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住宅范文

时间:2023-02-22 12:34:03 版权声明

民用住宅

民用住宅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民用住宅;设计方案;建筑学;研究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and design of the present,it well analyses the problems and the improved scheme puts forward the feasible countermeasure, to promote residential design quality and effect,which has a very important role and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in this part,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pecific design of the current residential, to make a positive contribution to the relevant technologies and design level.

Keywords: residential; design; architecture; study

中图分类号:F287.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居住方面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生存和发展建设过程当中的一个主要的问题,对于每一个人的生活和日常的工作来讲,都是极为关键的。而相关的民用住宅设计,则是建筑学当中的一个重点性的内容,现今,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民用建筑的实际需求,也是不同于以往,需要在布局合理、质量好并且设计感强等前提条件之下,保证其经济方面的合理性,对于相关的设计人员而言,就需要不断的针对设计的基本方案和技术进行提升和改进,全面的解决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针对当地的环境以及基础的情况,对住宅的设计方案以及设计的工艺技术水平进行不断的改进和调整,以求能够达到高标准和高要求。

住宅的总平面布置

针对住宅的总平面布置,是针对民用住宅设计过程当中的一个关键性的环节,并且对于后期的建设和施工来讲,也是极为关键的一个步骤。在实践操作的过程当中,需要在满足了基本的荷载以及尺寸等等条件的情况之下,针对道路等等日常的需求做必要的调整,并且根据实际的需要,设置一些公共性的设施,诸如健身活动的场地或者是草坪等,同时,在住宅区域的周边,还需要设置相关的绿化,这样既可以提升整体的设计性以及观赏的效果,同时还可以针对环境等进行改良。近些年以来我国针对民用住宅的设计技术不断的在提升,相关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的进步,所以,在实践操作的过程当中,还需要从实际的角度出发,结合建设的实际状况,按照操作的规范来进行设计。

住宅内部设计当中需要注重的几个环节

根据上文的分析,可以对当前阶段的住宅总平面布置有着细致的掌握。下文将针对住宅室内的设计方案进行全面的研究,以求为相关技术的提升做出更加突出的贡献。

(1)针对住宅的功能性额分区进行明确的设计。这一点是相关设计过程当中的重要环节,由于民用的住宅是以家庭为主要的生活单位并且长期的居住的地点,所以,针对其中的功能性的划分,将可以提供人们更好的并且更加温馨的居住环境。首先,在每一个住宅的分区当中,需要设定相关的专门使用的功能,还需要保证每一个分区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针对静态以及动态等方面的因素进行周全的考虑,针对厨卫等分区,进行具体的设计。在平面的设计原则当中,需要针对其中每一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全面的保证住宅空间的合理使用并且相互之间不会产生干扰的情况。重点的针对房间的布置进行研究,不需要每一个房间都绕厅来进行布置,进而导致完整的墙面较少或者是穿插的路线较多等情况,造成室内设计变得比较复杂,不利于整体性的观赏以及室内家具等的摆放,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之上影响了住宅室内的休息区域当中的安静以及私密性等等。所以,针对这一环节的内容,还需要进行合理的明确。

(2)客厅以及居室等的面积设计。针对居室以及客厅等的设计方案,需要很好的根据实际的建设施工情况以及住宅的功能性需求等,来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得出一套完善的设计方案来进行具体的操作。在近几年当中,比较流行的是大客厅以及小卧室等住宅设计,但是,在相关操作和设计的过程当中,针对其比例的把控不够合理,进而导致住宅室内的建筑面积比例严重的失去了应有的平衡性。同时,在相关设计的过程当中,针对客厅的面积以及楼层的实际高度没有进行很好的掌握,导致其出现不够协调的情况,这样的设计就会导致人们进入到室内之后,出现严重的压抑感,不利于长期的居住,同时也对设计质量等方面造成了不利的影响。针对客厅等的整体性的设计,在住宅设计当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具体的门窗设计以及家具等方面的摆放,还需要根据人们的生活习惯来进行实际的分析,一般的来讲,开间在2平米左右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设计方案,同时,客厅等的面积,在20至25平米之内,也是一个较为理想的选择,这样就可以保证设计方面的质量,同时对于整体的观赏性的提升,也有着积极的作用。一般的来讲,人们理想的卧室居住面积在10至15平米之间,而开间,则在3平米左右,这样的设计方案,可以保证其实际的环境满足基本的需求,并且给人们的生活和起居等,带来了较好的舒适性。

