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艺术心理学范文

时间:2023-02-27 05:22:09

声乐艺术心理学

声乐艺术心理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声乐艺术心理学;声乐表演

在音乐艺术的殿堂里,声乐艺术为什么这么受到人们的欢迎,是因为歌唱能够直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同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歌唱是表演的艺术。歌唱表演艺术对演员的要求是非常全面的,对声乐基础,音乐理论基础,音乐的联想,情绪情感,音乐的感觉与知觉,表情动作,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是一项复杂的心理活动。同一首作品为什么有些人表演的好,而有些人总是做不好,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在声乐演唱实践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情境与情绪、语调与句法的作用

歌唱者表演至关重要的因素是演唱的情境与情绪,情境是基础,情绪和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歌唱者首先要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情境,通过歌词表达歌曲的情绪,唤起大脑里内部视觉的想象,歌唱者在表达时要情真意切,真诚可信,才能把听众带入歌曲要表达的情境中,使听众得到情感美的享受。想要做到情真意切,真实可信,吸引观众,歌唱者唱的词就像在说话,情真意切的说出来,演唱时的情境就变成自己说话的情境了,随着歌曲的发展,情境也在不断的变化,这样说着唱出来的情境就比较清楚了,听众自然也会一直在歌曲的情境中。也就是歌唱时的“场”,自己在场中,听众自然也在场中。

歌唱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歌唱离不开语言。歌唱就是一种生动热情的说话形式。著名的法国音乐家卢梭指出:“旋律(是)模仿人声的变化,表现出怨诉,表现出痛苦或喜悦的呼声,表现出威吓和叹息;一切情感的发声表现都属于旋律表现的范围。旋律模仿着人的声调和那些在每一方言中却符合一定心灵活动的语气。它不只是在模仿,而那不分音节的、但生动热情的语言是比日常语言要强烈百倍的。”①想要生动热情的说话就要会用语调,句法。语调、重音、停顿、继续是语法的重要表现手段,都能直接影响到对句子的理解。歌唱者要准确的理解认识和使用语调和句法,才能准确的表达出歌曲要表达的内容与情感。

2歌曲演唱的处理

歌唱者在演唱一首歌曲之前,首先要认真阅读谱面上的每一字句,对每一个装饰音,每一处强弱,每一处停顿要细细琢磨,反复推敲,对歌曲要有整体的把握。每一位演唱者都想让自己的演唱打动人心。歌唱是表演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情感是打动人心的唯一途径。想要打动人心就不仅仅要求演唱者能够控制声音的大小,共鸣,而是要通过音色的变化、肢体语言,情感的变化,速度的变化等各种手法来表达细腻而真挚的情感。

在力度变化上要有一定的对比,一首歌曲不能从头强到尾,也不能从头弱到尾。只是做到作曲家标识在谱面上的强弱是不够的,强弱要有层次感,也不能太过夸张,装腔作势,要做到自然,曲尽意未尽。颜色有成千上万中,五颜六色,色彩斑斓的,人的声音的音色亦如此,愤怒是声音粗壮,愉快时声音明亮,演唱时同样要通过音色的变化,多比来表现感情,增强演唱的感染力。伟大的歌唱家卡鲁斯曾说过“速度是音乐的生命”。在演唱表演中没有一个正确的速度,演唱表演等于是失败的,也不能完全按照作曲家速度标记进行演唱,在尊重作曲家速度标记的情况下,根据歌曲要表达的情境,仔细推敲,研究。速度不同情境自然也不同,情境变化演唱情绪也会受到影响,速度直接影响着情境、情绪。不同的速度反映了不同的情绪,速度快慷慨激昂,速度慢平静深沉。不同的歌曲有不同的风格,中国歌曲有中国歌曲的风格,外国歌曲有外国歌曲的风格,不同的作曲家风格也不同,同是歌剧咏叹调,罗西尼风格,威尔第风格,瓦格纳风格等都各具特色。每位歌唱家也都有自己不同的演唱风格,各有千秋。演唱者要掌握不同作品的不同风格,同时也要形成自己的风格。

3演唱者应具备个性与气质

个性与气质是影响歌唱表演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之一。每位演唱者由于对作品的分析,认识不同,理解层次不同,演唱表现出来的是不一样的。有深情款款的演唱,有高亢嘹亮的演唱,有纤细美妙的演唱,有深沉质朴的演唱,以不同的方式表现自己的个性与气质。演唱的个性与气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可以感觉的到的。演唱者的个性是建立在心灵上的表演艺术,通过心灵的演唱才能给歌声真正的生命和灵魂。

演唱者在演唱时气质的表现很重要,演唱时的情绪情感,肢体语言,形态动作等都能反映出演唱者的气质。不同的演唱者有不同的气质,有些情感产生的迅速并且强烈,在面部与肢体上都有明显的表现,情感想暴风雨样爆发,这就是激情性的气质。有些演唱者,情绪情感变化比较快,表情丰富,如喜、怒、哀、乐变化迅速,这类演唱者属于抒情性气质。气质可以样每位演唱者的演唱都打上自己的烙印,让人记忆由心,让整个表演带上了个人独特的表演色彩。

歌曲作家在创作时同样在作品中变现自己的气质,演唱者在演唱时要以歌曲作家精神气质为主,自己气质为辅,尽量让两种气质融合无间。因此,演唱者在选择作品是最好尽量选择符合自身气质的作品。

4结语

歌唱表演艺术是演唱者通过自己的歌声,用上真挚的情感和肢体语言去把作曲家写在谱面上的音符表现出来,同时演唱者要具备良好的对音乐的感觉,自然的动作表情,自身对音乐的感受,对音乐的记忆,音乐的影像等多方面的能力。表演是对演员的全面才能的考验。一个优秀的歌者不仅演唱技巧精湛,而且也需要丰富的文化知识修养。

注释:①引自《艺术特征论》。

参考文献:

[1] 刘晓菲.歌唱紧张的心理调控及歌唱的训练[D].2006.

