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作文范文

时间:2023-02-21 16:26:44

生活作文

生活作文范文第1篇

作文课铃响后三分钟,代课的陶老师先夹着我的那封信走进了教室。而我,早预谋好了――在学生看到一半信时,突然出现在教室门口,大声宣布:“同学们,我回来啦!”果然,学生如我期待的,兴奋地回应:“欢迎朱老师回来!”我感受得到,那种兴奋是发自内心的。

之后。我把买给他们吃的特产发下去,让他们在优美的背景音乐声中,边吃边听我念信。我读得异常投入,忽然,我听到了低低的啜泣声,我不敢抬头,怕自己也落泪,只是更用心地读信。

信念完了,我从孩子们的脸上发现了很多东西……

我引导孩子们回顾自己刚刚的心路历程,然后请他们以“老师回来了”为内容写一篇作文。

宇,开学第一篇大作文只写了两百字的一个小男孩,一口气写了三面多。开头,他这样写:“星期一早上,听说朱老师要回来了,我的心里甜滋滋的。铃声响了,我满怀信心地走进教室,静静地伏在课桌上等朱老师。可是,两分钟过去了,朱老师还没来。调皮的嘉趴在窗台上向外张望,似乎想第一个看到朱老师的踪影……”尽管文中“踪影、探视、凝望”等好几个字是用拼音标注的,但他想到了、会用了、写出情感来了,多么令人欣慰啊!

茜说:“漫长的早读课过去了,我仍然怀着激动、兴奋的心情,等待着朱老师来上第一节作文课。铃声响了,我觉得我的心跳得好快。”

我被深深打动了,不仅仅是因为孩子们对我的感情。我想起刚接班时平行班老师对我说的话:“他们最大的问题是作文,三言两语,不会写的人很多很多……”可是,眼前分明是一篇篇佳作啊!

第二天,语文课,我不着急上新课,结合昨天的作文,和孩子们谈了一节课,这是一堂开放的作文讲评课,谈谈好作文的特点,谈谈写出好作文的因素。有时是他们问我答,有时是我问他们答,或者问的人也参与进了答的行列,甚至自己站起来介绍经验。

第三天,语文课,我依然不急着上新课,而是结合我的信,教他们写回信,尽管学写信不是本册作文教学的内容,但。此刻写信,多么顺理成章啊!我教他们写信格式,教他们回信技巧,因为是用我的信作教本,所以孩子们学得很认真,写得很主动。很快,小作文――回信也出来了,我虔诚地批阅,不觉又是感慨万千。

[点滴收获]

“生活即教育”,这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主题,他要求我们把教育与生活密切结合起来。而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对作文也发表了类似的观点:“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的本身。”

说得多好呀!当前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是就作文谈作文,于是我们的作文教学常常远离了孩子的实际,不能满足孩子本性的需求,难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情感。

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和反映,学生的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教师只有研究了解、丰富引导学生的生活,才能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的作文,使学生的作文正确、生动地反映五彩缤纷的生活,并真正学会写作。

我想,这些本是知情人见了就“摇头”的孩子,后来写出了大家都赞叹的作文,并不是有什么秘籍,只是自己无意创设了恰当的条件,沟通生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带着孩子们在生活中学做人、学做文,他们便满怀激情地用自己的语言来真实自然地记录这种种生活,记录那真实生命的成长感悟了。

生活作文范文第2篇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中、小学作文教学应重视生活与作文的双向互动关系,让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事物转化为学生的认识,再由学生的认识、情感、观念转化为文字表现的形式,通过积累与创作的双重转化,让生活融入作文,让作文再现生活。

一、让生活融入作文――积累

1.观察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作文。中、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他们对周围环境缺乏观察力,对眼前的事物往往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生活如大海,既广阔浩瀚,又千姿百态。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融入大自然。杜甫诗《望岳》有云:“造化钟神秀”。大自然集中了无数神奇美妙的东西:春天的第一丝嫩绿,夏天的电闪雷鸣,秋天的碧空原野,冬天的银妆素裹等,这些都是创作的好素材。教师要教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不仅用眼,而且用心去观看、体察与感受自然的美,使其深深地印入自己的脑海里。其次,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广纳信息。社会生活包罗万象,身边平常的一些人和事,如买新衣、参加宴会、生病住院、哥哥入团等。学生们平时熟视无睹的东西,其实都蕴含着丰富的意蕴。教师要诱引学生有意识地去观察,从各方面获得大量信息,以充实自己的写作材料库。

2.体验生活。体验是让学生直接参与生活,做生活的主人。我们在教学中,常常有意识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走出校园,在大自然中、社会生活中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设计“演一演、做一做、访一访、逛一逛”等一列活动,开展“清洁队跟班一日”、“假日送温暖、雏鹰献爱心”、“一日军营”、“环保小卫士”、“我是小记者”等主题活动,又如我设计的《我的故事》作文训练系列,收效大,儿童是伴着故事长大的,以往都是听别人讲故事,从故事书中看故事,从来没想过自己也可以写故事。我跟同学们说,其实每个人都是自己故事的主角。我首先讲了小时候得了一场怪病,病好后感悟到健康就是人一生最大的幸福,接着又讲了我儿子小时候的几个故事。同学们听了感到这样的故事在自己生活中也有不少,于是也一个故事接一个故事地写,越写越有信心。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个美丽新奇、富有童真和灵性的世界。由于学生自己就是故事的主角,写的是自己的生活,抒发的是自己的情感,语言表达自然生动具体,具有个性。也因为是在写自己,在内容上不必讳言,不必虚夸,更不必拾人牙慧。能把自己的故事写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学生从中尝到了成功的愉悦,体会到了写作的畅快。让学生全面接触社会、贴近生活,从而在无意中内化感性材料,并使情感生活得到充实丰富。