(3)针对厨房以及卫生间等的设计。厨房以及卫生间等,现今已是成为了住宅当中最为主要的辅助使用空间,并且针对其相关的设计方案和技术,也在不断的改进和提升的过程但这个。首先,对于阳台而言,可以将其分成为服务阳台以及生活阳台等两个基本的类型,在设计的过程当中,还需要很好的考虑到卫生间以及厨房等的使用功能,针对其设计的面筋进行必要的规划,来达到最佳的舒适度。而对于现代化的民用住宅设计,还需要针对景观等进行必要的研究。另外一个方面,对于卫生间的设计,现今主要有两个发展的方向,第一个是设置卫生间,一般的情况之下是主人使用一个卫生间,而另外一个卫生间则是公用,而另外一个发展的方向,则是将卫生间的空间进行分隔开来,将其分成厕所以及洗簌间,而从卫生间的使用功能来进行分析的话,则还需要充分的考虑到经济的情况,针对厕所等的设计,需要针对热水器安装的位置进行研究,而针对洗簌间,则需要很好的考虑到洗衣机等的摆放位置,一般的来讲,针对卫生间的开间在2。1至2.6平面之内比较的核实,同时,针对卫生间的进深,则需要控制在3.3至3.6平米之内,这样可以保证卫生间基本的使用功能,同时,还可以创造出一个舒适且卫生的环境,针对空间使用的效率也有着显著的提升。就目前阶段而言,我国的民用住宅针对阳台等的设计,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原则,往往会出现阳台封闭的情况不一致进而导致阳台等的外观设计不够美观等情况的发生,这样的设计不仅对于城市的整体美观建设有着一定的影响,并且还对住宅的实际使用造成了一些不利的因素。所以,针对阳台的设计,应该是采用封闭式的设计方案,来保证取得最佳的设计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对现代化的民用住宅设计过程当中的一些常见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详细的针对其中的总体性的平面布置、具体的住宅室内的设计要求、设计的规范以及设计过程当中需要注重的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细致的探析,力求更进一步的加强实践当中的操作和应用,为相关设计技术的提升做出积极的贡献,同时,也为了更好的推动民用住宅设计水平的进步,做出努力。对于民用住宅设计,需要很好的顺应时展的需求,对其中的功能性、布局的合理性以及居住的舒适性等,进行多方面的改进,这样才能够在根本上提高设计的效果。

参考文献

张江.浅议现代化的民用住宅建设【J】.四川建设,2010.9:67-68

鲁军杨.试论民用住宅设计当中的常见问题【J】.黑龙江建设资讯,2009.4:12-15

民用住宅范文第2篇

建筑设计对于建造具有决定性作用,一般来讲,只要建筑能够按照科学标准的设计来进行操作,都能够建造出合格的住宅。然而,在我国当前的条件下,建筑建设还处于比较分散的阶段,具有非常强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建筑建设和设计之间严重脱节,使得建设出来的产品与设计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使得住宅建筑质量受到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2民用住宅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

2.1民用住宅设计理念的发展

2.1.1民用住宅建筑的舒适性将不断提高

建筑住宅的设计建造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而进行的,因此,住宅建筑设计要能够在满足住宅的自身构造以及特点的基础上,重视舒适性的设计,要能够将人们的居住舒适性放在首位。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首先要能够保障住宅内部的环境,要能够使得住宅具有较好的通风和采光能力,与此同时,要能够注重住宅私密性的划分和构造。此外,为了提高住宅的舒适性,设计师在住宅设计的时候要能够关注住宅外部空间的设计,注重走廊、广场以及绿化带的设计,使得住宅外观的设计要能够跟周围的环境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形成一个完美统一的结构空间,使得居民能够在住宅中获得舒适安逸的生活。因此,加强对住宅舒适性的设计就应该成为设计者们应该重点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2.1.2民用住宅建筑的使用寿命将延长

