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综合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17 11:22:25

数字化综合管理

数字化综合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院;综合档案;数字化;管理措施

医疗体制改革正在持续深入,医学事业也在不断发展,医院档案的应用价值以及信息利用率则越来越高,但在特殊的医院工作的影响下,各部门、各科室散落着很多重要文件资料,不利于医院正常开展工作,这就需要医院以数字化管理实现对综合档案信息的利用,以便适应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

一、医院综合档案数字化管理特点

医院综合档案涵盖医院管理的方方面面,广泛涉及党建、行政、基建、医疗、人事、财务以及科教等,这使得其数字化管理呈现出一些特点,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载体特点。传统的综合档案管理载体以纸张为主,能直接被阅读,但在数字化环境里,综合档案信息就是格式多样的数字化文档,其载体以光盘、磁盘等为主,只有经过解码才能阅读信息。对于数字化管理,医院综合档案信息可随时随地被分离,要通过持续更新计算机、信息技术提供保障。二是时效特点。综合档案数字化管理要大量使用网络、计算机、数据库查询、通信等技术,促使档案信息能被快速、全文、远程检索,使用者只需依托计算机终端就能快速检索、查阅电子文档,并快速完成综合档案电子文档的形成、归档等过程,增强信息时效,提高医院综合档案开发利用效率。三是共享特点。医院综合档案数字化信息是在计算机与网络环境里形成并接受管理的,所以可高度共享信息。综合档案是一种信息,具有共享条件,只是传统档案信息共享会受到时空的局限。而数字化管理就完全不同,能依托计算机网络组建综合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在打破时空局限共享综合档案信息的同时更好地保护纸质原件,延长综合档案寿命。

二、医院综合档案数字化管理措施

(一)完善设施标准,发挥平台优势。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医院综合档案管理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从形成文件到管理档案的全过程均由计算机软硬件和一些设备完成,综合档案数字化管理依托信息系统覆盖到医院的各个部门、科室,对此,档案室应按照相关标准对文档管理的设施标准进行修订、完善。但医院各个部门的职能存在差异,这决定着各自形成的档案、文件的类别也存在差异,所以在利用计算机对综合档案实施数字化管理时务必要求各个部门统一管理文件档案的类别、格式,保证信息系统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当然,医院主要通过计算机硬件、软件对综合档案实施数字化管理,只是人们不断对档案信息提出新的需求,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构成信息系统的各种软硬件、设备等也需要持续改进、完善,如此才能发挥出平台的优势,推动综合档案数字化管理进程。这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得寄希望于改进一次就受益终身。(二)严格把关质量,加强安全防护。对于医院综合档案进行分类、归档,这是庞大而复杂的工作,且大多数内容都要依赖人工完成,难免发生差错。所以在具体的综合档案数字化管理流程中必须严格控制相关工作的质量,确保医院有序开展综合档案数字化管理。针对纸质档案文件,档案人员在扫描时要严格依据综合档案文件的顺序逐页扫描,预防出现漏扫、错扫等问题。同时,加大对综合档案管理的安全防护力度,因为对医院而言,综合档案是机要文件,管理综合档案面临着严格的安全要求、保密要求。数字化管理是依托网络信息技术开展的档案管理,势必会涉及网络安全问题,且综合档案数字化管理本身就不会被时空条件所限制,因而极易丢失信息资源,导致档案管理质量较低。所以在医院综合档案数字化管理中必须强化网络安全防护,依托信息技术完善防盗措施,并备份所有的综合档案文件,提高综合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可控性。(三)建设数字资源,加强资源利用。医院档案室应基于对现有数字综合档案资源以及馆藏档案数字化的优化,将归档并管理电子文件作为重点,形成四级综合档案检索体系,具体包括院级、全宗级、案卷级、文件级,以便提高检索综合档案数字资源的查全率、查准率;提供利用电子档案的拷贝、计算机利用、通信传输等途径,提供利用电子档案的计算机编目及方法;关注并主动开展对电子文档的归档、接收、管理;结合医院实际,按照利用者的需求,分清楚轻重缓急,分批、分步骤选择利用价值、保存价值、使用频率都较高的综合档案,优先使其数字化、数据化;优化馆藏,充实并完善现有综合档案数据库,提高利用综合档案资源的效率;拓展对综合档案的深层次加工,落实档案信息的检索、汇总、分析以及跟踪等工作,按照类别或专题对综合档案信息资源进行二次、三次加工,拓宽服务渠道,通过上网新信息、发送电子邮件、远程检索光盘、举办在线展览等途径加强对综合档案资源的利用。

三、结语

促进综合档案数字化管理是推进医院档案现代化管理的需要,是网络信息时代医院综合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医院综合档案数字化管理为医院管理、开发及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提供了空前有利的条件,促使综合档案的价值在医院活动中得到更深层次的挖掘与利用。在实践中,医院档案室务必要充分认识综合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特点,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数字化管理的实现,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于福家.医院综合档案数字化管理及其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9):215.

[2]张文辉.加强医院综合档案管理开发医院档案信息资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24):188.

数字化综合管理范文第2篇

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突飞猛进、医疗事业的不断改进,医院综合档案数字化管理成为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实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的关键。本文阐述了医院综合档案的主要特点,分析了数字化管理在医院综合档案中的应用,进一步提出了医院综合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优化加强措施。

【关键词】

综合档案;数字化;管理加强;应用

近年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越来越深入,医院的发展进程突飞猛进,与之而来的医院综合档案管理工作也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提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医院综合档案管理紧随时代的发展,数字化管理方式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实现了高技术、高服务、高质量的管理水平,为医院的全面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持。

一、医院综合档案的特点

医院综合档案是在医院管理及医疗事业等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历史记录和生产资料。医院综合档案信息涵盖了医院管理中诸如医疗事业、基础设备、行政、人事、科教、财务等各个方面的信息。整体来讲,医院综合档案具有规范、标准、保密、服务四个主要特点:

(一)规范性。规范性是做好医院综合档案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特点,无论是传统的纸张档案管理还是现代的数字化电子档案管理,档案格式、档案内容、档案传递都要规范有序。

(二)标准性。档案管理的整个流程都有较强的联系性,牵一发动全身,层层相连,从上到下每一个环节都要有严格的执行标准和规章制度来遵循。

(三)保密性。医院综合档案内容涉及医院工作人员、就医人员、基础设备、资金技术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为了医院整体的利益以及对人对己负责的态度,档案的保密性十分重要。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下,由于内容和形式不会改变,保密性较好,数字化档案管理下,则应通过不定期的密码设定更换、数字加密等形式来实现综合档案的保密性。

(四)服务性。医院的综合档案最终要服务于医院的各项工作,各科室的工作记录、领导阶层的决策、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的安排、医院工作的调整、医院体制改革等都离不开档案的服务。

二、医院综合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优点与存在的不足

档案数字化管理,即利用数据库、数据压缩、高速扫描等技术,将传统的文书档案电子化管理,形成档案数字信息库。医院综合档案相对来说涉及的内容更多更为复杂,数字化管理的引入应用,可以实现医院综合档案更为快捷、精确的管理,更全面及时地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医院综合档案数字化管理,可实现如下的优点:

(一)数字化管理的载体性。传统的档案管理,文档信息的管理载体主要是纸张,查阅参考比较方便,但是保存占据空间,有一定的环境要求。而数字化管理下的载体则是光盘、优盘等存储设备,调用时需要转码才能阅读,虽然其不如纸质版档案阅读、管理方便,但保存起来更易操作,而且不需要太大的存储环境。

(二)有利于完善档案管理操作。针对于传统的综合档案管理模式,数字管理能够将数量庞大的医院档案程序化以及标准化,能够做到定期自动筛选档案内容,节省人力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减少失误的发生,同时数字化管理,还能够冲破传统档案管理利用的局限,做到管理简便、应用及时。

(三)能够有效保护档案原件。从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到文件形成、传阅到文件落实、回收,档案管理工作必须有条不紊地一步步进行,整理任务繁重。在进行文件整理、立卷归档时,应用计算机管理技术,就可以将最原始的原件保存起来,在复制件上进行工作,这样就保护了原始档案文件,便于日后对比和查证,使得原始档案信息保存完整。

(四)具有良好的时效性。档案信息化管理,通过计算机、数据库等技术,使得档案能够实现快速检索、全文检索、远程检索,能够随时随地实现快速查阅,同时,信息化时代使得综合档案开发利用水平大大提高,兼备了良好的时效性。

(五)能够实现资源共享。正如综合档案服务性的特点,数字化档案管理更能有效实现档案的服务性,并且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电子档案可使多个人在多个地方同时使用同一档案资料,避免了纸质档案单一性的缺点。医院综合档案数字化管理在应用过程中,尚有一些不足:

(一)传统观念的限制。数字化管理的电子档案和传统的纸质档案相比,有着很大的差异,部分人的思想观念难以紧跟时代的步伐,对数字化管理存在质疑,对其工作流程不理解,仍旧停留在传统的工作状态中,适应新的管理模式有一定的心理挑战。

(二)职能分工转变的冲击。从传统的档案管理到档案数字化管理,档案管理工作流程、职能分工均发生很大的转变,由于原始分开的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模式的束缚,这种转变使得员工难以跟进“文档管理一体化”进程,职能分工遇到瓶颈,员工需要一段较长时间来适应这种转变,制约着档案管理的快速有效进行。

(三)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不足。医院综合档案实现数字化管理,离不开计算机等硬件设施的支持,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而医院一般注重医疗技术人员的培养,往往忽视了其他工作人员技能的提高,加之对于新的管理模式经验不足,使得数字化管理存在缺陷。

三、加强医院综合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措施

(一)明确数字化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数字化档案管理作为医院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其对于提高医院为病人解决问题的效率、防止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医院内部决策的执行等而言有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因而,各级领导代表和医院相关工作人员应全面领会数字化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积极推进数字化管理,保证数字化档案持续有效协调地为医院的全面进步提供服务。

(二)完善医院信息平台。医院通过各部门相互联系,凭借信息化系统提供一站式服务。逐步完善医院信息平台,建立子系统和总系统信息平台,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医院各部门的实时情况,对于提高管理水平,保证看病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具有积极作用。

(三)增强软硬件实力。为顺利解决档案信息化管理问题,提高医院服务效率,配备计算机等信息系统足够的硬件设备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加之明确的职能分工,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的引进,可以从本质上提高档案数字化管理水平。

(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档案数字化管理已成必然趋势,因此,必须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掌握现代管理技巧、熟练计算机管理软件的专职档案人员,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此外,还要加强他们的思想建设,调动他们面对新形势下的工作积极性,坚守职业道德,做好自己分内的事。

四、结论

总起来说,面对经济全球化、高度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医院综合档案数字化管理极大减少了对于原始资料的损失,提高了档案信息管理的质量,加快了解决问题的效率,全面发挥出实效、资源共享的优势,为医院整体水平跨越性的突破提供了保障,更是充分体现出了医院综合档案规范性、标准性、保密性、服务性的特点。虽然数字化管理档案信息仍有不足,需要不断地改进,但其凭借突出的优点,成为医院综合档案管理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雷霄云.浅谈医院档案数字化建设[J].中国实用医药,2009(02).

[2]钱菊.电力系统档案数字化的对策[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10).

[3]郭祥丽,严晓春,张馨木.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J].中国医院管理,2006(07).

[4]黄桂敏.医院综合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可行性探讨[J].办公室业务,2015(13).

[5]黄桂敏.医院综合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可行性探讨[J].城建档案,2015(09).

数字化综合管理范文第3篇

现今,伴随计算机与网络的迅猛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并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力。而社会信息化发展进程的逐步加快,也为档案数字化管理提供了平台与空间。以医院综合档案管理为例,数字化管理的实现,就对有效保存档案资源、简化档案调阅程度、提高档案利用共享率等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故在医院综合档案管理中,全面展开数字化管理,很有必要。对此,文章就医院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实现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医院;综合档案;数字化管理

对于任何一家医院,其档案均是由医院内部各部门、各组织与个人自医院成立到现在的各项活动中,对那些有较大保存价值的资料借助文字、图表等载体加以保存的一种记录。它不仅可为医院日常各项管理工作的展开提供一定参考,而且也是医院制定发展战略、展开各类诊疗活动的一个重要凭证,是领导制定决策,并对医务人员行为加以规范的一个重要依据[1]。而伴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档案管理中,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此,数字化档案管理日渐成为档案管理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当然医院综合档案管理也不例外,必然也需逐步展开档案的数字化管理,以此来更好地顺应今后医疗事业发展的方向,从整体上提升档案管理水平与档案服务利用效益。下文,笔者就医院综合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实现作一简要分析。

一、强化网络环境建设,构建专门数据库

在医院综合档案数字化管理过程中,各种档案数据库的建设是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前提所在。为此,管理人员必须做好医院档案管理的网络环境建设,积极构建各类专门档案数据库,用以实现对档案信息的数字化管理。第一,结合医院综合档案实际情况,利用著录标引,将医院各类文书方案的档号、分类号与题名、形成时间以及主题词等信息及时录入到计算机中,构建医院“综合档案基本目录数据库”,便于档案利用者借助计算机快速检索档案信息,提高档案信息利用率[2]。第二,建立“科技档案数据库”。在档案数字化管理中,科技档案数据库,必须能够真实、完整地录入医院日常各项科研课题的申报、签订与技术总结、评审报告等活动全过程,并具体根据科技档案情况,设置不同专题,进而为医务人员科研活动提供指导服务。第三,构建人力资源数据库。档案管理员需及时把医院干部与职工的基本信息录入到“人力资源数据库”中,以真实反映医院人力资源状况,并编辑好科研、学历等子集,以真实反映不同人员不同时期的成长情况,为医院干部提拔提供有利依据。第四,构建医疗设备档案数据库。档案管理员需及时将医院各类设备型号、随机材料与设备维修、报废等信息录入到数据库中,便于决策者优化配置医疗资源,保证医院各类医疗设备的有序运行。第五,构建会计电子档案数据库。通过对医院历年会计初始化工作与日常会计核算业务的整理,形成医院“会计电子档案数据库”,并对这些电子档案进行分类处理,从而为医院决策者制定各项财务计划与财务预测提供真实的数据,以此来保证计划的可行性与有效性[3]。

二、采用技术防护措施,保证档案管理安全

医院综合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实现,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档案管理水平,但数字化的实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电子档案管理风险。为此,积极采取技术防护措施,确保档案管理的安全,是全面实现档案数字化的重要保障。首先,需严抓电子信息存储载体,尤其是磁性载体的安全防护。为此,在医院综合档案管理中,管理人员必须做好档案异质与异地备份工作,尤其是对那些需长久存储的电子文件,需将其备份到耐久性较好的载体上,做到“一式三套”,并做到定期复制,以免信息丢失,提高电子档案管理水平[4]。同时,对于磁盘、光盘等电子文件载体,也需将其存放在防磁装具中,并定期检测、拷贝,以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其次,确保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医院可将其内部网同一切外网进行物理隔离,充分应用DRM技术对其访问权加以控制,并进行加密处理,以此来确保数据的安全与共享。同时,档案管理技术人员还需做好对电脑病毒的防控工作,以免因网络病毒侵扰而影响到电子档案管理。如尽量安装可靠性比较强的防火墙,定期更换杀毒软件,定期进行病毒检测,以此来确保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性。最后,在实现医院综合档案数字化、电子化管理的同时,还需做到电子档案同纸质档案的并轨管理工作,保证两种档案载体的一致性。

三、完善档案管理机制,明确分级管理

健全管理机制的构建,是确保医院综合档案实现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条件。为此,管理员需不断完善其管理机制,实施分级管理,以进一步规范档案管理工作。首先,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以确保电子档案的真实性。一般来讲,电子档案在其形成、处理和归档、保存等各环节,均有可能出现信息删改或丢失等情况,故在积极引进各类信息安全技术的同时,医院档案管理部门还需制定出对应管理制度,以确保各项信息安全技术作用的充分发挥,进而在实现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基础上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性与完整性[5]。如采用法规形式对医院电子档案保管和利用标准加以明确,确保各档案管理员工作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为保证医院相关档案管理部门能依照规定做好对各类档案的管理工作,其管理制度还需以立法形式来确认,以确保制度的有效性与合法性。其次,制定合理的档案数字化管理规范和标准。其一,制定一系列标准和规范,把医院相关纸质档案有效转为电子档案,并在结合医院实际的情况下,制定出迎合本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电子文件管理办法》,进而对电子档案形成、收集与鉴定等环节的标准加以明确,使之在档案形成初期就做到科学、规范管理;其二,形成健全的档案信息价值评估标准、档案信息技术路线与相关责任制度,以此来确保各项档案管理机制落实的有效性与连续性,从整体上对医院综合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工作加以规范[6];其三,积极引导、鼓励医院档案管理员自电子档案产生支出起就严格遵照相关规章制度落实监督指导职能;同时,把电子档案鉴定、保存与利用等管理内容纳入到医院档案信息集成系统中,并对系统设计与操作加以熟悉,以充分发挥出医院档案信息接收管理平台的作用,实现对电子档案信息的实时性、可靠性与有效性的有效控制。

总而言之,紧随互联网的普及信息化建设脚步的加快,其带来的便利已深入到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有效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而且还为社会的有序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信息交流平台。以医院综合档案管理工作为例,数字化管理的实现,就大大提升了医院档案管理的水平与质量,保证了各类档案信息的完整性与真实性,并充分发挥出了各类档案的服务利用效应,从而为医院的有序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作者:武蕾 单位: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1]郭琰.信息化环境中医院综合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应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4,(12):250.

