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9 09:26:35

神经内科论文

神经内科论文范文第1篇

现代科研活动中,团队合作精神非常重要。作者合作有助于拓展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共享资源。作者合作度反映作者之间的合作程度,是指文献篇均作者数量。在2013年中国科研人员参与发表的2627篇文献中,共有8319位作者,篇均作者为3.1位。与此同时,本研究对我国科研人员发表的神经内科学科研文献中的所有作者所在国家进行统计,共有34个国家的学者参与其中,合作量排名第一位的是美国,第二位的是澳大利亚,第三位的是英国,第四位到第十位的国家分别为加拿大、日本、德国、法国、新加坡、瑞典和韩国。从中可以看出,我国与美国、澳大利亚两国在神经内科学研究方面合作最为紧密。

2我国科研人员发表国际论文期刊分析

2.1期刊影响因子分析

2013年我国学者共在155种刊物上发表相关神经内科国际文献,其中影响因子第一位是《柳叶刀-神经病学》(《LancetNeurology》)影响因子为21.823,中国学者共发表3篇高质量文献,其中我国学者与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11个国家作者合作撰写的《小血管疾病及其对衰老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影响的神经影像标准》[6]被引频次达到53次,其余两篇分别为《针对性使用肝素、肝素类似物或者低分子量肝素改善急性缺血性中风结果:个体化数据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基于MRI连接组学评估大脑系统障碍》。影响因子排名第二的是《阿尔兹海默症与痴呆》(《Alzheimers&Dementia》),影响因子为17.472,中国作者共发表2篇。第三位是刊发综述性文章的《自然评论:神经病学》(《NatureReviewsNeurology》),影响因子为14.103,共有1篇;影响因子在10以上的杂志还有:《神经病学年鉴》(《AnnalsofNeurology》)影响因子为11.910,发表了9篇;《大脑》(《Brain》)影响因子为10.226,发表了10篇。刊发我国学者文献且影响因子在5以上的学术刊物共17种,文章共有364篇,具体如表1所示。

2.2期刊发文量分布

我国科研人员发文量在50篇以上的期刊共有15种,研究方向主要有卒中、癫痫、脑血管疾病、硬化症等方面,具体如表2所示。发表文章最多的杂志是《Stroke》共131篇,此刊物由美国出版商LIP-PINCOTTWILLIAMS&WILKINS主办,月刊,影响因子为6.018。发文量排名第二位的刊物是《Epilepsia》影响因子为4.584。JCR作为评价期刊在学科领域的影响力的工具发挥重要作用,JCR分区主要基于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两个指标,共分为四大区,Q1表示领域内顶级期刊,一般在同一学科排名前5%;Q2表示高水平期刊,Q3次之,Q4表示学科内较为普通的刊物。分区位置越靠前,期刊影响力越大。在这15种刊物中,Q1区期刊共有8种,中国科研人员共812篇;Q2区刊物3种,中国科研人员共发表199篇文章;Q3区、Q4区各有2种刊物。通过统计分析可以看出,Q1区、Q2区发文量较Q3区、Q4区多,我国临床神经内科领域的科研产出质量较好,具有较高的国际影响力。

2.3被引频次分析

被引频次是引文分析中的重要指标,能够体现学术影响力。文献被引意味着研究成果得到继承发展与评价,被引频次越高,表明文章越具影响力,对学科前沿发展具有更大贡献,更具研究价值。截止到2014年10月9日,我国学者2013年发文被引频次大于5次的共有119篇,其中研究性论文98篇,综述17篇,通信3篇,编者按1篇。引用频次大于1的文章有671篇,占总数25.54%。其中被引频次最高的是中美学者共同撰写的关于载脂蛋白E与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机制和治疗的研究[7],阐述中枢神经系中的载脂蛋白E,特别是载脂蛋白E不同亚型载体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同时讨论载脂蛋白E对阿尔兹海默的影响以及治疗策略,共被引78次。另外被引频次为53的文章是关于小血管疾病及其对衰老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影响的神经影像标准[6];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刘晓东与车晓明教授回复关于室管膜瘤的编者按[8],被引45次。

3我国临床神经内科发展的方向及趋势

在临床上神经系统疾病大致可以分为3类[9]:①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的疾病;②不能根治,但可以控制或环境的疾病;③完全或疾病能治愈的疾病。2013年我国医疗科研工作者围绕神经科学这三方面的研究内容开展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工作,辛勤耕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0,11]。从文献研究角度总结分析,我国神经内科发展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科研人员发表的国际文献类型主要以原创性论文为主;研究内容较为丰富,范围广;国内已生成以高等医科院校为主的神经内科研究群体,其中首都医科大学发文量最多;的期刊影响力较高;发文量最多的是《卒中》、《癫痫》等杂志,表明我国科研工作者研究主要内容集中于此,尤其是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到来,脑卒中的防治问题越来越重要。这些相当数量的高质量国际文献,促进了我国神经内科的发展。神经系统是人体功能与结构中较为复杂的系统,神经科学是生命科学中重要的前沿领域之一,研究难度大,新形势下,总结历史经验,向国际化科研目标努力,开拓新的研究方向,继续实现科研创新成为神经病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神经内科论文范文第2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脑血管疾病、老年性痴呆等神经内科疾病日益增加,《神经病学》这门临床医学专业主干课程凸显重要。但是大部分医学生在学习《神经病学》时比较困难,原因如下:一是神经系统的解剖比较复杂,通过单纯的文字学习不容易理解。二是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并且比较抽象,形象化不足。三是教学形式主要是为挂图和板书,形式比较单一,课堂气氛不活跃,授课的效率低下,严重降低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并且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神经内科实践教学方法亟待改进。

