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2-23 19:58:38

贫困大学生调查报告

贫困大学生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摘要:

一年一度的高考落幕了,从六月到八月,可谓是高考月,随着今年高考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远,伴随着即将入学的大学生们,无论是即将成大学生的,还是已经成为大学生的,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随着高校招生的逐年扩大,给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当然也包括在为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苦苦奋斗的贫困生们,也许在他们的眼里,只有通过高考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才是唯一的出路,才能最终改变他们的命运。在贫困大学生的问题日益变得严峻,已经成为了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时,高考前后各大媒体也不断地对此类问题进行报道时,也许被报道出来的贫困生们,将得到社会的关注,也许他们的命运也会因此而得到改变,但他们只是许许多多的(贫困生中比较幸运的,还有更多的贫困大学生,他们的命运又将如何?

国家为了保障贫困大学生不会因为学费问题而读不起大学,不能完成自己的学业,又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最普遍的也许就是国家助学贷款,但贫困生在申请的时候是否顺利?又会出现什么新的问题呢?助学贷款有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发挥它的最大作用呢?

入学之后,贫困大学生们的生活又会是什么样的呢?毕业之后他们又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呢?

暑假期间我利用在家的时间在当地民政部门以及贫困生家庭做了以下调查,贫困生入学难的问题在经济本不发达的农村成为了更加严重的问题,学费也成为了农民肩上的又一负担,使农村贫困生问题又与农民问题紧紧联系在一起。

正文:

一、高考之后的困扰

也许是长期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广大中国家长的心里仍然存在着这样一种想法:“学而优则仕”,学习好就是好学生就有能力,学习好就意味着将来会有一个好的前途……在城里人的脑子里这种想法尚且流行,更别说在知识,经济普遍不发达的农村,只有把学上好了才有出路,这种想法更是深入人心。对于家庭不富裕的学生来说,这一点更成了他们摆脱困境的出路,甚至被认为是唯一的出路。

在我的印象之中,从小到大班里学习成绩好的好像总是那几个,而且那几个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贫困生。他们的家庭一年的收入只有白领家庭一个月的工资,甚至还要少,而这些家庭的收入一大半都用于孩子的读书上。这些贫困生从小就被灌输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过上好的生活,才能摆脱贫困,摆脱做农民的命运。因此这些贫困生在学校里面的成绩一般都很优秀,他们将读书不仅仅是看成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多的是他们走出贫困的一种手段。但这也只是总体情况,并不是每一个贫困生的学习成绩都是比较优秀的,这一部分的贫困生由于家庭的贫穷只好带着他们的读书梦,并希望它能在自己的下一代身上实现,从而这种思想不断地继承下去。

由于贫困,这些学生们在择校时,尽管自己的分数很高,他们考虑的首先因素往往就转移到学校的学费多少上,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暑期,我深入农村接触了不少贫困生,他们之中有成绩非常好的,也有高考落榜的。其中有一位留给了我深刻的印象。

到他家去的时候,是个早晨,我走了大概三个小时的山路。路上很少有人家,不过(只有一个感觉,就是我一直沿河上的,一段行程之后,在路人的指引下,我看见了一座用黄泥制成的土砖建筑的房屋。进去以后,林青(化名)和他母亲热情地接待了我,林青是一个挺活泼的人,很健谈。他今年已上大二,在西北工业大学读书。

“我填志愿时,只考虑了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我不能上一个太差的大学,另一方面,学费是一个我不能不考虑的问题,所以我只能选择西北方向的学校,我不希望给家庭带来更多的负担。”

林青在大学的成绩不错,接连四个学期都拿了奖学金,林青还有一个妹妹在读高中。据林青的母亲说,林青的父亲在外务工,她在家务农,一年的收入加起来也不过五六千块钱。除掉家里的日常开销,根本就无力供两个孩子读书。林青在无奈之下只好申请了助学贷款。在农村似乎家家户户都除了务农之外,还有一种赚钱的方式,没事的时候就摸锡纸,据说一打锡纸大概有一千多张,可以卖10元,平均一下,一张锡纸还不到一分钱,一天下来摸的熟练的也就一百来张。不光是这样,夏天的时候锡纸由于高温,常常会发出一种刺鼻的气味。林青的母亲没事的时候也就靠这个赚点钱,另外还制作一点香找人代销。就是这样也还不能满足林青的大学学费,更不用说生活费了。林青在大学里,不光要学习,还要做兼职。

“我这个学期带了两份家教,勉强能够安排好时间,使学习与工作能够同时进行。“

对于林青这样的学生来说,学费问题是家里的主演负担。但他总算是金榜题名,跨进了大学的大门。同时对于那些家庭状况不好,学习成绩又不怎么理想的学生来说,存在的问题就更多了。

二、进入大学之后的困扰。

今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下大力气构筑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原来为家长揪心、学校担心、学生忧心的贫困生入学难、在校读书难的现象已经有了较大改观。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设立国家助学贷款。但是这项措施实施的到底怎么样?有没有真正的解决贫困大学生的问题呢?

过去,助学贷款政策为解决贫困高考生的大学经济难题发挥了重要作用,通常人们认为,经济越困难的家庭越愿意选择贷款,但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关于贫困声问题的调查中,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意外地发现,贫困高考声对助学贷款的需求呈两头细中间粗的“纺锤状”分布:

分析认为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低收入家庭的贫困的学生更需要社会的资助,而中等收入家庭的孩子因为还贷款能力更强,对还贷能力的自信决定了他们更愿意申请助学贷款。而对于家庭收入稍高的贫困学生来说,上大学后勤工俭学等方式补贴生活费或者学费的选择更为突出,毕竟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在该群体中相对较强。

《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报告》出自:

贫困大学生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调查报告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大理学院98名建档的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其中,男生29人(占29.59%),女生69人(占70.41%);白族31人,彝族29人,回族10人,壮族8人,傣族5人,哈尼族4人,傈僳族3人,纳西族2人,拉祜族2人,藏族2人,普米族1人,瑶族1人。

1.2 工具

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测查研究对象的社会支持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该量表中共有10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对社会的利用度(3条)等三个维度。

条目的计分方法如下:

(1)第1-4,8-10条:每条只选一项,选择A、B、C、D项分别计1、2、3、4分;

(2)第5条分A、B、C、D、E五项计总分,每项从无到全力支持分别计1-4分;

(3)第6、7条:回答“无任何来源”计0分,回答“下列来源”者,有几个来源就计几分。

量表的统计指标如下:

(1)总分:十个条目评分之和;

(2)客观支持分:1、6、7条评分之和;

(3)主观支持分:1、3、4、5条评分之和;

(4)对支持的利用度:第8、9、10条评分之和。

1.3 统计方法

运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

从表1可见,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的客观支持分7.8776,主观支持分为12.6041,对支持的利用度为8.5714。相比较而言,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和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要高于其获得客观的、可见的或实际的支持的物质体验和满意程度。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对支持的利用度中等偏上(利用率约为71.43%)。

2.2 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的性别差异

从上表2可见,少数民族贫困女大学生的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均高于男生。从表3和表4可见,F=0.285,显著值为0.622,男生-女生两组所在的总体方差同质,参照第一行给出的t值,t=-0.371, df(自由度)=4,显著值(Sig. 2-tailed)=0.7290.05,因此,少数民族贫困女大学生和少数民族贫困男大学生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以及对支持的利用度上有差异,但其差异没有显著性。

2.3 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对接受社会支持源提名的性别差异

通过不同性别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源提名百分数的对比分析(详见表5),可见:

(1)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源提名前三位的是“父母或其他家人”、“亲戚”和“同学”,提名后三位的是“宗教社团等非官方组织”、“老师”和“社会热心人士”。

(2)男生在“父母或其他家人”、“老师”和“社会热心人士”等三个社会支持源的提名百分比高于女生,女生在“亲戚”、“同学”、“学校”、“官方组织”、“非官方组织”和“朋友”等六个社会支持源的提名百分比高于男生。

(3)经χ2 检验表明(详见表6),在社会支持源提名上,少数民族贫困男大学生和少数民族贫困女大学生的提名百分比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χ2=5.367,P=0.718>0.05),即男性和女性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源基本一致。