[2] 徐小懿.声乐演唱与教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6.

[3] 王茹湘.声乐教学中的心理调控[J].中国音乐,1996(02).

[4] 王时.论歌曲中的感情[M].北京:音乐教育出版社,1999.

[5] 赵震民.声乐理论与教学[M].联单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6] 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7] 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8] 张前.音乐欣赏、表演与创作心理分析[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声乐艺术心理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声乐艺术心理学;演唱

中图分类号:J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1-0125-01

一、良好的演唱心理决定歌曲演唱的成功

(一)心理活动对嗓音的影响

嗓音是歌唱艺术的基本, 在音乐艺术中,它是表达思想情感的媒介之一。如何使嗓音充分发挥作用呢?我们这时就需要声乐艺术心理学的引导了。对于初学者来说, 深厚的人文积累和平静的心情至关重要。这能使你避免受到任何强烈的心理影响而引起错误的发声方法。

(二)心理活动对声调的影响

在演唱中, 有时由心理因素造成的影响会使发音器官在发音时对音调的调节极度夸张, 这些归根到底是由其人文素养低引起的。一般是由于受到精神紧张之类的心理的影响。而在良好的演唱心理的控制下的声调,可以让我们在音域中轻松地达到任何高度,不可将人为的力量强加于发声器官。这说明,良好的演唱心理才是控制音调最重要的。

(三)心理活动对思想感情影响

每一首歌曲都有歌词,这些文字是表达我们的情感的诗句。声音是歌唱的基础, 这种关系纯粹是从美学和心理的观点来考虑的, 并涉及到字在音乐中的功效。的确,歌曲若没有与之相配词就无法表达爱情、亲情、友情、悲伤、快乐等等。但是,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演唱心理,再快乐的歌词也无法表达出快乐情感。由此可见,良好的演唱心理是一首歌曲演唱的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二、把握心理是良策

(一)歌曲演唱前要放松精神是关键

减轻自己的压力,放松自己的心情在演唱前是至关重要的。过分追求超水平演唱,害怕出错,这种心理也是比较普遍的。有时演唱者在尚未出现错误时,却老想着可能会发生错误;有时却在发生某些意外后不能控制,对自己发生的错误耿耿于怀,以至于不能集中精力于接下来的演唱,甚至出现新的、更大的错误。其实,每个演唱者应当平静心情尽最大的努力做到尽可能的准确,这主要靠平时心理的训练与经验,预先有充分的准备等来实现的。

(二)歌曲演唱时要有自信心

充足的自信心是远离紧张的根本,当你信心不足或是没有信心时就会产生心理障碍,导致演唱失利。演唱歌曲的目的是打动听众的心。所以说,只有充分的自信心才是演唱成功的基础。演唱中只有信心百倍,才能全身心的进行这种艺术创造。同时,演唱者还需要自我激励,让强烈的表现欲望来克服心理障碍。演唱欲望越强,反应越灵敏,就越利于歌唱技巧的发挥。所以,演唱的欲望、演唱的自信心与演唱的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歌曲演唱中要用心

“凡音之起, 由人心生也”,对一首歌的演唱不是仅仅唱出声音就足够了。演唱歌曲是心灵的诉说,是情感的表达。虽说歌唱要通过良好的声音来表现,但是注意力仅放在声音和方法上则适得其反。所以说,要摆正技巧与演唱的关系,技巧只不过是你情感表达的一种手段而已,并不是歌唱的主要体现。因此,演唱者在拿到一首新的声乐作品时首先要对声乐作品进行分析和研究,先理解歌词想要表达的内容,再把握好歌曲的风格,是讲述故事还是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然后再把握好音色、语气、语调、情感、手势等歌唱技巧。最后在演唱时要全身心的投入,仿佛你就是歌曲中的人物,歌曲的内心就是你的内心。当你自己完全被歌曲所感动时,就会和观众们产生共鸣的。与此同时完美的歌唱艺术效果便自然地产生了。这样也就克服了心理压力。

三、结束语

声乐艺术心理学是艺术心理学的分支, 也是声乐学与心理学之间的边缘科学。歌曲的演唱不仅要具备生理上的创造条件, 而且还要受到心理机能的支配, 歌唱的整个过程离不开心理的感受、体验、适应、表现等等的控制。而生理器官的外在表现, 恰恰就这些内在心理活动的表现。“声情并茂”中“声”是指生理上的表现, 而“情”则指的是心理情感的表现。如果没有情的依托与抒发, 声也不可能有灵魂和生命, 所以“声情并茂”正是体现了声乐艺术心理与心理创造的辩证关系。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辩证关系, 在演唱中探索“用你的心儿去歌唱”的真谛。

