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5 11:07:42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一)

近年来,多宝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纪检工作,坚决贯彻落实省、市纪委工作要求和有关规定,切实加强乡镇纪委的组织建设和阵地建设,规范纪检工作程序,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全面推进纪委规范化建设,更好地促进乡镇纪委职能作用的发挥,有力地增强了乡镇纪委工作力量,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

加强自身建设,力促职能发挥

在纪检监察的组织建设中,我们既重视硬件建设,又加强软件建设。一是人员配备到位。多宝镇抢抓去年乡镇两委换届的机遇,规范镇纪检组织设置,将能力强、觉悟高的年轻干部充实到乡镇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中,加大了干部交流力度。共设纪委书记1人,专职纪检监察干事1名,委员4人。纪委书记坚持参与镇党委各项工作决策、干部任免、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重要事项决定前的酝酿协商。二是后勤保障到位。设有专门的办公场所,配备了电脑、打印机、举报电话等办公设备。同时,镇党委、政府为纪委开展工作提供车辆和经费保障,年初将纪检工作经费纳入镇财政预算,按规定落实乡镇办案人员补贴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误工补贴。三是制度落实到位。按照纪检监察工作的职责和职能,我们把建立完善制度作为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工作的主要抓手。建立健全了纪委书记岗位工作责任制度、接待制度、学习制度、纪检监察人员工作制度、案件审理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保证了纪检监察工作的正常运转。

发挥职能作用,夯实执政基础

一是加强村级纪检组织建设。多宝镇以强化纪检组织基础为着力点,加强村级纪检组织规范化建设,在47个村1个居委会建立村(居)监督委员会,选聘一批政治素质好、思想作风正、群众信得过的人员担任村监委会成员。村级纪检组织建立至今,发挥了一定作用,主动协助村(居) 两委 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监督检查党的农村政策及上级党组织决定、决议、规定在本村(居)的落实情况,协助村(居) 两委 搞好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监督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的管理、处置和使用情况。二是加强督查力度。为严格执行制度,镇纪委一班人深入村组(社区)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掌握一手材料,了解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新动向,发现案件线索,及时查处,充分发挥惩治腐败的导向作用。对制度和重点工作的落实情况开展的效能监察,确保了各项制度有效落实。在抓好党员干部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的同时,加大对违纪党员干部的查处力度。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乡镇纪检监察工作

充分发挥纪委委员作用。目前,乡镇纪委力量配备上总体较为齐全,但纪检干部大多是兼职,都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纪检工作上,纪委委员大多只是挂个名号,业务知识不足,尽管班子齐整,但实难发挥好作用。我镇所辖区域面积大,单位多,纪检工作人员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纪委职能作用的发挥。纪委应重点发挥纪委委员作用,在委员的配备上应侧重于在涉及资金、人事等方面的重要岗位、重点人群中选用,纳入一定比例的村级力量,并建立常态的纪委委员报告制度。这部分人兼职纪委委员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其自身廉政意识,规避风险的发生,另一方面便于这些人及时发现各自领域的问题,解决问题,尽可能防范腐败的滋生。

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把乡镇纪检组织充分履职、发挥作用作为加强乡镇纪检组织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探索基层协作办案、联合巡查等有效形式,整合力量,优势互补,充分发挥乡镇纪委服务发展、联系群众、促进和谐的作用。一是强化一线监督。通过动态监督和全程监督,筑牢一线监督防线,确保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走样、不衰减,确保各项便民利民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二是强化处理。实施领导接访、重点对象约访、民情走访等,进村入户访民情、田间地头察民生,贴近民心解民忧,进一步拓宽基层群众诉求渠道,主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基层和谐稳定。三是强化案件查办。推行片区协作办案制度、交叉办案制度,打破单个乡镇办案力量有限的瓶颈,整合资源,握紧 拳头 ,直击基层典型案件。推行挂牌督办制度,对一些重大典型案件、复杂疑难案件,上级纪检监察机关采取挂牌督办,通过重点过问、派员协作、现场指导等方式,为基层办案提供强力支持。

建立健全常态化学习机制。加强对乡镇纪检干部和村监委力量的培训教育,形成常态机制,通过对政策理论法规日常学习,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增强其执纪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对纪检监察干部的业务能力培训,切实提升纪检干部素质,增强业务办事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村级纪检小组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

一是要落实村级纪检组织建设的人员。要通过党员和村民代表推选好村级纪检组织建设人员,把政治素质高、思想作风正、群众基础好的党员选入村级纪检组织。让他们参与村级各项社会事务的监督,有效提高村两委工作的透明度。

二是要加强教育培训,提素质。纪检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各级纪委要通过举办培训班、跟班学习等形式,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纪检小组成员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纪检工作的业务知识,为顺利开展工作打好基础。

三是要做到村级纪检组织的责任落实,要明确好责任分工。针对村两委工作特点,抓住 龙头、源头、苗头 三道关口,将党务、财务、事务及时公开。重大事项、建设工程请村级纪检组织成员参与全程监督,充分发挥村级纪检组织 宣传员、监督员、信息员、维稳员 的四员作用,做到让上级党组织放心,干部干事舒心,老百姓安心、顺心。

四是要落实村级纪检组织的制度。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强化村级各项工作制度、社会事务以及各项会议制度,让村级纪检组织切实负起责任,履行职责,不形同虚设。要对村两委的各项工作实行全程监督,确保他们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真正让纪检组织成员了解社情民意。对群众反映强烈问题有建议、参与处理、督促解决的权利。

五是要发挥制度保证作用。会同村监委会抓好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村务公开等制度的落实,加强对农村党组织及党员干部遵守党纪法规、执行反腐倡廉制度规定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不正之风,促进农村各项权力规范运行。

六是要发挥沟通协调作用。一方面,村级纪检组织要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维护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另一方面纪检小组要经常听取群众意见,定期对群众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排查,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要早掌握,早疏导,并协助党组织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村级纪检组织要发挥协助调查作用。积极协助上级纪检组织开展、案件调查等工作,切实发挥应有作用。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二)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种形式,是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人与自然和社会关系上的具体体现。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关系和谐为主旨,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注重维系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追求自然――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关系协同进化,以最终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是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环视今日中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科学发展之路,已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 生态文明 写进党的行动纲领,将生态建设放到了文明的高度,而后同志在十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他说道,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说明我国对生态建设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也越来越重视。