3.结论与思考

从社会支持特点看,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和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度要高于其获得客观的、可见的、实际的支持的情感体验和满意度,可见,对他们的客观支持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也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进一步提高其主观支持满意度从而减少其心理健康的负面诱因。从社会支持源提名看,教育者需要思考如何挖掘家庭因素(“父母或其他家人”、“亲戚”)和朋辈因素(“同学”、“朋友”)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思考如何转变教育主体(教师、学生本身)的角色定位,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体优势。此外,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要给予特别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本文系2009年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研究――以大理学院为例》的阶段性成果。

贫困大学生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 反哺 农村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C-0011-04

要想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人才资源的引进比物质资源的投入更加重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急需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然而高校毕业生出于种种考虑不愿意到农村基层就业,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对于回到农村就业更是望而却步。众多毕业生待业在家,农村基层求才若渴,于是就出现了“有业不就、无业可就”的现象。透视当前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反哺农村出现的障碍性因素,我们可以发现,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反哺农村难涉及方方面面,既有社会、家庭、学校的因素,又有个人因素,既有经济上的困难,又有心理上的困扰,既有传统观念的影响,又有自身综合素质的制约。本研究希望通过此次调查,描述当前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反哺农村的现实状况,大学生对反哺农村的看法及态度,展示当前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反哺农村的工作成绩和差距,为国家、农村、高校和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个人认识到反哺农村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想方设法为他们反哺农村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帮助他们积极投入农村建设提供信息支持。

一、研究方法

(一)查阅资料

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和相关书籍,了解高校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反哺农村的现状及国家鼓励大学生到基层的各项优惠政策,为本次调查提供方向。

(二)发放问卷

通过网络派发问卷与实地发放纸质问卷相结合的方式,使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涉及面更广,调查结果更具普遍性。通过问卷测量了解高校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反哺农村现状,找出影响大学生反哺农村的主要原因。

(三)访谈实录

调研队伍深入广西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枯隆村岑吞屯、岜乙屯、板饮屯,广西南宁市上林县木山乡厂圩村和南宁市西乡塘区石埠街道的忠良村,南宁市邕宁区新江镇那蒙坡示范村和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镇柳杨村与村里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进行访谈,更直接地了解对大学生反哺农村的看法和态度,为鼓励更多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反哺农村提供思路和可供借鉴的对策。

二、研究设计与操作

(一)研究对象的界定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是指在农村地区出生、成长,具有农村户口,由于家庭贫困,在考入各类大学后受到不同程度的资助,如办理过生源地贷款、助学贷款,获得过国家或地区学费减免、各类奖助学金、高校勤工助学岗位等的大学生。

(二)样本特征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桂林理工大学、桂林医学院、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等五所院校中的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作为被试对象,所取样本绝大部分来自于广西各地市生源的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63份,有效回收率为90.75%。

三、研究结果分析

高校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反哺农村难现象的产生,既有社会、农村、高校、家庭的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一)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就业意愿特点及成因

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毕业后愿意回农村或西部地区就业的比例为22.59%,而愿意去沿海开放地区和发达城市的比例高达77.41%。如图1所示。

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选择去沿海开放地区和发达城市最主要的原因是就业具有良好的发展机会,而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希望改变家庭命运、工资待遇丰厚和户籍、职称晋升、社会保障等制度更完善都是大学生选择离开农村的其他重要因素。如图2所示。

在众多的行业中,最不受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待见的要数民营企业了。而薪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较高的政府公务员、外资企业、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则受到普遍青睐,成为大学生最理想的职业。如图3所示。

与沿海城市和发达城市相比,农村地区就业岗位少、工作岗位不稳定、户籍、职称晋升、社会保障等制度不完善、工作环境恶劣,因此更多从农村出来的贫困大学生不愿意返乡就业。如图4所示。

(二)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对新农村建设的认知情况

有超过半数的大学生表示不了解也不关注家乡经济发展以及就业需求现状。调查数据显示,在“您对家乡经济发展、就业需求等情况了解吗?”问题上,34.99%的大学生认为“了解”,57.02%的大学生表示“不了解”,还有7.99%的大学生表示“不关注”。如图5所示。

农村籍贫困大学生对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普遍不关注。在问到“您对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了解吗?”问题上,89.53%的大学生表示“不太了解”、“不了解”或“不关注”。如图6所示。

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普遍认为家乡的政府对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宣传的力度不够。在问到“您家乡的政府对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宣传的力度如何?”问题时,45.45%的学生认为“宣传不及时,不全面”,19.83%的学生对此并不关注。如图7所示。

高校在针对农村贫困大学生这一群体展开的职业生涯规划较少。在问到“高校单独为农村贫困大学生组织过职业生涯规划吗?”问题上,50.69%的大学生表示“偶尔有”,36.09%的大学生表示“从来没有”。如图8所示。

农村贫困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到的针对他们这部分群体的感恩教育较少。在问到“高校为农村贫困大学生开展过感恩教育吗?”问题上,60.6%的大学生表示“偶尔”开展,而13.5%的大学生则表示“从来没有”开展过。如图9所示。

调查数据显示,在问到“高校开展过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宣传吗?”问题时,60.88%的大学生表示“偶尔”开展过,21.49%的大学生表示“从来没有”开展过。相信每个高校都应该开展过此类政策宣传,部分表示从来没有开展过类似宣传的大学生应该是对学校的宣传工作关注不够,但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宣传的效果并不乐观。如图10所示。

(三)回乡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父母的意愿对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就业意愿影响较大。在问及“您的父母希望您毕业后回老家就业吗?”问题时,仅有14.05%的大学生表示父母不希望他们毕业返乡,但是有55.92%的大学生表示父母没有明确要求。如图11所示。

接下来的数据调查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父母的意愿对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的就业意愿影响较大。在问到“父母是否从小教育您好好学习,考上大学,离开农村,出人头地?”时,48.48%的大学生表示“时常是”,38.29%表示“偶尔是”。如图12所示。

在问到“父母的意愿会影响你的就业去向吗?”问题上,60.33%的大学生表示“有部分影响”,17.36%的大学生表示“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如图13所示。

在问及“您毕业后更愿意前往哪个地区就业”问题上,我们欣喜地看到有22.59%的大学生选择回到农村或西部地区(如图1所示),且他们选择回到农村基层就业的原因主要有“服务农村、建设农村”和“有很多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如图14所示。

四、原因与结论

(一)国家对大学生在农村发展的政策支持不足

从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就业意愿来看,绝大部分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城市或发达城市,而不是经济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这主要是因为,经济比较发达往往意味着就业机会多,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解放,各项制度比较规范,职业发展潜力大。”在农村大学生看来,农村发展现状的就业吸引力仍然不足,国家对农村发展的政策倾斜和配套措施尚不够完善。国家只有营造更加适合大学生在农村发展的政策环境才能不断提高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的积极性。

(二)农村政府与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及其家庭缺乏联动

国家虽然对农村有详实的政策支持,广西新农村建设也有相应的政策和措施,相关部门、新闻媒体等也做了大量的宣传,但大学生对此仍知之甚少。这也反映了农村基层对这些政策的宣传还不全面。农村基层往往以大学生常年在校无法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为由,将国家政策宣传的工作完全推给高校。农村基层如果能与大学生家庭建立联动机制,及时、全面地向大学生家庭宣传中央农村政策和大学生基层就业优惠政策,便能有效转变农村家庭的传统观念,进而有助于解放众多大学生及其父母的择业思想。

(三)高校对中央农村政策和大学生基层就业优惠政策宣传力度不够

大学生常年在学校学习和生活,对于各项政策关注程度不够、了解不到位等的主要原因还在于高校对政策宣传不全面、不深入,对农村籍受资助大学生的教育缺乏针对性和指导性。“目前高校的教育定位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但在课程设置、校园文化和日常教育中都带有明显的城市特征,还是在为城市的人才培养服务,对非农专业的高校而言更是如此。”高校的普遍做法往往只在固定的时间段,如仅在每年的资助活动月对受资助的贫困大学生进行诚信、感恩等教育,只是在每年的毕业季例行公事般对应届毕业生进行“选调生”、“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特岗教师”等优惠政策的宣传,宣传教育工作缺乏系统化、常态化。对于农村政策和建设等问题,如果没有高校和教师的引导,学生很少会自发主动地去了解、关注。

(四)家长的观念对子女的就业去向选择有较大的影响

中国素有“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尤其在农村这样的观念更是根深蒂固。一个农村大学生往往承载着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个家族的期望。在农村基层调研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对于大学生就业去向的问题上,父母嘴上往往都会说随子女的意愿,但是内心上还是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回到农村,总是希望子女能找到一份体面而稳定的工作,光耀门楣,不少父母甚至认为上了大学还回到农村是件很丢脸的事。如果农村籍贫困家庭能够理解和支持子女大学毕业后返乡就业,那么将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建立返乡就业的信心。

