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02 12:31:51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输变电工程;风险评估;对策;监理;审查;现场监管

输变电工程施工的安全风险是指在输变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但是无法确定的不理影响因素,以及有这些不利影响因素造成的损失。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是整个输变电风险管理的组成部分,对于整个输变电工程的安全顺利运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安全风险评估中,风险管理这要采取各种促使和方法,来尽量消除或减少造成安全风险的各种可能性和影响因素,尽最大可能的预测到安全风险,做好防范措施,降低安全风险。

一、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

安全风险评估必须具体到每一个输变电工程施工环节,并对可能造成安全风险的因素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预测可能造成的损失以及安全风险的程度。也就是说输变电工程施工项目中,所有施工活动都必须有相应的安全施工措施。

(一)自然环境方面的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

大自然对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的影响是不可控制的,但是我们也可以通过评估,测验尽可能的减少大自然对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克服自然环境带来的一系列安全风险。自然方面要考虑的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主要是对施工是的天气、气候以及作业的条件和环境等的评估。例如,施工地点的地形、地貌、地质;施工时间是在白天还是黑夜;施工时的温度、风雨等等都是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的影响因素。

(二)人为可控的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

衡量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的严重程度主要是依靠经济损失程度和人员伤亡两个方面。对于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可以分为三个等级:轻微的安全风险、一般的安全风险和严重的安全风险。轻微的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主要表现有:输变电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一般损耗;输变电工程施工人员的轻度受伤事故;电力生产相关设备的轻度故障以及周边其他非电力设施损坏达10万元以上。一般程度的安全风险可能的主要风险因素有:输变电工程施工人员的严重受伤事故,其参考标准依靠《关于重伤事故范围的意见》来评定;输变电工程施工机械的严重损坏以及周边其他非电力相关设施的损害和损耗;电力生产设备出现故障。此外,严重的安全风险主要表现有:输变电工程施工人员死亡事故;电力生产的相关设备的重大故障;周边其他非电力设施损坏和重大损耗达到100万元以上;输变电工程施工机械的重大损坏;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受到阻碍。

当然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的评估必须贯穿于每一个施工项目和施工活动,并且安全风险评估除了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可能性进行评估外,还必须对风险等级进行评估,一般而言,严重的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是极不可能发生的,也是不容许发生的风险;而对于人员死亡或者经济损失超过百万这样的严重损失是不可接受的风险;轻微的机械损害和人员轻微的伤亡则是一定程度上存在的,也是可接受的风险。只有对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的人为可控因素进行评估,才能找出相应的控制风险的对策,尽最大可能的降低安全风险,以最小的风险来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的对策

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的控制必须贯彻于每一个施工活动,必须切实落实到真个输变电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的根本方针。这就要求,在输变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围绕安全施工来进行,以有效的风险评估最大限度的提高施工的安全水平,防范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在输变电工程施工前必须做好安全施工方案,识别现场危险点

做好输变电安全施工方案,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施工原则。首先必须收集相关资料,对涉及到输变电工程施工项目的安全需求、工期要求进行认真细致的研究,并且对输变电工程施工以往出现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做出相应的应对方案,做到有备无患。其次,对于施工项目进行现场调查,对于该施工项目或者施工地点包括过去、现在和将来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只有充分在输变电工程施工之前充分做好了各项安全施工方案,做好各项防范安全风险的对策,才能防患于未然,提高施工的安全性,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二)监理单位对输变电工程施工方案以及风险评估报告进行严格审查

监理单位对输变电工程施工方案及风险评估报告的审查是预防安全风险的重要环节,是安全施工的重要保障。监理单位对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的审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首先,对输变电施工人员的审查,主要涉及到施工单位的资质、施工人员的精神状态、施工技术人员的技能是否熟练、特殊工种人员的上岗证等等方面;其次,对输变电施工所采用的物料和设备进行审查,主要包括对原材料的出厂合格证的审查、对提供物料的商家的资质审查、对进场复测包括进行审查等;再次,对输变电工程施工中应用的机械设备进行审查,主要涉及到电源设备是否完好、机械设备是否精确有效以及其他各相关机械的可靠性等等;此外,对施工环境进行监测和审查,主要包括对地质、季雨、台风、气候、夜间施工以及周围的种种不安全因素的审查;最后,对输变电施工方法进行监测,对施工原则、施工方法、工艺以及规章制度和安全措施和流程等等进行严格的审查。

(三)在输变电工程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并灵活调整安全方案,做好现场监督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贯彻安全方案。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是安全保障的核心,必须从整个输变电工程施工的安全大局出发,着重做好安全预防、安全管理,抓好安全控制工作,把安全工作的内容和原则观测和落实到监理规划和细则。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在输变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事先没有预测到的安全风险因素,这就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不能一位的遵循安全施工方案,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施工测量和方案。此外,监管人员必须做好现场监督工作。监管人员的现场监督贯彻于输变电施工的基础阶段、组塔阶段、架线阶段、变电土建阶段、变电电器安装阶段、起重作业等各项内容。

三、结论

电力工程直接关系到各行各业的发展以及千家万户的生活,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输变电工程项目的实施是保障人民生活用电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但是,由于输变电工程施工受种种因素的影响,还存在这许多确定的不确定的,可控的和不可控的安全风险,因此加强对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的评估和对策的研究有着深远意义。我国必须结合当前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所处的现状,更加重视施工安全、做好预防工作,把安全施工措施落实贯彻到施工全过程,提高施工人员素质和安全意识,杜绝违章违规等不安全施工,确保输变电工程施工能够安全顺利的进行。

参考文献:

[1]杜永平;李加存;王元龙.输变电设备风险评估模型的简化修正与应用实践[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

[2]孙丽丽.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输变电工程风险评价研究[J].企业研究.2010.24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路桥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方法;过程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5-0179-01

引言

路桥施工工程在其建设的过程中具有投入资金较大,建设工期较长以及施工难度和要求较高的特点,另外,由于在施工过程中一些不定性因素对于工程建设的干扰,使得路桥施工工程成为一个有着较高风险度施工项目。在路桥施工建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诸多问题和各种风险,倘若不对这些风险加以深入的认识和有效的预防和规避,则势必会影响路桥施工安全,对于施工过程无疑是巨大的威胁和潜在的安全隐患。桥梁施工前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找出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达到最优的安全投资收益,是安全管理工作的目标。

一、公路桥梁施工总体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公路桥梁施工总体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通常情况下包括两个大的体系,即事故发生可能性指标体系和事故后果指标体系。

(一)事故发生可能性指标体系

事故发生可能性指标体制的考虑的侧重点主要在于路桥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性因素,而在诸多的不安全状态因素中,人作为路桥施工建设的不安全因素的主要组成部分,极容易导致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由于人为原因而导致诸多安全事故发生的安全事件不计其数,因为人为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明显增大,毫无疑问,路桥施工安全风险评估体系中人为因素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安全风险评估内容,但是由于人为因素诸多方面的影响,极容易导致安全风险评估结论同实际状态的有着较大的出入,笔者简要就其主要原因加以简要分析。一方面是由于人自身的行为的复杂性,且人不是一个静止的个体,人的动态性更加加剧了不安全事故的发生,这种静态的指标评估方法难免在进行评估的时候产生较大的误差。另一方面,工程项目的转包和分包现象极为普遍,这也就间接的导致人员流动性的增大,造成评估对象的极不稳定。

(二)事故后果指标体系(表1、2)

二、路桥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过程分析

通过以上对我国公路桥梁施工总体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认识和了解,不难看出一套规范的、合理的、科学的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要意义,以下笔者简要就路桥施工安全风险的评估过程和有效推动其发展的策略加以分析。

(一)安全风险评估过程

随着工程项目建设的展开,需要根据项目规模、地形地貌、气象特征、工程地质、施工方案、工程特点及难点等孕险环境与致险因子,对项目总体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再根据评估结果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和分析,进行评估单元的划分和现场安全的调查并定性、定量评估其安全风险等级,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作出安全评估结论,编制安全评估报告。

(二)风险预控措施的精细化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的过程,其较为重要的一方面内容就是降风险预控措施的精细化,无疑这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推动安全事故降低的举措。

1、建立健全风险源普查和管理体系

对于风险预控措施的精细化,首先要从源头上抓起,要注重落实路桥工程的实际情况,对风险源加以有效的排查和检测,并在路桥工程的建设当中,随时根据工程进度对风险源的认识加以深入,并且对于风险源的动态数据保持及时性,及时更新,及时扩充或者增减数据。