龙泉驿区整体概况

龙泉驿区是四川省成都市所辖的九区之一,位于成都中心城区东部偏南、龙泉山脉中段,是国务院批准的成都市城市向东发展主体区域、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 (部级)所在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降水量974毫米,年均气温15.9℃。属都江堰自流灌溉区,西江河、黄水河、芦溪河、陡沟河流经区境。有天然气、煤、铜、磷、石膏等矿产资源。素有 四时花不断,八节佳果香 之美誉,是国务院正式命名的 中国水蜜桃之乡 ,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十强县(区)之一。 20XX年,龙泉驿区龙泉街道、大面街道、柏合镇、山泉镇、茶店镇被规划为成都天府新区的范围,其发展定位为成都国际汽车城。龙泉驿区因扼蓉城咽喉,居川渝要冲,自古有 巴蜀门户 之称,亦有东出锦城 川东首驿 之谓,是成都至川东南、重庆的必由之路,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境内已拥有沪蓉高速公路(成南高速)、厦蓉高速公路(成渝高速)两条出海大通道和穿境而过的成渝铁路、成昆铁路,正加紧建设的从市中心向东通向龙泉驿区的地铁2号线(及东延伸线)和已经规划完毕的地铁4号线东延伸线,在区内形成了海陆空四通八达快捷方便的交通网络体系。龙泉驿区下辖龙泉街道、大面街道、十陵街道、同安街道、柏合镇、西河镇、洛带镇、黄土镇、洪安镇、茶店镇、山泉镇和万兴乡等12个街镇乡,总面积556.9802平方公里,总人口56万人(2015年),主要方言有西南官话和湖广客家话。

洛带古镇为例

二期整治工程

年8月,龙泉驿区旅游局宣布,近期相关部门将再投入1亿元,启动洛带古镇二期整治工程,给洛带注入文化。其工程包括 对八角井街、黄家河片区的综合改造;对古镇核心区特色院落打造财神大道、三百神梯 等旅游景点及附属设施建设、南干道延伸段进行建设。此外还将对以古 镇基督教堂为核心的广场片区进行改造,该教堂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乡村教堂。

目前二期整治项目的规划设计已通过相关部门的评审,施工设计也已基本完成。古镇的一期工程主要是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二期工程则将对古镇注入更多的文化色彩。现已推出女子街,女孩们可以在商店里选自己喜欢的服装,在一处景点拍照留恋。

洛带相关部门正加紧落实成都私家收藏博物馆集群项目,以及国际浓 园公共艺术村项目、福建会馆、湖南会馆和客家乡村会馆、醋博物馆等项目落地情况,进一步做好协调服务,解决征地拆迁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推动项目启动。

洛带镇加快推动古镇至金龙湖景区道路、水杉路、南干道西段启动前各项工作,以此改善旅游景区环境,推动产业发展。

客家民居建设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引进就业岗位多的项目。全力启动客家民居建设,推动农民向城镇集中。龙泉驿区将结合洛带镇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客家民居点位确 定在成洛大道以北(柏杨村八组),总计划用地面积412.8亩,可吸纳约3000户,10000余人。

设计方案于20**年3月通过了龙泉驿区规委会的审查,一期占地面积100亩,净地68.2亩,建筑面积6680余平方米,已完成拆迁、勘测、三通一平和打围工作,2015年5月破土动工,预计 2015年2月主体封顶,6月全面完工。建成后可让已征地 过渡期 农民全部住新房,新征地农民 即拆即住新房 。

调查建议(新时期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实现途径)

从传统产业到生态产业

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基于对工业文明的反思,生态文明建设内在要求实现从传统产业到生态产业的转型。在我国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的状态下,我们只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即以生态文明理论为指导的工业化发展生态产业。为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将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走以效益和质量为中心、经济、社会和环境均衡发展的新路子,坚持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动员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建设生态文明

加大媒体等传播载体的宣传和教育力度。连同 生态文明 的 四个文明 一起抓的新观念是我党对建设现代化国家认识的新升华,是科学发展观的新思维,是构建和谐社会战略性的新举措。我们应提倡政府和群众两头抓、两手都要硬,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到每一个成员身上,落实到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生活中。

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一)我市殡葬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

1、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殡葬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市委书记亲自督办。2014年清明期间,市委书记下基层调研,发现沿途的清明祭祀用品严重影响城市形象,立即责任市委督查室要求相关部门进行调研,拿出解决的措施。二是政府召开了专题会议。2014年11月,市政府召开了殡葬改革专题办公会议,会议确定了尽快出台殡葬规划、对散葬坟墓进行整治及加大财政投入等措施,对选择不占地的安葬方式的逝者家庭,一位奖励2000元。在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前,分管市长多次深入到乡村、公墓实地调研,详细了解工作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对策措施,并提出了工作要求。三是开展散坟集中整治。根据市政府的专题会议精神,从2015年起,我市启动了散葬坟墓集中整治三年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将中心城区“三沿五区”范围内的散坟全部搬迁到公墓集中安葬”。2015年和2016年,城区共搬迁散坟13395座。四是专门对祭祀行为发出通告。2016年3月,市政府下发了《关于禁止使用不易降解祭祀用品的通告》,其中规定,塑料、布料、纸张、锡箔纸等材质都不得用于祭祀,大力倡导以敬献鲜花、踏青遥祭、家庭追思会、网络祭扫等文明低碳方式缅怀故人,更加注重精神传承。

2、殡葬服务单位自觉推行生态殡葬。我市有殡葬所(殡仪馆)11个,经营性公墓14个,农村公益性公墓400多个。殡葬服务单位在为群众办丧过程中,首先,在接运和保存环节,必须由殡仪馆专用殡仪车辆接运,对每一位遗体都会做消毒处理,对长期存放的遗体都会做防腐处理;第二,在告别环节,禁止使用鞭炮,不使用纸质花圈;第三,在火化环节,购买环保型火化设备,安装尾气处理设备;第四在安葬环节,公墓单位在注重墓区绿化美化的同时,兴建了树葬园、生态园和骨灰免费散撒园,近三年来各种生态葬法已落葬1000余具。同时,我市采取多种方式大力扶持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着力解决农民“安葬难”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毁林建墓、占田建墓等损害环境行为的发生,有效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第五,在祭祀环节,公墓单位认真落实市政府《通告》精神,大力宣传群众用花祭祀,对群众自带的禁用祭祀用品劝导群众放弃使用,并免费赠送鲜花让群众祭祀。

3、基层组织积极配合做好生态殡葬。社区(村委会)一是利用与群众近的优势加强生态殡葬的宣传。如某社区打出了“清明时节雨纷纷,一束鲜花祭故人”的宣传标语,伍家乡合益、火光等村委会为营造良好整治氛围,有针对性的在三峡晚报、三峡商报等多家媒体进行宣传。二是对群众有乱埋乱葬意向的行为,积极做好劝导工作。伍家乡灵宝村二组一位老人去世后,有意在辖区山坡林地乱埋乱葬,村干部主动上门,面对面做调解工作,最终成功劝导丧户施行火化葬入公墓。三是在散坟整治过程中,村(社区)协助做了大量工作,伍家乡火光村抽调5名工作人员组建整治工作专班,以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干部为直接责任人,同时村委会聘请了一支有23人的劳务队伍,确保整治行动顺利进行;针对部分不愿迁坟的群众,伍家乡火光村村干部亲自带队,采取主动上门解释政策等方式,引导群众自觉自愿迁移坟墓。

