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资工作意见范文

时间:2023-03-20 16:32:52

三资工作意见

三资工作意见范文第1篇

一、明确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实行委托制度的意义、原则和目标

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实行农村“三资”委托制度,有利于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有利于盘活农村存量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有利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强集体经济组织为农户服务的功能;有利于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实行农村“三资”委托制度,必须坚持村集体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不变的原则;必须坚持村级自愿、并签定委托协议的原则;必须坚持独立核算原则。实行村集体“三资”委托制,必须维护村集体的独立核算主体,分村建账,单独核算。

通过健全农村“三资”委托服务规范运作机制,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现象发生,为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达到村集体资金收入支出程序化、资产经营处置公开化、资源发包租赁合同化,集体“三资”保值增值的目标。

二、全面实行农村“三资”委托服务制度

(一)成立服务机构。推行农村集体“三资”委托服务,县(区)是责任主体,乡镇(含涉农办事处,下同)是实施主体,各县(区)和乡镇都要成立由农业、财政、民政等部门参加的农村集体“三资”委托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农经管理部门设立办公室,具体负责“三资”委托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指导、监督工作。各乡镇要结合实际,在现有为民服务全程室的基础上,整合资源,设立农村集体“三资”委托服务中心,具体承担“三资”委托的日常工作。

(二)签定委托协议。农村集体“三资”所有权受法律保护,在坚持集体“三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收益权和基本核算单位“五不变”的前提下,经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同意,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与乡镇“三资”委托服务机构签订委托协议,要在委托乡镇服务的基础上,实行村单独账户,保证专款专用。

(三)规范服务程序。乡镇“三资”委托服务中心要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单位,设立专门账户对集体资金统一核算管理,建立登记台账对集体资产资源进行动态管理。要科学设置服务岗位,规范服务流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制度,确保集体收入及时足额收缴,纳入“三资”委托服务机构设置的村级资金帐户,确保集体资产资源处置做到民主、科学、公正。

三、认真开展农村“三资”清理

(一)明确农村“三资”范畴。

农村集体资金,主要是指建制村(含社区,下同)和村民小组原有资金积累、集体资产资源发包和租赁收入、集体统一经营收入、村组集体所有的土地补偿费、集体资产资源变卖收入、国家或上级部门拨款、各种代收和借贷资金等村组集体所有资金收入等。

农村集体资产,主要是指村、组集体所有或以贷款、投资入股经营和劳动积累形成的建筑物、农业机械、机电设备、交通工具、通讯工具、林木、果园、农田水利设施、乡村道路、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设施、村组集体投资的企业及收益形成的资产、村集体企业和联营企业、股份合作企业、合资企业中占有资产;国家、政府资助的资产;村组接受的捐赠和无偿资助的资产;村组拥有的商标权、专利权、商誉等无形资产等。

农村集体资源,主要是指法律规定为村组集体所有的土地(含宅基地)、水域、森林、荒田、荒滩、荒坡等自然资源。

(二)开展农村“三资”清查核实工作。

委托协议签订后,乡镇村集体“三资”服务中心,必须组织村两委成员、民主监督小组成员、村民代表等人员组成财务清查小组,对村集体的现金、存款、债权债务、财产物资、资源等逐一进行全面地清理核实,登记造册,并将清查结果向群众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确保账账、账证、账实相符后,方可办理交接手续。

四、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一)规范农村集体资金账务管理。

1、规范设立村集体资金专户。实行“三资”委托后,村级不再设资金账户,由乡镇“三资”服务中心集中设立村集体资金专户(不得与乡镇行政事业单位零户统管资金账户合并),分村分账核算。村级日常开支实行备用金制度,备用金的数额由村与乡镇“三资”服务中心协商确定。取款或转账必须实行委托机构和村财务专用章双印鉴制度。

2、规范集体收入管理。村组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发包、租赁、投资、资产处置等集体收入,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以及补助、补偿资金,社会捐赠资金,“一事一议”筹资,集体建设用地收益等,都必须及时入账,做到应收尽收。严禁公款私存、私设小金库。要加强票据管理,杜绝“白条”抵库。要定期与开户银行核对账目,防止截留挪用集体资金。

3、规范集体开支审批程序。日常开支按规定程序审批,重大事项开支应当履行民主程序。财务开支事项发生时,经手人必须取得合法的原始凭证,注明用途并签字(盖章),交村民主理财小组集体审核。审核同意后,由村民主理财小组签字(盖章),报经村主管财务的负责人审批同意并签字(盖章),由村报账员审核记账、报账。

4、规范财务管理。要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进行核算,由县区统一组织安装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软件,实现会计操作电算化,提高办事效率。开展服务后,要实行村级财务定期报账制度,做到日清月结,账款相符,账实相符。

5、规范收益分配管理。依据《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规定,村应得征地补偿收入,四荒拍卖收入,有关单位和个人捐赠款物应确认为集体积累(公积公益金),不得列为当年村经营收入、并据此扩大非生产性支出或年终结转扩大福利分配。要严格按照新会计制度进行年终收益结转,不得擅自分配集体积累,确保集体扩大再生产需要。已进行产权制度创新的村,年终按章程进行分配,不得损害股民利益。

(二)规范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

1、建立资产台账。集体所有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工具、器具和农业基本建设设施等固定资产,要按资产的类别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及时记录资产增减变动情况。资产台账的内容主要包括:资产的名称、类别、数量、单位、购建时间、预计使用年限、原始价值、折旧额、净值等。实行承包、租赁经营的,还应当登记承包、租赁单位(人员)名称,承包费或租赁金以及承包、租赁期限等。已出让或报废的,应当及时核销。

2、设置资源登记簿。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荒地、滩涂等集体资源,应当建立集体资源登记簿,逐项记录。资源登记簿的主要内容包括:资源的名称、类别、坐落、面积等。实行承包、租赁经营的集体资源,还应当登记资源承包、租赁单位(个人)的名称、地址,承包、租赁资源的用途,承包费或租赁金,期限和起止日期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以及发生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事项等要重点记录。

3、公开处置集体资产资源。村级集体投资项目和资产、资源处置,必须委托乡镇委托服务中心,采取公开竞价、招投标方式进行,并严格按程序运作,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实行阳光操作。集体资产、资源的承包、租赁,一般应提前7天向村民告知,按照规定的程序,发包成功后,签定规范性承包合同。资产资源处置、发包标的较小的,可由村里本着依法、实用、简便的原则,公开处理,乡镇委托服务中心必须派专人参与鉴证。

4、定期对集体资产资源进行清查。“三资”委托服务中心应对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实行动态监督,定期清查。每年要对所的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使用情况全面清查一次,以防止资产资源变动隐瞒不报等情况发生。

(三)规范农村集体“三资”档案管理。开展三资委托服务后,乡镇“三资”委托服务机构应加强对村级财务会计档案的整理和归档。对各村的财务会计档案实行分柜管理,编制档案目录,并妥善保管,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各地对录入微机的农村“三资”有关资料要配置移动硬盘进行备份,以防微机出故障,甚至被盗导致数据丢失,影响工作正常开展。各村要对债权债务明细建立台账,并根据债权清收和债务化解情况,及时调整台账,做到账实相符。

