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热点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7 04:02:23

时政热点论文

时政热点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时政热点 历史与社会教学 实践环节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大事,小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以史为鉴,使人明智。昨天的时政热点已成为今天的历史,今天的时政热点就是明天的历史。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增加时政热点,这既是新课改背景下历史与社会教学改革的要求之一,又是历史与社会学科性质的需要和提升历史与社会教学质量的必经途径。但许多历史与社会教师并没有充分重视这一块,认为反正历史与社会是开卷考试,到考试时查一下就可以了。所以往往是快临近学业考试了,才把近半年的时政热点收集起来,印发给学生看看,带入考场。但结果并不理想,这种方式可勉强应付选择题,遇上非选择题就不灵验了。

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我认为是时政热点没有真正地走进历史与社会教学。那么,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让时政热点切实走进历史与社会课堂呢?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师生双方面的努力,缺一不可。

一、教师将时政热点引入历史与社会教学

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途中的指路人。作为历史与社会教师,应抛弃应试教育思想,致力于改革课堂教学,充分挖掘、研究时政热点,创设情境,将之引入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使学生学之有趣、思之有味。

1.备课。教师应将时政热点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来开发,将教材中的基本理论与时事政治内容相联系,使基本理论更具体、更生动、更具说服力,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时政播报。每节课开始时抽出2到5分钟,简洁、快捷地播报新闻。多年来,我一直坚持这样做,有效地凝聚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悦中增长了知识。

3.用时政热点创设教学情境。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将具体的操作步骤概括为三步。(1)准备环节:搜集社会热点。教师应有敏锐的政治眼光,捕捉反映当前国内外形势发展的热点信息。(2)基础环节:仔细研究社会热点,找到和历史与社会教学的结合点。教师应将热点信息与教材知识点巧妙地结合起来,把与教材内容有关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作为背景材料,让学生在学习中解决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3)关键环节:课堂中运用社会热点创设历史与社会教学情景。这也是时政热点切实走进历史与社会教学的落脚点。

4.将时政热点作为试题的背景材料。以2009年台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社会・思品试题卷》为例。其中,非选择题的1、2、3题,直接考到时政,涉及美国大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和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以奥运会为背景资料出了9、10题,以《食品安全法》为资料出了13、14题,以打击索马里海盗为背景资料出了17、18、19题。非选择题里的“追溯历史”部分以2009年是“”9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改革开放30周年出题,“热点追踪”以“整治网络低俗之风”为资料出题,“两岸新篇”以两岸“三通”、“台州将成为大陆向台湾开放的港口之一”出题。

5.指导学生做社会调查。结合综合探究课,指导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点滴知识都在实践中得到印证和升华。

6.指导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政治小论文具有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特点,在社会政治考试中也曾出现过这种题型。通过撰写政治小论文,教师可以促使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观点来分析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政治小论文的撰写,开始要多鼓励,多引导。

二、学生在实践环节中学习和把握时政热点

良好的氛围可以促使人形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使人受益终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应养成关注时政热点的习惯,营造随时随地关心时政热点的良好氛围,在实践环节中学习和把握时政热点,逐渐形成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态度和价值观。

1.设置时政专栏。在黑板报设置“时政热点”和“时政热点点评”专栏,安排关心时事、有条件获取时政新闻的学生负责每天把时政新闻抄写在专栏里,无需太多,每天的头条新闻即可。学生可以固定,最好能够轮流。“时政热点点评”专栏,起初可以老师带头作一些简单的点评,带动学生作点评。专栏每天刷新一次。若学习时间太紧张,也可一周刷新一次。

2.阅读报刊。班级征订《台州日报》、《中学生时政报》、《半月谈》等报纸杂志,学生每日课余时间抽空阅读,养成爱读书看报的好习惯,积累时政知识。

3.观看时政节目。学生每天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周末还可以看每周评论等节目,有兴趣的同学做好摘记。

4.举办时政讲座。学生自己搜集时政热点,结合历史与社会课本里的知识点,定期举办时政讲座,发表自己的评论。老师可以先做范例,抛砖引玉,而后培养骨干,骨干再带动其他。

5.家校协作。利用家长资源,邀请有条件的家长来学校,结合他们的职业,讲讲时政,这样会更有吸引力和说服力。

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将时政热点引入历史与社会教学;学生主动学习、实践、领悟、探索、创新,在实践环节中学习和把握时政热点。师生协力,必能有效提高历史与社会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施良方.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时政热点论文范文第2篇

时事热点与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机结合,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时事政策教育渗透到学生思想的深处,充分发挥时事政策教育的育人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将时政热点引入思想品德教学

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途中的指路人。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应抛弃应试教育思想,致力于改革课堂教学,充分挖掘、研究时政热点,创设情境,将之引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使学生学之有趣、思之有味。

1. 课堂渗透。教师应将时政热点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来开发,将教材中的基本理论与时事政治内容相联系,使基本理论更具体、更生动、更具说服力,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例如,在讲述到《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这一节知识时,我将最新的时政热点――朝韩危机问题引入到课堂,2010年韩国“天安号”事件后,朝韩两国摩擦不断,美国不停搅局,以藉此巩固其在东北亚的军事和政治影响力,而中国则呼吁在六方会谈框架内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各方关切,实现半岛和平稳定及东北亚的长治久安。这个事件给我们哪些启示?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兴致勃勃地列举出相关的知识点:A.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B. 但世界的和平局面又是不稳定的,各国人民仍然面临着争取与维护世界和平的艰巨任务C.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D.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重要力量。

2. 时政开讲。每节课开始时抽出2到5分钟,简洁、快捷地播报新闻。多年来,我一直坚持这样做,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悦中增长了知识。

3. 用时政热点创设教学情境。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将具体的操作步骤概括为三步。(1)准备环节:搜集社会热点。教师应有敏锐的政治眼光,捕捉反映当前国内外形势发展的热点信息。(2)基础环节:仔细研究社会热点,找到和思想品德教学的结合点。教师应将热点信息与教材知识点巧妙地结合起来,把与教材内容有关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作为背景材料,让学生在学习中解决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3)关键环节:课堂中运用社会热点创设思想品德教学情景。这也是时政热点切实走进思想品德教学的落脚点。