3.感悟生活。感悟生活是指对生活有所见、有所闻的同时亦有所感、有所悟。即对自己的心灵有所触动,对事物的意义有所领略。如:观察到春天浙淅沥沥的小雨,能捕捉它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观察奇峰怪石、山川激流时,能体会大自然的匠心独运、巧夺天工;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特性时,能领悟大自然赋予它生命的意义等。

二、让作文再现生活――创作

据我们的认识,作文指导最要紧的是引导学生写他们的生活及其对生活的感悟。在作文教学中,根据学生心理创设情境,使学生能以情感为纽带再现生活场景,运用各种方法,把生活中积累的丰富素材转化为文字表现形式。

1.追忆生活。于漪老师在谈到小学生作文时说:“每个人头脑里都有一个活仓库,教师要善于给他们抽个线头,插个路标,启发他们到仓库里去找,找自己最熟悉、最有感情的东西。”作文教学中,我通常采用故事引题、谈话引题、情境引题等方法,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置身于现实或模拟的富有真情实感的情境之中,打开生活积蓄的“仓库”,敞开源泉的闸门,使原先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感悟所得奔涌而出,重温往昔的趣事、乐事、要事,重温自己参观过、体验过的美景,在追忆中“朝花夕拾”,产生写作的冲动。

2.描绘生活。往日的生活积累在脑海中不断浮现,此时是引发学生倾吐心曲,拿起笔描绘生活的最好时机。如何描绘呢?我引导学生在“点”、“线”、“面”上下工夫。“点”:从点切入,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练就扎实基本功。如对场面片段描绘作文常见类型作文进行归纳总结,从读写中领悟其写作方法。如写一件事要注意“六要素”,内容要具体有条理,事情经过要详写,要写出真情实感。“线”即成文紧凑,前后联系。“面”:即自拟题目、自定题材、自选内容,全面拓展,自由倾吐。做到以“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以“新颖”为前提,描绘丰富多彩的生活。

生活作文范文第3篇

为此,我进行了上活作文课的尝试。

如何上活作文课?我以为,应当让生活成为作文,让作文作为生活。而最能展现缤纷世界五彩生活的莫过于电视节目和报纸杂志。学生很少走出校园,但我们可以把校外的生活迎入校内。采用电视与报纸作为媒介,可以让“近视”的学生变为“远视”。

具体而言,好处如下:

1.激发学生兴趣。想要成就任何事情,如没有“兴趣”都不可能成功。兴趣激发热爱,而“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语)。教学生作文、能否激发、点燃他们强旺、持久的兴趣之火,是其有无办法的重要标志。学生对作文没兴趣,语文课即至少失败一半。因为,如学生厌烦作文,视其为沉重“包袱”,提起来即“头疼”,写起来就“对付”,这反映了主体想像力、创造力的危险萎缩,其后果严重。电视节目丰富多彩,报纸文章百家争鸣,远比几十篇语文课文或教师的诲人不倦更能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开阔学生视野。信息时代,电视和报纸都必须走在信息的

前列,学生了解并掌握了最新的信息和最具时效性的材料,何愁无米下锅,怎会无感而发?就是高屋建瓴,也不是难事。

3.丰富学生思想。电视新闻评论,报纸杂志随笔,折射出当代人最新的观点,最具个性的看法,而电视新闻事件的叙述,报纸的社会事实记录又怎能不激起学生头脑中波澜万千。

4.先放后收。开始习作,古人经验是先“放”:放开思想,放开笔墨,写“大胆文”,使其但见文之易,不见文之难,敢写、爱写;然后,才可讲“收”,使其删繁就简,字斟句酌,精心推敲,讲究分寸,写出“小心文”。这是很有些道理的。现在“放”得不够是个很大问题。一开始就急着“收”,在学生的作文上大砍大伐、粗暴笔削,这无异于践踏幼苗,扑灭希望之火。这怕是教师的问题。

可以说,电视、报纸即生活的缩影。我的作文课,以此为依据,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作文课的形式主要有看电视作文和读报作文。两周一次看电视活动,两周一次读报活动。电视节目以新闻类为主,如《焦点访谈》、《新闻调查》、《东方之子》、《十二演播室》等。报纸主要采用《中国青年报》和《语文报》。为此,录制了大量的电视节目。几期《新闻调查》:《落后村来了新支书》、《首钢,面对首都天空》、《最大国企破产案》、《眼球告失的背后》、《十万奖金聘授》。几期《东方之子》包括:中科院院士李大潜、小说家金庸、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王新会、工程院院士王正国等。多次《焦点访谈》:《小车难载高收费》、《江桥笔是摇钱树》、《政绩出了“洋相”》、《吹牛上了“税”》、《追求人生大境界》、《中国人民不可欺》等等。还有一些特别节目,如《全国女检察官法庭辩论赛》、怀念牺牲中国记者的《祖国祝你平安》、“焦点访谈”五周年特别节目《焦点的报告》等。录制电视节目的同时,从图书室室借阅《中国青年报》,能过种种途径为学生准备生活源头。