[2]李彦钧.综合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开发与利用——以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为例[J].黑龙江档案,2014,(06):36.

[3]黄桂敏.医院综合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可行性探讨[J].办公室业务,2015,)(13):91-92.

[4]刘喜珍.医院综合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应用和体会[J].城建档案,2015,(09):23-25.

[5]赵雪玲.创新医院综合档案在信息化环境中数字化管理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2,(33):195.

数字化综合管理范文第4篇

的数字化提高了档案管理和利用的效率,可以促使档案资源由封闭走向开放,从而实现科学管理、开发与应用。传统的档案管理以纸质媒介为主,保存在专门的档案室里,导致查找和搜索不便,影响了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数字化档案管理便于档案的查找利用,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检索查看,极大地提高了档案信息的利用效率。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将过去实体形式的档案室变成了现在的信息资源中心。

二、档案管理数字化面临的困难

(一)电子信息归档困难。

现在很多单位中,办公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无法兼容,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这给电子信息的归档造成了困难。不少单位利用的信息化办公系统,是由单位自主开发或委托第三方研发的,而单位使用的档案管理系统则大多是国家档案部门为了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资源全面共享设计的专门档案管理软件。由于软件开发单位不同、工具不同、系统不同、架构不同、格式不同等原因,在办公软件和档案管理软件之间常常无法实现数据转换和信息共享,造成电子文件归档比较困难,需要重新对存档的内容进行收集和录入,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二)“无差别”双套保存造成浪费。

在很多单位中,档案管理没有进行有效地分类和鉴别,全部实行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同时保存,这种“无差别”的电子文档和纸质文档双套保存通常造成了较大的资源浪费。在一些单位的办公系统中,各部门人员通过网络上传生成办公文件,其中很多日常文件只需电子存档就够了,仅有少部分重要文档才需纸质留存。但常常在电子文件上传后,档案部门又“不分青红皂白”将其逐一打印做成纸质文件进行保存。这样,很多内容相同的文件重复保存两次,浪费了不少人力物力。

(三)电子档案存在安全性风险。

电子档案具有不安全性,造成电子档案在管理和长期保存上的困难。电子档案具有诸多优点,比如存档方便、传递迅速、占用空间小等,但是它也存在致命的缺点,就是存在安全性风险。电子档案极大地依赖软件和硬件设备,不能直接读取,如果软件或硬件老化损坏,或受到病毒侵害,或因新旧系统数据格式不兼容,都会造成数据的丢失。

(四)电子档案利用率仍较低。

虽然很多单位早就推行了信息化办公,但是多数单位并不重视档案管理的数字化,而是习惯性地沿用传统管理模式。很多单位仍由人工负责档案信息的查询和借阅,在这个过程中,计算机只用来录入、编辑和打印相关的借阅记录,让投入大量资金配置的档案信息化设备变成了“高档的打印机”。人们习惯性地利用实体档案,不重视对网络资料的利用,这样不但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而且数字化档案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这也是一种浪费。

三、实现档案管理数字化的思考和实践

(一)加强办公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的兼容。

单位在新开发配置办公信息系统或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时,应统筹考虑二者之间的相互衔接,在设计时采用统一的软件架构、数据格式和运转流程,从根本上确保办公信息系统与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之间能实现无缝对接。对于已经建成的办公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应加快升级改造,或开发相应的数据转换模块,从而实现两个系统的相互衔接和兼容。

(二)完善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安全规范。

由于档案是一种特殊的信息资源,有的可以公开,有的需要保密,有的需要长期保存,因此做好数字档案的安全管理十分重要。数字化档案的安全首先是信息安全,这就需要在档案管理时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对文档的分级分类、保密鉴定、归档要求和保管期限等进行详细界定。通过完善的制度,确保档案数字化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数字化档案的安全还包括硬件和软件的安全。在硬件安全上,应配置专门的档案管理硬件系统,选用高质量档案存储载体,为数字档案的长久保存提供条件;在软件安全上,应实行完善的分级权限和密码管理,禁止存储介质混用带来病毒入侵的风险,配置必要的防火墙、杀毒软件和双工备份系统等,并定期做好系统维护和升级。

(三)抓好档案数据库建设。

当前,我国的档案数字化管理还处在由纸质文件向数字化过渡的阶段,要顺利完成这个过渡,达到西方发达国家“天网无处不在”的水平,重点在于加强档案数据库的建设。数据库是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档案管理和使用的控制中心,数据库的开发与管理是我国档案信息建设的基础工作,也是核心工作。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可以有效实现多个单位、多个部门、多个系统数据的共享。数据库建立和完善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从低级到高级、由个体到群体的发展过程。在逐步建成单个数据库的基础上,利用网络逐步形成开放的数据库群,大幅度提高档案数字化系统的资源共享和有效应用。

(四)培养专业的数字化档案管理人员。

目前我们正处于知识和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档案管理由传统劳动密集型工作转变为基于信息技术的知识密集型工作。形势的变化,要求档案管理者拥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分析能力,能够准确把握具有专业性质的档案资料,有效地进行分类管理;同时,要求档案管理者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信息操作能力,能够根据使用要求,在海量数据中及时筛选提供正确的档案数据和资料。因此,各单位要重视电子档案管理知识培训,大力培养数字化管理专业档案人才,从而推动档案管理从传统模式加快向数字化模式转变。

数字化综合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息平台 数字化 管理

一、搭建综合信息平台 推行数字化管理

如何创建一套新型办公机制,杜绝岗位职责模糊不清、推诿扯皮、工作流程混乱、工作安排费时费力、出工不出力等现象存在,实现职责明确,岗位人员自动、自发、自主开展工作,上级领导安排工作简便易行,过程跟踪、效果评价及时到位,各项工作高效、顺畅、有序,是推行数字化管理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1、两明确――岗位职责明确、工作流程明确

岗位职责:针对职责不清、推诿扯皮造成工作滞后等问题,按照管理职能、工作职责、对上对下关系等,集中开展机关组室、岗位人员职责修订。修订完成组室职责68条,岗位职责228条,靠实工作内容、管理权限。2013年5月份,对全区基层单元干部职责进行明确和优化,修订职责135项,营造了单元干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良性运作的局面。8月份,结合处部对“三基”工作的安排和部署,组织机关岗位人员,对增压站、注水站站内监控岗、站外检修岗工作内容修订14站次,提高了全区班站员工职责统一性、工作内容可操作性,进一步明确了操作员工的责权利。

2、三及时――劳动纪律管理及时、个人计划制定及时、上级工作安排落实及时

劳动纪律管理:传统意义上的劳动纪律管理采取签到、打卡等形式,既浪费时间、也耗费人力,人员的抵触心理也比较大。通过综合信息平台的使用,岗位人员上班后第一时间登录系统,点击“上班”按钮,系统便会自动记录当天上班时间,平台管理者、所有使用人员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对每人在岗情况、上下班时间进行查看。请假时,只需点击审批领导、请假事由,系统立即自动向主管领导发送推送邮件,审批点击后即可完成请假流程,实现了请假及时、在线、网络管理。

个人工作计划:由于机关人员上下对应部门多,日常工作头绪复杂,任何一项工作开展不畅都会给其他工作、整体工作带来阻碍。发挥人员自主管理意识,充分考虑工作间的联系、推动、促进关系,主动开展工作,是综合信息平台的一项重要内容。每日上班时,由员工自行制定每日工作安排,并详细记录在平台上,利用平台公开透明、高效及时的特点,所有用户都能知道此人今天干什么,昨天干了什么,从而达到监督他人、督促自己的双重目的,让每个人、每天都想工作、干工作,从而推动全区各项工作稳步开展。

3、四加强――加强劳动纪律、加强信息公开、加强交流学习、加强工作执行

劳动纪律:对机关人员的出勤、是否在岗、人员动向等进行在线化、直观化管理,随时掌握员工动态,队伍管理状态一目了然。通过群众的眼睛监督,进一步加强了人员劳动纪律管理。

信息公开:建立作业区网络,将各类生产、管理信息在网络平台,最短时间内在全区进行传播,使得信息的时效性和覆盖率大幅提高,避免了文件发放等繁文缛节,杜绝纸质文件带来的浪费,实现现有资源利用最大化。

学习交流:定期管理单元、大项工作新闻,让基层各单元员工迅速了解作业区工作安排、各单元工作动态等,建立一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展示自我的互动、交流平台,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推动各项工作快速开展。

工作执行:员工在工作完成后,对该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点击修改,系统会自动形成一条推送短信,向工作安排人进行反馈,可对工作完成情况在线查看。系统会自动为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执行力量化打分,最终形成该人员的执行综合评价,从而实现工作汇报、执行力衡量和提升“两不误”。

