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学习和演唱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根源

时间:2022-06-23 11:43:31

声乐学习和演唱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根源

摘要:在声乐学习过程中,我们都存在着各种迷惑和问题。本文从声乐学习中普遍存在的如:白声、喉音、喊叫现象、颤音幅度过大、吐字咬字不清、方言重、声音软而无力、声音发直发虚、旋律感差、自我陶醉等方面的现象及其根源问题,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旋律;气息;歌唱;白声;颤音

声乐,就是指用人声表现的音乐,简单地说就是歌唱。可它有没有想象的那样简单,它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过程,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和存在一些不正确的现象,如白声、喉音、方言重等等。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这时就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善于发现问题并找出其根源所在,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解决发声当中存在的不正确现象。下面就几种根源问题进行阐述:

1.白声

白声现象一般多见于民歌色彩比较浓的女声,这种与说话发声状态大相近同的歌唱方法,几乎不用经过任何技术训练,仅仅凭借嗓子的先天条件就可以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在我国六十年代以前,民歌演唱家大都采用这种歌唱方法,在当时也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好评。但这种演唱方法对声带的损耗很大,而且这种演唱方式在声音的应用上往往受到”自然”和”自如”两者概念的混淆,那么出现这种白声现象的根源是什么如何去解决呢?

原因如下:一是由于对最基本的歌唱发声不理解,不清楚歌唱所需的真假声混合,进而导致白声;再是由于对基本的发声方法没掌握,分不清歌唱所需的科学的具有技术含量的声音和白声的概念。就这两方面的问题如何去解决。

建议:应该建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深刻的理解和体会白声的概念。通常情况下把“白声”称为“本嗓音”就是喉音,没有气息的支持,没有高位置,卡在喉咙里的声音。这种与说话发声状态大近相同的歌唱方法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在理解了白声的基础上加强练习,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声音一定会得到改善。

2.喉音

喉音对每个声乐学习者都存在,而且有些学生相对较重。在平时的声乐课堂中,老师在纠正学生错误时会指出喉头不稳定,喉咙的张力不够,此时学生往往会走极端进入另一个误区,喉咙又用力过大,导致喉咙肌肉僵硬和气息不通畅,声音完全被卡在喉咙部位,形成很沉重的喉音。这种声音使演唱者很费劲,但自己又觉得很过瘾,事实上这种声音沉重发直,极度缺乏表现力。

相对”白声”而言,喉音重改正起来并不难。虽然喉咙力量太大,但喉咙的位置还是比较低的比较稳定的,只要在练习中多注意气息的流动,让声音随着气息往前送出去,同时把喉部的力量分散部分给嘴唇和颧骨部位,这样坚持下去声音僵硬的问题就可以解决。只是喉音重的学生大多会因喉部的力量减轻而感觉不适,平时过分使用喉部力量,久而久之已成为习惯,突然失去明显的肌肉感觉,在心理上和运动习惯上会有本能的反应出不适应,有时尽管知道该怎么做,哪些方法是对的哪些方法是错的,哪些地方需要调整,但在具体的训练中会不由自主的回到原来错误的方法上去。纠正错误的过程,是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得从意识和理解上彻底正确认识方可有效,因此,不能急于求成,重在坚持。

3.颤音幅度过大

颤音是歌唱技术中的重要因素,如果歌声里没有了颤音就如同生活中缺少了音乐变得暗淡无味。又如果歌声缺少颤音乐音就会变成嗓音,发直且刺耳,让人听着极不舒服。

颤音幅度过慢,听起来像是在摇摆不定,就是通常所说的大二度摆动,比如:我国粤语地区的部分民歌和越南地区的部分民歌以及日本歌曲,其演唱风格中都有此现象,所有的长音颤音幅度大而慢,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于气息的不均匀,喉部肌肉痉挛或喉头位置过高形成的。纠正的训练中要注意气息的流畅,合理扩张喉咙,喉头保持稳定而不上下乱动。

所以,颤音是用来美化歌声的,建立正确的颤音概念是正确使用颤音的前提。在建立正确颤音概念的同时加强歌唱技术的训练,坚持下去会让歌声更优美动听。

4.吐字、咬字不清

对声乐艺术而言,语言是声乐的组成部分,所以歌唱语言的准确掌握和运用,是歌唱技术的重要训练课程。尤其是运用传统的美声方法来演唱中国作品,由于中外语言文字在结构和发音上有较大的区别,进而带来了某些技术上的差别和语言认识上的差异,常常会导致吐字,咬字不清的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只注意声音而忽视了咬字,吐字,使得演唱含糊其辞,又有些学生只注意咬字吐字,把字按声、韵母分开来唱,这样唱似乎很清楚,但破坏了音乐的完整性和语言的连贯美,让人听着有一种咬牙切齿的感觉,很不舒服。因此,在平时的歌唱训练中要注意把吐字咬字和发音融洽的结合起来训练。建立正确歌唱空间状态下的吐字咬字,语言的完整性和艺术性,外语演唱的准确性和采用外语演唱的技术性。

5.声音软而无力

有些同学发出的声音软且没有力度,表面似乎放的很松,其实质是过分的没有基础的放松使声音松垮。这种情况恰恰又与喉部肌肉过分紧张的使用相反。声乐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如果声音没有相应的力度,就缺乏艺术感染力,通常情况下歌唱运动中的“用力”与“放松”是相对而言的,它是需要一定的紧张度和力度的。如果是没有基础的放松会使声音缺乏内涵和情感表现的幅度,进而使得声音懒散无味。

在男女声抒情作品的演唱中,这种过分的放松现象较易见,女声使用这种放松唱法是为表现甜美柔和的音色,但男声如果采用这种唱法就缺少了起码的阳刚气,声音松垮。表面抒情,其实是浑身无力,声音毫无生机。

6.旋律感差

在演唱中,常会发现有些同学唱错节奏(或是托拍或少拍),音准不到位(或是偏高或偏低),出现类似情况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1)试唱练习不够扎实,脑海里没有建立正确的音准概念;

(2)没有很好的音乐素养,没有在平时很好的去积累音乐方面的知识,缺乏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 ‘

①歌唱时情绪过于紧张激动,音往往会偏高些。

②歌唱时情绪较低落,则音往往会偏低些。

(3)声乐基础训练不扎实,以致没有达到歌唱能力。如:气息吸得浅,声音易浮飘,音高就易偏高,气息量不足,长音中间换气使节奏音准有所偏差等。

(4)心理素质差:上台容易紧张而放开就找不着调,跑调。

(5)对作品不熟悉,粗枝大叶,学习态度不认真,不能认真分析熟悉乐谱。要改掉旋律差的毛病,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认真的学习态度。

(2)加强基础性训练.如:试唱练习方面,声乐基础训练等。

(3)积极参加艺术实践,培养锻炼自身的心理素质,积累舞台经验。

总之,在学习声乐和演唱歌曲的过程中,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和根源,并对症下药,解决它,这样坚持不懈的改正,就一定会使自己的歌声更美好。

参考文献

[1]俞子正,田晓宝,张晓钟,编著.《声乐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

[2]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1月.

[3]薛良著.《音乐知识手册》.中国文联出版社,1991年10月.

[4]吴天球.《让你的歌声更美妙》.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年8月.

[5]卢栩,杨琼.《曲式与作品分析》.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5月.

[6]王宏建.《艺术概念》.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1月.

上一篇:论男性假声演唱 下一篇:浅析和声节奏在传统音乐体裁作品中的运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