有了源头,接下来就是如何将水源灵活引进的问题。为求新鲜感,课堂作文形式力争灵活多样。如观看一期名为《落后村来新支书》的《新闻调查》,先由学生模拟记者提问题,而后与节目中问题比较,提高学生发掘问题的能力,然后成文。观看《东方之子-金庸》,则先让学生谈对金庸的了解和看法,观后再评金庸。观看《焦点的报告》,展开讨论,评论焦点访谈的题目、选材、主持人、记者、地位、意义等,选自己印象最深的一点形成文字。阅读《中国青年报》,每次读报确定一个主题,或推荐一个好题目,或欣赏一个好开头,或评价一句最有价值的话,或推荐一篇最喜欢的文章。由于报纸内容丰富,每个主题都有极大余地。事实证明,学生也确实能选出最有价值的东西推荐给大家。在3月份的一次读报中,题目交流,学生们就选出了许多好题目,像《“虚伪”的老师》、《向自己的未来借点钱》、《梦破灭了,路开始了》、《“等献礼工程”在等什么》、《一张试卷“三变脸”》等等。彼此交流,既取他人之优,也有自己之长,共同受益。而另一场关于报纸上《爱心会不会献给骗子》一文的讨论,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以为爱心行为只是与自身水准有关,有人坚持爱心只该献给真正需要的人,最终仁者与智者都以雄辩的文章证明了自己。

总而言之,千变万化的形式都为了让丰富的生活成为学生文的内容。

活动进行一个学期以来,渐见成效。学生不再叹无米做炊,纷至沓来的新闻事件已让他们米仓粮满;作文课上的愁容满面也换做了紧紧盯住电视与报纸的圆睁的双眼,一论证就被搬出来的爱因斯坦与爱迪生换做了中科院院士李大潜和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马克思说”“鲁迅说”发展为“我说”,“我认为”。困在笼子里的小鸟有了试飞的可喜的努力。

正因为是试飞,前进的路上难免曲折。看电视与读报作文不能尽如人意,可喜的同时也有些可忧。

1.兴趣有余,理性思考不足。新的方式引导起的好奇心让学生觉得兴趣盎然,但兴趣过后,懒于动脑的本性改变较少,仍习惯于接受,而艰于主动出击。

2.积累有余,文字表达不足。有了丰富的社会生活,也有了脑中想说的话,但说出来却不能如实地表现自己的意愿,笔下的文字常常会背离自己的大脑。

3.述而不作的现象仍然存在。看过电视报纸,材料有了,别人的思想也占据了头脑,更给不擅思考的同学以坐享其成的可能。

种种缺点,可叹可忧。值得庆幸的是,因为是试飞,可以从头再来,因为是实验,可以在实验中不断修正数据。

至少在两方面是必须去努力的:

1.克服学生惰性。虽说人或多或少有些惰性,但成功的人就因为他们把惰性降到最低点,。为此要不断在学习过程中渗透思想观、人生观、引导学生由学会知识走向学会学习,渐成自己体系。

2.加强语言积累。仅有米是不够的,还要有水有温度才会是一锅好饭。仅有素材也是不够的,还要恰当的文字与手法点石成金。语言积累,一定要在点滴中日进。

生活作文范文第4篇

几个同为孩子作文差而苦恼的家长,找到了这位朋友,道贺并取经。

朋友拿出了厚厚一摞的作文本让我们看,朋友告诉我们,自从上初中后,儿子的语文成绩,特别是作文水平稳步提高,这得益于他的语文老师,也是班主任的张老师。朋友说,秘诀就在这些作文本里。

我手打开一本,是孩子初一的作文本。第一篇作文的标题就吓了我一跳:《我为什么和王伟同学打架》,这哪里是作文啊?分明是一篇检讨书嘛!朋友笑笑说,没错,是检讨书,但也是作文,你可以仔细看看。我好奇地读下去,开头的字迹有点潦草,隐约可见孩子当时的情绪还没有完全平息下来,他写道:“从我见到王伟的第一天起,我就预感到,要不了多久我就非和他打一架不可,因为他太傲了!”别说,写得还挺引人入胜。我往下读下去,原来这个王伟同学成绩非常好,整个小学阶段都担任班长,所以,一开学,他就以班长自居,这引起了包括朋友孩子在内的一帮同学的不满。作文里还比较详细地记述了他和王伟打架的经过。后面的字迹越来越秀气、干净,看得出孩子写着写着,情绪慢慢平静下来了。更让我诧异的是文后的红笔批语:“文章有真情实感,条理清晰,对自己的剖析也很到位,但是,对打架过程的描写,还缺少细节,显得不够生动。加油哦!”

