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师的心理特征与教学

时间:2022-07-31 06:00:40

声乐教师的心理特征与教学

声乐教师的教学工作是否有成效,与他的个性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声乐教学实践向声乐教师提出了特殊要求。每位声乐教师必须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逐渐把自己培养成为既懂技能、教法又懂心理且善于奋发进取的人。

声乐教师不仅应该了解学生中存在的个性差异,而且也要明白自己的个性类型。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总是容易忽视自己的弱点,原谅自己的不足,往往为自己的缺点进行辩解。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见到一个声乐教师常常因为不愿检查自己的工作态度和个性特征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根据不同个性的声乐教师在学生中引起不同的反应,我们可以把声乐教师大致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

1.严厉型。这种类型的声乐教师特别重视自己的权威,不善于也不乐意进行集体研究教学工作,听不得不同意见和批评,课堂气氛过分严肃,经常批评甚至训斥学生,认为声乐学习只能勤学苦练,别的任何方式都不能代替。懒惰、不勤奋是绝对不能原谅的。学生对这样的教师存在畏惧心理。

这种类型声乐教师的个性特点是:自信,对学生要求苛刻,不打注意教学技巧,不善于自我克制,说话口气强硬,没有协商余地,缺乏灵活性,有时甚至带点讽刺意味,以致好心办拙事。

有利方面:学生因受教师强烈责任感和献身精神的感染,在学习中通常表现得目标坚定,富有进取精神,对于某些有个性的学生(如事业心不强、不能刻苦学习等)来说,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不利方面:由于这种武断作风,往往不能集思广益,限制了教师自身才智的提高,影响了教师间正常的交往,减低学生个人的责任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这种教师有一定的威信,但容易挫伤感情脆弱、声乐条件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温和型。这种类型的声乐教师差不多与严厉型声乐教师完全相反,他们有情感,办事聪明、灵活,对学生非常关心。教育学生往往采取鼓励的方法,大胆肯定进步的学生,只委婉地批评有问题的学生。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善于取他人之长为己所用,因而能博得学生的爱戴。

这种类型声乐教师的个性特点是:自信心不太强,对学生要求适度,比较注意教学技巧,善于克制自己,说话口气温和,不固执己见。

有利方面:师生间关系融洽、密切,学生上课时没有恐惧感。由于心理环境好,学生渴望学习,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易于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能使有不同问题的学生得到比较妥当的处理。

不利方面:这类教师常被看成是软弱的;在坚持教学质量时,某些畏难、缺乏自制力的学生容易有空子钻;教学计划灵活,有时甚至不严谨,可能导致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师本人的威信,不能有效地教育个别“任性”、“滑头”的学生。

3.热情认真型。这种类型的声乐教师与严厉型声乐教师相似。他表现出的许多特点已在“严厉型声乐教师”中叙述过了。另外,这类教师在强调学习纪律、意志、进取心等方面都与严厉型教师相似,然而又有些明显的区别。即:他不大苛求、训斥学生,较重感情。与严厉教师相比,他不够沉着,但是相对温和而有威信。他容易兴奋,永不满足,常感烦恼,总觉得有什么事情没有做完。在学生汇报、演出或比赛前,主动加课,亲自指导、伴奏、走台,力求让学生唱出最佳水平。他很少对自己的学生某次出色的演唱感到十分满意,因为他更多地看到了需要纠正的毛病和不足。他挑选学生很严,不愿教素质差的学生,把学生演唱的成功与失败看得很重。其个性特点和严厉型教师大致相同而情感色彩较重。

有利方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对于刻苦学习,进步较快取得优秀学习成绩的学生能得到充分肯定与表扬,使学生充满信心,把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由于这类教师自身的刻苦认真精神,学生比较容易树立责任感。

不利方面:要求过高会使一些学生(特别是素质差的学生)感到害怕,失去学习的信心。过分挑选学生和看重教学的得失,会自觉不自觉地嫌弃差生,这些学生也会由自悲而发展到对教师反感甚至怨恨,别人也会把这种教师看成是过分自私的人。又因常常感情用事而不能正确对待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