将循证医学理念有机地贯穿于临床专业医学生神经内科临床实践全过程,利用循证教学模式将既往脱节严重的临床见习和实习连贯结合起来,帮助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较好地掌握临床理论与技能,重在培养医学生循证医学理念,有利于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评判性思维,独立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计算机与网络资源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对于培养医疗卫生事业优质服务人才意义重大。

二、《神经病学》实践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理念的实施方法

在《神经病学》实践教学中开展循证医学教育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开设《循证医学》课程,对医学生进行循证医学理念的启蒙教育,包括循证医学的概念、原则及具体实施步骤,比较传统的经验医学与循证医学之间的优缺点,逐步培养医学生对循证医学和自主学习的兴趣。

2.成立《神经病学》循证医学小组,所有成员由具有循证医学的基本理念和知识,具备流行病学知识,计算机、英语水平较强的临床和基础医学师资组成,经常主动查询阅读文献,能够指导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上网查找文献并进行评价。

3.做好实践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准备,师生均应具备改革传统临床实践教学模式的意识,主动去学习并熟练掌握实施循证医学的基本技能。循证医学实施的基本技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怎样准确地提出核心问题,怎样正确使用数据库查找资料,怎样正确快速查找、阅读并利用相关中英文医学文献,怎样寻找评价的最佳证据等。

4.在医学生《神经病学》临床见习过程中,带教老师将学生分成为不同的循证小组,步骤如下:(1)提出具体临床问题: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果提出需要解决的临床关键问题;(2)以小组为单位查阅文献资料,收集证据;(3)评价文献资料并咨询临床专家,找出最佳证据;(4)利用证据指导问题解答: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和医学知识,找到现有的最好的应用于病人诊治过程中的研究证据进行总结分析。(5)后效评价,每个小组推选学生代表汇报,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5.在医学生《神经病学》临床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进一步引导医学生适应并熟练掌握循证医学模式:(1)准确并恰当地提出临床关键问题: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果准确提出需要解决的临床关键问题;(2)根据问题查询现在的最好临床研究证据;(3)鉴别所寻找证据是否真实、对临床是否重要;(4)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及所学的临床知识,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使用循证医学的原理和基本方法,寻找到最好的诊疗方案,并通过整理资料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成为全球共享的学术资源。

6.每月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调查与反馈,不断加强和改进,形成更适合医学生的循证教学模式,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根据临床现象多提问题,查阅相关书籍和文献,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7.终末评价方法:(1)学期结束时进行考试或实习结束进行出科考试,包括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改善情况问卷调查。(3)学生毕业后与就业单位及学生本人联系,对其在临床工作中继续运用循证医学模式进行调查及信息反馈。

综上所述,从临床实践开始渗透循证医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非常必要。因此,在《神经病学》临床见习和实习教学中继续推行教学改革,引入循证医学理念和模式,促使教师教育观点的转变,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主体实践为主的教学氛围,对于培养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医学教学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神经内科论文范文第3篇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70例神经内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5例,女25例。年龄24~68岁,平均47.6岁。所有患者经过临床诊断均为神经内科疾病,其中重症肌无力21例(占30.00%),三叉神经痛13例(占18.57%),坐骨神经痛11例(占15.71%),神经系统变性疾病10例(占14.29%),遗传病8例(占11.43%),周围神经病(四肢麻木、无力)7例(占10.00%)。根据随机原则将其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基础护理,试验组患者接受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基础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用药护理。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由于经常服药,容易产生厌恶感,可能发生不吃药、自己减少药量的情况。由于无法遵从医嘱服药,因而很难达到治疗目的,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病情的改善。护理人员要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向患者说明不按时服药的后果,引起患者的重视。(2)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神经内科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后遗症的几率较大,致残率较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协助患者进行神经功能锻炼。药物治疗结束后定期到医院复查,还要向患者普及神经内科疾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认识、了解疾病,掌握疾病的预防、治疗方法,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心理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保持良好沟通。许多患者由于疾病产生伤感、抑郁、烦躁、孤僻、易激动等不良情绪。对此护理人员要耐心与之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解答患者疑问,尽量帮助患者消除顾虑,配合治疗。(2)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患者初入医院时,容易产生陌生感和焦虑感,护理人员及时主动与患者接触,真诚地与之交流,给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建立信任感。同时主动向患者介绍医院情况、治疗方法等,消除其心理顾虑,自觉配合治疗。(3)争取家属配合。在治疗过程中向家属进行宣传教育,普及疾病知识,避免患者受到不良外界刺激,争取家属的配合,加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4)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病房的环境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起着巨大作用,适宜的温度、湿度,良好的通风,柔和的光线,干净的床单、被褥都会让患者感到温馨和舒适,有助于患者康复。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共设20道题,每题分值为1~5分,最终得分>80分视为非常满意;60~80分视为比较满意;<60分视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等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小结

神经内科疾病发病率较高,中老年人是发病高危人群,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由于疾病会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如果不能及时治疗或存在较多不良因素,会对患者脑部产生巨大影响,发生后遗症或并发症的几率较大。因此,一旦发现应该及时接受治疗。有效合理的护理对疾病的康复也十分重要,可以起到降低后遗症和并发症的作用,还可以使患者的病情得到良好控制。我们对部分神经内科疾病患者采用身心并护的护理模式,结果显示患者满意度良好,对我们的服务表示肯定和支持,说明该法在临床实践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神经内科论文范文第4篇

(一)一般资料

收集2006年1月—2009年12月XX医院护理业务查房病历65份。将65份护理查房病历中出现的护理诊断进行有针对性的统计,结果表明:几乎所有病房都存在有护理风险。