(五)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就业目标定位存在偏差,择业期望值偏高

不少农村籍贫困毕业生将就业目标定位在地理位置优越的大城市,薪水较高的外资、合资企业和待遇、福利、社会地位较高的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但是这些行业每年的职位供给十分有限,竞争必然激烈,往往是一家欢乐九家愁,而大多数贫困生即使在城市就业竞争中失利,也很少有主动回到农村、服务家乡、奉献基层的心理,他们总感觉如果在城市找不到工作而回乡就业就有失颜面。”面对目前社会新增就业岗位远远低于求职人员的巨大缺口,农村籍贫困大学生如果能够主动转变就业观念,而且谁能更早转变,谁就能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尽管大部分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毕业后希望离开农村,但当前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农村建设的投入以及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绩还是很振奋人心的。在走访调查中我们发现,凡是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新农村建设已见成效的农村家庭和大学生普遍表示毕业后愿意回到家乡参与建设。同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两成的大学生对反哺农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持肯定的态度(见图1)。他们亲身感受到家乡巨大的变化,对国家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也比较了解,愿意回到农村,服务农村,建设家园。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通过中央、基层政府、高校、家庭多措并举,大学生自身调整就业观念,就能够引导更多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回乡就业,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去。

【参考文献】

[1]西奥多・W 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邵雅利.农村籍大学生回乡就业意愿及影响因素――以福建为例[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2(4)

[3]王昌松.高校贫困生工作(上)[M].济南:泰山出版社,2010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广西学生资助研究专项课题“广西高校农村籍受资助贫困大学生‘反哺’农村的现状与对策研究”(2014ZZ006)

【作者简介】赖远妮(1982― ),女,广西桂林人,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现实问题;孙宝会(1983― ),男,广西桂林人,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贫困大学生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2005年7月13日,天津大学精仪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赶赴河北××南马庄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调查工作,此行,我们带去了33个贫困小学生的学费,共计3036元,2000余件衣物及三台电脑,还有在南马庄当地进行健康和法律宣传的宣传册200余册。在那里,我们对当地的学校和贫困学生进行捐助,帮助这些家庭缓解经济压力,同时我们进行了当地农村经济和教育问题的调查,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实践小组进行了讨论,得出了一些不太成熟的看法,也给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一、合并学校的问题

在此次调查中,我们走访了南马庄乡所有村落,当地有一条国道,国道附近的几个村交通还算比较方便,孩子上学也可以到就近的几所小学,但当我们来到处在山里的桦木沟村时调查发现,该村竟然没有一所学校,我们采访了该村的村支书,他告诉我们,桦木沟村本来是有两所小学的,一个在上庄,一个在下庄,孩子们上学都可以就近,而自从几年前县里下了合并学校的通知后,这两所小学都被取消了,这个村的孩子上学只能去离这5~6里地的谢台小学,桦木沟村到谢台村全是山路,孩子们每天上学都要家长陪同步行去,我们亲自走了一趟,这一趟山路下山都要一个小时,还是我们走得比较快的情况下,每位家长每天接送孩子往返就要四个来回,这极大地占用了家长们的劳动时间。

而在离乡政府最远的桑树堰村,情况比这还要糟糕,桑树堰在离乡政府十几里地的大山上,该村没有小学,孩子如果要上学,只能到十几里地外的小关城村,同样只能走山路,所以村子里有孩子的家庭都搬到了其它村子或县城里,该村的人数也越来越少,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该村未来很有可能面临消失的窘境。

若果说这些小学校是通过合并来使有限的教育资源集中起来形成更大的教育规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话,我们还是可以理解的,可是接下来的调查发现的问题就让我们很难接受了。

南马庄乡仅有一所中学——马庄中学,当地的孩子小学毕业后都要在这里念初中,而从今年开始,这所中学不再招收初一学生,原因同样是学校合并,当地的小学毕业生如果要上学的话就要去北城乡的一所中学或是县城的新源中学,这些学生在那里只能住宿,无疑又曾大了日常开销,这给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又添上了沉重的负担。我们在入户调查时了解到,一个初中生的每年学杂费是720元,再加上吃住的费用,一些条件还可以的教庭都吃不消,更别说那些占当地人口多数贫困的家庭了,而这些孩子所面对的只有残酷的事实——辍学。

采访回来,我们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重,眼睁睁的看着一个个稚嫩的脸庞,本来应该坐在洒满阳光的教室里认真地听老师讲课,而这些孩子却要过早的离开那里,去面对艰苦的生活,他们面对的却是我们不能承受之重。当地教育部门想提高办学质量的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提高办学质量和让所有孩子都上学,孰轻孰重?我想任何教育主管部门是绝对不能以牺牲孩子受教育的权利为前提的。教育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办的事业,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人,又怎么可能能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所以我们认为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应对此项决定慎重考虑,应该多听取学生家长意见,结合当地实情,有针对性地所制定方案,当地中学应尽可能保留。其次,当地政府应该尽快集资,将当地一些偏僻山村的路修建起来,解决当地孩子上学难的问题,这才是解决问题最重要的一步!版权所有

二、“一费制”的问题

按照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的要求,自2002年秋季开始,在贫困地区中心小学试行“一费制”收费办法,具体做法是:在严格核定课本费和杂费的基础上,中和考虑两项费用制定一个合理的收费标准,只向学生收取一次费用,不再收取任何其它费用。该举措是中央为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规范农村教育收费,更好的治理乱收费现象而出台的。据了解,全国人大已作出决定,今年下半年开始,全国贫困地区普遍推广一费制,并计划在某些特定地区实行义务教育免费制。

我们这次来到××南马庄乡,我们资助的每个学生捐助92元。我们调查时看到他们这学期所交的费用单据上写着92+38+50=180元。92元为一学期学费,38元为杂费,50元为微机费,也就是说我们的资助解决了他们的学费,而剩下的由他们自己承担。杂费38元还是可以接受的,那剩下的50元微机费又怎么解释,而我们在来之前的准备过程中,当地校长也没有和我们提到过这件事。我们在调查中得知,微机课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开设,每周两次课,上课时多是练习打字。我个人认为,当地学校提前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知识的初衷是好的,可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孩子们连学费都交不起,这50元的微机费更让他们难以接受,而且购进10多台电脑的费用,足可以好好改善一下学校的设施,有的孩子连坐的凳子都要从家里带过去,这种情况下,开设微机课实在是不能让人理解的。再有,此类课程如果真非开不可,那在初中或高中阶段开设也是不晚的,每年为这门课程交100元,大概能抵上一学期的学杂费了。而和当地老师及校长的谈话中,他们说这门课完全是自愿的,之后询问孩子家长时,他们却并不知道是自愿的,孩子听老师的话要交钱就回来向家长要,而在农村家长并不清楚上的课要教些什么,以为是课就要上,而且别的孩子都上,自己的孩子也不能太委屈了,只能东拼西凑把钱交了。这在富裕地区也许并不算什么,而在如此贫困的地区,教育部门应当考虑一下当地的实际情况。

据我们了解的情况,实行一费制后,小学生一学期为360元,初中生一学年720元,这个数目在大城市里也算很高了,虽然实行了一费制,但费用没有明显降低,作用并不显著,而且小学升初中由于费用增高,所以辍学率依然很高,这的确是一个应该重视的问题,我们真不希望看到能保证孩子上学的“一费制”最后只变成了“一废纸”!