2、定性的评估方法的选用

采用定性的方法对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进行估测,对于有效分析危险的复杂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这也是深入了解危险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步骤,在我国目前所进行的工程安全风险评估体系中,一般对于缺少详实资料的风险概率估计大多由专家执行,但是必须保证的是专家的判断必须立足现实,真实可靠。

(三)施工现场安全责任的落实

路桥施工企业的相关领导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我国的路桥施工安全风险评估体系的重要性,保持对施工现场安全的高度的责任意识,工作分配中要责任到个人,保障专职安全员对项目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和汇报,而这就对于安全员自身的素质等有一个较高的要求。要合理选择作为安全员的理想人选,可以从职员的从业经验、文化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等诸多方面对其加以筛选和任命,有效推动路桥工程施工现场的规范性建设,进而更好的提高我国的路桥质量。

(四)规范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

只有有效对施工现场加以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建设,才能够保障施工环境的安全性。通过规范化的日常管理,可以有效的明确责任,落实施工现场相关的安全隐患。在我国《关于开展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试行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论述了关于施工安全风险的可预测与可控性,有效的对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加以规范则很好的落实了预防理念。其中规范化的安全理念包括系统安全工程理念以及班组安全理念两个大的方面。

(五)安全监管机制的建立健全

加快安全监管机制的建立和健全,严格对施工现场安全责任落实和监督。合理高效的安全监管机制有助于不定时的对于施工现场的检测和抽查,对存在安全问题的、安全隐患的工作场地严格批评,并监督其限期改过,对没有落实安全责任的,必须责令其整改,而对于那些整改后仍然不合格的则要进行严格的惩罚,进而有效督促我国施工现场安全的责任落实。

结语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路桥工程的整体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路桥工程的建设和发展与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必须重视对齐国路桥施工安全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和健全,高度重视施工环境的安全和规范。笔者衷心希望,以上关于对我国路桥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和过程的探究能够被相关负责人合理的吸收和采纳,增强对我国路桥施工安全的责任意识,有效提高路桥的施工质量,保障广大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进而更好的推动我国路桥工程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范文第3篇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征收与集体土地上的房屋拆迁(以下简称房屋征收与拆迁),在项目实施前,都必须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第三条市、县(市、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西区、风景名胜区的维稳办对各自区域内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进行协调和指导。

县(市、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西区、风景名胜区的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职能单位)具体负责各自区域内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仪征市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牵头负责化学工业园区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参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西区、风景名胜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第四条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是:

(一)合法性评估。主要评估实施项目是否符合房屋征收与拆迁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二)合理性评估。主要评估补偿安置方案是否兼顾到各方面群体的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是否能为多数被征收拆迁人认可。

(三)可行性评估。主要评估项目实施的时机是否成熟,补偿安置资金和安置房源是否已经落实到位。

(四)安全性评估。主要评估项目实施后是否会引发重大社会矛盾等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这些隐患能否得到有效消除。

第五条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程序:

(一)制定评估方案。评估前,由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职能单位)、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部门和实施单位、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项目的拆迁人等组成项目风险评估工作小组,根据评估的要求和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特点,制定评估方案,明确评估具体内容、方法步骤和时间要求,保证工作有效开展。

(二)广泛听取意见。评估工作启动后,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将征收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在项目所在地进行公示,让被征收拆迁人充分了解。采取召开座谈会、重点走访、问卷调查等方法,广泛听取各有关部门、房屋征收拆迁有关单位和被征收拆迁人的意见、建议。实施项目应当履行听证的,需组织由被征收拆迁人和公众代表参加的听证会,评估工作小组综合各方面因素形成项目风险评估初步报告。

(三)分析研判预测风险。由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职能单位)牵头,组织维稳、、综治、监察、发改、规划、国土等部门,成立属地房屋征收与拆迁风险评估报告研判小组,对提供的项目风险评估初步报告进行分析研判,对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作出评估预测和分析研究,并制定相应的防范、应急预案。

(四)作出评估报告。根据房屋征收与拆迁风险评估报告研判小组的分析研判结论,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形成项目风险评估报告。

第六条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项目名称、征收与拆迁的目的和范围、拟实施时间和期限、项目范围内住户和单位状况及房屋和土地使用权状况,发改、国土、规划等部门对项目符合各项规定的认可材料或批准文件等。

(二)补偿安置方案公示和征求群众意见情况。包括补偿安置方案在项目现场公示后群众的反映;有关部门、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建议;依法应当履行听证程序项目的听证情况;根据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进行修改的情况。

(三)对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评估预测和分析研究。主要包括:

1、补偿标准、安置房地点、腾仓过渡期限等补偿安置方案是否合法合规。

2、补偿安置资金和安置房源是否已经落实。

3、因搬迁给特困企业和住房困难家庭带来的生产、生活困难问题是否得到妥善处置。

4、房屋拆除施工安全是否考虑周到。

5、有可能引发不稳定的其它因素及其化解措施和预案是否制定。

(四)明确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风险防范和维稳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

(五)对项目做出可以实施、暂缓实施或不予实施的评估结论。

第七条项目属地的维稳办要全程跟踪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过程,对评估报告进行认真审核,并作出明确的备案意见。

第八条对已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的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项目属地的维稳办应会同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乡镇(街道)等责任部门和单位全程跟踪,及时发现和化解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将不稳定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

第九条各有关部门、单位应积极主动落实房屋征收与拆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各项要求,年终将该项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考核内容。具体考核按《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考核办法(暂行)》(办发〔〕69号)执行。

第十条对不认真履行房屋征收与拆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职责而造成影响社会稳定重大问题的,要严肃追究有关单位负责人和直接人员的责任。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范文第4篇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征收与集体土地上的房屋拆迁(以下简称房屋征收与拆迁),在项目实施前,都必须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第三条市、县(市、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西区、-风景名胜区的维稳办对各自区域内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进行协调和指导。

县(市、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西区、风景名胜区的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职能单位)具体负责各自区域内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仪征市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牵头负责化学工业园区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参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西区、-风景名胜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第四条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是:

(一)合法性评估。主要评估实施项目是否符合房屋征收与拆迁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二)合理性评估。主要评估补偿安置方案是否兼顾到各方面群体的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是否能为多数被征收拆迁人认可。

(三)可行性评估。主要评估项目实施的时机是否成熟,补偿安置资金和安置房源是否已经落实到位。

(四)安全性评估。主要评估项目实施后是否会引发重大社会矛盾等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这些隐患能否得到有效消除。

第五条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程序:

(一)制定评估方案。评估前,由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职能单位)、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部门和实施单位、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项目的拆迁人等组成项目风险评估工作小组,根据评估的要求和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特点,制定评估方案,明确评估具体内容、方法步骤和时间要求,保证工作有效开展。

(二)广泛听取意见。评估工作启动后,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将征收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在项目所在地进行公示,让被征收拆迁人充分了解。采取召开座谈会、重点走访、问卷调查等方法,广泛听取各有关部门、房屋征收拆迁有关单位和被征收拆迁人的意见、建议。实施项目应当履行听证的,需组织由被征收拆迁人和公众代表参加的听证会,评估工作小组综合各方面因素形成项目风险评估初步报告。

(三)分析研判预测风险。由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职能单位)牵头,组织维稳、、综治、监察、发改、规划、国土等部门,成立属地房屋征收与拆迁风险评估报告研判小组,对提供的项目风险评估初步报告进行分析研判,对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作出评估预测和分析研究,并制定相应的防范、应急预案。

(四)作出评估报告。根据房屋征收与拆迁风险评估报告研判小组的分析研判结论,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部门形成项目风险评估报告。

第六条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项目名称、征收与拆迁的目的和范围、拟实施时间和期限、项目范围内住户和单位状况及房屋和土地使用权状况,发改、国土、规划等部门对项目符合各项规定的认可材料或批准文件等。

(二)补偿安置方案公示和征求群众意见情况。包括补偿安置方案在项目现场公示后群众的反映;有关部门、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建议;依法应当履行听证程序项目的听证情况;根据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进行修改的情况。

(三)对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的评估预测和分析研究。主要包括:

1、补偿标准、安置房地点、腾仓过渡期限等补偿安置方案是否合法合规。

2、补偿安置资金和安置房源是否已经落实。

3、因搬迁给特困企业和住房困难家庭带来的生产、生活困难问题是否得到妥善处置。

4、房屋拆除施工安全是否考虑周到。

5、有可能引发不稳定的其它因素及其化解措施和预案是否制定。

(四)明确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风险防范和维稳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

(五)对项目做出可以实施、暂缓实施或不予实施的评估结论。

第七条项目属地的维稳办要全程跟踪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过程,对评估报告进行认真审核,并作出明确的备案意见。

第八条对已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的房屋征收与拆迁项目,项目属地的维稳办应会同房屋征收与拆迁管理、、乡镇(街道)等责任部门和单位全程跟踪,及时发现和化解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将不稳定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

第九条各有关部门、单位应积极主动落实房屋征收与拆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各项要求,年终将该项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考核内容。具体考核按《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考核办法(暂行)》(办发〔〕69号)执行。

第十条对不认真履行房屋征收与拆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职责而造成影响社会稳定重大问题的,要严肃追究有关单位负责人和直接人员的责任。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隧道工程;风险评估;断层破碎带;富水区;围岩塌方;突水突泥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U45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7-0162-03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7.077

1 工程概述

莲岗隧道起止桩号K151+867.81~K154+284,设计长度为2416.19m,最大埋深约252m,为单洞双线隧道;隧址场区属丘陵地貌。丘坡自然坡度20°~30°,植被发育,地面最大标高306m,隧道最大埋深约252m。隧道右侧60m外为长坑水库,溢洪道标高36.7m,比隧道标高低12~18m。

根据勘察揭示,隧道穿越场地的地层为第四系冲洪积碎石土(Q4)碎石土,中密,主要分布在隧道出口。下部为燕山期晚期花岗岩(γ5),按风化程度可分为全、强、弱风化三层。隧道Ⅴ级围岩116.19m,占5.1%;Ⅳ级围岩260m,占11.3%;Ⅲ级围岩150m,占6.5%;Ⅱ级围岩1771m,占77.1%。

莲岗隧道洞身穿越多条断层,多条节理裂隙密集带。隧道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地质钻深测出涌水量为1560m3/d,隧道单位长度最大涌水量为2.01m3/d,最大涌水量_2364m3/d,属弱富水区,在隧道开挖后,由于卸荷、偏压等效应使地应力重新分配,可能导致潜部裂隙张开,其导水能力增强,易使地表水溪水漏失,流量减少。

隧址区内主要不良地质现象包括危岩落石等。

2 莲岗隧道风险评估内容和评估方法

2.1 风险评估程序

按照《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结合莲岗隧道的实际情况,确定风险评估基本程序如下:(1)施工前针对本隧道地质资料,确定可能产生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2)确定风险因素对施工安全的影响程度,分析各风险因素的影响范围;(3)对各风险因素的等级进行定性分析,最终确定隧道施工风险等级;(4)根据隧道风险等级选择最合理的施工方案、防护措施;(5)将风险评估报告及防护措施报上级单位进行审查,并提出修正意见;(6)经过上级部门及相关专家的评审,完善风险评估报告并严格执行。

2.2 风险评估流程图

2.3 评估内容

根据莲岗隧道的地质成因,工期要求,现有施工水平,对洞门施工、隧道开挖及支护,二次衬砌、隧道防排水、通风等每一项工作进行风险评估,找出风险源。本次针对塌方(垮塌)、断层涌水、进洞风险、危岩落石等进行风险评估。

2.4 风险指标体系

莲岗隧道风险指标体系见表2:

2.5 风险源清单表

根据设计和地勘资料分析莲岗隧道风险类型,可能产生风险的原因及风险源,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见“莲岗隧道风险清单表”。

3 超前地质预报与风险评估

3.1 地质勘探和现场调查资料

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地质资,莲岗隧道共有9条断层(其中4条断层与水库连通)及两个节理裂隙密集带。隧道施工时,先采用地质雷达仪、红外线探水仪、地震波反射法和常规地质法等仪器设备,分别对施工掌子面前方30~100m范围内的隧道围岩进行探测,对各种仪器所探测的前方围岩情况、围岩间水源补给、岩体内涌水量大小及压力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同时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发现围岩中的软弱夹层、异常带和岩体破碎带等,找出易坍塌、塌方段、可能产生的危岩落石段等风险事件。

3.2 地质素描确定岩性,控制风险事件

地质素描的目的,每次爆破后或掌子开挖后,对掌握掌子面正面和侧面进行量测,及时掌握围岩产状、结构、岩性、稳定程度、是否存在危岩落石情况以及围岩裂隙、不良气体浓度等,绘制掌子面地质素描图和洞身地质素描图。当初期支护完成后,检查喷射混凝土是否开裂和掉块现象并做出记录,施工中监测地表水文状态大小时间及形成的态势,分析地表水对隧道施工对的影响,确定施工控制措施,根据地质素描图和监测记录掌握开挖掌子面是否安全,施工方案是否得当,积累施工资料和施工经验。

3.3 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控制风险事件

充分利用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由于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具有高分辨率的隧道折射地震(微地震)勘探能力,可监测断裂和岩石强度降低地带的围岩状况,其监测距离150~300m内。其目的是为了预测围岩的物理特性和岩石类型的变化、破碎带、破裂区、陷穴的出现等,对施工方案及时进行补救或修改,确定安全的爆破方案,确定掘进尺寸等。

3.4 地质雷达预报,控制风险事件

应用电磁波反射原理进行探测。由于地质雷达仪能隧道围进行短距离(30~40m以内)的监测预报,并能精确分析岩性结构变化情况。在施工过程中我们经常采用地质雷达作为探测隧道围岩的补充手段,同时用以检测二次初衬砌的质量。

3.5 红外探水,控制风险事件

红外探水仪由于操作方便,能每20m测量一次。并且准确率高,因此用它来监测隧道围岩是否存在裂隙水和涌水,但对水量、水压等重要参数无法预报。

3.6 利用超前水平钻探,控制风险事件

当采用红外探水仪探测到隧道掌子面前方存在涌水或裂隙水时,为了明确水量大小及压力值则需要采用超前水平钻探进行探测,采用超前水平钻探可以明确了解掌子面前方围岩组成,岩性等资料,对围岩级别的判断提供有力依据,并对下一步施工方案的确定指明了方向。

3.7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控制风险事件

按照《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范》(TB10121-2007)及“铁建设【2010】120号”文的相关要求进行监控量测。监测各施工阶段围岩支护状态、确保施工安全,超前地质预制系统数据,对帮助确定安全合理的开挖和支护方案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施工过程中的监控测量数据,则是考量初期支护设计参数是否安全合理的一个重要依据,同时也是考量二次衬砌和仰拱的施做时间的一个重要依据。

3.8 莲岗隧道过程控制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要更加注意单一超前地质预报的局限性,同时仅凭设计地质勘探资料和现场调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是不够的,针对性地采用超前地质预报监测手段,综合分析判断围岩的岩性、风化程度、断层位置及状况、涌水量及涌水压力等,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并进行动态监控,对不足的地方及时进行调整。

莲岗隧道施工主要是针对坍塌、塌方,断层涌水,危岩落石,环境影响等风险事件提出对策措施。

4 主要风险及对策措施

4.1 莲岗隧道坍塌、塌方施工对策措施

莲岗隧道经地质断层破碎带,且涌水量大,在隧道开挖后极易产生坍塌、塌方现象,洞门施工时处理不当也容易导致边坡失稳坍塌。针对本隧道的施工特点,经过风险评估后,将采用以下应对措施:(1)明洞及洞门段地质稳定性差,开挖时采用人工配合机械由上而下进行。遇到较大孤石或少量硬质岩时,风钻打眼、微药量解体,风镐修凿轮廓或非电控制光面爆破,不得扰动边坡,影响边坡稳定。洞门处弃碴采用装载机或挖掘机装车,然后运输到环保局规定卸碴地点卸车。边坡开挖前做好排水系统,开挖坡度按设计图实施,当开挖到洞口时施作洞门,开成稳定的进洞状态。结合边坡地形稳定程度,坡面用锚杆、钢筋网、喷砼作为临时防护,以确保施工安全;(2)明洞的防排水施工与隧道的排水侧沟及洞顶的截、排水设施统筹考虑,明洞外模拆除后及时施作防水涂料及墙后排水盲沟,在明、暗洞分界处设环向止水带,洞门施工完成后,进一步完善洞外排水系统,确保洞外安全,防止坍塌、塌方现象发生;(3)掌握围岩的发展变形规律,确定安全的施工方案,严格按照工艺工法的要求进行施工,严格控制爆破药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及时施工初期支护;(4)当遇塌方体前进行预支护,支护方法根据围岩稳定程度,采用注浆大管棚辅以注浆小导管或直接用注浆小导管注浆,稳定塌方体。对塌方体采用短进尺、分阶段开挖以策安全,对塌方体的支护做到随挖随支,以减少围岩暴露时间;(5)塌方体段二次衬砌工作紧跟开挖工作面进行,力求尽早衬砌成环;(6)加强监控量测频率,及时发现围岩变形,迅速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4.2 危岩落石的应对措施