参考文献:

声乐艺术心理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艺术心理学;声乐表演;调控

【中图分类号】G640

人的任何活动都是一种心理活动,歌唱自然也不例外,也总是在一定的心理背景下进行的,不同的心理状态会对歌唱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作为一名歌唱者,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歌唱中的心理调控,是一个连续的、变化的、动态的过程,几乎所有的声乐学习者,在进行学习和表演时,都会遇到心理调控方面的问题,所以探究声乐教学和演唱中的心理调控,对于提高演唱者的演唱水平和能力有着切实的积极意义。

1艺术心理学在声乐表演中的重要性

声乐是音乐艺术的重要形式。其目的是感动人,是传达思想、情感、情绪和描绘情景。只有歌者以情感正确表达歌曲的本意,才可能使听众受到感染,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事物的另一个方面,依靠歌唱心理思维的指导,培养敏锐的知觉,发展充分的想象力,不断对复杂的歌唱现象做出理智的分析、判断和思考的表达,取决于演唱者本身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音乐想象是复杂的心理过程,人们对它实质认识还很肤浅,它与感觉、知觉、意象、联想、思维、情感及意识活动有着密切联系。"黑格尔也曾指出:"创作就是艺术想象活动,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演唱中的艺术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方式,它给人一种超越现实的感觉,能增强演唱者的情感活动。在对作品演唱时,演唱者应使自己进入想象的境界,将情感化为意象。通过想象的情感、画面空间,运用听觉、视觉、触觉、味觉等表象来表达,就如自己在生活中亲身经历过的事物,在演唱时借助于想象来完成。

良好的歌唱状态包括呼吸、共鸣腔(胸腔、咽腔、口腔、鼻腔和头腔)的协调使用,以及具有较自由、轻松、自如、充满信心的良好歌唱心理,在歌唱中二者形成一个整体的感觉,这是歌唱训练的基础。事实证明:歌唱表演的成功与否,除了本身应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精湛的演唱技巧,还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两者缺一不可,歌唱的技巧可以在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经过努力掌握,但这并不等于获得了歌唱的全部能力。我们在进行声乐指导的过程中,经常发现许多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唱得很好,但一到舞台上演唱或参加比赛就出现心跳加快、身体僵硬、两腿发抖、脸色发白、直冒冷汗、气息上浮、声嘶力竭、节奏不稳、忘词跑调,有时甚至伴奏都听不清,失去自控力,脑海一片空白的心理异常,乃至于失去了对歌唱器官的调节能力,因而导致了演唱的失败。因此,歌唱对人的心理状态或心理素质的好坏,对其歌唱的训练和学习,对教师教学成果的优劣,对歌唱者的水平发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2声乐表演中心理调控能力缺失的表现

2.1演出中的过度紧张

很多歌唱者,特别是没有过太多舞台经验的初学者,站在舞台上会感到明显的进展,表现为手脚多汗、呼吸不均、腿部打颤等现象,甚至更为严重者,大脑会突然一片空白,不知道自己站在台上要做什么,亦或着演唱中突然忘词等等,这些心理调控的能力的欠缺,严重了影响了正常的歌唱,更不用说完美的、超水平发挥的歌唱了。

2.2高音恐惧症

高音的训练和演唱,是声乐教学中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因为很多声乐作品,为了情感抒发的需要,需要用更为高亢和明亮的声音,才能够予以淋漓尽致的表达。长期以来,因为观众对于声乐这门学科的了解有限,将高音的演唱看作是演唱成败和演唱能力高低的唯一标准。即便是在声乐学习者中间,也存在着这种倾向,认为高音唱得好,就是演唱能力强,这无疑是一种片面的看法。

2.3环境适应能力差

琴房是每一个声乐学习者停留时间最长的场所,琴房更是见证了一个声乐学习者学习的全过程,但是很多声乐学习者在不自觉中,形成了一种"琴房依赖症",即在琴房里演唱,往往是自然和从容的,甚至还会超水平发挥。而一旦离开了琴房,到了新的演唱环境,面对着自己不熟悉的环境,演唱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3加强声乐表演心理的培养策略

首先,学唱歌的人要适当学习心理学知识。通过学习心理学学会控制和运用自己的心理形态,指导自己对技巧表现的控制。在教学中,教师应多教导学生克服紧张情绪的方法,帮他们找出原因,消除障碍,获得声乐学习的成功。此外,还应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教学。根据每个学生的气质特点,因材施教。比如对性情急躁、喜欢急于求成的学生,老师就可控制其急躁、任性的情绪,培养他们的坚韧、顽强的能力;而对于怯弱、迟疑、反应慢的学生,老师则要帮助其克服孤僻、忧虑和自卑的心理,培养他们的顽强、自信的精神。