4. 将时政热点作为试题的背景材料。以时政热点作为背景材料中佛山近几年中考命题的一大特色,因此,我们在中考政治复习备考中,力求体现这一基本特色,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在复习到《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这一节内容时,我结合佛山最近提出的“四化融合,智慧佛山,文化先行”的热点,设置了一道问答题:

材料一:2010年8月17日,上海世博会佛山案例馆举行开馆仪式,50个红色CHINA功夫李小龙雕塑震撼亮相。活动期间,在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未来城市馆”,以“文明传承的佛山模式――陶文化在佛山的过去、现在、将来”为主题的展示,受到了世界各地游客的青睐。

材料二:2010年11月29日,历时三载、由市政府斥资3000万元的祖庙全面修缮工程圆满竣工。千百年来,祖庙承载着佛山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借此契机,祖庙恢复传统的秋祭、乡饮酒礼活动,并赋予其更加包容的新内涵。

材料三:2010年10月14日,佛山召开“智慧佛山,文化先行”工作会议,提出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基本建立起适应“四化融合,智慧佛山”战略要求的文化发展格局,打造“文化魅力之城、文化创意之城、文化民生之城”。

⑴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您回答:祖庙的全面修缮对佛山的发展有何积极意义?(6分)

⑵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佛山在开展“智慧佛山,文化先行”工作中,应怎样将佛山打造成为文化魅力之城?(4分)

5. 指导学生做社会调查。结合综合探究课,指导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点滴知识都在实践中得到印证和升华。

6. 指导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政治小论文具有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特点,在社会政治考试中也曾出现过这种题型。通过撰写政治小论文,教师可以促使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观点来分析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实践环节中学习和把握时政热点

良好的氛围可以促使人形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使人受益终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应养成关注时政热点的习惯,营造随时随地关心时政热点的良好氛围,在实践环节中学习和把握时政热点,逐渐形成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态度和价值观。

1. 设置时政专栏。在黑板报设置“时政热点”和“时政热点点评”专栏,安排关心时事、有条件获取时政新闻的学生负责每天把时政新闻抄写在专栏里,无需太多,每天的头条新闻即可。学生可以固定,最好能够轮流。“时政热点点评”专栏,起初可以老师带头作一些简单的点评,带动学生作点评。专栏每天刷新一次。若学习时间太紧张,也可一周刷新一次。

2. 阅读报刊。学校、班级征订《佛山日报》《时事》《中学生时事政治报》《半月谈》等报纸杂志,学生每日课余时间抽空阅读,养成爱读书看报的好习惯,积累时政知识。

3. 观看时政节目。学生每天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周末还可以看每周评论等节目,有兴趣的同学可做好摘记。

4. 举办时政讲座。学生搜集时政热点,结合思想品德课本里的知识点,定期举办时政讲座,发表自己的评论。老师可以先做范例,抛砖引玉,而后培养骨干,骨干再带动其他。

时政热点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时政 思想政治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7-023-01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课堂导入对整个思想政治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是优化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授课效率的关键一环。而政治课教学本身带有鲜明的时政性,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渗透时政教育。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引入时政符合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新课程理念,不仅是密切联系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有效形式,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笔者在新课程背景下对时政资源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一、时政导入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必要性

1. 通过时事政治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共鸣,启迪心灵,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促进课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在政治课教学中老师根据教学内容特点,选取和利用当前受关注程度较高的时政新闻、热点事件进行时事点评,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也促进学生在课前或课后搜集资料、查找信息、筛选信息从而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2. 通过时政导入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价值观的多样性,尤其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道德滑坡等通过不同的途径影响着当代的中学生, 导致学生思想上的混乱、困惑。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刻不容缓,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利用政治课堂进行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时政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 以时事热点为话题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学。政治课本身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具有时政性的特点,教师如能结合近期的时事热点进行分析、讨论,可激发学生对新课程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新时代的劳动者》时,如果采用复习旧课引入新课的方式导入则不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不到教学的目的。本人首先播放评选全国劳动模范候选人姚明先进事迹的新闻视频,然后引导学生回答三个问题:①姚明为什么能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②姚明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③国家评选劳模的目的是什么?从而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劳动光荣,要承认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保护劳动的结论。这样的导入使学生由陌生、好奇转为主动认真地对待学习,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 设置时政快讯报道栏目。政治课不仅要重视课内所学,还要不断开阔学生视野,如果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则学生视野狭窄,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一个会考试的机器,高分低能的庸才。通过设置时政快讯报道栏目,让学生把近期发生的国内国际重大事件用最简洁的语言写成时政小论文展示出来,月末或期末评选出反映知识点、热点的最佳新闻和典型材料的评论报道。如张光燕同学的《姥姥的菜篮子―论食品安全问题》、邰娴雅同学的《震撼心灵的瞬间――愿天堂里没有冷漠》、粟泽君同学的《关键的一票――浅析中俄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否决表态》等都是学生运用所学的政治学科知识结合当前的时政热点进行深入的剖析的时政论文。

3. 召开时政热点专题座谈会。新课程强调学生要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于课时所限,教学内容多的原因,真正让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并不多,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更是难上加难。因此,本人设置了时政热点专题座谈会,就本周或本月某一时事热点用本学科知识进行理论评述,讨论过程中,本人只是引导学生围绕材料进行分析,相互交流,本人适时地给予点评,帮助他们提高理论水平和认识能力。如本人在讲解《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时,以“北约空袭利比亚”这一国际新闻热点为主题进行讨论,学生分别从北约、利比亚、非洲联盟、联合国四个角度进行讨论、分析,通过分析,学生不仅了解了北约空袭利比亚这一新闻事件,而且还使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穿北约设立禁飞区,突袭利比亚是为保持平民的谎言。从而引导学生明是非,辩美丑,培养学生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能力。

三、时政导入应注意的几个细节问题

1. 时政导入一定要有针对性。要从学生熟悉、关心的问题出发,有目的引入时政,如果引入的时政材料不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则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接受。

2. 时政导入要体现时政“新”的特点。如果引入的时政新闻已过时,那就不是新闻而是旧闻了,那么学生的关注程度就会降低,达不到导入的效果。因此,时政导入要做到引人入胜,使教材内容以新鲜活泼的面貌出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和促进学生接受新知识、新内容、新思想,体现时政导入的新颖性。