4、市民的生态文明理念正在形成。在政府《通告》出台过程中,将草案在政府门户网站上公开征求公众意见。有195名市民参与,对禁止使用不易降解祭祀用品表示支持的有185人,占94.9%,表示反对的有8人,占4.1%,其他意见的有2人,占1%。在整个征集过程中,没有接到市民反对意见的电话。《通告》后,正值一年一度的清明祭扫时间,虽然有一些市民仍然携带了“禁用”的祭祀用品,如果是到公墓祭扫,在工作人员的劝说下,均能放弃使用。部分市民主动给政府建言献策,要求政府不仅禁止使用不易降解的祭祀用品,要求从生产源头堵住,不流入市场。有的老人说:我早就跟子女说好了,等我百年后就把我的骨灰撒向长江,或树葬花葬,让我回归大自然,就是让我回家。

(二)我市生态殡葬建设存在的问题

1、旧的丧葬习俗影响生态殡葬。一是树葬、草坪葬等生态葬法依然得不到多数群众的认同。在农村,人们把死后归入祖坟作为一种寄托,认为只有那样,灵魂才能得到安宁。二是人们的互相攀比心理,在丧事、墓葬上讲排场,不甘落后,生怕他人笑话,所以简约形式的生态葬法在短时间内得不到群众认同。

2、殡葬服务单位受利益驱动不积极生态殡葬。比如使用大理石骨灰盒,卫生棺,这些对生态就是一种破坏。同时,在宣传生态安葬上没有下真功夫,希望群众购买高价墓位。

3、政府保障不够生态殡葬推进不够。政府虽然出台了不占地处理骨灰给予奖励的政策,但因对殡仪馆、公墓等公益性单位保障不够,导致殡葬服务单位过度市场化,从而导致生态殡葬推进不力。

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是尊重自然,维护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生态平衡;其实现途径是通过全民树立生态殡葬的理念,从制度上保证不破坏生态,建立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和生产方式;其最终目标是建立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秩序。根据我市生态殡葬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立宣传长效机制

丧葬习俗流传至今,已经有几千年历史,要让群众接受现代生态殡葬理念,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建立宣传长效机制,持之以恒地宣传生态文明建设、殡葬政策法规,转变传统殡葬观念,增强群众生态文明和殡葬法规意识,自觉摒弃传

统丧葬陋俗;宣传群众保护生态就是保护我们子孙赖以生存的环境。我市的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特别是作为城市的土地更是稀缺,但作为殡葬用地的土地,将无法用作他用,且影响周围土地的利用价值。宣传生态殡葬给群众带来的利益。易风易俗,丧事简办,不仅节约的是社会资源,也是节约的家庭开支。花巨资丧事大操大办,购大墓,这只能做个别人看,只能赢得所谓的“面子”,逝者及家人得不到任何回报,操办之后带来的是较长时间的经济困难,要引导群众放平心态,不要攀比。宣传群众厚养薄葬。群众的亲人一旦离世,家人的心情十分悲痛,为了表态对逝者的情感和哀思,群众往往会失去理智,在选择产品和服务时会选择高档。为了避免群众这种非理性的消费行为,要经常对群众宣传老人在世时应孝道,当子女的尽到了孝道,当老人去世后,心理也会比较安宁,大操大办就可以避免。(二)科学规划建设殡葬设施、设备

一是完善殡葬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死亡人口总量、增长趋势以及丧户的基本需求,合理确定殡葬设施数量、规模、布局和功能,优化殡葬设施布局,完善殡葬服务网络,加快各类殡葬机构建设步伐。二是统筹考虑殡葬设备配置标准、更新频率,在坚持生态文明原则、完善殡仪服务流程、确保殡仪服务顺利开展的前提下,对殡仪服务用房面积、机械设备、通风排烟、防水采光、卫生防护、污染防控、噪音控制、公共绿化面积、文化内涵等各个方面要做出明确的要求。通过对殡葬设施设备建设的科学规划,为殡葬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三)殡葬服务单位应自觉做到生态殡葬

一是对直接从事殡葬管理服务工作人员,有组织、有周期地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基础知识、殡葬政策学习培训,不断巩固和提高行业生态文明意识和观念。二是各级殡葬机构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生态文明殡葬政策的宣传推广工作,采取灵活、便捷、高效、可行的举措和手段,逐步扩大宣传范围,充分利用相关特殊日子或重要时段开展街头宣传和咨询活动,提高群众殡葬改革和生态文明意识。在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殡葬文化的基础上,结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将生态文明意识融于殡仪服务中,制定相协调的殡葬服务项目、服务标准、操作规程,规范从业人员服务行为,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服务内容,提升文化内涵,提升生态文明服务水平,为群众提供多样化的、个性化的、可选择的“文明、生态、和谐”殡葬服务。

(四)加强对殡葬服务单位的监督管理

一是相关职能部门结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建立殡葬工作监测与评价机制,对殡葬行业的管理办法及技术标准的制定,殡仪馆、公墓的建设、评定,殡葬设备、丧葬用品的生产,殡葬单位设备的配置、更新改造,殡葬服务的内容、程序、标准等,进行指导、管理和监督。二是殡葬服务机构应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制定工作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等,促进殡仪服务的文明、生态开展。

(五)完善殡葬保障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我区现在在做两件事情,一是发展工业,二是建设城东新区,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两翼齐飞,双轮驱动,只有这两件事情都做好了,两个轮子都转起来了,才能加快我区发展。发展工业,要求我们打造工业区,引进一批重大项目,特别是有根的产业项目。建设城东新区,要求我们规划先行,逐年推进,使我区迅速向中心城区迈进,使我区为××做强做大作出应有的贡献。那么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城东新区呢?建设生态文明新城区的战略构想回答了这个问题。

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个战略构想?首先,是我区发展的需要。在今后一定时期内,我区必须以建设生态文明新城区为核心战略,其他战略任务乃至一切工作恐怕都要围绕这个核心战略来推进。其次,我们只要看一看××做强做大的整体态势,就可以知道为什么要提出这一核心战略了。

××市的城市建设是按照东拓、西进、南延、北突的思路推进的。东拓,是我区的城东新区和高新开发区的科技新城。这些年以来,城东的变化最为迅速,一些专家学者常常对城东的变化赞叹不已。西进,则是西湖区的朝阳洲的开发建设,这块××储备多年的土地今年已经启动建设,并要将其打造成为“新四城”。南延,有××县全力推进的南大门建设,将莲塘县城打造成昌南新区和××新城,并计划以红谷滩的标准建设和打造,用3至5年的时间实现与××市区的无缝对接。还有青云谱区雄心勃勃规划了一个新昌南城,并要将其打造成一个以产业为支撑的城市副中心。北突,在一江两岸,建设大昌北新城的总体框架下,红谷滩新区作为××市加快现代城市建设的核心区域,无疑处在领跑的位置。新建县则以红谷滩为依托,基础设施与红谷滩区全面对接,迅速融入大××,并要将其建成大××的核心区,实现从城郊新建向××新城的历史性转变。××的未来到底属于谁?这是一个房地产商在推介他的楼盘时说的一句广告用语,却道出了当今××各地城市开发建设的热闹场面和竞争态势。

