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乡镇申报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20 05:50:29

生态乡镇申报材料

生态乡镇申报材料范文第1篇

一、提高思想认识。根据财政部、环境保护部财建号文件精神,国家将对通过生态示范建设标准的村镇实行“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的政策。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国家、省级生态乡镇(村)的申报工作,为我县创建省级生态县创造有利条件。

二、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生态乡镇、生态村申报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指定专人负责,全程跟踪落实。根据省环保厅《关于加强我省生态示范创建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对照创建省级生态县标准,各乡(镇)均应申报省级生态乡镇,同时每个乡(镇)还应申报1—2个省级生态村,条件较好的可多申报。已获得省级生态乡镇或生态村命名的单位,应积极申报国家级生态乡镇或生态村。

三、落实工作措施。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应结合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按照省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考核验收标准的内容要求,切实抓好农村环境整治、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清洁能源建设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防治等农村生态环保工作建设。

四、实行扶持奖励。对获得国家、省级生态乡镇(村)命名的单位,将在农业农村工作年度考核中给予不同等次的加分奖励,在项目资金安排上将给予适当扶持奖励。

生态乡镇申报材料范文第2篇

一、生态县(区)、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目标

生态示范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共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区1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5个,国家级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示范区2个、环境优美乡镇8个、生态村3个,市级环境优美乡镇54个、生态村127个,生态示范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结合全省第二个“十百千”生态创建工程目标要求,我市2012年至2015年创建目标为:阎良区力争创建成国家级生态区、高陵县力争创建成省级生态县,再启动长安、户县、蓝田县市级生态县(区)创建工作;每个涉农区县每年启动1个以上乡镇(街道)、2个以上行政村的省级、国家级生态创建工作;每个涉农区县每年有2个以上的乡镇(街道)和3个以上的行政村达到市级生态创建标准。

二、申报资格

申报单位必须是市辖区内涉农县(区)、建制乡镇(街道)和行政村。

三、考核、命名及奖励

(一)考核:由市环保局负责对申报单位进行筛选,确定名单后联合市四城联创办、市建委、市农委、市统筹办组成考核组进行联合考核验收。

(二)命名:对通过考核验收、履行公示后无异议的县(区)、乡镇(街道)和村,命名为市生态县(区)、生态乡镇、生态村。

(三)奖励:对命名的市级生态县(区)、生态乡镇和生态村继续实行“以奖代补”政策,给予扶持资金奖励。

四、创建程序

(一)创建市级生态县(区)

1.申报程序

(1)创建市级生态县(区),由县(区)人民政府向市环保局提出申请。

(2)创建市级生态县(区)要紧密结合县(区)情,编制生态县(区)建设规划,经市环保局组织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进行论证,由县(区)人大常委会审议后,政府予以印发实施。正式规划文本、人大决议(决定)及政府实施文件一并报市环保局备案。

(3)开展生态县(区)建设要认真执行规划,每半年向市环保局报送规划落实情况报告及工作总结,并作为创建基础资料予以检查、考核。市环保局将适时组织相关部门及专家对开展生态县(区)建设工作的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情况予以反馈,其整改结果作为生态县(区)建设考核验收的依据。

(4)生态县(区)建设规划批准实施1年以上,各项指标经自查达到市级生态县(区)验收标准的,可向市环保局提出验收申请。通过市级考核验收并获命名1年以上,可申请省级生态县技术评估及验收。获得省级生态县(区)命名1年以上,各项建设指标经自查达到国家级生态县考核标准的,可申请国家级生态县(区)技术评估及验收。

2.验收程序

(1)在自查达标的基础上,县(区)政府向市环保局申请验收,同时填写《市生态县(区)申报表》(见附件1)。

(2)市环保局接到验收申请后,将会同市四城联创办、市建委、市农委、市统筹办和专家对生态县(区)建设情况进行技术评估。技术评估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形成评估意见予以反馈。县(区)对评估发现的问题予以整改后,以县(区)政府名义将情况书面报市环保局。经市环保局复核后符合验收条件的,由市环保局组织市四城联创办、市建委、市农委、市统筹办与专家进行考核验收。

考核验收方式:①听取创建工作报告;②观看生态县(区)创建专题片(10-15分钟);③查阅创建工作文件、档案;④核查技术数据和相关证明材料;⑤现场考察;⑥开展民意调查;⑦形成考核验收意见。

3.申报材料

(1)县(区)人民政府申请验收的函及《市生态县(区)申报表》。

(2)生态建设规划文本及县(区)政府提请县(区)人大对规划的批复实施文件(批复文件装订在规划首页)。

(3)县(区)人民政府创建市级生态县的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县域基本情况,市级生态县(区)建设基本条件、建设指标达标情况和规划建设内容实施情况,创建工作的措施、成效、体会。

(4)建设生态县(区)的技术报告。内容包括县(区)基本情况、建设规划完成情况、基本条件完成情况、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及相关证明材料(包括有关的检测、监测报告)等。