住宅的使用寿命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就当前而言,我国住宅的使用寿命一般都在50年左右。在房子到期之后,为了保证居住的安全,一般都需要拆除后进行重建,然而,这样一来就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提高住宅的使用寿命,将住宅的使用寿命尽可能延长,对于提高居民的居住状况具有积极的影响。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各种高强度耐久的材料被研制和生产出来,这在根本上保证了住宅建筑的使用寿命,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建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对于提高社会的稳定和安定团结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2.1.3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因此,在住宅建筑设计的时候也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建筑设计的时代要求。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能够对建筑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调查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当地经济、文化的设计原则,然后再进行科学的设计。值得注意的是,在建筑设计的时候要能够注意尽量选择环保型的材料,要能够不断增强设计人员的环保意识,坚决抵制使用含有有害元素的建筑材料,而是要能够尽量选择具有可再生性的建筑材料。

2.1.4民用住宅建筑功能将会提高

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其对于住宅的实际使用需求是不一样的,这主要取决于居住着的价值取向以及文化程度等。此外,在一个居住者生活的不同时期,其对于建筑的需求也是存在很大差异的。因此,设计人员在住宅建筑设计的时候要能够注意空间结构的灵活性,要能够满足建筑结构的空间改造,使得建筑功能能够充分体现出来。一般来讲,对于厨房以及卫生间等,设计者应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在厨房设计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处理好各个部分的形状以及面积,厨房的台面一般都设计为L型或者是H型,这样就能够保证各种家用电器能够得到充分的摆放。厨房台面材料也很重要,要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本文来自于《中华民居》杂志。《中华民居》杂志简介详见。)

2.2民用住宅建筑设计具体要求

2.2.1钢结构设计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未来的建筑设计建造将会向着节约型的方向发展,其中,钢结构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使用钢结构,建筑建造能够在更大范围上利用空间。值得注意的是,建造相同的空间结构,使用钢结构比使用钢筋混凝土要节约三分之一左右的造价;钢结构具有非常好的保温性能、隔热性能以及防震效果灯;此外,钢结构建筑施工的速度比钢筋混凝土建筑要快三分之一左右,能够极大地提高建筑效率。在钢结构住宅的设计建筑以及推广过程中,工业化的装饰和装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给钢结构建筑的建造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在住宅建造过程中,如果是普通的建造方法,则建筑主体与手工装修很难实现配合协调,而在钢结构建筑中,能够通过使用塞木屑、电锤打眼等实现装饰工程的顺利进行,从而延长了装饰工程的使用寿命。

2.2.2超高层、地下多层设计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在不断地向着郊区以及城市周边发展,同时城市也在向高空、地下空间延伸,在有限的空间内,居住更多的人,必然出现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地下多层建筑,以适应城市发展的人口日益增长需要。因此,民用住宅建筑会逐渐增加对超高层以及地下多层的设计。首先高层或超高层住宅建筑的造价相对较低,同时超高层住宅的户型结构设计比较成熟,设计空间也比较大而且非常合理,有较高的居住舒适度。最关键的在于这个结构易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其次在住宅建设投资方面,高层建筑不仅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而且又可以减少重复投资以获得较好的收益;第三高层结构通常采用框架结构,施工难度较小,工期较短,从而造价也会降低;最后高层建筑增加了单位面积的容居率,使得单位面积的人口数量大大增加。

2.2.3节能环保住宅建筑设计

节能环保建筑设计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理念,对于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来讲,应用于城市中是必然的趋势,城市中消耗的社会能源太多,必须在建筑设计时进行考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然会面临环境问题、建筑能耗问题,在城市的建筑中或多或少都已经考虑了节能环保的因素。无论是在设计建筑时,在选择建材时都在进行着绿色环保节能的考虑。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财富的不断积累,广大农村也应该提倡节能环保建筑设计,不仅仅要提倡节能环保设计,而且更应该是将节能绿色环保设计在农村住宅建筑设计中落到实处。广大农村人口在我国是占有相当比例的,如果在农村真正的落实绿色节能环保建筑设计,那么真正的节能环保住宅建筑设计才能够得到推广。

3结束语

民用住宅建筑设计是最主要的建筑设计类型之一,其设计观念和设计方法需要随着人们的需求而不断变化。随着人们对住宅建筑舒适度以及使用功能要求的不断提高,设计人员要能够根据当前住宅建筑设计中存在的观念以及方法问题,迎合时展趋势,设计出满足人们需求的住宅。

民用住宅范文第3篇

1.1室内设计中的色彩调配

民用住宅中室内设计要想取得成功,离不开色彩的选择,色彩运用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室内设计的整体视觉效果。色彩包括三个方面的特性:色相、纯度、明度。色彩的选择需要于材质等方面进行调配,只有恰到好处的色彩调配才能给整个设计视觉效果加分。

