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预算管理范文

时间:2023-08-01 10:58:54

税务预算管理

税务预算管理范文第1篇

摘要:近几年来全面预算管理在我国许多税务师事务所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对税务师事务所的生存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目前全面预算管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税务师事务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了税务师事务所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税务师事务所 全面预算管理 对策建议

财务管理作为税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事务所的经营成果具有重要影响。而全面预算能整合税务师事务所内外部的问题,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管理方法。全面预算是对企业一段时期内的业务能力、资金使用和财务方面的表现的总体预测,包含了财务和经营两个方面的预算。在我国新常态经济形势下,经济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长动力也向创新型驱动发展。因此,我国税务师事务所在管理方法上也进行了进一步的革新。本文将以新经济形势为背景,探讨税务师事务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从实际情况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新形势下税务师事务所全面预算存在的问题

(一)对全面预算认识不足

全面预算是税务师事务所内部的重要管理方法,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考核等需全体员工上下一致地参与。而目前我国税务师事务所内部的全面预算管理方法在实施时存在以下认识上的不足。第一,对全面预算的性质认识不足。全面预算是税务师事务所内部自我管理的方法,在全面预算的各个环节中都需要事务所全体员工的参与。全面预算挂钩着事务所的经营业绩,不仅仅是管理层的事情,也与基层员工的利益息息相关。许多员工把预算的执行当成是上级下达的任务,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这不利于全面预算的执行。员工应该认识到,全体员工对全面预算的各个环节的参与,能提高预算决策的正确性、预算执行的贯彻性和预算考核的公平性,能确保全面预算的有效施行。第二,对预算编制的认识不足。现实中,常发生在制定财务预算时,其他部门人员被拒之门外的情况,这样的做法可能导致财务预算不合理、员工执行预算积极性不高等。预算的编制除了需管理人员的决策和财务人员的制定外,还需其他部门的共同参与。在编制财务预算时,部分税务师事务所认为财务预算是财务的事情,仅让财务人员制定和执行财务预算,而没有意识到财务预算的综合汇总和数据信息需要其他部门提供,财务部门在预算编制时,只是提供预算方法。

(二)全面预算与战略目标相分离

全面预算的施行取决于税务师事务所的战略目标,而全面预算的执行又能保障战略目标的实现。然而在现实中,许多税务师事务所并未将全面预算与战略目标放在一起考量,对全面预算的执行也较为片面。在考量方面,许多税务师事务所没有认识到战略目标对全面预算的重要意义,有些税务师事务所甚至并没有具体的战略目标,这将导致全面预算对税务师事务所前景的预测无法根据不同时期的战略目标进行调整,甚至会使事务所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不管长期目标。长此以往,将导致税务师事务所的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无法衔接,短期预算也将和长期战略计划相冲突,从而使内部经营管理混乱,在市场经济中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在全面预算执行方面,部分税务师事务所存在认识片面、执行不力等问题。目前,许多税务师事务所对全面预算的认识不足,认为预算执行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许多员工将预算执行当作上级指派给下级的任务,在执行时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预算的执行除了需要财务部门的把控以外,还需其他部门员工的执行与监督,否则可能出现财务人员、监管不力或财务人员与其他部门人员互相包庇的现象,这不利于事务所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全面预算的执行缺乏组织保障

科学合理的全面预算需要有效的预算组织的制定与执行。财务预算是全面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预算涉及生产、采购、销售、行政等方面的预算,不能由单个部门编制或执行。在实际情况中,许多税务师事务所把全面预算当作纯粹的财务行为,并未建立全面预算的制定与执行组织,将财务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全权交给财务部门,不够重视全面预算的制定与实行。编制财务预算时,财务人员会根据上一年度的财务情况向管理人员进行说明,管理人员应做出相应的决策,各部门也应对财务预算进行核对和建议,这样可以提高财务预算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如上文所述,财务预算的综合汇总和数据信息需要其他部门提供,财务部门只是站在财务的角度分析预算数据并提供预算方法的支持。但在实际操作中,许多税务师事务所财务预算的编制仅靠财务部门或管理部门,而将其他部门排除在外,这会导致财务预算编制不合理。因此,税务师事务所应建立相应的预算部门,预算的编制除财务人员外还应有其他部门的参与,保障全面预算的执行。

(四)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健全

全面预算考核和激励机制的执行能约束预算行为、保障预算的执行,是保证全面预算发挥应有的作用的关键。当前,许多税务师事务所在全面预算方面存在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健全的问题。部分税务师事务所在施行全面预算时,主要关注的是预算编制部分,对预算的执行和考核不够重视,未建立或施行不健全的全面预算的考核和激励机制。预算目标作为业绩指标,在考核员工经营业绩和工作效率时作用重大。但目前许多税务师事务所的考核机制不健全,对考核的执行力度不够,出现了诸如考核指标不明确、考核内容不细分、考核执行不严格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全面预算的施行。同时,税务师事务所对考核的激励机制也不够重视。考核的激励机制能增强员工的积极性和促进预算的执行效率,对全面预算的施行很有必要。而在实际操作中,很多税务师事务所对员工激励不足,难以激发员工的热情,导致许多预算执行效率低下。此外,诸多税务师事务所在考核结束时,并未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分析,没有发挥全面预算对事务所管理和决策方面的作用。

二、新形势下税务师事务所加强全面预算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员工对全面预算的认识

全面预算是税务师事务所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加强管理和实现盈利目标的重要方法。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的税务师事务所对全面预算的认识还不够成熟,甚至存在许多误区。对此,税务师事务所应进行如下改进:第一,加强对全面预算的宣传教育。全面预算的制定与执行需税务师事务所全体员工的参与,因此,税务师事务所应重视对员工全面预算意识的培养,使员工深刻认识到全面预算对税务师事务所发展经营的重大意义,积极地参与到预算的编制、执行和考核中,提高预算决策的正确性,保障预算的有效执行和考核的公平性。第二,正确解读全面预算。全面预算的制定和执行效率影响着税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对全面预算的误读、错读容易导致全面预算施行方法错误,无法发挥全面预算的真正作用。因此,税务师事务所应重视对全面预算性质等方面的解读,正确认识全面预算,以提高全面预算方法实施的正确性。

(二)实行以战略目标为导向的全面预算

作为发展的长期规划,战略目标既是税务师事务所所有活动的目的所在,也是事务所发展的核心,战略目标的实现对税务师事务所意义重大。而加强全面预算对提高税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水平、促进税务师事务所自身发展有巨大作用。因此,税务师事务所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围绕战略目标开展全面预算。一方面,税务师事务所应制定好自身的具体的战略目标。制定具体的战略目标不仅能作为全面预算的基础和依据,更能对接事务所自身发展轨迹,促进事务所健康发展。因此,税务师事务所应及时制定战略目标,并在一定时期内进行总结,发挥战略目标的作用,使全面预算的制定和施行有据可依。另一方面,税务师事务所还应做好全面预算与战略目标的对接工作。如果全面预算与战略目标脱离的话,很可能使税务师事务所经营不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期目标,使事务所在长远的发展中处于不利位置,因此,税务师事务所应做好全面预算和战略目标的对接,实行以战略目标为导向的全面预算,才能使事务所拥有长远的发展。

(三)建立行之有效的全面预算组织

首先,建立完善、有效的全面预算组织,如预算管理的委员会等预算管理机构。预算管理机构可以设一名高级管理领导为机构内组织、审批等工作的负责人,通过明确的分工和权责制落实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工作;其次,可以在预算管理机构下设不同预算小组,来处理税务师事务所内部日常的预算工作;最后,还可在税务师事务所内部不同部门指定对该部门业务、预算和财务方面较为熟悉的人员作为该部门预算工作的负责人,确保预算工作在不同部门的开展和落实,从而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全面预算组织的建立不仅能提高预算执行效率,还能规范预算行为,促进各部门的协调合作,对全面预算意义重大。

(四)健全全面预算考核和激励机制

对税务师事务所而言,可从以下几点开展考核和激励机制。第一,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的考核机制,明确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考核指标和考核人员,使员工熟知考核的内容和标准等。第二,建立全面预算考核的激励机制,利用激励机制的作用增强员工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使预算发挥对员工的约束和激励作用。同时还应注意激励机制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以防不公平的激励机制对预算的执行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第三,建立考核评估机制,在考核结束时及时将预算与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在日后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及时避免该错误的出现。建立全面预算的考核和激励机制,能及时了解预算执行情况,并发现执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提高预算的执行效率。Z

参考文献:

1.尹秀峰.对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现状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3,(22).

税务预算管理范文第2篇

根据举报,某县地方税务局稽查局对县公证处有关收费情况开展稽查,发现2002年至2004年,该公证处收取的合计51.39万元的公证费,没有依法申报缴纳税费,共少缴营业税2.57万元,各种附加税费0.23万元。对公证处这种行为,税务机关除依法追缴税款和计征滞纳金外,处予1.71万元的罚款。

在案件查处的过程中,纳税人提出,他们所收取的公证费,已经纳入县财政专户管理,是否可以不予征收营业税?

显然,他们对行政事业性收费不征营业税应该具备的条件不是很清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营业税政策的通知》(财税字[1997]005号)规定:凡经中央及省级财政部门批准纳入预算管理或财政专户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无论是行政单位收取的,还是由事业单位收取的,均不征收营业税;未纳入预算管理或财政专户管理的,一律照章征收营业税。为了便于征收管理,对于中央批准纳入预算管理或财政专户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分批下发不征收营业税的收费(基金)项目名单;凡经省级批准纳入预算管理或财政专户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由省财政厅(局)、地方税务局分批下发不征收营业税的收费项目名单,并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备案。未列入名单的一律照章征收营业税。

因此,对行政事业性收费不征营业税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被列入不征收营业税的收费项目名单(分中央和省级名单);二是纳入预算管理或财政专户管理。两个必须同时具备,才不征收营业税,否则就应依法申报纳税。

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以后几个文件中,就行政事业性收费不征营业税两个条件如何适用,有专门的解释: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下发不征营业税的收费(基金)项目名单(第二批)的通知》(财税字[1997]117号)规定:对于已列入不征收营业税项目名单的收费、基金,在暂未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和财政专户管理之前,应照章征收营业税,具体征收办法由财政厅(局)、地方税务局制定。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下发不征营业税的收费(基金)项目名单(第三批)的通知》(财税[2000]31号)规定:未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或财政专户管理,或虽已财政预算管理、财政专户管理,但未列入名单(指不征营业税名单,作者注)的收费(基金)项目,一律按规定征收营业税。

税务预算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银行;预算管理;财务管理;实务;协调

银行预算财务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很多认为预算财务管理仅仅是记账的过程,但是却忽视了预算财务管理人员职能的发挥。预算财务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预算管理工作,另一方面是财务管理方面。其中财务管理又包括财务核算、应税管理、财务分析等职能,在银行的日常工作中,将预算管理作为管理的核心,而在管理时必须按照一定流程以及规章制度,这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必须了解预算与财务职能的关系,保证二者相辅相成,从而提高银行预算财务管理的水平。

一、加强银行监管机构、税务部门以及其他内部部门之间的沟通

1.监管机构

银行监管结构对银行各项工作以及资金流向有着监督与管理的作用,银监会对银行分支行或者自助银行工作流程以及风险控制等工作有着管控的作用,可以避免银行出现洗钱等违法行为,还对银行内部员工有着监督的作用,可以防止工作人员出现监守自盗等违规行为。为了保证监管的高效性,相关部门必须配合监管机构,做好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工作,还要做好内部协调工作。