2008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全力推进城市建设的82个重点项目,总投资70亿元。重点加快旧城改造建设,分期实施低洼危旧房和“城中村”改造。围绕2011年承办第七届城运会,今后几年××必将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建设。在今年的在建项目中,与我区发展密切相关并具有战略意义的几个项目特别引人注目。比如洪都大桥,××隧道、高新大道三期、艾溪湖综合改造、火车站东广场、天香园扩建,解放东路二期,紫阳大道改造等项目。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当今,城市建设已成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也是争夺今后发展主动权的制高点。××大规模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对我区发展必将产生愈来愈大的影响。我区自改名为××区以来,已经迈进了城市开发建设和发展城市经济的新阶段。如何利用好城市资源,如何增创城市发展新优势,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已经成为我区新的发展模式和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甚至可以说,生态文明新城区的开发建设是我区发展最大最重要的项目。而要实施这个项目,就必须抓紧制订规划。

这个规划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走新型城镇化的路子,坚持完善一核二区三带的功能布局,全面启动罗家板块,储备“留白”扬子洲新区,逐步将我区开发建设的重心东移,用3-5年的时间,力争在罗家板块上再造一个××经济总量。

这个规划的意义在于:对外是树立形象,吸引眼球,是影响力。对内可以统一思想,激活内力,鼓舞士气,凝聚力量。对客商则是吸引力,是投资环境。

这个规划要达到的效果:为我区未来发展作前瞻性,概念性的战略思考;对我区未来发展的整体布局、功能定位、个性特色进行系统性的全面设计;使我区有一个可以操作的、逐年推进的开发建设的总体安排。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一、建设生态文明极具战略意义

生态文明具有丰富内涵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

按照生态文明“人类生态学的满意原则,经济生态学的效益原则和自然生态学的和谐原则"的要求,生态文明不仅要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更要体现人与人关系的和谐,社会和和谐;要通过发展循环经济,统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整体利益,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环境权益,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在合理配置资源,满足当代需求的同时,还要为后代留出持续发展的空间;要改造传统的发展模式,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化,达到循环发展的高效与协调;以城市建设为中心,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平衡;弘扬环境道德,强化生态理念,塑造精神生态,确保社会的持续繁荣和发展。

生态文明是由良好的生态环境,高效的生态经济和共生的生态社会所构成。生态环境是基础,生态经济是条件,生态社会是目的,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撑、不可缺少的三大系统。

建设生态文明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了人类文明与自然演化的相互作用,一方面是人类对自然的作用,包括索取资源和空间,享受生态系统的服务,向环境排放废物。另一面是自然对人类的反作用,包括资源制约,自然危害,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对人类的负面影响。

当人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资源消耗超过自然承载能力,污染排放超过环境容量时,就会带来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自然就会威胁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

从历史阶段认识,人类文明可划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值得关注的是近三百年来的工业文明以征服自然为主要牲,世界工业化的发展使征服自然的文化达到了极致,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表明地球很难再有更大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这就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于是生态文明到来成为必然。

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取向决定了社会发展的生态化趋势,世界性保护环境的共识和行动正在向着人与自然和谐的方向发展,人类已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在探索中循序发展。以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为标志,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人的自身发展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

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产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持续发展,而这些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旨所在。生态文明涉及到自然环境,经济建设和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旨在通过强化社会生态观念,加快循环经济发展,促进资源环境的永续利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

二、我县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建设“全国棉纺织强县,全国食品工业强县”为目标,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偿试,取得了初步成效。发挥棉花产业基础较好的优势,不断拉长棉纺织产业链,积极推进清洁生产,以棉纺织工业园区建设为依托,促进了棉纺织产、集群化发展,使经济要素和资源配置效率明显提升。发挥蔬菜和畜牧资源优势,建立了优质蔬菜生产基地,实施集约化经营,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有效推进农业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减轻了农业面源污染,提高产品质量。同时还大力培育食品加工龙头企业,拉长农业产业链,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年加工鲜菜12万吨的xx蔬菜脱水公司生产的干品蔬菜已销往全国各地。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突出的是:县域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循环经济还没有形成。行业资源消耗大、能源消耗多,污染排放严重,效益低下,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的现象依然存在。农业资源短缺,面源污染严重,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农产品安全生产预警预报监测体系尚不完善,无公害生态模式和技术还没有得到全面普及。意识形态上对生态文明认识不深,生态文明观念远未树立。

县委关于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决定也明确提出了大力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针对存在的以上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当前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二是强力推进循环经济,三是努力构建生态型社会。

三、建设生态文明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保护环境实质上就是保护经济和发展,也就是保护生产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构成生产力、生态美学、生态文化等的基本要求,是优化人居环境,改善投资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我县土地肥沃,农业基础较好,近年来,以棉纺织为龙头的工业发展迅猛,过去一些粗放的经济行为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一些创伤,因此建设生态文明首先就是要防治环境污染,防止生态退化,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多年来,为推进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我县己采取了积极措施,从调整结构和布局,淘汰落后能力,推进清洁生产入手,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市场等手段推进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对各类污染源采取关、停、并、转、迁、治等不同措施,并且县财政投资6千多万元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对城市污水进行综合治理,对城市垃圾实施无害化处理,逐步解决了县域水、空气、噪声污染以及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为了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新的环境问题,对建设项目实施环保“第一审批权"和“一票否决权",对重点污染源实施全方位监督和高科技监控,实行排污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制度,进一步加大了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为生态建设扫清污染障碍。

在生态保护和建设方面,一是对生态退化区实施恢复,利用生物和和措施,增强水土保护能力和生态效益,对土地进行整理,对耕地保护,因地制宜推进绿化,结合我县实际,要加快人工植被营造,发展绿发,种植环宅林、环村林、环水林、环路林,不断完善生态调节系统。二是通过生态示范区带动生态农业的发展,以蔬菜、花生、棉花等产业基地为依托,加快农业化步伐,大力推广先进农业科技,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在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同时,保障农村生态环境安全,建设生态县。三是通过优美城镇和文明村建设促进村镇、生态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的改善。按照优美城镇的要求,开展国家、省、市级优美城镇创建活动,提高城镇发展品位。

四、建设生态文明要强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发展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条件,而只有发展循环经济才能符合生态文明的要求,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牲,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如何把传统经济“资源一产品一污染排放”这种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活动,转变成“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物质循环流动的过程,是循环经济的内涵和目的。发展循环经济一是要遵循减量化原则,减少原料、能源投入,减少污染排放。二是要遵循再使用原则,防止一次性产品和包装造成的资源浪费和污染;三是遵循再循环原则,要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和产品使用后能回收循环利用。生态文明要求经济发展必须以清洁生产为驱动,推进循环经济。

以清洁生产推进循环经济

清洁生产是指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好能源和原料,彩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中污染产生和排放,减轻或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危害,实施清洁生产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措施。我县新纺集团公司正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直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下一步要利用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驱动,按照《清洁生产促进法》的要求,发挥新纺集团公司示范带动作用,配套完善鼓励政策,调动各行业清洁生产积极性,引导企业走清洁生产之路,从而实现节能降耗,减少污染排放,增加生产经营效益,加快工业循环经济发展。