三、办学经费的问题

和当地中心小学校长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当地小学教师的工资由县里统一发放,基本保持稳定。但小学校的办学经费少得可怜,一年只有500元,当我们来到学校看到实际情况后,真如校长所说的,残破的教室,损坏严重的课桌椅,孩子们经常因为椅子散了而摔到地上,地面凹凸不平的小操场,只有两个快散架的篮球架,学校里没有什么体育器材和实验教学的教具。当我们把我们捐赠的足球交到校长手里时,校长脸上闪过一丝无奈的笑容,和我们说这些东西我们还得锁起来,不然孩子们不小心打碎玻璃我们都没有钱换,听过这些,我们心里又是一阵心酸。

针对这些现状,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第一、要加大教育投入,毕竟教育是一项没有钱都要搞的事业,县乡两级政府更应注意对农村加欧语的重视程度,真正把农村基础教育摆在发展的优先地位,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力度,要把学校的办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时划拨给学校,以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展开。

第二、注意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学校一方面可以积极争取社会力量办学。另一方面,要采取措施,积极开展勤工助学活动,拓展创收门路,增加收入以弥补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各级政府也要积极为农村学校勤工助学创造条件。版权所有

四、农村学校教师素质的问题

五、山区农民的收入问题

这可能是我们来到××感受最深的一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在××县城作了几份对比性的调查,县城居民主要是工人,或从事第三产业和服务业,平均年收入在1000~2000元左右,对于当地的物价水平可以接受。

当我们来到南马庄乡,作了近百份问卷调查后发现,当地的贫困农民的情况是如此一致,人均五分地,一个四口之家可耕地两亩左右,农作物清一色全是玉米,偶尔有人种马铃薯和豆类,但产量很小,一亩玉米地平均打七八百斤玉米。令我们惊讶的是,他们收获的农作物从不做现金交易,全部都用来自己家吃,偶尔换一些细粮吃(当地145斤玉米换50斤大米,100斤玉米换50斤白面),一年到头下来,如果这个家庭只靠种地根本见不到一分钱,甚至连来年的再生产都无法保证,当地可耕地面积少,土质不好,农作物单一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农民日常其它开销都是靠在农闲时间打零工,但因为没合法手续,他们的工资经常被拖欠,有的在外面辛苦一年竟然一分钱都拿不到,还有的在山里家里腾不出多余劳力的,只能靠养几只鸡或猪,或者是上山采药,同样是辛苦劳作一年,这些农民一年下来不是收入很少仅二三百元,就是一份收入都没有,有的甚至还要拉债。看到这些情况,对我们这些去调查的学生触动很大。

自从农业税减免后,每家每户都省了二三百元,确实让农民把勒紧的裤腰带送了送,之后的粮食提价也保证了农民的利益,而在当地的农民所面对的问题,却不仅仅是几项政策就能解决的,这还有待对当地经济进行更深入的考察,去寻找问题。

六、贫富不均的问题

在当地,贫困是一个很广泛的问题,在广泛调查这些贫困农民的情况后,我们也对村子里一些比较有钱的人进行了访问,希望能从他们那里得到一些致富的经验。例如,我们来到一个村子,该村村支书很热情地招待我们,我们中午饭就是在他们家吃的,来到他家时,感觉他家的建筑很扎眼,和其它岌岌可危的房屋形成鲜明的对比,高大宽敞的小楼房更像是一所别墅,家里电器一应俱全,卫星电视里的竟然能收到国外的频道,这和我们在村子里看到的其他人家真是天壤之别。在我们对他询问一些情况时,他却是闭口不谈,我们只知道他开了一个矿,是矿主。但之后发现的情况令我们异常气愤,当他家的孩子过来和我们见面时我们发现他竟然是我们资助的33个贫困生之一,因为贫困生名单是当地学校提供上来的,可见在确定名单时,这里面肯定在村支书和校长之间存在问题。这顿饭是我们来到××应该是我们吃的比较好的一顿饭,但我们大家的心情却十分沉重。

其实,我们想反映的问题并不是这个村的村支书致富的方法是否光明正大,我们只希望作为一个村的书记,应该想着怎么样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带领全村的村民共同奔向小康,要造福人们,而不是只造福自己。以上我所说的毕竟是我们看到的一些个别现象,其实我们到的村子大部分村干部都是不错的,例如,桑树堰村,是给我感受最深的地方,那里交通不便,人民生活都很贫困,当我们来到书记家里时,看到的情况让我们很感动,一件几乎不能住的破房子,一年800元的工资,书记孤身一人,但和他的谈话中,我们却丝毫感受不到书记对自己家情况的不满意,他和我们始终在谈修路的事情,打通一条唐县和××县之间的路已经成了书记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正是有这样一个人民公仆在农民中间,始终想着农民,我们的农村才会有希望!

七、对当地政府的一些看法

对于南马庄乡贫困的问题,我们觉得政府在这方面应该有所作为,毕竟当地人民靠自身条件搞发展的机会和可能性都很小,政府应该主动给与当地人民一些行之有效的指导或是资金方面的支持,而我们在对当地人民进行调查时得知,当地政府从没有主动给当地农民以帮助,也从没搞过一些致富的方案。当地农村农田没有任何灌溉设施,农民每年只能靠天吃饭,村民种地也只是凭自己的经验,没有任何科学种田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因为种田知识上的不到位经常会造成减产,乡里也从没派来过技术员到农户中去,一些偏远山村根本没有像样的路,大运输车开不进去,商品交换都成了问题。也许政府资金紧缺可能是这个问题的理由,可仅仅是被动等待是不会有发展的,当地政府应主动联系渠道、筹措资金、制定方案、合理有效开发当地矿产和旅游资源,这都是积极可行的。若果当地政府仍然不作为,当地贫困问题是得不到根治的。

贫困大学生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同一时期,上海的文汇报和解放日报、广州的南方周末和信息时报、北京的中华工商时报等也开始不定期地刊登精确新闻。

然而,更早的先行者是中国青年报。1993年1月,中国青年报成立社会调查中心(以下简称“社调中心”),运用调查法了解读者关于热点问题的看法,每个月用两个版面刊登调查结果;1995年1月,社调中心创办《调查・观察》专刊,2007年10月起改名为《青年调查》专版,每周出版两期。

精确新闻颇受我国媒体业界欢迎,经济观察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经济类报纸甚至定期自己研制的经济指数类报告,在读者和业界取得了一定影响力。

但是,跟业界的欢迎态度相比,学术界从调查过程和调查方法的角度,对精确新闻最核心、最独特的调查数据进行质疑,质疑其数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然而,学术界此前的质疑,很少涉及精确新闻的抽样技术和报道选题。

中国青年报《青年调查》专版是我国较早开展、影响力较大、较有代表性的精确新闻报道之一,表1为该栏目2009年11月所有精确新闻报道的一些基本资料,下文将以其为个案,探讨精确新闻运作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精确新闻的实施主体是谁

表1显示,在2009年11月总共23条精确新闻里,《青年调查》大量地采用了报社社调中心跟其他专业网络调查公司合作组织的调查,合作对象包括腾讯网、题客调查网、新浪网、搜狐网以及社调中心下属的民意中国网。另有其他部分精确新闻报道来自商业公司、专业调查公司和科研机构课题组。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青年报《青年调查》基本上以该报记者采写和组织实施的调查报告为主体(也就是说,自采稿件占绝大多数),因此,精确新闻报道的实施主体仍旧是媒体及其从业人员,他们是新闻生产过程中很重要的把关人,决定了精确新闻的报道主题,相比之下,普通人很少有机会为精确新闻设置调查议题,这一栏目并非社会舆论或民意自由设置议题的平台。

囿于报纸自身定位,《青年调查》的精确新闻里,其中14条新闻的选题涉及青年及其所关心的话题,如青年就业、学生择校、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等,其余新闻选题集中于社会热点、房地产、社会生活以及文化话题,而很少涉及广大社会公众更期望了解的经济、时政等硬新闻,也很少涉及公共利益和公共事务。从这一角度出发,《青年调查》只不过是帮助中国青年报实现了针对目标读者传播信息这一目的,而如果将其当成“展现民意反映民意”的舞台,未免夸大其辞。

《青年调查》2009年11月只有2条精确新闻是由商业公司的,事实上,在采用商业公司的调查报告的时候,《青年调查》的记者和编辑的态度有所保留。他们很明显地意识到了商业公司调查报告背后的商业目的,所以都会努力“改写”商业调查报告,这也是强调记者把关人角色的必然结果。

常见的做法之一,是模糊商业调查的实施主体,而这一举动的直接后果是使新闻失掉了消息来源,自然也就降低了新闻的可信度。《环保政策明显落后于公众环保热情》(11月26日)一文采用了这一处理手法,然而文章里对调查的实施主体交代模糊,令读者对数据的可信度产生怀疑。

做法之二,是在商业调查报告的基础上加入媒体自己实施的调查报告,将两个相近的调查写到同一篇报道里去,然而这样做,对新闻的时效性提出了挑战,《留学市场迎来刚性需求时代》(11月19日)一文就是如此处理的,除了引用商业公司最近的调查报告之外,文章还引用了报社社调中心自己组织的调查报告里的数据,但是这一调查是2004年实施的,在时效性方面明显滞后。可见,在平衡多样化消息来源和新闻可信度方面,精确新闻在实践中面临着严峻考验。