1.2室内设计要具有空间艺术性

虽然人们对于民用住宅的空间艺术性要求不像公共建筑艺术要求那么高,但是空间的艺术布置是整个室内设计的灵魂。人们之所以进行室内设计,就是为了对空间进行二次艺术塑造。在室内设计中,设计师必须对空间的艺术性进行明确的定位,要把空间中所有的因素利用起来,为居民设计出满意而又舒适的居住环境。

2民用住宅中室内设计的要点

对于民用住宅而言,关于室内设计需要注意的要点较多,例如:住宅的室内空间环境、室内空间的色彩选择、住宅的装饰材料、住宅的采光与照明等,这些因素都是在室内设计的时候应该重点考虑的内容。

(1)室内空间环境对于住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一个好的室内空间环境才能营造出良好的生活氛围

对于民用住宅而言,室内空间环境是设计的基础,因为在有限的居住空间内,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是在这个空间内来完成的,因此,空间环境的融洽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重要的影响。在民用住宅内,人们的生活、休息、娱乐等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这就使得在室内设计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设计出一个好的室内环境。

(2)室内空间色彩对于人们的心情也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

对色彩的敏感是人的特性之一,明亮艳丽的色彩能使人们感到高兴、暗淡的色彩让人们感到失落、压抑,淡雅的色彩让人们感到舒适等等,因此在室内设计中,对色彩的选择尤为重要,从普遍性来看,民用住宅一般追求的是温暖的感觉,因此在色彩选择上一般选择暖色调,暖色调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也非常广泛,天花板、墙面、家具、地面等需要用到色彩的地方也几乎都呈现出暖色调,冷色调则可以在局部点缀使用。因此,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认真的选择适合的颜色。

(3)装饰材料对于住宅而言,其作用不言而喻,在室内设计中,装饰材料占据着主导地位

材料质量的好坏,各项指标的高低等都会影响到装修的质量及住宅在使用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进行室内设计的时候,对装饰材料的选择都是按照低甲醛,无污染的环保型材料进行的,然后根据颜色的搭配,使住宅最大限度的呈现出温馨舒适的感觉。

(4)对于建筑而言,在建造的时候都会对采光进行设计

作为民用住宅而言,其室内设计中的采光和照明同样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居民的日常生活。在进行室内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将采光及照明认真的考虑。对于光线来源,一般可以包括两种:人工光与自然光,因此要将这两种光在设计的时候就要进行协调搭配,使得光线与住宅在整体设计中很好的搭配在一起。

(5)室内陈设及家具的摆放在室内设计中也有重要的作用

现阶段,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家具品味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设计时,要将这些物质用品在实现其使用功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精神产品的作用。所以进行室内设计时,合理的室内陈设及家具摆设非常重要,不仅实现居民的日常使用,更重要的是也要达到较好的视觉效果。

3结语

民用住宅中室内设计的要点很多,设计师必须以基本的要素为设计的出发点,了解民用住宅的居住条件和居民心理特征。不仅要注意房屋空间的处理,还需要注重通风、照明、色彩、家具、陈设等的处理,只有从整体出发,完善局部,才能设计出具有艺术气息与生活气息的住宅,为人们打造出舒适的生活环境,从而更好地推动现代社会的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民用住宅范文第4篇

关键字:防雷等级,接闪器,接地装置,等电位,雷电波

目前,我市的民用住宅建筑一般以一梯二户、三户类型为主,其结构一般为人工挖孔桩基础、框架结构,层数为七层或七层以上二十层以下,楼总高一般在50米以内。由于各设计单位对防雷规范的把握深度及理解程度不尽相同,因而设计图纸也五花八门。因此,设计出一个既符合国家规范,又便于施工、管理的规范化住宅的防雷模式,笔者认为很有必要。根据在施工监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当地防雷检测部门的要求,谈谈一般民用建筑住宅的防雷设计。

一、住宅建筑防雷等级的确定

我们在着手建筑物防雷设计的第一步,首先是要确定建筑物的防雷等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中,对建筑物防雷类别的划分,除了由建筑物的功能定性外,第二、三类防雷建筑,还取决于建筑物的预计年雷击次数N。

