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资管理范文

时间:2023-03-04 16:57:14

三资管理

三资管理范文第1篇

为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农村村务规范化建设,我们在全县实行了“村有乡管”和“村账乡管”,由乡镇农经站直接代管村级会计账、表、簿、证。近年来,通过加强监督查处、出台相关硬性规定等措施,有效规范了“三资”管理。但是,“三资”管理还存在着一些监管不到位、资产资源流失毁损等问题。

二、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1.认识不够是造成“三资”管理难的首要原因。一直以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一直被认为是村里的事,“村里的钱村里花、村里的资源村里用”,这没有什么不对的。多数群众也认为反正资金、资产、资源也不是哪一个人的,只要村不向群众收费就行了,根本就不关心财务运行和资产资源使用情况。所以出现了“三资”管理中上级、下级都不能有效监管的现象,带来一系列不利于监管的问题。如在清理登记工作中因组织不力、马虎敷衍,造成资产资源家底不清。村务(财务)公开搞形式、走过场,公开的形式、程序、内容的真实性都无人问津,有的村甚至出现部分资金不入财政账户直接到村到人的集体资金“体外循环”的情况。因为认识不够,重视程度不高,忽视、放松对“三资”的管理,长期以来,导致监督管理的手段不多、措施不力,甚至于问题发生也得不到彻底解决,直接影响管理的实效。

2.监督主体不明确是造成“三资”管理难的重要原因。监督主体不明确的直接原因是对“三资”范围的界定不清晰。管理部门没有能够就农村集体“三资”涉及的范围和领域进行明确,给清理登记和管理“三资”带来困难,不能明确界定“三资”的范畴,就无法确定监管的主体。监管主体不明确,没有责任人,势必会导致资金资产资源流失、转移甚至被非法侵占。

3.制度不健全是造成“三资”管理难的根本原因。制度是管理的根本依据。目前制度不健全直接制约了“三资”管理的失效。在相关部门制定的法规中或多或少的体现了对“三资”管理的要求,但是不全面、不具体,不便于执行。从监管制度上看,没有明确的集体资产资源保值增值相关制度、考核机制、“三资”流失责任追究机制,多数村普遍存在重实物、重现金、轻台账的现象,导致账实不符,甚至有物无账,有钱无账,此外,对资产资源的权属变更没有明确规定,以致资产被处置时账面上不能及时反映出来。从现有制度的落实上看,很多制度没能得到较好落实,客观上增加了“三资”管理难度。

三、加强“三资”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解决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注重源头治理,从提高认识、规范运作、明晰产权、加强监督检查和进一步落实相关制度等几个方面人手,完善村级会计委托机制,规范村级权力运行,进一步增强“三资”管理的实效性。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村级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管好、用好集体财产,对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三资”管理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把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尽快制订“三资”管理的有效办法,明确规范统一的“三资”目录,确定责任主体,定期开展清理审计,切实把“三资”管理作为农村的重要工作之一,抓实抓好。

(二)健全制度,规范程序。建立健全村级资产、资源管理制度,是确保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保值增值的的治本措施和重要保证。乡镇、各村在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经营流转过程中,要认真负起责任,在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的同时,严格执行有关管理规定。要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农业部、财政部新颁布的《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和《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要做到账簿齐全、记账及时、独立核算、规范管理。在处置资产资源、变更权属等问题上要规范程序,实行张榜公示,及时建立台账,村居要书面请示乡镇,经严格审查把关后方能作出处置。

(三)摸清家底,明晰产权。清产核资是加强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要明晰农村“三资”的范围。凡是属于农村集体所有的资产、资源都属于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的范围。村级集体资产包括村集体拥有或以投资、贷款、举债和劳动积累形成的农业基础设施,科教、文卫、体育设施,农业机械、电力设备、通讯设施、集体企业等;村级集体资源包括法律规定属于村集体所有的耕地、宅基地、果园、林地、水面、坑塘及四荒(荒地、荒沟、荒丘、荒滩)等自然资源。对国家投资,村民投工投劳的新建开发项目,按村民投工投时的工时价值及所占比例进行登记。通过分类登记,进一步明晰“三资”权属,便于加强管理。

(四)实行委托,推行“村财乡管”。推行村会计委托制,是适应村集体资产存量较小、经济业务往来较少的一种新财务管理形式,是在保障村集体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监督权不变的前提下,依托乡镇农经部门,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记账协议。要健全委托机制,加强集体资金、会计档案,抓好备用金数额核定,强化民主理财,硬化“村财乡管”措施,堵塞农村财务管理漏洞。

三资管理范文第2篇

(一)农村集体资产管理

1、建立资产台账。要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清理核实,并逐一登记造册,对账实不符,产权不清,存在纠纷的,要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妥善处理。在此基础上,建立资产管理台账,对集体资产的变动情况及时登记,保证账实相符。

2、正常资产评估。农村集体资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经过具有评估资质的单位按照程序科学评估,按照市场确定价格:⑴资产拍卖、转让;⑵所属企业兼并、出售、联营、破产清算;⑶集体经济组织资产实行股份合作制;⑷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进行评估的其他情况。

3、强化资产经营。农村集体资产可以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原则,采取多种经营方式,实行有偿使用,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农村集体资产实行承包、租赁经营的,应当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经营者、承包标的或租赁标的。集体资产经营方式的确定、变更和主要资产处置等重大事项,必须经村民代表会议审议通过。集体资产集体经营的要公开透明,经营收益及时纳入账内核算。

4、加快改革步伐。凡集体经营性资产人均在1000元以上的村组,都要通过经营性资产量化折股的办法,建立“民有、民办、民管、民收益”的社区股份合作社。

(二)农村集体资源管理

1、建立资源台账。村经济合作社作为发包方是集体资源管理的主体,要建立集体资源台账,落实登记集体资源项目、面积(数量)等事项。

2、规范土地承包。全面落实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继续妥善解决好个别地方的二轮承包遗留问题,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全面发放到户。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的具体内容必须填写完整,继续做好土地承包经营的纠纷仲裁工作。

3、有序土地流转。建立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镇级建立土地流转交易市场,依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进一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镇农业服务中心要建立健全规范化的流转管理工作制度,积极开展流转合同鉴证。

4、透明资源发包。农村集体资源开发经营方式和承包、租赁方案必须经本组织成员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村集体资源流转、租赁经营的,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必须采取招标、投标方式确定经营权和承包人,由镇农业服务中心通过镇土地流转交易市场公开招标投标,做到公开透明,防止暗箱操作。同时,要按规范要求签订好承包合同,对时间较长、面积较大的应经司法部门进行合同公正。凡村组所签的资源发包合同必须报镇农业服务中心备案。

5、推进土地股份合作。对有条件的村组,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可将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要制定好规范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农业服务中心要加强财务管理,规范合作社的建账核算机制,维护农民土地权益,确保土地股份合作社有序推进和规范发展。

(三)农村集体资金管理

1、明确管理主体。村集体资金必须由镇农业服务中心统一管理。镇农业服务中心要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规范的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坚持资金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管好用好集体资金,严禁平调、挪用,确保资金安全。凡涉及村级财政转移支付或专项拨款都必须全额在村级账户上核算反应,确保村级财务核算体系的完整性。各镇村级资金管理专户要设定村级转移支付资金核算专页,单独反映其资金状况。