(二)影响因素

1、法律意识淡薄

护理人员对安全管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错误认识,缺少法律意识,不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在资料中存在2例,占3.1%

2、环境因素

影响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地面滑、床脚移动和病房扶栏三个方面。病房地面滑是引起病人摔伤的因素之一。在资料中存在9例,占13.8%

3、用药与设备因素

神经科所用药物大部分为高渗性,对血管刺激性大,临床药物外渗静脉炎发生率很高。加之药物配伍、给药途径、设备使用不当等方面原因给病人造成不安全后果。在资料中存在15例,占23.1%。

4、人员与技术因素

人员方面因素主要指由于护理人员素质或数量方面的原因不能保证满足工作基本要求而给病人造成的不安全影响或隐患;技术因素主要指由于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或协作能力不强等原因对病人安全构成的威胁。在资料中存在14例,占21.5%。

5、疾病因素

疾病因素主要包括:偏瘫(如:病人对病床高度不适应时易致坠床);感觉障碍(如:使用热水袋不当导致烫伤。病人长时间一个卧位,导致皮肤出现压疮等);抽搐(如:癫痫病人抽搐发作时,常发生舌咬伤、骨折、坠床等意外);精神异常(如:肢体忽略病人,危险性增加,病人有自伤危险,出现他伤、自伤等。老年痴呆病人出现定向力、记忆力等缺失,稍有疏忽容易走失);呼吸困难(如:进食呛咳引起食物误吸,鼻饲不当引起误吸,牙齿松动脱落导致窒息,痰液黏稠导致气道受阻);感染(如:机械通气患者相关性呼吸道感染、气管切开感染,医院内泌尿系统感染)。在资料中存在25例,占38.5%

二、安全策略

(一)完善抢救仪器的管理

仪器设备专人管理,做好培训、考核、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等工作。每班检查,每周大检查,原则上不外借。配备一定量的零配件和必要的配置替换设备,以备应急。将仪器报警声音调至最低,工作人员的动作轻,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碰到抢救或特殊情况时,拉上床位之间的布帘,减少对患者的干扰和影响。

(二)加强健康教育

增进医患沟通要取得患者及家属的有力配合,需要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增进医患之间的沟通。为此,每月开1-2次的健康教育讲座,由责任护士着重讲解神经内科的基础知识,及诸如脑中风等病症的预防、治疗、预后、康复等知识,让家属明了患者的检查治疗情况、用药情况、医疗费用情况、预后及康复情况,使之更好地配合各项治疗、护理。在开展健康教育时,应同时将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告知患者及家属。

(三)加强法律、法规的教育

护理风险与法律法规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而发生的护理缺陷或纠纷时有发生。因此,应该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理》、《医院护理管理条例》、《护理差错的分类及评定标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等与护理风险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从职业道德和法律的高度规范护士的护理行为,聘请法律顾问为护士上法制课,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科内制定相关预案流程,相关规章制度,使护士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做。在尊重和维护病人权益的同时,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四)加强感染控制

神经内科病人大多是年老体弱、吞咽困难、感觉障碍、肢体肌力差的病人。首先护理人员要做好入院宣教,入院当天向患者详细介绍住院环境、住院须知、呼叫系统使用方法。护士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评估,包括肌力、肌张力、视力、步态及步行时的平衡力,足部有无变形或痛楚等。根据评估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健康宣教;护士长及时进行健康教育知晓情况的检查,检查结果与护士工作考核挂勾。给患者加用床档保护,指导患者及家属活动时有人陪同,不穿拖鞋,以免摔伤、坠床等意外发生;使用热水袋时要指导使用温度及使用方法,以免烫伤;长期卧床要经常变换,以防出现压疮及坠积性肺炎;鼻饲时要将床头抬高,并保持床头抬高,鼻饲后30min尽量不给患者翻身,以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总之,掌握各种危险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病人安全的威胁。进入病区的所有人员戴口罩、戴鞋套,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限制探视时间和人员进入。严格掌握侵入性诊疗手段的运用指征,加强各种导管的护理。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从而延缓细菌产生耐药,提高临床治愈率。做好环境的消毒,加强空气的清洁和消毒。患者转出后做好终末消毒,使用后的仪器、设备和各种管道应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五)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神经内科论文范文第5篇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住院患者5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0例。观察组男151例,女129例,年龄47~78岁,平均(59.5±3.5)岁;对照组男148例,女132例,年龄48~80岁,平均(60.1±3.7)岁。所有患者均诊断确诊为神经内科疾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比较价值。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基础上实施细节护理管理,主要内容如下:(1)培养护理人员细节管理意识。科内成立专门的细节管理小组,护士长担任小组长,晨会时通过回顾总结和晨间床头交接等方式分析在日常护理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讨论问题存在的原因,总结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细节问题,实施针对性护理技能培训,增加护理人员细节思维意识,提高细节护理能力。(2)制定规范化的细节管理制度。在神经内科管理工作中,要求根据完善的细节管理流程开展护理管理工作,严格规范细节护理中每一项护理技术、护理服务中的细节问题,制定全面的护理工作手册。如预防患者跌倒、压疮及走失等细节护理;并制定完善的护理人员交接班制度、核对制度以及应急预案等,实现流程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细节管理,降低各种差错事件发生率。(3)突出护理工作重点。在神经内科中,由于危重症的中老年患者较多,例如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及脑出血患者等,安全事故发生几率大,护理风险较高,因此晨间床头交接班时,需将危重症患者作为护理工作的重点护理对象,加强安全监管,每天查看病人每一寸皮肤完整性,进一步细化细节管理流程,减少护理事故发生。