(5)创建生态县(区)专题片(10-15分钟)。

(二)创建市级生态乡镇

1.申报程序

(1)符合条件的涉农乡镇(街办)经所在县(区)政府同意后,由所在县(区)环保分(县)局向市环保局统一提出申请。

(2)创建市级生态乡镇要紧密结合镇情编制生态镇建设规划,经所在县(区)环保分(县)局组织有关专家论证通过后,由县人大或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所在县(区)环保分(县)局备案。

(3)生态乡镇建设规划批准实施1年以上,各项指标经自查达到市级生态乡镇验收标准的,可向市环保局提出验收申请。通过市级考核验收并获命名1年以上,各项建设指标经自查达到省级生态乡镇考核标准的,可申报省级生态乡镇。获得省级生态乡镇命名1年以上,各项建设指标经自查达到国家级生态乡镇考核标准的,可申报国家级生态乡镇。

2.验收程序

(1)乡镇、街办在自查达标的基础上,填写《市生态乡镇申报表》,经县(区)环保局审核,并提请当地县、区人民政府批准,由各县(区)环保局统一向市环保局提出书面验收申请。

(2)市环保局联合市四城联创办、市建委、市农委、市统筹办及专家组成验收组,适时对申报单位进行考核验收。验收方式:①听取创建工作报告;②核查创建工作文件、档案;③审核技术数据;④现场考察;⑤随机开展民意调查;⑥形成考核验收意见并提出整改意见。

3.申报材料

(1)乡镇政府(街办)申报市级生态乡镇的正式文件。

(2)生态建设规划文本及县(区)人大或政府对规划的批复实施文件(批复文件装订在规划首页)。

(3)创建工作总结。包括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创建过程、主要活动和所取得的成效(主要内容为经济发展情况、资源保护和利用情况、环境状况、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等)。

(4)技术报告。包括经审核的《市生态乡镇申报表》(装订在技术报告首页)、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及证明材料(含有关监测、检测报告)。每项指标都要有证明材料,需要核算的指标要有核算方法,具体参照生态乡镇指标解释。

(5)生态建设专题片(10-15分钟)。

(三)创建市级生态村

1.申报程序

(1)符合条件的行政村由村委会经乡镇人民政府(街办)向县(区)环保局提出创建申请。

(2)在县(区)环保局的指导协助下,编制符合村情实际的生态村建设规划并经乡镇人民政府(街办)批准后组织实施。

(3)生态村建设规划批准实施1年以上,各项指标经自查达到市级生态村验收标准的,可向县(区)环保局提出验收申请。通过市级考核验收并获命名1年以上,各项建设指标经自查达到省级生态村考核标准的,可申报省级生态村。获得省级生态村命名1年以上,各项建设指标经自查达到国家级生态村考核标准的,可申报国家级生态村。

2.验收程序

(1)经自查达到市级生态村建设指标要求的村,由县(区)环保局组织验收,并将申报及验收材料报市环保局。

(2)生态村经区县验收后,报市环保局进行审核。审核材料包括申请文件及验收材料。市环保局联合市四城联创办、市建委、市农委、市统筹办对申报的生态村进行抽查,形成审核抽查意见。

3.申报材料

(1)行政村申报市级生态村的正式文件。

(2)生态村创建规划文本、乡镇政府(街办)对规划的批复文件(批复文件装订在规划首页)。

(3)创建工作总结。包括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创建过程及进展情况、主要活动和所取得的成效(主要内容为经济发展情况、资源保护和利用情况、环境状况、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等)。

(4)技术报告。包括经审核的《市生态村申报表》(装订在技术报告的首页)、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及证明材料(含有关监测、检测报告)。每项指标都要有证明材料,需要核算的指标要有核算办法,具体参照生态村指标解释。

五、监督管理

(一)对当年通过考核验收的生态创建单位,在市环境保护局门户网站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7天,同时公开举报电话和信箱,受理群众投诉。

(二)市环保局将联合市四城联创办、市建委、市农委、市统筹办每2年对各辖区内的生态创建命名单位开展必要复查,进行跟踪管理,对发现的问题要求限期整改,经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对获得市级命名的,将取消其命名称号,并暂停受理当年该县(区)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生态创建的申请,确保生态创建质量。

(三)生态示范创建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公正透明的原则。各创建单位和指标核准单位要对申报的生态示范创建材料严格把关,对考核验收过程中要严格程序,严格标准,严禁欺上瞒下、瞒报数据、弄虚作假等行为。

(四)获得命名的市级生态县(区)、生态乡镇(街办)和生态村,若辖区内出现较大(Ⅲ级)以上(含Ⅲ级)的环境事件,且未能妥善处理、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或接到当地群众反复投诉、举报比较严重环境问题的,一经查实,市环保局将建议取消其市级以上生态县(区)、生态乡镇、生态村称号。