精确新闻的调查对象是谁

在11月份《青年调查》的23条精确新闻里,13条采用了网络调查手段,这也是社调中心自行组织和实施社会调查时最经常甚至是唯一的手段。网络调查的优势自不必言,成本低廉,样本规模大,数据处理简便,然而它的劣势也很明显,最突出的,就是不能采用概率抽样手段,以至于无法估计抽样误差,简单地说,非概率抽样的结果无法用于推断总体情况,只能够用于描述被调查对象(即样本)的特征。从这个角度而言,基于网络调查而完成的精确新闻不能反映“民意”或大众的立场,而只是被调查的少至几百人多至几十万人的看法。

网民出于自己意愿而参与网络调查,就是志愿者抽样。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比起其他群体,那些性格开放的男性年轻人自愿参与调查的主观意愿更加强烈,因此有理由相信,志愿者抽样反映的,可能是这一类特征的网民(或受众)的看法,而非“所有”网民(或受众)的看法。

事实上,《青年调查》的精确新闻经常混淆“随机抽样”和“随便抽样”这两个概念。随机抽样是依据随机性原则而进行的概率抽样,随便抽样往往指研究者出于方便和便利的理由而进行的抽样,电视记者在街头采访路人就是典型的随便抽样(也叫便利抽样或方便抽样)。《92.2%希望工程受助生愿意参与公益活动》(11月5日)和《“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11月12日)两篇报道,都在正文里使用了“随机抽样调查”这样的表述,但是,稍懂抽样调查的人都会对其表述的准确性产生怀疑。

前一篇文章提到随机抽样调查了1567名希望工程受助生,但是,新闻里缺乏三个关键信息:(1)没有交代抽样对象的总体,即20年来希望工程共资助了多少名学生;(2)1567名受助生是依据什么原则抽取出来的;(3)调查问卷的应答率是多少,换言之,拒绝参与调查或未能找到的调查对象有多少。很显然,以希望工程20年里所有资助的学生为总体,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或整群抽样手段,从中随机抽取1567名,是一种非常费时费力的做法,而按抽样调查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调查结果可靠地推断总体情况。然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组织实施关于希望工程的调查,并且大张旗鼓地在中国青年报上同时发表4篇报道,占据了整整一个版面,其调查动机,就在于宣传自己活动的成绩,当调查的组织者并不在意调查程序是否可信是否有效时,精确新闻就注定是不精确的。

后一篇文章也是基于一份调查报告的内容改写而成,新闻里特别强调这次调查采用了“随机抽样和实地观测”两种研究手段。令人起疑的地方有两点,

第一,它“恰到好处”地调查了10500位北京市民和在北京居住过2年以上的1000名外籍人士,概率抽样调查的应答率是100%,这几乎是天方夜谭,抽样调查的时候,被拒绝或无法找到中意的调查对象,这是家常便饭,整数位的调查样本量,在不交代应答率的背景下,只会让人觉得这是事先规定好的样本量,研究者主观目的过于强烈,不尊重调查对象的选择权,也不尊重数据。

第二,它没有交代依据什么原则从上千万北京市民里“随机”抽出10500名调查对象,文章里特别强调,在北京381个公共场所进行了超过8000小时的实地观测,在公共场所里找离访问员距离最近的人进行调查,这是上文所说的非概率的便利抽样,非常省力,难道这个调查舍弃了更经济的做法而选择了难度更大要求更高的概率抽样?新闻里缺乏进一步交代,

事实上,当调查某个城市里的所有居民时,常见的比较准确又比较经济的做法是整群抽样,依据居委会或社区数来划分群,然后在每个群里进行简单随机抽样,当跳过这些细节,只一味强调样本量之大的时候,内行读者想要更多追问一句:“随机抽样”到底是怎么进行的?

精确新闻的结果是否可信

如果说,囿于报纸目标读者和网络调查手段的技术限制,精确新闻很难克服“先天的”束缚,那么,当刊登来自专业研究机构的非商业调查报告时,记者和编辑也应当对其内容持审慎的态度,坚持独立判断,写出高质量的稿件,在这一方面,精确新闻所面临的要求跟其他新闻品种相比,所差无几。独立判断和专业化操作手段,是记者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本身无可炫耀之处。当记者失掉了独立公正的判断力,也就减弱了新闻的可信度。

11月12日《南理工今年本科毕业生平均月薪2583元》一文的数据来自南京理工大学的一份调查报告,这样一个标题很容易让读者认为,南京理工大学2009届毕业生平均月薪是2583元。新闻里同时提到,这项调查于2009年5月中旬启动,由校方执行,调查了2008届、2009届和2010届三届毕业生共3300名(在新闻里,又一次出现了不交代毕业生总体数量的整位数样本规模)。首先,2008届毕业生已经离开学校一年,如何找到他们并实施调查,这个执行过程中碰到的实际困难如何解决,新闻里并无交代。其次,针对文章标题里2009届毕业生平均月薪情况这一信息,这些学生在7月份拿到毕业证书之后才开始正式工作,月收入情况是他们工作之后才能够获得的信息,5月份对尚在学校的应届毕业生进行调查,他们回答的是“期望月薪”、用人单位“承诺的月薪”、还是“实际月薪”?新闻标题和正文里,都在强调最后一点,即“实际月薪”,然而实际执行过程中,很有可能是用前两者取代了第三个概念。

精确新闻被人所看重的一点,在于它通过数据提供了更强的解释力,但是在实际操作里,大量的精确新闻为了在有限版面内提供更多信息,转而只提供数字不提供解释,然而,不经过记者和专家的人为解释,数据无法转化为简单易懂的信息,它的解释力也在下降。

《贫困生最大心理压力来自回报父母高期望》(11月17日)这则新闻如标题所示,认为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主要包括回报父母高期望造成的焦虑感、相对剥夺造成的自卑感以及未来就业困惑造成的抑郁感,同时,新闻里也提到了55.8%的贫困大学生选择本科毕业后考研究生,31.9%的贫困大学生选择直接就业,只有12.2%的贫困大学生没有想好未来的职业规划。考研超过直接就业成为贫困大学生的首选,做出这一选择的直接原因,在于就业压力,它能够有效缓解前述三个心理压力来源里的第三个――为了就业困惑造成的抑郁感,却无助于缓解回报父母所带来的焦虑感――最大的心理压力。

如果我们相信数据是真实可靠的(这是一次非概率抽样,样本无法推断总体,因此只能说是对163名被调查贫困大学生的研究结果),那么,就不能回避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学生们不选择最能缓解自己心理压力的途径呢?比起本科生学位,研究生学位更能满足父母对于学历的高期望。如果考研是为了将来更高的收入和更稳定的工作,那么,在就业压力日渐增大的当代中国,这些贫困大学生的美好愿望一旦落空,会不会造成新的悲剧?

如果讨论得更深入一些,应该说,心理压力的三个来源相互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于调查对象身上,它们之间不是互斥的,虽然最多的人选择了“回报父母的焦虑感”,但并不必然意味着这是最重要的原因,比方说,大一新生可能还意识不到就业现实的严峻,但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应该是小学中学就能够体会到的。假设这是一个单项选择题,可能最多的人会选择“就业困惑造成的抑郁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解释为什么超过半数的调查对象选择了考研而非直接就业。

这些通过数据分析所揭示出的新问题,需要记者和专业人士的解读,只有提供深入的分析和解释,才能够透过表面的数字迷雾看到本质,才是提倡精确新闻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为什么媒体欢迎精确新闻

上文提到了精确新闻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足以展示这一新闻品种操作之困难以及对记者编辑业务素质要求之高。这些问题,媒体实务界并非完全不了解或不知情,但他们仍旧选择了视而不见,究其原因,精确新闻可能成为新闻竞争压力之下的取巧做法。

相比其他新闻品种,精确新闻在消息来源、新闻内容、表现手段方面具有自身特点,符合新闻追求的新奇特要求,这使得它具备了被媒体的资格。当媒体成立专门的社调中心自行组织实施调查时,能够以较经济的制作成本提供更多独家新闻,也能够避免对商业调查公司的依赖,因此,媒体欢迎精确新闻。

实际操作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不精确的精确新闻”现象,说得更严重一些,就是新闻失实的一种表现,因为它没有能够反映事实的全貌。我们通常认为,新闻失实主要指事实不准确不全面,精确新闻失实与此不同,它不是指“无中生有”地捏造虚假数据,而是指有意或无意地隐瞒数据里的关键信息从而保证新闻的说服力,即信息披露不充分,包括不报道那些对新闻或消息来源不利的数据信息、不报道操作程序和抽样程序、不报道调查报告里比例虽低却具有更大意义的数据等等。