莲岗隧道部分地质岩性为岩体破碎,岩芯呈砂状土状,原岩结构可辨,手捏易散、碎,浸水易软化、崩解,常夹有球状强~弱风化孤石。危岩在外应力的作用下常突然下落,危害性大,且性质复杂极易造成危岩落石,危害施工安全。

危岩落石分布于莲岗隧道洞口边坡处,洞内遇到围岩破碎、堆积松散也容易产生危岩落石。

(1)在洞门外修筑排水设施,防止岩体被水浸泡,发生脱落。采用挂网+锚杆+喷射混凝土防护;(2)开挖时,对洞内不稳定的危岩落石及时清理干净,及时支护,形成保护;(3)加强监控监测,确定危岩落石的面积和范围,及时防护确保安全。

4.3 莲岗隧道断层富水地段施工控制措施

本隧道存在断层富水地段,极易产生突然涌水、涌泥现象危及施工安全,在风险评估中将本隧道断层涌水施工方案进行重点评估。

(1)采用超前地质预报手段和通过正洞已开挖地段实测涌水量来推断未开挖地段的涌水量;(2)超前水平钻孔:当采用物探法探测前方有可能出现突泥、突水时,利用水平钻机钻孔,探水孔直径一般为50~120mm,钻孔外插角为10°,每次钻进20~30m,保留5m止浆盘岩,暂时封闭水量较小的探孔,只留一个喷距最大的探孔量测喷出水的距离;(3)断层、富水地段的施工原则。断层、富水地段施工原则为“以堵为主、限量排放”,有效堵塞渗水通道,降低围岩的渗水能力,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4)探水及注浆。采用超前钻探探测水量。根据探水孔涌水量及涌水压力大小决定注浆止水的施工方法;(5)全嗝驷∧蛔⒔止水。当接近断层破碎带且水量较大可能发生突水地段时,采用超前帷幕预注浆和开挖后径向补充注浆形式封堵地下水流。超前帷幕注浆的注浆范围为衬砌外5m或8m,单孔注浆浆液扩散半径为4m。超前注浆每一循环注浆长度为30m,开挖22m,保留8m止浆岩盘。

压力注浆按先外圈后内圈、先下后上、先疏后密的顺序,分批进行,同一圈孔间隔施工。岩层破碎容易造成坍孔时采用分段前进式注浆,为避免钻孔串浆,可以钻一孔注一孔。

4.4 莲岗隧道环境影响施工控制措施

施工中根据莲岗隧道施工可能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制定了详细的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将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5 结语

莲岗隧道是深茂铁路的重难点工程,隧道洞身穿越多条断层,多条节理裂隙密集带,在隧道开挖后,由于卸荷、偏压等效应使地应力重新分配,可能导致潜部裂隙张开,其导水能力增强,易使地表水溪水漏失,流量减少。此外,莲岗隧道长度较大。综上所述,莲岗隧道风险较高。所以,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加强监控量测,及时掌握围岩以及支护的状态等措施尽可能保证结构的稳定性,保障施工安全,确保隧道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杜立新,王庆林.浅谈兰渝铁路隧道四大高风险源及应对措施[J].现代隧道技术,2011,48(2).

[2] 魏龙海,贾媛媛.黑山门隧道安全风险评估研究[J].广东公路交通,2011,(1).

[3] 刘靖,艾智勇,苏辉.山岭隧道新奥法施工过程动态风险评估[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8).

[4] 徐慧芬,魏龙海,路军富.梅花箐隧道安全风险评估研究[J].路基工程,2011,(5).

[5] 陈绍华.关角隧道风险评估[J].现代隧道技术,2009,46(6).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铁路;隧道;建设;质量;安全管理;风险预警

1 工程概况

某铁路隧道全长4890m,沿线通过低山区,影响该隧道施工安全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断层引起的塌方和周围的水系统可能导致的涌水突泥危险,属于典型的浅埋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最浅处距离地面 4m左右。其中Ⅱ级围岩2865 m,Ⅲ级围岩175m,Ⅳ级围岩250m,Ⅴ级围岩1315m。其他隧道下穿本隧道,存在隧道交叉施工情况,也是该隧道施工的风险因素之一。需要采取一套切实可行、合理有效的隧道施工安全监测及风险预警方案。

2 铁路隧道结构安全监测内容

根据现场地质条件情况对软弱围岩段进行地质雷达超前预报,以了解掌子面前方地质情况,为正确选择开挖断面、支护设计参数和优化施工方案提供依据,并为预防隧洞涌水、突泥、突气等可能形成的灾害性事故及时提供信息,保证施工安全。并结合对隧道典型断面监控量测,来掌握围岩的变化动态,对围岩稳定性进行评价,提供判断围岩和支护系统基本稳定的依据,及时掌握围岩的变化动态,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隧道工程施工安全,对隧道施工进行安全监控。典型断面的监控量测应由具备一定监测经验和技术实力的第三方监测单位完成,以保证数据的精确性和真实可靠性。每个典型监测断面应包括下列监测项目:

(1)地表沉降( 隧道浅埋段) 。浅埋隧道段围岩一般具有软弱、破碎、自稳时间极短等特性,施工方法不妥极易发生冒顶塌方或地表下沉。浅埋隧道开挖时可能会引起地层沉陷而波及地表,因此,通过地表沉降观测来了解地表下沉的范围以及下沉量的大小、地表下沉量随掌子面推进的变化规律,以判断浅埋段隧道拱顶围岩的稳定程度。

(2)周边位移( 收敛) 。①周边位移是隧道围岩应力变化的最直观反映,量测周边位移可为判断隧道空间的稳定性提供可靠的信息; ②根据变位速度判断隧道围岩的稳定程度,为二次衬砌提供合理的支护时机。

(3) 拱顶沉降。拱顶沉降观测的作用是判断围岩稳定性及进行位移反分析,为二次衬砌的实施提供依据。

(4)钢架应力。①判断支护结构长期使用的可靠性以及安全程度;②检验初次衬砌设计的合理性,积累资料为判定提供依据。

(5)围岩压力。围岩压力观测的作用是监控围岩的稳定性,保证施工安全并为二次衬砌的构造、实施时间等提供依据。

(6)二次衬砌应力。①了解二次衬砌的受力条件;②判断支护结构长期使用的可靠性及安全程度;③检验二次衬砌设计的合理性,积累资料为判定提供依据。上述监测断面间距随着围岩类别的不同而不同,地表沉降观测、周边位移观测以及拱顶沉降观测均为必测项目,在围岩级别为Ⅴ~Ⅵ时,断面间距为5~10m;围岩级别为Ⅳ时,断面间距为10~30m;围岩级别为Ⅲ时,断面间距为30~50m。对于钢筋应力、围岩压力及二次衬砌应力为选测断面,一般每个代表性地段选择一个断面。

(7)地质雷达超前预报。地质雷达超前预报的主要目的是查明隧道掌子面前方20m 左右范围内软弱围岩及裂隙发育的分布情况,为隧道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3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和风险预警模型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监测和预警系统采用三层的系统结构,数据采集层主要将超前地质预报的地质数据、自动采集的监测数据以及监控量测数据采集到数据库中;数据库层主要将前期采集的数据进行分类存储,同时进行智能的数据分析与判断、数据整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风险预报警; 数据访问层/展示层主要将前期数据进行可视化、信息化的展示,通过强大的 GIS 平台可以直观地看到预报警信息,同时可以及时方便地查询预警信息、风险情况以及应急处理情况。