1.3观察指标

由医院护理管理部门根据《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主要根据医院相关护理评价标准对包括病房管理、安全防护、护理文书、护理操作等方面进行量化评分。并在患者出院前1天采用医院自制好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本次护理工作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护理满意度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选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P<0.001表示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病房管理评分、安全防护评分、护理文书评分、护理操作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现阶段,人们的健康意识、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医院医疗护理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具有病情复杂、疾病发展快的特点,且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认知障碍、意识障碍及运动障碍等,因此护理风险较高,护理难度较大。细节护理是现代医疗体制改革下的产物,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型护理理念,在护理工作中,以患者为护理工作中心,从而全面改善护理质量,提升患方护理满意度。在本次研究中,我科对观察组实施细节护理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病房管理评分、安全防护评分、护理文书评分、护理操作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显示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显著,这主要归功于我科细节护理管理实施中以较高的细节化意识、合理的细节管理制度实施护理工作,并在护理工作中突出护理重点,从而全面改善神经内科护理质量,提高整体护理管理水平,有效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给患者提供舒适安全的就医环境。

神经内科论文范文第6篇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1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中男50例,女30例,年龄40~74岁,平均年龄(53.2±1.2)岁,其中脑梗死56例,短暂性脑缺血9例,其他疾病15例;观察组中男62例,女18例,年龄40~74岁,平均年龄(53.4±1.9)岁,其中脑梗死56例,短暂性脑缺血10例,其他疾病1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种类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不同疾病种类的患者根据相应的常规护理步骤依次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神经内科护理指引体系指导下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首先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对每例患者的个性化护理进行评估,对评估所得的个性化问题制订应对的措施,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全面护理。除此之外,还要在护理过程中多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对患者的实际情况更加全面细致的了解,对护理中存在的不足进行进一步改进,使患者受到细致、优质的个性化全面护理。将两组的护理质量评估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对比。

1.3评估标准

1.3.1护理质量评估根据本院对疾病护理操作相关的护理标准对每例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表现进行评估,总分值为100分,评估分值达到90分及以上为优良;分值在80分以上为合格;分值在80分以下为不合格。

1.3.2患者满意度评估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收集和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问卷填写项目中有3个等级,分别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非常满意和满意之和为总满意。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5.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质量评估比较对照组患者优良率为75.0%,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7.5%,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满意度比较对照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0.0%,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为100.0%。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临床治疗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传统的护理模式得到改善,新的护理模式逐渐增多。护理指引体系指导下的护理模式在配合临床治疗的同时,对患者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全面护理,受到患者的好评,由于护理指引体系在神经内科护理的运用中相对较为缺乏,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探讨使之得到完善和发展,从而提高护理质量[5]。本文对神经内科护理中关于护理指引体系的应用进行探讨,从结果可以看出,其相对于常规护理来说,护理指引体系指导下的护理模式大大提升了在护理过程中的护理质量。神经内科护理指引体系兼顾了患者自身的特征、需求以及临床医师的治疗技术,并且加入了人性化的干预,因此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有较好的护理效果。

4总结

综上所述,神经内科护理指引体系具有兼顾患者自身特点、需求以及临床医师治疗技术的优势,是一种具有较强针对性的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提升护理质量的同时,受到了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的一致好评。

神经内科论文范文第7篇

1.1专科特点神经内科由于专业性特点,其疾病具有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和复发率高的特点,患者病情变化快、病种复杂,临床对细致周到的护理巡视、科学合理的巡视记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神经内科护理巡视现状

1.2.1分析黄玉春等关于《护理巡视记录表的设计及应用》、黄安桃等《分级护理巡视记录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孙爱玲等《分级护理巡视单的设计与应用》等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发现,专家们对护理巡视单的意义、巡视内容、巡视记录的方式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但在如何根据神经内科特点开展符合患者需要的护理巡视,提高护理巡视记录效率、效用以及减少不必要的护理工作量等方面,尚缺少更明确、更具实践意义的阐述。

1.2.2目前神经内科病房的临床护理巡视工作各家医院的要求并不一致,有的医院侧重患者刚入院时的入院评估记录,加强了对重点人群皮肤、跌倒的安全评估及交接记录,执行分级护理制度,但对巡视记录没有明确要求;也有一些医院围绕患者临床护理有关的翻身叩背、皮肤、口腔、会阴、发热、疼痛、管道、病情观察、心电监护等内容,及健康教育有关的入院宣教、饮食、、活动、术前、术后、用药、出院指导等内容制定成分级护理执行单24h使用,要求护士签字执行,旨在通过护理活动结合病情观察,以体现护理巡视。这些举措一定程度上对神经内科患者的巡视起到强化推动作用,但对于一些病情复杂、变化快、有合并症的患者,巡视的要求及记录没有明确,也没有考虑到昼夜因素、持续巡视结果等必要项目的影响。

2探索

我院从2012年初开始对神经内科护理巡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要求根据每位患者入院的评估结果开展护理巡视工作,在巡视中运用更多的病情观察技能,将病情观察与日常治疗护理工作结合起来安排巡视时观察重点,根据观察的结果,做好记录及交接工作。各班次人员须根据前一班次患者的总体情况,安排确定本班巡视重点,动态调整实施每位患者的病情观察。对护理人员进行神经内科疾病观察要点的培训,利用信息系统的先进技术,设计出简单便于护理人员操作的昼夜两种巡视记录单。