4、五凸显――凸显制度管理、凸显自主管理、凸显流程管理、凸显强化执行、凸显质量提高

制度管理:建立日考勤、每日工作安排、各子项目更新考核制度,每周对各岗位更新情况进行统计和考核,确保了该平台持续使用,并对全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支撑;同时,对作业区规章制度、文件、通报进行共享,形成作业区制度落实考核中心,凸显了规章制度对工作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自主管理:通过岗位人员每日点击考勤、安排当日工作、落实工作完成情况,营造“我的岗位我负责、我的工作我开展、工作进度我掌握”的自主管理氛围,从而督促其想工作、干工作、做支撑,推动全区整体工作向前迈进。

流程管理:全面贯彻落实标准化管理理念,理顺各项工作流程,对工作进度进行落实、实行领导节点审批和控制,从而达到工作程序顺畅、关键环节控制到位、问题解决及时的目的。

强化执行:岗位人员每日对上个工作日计划进行落实,向主管领导反映工作进度,并实行周度落实、月度考核管理机制,达到执行力提升和工作高效顺畅开展的目的。

二、取得的效果

劳动纪律,一目了然。对机关人员的出勤、是否在岗、人员动向等进行在线化、直观化管理,随时掌握员工动态,队伍管理状态一目了然,员工上班期间迟到、早退、溜号、串岗的现象明显减少。

日常工作,PDCA循环。促进员工对每日工作进行思考,并按照计划、执行、检查、重复的PDCA往复循环,提高工作积极性、针对性和落实效果。以前办事拖沓、不作为的现象明显减少,员工主动想干事、找事做,各级领导安排的工作落实迅速、执行得力、评价反馈及时、成效显著。

数字化综合管理范文第6篇

第一点,该平台通过光缆、有线和无线通信以及有线无线相结合的方式作为煤矿井下作业通讯主体的通信网络,实现了矿井下音频、视频数据的有效传输;第二点,该平台通过对综合采集、挖掘设备的运用,实现了矿井下集合挖掘、装岩、运煤等作业的自动化;第三点,该平台通过PLC的智能控制,实现了部分设备(如:排水、皮带等)的自动化控制;第四点,该平台通过监控系统以及矿井下作业人员定位追踪系统实现了对全矿的安全监测,并能将监控数据及时上传到煤矿管理局;第五点,该平台通过设立矿下避难仓以及井下人员自救设备,实现了煤矿作业中的紧急避难系统。

2煤矿综合工程技术中的数字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化的煤矿综合工程技术系统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及安全,但该综合工程技术的各个系统之间并没有相应的联系,这些系统各自进行运行,自成体系,并须配备单独的专业安装维护人员,这样的状况给人力、物力、财力都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虽然目前我国的煤矿综合工程技术数字化管理建设条件已经成熟,但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首先,煤矿综合工程技术数字化管理的总体水平较低,其按矿下作业功能和结构形成了多种控制系统,使得综合系统整合程度有限;其次,煤矿综合工程技术中的数字化管理发展失衡,大中型煤矿企业的数字化管理进程远远超过了小型煤矿企业,并且由于煤矿企业对安全生产的重视超过了其他辅助类决策系统,使其在生产节能、减耗方面的建设极度欠缺;最后,由于煤矿综合工程技术数字化管理平台的信息系统各自运作,互不联系,造成了其系统信息各自孤立的问题,严重制约了煤矿综合工程技术中的数字化管理的建设。

3煤矿综合工程技术中的数字化管理的发展趋势

3.1建立煤矿数字化数据海量存储与挖掘系统

建立煤矿数字化数据海量系统,是以煤矿的相关设计和加工对象为资源,对煤矿的开采环境、开采设备、开采人员、地质信息以及相关的辅助生产和监测等相关数据进行描述,使煤矿信息(如井下温度、瓦斯浓度、井下粉尘等)能够得到全景、实时、动态分层的显示。将以上所提到的各种信息以数据的形式进行存储并管理,并与矿井中数据挖掘技术相结合,可以使煤矿企业快速、准确的了解周围地质岩层的分布情况以及井下作业设备的安全应用情况。通过对煤矿生产过程中系统数据的分析,可以提高煤矿生产整体过程的优化,继而在提高煤矿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3.2建立煤矿生产过程中关键设备自动控制系统

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能源及材料,而利用目前发达的计算机技术和电子设备控制技术在其生产过程中建立起相关设备的自动控制系统,可以有效提高煤矿企业的的自动化生产水平。虽然煤矿井下作业中的人员和设备大多处于移动状态,位置也在不断变化,但并不代表其生产过程是不可控制的,只是其控制的方式与精准度与普通的生产企业有所区别。

4结论

总之,在煤矿综合工程技术中应用科学、系统、合理的数字化管理,是有效推动我国煤矿产业发展的必要之举,也是一个长期的改革过程。煤矿综合工程技术中的数字化管理是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并能促进煤矿企业快速发展的科学化决策,能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极大的促进作用。

数字化综合管理范文第7篇

一、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二期项目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系统二期项目建设是市委、市政府=年为民办理的十件实事之一。市委、市政府对去年一期项目建设以及试运行的成效,是充分肯定的。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离新时期城市管理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进一步扩大平台覆盖面,提升管理应用水平,健全处理机制和完善考核措施等等。由于我市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模式在全国还是第一家,没有经验可借鉴,同时人才匮乏,这是当前最令人感到头痛的问题。不仅在我市,在国内也普遍存在这个问题。去年交警支队在建设交通管理系统的时候,我们到北京去抽取专家,结果国家层面专家库里都就没有单列这方面的专家。所以对于以上这些问题,希望大家在二期建设的时候高度重视,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相关要求,不断完善和创新,进一步提升我市城市管理水平。

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二期工程建设是市委、市政府提升我市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任务。城市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政府职能,作为一种构建城市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其重要性日渐凸现。当前,现代城市的发展,大大加剧了城市管理的复杂性和难度,对城市管理的水平和效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随着影响现代城市发展的因素趋向综合性,城市运行中各种因素互相制约和综合影响,使得现代城市管理的内容突破了原来“小城管”的内容,不仅仅涉及到市容环境、园林绿化、市政道路、公共交通、供水供气、路灯等等,凡是为保证城市正常运行、提供服务或可能影响城市运行的部门行业,我们都应该把他们作为城市管理的范围和基本范畴。另外,城市管理因素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决定了当前精确精细管理城市成为趋势,城市管理发展趋势逐步从定性管理转向定量管理,管理效率的高低越来越依赖于管理数字化。量化管理、量化统计、量化分析、量化标准成为解决城市管理问题的基础条件。比如城管提出来的完美单元管理模式,公安提出来的设立若干警区模式,比如农贸市场标准化问题等等其实都是城市管理精细化的基本要求。贵阳市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系统项目的实施,正是适应了城市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未来城市管理的大势所趋,是数字城市、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管理领域的应用推广。它对提升我市城市管理和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强城市应急综合管理能力,建设“数字贵阳”,推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强调,要切实抓好这项工作,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程,通过项目建设打造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建立发现问题的处理运行机制,提升处置能力,建立健全城市管理目标考核和问责机制,实现城市管理由突击性整治向经常性管理、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的转变,努力构建“大城管”格局,促进我市城市管理上水平。为此,各区(市、县)、各有关部门、单位要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推进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系统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抓好项目建设的各项工作。

二、切实提高执行力,确保二期项目建设如期完工

二期项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六大核心平台和5000个点的视频监控系统,既有市直各部门的任务,又涉及各区(市、县)的工作,有些同志可能会有畏难情绪,觉得任务不好区分,工作不知道从那里开展,感觉有力无处使。关于各单位主要工作,之前我们也专门研究部署过,今天我再给大家强调一下。

(一)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一是要依法按程序完善项目相关审批手续。二是要做好项目标准的统一规范和监督执行,主动搞好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确保互联互通。三是牵头做好市直相关部门、用户单位和各区(市、县)之间的联络沟通和协调配合,要派专人担任联络员工作,随时接受咨询答疑。四是搞好项目组织计划工作,协调监督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五是抓好项目招投标和资金管理工作。

(二)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监察局、市审计局、市督查督办局、市政府财政评审中心等市直监督管理部门,一是要依法高效搞好项目相关手续审批,这一点前阶段做得比较好,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在立项、设计招标核准、采购招标核准等审批手续办理上依法依规、高效快速,下步在实施方案、投资概算评审等环节上也要严格把关、高效办理。二是要依法搞好各阶段方案评审论证、招投标、资金使用管理、施工组织等环节的跟踪监督,使项目建设始终置于公开、阳光、透明的规范轨道上运转。