时政热点论文范文第4篇

1 时政资源在高中政治课堂中运用的目的和意义

1.1 时政是课程资源的有益补充时事作为教学资源,具有明显的优势:新颖,富有吸引力;丰富,可以弥补教材的滞后和单薄;真实和生动,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学的说服力。而这些优势与思想政治课内容形成互补。把时事作为重要课程资源引入课堂,有助于增添思想政治课的时代特色。

1.2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即达到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 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 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

1.3 思想政治教学担负着传播党和国家重要政策的使命,党和国家重要政策总是通过一些重大时事活动体现出来,因此学习和宣传重大时事也是思想政治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时事辅助教学把思想政治教学与时事教育相互融合在一起,相互促进。

2 选取时事的基本原则

2.1 选取大背景,突出时代性。这就要求教师要眼明、手快、脑灵,及时把握重大时政热点,又能随机融入到教学中去。其意义在于借助热点问题激发学生兴趣,拉近书本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距离,乘机实施教学,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化深奥枯燥的政治理论为鲜活的思想认识。如讲《大力发展生产力》一节时。正值我国"嫦娥二号"发射成功,我便向学生讲授"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怎样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2 时政热点要贴近教学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

首先时政热点应该是贴近教材的。教学大纲是高考命题的根本,所谓"题在书外,理在书中",万变不离其宗,不管怎样变化都是对课本知识和自身能力的考查。选取时事材料应该考虑的是时政热点是否有利于引导出知识点、解读知识点。若选取的时事政治材料不利于知识点的理解,则再好也要舍弃。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要与时事紧密结合,要注重两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选取最典型的时事热点。

其次,时事热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时展的实际。在时政选择上要注意热点问题的新颖性和时代性。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国内外大事千变万化,这就要求教师尽可能选择最新的热点,便于引起学生的极大关注,收到良好的效果。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备课选材时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培养创新能力和思辨性,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创新能力需要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

2.3 时政教育应该取得正面、积极的教育意义。青年学生长期在学校生活,对社会的了解不够深入,有时面对未来的生活茫然不知所措,思想上往往有片面性和理想化的特点,有时还带有主观主义和个人主义倾向,比较偏激。

因此,首先坚持正面的时政热点案例的使用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通过大量的正面素材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坚定的政治立场、政治观念,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其次对于负面事件,都必须科学分析,得出正确的认识。在讲市场调节时, 肮脏、恐怖的地沟油; 令人震惊的麻疹患儿被误输过期药......源源不断的新闻,层出不穷的现象,是典型的消极材料,即"阴暗时事"。 由于学生并没有真正深入了解社会,容易被表面现象迷惑,看问题容易偏激,而教师基以广阔的视角,多角度的逆向思维、开放式的教学理念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审视"阴暗时事",引发学生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市场调节在有效调节的同时,具有充分认识市场调节的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等局限性,必须规范市场秩序,需要国家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的必然性,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长处的必要性。从而想方设法开发其光明意义。

3 时政热点与政治课堂教学有效结合的形式

3.1 利用最新时事导入新课。在讲授新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利用最新时事和社会新闻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这节课的积极性,努力实现"自主学习",完成意义建构。如我在讲授高一的《价格变动的影响》时,借用用最新时事2012年8月15日,苏宁、国美、京东价格战,思考国美苏宁为什么发生价格战,结果会如何?并针对学生思维的疑点设计问题,层层递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3.2 课堂练习分析时事,进一步理解巩固知识。例如在讲《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一课应对反倾销时,在阅读材料后,问为什么外国会对中国提出大量的反倾销调查?思考副耀玻璃是如何应对的,为什么会取胜?激发学生思维,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

3.3 撰写学生小论文。

为了指导学生学会用教材所学的理论知识去点评时事新闻,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我鼓励中学生尝试撰写小论文。学生通过认真地收集整理时事材料,对自己关心的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表达富有个性的观点。学生小论文《拷问地沟油》, 《对小区停车情况的调查和思考》等等,我把学生的小论文汇编成册,充分保护了学生的思想火花。

4 时政热点的运用要避免走入误区

首先,不能把时政教育当做讲故事,只讲热点事件,不分析,不与教材联系,否则就失去了把时政热点引入政治课堂的意义。

其次,对时政热点的评析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应该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分析和思考,从而获得认识和感悟,结合课本知识全面揭示出蕴含的政治观点和原理,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

其次,对时政热点的运用要有度。不能喧宾夺主,过度占用时间,影响教学进度。因此,教师要有思想准备。内容要精选,问题要深邃,点拨要抓关键,让学生能跳起来摘到桃子为目的。

时政热点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时政新闻;新闻资源;思想政治课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4-0065-03

2003年秋季新课程标准就高中思想政治课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1]这些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要围绕“生活”这一主题,注意吸收一些优秀的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并注重考虑学生成长特点而对课程资源做出整合。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没有丰富和恰当的课程资源,再好的课程改革理念也只能是纸上谈兵[2]。新闻资源,作为最能及时鲜活反映社会动态的一项重要课程资源,集知识性、时代性、针对性、广泛性于一体,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利用上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进一步挖掘新闻资源在思想政治课堂的利用价值,需要对于新闻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的运用情况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梳理。为了加深新闻资源对于高中政治教学利用的认识,以便今后对其深入研究,本文试图在对此方面研究比较全面的分析基础上,对于新闻资源的课堂利用情况做进一步探讨。

一、新闻资源含义

要弄清楚新闻资源概念,需先从新闻定义入手。学术界最权威的新闻定义,是1943年陆定一提出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由此得出新闻资源的解释是,一切关乎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性、评论性的文本都属于新闻资源。它来源多样,可以源自报刊、广播、电视甚至网络。它的形式也具有多样性,消息、通讯、评论、速写等都是新闻资源的类型。