2.1白天的护理巡视记录护理巡视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白天集中更多的治疗护理任务,护士如能做到及时巡视病房,不仅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有所观察,而且可对本班次的治疗护理措施落实情况起到督导作用。安排白天巡视工作时需注意①要充分利用、合理安排巡视时间,在执行护理操作(如交接班、发药治疗、口腔护理、输液等)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巡视工作实施病情观察,如发药时可观察了解患者吞咽功能;输液时观察患者肢体活动情况;健康教育时了解情绪状态等。②根据病情轻重缓急,有的放矢实施规范的巡视,如患者输液时需加强巡视次数,有的患者输液时容易睡觉,经常巡视可及时发现药液量、渗漏和用药后的不良反应。③简化记录,利于操作,我们将输液、翻身卡、吸氧卡整合于一张护理记录单,加强皮肤、病情及不适主诉的巡视,利用信息技术采集日期、药名数据,制作电子输液巡视卡,每床1份(病危、病重患者记录危重病护理记录单,无需在本单记录)。责任护士按照要求填写护理巡视卡,卧位栏:用“√”示落实,如氧流量、滴速需具体注明;皮肤完好用“√”表示,如破损需注明部位、面积;巡视病情栏:针对神经专科内容,无特殊时用“√”示落实,有特殊时须注明;患者主诉则需注明有无,有需写清具体内容等;填写时7:00~19:00之间用蓝笔,19:00~7:00之间用红笔;停止用氧时,只需在氧流量栏注明停止及具体时间即可;余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填写。护理巡视卡每日收回,按床号顺序装订并保存至患者出院后1周。

2.2夜间的护理巡视记录夜间护理占全天护理工作的1/2,工作任务独立性强,加之值班人力资源少(以年轻护理人员居多)等原因,因此加强规范夜间护理巡视工作是提升夜间护理质量的关键环节。巡视时需注意①考虑夜间工作特点如夜间环境、光线、患者睡眠情况、夜间睡姿,安全护栏使用,如厕情况(神经内科患者如厕时容易发生意外),防盗安全等问题。②要充分利用白天的巡视观察结果,有计划地安排夜间巡视工作,做好轻症患者重点情况及重点人群的巡视工作。一般来说新入院的、特殊治疗的、轻微不适主诉的老年人、无法安静睡眠的、病情变化的、有治疗护理任务的、患有其他疾病及易出现并发症的患者等,是夜间病情观察的重点人群。③根据神经内科患者具体情况,结合白天的巡视结果,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自动采集等级护理数据,将夜间病情观察护理巡视记录单设计为表格(电脑根据病员数量调整打印页数)正反面使用(反面时间不同01:00~07:00,其余各项相同)。夜间使用时根据填表说明及具体情况(病危、病重患者记录危重病护理记录单,无需在本单记录),执行分级护理巡视制度,做好巡视记录;观察病情巡视:“√”以示落实,19:00~7:00之间用红笔填写;有其他情况:①表示病情变化;②晚间护理;③翻身护理;④晨间护理;⑤治疗;标入序号即可,两点之间需注明具体时间的,执行体温单时间记录规范;必要时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际情况变化动态调整增加巡视次数。

3应用实施

神经内科护理巡视时必须结合有效的病情观察,如运用基础护理技术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出入量、意识情况;了解掌握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呕吐物的性状与量)、头痛(缺氧及窒息情况)等症状;观察血管通路[留置针、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深静脉管道等]、胃管、尿管、脑室引流管等管道情况;观察患者皮肤、、用药及电解质等检查结果;观察神经专科情况如肌力、肢体功能状态、感觉障碍、活动步态、进食、吞咽功能、口角歪斜、语言表达能力等;在临床实践中,患者主诉对病情观察有重要意义,应重视运用根据主诉内容实施观察技能。但神经内科部分患者会有语言表达障碍,在日常活动中应更加细致入微地通过患者的神态、情绪状态、自理活动能力情况,及通过日常护理接触建立熟悉的沟通方式实施专科观察。患有其他疾病及易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也是观察的重点人群,而对这些特殊的有合并症的患者则需运用交叉学科的知识进行观察。另患者因疾病原因会出现心理情绪状态异常,易引起意外事件如跳楼、走失、跌倒、病情加重等安全情况,应加强护理重点监护。应将观察的结果及时记录于护理巡视单,特殊的、需重点观察的内容可用红笔记录。

4体会

围绕神经内科护理巡视进行积极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将巡视、吸氧、翻身单结合用药、重点巡视内容、患者的主诉等情况合并成一张巡视单后,①有利于简化护理工作内容,患者的床边只有一张巡视单,非常整洁,护理人员操作也非常方便;②有利于护理人员更加细致全面地掌握患者住院期间的整体情况,有效体现病情监护的连续性;③有利于护理人员更加全面地掌握患者情况,依据白天的巡视结果安排夜间巡视,更科学合理、重点突出;④有利于增加护理人员观察和综合分析病情能力的提高;⑤有利于每一位患者得到更全面的照护,对保障患者安全,提升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探索还发现护理人员对病区所有患者,根据其需要进行科学、合理、有效地实施护理巡视的能力,还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高。

神经内科论文范文第8篇

1.1对象

选取第四军医大学2009级、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实习学生共60人,按照抽签随机原则将学生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人,在神经内科实习教学中试验组学生接受BBL教学法,对照组学生接受传统法教学,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和既往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教学法

1.2.1试验组采用BBL教学法,将30人分成5个组,每组6人,每组分配一张病床,指定组长和记录员,分别履行组织讨论和记录职责。教学实施步骤简述如下:

(1)确定课程内容,由教师在课前精心挑选患有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病种(如脑血管病、重症肌无力)的住院患者,其选择标准为:①具有某种疾病特征性的临床症状、体征但又有一定迷惑性;②医患关系融洽、患者对问诊、查体配合度较好。