4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和风险预警平台的功能

4.1 监测数据的采集与整合

整套系统考虑到了目前监测数据采集的三种主要方式: 人工录入、仪器自动采集并实时传输和通过数据文件导入。能够提供直观易用的交互界面,以适应各种监测手段; 同时要对数据进行识别与筛选,保证采集到真实有效的监测数据,确保后续安全评估与技术分析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同时,系统也将集成超前地质预报与自动化监控量测设备( 断面仪、激光测量设备) 等,使得系统具备实时统计、查询工程施工现状的功能。此外,系统中存储着丰富的既有工程资料信息,包括地形资料、基础地质资料( 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不良地质) 、勘探资料( 钻孔、物探等) 、试验成果、以及工程设计信息,把监测数据与这些基础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将极大地提高后续安全与风险评估的高效性与通用性。

4.2 监测实时分析

海量监测数据隐含着丰富的结构受力状态、周边环境影响等安全信息,应在采集的同时对其进行初步的分析与趋势判断,向管理者与技术人员实时提供直观的时程曲线、空间动态曲线、安全储备余量、测点发展速率等图表与文字信息,为下一步安全分析与风险评估提供分析依据。监测实时分析技术有助于对采集的监测数据进行初步判断,能够全面反映数据异常波动的情况,有效控制人员因素、设备因素、环境因素引起的异常,从而有效地甄别监测数据异常是否属于工程安全问题引起的波动。

4.3 安全评估

定期对监测工程进行安全评估,是施工安全控制的重要内容,是对工程安全状态的进一步分析。通过监测实时分析汇总情况,系统自动形成某时期内工程监测安全评估报告初稿,技术人员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场施工工况,编辑定稿,提交到系统中。在定稿过程中,技术人员可利用系统工具定制诸如横纵断面、各类型曲线对比等分析内容,导入各种图表文字等补充内容,完善安全评估报告。

4.4 风险预警

当监测数据超过临界值或警戒值,经系统自动判断或人工判断确认后,则启动异常分析处理机制,由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分析,对于特别危险的监测点,还需要启动远程专家会诊,形成专家鉴定意见。如果鉴定意见一致判定为超过安全控制范围,则需要进一步启动预警或报警机制,采取应急预案迅速解决现场安全问题。异常分析处理流程要标准化,并且灵活高效,结合技术人员、专家分析与经验判断,使管理各方能够迅速采取措施,把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5 结语

自隧道工程开工以来,从未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初步达到了对浅埋隧道和立体交叉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效果,在以后的实践中,针对变形( 位移) 监测、压力( 应力) 监测、影像信息收集、温度监测、气体监测等多元信息进行计算分析,确立隧道施工安全风险预警阈值,根据不同铁路隧道施工风险影响因素采用不同预警模型,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梅志荣,马士伟.隧道工程监测技术与动态设计方法的新进展[C].中国科协 2004 年学术年会铁道分会场论文集.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隧道工程;专项风险评估;风险源;风险控制

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工作越来越重视,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在各行各业都得以普遍开展。在公路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已经成为项目开工的一个先决条件,如何在前期的风险评估工作中全面、系统地预见可能发生的各类施工风险,为工程施工提供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辽宁中部环线南山隧道专项安全风险评估为例,探讨山体隧道施工中的风险评估方法,为同类工程的风险评估工作提供借鉴。

1工程简述

南山隧道是辽宁中部环线高速公路的一部分,位于铁岭市和抚顺市交界处鲢鱼沟附近,呈北西-南东向展开,设计两条分离式单行曲线隧道,隧道左幅长1075m,右幅长1210m,如图1。隧道围岩为Ⅳ、Ⅴ级为主,隧道铁岭端洞口段和中间段左右线均位于直线上,本溪端洞口段左右线分别位于R=3500m、R=4000右偏圆曲线上。隧道铁岭端平面线位线间距为16.8m,本溪端平面线位线间距为24.4m,隧道最大平面线位间距位于中间段,为263m。在项目总体风险评估工作中,已经将南山隧道列为III级风险,需要进行专项风险评估。

2专项风险评估

2.1施工工序分解及风险源普查开展专项风险评估时,首要步骤是结合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对工程进行工序分解,南山隧道按照施工过程,可以细分为:场地平整;施工场地布设;边坡开挖及防护;洞口施工;超前支护;洞身开挖;初期支护;仰拱施工;监控量测;二衬防水层施工和二衬施工。风险源普查,主要是根据施工经验和相关的安全生产规程,结合现场施工情况,确定可能发生的施工风险,南山隧道施工中可能发生的风险有:物体打击;高处坠落;触电;起重伤害;坍塌;涌水突泥;机械伤害;爆破伤害和车辆伤害等。2.2风险源辨识风险源辨识是分解工序和风险源普查的情况,将各道工序中可能发生的潜在事故和伤害程度逐一列举,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对可能导致事故的致险因子进行分析,是专项评估的最重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确定了潜在事故类型和致险因子,才能准确地制定具体预防措施。因此,风险源辨识环节应谨慎细致,避免单纯依靠一两个人盲目分析的形式,应该广泛讨论,征求各方意见,最好由风险评估单位组织施工、监理、设计和业主各方共同讨论,集思广益才能得到最贴近施工现场情况的辨识结果。以下是南山隧道洞身开挖的风险源辨识结果,也是经由多方讨论以后达成的共识成果。2.3风险源分析在充分的风险源辨识之后,评估小组需要参考设计图纸并结合多次现场实地考察情况,对潜在的事故类型进行分析,判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确定是否应该将该风险源作为重大风险源进行详细评估分析。在隧道施工中,主要应该根据隧道的水文地质条件、施工工艺和开挖方法等方面对风险源进行评估分析。南山隧道未发现地表水,无泉眼出露;地下水以第四系孔隙水及基岩风化裂隙水为主,水量随大气降水量及节理裂隙贯通情况不同而变化,围岩富水性不均一,透水性较弱。在洞身山坳处ZK288+840~ZK288+940(K288+850~K288+940)段有电阻率偏低现象,推测为岩石风化界面较深或节理裂隙发育。隧道区未发现有大型断裂构造发育。隧道区出口端全强风化岩层较厚,岩芯呈砂土、碎石状,层厚5.6~12.5m。铁岭段洞口存在偏压问题。隧道洞口处左侧地势低,右侧地势高,存在偏压问题。隧道开挖方式主要采用钻爆法,软弱围岩段也可采用机械开挖或人工开挖。开挖方法根据围岩级别和隧道埋深情况分别采用台阶预留核土法和上下台阶法,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CD法、CRD法进行施工。二次衬砌混凝土采用整体式液压模板台车浇筑。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短进尺、弱爆破、快封闭、勤量测”的指导原则。通过施工工序分解、风险辨识、风险分析、专家调查等一系列过程,初步确定隧道在开挖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坍塌、涌水/渗水、洞口失稳等事故为重大风险源。下一步对其进行分析和估测。

3重大风险源分析

3.1风险矩阵和管理评估指标风险矩阵和管理评估指标是依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人员伤亡等级、财产损失等级、企业的施工经验、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等综合因素确定施工等级和折减系数的方法,是一个系统的计算过程,具体计算方法在交通运输部《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交质监发[2011]217号附件)中有详细的说明,在这里就不再冗述。3.2事故可能性分析事故可能性分析同样是一个详细的量化计算过程,这里省略计算过程,仅列出南山隧道各项重大风险源可能性分析结果。见表2~表4。

险控制措施

之前一系列的量化分析结果,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出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在提供风险控制措施时,评估人员应广泛参考同类工程的成功经验,在技术、管理、人员、设备等方面提出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便于施工单位现场实施。根据南山隧道风险评估结果,评估组将隧道风险分为一般风险源和重大风险源。所谓一般风险源,是指风险源相对简单,影响因素间关联性较低,运用一般知识和经验即可防范的风险源。南山隧道主要一般风险源为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车辆伤害等事故。此类风险结合各类施工规范要求,健全各类操作规程、开展好安全培训教育、编制安全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做好各类安全防护措施,在此不再冗述。重大风险源是针对工程特点,评估出来的可能产生重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风险源,针对此类风险源应提出详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南山隧道重大风险源主要包括:隧道整体安全、坍塌风险、涌水、渗水事故、洞口失稳等。评估小组针对重大风险源,从做好洞口洞内排水、加强监控量测、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安装洞口门禁设施、设置逃生管道、合理采用开挖形式等诸多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建议。