2.税务部门

税务部门在日常工作时涉及多项内容,其需要整理企业各项所得税,还要掌握营业税,做好汇算清缴工作。为了保证税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必须加强对税务管理人员的管理,还要成立二级管理部门,对银行预算财务管理情况进行掌握。税务部门还要配置税务管理人员,并负责专项工作,要集中处理银行涉及的各项税务工作。税务部门的工作人员需要了解财经、税务法规,还要与银行其他部门做好沟通与联系工作,掌握最新的财税信息,还要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方式可以采用多种类型,有简报学习、视频培训、审计方式培训等等,通过这些培训方式可以提高税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以及工作水平,可以降低税务管理过程中出现风险的概率。

3.其他内部部门

银行内部有多个部门,这些部门之间必须做好沟通与管理工作,其有着不同的业务范围以及工作职务,在思考问题时都是站在本部门的立场上,而且各项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提高银行的盈利水平。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需要不断的提高业绩,在拉回较多业绩后,其他部门还要做好交接工作,所以,只有做好部门之间的沟通与管理工作,才能创造出更加的经济效益。预算财务管理是银行一项重要的工作,管理人员一定要做好业务分配工作,使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做好协调与配合工作,要做到坚持原则,但是也要以大局为重,在不断开发业务的同时,需要做好维护工作,这样才能保证银行预算财务管理人员工作的高效性。

二、银行预算财务管理工作实务

1.预算管理

为了提高预算管理的水平,必须保证管理人员充分发挥职能,预算管理人员必须掌握先进的预算技术,做好预算控制工作,还要做好资源配置管理工作,保证银行的收益,降低银行管理过程中的风险。预算管理需要综合考虑经营计划,还要对经营的效果进行评价,还要制定绩效考核制度,通过激励约束的方式对工作人员进行管理,银行中的多项业务都需要不同部门配合完成,所以,在制定预算管理制度时,一定要围绕统一的战略目标,这样才能保证银行稳健的经营。

预算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在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结合银行外部环境,还要结合银行经营现状制定财务管理目标以及计划。预算编制一定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要按照统一的参数制定经营业务范围。另外,在执行预算指标时,还要做好监督与控制工作。在制定指标时一定以增加银行效益为原则,突出重点工作,做好资源优化配置工作,激发管理人员工作的热情以及积极性,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2.财务管理的具体实施

从财务管理职能来看,其内容涵盖广泛,与预算管理相比,财务管理工作相对繁琐,但是财务管理,尤其是财务合规管理是一家银行赖以生存的基础,要想做到可持续地发展,必须坚持制度立行,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夯实财务基础管理。在银行筹建期间,可考虑制订适用于银行的《内部财务核算手册》等各类标准化手册,通过制订各类标准化手册,使每个新入行员工能通过对手册的学习,尽快熟悉掌握财务规章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实现在业务上的顺利衔接。在银行发展期间,可考虑结合实际完善与财务管理制度相配套的一系列综合性操作管理细则,如办公用品领用标准、员工差旅费标准、各类公务接待标准以及实物用品管理等各项操作管理实施细则,通过建立一系列完善、有效的费用支出约束机制,达到堵塞漏洞、降本增效,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对于检查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以财务风险提示单形式进行通报,并建立财务监督问效机制,将整改情况纳入分行年度财务管理评级和财务负责人考核中,形成事前参与预警、事中跟踪防范、事后审核问效的财务监督问效机制。

三、结语

预算财务管理工作是银行一项基础的工作,为了提高工作的效率,必须加强对预算财务管理团队的建设,还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与技能水平,预算财务管理人员不但要掌握专业的知识,还要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另外,银行内部各个部门一定要做好配合、协调工作,这样才能保证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鲍芳芳.浅谈商业银行预算管理[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03)

[2] 张德银.国内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全面预算管理研究[J]. 金融论坛,2008(05)

税务预算管理范文第4篇

摘 要:中国电信进入转型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时,系统推进战略转型,促进企业科学发展,是中国电信和每一位员工共同需要面对的问题。财务人员及财务工作在企业中将发挥怎样的作用,如何增强财务管理,如何服务企业转型,财务转型问题也引起了越来越多财务工作者的关注。文章从中国电信转型新时期下财务人员的思维转型角度,就预算、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税务筹划等方面作出初步的探讨,为中国电信财务转型提供新的思考,以期财务人员队伍能为中国电信战略转型提供更好的服务支撑并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电信 转型 财务 新思维

关键词:电信 转型 财务 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4-175-02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4-175-02

中国电信已经进入转型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时,系统推进战略转型,促进企业科学发展,是中国电信和每一位员工共同需要面对的问题。财务人员及财务工作在企业中将发挥怎样的作用,如何增强财务管理,如何服务企业转型,财务转型问题也引起了越来越多财务工作者的关注。

中国电信已经进入转型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时,系统推进战略转型,促进企业科学发展,是中国电信和每一位员工共同需要面对的问题。财务人员及财务工作在企业中将发挥怎样的作用,如何增强财务管理,如何服务企业转型,财务转型问题也引起了越来越多财务工作者的关注。

一、财务转型首先需要财务人员思维模式的转型

一、财务转型首先需要财务人员思维模式的转型

随着电信竞争的日益激烈,电信市场环境的急剧变化,电信企业内部在战略决策、业务开发、管理方式、服务策略等方面都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企业转型的过程需要财务转型做服务和支撑,这首先需要财务人员思维模式的转型。

随着电信竞争的日益激烈,电信市场环境的急剧变化,电信企业内部在战略决策、业务开发、管理方式、服务策略等方面都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企业转型的过程需要财务转型做服务和支撑,这首先需要财务人员思维模式的转型。

1.需要提高对待转型的积极主动性。面对转型问题,要做好迎难而上的思想准备,发挥财务人员的务实精神,为转型提供服务与支撑。同时,面对转型中的新问题,不一味拘泥于旧的思维方式,要勇于创新和实践。

1.需要提高对待转型的积极主动性。面对转型问题,要做好迎难而上的思想准备,发挥财务人员的务实精神,为转型提供服务与支撑。同时,面对转型中的新问题,不一味拘泥于旧的思维方式,要勇于创新和实践。

2.需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中国会计制度的改革,新的税法政策的实施,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知识更新水平必需要适应新的制度和政策的变化,才能更好地服务和支撑企业的发展。尤其是随着电信转型新业务的开展,对分产品和分客户群的成本分析,全业务模式下移动业务的处理方式等,对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需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中国会计制度的改革,新的税法政策的实施,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知识更新水平必需要适应新的制度和政策的变化,才能更好地服务和支撑企业的发展。尤其是随着电信转型新业务的开展,对分产品和分客户群的成本分析,全业务模式下移动业务的处理方式等,对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克服财务会计的保守思维方式,从传统的“账房先生”到企业战略决策的参与者、服务支撑者。企业的战略链有两个链条――产品链和价值链,产品链是企业关于产品的战略定位,价值链是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的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战略预算的实现,而战略预算则需要财务战略提供技术保证,包括预算的分解、收益的分配、内控和考核等。

3.克服财务会计的保守思维方式,从传统的“账房先生”到企业战略决策的参与者、服务支撑者。企业的战略链有两个链条――产品链和价值链,产品链是企业关于产品的战略定位,价值链是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的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战略预算的实现,而战略预算则需要财务战略提供技术保证,包括预算的分解、收益的分配、内控和考核等。

二、构建基于战略的预算管理新思维

二、构建基于战略的预算管理新思维

(一)预算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预算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1.强调预算管理的平台作用而忽视发挥平台作用的条件。预算管理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的事,预算需要先做好最基础的核算和考核。

1.强调预算管理的平台作用而忽视发挥平台作用的条件。预算管理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的事,预算需要先做好最基础的核算和考核。

2.将全面预算与财务预算等同起来。尤其是业务部门通常认为预算就是财务部门的事情,或者认为预算是由财务部门负责的,自己只要搞好自己专业内的事情就可以了,财务往往成为单位预算的末端,缺乏整体的把控。

2.将全面预算与财务预算等同起来。尤其是业务部门通常认为预算就是财务部门的事情,或者认为预算是由财务部门负责的,自己只要搞好自己专业内的事情就可以了,财务往往成为单位预算的末端,缺乏整体的把控。

3.将预算指标视作预测的结果,忽视了预算的决策和管理作用,往往造成财务的被动。

3.将预算指标视作预测的结果,忽视了预算的决策和管理作用,往往造成财务的被动。

(二)转变预算管理思维模式的必要性

(二)转变预算管理思维模式的必要性

1.财务转型需要提高财务人员的总体把控能力,将企业的决策深入贯彻到每一个环节,这就需要财务人员树立基于战略的预算管理新思维。

1.财务转型需要提高财务人员的总体把控能力,将企业的决策深入贯彻到每一个环节,这就需要财务人员树立基于战略的预算管理新思维。

2.总体环境的变化要求财务人员转变预算管理思维模式。

2.总体环境的变化要求财务人员转变预算管理思维模式。

首先,目前电信市场争夺的焦点开始从客户数量向客户质量转变,这就要求企业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市场调查和科学分析预测,实行市场、业务、投资、财务、资金等各方面综合配套的全面预算管理。其次,市场环境的变化要求逐步实现由内部管理考核指标向外部客户感知评价指标转变,需要更好地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另外,作为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企业,中国电信需要接受全体股东的监督,遵循萨班斯法案的要求,在新的会计准则的执行越来越规范、内外部审计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的环境下,要求电信企业的财务人员构建基于战略的预算管理新思维。

首先,目前电信市场争夺的焦点开始从客户数量向客户质量转变,这就要求企业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市场调查和科学分析预测,实行市场、业务、投资、财务、资金等各方面综合配套的全面预算管理。其次,市场环境的变化要求逐步实现由内部管理考核指标向外部客户感知评价指标转变,需要更好地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另外,作为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企业,中国电信需要接受全体股东的监督,遵循萨班斯法案的要求,在新的会计准则的执行越来越规范、内外部审计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的环境下,要求电信企业的财务人员构建基于战略的预算管理新思维。

(三)构建基于战略的预算管理新思维的一些思考

(三)构建基于战略的预算管理新思维的一些思考

1.建立符合企业战略目标的预算目标。财务部门作为预算的牵头部门,需要具备整体的把控能力,预算的编制也必需符合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方向。在总的目标框架内,牵头制定可操作可实现的具体目标,才能真正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预算的编制应为预算的实现指明方向,预算的编制需要所有部门的共同合作。

1.建立符合企业战略目标的预算目标。财务部门作为预算的牵头部门,需要具备整体的把控能力,预算的编制也必需符合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方向。在总的目标框架内,牵头制定可操作可实现的具体目标,才能真正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预算的编制应为预算的实现指明方向,预算的编制需要所有部门的共同合作。

2.变预算管理的末端为全程全流程管理。管理需要多条腿走路,预算管理也需要各个部门的紧密配合,共同完成预算目标,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首先,预算的编制需要各个业务部门的参与。其次,要将预算执行与分析深入到业务层面,与动态控制结合起来,提高业务部门对预算的认知程度。另外,区分预算与内控的关系,两者不可等同。

2.变预算管理的末端为全程全流程管理。管理需要多条腿走路,预算管理也需要各个部门的紧密配合,共同完成预算目标,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首先,预算的编制需要各个业务部门的参与。其次,要将预算执行与分析深入到业务层面,与动态控制结合起来,提高业务部门对预算的认知程度。另外,区分预算与内控的关系,两者不可等同。

3.提高把控能力,降低企业风险。首先,使预算管理细化到各级管理单元,分级实施预算管理控制,实现所有预算事项的可控在控。其次,实时跟踪预算的执行,严格对预算执行进行实时监控。最后,完善预算考核体系,更新预算考核机制,实现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强化预算考核的刚性。

3.提高把控能力,降低企业风险。首先,使预算管理细化到各级管理单元,分级实施预算管理控制,实现所有预算事项的可控在控。其次,实时跟踪预算的执行,严格对预算执行进行实时监控。最后,完善预算考核体系,更新预算考核机制,实现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强化预算考核的刚性。