六、工作要求

(一)各涉农县(区)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委会是生态县(区)、生态乡镇(街道)、生态村创建工作的主体,要根据国家级、省级、市级生态创建规范和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尽快制定出台各辖区生态创建管理办法。

(二)生态建设规划的编制要高起点、高标准,以继续创建省级、国家级生态县(区)、生态乡镇、生态村为目标,注重规划的长远性。生态镇、生态村要优先从市级重点镇、新农村建设重点村选取。涉农环保分(县)局负责辖区生态创建的具体工作,要深入农村,积极发挥帮助、指导和协调作用,协助编制符合实际的生态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

(三)各涉农区县每年12月底前确定第二年创建单位名单并上报市环保局,每年8月底前完成当年市级生态创建申报工作,逾期不予受理,市环保局将组织市四城联创办、市建委、市农委、市统筹办于每年11月底前完成验收工作。

生态乡镇申报材料范文第3篇

一、生态县(市、区)的创建

天台县争创国家级生态县,年内要完成前期资料申报、技术核查程序,争取通过现场核查;玉环县争创省级生态县,年内力争完成现场核查工作,黄岩区要积极做好2012年度创建省级生态区的筹备工作;临海市、温岭市继续深化生态市创建工作,进一步巩固提高生态创建成果,做好省级生态县复查相关工作,为创建国家级生态市打好基础。

二、国家级生态乡镇的创建

目前,全市有14个乡镇尚未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命名,但已进入环保部审查阶段,分别为黄岩区宁溪镇、临海市涌泉镇、天台县石梁镇、天台县泳溪乡等4个乡镇(已上报了补充材料),以及椒江区大陈镇、黄岩区上垟乡、温岭市坞根镇、临海市河头镇、天台县街头镇、天台县三州乡、天台县龙溪乡、天台县南屏乡、天台县洪畴镇、天台县三合镇等(2011年申报)10个乡镇。2012年,各地要密切关注环保部命名情况,根据具体要求及时调整辖区内的创建计划。同时,温岭市大溪镇要在6月底前全面完成整改,确保顺利更名为国家级生态乡镇。

2012年,各地要根据上级环保部门的工作安排,开展国家级生态乡镇及国家级生态村的创建工作。经初步安排,拟申报争创国家级生态乡镇的有:

四、市级生态乡镇(街道)、生态村的创建

2011年市级生态乡镇(街道)、生态村分别可于5月、11月中旬进行申报。市生态办将根据各乡镇、村的申报材料与申报文件,对提出申请的村、镇进行现场验收,通过验收的将予以命名。请各地根据创建工作,分批次、合理安排各乡镇(街道)、行政村的申报工作。

五、生态乡镇、生态村复查

各地务必要做好已命名的生态乡镇、生态村的复查工作,重点复查对象是2010年度命名的省级以上生态乡镇。请各地根据省生态办及我办的具体通知要求,认真总结上报县(市、区)生态办的复查结果报告及乡镇自查总结报告。复查报告、自查报告要包含近两年各项创建指标的变化,主要工作措施及下阶段工作计划等。2010年度命名的省级以上生态乡镇名单如下:黄岩区平田乡、屿头乡、富山乡,仙居县淡竹乡,三门县花桥镇。

下阶段,市生态办将组织对已命名的各级生态乡镇、生态村进行督查,对督查中发现创建工作出现明显滑坡的村镇,我办将要求限期整改;对反弹严重,整改无望的村镇,将取消生态创建荣誉。

生态乡镇申报材料范文第4篇

(一)着力发展生态工业。加强企业的环境规范化建设管理,实施清洁生产及污染减排。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针对印染行业、四大工艺、危化行业等重点行业,通过关停并转和升级转型等方式,力争调整淘汰高能耗、高污染、高危险和低效益的企业25家。(分管领导:金耀明;责任单位:经发办、经济城)

(二)着力推进生态农业。力争完成万金观赏鱼二期财政扶持项目工程建设,强化永辉羊业有机肥循环农业基地的生态化建设,完成爱普香料种植园区域特色项目基地建设,完成绿叶菜种源基地项目建设,申报启动特色水果生产基地建设。完成新一轮农民承包地的土地流转,确保完成粮食蔬菜生产最低保有量;坚持设施菜田建设、引进经营主体与整治蔬菜田间乱搭建相结合,稳步推进蔬菜规模化经营,在大石皮村、小庙村启动与申报建设587亩设施菜田。积极推广使用生物农药或生物治虫,合理施肥。改善农村生活与生产环境。(分管领导:金耀明、丁新华;责任单位:农业办、经管中心)

(三)着力推进农民宅基地置换。全力做好动迁征收工作,配合土地储备与出让、物流园区搬迁、嘉盛公路延伸、入城口改造和宅基地拆旧区土地整理复垦等工作,加快完成征收地块内30家企业、500余户农户的动迁征收工作。(分管领导:俞正新;责任单位:土地所、城建办)