5结语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需要评估小组进行严格的讨论和分析,咨询隧道施工经验丰富的专家,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估办法,查阅大量的资料,得出科学、可行、合理的评估结果。但是,由于可获得资料的不确定性、施工现场的不确定性、开工前的初始评估并不能百分之百地达到指导施工的要求。鉴于现有方案是项目初始阶段制定的,在今后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案、地质条件可能会发生变化,施工单位应开展动态的风险评估,完善相关安全措施,提高施工安全水平。评估小组也需要定期深入施工现场,不断完善评估报告。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范文第8篇

关键词隧道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 U45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隧道施工作业的安全风险、安全事故增多,为减少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有效控制施工风险,降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从隧道工程的地址环境条件、建设规模、结构特点等孕险环境与致险因子入手,对隧道施工安全的风险评价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达到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价超前策划、积极应对控制的目的。

2 评价流程

2.1编制依据

按照根据交通部文件《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有关要求,结合国道324改线工程建设实际情况以及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及规定。

2.2隧道概况

2.2.1、地理位置及工程范围

寨仔山隧道为分离式双线隧道,隧道全长1875m(左线1852m),属长隧道,隧道最大埋深约为194m,单洞建筑限界:净高5.0m,隧道净宽10.25m,紧急停车带单洞建筑限界:净高5.0m,隧道净宽13.0m。隧道进洞口位于R=12000m的竖曲线上,隧道左右线洞内纵坡均为-0.8%的单向坡。

2.2.2、地形地貌概况

隧道区地貌属构造、剥蚀形成的低山,隧道穿越北西走向的低山区,地表起伏较大,山体植被较发育,部分地段见有基岩出露。

2.2.3、地质情况

隧道区范围内地层岩性为素填土、填石、粉质粘土、残积砂质粘性土、全风化、散体状强风化、碎裂状强风化花岗岩,下伏基岩为燕山早期第三次侵入花岗岩。

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基岩裂隙、节理中,水量较贫乏,富水性不均。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以泉形式向地势低洼及沟谷处迳流排泄。本隧道区地表水为大气降水,雨季时,水量丰富,对隧道施工和营运无影响,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基岩裂隙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基岩透水性弱,对隧道影响较小,隧道施工范围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6.90~12.50m。

2.2.4、总体施工方案

本隧道以Ⅲ、Ⅳ级围岩为主,隧道正洞除洞口Ⅴ级围岩浅埋、扁压段采用三台阶七步法开挖外,其他均采用台阶法或全断面法开挖施工,按锚喷构筑法施工,采用光面爆破。

开挖前进行超前地质预测预报,隧道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控量测,以掌握围岩动态和支护工作状态,及时调整隧道的施工和支护方案,保障围岩稳定和施工安全。全隧除洞口段采用斜切或斜切延伸衬砌外,其余段落均采用复合式衬砌。各工作面施工均采用无轨运输,仰拱全幅超前拱墙施工,整体式液压模板台车衬砌,压入式通风。

3、风险评估程序和风险评估方法

3.1、风险评估程序

(1)对施工阶段的初始风险进行评价,分别确定各风险因素对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分析各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主要确定风险因素影响对施工安全的影响。

(2)提出各风险因素的等级及残留风险等级,综合确定寨仔山隧道隧道风险等级。

(3)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对策专项施工方案并确定监控责任。

(4)上级单位对风险评估报告进行审定,并针对高度风险等级,组织专家组评审,形成隧道安全风险评审意见。

(5)国道324改线工程项目经理部各负其责,做好隧道风险过程管理。

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流程图

满足直至整个隧道完工

3.2、风险评估方法

以专家调查法为主线,综合运用风险层次分析法、矩阵法、核对表法。

3.3、风险分级及接受标准

(1)事故发生概率等级标准

在综合考虑了地形地质条件、原勘测、设计有关资料后,将各种风险因素导致相应事故发生的的概率及后果分别用1~5五个数值来表示,其中,概率等级 “1”~“5”分别代表“很不可能”、“不可能”、“偶然”、“可能”、“很可能”,

(3)风险等级标准

后果等级“1”~“5”分别代表“轻微的”、“较大的”、“严重的”、“很严重的”、“灾难性的”;并定义概率及后果的估值的乘积为风险指数,依据《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风险等级标准将风险指数分为“极高(Ⅰ级)、高度(Ⅱ级)、中度(Ⅲ级)、低度(Ⅳ级)”四个等级。其事故发生概率、后果等级与风险等级(指数)关系如表5所示:

风险等级关系 表5

(4)风险接受准则

公路隧道风险接受准则与采取的风险处理措施如表6。

风险接受准则表6

4、风险评估内容

4.1、总体风险评估内容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主要考虑隧道地质条件、建设规模、气候与地形条件等评估指标,评估的分类、赋值标准可参见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表7。

根据本标段寨仔山隧道的实际情况如下:

围岩情况:Ⅴ、Ⅵ级围岩长度占全隧道长的20%

隧道施工区域不会出现瓦斯

有部分可能发生涌水突泥的地质

开挖断面:中断面(单洞双车道隧道)

隧道全长:左洞长1852m,右洞长1875m,累计单洞长3727m

洞口形式:水平洞

洞口特征:隧道进口施工困难

可以确定出寨仔山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大小为:R=G(A+L+S+C)=(1+0+0)(2+3+1+2)=8

属于等级Ⅱ(中度风险)。

4.2、总体风险评估结论

寨仔山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大小为:8分,风险等级属于:等级Ⅱ(中度风险)。 虽然总体风险评估为Ⅱ,但根据作业风险特点以及类似工程事故情况。需进行专项风险评估。

5、专项风险评估基本程序

5.1寨仔山隧道钻爆法施工作业程序分解及危险源普查和辨识

风险源辨识是风险评估的基础,包括3个步骤: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施工作业程序分解、施工作业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辨识,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对可能导致事故的致险因子进行分析,制定风险源风险分析表。

5.2重大风险辨识

根据《公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施工阶段风险评估应在施工图阶段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结合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对寨仔山隧道进行评估,主要侧重于施工安全,重点对塌方、涌水突泥、洞口塌方、瓦斯爆炸等典型风险进行评估。

根据本标段寨仔山山隧道工程施工区段坍塌事故可能性实际情况如下:

1)围岩级别A:Ⅳ、Ⅴ级

2)断层破碎情况B:存在宽度20m以下小规模断层破碎带

3)渗水状态C:干—滴渗

4)地质符合性D:工程地质条件与设计文件基本一致

5)施工方法E:施工方法基本适合水文地质条件的要求

6)施工步距F:a,Ⅴ、Ⅵ级围岩衬砌到掌子面距离在70m以下或全断面开挖衬砌到掌子面距离在120m以下。b、一次性仰拱开挖长度在8m以下

折减系数Γ为:1.

可以确定出寨仔山隧道工程施工区段坍塌事故可能性为:P=1*(0.9*4+1+1+1+2)=9。等级为3,可能发生坍塌事故。

根据本标段寨仔山隧道工程施工区段瓦斯爆炸事故可能性实际情况如下:

瓦斯含量A:无瓦斯

洞内通风B:洞内掌子面最小风速达标

机械设备防爆情况C:采用防爆设备

瓦斯监测体系D:洞内瓦斯监测体系完备

折减系数Γ为:1.

可以确定出寨仔山隧道工程施工区段瓦斯爆炸事故可能性为:

P=1*0*(1+2+1)=0,等级为0,不存在瓦斯爆炸的可能性。

根据本标段寨仔山隧道工程施工区段涌水突泥事故可能性实际情况如下:

岩溶发育程度A:岩溶不发育,有岩溶裂隙、小溶洞发育

断层破碎带B:施工区段不存在断层破碎带或较大裂隙

周围水体情况C:隧道周围不存在补给性水体

折减系数Γ为:1.