4.实行精细化管理。预算管理不是“拍脑袋”的事情,尤其是财务人员,要进一步发挥财务管理的决策支撑作用。首先,要规范财务管理流程,重点做好财务会计基础工作,抓好汇集、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其次,加强整体预算,合理调配资源,探索有效的资源配置模型,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4.实行精细化管理。预算管理不是“拍脑袋”的事情,尤其是财务人员,要进一步发挥财务管理的决策支撑作用。首先,要规范财务管理流程,重点做好财务会计基础工作,抓好汇集、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其次,加强整体预算,合理调配资源,探索有效的资源配置模型,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构建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内控管理新思维

三、构建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内控管理新思维

(一)全面风险管理的定义

(一)全面风险管理的定义

依据COSO委员会2003年7月完成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定义: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受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的影响。这个过程从企业战略制定一直贯穿到企业的各项活动中,用于识别那些可能影响企业的潜在事件并管理风险,使之在企业的风险偏好之内,合理确保企业取得既定的目标。

依据COSO委员会2003年7月完成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定义: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受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的影响。这个过程从企业战略制定一直贯穿到企业的各项活动中,用于识别那些可能影响企业的潜在事件并管理风险,使之在企业的风险偏好之内,合理确保企业取得既定的目标。

(二)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的关系

(二)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的关系

1.内部控制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内部控制的动力来自企业对风险的认识和管理。内部控制是为了实现经济组织的管理目标而提供的一种合理保障,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合理保证合规经营、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和经营结果的效率与效益。

1.内部控制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内部控制的动力来自企业对风险的认识和管理。内部控制是为了实现经济组织的管理目标而提供的一种合理保障,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合理保证合规经营、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和经营结果的效率与效益。

2.全面风险管理涵盖了内部控制。内部控制仅是管理的一项职能,主要是通过事后和过程的控制来实现其自身的目标;而全面风险管理则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各个方面,控制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在事前制订目标时就充分考虑了风险的存在。

2.全面风险管理涵盖了内部控制。内部控制仅是管理的一项职能,主要是通过事后和过程的控制来实现其自身的目标;而全面风险管理则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各个方面,控制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在事前制订目标时就充分考虑了风险的存在。

3.两者的活动不一致。内部控制主要是对目标和战略计划制定当中的风险进行评估,而全面风险管理还负责企业战略目标的具体设立。

3.两者的活动不一致。内部控制主要是对目标和战略计划制定当中的风险进行评估,而全面风险管理还负责企业战略目标的具体设立。

4.两者对风险的定义不同。内部控制框架中,没有区分风险和机会。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中,把风险明确定义为“对企业的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将风险与机会区分开来。

4.两者对风险的定义不同。内部控制框架中,没有区分风险和机会。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中,把风险明确定义为“对企业的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将风险与机会区分开来。

5.两者对风险的对策不一致。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在风险度量的基础上,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战略与风险偏好相一致,增长、风险与回报相联系,进行经济资本分配及利用风险信息支持业务前台决策流程等,从而帮助企业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这些内容都是内部控制框架中没有的,也是其所不能做到的。

5.两者对风险的对策不一致。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在风险度量的基础上,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战略与风险偏好相一致,增长、风险与回报相联系,进行经济资本分配及利用风险信息支持业务前台决策流程等,从而帮助企业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这些内容都是内部控制框架中没有的,也是其所不能做到的。

(三)构建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新思维

(三)构建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新思维

存入我的阅览室

由于全面风险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在电信转型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尽快转换长期以来固化的观念和思维定式,努力构建体现全面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新思维,赋予内部控制新内容。

由于全面风险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在电信转型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尽快转换长期以来固化的观念和思维定式,努力构建体现全面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新思维,赋予内部控制新内容。

1.构建全新的内部控制组织体系原则。

1.构建全新的内部控制组织体系原则。

(1)全面风险管理原则。内部控制组织结构的设置应使风险管理的目标和要求渗透到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内部控制要遵循全面风险管理的原则,即:全员管理原则,实现全体员工对风险管理的参与;全过程管理原则,对企业的发展、业务操作的全过程实行风险控制;全方位风险管理原则,不但要包括业务风险,还要包括法律风险、技术风险等。

(1)全面风险管理原则。内部控制组织结构的设置应使风险管理的目标和要求渗透到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内部控制要遵循全面风险管理的原则,即:全员管理原则,实现全体员工对风险管理的参与;全过程管理原则,对企业的发展、业务操作的全过程实行风险控制;全方位风险管理原则,不但要包括业务风险,还要包括法律风险、技术风险等。

(2)独立性原则。内部审计部门、监察部门要与经营、支持保障部门保持相互独立,直接向最高决策层负责,保证内部控制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可蠹撇棵拧⒓嗖觳棵乓刖⒅С直U喜棵疟3窒嗷ザ懒苯酉蜃罡呔霾卟愀涸穑Vつ诓靠刂苹沟亩懒⑿院腿ㄍ浴

(3)协调与效率原则。要保证部门之间权责划分明确、清晰,便于操作;保证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方便、快捷,准确无误,保证经营管理的高效运作。

(3)协调与效率原则。要保证部门之间权责划分明确、清晰,便于操作;保证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方便、快捷,准确无误,保证经营管理的高效运作。

2.构建符合内控要求的业务管理新制度。要在符合内部控制要求的前提下,全面梳理现有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各项业务管理制度,整合业务操作流程,建立起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的防范体制,构筑起覆盖所有业务品种和涉及业务全过程的内控管理体系,实现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的同步。逐步建立起业务管理服从规章制度、业务操作服从处理流程、业务考核服从统一标准的管理新制度。

2.构建符合内控要求的业务管理新制度。要在符合内部控制要求的前提下,全面梳理现有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各项业务管理制度,整合业务操作流程,建立起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的防范体制,构筑起覆盖所有业务品种和涉及业务全过程的内控管理体系,实现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的同步。逐步建立起业务管理服从规章制度、业务操作服从处理流程、业务考核服从统一标准的管理新制度。

3.构建切合实际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通过确定风险控制环节,分解、落实机构内各部门、各岗位管理职责,并对各单位、各部门的控制状况进行检查、评价和考核,强化风险管理责任,提高全员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全面有效地控制经营风险。将内部控制管理由个人行为和操作行为提升到整个单位的整体行为。

3.构建切合实际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通过确定风险控制环节,分解、落实机构内各部门、各岗位管理职责,并对各单位、各部门的控制状况进行检查、评价和考核,强化风险管理责任,提高全员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全面有效地控制经营风险。将内部控制管理由个人行为和操作行为提升到整个单位的整体行为。

四、构建基于法制的税务筹划新思维

四、构建基于法制的税务筹划新思维

税务筹划是纳税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在国家税收政策、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充分利用税法提供的一切优惠条件,通过企业经营活动的安排和筹划,在诸多可选的方案中择其最优,以减轻税负,达到税后利润最大化的一种经营管理活动。

税务筹划是纳税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在国家税收政策、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充分利用税法提供的一切优惠条件,通过企业经营活动的安排和筹划,在诸多可选的方案中择其最优,以减轻税负,达到税后利润最大化的一种经营管理活动。

1.税务筹划的前提条件是遵守税法和拥护税法,是在对税法的深刻认识和透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财务人员必需遵循税法的要求进行税务筹划,减少企业的法律风险。

1.税务筹划的前提条件是遵守税法和拥护税法,是在对税法的深刻认识和透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财务人员必需遵循税法的要求进行税务筹划,减少企业的法律风险。

2.规范税务筹划的基础工作。

2.规范税务筹划的基础工作。

(1)设立完整、规范的会计账目和编制真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既是国家有关《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也是企业依法纳税、满足税务管理部门要求的基本需要,同时又构成了企业税务筹划的微观技术基础。完整、规范的会计资料便于企业对税务筹划进行量化分析,为提高筹划效率提供依据。

(1)设立完整、规范的会计账目和编制真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既是国家有关《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也是企业依法纳税、满足税务管理部门要求的基本需要,同时又构成了企业税务筹划的微观技术基础。完整、规范的会计资料便于企业对税务筹划进行量化分析,为提高筹划效率提供依据。

(2)企业还应对其各个业务流程和费用项目进行细分,根据财务数据认真分析各项业务和项目的独立性和依赖性,除考虑发展机遇和管理要求外,还应综合考虑各项税负的影响,为企业的业务转型做好税负基础分析工作,尽量减少整个企业的税负。

(2)企业还应对其各个业务流程和费用项目进行细分,根据财务数据认真分析各项业务和项目的独立性和依赖性,除考虑发展机遇和管理要求外,还应综合考虑各项税负的影响,为企业的业务转型做好税负基础分析工作,尽量减少整个企业的税负。

3.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企业进行税务筹划虽然可以带来节税效应,但任何一项筹划方案都有两面性,在取得税收利益的同时,也要为筹划方案的实施付出相关的成本和额外的费用,如雇用相关人才、技术支持、支付服务费等,而且还会发生因选择该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带来的机会成本。因而企业进行税务筹划和其他财务决策一样,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最小的筹划成本获得最大的税收利益。只有在预期收益大于其成本时,筹划方案才可付诸实施。切不可为筹划而筹划,而应计算税务筹划的经济利益,合则为之。

3.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企业进行税务筹划虽然可以带来节税效应,但任何一项筹划方案都有两面性,在取得税收利益的同时,也要为筹划方案的实施付出相关的成本和额外的费用,如雇用相关人才、技术支持、支付服务费等,而且还会发生因选择该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带来的机会成本。因而企业进行税务筹划和其他财务决策一样,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最小的筹划成本获得最大的税收利益。只有在预期收益大于其成本时,筹划方案才可付诸实施。切不可为筹划而筹划,而应计算税务筹划的经济利益,合则为之。

4.注意培养企业税务筹划人员。税务筹划是一项高层次的理财活动,成功的税收筹划不仅要求筹划主体以正确的理论作为指导,更要筹划主体具备法律、税收、财务会计、统计、金融、数学、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统筹谋划的能力,否则,即使有迫切的税务筹划愿望也难有具体的筹划作为。如果盲目地开展税务筹划,其结果可能是得不偿失。因此,从事税务筹划的人员应当精通多门学科,具备相当的专业素质。尽管企业可以聘请常年税务顾问或雇用税务人员来为企业进行税务筹划,但税务筹划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没有内部有关人员的配合和介入是绝对不可行的。企业要想降低纳税筹划的风险,提高纳税筹划的成功率,重视企业内部税务筹划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风险,提高纳税筹划的成功率,重视企业内部税务筹划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吕玉梅.以风险管理为导向构建企业内部控制.技术经济,2007(5)

1.吕玉梅.以风险管理为导向构建企业内部控制.技术经济,2007(5)

2.孔令男,许天兴.博弈论视角下的企业内部控制浅谈.财会通讯理财,2008(10)

2.孔令男,许天兴.博弈论视角下的企业内部控制浅谈.财会通讯理财,2008(10)

3.彭若弘.电信运营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中的若干问题探讨.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3(1)

3.彭若弘.电信运营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中的若干问题探讨.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3(1)

4.陈秧秧.企业风险管理综合框架.财会通讯(综合版),2005(2)

4.陈秧秧.企业风险管理综合框架.财会通讯(综合版),2005(2)

5.支文.国有企业税务筹划探析.广西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3(3)

5.支文.国有企业税务筹划探析.广西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3(3)

(作者单位: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 安徽合肥 230001)

(作者单位: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 安徽合肥 230001)

(责编:贾伟)

(责编:贾伟)