(四)着力推进市政路网、污水管网建设。完成澄浏公路拓宽改建工程;完成启宁路南段建设,重点抓好启秀路南段、启源路南段、创西路以及唐家浜路等6条道路的建设工程,完善核心区路网设施。力争完成企业污水纳管15家和嘉行公路以东施钱路及大安路至思源路段污水管网铺设。(分管领导:俞正新;责任单位:城建办)

(五)着力推进河道整治。保持新泾河、华亭泾、蒲华塘Ⅳ类水环境功能,完成高家塘整治及对陆慕浜、杨树浜、王家堰等11条(段)河道进行轮疏;有序推进唐家浜生态河道建设;沟通长浜、东横泾水系,通过开挖、疏浚淤泥、修整河坡、种植绿化等措施,彻底改变该区域的水环境面貌。(分管领导:俞正新;责任单位:城建办、水务所)

实施步骤

(一)动员启动阶段(2013年1月-2013年2月)。召开全镇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全面部署生态镇建设工作。各村、居委成立创建工作领导机构。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与各单位签订《创建工作目标责任书》,督促检查各单位落实情况。

(二)创建工作开展阶段(2013年2月-2013年4月)。各单位在创建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按照责任书的目标任务,结合本单位实际职能,制定创建工作实施细则,认真完成各项创建任务。

(三)申报实施阶段(2013年4月-2013年5月)。申报材料的准备,包括申请报告、技术报告、工作总结、图片集和文件汇编。工作总结包括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创建过程、主要活动和所取得的成效;技术报告包括《国家级生态乡镇申报表》、各项指标完成情况的证明材料及有关申报表等。按照申报要求,由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向上级书面提出申请。

生态乡镇申报材料范文第5篇

一、创建目标

创建国家级生态镇,是我镇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重大措施和重要载体,也是促进我镇环境建设,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组织形式。通过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增加环保投入,采取措施克服目标环保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使各项指标达到要求,创造优美的环境,提升我镇综合竞争力,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证。

二、组织领导

为做好创建工作,镇政府决定成立创建国家级生态镇领导小组,具体如下。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__分局;办公室主任由__同志兼任,副主任由__同志兼任;办公室工作人员由上述成员单位各抽1 ~ 2人组成,负责跟进本部门相关工作、资料收集和材料汇总。

各居(社区)要相应成立创建小组,配合镇创建领导小组开展工作,组长由村(社区)党(总)支部书记担任,成员3~4人。

三、任务分工

为明确职责,顺利开展创建工作,设立宣传、考核指标落实、资料收集与编制以及资金经费保障等7个工作小组。

(一)资料组

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收集整理相关申报资料后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1. 创建国家级生态镇请示及申报表、工作报告

责任单位:党委办公室

任务说明:根据环保部《国家级生态乡镇申报表》,填写相应内容后加盖__镇人民政府公章;根据我镇实际情况,整理创建生态镇的主要做法及成效、主要经验和体会等形成工作报告。

2. 创建国家级生态镇技术报告

责任单位: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__分局

任务说明:依照《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指标(试行)》,将我镇各项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归总,形成技术报告。

3. 创建国家级生态镇相关证明、情况说明材料

责任单位:创建国家级生态镇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

任务说明:依照《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指标(试行)》,各单位将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整理汇总后协调区级主管部门出具证明及情况说明材料(见附件1)。

4. 创建国家级生态镇影视宣传片、图片集

责任单位:宣传文体办公室

任务说明:制作我镇创建国家级生态镇工作影视宣传片,时间长度约30分钟,充分展示我镇生态文明形象,同时制作相关画册。

(二)宣传组

组长:__

成员:__

1. 制定宣传计划,对创建工作进行广泛宣传,使之深入人心。

2. 及时报道创建进度和先进事迹,定期播放创建国家级生态镇公益广告,并向省、市、区级报刊和电视台上送宣传报道资料。

(三)环境整治组

组长:__

成员:__

负责进行环境监察,加强对重点污染企业、禽畜 养殖业的监

督整治,确保工业“三废”和禽畜养殖场废水的达标排放。

(四)农业组

组长:__

成员:__

负责加强对农业生产的指导,引导农业生产向生态农业的方向发展。

(五)污水处理组

组长:__

成员:__

负责推进我镇污水处理厂的规划和建设,确保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正常进行,保证污水处理率和处理效果全面达标。

(六)市政环卫组

组长:__

成员:__

负责整顿市政环境卫生,确保城乡居民垃圾、医疗垃圾及时清运和进行无害化处理。

(七)执法监管组

组长:__

组员:__

负责为各个工作组的整治、整顿工作提供行政执法力量的支持。

四、时间安排

为能够顺利通过国家环保部专家组对我镇创建国家级生态镇工作的考核检查,创建工作分几个阶段进行。

1. 准备阶段:20__年12月 ~ 20__年1月

成立组织机构,落实工作人员和经费。掌握考核指标体系,对照考核指标开展自查工作,落实措施,解决薄弱环节。

2. 宣传发动阶段:20__年2月

召开创建国家级生态镇动员会议,部署工作任务,提出具体要求,开展全镇宣传发动工作。全镇各村(社区)及有关单位围绕创建国家级生态镇活动主体,开展宣传活动,动员全镇人民积极参与。