提高工业园区循环经济水平

园区经济是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它有利于资源能源合理配置,有利于促使横向共生企业或产业,按照废物资源化链条关系,在各自清洁生产的基础上,通过政策引导、市场配置,形成物质良性循环,有利于发挥规模与综合效益,也有利于废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染集中治理,对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具有重要意义。我县的纺织工业园区“模块”已初具规模,但很不完善,尤其是资源能源综合利用和污染综合防治方面。为此,我县的纺织工业园区要进一步健全服务管理机构,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政策引导,技术指导和准入管理,逐步完善资源能源循环利用链条,发挥规模化、集约化优势,降低废物排放,把工业园区打造成一流的发展循环经济的平台。

做活县域整体循环经济文章

一是农工商一体化经济。通过市场机制在更大的空间形成农工商一体的产业化循环经济体系,发挥新野粮食、蔬菜、畜牧产品生产基地优势,把农业和工业、原料和产品,废物和资源紧密结合在一起,促进产业之间的联合,产业内部的纵深,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垃圾资源化经济。随着城市化的澎胀,城镇垃圾产生起来越多,垃圾污染和占用土地问题更加突出,填埋却不是最好出路。因此要大力发展城市垃圾无害化资源再生产业,运用市机制和先进技术对垃圾进行科学处理,达到了资源化再利用目的。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一、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又一重大创新成果,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拓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提出的更高要求,必将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只有实现了生态良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才有坚实的生态基础;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社会和谐才能得以实现。其一,建设生态文明是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体现。坚持以人为本,既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前提。这就要求经济社会发展应着眼于人的发展和进步,不能只把眼睛盯在经济总量的增长上,而忽视人的生存状态的完美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其二,建设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是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协调一致,让子孙后代能够享有充足的资源和良好的环境。其三,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立县列为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加快生态县建设。适应上述要求,迫切要求我们审时度势、把握机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建设生态文明是××发挥优势、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重要途径

建设生态文明、加强环境保护既是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发展的有力支撑。从本质上讲,环境问题就是发展问题,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当前,××正面临调整产业结构、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加速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任务。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可以促进房地产业、休闲观光业、商业服务业的发展;促进高效生态农业、循环型工业及物流业等行业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提高城市化程度;提高人民的文明意识和整体素质。总之,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有助于××已有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加快大开发、提升大环境、达到高水平”发展目标的实现。

(三)建设生态文明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迫切需要

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是人民群众生存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近几年,××的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快增长,有效改善了人民生活,但是在发展中生态破坏的现象的问题依然存在,由环境污染引发的也突显。今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就提醒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着力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各类环境问题,以对人民身体健康、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二、当前我县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来抓,环保工作总体来看势头很好,但也必须看到,随着全县抢抓战略机遇,加快推进以城市化为主导的率先发展战略的实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环境保护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一些制约环境保护发展的根本性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

一是全县环境质量保持稳定难度很大,虽然我县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以上,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污水处理厂的配套管网建设还比较滞后,环境基础设施不完善,有些河流的水环境污染问题不容乐观

二是一些企业经营者生态文明意识淡薄,环境法律观念差。表现在新上项目不履行环保审批手续,擅自开工建设;不执行“三同时”管理规定,不落实环保措施;有环保设施的,受经济利益驱动擅自闲置处理设施,直接排放污染物;有的拒绝环保部门执法检查,瞒报谎报排污量,逃避应尽的环保义务,以至造成环境,引起周围群众的不满。

三、坚定不移地走建设生态文明的特色发展之路

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就是以提高全县人民的生态意识和整体素质为基础,以发展具有××特色的生态经济为核心,以改善环境质量为重点,以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充分发挥××的生态与资源优势,推动××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以推进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抓手,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广泛推行清洁生产和环境认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降耗,构建低消耗、少污染的现代经济体系。

认真贯彻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法》,实施企业清洁生产创建工程,对清洁生产实施效果良好企业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争取到2010年全县实施清洁生产企业的比例达到70%。

推动工业园区和有条件的企业建立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引导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淘汰落后产能,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和副产品,减少生产过程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及垃圾排放量。

(二)以实现污染减排,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努力改善生态环境

继续开展“碧水”工程,结合一号桥工业园区建设,加速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逐步完善县城区污水处理体系。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和案件。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对老化废水处理设施进行整改,淘汰落后的处理工艺和设施;建立环保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建立案件移送制度,堵截环保违法行为查处的漏洞,形成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合力。

(三)以引导公众参与,提高全民生态素养为依托,积极培育生态文化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培育和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利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水日、保护母亲河日、植树节等时机,组织开展讲座和竞赛等活动,在全社会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生态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大力宣传建设新农村为农民带来的各种好处,切实让农民感受到环境改变所带来的发展机遇,使农民积极参与到各种环境治理和生态村建设的工作中。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第6篇

>> 人口迁移与适应气候变化:西方争议与中国实践 气候变化移民:极端气候事件与适应 环境\气候变化和人口迁移 适应气候变化的认知与政策评价 人口迁移与武术传播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政策评价 气候变化与贸易 气候变化与城市 大中亚人口迁移“经”与“纬” 试论城市脆弱性与气候变化适应性城市建设 适应气候变化的河北省农业节水技术与模式探讨 中国适应气候变化政策现状、问题和建议 森林与气候变化的赛跑 “气候变化”与“知识层次” 欧盟与气候变化作战 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 民主\气候变化与全球治理 尾迹云与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研究 陪读:中国的新人口迁移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fr=aladdin.

[27]孔炜莉.宁夏吊庄移民研究综述[J].宁夏社会科学,2000,(6):25-26.

[28]陈绍军.气候变化与人口迁移关联性实证研究――以宁夏中部干旱地区为例[J].水利经济,2013,(2):55-59.

[29]李培林.移民、扶贫与生态文明建设――宁夏生态移民调研报告[J].宁夏社会科学,2013,(5):53-54.

[30]新疆生态移民情况调研报告课题组,新疆生态移民情况调研报告[J].决策咨询通讯,2008,(5):46.

[31]葛根高娃.内蒙古牧区生态移民的概念、问题与对策[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3,(2):118-119.

[32]鲁顺元.生态移民理论与青海的移民实践[J].青海社会科学,2008,(6):23-25.

[33]郑艳. 环境移民:概念辨析,理论基础及政策含义[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4:96-103.

[34]徐明.采取无悔战略应对气候影响[N].中国水利报,2009-12-10(A1).