存入我的阅览室

由于全面风险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在电信转型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尽快转换长期以来固化的观念和思维定式,努力构建体现全面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新思维,赋予内部控制新内容。

由于全面风险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在电信转型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尽快转换长期以来固化的观念和思维定式,努力构建体现全面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新思维,赋予内部控制新内容。

1.构建全新的内部控制组织体系原则。

1.构建全新的内部控制组织体系原则。

(1)全面风险管理原则。内部控制组织结构的设置应使风险管理的目标和要求渗透到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内部控制要遵循全面风险管理的原则,即:全员管理原则,实现全体员工对风险管理的参与;全过程管理原则,对企业的发展、业务操作的全过程实行风险控制;全方位风险管理原则,不但要包括业务风险,还要包括法律风险、技术风险等。

(1)全面风险管理原则。内部控制组织结构的设置应使风险管理的目标和要求渗透到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内部控制要遵循全面风险管理的原则,即:全员管理原则,实现全体员工对风险管理的参与;全过程管理原则,对企业的发展、业务操作的全过程实行风险控制;全方位风险管理原则,不但要包括业务风险,还要包括法律风险、技术风险等。

(2)独立性原则。内部审计部门、监察部门要与经营、支持保障部门保持相互独立,直接向最高决策层负责,保证内部控制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2)独立性原则。内部审计部门、监察部门要与经营、支持保障部门保持相互独立,直接向最高决策层负责,保证内部控制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3)协调与效率原则。要保证部门之间权责划分明确、清晰,便于操作;保证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方便、快捷,准确无误,保证经营管理的高效运作。

(3)协调与效率原则。要保证部门之间权责划分明确、清晰,便于操作;保证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方便、快捷,准确无误,保证经营管理的高效运作。

2.构建符合内控要求的业务管理新制度。要在符合内部控制要求的前提下,全面梳理现有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各项业务管理制度,整合业务操作流程,建立起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的防范体制,构筑起覆盖所有业务品种和涉及业务全过程的内控管理体系,实现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的同步。逐步建立起业务管理服从规章制度、业务操作服从处理流程、业务考核服从统一标准的管理新制度。

2.构建符合内控要求的业务管理新制度。要在符合内部控制要求的前提下,全面梳理现有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各项业务管理制度,整合业务操作流程,建立起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的防范体制,构筑起覆盖所有业务品种和涉及业务全过程的内控管理体系,实现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的同步。逐步建立起业务管理服从规章制度、业务操作服从处理流程、业务考核服从统一标准的管理新制度。

3.构建切合实际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通过确定风险控制环节,分解、落实机构内各部门、各岗位管理职责,并对各单位、各部门的控制状况进行检查、评价和考核,强化风险管理责任,提高全员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全面有效地控制经营风险。将内部控制管理由个人行为和操作行为提升到整个单位的整体行为。

3.构建切合实际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通过确定风险控制环节,分解、落实机构内各部门、各岗位管理职责,并对各单位、各部门的控制状况进行检查、评价和考核,强化风险管理责任,提高全员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全面有效地控制经营风险。将内部控制管理由个人行为和操作行为提升到整个单位的整体行为。

四、构建基于法制的税务筹划新思维

四、构建基于法制的税务筹划新思维

税务筹划是纳税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在国家税收政策、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充分利用税法提供的一切优惠条件,通过企业经营活动的安排和筹划,在诸多可选的方案中择其最优,以减轻税负,达到税后利润最大化的一种经营管理活动。

税务筹划是纳税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在国家税收政策、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充分利用税法提供的一切优惠条件,通过企业经营活动的安排和筹划,在诸多可选的方案中择其最优,以减轻税负,达到税后利润最大化的一种经营管理活动。

1.税务筹划的前提条件是遵守税法和拥护税法,是在对税法的深刻认识和透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财务人员必需遵循税法的要求进行税务筹划,减少企业的法律风险。

1.税务筹划的前提条件是遵守税法和拥护税法,是在对税法的深刻认识和透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财务人员必需遵循税法的要求进行税务筹划,减少企业的法律风险。

2.规范税务筹划的基础工作。

2.规范税务筹划的基础工作。

(1)设立完整、规范的会计账目和编制真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既是国家有关《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也是企业依法纳税、满足税务管理部门要求的基本需要,同时又构成了企业税务筹划的微观技术基础。完整、规范的会计资料便于企业对税务筹划进行量化分析,为提高筹划效率提供依据。

(1)设立完整、规范的会计账目和编制真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既是国家有关《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也是企业依法纳税、满足税务管理部门要求的基本需要,同时又构成了企业税务筹划的微观技术基础。完整、规范的会计资料便于企业对税务筹划进行量化分析,为提高筹划效率提供依据。

(2)企业还应对其各个业务流程和费用项目进行细分,根据财务数据认真分析各项业务和项目的独立性和依赖性,除考虑发展机遇和管理要求外,还应综合考虑各项税负的影响,为企业的业务转型做好税负基础分析工作,尽量减少整个企业的税负。

(2)企业还应对其各个业务流程和费用项目进行细分,根据财务数据认真分析各项业务和项目的独立性和依赖性,除考虑发展机遇和管理要求外,还应综合考虑各项税负的影响,为企业的业务转型做好税负基础分析工作,尽量减少整个企业的税负。

3.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企业进行税务筹划虽然可以带来节税效应,但任何一项筹划方案都有两面性,在取得税收利益的同时,也要为筹划方案的实施付出相关的成本和额外的费用,如雇用相关人才、技术支持、支付服务费等,而且还会发生因选择该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带来的机会成本。因而企业进行税务筹划和其他财务决策一样,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最小的筹划成本获得最大的税收利益。只有在预期收益大于其成本时,筹划方案才可付诸实施。切不可为筹划而筹划,而应计算税务筹划的经济利益,合则为之。

3.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企业进行税务筹划虽然可以带来节税效应,但任何一项筹划方案都有两面性,在取得税收利益的同时,也要为筹划方案的实施付出相关的成本和额外的费用,如雇用相关人才、技术支持、支付服务费等,而且还会发生因选择该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带来的机会成本。因而企业进行税务筹划和其他财务决策一样,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最小的筹划成本获得最大的税收利益。只有在预期收益大于其成本时,筹划方案才可付诸实施。切不可为筹划而筹划,而应计算税务筹划的经济利益,合则为之。

4.注意培养企业税务筹划人员。税务筹划是一项高层次的理财活动,成功的税收筹划不仅要求筹划主体以正确的理论作为指导,更要筹划主体具备法律、税收、财务会计、统计、金融、数学、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统筹谋划的能力,否则,即使有迫切的税务筹划愿望也难有具体的筹划作为。如果盲目地开展税务筹划,其结果可能是得不偿失。因此,从事税务筹划的人员应当精通多门学科,具备相当的专业素质。尽管企业可以聘请常年税务顾问或雇用税务人员来为企业进行税务筹划,但税务筹划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没有内部有关人员的配合和介入是绝对不可行的。企业要想降低纳税筹划的风险,提高纳税筹划的成功率,重视企业内部税务筹划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的培养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吕玉梅.以风险管理为导向构建企业内部控制.技术经济,2007(5)

1.吕玉梅.以风险管理为导向构建企业内部控制.技术经济,2007(5)

2.孔令男,许天兴.博弈论视角下的企业内部控制浅谈.财会通讯理财,2008(10)

2.孔令男,许天兴.博弈论视角下的企业内部控制浅谈.财会通讯理财,2008(10)

3.彭若弘.电信运营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中的若干问题探讨.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3(1)

3.彭若弘.电信运营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中的若干问题探讨.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3(1)

4.陈秧秧.企业风险管理综合框架.财会通讯(综合版),2005(2)

4.陈秧秧.企业风险管理综合框架.财会通讯(综合版),2005(2)

5.支文.国有企业税务筹划探析.广西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3(3)

5.支文.国有企业税务筹划探析.广西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3(3)

(作者单位: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 安徽合肥 230001)

(作者单位: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 安徽合肥 230001)

(责编:贾伟)

(责编:贾伟)

税务预算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物流园区 全面预算管理

在改革开放体制的不断发展与深入下,开发区的建设与发展成为了各级政府提高该地区综合竞争实力、拉动经济增长的一种重要形式。园区财政局兼具上级财政派出机构和园区内设机构的双重管理体制,财税预算收入的完成和项目建设支出预算管理执行中存在一定困难,这些实际存在的问题也是我们财政人需要进一步思考、认识与解决的问题。

一、现阶段国内物流园区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现状

全面预算管理即是通过预算对组织经营目标(主要是利润)予以确定、监控的系统,包括预算的编制、执行、计量、分析、反馈、奖惩、审计和技术支持。全面预算管理,是资金预算的进一步延伸,与成本费用预算和资金预算作用相比,全面预算管理更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目前,全面预算管理在物流园区的运用成效并不理想。相对于传统预算管理模式,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有效的弥补其中的缺陷,我国从2000年逐步推行了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及收支两条线等方面的改革,促进了全面预算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与科学化。但在物流园区的预算管理执行中却诸多“水土不服”:如预算编制较粗达不到精细化管理;执行绩效低下,执行不彻底或执行困难;园区项目缺少持续有效监督等问题。这都对物流园区的全面预算管理提出了考验,笔者拟就本单位财政财务预算管理执行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浅析和探讨。

二、长沙金霞开发区实行全面预算的基本情况

(一)金霞经济开发区基本概况

金霞经济开发区位于湖南省会长沙城北部,成立于1992年,是经国务院批准的湖南省首批重点开发区,也是湖南省唯一的综合性现代物流园区。开发区规划总面积为80平方公里,含金霞、沙坪、鹅秀、高岭、青竹湖五个组团。其中,以金霞组团为核心区,主要布局物流服务设施,包括:长沙港、长沙火车货运站等省、市重要的交通枢纽设施;同时与鹅秀、沙坪、青竹湖和高岭组团进行商贸地产、出口加工、大运量工业、高新技术、物流装备制造、以及服务外包等产业的发展。目前园区共拥有五大物流平台:即长沙海关金霞办事处、长沙港、长沙铁路货运站、金霞保税物流中心、联运物流中心。

“十一五”期间,金霞园区经济提速,跨越发展,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5.58亿元,年均增长在54.7%;物流货物吞吐量达1432万吨,年均增长72.1%;2010年实现财政总收入6.54亿元,与预算基期2006年相比(不足0.4亿元)大幅上升。先后获批“中国物流实验基地”、“中国物流学会产学研基地”,并荣膺“湖南十大最具投资价值产业园区”与“中国物流示范基地”。“十二五”时期,园区将“提升综合实力、争创国家园区”作为奋斗目标,新建市政道路59条,里程总计85公里,完成投资68亿元,新增城区面积35平方公里,由此城北发展空间得到了大幅度的扩展,园区的区域价值明显提升。

(二)园区近年财政预算管理的基本情况

近三年,是园区从“建设园区”到“经营园区”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自此,园区为实现财政预算资金的有效分配、执行与监督,确保财政收支平衡,根据国家《预算法》要求,结合园区具体情况将预算分为了两个部分,即园区管委会财政基本收支预算与平台公司及各建设指挥部资金计划。对管委会年度财政收支、公司指挥部资金收付实行年初全面预算、季度分项分析、年中稍作微调、年终绩效考核的严格控制管理。

三、当前园区全面预算执行中所面临的困难

(一)收入任务执行中的困难

1、园区定位性质造成税源及财税收入不成正比

金霞经济开发区定位为物流园区,由于区域内占据园区很大面积的基础配套服务项目和部分物流项目都是国家减免税收或税收直接上缴中央国库的单位,如园区的粮食物流项目:湖南粮食集团、金霞粮食产业有限公司等占地面积近两平方公里,但这都是国家免税单位;再者,长沙港等项目,由于货物吞吐量不大,对园区的税赋贡献极低;另外,像长沙海关金霞办事处、长沙铁路货运站、即使在提升园区的品质方面具有很大贡献,但每年的海关关税和铁路货运都是中央级税收,对园区总量税收统计方面都起不到任何作用。所以,物流园区的定位决定了金霞占地较大、但税源及财税收入却不能与之成正比的现状。