(三)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交警支队、信通处)、市城管局、市应急办等用户单位,一是按要求提出本级本部门项目建设需求,其中六大核心平台总投资要控制在一个亿以内,这是市长办公会定的原则,不能突破。在建设资金分配上,要顾全大局,通盘考虑,有多少钱就办多少事,不要只强调本单位、本部门的利益,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二是要计划组织和督促好本系统子项目建设,充分考虑在市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平台下的标准统一和互联互通;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和市城管局要安排懂技术、能干事的专业人员,配合市数字办做好对区(市、县)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

(四)各区(市、县)政府,一是要成立相应的建设领导小组,明确项目牵头单位和建设模式。二是在市统一设计方案完成后,要主动搞好方案对接和前期准备工作。统一招标完成后,由涉及区、县与中标单位签订合同,在市数字办和市公安110指挥中心、市城管局的指导下组织实施。采用自建模式的金阳新区和清镇市也要主动和市数字办对接,确保标准统一、互联互通。三是项目验收合格后,要将租赁费用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确保该系统正常高效运转。

随着一期项目的建设和运行,我市“大城管”工作格局已初显雏形。去年和今年是建设年,明年将是管理年。明年的任务既包括对我们原有一、二期项目的管理和使用,也包括对社会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刚才市公安局对明年社会资源如何整合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设想,我认为是可行的,整合社会资源这项任务一定要加到明年的工作方案里去。另外,各有关单位和部门,要在加快推进二期项目建设的同时,重点思考如何围绕数字化城市管理范围、流程和要求,突破传统体制模式,创新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两级政府(市、区),三级管理(市、街道、社区),四级网络(街道、社区、区直部门、市直部门)”的“大城管”格局,以增强管理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前瞻性,实现精确精细、敏捷高效、全方位、全时段覆盖的城市管理新模式,提升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水平。

数字化综合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数字城市管理;GIS;SOA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一种全新的城市管理模式,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量化城市管理对象和细化管理行为,创新城市管理信息实时传输手段,再造城市管理流程,从而形成全方位覆盖、高效率运行的城市管理模式。近年来,西安市在创新城市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手段、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目前城市管理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信息滞后、管理粗放、资源分散等问题,影响了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把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相结合,推广应用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实现城市管理由滞后向实时、由粗放到精确、由低效到高效、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可以有效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降低管理成本,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

1.系统设计

西安市数字城管基础业务子系统为市级监督指挥中心、各区监督指挥中心、市区两级专业部门、以及社会公众提供数字城管服务。可受理西安市各区监督指挥中心监督员、社会公众上报的城市管理事件,为市级和各区监督指挥中心提供业务平台,通过本系统可将系统受理并立案的各类城市管理事件根据权属不同派遣到市属或区属专业部门。

数字城管基础应用子系统遵循建设部《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106-2005),充分考虑西安市本地化需求,实现了事件采集、受理、协同处理等功能,建设了9个核心应用子系统,包括:监管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监督中心受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地理编码子系统、监督指挥子系统、综合评价子系统、应用维护子系统、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数据交换子系统。

1.1 系统覆盖范围

西安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范围涵盖了全市城6个区(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未央区、灞桥区)和4个开发区(高新区、经开区、曲江新区及浐灞生态区),涉及到市级监督指挥中心、各区级监督指挥中心、市属专业部门和区属专业部门的业务,利用工作流技术可标准化业务处理流程,完成跨部门、跨层级的业务处理和协同工作。

1.2 系统工作流程

1.2.1 利用工作流技术标准化业务处理流程

参照住建部《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106-

2005)中关于系统流程的描述,根据西安市实际情况建立西安市城市管理事件处理流程,并固化到应用软件中,以此规范化西安市城市管理事件的处理流程,提高各级城市管理职能部门的事件处理效率。

1.2.2 利用工作流技术完成跨层级、跨部门的协同处理

西安市城市管理事件处理流程包括上报、立案、派遣、事件处理、核查、结案等多个环节,各环节由不同的部门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处理,各环节的处理时限、处理方式都不一样,利用工作流技术可将这些业务逻辑集成到应用软件中,通过工作流技术可有效控制事件的执行过程并对各执行过程进行调度、控制和监控,实现监督指挥中心和专业部门之间、市级监督指挥中心和区级监督指挥中心之间的工作协同。

1.2.3 利用工作流技术详细跟踪和记录业务处理过程

利用工作流技术可实现对事件处理过程的详细记录,以便于以后追溯办理过程,包括:

1)记录处理部门接受案卷、转出案卷的时间

2)记录处理人、处理意见、处理过程等信息。

3)记录延期申请、驳回申请、注销申请、转办申请等特殊流程信息。

4)记录领导审批信息。

2.主要技术

2.1 采用SOA和SERVICE GIS技术实现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

西安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采用SOA和Service GIS技术整合已建数字城管平台区的业务,实现对各区平台等业务的整合。系统利用SOA和Service GIS技术封装工作流服务,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服务、部件数据服务、城市管理案卷数据服务、考核评价数据服务、地理编码服务、短彩信发送服务等业务逻辑和数据,为各区数字城管平台、外网网站、专业部门以及城管专网内的其它应用系统提供各类数字城管相关服务,实现西安市城市管理信息资源共享。

通过SOA和Service GIS技术将实现西安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与西安市已建数字城管平台区的对接,确保市级平台提供的空间信息服务、工作流服务、地理编码服务等服务能够与西安市区两级业务系统和工作流程进行有机集成,充分发挥西安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在西安市城市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为平台最终提升为西安市城市管理基础平台奠定基础,确保平台的持续发展。

2.2 采用3G无线通讯技术实现现场信息的动态采集和高效传输

西安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覆盖范围广,数据采集方式多样,其中城管通和移动视频监控系统等都是进行现场采集,需要通过无线通讯网络接入到服务器上,另外,城管通采集的数据包含图片、录音等多媒体信息,移动视频监控系统为实时的视频数据采集平台,数据量较大,需要较高带宽,3G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有效解决了数字城管无线数据传输业务量不断增加带来的通信带宽瓶颈。

2.3 采用固定和移动视频监控技术实现城市重点区域的动态监测

西安市执法局将扩建36路重点部位固定视频监控点,同视频监控一期在建的21路重点部位固定视频监控点共同形成57路重点部位视频监控点位,此外,还将建立1部现场执法指挥车和10部移动视频监控采集车实现对非固定的城市管理重点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采集,另外,本项目还将接入未央区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应急指挥中心整合公安视频监控资源,形成固定点位视频监控和移动视频监控相结合的视频监控平台,实现对西安市重点区域的监控,并可将发现的城市管理事件通过西安市数字城管应用软件系统上报到市级或区级数字城管平台进行处理,视频监控系统将成为数字城管事件采集、取证的重要平台。

2.4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西安市城市管理专网

为实现市区两级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西安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西安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专用网络(即“城管专网”),搭建西安市城市管理的基础网络平台。“城管专网”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千兆光纤建立连接,作为西安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与下辖六个城区及四个开发区的西安市城市管理基础网络。

2.5 服务式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服务式地理信息系统技术(Service GIS)是一种致力于把GIS全部功能以服务方式的技术,它的特点是可以被多种客户端跨平台、跨网络、跨语言的调用,并且在GIS服务时,可以与其他服务器进行集成。

Service GIS软件平台在西安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中主要包括以下作用:

将西安市地理空间框架切片数据、部件数据、地理编码数据等封装成粒度适中的西安市数字城管GIS服务群,服务遵循WMS、WCS、WFS、WPS、GeoRSS、KML等通用规范,并向各区平台和市级应用系统,这里所说的GIS服务可以是数据管理、二维可视化、三维可视化、地图在线编辑、制图排版、以及空间分析等内容。

另外,服务式GIS还为各区提供GIS客户端组件,支持二次开发,各区数字城管平台可以利用此组件实现本地业务数据与市级平台地理空间数据的无缝集成。

2.6 地址编码技术

地理编码技术始于美国人口普查局的Tiger系统,它能够给人口数据赋予一些空间属性,并且反映在地图上,为空间分析提供参考。地理编码技术分为地理编码和逆地理编码两种功能。地理编码是通过已知的地址数据,获得地图定位信息并在地图上标注出来的过程;逆地理编码是指通过坐标位置得到地址信息的过程。

2.7 空间数据库引擎

西安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包括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影像数据、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数据等,数据量较大,而且随着系统的运行不断增长。对这些数据的存储和管理主要技术难点有:

1)数据量大、结构复杂、关系多样化,存储和访问都需要耗费计算机系统的资源,系统性能很难提高;

2)查询过程比较复杂;

3)难以定义多维空间对象的空间次序。

使用大型关系数据库来一体化管理空间数据和业务数据,已经成为GIS应用发展的主流。空间数据库技术在很多方面有着明显的技术优势,包括海量数据管理能力、图形和属性数据一体化存储、多用户并发访问(包括读取和写入)、完善的访问权限控制和数据安全机制等。

目前,空间数据库技术成为越来越多的大中型GIS应用系统的空间数据存储和应用的解决方案。SuperMap SDX+是SuperMap GIS的空间数据库引擎,是SuperMap GIS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采用先进的空间数据库存储技术、索引技术和查询技术,具有“空间-属性数据一体化”、“矢量-栅格数据一体化”和“空间信息-业务信息一体化”的集成式空间数据库管理能力,是GIS大型工程应用的理想选择。

SuperMap SDX+具有以下特色:

1)安装使用简便,充分结合数据库技术

2)全面支持主流商用关系数据库平台

3)支持Oracle集群技术

4)采用混合多级索引技术

5)支持缓存技术

6)支持数据有损/无损压缩

7)全面支持各种空间对象类型

3.结论

城市发展的竞争力不仅是GDP的比较,而是融入了管理智慧化、设备数字化等元素。西安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必将加快城市数字化建设的步伐,最大限度的整合、共享、利用信息资源,带动西安市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信才.新一代“数字城市”集成开发平台[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5,35(3):331-337.

