的Ripple。

OpenCoin剩下的25%的Ripple货币用于刺激Ripple的发展:Ripple价值越大,OpenCoin公司的投资者套现的回报就越大。4月10日,包括美国著名投资公司安德森·霍洛维茨(Andreessen Horowitz)在内的一些蓝筹风险投资公司宣布参与投资OpenCoin。

如果Ripple获得外界认可,那么更大的金融玩家或许会加入虚拟货币“战场”。类似Visa这样的企业将会创建自己的廉价即时国际支付系统,Gallippi说道。又或者,将来某个国家也会推出这种算法货币呢?

数字货币范文第3篇

2009年,比特币(Bitcoin)横空出世,吸引了众多目光。比特币却以其去中心化、去信任等独一无二的特征,更新了人们对货币的概念,再次引发对货币问题的深层次思考。 数字货币概念

根据欧洲中央银行的定义,虚拟货币(virtual currencies)是非央行、信用机构、电子货币机构发行的,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作为货币替代物的价值的数字表现。与电子货币一样,虚拟货币也是无形的,两者之间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发行者的不同。

电子货币是法币的电子化,包括我们常见的银行卡、网银、电子现金等,还有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第三方支付,如支付宝、财付通等,这些电子货币无论其形态如何、通过哪些机构流通,其最初的源头都是中央银行发行的法币。

虚拟货币是非法币的电子化,其最初的发行者并不是央行,这些虚拟货币还主要是在特定的虚拟环境里流通;之后出现的比特币,通过区块链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去中心化、去信任的问题,实现了全球流通,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受到追捧。为了讨论方便,电子货币与虚拟货币,统称为数字货币(表1)。

由于发行者不同,虚拟货币的流转体系也与现有法币体系存在差异。虚拟货币体系主要包含如下关键要素:

一是发明者。他们开发相关技术,创造了虚拟货币。这些发明者制定了技术规则,有一些发明者还会继续维护和更新系统。

二是发行人。他们发行虚拟货币。按虚拟货币的发行管理方式可区分为集中发行和分散发行。集中发行由单个机构或者个人来发行货币,典型的例子有瑞波币。分散发行的典型例子是比特币,通过“矿工”挖矿产生比特币。矿工是自然人或一个群组,他们自愿进行计算机处理来验证一系列交易,并将其添加到公共账簿,从而获得比特币奖励。

三是钱包提供商。他们给使用者提供一个数字钱包。使用者也可以不使用供应商的钱包,自己建立、维护一个钱包。像比特币这样分布式虚拟货币的钱包,并不储存任何虚拟货币的货币单元,它保存的是使用者的所有比特币地址和私钥信息,从而提供了访问存储在区块链上账户的通道。在这样的虚拟货币体系中,货币单元的转移实际上是从一个账户扣除一定量加到另一个账户。发送方用私人秘钥和签名发送支付指令,可对联接的所有用户发起付款。

四是交易服务商。他们使货币单元在使用者之间转让。

各界对于比特币是否是货币,尚未达成共识。判断虚拟货币是否是货币,可以从货币的三个基本作用出发。一是交易媒介,二是价值储存手段,三是记账单位。

从交易媒介看,目前虚拟货币还没被广泛使用,比特币等只是在很小的范围内作为支付手段。从价值存储手段看,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价格波动性很大,也缺少现代货币的其他特点,比如不能存入银行获取利息;缺少像存款保险一样的保障机制;没有在贷款、信用卡等日常金融活动中被广泛接受和使用。从记账单位看,比特币的价格大幅波动阻碍了它作为记账单元。另一个障碍是比特币的价格太高,这给商品的标价带来了麻烦。总体看,现阶段的虚拟货币具备了一定的货币特征,但还不足以成为广泛接受的货币。 货币形态演变

货币形态的演变是供给与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从需求看,经济的发展对货币形态提出了要求。从供给来看,技术的发展使得货币形态的演变成为可能。

在人类社会早期,货币呈现商品货币形态,贝、龟、珠、玉、布帛等都曾被当作过货币。之后,世界各地的货币先后过渡到金属货币,包括铜币、银币、金币等。再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开始出现纸币。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支付方式进入经济生活,货币呈现为电子货币形态,近年来更是出现了虚拟货币(图1)。

(一)数字货币之前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人类活动的范围非常有限,货币只需要在非常小的地域范围内充当一般等价物。质量、数量相对稳定,携带、储存比较方便的商品,比如贝壳、布匹等,都有可能成为货币,这就是最原始的商品货币。

随着经济发展,人类活动范围逐渐扩大,形成了诸侯国、城邦,交易对象不再限于一个小村庄、一个城市。最终,能够在更广地域范围内保持价值稳定的金属货币从众多商品货币中脱颖而出,先后被不同区域的人类社会作为通用货币。这样的金属货币,无论是铜币、银币还是金币,都必须有相应的开采、冶炼、提纯、铸造等技术作为保证。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交易的区域范围越来越广,为了便利交易、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纸币出现了。与金属货币具有内在价值不同,纸币自诞生起,就具有信用的特征,其本身几乎没有什么内在价值,其价值在于其所代表的信用。纸币出现,特别是英格兰银行取消纸币和黄金兑换关系后,信用货币得以确立,英格兰银行逐步从原来的经营借贷的商业机构转变为中央银行,金融对经济的影响日益扩大。可以说现在我们的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体系产生和运行与纸币及信用货币密切相关。

(二)数字货币

近几十年来,世界经济进一步呈现全球化趋势,各经济体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全球金融市场跨越了地域的限制,产品种类、交易频率、规模是以前所无法比拟的。纸币已经无法满足这样的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货币出现了。但需要注意的是,电子货币仅仅是法币的电子化,它依托于法币存在,代表法币的价值。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催生了游戏币这样的早期虚拟货币。2009年出现的比特币,以不同于以往虚拟货币的面貌,在全球范围内受到追捧。

从供给方面看,区块链、加密等技术的进步使得制约虚拟货币发展的安全问题、信任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比特币的拥有权由分布式账簿来记录,并由加密协议和挖矿社区来确认,具有分布式、去中心化、去信任化、不可篡改、加密安全性等特征,很好地解决了数字货币中的“双花” 和“拜占庭将军” 难题,使得交易双方无需相互信任就可以完成交易。

从需求看,首先,比特币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现实世界中或多或少存在的货币兑换限制和支付的寡头垄断,只要有能够联接互联网的机器,就可以在全球范围进行交易,而且成本很低,满足了公众低成本进行跨国界支付、交易的需求。其次,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一些央行采取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招致了滥发货币的质疑。比特币不由任何一个单一的机构发行,由矿工挖矿产生,产生的速度由技术规则预先设定,并有一个上限,消除了使用者对货币滥发的担心。此外,比特币的匿名特征,也迎合了对于信息时代一些人对于个人隐私保护的需要。 货币基本问题

在纸币这种信用货币出现后,历史上关于货币出现了两种对立的观点,货币金属论(Metallism)和信用货币论(Chartalism),前者基于金属货币,后者基于信用货币。它们在关于货币的三个基本问题上都有不同的答案:一是货币是否有价值;二是谁来发行货币;三是货币数量如何调节。

货币金属论认为,货币的价值来自其内在价值,即商品的市场价格;货币是私人市场的产物,政府仅仅是确认了市场上所形成的货币;只要纸币是基于金属或某种具有内在价值的其他物品,那么纸币也可以作为货币流通;由于金属货币的供给量是固定的,因此任何人都难以创造出更多的货币并调节货币供应量。信用货币论认为,货币的前身是债务和信贷体系;货币本身并没有内在价值,是一种非商品的象征;权威机构发行纸币,国家通过用纸币征税、收罚款、收税创造出了对货币的巨大需求,并用立法规定法定货币;由于纸币的制造成本很低,发行者可以很容易地调节其供应量。

无论是金属货币体系,还是信用货币体系,稳健货币体系的关键是保证货币数量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从而保持整体物价的稳定。不同的是,金属货币体系下,更多出现的失衡是货币短缺,而在信用货币体系下,更多出现的失衡是货币泛滥。

虚拟货币的出现,使上述三个问题的讨论变得更多丰富。从比特币的设计看,它的发明者似乎更青睐金属货币,一定程度上以虚拟货币形式模拟了金属货币的特征。在比特币体系中,比特币产生的速度受到严格控制,还设定了比特币的数量上限。但它也是私人市场的产物,任何个人或机构都可以发行比特币,比特币数量难以调节。但同时,比特币也具有信用货币的特征,尽管它的价值与“矿工”所提供的服务有关,但它并非金银那样的实体,其价值依然要基于信任。尽管用户不需要信任交易中的另一方或任何中心化的媒介机构,但是需要信任虚拟货币背后区块链等技术协议下的软件系统。 中央银行挑战

虚拟货币与其背后的区块链技术,同时对政府机构和商业机构提出了挑战。

经过数百年的演变,中央银行成为发行的银行(发行货币)、银行的银行(提供清算、最后贷款人)、政府的银行(保存和管理政府的存款),但数字货币的发展使得“自由银行制度”的讨论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商业银行可以发行自己的数字货币,比如花旗银行就运用区块链分布账户技术研发自己的数字货币――“花旗币”。

中央银行的三种基本职能确实在数字货币情景下受到了挑战,但中央银行仍然具有不可动摇的优势。首先,中央银行以国家信用为后盾,其发行货币的信誉一般而言高于本国的商业机构。其次,中央银行的无限货币创造能力使其能够充当最后贷款人角色,为其他商业银行提供支持,维护金融稳定。第三,从公平竞争的角度看,由中央银行来管理政府存款可以减少商业银行之间的不公平竞争。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一些国家已经开始积极探索货币当局在数字货币发展中应该扮演的角色,但各国态度存在差异。英格兰银行的态度比较积极,提出通过借助“分布式账簿”技术,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有可能向更多的金融机构开放,甚至向非金融机构、乃至家庭和个人开放。一些中央银行开始发行数字货币。2014年12月,厄瓜多尔政府为了提升金融包容性,同时也为了一定程度上摆脱美元影响,宣布建立自己的电子货币体系,“Sistema de Dinero Electrónico”,作为实体货币的补充。