新闻是一种信息,记者是讲述信息的人,记者必然有自己的立场和能力,当部分信息不能被有效传递给受众的时候,精确新闻其实是在欺骗受众。随着受众媒介素养水平的提高,精确新闻里的不当操作会令他们生疑生厌,最终伤害媒体的公信力。

在平衡商业调查和商业利益方面,《青年调查》做得比较好。某些经济类媒体动辄搞排名,以精确新闻之名行创收之实,混淆了新闻和经营两个部门的业务活动,这是未来精确新闻发展过程中尤其值得警惕的一个趋势。

既然冠以“精确”之名,精确新闻就应当在“精确”方面有所努力。未来的精确新闻如果想克服现有缺陷,那么,需要在以下几点多下工夫:

第一,完整展现抽样过程、抽样准则、抽样手段,交代样本总体规模和应答率,停止对“随机抽样”这个概念的滥用误用;

第二,坚持对数据的质疑,不迷信任何数据和调查结果,坚持记者的独立判断和独家分析;

第三,完整报告所有相关数据,尤其是那些可能调查结论的数据,容纳多元观点;

第四,承认调查的局限性和缺陷,不自大,不自恋。成熟理性的受众,不会因为新闻产品的不完美而遗弃它,却会因为媒体的不诚实态度而产生疏离之心。

贫困大学生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步骤一:征文募捐

第一步:

大学生是社会上的一个较普及的知识群体,而且没有过多的接触到社会上的一些过激思想,他们至情至性,拥有纯洁的感情,他们会对自己的同胞伸出援助之手。因此,这次在大学中举行救助贫困大学生征文比赛,并借此扩大宣传影响,以期获得最好的募捐效果。

活动地点:学校礼堂。

参与对象:在校大学生和老师。

活动要求:由学生会组织安排活动,并制定出相关规则;

每个选手的分数都要求在下一个选手结束时给出。

活动细节:一)由学生会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并介绍评委与相关规则;

二)进入比赛环节,由选手开始进行征文比赛的前半场;

三)进入互动环节,进行有奖竞猜环节,尽量活跃现场气氛;

四)进入活动下半场,由选手继续参加比赛;

五)进入活动终结阶段,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

征文奖励方式:活动一等奖奖励社会实践学分3分;

活动二等奖奖励社会实践学分2分;

活动三等奖奖励社会实践学分1分;

第二步:

在第一个环节的带动下,由学生会和其他负责人在学校设立募捐点,进行收集,募捐形式不限。具体安排如下:

(1)设三个募捐点,抽一部分学生分三组分别负责每一个募捐点,具体地点临时再定;

(2)募捐活动进行两天,早七点半到晚七点半结束,其中任何时间都必须有人值班。

(3)活动所需物品如椅桌,募捐箱等,有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提供。

(4)人员的具体安排和其他事项临时再安排。

步骤二:“造血计划”

正所谓输血不如造血,对于一个穷人而言,给他钱并不能帮他解决问题,而解决贫困的最好办法就是交给他致富的方法,教会他怎么在社会上生存,教会他各种本领才是最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只要我们能从实质上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帮助贫困生找到致富之路,缓解贫困。

活动目的:为了帮助他们掌握就业基本知识,以便他们能够自己就业,解决其自己的生活问题与发展情况。由于学生最大的任务还是学习,所以这里的“就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到社会上去工作,而是教会他们怎么合理利用时间,怎么好好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利用这些时间去实践、去锻炼自己、磨练自己,让他们树立“人穷志不穷”的信念。

活动方式:以开讲座的形式举办此次活动。

活动组织人员:由学生会成员与各班委成员组织此次活动;此外,请各学院领导或者社会上很有影响力的成功人士或者高年级在这些方面很有经年的学长组成特邀嘉宾,为贫困大学生解决心中的疑惑,为其做各方面的指导。

活动地点:学校科技讲座厅。

活动具体安排:(1)会场的布置。简单对会场进行布置,例如标语、幻灯屏幕等的设计等。

(2)组织学生有序进场;请特邀嘉宾入场。

(3)活动具体进行办法:大会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有特邀嘉宾为大家讲述各自的经验;二,由学生对嘉宾进行提问,嘉宾为其解决各自的问题。

其他事项:如有其它情况节是在临时做安排。

步骤三:公司募捐

虽然公司是以赢利为目的的法人,但他们同样也注注重到社会效益并注重精神财富的积累。当今社会的他们,注重的已经不仅仅是经济效益了。我们可以与市内各公司联系,宣传我们的策略,宣扬贫困大学生的相关事迹,征求他们的认可与资助,并将其善行公之于众,作为名誉回报。

活动安排:由学生会安排社工班级的人分组进行与公司领导人的联系,宣传我们的思想,讲述贫困大学生的故事,以期能得到他们的资助。

活动地点:包头市内。

参与人员:学生会成员及相关学生。

步骤四:“一对一”活动

这是一个很“古老”的办法了,具体说就是对社会上的一些有雄厚的经济实力的个人进行宣传,让他们对我们的贫困大学生伸出援助之手进行一对一的结成派对帮助。

活动具体安排:(1)对贫困大学生群体进行筛选,选出相对比较贫困的;

(2)给他们的事迹写成故事、评论,向社会进行宣传,让那些愿意伸出援助之手的人们了解他们,进而帮助他们。

(3)如果有愿意帮助这些相对贫困的大学生的,在他们答应之后,安排学生和帮助者见面。

(4)之后,我们请求以学校或者市政府的名义,对这些帮助者表示感谢。给他们以高度的评价和社会荣誉。

活动方式:由于这这活动的对象比较特殊,所以就应该采取特殊的办法,对社会进行了我们的宣传之后,我们留下我们的联系方式,一旦有人回应,我们立即派人和他取得具体的联系;第二,我们也可以对其他知名人士、经济实力雄厚的个人或团体以寄信的方式开展我们的活动。

活动地点:不限。

步骤五:联谊晚会

活动目的:为了对社会各界帮助我们的贫困大学生个人、集体,公司企业表示感谢,我们特举办一场相对大一点的晚会,同时也为了增加大家彼此之间的感情,让温暖继续下去,让爱心继续下去。

活动时间:12月18日。

活动地点:学校礼堂。

活动安排:(1)由学生会文艺部组织挑选、排练节目。

(2)在节目的挑选上,应多注意以“感恩”为主题,可以邀请其他学院比较有品牌的节目,展示我们,也展示科大。

(3)晚会会场的布置:应该多强调一种更人文更温馨的场面。让大家能有种很舒心的感觉。

参加人员:邀请那些帮助过我们的群体,学校学院领导贫困大学生及其他学生。

方式:对比较远的,我们可以发邀请函,近一点的,我们抽时间亲自去请他们。

活动经费问题:由于晚会好多地方都必须有资金的保障,所以我们需到外面寻找赞助,即所谓的拉赞助;因为这也是学院的活动,可以向学院申请一部分资金。

其他事项:如有其它情况节是在临时做安排。

步骤六:实践活动

活动目的:为了将步骤二的思想落实到实处,特举办此次活动。具体说就是利用相对比较集中的时间,组织贫困大学生外出打工,真正体验生活,体验挣钱的艰辛与不易,更是锻炼他们的真正动手能力。

活动时间:一月十五日或者明年暑期。

活动地点:可采取就近原则,也可以有组织得到外地去,但必须是可靠的介绍和联系。

活动具体安排:(1)对于此次活动,采取自愿原则;

(2)对于打工的单位,可有完全有学生自己找,也可以有组织的安排;

(3)在活动中,必须有相应的负责人,负责安全等其他方面的问题;

此外,对于整个活动策划预算为500元,主要用于各个步骤的活动支出,例如一些后勤物资、条幅,活动所需物品等。

整个活动初步计划如此。

大学生活动策划书范文(二)

一、活动主题:永恒的长征

二、活动目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三、活动背景:**年**月至**年**月,中国工农红军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这交织着血与火、苦难与忠诚、奋斗与牺牲的漫长征程中煅造出的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为了纪念红军长征出发**周年,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在新时期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四、活动宗旨:学习红军在长征中克敌制胜、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了解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卓绝的长征历程,理解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和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动员广大团员青年深入学书记讲话精神,弘扬新时期长征精神,增强团员意识