3. 申报材料收集整理、上报阶段:20__年3月

对照申报指标,完成申报所需各项工作报告、技术报告及支撑材料的编制、收集与整理,于3月底前并同申请表一起报送至上级部门。

4. 攻坚落实阶段:20__年3月至6月

各成员单位根据各自的职能和分工,紧密配合,对照生态镇考核指标的各项要求,认真研究,制定落实完成任务的计划,开展各项专项活动,特别是针对存在问题,全面落实整改措施并巩固整改成果,保证达到国家级生态镇的要求。

5. 小结阶段:20__年6月至7月

根据创建工作的目标,对照《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指标(试行)》的各项要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自查自评,对发现问题及时补漏。

6. 迎检阶段:20__年8月

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巩固工作成果,做好各项相关工作,迎接国家考核专家组的考核验收。

五、工作措施

(一)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改善我镇环境质量。对镇内污染行业要实行限期整改,确保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加强河涌整治工作,镇内主河涌要进行清淤整治;进一步加强烟尘控制区和噪声达标区建设,不断改善和提高我镇的总体环境质量。

(二)加大执法力度,强化监督管理。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执法和专项行动;对闲置或不正常使用污染物处理设施、偷排污染物或“未报先建”等违法行为要严格查处。

(三)大力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转,使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5%以上。

(四)继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活动。进一步巩固国家级卫生镇所取得的成果,彻底清除卫生死角,杜绝脏、乱、差现象,生活垃圾实行无害化处理;进一步加强垃圾循环处理厂管理,同时加强各村垃圾中转站建设,并建立示范点;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点工程。

生态乡镇申报材料范文第6篇

明年将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排查线索,发挥人力资源,继续深入到、等地,利用储存的信息不断进行跟踪寻找,挖掘新线索,新项目,确保完成招商任务。全力做好重点项目帮办服务工作。

二、强化生态保护与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完成生态区年度工作目标。

督促第二批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的乡镇,按照承诺书要求,提高乡镇污水收集处理率,确保3月份前各乡镇污水收集处理率达60%。督促等5家乡镇做好生态创建软件建设,重点做好乡镇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建设运行管理及农贸市场的改造管理工作,完成上述5家乡镇各80%以上行政村市级生态村的申报工作,确保完成国家级生态乡镇的创建。督促棉花庄、南陈集、吴城、王兴、西宋集、工业园区等乡镇、园区做好环境基础设施、申报材料编制等硬、软件建设,并完成上述5家乡镇各50%以上行政村市级生态村的申报工作,确保完成省级生态乡镇的创建。协助经济开发区完成省级工业生态园创建工作。

三、强化重点企业管理,完成年度减排任务。

污染减排指标已经纳入政府的考核指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一是把任务按项目、按月份落实到位。要对照明年的任务,将污染物排放总量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有关排污单位,对上报的数据进行认真把关,细心筛选,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确保完成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任务,让政府放心,让人民满意。二是进一步推进减排重点工程建设进度。结合园区二期环评要求,逐步关停和取消城区现有工业燃煤锅炉,实行集中供热,对所有新建项目严格控制,禁止新上燃煤锅炉,减少烟尘污染,逐步实现经济开发区供热全覆盖,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时加快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使城区范围内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全部接管,减少化学需氧量的排放,减轻盐河的污染,推进华能电厂脱硫脱销工程建设。三是把监管措施落实到位。针对纳入重点考核的企业,建立一套严格的监管制度,督促在建的治理项目加快建设进度,督促已经投入运行的治理设施正常运转,要加大监督的频次,以保证企业按减排的要求把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四、强化环境监管,不断改善环境质量。

通过加大饮用水原地保护、加强在线监控建设和生态保护,全面提升环境质量。进一步加大饮用源地保护力度,充分发挥饮用水源自动站的作用,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同时加大北京北路至西安路护坡护岸措施,改善饮用水源周边环境,确保饮用水源安全。按照要求,在盐河出境断面安装水质自动监测站,对主要纳污水体COD总量实施全面监控。全面推进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建设,认真做好比对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杜绝企业偷排。

五、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排污。

在加强环境管理的同时,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杜绝违法排污。切实加强建设项目管理,严把项目准入关,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严肃查处未经环评审批的违法违规建设项目,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一律停止建设。继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行动,通过强化执法,加大处罚,打击违法排污,保障环境安全。强化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的环境督查力度,落实完善环保治理措施,以管促治,严管重罚,确保环境治理真正取得实效。