在传统的货币发行中,流通中现金其实也是央行对公众的直接负债,只是由于技术限制和成本方面的考虑,央行通过商业银行来发行现金。随着技术的进步,央行通过数字货币形式直接将货币发行至个人和企业账户成为可能。

尽管央行发行数字货币会给商业银行带来冲击,但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职能是期限转换,即借短放长。与之相联系的,是商业银行提供了信用风险甄别、定价、风险管理等服务,还有其他的各种金融服务。 特里芬难题待解

世界经济一体化要求有在国际交易中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货币。无论是英镑为主的体系,还是美元为主的体系,都存在特里芬难题。

这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提出的一个观点:各国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

随着世界经济从美国一国独大,到欧日等发达经济体以及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国际货币体系也从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逐步发展到多中心的体系。但在多中心体系下,只要是一国的货币充当国际货币,特里芬悖论依然存在,只是程度有所不同。

数字货币范文第4篇

比特币价格创下历史新高之际,数字货币再次站在风口之上。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对数字货币都在大力推崇,数字货币取代纸质货币已是必然趋势。由各国家中央银行发行的数字货币更具革命性,将会对未来的各国及世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数字货币不仅能节省发行、流通带来的成本,还能提高交易或投资的效率,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由央行发行数字货币还保证了金融政策的连贯性和货币政策的完整性,对货币交易安全也有保障。

数字货币的“留痕”和“可追踪性”能够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度和透明度。同时,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将建立全国甚至全世界统一账本,让每一笔钱都可以追溯,逃漏税、洗钱行为会在监管范围内,甚至有可能实现在刷卡机上自动扣税。

英格兰银行模式

英国中央银行的数字货币(BDC)与比特币不同,作为国家发行的数字货币,其模式是有中心化的分布式体系。

中央银行作为BDC体系的核心,控制货币发行以及搭建区块链清算体系。基于英国传统中的小政府概念,BDC采用“l银行体系”(narrow bank)。以前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打交道,商业银行与企业和个人打交道,现在央行与全民打交道,商业银行作为并列的一级。央行使用区块链技术,设计一个云存储式的分布式账本,作为所有资金转账的清算,全民在央行开户,所有个人、企业以及商业银行间的转账全部使用区块链清算。

央行间接控制区块链,摆脱了很多传统业务,只负责调整货币供应量和系统维护,极大地提高效率,节省成本。得到政府授权的商业银行将负责区块链系统的写入交易信息的任务,同时商业银行取消清算功能,业务收缩,仅限于提供其他金融类服务,例如理财、保险、贷款等。

BDC的优势有以下几点:

央行为全民开设账户,资金永远是安全的。商业银行有倒闭的风险,央行不会。

由政府授权的商业银行负责区块链系统的写入任务,可以避免计算力的浪费,大大提高系统清算速度。相对于比特币的每秒7笔交易,BDC可以达到2000笔以上,并且随着写入节点(政府授权的商业银行)的增加而增长。

英格兰银行的BDC体系在设计之初就避免了比特币系统货币发行上限值的问题,中央银行可以根据需求增发或减少货币。

由于央行实时掌握全国资金的流动细节,通过数据挖掘,可以精确计算出货币流通速度,制定实时的货币政策。以往由于统计工作复杂,货币政策的制定要落后于经济状况的变化。

由于全国所有的交易都会被记录,由此便可完全杜绝金融类犯罪,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安全,极大地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中国可能采用的模式

中国人民银行的清算体系(CDC)与BDC有很大的不同。CDC模式仍然采用传统银行的二元结构,由各商业银行负责清算工作,区块链只负责存储清算结果。由最底层的清算中心(市县级)先进行清算,然后将清算结果提交到上一级清算中心(省级),再由省级清算中心提交到央行进行总清算,随后将清算结果写入区块链。各商业银行作为节点,需得到央行的授权。央行直接控制区块链及省级清算中心,间接控制省级以下清算中心。央行的相关部门可以利用区块链中的信息,通过数据挖掘开展相关工作,例如反洗钱、反贪污,制定经济政策等等。

CDC发行的数字货币更多的是基于传统货币的电子化,本质上是一种类似于现金的货币文件模式,此文件会记录此货币从诞生到消失的所有交易信息。与BDC不同,CDC模式中的数字货币,本质上是货币的流动,而不是解锁货币的钥匙在流动。

例如,一个100元的CDC货币,当前持有人A将此100元货币交给B,用户A储蓄该100元的商业银行会进行资金清算,在货币中记录从“用户A”转账给“用户B”,然后将此文件发送到用户B的账户上。同时该商业银行将此清算信息提交到上一级清算中心,依次直到省级清算中心将此交易记录写入央行的区块链。

CDC的优势在于:

与现行的传统银行模式兼容,也适用于目前的网络支付手段(网银、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与之前的模式相比,改变幅度较小,系统性风险较低(BDC使用区块链作为全部交易的清算中心,系统性风险较大,尚有待完善)。

相对于中国的国情,CDC模式有助于实现对社会的精细化管理,例如可以直接征收消费税。

与BDC相同,由于全国所有的交易都会被记录,由此便可完全杜绝金融类犯罪,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安全,极大地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与BDC的不同之处在于,CDC模式由于采用了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的共同清算体系,监管能力更强,并可以对资金进行追缴。更大的意义在于,政府可以人为控制资本流向,让资本去政府想让去的地方。

智能化时代以大数据为基础,数字货币中的交易信息又是一切济数据的核心,重要性以及全面性远远超过电商、搜索引擎(阿里、百度等)等积累的数据。

BDC模式下,央行并不控制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却可以访问央行的区块链。如果某一授权节点拥有强大的运算力,在没有相关法律的制约下,会造成数据资源损失,用户的隐私权受到侵犯等问题。

英国的商业银行多为私人控股,通过对央行的区块链进行数据挖掘,可以攫取到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为其金融衍生产品服务,或者转售给他人,将公共利益转变成私人利益。CDC模式下,由于商业银行只负责清算,没有记录或读取区块链的权利,可以有效避免此问题。

两种模式的利弊

对于BDC模式与CDC模式,目前都存在一定的不足。BDC由于采用区块链清算,监管能力不强,并且目前还没有一种较好的资金追缴机制;CDC的二元商业银行及中央银行清算模式,相对于BDC的“l银行”模式,机构过于臃肿。本文提出了一种综合两种模式优势,同时又能较好地解决当前两种模式不足的数字货币体系。

由中央银行设计两个系统,一是用于存储交易信息的区块链;另一个是清算系统,两个系统由央行直接控制。央行给全民开户,所有商业银行的清算权收归央行,所有的交易都要通过央行的清算系统进行实时资金清算,央行也不再需要商业银行负责区块链的写入工作,由清算系统在清算任务完成后直接将交易记录存储于区块链。

即,每当一笔交易发生时,都要向央行的清算系统进行通信,清算系统完成清算后,将交易信息反馈给用户,则交易完成,清算系统将信息写入区块链。央行的相关部门可以利用区块链中的信息,通过数据挖掘开展相关工作。由于实时监控资金流向,央行也可以由此来制定实时的金融政策,或者在未来利用人工智能系统,更高效地进行实时管理。

货币设计上综合BDC与CDC,即在每一个单位货币上加锁与解锁,实现资金流转。例如,用户A向用户B转账101.2元,这笔钱由一个100元、一个1元和一个2角钱组成,在A与B发生交易时向中央银行的清算系统进行通信,清算系统将A加到这三个货币上的锁(由A的ID经过哈希运算生成)解除,然后将B的锁(由B的ID经过哈希运算生成)加到这三个货币上。当用户B要使用这三个货币时,通过对B的锁进行反哈希运算,得到B的ID,进行验证之后用户B便获得三个货币的使用权。当交易完成后,清算系统将交易信息写入央行的区块链。

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由于取消了二元体系以及商业银行记录区块链的功能,所有的交易清算和记录都要经过中央银行,对于中国规模巨大的人口数量,系统的交易处理速度需要按照10万的数量级进行设计(支付宝在“双11”的交易处理速度为每秒4.75万笔),同时还会带来海量的交易信息。

这对于网络传输、信息安全、海量存储技术以及系统的算力等等提出了诸多挑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网络传输能力提升(5G和千兆宽带),保密技术的进步(量子通信),存储技术和计算力的突破(量子计算机),这种模式最终会得到应用。

数字货币对各国社会经济的意义尤为重大,数字货币意味着中央政府掌控国民经济的能力空前加强,社会中每个个体的金融活动都可以被观测到。然而,在数字货币时代,数据安全及个人隐私权的问题显得更加突出。

通过数字货币,人们或许能够发现亚当斯密笔下的那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看不见的手”,从而能够从根本上了解经济运行的规律。

数字货币范文第5篇

1月20日人民银行召开数字货币研讨会,提出争取早日推出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另外,近期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谈到了关于数字货币的计划以及相关推行情况。据了解,央行目前已成立专门的研究团队,正对数字货币的技术选择和技术路线等问题进行探讨。

对于数字货币的定义,目前,外界对数字货币尚没有一个非常准确的定义。专家表示,从广义来看,数字货币就是一种电子货币,与网络技术紧密相关,具有支付和流通属性,可以作为纸币的替代品。

说起数字货币,或许你有点陌生,但提起“比特币”想必有不少人熟识吧!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最有名的数字货币当属“比特币”,此外还有“莱特币”、“无限币”等上百种数字货币。然而,这些数字货币都没有集中的发行方,任何人都有可能参与制造,并在市场中流通,而我国的数字货币将由央行统一发行。

然而,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与比特币有着明显的区分。比特币是一种数字货币,但数字货币不仅仅是比特币这一种形式。尽管现在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神秘面纱还没有揭开,但据央行行长周小川透露,对于央行掌控的数字货币,从一开始就与比特币的设计思想有区别,将采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机制设计和法律法规,来确保数字货币运行体系的安全。

那么,央行提到的数字货币到底是什么样呢?对此,周小川谈了几种思路,比如“要模仿纸币”、“要匿名”、“要尽最大努力保护私人隐私”、“要保留必要的核查手段”、“将运用包括密码算法在内的多种信息技术手段来保障不可伪造性”。