[35]何得桂.陕南避灾移民搬迁中的社会排斥机制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6):84。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第7篇

一、五年来主要工作回顾

(一)立法工作情况。五年来,委员会认真贯彻立法法和地方立法条例,积极参与地方立法工作,发挥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先后直接提请了鉴湖水域保护条例(修改)、温瑞塘河保护管理条例、曹娥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3件地方性法规草案,负责初审了水污染防治条例、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条例、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海域使用管理条例5件地方性法规草案,此外还协助常委会作出浙江生态日决定1件。坚持“不抵触、有特色、可操作”的原则,从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立法为重点,积极拟定立法项目,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加强调研论证,充分沟通协商,切实做好法规草案的起草和初审工作,确保各项法规如期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这些法规的相继出台,为依法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同时,认真做好2009年、2011年两次35件现行地方性法规清理和27件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重点解决与上位法不适应、不一致、不协调等问题,以维护法律的统一性和权威性。在完成地方立法的同时,委员会还认真做好全国人大环资委下发的海岛保护法、自然遗产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草案征求意见工作,积极参加全国人大环资委自然保护区(域)法和湖泊安全立法座谈会以及循环经济促进法和环境保护法修改研讨会或培训班,协助全国人大环资委做好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后评估报告有关意见整理和调研工作。

(二)监督工作情况。五年来,委员会认真贯彻监督法和地方监督条例,坚持多种监督形式相结合,加大监督力度,增强监督实效。先后听取审议省政府及有关部门节能减排、海洋环境保护、节约集约用地、“十一五”环保规划中期评估专项工作报告4项,组织环评法、水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以及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和节能减排审议意见落实情况跟踪检查4项,开展测绘管理执法调研1项。委员会按照“围绕中心,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工作思路和“选题求准、调研求深、审议求透、督办求实”的工作要求,始终把协助常委会加强监督放在突出位置,全力以赴,精心组织,确保每次执法检查和专项审议顺利进行,取得实效。无论是执法检查还是专项审议,委员会都力所能及地提供一份以事实和数据说话、有分析有份量的调研报告或检查报告,及时为常委会审议提供情况和参考。省人大常委会每次将审议意见以文件形式转送省政府研究处理,并要求将整改情况向常委会报告,确保了监督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尤其是水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和跟踪检查以及满意度测评,评审结合,互融互补,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同时,委员会还协助全国人大环资委做好环境保护、保障饮用水安全专项审议工作;配合全国人大环资委对环评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进行执法检查,促进了这些法律在我省的贯彻实施。

(三)调研工作情况。五年来,委员会围绕全省工作大局和省人大常委会立法、监督等开展调研,并与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重点课题调研有机结合,先后形成了科学发展海洋经济、跨界流域水污染防治等6个调研报告和10个会议交流材料。一是围绕立法调研。为了提高立法质量,2008年委员会就水污染防治条例中的水环境生态保护补偿、排污权交易等问题进行调研;2011年又就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中水库功能调整后的水源保护、饮用水水源保护和补偿费用等问题进行调研,力求向常委会提供较高质量的初审报告,为常委会审议提供参考,确保了这些法规的顺利出台。二是围绕监督调研。为了提高监督实效,2008年就节能减排情况进行调研;2012年又就节约集约用地情况进行调研,力求向常委会提供有分析、有份量的调研报告,及时为常委会审议提供参考。同时,又将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及时转送省政府研究处理,有效地促进了我省节能减排和节约集约用地。三是围绕社会关注问题调研。2008年就水系源头保护和猪粪生物处理情况进行调研,2012年又参加“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总结各地好的做法和经验,提出建议和意见,推动了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工作。同时,还参加全国人大环资委“倡导绿色理念推动低碳生活”、“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城乡”、“保障饮用水安全、环境保护”和中华环保世纪行五年工作总结等座谈会;配合全国人大环资委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太湖流域水环境保护、大气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等调研工作。

(四)议案建议落实情况。五年来,委员会围绕议案建议落实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把议案审议和建议办理同立法工作结合起来。本届以来省人民代表大会各次会议主席团交付委员会审议的代表议案共25件,其中立法案24件,监督案1件;法规修改建议1件,都已审议通过和办理完毕并面复领衔代表。其中8件立法案和1件法规修改建议涉及的5项内容已制定成法规并颁布实施;有10件立法案涉及的6项内容已列入立法规划或调研库。1件监督案已体现在水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之中。二是把建议办理及督办同推动工作结合起来。五年来,省人大常委会交办的建议5件,建议重点督办3件。这些建议都事关我省环境与资源保护的重要问题,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都已办理及督办完毕,并逐件答复了领衔代表,尤其是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和治理浦阳江跨界水污染等建议重点督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保障议案和建议的落实,委员会一方面认真做好调研、论证工作,征求省级有关部门意见和相关设区市政府的意见;另一方面,走访领衔代表,与其沟通协商,提高议案审议、建议办理及督办的面商率、解决率。同时,还邀请代表参加委员会相关活动,就乌溪江下游地区饮水安全、生态补偿等问题,组织专业代表小组活动,进一步发挥了代表的作用。

(五)委员会自身建设情况。五年来,委员会把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履职能力始终摆在突出位置来抓。一是认真学习。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抓手,认真办好全省人大第62期干部培训班,贯彻落实全省人大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学习和掌握党的方针政策、依法履职所必备的知识,准确把握人大工作特点和规律,不断提高依法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为开展人大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二是健全制度。根据人少事多和领导多变的现实情况,以制度建设为保证,不断整合资源,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办事效能。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分工负责、团结协作,加强内部联系与沟通,充分发挥委员会的整体作用。五年来,委员会共召开全体会议24次,主任委员办公会议63次,并不断健全和完善相关会议制度,为委员会依法行使职权、充分发挥作用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三是求真务实。以“深化作风建设年”和“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认真抓好效能建设。充分发挥人大联系群众的独特优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搞好调查研究,增强工作合力,提高工作绩效,使委员会各项工作更加贴近实际,符合民意,富有成效。四是加强联系。通过召开工作座谈会、联合开展立法调研、上下配合执法检查等形式,加强与各地人大尤其是市县人大和省政府对口部门的联系,形成了相互交流、相互支持、良性互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促进了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二、五年工作主要特点