六、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深入乡镇、企业、社区进行法律法规宣传,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形成良好氛围。特别是要加大对排污企业的环保宣传,通过举办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班,进一步增强企业法人环保责任意识;通过对治理力度大,环保工作显著的单位给予公开表彰,对污染治理不力,违法排污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公开曝光,努力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通过开展环境信息行为公示,让企业真正把遵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治理污染,改善环境作为自己应尽的职责履行好、贯彻好。

七、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完成富民壮村目标任务。

生态乡镇申报材料范文第7篇

一、政策落实及项目对接与实施情况

(一)加强了生态保护力度。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全面实施”的原则,以重点项目的实施,带动生态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一些能产生效益的项目推向市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政府引导型的多渠道投资机制。先后开展了生态风景区、无公害蔬菜基地、有机茶基地、土地整理等重点项目建设。21个乡镇先后被命名为省级生态乡镇,并向省环保厅申报省级生态乡镇,待省环保厅组织验收通过后命名。

(二)强化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开展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既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2011——2020年《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实施以及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构建生态大县,也是实现城乡统筹、改变当地落后面貌的重要一环,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造国家级生态县具有巨大的鼓舞和推动作用。2012年我县选取位于我县城乡接合部的、竹市两镇选取13个行政村积极申报2012年省县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区项目建设。2012年6月,我县被确定为2012年省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区,获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1500万元,县级需配套资金642.9万元,计划总投资2142.9万元。获得批准后,我县精心组织实施,按时保质完成了项目建设。一是狠抓农村饮用水安全,对示范区内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建立严格的保护措施。二是狠抓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三是狠抓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四是狠抓畜禽养殖污染治理。2013年1月省环境保护厅、省财政厅组织联合验收工作组进行了验收,我县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区项目建设验收合格。

(三)积极申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县推进工作.力求通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改善农村面貌,逐步形成生态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人居环境。在改善和提高生产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的同时,大幅度提高居民综合素质,引导居民的价值取向、生产方式和消费行为向持续发展型转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为此我局积极与上级联系,进行项目对接,积极申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县推进项目。项目总投资4269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省财政资金5336.25万元,地方财政资金4695.9万元,各部门整合资金12380.1万元,社会资金3201.75万元,农民投工投劳折算资金17076万元。

(四)积极申报垃圾填埋场及周边污染土壤治理修复工程项目和县粮食主产区土壤环境优先保护区项目。我局于2011年申报了“垃圾填埋场及周边污染土壤治理修复工程项目和县粮食主产区土壤环境优先保护区项目”,经多次与省厅、市局汇报衔接,市环保局就项目的申报按照省厅精神召开了专题项目对接与项目技术方案编制会议,2013年8月,已将所有申报材料上报省厅,并呈报国家环保部。垃圾填埋场及周边污染土壤治理修复工程项目预计总投资2.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支持1.8亿元,地方配套资金3000万元。县粮食主产区土壤环境优先保护区项目面积499平方公里,资金未明确,视项目单位申报材料的可行性,经专家评审通过后,由国家、省等多级进行适当土壤环境保护补偿。

(五)积极申报污染治理专项资金和重金属污染整治项目.2011年,为威凌金属公司脱硫工程争取省级环保专项资金80万元;2012年,为云峰食品冷冻公司废水治理项目争取省级环保专项资金46万元;同年,为我县环境监察、监测能力建设争取省级环保专项资金110万元;2013年,为华兴锰业公司争取重金属治理资金300万元。为解决我县花园铅锌矿采区历史遗留尾矿及废渣的污染问题,服务于全省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大局,我局全力以赴配合全省完成国家、省规划确定的任务,消除环境风险隐患.在项目对接上,及时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系汇报,积极申报我县花园铅锌矿采区废渣综合治理项目。该项目总投资3000.02万元,申请中央资金15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和自筹资金1500.02万元.

二、请求和建议

(一)要完善政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需要政府相应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建议政府在充分调查、认真研究、科学统筹的基础上,从资金扶持、项目安排等各个方面出台支持政策。在资金扶持上,将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污染项目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建立长期、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在项目安排上,要以县为单位,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和涉农环保资金,建议在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程、村村通工程、农村饮水工程、农村改水改厕、农网改造等有机整合起来,聚有限财力,集中区域,统筹使用,着力改善农村基础条件。

生态乡镇申报材料范文第8篇

1、污染减排工作有序开展

根据省、市污染减排工作要求,我县制定了2012年主要污染源物总量减排计划,按照计划要求,全县COD和SO2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4000吨和3500吨以内,削减量分别为138.2吨和1690吨,1-6月份全县COD排放总量1963.6吨,已控制在目标范围内,SO2排放总量1406.3吨,削减1188.7吨,削减率45.8%。目前,已完善所有减排台账,编制完成“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确保实现“十二五”污染减排目标。

2、生态县建设稳步推进

生态县建设规划已委托省科技咨询服务中心编写,现已完成初稿并通过评审。镇、镇已申报省级生态乡镇,村申报省级生态村,镇、乡申报国家级生态乡镇,镇上贤古村申报国家级生态村。