2、健全管理制度。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要建立健全财务预决算、费用报批、票据使用、民主理财、财务公开等制度,并张贴上墙,接受群众监督。要规范业务流程,村级资金的收入解交,全部由村会计进行,村其他人员不得代替。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要加强全面管理,保证承包金、租金等村级收入按时进入村级账户,不得以任何个人或集体名义设置账外账、小金库,搞体外“循环”,确保村级资金保值增值。村级组织内部结算必须使用省农经站监制的结算凭证,镇农业服务中心对票据的管理要实行交销制度。

3、规范账务处理。在账务处理上要做到先理财,后入账。财务事项发生时,必须取得或填制有效的原始凭证,由经手人和证明人签字并注明用途,交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同意并签字盖章,经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审批同意并签字盖章,由会计人员审核记账。

4、及时财务公开。村级财务收支情况每季至少公开一次,涉及农民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应随时公开,集体财务往来较多的村,财务收支情况必须做到每月公布一次。公开后,要安排专人听取和解答村民提出的问题。凡是公开的资料,年底要装订成册,归档保管。

5、严格执行收支管理制度。(1)各项收入管理。①村级各项收入。村级发包收入、经营收入、资源资产出租出让收入、上级财政补助收入等必须全额列入村级账内核算,不得隐瞒不报、不入账簿或账外设账。村级取得收入时,必须出具省经管站监制的村级结算凭证,不得使用白条或其他票据。取得的收入必须交镇代管,严禁坐收坐支。②筹资筹劳收入。根据归户计算表金额,通过定点收缴或上门收缴的办法,向农民出具省减负办监制的专用票据后,收取筹资筹劳资金,并列入村账核算。③捐款捐物收入。村级接受社会各界的所有捐赠资金(物资)统一列入村级账内核算。村级在接受捐赠资金(物资)以后,必须向捐赠者出具由省经管站监制的村级结算凭证,不得使用白条或其他票据,捐赠资金全额交镇代管。(2)各项开支标准。①村级不得在村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一事一议资金中报支招待费。为村级经济发展确需发生的招待经费,控制在村自营收入的10%以内。②村干部个人通信费补贴每村每年控制在1500元以内,村级办公用品经费每村每年控制在300元以内,差旅费每村每年控制在300元以内,并实行定额到人,包干使用。③村民小组长及村民代表会议实行误工补贴办法,误工标准原则掌握在每次5-20元之间。④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向单位或个人借款的,按银行同期同档存款利率标准支付利息。⑤村级不得重复报支已经由镇统一支付的同一项目费用;不得报支各种捐赠、赞助费;不得报支由个人负担的教材讲义、学习用品、培训费等;不得报支个人订阅的报刊、杂志费;不得报支未经镇政府审批的各种津贴、补助、奖金;不得报支为农户代垫的相关费用。不得擅自借款给其他单位或个人;不得为任何单位、个人提供担保。

二、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农村集体资产和资金是广大农民群众长期以来共同创造的财富,农村集体资源是国家赋予广大农民群众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实践证明,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有利于巩固壮大集体经济,有利于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近年来,各地在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创造了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管理工作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有些地方由于农村集体资金管理体制不顺、制度不够健全、管理尚未到位等原因,导致农村集体资产家底不清,责任不明,主体缺位;农村集体资源利用不合理,经济效益不高,操作不透明,发包不规范;农村集体资金管理不严,非生产性开支较多,重大收支事项决策不民主等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各地必须从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将农村“三资”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它作为农村工作的一件大事、实事来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督管理,使农村“三资”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三、落实责任,切实加强对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领导

三资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乌东德镇 三资管理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1-0032-01

全镇辖区有8个村委会,101个小组的资金以全部使用单独账户设置电算化管理,8个村委会的资产以用台账的形式管理。农村集体“三资”即资金、资产、资源,是广大农民群众长期辛勤劳动积累的成果,是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是关乎农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利益的问题。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监督,是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性工作,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客观需要,是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根本途径。但是现阶段,乡镇三资管理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采取措施将其解决。

1 乌东德镇三资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1.1 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不足,领导重视性差

现阶段,乌东德镇三资管理制度建设虽然比较完善,但针对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还不够细化,只是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和相关规定开展工作,工作内容不具体,不详细,在实施过程中操作性不规范、不合理,导致了村镇三资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不足,使集体利益和村民利益受到严重危害。在个别村、组中有长时间不报帐,特别是小组上更是这样。很多村级、小组的思想意识还停留在以前老观念,认为乡镇代管他们钱是不对的,导致了管理制度不能很好的执行。此外,乡镇领导在三资这项工作方面认识不全面,重视程度不足,使得原本作为乡镇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能得不到全面的实施和发挥,乡镇的其他繁杂工作,也对乡镇三资管理产生了不小的制约。

1.2 工作开展不到位

由于思想上认知存在偏差,有不少村干部认为只要将乡镇的集体资金管理好就行了,从而忽视了对资源的管理,还有不少干部认为资源管理难度大,复杂性高,不愿意下大力气去管理,索性不管,甚至一些新上任的村干部对对村集体以前的资金、资产和资源一概不管不问,造成了村集体三资问题被隐蔽起来,给埋下了隐患。

1.3 集体资产、资源对外出售、租赁和发包十分不规范

首先,一些村干部在土地、水资源、林地、房屋设备等集体资产资源对外出售或、租赁或者发包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不按照规章制度开展工作,民主监督乏力,民主公开力度不足,村干部一人独大现象十分明显;其次,在签订相关资产和资源出租、承包合同时,存在合同要素不健全,条款不清晰,权利义务不明确和其他法定程序不规范的现象;最后,一些村干部为了一己私利,将村集体的资产和资源低价出租给个人,出租期限被无限延长,并从中收取好处,严重损害了集体和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2 乌东德镇三资管理对策分析

2.1 加强思想教育,确保管理制度能够切实执行

一方面通过召开村级两委班子大会,明确村级负责人的责任,树立做好“三资”管理工作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采取宣传标语、短信等形式宣传“三资”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提高广大群众对“三资”管理工作的认识,确保各项管理制度能够得到全面的执行和实施。此外,还要做好管理指导,确保“三资”管理工作落实到位。为加强村级会计人员管理,组织全镇村级会计人员参加“三资”管理工作的培训,镇三资全体人员实行包村负责制,对村级会计人员进行指导。下村走访核实资产、资源实际存在状况,监督资产、资源的使用与管理。成立以乡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乡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在具体工作上亲自抓、亲自问。乡镇还要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部署全镇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并逐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在全镇上下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相关部门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2.2 强化组织领导,加强民主监督

首先,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一方面加强组织协调。各级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切实加强对工作的检查指导。另一方面加强培育典型。镇、村、组、各有关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实施分类指导,总结推广典型。三是加强案件查处。坚决防止和纠正贪污、挪用、侵占集体资金,擅自处置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等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其次,加强民主监督,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有效有序开展。“三资”的使用、维护、收益分配等需纳入民主监督范围、进行公开并接受常规审计和重点审计。