其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表演态度。第一,要对自己的水平有清醒的认识,不要有不切实际的期望;第二,要放下包袱,既要理智地正视自我,又要勇于表现自我,以饱满的激情和专注的状态进入演唱,唱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在演出过程中,老师应多教导学生懂得全神贯注,告诉他们,如果此时还想如何一鸣惊人,对演出效果作过分企求的话,势必会影响到演出的质量。另外,在平时训练中,老师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意志锻炼,尤其是帮情怯弱、迟疑的学生克服孤僻、忧虑的心理,培养他们对演唱事业高度的责任感、荣誉感和自豪感等。要告诉他们,对曾经的怯场失利自己要勇敢面对,并认真总结失败原因,找出解决办法,增强自信心,促进表演心理的健康发展。

最后,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提高演唱技艺。紧张恐惧的关键性问题就是信心问题,而信心则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自己的实力,即演唱水平的高低。俗话讲:"艺高人胆大。"作为一名优秀的歌唱者,只有熟练地掌握了各种技巧和技术,才能在演出时淋漓尽致、声情并茂地发挥。成功的表演来源于平时扎实的训练和心理素质的培养,表演者一定要具有正确的心理状态。歌唱者在训练或演唱时,全身放松但不松懈;注意力高度集中,但不紧张;积极、热情、主动地训练及唱歌,但不慌乱。具备了正确的心理状态,就是打好了心理素质培养和训练的前提和基础。

结论

近年来随着声乐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声乐工作者认识到了心理调控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意义,心理调控,看起来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味道,但是将其放到实际的教学和表演过程中,就会发现,心理调控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也是完全有规律可循,从容把握的。

参考文献:

[1]苏明海.声乐表演中"怯场"的分析与解决[J].大众文艺.2010(11):98-100.

[2]曲波.歌唱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2):76-77.

声乐艺术心理学范文第4篇

人的发声器官布满了神经,各个神经元之间构成联系网络,通过器官表层肌肉向大脑中枢传递信息。艺术心理反应系统是学生将教师的技能信息传递给大脑神经中枢,然后大脑神经系统向发声器官发出命令,贯彻实施神经中枢的意志。意志实施与贯彻的好坏,主要通过听觉传入系统向大脑传递信息,大脑将信息进行调整再发出,让相关器官准确执行命令。事实上,大脑经过不断地接受、调整和保存信息,才让相关器官准确地执行意志,这种心理系统是声乐专业学生的学习过程。例如,演唱是呼吸器官、语言器官、共鸣器官、表情器官等生理动作的综合作用,是由演唱者的心理意识支配。声乐教学事实引起学生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心理反应又影响学生的生理动作。动作是学生演唱和发声的内驱力,动作的实施与贯彻需要学生的意识和意志完成。声乐教学过程中,学生演唱时打不开喉咙,教师采用反复训练、强化练习等办法,直到学生学会为止,这就是大脑意识和意志的贯彻过程。演唱动作属于高级生理过程,其受演唱者的心理意识和意志的支配,所以演唱者的一切行动都是大脑意识的表现。如果说演唱属于物理学范畴,那么音响、共振、泛音、高声、音长和频率就属于心理意识、直觉和意志范畴。《乐记》记载:“凡音由心生,人心使然之”。无论演唱属于生理范畴,还是物理范畴,其都属于表演者的心理活动。声乐演唱是演唱者感觉、知觉、意识、记忆、情感和思维等心理因素的共同结果。艺术心理学自始至终贯彻于声乐教学过程中,心理活动支配着表演者技巧的发挥。因此,声乐教学过程中,要巧妙、灵活地运用艺术心理学,达到预期的声乐教学效果。

二、艺术心理学与声乐技巧的关系

艺术心理学强调多种因素的协同活动,强调教学过程中心理行为控制。声乐教学需要建立在心理支配基础上,特别是技巧教学,否则就让学生处于盲目学习中。学生需要在听、视、感等方面建立联系,才能实现想象和内心的互动,提高自身的表演技巧。表演者要想将自身的技巧全面发挥出来,需要具备六个方面的能力:1.基础感觉能力,包括声音高低、强弱、长短;2.高级感觉能力,包括节奏、音色、音量和和谐;3.控制能力,包括音高、音强、时值、节奏、音色;4.想象能力,包括听觉想象、肌肉想象、创作想象;5.智慧能力,包括联想、反射和天资;6.感受能力,包括审美、情感和情绪等。上述能力都具有明显的心理特征,说明声乐表演属于复杂的心理过程。教师需要利用艺术心理教学法,全方面启发学生去感觉、理解声乐的内在规律和外在表象,从发展的声乐教学中发展规律,并将这些规律与自身的心理情感融合到一起。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地认识声乐教学,消除对声乐教学学习的畏惧情绪,提高声乐学习的效率。学生利用艺术心理理论,富有感情地演唱,增加生动的表现形式,以及丰富的形象思维,激发自身的创造潜能,更好地进行声乐表演。