央行对数字货币的发行和管理的原则什么呢?周小川认为,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应遵循如下几项原则:一是提供便利性和安全性;二是做到保护隐私与维护社会秩序、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平衡,尤其针对洗钱、恐怖主义等犯罪行为要保留必要的遏制手段;三是要有利于货币政策的有效运行和传导;四是要保留货币的控制力,数字货币是自由可兑换的,同时也是可控的可兑换。因此,数字货币作为法定货币必须由央行来发行。数字货币的发行、流通和交易,都应当遵循传统货币与数字货币一体化的思路,实施同样原则的管理。

近几年随着网络及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习惯于移动支付,例如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以及近期上线的Apple Pay,这些移动支付方式的出现,已经大大方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但它们共有的特点就是使用电子支付方式,交易时所用的钱都是通过银行账户而来,也就是说支付所用每笔钱实际上还是对应着一张张钞票。我们可以想象未来的某一天,我们手中的纸币和硬币都消失了,数字货币将纸币取而代之。

研究趋势表明,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数字货币将代替现金货币,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可以有效提升央行对货币供给和货币流通的控制力,更好地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完善支付体系,提升支付清算效率,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另外,发行数字货币还可以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减少洗钱、逃漏税等违法犯罪行为,提升央行对货币供给和货币流通的控制力,更好地支持经济和社会发展,助力普惠金融的全面实现。

数字货币范文第6篇

关键词:数字货币;支付结算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6(11)-0058-04

一、数字货币的概念及现状

(一)数字货币的概念

自2016年初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讨会召开以来,央行数字货币引起了国内学术界和有关业界的广泛关注。目前,数字货币并没有统一的学术定义。根据维基百科的网络定义来看,数字货币是依靠校验和密码技术来创建、发行和流通的电子货币。数字货币技术彻底摆脱了传统货币使用的技术,完全使用基于互联网的一系列技术手段,包括区块链技术、密码算法技术等,以确保数字货币在网络上可以畅通无阻地使用。这个定义显然更侧重于互联网技术上的定义,在法学上对数字货币进行界定还存在一些障碍。在法学定义中,货币是一种动产,由国家发行,货币单位依基准定值的一种普遍的交易手段,具有法定唯一性、国家信用性和高度流通性三大特点。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在2016年6月24日召开的首届大数据金融论坛上公开表示,从货币的本质看,在现代信用货币体系中,只有国家发行的数字货币才是真正的货币。同时,盛松成认为,与现有电子形式的本位币不同,未来的央行数字货币将可能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具有分散式账簿特点的本位币,并涉及包括移动支付、可信可控云计算、密码算法、安全芯片等在内的其他相关技术。此外,周小川也表示,中国数字货币的发行、流通和交易,应当遵循传统货币与数字货币一体化的思路,实施同样原则的管理。因此,本文讨论的数字货币是狭义的数字货币,特指由国家发行的数字化的货币形式。

(二)数字货币的现状

就目前来看,大多数数字货币的体量较小,现今的数字货币市场仍以Bitcoin为主,但Ethereum、Ripple、Litecoin、Ethereum Classic等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尤其是被誉为Bitcoin 2.0的Ethereum,其作为新型数字货币,现已超越Ripple和Litecoin成为全球第二大数字货币。在众多的数字货币中,市值超过一亿美元的数字货币有四家,市值超过一千万美元的数字货币有24家。以市值排名前五的数字货币为例,截至2016年10月份相关数据如下:

由上述数据可知,Bitcoin始终是数字货币的主流,其交易数据等信息也相对容易获得,而其他体量较小的数字货币则很难获得相关交易数据。值得注意的是,Bitcoin仅在2016年10月16日单日的过去24小时交易量就已高达3789.78万美元。另外,根据coinbase的数据,2015年Bitcoin日均交易量高达20万笔,较2014年上涨了136%。可见,数字货币正在逐步替代纸币的支付功能。然而,考虑到数字货币作为新生事物仍存在很多不成熟之处,很可能会给我国的支付体系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在全面广泛推行数字货币之前对其与支付的关系进行梳理研究。

二、数字货币与支付的正向关系

(一)数字货币可促成更为经济、高效的支付体系

与传统纸币相比,发行数字货币能有效降低货币发行、流通成本,提高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同时数字货币也会改造传统的支付清算流程。数字货币运用区块链技术,进行自动化、智能化处理,实现实时验证和审批,将极大减少投入,提高工作效率;利用技术的公正性和不可篡改性,能大大减少人为操作的失误和事务处理的纠纷。其一,在发行环节,数字货币不需要支付实体货币发行所需要支付的成本;其二,在交易环节,数字货币完全使用电子方式记账,不需要建立和维护个人账户;其三,数字货币交易账簿唯一且不需要货币清算,减少了实体货币交易中的环节,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

如果银行或其他实体同意使用一个不需要中央银行记录的公共账户,并允许每家银行持有一份分布式总账副本,国内和跨境转账汇款都通过区块链技术使用数字货币点对点进行,则结算可能不再需要中央银行经营的账户,一方面将减少央行的成本和维护费用,另一方也将改变监管形态。中央银行将由支付服务的直接提供者,转变为支付行为、支付安全的监管者、保障者,监管对象从有限的大型的分中心(商业银行)转向无数个体交易者,监管技术和手段的要求更高,维护金融安全的责任更加重大。也就是说,未来的央行数字货币可实现“点对点”支付结算,不需要借助第三方中心化机构,这将有助于我国建设全新的金融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我国支付体系,提升支付结算效率。

(二)数字货币有利于支付活动的全球化

数字货币是在全球化超级数据库系统中产生、流通的,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各节点和参与者共同认证,不受国域、地域限制,具备天然的国际货币属性。随着跨境电子商赵谌球的发展,国与国之间大宗商品的支付,极有可能由主流的数字货币完成。众所周知,跨境电商面临的难题之一就是“跨境支付”问题,其涉及到外汇管制、跨境物流配送、出入境海关查验、网上交易的监管条件等。目前,跨境支付渠道都掌握在国外金融大鳄Visa、Master手中,中国银联虽然已经在海外开拓,但基于传统的金融协议跨境支付手续费高昂,同时由于国际间的汇款一般至少在3天之内,各种不可预测因素一直令外贸商家头痛不已。而数字货币则可利用P2P网络的跨国界性,实现转账的瞬间到达,而且费用低廉。数字货币可充当各国货币的媒介,其最终将起到“国际物联网、贸易间的结算、结汇”的作用。数字货币有利于制造全球化的快流通,并且流通领域愈大、范围愈广其适用价值愈高。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球贸易加速发展,交易的规模和频繁程度使得数字货币的应用具有较强的经济价值。

(三)数字货币支付有利于降低监管成本

数字货币在技术上记录了货币整个生命周期的关键信息,其基于分布式记账,资金流向可追溯、交易信息可永久保留,每个交易行为的来龙去脉都得到清晰记载,监管人员可能无需到现场检查,在后台就能跟组监督资金的流向,提高反洗钱、反恐等监管工作的效率和精确度。也就是说,数字货币可以记录包括货币产生、支付原因、支付路径等交易信息,数据的完整和开放,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可以帮助企业和机构从中找到具有价值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社会交易的公平和效率,调节资源配置,节约社会资源。

(四)数字货币支付有利于推动共享金融发展

无论是技术还是制度层面,数字货币都契合了共享金融的核心理念。首先,数字货币无需通过金融中介机构就能进行远程交易,还能和互联网、物联网等各类现代技术对接,配合日新月异的移动技术,显著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便利性。其次,基于数字货币的金融服务具有“海量交易笔数、小微单笔金额”的小额、便捷等特征,在便民服务领域具有突出的优势,填补了传统金融服务的空白,满足大众对业务融合、安全便捷、标准规范的高质量金融服务的要求。此外,数字货币还可有效解决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信息不对等、暗箱交易和难于监管等问题,有助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简化了数据处理的流程,更降低了保持数据一致性和交易可追溯性的成本,使得普通民众能够享受到金融发展带来的红利。

(五)数字货币支付有利于创造新兴金融业态

数字货币的发行,可能会弱化银行的部分传统功能,将助力其开拓新业务领域。比如区块链技术的使用,使大量人力资源从琐碎的、操作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从事智力密集、附加值高的工作。银行由资本运作的大中心,转变为服务导向型、产品特色型的新型金融机构。可以细分银行业务的各个传统领域,建立以客户体验为导向、以互联网低成本扩张为手段的业务模式,抓取被银行忽视或未能享受银行基础服务的客户群体。

三、数字货币与支付的反向关系

(一)数字货币可能会构成现金和银行存款的竞争压力

如果允许个人和企业持有数字货币钱包,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点对点的实时交易,那么将大量压缩银行的支付业务生存空间和利润空间,并导致资金大幅流出银行系统。如果数字货币只是取代现金,没有利息,也不具备商业银行账户的任何功能,人们还是会把大部分钱存在商业银行。如果数字货币只是减少了对实物现金的需求,可能会令小额支付系统运行更高效;数字货币若仅局限于模仿现金的职能,它对纸钞需求量的影响可能要大于对商业银行存款的影响,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就微乎其微了。但即便如此,现有银行存款仍会部分流失,数字货币与银行账户越相似,存款流失就越明显。这种存款流失呈逆周期变化,即市场融资承压时资金会流出银行,风险厌恶情绪低落时资金回流银行。存款从负债经营的商业银行移至中央银行会产生两个重要影响:一是存款会更安全;二是会削弱银行的信贷供给能力。当前,零售存款主要用于银行发放流动性贷款,而贷款无法在公开市场出售。如果此类账户大量同时关闭,银行将失去满足需求的流动性资金来源,从而更多依赖于资金批发市场,而危机时这一融资渠道被证明是相当不稳定的,其结果将是商业银行减少对实体经济的信贷供给。而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只有流动资产,现金不可能枯竭,因此不会遭遇挤提,这是问题的关键。