3、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工作全面启动

按照县委县政府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实施方案及动员大会精神,我县全面启动创卫工作,成立了创卫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创卫工作实施方案,根据环保要求,对今后三年创卫工作任务进行具体细化,确保我县创卫工作顺利实施。

4、“六·五”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形式多样

今年6月5日是第39个世界环境日,我县围绕“低碳减排、绿色生活”中国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纪念活动。一是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移动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世界环境日主题,营造节日氛围;二是组织全县10余家主要企业负责人参加环保知识答题活动,倡导污染减排、绿色发展理念;三是在中高考期间,对城区工业建筑、饮食娱乐场所噪声进行专项执法检查,为考生营造安静舒适的学习考试环境;四是组织环保执法人员上街集中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制作宣传展板、悬挂横幅标语、设置宣传咨询台、发放环保知识宣传资料以及邀请老年腰鼓队上街宣传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热情。

5、环境执法监管到位

一是加强对工业园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对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全部办理环评和验收手续,确保环评率达100%,二是积极与省、市环保部门联系,完成了科技环评、竹桥高岭土矿环评与审批,确保我县一批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三是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特别是汛期重点加强对高塘取水口的水质监测及油盘铁矿等重点企业的水质监测工作,确保汛期我县水质达标。

二、存在的问题

1、集镇和工业园区的污水收集支线管网还未建成。

2、污水处理厂没有按照省、市政府规定的时间要求投入试运行,不能发挥减排效益,影响全县COD减排任务的完成。

3、董氏纸业提标减排量很难得到国家认定。

三、意见和建议

1、加快集镇和工业园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进度,尽早使污水处理厂投入试运行,发挥减排效益。促进董氏纸业提标减排量得到国家认定。

2、严格执法,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业专项治理。在前期调查模底基础上,对全县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开展专项整治,有效控制农村面源污染。

3、继续抓好项目跟踪环评服务工作。做好工业园规划环评与报批工作;做好有限公司红板环评与报批工作以及科技公司环评报批工作。

生态乡镇申报材料范文第9篇

关键词:;林芝地区;生态创建;少数民族

中图分类号:F32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2002103

1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生态资源不断遭到破坏,为了鼓励各地区保护自然资源,生态创建工作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国家环保总局于1995 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创建生态示范区活动。至2003 年, 全国已批准了8 批共400个市、县区域范围的国家级试点, 并于1999 、2001 年验收批准了83 个试点, 正式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林芝地区作为自治区的首个试点地区,也作为西部边远少数民族的代表区域,其在生态创建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给生态创建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笔者作为一名实习生在林芝地区环保局负责生态创建工作,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对林芝地区生态创建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具体解决措施。

2研究区域概况

被誉为“小江南”、“天然氧吧”的林芝地区更是独特的风景线,林芝地区地处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土地总面积约11.46万km2,下辖林芝县、米林县、朗县、工布江达县、波密县、察隅县、墨脱县共7个县。生态资源是林芝最大的财富,也是林芝最大的优势、最大的潜力、最大的品牌,因此自治区选取林芝地区作为首个地区开展生态创建示范点。

3林芝地区生态创建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林芝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社会历史因素,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尤其是农村环境中的“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2010年,自治区决定在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林芝地区创建首个自治区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特点的发展道路提供综合示范\[2\]。随着中央、自治区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林芝抓住广东、福建两省的有利时机,依托两省人才和技术优势,使农牧民的素质得到了提高,农村环境面貌有了改善,加之林芝地区的丰富自然资源,生态创建工作得到了有力的推进,同时也成了林芝地区的一面旗帜,开拓了林芝地区发展的新道路。

4林芝地区生态创建进展

林芝地区作为自治区首个地区开展生态创建的试点区,2008年12月林芝地委、行署就出台了《关于建设生态地区的决定》,林芝地委高度重视生态地区建设,落实各项投资,实施重点区域生态公益林和高原生态屏障建设,为了加快生态创建步伐,还制定一系列生态建设方案及实施细则,按照生态创建申报管理规定,林芝地区共有6县、8个乡镇、305个行政村(社区)参与申报工作,截至2013年6月底,已有192个行政村(社区)达到标准并获得自治区级生态村称号,另有113个行政村(社区)(其中13个是第一批需要整改和补充监测材料)申报材料已通过审核,等待验收。按照《林芝生态地区建设规划实施方案》的进度安排,2013年将有28个乡镇完成自治区级生态乡镇的申报工作。

5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1生态创建的机构和人员问题

生态创建工作量大,对材料整理、文本编写技术要求高。在生态创建过程中林芝地区及各县虽然成立了生态创建领导小组,但各县局配备的生态创建工作人员基础和数量薄弱,以林芝地区环保局为例,目前林芝地区环保局负责生态创建工作的在编人员仅有2名,而其中1名被派遣到自治区环保厅挂职锻炼,林芝地区共有305个行政村申报自治区级生态村、38个乡镇分别申报自治区和国家生态乡镇、6县分别申报自治区和国家级生态县,因此在具体工作中由于人员少、部门联动协调较少,加之工作任务重,影响了创建工作进度。