五、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

(一)完善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制度。要不断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收入管理制度、财务开支审批制度、财务预决算制度、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制度和财务公开制度,切实保障集体生产公益事业的资金需求和资金的安全。

(二)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要建立农村集体资产清查制度、资产台帐制度、资产评估制度、资产承包租赁出让制度和资产经营制度,切实保障农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建立农村集体资源管理制度。要建立农村集体资源登记簿制度、公开协商和招标投标制度、资源承包和租赁合同管理制度、集体建设用地收益专项管理制度,切实保障农村集体资源的完整和收益。

六、加强农村集体“三资”委托工作的监督

(一)强化民主管理和监督。集体经济组织的年度财务预算和决算,年度收益分配方案,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经营方式的确定及变更,购置或者处分重要固定资产,重大投资项目或举债,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以及其他有关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重大事项,都要依法召开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全体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履行民主程序。以保障广大村民对集体“三资”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

(二)定期公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使用情况。农村“三资”委托服务中心对每个村“三资”管理使用情况,每个季度必须将集体资金的收支明细、集体资产、资源的处置情况向群众公布一次,村民如有疑问,有权查询本村组“三资”管理使用情况,“三资”委托服务中心不得拒绝。

(三)落实定期审计制度。县(区)财政、农经部门要对委托服务中心的各项业务定期进行审计和检查,乡镇要对村主要干部进行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对财务问题比较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村,要组织专项审计,审计结果要向群众公开,审计出的问题要严肃处理。

七、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电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

各县(区)要按照统一部署,为农村集体“三资”委托服务配备必要的电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设备,在规范运行村集体会计委托制的基础上,建立计算机网络监管系统。监管系统由设在县区的中心服务器、乡(镇)委托服务中心数据录入终端,以及开设在市、县(区)监管部门的监控端口等组成,通过网络互联,实现对农村集体财务的适时监控、远程查询和在线分析指导。统一应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畅通互联监管平台;设置会计电算化记账、职能部门监管、村民财务监督等系统登录权限,确保各项管理监督职能的实现。将村集体资产台账、项目招标投标进程、物质采购、合同审查等资产管理情况以及农村“三资”监管机构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等录入监管系统,实现农村“三资”计算机网络监管。同时,要建立健全电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岗位责任制和操作管理、会计档案管理等内部管理制度,规范操作行为,确保网络的安全运行。

八、加强对农村“三资”委托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市、县(区)纪委牵头组织协调,财政、农业等部门负责业务指导管理的长效联动机制,确保“三资”委托工作持续、规范、富有成效地开展下去。

(二)强化绩效考核。各区县纪委、财政、农业等部门,要定期对乡镇“三资”委托服务中心业务开展情况,进行检查督办,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乡镇“三资”委托服务中心要建立工作人员“首问负责制”,“岗位责任制”、“工作绩效考核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通过建立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做到用制度管人,提高业务水平和办事效率。

三资工作意见范文第2篇

充分认识推行农村“三资”管理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县在健全农村工作机制,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落实党的各项惠民政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民主管理和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但是,当前在村级管理中依然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村级财务管理不到位,资产、资源管理机制不健全,部分村干政策观念、法制意识不强等等,这不仅影响了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安全和高效使用,也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甚至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全面推行、切实加强“三资”管理迫在眉捷,这是对农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的深化和细化,是农村综合改革的客观要求,是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做好这项工作有利于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稳定;有利于提高村级财务管理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强化村级事务监督,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从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高度,从夯实党的执政之基的高度,充分认识实行“三资”管理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做好“三资”管理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县里的决策部署上来,主动作为,狠抓落实。

准确把握推行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推行农村“三资”管理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民主监督为保障,强化资金、资产、资源“三资”管理,努力推进农村基层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农村“三资”管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依法办事的原则。推进农村“三资”管理,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对于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坚持做到“四个不变”,即集体资产所有权保持不变、集体资金的使用权保持不变、集体财务审批权保持不变、村民理财小组监督权保持不变。

二是坚持服务群众的原则。推进农村“三资”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发展,农村“三资”管理

机构,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化服务意识,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始终。

三是坚持民主理财的原则。严格执行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提高民主理财意识,每项支出都要实行联审会签,公益事业建设支出必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大多数群众不赞成的事情要缓办或不办,量力而行,不搞强迫命令。

四是坚持强化监督的原则。各乡镇党委、政府,县直涉农部门要履行监管职责,加强对“三资”管理机构的指导,确保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及财务管理各项制度的落实。“三资”管理机构在自觉接受监督的同时,还要按照相关规定,对农村财务进行严格审核监督。

明确推行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中实行“五统一”,即统一制度、统一审核、统一核算、统一公开、统一归档。

统一制度。农村“三资”管理机构制定统一的财务预决算、货币资金管理、开支审批等管理制度,特别是对农村干部报酬、福利、公务支出以及其他村级从事公共管理及服务的聘用人员的劳动报酬等相关内容作出明确规定,保证村集体财务使用得当,收支有序。

统一审核。农村“三资”管理机构对各村的原始收支凭证进行严格审核,并实行“谁审核、谁负责”的岗位责任制。对不符合农村财务民主管理规定的票据凭证,退回重新补办手续;对违反财务管理制度的不予入账,并迅速纠正。

统一核算。农村“三资”管理机构对所服务的村进行统一的会计核算,并统一编制会计报表和财务公开表。村报账员负责村日常收支活动,并按照财务制度及时到农村“三资”管理机构结算,严禁坐收坐支。村里必须将所有的财务收支(包括代收代支的款项)纳入农村“三资”管理机构统一核算,严禁任何形式的“小金库”存在。

统一公开。村级财务公开内容由农村“三资”管理机构统一提供,财务逐笔逐项每月公开,公开栏旁设置意见箱。农村“三资”管理机构和各村要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

统一归档。各村移交的“三资”档案由农村“三资”管理机构统一建档管理。农村“三资”管理机构统一组建档案室,分村设立档案柜。凡群众要求查账的,须经农村“三资”管理机构批准,由群众代表和民主理财小组人员一起查询。

切实加强对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领导

实行农村“三资”管理,是县政府从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高度作出的重要决策,各乡镇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确保“三资”管理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高度重视,明确职责。各乡镇各部门要从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出发,把农村“三资”管理工作当作当前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县监察局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门人员,精心制订方案,并做好领导督促工作;各乡镇政府是这项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乡镇长必须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全力做好这项工作;县政府各涉农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加强对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纪检监察部门要严肃查处贪污、侵占、挪用村级资金、资产、资源等违纪违法行为。

(二)成立组织,明确分工。为切实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指导,县里成立农村“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监察局。各乡镇要成立农村“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乡镇纪委书记兼任;设立农村“三资”管理中心,与乡镇村级财务中心合署办公,内设中心主任、审核会计、统管会计、资金会计岗位,中心主任由乡镇财政所长兼任。各村成立“三资”管理工作站,工作人员3-5人,由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站长由村民委员会主任兼任,取消村会计岗位,各村明确一名财务报账人员。

(三)广泛宣传、全面动员。宣传部门和各乡镇要充分发挥宣传的导向作用,利用现场会、标语、板报、电视、网络、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动员,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三资”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参与和监督这项工作。特别是要做好农村干部的思想工作,向他们讲清“三资”管理工作原则,统一思想,争取支持配合,为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三资工作意见范文第3篇