我问朋友,这批语是谁写的?朋友笑着说,当然是班主任张老师啊。这是孩子进初中后写的第一篇作文。那次孩子和同学王伟打架后,张老师没有批评他们,也没有叫家长,而是让他们俩各写一篇作文,记述打架的经过,并进行反省。以前儿子写作文三言两语就没词了,那一次洋洋洒洒写了一千多字,还意犹未尽,而且,作文还得到了老师的肯定,这是孩子完全没有想到的。

朋友示意我继续看下去。往下翻,看到一篇作文,标题只有一个字《疼》。朋友解释说,这篇作文是孩子生病肚子疼到医院看病的经过,这是作为请假条而写的。张老师对学生们说过,家中有事或者自己生病不舒服什么的,都可以请假,而且不需要写请假条,只要打声招呼,并在事后补写一篇作文,记述自己生病的感受、看病的过程,或者事情的来龙去脉就可以。听朋友这么一解释,我也忍不住乐了,还有这样的好事啊!记得我们做学生时,要想向老师请假,必须搜肠刮肚找个适宜的请假理由。没想到做张老师的学生,只要交一篇作文就可以了。在这篇《疼》里,孩子的一句话让我既心疼又好笑。他说自己在坐公交车去医院的路上,因为肚子疼佝偻着腰,像一个苦巴巴的小老头。他还描写那个疼,像是肠子在肚子里打了结。他写道,那一刻,真是恨不得扒开自己的肚皮,像解开绳子一样,解开那个结,那就舒服了。老师用红笔在这一段画了着重线,并在一旁写下评语:“很同情你,也很钦佩你的幽默感哦。”

一本作文本翻下来,除了几篇我们常见的命题作文外,大多是类似的即兴作文――有一篇写的是迟到的原因和经过,对路上堵车时的急迫心情描绘得有声有色;有一篇写的是为什么上课走神,因为自己被窗外突然飞过的一只鸟吸引了,后面是一大段想象的文字,像长了翅膀一样;一篇写的是自己和一个女同学的矛盾,两个人的对白以及女同学的神情描写得活灵活现……

朋友告诉我们,儿子读初中这三年,作文写了十几本,除了常规的课堂作文外,大量的作文都是由此而生:因为和同学打架,写过四篇作文;因为迟到或早退,写过七篇作文;因为有事请假,写过三篇作文;因为不遵守课堂纪律,写过六篇作文;因为吃零食,写过五篇作文……这些作文唯一的要求是,每一篇都必须写得真实生动、与众不同,内容和感受都不得重复。在每一篇这样的作文后面,张老师都会对作文进行点评。朋友感叹说,润物细无声,几年下来,孩子不但爱上了作文,写得越来越好,而且,所犯的错误也逐渐减少,以至到初三之后,基本上就没再犯过什么错,自然也没再被惩罚写作文,而他自己,却给自己下了任务,养成了每天写日记的习惯。

我对这位未曾谋面的张老师心生崇敬,他教会孩子的不仅是写作文、爱作文,而是生活的积累,是对人生的积极思索啊!

[送你一杯茶]

和本文的作者一样,我也对这位素未谋面的张老师心生崇敬。在她那里,作文不再是一堂干瘪的写作课,而是记录每个人生活的一面镜子。比如,当你与同学打架了、闹别扭了,你可以写作文,用文字申述你的理由,倾述你的苦衷,以及抚慰心灵的创伤;当你身体不适,你也可以写作文,用文字描述你的痛苦,调侃紧绷的神经;当你迟到早退、上课溜号等等状况出现时,你还可以写作文,用文字分析自己幼稚的错误……当你学会用文字来整理、记载生活,学会用作文来分析、评价生活,那么,你就会慢慢地掌握一种独立面对生活的能力和智慧:客观、公允、认真、踏实等等。所以说,作文离不开真实的生活,后者是前者原滋原味的材料;生活也离不开作文,后者是前者理性的结晶。

生活作文范文第5篇

一、选取新鲜有味的写作内容

于漪老师说:“材料是文章的质地,文章要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必须材料充实。材料单薄,骨架无力,文章就撑不起来。”但是就目前学生的写作现状来看,学生的写作内容还是比较单一、陈旧,缺少生活的清新气息。笔者认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从而让写作变得“有的写”。

1.依托活动,拓宽视野

学生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但是繁重的学业压力、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和对手机、电脑、电视的依赖导致学生逐渐与生活隔离,学生逐渐丧失了对生活的期待感和敏感性。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想办法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对生活的关注度和思考力。教师要组织一些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生活,比如增加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活动,读书报告交流会、主题演讲;开展“课前三分钟视频新闻”观看和点评活动,课前或者午间读报等活动,让学生能够聆听到窗外的声音,跟上时代的步伐。总之,我们要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精彩,进而写出精彩的作文。

2. 依托文本,感悟生活

写作离不开观察。学生在观察中可汲取知识,而知识也可以在观察中活跃起来。我们可

以结合语文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端午日》这篇课文时,恰逢学校秋季运动会,比赛场面盛况空前,这和文中湘西人万人空巷看赛龙舟的景象很相像。笔者灵机一动,布置学生观察一个精彩的比赛场景,并用合适的文字将它描绘出来,并告诉学生写好场景的秘诀在《端午日》中。学生兴高采烈地观看比赛,结合课文中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写出了不少精彩的作文。这一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又为写作积累了素材。

二、 克服语言和思维的障碍,合理表达

当下初中生作文中存在大量“抄袭”、“套写”之作;也有部分作文一味追求华丽的辞

藻,内容苍白无力,言之无物;甚至还有一些作文缺少过渡和照应,作文的严谨之美荡然无存。究其根源在于学生存在语言和思维的障碍,不知如何合理表达。

帮助学生克服写作障碍的途径有很多,笔者认为比较有效的途径有以下两种:

1.情境写作中学表达

写作是自我表达的过程。要让学生学会表达,掌握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最好就是让他们在情境中去学习。比如在教师节来临之际,组织一次祝福教师的微信创作大赛;在社团招募节为自己写一封“自荐信”……尽管有的学生文字略显稚嫩,语言朴实无华,但由于所写的都有具体的情境和氛围,读来别有一番滋味。

2.提纲训练中明结构

一篇作文,如果没有合理的结构,那么再好的素材和语言也炖不出一锅鲜美的汤来。列提纲,可以让学生写作有条理。在学习列提纲的初期,教师可先进行同一主题不同内容的文章的“由文到纲”的训练。当学生掌握了根据文章内容列提纲的基本方法和规律后,再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练习,如学习《窗》可以模仿写悬念式结构提纲;学习《变色龙》写回环往复式结构提纲。平时写作时则“由纲到文”,要求学生将提纲列在作文之前,教师检查、指导、纠正;作文讲评后,学生再根据教师点评修改提纲。

三、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激活写作动力

传统的写作教学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特征,每次作文都始于教师的讲命题、指导,终于教师的批改、讲评。学生往往会对写作缺乏动力而敷衍了事,渐渐地对写作失去信心。笔者认为应该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学生既是作者又是读者,让更多的人成为读者,从而为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1.多元评价,提高作质量

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使用作文“四评”制度来培养学生读者意识。一评是学生自己。学生阅读自己的作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画出优秀句段,对文中不满意之处进行修改。二评是学习小组,组员相互阅读他人的作品,从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写出评语。三评是家长,学生将自己和小组评后修改的文章读给家长听,家长找出孩子作文有进步的地方。四评是教师,对此次作文训练的主题,对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优点进行整体性评价。这一做法,培养了学生的读者意识,提高了学生作文的质量。

2.搭建平台,激发学生写作的原动力

培养读者意识,让自己的作文拥有更多的读者,最好的方法当然就是发表文章。因此教师要搭建平台,让学生拥有更多“发表”的机会,来激发学生写作的动力。教师可定期将作文中的优秀作品以及精彩句段加以整理,打印出来张贴在教室交流区和学校大厅,每人一份带回家给家长欣赏。学生作文的“发表”,既让学生获得了写作的成功感,激发了他们写作的动机;又让其他学生有了学习的榜样,达到了互学互进的学习氛围。只要我们能给学生精彩的“生活”,学生作文怎能不神采飞扬!

生活作文范文第6篇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的充实是没有止境的”。中考作文的命题也体现了“写作离不开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原则。这就说明作文教学只要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就能成功。学生的世界是宽广的、丰富多彩的。我们试把学生的圈子分为三大块:家庭、学校和社会。

家庭中有幸与不幸;有盆盆罐罐,磕磕碰碰;有悲欢离合,生离死别;有希冀,有得失。孩子对父母的情感,有仰慕、敬佩、尊重;有讨厌乃至憎恨。以上这些,信手拈来,皆可成文。

学校的环境、纪律、校风、校训及教师等都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碰撞着每个幼小的心灵,迸出种种火花。如学生心目中的老师,性格、工作、讲课如何,对学生怎样,衣着是否考究,何其丰富。学生呢,优秀者清高孤傲,落落寡欢,低劣者畏首畏尾,自卑自贱,或有的孤芳自赏,自怜自爱,性格或热情如火或冷漠似冰,或活泼好动或喜静独处,或深沉或直率;细细道来,多如牛毛。

社会是一个万花筒,小到花草虫鱼,邻里锁事,大到国家大事,社会焦点。学生自身的苦乐喜忧,爱恨歌泣,娓娓诉来,一部洋洋洒洒的感情历程。

我们常教导学生“我手写我心”“作文要写真人真事,说真话,才会感人”“真实是成功的一半”。而学生呢,却在编作文:写家庭的作文,“家丑不可外扬”,父母性格中的懦弱或粗暴或蛮横或恣肆,这些性格一般是见不到的。写学校题材的作文,学生心中有杆称,“宁愿编,不可得罪老师”。老师家访好不好,惩罚学生对不对,处理某事公不公,学生不敢写,丰富的学校生活变得乏味。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事物有两面性,阳面、阴面,簿如蝉翼的纸亦是如此,正是阳光下的镜子,明亮而耀眼,可另一面,暗多了。作文要写真事,说真话,那么暗面就不是真事、就不是生活了吗?只写一面不但限制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培养了他们圆滑世故,虚伪自私的性格。所以我们的作文教学其实是一种独断、专制的模式,在让学生说真话时,恰恰鼓励他们讲假话,一个令人窒息的环境,要提高作文水平真是天方夜谭。因此 ,要改变这种柴米堆积却无米下锅的现状,教师应该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发挥主导作用,取消学生的思想顾虑,对他们以鼓励、抚慰、支持,而不是嘲笑、挖苦、打击,要敢于对学生说,家丑也可扬一扬,短也可揭一揭,暗面也可曝曝光,使学生敢讲真话,敢写实事、真事,真正实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写作文,只要勤于动笔,善于观察,以“临池学书,池水为墨”的王羲之为楷模,勤恒结合便会对写作产生兴趣。只要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坚持写作就一定会游到理想的写作彼岸,写出好的作文。