2、国家及地方政府税收政策变化影响了园区收入完成

近几年,国家及省市几次税务政策调整,对园区收入的冲击相当大。首先,是国家的“营改增”税收政策调整,然后省、市这几年也相继对税收范围进行了调整。调整后对园区的根本影响就是园区所享的地税收入――营业税的税基大幅减少,而园区税收主要来源在于营业税。尽管各级地方政府在税务政策调整时设立了一个前提就是:保基数。保基数对于已经进入平稳发展的地区还是提供了收入保障。但对于近年飞速发展、优质入园项目遍地开花的园区在财税收入上实际是得不偿失。

3、园区地域涵盖面广影响了财税收入分享财力

园区规划总面积80平方公里,涵盖范围宽广。涉及征收管理的国、地税务局、科室、所等多达九个,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日常税收征管中,往往主观地认为进驻园区的大型企业具有健全、规范的财务系统和较强的依法纳税意识而基本执行无异议审核;目前,纳税人自行网上申报纳税,对落地园区的大型企业缺乏业务辅导与政策咨询,难免出现税收监控的漏洞;而园区有的企业征管单位是科室,而有的征管单位则是分局,此种情况对园区的统计和体制结算工作都造成了极大的不便,进而影响到园区实际的分享财力收入,对税收的征管效率与质量造成影响。

4、园区固有土地收益日渐缩水影响了园区整体收入

园区多年一直享受上级政府对园区制定的关于土地出让金、土地收益返还等优惠政策。随着2014年国务院出台的相关文件,对各级政府以前制定的优惠政策进行严格控制;加之受经济下行的大环境影响,投资商的投资信心、投资能力、投资扩张愿望都有所下降一些优势项目、重大项目无法顺利落地,致使园区土地收益空间越来越窄,对园区整体收入造成一定影响。

(二)支出完成执行中的困难

园区预算支出中的人员经费和日常办公经费支出,多年来都严格遵照预算制度执行,年度执行过程中不能随意增加经费支出。

而在实际的年度支出执行中,道路等基础设施项目资金是主要的困难。按现行的财税体制,区一级能够分享的税收财力占总税收比例为19%左右,而园区所能分享到的税收更少。加上园区内的工业物流用地出让地价极低,前期拆迁投入与基础配套设施的投入,园区盈利为零、甚至成本倒挂。而园区承担的没有纳入省、市各级财政预算支出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少,园区要发展,基础必先行,这也就意味着园区不得不承担包括道路、特勤消防站、污水厂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等“事权”,但未获得任何相应的收入支撑。这种支出与收入上的不对称与不平衡对园区的项目支出预算管理造成了一系列影响。针对上述在全面预算管理执行中遇到的多种困难和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规范和控制,完成年度预算目标,从而实现园区长远的战略规划。

四、完善园区全面预算管理的几点探讨

(一)明确全面预算管理的职责权限

2014年开始,金霞开发区已纳入市政府年度绩效考核体系。园区可以借此明确职责范围,具体到预算管理中可以考虑,凡未纳入市政府对考核园区范围又无上级财力支撑保障也不是园区重点建设的项目,不安排年度财政预算资金。

(二)进一步完善园区全面预算管理

严格落实全面预算管理的完整性、科学性、执行力,兼顾绩效管理原则,对项目支出管理做到保证重点、统筹兼顾、提高资金利用率。

(三)强化园区预算执行和监管力度

依法组织收入,确保收支平衡。预算收支应严格按照年度批复文件的方案执行。加强对园区全面预算执行的监管,上级财政部门对园区全面预算的执行进行监督检查;审计部门对园区的预算执行情况、建设项目的预、决算进行审计监督。

(四)优化征管大环境提升服务品质

2015年下半年,长沙市工商、国、地税务局都将陆续在长沙金霞经济开发区设立工商、税务分局,这对全面提升园区税务服务质量和征管效率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园区从此可以摆脱“多头管理”造成的诸多不便和弊端,并全面有效地为落地的企业开展税务服务工作,培植长效税源,为园区引入更多的绵延不绝的源头活水。

参考文献:

[1]于增彪.全面预算管理:从概念说起[J].财务与会计,2007,(2):56-57

[2]李魏晏子.全力打造园区开发企业战略财务预算模型[J].上海国资,2011,(6):82-83

[3]周娟平.长沙市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问题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

税务预算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集团公司 财务管理 模式 措施

Z地铁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2008年,从初期单一的轨道交通建设逐步发展成为集建设、运营、房地产开发、轨道交通附属资源开发等多元化公司。作为相关多元化的集团型公司,需统筹资金安排,提高资本运营效率,保障资金健康有序;合理配置和利用公司资产和资源,提升资产管理的效率和效益,推动企业整体价值最大化。因此,明确财务管理职能的定位及管控模式非常重要。

一、财务组织架构

根据公司未来财务管理发展的需要,对现有的财务组织架构及岗位设置进行一定程度的优化。

在总公司层面,借鉴国际领先实践,对相似的财务管理职能进行聚合,形成相辅相成的四大财务管理二级部室―会计核算室、资金管理室、资产管理室、预算管理室,一个专业部室―基建管理室,从而使得财务管理的线条更加清晰,财务管理人员的发展路径更加明确。

在分子公司层面,运营业务、房地产开发业务等的财务组织机构设置则与总公司基本保持一致,其财务管理的自主性相对较高,成为业务的伙伴。

二、财务核算管理

公司借助信息化建设,结合会计核算手册,推行财务核算标准化管理。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为基础,全面梳理财务核算内容,细化岗位并制定相应工作标准,明确工作流程并制定相应管理标准,建立严密的会计核算控制系统。实现母子公司财务数据逻辑统一、口径一致,对各分子公司的会计报表和相关财务信息定期收集、汇总,并及时提供给公司管理层,定期进行财务评价。

三、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集团公司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方法。根据国家的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结合公司战略规划,逐步搭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涵盖公司总部和各分子公司。细化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明确各分子公司权责并为其提供具体的工作目标,为执行过程中的管理监控提供基础,为分子公司绩效考核提供参考标准。

随着公司业务的逐步拓展,预算管理要适应管理决策需求,结合特定业务建立独立的预测模型,支持管理层对重要事项的决策。

四、资金管理

资金管理的目标是控制整个资金系统风险,实现集团内资金资源的有效调配。基本原则是公司的筹资、集资、融资和内部自有资金的分配应由公司决策层根据需要统一调度使用。分子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周转资金应由各分子公司负责管理。

公司通过资金池或委托贷款等模式,逐步推进资金集中管理,可以快速高效地控制公司的全部资金,实现合理的资金留存和资金使用。同时建立资金全面预算制度,实行资金动态管理,定期开展资金使用情况分析。结合公司信息化建设,建立以公司内部资金管理为核心的内部信息系统,从而实现公司实时内部监控资金动向、节约资金成本、增强融资能力、提高现金流量预测的准确性。

五、资产管理

公司资产涉及基础设施、生产设备、运输工具、办公资产、无形资产等,特点为数量多,价值高;设备先进,技术复杂;专业系统多,专业化程度高;安全性高;运营效率高;风险广泛,社会关注度高。这些特点决定了需要做到资产安全与效率兼顾,达到资产使用价值最大化。

综上,公司可采用以下措施:一,规范管理原则和职责划分,标准化固定资产分类、编码,对固定资产的项目立项、建设和转固、退役报废、处置等环节进行全过程管理,将资产建设与资产运营有机结合。二,借助信息化建设,并建立定期盘点制度,使资产价值管理与资产实物管理联动,帐、卡、物动态一致。三,建立固定资产三级管理制度(基层使用部门、实物归口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归口分级管理,有效约束“实物管理、价值管理、使用部门”三个层面。归口分级管理一方面是归口管理,各归口管理的部门要对所分管的固定资产负责,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另一方面是在归口管理的基础上,按照固定资产的使用地点,将各类固定资产分别交由各级使用部门、甚至班组和个人负责具体管理。四,实行集团化管理。从全局出发,对分子公司的固定资产合理调剂使用。既节约购置新设备的资金,也可以盘活分子公司的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

六、税务管理

集团公司可根据需要,设立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隶属于财务投资部,公司总部及分子公司应设立专职人员负责税务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税务管理在公司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在纳税义务发生前对筹资、投资、运营、房地产开发等财务活动进行筹划和安排。

分子公司建立税务分析报告制度,定期对本单位税务情况进行分析。当税负出现异常变动时,应及时分析并向公司总部财务投资部提交税务分析报告。公司总部财务投资部统一聘请中介机构对各单位进行税务稽核。分子公司审计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要及时与公司总部沟通;分子公司税务稽核报告须经公司总部审核确认,正式稽核报告要交公司总部财务投资部备案。

七、推进财务人员规划,实现人员有效配置。

为实现公司发展战略,财务管理组织和岗位的设置要与财务职能、管理流程相匹配,财务人员要有综合的专业能力,能够提供决策支持。财务人员的配置也要提前筹划,统一规划财务机构设置及职能,合理确定需要配备的财务人员和相应的专业素养,由公司相关部门制定合理的人员招聘和培养计划,确保财务工作能够契合公司发展需求。

随着公司业务和规模的快速发展,财务人员队伍也处在高速扩张的过程中,需统一规划和管理人员、财务系统、业务流程、内控制度,通过开展业务培训、业务交流等活动,使公司财务工作形成统一标准,构建符合公司管理需要、行业领先的财务管理团队。

在人员管理上逐步整合会计核算,公司总部财务部加强配置财务分析、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合同管理、税务筹划、资产管理、风险控制、成本定额管理等相关人员,分子公司财务部加强配置预算管理、财务分析、风险控制、成本定额管理、税务管理等人员。

参考文献:

[1]张蕾.兰州供电公司内部控制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税务预算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税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对策建议

一、税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的动员大会上说,打造中国会计工作“升级版”重点在于大力培育和发展管理会计。管理会计主要服务于企业和单位的内部经营管理,区别于传统会计的会计核算功能,着重于通过分析财务会计及其他业务数据,为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提供决策支持,提高预算决策科学性和预算透明度,增强其预算管理能力,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会计人员从记账员向决策参与者身份的转变。税务系统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对创新税务财务管理的方式方法和工作机制,提高资金分配的科学性、预见性,规范、有效使用资金,落实税务系统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税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分析

1.管理会计人才培养重视程度不足

管理会计人才是一个全方面的综合性人才,它涉及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风险控制等各个方面。然而当前税务系统普遍存在以财务会计为核心,重会计核算、轻会计管理的现象,没有意识到会计与管理之间的关系,会计人员仅仅简单地掌握记账、对账、编制报表等常规性工作,财务管理能力较弱,与税收业务相脱节,难以为税务机关领导干部及各业务部门提供决策支持,严重制约了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同时税务系统尚未建立完善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框架,会计人才评价体系不够健全,最终影响到税务机关的管理成效。

2.税务系统管理会计内部教育滞后

由于高校管理会计教育体系本身不够完善,教学模式偏理论教学,过于重视“知识型”人才培养,忽略了实际操作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高校虽然培养了大批的会计人才,在管理会计方面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却依然是个大缺口。这些会计人员从高校投入到税务系统后迫切需要系统的学习更新和提升管理会计理论素质和水平。但是,目前税务系统管理会计教育机制不够完善,每年税务系统组织了很多中、青年业务骨干班业务综合型培训,如税务稽查、反避税、涉外税收管理、纳税评估等,与此相比,财务人员培训较少,教学方式单一,没有建立相应地学习考核体系,且业务培训大部分仅限于会计制度、会计核算软件等日常会计核算工作,严重制约了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步伐。