(2)第一次病床旁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完成临床资料采集、查体及书写病历,提出在疾病诊断及治疗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根据情况可补充1-2个问题。整个过程需要1-3个学时,学生课后查阅文献寻求最佳答案,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医学资源,如Pubmed数据库、万方医学网、丁香园、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等。

(3)第二次病床旁教学:由学生轮流提出对患者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陈述初步诊断、鉴别诊断、拟采用的治疗方案及国内外研究进展,组内成员通过讨论,形成综述性的结论,本次教学需1-3个学时。

(4)第三次病床旁教学: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提出新的质疑,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组内讨论或组间交流予以解决,并讨论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对于不能达到共识的问题,安排课后查阅文献,组内形成一致意义。

(5)第四次病床旁教学:针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各组学生推选代表发言并进行组间讨论,以回答既往遗留的问题并完成新知识的学习。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对各组情况进行详细点评。教师可根据每种疾病的复杂程度、病情进展情况、病程长短等灵活安排教学时间,每个病种安排3-4次教学。

1.2.2对照组传统法教学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学生在对临床典型病例完成问诊、查体及病例书写后,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教具等完成对相应知识的讲授。

1.3教学效果评价

临床实习结束后,采用试卷考试和问卷调查形式来评价两种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其中试卷考试总成绩为100分,分为基础理论知识、病例分析、病历书写3部分,分别总成绩的40%、40%和20%。基础理论题旨在考察学生对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病例分析题主要采用启发式和开放式命题方式,旨在考察学生的临床思维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查问卷包括教学效果评价及对学生实习兴趣、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灵活运用知识能力、人文关怀意识等方面的评价。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考试成绩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试卷考试成绩见表1。由表可见,两组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病历书写成绩比较并无明显差异,但试验组在病例分析成绩和总成绩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2.2调查问卷结果

实习结束后共发放无记名调查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60份,回收率为100%。试验组学生对BBL教学法的效果评价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X2=15.546,)。对学生各项能力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在实习兴趣、独立思维能力、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灵活运用知识能力、人文关怀意识等方面均得到了明显提升。

3讨论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临床实习是医学系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生把基础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培养临床思维、发展创新思维以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时期,也是完成学生向临床医生角色转变的重要阶段。随着信息全球化和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单纯的传授知识早已无法满足现代医学教育的需要,而提高探索和创新能力、提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临床思维和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已然成为医学教育发展的最终目标,伴随而来的是医学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法的不断改进。BBL教学法是目前高等医学教育的主流教学模式,于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麦克马科特大学医学院首创,现已在国内外众多医学院校得到推广和应用。该教学法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强调学习者在特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取知识,该学习过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主观能动性,是高等医学教育模式改革的重大进步。尽管BBL教学法克服了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传统教学模式的诸多缺点,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有不足之处,如优秀PBL病例匮乏、临床实践性不强、开放性探索过程繁琐、讨论结论不确定性大等。为此,我们改进了PBL教学法,在神经内科临床实习教学过程中开展了结合病例在病床旁讲解的BBL教学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概括来讲,BBL教学法是一种依托教学医院的医疗资源,结合病例在病床旁完成教学内容的全新模式。与PBL教学法相比,BBL教学法同样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但是以临床真实病例为引导,要求学生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按照"床旁采集资料-提出问题-查找资料-讨论质疑"次序加以实施,从而启发学生讨论并解决实际问题,其中"查找资料"和"讨论质疑"可反复进行,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总结。BBL教学法不仅继承了PBL教学法的互动性、思考性、主动性的优点,更突出了教学的情景化、直观性和整合性,让学生在解决临床问题的同时能更深入地理解这些问题的实际意义,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

本研究中,BBL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的理论知识成绩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两组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相当,但是前者的病例分析成绩却明显高于后者,表明BBL教学法在理论联系实践方面较传统教学法具有巨大的优势,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实习教学目标更为契合。通过接触临床患者、采集病史、书写病历并随访病人,使学生直观地感知真实世界中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主动参与全程并努力解决问题,从而深刻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并增加对疾病相关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为将来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优秀临床医生奠定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BBL教学法在神经内科实习教学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不仅提升了实习兴趣,强化了人文关怀意识,更培养了学生独立思维、自主解决问题、团队协作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深受学生的欢迎,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实习教学工作中推广应用。

神经内科论文范文第9篇

1.一般资料

2013年1到2014年5月之间在我院神经内科见习的82名学生,其中男生32位,女生50位,学生年龄分布在20岁到24岁之间,平均年龄(22.24±1.3)岁,所有学生见习前平均成绩在60-100分之间,平均分(81.24±8.3)。将两组见习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见习前成绩状况等资料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

2.方法

对照组41位实习生实施传统一般带教方法,实验组具体方法为由带教老师讲解关于神经内科的书本知识,并在课上传授临床经验以及临床示教操作为主。对照组41位实习生实施循证护理带教,实验组教学过程具体过程如下:

(1)成立循证指导小组,由经验丰富或者经过培训的护士长或者责任护师组成。首先,对41位实验组学生进行神内科常见疾病的课程指导教育,对神内科流行病理论知识指导,为学生耐心讲解常用的临床知识。让学生对神经患者的病史、临床特征、检查结果进行仔细分析,指出患者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靠的解决方案。

(2)指导学生循证医学的基本知识,对循证医学资源数据库进行介绍、学习文献的评价方法以及指导学生分析循证医学的结论等。包括EBM研究效果如何,对患者的影响,结果正确与否,力求为EBM问题的提出提供科学依据,力求为每个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及时必要的改革。(3)针对患者情况结合临床知识对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最终决策。并且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指导学生加强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沟通,对患者出现的情形进行全面分析,锻炼学生分析患者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的能力以及搜集信息的能力。全面培养见习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实验产生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在检验水准α=0.05的情况下分析两种带教方式下两组学生的成绩,如果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带教方案差异显著。