三、艺术心理学的联想作用

声乐表演要求演唱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其不仅要掌握音乐技能,而且要在表演过程中体现自身的综合素质。表演者的发声能力和技巧都具有心理特征,都受心理活动影响。联想和想象是声乐教学中经常采取的一种思维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声乐学习。联想指通过生动形象和感慨认识来掌握表演特点,虽然看似超出人的现实感觉,但也属于表演者对客观实际的反应,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声乐表演过程中的联想与心理活动密切相关,诸如,音乐的感觉、音乐的创造等。一方面,演唱者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每个环节都会产生联想,并依靠其进行表演思维。另一方面,表演者在处理歌曲的过程中,其自身对歌曲的联想又促进歌曲形式的表现,增强歌曲与表演者之间的互动。演唱者在表演前,要努力使自己进想已经,将歌曲情感意象化。简单地说,声乐表演者将歌曲中的情感联想成为一段美丽的动人画面,并在表演过程中展示出来。歌曲联想不是随意的,而是依据表演者的自身经历表现出来的。因此,当一首歌曲通过不同的表演者进行表达,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与不同的受众产生不同的情感共鸣。下面就对艺术心理学在听觉表现、视觉表象进行详细分析:

(一)听觉表象

听觉表象就是表演者接受外界的声波刺激,在内心形成一种联想的图像,诸如,声音形状、声音运动等,并将其转化为音响。从艺术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听觉表象是感觉的基础,是声乐技巧的表现。因此,表演者要想获得美妙的歌声,需要在大脑中建立声音表象,然后按照表象去控制各个发生器官。听觉表象可能是按照表演者自身的兴趣、爱好和意愿实现的,也可能是模仿其他专家来实现的。听觉表现通过音响信息进行反馈,表演者找出音响和声音表象之间的差距,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提高自身的表演水平。

(二)视觉表象

视觉表象是通过表演者的视觉能力和表演经验产生的,是表演者已知情景的再现。例如,《蒙古人》表演时,表演者就会回忆起蒙古草原的辽阔:“雄鹰在天上飞,马儿在地上跑,牛羊在河边吃草,河流蜿蜒过草原”。又如《坐上火车去拉萨》表演时,表演者仿佛是一位游客,坐着青藏专线火车,在青藏高原穿梭,美丽的心情表现在脸上。这些歌曲的视觉表象都是以上生活阅历的再现,引导表演者进行生动的表现。视觉表象是声乐表演的关键,直接影响表演者的情绪和内心的表达。表演者的联想随着歌曲节奏的变化而变化,并进行听觉和视觉的不断转化,提高声乐的表演效果。声乐表演要求表演者在头脑中不断进行情景浮现,灵活、生动地再现歌曲情感。表演者通过复杂的心理活动,将声乐与自身的经历融合到一起,两者相互影响和丰富,最终通过声乐表演再现出来,与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总之,联想渗透到声乐表演的每一个环节,帮助表演者更好地进行技巧展示。例如,呼气训练、吸气训练、吐字训练、发声位置控制、声音共鸣控制、声音运动等,都需要声乐学习者进行联想。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联想来启发学生进行声乐学习。

四、结语

虽然艺术心理学属于音乐心理学的分支,是声乐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但其对于声乐教育的作用非常显著。声乐学习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发声器官,而且需要过硬的心理素质,诸如心理感受、心理体验、心理表现等。发声器官属于声乐学习的先决条件,心理素质属于声乐学习的后来因素。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学习,充分地展示自身的表演技巧。假如说,“声音”是表演者的生理表现,那么“情感”就是表演者的心理情感表现。没有“情感”的声音是空洞的,这就声乐学习中常说的:“以情传声”、“以情感人”,“声情并茂”。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利用艺术心理学理论,帮助学生进行声乐学习,提高声乐教育的效率。

声乐艺术心理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声乐 心理学 意义 内容 方法

近年来,世界各国各领域,兴起一股“心理学热”,研究种类分理论心理学(包括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和应用心理学(包括医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工业心理学、文化心理学、体育心理学等)两大类。

文化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其实是文化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它又分为艺术心理学、法律心理学、宗教心理学、道德心理学等。而艺术心理学又分为各艺术门类及其分支的各种心理学,例如音乐心理学、戏剧心理学、舞蹈心理学、美术心理学等。

声乐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目前在我国尚处于“在建”状态,为此,笔者不揣浅薄,就我国声乐心理学的理论框架的构建,提出若干浅见,以作引玉之砖。

一、声乐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声乐心理学的研究,不是为了追时尚、赶时髦,参与“一窝蜂”的理论思潮,也不是为了独出心裁、左道旁门,而是对于声乐艺术本身,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与实践参照意义。它既可以从以人为本的高度来观照声乐艺术,又可以从人性化的深度来探索声乐艺术的奥秘,既可以丰富加深对人的本质属性的全理解,又可为人的社会生活实践和声乐艺术实践服务。

未来的社会生活,对人的心理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心理学在社会的作用也得越来越大。我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教授早就提出,科学可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系统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学六大门类,而声乐心理学则属于人体科学与思维科学的双重范畴。

音乐是人类创造的一种声音艺术,它既是人类社会中最早出现的一种艺术形式,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喜爱且不可或缺的艺术种类之一。正如恩格斯所说:“在一切艺术中,只有音乐才能产生与广大群众的合作,同时在表达力量上,音乐也是优胜者。”同样,恩格斯也指出:“心理学是人类最美丽的花朵。”而“优胜者”与“最美丽的花朵”相结合的声乐心理学,无疑对于声乐艺术,具有更重要的导向意义。

二、声乐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声乐心理学是人体学与思维科学的深入与拓展,它研究、观察、体验、探讨人们在进行声乐活动时的规律与特点,了解人们在声乐活动中的行为特征,并对其行为予以描述、解读、控制、预测。