[2]邓力.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设计[J].测绘工程,2010,19(5):53-56.

[3]吴柏清,何政伟,闫静.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的水电站库区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8,15(3):39-42.

[4]汤国安,刘学军,闾国年.数字高程模型及地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M].科学出版社,2005.

数字化综合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电力数字化综合管理系统; 能量管理系统; 配电管理系统; 安全防卫系统; 三维仿真系统

中图分类号:TM734 文献标志码:A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n integrated

power digitalization management system

WU Jianguo1,LI Guangyao2

(1.Shanghai Tongsheng Electric Power Co., Ltd.,Shanghai 201308, China;

2.School of Electronics & InfoEng., Tongji Univ., Shanghai 200092, China)

Abstract: To implement the integrated management on the automation systems of power transmission grid and power distribution for power enterprises, and solve the information isolated island issues which exist generally in power information systems, an integrated power digitaliz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s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The system integrates large screen display system, 3D display system, 3D simulation system,security defense system, power,consuming administration system,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 and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EMS) or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System(DMS)The applic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ower automation system of a port indicates that the system can not only realize the automation management for the production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but also provide good technical support for enterprises marketingThe system has good advancement, creativity, real,time, expansibility, maintainability, high safety, and so on.

Key words: integrated power digitalization management system;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system; security defense system; 3D simulation system

收稿日期:2009,03,25 修回日期:2009,09,30

作者简介: 吴建国(1959―),男,上海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电力管理,(E,mail);

李光耀(1965―),男,安徽安庆人,教授,博导,博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E,mail)0 引 言

目前,电力企业在信息化基础建设基本完成的前提下,在管理信息化方面引入“一体化”“数字化电网”“数字化供电局”“电力EAM”和“电力ERP”等先进概念,从而进入为提高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力及产业水平,推进企业科技创新、机构创新和体制创新的信息化阶段.电力行业已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生产过程自动化和变电站自动监测与控制方面.从传统工业的应用看,目前电力信息资源的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整个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缺乏统一标准.因此,要将形成统一、集中、稳定的信息采集渠道和基本建成覆盖全行业各门类的电力信息资源共享体系作为首要目标.

国内的电力企业在输电网与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管理上始终不能做到输配电一体,往往是在需要的时候,通过有限的信息传递完成数据交换,缺乏实时性和互操作性.随着电网规模的扩大和供电能力的加强,各行各业对电力供应需求不断提高,需要供电部门采用新的管理方式替代原有的管理体系.同时,信息化虽然为电力企业提供许多应用系统,但在实施过程中这些系统各自独立,需在运营管理过程中重复输入数据,或依靠各种系统间接口完成数据交换,没有形成大系统的概念,致使各系统数据和信息的共享和交换十分困难,各环节信息无法集中成为共享资源.并且,各系统之间自行协商制定形成的这些接口纷繁芜杂、各自独立,给电力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带来一定程度的阻碍,不利于使用操作、管理维护和整体效果的发挥.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文首先给出电力数字化综合管理系统的整体设计框架,设计相应的管理系统,实现有效的信息集成和综合利用;接着详细介绍其中的关键子系统,并将该综合管理系统应用于洋山港电力自动化系统建设,取得较好的效果.

1 电力数字化综合管理系统的总体

结构该系统包括大屏幕显示系统、三维展示系统、安全防卫系统、用电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mation System,MIS)和能量管理(Energy Management System,EMS)或配电管理系统(Distribution Management System,DMS)等,其中的三维展示系统、安全防卫系统、用电管理系统、MIS和EMS/DMS均与大屏幕显示系统连接;三维展示系统、安全防卫系统和用电管理系统与MIS连接;MIS与EMS/DMS连接,系统结构见图1.该系统还包括由系统控制模块和数据库构成的控制系统,其数据库分别与上述各系统连接.

图 1 电力数字化综合管理系统结构示意

在逻辑结构上,各子系统的功能分别为:(1)输配电调度自动化系统(监控与数据收集(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SCADA),EMS,DMS)负责供电网运行状态实时监测;(2)电力企业MIS是基于地理信息的供电网络管理及供电网日常生产管理;(3)安全防卫系统负责供电网设备网络监视;(4)三维仿真系统是基于GIS系统和三维模型的信息管理和展示.

三维仿真系统和安全防卫系统与以上几个基础平台子系统相配合,构成统一的监控中心,可实现电力控制应急指挥中心系统,为应急故障处理人员的管理和技术决策提供依据和辅助.

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可从纵向和横向2个方面规划.(1)在纵向结构方面,根据电网规模、通信网结构和管理机构的设置和信息流量等情况,选择设置2层次结构,即自动化的主站至配电终端;或3层次结构,即自动化主站至中间站(子站)再至配电终端.(2)在横向结构方面,可分为上层配/调合一(DA(Distribution Automation)/DMS/EMS)主站结构和底层终端间结构.在上层配/调合一主站上除输、配电SCADA及配电故障处理功能外,应将配电GIS,用户信息系统,用电管理,用户投诉及停电管理,抄表计量和配电变压器监测等作为DA/DMS中的子系统集成在一起,并与MIS联网,从而使构架配电网数据中心统一,以实现信息唯一且信息共享,同时便于系统扩充.底层终端横向间视通信介质及其结构有所不同,1条线、1个供电片或环上的FTU和RTU间可采用RS485串行总线方式连接或点对点通信方式直接与主站或子站连接当使用光纤通信时,各终端间可以用以太网网络方式相连接,然后通向主站或子站,以提高传输速率,充分发挥光缆的传输能力.

根据系统总体架构,供电自动化及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由输、配电调度自动化系统和电力企业MIS组成,其作用决定该系统采用的技术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和要求:可靠性、开放性、先进性、创新性、实时性、扩展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等.设计系统的运行方式为分布式模式,主要任务包括系统全网配置及系统监控.系统监控采用对进程应用层、网络应用层、用户应用层和系统层进行事件定义,并以相应的事件定义驱动进行管理.

2 各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1 输配电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综合自动化(管理系统)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最新发展方向.在该综合管理系统中,将EMS和DMS进行一体化设计形成输配电自动化系统,用于负责电网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EMS主要针对发电和输电系统,其主要功能是SCADA,能量管理(发电控制及发电计划)和网络分析;而用于配电调度中心的DMS主要针对配电和用电系统,其主要功能是SCADA,负荷管理及控制,网络分析,并根据SCADA收集的故障信息,通过智能软件实现故障定位、隔离和恢复.

在分层全方位开放的多平台电网SCADA/EMS/DMS设计中,每层具有设计的独立性及逻辑相关性,以中层开放驱动上层开放,具有良好的拓扑性及扩充性.在网络通信、任务分布、面向对象的应用层定义和形象化交互等方面透明地体现出一对多的开放关系.

图 2 EMS支撑

系统结构EMS由支撑系统和电网分析应用2部分组成.支撑系统的结构见图2.电网分析应用主要实现以下功能:(1)智能化网络建模.利用隐含的电网结构信息,采用拓扑算法自动生成电网结构数据库,通过选择图元录入对应设备的参数,实现图形和数据库的一体化.(2)实时状态估计与坏数据辨识.从SCADA中获取更为准确、完整、一致的数据断面,从多角度检测不正常的数据,对坏数据给出报警,实现在线的网络分析和控制.(3)超短期负荷预测.预报最近几小时内系统的负荷和潮流,便于进行预想事故的安全分析或无功电压的控制.(4)负荷预报.作为EMS的基础功能,提供带时标的系统环境数据,便于结算.(5)量测系统分析与维护.通过统计和比较分析,诊断和汇总出系统中的故障.(6)数据分析.实现经济评估分析、灵敏度分析、校正对策分析、在线故障计算等.