4.指标

对两组学生的理论知识成绩、临床疾病诊断能力进行评定。理论成绩采用笔试方式,满分为100分,临床疾病诊断能力的评分由循证指导小组进行,满分为100分。

二、结果

对两组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采用EBM带教的实验组41位见习生,理论知识平均成绩为(95.42±8.14),相比之下,采用传统带教的对照组仅为(84.78±10.47);临床疾病诊断考核中,实验组的平均成绩为(94.48±7.97),对照组仅为(78.45±11.54)。不难发现,实验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在理论知识和临床疾病诊断考核中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循证医学(EBM)伴随现代医学的发展而产生,并且伴随着医学理念的变化,循证医学必然会越来越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EBM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依据,准确、慎重、明智的运用这些研究结果,并结合护理人员娴熟的医术以及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患者制定一套完整科学的临床治疗方案。医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出职业操守合格的医务人员,并且需要医务人员有娴熟精湛的医术。由于带教老师的经验可能存在其片面性和不足之处,在指导过程中没有与实际病例相结合,见习学生被动地接受,缺乏自己的思维方式。所以采用辨证思维的循证医学临床方式,将证据和经验进行结合,转变传统带教方式中学生被动学习以及死记硬背的错误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病例有更加客观和情形的认识,具有更大的临床价值。随着循证医学的不断发展,在神经内科中开展循证医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以及现代医学发展的必要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巩固提高以及疾病分析解决能力的提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循证医学注重实践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疾病中的各种问题,在不知不觉中强化学生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本文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调查比较分析得知,使用EBM带教的实验组,实验组的41位学生的理论成绩和临床疾病诊断平均分分别为(95.42±8.14)和(94.48±7.97);采用传统带教的对照组两组分数分别为(84.78.±10.47)和(78.45±11.54),EBM带教的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在神经内科中对学生进行EBC带教应用后,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神经内科论文范文第10篇

1、一般资料

收集2006年1月—2009年12月XX医院护理业务查房病历65份。将65份护理查房病历中出现的护理诊断进行有针对性的统计。

2、影响因素

2.1法律意识淡薄

护理人员对安全管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错误认识,由于繁忙的护理工作,忽略了对安全管理的认识,护理人员对于安全隐患的判断与处理不够,缺少法律意识,不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2.2环境因素

影响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地面滑、床脚移动和病房扶栏三个方面。病房地面滑是引起病人摔伤的因素之一[3]。由于神经科病人存在肢体偏瘫、无力,在清扫地面后,如地面潮湿、过滑,病人行走易出现摔伤。为给病人创造舒适安全的治疗、休养环境,病房走廊的扶栏、浴室卫生间的扶栏安装很重要。尤其对于神经科病人,可以找到支撑点,防止摔伤、跌倒。

2.3用药与设备因素

由于医学技术的发展,新药与设备不断更新,神经科所用药物大部分为高渗性,对血管刺激性大,再加之病人年龄、血管因素,因此临床药物外渗静脉炎发生率很高。加之药物配伍、给药途径、设备使用不当等方面原因给病人造成不安全后果[4]。医疗设备本身的安全、患者的安全及操作者的安全。仪器设备的使用不当、故障、老化、种类不齐、性能不良、规格不配套或护理人员对仪器操作不熟练等问题,都可能给患者造成危害。使用中常见的危险因素是测值不准确;仪器设备消毒不彻底,也常成为神经内科患者的感染源[5]。

2.4人员与技术因素

护士评估患者的知识水平不只是看其文化程度,主要是评估其对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统计结果显示,不论文化程度高低,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和认知程度均属于缺乏之列,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用药常识等缺乏了解,若卫生宣教不到位,很可能导致许多风险和纠纷的发生,例如进展性卒中的患者往往对住院以后病情还继续加重不理解。人员方面因素主要指由于护理人员素质或数量方面的原因不能保证满足工作基本要求而给病人造成的不安全影响或隐患;技术因素主要指由于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或协作能力不强等原因对病人安全构成的威胁。特别是随着新技术、新项目大量引进与开发,护理工作中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的内容日益增多,不仅对护理人员形成较大的工作压力,而且致护理工作中技术方面风险加大,影响护理安全。

2.5疾病因素

(1)偏瘫

神经科病人大多年老体弱,同时存在视力减退,神经疾病导致瘫痪、步态不稳、起立与迈步艰难等,常突发抽搐及晕厥。病人对病床高度不适应时易致坠床。

(2)感觉障碍

神经科病人存在感觉障碍的占大多数,病人对痛温觉感觉障碍,病人家属未掌握热水袋、局部热敷的温度及使用方法。如使用热水袋不当导致烫伤。病人长时间一个卧位,导致皮肤出现压疮等。

(3)抽搐

癫痫病人抽搐发作时,常发生舌咬伤、骨折、坠床等意外。抽搐间隙期病人疏于带牙套、置牙垫防护,如突发抽搐易致舌咬伤,按压肢体易致骨折等。

(4)精神异常

神经内科病人,发生大面积的额叶、颞叶等部位损害后,出现精神异常、躁动。肢体忽略病人,危险性增加,病人有自伤危险,出现他伤、自伤等。老年痴呆病人出现定向力、记忆力等缺失,如防护措施不到位,未做到24h连续看护,特别是外出进行辅助检查时,人员较杂,稍有疏忽容易走失。