2.3 强化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

建立日常监督检查、考核评价等制度,镇纪委和村务监督委员会全程参与监督,乡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人员深入各村各组进行督查和重点抽查,农村集体资金、资产监督管理工作日益规范,逐步形成责权明晰、衔接配套、运转有效的村级民主监督机制。不断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做到重视举报抓小案,坚决查办大要案,坚决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确保农村三资廉洁、高效运行。并认真开展“三资”清查工作,对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各种资产资源进行全面盘点、核实,登记造册,摸清资产资源状况,全面实现村级会计委托达到高效有序进行。为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立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乔兰芳,娜迪亚・巴图尔.关于古牧地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调研报告[J].新疆农业科技. 2012(03)

[2]祁雄丽.关于提高古牧地镇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的几点建议[J]. 中国农业信息. 2013(09)

三资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中图分类号: F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6-15-1

1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现状

2009年5月以来,根据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云南省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的通知》云政办发[2008]211号、昆明市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会议精神,宜良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认真按照省、市要求,结合宜良县实际,制定了《宜良县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宜政发[2009]38号文件,并认真组织实施。至2012年末,全县7个乡镇(街道)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村委会财务111个,村小组财务811个,小社财务113个,共计1035个核算单位。代管资金2.3119亿元,其中村级0.8443亿元、村小组1.467亿元、小社0.0006亿元。该项工作的推进,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对全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收支的规范化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宜良县在以推行村级会计委托为重点的财务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整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也反映出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2.1 资金管理方面

2.1.1 制度不完善 目前各乡镇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存在许多不完善的方面。如:会计中心不管理核算单位的承包合同,无法知道收款的时间和金额;村组支出的审核审批程序不规范,以行政手段代替经济管理,权责不明;在制度设计上会计中心忙于应付资金的事后核算和监督,没有和村组有机配合,把监督管理延伸到事前和事中。

2.1.2 会计人员不稳定 各乡镇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的会计人员大部分是乡镇农经站人员兼职,少部分从各站所调配。乡镇农经站承担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负担监督、农村集体财务及资产等管理工作,人员少,工作任务重,虽然从事财务管理是农经站的职责所在,但现有人员只能完成农经工作任务,无力兼顾会计委托服务中心的会计、出纳专职工作。加之一些乡镇抽调到会计委托服务中心的人员缺乏从事财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特别是一些乡镇会计人员调动频繁,因而造成工作顾此失彼,影响会计核算的不利局面。

2.1.3 工作经费短缺 按规定,乡镇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无偿为村、组进行会计服务,而中心无正常的工作经费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

2.1.4 监督不到位 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对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的关注和监督不到位,未能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制约了该项工作的开展。

2.2 资产和资源管理方面

2.2.1 制度不健全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普遍存在着偏重货币资金管理,轻视资产、资源管理的现象,致使资产、资源管理制度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影响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2.2.2 台账登记不完整,家底不清 一些村组多年不进行资产清理,更没有按年度进行清理,所登记的资产台账残缺不全,账实不符,未能真实反映资产存量。耕地、林地、水面等资源在全县的各个村组都未建立台账进行登记管理。

2.2.3 合同管理不全面 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出租、转让,在处置交易过程中都要签订书面的合同协议。而村组签订的一些合同不规范,权、责、利不清,在执行中发生纠纷,致使集体利益受到损失;一些合同不进行鉴证和备案,影响了合同的履行和兑现。

3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建议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是农村工作的重点,加强“资管理对于农村的稳定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3.1 加强制度建设

根据国家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指导的意见》农经发[2009]4号和省、市有关规定,结合本县实际情况,建议建立和完善以下几方面的制度。

3.1.1 资金管理制度 务收入管理制度;财务开支审批制度;财务预决算制度;财务公开制度。

3.1.2 资产管理制度 资产清查制度;资产台账制度;资产承包、租赁、出让管理和报告制度;资产经营管理制度。

3.1.3 资源管理制度 资源登记簿制度;资源公开承包租赁管理和报告制度;资源承包、租赁合同管理制度。

3.2 强化监管

3.2.1 建立健全监管机构,明确监管职责 应进一步整合资源,建立由纪检监察部门牵头,财政、农经、村务监督委员会等单位参与的分工协作的县、乡、村“三资”监管体系,实行制度化、常态化监管。

3.2.2 建立本县《违反农村“三资”管理制度实行责任追究的办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办法》

3.2.3 进一步加大对违反农村“三资”管理制度行为的查处力度,维护制度的严肃性,总结推广 由各乡镇总结完善试点经验,以乡镇形成“三资”管理制度进行推广;或由县级总结各乡镇的试点经验,形成县级的“三资”管理制度,并在全县实施推广。

参考文献

[1]徐捷.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07.

[2]蓝进意,梅福星.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福建农业,2012(04).

[3]汪雪梅.农村经济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初探[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科技财经版,2012(04).

三资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规范;农村;三资;廉政;建设

村级资金、资产及资源即“三资”管理已成为当前基层财政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集体资金、资产和资原的安全,关系到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自身利益的维护,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抓好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促进农村的进一步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

一、规范农村“三资”管理的意义

1.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就多年的实际来看,只要是“三资”管理做的好的地方,其经济就会发展的比较好。开展农村集体的“三资”清理,这样不仅仅可以处理好“三资”中的管理漏洞,起到“节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充分地挖掘集体存量资产资源的增值潜力,就也就相当于“开源”的作用。这样也就增加了村集体的积累,为农村的各项建设提供了相应的经济保障,弥补了建设中资金不足的问题,推进了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2.是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客观要求

关于农村的“三资”问题,一直都是农民最为关心的问题。在这样的一个方面中会引发不同的问题,也就引起了不少的农民在这一方面的问题上进行上诉。就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虽然大部分的村镇在这方面上作出了不断地努力,但是就“三资”的制度上来说显然还是不完善的,存在着一些不同方面的问题,就起登记和监管的状况上来讲也做的不够到位。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涉及到“三资”违法违纪的行为也是在逐年增加,所以迫切需要对“三资”进行管理。只有将村级财务规范和管理好了,才能促进农村的规范化发展,推动农村党风的廉贞建设。

3.是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

当前城市的发展是比较稳定的,而农村中阻碍其稳定发展的因素则比较多,其中涉及到农村财务的就是其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之一,财务不公开或者是公开的不够到位,关于集体资产的分配不够公平等。这些问题显然不是小问题,它都是直接影响到当地村民的利益的,村民与村干部之间的关系不融洽了,政权也就得不到巩固。所以要开展“三资”的清理活动,建立健全其体制,规范其管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好群干之间的和谐关系。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二、如何规范“三资”管理

1.不断探索,加强管理

虽然说就当前对农村的经济发展来说,总的来说是在不断完善和推进的。但是就其发展来说还需要做出进一步的努力。发展的道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在发展实践的道路中不断地摸索,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关于农村“三资”的管理,我们可以将其管理的模式概括为“一个中心,二级审核,三个确保,四层监督,五个统一,六权不变”,也就是说个乡(镇、区)要依托农经站建立农村的会计服务中心,而对于农村集体的“三资”审核则应该由村和乡两级分别对其进行。所谓三个确保,指的是要确保村里集体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且要保证村民的集体权益不受到侵害。监督要有四层的监督,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民主和透明。