(二)数字货币支付将衍生较大的支付风险

相对于现在的货币支付系统,数字货币系统有可能会面临更多的风险,特别是来自互联网的危险,例如黑客的入侵,数据混淆等。传统的货币系统是一个封闭系统,可通过一些安全手段隔离了外界威胁,然而数字货币系统有可能是一个开放系统,其将直接面对外部的安全威胁。通常情况下,数字货币会存储在具有保护数字现金安全功能的数字钱包中,而数字钱包则一般会利用加密工具来保护数字现金。但问题是,一旦密码被盗,数字货币就很可能会被盗走。再者,大多数的数字货币模仿现金交易,具有相对匿名性的特点,而且支付一旦确认其操作一般是不可撤销的,从而导致如若丢失则很难追回的窘境。而且,目前我国对数字货币交易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并没有法律约束和明确规定,故而数字货币在欺诈、伪造、丢失或被盗的情况下,很可能无法清楚阐明责任问题。因此,在现有科技水平和机制下,相较纸币或以法币作为基准的电子货币,数字货币的支付风险会更大些。

(三)数字货币将产生一定程度的结算风险

一方面,大多数数字货币支付机制表面上并不存在流动性或信用风险,但支付数字货币使用的第三方机构则需要管理数字货币和其他货币的流动性,这很可能将结算风险引入到支付系统中。也就是说,与数字货币相关的制度安排将带来一定程度的结算风险。另一方面,数字货币交易系统存在明显漏洞,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其一,数字货币资产无法与所有人建立强大的映射关系,钱包数据可被窃取或遗忘;其二,部分数字货币并非真正的开源,比如有的数字货币源代码掌握在数字货币运营商手中,这存在极大的道德风险,数字货币运营商有可能通过屏蔽部分 IP 地址的方式窃取投资者的数字货币。

(四)数字货币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其支付功能规模化的实现

数字货币汇率不稳定、币值波动大,是数字货币支付功能规模化实现的最大障碍。币值的不稳定既会影响消费者持有数字货币的信心,也容易造成交易中的某方出现“隐性”损失,而这些都最终影响数字货币支付功能的实现及推广。

(五)数字货币将导致支付机制风险的转移

在传统的零售支付系统中,支付机制的风险通常是由金融机构承担的;而在数字货币机制下,支付机制的风险则由终端用户直接承担。值得一提的是,数字货币机制的操作风险程度绝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机制的设计。

(六)数字货币的成本优势较难延续

数字货币支付的突出优势之一在于支付成本较低,但伴随监管的强化、经营的推进以及外界的竞争,数字货币的成本优势能否延续值得关注。一是监管的强化会增加数字货币的经营成本,这部分成本将会被分摊到用户身上;二是数字货币与传统支付的成本累积过程与阶段不同,未来可能会面临网络管理成本和经营成本的增加,增长的成本也将会分摊到商家或者用户身上;三是传统支付面临竞争压力,也可能会降低收费或者吸收数字货币的技术,数字货币成本优势会被缩小。

全球经济带动了数字货币的形成和发展,而如何有效地促进数字货币的诞生以及更好的促使数字货币的长足发展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问题。作为支付系统与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监管者,以及支付系统研发和创新的催化剂,中央银行有责任提高支付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央行推出并流通数字货币很可能会对线下传统支付清算和金融体系构成较大冲击。因此,数字货币的设计应立足经济、便民和安全原则,切实保证数字货币应用的低成本、广覆盖,实现数字货币与其他支付工具的无缝衔接,提升数字货币的适用性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蔡制宏.数字货币发展状况、可能影响及监管进展[J].金融发展评论,2015(3):133-138。

[2]樊云慧,栗耀鑫.以比特盼例探讨数字货币的法律监管[J].法律适用,2014,(7):48-52。

[3]蒲成毅.数字现金对货币供应与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J].金融研究,2002,(5):81-89。

[4]谢平,石午光.数字加密货币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金融研究,2015(1):1-15。

[5]俞佳佳.数字货币功能探索及思考[J].海南金融,2016,(3):79-83。

[6]张正鑫,赵岳.央行探索法定数字货币的国际经验[J].中国金融,2016,(17):28-30。

The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gital Currency and Payment

GUO Xiaomei

(Weinan Municipal Sub-branch PBC, Weinan Shannxi 714000)

Abstract:With the innov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haring economy, that the digital currency has been derived and expanded has made the payment system,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financial infrastructure, underg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ecur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payment syste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gital currency and payment should be understood in advance. The study finds that there is a positive and re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gital currency and payment, that is to sa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 currency will bring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the central bank’s payment system.

数字货币范文第7篇

关键词:数字货币;支付功能;差异对比;发展空间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6)03-0079-05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6.03.17

一、数字货币的概念特征及支付基础

(一)数字货币的概念

1.理论内涵。目前,理论界对数字货币尚未形成专门的学术定义,但对数字货币基本形成三种认识:一是数字货币等同于电子货币;二是数字货币是电子货币的一种;三是数字货币是一种独立的支付工具[1]。不同的认识源于两方面原因:一是数字货币是新兴事物,且主要是依托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专业性和独特性使得其被蒙上了一道神秘的“面纱”;二是数字货币早期的理念创立者提供的仅仅是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而技术的长期价值让数字货币展现于世人面前,显现出其蕴藏的巨大能量。

2.实践概念。从最早的Bit Gold、B-money等数字货币实验,到将数字货币概念首次大规模引入公众视野的比特币,显现出数字货币发展的速度之快。基于此,数字货币可以定义为依靠密码技术来创建、发行和实现流通的电子货币,它是电子货币形式的替代货币。目前,流行于世界各国的数字货币有上百种,如比特币、莱特币、无限币、夸克币、泽塔币、元宝币等。

(二)数字货币的主要特征

1.去中心化。与传统货币不同,数字货币的去中心化特征十分突出。一是数字货币运行、发行不依赖于中央银行、政府、企业等机构组织的支持或信用担保,而是依赖信息技术、密码算法、网络协议等来实现,理论上确保了任何个人、机构、政府等都不可能操控数字货币总量或制造人为通货膨胀。以比特币为例,它的货币总量按照预定设计的速率逐年增加,并最终在2140年达到2100万个的上限。二是数字货币没有一个集中的发行方,而是通过网络节点的计算产生,理论上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参与制造数字货币,如比特币每10分钟向网络中释放50个(后调整为25个),并逐步减半。

2.匿名性强。不同于以法定货币为基础的电子交易时身份的验证,数字货币具有较强的匿名性特征[2]。一是数字货币交易可以在购买初期就实现匿名,用户仅需提供资金或通过信用卡就可以购买数字货币,交易过程中较少涉及到用户的身份信息。二是数字货币的匿名性还在于其有不同于传统电子交易的替代支付方式,使得整个交易过程中外人无法辨认用户身份信息。如在Ukash支付平台,用户申请时不需拥有银行卡或账户,也不需要注册和提供任何个人信息,即可将现金兑换成19位编码的代金券,在所有支持Ukash支付系统的国际网站上均可以使用,较好地实现了数字货币交易过程的匿名性。

3.支付便捷。数字货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快捷方便且低成本的实现境内外资金的快速转移,整个支付过程更加便捷有效。以货币跨境转汇为例,传统货币转汇境外需要通过银行机构进行较为复杂的手续,如金融电信协会的业务识别码、特定收款地的国际银行账户号码等,同时,完成整个资金转移过程耗时较长,一般为1-8个工作日,并且需要支付较高的手续费;而数字货币则能实现境外转汇的低成本便捷化服务,如通过Paypal办理境外转汇业务时,可以在接受支付命令后即时将转汇金额记入到收款人的Paypal账户,实现业务交易的即时性。

(三)数字货币的支付基础

数字货币依托信息技术构建了分布式价值传导网络,形成新型的支付网络――分布式支付系统(见图1)。整个分布式支付系统中存在数量不定的支付节点,用于交易、支付等信息的存储维护,并形成公开、透明、无法伪造“区块链”,促使支付交易不依赖第三方中介机构顺利实施[3]。

1.技术层面。数字货币是依托于区块链技术完成点对点的价值传输,并以区块的形式记录全网数据库的所有交易行为,确保不会发生重复支付和虚假支付的情况。一是数字货币区块链是以巨大的运算力和维护成本为代价,在互联网上构建一个可靠的数据源,没有中心化的概念,能够被各个行业所应用;二是分布式支付网络体系中,单一支付节点完成交易有效性的初步确认,再经由互联网传播获取认可后,最终确定交易的有效性。这其中,由于数字货币的固有属性和信息技术特征,能够保障交易双方的隐蔽性,且可以避免重复支付和虚假支付的情况。

2.应用层面。数字货币以算法来模拟货币,突破法币增发的风险和区域局限,且能够有效解决跨境支付的便捷性,实现交易的无摩擦支付。一是数字货币通过互联网避免了来自传统银行系统与国家边界的资金转移障碍。一方面,传统跨境支付需要经过多个机构,且交易数据会被记录下来,而数字货币则只需通过网络进行交易确认即可,不经过任何第三方机构,也不会形成任何资金跨境交易记录;另一方面,法币的使用面临现金额度、地理区域等的限制,而数字货币则突破了这些障碍,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无障碍转移流通。二是数字货币实现了无摩擦支付,提升了资金跨境支付与转移效率的同时,降低了资金跨境支付与转移的成本。这一点,由数字货币支付便捷的属性特征就可以很好的说明,跨国贸易、跨境支付为数字货币支付提供了应用场景和发展空间。

二、数字货币在支付领域的发展状况

数字货币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Bit Gold、B-money等,伴随时间的推移,尤其是比特币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数字货币发展更加迅速。基于数字货币交易属性来看,数字货币在支付领域发展呈现出新状况。

(一)支付应用更加广泛

近年来,数字货币在全球及我国越来越受到关注,支付应用更加广泛。一是从使用者来看,企业支持数字货币支付应用的有所增加,以比特币为例,2014年,微软(Microsoft)、戴尔(Dell)、维基百科、旅行服务网站Expedia、假日酒店、英国电商Cex、美国在线电商Tiger Direct、法国连锁零售商Monoprix等数以万计商家开始尝试采用比特币支付。二是从供给方来看,国内参与数字货币支付事业的创业者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支付平台大约有10家(见表1),其中,以GemPay、YardPay发展最为迅速,二者数字货币(比特币)的支付量提升也较为明显。