为切实加强全区渔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三资”)管理,维护渔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推进渔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建设健康发展,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加强渔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渔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重要意义

加强渔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稳定和完善渔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客观要求,是加强和创新渔农村社会管理的重要措施,是改善渔农村干部关系,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渔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维护村级集体和农民群众合法权益,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通过主抓村级集体组织建设,推行会计委托制,加强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全区渔农村集体经济取得较快发展,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日趋规范,但也有一些地方由于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监管缺位而存在集体资产、资源家底不清,管理无序等问题,影响了渔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渔农村社会的稳定。因此要正确认识加强渔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措施,狠抓落实,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二、渔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市有关渔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定,全面加强渔渔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进一步提高渔农村民主管理水平,推进渔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建设提供有力保证。力争到2012年底,全区基本建成区、乡镇(街道)、村(社)三级渔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信息化网络体系,完成由乡镇(街道)村级会计委托中心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组织机构升级,健立健全“三资”管理制度,实现渔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信息化、制度化。

三、渔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重点工作

1.加强渔农村经济合作社组织建设。渔农村经济合作社要严格按照《省村经济合作社组织条列》完善社员大会(社员代表大会)制度,按规定建立社管会和社监会组织,并同行政村组织一起换届选举。渔农村经济合作社要及时申领或变更村经济合作社证明书、机构代码证,建立社员名册。对合并或分立村经济合作社的要按民主程序做好集体资产融合、账户合并和分设工作。

2.规范集体资金管理制度。每个村经济合作社原则上只能选择一家银行的一个营业机构设置一个基本账户。村级各类收支都必须全部纳入村经济合作社账户统一核算,严禁公款私存、坐收坐支、私设小金库和账外账,定期与银行核对,做好现金盘存。日常开支按规定程序审批,严格执行限额审批制度,控制非生产性支出。规范票据管理,村级收支都应当使用国家规定的发票和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收款收据,杜绝“白条抵库”。严格执行村级公务活动“零招待”和商务活动接待不超标。严控村公费订阅报刊限额制度,切实减轻村级负担。严禁村经济合作社出借资金。严禁为他人和组织担保,保证村级资金安全。任何单位和组织不得向村级组织摊派、捐款、赞助。加强财务预决算管理,年度财务预算和决算应及时提交社员代表大会通过,并张榜公布,接受监督。规范工程招投标,村级工程项目立项前应提交社员代表大会商议通过,实行立项审查、项目招标、合同签订、质量安全、竣工验收等环节管理。

3.健全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开展资产清查登记,对渔农村集体所有的房屋、建设物、设施等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清查,做到账实相符。建立固定资产、库存物资、农业资产等财产物资的台账。承包、租赁、出租的做好动态管理,已报废、失窃、损毁或盘亏的,按相关程序和手续做好核销工作。搞好资产评估工作。凡是出让、参股、联营、合作等方式经营的,应当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资产评估,结果经社员代表会议确认。规范资产承包、租赁。村经济合作社承包、租赁、出让集体资产,要采取招标或其他公开方式,签订经济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等,并及时公布。村级新建、扩建、修建3万元以上的工程建设项目或购置5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由乡镇(街道)招投标中心面向社会进行公开招投标。

4.建立村级集体资源管理制度。建立资源登记制度。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草地、荒地、滩涂、水面等集体资源要建立统一的登记薄,明确集体资源的名称、类别、地址、面积及使用情况。实行承包租赁的集体资源,要单独建立资源承包、租赁单位(个人)名称、地址、用途、期限等信息。集体资源被依法征用的,要及时变更登记薄及相关内容。建立资源公开招投标制度,村级集体的土地、山林、水面等资源在发包、租赁时,要面向社会公开招投标。建立资源承包租赁合同管理制度,集体资源的发包、出租应当签订书面合同,明确期限与承包金额。

5.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继续落实并加强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完善结对帮扶、村企合作等工作机制,积极完善“强村工程”,支持引导各地通过开发集体资源、盘活集体资产,以租赁、入股等方式有效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较短时间内消灭“空壳村”,减少薄弱村。

四、进一步加强渔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监督

1.全面公开社务,强化民主监督。按照“公开时间及时按期,公开内容真实易懂、公开程序认真严格”的要求,全面实行村级财务按季(月)公开。公开可采取公开栏、村级简报、触摸屏等多种形式,有条件的村通过加载“三资”信息查询系统,方便群众随时查询,接受群众监督。村社监会要依法履行民主理财职责,定期向社员(代表)大会报告民主理财工作情况。

2.完善制度,加强会计监督。在巩固村级会计委托制基础上,全面拓展服务内容,实现从村级会计委托向村级“三资”管理服务转变,将资产、资源管理纳入服务监督范围。

3.创建渔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网络平台,实现区、乡镇(街道)、村三级联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服务于渔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将村级财务收支的原始凭证、村级资产资源的实物图片,承包租赁合同、村投标文件等原始资料,通过扫描或图片上传方式录入管理系统,实现对集体“三资”管理情况的实时传递、查询与监控。逐步把渔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和流转信息纳入渔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系统。

4.进一步加强渔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按照《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办法》进一步健全渔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机构,充实审计力量,落实专项审计经费,扎实推进渔农村集体经济财务“三年一轮审”工作,实行审计工作经常化、制度化,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三资工作意见范文第4篇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切实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按照武夷山市委组织部,农业局,财政局,编委办五个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乡实际,现就加强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三资”)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村集体“三资”管理目标

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制度,健全“三资”管理的监管机制,推行“三资”网络监管体系,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组织建设,加强农村三资监管机构和队伍现代化建设,形成产权明晰,权责明确,公开透明,监管民主,运作规范,管理科学的长效机制,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促进农民收入增加,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村集体“三资”监管实施意见

(一)财务计划管理

1、村集体应当根据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年度财务计划。主要包括:财务收支、资金管理、生产经营、基本建设、固定资产购置、收益分配等。

2、财务计划须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后执行。规定村集体财务计划管理工作在每年的元月底前由村委会拟定、村党支部审核。在上年会计年度结束后,村集体应当在次年的二月底前将财务计划执行情况向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同时,将当年财务计划提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审议,通过后实行。并将该计划报乡会计服务中心备案,以便监督落实(年度财务计划表附后)。村集体在制定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时,心须坚持量入为出、略有节余的原则。

各村理财小组和乡会计服务中心要把村财务计划管理工作纳入监管范围,实行计划管理。确保民主管理的真实性、可行性和科学性。

3、村集体管理费支出实行限额管理(村干部固定和误工补贴标准,伙食费、旅差费补贴标准等)。各村每年所需支出的村级招商引资接待费额度,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以村人口数设定支出限额。原则上控制在每年每人20元的最高限额以内,上限为3万元。(2)以村集体争取的资金设定支出额度,报乡会计服务中心审批,严格做到先批后用(专项资金不在此范围),原则上不超过20%;(3)对创建自主品牌(如稻花鱼产业,以工商注册为准),接待费支出额度上限上浮至4万元。