五、活动内容:

1`活动负责人:xxxx,xxxx

2`活动人员:0xxx全体同学

3`活动步骤:

(1)班级团委做好前期联系工作(如观看影片的场地由彭负责,以及出宣传报所用的材料由xx负责)

(2)以xx为组长确立一支板报宣传队伍到社区出黑板报为这次的主题做公共宣传

(3)班级组织一次电影活动,深刻认识长征的影响及其意义,并讨论关后感,交流自己的认识与看法

“永恒的长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周年

团队名称xxxx

活动时间九月下旬

活动地点xx

服务内容

(4)以xx为组长确立一支板报宣传队伍到社区出黑板报为这次的主题做公共宣传

(5)组织一次电影活动,深刻认识长征的影响及其意义,并讨论关后感,交流自己的认识与看法

团队人数

12人

指导老师

姓名xxx

学院xxx

职务(职称)xxx

联系方式xxx

团队名单

活动所在地情况

当地接待单位接待人姓名接待人联系电话

已掌握的当地基本情况

已联系的当地媒体情况

当地团组织或有关单位对实践活动计划的反馈意见

(盖 章)

活动期间安全措施

经费预算

交通费住宿费宣传费

大学生活动策划书范文(三)

大学一年级对于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时期,高考后在经历一系列的变动中,心理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而到大一下学期末,经历这一系列心理震动沉淀后,学生心理趋于稳定,此时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状况调查,将能集中反映大学生精神状况,有利于采取积极措施对大学生心理进行干涉,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调查目的:通过对数计学院大一学生进行心理问卷调查,分析大一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在调查报告中提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议,以帮助老师开展班级建设,让数计学院成为一个富有生气,积极向上的集体。

活动时间:6月2日~6月15日

活动范围:数计学院大学一年级

活动流程:

1、由会长向学院团委负责的老师提交活动策划书,并记录老师的活动建议。

2、特研会召开会议讨论调查计划,确定具体调查包含的方面,并分配任务,其中由秘书部负责问卷调查的初稿拟定工作,其他部门负责提供经过筛选的调查问题。

3、特研会第二次会议,其他部门对问卷初稿提出建议,交由秘书部修改。

4、第二稿交由团委老师审阅,提出修改意见,再交由秘书部修改。

5、将第三稿交由团委老师审阅,同时将本次活动的预算报告交由老师批复。

6、在6月9日之前完成问卷的调查及回收工作,与此同时由宣传部进行必要宣传工作。

7、预计在6月11日完成统计工作。

8、于6月14日向团委老师提交本次调查的调查报告,并对报告中未注意到的问题进行说明。

9、于6月15日向团委老师提交最终的调查报告和本次活动的活动总结,并将调查报告复印,分别递交给各班班主任和各班班委,方便各班更好的开展工作。

10、将本次活动的策划书,调查问卷,统计报告,调查报告,活动总结整理归档,作为下次展开类似调查时的有益参考。

贫困大学生调查报告范文第7篇

>> 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特点调查报告 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贵州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 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自尊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社会支持影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 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心理防御方式的调查研究 社会支持网络视角下大学生创业压力应对机制研究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 独立学院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社会支持关系研究 贫困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复原力的关系分析 贵州省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社会支持现状调查 社会支持对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影响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适应研究 异域文化下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适应问题研究 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综合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观察 对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网络的调查与研究 贫困大学生认知情绪调节与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 广东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支持研究 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② 唐任伍.精准扶贫思想阐释[N].贵州民族报,2015-12-9:28-30.

③ 宫宇轩.社会支持与健康的关系研究概述[J].心理学动态,1994.2(2):34-39.

④ 杨云.基于教育公平:“留守经历”大学生社会支持构建――以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管理观察,2013(10):86-89.

⑤ 张媛.媒介、地理与认同: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形成与变迁[D].浙江:浙江大学,2014:17-18.

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中:由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世纪教育委会向联合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M].教育科学出版社:56.

⑦ 吴永祥.高校贫困生家庭环境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5:6-12.

贫困大学生调查报告范文第8篇

2016调查报告格式

1.单标题

公式化写法。

公式化写法就是按照调查对象+调查课题+文体名称的公式拟制标题。如《一个富裕居委会的财务调查》就是这样的标题,其中一个富裕居委会是调查对象,财务是调查课题,调查显示文体是调查报告。这样写的好处是要素清楚,读者一看就知道这是写的什么单位,涉及的是哪些问题,文种也很明确。这样写的不足之处是太模式化,不够新鲜活泼。

常规文章标题写法。

具体方式灵活多样。可以用问题作标题,如《儿童究竟需要什么读物?》。可以显示作者自己的观点,如《莘莘打工者,维权何其难》。可以直接叙述事实,如《三个孩子去蛇岛》。可以用形象画面暗示文章内容,如《航空母舰逐浪经济海洋》。还有种种写法,不再一一例举。

2.双标题

双标题由正副标题组成,其中正标题一般采用常规文文章标题写法,具体手段如上所述。副标题则采用公式化写法,由调查对象、调查课题、文体名称组成。如《明晰产权起风波对太原市一集体企业被强行接管的调查》。

前言

调查报告的前言一般要根据主体部分组织材料的结构顺序来安排,常用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1.提要式

提要式就是把调查对象最主要的情况进行概括后写在开头,使读者一入篇就对它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例如《靠名牌赢得市场关于深圳市飞亚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调查》的开头:

飞亚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亚达)是一家以生产钟表为主的大型企业,1987年成立于深圳。在经济特区这块改革开放的沃土上,该公司坚持不懈地实施名牌战略,终于在竞争激烈的钟表行业后来居上。历经十二年的艰苦创业,飞亚达由一个钟表小厂发展为总资产逾八亿元,年创利润八千万元的上市公司,成为国内同行的翘楚。

这个开头把飞亚达公司发展情况和主要成绩作了概括的介绍,提纲挈领,统率全文。

2.交代式

在开头简单地交代调查的目的、方法、时间、范围、背景等,使读者在入篇时就对调查的过程和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关于北京市家用缝纫机销售情况的调查》一文的开头就是这样的:

为了增强计划性,加强对家用缝纫机的经营,更好地掌握市场销售动态,我们采取了走访经营单位与分析历史资料的办法,对北京市家用缝纫机历年销售情况以及当前社会保有量和市场需求变化进行了调查。经过分析,认为北京市场除上海缝纫机供不应求以外,其它牌号缝纫机销售在北京市已趋于饱和。

这个开头包括目的、方法、范围和结论等几个方面,总的来说属于交代式的开头。

3.问题式

在开头提出问题来,引起读者对调查课题的关注,促使读者思考。这样的开头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出问题,也可以直接将问题摆出来。例如《农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之路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经营的调查》的开头:

近些年,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经营方式,正在我国农村迅速突起。它一出现,就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这种经营方式对我国农业向商品化、现代化转化有哪些作用?应采取什么方针政策扶持其发展?我们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同10个县(市)的有关同志进行了座谈,形成了一些共识。

还有《明晰产权起风波对太原市一集体企业被强行接管的调查》的开头:

企业要求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府规定明晰产权,本来是件好事。可太原市一家集体企业却因为明晰产权被所在区政府部门强行接管,陷于瘫痪。该企业把区政府两个部门告上法庭,至今已一年多时间,早就超过了审结期限,可法院却迟迟不判决。

前一段入笔先提问,后一段是采用叙述的方式直接暴露问题,都属于问题式写法。

2016调查报告范文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更是面临了越来越多的压力,家庭、就业、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因素,让大学生似乎喘不过气来。如果处理不当,大学生心理健康会造成一定得影响,其后果或大或小,小即产生抑郁、自闭、暴力倾向,大则引发自杀,近年来频繁出现的高校学生自杀现象则证明了这一点。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其更好地处理和应对心理压力问题,特进行了此次问卷调查。

二、调查时间、方法、对象

1. 调查时间

2. 调查方法

在网上进行电子问卷调查,共发放100份问卷,有效问卷100份

3.调查内容

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地区的大学生从压力的大小程度、压力主要来源方面进行调查

4.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问卷针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问卷,主要是针对专科和本科大学生

三、调查结果分析

随着世界的迅猛发展,社会竞争激烈,社会关系日趋负责,大学生们承担了

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家庭的压力、父母的期望、就业的压力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在无形中让大学生身体心理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大学生学会提高抗压能力更具有挑战性和不可忽视。此次的调查的对象并非同一间学校,而是来自多所高校,一共有效问卷100份,在很大程度上有一定的可靠性,而通过此次的问卷调查,我们总结出了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压力问题如下:

(一)从大学生心理压力程度上看:

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在大学生心理压力程度上61%的大学生表示对目前的学习偶尔有压力,而认为压力非常大的占了22%,只有13%的大学生认为很少有压力,这结果表明,对于目前的学习,普遍大学生都存在压力,觉得压力非常大的比重不容忽视。当然在这一点上,也有着不同因素的影响,性别、来自的地区、性格都会对这以数据产生了影响。在调查报告中分析,对于压力程度上男生要比女生压力大:54.55%男生认为压力非常大,女生只占45.45%,跟传统观念很有影响,长期以来,男的都被认为是家里的顶梁柱,是要养家的,要学会独自,学会更好地面对社会,也许很早就在他们的心理扎了根,或是在家人父母的长期教育下,儿子要继承后业,赡养父母下无形中有了担子,特别随年龄的增长,男的比女生更快认识社会的残酷和现实,不免会比女生的压力要大。

除了性别方面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程度上有影响,学生来自的地区也有着很大的作用。来自农村的学生会普遍比来自城市的学生压力大:在调查报告中显示,选择压力非常大的,农村的是15%,城市的是7%;选择偶尔有压力的,农村的占43%,相对来说,城市的占18%,这一结果也在我的预想中,农村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要比城市差,从小,农村的学生就被灌输读好书,走出农村的教育,所以农村的孩子在读书方面也会更努力,可这么一来,压力也无形增加了。再加上也见惯了村里的人不断往城市去就业、谋生,甚至有些人家情愿在城市里租房子住也不愿在农村呆,太多太多的事实摆在农村学生面前,除非自己够优秀,比别人更努力,自己才会有出路,才能摆脱贫困的生活。而城市里的学生也许是过惯了舒适的生活,对生活危机感方面就不会比农村学生敏感,因为他们知道起码自己还有家父母的靠山,压力就会比农村学生压力小一点。

当然,性格因素也起到一定的左右作用。在问及现在的压力性对于以前来说,性格开朗的学生要比内向、冷漠、孤僻的情况要乐观得多。

正如图像显示的,选择压力更大了的人中,性格开朗的人占了43.90%,内向的人占了46.34%,在选择压力小了,性格开朗的人中占了70.97,内向的是25.81,相比下比较悬殊,可见,抗压方面,越开朗的学生心理压力方面要小些,这也许是因为心态不一样,对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表现得就不一样。

(二)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方面

从调查的结果看,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方面主要来自就业压力、家庭压力、人际交往、感情处理这四大方面。

从现实的结果看,在主要心理来源中,77%的学生选择了就业压力、43%的学生选择了家庭压力,32%的学生选择了与老师同学交往的压力,30%选择了感情压力,当然还包括一些其他的压力,77%和43%的比例让我不得不重视大学生的心理负担之重,几乎可以说1中就有6、7个人有就业压力,且差不多一半的人都要有家庭方面的顾虑。在问及家庭教育中给压力最大时,74%的学生选择了是来自父母的期望,18%选择了家境不佳即家庭经济不够好,6%是因为家人关系不好。

从中看出,就业和家庭压力是造成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方面,情感、家庭经济问题也是其中重要的部分。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主线,农村的孩子比城市的孩子压力大,男生比女生的压力大,性格内向比性格开朗的压力大。

(三)压力的来源分析

1、就业压力

就业压力是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最主要的方面,可以说是几乎存在大学生活中的,并且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的。社会的复杂,竞争的激烈,人心的难测,让在习惯了风平浪进的大学校园中的大学生们更有恐惧感。近年来,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而相对提供的就业缺口却还是不怎变化,要想在人才济济的社会里钻出一个角落,真是难上难。加上有些同学对自己的专业满意程度不高,在调查中,43%的学生选择了不是很满意,而24%表示没感觉,这么一种状况的确令人担忧,专业方面给不了他们安全感,就外面的竞争又是如此的激烈,两者形成了反差,更是让他们心里忧心忡忡。他们担心就业后的职位不是自己所理想的,工资也怕不尽人意,或是就业中逃脱不了迟早一天被竞争淘汰。

2.家庭压力

来压力来源这块,43%的学生选择了家庭压力,可见份量不乐观。望子成龙,望女成分,一直是众多父母的愿望,他们从小就被授予了高期待,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这方面的压力会更明显一点。寒窗苦读十几年,家人盼的就是子女能够大学毕业找份好的工作,而学生本身也理所当然地背负了这种期待。他们也想尽自己努力不让家人失望,可反观自己的条件和社会的挑战遍不得不感叹前途渺茫,更是时时担心最终大学毕业就是面临失业,给家人当一棒。除了家人的期待,学生的压力也来自于家庭的家境,18%的学生认为在家庭压力这块,家境不好和家人关系不和谐,也是他们心里负担的一个原因。面对着种种的压力,回家就想好好依靠下,找点温暖和支持,可家人间总是闹矛盾,吵吵闹闹,的确人人很揪心,心情也会不好。从身边的事例中,我们也可发现家庭和谐的学生性格会比较开朗,心理承受压力能力也会强很多。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可以发现这一点。

3.人际交往

大学算是半个社会,我们天天都得跟老师同学打交代,相对初中高中来说,和人打交代的频数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面对的人更是各种各种,这要求我们的人际交往技巧能力方面也有所提高。30%的学生选择了与老师同学的交往作为了心理压力的一部分,他们也许烦恼该如何更好地与他们交往,因为在大学,人脉很重要,关系到你的各种评优,况且人际交往能力强的人办事起来都非常顺利,朋友也会有很多。且不谈生活在校园中,仅仅说在宿舍,如何与舍友相处,相互磨合,也需要很好的交流,大学四年,我们几乎都在同一个宿舍,舍友就如家人一样陪伴在身边,如果连和他们都沟通不好,又该如何度过这四年的大学生活。

4、感情问题

到了大学,很多人都选择了拍拖,感情的不确定因素,让大学生们也会苦恼

大学生们会尝到更多的甜酸苦辣。调查报告中,也有30%的人把这点列入了造成心理压力的原因。为情所困的例子在我们身边很多,再加上性格内向,不懂得如何去减轻压力的则更容易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如失恋自杀现象也不罕见。

5、学习压力

到了大学,面对了和与往不大一样的学科,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有所改变,虽说学习的东西不会像初中高中那么多,但是要是真正学起来会比以前的多得多,再加上有些学生对自己专业学习的科目不感兴趣,慢慢学会了逃课和养成了厌学心理。而有些是由于在学院当了干部,不能很好得处理学习和工作的关系,变得会很烦恼。一方面既想通过工作得到锻炼,可却往往对学习有所影响。

四、结语

从调查的结果和我们的分析上看,大学生心理压力是普遍存在的,如何更好地去减轻心理压力,促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有如下建议及策略:

1.形成良好积极的心态。在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何况生活在小型社会的大学校园里,不要跟别人比,因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做好自己的,找好自己的定位,朝着目标脚踏实地地走,即使在过程中失败了,也要学会坚强站起来,因为眼泪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2.不要过于看重专业的冷和热。社会是瞬间变化的,没人可以猜测到以后哪个专业会有更好的出路,所以现在也就不会出现冷与热之分。学好自己的一技之长,因为普遍来说社会还是需要专才的人多,而不是全才。当然专才也并不是不懂其他方面的知识,而是术业有专攻。在学会控制好自己的厌学情绪外,还得正确处理好学业和工作的关系,要在这两方面取得丰收,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大的努力,其中是有得有失的。

3.学会与家人沟通。家庭问题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重点是我看我们怎么去处理。我们的出生我们不能选择,可我们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的,要学会体谅家人,无论家人对你什么样的要求,但出发点都是爱你的,要始终认清这一点。要学会和家人沟通,只有走近家人,才会更好地处理与家人发生的矛盾。

4.放开心胸,学会与别人诉说。心情低落,要学会正确地进行心理辅导,比如可以找别人聊天,或是到外面散下步,或是去唱歌,多采取些可以转移注意力的办法去舒缓自己的心情。也许有些人会比较放不开,对周围的人和事会采取一种防备的逃避心理,这时我们需要适当地放下防备,学会走近别人,这样别人也才能走近你的心里。

上一篇:小学生科学调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水资源浪费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