理清新闻资源这个概念,还要对政治教学中常见的“时政新闻”作一说明。单就字面理解,新闻资源的范畴要大于时政新闻。根据《现代汉语规范用法大词典》的解释,时事就是“最近期间国内外发生的大事,时事侧重指各种大事情本身。适用于最近期间所发生的事[3]”。由此可见,在时政的语境下,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社会事件等方才进入时事范畴,而一些地方性、个体性、评论性和部分网络言论等新闻资源则不包含于内。故本文所提的新闻资源利用不完全等同于目前思想政治课程研究所提及的“时事教育”和“时政教育”,而是比这些概念的范畴更宽广,将不被时事新闻所包含的地方性新闻、新闻评论、普通社会新闻、网络热点言论等也包含于内。

二、研究进展分析

为了增强本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准确性,笔者做了大量的文献检索,共检出了相关图书2本,相关期刊论文63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7篇。关于新闻资源在思想政治课利用的论文中,以一线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反思居多,而在新闻资源分类中,对于时政新闻在思想政治课的利用研究占绝大多数。由于时政新闻也属于新闻资源范畴,笔者也将其纳入研究对象。

1.发展阶段。新闻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的应用目前所存在的阶段梳理研究很少,而对于这一特定对象的阶段梳理多是被其他的书籍、论文顺带提及,针对性不强。总结一些论文、书籍的观点,大致可以把新闻资源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利用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建国后35年(1949~1985)适应政治形势的新闻资源使用。这一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要着眼于社会政治需要,充分发挥社会政治服务功能[4]。对于新闻资源的利用也以当时的政治形势为主,配合宣讲当时的政治活动[5]。新闻资源的使用方式为完全与教材孤立出来,单独开辟时事思想政治课。这种情况以前1951年最为突出,教育部对中学思想政治课做了统一规定:从初一到高三各年级增设《时事政治》每周一学时。

(2)1985至2003年课改背景下的新闻资源利用。期间经历的三个阶段的课改过程,不仅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更新,而且还加强了理论性知识与现实生活实践的结合,强化了学生主体地位和思想政治课程的素质教育功能[6]。此背景下的新闻资源利用情况与上一阶段相比较,淡化了阶级性和强烈的政治诉求,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状态。[7]但是由于学科性质的束缚,课程结构的单一,所采用的新闻资源仍是以时事热点讲解为主,教学目标上以传授知识为主,而忽略了思想教育目标。

(3)2003年至今新课程标准下的新闻资源多方位利用。新课程标准下,融合式综合课程的建立,突出学科知识与生活的结合,课程形态与学习方式的综合[8],新闻资源运用到更广阔的教学活动中,体现在不同的教学阶段。相较前两个阶段的新闻资源使用,这一阶段,新闻资源无论是从数量和还是种类上在思想政治课的运用数量都比较大,尤其是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联系实际的认知需求,对于新闻资源的使用方式更为丰富。

2.内容分析。

(1)新闻资源之于思想政治教学的作用。目前文献关于新闻资源对于思想政治课的作用总结的比较全面。综合文献,新闻资源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点:①是教材资源的重要补充。新闻资源补足了政治教材资源时限性的缺憾,使政治教学更具时效性和时代感。[9]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0]。③正视热点问题,解决认知错误[11]。通过对热点问题的分析和迷惑性观点的分析规避,能够培养学生在繁杂信息中自己学会处理选择树立正确的认知。④有助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素质:处理信息的素质、分析问题的素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加强[12]。

时政热点论文范文第6篇

一、课前用“播报”,调动积极性,培养多维力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由组长带领组员收集、整理近周内的时政热点,汇总讨论后围绕一个热点,本组播报员进行播报。时间3~5分钟,播报员要简述相关的时政热点,接着由其他学生畅谈对这则新闻的感受和感悟,最后由教师点评总结。

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成为课堂教学的“火花”,实现情感的理性升华。例如,在学习《生命只有一次》,学生广泛搜集马航“MH370”失事和韩国“岁月号”沉没资料,该组学生在课上播报了以“生命和自我保护”为主题的课堂展示,介绍了两次事件的发生概况以及如何学会自我保护等,并发出了“珍爱生命,学会自我保护”的活动倡议。

这种形式改变了传统“满堂灌”“一言堂”教学模式的弊端,培养了学生自主整理资料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比如,学生通过报纸、网络、电视等渠道感受生命之美,学会自我保护技巧和方法,强化了自主学习的观念和意识。

二、课上用典案,点智慧之火,收学习之花

课堂是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主阵地。选用具有教育意义的时政热点,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讨论这些时政热点。在学习苏人版《护佑生命健康》这一课时,我继续引用了韩国“岁月号”客轮沉没作为新闻背景资料,学生看到视频中伤亡学生家长的痛苦流泪以及有关责任人的痛定思痛时很受触动,更加体会到学会逃生的重要性和保护自己的责任感。

教师再结合本校刚刚进行过的防震安全疏散演练进行安全教育,介绍地震危急时刻逃生的技巧和方法,起到了注重知识应用、积极实践的效果。

三、用时政热点,测学习效果,达三维目标

例如,苏人版《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一课中,为了及时了解学生对消费者享有的权利和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途径掌握情况,我利用多媒体先后出示了我市的特大地沟油事件的时事资料,让学生先判断地沟油生产者侵犯了消费者的哪些权利。学生在判断中巩固了消费者权利的知识,在思考时又理解了我国法律对消费者权利的维护。

然后,我又出示了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让学生讨论,新的食品安全法的出台说明了什么,从而了解法律保障消费者权益和制裁违法犯罪的作用。该做法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复习,而且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

四、课外活动多样化,整合资源进行时,道德践行更有力

时政热点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可以对各类时政热点整合和利用,从封闭的课堂中延伸出来,做到“风声雨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事事关心”。例如,可以利用班级图书角和学生订阅的《中学生时事政治报》《半月谈》《时事资料手册》等资料,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主题讨论和交流。开展主题演讲、手抄报、小论文写作、知识竞赛、社区服务等活动。

时政热点论文范文第7篇

要想加强时事政治教学,首要的就是收集最新鲜的时政材料。时事政治,讲究的就是“时”,就是最新的、具有学习意义的国内外新闻、时政热点,因此要排除不具备时效性的材料。当然,这些时政材料不仅要是最新的,还要是正确的,是经正规渠道(如新闻、报纸等)获取的。由于网上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所以教师对于来源于网上的信息要加以辨证,分辨其是否是准确的、可靠的。此外,这些时政材料除了时效性、准确性之外,还应具备正面性,要选择正能量的时事材料,切忌将一些反动的、带有负面影响的、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新闻带进课堂。