年初,由村民委员会提出本年度村集体招商引资接待费支出计划,提请村民代表大会集体讨论决定,报乡会计服务中心审查,2012年度村集体招商引资接待费支出计划在今年6月30日前报乡会计服务中心审查,2012年以后的接待费支出计划在当年的元月15日前上报乡会计服务中心审查,由乡会计服务中心监督实施。监督执行(2012年限额接待费具体限额附后)。对村限额伙食费临近线执行预警制度,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按照文件规定执行。

(二)流动资金管理

1、村存款账户集中管理:在坚持村集体资金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不变的原则下,乡会计服务中心设立村存款统管账户。全称为武夷山市吴屯乡会议服务中心,开户行是武夷山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吴屯信用社。账号为。凡村集体的全部资金收入(含向各级有关部门争取的资金),应当使用《省村集体专用收款票据》,所得款必须及时向乡统管账户办理解款业务(时限为三天),不得坐收坐支现金;不得使用自制或在市场上购买的收款票据、隐瞒收入和私设小金库搞资金体外循环。禁止公款私存。禁止出租或者转借账户。

非出纳人员不得保管现金。因工作需要委托他人代收款项的,代收人应当自代收款之日起三日内如数交给村报账员(出纳员)。

村向乡领取备用金、项目资金等,由所在村向乡会计服务中心提出申请,乡会计服务中心按照该村的存款额,审核其支付款项的真实性、合法性、可行性,按时、按实给予办理领款或转账手续。

2、票据管理:村集体应当统一使用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村级收款专用票据。乡会计服务中心实行村委托会计领、存、用登记核销制。村出纳向委托会计领用收款票据采用核销一本再领用一本的票据管理制度。

3、村备用金管理:各村备用金每月上限额为壹万元。既村集体在本月底记账后的账面库存现金一般为10000元以下(特殊情况除外)。不及时报账的村将不能从统管帐户提取现金。严禁白条抵库。对于原历年遗留的白条,村集体应该按照每张白条发生额进行甑别情况,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该核销的核销、该挂帐的挂账,一次性处理清,做到账款相符。

4、村财审批核销制:村集体经费开支实行村主任一把笔审批制度。同时,实行村党支部书记一支笔审核的监管制度。经费开支在300元以内的,由村书记审核签字,村主任直接审批:经费开支300元以上至1000元的,经村两委研究同意并由支部书记签字后,由村主任审批执行;经费开支单笔在500元以上的,由村两委研究并票决后报挂点领导签字校对,村主任审批执行;经费开支在10000—20000元的,须经村两委扩大会讨论通过后确定,村书记签字,再由乡挂点领导审核签字,村主任审批实行;经费开支在2万元以上的经村民会议或代表大会讨论并票决后决定,同时,村集体单项开支在5000元以上的,应当做好《村重大经济事项登记簿》和相关的会议记录。

村集体资金支出应当取得合法的原始凭据,并有经手人、验收人(证明人)、审核人、审核人签名,经村务监督小组审核盖章后方可入帐。

5、村债权债务的管理:村级举债须经村民代表会议通过,报市乡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所借款项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用;村集体应当及时催收、清理各项应收款项。对村民因丧失劳动能力又无经济来源造成无力偿还的款项,由村集体研究决定给予缓交或者减免,并张榜公布。

6、专项资金管理:村对各级财政及有关部门下拔的款物以及接受社会捐赠、赞助的其它款物应入帐核算。资金应当专款专用,不得挪用。村民困难补助款发放,由村集体研究决定。村救灾救济款物发放,应张榜公布。

7、实行一月一理财、一月一报帐、一月一公开的村财管理制度;规定村务监督小组在次月的1-3日为民主理财日;规定村报帐员在次月的4-7日为报帐日,规定村集体在次月的8-15日为当月村务公开日;以确保村务公开的时效性,村务公开的内容主要有《村级货币资金收支明细公开表》和村报帐员逐笔登记的现金收支“流水帐”等。

(三)固定资产与资源性资产管理。

1、村固定资产台账按林木、经济林、房屋及建筑物、农用设备、办公设备等几大类归类设立台账管理。村固定资产的存量,增减变动情况由村一年一盘点。再由村报帐员向本村委托会计呈报变动实况;需要销帐处理的,村应按有关程序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及时处理不良资产,做到帐实相符,并按有关规定提取折旧。对承包给单位或个人使用、管理的固定资产,应当在承包合同中确定折旧费的提取比例和提取方式。

2、村固定资产和资源性资产的拍卖、转让、入股,应当由依法取得相应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评估;无资产评估机构的,可由村组织评估小组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评估,评估结果须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确认。如将村集体资产用于投资,应编制方案,并经村民会议或代表大会通过后,方可实施。

3、村集体的资源性资产,如山、水、园、田、路桥和现有的水利设施(农业枝术装备)以及荒滩、荒坡等,在10月底前要进行全面的清查摸底,按行政区划版图,绘制草图,标明村集体的林地、耕地、草地、水域等。同时也要查清本村扦花在外村的和外村扦花在本村的林地、耕地等,形成资源性资产台账,标明其地理位置、面积、四至及处置情况,并在清查结束后整理归挡。本次资源性资产清查主要对象是未落实到农户的资源性资产,要求各村要过细清查,不留死角。

对于上世纪末,村集体发包、租赁或拍卖出的山场,合同到期的。村集体应按时收回,并结清所有款项,重新发包。同时,清理历年资源性资产发包合同,填写台账。对于少数包标款过低而显示公平的、合同又末到期的;村应与承包人协商同意,方可调整包标款。

对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应捧着遵重历史,维护现状、有利发展的原则,妥善处理好林权纷争。

4、村集体建设项目的施工,应当实行招标。招标方案由村拟订,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具体招标办法由县级人民政府制定。村集体生产经营项目发包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凡村集体应履行的经济合同,必须在履行前,报一份给乡会计服务中心备案,以便合同预、决算管理。

5、村集体应当依法管理土地、林木以及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确保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村应建立固定资产和资源性资产管理台帐,以明晰产权和使用权,确保村集体资源性资产永续利用、生态平衡、良性循环。

(四)财务监督

1、各村成立村务监督小组,负责对村集体财务活动进行监督。村务监督小组成员由村民代表选举产生,其人员3-5人组成。一般由村民代表担任。

2、村务监督小组应当在次月的1-3日对村集体当月发生每笔经济业务进行审核,通过审核的开支发票,应盖好村民主理财印章,交还给报帐员(出纳)报帐。在民主理财工作中,如发现违反财务制度行为的,应当提出处理意见,有关人员应当及时纠正。同时,记录好《村集体凭证审核登记簿》。

3、村务监督小组在理财工作日中,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员到场。严禁民主理财走过场。村民对公布财务内容有异议的,可以直接向村集体询问或者提出意见,也可以通过村务监督小组要求村集体作出解答,村集体应当在十五日内作出解答。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组织领导

1.乡农业部门应履行业务主管职责;纪检监察机关加强组织、协调,督查落实;财政部门安排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经费;林业、水利等部门加强对农村集体林木、小型水利设施等自然资源的管理。

三资工作意见范文第5篇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镇农村“三资”管理,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针对全镇各村三资情况暴露出来的问题,经党委、政府研究特制订规范莼湖镇三资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一、组织机构