3.缺乏内部激励机制,财务人员学习主动性偏低

财务部门在税务机关中作为后勤保障部门,缺乏相应的人才激励制度,财务系统面临着青黄不接、不愿不爱做财务的现状,一些会计人员抱着“一入财务深似海”的思想,学习主动性较低,与其他部门业务相脱节,导致财务人员的思想观念和能力素质与当前财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任务存在差距,如预算编报不尽科学,在后期预算进度执行上也有所偏差,缺乏宏观财务管控能力,大大降低了资金的利用率。

三、加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1.转变理念,重视管理会计

首先,应加强组织领导。各级税务机关应高度注视,强化管理会计在税收、财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做好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宣传倡导、人才培养等工作,做到不仅要重财务会计核算,也要重管理会计运用。其次,完善税务机关会计人才培养框架和相适宜的人才评价体系,将管理会计纳入会计人才培养范畴,同时注重政策的有效性、长效性,及时制定管理会计人员培养计划,管理制度,加强宣传引导。

2.注重管理会计知识的继续教育

对于管理会计人员来说,会计知识的持续更新是必不可少的。就目前的形势而言,行政事业单位在这一方面尤为薄弱。为转变这一局面,除前文所提及的思想上重视之外,还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考核管理、继续教育,鼓励、督促会计人员在不影响日常工作的情况下,定期参加培训,进行知识上的系统梳理及实时更新。在培训课程方面不仅要加强管理会计知识的应用,也应创新教育形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可以建立系统内部的在线网络课程,定期由业务骨干或聘请专业老师进行网络授课,形成共同学习的良好环境。同时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学术和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与国内著名高校合作,委托开展与管理会计在税收工作中的运用相关培训。

3.健全激励机制,加强内部岗位交流

从税务人才的需要、动机、期望和公平等因素出发,建立多元化的激励机制,达到激励和保障税务人才队伍的效果。因此,对在财务会计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和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各类人才应该给予相应的奖励,提高税务机关财务人员学习管理会计的积极性。同时做好管理会计人才储备工作,充分利用轮岗制度,加强财务人员在其他业务部门的交流学习,了解不同部门中的业务运作,综合把握运行规律,提升本单位的管理会计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正阳.刘正航浅析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4(12).54.

[2]赵海霞.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初探.华东经济管理,2007(2).148-150.

[3]潘忠志.顾兵.赵士娇.批判性思维在管理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新课程学习,2014(12).15.

作者简介:

税务预算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体系转型;业务中心;业务流程

当前,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政企分开、厂网分开、重组电网资产等改革目标基本实现,电力体制改革正向更纵深方向发展。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电力企业提供了跨越性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国家“十一五”期间电网投资规模高达1万亿元,面对如此庞大的投资需求、迅速扩大的资产规模、快速发展的电力市场。对电网企业的资源配置能力、价值创造能力和经营管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电力财务人,必须抓住机遇,以更广阔的视野、更敏锐的触角和勇于担当的创新精神,突破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思维方式,积极推进财务管理转型。实现从传统的“核算型、事务型”账房先生转变为“经营型、控制型”现财者,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财务支撑。

根据电网企业社会属性和商业属性并存、没有定价权、资金密集、资产密集、资产经营战略导向不清晰、资产经营回报水平较低、信息化水平仍然薄弱、财务价值未充分发挥等技术经济特征,广东电网公司以企业战略为导向,主动切入企业经营管理,以实现综合经营绩效最优为目标,深化财务集约化管理,深化信息技术应用,通过开展业务重组和流程优化,组建“三大业务处理中心”,构建“核心业务管理体系”,发挥财务在资源配置、价值创造、风险管控、经营分析和决策支持等方面的核心价值功能,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财务支撑。

一、以业务重组为基础组建三大业务处理中心

财务与会计职能不分,是目前财务管理急待解决的问题。将目前电网企业的财务管理业务重组划分为三块,在省公司财务部组建三大业务中心,即“会计核算中心”、“资金结算中心”和“财务管理中心”,将核算功能和结算功能分离出来,新组建强大的财务管理中心,突出价值管理、风险管控和决策支持等核心价值功能。三大业务中心分工明确、相互支撑,形成财务管理的有机整体(图1)。

(一)会计核算中心

电网企业组建“会计核算中心”,实现会计核算“一本账”的目标。可进一步规范和夯实会计基础工作,形成对财务管理工作强有力的支持。

会计核算中心属“事务型”性质。归口负责集团整体的会计核算工作,包括集团会计政策管理、集团财务信息系统建设、集团会计核算体系建设、集团财务报表体系建设、组织集团会计核算工作、编制集团财务会计报表、开展财务报表分析等。

1 职责界面

省电网公司,履行集团会计核算管理职能:各基层单位,执行省公司会计核算政策,按照集团统一的会计核算体系,登陆财务信息系统远程录入凭证上传省公司,生成本单位财务报表、本单位的财务报表分析等。

2 业务流程图(图2)

(二)资金结算中心

组建“资金结算中心”是解决资金流的集约化管理问题。实现“资金管理一个池”的目标。

资金结算中心属“事务型”性质。归口负责集团整体的资金收支结算业务,包括资金管理制度建设、集团资金计划管理、集团资金安全管理、集团资金收入管理、集团资金集中支付、现金流分析等。由于资金结算中心属事务型性质,因此资金融通、担保管理、投资管理等业务归入新组建的“财务管理中心”的资金管理职能。

1 职责界面

省电网公司,履行集团资金收支统筹管理和集中支付功能;各基层单位,执行集团资金管理制度。负责本单位资金管理工作。确保资金安全。

2 业务流程图(图3)

(三)财务管理中心

组建财务管理中心,是构建“经营型、控制型”财务管理体系的核心。在组建核算中心和结算中心后,财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工作效率将有很大的提升,并形成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力支撑。

1 职责界面

省电网公司,负责构建核心业务管理体系,发挥集团财务管理的核心价值功能;各基层单位,按照省公司财务管理体系的要求,负责地市供电局相应财务管理职能,发挥财务在价值管理的核心作用,确保省公司各项经营决策部署有效落地并发挥作用。

2 业务流程图《图4)

二、以价值管理为核心构建核心业务管理体系(图5)

新组建的财务管理中心属于“管理型、控制型”的性质。通过构建核心业务管理体系,发挥财务在资源配置、价值创造、风险管控和决策支持等方面的核心价值功能。

(一)构建战略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1 两大核心原则

第一,强化企业资源与经营风险的管控。全面预算管理运用价值管理手段,按照“企业资源统一分配、执行进度有效监控、经营风险及时预警”的管控要求。高度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将企业价值与各级组织的具体目标、岗位职责相联系,做到事前优化资源配置,事中确保执行质量,事后评估经营绩效,保障公司战略的顺利实施。

第二,实现业务计划与财务预算的协作。全面预算管理必须按照“目标统一、权责清晰、流程贯通”的要求,做到业务规划与财务规划有效衔接,业务计划与财务预算充分融合,业务执行与预算控制高度协同。

2 四大管理过程

制定财务规划,即按照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各业务条线的业务规划,以促进企业综合经营绩效最优为目标,通过建立财务规划模型。合理筹划安排财务资源,确定企业中长期的财务目标。

设定年度目标,就是在财务规划的总盘子内,建立目标分解模型,通过经济增加值(EVA)等关键绩效指标评估各基层单位的经营状况和发展预期,确定其能力差距,有导向性地将总体规划目标自上而下层层分解落实,形成各层级单位的年度预算目标。

制定全面预算。其中对于供售电量、收入、购售电价、成本费用等指标,认真分析经营形势和市场环境,规范成本开支范围,通过制定标准成本或确定管控原则,优化成本开支方向。对于资本性项目预算,通过建立预算准入模型,从安全生产、经济效益、技术发展等维度对项目进行优选评分,提高项目投资回报率。

监控调整。建立立体、多层次的预算分析报告体系,建立滚动调整机制,快速应对外部环境因素及内部执行情况变

化,及时调整企业资源配置。

3 五大保障体系

实现全员预算。各预算主体都应建立包括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工作组、预算编制执行机构的三级责任网络,使预算的管理责任最终落实到具体岗位。

设计标准流程,以明确的层级管理、清晰的职责分工为基础,核心业务流程贯穿预算管理全过程,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管理过程。

完善预算制度,对公司成型的预算管理思想进行提炼升华,对先进的管理模式、科学的管理方法、完整的考核机制进行规范。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完整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

构建公平、合理的预算考评机制,建立科学、完整的预算考评指标体系,实现预算管理从过程到结果的全面考评。

搭建大计划大预算管理信息平台,支持从战略规划到监控调整的预算全过程管理,并通过与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等信息系统的耦合,实时获取业务数据。实现预算管理与业务活动的结合,体现预算管理对业务活动的全过程参与和管控。

(二)构建集约高效的资金管理体系

1 深化集约化管理,实现资金管理“一个池”

建设集约、规范、高效的资金收支体系。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资金收支先集中到市供电局,撤销县区供电局的银行账户;第二步撤销市供电局的账户,资金收支直接集中省公司。

2 加强资金融通管理。降低综合资金成本

优化银行融资。一是发挥电网企业的品牌优势,争取优惠的贷款利率;二是合理判断经济运行走势。选择合适的融资时机;三是结合企业资金流状况,选择合适的融资期限。

盘活自有资金,加快电费回收。加速回笼资金。规范资金支付。合理推迟支付。

增加融资渠道,如果将来条件具备,可以考虑资本市场融资、发行债券或开展重大资产融资租赁等。

以资金精细化管理为基础,引入“零现金”的管理理念。对现金流量进行精准预测与规划,充分利用自有资金,深化与银行机构的合作,科学安排投融资计划,提高资金流动性,降低综合资金成本。

3 建立资金安全监管机制

建立资金安全管理评价机制。如广东电网公司佛山供电局,通过向生产线的安全管理学习,树立“像抓生产安全一样抓资金安全”的理念,建立了资金安全管理“千分制”的评价体系,定期开展资金安全大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各单位的绩效考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建立资金管理信息监控平台,动态监控各单位资金运转情况,并对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分析。

(三)构建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1 夯实资产管理基础

实现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的协同。统一规范资产的分类、名称与编码,推行资产条码管理,建立账、卡、实物、责任人四位一体的责任机制,确保账卡一致,账实一致。

2 实现精细化管理

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牢牢把握固定资产的前期购建、运行维护、流动调配、减少处置等几道关口,通过固定资产的全过程管理,实现对固定资产大成本的全过程控制。加强电网建设与改造的投入产出分析,讲究投资效益。节约投资成本,实现由重视投入到投入产出并重的转变;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合理调配资源,盘活闲置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和盈利能力,实现由资产总量最大到资产质量最优的转变。加强重要设备的研究和管理,从分析设备生命周期成本和缺损性能趋势入手,监控和评价资产的运作和状态,寻求对企业经营决策有用的信息,提出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电网规划和改造建议。

3 构架资产信息大平台

业务应用层通过集成的信息平台固化业务流程,打破部门界限和信息壁垒,实现资产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的高度统一;管理层用于收集、整理和提炼业务信息。为公司管理人员及时提供资产规模、结构、状态。资产的投资、项目总体进展情况,设备的健康和运行状况等资产规划、建设及运营信息等;决策支持层通过建立决策支持模型,为公司资产策略,如投资策略、采购策略、检修策略、运维策略等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

4 建立科学资产评价体系

全方位分析固定资产投入和利用状况。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资产合理布局,不断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运营效率。