(二)鼓励学生收集材料举办“新闻会”

仅仅教师收集时政材料毕竟是片面的、不完整的,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自主收集、整理时政材料,将学生的目光从狭窄的学校和家庭转向社会,让他们通过各种形式来收集材料,关心国内外大事,关注社会发展,培养他们与社会接轨的能力。在学生收集完材料后,我们可以举办一些小小的“新闻会”,每节课开始前,让两三名学生进行新闻,要求他们表述清晰简明,突出热点、焦点,避免内容重复。在学生要闻后,教师应适时地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谈感受、提问题,教师带着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进入正式课堂的学习。通过开展新闻会的形式,调动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也使学生动手(搜集、整理材料)、动口(口头表达)、动脑(观察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三)结合新的时政资料,进行理论教育

以前,有许多学生只注重主料,只攻数理化,忽视了政治理论的学习,近年来,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学校开始安排学生收看新闻,我们便决定利用这一手段,从学习邓小平理论入手,加强德育的渗透工作。我们抓住了一些学生能感受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组织学生结合时政内容进行探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初三学生政治理论的学习态度明显有了改观,一位学生说:“以前学政治理论虽然知道它是正确的,但感觉离我们太远了,没积极性,而今学习邓小平理论则有现实的、直观的材料让我们感受,使我们认识到了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性。”这种认识必然会化为动力,促使学生去学习邓小平理论,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

(四)丰富多彩的课外时事教育

1.举行时事知识大赛。一些学校会举办校中学生时政大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在班级内进行预赛,之后参加年级复赛,最后确定学生参加学校的决赛。通过广泛宣传,层层选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大大增强了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

2.引导学生编写时事小报。时事小报的作用有以下几点:(1)巩固学生时事政治材料的记忆,加深了解。(2)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3)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编写时事小报,可以是一周一期,也可以是一个月一期,让学生自由组合、分工合作,在学期末评比出做得最好的时事小报,对该组学生进行奖励。

3.引导学生撰写小论文。在时事政治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撰写小论文,结合自己所学过的政治观点,以及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对最近发生的时事进行一番评论,对自己比较关心的社会问题进行一番思考、探索,论文字数可以不限制,时间也可以放宽,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并对学生进行指导,全面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培养学生对于时事政治的评论能力,对于一些优秀的小论文,可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范读,也可以帮助学生投稿到报纸上,增强学生的信心和积极性。

以上,我们从教师收集时政材料、鼓励学生收集材料举办“新闻会”、结合新的时政资料,进行理论教育、丰富多彩的课外时事教育这四个方面对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时事政治教学进行了分析,希望广大政治教师可以发挥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对于时事政治的学习热情,使学生都成为爱国、关心国家大事的新时代初中生。

时政热点论文范文第8篇

教育实践家陶行知说:“把学生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说……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思想品德学科中的时政教学在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发展问题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时政教学的提出也有几年之久,但实际的实施并不理想,很多老师把“关心了解时政”作为时政教学的唯一目的,期末总结、临时突击更是老师们常用的招数,而真正的时政教学需要学生从时政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和提高多种能力,在活动、感悟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何进行好时政教学是每个思想品德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如何探索时政教学的多样性是每个思想品德老师应该努力的方向。经过教学实践,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创新,总结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时政教学模式,共同分享:

一、时政播报

时政播报是最传统的一种方式,主要利用每节课的课前3至5分钟时间,让学生分小组对近几天的新闻进行简要“报道”,内容分为国际新闻、国内新闻、省内新闻、要闻评述几部分,被称为课堂上的“新闻联播”。这种方式虽说比较传统,但用时短、涉猎广、灵活好操作,同时要求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目的是培养学生关注时政的意识,激发学生对时政学习的兴趣,并锻炼他们搜集、筛选、整理消息的能力。

时政播报的时间是有限的,但学生的能力是无限的,在实践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学生除了经过长期努力自发地掌握了一些简便、实用的搜集新闻的方法外,还在这一活动中不断展示着自己的个性特征和潜在能力。比如,有些同学创新性地设置了“校园新闻”的环节,捕捉校园生活中的新闻事件;有些同学则模拟新闻频道主持人进行播报;还有些同学从最初的读报报道到后来制作幻PPT播报,还有一些小组专门为时政播报制作了视频……这些形式丰富多样,让同学们大开眼界、收获良多。

二、时政竞赛

竞赛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手段,时政竞赛可以视为时政教学的一种可操作性较强的方式。定期组织时政知识竞赛既适合中学生心理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又能提升学生学习时事政治的热情。每学期进行一次时政知识竞赛是比较合适的,一是一个学期的时间可以让学生有一定的时政知识积累量,二是学期的期末考试也会有相应的时政考查,通过时政知识竞赛也能为学科考试做好准备。

时政知识竞赛只是竞赛形式的一种,为了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培养,还可以以一定的社会热点为主题组织一些形式更加灵活的竞赛:比如,2013年是改革开放35周年,可以举行以改革开放“家乡的变化”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让学生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发现家乡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爱国家爱家乡的高尚情操;2013年,全国人民共同编制“中国梦”,我们可以抓住此主题举办“我的梦中国梦”小论文比赛,引导学生树立理想,把个人梦与祖国梦结合起来,并为之不懈努力。诸如此类的社会热点还有很多,只要有心有创意,老师们可以把时政竞赛进行的有声有色、丰富多彩。

三、时政课堂

思想品德学科的时政性要求我们除进行时政播报和竞赛外,要开设专门的时政课。如何让时政课充满乐趣,并达到时政教学的目的,我们尝试着把时政课设为四个环节,分别是“时政速递”、“热点观察”、“漫”说时政、“时政竞答”。

“时政速递”环节,让学生们提前搜集近期的热点时政,并进行分类总结,通过时政速递环节与同学们进行分享,此环节对时政的要求是求精不求多,所选时政内容要有一定的影响力,这种精挑细选后共同分享的方式培养了一些小小时政“专家”,同时客观上也减轻了教师搜集资料的负担。