为加强组织机构,确保我镇三资管理整改工作开展有序,实现既定的目标,我镇成立了镇三资管理领导小组。

下设办公室,同志为办公室主任。

具体“三资”管理规范工作由徐军同志牵头,镇“三资”服务中心抓好落实。镇纪委负责村帐镇管工作全面监督管理及三资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违规违纪案件情况。各总支全力配合督促各村规范“三资”管理工作。

二、具体时间安排

2012年7月上旬——2012年年底。

三、具体工作安排及部署

1、7月上旬制订莼湖镇三资管理规范性制度。

2、8月10日前,全镇各村经济合作社都必须把存折户改为支票户。

3、8月10日前,村经济合作社财务印鉴由镇“三资”服务中心保管。

4、8月-9月,整改有多头开户情况,每个村只能开设一个基本账户。

5、7月—10月,做好对未落实好村务监督小组的村尽快落实该项工作,切实做好帐前理财工作,真正做到管理民主化,财务制度化,账务公开化。

6、8月—10月,镇审计领导工作小组做好今年对以后琅片为主的村审计工作。

7、9月—11月,从源头上监管增加农民负担事件,比较普遍的报刊费问题,镇三资服务中心在年初制定各村报刊限额,村级组织填制《村集体经济组织公费订阅报刊费用申报单》,同意后方可列支,年底重点制止各村电视台贺年费。

8、资产未融合的撤并村,做好清产核资工作,为下步资产融合打下基础。

9、其他未涉及到得条款,各村都根据莼湖镇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实施。

四、工作要求

1、增强责任感,切实开展三资管理整改活动。

开展此次镇三资管理整改活动,是贯彻落实镇党委、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是切实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强化制度建设,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镇各线各总支各办各村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切实开展整改活动。

2、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三资工作意见范文第6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改革,创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体制,进一步提升“三资”管理效率,为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证。

二、工作目标

按照“管好当前、立足长远”的工作思路,全面清理登记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情况,发现并及时整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完善农村集体“三资”长效管理制度,创新农村集体产权交易机制,规范农村产权交易行为,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运作阳光化、管理信息化、交易市场化”的目标。

三、方法步骤

按照“先行试点、分步推进、清改结合、讲求实效”的原则,整个深化改革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3年5月9日-6月14日)

1、加强领导,统一认识。各村(居)根据镇政府的统一部署,召开村(居)两委会会议,贯彻全县会议精神,统一思想认识。

2、调查摸底,制订方案。组织力量,对本村(居)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现状进行全面摸排分析,掌握第一手资料。并根据全镇的总体安排,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好具体的工作方案。

3、先行试点,出台意见。在调查摸底基础上,确定王家塔、江桃两个村先行试点,按照本次深化改革工作的要求,开展清产核资、整改完善等工作,探索工作方法,并根据县里出台的意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

(二)实施阶段(2013年6月15日-8月31日)

1、召开会议,动员部署。召开村(居)主职干部、文书、报账员、监委会主任、驻村指导员等人员参加的动员大会,明确工作内容、重点和要求。会后进行业务培训,明确工作要求和操作方法步骤;建立由村(居)支部书记任组长的领导班子和相应的工作班子。

2、清产核资,确权登记。

一是清产核资。各村(居)确定相关人员,开展“三资”摸底清查。按照县里统一制定的农村集体“三资”清查表,逐项进行清理登记造册,对一些资产、资源需进行拍照的要拍照留存。

二是合同清理。各村(居)对涉及当年及今后几年的经济合同进行全面清理核实,掌握合同期限、价格、履行等情况,并登记造册。

三是公示公开。将清理登记的农村集体“三资”清查表,在村务公开栏上进行公示,公示期限不得少于5天。群众对清理结果有不同意见的,由村清理小组再次盘点核实。

四是确认上报。公示结束后,将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情况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经村民代表会议确认通过,村清理小组成员签字后上报镇“三资”中心审核。

五是录入网络。各村(居)建立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的明细台账,将资产、资源及合同等资料输入农村“三资”信息化管理网络。

3、梳理问题,抓好落实。对清理摸底中发现的问题,认真梳理、逐一分析,并落实责任人员,抓好整改落实。主要包括:清理以据抵现、出借资金、应收款项;重新签订、完善各类经济合同,收缴合同款项;对盘盈、盘亏的资产、资源,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予以调整。

(三)总结阶段(2013年9月1日-9月30日)

1、建立平台,开展交易。镇政府成立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按照全县统一形象标识、装修布局、设备采购等,并落实交易人员,开展产权交易业务培训,规范农村产权交易行为。

2、健全制度,长效管理。围绕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交易价格指导制度、集体产权交易制度、开支限额审批制度、利润分配审计制度、干部利益回避制度、履职报告评议制度等六项管理制度,加强制度的动态监管。

3、组织自查,搞好总结。各村(居)对照工作要求,组织开展自查,查漏补缺,完善提高,并形成总结材料。迎接县验收组各村进行抽查验收。

四、工作重点

(一)规范租赁合同管理

1、明确分档出租价格。从2013年7月1日起,村级集体房屋、工业用地、农业用地(包括山林、水面)等资产资源将分档设定最低出租价;厂房、工业用地合同租赁期限一次签订不超过3年,农业用地合同租赁期限一次签订不超过5年,其中山林、水面合同租赁期限一次签订不超过10年,对不达到交易指导价格或超过规定期限的经济合同,应按规定程序,妥善引导,作出完善、变更或重新签订,经镇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鉴证后生效。对基础投入较大、见效周期较长的项目,在符合指导价格等有关条件的前提下,合同期满后原租赁方有续租意向的,可以继续承租。出租的房屋、工业用地、农业用地没有核实登记的都必须进行统一丈量,必要时进行测绘,并统一登记造册。

(1)分档设定厂房出租价。厂房出租必须达到安全标准,根据区域位置、建造时间、房屋质量结构、设施配套等情况,综合评定为一、二、三、四档,每年每平方米最低出租价分别为120元、100元、80元、60元;多层厂房每增一层最低出租价可递减20元。因区域位置、房屋质量等原因达不到四档最低出租价需下调的,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经镇“三资”管理领导小组核准同意后,可降价出租,严禁危房出租。

(2)分档设定工业用地出租价。对原有的工业用地出租,根据区域位置、设施配套等情况,综合评定为一、二、三档,每年每亩最低出租价分别为12000元、10000元、8000元;因区域位置等原因达不到最低出租价需下调的,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经镇“三资”管理领导小组核准同意后,方可降价出租。

(3)分档设定农业用地出租价。农业用地不得改作其他用途,按不同农作物品种,每年每亩最低出租价分别为1200元、1000元、500元、300元。对达不到最低出租价需下调的,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经镇“三资”管理领导小组核准同意后,方可降价出租。

(4)商业用房出租价。经评估公司评估设定起拍价后,公开竞拍。

(5)转制企业中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房屋出租价。考虑到转制企业曾承担历史性债务和经营风险的客观现实,最低出租价不低于所在村同档土地、房屋出租价的50%(暂定三年)。

各村(居)厂房、工业用地按照原出租价对应确定所属档次,不同档次厂房、工业用地、农业用地出租价必须在原出租价上分档逐年等量递增,一档厂房、工业用地、农业用地总增幅必须达到原出租价15%及以上,二档达到20%及以上,三档达到25%及以上,四档达到30%及以上,四档以下厂房达到40%及以上。