具体而言,声乐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大层面:

第一,研究声乐活动中的心理活动。又分为以下几点:一是想象。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是人的创造活动的一个必要因素。想象作为一种高级认识过程,是艺术、设计、科学、文学、音乐以及任何创造性活动的一个必备元素。德国著名美学家黑格尔认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想象作为一支能够复杂的心理活动,就有多样性、具象性等特点。二是情感。情感作为一种审美心理因素,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总是针对特定的对象产生的。列夫・托尔斯泰说:“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思想,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情感。艺术活动是以下面这一事实为基础的:一个用听觉或视觉接受别人所表达的感情的人,能够体验到那个表达自己感情的人所体验过的同样的感情。”黑格尔指出:“音乐所持有的因素是单纯的内心方面的因素,即本身无形的情感。”我国汉代的《毛诗序》也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三是理解。理解是逐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分为直接理解与间接理解两种。

第二,研究声乐活动中的心理特征。包括思维达到较高和较成熟的程度、社会情感得到充分发展、自我意识进一步加强等。

第三,研究声乐活动中的心理状态。又分为声乐训练的心理状态、非演出的心理状态、演出的心理状态等。

第四,研究声乐活动中的心理训练方法。主要有想象训练法、自我暗示训练法、放松训练法、集中注意力训练法、模拟训练法等。

第五,研究声乐活动中心理障碍的克服办法。又分为树立乐观情绪、克服自卑心理、强化意志力、培养强烈的欲望、不断充实自己、正确评估自己,克服虚荣心理、克服羞怯心理等。

三、声乐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声乐心理学的研究,要采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理论来源于实践,进而又指导实践的研究方法,力戒纸上谈兵和故弄玄虚。

同时,要引进西方现代系统论的理论与方法,将整个声乐心理学作为一个大的母系统,下面各分支作为子系统与“子子”系统,既研究各子系统与母系统的关系,又研究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形成动态的研究态势。

作者_黄桂君

Author_Huang Guijun

单位_黑龙江省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

参考文献:

[1]彼得罗夫斯基.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声乐艺术心理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个性心理控制能力紧张情绪气息

在声乐演唱中,所谓的控制能力就是演唱的才能,它包含对声音力度、演唱速度、气息能量的控制,这些都属于声乐艺术心理学当中的个性心理特征。其中,歌唱气息、紧张情绪的控制能力在演唱技巧、歌唱训练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歌唱气息的控制

声乐演唱中气息的控制是演唱者在演唱技巧中需要应对的最本质问题,只有掌握了对气息的控制,才能使气、字、音结合为一体,形成高、中、低音区声音的统一。在我们学习的过程当中,有很多学生深感气息不够用,致使一首歌曲唱的支离破碎,其主要原因就是对吸入的气,不能控制使用。歌唱用气的主要原则应该是计划和节省使用,不能在每一句的第一小节就把气用尽,甚至干脆憋住僵持在两肋之间不用等,这些现象都说明学生们都不具有很好的气息控制能力。在演唱过程中对气息的控制主要表现在:

首先,吸气的控制,大部分初学者在吸气时,喉咙中的气管在吸气时会发出“咝咝”的响声,这说明没有对喉咙和气管进行打开控制,即没有使气畅通无阻的吸入肺里并给予饱满的控制,而是急急忙忙的吸入一点点气。正确的吸气控制应该是有意识的,或者是有意志力的,将喉咙和气管打开,这个动作是非常关键的吸气控制动作。与此同时,要使横膈膜下降,胸腔有扩张的感觉,从而为肺腾出足够的空间,这时的小腹稍稍扩张,概括来说,“开喉”、“扩腹”的动作就是正确的吸气控制动作。其次,气息的保持,这是气息控制的主要环节。很多人收腹起唱,从心理学角度讲,这种收腹意识可能会使横膈膜上移,致使肺部的气向外涌出。所造成的后果不仅使气息从气门“泄出”,而且还会使身体的支点从横膈膜转移到喉咙,从而使喉咙卡住,声音干瘪。要使气息保持住,就不能随便乱用和浪费掉气息,就应对吸入肺里的气采取有效的控制,具体的控制办法就是小腹不能收缩,而且有向外略扩的意识,这样就能将气息保持住。第三,呼气的调节,实际上是靠演唱者自身的调节,是自动化的供给,无需演唱者本身有意供给,直到乐句即将结束时,演唱者才有意识的收腹结束。这个有意动作一是使声音有效的进行,二是将肺内剩余的气息呼出,保证下一口气能够在肺内有足够的空间吸进。如果在呼气时出现收腹意识不但会使学生的气息运用的僵持,而且还会造成一种弓腰腆肚的不正确的演唱姿势,从而使气息不能通畅的贯穿整个身体。因此,气息的吸入、控制、呼出三个环节的控制,都是靠演唱者对气息的控制动作实现的。