“热点观察”环节是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进一步选择,选出几个时政热点,让学生们围绕这些时政热点进行讨论,然后各组选出代表就主题发表看法,进行评论,也可以在组与组之间展开辩论。此环节意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思辨的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往往发挥出极大的能动性,会把对一个问题的观察分析交流变成一个小小的辩论会。

“漫”说时政,是老师通过展示一些漫画让学生来了解国内外发生的一些事件,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漫画、分析漫画的能力,由于漫画带有幽默色彩,此环节深受学生们喜爱。

“时政竞答”是在前面三个环节的基础上,对整个课堂所学的一个巩固,即把本节课所涉及时政内容以试题竞赛的形式重现,让学生在竞争中巩固所学,加深印象。

四、时政论坛

时政论坛是时政课堂中“热点观察”环节的一个延伸,它关注的内容应该聚焦在一些重大时政、社会热点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上。一般是先设时政主题,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选题,根据所选主题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研究、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认识,然后各组选出代表在论坛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展示组员们共同努力形成的成果。这种方式重在对热点时政和一些社会重大问题的评与论上,目的是让学生对时政热点进行较深层次的关注,在搜集整理资料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认识,并敢于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经过这方面的训练,还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大胆创新的能力,以及分析、认识社会实际的意识与能力。

时政论坛的设置极大调动了学生时政学习的积极性,经过一段时期的锻炼,我们看到同学们不仅仅是停留在说新闻、播新闻,而是用自己组织的语言“议”新闻,甚至不打草稿“评”新闻;同学们不仅仅会自己选取新闻主题,阅读媒体上的一些评论,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甚至能够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来观察问题,形成了自己对事物独到的见解和认识。学生们的认识也许还不成熟,但却是他们经过自己认真探究得来的;学生们的评论也许还很稚嫩,但却是他们经过努力思考得来的,在时政论坛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成长,更是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爱国情怀。

五、时政渗透

前面所述的几种方式都属于时政教学的独立环节,但是思想品德课本身都有着时政性的特点,所以课堂教学中的时政渗透也是时政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导入新课引时事: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能够选取与课堂所讲内容联系的时事作为导入,能引起学生的关注,使学生的思路快速进入思想品德课堂;课堂学习用时事:时事因为具有强烈的时代性,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更容易被接纳,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地选取与课堂内容相一致的时政,设置“案例中谈启示”、“热点问题辩一辩”等活动,提供给学生一个较大的思维空间;课堂巩固议时事:在课堂教学巩固知识的环节中,要选取一定的社会热点问题作为练习的背景材料,让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与思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如此几个环节下来,课堂变得轻松活泼,也可以使时政教学渗透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各个环节。

德育活动与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学校开展的德育活动中也可以进行时政教学的渗透,例如每周的“国旗下演讲”,可以选取一些时政内容作为主题来加强时政教育;例如每周的主题班会,也可以选取一些热点问题,在班会中让学生观察、讨论;例如社会实践活动中,可以开展社会调查与撰写时政小论文相结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进行了实践活动,也真正提高时政教学的实效性。

时政热点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时政专题;复习方法;解题方法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多角度采用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学生养成了关注时事的良好习惯会使学生终身受益,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热点分析,明确意义

中考时政专题在近几年来广州中考都会占到10%的比例,它的出题形式主要是选择题,但是材料分析题、活动探究题、思想品德小论文等考察题目中有时也会出现时政专题知识。总的来说时政专题考察方式比较灵活,所占比例较大,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关注。学生如果对时政热点了如指掌就可以在解题过程中灵活应用,做到游刃有余。基于此,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中要对时政热点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借助这些时政热点来运用制止,时政热点可以促进学生更灵活地应用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更科学地进行推理判断和分析归纳。

二、关注热点,精选专题

1.把握难度,难易适中

热点时事一般都是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它与生活紧密联系,难度系数一般都不会很大。教师带领学生复习时要注意难度适中,抓基础,回避理论探讨和深层次的理解和探究。教师要善于通过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时事政治来激发学生对热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可以参与到课堂探究中,成为学习的主体。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有限,目前在中考中的时事热点并不多见,难度太大的试题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过程中可以回避,以增加学生的信心。

2.把握范围,找准入口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时政专题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把握要点,找出那些与教材有密切联系的时政专题,把握好复习的范围,结合教材上的学习要点来进行拓展。同时还有一些重大时事,教师要作为重点内容来带领学生复习。教师要关注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以及社会建设等方面的知识,这些也是生活中经常会涉及的范围和领域,教师要科学选择,做好筛选,使学生可以在复习中掌握时政要点,提高解题能力和分析能力。

3.把握联系,由此及彼

知识都是相互联系,在时政专题复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和全世界发生的重大事件,把目光放得长远,不仅仅局限在书本上,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全面从严治党,反腐倡廉”要使学生认识到为什么要大力反腐?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如何通过实际行动来支持中央的反腐倡廉工作?教师联系的全面会促进学生活学活用知识,实现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在联系中学生会进行发散思维,把相关的知识和政治理论都应用到解决问题过程中,全面地分析问题,客观地看待知识和生活,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4.把握重点,突出要点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复习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那样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减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把握要点,突出重点,把历年中考的热点筛选出来,了解复习的重点,同时结合教材确定复习的重点。教师从与教材联系角度确定重点,与教材联系广泛的时事政治常常受到命题人的青睐。同时教师还要关注不同的考查题型,有些时事政治会采用不同的题型来考查。例如“四个全面”就是学生需要认真复习,完全掌握的一个知识点,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要系统地分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初中思想政治哪些知识点?学生把握了重点会建构出自己的知识框架,丰富知识积累。

三、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1.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这类考查题目比较简单,学生只要把相关的时事政治记下来进行选择就可以了。选项其实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提示,难度系数比较低,学生在答题时认真阅读,心理放松就会找出正确的答案。例如新华社4月6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对在全党开展“____”(即学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此项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部署。

A.群众路线 B.三严三实

C.两学一做 D.十三五建议

学生知道这件事,复习过就会轻松地选出答案,试题不存在什么难度,知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面对这类试题,学生需要有一个广博的知识积累,需要对目前阶段的时政有清楚的了解,就可以轻松应对、游刃有余了。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把时政学习看做是一件日常的事情,不断地积累,在潜移默化中就会了解国家大事,面对对此类试题就会得心应手了。