(二)平台功能日益完善

伴随数字货币的不断发展,其支付平台的功能也在不断的完善,促使商家、客户更加容易的接受和使用数字货币进行支付。一是多个数字货币平台的业务推广和应用,丰富了数字货币支付平台的功能。如Coinbase可以提供钱包支付、交易汇兑、安全存储等业务;Blockchain.info是全球最大的比特币钱包和区块信息查询网站;比特币ATM机的推出使用等。二是辅助的推陈出新,提升了商家、客户对数字货币支付的认可度和使用度。如数字货币支付平台GoCoin推出电子邮件和短信账单功能,商家可以通过GoCoin平台的电子邮件和短信账单功能创建发票进行支付,与此同时,短信账单可以为客户提供实时查看他们账单信息的链接,便利客户对信息的掌握和了解。

(三)平台融资数量增加

数字货币的广泛关注度以及业务拓展的空间性,为数字货币支付平台赢得了资本的青睐,这一点在国外发展较为成熟的数字货币支付平台融资上尤为明显。根据《2014年国内数字货币行业发展报告》的统计显示,2014年比特币钱包和支付的融资额占到数字行业全部融资额的40%左右。其中,比特币OnChain的钱包服务商Blockchain.info获得融资3050万美元;比特币支付处理商BitPay获得融资3000万美元;比特币支付处理商获得融资1450万美元;多重签名BitGo获得融资1200万美元。

(四)监管争议依然不断

有鉴于数字货币的各类风险以及监管的缺失,各国对数字货币的监管态度、策略存在较大的争议。具体包括四类:一是全面禁止型。以泰国、俄罗斯、台湾等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明确表示了对数字货币(比特币)的抵制和封杀,不承认数字货币且不得在境内进行支付等一切行为[4]。二是积极支持型。以巴西、韩国、肯尼亚等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对数字货币(比特币)的发展采取“友好”政策,积极支持其发展。三是审慎观望型。由于缺乏对比特币行业的规范和监管规则,部分国家对比特币发展采取审慎观望的态度,如日本、印度等。四是适度监管型。部分国家和地区对比特币监管进行积极探索,采取适当监管策略。如欧盟、德国、法国着重对数字货币(比特币)的风险关注,给予适当的风险警告和提示;澳大利亚、新加坡、西班牙则利用现有的税法、电子支付法等对数字货币(比特币)的发展进行约束管理;美国则是主张推动立法监管的,加利福尼亚、纽约先后出台AB-129法案、“BitLicense”法案对数字货币(比特币)进行立法的监管。

三、数字货币支付与各类支付的比较

(一)数字货币支付与传统支付的差异

数字货币以分布式支付系统为基础,试图构建一个完全开放的支付体系,与传统支付的差异性较为明显(见表2)。

1.支付系统。数字货币支付是基于一个完全开放的系统平台运作,能够在全球范围进行支付,不受时间、区域的限制;传统支付是在较为封闭的系统中运行,支付行为多以境内为主,且易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提供全天候、跨境的一些支付服务。

2.交易媒介。从流转媒介来看,数字货币支付是利用信息技术以数字化的方式进行款项支付,而传统支付是通过现金、票据、银行卡等物理实体流转来完成款项支付;从支付媒介来看,数字货币支付以最先进的网络为基础,而传统支付则是传统的通信媒介。

3.支付效率。数字货币支付流程较为简单,用户只需要一台连接网络的PC机,就能够方便、快捷、高效的完成支付行为;而传统的支付受限时间、空间以及操作流程等多重限制,难以实时完成资金支付流转,尤其是应对跨境交易和支付的时候。以比特币跨境支付为例,它可以实现实时到账,而使用Visa、Master等支付工具则需要1-3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到账,同时,在提现时间上比特币也有优越性,能够从5-7天缩短到2-3天。

4.支付成本。数字货币支付的流程简单化、操作便捷化以及支付的实时性、跨区域等特征,使得数字货币的运作成本、交易成本等都比较低,因此,整个支付成本也会相应大幅的降低。对应地,传统支付由于依赖传统银行及支付网络,需要缴纳由银行及其他支付网络收取的跨境费,支付成本相对较高。仍以比特币跨境支付来看,发送比特币只需要支付0.001个比特币(折合人民币仅需几毛钱,且与支付额度大小无关),而使用Visa、Master等则需要支付总金额5~8%的高额手续费。

(二)数字货币支付与网络支付的差异

网络支付尤其是第三方支付的兴起与发展,是现代支付体系的一个重要补充,其在支付体系、交易媒介、支付效率等方面有着传统支付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某些属性特征与数字货币支付较为相似。对比来看,数字货币支付与网络支付最大的差异集中在两个方面:支付成本与跨境支付。

1.支付成本。数字货币通过互联网绕开某些来自传统银行体系与国家边界的资金流动障碍,尤其是在进行跨境贸易的时候,资金划拨与支付仅承担少量的费用,潜在地为商家与客户节省手续费。反观网络支付,尽管相较传统支付已经节约了很大的支付成本,但费用的节省相对有限(见表3)。

2.跨境支付。2013年国家外汇管理局下发《支付机构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支付业务试点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后,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支付开始试点,允许参加试点的支付机构集中为电子商务客户办理跨境收汇和结售汇业务,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跨境业务支付,但《指导意见》同时对跨境业务范围、交易金额等做出了规定和限制。但数字货币支付则不受时间、区域、金额的限制,能够实时完成跨国贸易和跨境支付,显示出其在跨境支付的优越性。

四、对数字货币支付功能发展的几点思考

数字货币的出现推动了支付体系的创新发展,在国际贸易、跨境支付等方面尤其有优势,能够通过互联网快速实现全球范围内价值的交换,未来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推动数字货币及其支付功能发展需要强有力条件支撑,我们认为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数字货币的稳定性:如何保持

数字货币汇率不稳定、币值波动大,是数字货币支付功能规模化实现的最大障碍。币值的不稳定既会影响消费者持有数字货币的信心也容易造成交易中的某方出现“隐性”损失,而这些都会最终影响数字货币支付功能的实现及推广。

从支付功能实现的角度来看,保持数字货币币值稳定可以循着三个思路:一是短期内可以考虑“币值锁定”模式,即在交易过程中以与交易额(数字货币)等值的法币来对币值进行锁定,以此来维护交易过程中因数字货币币值波动给卖家造成的经济损失(见图2)。二是中期内构建数字货币消费“生态圈”,奠定数字货币支付的基础。数字货币支付是服务于数字消费的,没有消费的支付是虚假的、无基础的,由此,打造如同“淘宝+支付宝”运作模式的“跨境电商+数字货币”模式,将数字货币支付应用到真实支付场景,形成“货币―支付―消费”的生态圈。三是长期来看需要探索对数字货币的立法监管,从规范金融市场发展、防范系统性风险以及金融犯罪等方面对数字货币进行监管,维护数字货币的相对稳定性,保障数字货币作为一种支付手段有效运行。

注:N表示买家交易确认时数字货币,M表示卖家收款时数字货币,X表示两种情况下的等值法币数量。

(二)数字货币成本优势:如何延续

前文分析显示,数字货币支付的突出优势之一在于支付成本较低,但伴随监管的强化、经营的推进以及外界的竞争,数字货币的成本优势能否延续值得关注。一是监管的强化会增加数字货币的经营成本,这部分成本将会被分摊到用户身上;二是数字货币与传统支付的成本累积过程与阶段不同,未来可能会面临网络管理成本和经营成本的增加,增长的成本也将会分摊到商家或者用户身上;三是传统支付面临竞争压力,也可能会降低收费或者吸收数字货币的技术,数字货币成本优势会被缩小。

不可否认,成本优势为数字货币的推广使用带来契机,中短期来看这一优势还是会显现,但长期来看,成本优势将不再是数字货币的“专美”,因此,从发展持续性来看,数字货币未来发展不能“偏安一隅”,除了拓展和发挥信息技术带来的成本、效率、时空等优势以外,还需要构建更加匹配数字货币发展的战略理念,与支付系统中的同行“合作竞争”,应对来自银行、支付平台的竞争。

(三)数字货币支付应用:如何推广

数字货币支付应用依赖于用户群,用户数量的多少决定数字货币支付能否持续发展。据统计,目前全球最大的两家比特币钱包公司Blockchain.info、Coinbase拥有用户约600万,而这得益于国外对比特币的合规建设和立法监管。比较来看,国内比特币支付生态环境相对匮乏,用户群体和数量相对有限,一方面,比特币还是一个小众概念,一般人尚难以理解,接受度也不高;另一方面,受币值波动、政策不明确等影响,公众对比特币的认知上还存在一定的误区。

有鉴于此,推广数字货币及其支付应用将成为数字货币相关平台(公司)一个重要的工作内容。一是相关平台(公司)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对数字货币进行宣讲、介绍,让普通大众对数字货币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提升对数字货币的接受度。二是挖掘数字货币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重点关注支付应用环境,探索推进数字货币应用场景发展。

(四)数字货币风险防控:如何监管

数字货币潜在的风险伴随其应用逐步显现出来,如币值波动风险、技术平台风险、洗钱犯罪风险等。风险的暴露既不利于数字货币发展,又对社会金融秩序造成影响。首先,风险的产生使得部分国家对数字货币采取“堵截”或“全面禁止”的监管策略,不利于数字货币的推广应用。其次,风险不确定性使得社会大众对于数字货币的应用态度较为谨慎,持有或利用数字货币进行交易、支付等行为也会减少。最后,数字货币的潜在风险还容易引发社会金融秩序的不稳定,如利用数字货币洗钱犯罪、数字货币币值的暴涨暴跌等。

基于风险防控及发展视角来看,有效的监管对数字货币发展应用十分必要。一是借鉴国际上有效监管实践经验,如美国加利福尼亚的“AB-129”法案、纽约的“BitLicense”法案,以及新加坡、澳大利亚的税收政策等,结合国内数字货币发展实际情况,适时完善我国数字货币立法监管路径和体系。二是监管体系构建方面,可以考虑将数字货币纳入相对成熟的金融监管体系当中,如将数字资产交易平台纳入到互联网资产交易平台管理办法。

参考文献:

[1]樊云慧,栗耀鑫.以比特币为例探讨数字货币的法律监管[J].法律适用,2014(7):48-52.