回顾总结五年工作,委员会围绕全省工作大局和生态文明建设,在立法、监督、调研工作中,不断实践探索,积极开拓创新,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立法重在求“质”,实现从追求数量到注重质量的转变。五年来,委员会围绕提高地方立法质量,在立法方面着重作了以下改进:一是增强立法的针对性。从实际需要出发,以生态文明建设具体实践作为立法基础,科学选择立法项目,切实把立法资源转换为发展优势。如温瑞塘河保护管理条例、曹娥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和鉴湖水域保护条例等代表提出的立法议案和修改建议,由于这几部法规所涉及的温州、绍兴市没有立法权,由我委直接提请和修改,既加快了这些法规的立法进度,也满足了当地的立法需求。二是注重立法的创制性。把维护法制统一与注重地方特色有机结合起来,既对上位法的原则性规定进行细化,又对上位法尚未规定而实际又非常需要或已有成功经验的内容进行创制性规定。如在制定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时,根据我省实际着重对水库功能调整后的水源保护和面广量大、小型分散的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问题作出具体规定。又如在制定水污染防治条例时,对走在全国前列的排污权交易制度作出具体规定,有效填补立法空白。三是确保立法的公正性。凡是涉及重大利益调整的法规草案,都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既坚持原则,又最大限度地兼顾各方诉求,把管理者的权力与责任、管理相对人的权利与义务更好地结合起来。如在制定水污染防治条例时,着重对跨界断面水质交接责任和考核作出具体规定。又如在制定海域使用管理条例时,要求对政府主导成片开发填海项目使用权证变更及程序作出具体规定。从这些条例实施情况看,这些规定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二)监督重在求“实”,实现从程序监督到刚性监督的转变。五年来,委员会围绕提高监督实效,作了以下一些探索:一是突出监督重点。根据全省不同时期的工作重心,有针对性地选择监督重点和内容。如2008年节能减排专项审议,把实现节能减排指标与具体承载项目、新项目增量与老项目减量、经济发展与环境容量指标要求对接作为总量控制进行重点审议;2010年水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首次把饮用水源保护作为民生问题、把跨界河流断面水质达标作为政府考核进行重点检查;同时还确定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6市作为重点检查对象。由于监督重点突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二是创新监督方法。综合运用各种监督方式,创造性地开展监督。如2010年水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结合平时掌握的108个典型案例和16件来信来访进行检查;同时,还采取各检查组一次性听取省政府有关部门汇报、省市县人大常委会一次性协同检查。2011年把审议意见落实情况跟踪检查和满意度测评有机结合起来。每项监督工作,都及时向新闻单位通报有关情况。由于人大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监督的综合效应。三是增强监督实效。对看准了的重大问题,紧抓不放,一抓到底。如在2008、2009年节能减排专项审议以及跟踪检查的基础上,2010、2011两年又结合水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和跟踪检查,对污染减排进行跟踪检查;2010年针对全省化学需氧量完成减排较差和海洋污染陆源排污占70%的现实情况,开展水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2011年又对此开展跟踪检查及满意度测评。由于跟踪问效、连续监督,推动了“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超额完成和水污染防治18个问题的基本解决。目前,我省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

(三)调研重在求“深”,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转变。五年来,委员会围绕调研深度作了以下摸索:一是加强调研的针对性。为增强调研的针对性,2009年围绕省委实施“兴海强省”战略和推进“海上浙江”建设开展调研,使人大调研工作能够与省委中心工作同步,与政府重点工作合力,切实发挥了人大在促进科学发展中的应有作用。二是注重调研的真实性。为确保调研的真实性,委员会深入基层,深入调查,既听取汇报又实地查看,尽可能地掌握客观真实的第一手材料。撰写调研报告尊重客观事实,靠事实说话,用数据比较,力求形成有参考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调研报告。三是确保调研的实用性。为确保调研成果的运用,2008―2012年连续五年分别把节能减排、科学发展海洋经济、跨界流域水污染防治、饮用水水源保护、节约集约用地课题调研与节能减排、海洋环境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专项审议、水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饮用水水源保护立法结合起来,并将调研成果更好地运用到行使职权的实践中去,既为常委会审议报告、作出决议决定提供依据,又为省委省政府作出决策和开展工作提供参考。目前,我省许多环境与资源保护问题有其历史成因,对这些问题,不能只凭感性认识,一味指责,而应通过理性思考,从长计议。既考虑必要性和重要性,又注重可行性和现实性,统筹兼顾,标本兼治,方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做好人大工作的几点体会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做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在实践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紧扣中心工作,发挥好作用,是做好委员会工作的根本保证。五年来,我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地将委员会工作置于全省工作大局中来定位、来谋划,紧紧围绕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开展工作。坚持把省委的精神贯穿于委员会依法履职整个过程、落实到委员会工作的各个方面,推动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如决定设立浙江生态日是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为确保这一决定的出台,我们积极为主任会议提请议案、常委会作出决定作准备。2010年9月,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决定每年6月30日为浙江生态日,使我省成为全国首个设立省级生态日的省份。通过常委会决定,使整个转化过程成为党的主张不断完善并加以法制化的过程,从而确保了生态文明建设这一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目前,我省正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浙江建设。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把委员会工作放在党和全省工作全局中来谋划、来推进,才能取得实效。

(二)坚持以民为本,顺乎好民心,是做好委员会工作的现实基础。五年来,为着力解决环境与资源保护问题,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我们始终坚持以民为本,把立法和监督作为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每次立法、监督前,都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多次赴各地与市县人大沟通,与省级有关部门商量。经过几上几下,逐步理清思路,制定切合实际的方案,进行立法和监督。同时,还邀请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和实践工作者,更多地参与到委员会的立法和监督工作中来,凝心聚力,集智成策,充分体现为民立法和监督。如本届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方面的8项立法和9项监督,都充分反映和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实践证明这些立法和监督的效果比较好。这些年来,委员会工作之所以取得成效,靠的就是自觉把各项工作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以民为本、反映民意、为民办事,真正代表人民行使地方国家权力,切实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

(三)坚持依法履职,把握好重心,是做好委员会工作的基本准则。五年来,我们坚持依法履职,严格依法办事,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定。主动从人大职能和工作特点出发,找准发挥人大作用与服务中心工作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认真行使各项法定职权,在履职中展现作为,在尽责中服务全局,确保了委员会工作始终与省委决策一致、与人民意愿相符。同时,正确处理好人大和政府的关系,如2012年节约集约用地专项审议,为缓解我省土地供需矛盾,保障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我们既依法加强对政府的有效监督,又支持政府依法行政,寓监督于支持之中,做到到位不越位,尽职不越权,决定不处理,督促不代替,把着力点放在促进重点问题的解决、推进共同目标的实现上,使人大监督和支持政府的过程成为聚心合力、良性互动、共促发展的过程,既保证了政府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又实现了委员会工作取得党和人民满意的效果。

(四)坚持务实创新,凝聚好人心,是做好委员会工作的内在要求。五年来,我们在依法履职的前提下,坚持开拓创新,不断为委员会工作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一是在观念上创新。我们既强调委员会工作要注重程序,讲究规范,严格依法办事,又鼓励在委员会工作的具体方式方法上积极探索。二是在制度上创新。我们学习借鉴全国人大和各省区市人大的先进做法,及时总结推广基层人大的成功经验,在学习借鉴和认真总结的基础上,把工作中好的做法及时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不断完善制度框架,用以指导委员会工作实践。三是在方法上创新。我们力求把人大的优势和特点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如我们邀请领衔代表参加有关立法、监督调研及审议工作,进一步扩大人大代表的参与度;采取省市人大和多个部门合作立法,使人大立法更加科学民主;审议意见落实情况跟踪检查与满意度测评结合起来,使人大监督更加富有成效等,这些新的探索和尝试,既严格依法办事,又创新工作方式,深化工作实践,走出了一条委员会工作探索创新、规范完善、建立机制的新路子。

五年来,在省委、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正确领导下,省十一届人大环资委在上一届基础上,积极探索,努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相比还有差距,如何进一步提高环境与资源保护地方立法质量;如何进一步加大环境与资源保护监督工作力度;如何进一步适应人大工作与任务需要等,还有待今后工作中加以改进。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第8篇