N=K・Ng・Ae

其中Ng=0024Td13

式中:N―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次/a)

K―校正系数,一般情况取10

Ng―建筑物所在地雷击大地年平均度(次/Km2・a)

Td―年平均雷暴日(d/a),临江市区取35(d/a)

Ae―与建筑物截收相同雷击次数等效面积(Km2)

L―建筑物长度(m)

W―建筑物宽度(m)

H―建筑物高度(m)

计算结果见下表:

按照《规范》,以上类型的民用住宅年预计雷击次数均大于0.006次/年且少于0.003次/年,因此均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二、接闪器的设计

宜利用避雷带与避雷小针相结合组成接闪器系统。避雷带采用镀锌圆钢Φ12,由Φ12间距为 15米高为0.2米的支持卡固定于屋面、墙壁、女儿墙顶上,同时在屋面阳角处及梯屋顶四角上另加设Φ16,高 0.5米的避雷小针,并在屋面加设不少于20米×20米的避雷网格。这样的设置,既美观大方,又经济实惠,而且实践也证明防雷效果非常理想。

三、接地装置引下线设计

利用建筑物柱内对角主筋作防雷引下线(Φ≥12), 利用建筑物基础作自然基础接地体,不仅可以节约钢材,而且比较安全。引下线主筋从上到下通长焊通 ,其上部(屋顶上)应与接闪器焊接,下部与基础焊接,并分别与各层板筋、梁筋及桩笼纵筋、螺旋箍筋、地梁面筋焊接通,构成一完整的电气通路。

利用建筑物钢筋做为引下线在施工时,应配合土建施工按设计要求找出全部钢筋位置,用油漆做好标记,保证每层钢筋上、下进行贯通性连接,随着钢筋专业逐层串联焊接至顶层。

由于利用建筑物钢筋做引下线,是从上而下连接一体,因此不能设置断接卡子测试接地电阻,需在柱内做为引下线的钢筋上,距室外护坡0.5米处的柱子外侧,另焊一根扁钢引至柱外侧的墙体上的等电位箱内,做为防雷测试点。每根引下线处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5Ω。

四、接地装置

利用建筑物的基础作接地装置,具有经济、美观和有利于雷电流场流散以及不必维护和寿命长等优点。由于我市住宅大部分均是采用人工挖孔柱基础,并且地下水位很高,混凝土内基础也能满足利用钢筋混凝土作为自然基础接地体的要求,因此建议推广使用。

利用柱基础作接地体时,对建筑物地梁的处理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地梁内的主筋要和柱基础主筋连接起来,并要把各段地梁的钢筋连成一个环路,这样才能将各个基础连成一个联合接地体,而且地梁的钢筋形成一个很好的水平地环,综合成一个完整的接地系统,其接地电阻≤4Ω。

五、等电位连接及防雷电波侵入

这部分过去往往很容易被忽视。新规范时等电位及防雷电波侵入有明确规定,因此该部分应十分重视。

总等电位联结的作用在于降低建筑物内间接接触电击的接触电压和不同金属部件间的电位差,并消除自建筑物外经电气线路和各种金属管道引入的危险故障电压的危害,进出入建筑物的金属水管及煤气管道等作等电位连接。

对于防雷电波侵入,应采取如下措施:

1、对电缆进出线,应在进出端将电缆的金属外支、钢管等与电气设备接地相连。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

2、对低压架空进出线,应在进出处设置避雷器与绝缘子铁脚、金具连在一起接到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上,当多回路架空进出线时,可仅在母线或总配电箱处装设一组避雷器或其它型式的过电压保护器,但绝缘子铁脚、金具仍应接到接地装置上。

3、进出建筑物的架空金属管道,在进出处应就近接到防雷或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上,其冲击接地阻不宜大于30Ω。

总之,以上只是本人在防雷设计及监理实践中的经验积累,通过大量的工作实例证明,其接地电阻测量值均在4Ω左右,甚至个别小于1Ω,满足住宅三类防雷《规范》要求。技术上,达到规范、标准、可行;经济上,实用、美观、大方;同时防雷效果也十分理想。

参考文献

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2苏邦礼等《雷电与避雷工程》。

民用住宅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层住宅;建筑防火;防火措施

近年来,随着建筑技术水平的发展和商品房需求量不断增加,以及人们对住宅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高层民用住宅日益增多。由于高层建筑的特殊性,高层建筑防火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高层民用住宅的防火措施更是成为广大居民广为关注的话题。本着“预防为主,消防结合”的原则,现就高层民用住宅在建筑设计中和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应值得注意的防火措施进行论述。