同时,在对资金进行管理的制度上还进行了如下的完善:要使得权、钱、账相互分离开来,在集体自行收入资金管理上,使用统一收据,严格使用登记,明确专人收款,现金及时入库上交,确保了资金安全完整。同时对于资金的管理要严格,公开招标投标,促进村民的民主监督,保证集体资产的告诉运行。在对资源的管理上,要对农户土地、林地、草地、耕地等集体资源的发包管理,做到严格程序,规范管理。

2.夯实基础,强化保障

首先是要稳定机构。对于三资的监管机构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构建,要树立其威信。当出现违法违纪的行为时,要敢于指出,要素查处违反三资制度的行为。然后还要加强保障。挡墙已经推行了村集体路埃及委托了,再次基础之上,还要涉及很多的部门,结合起来对村里的集体财务进行监管,合理控制村里的经费,同时,可以利用网络来对其进行监管,建立一定的措施,完善包公的条件,使得干部们能够更好地进行监管。同时还要加强培训。监管中比较重要的就是监管人员的素质,只有将他们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好的防止违反三资制度的行为发生,才能存进村集体资产的进一步合理利用。所以要给他们培养一种正确的意识,并对其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并定时进行检查。

3.创新工作,有效履职

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就是实习农村会计委托,我们要以农村的集体三资管理作为突破口进行一定的创新,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首先要严格,对于村里的财务管理要做到公开,公正。每月都要将村里的财务状况进行公开,同时还要公布一些热点问题。对于财政的划分要进行层层审批,对于一些不合理的资产要拒绝其开支,维护农村的稳定与村干工作的廉洁,促进其经济的不断发展。

其次要公正。村里的财务状况要公开,每半年就要将其情况公示一次,让村民们了解村内的情况,提高了农村财务管理的透明度,让村民也参与到村务的监督上来,有利于村务的更好进行,同时,也避免了一些不正确的资产开支。关于招投标,对资产标的额在5000元以上的,一律由村民会议讨论通过方案,并由村民代表监督进行公开招投标;对资产标的额在5000元以下的,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并由村民代表参与监督进行公开招投标。做到这样才有利于村内财务的公开和公正。

最后要灵活。对于农村三资制度的管理并不是只有一种模式的,各村镇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分析,突出自身的重点和特性,根据不同的情况突出其属于自己的开发增值。对于村内财务的运用,要根据其特殊情况进行不同比例的划分,但是总的来说,都是要一村民为主要的立足点的,要突出用之于民,将资源开发的所得收益,与各村实事建设结合起来,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结合起来,真正使人民群众“心齐、气顺、劲足”。

总结:

虽然说现在的农村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就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依旧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在农村今后的发展道路上,要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廉洁,同时,还要从村民的利益出发,管理好农村的资产,促进农村的进一步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刘一范,王辰光. 浅析改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工作效果的途径[J]. 财经界(学术版).2011(07)

[2]戴学兵. 试论勘察设计院会计集中核算与会计监督[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04)

三资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一、前言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农村改革的一个具有方向性的重大课题,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抓手。所谓农村集体“三资”指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农村集体资金是指对村组集体所有的货币资金,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农村集体资产是指对村组集体投资兴建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水利、交通、文化、教育等基础工程设施以及农业资产、材料物资、债务等其他资产;农村集体资源是指法律法规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山岭、草地、荒地、滩涂、水面等自然资源。在实践中,各地不断探索,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取得显著的成效。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依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水平和成效的提升,并影响到农村改革的深入进行,影响到农村的社会稳定,进而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真正抓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这一农村改革的重要节点。

二、农村集体“三资”现状及管理实践

(一)农村集体“三资”现状

农村集体“三资”现状:包括农村集体“三资”的规模、集体资产的结构、集体资产的地区差异、集体资产的经营收益及保值增值等。从农村集体“三资”的规模来看,账面资产(不包括土地、山林等资源性资产)总额为18480.8亿元,比2005年增长55.5%,年均递增11.1%。从农村集体“三资”的结构来看,流动资产占到40%多,其中,现金和银行存款占流动资产总额的40%多。从集体资产的地区差异来看,东中西部之间差异明显,东部地区的资产总额远远超过中部和西部。其中,广东、山东、浙江、北京、江苏等的农村集体“三资”占全国总资产的比例超过60%,区域分布失衡可见一斑。从集体资产的经营收益来看,收益有所增加,但是,相当一部分村是靠财政补贴或者是政府的财政支持,才能够维持基本运转。农村集体“三资”中的资产和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不断的增值,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增幅更明显,而货币资金的保值就不尽如人意;土地资源(荒山,山塘,湖泊等)管理问题更多体现在农村绝大多数的耕地还没有取得合法有效的权属证明,存在较为严重的管理隐患和社会安定隐患。农村集体“三资”的基本状况,整体形势良好,并在农村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发展。但是,隐藏的区域分布不均、收益不均,及货币资金的保值,土地资源管理等问题意味着必须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实践

为了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在不断探索中,摸索出了一些做法,比如开展清产核资、实行网络监管、村级(包括生产小组)财务实行乡、镇(街)及电算化等。在清产核资方面,义乌市由纪检监察部门牵头协调,农村经管部门具体实施,对农村集体“三资”进行清理。通过清理,摸清了家底截至2012年6月全市集体资产总额(不包括土地,山林等)80.6466亿元,其中固定资产34.86亿元,占总资产的43.23%,货币资金45.32亿元,占总资产的56.2%;在监督方面:义乌市2012年6月底内已经完成农村“三资”清理工作,建立农村集体“三资”台账并实行电子信息化、动态化管理,建立村务公开、乡镇(全村组全部纳入)、财务收支两条线和市预警监督三位一体网络监管平台。通过实践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积累了经验,打下了根基,是进一步搞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基础。进一步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要从已有的管理实践中汲取经验。

三、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重视不够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着思想认识误区。这是一项关系到农村改革与发展,关系到农民、农业、农村经济的一项大事。但是,在实践中,有的人认为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没有农村集体资产需要管理,或者只有很少的农村集体资产,因此,不需要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还有的人认为,当前我国基层实行的是村民自治,不能去管理,也不需要去管理。甚至还有的人认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问题复杂,涉及面广,管理难度极大。基于以上原因,在当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着对此不够重视的问题,思想上的问题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这个问题不得到解决,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就不会得到彻底的解决。

(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基础工作薄弱

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还包括基础工作薄弱,基础不扎实,“三资”管理失去根基。这一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表现在:因为种种原因,会计人员更换频繁,在岗的会计人员专业知识不扎实,并且年龄偏大,不能胜任三资管理工作;登记台账的不完善、不全面,会计账务不全;很多地方对集体“三资”家底不清,对资金、资产的登记还好些,而对土地、四荒等的管理不善,有的没有台账登记,更没有合法有效的产权证明。在一些落后的地区,对荒山、荒沙和机动地承包租赁也没有档案保管。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后果是到底有多少农村集体“三资”摸不清楚,在管理的过程中各项工作不能准确有效地开展,很难做到资产心中有数,自然难以做到清晰地衡量农村集体“三资”的收益。