5 建立资产损失问责制度

制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办法,对资产从投资决策到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跟踪问责。以资产处置和损失处理为切入点,厘清责任归属,明晰责任性质,判定责任人员,追究过失责任,规范处置行为,防范资产流失风险。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四)构建全过程成本管理体系

1 树立全过程成本管理理念。按照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将过去的“不可控成本”和“可控成本”划分调整为“投资成本”和“运维成本”;同时,在“供电单位成本”指标下拆分出“单位电量投资成本”、“单位电量运维成本”,分别从建设和运维两个维度进行成本管理、分析和考核,成本管理的导向性会更清晰。管控效果会更好。

2 做好全过程成本管理

做好电网规划设计管理。设计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设计的节约是最直接的节约――不言而喻。

做好工程建设造价管理。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通过招投标和规范工程建设管理,努力降低工程造价,做好源头成本控制。

做好电网运维成本管理。规范成本开支范围,推进成本开支标准建设,保障核心业务需求,控制非生产性支出,优化成本结构,均衡成本开支。

(五)构建集团税务管理体系

1 加强税务筹划管理

深入研究税务法规政策。整理涉及适合电网企业的税务政策及优惠政策,研究建立适合企业的纳税方案。统一规范集团的纳税行为,降低税负和涉税风险。

设立税务筹划净收益、税收负担降低率等指标,对税务筹划方案的执行情况、执行效果进行评价,将纳税筹划变成动态循环的过程,提升税务筹划价值。

2 建立税务政策库

研究梳理企业的各个纳税事项,按不同的涉税事务、不同的地区对税收政策进行整理,建立企业税务信息平台,实现资源信息共享,为各单位更好地利用税务政策提供保证。

3 营造税企良好关系

加强与税务机关的联系和沟通,争取在税法的理解上与税务机关取得一致,特别在一些模糊和新生事物的处理上能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同。企业的税收筹划得到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的认可,才能避免无效筹划,这是税收筹划顺利实施的关键。

(六)构建集团财务风险管控体系

1 强化财务监督约束机制

积极行使《会计法》赋予的财务监督职能,主动切入企业经营管理,对企业经营进行全过程监控,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确保企业依法经营。财务监督约束要重点以预算准入、合同审批、资金开支审批、项目后评价等环节为切入口,履行好财务“管事”的职能。

2 加强风险评估监控

深入分析、梳理评估财务风险,从风

险影响、风险发生频率、企业控制能力和风险覆盖面等方面,系统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中潜在的财务风险因素,整理汇总形成“风险控制库”(表1)。针对风险监控点,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植入流程,从根本上防范风险。

3 建立重要指标监控预警机制

对关键业绩指标进行预警和监控,对异常趋势做出判断与评价。规避目标偏差的风险。首先,通过采用二维多因素分析方法,判断各项指标出现偏差的可能性以及不能完成的严重后果,甄选出对企业经营有重大影响的关键业绩指标,并纳入预警监控体系。其次,为每个重点监控指标设定评价方法,当实际执行结果进入风险监控区时。及时向企业管理层和业务部门发出预警信号。

对资源使用进行效率的预警和监控。监控资源的使用效率,按一定周期进行评价,对资源使用效率过低的情况或异常趋势及时预警。资源使用效率监控和评价的结果,作为后续资源动态调整的主要依据。

(七)构建经营分析和决策支持体系

1 经济活动分析(预算执行分析)

分析电网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机遇与威胁,总结经营管理亮点,指出存在问题和解决应对措施,为企业正确地进行战略决策、高效地开展资本运营、圆满地完成经营目标做好支撑。分析要点包括:要加强宏观经济分析,掌握电网企业营运的社会基础及其变化i要实现与业务联动。掌握财务数据后面的业务驱动因素;要把握“总量、结构、趋势”三要素;要通过经营分析做好下阶段的工作安排。

2 专题研究分析报告

专题研究分析报告主要是针对特定的管理领域进行专项深入研究分析。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有价值的管理建议。

资金管理分析报告。分析集团的资金收支总量及结构、资金周转情况及效率、投融资情况、债务与资金成本、资金安全管理等,并提出管理建议。

税务管理分析报告。对企业的税务环境和税负水平进行分析评估,系统梳理涉税事项,分析是否对税务政策执行到位,并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提出税务筹划建议,合理降低企业税负。

电价执行分析报告。根据国家的电价政策,分析企业的电价执行情况、不同地区的电价高低的原因,对电价执行不到位提出整改措施。

财务风险分析报告。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系统梳理及有效评估,及时发现内控隐患。提出管理建议,防范经营风险。

财务监督情况报告。通过日常的财务监督,从依法经营、有效利用资源的角度。总结管理亮点。指出存在问题与改进建议。

经营对标分析报告。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对经营指标、经营管理手段、结果进行对标,发挥标杆效应,查找差距,促进管理水平提高。

项目投资分析报告。为提高项目投资效益,注重有效资产形成,要着力开展投资项目的效益分析。在项目前期的规划与准入阶段。要对项目的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报率等效益指标进行评价,特别是对电网基建项目、大金额的技改项目,财务要真正切入,借助模型或其他的管理工具开展效益评价。使企业的项目投资能兼顾社会效益与企业的营运效益。项目投运后。在项目后评价阶段要引入财务评价指标,对企业的投资效果进行回顾、总结、检讨,不断地提高项目投资效益分析水平,促进企业投资效益有效增长。

(八)构建集团经营绩效评价体系(图6)

指标体系的建设对引领企业经营导向、促进战略落地十分重要。电网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最终反映在指标上,有怎样的指标就有怎样的管理、就有怎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结果。

基本结构分三个层次,有需要的可以往下细化延伸。

其中:一级指标(核心指标),是对电网企业,最能体现核心价值导向的指标包括总资产回报率、经济增加值(EVA)、净资产收益率等。二级、三级指标,要确保对一级指标的有效承接,确保与一级指标的相关性和控制指标数量。包括:购电单位成本、供电单位成本、线损率、万元固定资产供电量、电费回收率、供电可靠率等考核指标。

三、以信息技术为支撑

活力和效率是体系生命力的保证,如何实现集约管理和营运效率的协同,是体系建设要解决的最后一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要深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二是要遵循。集约管理、远程处理、就近服务相结合的原则。集约管理要走出两个误区:一是集约管理等于集中管理;二是集约管理等于集中处理。

财务管理转型有一个过程,还要涉及科学合理的流程制度、贯通业务的信息系统以及高素质的财务队伍等方方面面。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系统推进、协同开展。

【参考文献】

[1]潘飞.基于价值管理的管理会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候龙飞.现代全面预算管理[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3]周朝奇.企业财务战略管理[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税务预算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酒店行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区域经济;危机应对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肺炎疫情对山东酒店行业影响概述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来看,2020年一季度,全国星级饭店7101家,平均出租率22.83%,同比下降53.31个百分点;每间可供出租客房收入为72.58元/间夜,同比下降56.54%;每间客房平摊营业收入为1.49万元,同比下降53.26%。2020年一季度山东有459家星级饭店,同比减少53家;营业收入11.05亿元,同比减少11.88亿元,降幅51.81%;平均出租率只有21.72%,同比下降50.01个百分点;每间可供出租客房收入57.28元/间夜,同比下降50.37%;每间客房平摊营业收入1.47万元,同比下降48.96%。酒店出租率方面,二星级为19.37%,三星级为25.75%,四星级为20.42%,五星级为16.01%。随着2020年二季度山东大批量企业复产复工,酒店业也逐步回暖,但每个季度收入均未达到同期水平,山东第二、三、四季度酒店业营业收入分别为17.49亿元、28.21亿元、25.92亿元。山东第二季度出租率为38.07%,同比下降31.87个百分点;第三季度出租率53.87%,同比下降12.15个百分点;第四季度出租率为47%,同比下降15.21个百分点。山东酒店业第二、三、四季度每间可供出租客房收入同比分别下降40.57%、20.33%、19.00%。虽然随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逐步好转,但是不管是从单个季度还是全年来看,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酒店业的影响程度仍旧存在。

2山东省出台的主要惠民政策

2.1税收优惠政策。国家在面对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采取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两个方面。简单来说,“实体法”是指面对这种突发性卫生事件相对应的减征或者免征税收优惠政策,包括免征增值税、关税、增值税附加、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税收减征或者免征力度最大;“程序法”是指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以延期申报或延期缴纳税款等。2.2房租减免优惠政策。面对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有企业需承担服务山东大局的责任与担当。2020年3月山东省政府国有资产管委会下发了鲁国资财监字[2020]7号文件,文件中指出,要严格落实山东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鲁政办[2020]5号文件关于权属国有企业需对下游租户落实租金减免的优惠政策。之后,在《关于加快企业项目全面复工达产的若干政策措施及实施细则》第5条中明确租金减免时间“一季度全免,二季度减半征收”。鲁政办字[2020]77号文件中规定,在上半年租金减免的基础上,将对中小企业减半征收租金的优惠政策延长至2020年12月31日。租赁经营的住宿业租金费用占比很高,政府出台的这些优惠政策缓解了企业的经营压力。2.3贷款优惠政策。面对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家对重点受灾行业在企业贷款方面给予了多项补贴与优惠政策。降低贷款利率,鼓励银行机构压降成本费率,确保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低于去年同期0.5个百分点;降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担保费率,取消反担保要求;国有五大银行开通防控金融服务绿色通道,并推出防控专项信贷政策,加大对受灾严重的中小企业的信贷力度等。