2、重新签订租赁合同。从2013年7月1日起,按照全镇统一合同文本和出租价分档增长机制完善规范合同,厂房、工业用地合同租赁期限原则上一年一订,一次性签订的不超过3年、农业用地不超过5年(其中山林、水面不超过10年)。各类合同必须由镇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审核、盖章、备案后方可生效。

(1)合同期满的合同。原承租者在同档同等量递增幅度时可以优先承租,原承租者不再承租的,实行公开招标。

(2)未到合同期限的合同。原合同价格执行到2013年6月30日止,原承租者按照同档同等量递增幅度执行可以优先承租。

(3)一次性付款的合同。按照同档同增长幅度重新签订合同,并根据现有档次租价,分年补足差价。

3、加强租金税收收缴

(1)租金收缴。租金一年一收(其中2013年为半年一收),先缴后用,租金自合同签订之日后1个月内缴清。村(居)两委会为租金收缴主体,请工商、国税、地税、电力、消防等部门配合,必要时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2)税收缴纳。明确税收缴纳主体,房产税、营业税、所得税等由村(居)缴纳,土地使用税由承租者缴纳。村(居)缴纳税收按文件执行。

(二)规范工程项目管理

1、规范工程项目招投标。凡使用村级集体资金在5万元以上或有上级财政补助资金的建设工程项目必须招投标,预算在10万元以下的项目由村经济合作社组织公开招投标,招标过程中驻村指导员、“三资”服务中心人员、村干部(村监委主任必须参加)、镇招标监督小组必须到场。预算在10万元(含,下同)以上的项目要严格按规定公开招投标,招标工作在村经济合作社的委托下由镇招标中心组织实施。招标项目实施前,须经村两委会讨论通过,并形成会议纪要,预算在10万元以上的项目须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并形成书面决议,并报镇招投标中心审核同意。

2、规范工程项目变更。严格控制村级工程项目变更,村经济合作社、施工单位不得任意修改工程勘察、设计文本。对确有必要实施设计、施工变更或者建筑材料更换等事项,应由村经济合作社、施工单位出具工程变更联系单,履行相关审批手续后方可实施。一次变更额在5000元且中标价10%以内的,由村两委会讨论同意;一次变更额在5000元(含)—30000元且中标价15%以内的,由村民代表会讨论同意;一次变更额超过30000元(含)或中标价15%的,应由村两委讨论同意,报镇招标中心审核后,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方可实施。工程项目总变更额不得超过中标价的30%。

3、规范工程项目结算。村级工程项目收支必须单独设科目,纳入账内核算,并实行转账结算。验收前,进度款支付不得超过工程合同价的70%。在质量保证期内,工程应暂扣质量保证金,保证金不少于合同价的5%,期满复验合格后方可退还。对应实行公开招投标而未实行的、竣工验收不合格的、未使用正规税务发票的、合同未备案或档案资料不全的以及违反其他相关规定的,一律不准资金拨付。

(三)规范资金管理使用

1、账户管理。村(居)经济合作社必须实行支票户结算管理,每村(居)只能在瑞丰银行开设一个账户。村(居)经济合作社与其他单位的经济往来(除规定范围内可以使用现金外)、大额支付款项一律通过开户银行进行转账结算。村(居)经济合作社每次申领资金须提供现金流水账,并经“三资”会计审核后方可提取。

2、票据管理。村经济合作社要严格遵守票据管理制度,禁止向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或代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收据。支出票据除支付农户误工工资、村干部工资报酬款项外,必须取得有财政税务部门监制的行业正规票据。实在无法取得行业正规发票的允许用无据支出票据替代,但金额原则上不得超过1000元。票据必须内容真实,摘要详细,具备抬头、数量、单价、日期、收款单位名称及盖章等票据基本要素。

3、现金管理。村(居)经济合作社应实行收款和开票分离制度。出纳保管的以据抵现按规范程序进行清核,出纳最高库存现金限额为5000元。除出纳外任何人员不得管理现金和存款,确因工作需要,其他人代收的款项应在二天内及时结清,数额较大的须当天结清。

4、借款管理。村(居)集体不得向单位或个人高息集资借款,现有的各类借款,必须抓紧归还。严禁以任何形式出借村(居)集体资金。

(四)规范资产核销程序

1、正常核销。属于正常报废、毁损等原因需核销的资产,按照“村级重大事项”的决定程序召开有关会议,填制“农村集体资产核销审批表”(同时附村级相关会议原件),村级清产核资领导小组相关人员分别签字、盖章后,一式两份报镇“三资”管理领导小组批准,交镇“三资”服务中心进行账务处理。

2、非正常核销。属于非正常原因造成账实不符的资产,要在查明原因的基础上依据有关规定妥善处理。

(五)创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

各村(居)要认真梳理发现的问题,研究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并完善细化以下各项长效管理制度。

1、交易价格指导制度。各村(居)对所属的集体资产、资源承包、流转、租赁等交易价格进行充分市场调查,综合考虑区位、成新、环境、企业发展等因素,统一制订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承包、流转、租赁等交易指导价格的区间范围,并按区域、性质、质量分档定价,实行最低限价、逐年递增机制。

2、集体产权交易制度。建立杨汛桥镇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统一受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流转及集体大宗商品、大额公共服务的采购,实行市场化交易。

3、开支限额审批制度。镇政府统一制订村级招待费、差旅费、报刊费、干部报酬、福利费等各项支出限额,各村须在限额内列支相关费用,超出范围的不得报销入账。

4、利润分配审计制度。股份经济合作社年终利润分配方案,应在利润审计后,按章程规定提足公积公益金,经股东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实施。镇政府制订出台红利分配指导意见,规范分配行为,可分配利润较高的鼓励其以丰补歉,用于发展。

5、干部利益回避制度。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村经济合作社班子成员本人均不得参与本村工程建设项目的投标、承包等事项。

6、履职报告评议制度。村经济合作社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主职干部要定期向村民(社员)代表大会报告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监督的具体情况,接受村民(社员)代表的民主评议。连续两次被评议不称职的,由镇党委、政府对其进行组织处理。

(六)创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管体系

1、民主监督。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全程参与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强化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民主监督。监督及参与的过程要有详细的记录,真实反映监督情况,畅通监督沟通渠道。对群众反映的“三资”管理问题,要及时解释和沟通,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和决策权。

2、“三资”公开。各村“三资”管理情况要按照要求,在每月(季、年)后15日内在村务公开栏上公开,并依托全县村级“三务”公开信息化平台,实现“三资”管理信息电视屏、电脑屏、手机屏、触摸屏等“四屏”公开,全面接受群众监督。

3、中心审核。镇农村“三资”服务中心要按照《县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办法》及相关文件的要求,按照职责权限,参与村级重大“三资”管理事项,严格做好村级资金使用及各项入账票据、相关原始凭证的审核把关,对违反制度规定的坚决予以拒绝。

4、网络监管。镇“三资”中心要依托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管理网络,设置相应的预警指标,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违纪违规情况的动态监测,掌握动态情况,预防“三资”风险隐患,保证集体“三资”安全。