(5)呼吸困难

神经肌肉疾病,如格林巴利综合征、重症肌无力、周围神经病变等,病变累及呼吸肌后即可出现呼吸困难、窒息等。神经系统多种疾病均可出现吞咽困难,咳嗽反射减弱,如进食呛咳引起食物误吸,鼻饲不当引起误吸,牙齿松动脱落导致窒息,痰液黏稠导致气道受阻。此类风险多易发生于吞咽障碍、需要鼻饲饮食的患者。

(6)感染

各种监测、诊疗技术的应用,使接受侵入性操作的患者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无侵入性操作的患者,其中机械通气患者相关性呼吸道感染者为85.0%,气管切开感染者为50.5%[6]。80%的医院内泌尿系统感染与导尿有关,且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7]。病人住院期间有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主要表现在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工作量大,护士编制相对不足,护士整日忙于治疗和处理医嘱,长期超负荷工作,都是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护理人员业务及技术水平与护理安全有一定关系。临床实践表明,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往往有直接联系,近年由于低年资护士增多,导致技术操作熟练程度欠缺,经验不足,工作责任心不强,护理不到位等,极易产生各种外伤及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给患者的安全构成威胁,特别是随着新的医疗技术大量引进与开展,对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护理管理者工作中预见性欠缺,基础质量工作监管不到位,给患者造成不安全的后果。护理人员卫生宣教不到位,护患沟通欠缺。卫生员工作监管不够,给患者造成不安全的后果。

二、安全策略

1、善抢救仪器的管理

制度,仪器设备专人管理,做好培训、考核、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等工作。每班检查,每周大检查,原则上不外借。配备一定量的零配件和必要的配置替换设备,以备应急。将仪器报警声音调至最低,工作人员的动作轻,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碰到抢救或特殊情况时,拉上床位之间的布帘,减少对患者的干扰和影响。

2、加强健康教育

加强健康教育,增进医患沟通要取得患者及家属的有力配合,需要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增进医患之间的沟通。为此,每月开1-2次的健康教育讲座,由责任护士着重讲解神经内科的基础知识,及诸如脑中风等病症的预防、治疗、预后、康复等知识,让家属明了患者的检查治疗情况、用药情况、医疗费用情况、预后及康复情况,使之更好地配合各项治疗、护理。在开展健康教育时,应同时将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告知患者及家属。如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家属,应告知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大多是由动脉瘤或血管畸形造成的,在没有去除病因之前,排便过于用力、情绪激动都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3、加强法律、法规的教育

护理风险与法律法规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而发生的护理缺陷或纠纷时有发生。因此,应该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理》、《医院护理管理条例》、《护理差错的分类及评定标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等与护理风险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从职业道德和法律的高度规范护士的护理行为,聘请法律顾问为护士上法制课,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护理人员的自律能力和守法的自觉性,在全面认识理解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订的有关实施细则、规范[8]。提高安全意识,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科内制定安全日,责任班负责评估病人安全隐患,定期召开护理安全会议,对于其他科室和本科室出现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组内讨论,制定整改措施。科内制定相关预案流程,相关规章制度,使护士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做。在尊重和维护病人权益的同时,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4、加强感染控制

神经内科病人大多是年老体弱、吞咽困难、感觉障碍、肢体肌力差的病人。首先护理人员要做好入院宣教,入院当天向患者详细介绍住院环境、住院须知、呼叫系统使用方法。护士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评估,包括肌力、肌张力、视力、步态及步行时的平衡力,足部有无变形或痛楚等。根据评估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健康宣教;3天内护士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的宣教,护士长及时进行健康教育知晓情况的检查,检查结果与护士工作考核挂勾。给患者加用床档保护,指导患者及家属活动时有人陪同,不穿拖鞋,以免摔伤、坠床等意外发生;使用热水袋时要指导使用温度及使用方法,以免烫伤;长期卧床要经常变换,以防出现压疮及坠积性肺炎;鼻饲时要将床头抬高,并保持床头抬高,鼻饲后30min尽量不给患者翻身,以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总之,掌握各种危险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病人安全的威胁。进入病区的所有人员戴口罩、戴鞋套,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限制探视时间和人员进入。严格掌握侵入性诊疗手段的运用指征,加强各种导管的护理。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从而延缓细菌产生耐药,提高临床治愈率[9]。做好环境的消毒,加强空气的清洁和消毒。患者转出后做好终末消毒,使用后的仪器、设备和各种管道应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5、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是确保护理安全和实现自我保护的基础。神经内科病人病情变化快,需要护士利用专业知识,充分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协助医生做出正确的处理。如果护士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就不能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掌握主动,甚至有时因解释不清、处理不及时而使患者和家属不满意,产生不良后果。在抢救时,若护士技术娴熟,就能给患者和家属以安慰,得到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减少纠纷的发生。加强护士专科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护士风险防范的能力,在注重护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的同时,有针对性的进行专科业务知识、操作技能的训练,请科主任作专科理论知识讲课。对护士进行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操作的培训考试,做到人人过关。创造一个安全的病房环境,如地面材料防滑、干燥,卫生员拖地应设警示牌,提示病人防滑,厕所、洗漱间增设防滑垫;坐凳带扶手。病房、走廊安装横向扶手,厕所安装竖向扶手,便于站起时借力;病床、轮椅的制动闸性能良好,其次应加强巡视,主动给予帮助。在提高护士业务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风险防范的能力。通过学习,使护士明确了护患双方的责任和权利,认识到虽然护理风险不能完全避免,但通过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是可以化解护理风险,减少护理纠纷和差错事故的发生,从而加强护士的法律意识和护理风险防范意识,认真的处理好病人从入院到出院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三、小结

上一篇:文化事业范文 下一篇:语言文学教学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