二、紧张情绪的控制

声乐大师卡鲁索曾说“所有的艺术家都会有舞台紧张的表现”。它是每一位歌唱者必须要训练的最基本的问题。所谓演唱者的紧张情绪,笼统的来说分为演唱前和演唱中的紧张情绪。

(一)演唱前的紧张情绪控制

唱前总是感觉嗓子不适,咳痰、喉咙发干或有分泌物等;心情不安、情绪烦躁、失眠、心神不定;由于唱前的动机引起的心理不平衡反应;与演唱无关的杂念干扰而分散了注意力等。我作为一名声乐演唱者,对于控制这些唱前的紧张情绪,有自己独特的经验与大家一同来分享。

首先,充分准备。准备的不充分,必然会产生一种恐惧心理。要做到:第一,有足够的试练时间,熟悉乐谱、注意音准、节奏、速度。第二,熟背歌词,必须达到无意识脱口而出的程度,这样就不必担心忘词、错词。第三,多合伴奏,找出伴奏中的难点,节奏型,并找亲临舞台的感觉。第四,选择适合自己音域的歌曲,并且能够最佳的表现自己的音色,无论高音、低音唱起来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第五,公开练习,为了锻炼自己,平时多请自己的同学、朋友、听自己的演唱,积累经验,吸取教训。第六,在上场前,小声静过一遍,无论歌曲的生熟,还是紧张与否,都要静过一遍,这会减少紧张度。其次,建立信心。演唱者在表演之前,不知道自己能否发挥正常,不知道自己能否自如的演唱,也不知道能否把高音演唱的圆润悦耳,这些“未知”正说明了演唱者没有成功的信念。演唱者一定要树立“我一定能成功!我一定能获胜!”的信心。树立成功的映像,在演唱之前要幻想自己演唱成功的映像,以轻捷潇洒的步子,大方而热情的面容出场,笑容可掬的向伴奏致意开始;去想象自己优美的歌声,令人感动的歌曲形象与情感,并沉浸在这种美好的想象中,从而消除恐惧,放松意念,激起兴奋演唱的欲望。之后做做扩胸运动、伸展运动,走一走,静静的深呼吸,准备出场。

(二)演唱中的紧张情绪控制

首先,放松演唱第一口气、第一个字。当前奏结束时,要从容不迫的张开嘴,打开喉咙,放松两肩,放松小腹深吸气,把第一个字像说话一样唱出来,这是第一口气、第一个字的放松技巧。其次,集中注意力。注意能使人的心理活动在特定的方向上保持并深入下去。注意力的集中性是使人的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从各个方面集中到某种对象或现象上,并对其他活动产生抑制性的影响。如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应把注意集中到歌词的情感表现上,不能又注意速度,又注意节奏,又注意伴奏,抓不住注意的集中点,导致作品演唱失败。

最后,坚强的意志是驱除恐惧心理的最有力的法宝。表演实践证明,意志坚强、勇敢泼辣的人与意志薄弱、胆小如鼠的人登台演唱所表现出来的紧张度有着明显的区别。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能自觉的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以达到某种目的的心理过程是意志过程。而演唱的意志过程是心理活动的自我控制能力。演唱者对于对作品的音高、音强、时值、节奏的控制,以及放松心理都需要意志的调节。据心理学研究调查表明,在紧急和困难的情况下,人的意志特征表现不是惊慌失措、犹豫不定,而是勇敢坚强、镇定果断。因此,演唱者的意志力是战胜演唱者恐惧、惊慌失措情绪的最有利武器。个性心理特征是声乐艺术心理学中歌唱者心理活动的一个方面,它们是与歌唱者的心理活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参考文献

[1]邹长海著.声乐艺术心理学.人民音乐出版社.

[2]弗・兰皮尔蒂著.李维渤译.嗓音遗训.上海音乐出版社.

声乐艺术心理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心理学;声乐学习;声乐心理学;艺术表现;声乐学习心理;心理培训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9-0110-01

一、心理学的定义及其特点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是脑的机能在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和意志活动中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人的心理现象多种多样,相互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复杂。感觉和知觉、变现和思想、情绪和情感、爱好和能力、需要和兴趣、意志品质和性格特点等所有这些都是属于人在心理上表现出来的各种现象。这些现象总是有规律地存在于每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那么,声乐也不例外,同样也受到各种心理状态的支配和影响。

二、声乐心理学的概念性质

(一)声乐心理学的概念

声乐心理学是音乐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声乐艺术和心理学互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是研究在声乐艺术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声乐心理学的性质

声乐心理学的性质,是有人们在声乐艺术中的心理活动的本质决定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要正确理解人脑与心理的关系,声乐艺术与心理的关系,就必须在自然科学方面进行大量的科学研究;要实事求是地弄清心理与声乐艺术客观现实的关系,还必须从社会科学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这两个方面的研究探讨都不容忽视,否则,就不能正确认识人的声乐艺术活动的心理实质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三)声乐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声乐心理学主要从心里反应、注意、意志、想象、情绪与情感能力及思维原理等诸多方面,解释了歌唱与发声内在的艺术规律,从而将会产生一些科学的声乐教授法及学习方法。声乐心理学所包括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下面我仅从艺术表现方面加以分析。

歌唱艺术的魅力在于用人的声音表现人性、抒发人情的直接性。歌唱中直接以音乐和语言传递信息,引起听众的共鸣,这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比拟的。一个成功的演唱者应能唱情、唱意境、唱韵味,这是我国传统声乐美学的基本准则。