5、审计监督。镇政府将按照县农办“三年一轮审”的要求,组织开展财务收支审计、专项审计、村干部任期审计,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集体资金、资产、资源问题进行重点审计,督促问题的处理落实。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镇党委、政府成立深化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相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成员。各村也要相应成立由村居主职干部任组长的工作小组,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强化责任考核。将深化完善农村“三资”管理改革工作纳入村干部年度岗位责任制考核,对按照要求整改有力、规范运作、成效明显的,给予加分;对工作被动、运行不畅、没有起色的,给予扣分,甚至通报批评。当年度租金收缴率不到95%的,严格按比例扣减年度工奖。

三资工作意见范文第7篇

一、加强“三资”管理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三资”管理人员培训。要加强村干部政策法规和经营管理知识的学习培训,对“三资”管理服务中心会计及村报账员要定期进行业务培训,着力提高“三资”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二是配足配优“三资”管理人员。各村要按照镇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实施意见》的要求配足配优专职“三资”管理人员。三是建立“三资”管理队伍稳定机制。各村不得随意抽调、调整“三资”管理人员。

二、健全“三资”管理制度。

本着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做到依章理事,按制度办事。一是健全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制度,包括财务收入管理、财务开支审批、财务预决算、财务公开、票据管理、控制非生产性支出等制度。二是健全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包括资产资源清查、资产资源台账、资产资源承包租赁合同管理、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等制度。在健全制度的基础上,加强监督检查,强化自我约束,推进制度的执行和落实。

三、推进“三资”阳光公开。

全面推行“三资”公开进村入户,加快实施村便民服务中心触摸屏公开和农户点播公开相结合的“三资”公开网络建设。“三资”管理服务中心会计须及时将村级财务收支的原始凭证、村级资产资源的实物图片、承包租赁合同、招投标中标通知书和施工协议等原始资料录入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信息系统并实现网上公开,及时变更相关信息,公开工作要落实专人负责。逐步开展行政村要按月逐项公开村级财务,确保“三资”透明运行。

四、规范“三资”日常管理。

一是建立“三资”台账。及时记载、变更资产资源台账,登记变动情况。定期开展资产清查、资源登记、财务清理工作,确保账账、账证、账实相符。已出让或报废的资产,应当按相关程序和手续及时核销。实行承包和租赁经营的资产、资源,应当登记承包和租赁单位、期限、金额等。二是规范合同管理。“三资”管理服务中心要加强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签订、履行的指导和监督,严格把好各类合同入账前的审核关,对违反政策法规和显失公正的承包合同,坚决退回不予入账,依法予以变更、撤销或解除。同时,加强签订合同履行的监管,提高合同的履约率,确保资产资源保值增值。三是健全“三资”档案。“三资”管理服务中心要及时将会计凭证、账册、报表、合同协议、移交清册、登记簿等农村集体“三资”资料,分类整理,装订成册,归档保管。“三资”档案由专人专橱妥善保管,严格执行安全保密制度,定期对“三资”档案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五、强化“三资”管理监督。

三资工作意见范文第8篇

我镇在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进程中,不断强化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控制农民负担增加,严格执行圩排费统筹及“一事一议”筹资政策,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民的生命财产和生产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和康居建设。根据上级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现就今年农民负担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各村及有关单位要本着创新、发展、务实的理念,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全面建设和谐、文明社会的高度,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重要性,切实解决新形势下减负工作意识有所淡化,工作力度有所弱化等问题,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监管措施,规范涉农收费,巩固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成果。

1、__年监督工作重点:一是加强对农业生产性费用和集体收费的监督;二是加强对农民补贴和村级财政补助资金的监管。并将农民反映强烈的征地补偿、村级经营性收入以及“三资”管理等涉及农民权益的问题纳入监管范围;三是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收费及其他涉农收费的监管。

2、根据中央、省、市、区委关于保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核发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的工作要求,各行政村一定要将春订合同核算到各承包农户,农民负担监督卡要按要求填写并发放到户,结合农村土地确权发证的要求,方便各农户进行承包土地面积的核对,为及时核发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夯实工作基础。

今年列入全省统一的农民负担监督卡的项目为“一事一议”筹资。列入全市统一的农业生产服务项目收费合同的项目为统筹圩费及统筹排涝费,负担项目及标准仍和上年度相同。

1、“一事一议”筹资。__年继续实行以村为单位,筹资总额人均不超过上年标准,全年人均筹资20元。特困户、低保户等筹资任务的减免,由户主提出申请,经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予以减免,工程水费每亩5元。人口计算截止时间为2014年3月31日。

2、统筹圩费、排涝费

⑴圩费执行标准:高宣圩10元/亩,胜利圩原丹湖乡埂脚田在圩局的村不筹集,其余新、老圩8元/亩。

⑵排涝费执行标准:永丰圩沧溪片、丹湖片,胜利圩,高宣圩及永胜圩狮树片筹集标准为22元/亩。永丰圩狮树片为17元/亩,永胜圩沧溪片为26元/亩,其筹资办法维持去年不变。

各村在落实“一事一议”筹资政策时,要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按照群众急需、直接受益、量力而行、专款专用的原则,进一步规范议事程序、范围和标准。加强对“一事一议”筹资方案的审核,自觉接受村民监督,报镇农经办校准,并报区主管部门备案。镇审计部门要加强对“一事一议”筹资的专项督查、审计,确保所筹资金在规定的项目和范围内使用。

各村在做好今年农民负担测算、审核、公布、入卡到户工作的同时,要积极抓好往年税费尾欠的清理化解工作。卡内负担及生产统筹费继续采取以党员干部带头缴纳,单位职工主动缴纳,动员群众自觉缴纳的办法征收,征收过程中必须使用《江苏省农民承担费用专用票据》。各村要切实加强对农民负担工作的领导,强化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责任制。要做到村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严格按照镇农民负担工作意见执行,不得自行加码、变更,违者,将进行责任追究。各村要抓紧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农民负担监督卡和农业生产服务项目收费合同的发放到户工作必须在6月下旬完成。

以上意见,希认真贯彻执行。

__人民政府

三资工作意见范文第9篇

加强村级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监管既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贯彻落实《实施纲要》,建立健全惩防腐败体系的新举措。我办事处严格按照县纪委的统一部署,根据《县开展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清理及规范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截止2010年8月底,我办事处已查清11个村、1个社区,精心部署,全面清查,加强督促,严加监管,确保村级集体资金规范合法使用,努力实现村级集体资产、资源保值、增值。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办事处党委高度重视“三资”清理工作,专门召开党委会议,传达县有关文件精神和具体要求,研究我办事处贯彻意见。同时,成立办事处村(社区)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清理领导小组,由方振勇亲自担任组长,办事处班子成员担任副组长,并从纪委、土地所、农业综合服务站及财政所中抽调人员组成,为“三资”清理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2、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召开全办事处规范村(社区)“三资”清理工作会议18次,传达贯彻全县规范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清理有关会议精神,部署我办事处工作意见,并对有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同时,结合计生入户等活动,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共悬挂横幅35条,发放明白纸6000份,“三资”清理问卷材料1500份,让村(社区)两委、党员和村民代表了解“三资”清理的概念和范围,正确认识“三资”清理工作的积极意义,把思想统一到决策部署上来,为下一步开展委托工作营造良好氛围,提高群众知晓率。