4.随和放任型:这类声乐教师与热情认真型声乐教师相比,恰恰形成鲜明对照。在他的班上,学生感觉不到有什么压力,教学工作对他来说似乎近似欣赏和娱乐。这种人既没有严厉型声乐教师那种严格训练铁面无私的精神,也很少有热情认真型声乐教师那种重视教学质量的责任心。他不喜欢认真制定教学计划,认为教学计划是框框,执行中往往随意改变教学计划,学生成绩好坏似乎都无所谓。表面上看起来是那样温和,胸有成竹,实际上是对工作漫不经心。因而在学生中没有什么威信。

这类声乐教师的个性特点是:自信心不强,对人和蔼可亲,不计较别人的态度,能自制。在教学中不起主导作用,对学生不是姑息迁就,就是无端指责,使人不知所措。

有利方面:学生没有压力,情绪轻松而无恐惧感。对某些自制力不强,反应敏捷,接受能力较快的同学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不会因训练而导致嗓音疾病。学生在学习中比在其它类型声乐教师班上的学生具有更大的学习独立性。

不利方面:这类声乐教师不能认真负责地进行教学,因而学生在学习成绩不理想时会埋怨、责怪教师。由于缺乏系统、认真的训练,学生普遍学习成绩不佳,逐渐失去对教师的信任,产生要求调换教师的思想。这类教师培养不出好的声乐学生,是四种类型中教学效果最差的。一般来说,在声乐教师中这类教师所占比例甚少。

从心理角度来说,属于上述四种类型中任何一种的声乐教师,都能比较有效地教育某一类型的声乐学生。严厉型教师最善于对付偷懒、“滑头”学生,因为教师的严厉、苛求,迫使他们不得不一丝不苟地进行学习;温和型声乐教师最能训练敏感而脆弱的学生,因为他能给予他们必要的支持;热情认真型声乐教师最能训练主观能动性差,推一推动一动的学生;而聪明伶俐的学生往往与随和放任型声乐教师配合密切。虽然这种类型声乐教师都能有效地训练某一类型的学生。但是只要认真思考自己的问题,经过有效的努力工作,克服消极的个性因素,是能够适应和教好任何一种学生的。

根据声乐教学的实际情况,以上四种类型当然不可能把所有的声乐教师都包括在内,这里提出的只是最有代表性的几种。还有些教师可能是以某一种类型为主又兼有其它类型中的部分特点。应该承认,所谓“理想的”声乐教师极少,甚至根本不存在。每位声乐教师都应从实际出发,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从而发扬自己的优点,同时吸取其他教师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使自己的声乐教学水平不断完善。另外,如果假设我们也是学生,我的最大愿望,莫过于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嗓音的最佳状态,在课堂上或演出时唱出自己最好的声音,但实际情况却很难尽如人意。什么原因影响我们的歌唱呢?除生理上、技能上的原因外,那就是心理上的原因了。然而在歌唱技巧、歌唱理论,歌唱生理方面的专著、论文,国内外都有很多详尽的论述。但在歌唱心理方面的论述却少得可怜。建国40多年来发表的百多篇声乐论文、专著中,几乎没有关于“歌唱心理问题”的论著。即使在个别论著中谈到歌唱心理问题,也只不过是三言两语,未能深入地探讨和专门论述。从国外情况看:声乐文献资料中,15世纪以前只有寥寥数篇谈到专业声乐教学方面中的个别见解。16世纪开始,特别是17世纪以后,声乐文献才日益丰富。但从翻译过来的众多声乐论著中偶尔可见到一些有关歌唱心理的篇章。在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恩里科·卡鲁索(E·caruso 1873—1921)所写的《怎样歌唱》一书中,有“艺术家的神经紧张”一节,他在这里谈到了歌唱家神经紧张对演出的危害。法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巴黎音乐学院声乐教授潘才拉(Charles panzra 1896年生)写的《歌唱艺术》一书中,有“心理的锻炼要则”一节,他用自己的切身体会谈到了怎样克服“怯场”―演出时的恐惧心理。从他们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卡鲁索和潘才拉已经明确认识到了心理状态对歌唱的巨大影响,因而提出歌唱家的心理需要锻炼。不过,他们的论述基本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只是在叶戈罗夫(苏)所著《歌唱家的卫生》一书中,作者依据解刨生理学和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较好地阐述了歌唱家的个人卫生和嗓音卫生,对克服歌唱时紧张心理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从上述情况看,国外在歌唱心理问题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而我国则处于空白阶段。

上一篇: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创建和谐课堂 下一篇:利用演示实验培养高职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