(三)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程度不高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还存在着管理规范程度不高的问题,管理不规范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民主管理程度不高、村务公开不规范、合同签订不规范、招投标制度不完善,导致集体利益得不到保证、强占集体资产时有发生等。村务公开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公开则是村务公开的重中之重。在发展基层民主的背景下,一些农村不公开集体“三资”信息;不征求村民意见,甚至在有的时候自由处置农村集体“三资”,这种单凭个别人的意志而处置农村集体资产的做法置村民的集体利益于不顾,无论从当前还是从长远都损害了村民的集体利益。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程度不高影响到了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影响到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四、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对策

(一)深刻认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重要性

要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首先就要深刻认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重要性。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事关我国农村整体改革的走向,事关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事关农村改革和发展,事关广大农民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社会的稳定。因而不论哪级的政府相关部门都要提高认识,把它当作农村工作中一个十分重要工作来抓,同时国家要制定完善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二)夯实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基础

1.切实加强农村财会队伍建设。农村财务人员队伍不稳,业务水平不高,是一个普遍问题.由于村委会换届等各种原因人员变动很大,新任财务人员要么是文化水平不高,要么就是年龄较大,无法胜任财务岗位。因此首先要化大力气对农村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二是要尽可能地稳定财务人员,在换届中尽量不要撤换能胜任工作的财务人员,确需撤换的要选用能胜任工作并持有上岗证的人员,从而为农村的“三资”管理提供基础保障。

2.加强农村三资服务中心的建设。农村集体三资是目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中一个比较现实可行的模式,它从农村财务中心的基础上增加对资源的管理职能,因而其可以较规范地进行财务核算及资产、资源的管理并及时用统一格式、统一时间和相对固定的地点进行公开,接受村民监督。

3.加强货币资金的管理。对货币资金实现收支两条线管理,即镇街“三资”中心开一个专户,所有纳入的单位所有的收入及时足额存入专户,各单位需用正常的使用资金按有关程序向中心申请再拔入申请单位的支出户,如需使用巨额资全还需要村两委会议及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并进行公示才可使用,这样可以有效的杜绝坐收坐支、挪用、移用、贪污等现象的发生,确保了集体资金的安全。义乌市从2000年10月开始实行财务收支两条线,现已基本杜绝了坐收坐支、挪用、移用、贪污等情况的发生,效果十分明显。

4.资产管理。先通过清产核资摸清资产家底,在此基础上建好台账等基础资料,在日常管理中及时对增加或减少的资产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做到账实相符。

5.资源的管理。农村集体资源中除山林外的其他的资源基本上还没有发放相关的权属证明,因此村组并不知道自己所有的土地等资源准确的数据及准确的四至,这样就很容易造成资源的流失或纠纷的发生。因而村组必需组织对情况比较熟悉的人员对面积进行丈量、对四至设立相关标志,并会同相邻村组进行确认,并建立台账。国土资源部门要加紧对集体土地等资源尽早进行登记发证。确保村组等集体组织拥有合法权属证明,保障其合法权益。

6.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的档案管理。由“三资”中心设立档案室,专人管理。

(三)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规范化、民主化程度

要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还要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规范化、民主化,以此提高管理的水平。这就要求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强化管理。具体来说,要在“三资”清查的基础上,制定登记台账制度,民主公开管理制度、监督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年度检查制度、增值制度、集体土地有序流转制度等。有了相应的制度,就要严格按照这些制度来进行管理。以监督制度为例,当前要充分地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监督、网络监督的作用,构建网络化的农村集体“三资”监督制度,全方位地对农村集体“三资”进行监督。

五、结束语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农村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要搞好这一工作就要深刻认识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厘清这一工作当前开展的情况,特别是要掌握这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厘清了这些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解决问题,特别是在夯实管理的基础和加强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做出新的努力。这一工作带有长期性,其影响也是深远的,因此,这一工作是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江苏省农业委员会.创新体制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N].农民日报,2012-02-25.

2.周小东.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8).

3.余葵.有的放矢强化“三资”管理[J].农村经营管理,2012(4).

4.黄凤金.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学习月刊,2011(1).

5.刘开森.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22).

三资管理范文第7篇

近年来,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成为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也是农村基层干部产生违纪违法的主要诱因。加强对农村集体所拥有的资产、资源、资金(简称“三资”)的管理,是认真贯彻《财政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的具体体现。

一是做好基础工作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年度,我镇根据上级有关精神,利用零户统管契机将村组资金资产全部统一纳入镇级核算,成立了乡镇会计服务中心。今年来,在各级文件要求和指导下,将原有会计服务中心变更为三资服务中心,配备主任和工作人员,并设立办公室。

(二)清产核资,摸清家底

我镇用近半年时间,按县三资办的统一部署,在全镇开展了“四项清理”工作,期间填报各类报表。清资产是集体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其主要任务是:清查资产、界定权属,重估价值,核实存量,登记产权,建章立制。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镇三资中心组织人员对村所有资金项目进行清理清查,对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摸底、计量、盘点、核实、登记,全面澄清村资金、资产、资源底子。全面清理账户、债权债务、收费票据、固定资产及公有财产,并进行分类造册登记。规范账务账目,建立一套“三资”账簿,包括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固定资产登记簿和资源登记簿。并在村务公开栏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三)明晰台帐,管好资产

通过对村级集体资产的清产核资,合理处置,各类经济合同的清查、补签后,镇集体资产监管办根据审核后的资产呈批表,对每一项固定资产及时做出帐务调整,根据资产资源盘点核实处理后的实际情况建立固定资产台帐、经济合同台帐,详细登记每项资产、资源的数量、价值和当前的管理使用情况,建立管理台帐,各种台帐一式两份,村级存档一份,中心存档一份,切实做到帐目清、底子明。在此基础上,我镇对所有村级经济合同进行了清理和规范,特别是对口头合同重新履行了文本手续,并建立经济合同管理台帐。

(四)精心组织村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年分别对三资管理混乱的杨村村竹后村进行审计,并将审计结果上报县纪委民政农委财政。根据审计结果,对个别村干部的违规违纪问题进行了严肃查处,有效地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通过审计,农民因农村财务问题引发的上访问题比审计前下降了80%。

二是规范运作

(一)精心布置,成立机构,取消帐户,统一报帐

成立镇三资服务中心,其人员从农经干部中抽调责任心强、具有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组成,核算中心实行集中核算,集中开户统管17个帐户。经镇村两级研究,中心与各村签订“三资委托书”、“村三资委托协议”。取消了各村原有帐户,由核算中心开设统一的银行帐户,取消各村出纳岗位,设立报帐员,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负责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统一向中心报帐。

(二)落实制度,责任到人,加强管理,收支平衡

根据核算中心的工程程序,及人员的相关职责制订了上墙《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资金开支审批制度》、《村干部报酬公务支出规定》、《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资产处置民主理财制度》、《集体资产、资源、承包、租赁和农村基本建设招投标制度》、《中心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财务公开制度》等相关制度,进一步细化了各项工作,工作到人,责任到人。监管,定期核查“三资”管理使用情况。“中心”对农村集体“三资”实行动态监督,定期核查。每年应至少对所的行政村集体“三资”管理使用情况全面检查一次,防止“三资”变动隐瞒不报等情况发生。