3酒店业内部控制优化措施

3.1全面预算管理。尽管全国逐渐复工复产,但是对于酒店业冲击仍然很大,2020年11月27日,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韩明在第五届中国国际饭店大会上指出,10月份餐饮收入增速首次转正,达到0.8%,第三季度酒店业营业额恢复至去年同期的80%。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酒店资源使用效率的最大化,根据国家政策与酒店的经营状况合理预测收入与产出。优化资源配置,科学、高效地利用资源,避免资源、资金等的浪费,加强预算的管理与监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不能只靠传统的酒店预算管理方式,需要用更适宜的敏感性预算分析方法来进行预算管理,特别是零基预算管理,在特殊时期建立新的预算管理模式。一要完善预算管理组织架构,预算不仅是某个部门或某个岗位人员的职责,还需要各部门全面配合,协助做好预算相关工作,进一步强化预算决策与预算执行。二要全面、细化预算,进行经营业务预算、资源配置预算、财务预算、风险预算、资金预算等,对于客房收入、出租率、平均房价、Revpar、餐饮上座率等实行零基预算管理模式,并结合弹性预算法,对特殊时期不同销售量与客房、餐饮成本之间的关系合理编制预算。对人力成本、固定资产折旧、房屋租金、长期待摊费用等实行增量预算管理模式。三要特别注意资金预算,资金链是企业的重要命脉,在客房、餐饮收入的基础上,预测酒店的直接人工成本、餐饮与客房成本,同时做好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预算等,预测酒店的现金余缺,根据企业的规模性质,合理调整企业货币资金,利用非常时期国家融资政策帮助企业合理融资,根据行业繁荣程度,跨期综合平衡企业资金运作,编制短期滚动预算。四要强化预算执行的考评与奖励机制,将财务指标的执行情况与个人绩效相结合,既要纵向与往年指标项对比,也要横向与同行业相对比,制定合理的适合本企业的奖励机制。同时,预算管理委员会须定期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纠正酒店运营执行预算过程中的偏差,通过奖惩等激励手段帮助企业渡过难关。3.2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目前酒店收入达不到往年水平,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保证资金链的稳定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工作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管理。一是制定一套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合理评估客户的信用风险,并根据客户的经营情况随时更新客户信用等级,对客户按照风险等级进行管理,对连续一段时间评估为高风险的客户予以特别关注,与持续评估为高风险的客户及时解除合作关系,合理避免客户信用风险。二是确定合理的赊账金额及期限。根据客户的信用度、财务状况、前期回款情况及消费情况等,确定合理的赊账金额及期限,同时要加强执行度,任何人不得擅自扩大赊账金额及期限。比如通过混淆S账和AR的方式扩大赊账金额等,如遇特殊情况,及时报告上级领导并按照规定完成相关流程的审批,严控赊账金额及期限。三是限制个人担保金额及权限。个人担保能力有限,如果给予个人太大的担保金额,会给酒店造成较大的风险,可以设置担保人员范围,比如只针对中层以上人员发放担保权限,同时根据个人在公司的任职级别、工资水平、个人信用等确定个人的担保金额,合理避免因个人担保能力不足给企业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四是加强应收账款回款考核管理。将应收账款的清收与个人绩效挂钩,同时明确责任到人,加大考核力度,一方面防止出现应收账款长期挂账而无人管理的状态,形成超期账款,造成坏账损失;另一方面责任到人后,可以与客户始终保持联络,避免后期出现客户失联,增加清收难度和成本。五是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管控。对应收账款实行全过程管理与监督,针对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找出解决方法,增强应收账款的管控,同时在管理过程中,随时关注风险,充分做好全链条风险分析工作,降低坏账风险。六是合理控制应收账款与销售额的比重。根据酒店的实际情况,分析历史数据,确定一个比较合理的比重,避免应收账款占用较大资金,合理保障企业正常运营的资金需求。3.3加强业财融合度。酒店的财务管理工作涉及到酒店的方方面面,而其财务的日常工作缺乏系统性,与业务运营相脱节。国内大部分酒店都缺乏业财融合的专业化、复合型人才,导致业务活动与财务活动独立运行,财务人员作出的经营分析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以上问题更为凸显。酒店财务人员要积极地参与到企业经营中,熟悉各业务流程和相关制度,全方位了解企业运营状况,充分融合财务专业知识,对企业的经营情况作出专业的分析,为高层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同时,完善企业的业财管理软件,以会计ERP管理流程为核心,逐步融入企业费用支出签批管理系统、采购管理系统、前台收入系统,使资金流、信息流得到实时反馈,实现企业信息动态管理,让酒店能更快、更好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同时降低企业各项风险。3.4采购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收入降低,企业为了生存必须节本降费,其中尤为重要的就是对采购成本的控制,降低采购环节的风险点。第一,要全面跟踪采购质量,完善质量监督体系,对酒店日常采购的蔬菜、水果、肉类、海鲜类等产品实行标准化管理,对大小、尺寸、颜色、产地等制定验收标准;第二,完善供应商管理体系。通过比价、招标等方式选择供应商,同时不仅要关注供货商价格,更要注重货物品质,加强对供应商的风险评估,建立长期稳定的供应关系;第三,科学合理制定采购清单,结合客流量,选择最佳采购时间与采购数量,既要满足日常消耗,也要防止出现采购过度造成的库存积压与资金占用问题;第四,加强预付款风险评估,酒店日常采购的原材料很多来自于中小企业与个体工商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更要提高对这类供货商的评估,了解供应商整体的经营情况,防止坏账或断货情况发生,保证资金安全,并做好风险应对措施;第五,利用互联网信息透明、公开、规范化等优势,增加网上采购,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同时也能更好地防止采购人员“吃回扣”等现象的发生。3.5税务管理。建立税务管理风险机制。设置税务管理部门,建立一支税务工作团队,参与到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全方位评估企业税务风险,提出解决方案,降低企业纳税风险;在大型企业中,部分管理者缺乏税收筹划意识,公司运营过程中只重视经营销售业绩而容易忽略税收管理与筹划工作。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国家出台多项税收优惠政策帮助受灾严重的企业渡过难关,尤其是对酒店、餐饮旅游等中小企业优惠力度较大,企业需要根据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及时作出调整,否则就容易出现税务风险,同时因为没有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而造成资金流失;企业还应将税务管理纳入财务人员业绩考核中,从根本上提高财务人员税收筹划的积极性,规避税务风险,不仅可以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同时还能降低企业不必要的税务支出;另外,还应加强税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对国家出台的各项会计政策变更要迅速反应、理解到位,帮助企业降低税务风险。

4结语

酒店业作为服务产业,应根据行业发展的要求不断调整内部控制理念、创新发展,才能使酒店健康发展。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决策的重要基础,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与效率,才能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提高抗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明,汪晓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税收政策探讨[J].财政科学,2020(02):17-23.

[2]白彦锋,唐艺宁.中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财税政策的对比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20(07):17-29.

[3]梁志宏.酒店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18):169-170.

[4]李钢.酒店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财会学习,2020(29):187-188.

[5]陆咪妮.国有酒店内部控制问题与优化研究[J].大众投资指南,2020(21):109-110.

税务预算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非税收入;征收管理;规范化

非税收入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初资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政府收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部的《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适应市场经济和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出发,对非税收入的政策界限、管理机制、分配秩序都作了明确的规定。根据《通知》精神,省、市、县都相继出台政策,对政府非税收入机制作了进一步的规范。经过几年的运行,非税收入征管秩序日趋合理,但由于整个非税收入征管体系涉及的方面比较多,相关配套制度改革的进程不一,因此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作一些探讨。

一、非税收入征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非税收入不等于非应税收入,非税收入的征收也包含了应税收入的内容。应税收入是指应当缴纳相关税收的收入,是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也就是征税对象,是属于税收相关法律调整的范畴;而非税收入的征管应当属于财政法律法规调整的范畴,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的征管体系。但事实上,非税收入征收的内容也包含了部分应税收入(剔除应纳税款),这在财政部《通知》中很明确,其第5条规定,“政府非税收入来源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依法纳税的,应按税务部门的规定使用税务发票。并将缴纳税款后的政府非税收入全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由于税收和非税收入在征管方法、收入管理、使用票据、信息平台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差异,因此,要确保应税收入(剔除税款)上缴,还需要财政、税务、金融、征收机关等部门的相互配合。

2.非税收入的征收混合了财政分配和市场分配的收入内容,因而非税收入管理难度增加。财政部的《通知》中关于政府非税收入的定义,从公共财政的角度明确其必须具备的两个方面的特性:收入必须是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支出必须是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或准公共需要。由此而言,不是说非税收入征管主体取得的除税收以外的所有收入都属于政府非税收入,如,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取得的经营服务性收入。政府非税收入属财政分配行为,而经营服务性收入属市场分配行为。这部分收入内容显然与政府职能的转变滞后和机构改革的进程有关,也就是说,具有市场经营服务特征的职能没有及时从相关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中有效剥离。从另一角度分析,某些经营服务性市场的发育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而原有的资源配置方式形成的积淀资产也需要充分加以利用,但这部分收入及其支出行为不再具有公共性是毋庸置疑的。财政部、国家计委在2001年前后多个将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文件中也明确其“不再具有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性质”、“不再体现政府管理职能和行为”等等,而按照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要求定义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范围,也显然不会包括这部分收入,因此它不属于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的内容,但在实际工作中它的确存在,并且在使用票据上和征收管理上与部门非税收入融合在一起,增加了非税收入支出管理的难度。

3.非税收入管理与财政预算管理在资金范畴上不一致,使得非税收入征管和财政管理工作不衔接,出现纰漏。理论上,现行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的范畴是按照公共财政体制的框架要求确定的,其立论基础是“公共产品”和“市场缺陷”理论,包含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体现公共财政特征的具体内容,因此如前所述其征收内容不一定完整,反映现阶段相关征收主体的全部收入。而财政预算管理活动是依据《预算法》开展的,更为强调的是对政府收支活动的全面管理,以体现预算的完整性。按照现行编制部门预算的要求,实行部门预算后,收入要一个笼子。预算管理资金的内容包括所有的财政性资金,即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和其他资金。因此,两者在管理资金范畴上有一定的差异,也就是说,属于财政预算管理的资金,不仅包含政府非税收入,所以在资金清算环节不注意衔接容易出现差错。

4.在某些行业,非税收入征管与税收征管政策不协调,职责不清,易造成征管的盲点、漏洞。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教育劳务营业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医疗卫生机构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教育机构和非盈利性医疗机构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标准收取的费用,从法律意义上确认是应税收入,应按规定办理免税手续。对教育收费,文件还特别强调“各类学校(包括全部收入为免税收入的学校)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办理税务登记,按期进行纳税申报并按规定使用发票。”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的相关理论,教育机构、非盈利医疗机构提供的是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是政府非税收入,应纳入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体系。在实际工作中,这两个系统普遍使用财政票据,而医疗机构服务收入也没有真正作为财政性资金来管理,财政部门也无法对应纳税收入的情况予以认定,因此由于征管界限模糊,在非税收入征管和税收征管上还存在着盲点、漏洞。

5.非税收入中应税收入的源头管理问题。按照收入实行源头管理的原则,非税收入和税收“以票管税”一样,也强调“以票管费”,并且在账户体系、收缴方式等环节上也相应进行了控制。实际操作中,对应税收入项目,税务部门也强调“以票管税”,非税收入征收主体应依法使用税务票据。但税务部门管的“税”仅仅是指税收而不是全部收入,也就是说只要你按应税收入申报纳税,它不会管你是否已收到了相应金额的收入,是否已将税后收入全部缴入非税收入指定的账户。按照现行的征管体系,双方征管信息很难做到信息共享,从而使双方管理活动更为协调有序。这里最主要牵涉了使用的票据问题,使用了财政票据应按照非税收入管理体系的模式操作,但票据的使用和流转会不会因此使国家税收流失呢?税务部门的依据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那么两者之间还可以有共同的源头管理吗?

二、非税收入征管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上述非税收入征管方面存在的问题,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政府职能规范和转变滞后所致。按公共财政的要求,把政府不该管的、不属于社会公共需要领域的事务让位于市场,彻底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归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实现这一目标是一项系统工程,也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既涉及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经济和社会以及市场发育多方面因素的考虑。

2.资源配置不当的历史问题所致。财政的主要职能之一是通过财政支出分配活动,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引导社会资金的流向,弥补市场的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但由于计划经济时代财政职能的缺位,造成全社会资源配置不当,部门职权大管辖的钱物多,所获的政府资源也最多,现在经营性国有资产收入也最多。

3.事权与财权不对称所致。也就是说,政府拥有的财权能不能保证政府正常的事权。尤其是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县区,没有足够的财力保障,致使政府的正常职能无法行使,公共服务水平偏低,是制度外收入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完善和规范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的思路

从长远着想,必须进一步完善非税收入征管的法律体系,以改变现行存在的非税收入的性质、范围、征收、管理以及支出规范不明晰的现状。但从目前来看,笔者认为,应亟待解决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1.建立和完善非税收入征管机制。一是建立收入考核机制。既要确保政府非税收入应收尽收,又要规范各征管主体征收行为使其不乱收。因此,要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相关考核办法,要区别政府非税收入的不同类型,结合执收部门的征管手段、征收对象的难易程度等方面的情况,建立不同层次的非税收入征管考核机制,以确保非税收入征收秩序的科学规范。二是完善征管机制。当前,尤其是国有资源、国有资本、国有资产三方面的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体制较乱,涉及的主管部门面广,资产形态复杂,政府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这是计划经济长期积累形成的产物。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征管体制,通过政府配置,调整结构,并明确财政部门的征管主体,以统筹政府资源、资产,优化资源配置。有的市县已经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如出租公房由政府统一招租、户外广告资源有偿使用权公开拍卖等。三是研究成本管理方法。非税收入的征管主体面广,收入的种类多,征收环节不一,因此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探索不同收入类型的成本管理方法,从而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管理工作。

上一篇:大专语文教育范文 下一篇:劳动精神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