一、高层民用住宅设计中的防火措施

1.1建筑防火分区的设计

建筑防火分区包括水平防火分区和垂直防火分区两部分。水平防火分区是用防火墙或防火门、防火卷帘等将各楼层在水平方向分隔为两个或多个防火分区;垂直防火分区,是将具有1.5h或1.0h耐火极限的楼板和窗间墙(两上、下窗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2m)将上下层隔开。

建筑物直通评测外的安全出口上方,设置宽1.5m的防火挑檐。疏散出口的门内外1.4m范围内不设踏步,且门向外开,无门槛。变形缝构造基层采用不燃烧材料。地下室变形缝处的防火门开启后不跨越变形缝。

电缆井、管道井、排烟道、排气道等竖向管道井,分别独立设置,井壁为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不燃烧体;井壁检查门采用乙级防火门。电缆井、管道井每层在楼板处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做防火分隔。

1.2消防设施和排烟系统

在住宅消防设施和排烟系统的设计中应注意:厨房要设有烟感自动报警系统;电梯间前室要设有气体自动报警系统、手动消火栓和正压送风系统;建筑物顶部要设有消防水箱;消防控制室、消防泵房及消防水池要设在附近建筑物的地下室内。管道井要在施工完毕后,每层楼板处用满足耐火极限要求的耐火材料封堵;管道井为乙级防火门。

疏散楼梯间设有机械加压送风的防排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楼梯间每隔二三层设一个加压送风口;前室的加压送风口每层设一个。风口处设电动防火阀,平时常闭,火灾时开启3层(失火层和其上下层)。见机设在屋顶机房内,当发生火灾时,探测器报警信号送至消防控制室,经确认后,在消防中心自动或手动打开正压见机前的常闭风阀,同时,连锁启动该系统的正压见机。火灾后,由消防中心手动关闭常闭风阀;同时自动关闭该系统的正压风机。厨房要设有烟道,可采取机械排烟,并有外窗自然排烟。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小于该房间面积的2%。

1.3消防给水系统和灭火系统

供室外消防用水的室外消火栓给水管道布置成环状,其进水管两条。从两条市政给水管道引入,在管网上设有若干个地上式室外消火栓,分布于建筑周围,间距不大于100M。当其中一条进水管道发生故障时,其余进水管道仍能保证全部用水量。

室内消防给水系统与生活给水系统分开独立设置,布置成竖向环状,不分区。采用两条消防竖管,每根竖管直径150mm,当其中一根发生故障时,另一进水管能保证消防用水量和水压要求。消防给水管道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以便检修管道时切断水流用。阀门布置可保证检修时两根竖管不会同时关闭。

屋顶设有容量为7.5立方米的高位消防水箱,由生活给水系统供水。水箱间设有稳压阀,以保证消火栓在火灾初期所需要的流量和压力。发生火灾时由消防水泵供给的消防用水不应进入高位消防水箱。

消防电梯间前室设消火栓。建筑屋顶设一个装有压力显示装置的检查用消火栓,并设在楼梯顶层出口处,易于取用的明显地点。在建筑适当位置设置两台消火栓泵,一用一备;两台稳压泵,一用一备。

1.4电气照明防火设计

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消防控制室等发生火灾时仍需坚持工作的其他房间,设置应急照明,其地面最低照度不低于0.51x。疏散出口应设置疏散指示标志。“911”事件发生过程中楼梯间一片漆黑,显然消防应急照明设施出现问题,严重阻碍了人群的疏散速度,从而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二、高层民用住宅居民日常防火措施

2.1家用电器的防火措施

高层民用住宅的居民对家用电器的防火意识要更强,因家用电器导致的火灾所占比例较大。家用电器的防火可分电热式家电和非电热式家电两种。

电热式家用电器的防火措施:购买电热炉具时,应买合格产品;电热炉具在使用过程,应有人看护;电炉、电热壶在使用时,其下方的台面必须为不燃材料制作。附近不得有

可燃物质存放;注意电热炉具的功率和导线型号的匹配,防止由于导线过负荷而发热融化,引起火灾。接、插部分要保持接触良好,并保持干燥;防止电热炉具余热接触可燃物引起火灾。要避免电热器具与周围物品靠得太近,以免热能积聚而升温起火;注意接线型号与电器功率的配套;防止过电压或低电压长期运行;防止绝缘长期受热老化引起短路;设置短路、漏电保护装置。