[2]蒲成毅.数字现金对货币供应与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J].金融研究,2002(5):81-89.

[3]谢平,石午光.数字加密货币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 金融研究,2015(1):1-15.

数字货币范文第8篇

当美国人从口袋中拿出皱巴巴的支票来支付百万账单时,加拿大人正忙着抛弃他们的旧货币。加拿大政府在11月份的时候正式发行了一批面值100加元的塑料货币,最近又宣布取消1加分面值的硬币走向数字化货币。

加拿大皇家铸币厂,作为政府全资拥有的企业将推出加拿大货币――Mintchip,这是一种可以在云状态下进行交易的数字货币。换句话说,加拿大正在推出自己国家的电子虚拟货币。

“这种货币将涵盖电子货币的全部优点,”官网上这样描述它,“即时,私密,安全,可以快速存储和转移,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软件应用或者其他物理装置轻松发送。”它是一个智能卡,用户可以把它视为一个“数字化的硬币包”,付账时插入商户的读卡器或者在感应器上轻敲一下就可以完成交易。将它读入电脑或其他便携数码设备后,用户甚至还可以方便地线上交易。和信用卡付账或传统的网上交易不同,它无需身份验证,不保存个人信息。

最近加拿大皇家铸币厂宣布举办比赛,吸引软件开发者为这个新货币创建应用系统。奖金是价值50000美元的黄金,黄金可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货币了。

编译/记者 李金金

中国干细胞治疗乱象

尽管中国卫生部已经在今年年初明确规定,禁止未经批准进行干细胞治疗。但干细胞医疗在中国仍然存在。比如上海的WA 臻景医疗号称4~8次注射可以治疗帕金森症病人,每次注射需支付3~5万元人民币;治疗自闭症需要2次注射,费用为25万元。通源干细胞号称治好了1万个病人,包括帕金森症病人。

奥利弗・酷派是美国麦克莱恩医院的帕金森病专家,他表示,目前没有科学和临床证据表明造血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对帕金森氏症的病人有益。斯坦福大学的里卡多・多尔梅奇是研究自闭症的神经生物学家。他说,目前干细胞学界和自闭症学界的共同观点是,并没有足够的理由将干细胞疗法用于自闭症的治疗。他对这些“干细胞治疗”可能导致的癌症或是自免疫疾病的风险表示担忧。

卫生部的一个代表对《自然》说,卫生部已经意识到了问题,并将加大清理非法干细胞医疗的力度。在问到为什么不顾规定继续进行干细胞医疗的时候,WA 臻景医疗回答,“我们在中国,这里有着不同的规则。” 文/摘自 果壳网

面部识别技术助阵网络安全

在现实世界里,一旦发生抢劫盗窃案,总会有目击者可以对警察形容嫌犯的容貌体态特征。但如果是在网络世界中则很难辨别嫌犯的特征,这给抓捕带来了困难。但日本警方就曾逮捕过虚拟强盗,美国联邦调查局也曾经调查过建立在虚拟世界的。

虚拟犯罪现在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为防止这种情况,跨国防御公司雷神,在马萨诸塞州沃尔瑟姆已申请专利,利用三维头像融合出一个人的真实特征,这样在数字世界里你也能知道是在和谁说话。

肯塔基路易斯威尔大学网络安全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说,在点对点的虚拟世界网络里,没有办法联系到头像的用户。面部识别技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提取每个人脸中所蕴含的身份特征,并将其与已知的人脸进行对比,从而识别每个人脸的身份。目前只能进行人脸的识别,因为研究者们只开发出了人脸的算法。

编译/记者 李金金

肥胖症和糖尿病

与儿童疾病相关联

美国一项研究表明,患有肥胖症与II型糖尿病的孕妇生出的孩子患有自闭症或其他发育障碍的几率增高。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说,在怀孕期间孕妇高血糖水平可能会影响胎儿大脑发育。研究人员在超过七年的儿科研究中考察了1000名儿童和母亲。研究发现,母亲在怀孕期间患有II型糖尿病的二到五岁儿童中, 9.3%患有孤独症。这些儿童中11.6%有发育障碍的迹象。而那些没有代谢性疾病的妇女所生的孩子中,仅有6.4%患有发育障碍,前者比后者高了近一倍。这些患有孤独症和发育障碍的孩子中超过20%同时患有肥胖症,而正常发育的儿童仅14%患有肥胖症。对于上述结果,美国糖尿病协会认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编译/王芳

姜是老的辣?

年龄越大越有智慧么?位于美国北部的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伊格尔・格罗斯曼两年前的研究认为答案是肯定的。智慧是可以量化的,格罗斯曼博士发现,美国的老年人确实比年轻人更有智慧。然而现在当他把这项研究扩展到亚洲,特别是日本时,他发现结果与西方相反,年轻人与老人在智力方面难分伯仲。

格罗斯曼博士招募了186名来自各个领域的日本人与225名美国人相比较,参与者被要求读一系列谎称为报纸杂志的文章。一半描述群体之间的冲突,如居住在一个太平洋岛屿的贫困居民辩论是否允许外国石油公司经营发现的石油。另一半人则考察处理个人之间的矛盾:比如兄弟姐妹、朋友和配偶。在阅读每篇文章后,参与者被问及“你认为将会发生什么?”“你为什么认为这会发生呢?”他们的答案被录音并记录下来。

结果格罗斯曼发现美国人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变得聪明,平均在25岁时得分为45分,在75岁时得分为55分。相反日本人的智商很难用年龄去划分,在25岁和75岁时平均得分都为51分。这个结果显示日本人比美国人更快地掌握知识。通常来说,美国是个人主义,日本是集体主义,也许是因为在集体主义社会你需要个人技能,而在个人主义社会需要社会技能。所有一切都表明智力真正来源于:别事先假定你的成见是对的,别小瞧那些乳臭未干的年轻人。

编译/记者 李金金

疟疾会死灰复燃?

科学家们发现新的证据表明,对于抵抗疟疾的一线治疗产生的耐受在增加。他们已经证实疟疾寄生虫的耐药株已经扩散到了泰国和缅甸之间的边境上,比之前的位置远了500英里(约合800公里)。研究人员说,这意味着努力消除疟疾变得“更加困难”。多年以来,抗击疟疾的最有效的药物来自中国植物青蒿――青蒿素,它也被称为甜苦艾。

数字货币范文第9篇

全球金融危机后的应对和反思涉及货币、财政、金融监管和结构性改革,但总体来讲主要还是技术层面的突破,比如非常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金融自由化大趋势下形成的基本政策框架并没有改变。但金融科技进步可能从下到上带来变革性的影响,中国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尤其值得关注,将改变金融的结构,并重塑货币和财政的关系。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史无前例,技术设计可能比较复杂,但我们可以勾勒宏观方面的含义。

借用明斯基的表述,现代货币信用体系是一个金字塔,在顶部的是政府(央行与财政部)的负债,是安全性最高的本位币(基础货币),中间的是银行的负债(银行存款或广义货币),再下一层的是其他企业和个人的负债。银行的特殊性是其享有政府的支持,表现为央行用其负债(准备金)提供中央清算服务,央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向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还有就是财政部或央行参与的存款保险机制。

这样的安全网安排提高了银行存款的货币性,而货币的量在短中期来讲是由供给决定的(很少有人拒绝货币),由此刺激了银行扩张信贷以赚取存贷款利差(铸币税)的动力和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房地产作为贷款抵押品的角色使得信贷扩张和房价上涨相辅相成,带来资产泡沫和债务问题。实际上,在现有的体系下,广义货币主要源自银行的信贷增长,但未来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将改变货币投放的方式,对宏观经济和金融结构带来深远的影响。 央行数字货币是“纯货币”

世界上主要央行包括中国人民银行都在研究发行数字货币的可行性。中国央行2016年1月召开数字货币研讨会,对外宣布研发并争取早日推出数字人民币。未来的数字货币既不是类似比特币的去中心化创造方式,也不是简单地对现有支付方式的电子化,而是一种可控范围内的分布式记账的应用,其发行和回笼基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的二元体系来完成,央行的数字货币体系由央行的数字货币发行库、商业银行的数字货币银行库和用户端的数字钱包组成。

英格兰银行的研究人员在2016年的一篇工作论文中,描述了一个类似的、介于去中心化和传统中心化之间的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机制。具体来讲,央行对所有人提供7×24小时开放的支付结算平_,实际上是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对所有人开放,非银行的企业和个人直接通过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结算,绕过了商业银行的结算系统。

不同的央行在数字货币的投放和管理方式上可能有差异,但一个根本的共同点是法定数字货币是央行发行的,不是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在中国央行计划的模式下,数字货币由央行发行,商业银行只是一个渠道,有点类似100%存款准备金要求下的银行存款。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是“纯货币”,直接是央行的负债,而银行存款只有部分准备金(央行的负债和国债)的支持。

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一个直接影响是对银行信用创造货币的挤压,虽然不一定导致银行存款下降,但其增速会比没有央行数字货币的情形低。随着央行数字货币的增长,支付体系的稳定性将增加,对商业银行的依赖将降低,促进所谓“狭义银行”发展,对金融结构和金融稳定都有重要含义。同时,这也意味着部分由银行通过信贷增长获得的铸币税回归政府,有重要的财政含义和由此带来的宏观经济和结构影响。 财政与信贷投放货币的差异

在法定货币的机制下,政府的角色首先在于财政收支的影响,财政支出投放货币,税收回笼货币,财政赤字意味着货币净投放。政府投放货币与其支出联系在一起,体现为公务员工资发放、社会保障支出或采购商品和服务支出等,落在家庭和企业部门手中,最后转化为流通中现金或银行存款,但由此增加的银行存款不是贷款创造的,在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资产端对应的是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