2.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方法

材料分析题一般会提供相应的材料,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材料进行分析、概括、说明、理解等。学生在回答这类问题的时候要围绕着材料来进行思考,提高自己的问题分析能力。很多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的时候容易忽视材料,孤立地来打问题,这是最忌讳的。既然是材料分析试题,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就要围绕着材料来分析和讨论,一步步地在材料中渗透政治原理和政治知识,做到科学地分析问题。

例如教师提供有关“一带一路”方面的资料,并引导学生思考“一带一路”战略体现了我国的哪些国策和国际主张?“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的有哪些重要意义?学生在答题过程中要分析材料,清楚地认识“一带一路”,同时还要运用到相关的知识。学生可以分析对外开放使我国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一基本国策;国家社会必须合作,才能实现共同发展;世界舞台上的中国;青少年应树立和培养平等、开放的国际意识,以积极的心态关注世界和平和发展;经济全球化;以及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学生围绕着这些相关知识来分析就会不偏离主题,掌握试题的解答技巧。

3.活动探究题的解题方法

学生在解答这类试题的时候需要以材料为背景,进行活动探究和分析,学生要设计出符合活动的解答方法,全面地分析问题,系统地进行归纳和建构,完善认识。例如某地开展了“学习十,共话改革开放”的活动,请你一同参与。学生在活动涉及重要就要围绕着活动的主体来进行常规性的答题。学生在解答时可以围绕着社会的变化,共话改革成果,基本经验总结,纪念活动策划等几个环节来分析答题,形成完整的思路。学生在设计活动过程中要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紧紧围绕着活动来设计和思考,进行科学的计划和认真地分析,在推理和判断中得到最理想的活动设计方案,达到顺利解题的目的。

4.思想品德小论文的解题方法

思想品德小论文的试题解答难度相对来说大一些。学生需要阅读材料,明确题目的要求,同时写出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解答这类试题时学生要结合材料,同时要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在表达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归纳起来,第一步“是什么”就是明确题目的要求作出判断;第二步,证明自己的论点的原因、意义、作用和重要性等;第三步,我的具体的一些做法,我要树什么意识、具体的行动、提出怎样的建议、与什么行为作争等等。

总之,教师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时政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目标明确,提高解题能力,实现在中考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宫艳.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创新方法初探[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05

时政热点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时政 高中政治课堂 生命力

对于政治学科来说,理论联系实际是它的生命力之所在。政治课堂如何联系实际,相比于让学生通过纷繁复杂的社会表象探寻事物本质或者社会发展规律,利用好时政信息是更为便捷而高效的手段和方法。因为,时政是政治原理最直观的体现,是复杂社会关系、多重社会矛盾、各种社会思潮的交织展示,是经济、政治、文化、法律、军事等各领域最前沿的信息源。时政是一个信息宝库,对阐述政治原理、解释客观规律、梳理社会关系具为极强的现实意义和说服力,是增强政治课堂生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源泉。

一、某些学校时政被政治课堂边缘化的主要原因

一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大多是把主要精力用在理顺基本理论、基本观点上,重点放在如何使学生记住这些理论观点,也就是学科知识过度训练的现象,注重学科知识和学科逻辑,忽视生活主题和生活逻辑,大量的复习资料和重复性的训练,却很少把政治理论放在21世纪经济科技飞速发展、国际竞争异常激烈、政治斗争十分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时代条件下进行分析,使政治课教学的视野相对狭窄,理论观点阐述苍白无力,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更不用说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认识当今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和国际政治斗争的发展趋势等问题。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整个应试教育的大环境是外在主要原因,时政本身的敏感性和不易把握性也是原因之一,更主要的是应该向内寻找原因。

一是政治学科的不被重视让老师忽视了对教学品质的追求。政治是一门边缘化的学科,虽然它涉及经济、哲学、法律等重要领域,但被重视的程度低于它应有的地位。这无疑影响到教师对学科创新、创优的追求程度,以及鼓动学生探析社会现象,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积极性。受这种情绪影响的,还有家长与学生。

二是教育教学理念陈旧让老师难以专注于课堂的生动化。教育教学理念是教师在教育思维活动和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教育教学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在某些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中,政治教育教学就是帮助学生记住教材中的知识,让学生能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而对政治教育众多功能在学生身上是否得到有效落实这一主要目的缺乏关注。学生成为应对考试的机器,学生只是单纯记忆。

三是政治学科内容的相对稳定性使某些老师产生惰性。政治学科主要是原理、规律的展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内容不会发生明显变化。虽然政治原理与生活密切相关,但由于其相对稳定性,在某些老师眼里又可以脱离生活成为浮于生活之上的理论性、系统性的总结概括。学科知识和学科逻辑是现成的,教师可以一劳永逸,一本备课笔记可以用上若干年,在时间和精力上也非常省力,不自然产生一种惰性。同时,教师作为成人,是偏好学科逻辑的,运用起来也得心应手,掌控能力强,更多地运用逻辑递进的方法灌输知识,忽视结合青少年求新、求真的心理,让课堂感性化。

二、让时政融入课堂的必要性

不可否认,当下任何教育在考量教育功能时,都绕不开“考试”这个应然主题。近年来,积极反映当前国内外形势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是政治课高考命题的原则之一,时政热点问题备受命题者青睐。让时政融入课堂,既是青少年年龄特征的需要,又是提升学生认知水平、提高辨析能力的需要,更是紧贴当前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政治学科高考命题的需要。

(一)青少年的年龄特征要求政治课堂丰富而真实

高中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始苏醒,他们开始自觉地关注社会热点和思考一些社会问题,对社会现象有了强烈的关注兴趣。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一种内在动力,它促使学生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自觉努力地探索,攀登,向着认知的目标前进的欲望。但由于社会经验和阅历及知识的缺乏,如果引导不及时和不恰当,就会出现很多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注意了解和分析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及社会热点,让客观信息真实进入学生视野,传递政治原理在现实社会的各种表象,激发他们表达观点的好奇心和兴趣,对其观点加以规正,以达到正确引导的目的。