生活作文范文第7篇

在吸取传统作文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今天的小学作文教学可尝试生活向作文转化教学和利用网络资源作文教学两种方法,以求取得作文教学的突破。

【关键词】生活 作文

假期公出听了上海大学李白坚教授的作文实验课和报告,收获颇丰,感受颇深。李教授主要采取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们写作文,要说这个方式我们小学老师并不陌生,难得是李教授边做游戏边指导孩子写,让孩子们写现在进行时的作文。孩子们写出的作文并不是那么完美,但是很真切,因为他们有话可说啊!回来后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就做了尝试,让孩子们边做游戏边写作,效果真的很好。

实现"生活"向"作文"的转化,让作文成为儿童生活的有趣部分

毫无疑问,小学作文教学必须解决好"认识的表达"问题。生活是一回事,用语言文字表达生活又是一回事。然而,小学作文教学并不把"作文"与"生活"割裂开来,而是创造性地解决了学生已有认识(生活的积累)向作文转化的难题。其主要作法是:

一、创设生活情景,实现由物及意、由意而文的自然转化

在课堂作文训练中,语文教师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主导活动,找准小学生生活的热点、焦点,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自由表达的训练项目,让学生见题生意,自由为文,使训练性习作与有感而作合拍,缩小课堂习作与学生平时写生活作文的距离,消除学生厌倦作文的心理负担。小学作文教学不是用成人的认识或机械的写法指导或用书中的优秀习作去限制学生作文的思维,而是主张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由表达已有的认识,让学生创造性劳动。例如:当学生学习了《鸟的天堂》《火烧云》等课文后,组织学生写一篇自己游览过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这样的作文,勿需教师过多的指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历及对课文理解的程度快速作文。

二、重视生活信息的相互传递,引导学生构想作文内容

作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对生活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准确传递的过程,是引导小学生构想作文内容的过程。将信息技术或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运用于作文课中,有效地缓解了这一问题。教师可于课前收集、整理与本节作文训练主旨有关的文字、图像、声音等,或搜集相关的资料网址,将枯燥的材料、题目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使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使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完善、丰富自己的作文"材料库",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写作兴趣。

1.发挥多媒体优势,培养观察能力

无话可说是一些学生写作文时的最大苦恼,怎样才能解除他们的苦恼?对小学生来说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观察。

观察是一个有目的、有顺序的知觉过程,人的许多感知是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思考得来的。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只有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感知事物、认识事物,把众多的表象,经过大脑的思维加工,使之按照特定要求重新组合,形成新的表象,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是至关重要的。

2.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想象能力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生天真烂漫,想象力丰富,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作文教学中,一个教师怎样才能像一位高明的导游那样,顺理成章地把学生引入到美的境界中去,让他们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联想去欣赏美、体验美,从而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呢?我认为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优势去想象,教师须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创设这种情景,而运用多媒体就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

运用上述方法在相互传递交流信息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找到大量的感性材料并相应的获得构思作文的方法,不再发愁作文。

三、鼓励学生自由写作,巩固作文技法

在作文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种自由倾吐的作文氛围,让他们有事便写,有情便抒,文章长短不拘,格式不限,久而久之,作文便进入了儿童的生活,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且是最愉快,最有情趣的一部分,这是我们小学作文教学追求的一种教学境界。

生活作文范文第8篇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的源头活水不就是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吗?如何让生活充实作文,让学生的文章变得鲜活?

一、先育人再作文

教书育人,要教书就要育人,而且要先育人再教书,先育人再作文。不会写作文是不好的,但是会写文章心术不正就更不好,甚至可恨。如果不是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就不能用笔杀那么多的人,也就不会有牢狱之灾。

作为教师,总希望看到学生的作文一篇篇文情并茂,生动感人。如果一位平时自私到连文具盒都不许别人摸一下的同学,她在作文中写她如何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如何把自己的菜让给同学吃,作为老师看到这样的作文会感动吗?感动得起来吗?教师在教学中,总会发现一些学生,不管布置什么作文,他们都会写一些平淡无聊的的内容,甚至一些恶毒的语言也常出现在作文里。如 “死东西”“去死吧”“蠢猪”……这是他(她)们生活中真实言行的写照。我曾教过这样一位学生,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男孩,父母外出打工,跟着爷爷奶奶,他写的是和小伙伴去偷别人的西瓜,他们不仅摘还要踩,不仅吃西瓜还要玩瓜。两个人把一地的西瓜破坏得差不多了,才恋恋不舍地回家去,带西瓜回去还受到了家人赞扬。他认为这是趣事。后来,我找他谈话,告诉他:“这种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的事不是趣事。而是坏事、错事,因为你伤害了别人……”我又打电话与他父母沟通,与他爷爷奶奶沟通,要求他们重视小孩的品行教育。在学校也时时提醒他、关注他,鼓励他与同学友好相处,多去帮助别人。后来,这位同学的作文内容渐渐生动起来。所以只有我们在学生的心灵上播下真、善、美的种子,经常地去松土培土,除草浇肥,让学生拥有自己心灵的生命之树。那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有魂。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作文与做人相辅相成。