财政投放货币既是广义货币的一部分(流通中现金和企业、家庭在商业银行的存款),又是基础货币的一部分(流通中现金和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准备金存款)。财政赤字增加的广义货币有100%本位币(准备金)的支持。银行信贷创造的货币只有部分本位币准备金的支持。非银行机构的负债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作为支付手段,比如企业开出的商业票据通过背书转让或贴现来完成支付,背后没有任何本位币准备金的支持。这是上述的货币金字塔的另一个体现,财政投放货币的“货币性”最强。

央行发行数字货币本质上讲是一种财政行为,增加了政府支配资源的能力,也就是所谓的铸币税,类似财政赤字货币化情形。政府发行的货币是私人部门的资产,代表私人部门的净资产增加,其财富效应增加消费需求,并进一步刺激实体投资。信贷是银行的资产、企业和家庭部门的负债,信贷投放货币不增加私人部门净资产,对消费和实体投资需求的刺激相对较小。

全球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央行的量化宽松近似财政赤字货币化,财政部还是通过发债来覆盖赤字,但国债的一部分被央行购买,在这个过程中基础货币投放增加。把财政部和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联系起来看,政府的债务结构发生变化,国债比重下降,货币比重上升。量化宽松和传统的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差异在于前者的影响可能是暂时的,未来要看央行是否缩表。

在现在的标准情形(国债由非政府部门购买)下,国债同样是私人部门的资产,财政赤字增加私人部门的净资产,刺激消费和实体投资支出。但是,债券是要偿还的,和货币不一样,货币虽然也是政府的负债,但没有利息,本金也永远不需要偿还。按照李嘉图等价定律,政府现在的债务等同于未来的税收负担,理性预期的个人和企业会紧缩开支,财政赤字不增加总需求。当然现实中,理性预期不总是存在的,尤其是私人部门与政府面临的预算约束有很大差异,政府最终还可以用发行货币这一招来避免违约。

从政府和私人部门的支出行为看,财政支出和实体的消费与投资联系在一起,直接效果是增加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企业和家庭部门从银行获得贷款,一般用于投资,既可以新建资产,也可以购买现有的资产,比如房地产和股票。

总的来讲,比较财政和信贷投放货币两个渠道,前者对实体需求刺激较大,后者对资产尤其是房地产的需求刺激较大。也就是说,前者的超发带来实体需求太强也就是通胀问题,后者的超发可能带来通胀,但也可能带来资产泡沫。假设经济增长目标是6.5%,如果信贷投放货币,对应的M2增速假定是12%,但如果财政扩张力度加大,所需要的M2增速可能是10%甚至更低,信贷投放的多余货币只刺激了资产价格。这就是财政投放货币与信贷投放货币的差异。 功能财政投放货币

对财政扩张的一个常见的疑问是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即在降低私人部门债务负担的同时,政府债务是否会成为新的危机源头。稳健财政强调对政府预算的约束,背后逻辑和私人机构的情形没有本质差别。稳健财政要求平均以维持收支平衡,可以在经济衰退时减税,但在经济繁荣时加税,或者在经常科目维持平衡,但允许赤字来进行资本性支出。

但是,按照国家货币学说,只要政府有发钞的能力,其面对的预算约束和私人机构就有本质差别。现实中,政府支出在先,支出促进经济增长,带来税收,支出减税收等于赤字只是事后的一个结果,不是事前的约束。一个突出的例子是日本,其国债规模在过去20年持续上升,对GDP的比例达到212%,大幅超过美国的97%,一些投资者不时表达对日本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的担忧,但日本的国债收益率却大幅低于美国,低增长和低通胀似乎是更合理的解释。

国家货币学说的一个延伸是财政融资应该是功能性的,以宏观经济目标比如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胀为导向。功能财政有两层含义:一是政府只应该在私人部门需求太强(有通胀压力)的情况下加税,政府不应该为了控制赤字而加税或不减税。二是政府只应该在私人部门有需求的情况下才发债融资,政府不能因为有了赤字就发债(借款),而应该只在实际利率太低时(经济过热时)发债。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政府不通过发债回笼财政赤字投放的货币。按照功能财政的逻辑,对政府财政的约束不是债务违约风险,而是来自实体资源的制约,也就是通胀。 央行发行数字货币是财政投放货币的一个新的路径。居民选择持由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部分替代银行存款尤其是活期存款,这意味著货币增长的部分收益从商业银行回到央行,实际上是政府用没有任何成本的货币去和私人部门交换商品和劳务。政府可以用这部分收益推进结构性改革。

弗里德曼说通胀永远都是一个货币现象,而历史上高通胀的时期和国家都存在财政赤字失控的问题,两者并不矛盾,弗里德曼的话是在上世纪60年代说的,战后财政赤字是货币投放的重要形式,而信贷渠道则因为金融压抑而受到限制。

特朗普主张财政扩张,是在美国经济复苏加快、通胀有所上升的环境下提出的。如果财政扩张的落实加剧了未来两年的通胀压力,则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紧缩力度比现在市场预期的要大,会对信贷增长形成更大制约,有助于限制美国新一轮金融周期的扩张程度。

在中国,更多地依靠财政或准财政扩张支持经济增长,降低对信贷的依赖,有利于促进金融周期下半场的有序调整。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是试图降低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对银行信贷的依赖,回归其财政属性的例子。

看远一点,我们需要关注一个可能的全球性趋势,就是财政扩张,刺激经济复苏和再通胀,导致货币政策紧缩力度加大。如果财政扩张是通过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实现的,对需求和通胀的刺激作用比发债弥补赤字的情形下更大,但有助于抑制资产泡沫和维护金融稳定。这不是说财政扩张和通胀是好事情,而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在财政和信贷之间、通胀和资产泡沫之间,有一个平衡。 减税促进结构调整

央行发行数字货币是财政投放货币的一个新的路径。居民选择持由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部分替代银行存款尤其是活期存款,这意味着货币增长的部分收益(铸币税)从商业银行回到央行(政府),实际上是政府用没有任何成本的货币去和私人部门交换商品和劳务。政府可以用这部分收益推进结构性改革,比如减税,也就是说,在一般的财政预算赤字之外,可以用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来弥补减税带来的财政收入下降。

从宏观角度来看,这等同于财政赤字货币化,刺激总需求,可能带来通胀压力。通胀上升带来货币政策紧缩,抑制传统的信贷创造货币(存款)的渠道。在这种情况下,包括央行数字货币在内的M2增速将下降。因为信贷创造存款的节奏放慢。央行发行数字货币意味着财政对货币增长的贡献上升,信贷的贡献下降,有利于抑制资产泡沫。回到上面的讨论,对财政投放货币的根本约束来自控制通胀的需要。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财政赤字货币化听起来有点令人紧张,但这是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必然结果,其他研究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国家也都面临这个问题。关键是财政的治理机制需要改进。首先,加强财政和货币政策协调,提高货币政策控制通胀的有效性。其次,规范财政行为,限制财政扩张对经济活动带来的扭曲影响,这包括规范地方财政预算体系,加强人大对财政支出的审议和监督等。

要利用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契机,以促进结构改革。2016年底M2余额是155万亿元人民币,如果每年M2增长10%,增量就是15万亿元人民币,假设其中五分之一来自央行数字货币,也就是3万亿元人民币,2017年中央和地方政府一般预算赤字总共才近2.4万亿元。假设央行数字货币通过改革“红利”免费发给居民,13亿居民每人每年可获2000元,如果落实在减税方面,可以较大幅度地降低增值税,让更多的中低收入阶层获益。

数字货币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数字货币;支付体系;思考

中图分类号:F8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6)12-0039-04

随着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在以比特币等为代表的私人部门数字货币应用实践的推动下,数字货币体系正逐步从理论设想走向现实应用。各国中央银行、银行机构等也在积极研究和布局数字货币,如瑞银、毅联汇业等机构已开始联手研发“多功能结算货币”,用于未来银行间跨境支付和金融交易清算,并规划在2018年投入商用。数字货币的大规模应用将对现有金融体系造成较大影响,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金融创新的重要方向,对金融体系特别是支付体系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作为货币体系关键渠道支撑的支付体系,需要结合数字货币的架构和特点,对实施同步“数字化”变革的路径和措施进行提前谋划和研究。

一、数字货币应用实践模式选择

按照发行主体不同,数字货币可以分为由中央银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和商业机构发行的私人部门数字货币两种。当前业界主要对法定数字货币的架构模式进行研究,相关方案主要包括:完全去中心化架构、中央银行独立发行管理架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二元制架构三类。综合考虑数字货币应用对已有金融体系架构形式和业务系统改造的影响等因素,本文认为数字货币的发行、流通、回笼宜沿袭现行实体货币发行的基本架构,即“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模式。在该模式下,央行负责数字货币发行与验证监测,商业银行从央行支取数字货币后,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数字货币流通服务,并与央行共同组建数字货币记账中心,基于区块链技术分层记录维护数字货币账本。单位或个人用户在商业银行经实名身份认证后开立数字货币账户,使用数字货币账户储蓄数字货币,并可将数字货币提取至数字钱包。数字货币账户和数字钱包可通过移动终端上相关应用程序访问控制。

央行根据测算确定的数字货币发行量,生成数字货币基金,存放于央行数字货币发行库。商业银行在央行开立准备金账户,缴存数字货币准备金,并根据自身需求,向央行支取数字货币,数字货币从央行发行库发送到商业银行业务库。用户在商业银行开立数字货币银行账户后,可直接使用数字货币银行账户支付,也可从商业银行数字货币银行账户提取数字货币至数字钱包,使用数字钱包支付购买商品或服务。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在商业银行开立若干个数字货币账户,每个用户持有唯一的数字钱包,与其拥有的数字货币账户绑定。

该模式与现行实体货币管理要求的一致性较高,便于央行对实体货币和数字货币进行统一管理,而且数字货币提存和交易方式与实体货币具有一定相似性,易被社会公众接受。基于区块链分层存储交易账本,一方面缓解了商业银行节点计算和存储资源压力,避免央行节点单点故障问题;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不能同时获取所有的账户及交易信息,实现了用户隐私保护与账本公开透明需求的均衡。因此,“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二元制架构对于降低货币“转型”成本、提高数字货币普及效率具有积极作用,可以认为是数字货币在我国应用的一条合理化路径。