1、健全组织,宣传发动,为“三资”委托服务工作奠定坚实的干群基础过去由于实行分散财务管理,会计管理体制和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造成一些村组财务、资产、资源管理混乱,干群关系紧张,正常工作难以开展等问题不断发生,影响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执行,制约全乡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党委、政府把此次“三资”委托服务工作视为巩固税费改革成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在实处。

2、深入调查,集思广益,制定切实可行的“三资”清理工作实施方案。在方案中,明确了“三资”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及职责。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按照各个阶段进行:宣传发动、调查摸底、集中整改、规范管理、总结经验、建立长效机制。实施方案的制定为我镇开展农村“三资”委托服务工作指明了方向。

3、明确责任,强化措施,顺利推进农村“三资”委托服务工作我们依托财政所,成立了农村“三资”委托服务中心,财政所长兼任服务中心主任。为顺利完成“三资”清理工作,我们主要抓好了四个环节: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摸底方案;⑵成立财务审计小组,按照“纪委监督、三资办牵头、‘三资’委托服务中心具体实施”的原则;⑶切实做好村级清产核资工作;⑷落实专人负责,农村“三资”委托服务中心设立一名会计、一名出纳员,负责村级“三资”委托服务工作。

4、检查验收,查漏补缺,弥补“三资”委托服务工作漏洞,各村“三资”清理工作结束后,农村“三资”委托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对各村工作进行了全面验收,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通报了检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部分村机动地、闲置坑塘、荒地的清理统计工作中,只依据原来的统计数据,未重新统计,导致出现遗漏现象;部分村在对“三资”统计情况公示时未公示明细,群众产生疑虑;部分村在召开群众大会时违反规定,参与群众代表未达到全村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限定各村在两天内完成整改。

5、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巩固“三资”委托服务工作成果,在制度建设中,实行村财乡管,我们突出抓好财务开支申报审批、审计制度,堵塞漏洞,拒绝不合理开支,做到“八个不付款”:即没有单据不付款;未经主管领导审批不付款;超越权限不付款;开支不当不付款;用途不明不付款;印章不全不付款;数量、金额不清不付款;单据涂改不付款。委托服务中心始终坚持“三权不变、统一管理、集中支付、分户核算”,不干涉单位的内部事务,依靠制度、票据、技术手段完成工作,实行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不但规范了管理,加强了约束,同时有效地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三资管理范文第8篇

一、完善农村集体“三资”动态管理体系

1、领导机构。“三资”管理体系由党委政府牵头,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组成农村“三资”清产核资工作小组,以党工委书记任组长,办事处主任为副组长,经管、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工作的安排部署、指挥调度、考核奖惩。

2、工作机构。以农村经济管理中心为依托,组建农村集体“三资”委托服务中心,由纪工委书记兼主任,全面负责农村集体资金账目、资产资源处置、物品采购等管理和监督,督促村级开展民主管理的财务公开。

3、监督机构。各村选举出“三资”管理小组,在“三资”的购建、处置、管理、公开等方面实施全方位的监督。

二、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规章制度

各级政府应结合当地农村“三资”管理实际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农村“三资”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制度约束,切实加强农村“三资”管理。

1、建立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制度

建立财务收入管理制度。村级组织向单位或个人收取款项必须统一使用农经部门专用的收款收据,否则不得入账。建立财务开支审批制度。财务开支事项发生后,必须填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支出审批单”,由主管领导及主任签字。建立财务预决算制度。做好村集体全年资金预算方案,按民主程序形成决议并张榜公布。建立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各管理岗位的职责、权限,账款分管,支票、财务印鉴分别保管。建立财务公开制度。公开内容要全面,公开时间要及时,公开方式多样化。

2、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

健全资产清查制度。定期不定期进行资产清查,重点清查核实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各种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做到账物、账款、账表、账证相符。健全资产台账制度。主要包括资产的名称、类别、数量、单位、购建时间、原始价值等,按类别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健全资产评估制度。以招标方式承包、租赁、出让集体资产,要进行资产评估,评估由农经管理部门实施。健全资产承包、租赁、出让制度。健全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出让程序,明确资产名称、数量、用途以及承包、租赁、出让的条件和价格,并报农经管理部门备案。

3、建立农村集体资源管理制度

建立资源登记簿制度。对属于村集体所有的资源,建立集体资源登记簿,逐项记录。建立资源招标投标制度。集体所有且没有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资源对外承包、租赁应采取公开招标投标的方式进行。建立资源承包、租赁合同管理制度。集体资源承包、租赁合同的管理,签订统一编号、统一文本的书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建立集体建设用地收益专项管理制度,明确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收益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并纳入账内核算,严格实行专款存储、专款专用、专项审计。

三、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实行层层监督

1、发挥民主监督和民主理财小组作用,履行民主决策程序

积极引导民主理财小组依法行使民主理财职权,参与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凡关系集体经济组织各成员切身利益的事项,如集体土地征用、资产发包和变卖、资产出租、“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年度预算决算、村民分配方案、大额资金使用、建设项目招标等重大事项,必须经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经过民主决策程序,做到决策民主、信息公开。发挥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和村纪检监督小组等组织的监督作用,对“三资”管理进行全过程、各环节的动态监督,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定期公开村务,设立村务公开意见箱,虚心接受和采纳群众的意见。

2、严格乡镇(街)会计服务中心的监督与审核

加强乡镇(街)会计服务中心的监督作用,严格执行农村财务审核单“五连签”制度,严防代签、冒签行为,对财务票据及招投标、采购事项的合规性进行严格审核,不符合规定的坚决不予办理。

3、加强区级职能部门检查监督

区级农经部门每年要对村级财务进行例行审计,对村主要干部进行任期和离任审计,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及时进行专项审计,并公开审计结果。突出审计重点,抓好群众敏感、焦点、难点经济事项的审计,有效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理顺关系。区纪检监察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对村集体资产资源招投标和集中采购进行全程监督,严肃查处各种贪污、挪用、挥霍浪费等违纪违法行为,保障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四、违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责任追究

违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责任追究的原则:实事求是,客观公正;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谁主管,谁负责,属领导班子集体行为的,追究领导班子责任,并视情节追究主要领导责任;教育与惩处相结合。

三资管理范文第9篇

姜慕竹 石少英

2011年以来,抚松县在全县14个乡镇全面推行便民服务中心、“三资”服务中心等“两个中心”建设,把两个中心整合到一个大厅集中办公,切实方便了群众。

由县农业和畜牧业局牵头,政府投入资金近500万元,集中购买办公桌椅、电脑、卷柜、触摸屏等设备,全部投入运转。便民服务中心场所建成后,进驻了民政、财政、计生、乡建、林业、农科、广播、劳动保障、司法、等站所。制定了工作管理制度、主要工作职责和领导组织机构,开展一站式办公服务。集中办公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规范了工作人员的行为,提高了工作效率,简化了群众办事的程序,受到群众欢迎。