环境司法公众参与的路径及制度保障

论生物技术生态安全风险的法律防范

域外环境审判机构专门化的发展与趋势

环保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司法的现状研究

中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及其立法设想

水污染事件索赔主体法律问题研究

气候变化下的农田水利政策与法律思考

程序框架:环境公益民事诉讼的特殊制度设计

构建和谐社会需进一步加强绿色法治工作

农村土地污染防治的法律问题及立法建议

海洋环境污染国家救济的权益与责任

环保议题的兴起与行政诉讼法修改的回应

行政公益诉讼:多维的功能未来的方向

环境公益诉讼的实体权利基础和序位

美国司法与行政在气候变化中的不同作用

第三届中欧社会生态与法律论坛综述

环境立法成本效益评估的功能与局限

水污染防治公众参与亟待环境公益诉讼

我国环境法治建设路径的动态维度思考

生态文明需要环境伦理与法制保障

对构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思考

环境公益诉讼的规则要点与制度衔接

环境公益诉讼与若干诉讼制度辨析

野生动物意外致害的国家补偿责任探析

欧洲应对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问题的反思

德国污染场地治理的法律基础及对我国的启示

对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两条司法解释的建议

重金属污染风险防范与应急法律机制研究

红绿环境运动在中国的发展:一种初步考察

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环境保护法》的修改

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若干问题研究

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实现途径

结合案例看环境公益诉讼的特点与识别标准

气候变化对中国可再生能源政策与立法的影响

浅谈检察机关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法律监督职能

我国“合同能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后京都时代国际气候政策走势分析及法律应对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司法实践与制度构建调查报告

民间环保组织在环境公益诉讼中的角色及作用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研究

周密谋划生态资源司法保护,着力推进生态省建设

能动司法与联动执法——昆明环境司法的创新与实践

环境法庭的运作:新南威尔士土地与环境法院的经验

云南省首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审结的现实意义

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法理历史及其法律保障建议

自然资源损害救济体系:美国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从一起大气污染集团诉讼案件的判决看我国的环境诉讼

关于审理水资源污染案件相关法律问题的调研报告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第9篇

加快修定《矿产资源法》

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防治的调研报告

古村落保护应纳入可持续发展轨道——关于古村落保护和利用的若干问题

寄语青山期盼碧水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绿桥”衔架“新楼兰”——天山北坡实施“绿桥系统”南坡实施“新楼兰工程”

豪宅圈地

芨芨草造纸——西部循环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国土“明珠”——自然保护区

神奇的侗乡浓郁的风情——通道县文物资源掠影

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实现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壶口纪游

从“香料之路”到“石油走廊”——马六甲今昔

国土扫描

盛世今日盛事国土

走近于光远

绿色GDP呼唤观念的转变

警惕西部“新环境问题”

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的问题和对策

雅典·北京

雅典归来看绿色奥运

热观雅典展望北京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土流失及防治对策

关于矿产资源资产和产权问题的若干思考

建立耕地保护长效机制之我见

耕地“红线”缘何屡遭横闯

一毫米“愁”煞地球人

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胡杨颂

挪威五章

国土扫描

本刊编委会

服务高于一切——写在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第五次工作会议闭幕之际

倡议全国中小城市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第五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丙乾同志的贺信

江泽慧在实验区第五次工作会议上强调实验区工作要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

陈洲其副理事长在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第五次工作会议上致开幕词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扎实有效提供服务——在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第五次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要)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在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第五次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优化区域生态环境促进河西走廊和谐发展——在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第五次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依托实验区平台加快我县生态环境建设

关于在全国中小城市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倡议书

直通车里快乐多——2008年部委政策信息对话会侧记

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促进实现科学发展

土地整理是利国利民的事业

《城乡规划法》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我国“三农”政策及投入情况

全国水资源保护政策及概况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第10篇

一年来,在州人大常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分管领导的指导下,在同志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并与委室同志一道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就一年来的工作和廉洁从政情况报告如下:

一年来我始终把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放在首位,并作为提升思想政治水平和履职能力的重要抓手。把学习的落脚点放在付诸实践之上,以学习促修养,以实践做好工作。一是积极参加机关和常委会安排的政治理论和法律法规以及中央、省、州有关会议精神、政策的学习。在学习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增强政治意识,自觉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二是结合本职工作,有针对性地学习,特别是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学习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深刻领会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实质和内涵,坚持用新的思想、新的理论、新的知识、新的观点充实自己,在学习中涵养品格,提升素质,切实增强做好环资工委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向同志们学习、向实践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从而使自己的思想觉悟、道德素养、理论水平和依法履职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工作中紧紧围绕全州改革开放发展稳定大局,依法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积极建言献策,强化工作监督,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一是认真组织开展交通、节能、国民经济发展等工作情况的调研,及时完成调研报告,审议意见的撰写;二是积极组织开展环保行活动,紧紧围绕“控污减排,建生态文明”这一活动主题,从年初开始先后组织相关人员分别深入到一些污染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企业和厂矿进行实地调查。尤其是对____兴化、____宜化、马岭河流域、马岭镇瓦嘎村砖厂等污染情况分别进行了专题调研,针对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治意见,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同时,为进一步开展好环保行活动及做好环资工委工作,于11月26至28日组织环保行组委会部分人员及各县(市)人大常委会分管环资工委工作的副主任、环资工委负责人参加了环保行抽查活动和环资工委工作暨环保行活动座谈会。并分别对普安楼下安利来煤矿、兴义桔山污水处理厂、____兴化、____宜化等污染情况进行了跟踪抽查,对存在的问题现场提出了整治意见,在座谈会上,各县(市)还作了交流发言,州人大环资工委负责人就____年的工作及____4年的工作作了总结和安排部署,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州环保行组委会主任陈文发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对今后的环资工作和环保行活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对此次活动和创新的作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好评;三是积极协调联系并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州国土局、州城乡规划局,就关于《____州矿产资源管理条例》、《____州城乡规划条例》的立法规划的一些前期工作及进展情况,进行了座谈了解;四是其它工作:1、积极参与省人大相关委员会的立法调研,法规的制定、修改和执法检查。2、完成州人大常委会聘任的工作委员的相关工作。3、完成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4、认真筛选三次人代会上代表所提的建议案6件进行督办。5、完成省、州人大常委会临时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6、积极参与州政协人资环委组织的调研活动,认真履行政协委员职责。

在廉洁自律方面,我始终注重规章学习,增强廉洁意识,严格遵守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做到严于律己、廉洁从政、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做人。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做到讲原则、讲团结、顾大局、能担当。在生活中能自觉抵御各种不良和腐败的现象,没有任何违法、违纪、违规行为发生。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虽然自己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但离党和人民的要求,离领导们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和不足,主要有:一是学习的深度不够,系统性不强,不够全面;二是调查研究不够深入、细致;三是主动与联系部门的沟通交流不够,与同志们的交流学习不多。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

以上述职,不当之

上一篇:医药市场调研报告范文 下一篇:招商引资调研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