3、细化方案,全面清查核实。办事处制定了村级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清理工作实施意见,明确工作机制、实施步骤和工作要求。一是抓好试点。按照“分步实施、试点先行”的原则,确定十里村、二里吴社区为“三资”清理示范村。在试点过程中,办事处抽调业务人员组成工作组,协助、指导做好清查工作,并下拨专项工作经费,较好地完成预期工作目标。在此基础上,在二里吴社区召开试点工作经验现场推进会,对“三资”清理工作进行再动员、再宣传、再部署、再培训,为全面推行提供积极的支持。二是全面铺开。办事处成立“三资”清理工作驻村指导小组,对各村(居)的清理工作进行逐一逐项的指导,指导各村严格按照清理要求,做好台帐的登记、查漏补缺、公开公示、走访核实等工作,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确保登记质量。

4、健全制度,形成监管机制。为确保村级资产、资源的保值增值,在开展清查核实的同时,我们还根据工作实际情况,以规范政务、村务公开为抓手,切实加强对民生问题的督查,对低保、粮食补贴、救灾救济款的发放及村务经费的使用等事项进行严格核查,全面公示,进一步规范了办事处村财务的运作程序。

二、农村集体“三资”委托服务工作

2010年9月初以来,在开展对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的基础上,办事处全面推行“三资”委托服务,初步实现了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规范化管理。

1、加强了办公场所硬件建设。“三资”委托中心办公场所设在便民服务中心,中心配备了二台电脑,一台打印机,一台复印机等硬件设备,组织领导、制度、工作流程图等硬件图版上墙,“阳光村务查询系统”触摸屏放在服务中心明显位置,张贴触摸屏使用说明,阳光村务信息由委托服务中心操作员登陆入网,以便群众查询。为确保触摸屏的正常使用,制定了阳光村务信息管理制度、保养制度和网管员岗位职责。同时按照中心工作要求,配备了业务能力强的主管会计、出纳会计,每天在中心正常上班、各司其职。

2、对资产变动和资源经营变化情况等进行清查和登记。组织12个村(社区)对照原资产、资源清理登记台账,对资产变动和资源经营变化情况进行了清查,作为调整资金管理相应科目余额和资产资源变动的依据,变动的数据录入微机,进一步完善了台账。

3、实行资金定期集中报账和资产变动、资源经营变化情况、财务收支定期上报、审核制度。办事处“三资”委托中心根据村级资金余额情况,实行定期集中报账,对期内没有发生资产变动和资源经营变化的,实行零报告。对资金管理数据变化的,会计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并与每月6日前将村级财务收支明细表及“三资”变动明细表交给村(社区)进行公示,并于每月10号之前将公示结果反馈到办事处委托服务中心。

三、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工作。为进一步提升村级组织建设整体水平,推进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制度化、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进程,根据县村级组织“四议两公开”制度,村级重大事务采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

1、严格按照规定程序组织实施。对村级重大事项在村级党组织的领导下,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决策实施。(“四议”即:村党组织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议事会或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议;“两公开”即: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实施,推动我办事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群众管理村级事务的积极性;提高了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的文化水平和议事能力;进一步推动村级组织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

2、建立健全各项配套制度。

(一)健全民主监督制度。强化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职能,村务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本村重大事项是否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进行决策实施,监督评议公开内容的全面性、及时性和真实性。并及时向群众公开。

(二)健全责任追究制度。通过“四议两公开”形成的决议不得随意更改,如因特殊情况发生变化确需变更的,要在村党组织领导下,按有关程序讨论决定。凡不按有关法律法规和程序决策的,均为无效,村民有权拒绝,造成的损失由责任人承担,构成违纪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三)健全台账管理制度。各村对“四议两公开”每个环节的内容、时间、参加人员、决策结果、执行情况和执行中问题的处理情况等都详细记录在“四议两公开”台账上,使“四议两公开”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四、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工作。2010年11月份,我办事处选举出了12个村(社区)的监委会主任和委员。

1、对监委会成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办事处采取业务培训和以会代训等不同形式,对全办事处36名监委会成员进行了业务培训,重点培训了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职能、如何开展工作等方面的业务知识。

2、制定监委会各项工作制度。为了发挥和支持村监委会工作,制定了学习培训、检查考核等各项工作制度,使他们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3、规范村务监委会工作记录。村务监委会参与和列席村两委会议对村重要事项的研究,并做好会议记录,保管好有关资料。

三资工作意见范文第10篇

修订完善委局机关工作、学习、规律等17项工作准则以及区纪委常委大会事规矩和常委大会工作细则;落实指导干部招待日准则,委局指导班子成员按期接访、约访;围绕本身存在的问题,认真开展“十查十纠”;落实干部岗位轮训准则,使干部在多个岗位上摔打锻炼,成为纪检监察工作的具体手和多面手;执行中层干部竞争性选拔准则,充分调动干部的积极性……

改变工作作风,指导班子是关键。新一届区纪委班子到位后,狠抓本身建立,理顺工作关系,维护班子团结,全力打造学习型、务实型、团结型、清廉型纪委班子。在增强班子成员实践学习的基本上,在“三同四民五促进”活动中,在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高小平的率领下,委局班子成员深化到挂点村,访贫问苦、问需解难。协助处理挂点村帮扶物资折合人民币1万余元,落实发展项目1个;筹措1200余元购置大米、食用油走访慰劳了6户贫穷户;每人结对帮扶了一名留守老人或留守儿童;排查矛盾纠纷3起并予以处理,个中1起多年积怨的民事纠纷,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处理在基层。

改变工作作风,提高干部本质是应有之义。针对调届后,基层纪检干部人员变化比较大,对纪检营业不熟习的状况,区纪委组织全区纪检监察干部营业培训班,对全区纪检监察干部进行了集中营业培训。坚持仆从学习准则,分批分期将纪工委年青干部和基层纪委副书记,抽调到委局机关相关营业科室进行以干代训,重点学习案件查办、招待和案件审理工作。组织52人(次)参与了中心和省、市纪委举行的各类培训班,有用提高了他们的综合本质和执纪才能……

监督动真过硬力促干部作风改变

区纪委监察局围绕区委区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健全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规律保证机制,一直做到围绕中心不偏离、服务大局不犹疑、促进发展不不坚定。重点增强了对袁州新城建立等县政府投资重点建立项目开展效能监察,力促建立项目清廉、优质、安全、高效推进。以增强干部作风建立为目标,采取不打招待、直接上门突击检查和明查暗访等方式,增强了对落实市委求真务实十八条意见、市纪委“六条禁令”和区委“八个禁绝”等关于干部作风和效能建立各项规则的监督检查。加大了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的问责力度,共效能劝诫5人,书面检讨3人,组织处置1人。特别是增强了对党员干部参加赌钱、上班时间上网炒股及玩乐、乡镇干部“走读”等突出问题进行明查暗访,共针对暗访状况发传递5次,夺职查处6人,对改变干部作风起到了起到了直接的推进和促进效果。

狠抓基层党风廉政建立夯实工作基本

上一篇:助教工作意见范文 下一篇:焊工工作意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