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记录生活

教育家魏书生说过:“我们身边不是缺少写作素材,而是我们缺少发现素材的能力;身边不是缺少乐趣,而是我们缺少发现乐趣的能力;身边不是缺少丰富、深刻的哲理,常常是我们缺少发现哲理的能力。要发现这些,就要细心观察,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力。一个观察力敏锐的人,即使对极普通、极一般的环境,他也能看出许许多多值得爱、值得写、值得讴歌的素材来,他也会充满写作兴趣。”我们的生活是平凡人的生活,但平凡中见伟大。小事中蕴含大道理,小集中有大世界。而我们的学生总觉得无东西可写,写作文就编作文。写《热心助人的同学》就一定会写这位同学帮人补课,或扶盲人过马路。写《难忘的教训》就写考试考砸了,今后要吸取教训,更加努力学习。而且很多同学相同的题材从三年级写到四年级,从四年级写到五年级,甚至到初中、高中……

日记,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的一种理想方式,而且从中可以把学生观察到的生活及时记录下来,为学生留下丰富的素材。在日记中学生更轻松、更无私,他们的苦与乐,对与错都喜欢在日记中倾诉,还会在日记中进行自我教育,进行分析感悟。每天的日记使他们更加睁大了眼睛看待身边的人与事、景与物,又让他们认清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我教语文一直会要求学生练日记。记得有一届学生我还给他们编了一本手稿书《六(2)班日记》,就是开学到放学每天挑选一篇班上同学最精彩的日记抄录下来,按次序装订成册,一天不落。下面是我从那里面选出的一些句子:“……啊,春姑娘还准备了黄色,她将黄色画成一朵朵美丽的野花。野花在春天里舒展着身体面带微笑……”“车来了,我上去了,看见外婆还站在那里,看着车开走。我的泪水流出来了,外公、外婆还有我的家人都对我这么好,我怎么忍心伤他们心呢?我一定好好学习!”“晚上,我在细雨中回到了家,翻开了上学期的日记本,我好怀念以前的日子啊!我翻到我被选中的那一篇日记。此时,我多么想好好地写日记,让自己的日记再上一次讲台啊!那时,大家看着我,认真地听我读日记。大家的眼前出现了一幅

美丽的图画,那该多美好啊!”还有许多同学喜欢在日记后附诗一首呢。有位同学写他星期五回家又下雨,又停电,没电视看,早早躺在床上,想出一首诗:“一屋漆黑暗下厨,夜半歌声青蛙鸣。屋檐之下水滴嗒,安眠稳睡到天亮。”瞧,如此即兴诗,对于一个六年级学生来说应该是够了不起了。

三、引导学生积极创造生活,让学生的作文激情飞扬

生活作文范文第9篇

一、引导学生明确日常生活成为作文的主源

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就是作文教学,教学作文实质是让学生懂得作文与做人的关系。可往往许多同学一提笔写作就先找作文参考资料,结果就是“炒旧饭,无新意”。作为语文老师,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而写”、“写下什么文字”,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做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引导学生从日常观察体验入手,以生活为作文的主源,在作文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激发学生挖掘生活内涵作为作文的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处处都是作文。每个同学们都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关心身旁的人和事,走进大自然,听听虫鸣鸟叫,看看草长莺飞,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因为,这丰富多彩的生活,就是学生习作中取之不尽的材料之源。

在一次作文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第一次尝试》,有一位同学选择的材料是“第一次尝试大扫除的经过”,这属于学习“做家务”类型里的素材,学生首先是在认识上对于“大扫除”很不以为然,但是没有想到付诸于实践时却是如此地费力费时,但是经过一番努力,最终还是获得了成功。最后这位同学发自内心地感叹认识到了“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的生活道理,最重要的是经过这一次大扫除他深深地感受到母亲的辛劳,由衷地抒发了感恩之心。这位同学通过“大扫除”这一生活小事,让文章主题得到了升华,由此可见:好作文就在我们身边,只要认真观察,积累了写作的材料,有了可写的东西,自然就不会害怕写作。所以说生活是打开作文内容宝库的金钥匙。

三、鼓励学生经常阅读名篇撷取语言的精华

学生作文无论从语言还是内容都显空洞,表达能力总是不尽人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读书少。鲁迅先生说:“如果创作,第一须观察,第二要看别人的作品。”对于中学生来说,阅读是提高分析能力的关键,更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就有许许多多优秀的篇章,只要教师引导学生多品多读,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就可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如读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把日常琐事中的感触用笔写下来,同时联系实际生活,学习作者观察的角度看我们身边的人和事,仿照朱先生的写法把透过琐事感悟到的亲情抒发在纸上。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对于写作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第二课堂生活,都要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吸收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和思想魅力,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学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作文教学难点定会攻破。

四、要求学生多写日记增强练笔提高写作兴趣

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若是学生有参加清明祭奠革命先烈、植树节播撒绿荫、或是演讲比赛、志愿者活动等等,我都会要求他们把过程和感受写下来,尤其把印象中最深刻的镜头进行“特写”。记得学生观看完电影《隐形的翅膀》后,大家都被影片中主人公的坚韧的精神所感染,在练笔中挥笔成文,效果特别好。教材中,许多课后练习都增强了小练笔的训练。如读了《清兵卫与葫芦》、《孔乙己》等让人似乎意犹未尽的文章,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或是变换角度为清兵卫、为孔乙己设想他们的结局,写出来后再和同学交流,谈感受。这样的练笔可以加大写作的训练量,读写结合,在作文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活作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生活信心兴趣技巧情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从以上论述中足见作文教学是多么的任重道远。可是,在我们进行作文教学时学生往往缺乏学习兴趣和写作欲望,写了作文又是"言之无物"、"无病"。究其原因,一是学生缺乏生活阅历、缺少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二是学生没有掌握作文之根本--言为心声。 "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我做出了不懈努力与尝试。