可以确定出寨仔山隧道工程施工区段涌水突泥事故可能性为:

P=1*1*(1+0)=1,等级为1 不可能发生涌水突泥事故。

6、对策措施及建议

6.1、 风险对策措施

按照评估的结果,寨仔山隧道涌水突泥分值为1,瓦斯爆炸分值为0,均为不可能发生的风险,属于可忽略的风险范围,此类风险较小,不需采取风险处理措施和监测。坍塌分值为9,风险等级为3,可能发生坍塌事故,属于高度(Ⅲ级)的风险类别为不期望风险,此类风险较大,必须采取风险处理措施降低风险并加强监测,且满足降低风险的成本不高于风险发生后的损失。

6.2、隧道易坍塌对策措施

(1)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对开挖面前方地层进行探测预报,判明地层和含水情况,为超前支护和止水提供依据,及时修改或加强超前支护和支护参数。尤其是施工开挖接近设计探明的富水带时,要认真及时地分析和观察开挖工作面岩性变化,遇有探孔突水、突泥、渗水增大和整体性变差等现象,及时调整施工方法。

(2)加强施工监控量测,实行信息化施工。对地表沉降、拱顶下沉、围岩收敛进行量测,及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及时反馈于设计和施工,及时优化设计参数和施工方法。当量测数据表明围岩收敛变形接近控制标准的警戒值时,尽快采取加强措施进行加固,抑制变形,防止因变形突变引起坍塌。

(3)据不同地质情况和开挖方式,采用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加固地层的超前支护措施,注浆选材视不同岩层和地下水情况分别采用水泥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通过注浆加固周边围岩,提高其自承能力,减少围岩松弛变形。

(4)对不同围岩,分别采取上部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短台阶法、全断面法等开挖方法。上部预留核心土法分步开挖时,支护要及时闭合成环,每一环支护均施作锁脚锚杆,加强支护,防止拱脚下沉和内移,引起过大变形,导致拱部岩层坍塌。

(5)严格控制开挖工序,尤其是一次开挖进尺,杜绝各种违章施工。控制爆破装药量,减小对软弱破碎围岩的扰动。

(6)保证施工质量。超前预注浆固结止水、钢架制作、支护和衬砌混凝土质量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7)施工期间,洞口应常备一定数量的抢险材料,如方木、型钢钢架等,以备急用。

6.3、洞口危石地段对策措施

洞口段施工遵循先防护后开挖的原则。施工过程中加强对边仰坡的监测,在异常时立即停止施工,对坡面危石进一步处理。施工顺序:清除坡面危石加固坡面评估加固措施防护施工。

7、 风险评估结论

经风险评估,寨仔山隧道的塌方、洞口失稳等属于高度风险(Ⅲ级)。为确保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和管理,按照本次评估的风险对策措施并制订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进行重点管理和控制。

结束语:由于隧道施工过程中人的因素、物的状态以及施工管理缺陷等等因素不断地改变,所以施工安全风险风险评估需要动态管理,根据实际情况持续改进。才能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

参考资料

《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

《寨仔山隧道施工设计图》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范文第9篇

风险管理的动态性是由客观因素的多变以及对地质因素了解的局限所决定的,施工前需制定突水(泥)风险处置预案,做好应对突发风险的准备工作,建议在加深地质勘查和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风险进行再评估,妥善地处理风险事件造成的不利后果,以合理的成本保证安全、可靠地实现预定的目标。

关键词:长大隧道,风险辨识,风险管理,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With large-scale high-speed railway construction, long tunnel of risk assessment and risk managemen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approach to risk analysis and rigorous risk management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risk of tunnel construction process is very important, this paper GGR Sandu tunnel, for example, to survey the main line, the integrated use of risk AHP, Matrix Method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brainstorming and other methods,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geological risk Sandu tunnel exists, and to lower the risk control measures, effective and orderly advancement for tunnel construction provides the basic theoretical basis of risk management.

Dynamic risk management is changing and understand the limitations of geological factors determined by objective factors, need to be developed b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inrush (mud) risk treatment plan, prepared to deal with unexpected risks of preparatory work, it is recommended to enhance the geological exploration and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risk re-evaluation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properly handle the risk of adverse consequences caused by the incident, at a reasonable cost to ensure the safe and reliable achieve the intended goals.

Keywords: long tunnel, risk identification, risk management, risk control

一、三都隧道地理地质概况

三都隧道全长14598m,隧址区位于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境内,进口位于王司镇,出口位于普安镇。地形地貌:隧道进口段属溶蚀丘峰洼地地貌,丘峰呈低缓浑圆馒头状连绵起伏,宽缓谷地相间出现,一般相对高差50~150m;隧道出口属侵蚀构造台状中低山地貌,多为硬质碎屑岩层盖顶的平台山,缓倾单面山为主,局部为南北向展布的脊状山脉。隧道穿越地层岩性主要包括泥灰岩、钙质粉砂岩夹页岩偶夹灰岩,石英砂岩夹粉砂质页岩、泥质砂岩,页岩夹钙质粉砂岩,灰岩、白云岩夹泥质白云岩,白云岩、灰质白云岩等。地质构造:隧区位于杨子准台地滇黔褶断区黔南坳陷断束的东北区,振荡运动频繁,沉积间断较多;褶皱运动以燕山期为主,形成背斜宽缓、向斜紧密的隔槽型褶曲带,其构造线多为南北向;隧道位于区域性的王司背斜与舟溪向斜南端平寨向斜之间,王司背斜位于进口外侧,隧道进口段位于该背斜的E翼;舟溪向斜轴部通过隧道出口。本隧道断裂构造很发育,且存在向斜构造,褶曲及断层富水赋存条件好,形成明显的承压涌水带;岩溶管道水赋存于可溶岩的溶孔、溶蚀裂隙、接触带。

本隧道主要不良地质风险因素为:

岩溶密布

断层、软弱夹层及软质岩变形

高应力

地下水富集

三、风险评估程序及方法

3.1风险评估程序

根据《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及建设单位相关要求,结合贵广铁路工程建设实际情况,本隧道评估基本程序是:

(1)对施工阶段的初始风险进行评价,分别确定各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

(2)分析各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主要确定风险因素对施工安全的影响。

(3)提出各风险因素的等级,综合确定各隧道风险等级。

(4)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或措施。

(5)上级单位对风险评估报告进行审定,并针对高度和极高的风险等级,组织专家组评审。

(6)上级单位以书面的形式明确隧道安全风险评审意见。

(7)当次评审结束。参建单位按《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的规定,各负其责,做好施工阶段风险过程管理。

3.2风险评估方法

以调查法为主线,综合运用风险层次分析法、矩阵法、模糊综合评估法、头脑风暴法等方法。

四、风险评估的内容

4.1风险评估的对象及目标

评估对象:三都隧道施工阶段风险。

评估目标:通过风险评估工作,识别所有潜在的风险因素,确定风险等级,提出风险处理措施,将各类风险降到可接受水平,从而达到保障安全,提高效益的目的,后果或损失与评价目标关系见下表。

后果或损失与评估目标关系表

4.2风险评估内容

(1)岩溶。隧道洞身进口~DK127+700段白云岩夹灰质白云岩,钻探揭示岩溶发育程度中等~强烈,地表岩溶形态不发育,勘探岩芯多见细小的溶孔、溶隙,并见洞径3.2m的充填溶洞;DK128+000~DK133+000段地层中。地表调查岩溶弱至中等发育,但DK129+800深切沟谷两壁悬崖多见沿层间发育的干溶洞并见有水溶洞出露,岩溶发育、岩体极破碎,极可能遇大型溶洞、大段溶蚀破碎带、大型贮水岩溶管道,故应加强预测预报工作,作好突水、突泥等危害的应对措施。

(2)断层破碎带。DK134+100~DK135+350洞身围岩粘土页岩、砂质页岩为主,隧道埋藏深度大于500m。故围岩开挖后有产生过大变形的可能,故考虑该段为围岩变形段,部分围岩可能存在软质岩大变形。

(3)岩爆地段。隧道埋深大于500m时,深埋贫水地段地应力较高,尤其是石英砂岩、板岩地段可能发生弱岩爆。

(4)软质岩变形段。隧道埋深200~700m,受高地应力的影响,软岩易产生塑性变形。开挖时必须根据超前地质预报和开挖揭示以及量测情况,必要时测试地应力重新进行验证观测变形等级,并判断是否出现软岩大变形,并及时反馈设计和监理单位进行变更,采取有效的安全施工措施。

(5)洞口浅埋特殊岩土地层。三都隧道进口为棕红、灰黄、褐黄色的硬塑状红黏土,大部黏性较好,土质均匀,刀切口面光滑,质稍软;局部土质不均匀,夹强风化白云岩质角砾,厚度不均,厚2-15m,具弱膨胀性。施工前采用抗滑桩加固地层,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洞口浅埋特殊岩土监控量测的方法减少施工风险。