在DMS设计中构建以下几个功能模块:(1)网络分析模块,主要实现网络建模、网络监视、接线重构、负荷预测、短路计算等;(2)操作管理和用户管理模块,主要包括操作模拟、电量计费、实时电价报告等功能;(3)停电管理模块,实现故障检测、隔离与恢复、工作命令管理等;(4)GIS应用模块,实现设备管理、配电网规划、负荷控制管理等.

目前,由于某些SCADA的实时数据库还不具备直接支持EMS/DMS的功能,如不具备关系模型表的自动维护功能.公共信息模型(Common Information Model,CIM)是1个与具体实现无关的、用于描述管理信息的概念性模型.通过CIM建模,能得到管理域中实体的抽象和表示,其独立于具体的数据库、应用、协议及平台,使信息管理者可在网络中以通用的标准交互.为此,EMS/DMS应用软件系统建模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参考IEC 61970/IEC 61968 CIM,统一全网对象命名,建立统一的单元数据标准模型,遵守CCAPI 应用接口要求,从而支持用户或第3方的二次开发;并采用基于CORBA的分层开放分布式系统设计,满足异构环境(不同硬件、不同操作系统、不同的数据库系统)的互联互操作需求.

2.2 电力企业MIS的设计与实现

电力企业MIS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基于地理信息的供电网络管理及供电网日常生产管理.鉴于电

图 3 MIS功能

结构力企业中电力产品生产、销售及使用的一体化和企业内外存在复杂的原辅料供求关系的特点,从总体上将MIS分为6个层次,其功能设计见图3.它是1个包含数据采集、加工、存储、交换、统计和分析等方面行为的系统.各个子系统采用统一体系、统一编码、统一数据库和统一编程语言,使用标准接口.其中,生产管理子系统完成电力生产活动中直接牵涉到的业务,这些业务主要是生产和运行方面的,包括中央控制室、技术部以及与生产相关的管理部门;设备管理子系统主要是管理公司在生产活动中使用的各种设备的零备件,以便在设备维护和管理时更加便捷,包括零备件编号管理和备品工具管理;安监管理子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对公司的安全进行管理;领导审批子系统是领导用于审批各种报表、申请和计划书的系统;办公自动化子系统主要是对公司成员日常工作相关的各种事务的统一管理;电子邮件系统是为公司各部门工作人员随时传送信息的系统.

MIS采用系统集成思想,较好地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集成:(1)网络集成.系统中的计算机和网络环境的集成.(2)功能集成.系统中具有各种功能的程序模块集成,使系统中各种功能互相结合.(3)数据集成.采用标准化和规范化设计实现系统中的信息资源共享和数据交换.

企业资源系统的数据主要对电网所设计的各电气元件属性和状态量进行分析.主要电气元件有:变电站配电出线、配电变压器、配电线路、开闭站母线、无功补偿设备以及相关的二次设备(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控制系统、通信系统)等.在企业MIS中,处理电力系统业务数据所涉及的系统包括所有的电力二次系统和其他信息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SCADA,AGC(Automatic Gain Control)),EMS,调度员培训系统,电量计费系统,电力营销系统,继电保护和故障滤波信息系统,生产管理系统,雷电检测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和负荷管理系统等.涉及的数据包括:保护及故障信息实时数据、电网1次设备参数,准实时的保护设备运行状态、保护定值、故障信息和统计分析结果等.

为此,企业MIS要与上述系统联网,并在生产管理子系统中集成SCADA,EMS,DMS和生产管理等综合信息,从而进行分析、处理、计算和信息,满足系统内部和职能部门对信息的需求,保证信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2.3 安全防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安全防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负责供电网设备的网络监视.在该系统中采用Multi,agent技术.该技术是分布式人工智能中的新技术,这些Agent在物理上或逻辑上是分散的,行为是自治的,为共同完成某项任务或达到某些目的,遵守某种协议而连接起来,通过交换与合作解决超出单个Agent能力或知识的问题;其体系结构采用分层控制结构,对整个系统进行分散递阶控制;其整个系统分为组织层、协调层和响应层,每层均由完成相应任务的Agent组成.

为增强系统的安全性,还开发出安全防护程序,专机专用,防止操作人员的其他行为导致系统错误的产生,以软件方式禁止用户进行与综合自动化系统无关的操作.该防护程序包括控制台设计和安全防护管理设计.在控制台设计中,一旦Windows操作系统启动控制台后,控制台将屏蔽掉Windows操作系统,并对时间同步程序、数据库及数据库容量监测程序等需后台运行的程序设置为计算机启动程序,并进行周期性检测.安全防护管理的功能是保护系统免遭外来病毒侵害,如限制U盘、光盘和其他移动存储设备的使用.

2.4 三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图 4 三维仿真

系统结构三维仿真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基于GIS和三维模型的信息管理和展示,系统结构见图4.

(1)三维场景设计:利用先进虚拟现实技术、GIS技术和三维建模技术在计算机中建立现实的实体模型,为虚拟调度环境提供空间仿真支持.三维仿真采用三维图形方式真实展现地貌,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结合视频和音频等手段,使整体展示系统成为美妙的视听盛宴,不但能直观、形象、系统地表现整个电网工程,更可通过三维仿真平台展示整个电网工程.

(2)三维地形的表现:是三维场景建设的基础,直接影响场景的整体视觉效果.地形的表现主要包含地形建立和平面地物表现.

(3)三维模型设计及合成:三维地形工程必须通过精细三维数字模型表现.在虚拟场景建设软件环境下进行虚拟场景的合成,首先调入三维地形模型,生成地形虚拟场景,再将电网工程及地物三维模型按照数字地图的控制位置逐个调入,调整每个模型的大小和位置,然后加上大量的附属地物完成虚拟场景的合成,生成电网工程三维虚拟场景,包括地形场景生成设计,场景中工程合成设计,场景中地物、附属地物及各类标志、标注的合成设计等.

(4)三维场景管理方式的设计:如何对电网工程虚拟场景进行有效管理是系统开发成败的关键.虚拟场景的海量数据大致可分为2类:一类是电网工程地域广度意义上的,另一类是电网工程细节精细程度上的.就广度意义而言,海量数据指地域跨度非常大的数据量;就细节意义而言,海量数据指那些接近真实视觉效果的数据.虚拟场景管理方式的设计不但要满足系统数据量的要求,而且还要满足系统浏览查询速度的要求.场景的运行浏览需采用空间检索方式和载入功能,以实现海量数据的存储和快速浏览.

(5)交互式场景设计:电网工程交互式场景控制是仿真系统的基本功能,它提供不同方向的移动和旋转、缩放等功能,系统根据不同用户的习惯提供键盘和鼠标2种方式进行控制.

该子系统采用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三维实时视景管理软件Vega Prime 1.2实现场景的实时驱动管理.基础模型建模使用能提供曲线、曲面建模,特征建模等丰富建模方式的3DS Max软件.因Vega Prime只支持flt格式的三维模型,为此还需完成3ds格式到flt格式的转换研究.开发平台采用Windows XP操作系统、VC++ 6.0进行界面设计和事件触发,数据库为Oracle,进行三维模型管理.

3 系统的支撑环境设置

该电力数字化综合管理系统的支撑环境主要分为硬件平台设置和软件平台设置.

硬件平台设置:主服务器采用支持RISC技术的SUN系列服务器;工作站采用惠普系列产品的高性能计算机.

软件平台设置:采用开放分布式的体系结构,包括X,Window/Motif 图形界面、国际标准的网络通信、通信接口协议和Oracle数据库以及UNIX,Windows NT和Windows 2003多种操作系统内核的混合平台.主站服务器采用高实时性和高可靠性的UNIX操作系统;前置系统的服务器采用Windows NT系统以满足稳定性和可操作性; 所有工作站采用性价比高的计算机,安装Windows 2003系统,全面考虑运行维护人员的可操作性.由于EMS/DMS应用软件系统建模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参考IEC 61970/IEC 61968 CIM,统一全网对象命名),使整个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可在不同厂家的硬件平台上运行.另外,该系统的支撑环境还需对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通信系统和进程监控管理系统进行配置

在统一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历史库采用关系型商用数据库Oracle;实时库采用面向对象的内存数据库.该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可满足对数据的可靠管理和电力系统对数据实时性的要求,同时通过数据库自动复制技术满足不同节点之间数据通信的需求.EMS/DMS/DTS即可通过不同的节点配置分别运行在不同的节点上,DTS节点通过快照断面管理器获取其所需的EMS或DMS的实时数据.