(二)教育功能要求政治课堂关注学生的认知和辨析能力

政治课堂承担着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分析各种社会现象,以便学生在进入社会生活中形成良好行为规范和正确价值判断的世界观的使命。这就对政治教学课堂提出一个任务,如何提高认知和辨析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和世界观。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实践,学生的社会实践机会很少,就需要教师间接传递。时政,社会关注度高,是高度概括性的社会现象,社会上也会有不同的声音进入学生的认知领域,对时政的讨论更能引发学生共鸣。在这样的讨论中,教师要善于做一个舵手,把握好方向,引导学生辨是非、明事理、懂分寸,在政治原理与社会现象之间建立高速通道,既提高学生的学科素质,又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分析问题的学科能力,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当前的考试命题偏好要求政治课堂紧密联系实际

近几年高考命题呈现出几个特点:首先是凸显能力,考查素质。“学以致用”是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目标,新课程强调“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这几年新课程高考试题可以看出,知识蕴含在情景中(几乎没有对知识的直接考查),背景材料及试题设问的开放性、探究性增强,学科内知识综合考查趋势增强。其次是反映时代特点,彰显学科价值。命题坚持现实问题立意,反映时代特征,不仅考查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重大方针政策及其意义的理解,而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历年高考中社会热点问题的考查,既考查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把对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考查融入现实生活的素材中,很好地体现了思想政治学科的思想教育性质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科价值。这样的命题偏好是一种趋势,更是一种方向,所有政治课堂也应当围绕这一偏好作出应有改善。

三、如何在政治课堂中彰显时政的生命力

把时政引进课堂,使时政能为课堂所用,是达到激发学生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并提高他们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在操作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尝试。

一是关注时事的内容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和思考性。所谓时事新闻即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最近国内外大事如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导。从载体上看,时事新闻通常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电台、网络等呈现出来。从素材上看,时事新闻有静态的文本、图像素材,也有动态的视频素材。内容包罗万象,瞬息万变,形式多样。怎样在这些庞杂的动态的背景中选取和引导学生关注有价值的素材?首先,根据教材内容选材。例如,学习外汇和汇率时,请学生关注人民币汇率的变化情况和原因。学习商品价格时,要求学生查找分析我国油价的变化趋势和背景。这样既防止学生只关注时事的表面的现象,能深入到现象的背后,思考、探究、关注更深刻和广泛的内容,又能很好地和教材内容相结合,为理论的学习提供背景,拓展课堂的宽度和深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能力和素养。其次,要有利于提高考试成绩。在当前的教育评价机制下,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也是我们学习的目标之一,不可回避。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纯粹的记忆类的试题比例在减少,更多的是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种关注时政的方式不光是关注发生了什么,更要思考为什么和怎么办,如果成为习惯,学生学习的过程就需要不断思考,讨论,能力会不断提升,应对试题也自然游刃有余。

二是注重师生的互动、交流和讨论。时事关注不能老师包办,如果只是教师每节课设置时事关注环节,学生就会只是看客,抱着看戏的心态参与,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达不到教学目的;但是如果单纯由学生组织和活动,由于时事政治内容纷繁复杂,中学生受到阅历和知识能力等条件的限制,看问题容易只看现象,不顾本质,也容易偏激与片面,把时事政治课堂变成辩论场,这种偏离主题、没有统一的思想、没有明确的是非判断标准的时事政治教育环节显然是无效的。所以师生活动的结合就很重要,既要“放”,又要“收”。设置时政作业本就很有必要,要求学生对规定的时政热点进行收集和分析。这样既保证每位学生的参与和参与质量,又通过批阅作业的方式分别点评学生的观点,有利于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加以纠正。对出色的作业在课堂上展示和点评,并以此为引子,结合书本知识进行讲评。这样既兼顾到面,又突出点,更对学生有鞭策和鼓励,对老师来说,既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在点评时有针对性,又保证时事材料为课堂所用,不会偏离主题太远。

三是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有些时政的热点问题是跨越学科的,涉及多个领域。例如美元汇率问题,国际石油价格变动,乌克兰局势,等等。这些时政的把握,单纯依靠课堂的时间容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在课外通过一些活动进行拓展。例如:成立兴趣小组,每个小组的负责人要精心安排,他会对小组活动的质量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带领小组同学对一些专题进行小组探究,并形成一定的研究成果在班级展示。或者在教室设置时政园地。例如:两会热点,政府工作报告,国外经济动荡和国际争端,等等,便于更多同学了解、讨论和课间交流。也可以开展时事评论的小论文评比,要求结合书本理论知识对相关热点问题进行评论。近两年来,江苏的政治高考都出现了政治小论文的试题,这种题型的出现,是对学生政治学科综合能力的测试,要求学生能够运用书本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征文活动的开展适应了高考的这一要求。

纵观近年来我国各地的高考政治试题,无一例外,都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这也是政治学科最大的特色,“紧密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气息”。在命题时,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都以热点为背景材料,寻找社会热点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创设情境,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索问题的能力。毫无疑问,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师生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围绕高考这根“魔力指挥棒”“翩翩起舞”,把时政引入课堂不论是从高考的要求还是提高学生实际能力的方面考虑,都是必然趋势。在这方面的尝试中我们应重视几个问题。

首先要有连贯性。习惯成自然,持之以恒的坚持必然会有斐然的效果,这对教师是一个挑战。在时间上和精力上都需要投入很多。教师自身需要不断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否则很难驾驭。

其次,方式上要有完善的检查机制和考评机制。例如,时政作业本的检查和必要的点评、筛选,小论文的征集和评选,时政学习小组的建立和活动,等等。

再次,时间上要有把握。把时政引入课堂,目的是服务课堂,所以,不能喧宾夺主,不能把时政的引入当成老师或学生的个人演讲,不能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

总之,把时政引入课堂,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又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关注生活,更提高学生的学科素质,体现政治学科的价值,是政治课堂的生命力之所在。教师只有转变观念,克服惰性,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让课堂永葆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王秋菊.高中生时事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J].快乐阅读,2013(25).

[2]朱熙宁.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时事政治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1(2).

[3]陈利勇.高中政治教学应从基础年级引入时政教育[N].学知报,2010.11.15.

[4]徐桂春.如何增强高中时事政治的教学实效[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8).

上一篇:政治教育论文范文 下一篇:初中思品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