五、风险评估结论

经风险评估,本标段隧道安全风险见下表:

(六)残余风险等级评定

通过对三都隧道初始风险等级评定,对安全风险等级为“高度”、“极高”的风险事件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使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范围。对初始风险采用相应的工程措施处理以后,进行残余风险评估,残余风险等级见表6-12。

七、风险评估结果

通过对三都隧道初始风险等级进行统计,52.2%段落塌方初始风险等级判定为“高度”,9.7%段落突水(泥)初始风险等级判定为“极高”,23.9%段落岩爆初始风险等级判定为“中度”,地表失水初始风险等级判定为“中度”,工期延误风险判定为“高度”,综合考虑各风险因素,三都隧道初始风险等级为“高度”。

三都隧道风险等级评定统计表 表7-1

采取相应的工程对策后,判定其残余风险为“低度”、“中度”风险,综合考虑各风险因素,三都遂道残余风险等级为“中度”。因此,三都隧道在施工安全目标风险方面都是可以接受。

参考文献:

1、《关于印发加强铁路隧道工程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通知》(铁建设 【2007】102号)。

2、《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 号)

3、基础资料

⑴新建贵广铁路GGTJ-2标施工相关合同文件

⑵GGTJ-2标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2010年修编版)

⑶设计院前期对隧道地质勘察报告

4、设计院初步设计风险评估报告

5、新建铁路贵广线施工图

6、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

⑴《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规范》(TB10119-2000)

⑵《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10120-2002)

⑶《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

⑷《铁路隧道辅助导坑技术规范》 (TBJ10109-95)

⑸《客运专线铁路隧道施工技术指南》(TZ214-2005)

⑹《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401.1-2003J259-2003)

⑺《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标准》(TB10503-2005)

⑻《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行政许可 穿(跨)越高速公路 建设工程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b)-0040-02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网的不断加密完善,各种穿(跨)越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如市政道路、铁路、输电线路、水利工程、油气管道等逐渐增多。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穿(跨)越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应当在事先征得道路主管部门的同意,影响交通安全的,还应征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同意,项目建设单位只有在取得道路主管部门的涉路施工行政许可后,才能进行工程施工,并接受道路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一般情况下,穿(跨)越高速公路建设工程需要得到省级行政主管部门的许可,通常需要项目建设单位在穿(跨)越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书面向省交通运输厅申请行政许可,所需要资料包括:(1)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完成的建设项目拟穿(跨)越高速公路设计图,包括穿(跨)越位置及交叉方式,穿(跨)越点的平纵面示意图;(2)穿(跨)越工程对高速公路技术状况和运营安全影响评估分析;(3)与高速公路建设或运营管理单位的协商意见;(4)穿(跨)越工程的施工组织专项方案(含交通组织安全、保障专项方案)和后期维护方案;(5)省交通运输厅咨询审查单位意见等。在实践中,由于涉路工程的不断增多以及路政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在工程行政许可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穿(跨)越高速公路建设工程行政许可的质量,一些问题甚至有可能对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产生不利的影响,需引起重视予以解决。

1 穿(跨)越高速公路建设工程行政许可的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公路法》第四十五条明确规定:跨越、穿越公路修建桥梁、渡槽或者架设、埋设管线等设施的,以及在公路用地范围内架设、埋设管线、电缆等设施的,应当事先经有关交通主管部门同意,影响交通安全的,还须征得有关公安C关的同意;所修建、架设或者埋设的设施应当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要求。对公路造成损坏的,应当按照损坏程度给予补偿。[1]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二条也明确规定:因工程建设需要占用、挖掘道路,或者跨越、穿越道路架设、增设管线设施,应当事先征得道路主管部门的同意;影响交通安全的,还应当征得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同意。施工作业单位应当在经批准的路段和时间内施工作业,并在距离施工作业地点来车方向安全距离处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采取防护措施;施工作业完毕,应当迅速清除道路上的障碍物,消除安全隐患,经道路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验收合格,符合通行要求后,方可恢复通行。对未中断交通的施工作业道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加强交通安全监督检查,维护道路交通秩序。[2]《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第二十七条与二十八条,分别对涉路施工活动以及需要向公路管理机构提交的材料进行了规定,其中需要提交的材料包括:(1)符合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要求的设计和施工方案;(2)保障公路、公路附属设施质量和安全的技术评价报告;(3)处置施工险情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第二十九条则规定公路管理机构应当在涉路施工完毕,对公路、公路附属设施是否达到规定的技术标准以及施工是否符合保障公路、公路附属设施质量和安全的要求进行验收;影响交通安全的,还应当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验收。[3]

2 穿(跨)越高速公路建设工程行政许可中存在的问题

2.1 行政许可审批材料内容的真实性、可靠性问题

穿(跨)越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在申请行政许可时,需要提交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安全应急方案、保通方案、交通影响评价报告、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等。在实践中,建设单位提交的这些审批材料中存在着内容的真实性、可靠性问题,没有从客观、真实的角度来进行材料的准备,一些建设单位将材料的准备当成是一种形式、过场,没有从确保高速公路安全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与调研,造成了材料的不完备、不真实,不但对通过审批造成影响,在工程实际中也因为准备工作不充分而存在潜在的风险问题。这其中,安全应急方案、保通方案、交通影响评价报告以及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表现为:安全应急方案没有针对性,没有结合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等来进行方案的编制,形式主义问题严重;保通方案中对交通量大小的调研不够充分,缺乏比较方案;交通影响评价以及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不严谨、不全面等。

2.2 专家评审存在不严谨、走过场问题

在穿(跨)越高速公路建设工程行政许可审批过程上,需要经过几次专家评审论证,评审内容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应急预案、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立体交叉保障高速公路及附属设施质量及安全施工方案等。专家评审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科学、合理地评判论证项目各方面的可行性,为公路主管部门的行政许可提供决策的依据。但在实践中,专家评审存在不严谨、走过场的问题,甚至存在着私下交易的问题,如在高速路政审批的材料中,立体交叉保障高速公路及附属设施质量及安全施工方案的评审意见,即专家评审会专家意见,对于审批结果具有较大影响;施工组织设计以及施工方案也需要施工单位在专家评审会上进行解说并取得专家通过意见;应急预案以及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等也需要经专家评审通过。一些施工单位为了顺利通过专家评审,采用私下接洽、交易等方式,使专家在评审过程中网开一面,而一些专家碍于人情关系或是利益关系,在评审过程中丧失立场,对一些施工单位不符合技术标准、规范要求的设计与施工方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调研不充分的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也是走形式、走过场,使得公路主管机构在决策依据上无法得到真实的信息资料。

2.3 公路主管机构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

接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建全监督制度,通过核查反映被许可人从事行政事项活动情况的有关材料,履行监督责任。但在实践中,由于公路主管机构的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往往只注重建设工程项目在施工完成后的检查与验收,对于施工初期与中期的监督检查不够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监管漏洞,难以对建设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风险项目实施有效监管,也无法确保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已批复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在实践中,由于公路主管机构监督不力造成穿(越)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施工安全问题也时有发生,有些问题甚至对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不利影响。

3 相关对策

3.1 加强穿(跨)越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对高速公路技术状况及运营安全影响的评估分析

穿(跨)越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对高速公路技术状况及运营安全影响是公路主管机构进行行政许可审批的关键环节,只有在此环节确保评估分析的科学性与严谨性,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穿(跨)越高速公路建设工程不会影响到高速公路物正常运营,才能确保其运营安全。具体来说,一方面是确保专家评审意见的客观、公正;另一方面,公路主管部门应加强审查力度,对于建设单位提交的审批材料,要加强核查力度,不但要确保材料的完整,还要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可靠性进行必要的论证。

3.2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确保行政许可审批的有效性

公路主管机构应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应派专人对涉路施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检查过程要涵盖涉路施工活动的初期、中期以及施工完成时三个阶段,主要检查的内容为核查施工单位是否按照已批复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是否有效保护了公路以及公路附属设施,尤其是对涉路施工活动的中期检查,要加强检查力度并适当安排突击检查或是不定期检查,以确保检查工作落到实处。在检查完成后,应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以及主管单位等参与各方签字确认并归档。

参考文献

[1]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4(31):19-2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N].人民日报,2011-08-06(6).

上一篇:网络安全评估报告范文 下一篇:人员风险评估报告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