5.2缺乏专业技术指导

林芝地区成为最早建设生态地区的地级市,在实施的过程中,没有先例可以借鉴,生态创建工作开展困难,各县及乡镇对生态创建工作了解较少,现有人员技术水平有限,在每年对进行的人才定向培养中,环保系统的人才培养所占比例较小。

5.3环保基础设施滞后

在笔者现场验收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其地理位置和技术水平的原因,全地区饮用水源地工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填埋场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未达到技术规范化,乡镇垃圾处理设施简陋未能达到卫生填埋要求。同时受地理条件影响,在建设垃圾卫生填埋场、饮用水源保护等基础设施选址时出现了很大的困难。据了解,全县虽然每年都不断在加强环境保护综合整治,但因其地理位置和规划原因,目前大部分建筑垃圾只能堆积在河道两侧,待汛期来临,通过河水的冲刷使其消化,根本无法达到生态创建的标准要求。

5.4指标可达性较差

林草覆盖率是生态创建的一个约束性指标,林芝地区森林资源在是较为丰富的,但其林草覆盖率远远低于自治区和国家生态创建指标要求(表1),近年来,根据相关学者研究,自治区天然林面积以每年8700 hm2的速度递减,同期增加的人工造林面积已有一半以上因此而抵销\[3\]。全自治区草地退化面积达1142.8万hm2,占该区可利用草地的17.2%\[4\],因此相对自治区的其他地级市(区)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林草覆盖率标准十分困难。

6解决措施

6.1加大环保专业人才培养,强化培养机制,合理分配

目前正是国家加大对西部偏远地区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新跨越时期,针对西部实际情况,国家每年为西部地区定向培养大量专业型人才,但研究生自2003年开始,内地高校每年在自治区定向招收120名左右。生态创建是一个对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因此,在解决人员问题和专业技术方面,可以通过机制改革,强化标准和制度来解决,加大对环保方面人才的培养。

6.2加强基础设施规范化,完善生态创建考核体系

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强技术规范化,在选址、使用能力及规划等方面既要考虑就近原则,又要考虑其建成后使用价值和影响。林草覆盖率作为一项约束性指标,除了通过不断地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其覆盖率之外,在指标考核方面笔者认为还应加以考察并进行适当调整。国家生态县对森林覆盖率指标解释为:森林覆盖率指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比例。高寒区或草原区林草覆盖率是指区内林地、草地面积之和与总土地面积的百分比\[5\]。而自治区对林草覆盖率指标解释为:林草覆盖率是指辖区内森林、草地面积之和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6\]。作为自然资源最丰富的林芝地区,6县目前均达不到自治区和国家生态县指标要求,其他县域可想而知。因此根据西部地区实际,笔者认为该项指标应该作出适当调整,根据西部地区实际情况该指标在计算时应将土地利用类型中包含的河流、湖泊、冰川及永久积雪、裸岩以及城镇用地等不适宜种植林草的土地在总土地面积里扣除。通过这样折算林芝地区6县林草覆盖率均达标(表2)。

7建议

(1)提高对西部偏远地区生态创建工作的重视,地方政府在把握创建进度和过程中要合理分配人才、经济、社会三要素,要让专业的人才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其价值。同时加大对生态创建工作的宣传力度,生态创建是提高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在生态创建过程中不断地寻求经济发展,不能把生态创建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而是要通过创建来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加强生态文化体系建设。这是最根本地维持生态环境良好的保障。西部偏远地区的文化体系当中存在很多保护生态环境的有利因子。因此,应该对这些知识和经验相关的文化积淀进行挖掘和功能发挥,尤其要重视地区特定的民族或地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文化因素中关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积极的因素,进而提高自然与人类的和谐相处。

(3)在现行的地方和国家生态创建指标的基础上,对个别单项指标进行实地论证,因地制宜,构建更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在创建中找准定位、抓好落实、有序推进,紧密结合西部农村实际开展创建工作,突出区域特色、民族特色、产业特色、资源特色,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

收稿日期:20131025

作者简介:毕琼仙(1967—),女,云南石林人,彝族,工程师,主要从事营林绿化研究。

参考文献:

[1]卞有生,何军.生态省生态市及生态县标准研究 [J]. 中国工程科学, 2003(11)18~24.

[2]林芝地区行署,大学农牧学院. 自治区林芝地区“尼洋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规划(2010—2011)”修订稿[R].林芝:林芝地区行署,大学农牧学院,2011.

[3] 张建平,陈学华,邹学勇.自治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J].山地学报,2001,19(01),81~86.

[4] 刘淑珍,范建容,周麟.自治区草地退化及防治对策[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2,10(1):1~3.

[5]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R].北京: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8.

上一篇:模范班组申报材料范文 下一篇:安全标兵申报材料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