一、畅谈生活,树立学生习作意识和信心

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说道:"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三年级的学生虽然也经历了不少难忘的故事、精彩的瞬间、感动的时刻。然而由于他们不会用心观察、不能完整地理解,学生留下的回忆也只是零碎的,这也是他们往往没话可写的原因。因此,我们不能高估了刚进入三年级学生的习作能力,一开始就不切实际地让学生自由地围绕一个主题去写,这样做只能让他们感到不知所措,从而影响他们的写作兴趣,增加对写作的恐惧感。我们应从"畅谈生活"中引领学生迈入习作的乐园。这些小学生刚接触作文,帮助他们树立写作信心很重要。所以作文的命题应简单宽泛,要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尤其要从快乐的生活中挖掘素材。传统的作文课上,老师围绕一个作文题,讲审题的重要,教选材的方法,虽然费尽心机,但学生往往听得昏昏欲睡;而生活作文教学可运用影像、投影、实物展示台等媒体出示一些与写作有关的内容,如几张图片、一段故事;我还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生活,甚至演一演自己的生活,在学生面前,给学生提供具体可感的形象,调动了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从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开拓他们的视野,引发他们的思维,树立写作的信心。更重要的是在作文指导时,我引导学生 "大胆表达";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命脉题材,自己选材立意,不限体裁,不规定字数、时间,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尤其鼓励学生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或是自己的所见所闻,任学生思路尽情驰骋,自由地倾诉表达,以调动他们的内在潜质,让学生的习作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自然而然,学生的写作意识和信心会日渐递增。

二、享受生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热情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可见,作文教学中,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爱写、乐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传统的作文指导课,教师往往只重视教给学生写作的一些基本知识与技能,而忽视为学生提供写作的情境和语言环境,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和热情。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兴趣,我在训练过程中让学生尽情地"享受生活",把自己生活中有趣的、有意义的事说一说,然后写下来不就是一篇作文吗?我有意识地创设生活情境,用与作文教学内容相吻合的背景音乐、画面等方式来渲染氛围,把学生轻松地引入作文教学的情景中去,从而激发他们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产生"一吐为快"的欲望。如在《学做家务》这一习作训练时,在课前的两分钟,伴着节奏明快的《洗手娟》、《劳动最光荣》乐曲,学生步入教室,就被有着浓浓劳动情调的音乐包融着,他们陶醉其中,学做家务的情景在眼前油然而生,想把学做家务的体会急于告诉他人的欲望之迫切可想而知。这时,我让学生把想说的话写下来,他们会觉得难吗?在这样的过程中进行习作,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还不高涨吗?

三、洞察生活,指导学生观察方法和技巧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把生活中的素材运用到作文写作中来呢?要引导每个学生张开善于观察的眼睛和开启体味生活的心灵之窗。为此,教师首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介绍,去评论无疑是很困难的。对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细致、深刻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才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时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指导学生描写一种水果,我利用教学《石榴》这篇课文的契机,让学生观看关于石榴园的视频资料,对石榴花的色彩、形态,石榴子儿的形状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加深印象。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描写一种水果的方法。到了习作时,我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让他们说说从哪些方面观察。这时,我还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如鱼得水"了。

四、品味生活,启迪学生写出真情和实感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有感情的的作文才显充实,才有内涵。每次作文我都要求学生写出真情实感,这样的作文才有生命力。要想让学生的作文写出真情实感就必须让学生品味感悟生活。比如学完了《三袋麦子》这一课,我播放了这篇课文的动漫,学生觉得很有趣,此时,我进一步要求学生联系实际,说说自己身边有没有类似的人,我进一步鼓励学生尝试改编课文,或续写课文。我要求学生在习作时考虑较多的不是写作的方法,而是细细体味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写自己的思想,写自己的生活。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才生动感人、充满诗情画意。

五、分享生活,提高学生修改水平和能力

分享生活,共担风雨;分享作文,共同进步。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佳作常从改中来"。学生修改作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将自己的作文与人共享。作文课上,我常常让学生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们听。优秀作文要读,一般或较差的作文更要读,在一个学生还没读完时,其他同学就争着抢着"品头论足",每个学生都成为了"小老师"。无论是肯定作文的成功之处,还是纠正有普遍性或代表性的错误,均能做到想说就说、有啥说啥,集体受益。评后学生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使自己的作文"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样,既促使每个学生努力写出好作文,也使得自己的作文被当作范文交流的学生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满足,从而信心大增,激发写作热情和创作灵感;而那些作文较一般的同学读了以后,修改幅度更大,进步更显著。另外,学生在评价对方的过程中逐渐学会剖析自己,使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对作文的自我评改水平和能力得到提高;在互相学习中既培养了自己的表达、分析、判断能力,又养成了自觉修改作文的习惯,更使自己的作文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作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习作的主动意识。我们要转变观念,在作文教学中真正做到将生活、教师、学生三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上一篇:肩膀作文范文 下一篇:动物园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