桦甸市夹皮沟镇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郭金库

“三农”是领先发展的关注点。桦甸市夹皮沟镇坚持政策惠农、工业哺农、农业促农的主导思想,加快推进农业经济产业化、农村生活城镇化、城乡服务一体化、农民素质知识化和社会管理民主化,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的目标。

一是稳定粮食生产,发展特色农业,壮大黄牛、食用菌、中药材、林蛙、灰苏子五大产业基地,发展规模经营,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鼓励和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促进农民增收。同时进一步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使夹皮沟镇农民人均收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三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重点实施安全饮水、农田水利、交通等设施建设。通过争取专项资金和自筹资金600万元,新修水泥巷路13公里,治理河道9.8公里,实现全镇屯屯通水泥路目标和基本消除水灾隐患。

沼气进农家 农民心里乐开花

李柏林

松原市宁江区自2008年开始承担国家沼气池建设项目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农委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几年来,全区共投入资金220万元,其中国家投入资金200万元,农民出工出劳20万元,建成容积为8立方米的水压式户用沼气池806个,其中砖混结构的496个,玻璃钢结构的310 个,共涉及到3 个乡(镇)9个村和806个农户。

推行农村“三资”便民管理

姜慕竹 石少英

2011年以来,抚松县在全县14个乡镇全面推行便民服务中心、“三资”服务中心等“两个中心”建设,把两个中心整合到一个大厅集中办公,切实方便了群众。

三资管理范文第10篇

财务收入管理制度 1、 村级一切收入必须全额及时缴入会计服务中心为各村开设的 账户,统一管理。具体包括:上级补助收入、扶贫资金收入、各项捐赠收入、一事一议资金、村级集体资产出租或承包收入以及村级 其他零星收入。 2、 收入行为一经发生, 必须在 5 日内缴入账户, 坚持先收后支, 严禁/!/以收抵支。所有收入在规定时间内未入帐的,由经手人承担相 应的纪律和法律责任。 3、收入票据必须使用各县农经局统一要求的票据。其中“一事 一议”要附有村民代表会议记录复印件,任何村和个人不得自制、自 购其他收款收据。 4、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严禁村级负债发生,确因特殊情况需要负债的,须经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并报镇政府批准。

财务开支审批制度 1、 村级经济活动中,村民委员会负责按年度支出计划,提前作出用款预算,经村两委审核,报会计服务中心审批后支出。 2、村财务支出实行联签制,必须使用“山西省农村集体经济组 织财务支出审批单”。财务事项发生时,经手人必须取得有效的原始凭证,注明用途并签字盖章,交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同意并签字盖章, 经村两委审批同意并签字盖章, 报会计服务中心审核后方可入账 (或 报账)。 3、涉及财务收支的事项应当每月按时结算。未按时记结的,由 直接责任人向民主理财小组报告,审议通过的,填写未结算事项报告单,按程序记结。对审议未通过的支出事项,不予登记并由责任 人自行处理。 4、村“两委”主要干部在离任或年度财务结账(决算)前,要认真清理任期内发生的经济收支事项,按程序及时入账。

财务公开管理制度 1、财务公开的形式:各村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在 、财务公开的形式: 便于群众观看的地方设立固定的财务公开栏,同时还可以通过广播、 “明白卡”、民主听证会等其他有效形式公开。 2、财务公开的内容: 、财务公开的内容: 财务计划:包括财务收支计划;固定资产购建计划;农田基本 建设计划;兴办企业及资源开发投资计划;收益分配计划等。各项收入:包括财政转移支付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集体统一经营收入;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土地补偿费;救济、扶贫款;罚 没款物等其他收入情况。 各项支出:包括生产性建设支出(包括购建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公益福利事业支出(包括购建公益性固定资产支出);村干 部补助及奖励;集体统一经营支出;救济、扶贫专项支出;村办公 经费等明细项目支出;五保户供养支出;罚没款物等其他支出情况。各项财产:包括现金及银行存款收支情况;库存物资;固定资 产;对外投资;资源及项目发包、租赁情况;其他财产。 债权债务:包括内部往来;外部单位和个人往来;银行(信用社)贷款;其他债权债务。 收益分配及其他事项: 包括公积公益金的提取和使用收支情况; 年终收益分配。 3、 财务公开的程序: 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布的财务账目必须真实 财务公开的程序 可靠,公开前必须经过民主理财小组的审核,公开榜必须由村委主任、乡会计服务中心总会计、民主理财小组组长签字、加盖民主理财审核印章后,以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名义公布,公布的材料必须存 档。村纪检监督小组负责对公开的内容、公开的时限进行监督。 4、财务公开时间:全面详细的财务情况每年固定公开两次,财务公开时间: 次是本年的 7 月 15 日,另一次是次年的 3 月 25 日。一般的财务事 项至少每季度公布一次,涉及农民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事项要及时公开。集体财务往来事项较多的村和实行了会计电算化 的村,财务收支情况应每月公布一次,接受村民监督。 5、财务公开要求: 、财务公开要求: (1)村级财务公开表,要统一格式,必须有电脑生成打印的公开榜; (2)重要事项,事前、事后双公开;(3)常规事项,按月或按季定期公开;(4)特殊事项,随时发生随时公开;(5)跨年度事项,当年按进展情况公开,结束时一次性公开; (6)张榜公布的财务资料要求保留 15 天以上。

财务预决算制度 1、各村应编制村级财务预算,并经村民会议审议通过后,报乡 会计服务中心备案,作为其当年资金开支的依据。 2、年度终了时,乡会计服务中心根据该年各村资金实际使用情 况,编制决算报告,送各村村民会议审议。 3、预算编制要贯彻“实事求是、量入为出和收支平衡”的原则, 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各项收入、支出全部纳入预算。 4、 预算编制的支出预算主要是进行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所发生 的各种支出。预算支出要分四部分,即:“一事一议”项目专项支出, 干部工资、办公经费和“五保户”支出,其它生产公益事业项目支出, 其它支出。 5、 预决算编制程序是: 村集体经济组织年初编制财务预算方案, 经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同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报乡镇会计服务中心审批。年终编制决算报表,需经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通 过。预算编制的收入预算要根据历年收入情况和下一年度收入增减 变动因素,测算年度取得的各项收入。预算收入要分四部分做出,即:“一事 一议”专项收入,转移支付补助,集体经营收入,其它收入。 6、预算一经批准,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分解落实预算,保证预算 顺利实施。编制相关报表和预算执行情况说明书,及时、真实、准确反映预算执行情况,定期检查预算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出 改进意见。定期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同时根据预算实施 情况,执行中确因增加支出或者收入减少,可按照规定程序作必要的补充或调整。

资产承包、租赁、 资产承包、租赁、出让等管 理制度 1、村集体资产可以实行承包、租赁、拍卖、联营、股份合作、 中外合资和合作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以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2、实行承包(租赁)经营的,应当采取招标、投标或其他公开 方式,按市场原则确定经营者; 3、实行股份制经营的,应当按照稳健经营、确保收益的原则, 建立并落实股权代表人制度; 4、 实行自主经营的, 应当制定村集体资产保值和增值经营目标, 完善责任追究制度,接受村民监督; 5、土地及荒地等资源性资产的经营方式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 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6、资产经营方式不得改变村集体资产所有权性质; 7、有条件的村应积极探索发展土地股份合作制模式。