统一的网络通信系统需遵循OSI网络通信参考模型,负责EMS/DMS/DTS 分布式系统中各节点工作站之间可靠的网络通信,进行网络监视和管理;自动化主站与终端之间的通信采用IEC 60870,5系列的协议;自动化主站与上级调度、其他调度或控制中心的接口建议按照IEC 60870,6(TASE 2)标准协议通信.统一的进程监控管理系统应负责协调和管理EMS/DMS/DTS一体化系统中的各种进程,监视不同的进程,启动、停止及禁用特定的进程.4 系统应用

洋山港作为中国新兴的深水港口,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其迅猛发展,面积超过56万km2,涉及多家重点单位,包括码头、保税区等,对用电稳定的要求非常高.自2005年洋山深水港1期工程开港后至今,原先的电力规划建设已不能满足最新的发展需求.面对高速发展的港口建设,电力供应作为先行条件为洋山港的建设和投运服务.

根据洋山港电力自动化的现状,当前港区内110 kV洋山站、10 kV开闭所及各箱式变电站均为各自独立的自动化系统,还未形成统一的供电网监控管理中心.新建的洋山港电力自动化系统应当综合考虑调度自动化(包括变电站自动化)和配网自动化功能需求.同时,考虑到目前洋山港供电部门人员力量不足,迫切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以往电力企业自动化系统不能互通有无、联合调度的分散管理状态,可采用变电站、配电网集中管控,配(网)调(度)合一的方式,建立统一的 SCADA 平台.从电力系统的发、输、配、用电层次看,DMS在横向和纵向上与多个系统集成并实现相应功能,DMS集成结构见图5.

图 5 DMS的纵向和横向集成结构

在横向层次上,SCADA采集来的实时信息与MIS,CIS及GIS中大量的信息和系统参数有机结合,综合反映电网的运行情况和全局生产管理情况,方便、安全地与外界数据交换,实现实时系统内部各应用功能之间、实时系统与外部其他系统之间、广域网之间的实时系统与上下级调度之间的数据通信和共享.

本文设计和实现的电力数字化综合管理系统正满足这几项需求并被应用于洋山港电力自动化系统建设.根据“小洋山供电系统规划”,2010年洋山港区将建成由多个110 kV变电站构成的骨干110 kV供电网络,见图6.因此,该综合管理系统中在纵向结构方面采用“主站――中间站(变电站/通信子站)――配电终端”的3层次结构;在横向结构

方面,洋山港、区等上层主站都采用配/调合一的结构,底层终端横向间结构视通信介质及其结构有所不同,其连接方式如第1节所述

图 6 洋山港变电站分布

5 结 论

经过实践运行证明,本文的电力数字化综合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能实现配电网生产运行、检修管理的自动化,有效实现信息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为企业市场营销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并可直接服务于现场工作,满足现场工作对各种信息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创新性、实时性,同时具有扩展性好,可维护性、安全性高等优点,不仅对洋山港港区的供电系统有重要意义,对其他重大、重点工程的供电系统也有重要的借鉴与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明俊, 于尔铿, 刘广一配电系统自动化及其发展[M]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 1998.

[2] 潘凯岩, 寇强, 郑涛, 等基于公共信息模型的 EMS/DMS/DTS一体化设计[J]电网技术, 2004, 28(18): 62,65.

[3] IEC 61970―301.EMSAPI,Part 301 Common information model(CIM) base[S].

[4] IEC 61968公用信息模型(CIM)[S].

[5] 詹红霞, 颜泉Multi,agent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重庆大学学报,2006, 29(11): 53,57.

[6] 陆艳青海量地形数据实时绘制的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 2003.

[7] 赵经成虚拟仿真训练系统设计与实践[M]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8.

[8] 刘海涛, 王晓龙, 苏剑配调一体配网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网技术, 2006, 30(S2): 668,671.

数字化综合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医院综合档案;数字化管理;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社会各领域中都开始广泛地应用信息技术,而且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巨大动力。而在现代社会信息化的环境中,医院综合档案在数字化管理方面的发展具有较为理想的空间。数字化方案管理方式的运用使得综合档案在流通运用方面与管理水平方面都得到了增强,并且全面优化并整合档案管理工作,使得工作效率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1 医院综合档案数字化管理具体应用

1.1 数字化管理应用在纸质档案中

在纸质档案数字化管理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方法就是光电扫描。而在把纸质档案扫描并形成图像文件以后,就需要进行计算机储存。但是,这种扫描的方式是不能够对扫描图像进行修改的,所以,就能够实现档案原始性的保存目的。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光电扫描而形成的图像文件会占据较大的空间,因此,这种方法比较适用在珍贵档案的数字化管理中[1]。除此之外,数字化管理应用在纸质档案中,还可以使用数字相机进行拍照,而且操作的步骤比较简单,所存储的图像具有较高的清晰度。另外,还能够有效地防止由于扫描或者是装订而出现的磨损问题。然而,这种方法所取得的图像,其大小同档案实际大小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一般在比较特殊的情况下运用。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将纸质档案转换成PDF的格式,并且向医院档案系统进行传送,使得档案管理的效果得以增强。

1.2 数字化管理应用在特种载体档案中

在特种载体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工作中,主要包括了照片与声像档案的管理。照片档案的管理有纸质管理和数码照片管理,其中,纸质照片管理主要就是使用扫描仪器来扫描照片档案,而后进行储存。而数码照片的管理则是使用数码相机来翻拍档案,进而对其进行图像获取。除此之外,开展特种载体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工作,最关键的就是实物档案照片管理,像是对证书或者是奖牌等物品以数码形式保存,进而为后期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医院的声像档案通常都会运用录音或者是录像等数字化的管理方法,而且,声像档案本身容量相对较大,所以,在数字化的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先开展缩小处理,而后有效地完成档案系统挂接的工作。在此之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就能够在调用数字文件的时候更加便捷,更好地对视频图像进行点播操作[2]。

1.3 电子病历的在线备份

患者病历是医院综合档案当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文件,而在开展病历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工作中,应该确保电子病历与数字档案能够实现实时地传输,并且在市档案局中予以备份,更好地保障电子病历和档案的安全。其中,档案登记备份的主要内容就是医院信息或者是电子病历等,而容量则是档案数字化成果数据与服务器的数据,实现备份载体包的分别创建。

2 完善医院综合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具体策略

2.1 与医院发展战略相结合

在医院综合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医院本身发展的战略,并与其进行有机结合,推动档案管理系统更好地为医院的未来发展提供所需的数据与信息支持。与此同时,医院的管理工作人员也同样应该端正个人管理态度,重视医院档案信息的现实意义,摒弃原有忽视文档管理部门作用的思想理念,把综合档案数字化的管理放置于重要的位置,并且融合医院发展战略,进一步推动档案数字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2.2 医院部门信息系统的有机整合

在开展医院综合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的时候,需要结合信息平台,全面整合并优化各信息子系统,更好地营造医院信息的环境,提高医院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的水平。与此同时,需要对医院办公室文件管理、人事管理以及医疗研究等多个系统予以整合,最终构建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3]。在此基础上,需要对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充分且合理地运用,确保医院文件与档案接受科学合理的管理。另外,医院部门信息系统的整合还能够推动医院档案无纸化的办公管理工作开展,对信息数据进行简单地存取,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在此背景下,充分地利用档案信息,发挥其自身的重要价值。

2.3 积极开展业务培训

因为医院综合档案的数字化管理会涉及到大量的文档数据信息,而且容量很大。所以,在实行档案全面管理的过程中,就会逐渐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自身技能的要求,确保其对计算机的软件与硬件进行深入地了解与掌握,并且熟悉网络和信息技术。简单地说,就是要求综合档案数字化的管理人员发展成为复合型的专业人才,能够全面管理文档资料并灵活地使用计算机技术。医院只有全面培养专业化的工作人员才能够在后期的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过程中更好地增强工作效率,促进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2.4 强化安全防护工作的力度

由于医院综合档案是医院方面的机密文件,所以,在开展数字化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保密。然而,因为数字化档案的管理主要建立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所以,很容易受到网络安全问题的影响[4]。除此之外,开展数字化信息管理方式能够有效地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所以,很容易导致档案信息资源受到损坏或者是遗失。由此可见,在实行综合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当中,一定要不断强化网络安全防护工作,并且对防盗措施进行合理地利用,通过对综合档案的复制与备份处理,使得医院档案信息数据的管理工作更加安全与可靠。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数字化管理方式应用在医院综合档案工作中,已经成为顺应时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也同样为医院的数字化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使得医院服务与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而在医院综合档案管理工作中运用数字化管理工作已经体现出明显的优势,所以,通过采用合理的完善措施就可以积极地推动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水平,实现医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文章对信息化环境中医院综合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合理的完善策略,旨在更好地促进医院综合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桂敏.医院综合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可行性探讨[J].办公室业务,2015(13):91-92.

[2]徐茁.医院综合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应用与体会[J].医院管理论坛,2013,30(3):57-59.

[3]李雯.探究医院综合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应用与体会[J].商,2015(28):84-84.

上一篇:电路设计理念范文 下一篇:临床医学基础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