二、数字货币支付体系架构模式

货币体系与支付体系密切关联,数字货币支付体系的组织架构、运行模式、业务流程等应当与数字货币体系相适应、相协调。因此,数字货币大规模应用的实现,需要建立与之相匹配的数字货币支付体系有效模式,以保障在支付安全、效率、成本上满足数字货币发行、流通、调控、回笼等需要。

(一)数字货币支付体系的总体架构

支付业务的本质是支付指令信息传输和账户余额变动,因此,可以围绕支付指令信息的生成、传递和发挥作用来构建数字货币支付体系。而在支付体系架构设计中,“完全去中心化”、“高效率”和“安全性”三个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其中,“完全去中心化”是指支付体系中是否存在中心支付节点,且中心支付节点是否对信息数据具有唯一记录权,是否可以修改或否认所有记录的信息数据;“高效率”是指支付信息数据传递和确认过程所需时间;“安全性”是指参与的支付节点或主体是否可以否认其传递的信息数据。以应用区块链技术的比特币为例,其完全去中心化的设计模式存在区块容量受限、确认时间长、能量消耗大等缺点,难以满足在高峰值业务状态下的并发支付交易需求,即在实现完全去中心化和安全性要求的同时,难以实现对短时、高频支付交易的支撑。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数字货币支付指令信息传递必须对相关目标实施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可以通过有效的技术支撑和制度安排,实现三个目标的适度均衡。从技术支撑来看,近年来,在区块链技术的演化上,除了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公有链技术外,针对如何实现“类中心化”,又衍生了联盟链技术和私有链技术。联盟链技术具备权限分级,只允许预设的支付节点进行记账,新加入的支付节点都需要申请和身份验证,这种区块链技术实质上是在确保安全和效率的基础上进行的“部分去中心化”或“多中心化”的妥协。而私有链技术的区块建立则掌握在一个实体手中,且账本的读取权限可以选择性开放,为了安全和效率已经演化为一种“中心化”技术模式。基于法定数字货币体系需要满足由中央银行垄断发行(在发行环节实行中心化)以及在流通过程中的多节点参与要求,可以选择联盟链作为其技术支撑方案。

因此,我们在构建数字货币支付体系时,可以考虑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总体框架下,通过运用联盟链等技术,搭建类中心化的架构,达到既提升交易效率、又满足法定货币发行流通要求的目标。即由中央银行或其授权的机构组织,采用“信任机制”方式达成共识,系统中设有中心化的授权节点,通过分节点对参与者身份进行识别,通过对参与节点赋予注册证书,由注册证书生成交易证书的方式确保对节点进行识别和隐私保护,更好地满足支付业务安全和性能需求。这一模式能够实现分布式的“类中心化”记账,平衡“去中心化”、“安全性”、“高效率”三个核心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与数字货币相适应的支付清算、非现金支付、支付业务与账户、发行流通等关键环节应用,支付体系架构三目标优化调整路径见图3。

(二)数字货币应用的关键环节

1. 数字货币支付清算系统。支付业务互联网化程度的持续提升,对系统处理容量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集中式支付清算系统架构虽然能够基本满足高峰值业务规模情况下,对业务处理的一致性、稳定性与安全性要求,但也存在硬件投入成本高、扩展性较差等问题。在数字货币背景下,可以运用分布式账簿技术,兼顾去中心化和高效率的要求,建立由中央银行运行的总交易数据库和由各商业银行自行运行的二级交易数据库,每一笔支付交易创建和状态的修改首先在二级交易数据库中完成,产生的变更通过可靠数据复制中心复制到消费记录数据库和商户查询数据库。二级交易数据库定时将账簿更新数据上送至总交易数据库,或由总交易数据库定时访问各二级交易数据库更新数据,对于跨二级交易数据库的支付业务,则由总交易数据库轧差记录后返回各二级数据库更新数据,从而确保数字币的支付指令一经提交即具有最终性。

2. 数字货币支付。鉴于数字货币与实体货币的差异性较大,数字货币的应用将对现有非现金支付工具产生重大影响,部分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业务处理模式将基于数字货币的底层技术(如区块链技术)实现大幅度调整与变革。数字货币钱包应用将对现行卡基支付工具形成替代效应,现有的纸质票据和电子票据将被数字票据所取代。如借鉴现行电子票据模式中线上清算与备付金账户相挂钩的方式,可以将数字票据的网络节点与存有数字货币的备付金账户绑定,商业银行将兑换的数字货币存放在备付金账户中并实现在平台区块链中流通,在线完成票据业务各个流程。

3. 数字货币支付业务与账户。数字货币框架下的账户体系是自发性或自动性的记账体系,不再设置“记账中心”,而是基于密码学的公私钥体系,各账户间基于不需要信任协调的共识机制进行价值转移,将身份属性和账户属性进行绑定,按照基础协议,明确数字货币的身份属性、账户规范和记账规则,确保账户体系的一致性和不可更改性。数字货币支付业务账户不再是个人或单位的交易账户,而是数字化交易的主体和客体。具体来说,客户通过向认证中心提供本人所控制的公钥和身份证明材料申请身份认证,在交易时使用私钥进行签名,其他人可使用其公钥进行验证,交易信息在全系统内公开。数字货币支付业务账户的交易记录、账户余额、安全管理等突破了中心化模式,开户便捷性提升。同时,监管部门在开展监管业务时,可通过特定许可的方式访问相关账户身份信息,既实现了监管目标,又满足了对用户隐私的保护。

4. 数字货币发行流通。从数字货币发行回笼渠道来看,主要包括两个环节:一是依托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依据商业银行货币需求量,将商业银行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兑换为等量数字货币,在账簿上同时实现中央银行发行基金数据库和商业银行业务货币数据库的等量一减一增;二是流通市场上的单位或个人用户持数字货币钱包,将账户余额兑换为数字货币(实体货币与数字货币并存阶段)或银行受交易对手委托将定额的结算款项转入客户数字货币钱包,在账簿上同时实现商业银行业务货币数据库与客户数字货币钱包的等量一减一增。在数字货币发行的底层技术上,采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记账技术,将中央银行主导的关键节点加入到记账体系中来,通过使用有效加密算法确保交易信息不被篡改。

三、数字货币支付体系的构建路径

构建与数字货币相适应的支付体系,需要在法律制度和关键技术积累等方面提前着手,持续推进支付业务电子化进程,完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强化信息化监管能力建设,从而实现数字货币体系与支付体系的有机协同。

(一)探索建立与数字货币支付体系相适应的监管制度框架

一是建立以《数字货币条例》为上位法依据,以《数字货币支付结算管理办法》、《数字货币支付系统管理办法》等为核心的制度体系,从法规制度层面禁止对数字货币支付实施诸如限定使用特定商业模式、收取附加费用或给予低优先等级等形式的歧视行为,并明确除因自身重大过失外,付款人使用数字货币支付承担的付款责任限定在一定额度。二是在业务规则层面,制定《数字货币支付业务会计核算手续》、《数字货币受理环境建设规划》等制度,为银行等相关参与机构办理数字货币支付业务、加快数字货币受理环境建设提供依据。三是数字货币支付体系对信息安全和金融安全的要求非常高,宜在技术层面出台与数字货币支付相关的业务系统及受理终端技术规范,鼓励优先应用国产密码算法和网络核心技术。四是合理明确法定数字货币与私人部门数字货币在支付业务应用上的界限。在保证法定数字货币占据社会资金结算、清算绝对主体地位的同时,对于私人部门数字货币在限定、小额支付领域的应用,宜实施包容监管的策略,避免采取过于严厉的监管使之转入地下运营,导致相关风险控制陷于被动。

(二)构建数字货币支付产业链主体合法权益保护机制

一是按照鼓励创新与防范风险并重的原则,探索建立数字货币支付业务风险防控体系,明确支付风险防控、客户权益保护、支付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管理要求,切实保护各产业链主体的合法权益。二是建立数字货币支付业务风险评估机制,由监管部门、支付清算自律组织或第三方独立机构对相关机构的数字货币支付业务风险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堵住风险漏洞,促进相关业务流程持续完善。三是强化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持续推进数字货币支付业务知识普及教育,引导广大单位和个人熟悉相关业务流程和安全使用知识,确保数字货币支付得到平稳有序应用。

(三)以“监管沙盒”方式推进数字货币支付体系建设

近年来,为规范和鼓励金融科技创新发展,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纷纷推出“监管沙盒”①,开展金融创新产品测试并提供监督管理机制和政策环境,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帮助监管部门和消费者更好地识别和缓释风险。从业务归属来看,以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数字货币支付属于金融科技范畴。因此,可以借鉴“监管沙盒”模式为数字货币支付服务提供限制性许可或“监管豁免”。具体来说,在遵循《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的前提下,设立数字货币支付体系的“监管沙盒”,将数字货币支付基础设施及其参与者的法律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运行风险、一般业务风险等纳入到数字货币支付体系监管框架下,在充分考虑适当风险缓释措施及确保消费者权益的前提下,监测评估数字货币支付技术在金融基础设施应用上的有效性、安全性。允许相关机构在“监管沙盒”中突破现行监管规定开展业务创新,对相关技术标准、交易指令格式,以及涉及的支付活动实名要求所带来的身份认证和准入许可等进行检验,从而实现分步骤、隔离式地推进适用于数字货币支付的监管体系革新。

注:

①由英国首创,指从事金融创新的机构在确保消费者权益的前提下,按特定简化的审批程序,提交申请并取得有限授权后,允许金融科技创新机构在适用范围内测试,监管机构会对测试过程进行监控,并对情况进行评估,以判定是否给予正式的监管授权,在沙盒之外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范一飞.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的理论依据和架构选择[J].中国金融,2016,(17).

[2]谢众.央行数字货币使用环境建设[J].中国金融,2016,(17).

[3]王永红.数字货币技术实现框架[J].中国金融,2016,(17).

上一篇:外贸英语词汇范文 下一篇:虚拟货币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