资产经营管理制度 1、村内的集体企业、鱼塘、铺位、山地、荒坡等集体资产的承 包和水利设施、道路、学校等公益事业工程项目的发包,要通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后,实行公开招标发包。 2、各村对需要招标的建设项目委托乡镇会计服务中心依照《长 治市村集体招投标制度》开展工作。 3、村两委干部不得弄虚作假,不得利用不法手段取得经营权或 承包权,不得利用职权指定承包单位或个人。 4、村组织要加强承包合同的管理,承包合同须到乡镇司法所进 行鉴证,指定专人负责抓好承包合同的跟踪服务和管理,并对承包项目、承包量和金额指标等,实行造册登记。每年在承包合同到期 前的一个月内,认真检查合同的执行情况,及时清收到期的承包款,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纠纷。 5、对承包方不按期缴交或拒交承包款以及未经发包方同意擅自 转包他人的行为,要及时终止合同或向司法机关申诉。 6、加强集体资产管理。统一建集体资产备查簿、资源性资产备 查簿和闲置资产登记簿。所有使用集体资产的单位和人,都要与资产所有者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村委会和村民小 组对集体资产的增减变化、检查考核等情况实行定期公开张榜,接 受群众监督。

资产清查制度 1、 资产清查是通过实地盘点、 核对、 查询, 确定各种资产物资、 货币资金、往来款项的实际结存数。并与帐存数核对,以保证帐实相符。 2、清查范围包括:固定资产(包括租入和租出的)、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专项存款、银行借款、有价证券,债权、债务等各种往来结算款项。 3、资产清查的方法: (1)查明每种实物的名称、规格,要以资产目录上所规定的名称和规格为准,不得任意变更。 (2) 对于固定资产、专项物资等要逐一盘点来确定其实物数量。 (3)对于无法逐一清点的大宗散置物品,如煤炭、矿砂等,可 通过技术测定来确定其数量。 (4)对于各种实物的盘点要填制“盘存单”;填明各种物资的名 称、规格、数量、单价、金额;盘存单上要有盘点工作人员和原来的实物保管人共同签章。 (5)会计服务中心应根据盘存单上所记录的各种物资的盘点数量,及时与帐面上的结存数量进行核对,并编制“帐存实存对比表”,作为调整帐簿记录的原始依据,分析帐实存在差异的原因,查明责 任。 4、对资产清查中存在的问题,要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制度认真处理。 (1)在资产清查中确定的资产物资的盘盈、盘亏,应进一步查明原因,明确责任,分别处理。 (2)属于定额之内或自然原因引起的盘盈、盘亏,可根据规定手续及时转帐。 (3)属于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应会同有关部门或报送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4)对清查中发现的不需用的固定资产报经审批后,应及时调出、出售或作其他处理。

资产台账管理制度 1、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建立资产台账,如实登记和反映本集体账 内外资产的现状、价值和变动情况,加强对各项资产的管理。 2、 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定期进行清产核资, 依法界定资产所有权, 对未入账资产,要按照规定及时补充登记入账,做到账实相符。 3、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对固定资产变动进行 跟踪,详细记录各项固定资产的购建时间、原始积累、累计折旧、减值、清理、使用状况、收益情况等项目,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对租入和租出的固定资产租金,记录租金收付计划、租金的收付情 况,对租金的收付及时作账务处理。 4、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建立有价证券台账,详细记录各项有价证 券的名称、券别、购买日期、号码、数量和金额等项目,加强对有价证券的管理。 5、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建立流动资产台账,详细记录各项流动资 产的取得时间、经办人、增减金额、结余等项目,加强对流动资产的管理。 6、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建立土地等资源性资产台账,并根据土地 的不同用途建立林地、山岭、荒地、滩涂、水面等明细台账,详细记录各项资源性资产的面积、平面图、界限等项目,加强对资源性 资产的管理。 7、有土地补偿费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建立土地补偿费专项台 账,详细记录被征地面积、所在地域、土地补偿费的应收金额、实收金额、使用情况、留存情况等,加强对土地补偿费的管理。 以上各类资产、资源明细要同时录入会计电算化管理系统,以 加强对“三资”的网络化管理。

资源承包租赁合同管理制度 资源承包租赁合同管理制度 1、村级集体资源的有偿使用必须依法签订书面承包或租赁合同。 2、合同文本要使用乡会计服务中心统一印制的制式合同。 3、合同签订后,应及时将相关资料上报乡、村级集体资源管理 办公室进行鉴证、备案。 4、所有村集体资源的承包、租赁合同必须纳入档案管理,明确 专人负责,专盒、专柜存放。合同保存要达到“四防”要求,即防火、 防潮、防虫、防盗。 5、合同管理人员必须及时将纳入管理的合同资料,按要求进行 收集、整理、登记、归档管理,防止资料的散失和损毁。 6、合同的变更、转包、转让,必须经村委会同意,农民关注度 高、涉及资金数额较大的重要合同必须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同意,否则视为无效。 7、村委会换届或合同保管人员变动,必须在 5 天内办理合同档 案移交手续。 8、 未经村委会批准同意, 任何人不得随意查阅、借阅合同原件。 9、发生合同丢失、损毁事故,要追究合同保管人的责任。

民主决策制度 1、民主决策的范围:村集体经济组织内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 安排、重要工作人员聘用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村民自治所涉及重要政策及村民普遍关心的其它事项。 2、民主决策的程序: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程序议决。即: 支委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议、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决议, 决议公开、执行过程和结果公开。 3、民主决策的实施及监督: (1) 凡涉及到需要民主决策的事项一律按民主决策的程序进行, 并报乡镇会 计服务中心备案。 (2)村纪检监督小组要对民主决策事项进行监督并每月召开一次会议,进行通报和接受群众质询。 (3)坚持群众监督,每季度召开一次民主评议会议,对村“两 委”班子进行满意度测评,提出意见和建议,测评结果上报乡党委政 府,对违反民主决策程序的事项,乡镇和会计服务中心有权否决,并严肃追究责任。

责任追究制度 1、任何单位或个人侵占、挪用、私分、损坏等非法动用村集体 经济组织资金、资产、资源的,县乡人民政府应责令其限期改正;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 责任。 2、未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任何组织或个人擅 自以集体名义变更与处置村集体的土地、企业、设备、设施等,均属无效,造成不良后果的,由责任人承担。对拒不改正的,是村党 支部成员的,按党内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理,是村民委员会班子 成员的,依法予以罢免;构成危害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3、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承包、工程项目建设未经民主决策程序 讨论、未采取招投标的,所签合同无效;造成经济损失的,主要负责人应当依法予以赔偿。 4、乡人民政府和其他部门以任何名义挪用、支配、截留村集体 资金、资产,变相命令和干涉村集体资产、资金的开支使用,非法动用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县级人民政府、纪检监察、农经等 部门应责令其限期改正;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构 成犯罪的,依法追究主要领导的刑事责任。

上一篇:内控工作论文范文 下一篇:三项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