1.歌唱艺术的灵魂――情

情在歌唱中起主导和统帅作用,是声音的灵魂和砥柱。人的声音是内在感情激发的结果,内在感情是外界客观事物刺激的反映。只有当感情表达和声音同样完美时,才能称之为艺术,他不应是即兴而发的一时冲动,而是经过精雕细琢之后所得到的声情并茂的艺术结晶。歌唱是一种心理创造。歌唱是用歌声塑造艺术形象的,他的艺术魅力美感效果取决于歌声的内涵,只有全身心投入才能情动、传神、达境,进而使歌唱的品格升华。

2.歌唱艺术的核心――艺术形象

艺术形象是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作出来的,应该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歌唱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在创造的核心是艺术形象,是歌者以语言与音乐有机融合的歌声为媒体,通过一定艺术手段的渲染,创造出具有艺术美的集体情况。

(四)声乐心理学的意义

掌握声乐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发生和发展规律,能帮助声乐工作者了解自己,提高自己,分析自己和别人的心理活动,认识自己和别人的积极和消极的心理品质,发扬优良的心理品质,克服消极因素。

现代声乐比赛,在选手间技术、艺术水平十分接近的情况下,良好的心理状态往往是取胜关键,而良好的心理状态只有通过心理训练才能获得。随着声乐艺术的不断发展,心理训练将成为歌唱着学习的必要环节,而心理训练正是声乐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因此,歌唱者掌握声乐心理学的知识可以为技术学习、延长、比赛做好各种心理准备,从而达到自己的最佳歌唱状态,取得优异演唱成绩。

三、声乐学习心理

(一)如何声乐学习

声乐教学简称声乐学习,主要属于技能和熟练学习的类型,兼有知识的学习。它主要通过各种不同的发声练习,让与人体歌唱机能密切联系的肌肉受到训练的学习。这种类型的学习不仅和歌唱器官、肌肉活动的灵敏协调、强度有关,也和人的心理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声乐学习的原则积极主动,就是在声乐学习中要发挥心理的能动作用,使全部心理活动处于高度的积极状态。

(三)循序渐进,是指声乐学习的内容、方法和练声时间的安排顺序,都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少到多,逐步深化不断提高,切不可急于求成,幻想一步登天。持之以恒,正确的歌唱生理机能状态的建立,必须经过长期的练习实践才能形成。因此,声乐学习要发扬客户训练精神,并且把苦练和巧练结合起来,把顽强意志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把锻炼提高噪音的发音能力和嗓音保健结合起来。勤动脑筋,学习声乐技巧不能只用嗓子,而且要用脑子。应该多思考、勤总结,努力促进声乐听觉的发展。

声乐学习方法

1.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完成学习任务的基本途径和手段,学习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是否正确,对完成能否学习任务有重要意义。学生是否能够在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主要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如:身体方面,声乐基础和智力水平,教师教学,性格,家庭、社会环境,学校环境等方面。而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并不是单方面的,而要综合分析,对症下药予以解决。

2.声乐心理训练怎样保持最佳歌唱状态,这是每一个歌唱者最关心的问题,根据声乐艺术的特点,最佳歌唱状态是由良好的身体状态、良好的技术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状态这三个部分组成的,只要有一个部分欠佳,歌唱者的演唱水平就会受到影响。其中最关键的一环是临场能否进入最佳歌唱状态。

四、心理学在声乐学习中的作用

在声乐学习中,首先要进行心理的调控。所谓正确的心理状态,是指与歌唱有关的各器官处在协调、平衡、自然灵活的状态下,可以随我们的意志去调控、指挥活动。只有在放松的状态下全身的肌肉与神经才不会僵硬,使得与歌唱有关的肌肉处在平静自然之中,可以根据训练与歌唱的需要进行调控。歌唱时一个十分复杂而又自然的肌肉运动,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来观察,这些器官都是相互制约的,如果心里有负担就要影响发声与歌唱。在歌唱前就做好积极的思考、准备和调整,做到“想”在歌唱之前,只有将声音的正确标准想清楚,才有可能指挥和协调好歌唱器官的活动。

五、结论

声乐的学习、演唱过程是一种集声乐技术、技巧、心理素质、文化艺术修养以及人生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发展和提高过程。声乐技术技巧的学习和掌握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却不是唯一的。关键的问题在于,声乐技术技巧的掌握过程,自始至终与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受心理活动的支配和调控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将会极大地改善和提高人的行为效能,声乐作为认得一种高度主体性的艺术创造活动,更是和人的心理素质密不可分的。

参考文献:

[1][西]马努爱尔.加尔西亚.歌唱艺术论文大全(子).黑龙江出版社,1988年.

[2][苏]N.H.那查连科编著.歌唱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

[3]徐行效著.声乐心理学.科学出版社, 2003年.

[4]中国音乐.声乐学习中的辩证关系研究.2004年13期.

[5]李华著.歌唱心理素质在演唱和教学中的作用.

[6]蔡薇著.歌唱心理在教学中的作用.

[7]许讲真著.歌唱艺术讲座.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

[8]邹长海著.声乐艺术心理学.人民音乐出版社.

上一篇:宫外妊娠范文 下一篇:声乐初学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