非电热式家用电器的防火措施:空调器勿使可燃窗帘靠近窗式空调器,以免窗帘受热起火;电热型空调器关机时牢记切断电热部分电源。需冷却的,应坚持冷却两分钟;勿在短时间内连续停、开空调器。停电时勿忘将开关置于“停”的位置;空调器电源线路的安装和连接应符合额定电流不小于5~15安的要求。并应设单独的过载保护装置。

电视机不宜长时间连续收看,以免机内热量积聚,高温季节尤应如此;关闭电视时,关闭机身开关的同时应关闭电源开关,切断电源;保证电视机周围通风良好,以利散热;防止电视机受潮、防止因潮湿损坏内部零件或造成短路;雷雨天尽量不用室外天线以免遭受雷击。

电冰箱要保证后部干燥通风,新买的冰箱的可燃性包装材料应及时拆除;防止压缩机、冷凝器与电源线等接触;勿在电冰箱中储存乙醚等低沸点易燃液体,若需存放时,应先将温控器改装机外;勿用水冲洗电冰箱,防止温控电气开关受潮失灵;勿频繁开、启电冰箱,每次停机5分钟后方可再开机启动;电源接地线勿与煤气管道相连,否则发生火灾时,损失惨重。

音响设备在高温季节勿长时间连续使用,以免散热不畅而升温,一般连续工作时间勿超过5小时,勿使液体进入音响,潮湿季节应定期打开盖驱潮,以免受潮短路而起火。

2.2采取其它一系列必要的防火措施

一是在卧室和书房内,建议安装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或可燃气体探测器。火灾探测器可以有效探测报警并预警。

二是注意家庭生活。在使用燃气炉具时一定要做到关闭减压阀和角阀,以防止气体泄漏,养成安全用火的良好习惯。

三是配备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等必要的灭火器材,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扑救油类、易燃液体、固体有机物、气体和电气设备的初起火灾,可以有效扑灭住宅内发性的一般火灾。

四是提高居民安全消防意识,养成良好的消防安全习惯。大多数住宅火灾,都是由于居民思想麻痹,缺乏消防科学知识,违章违规所致。

此外,居民还应该学习掌握一些灭火常识及逃生本领,以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民用住宅范文第6篇

[关键词]采暖,分户计量,加压送风系统,车库通风排烟系统住宅是提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其按照建筑层数可以分为低层住宅、多层住宅、中高层住宅和高层住宅。对于现今的城市而言,低层住宅较为罕见(别墅除外),出于暖通工程的技术角度考虑,本文仅以高层住宅为例进行说明。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0-0189-01

1 采暖

住宅应设置采暖系统,在一般情况下为集中供暖,即采暖热水由市政热网或区域锅炉房来提供。室内的采暖设施一般为散热器或地板采暖。随着经济发展,散热器也由原来的铸铁型进化成今天的铜铝复合型、钢制型、铝合金型等等,新型散热器既能满足散热要求又可以配合装修美观。地板采暖较散热器采暖更为舒适,在很多高级住宅中设计使用。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1)很多情况设计散热器的形式为底进底出,这样阀门和支管都在散热器底部,房间更加美观。但是设计中会忽略一个问题:底进底出的散热器其散热量仅为标准散热量的90%。如果还是按照标准散热量选取散热器,很可能造成散热量不够的现象。2)地板采暖设计中要注意供水的温度不能超过60℃。超过60℃会造成室内燥热,也影响地热盘管的使用寿命。尤其在一些改造的项目中:原来的散热器采暖系统改为地板采暖系统,改造完成后室内过热极不舒适。解决方法:加设换热设备,使供水温度符合地板采暖要求。3)在确定系统高低区分区时应向当地供热部门了解换热站的供热能力和换热机组的定压等问题。当不能满足建筑使用时应调整设计分区方案。笔者认为在设计高层住宅时最好单独设置换热机组提供采暖热水,这样更便于调节利于使用。

2 分户计量

新建住宅要求实施分户计量。共用立管及每户的户内采暖入口装置均设置在管道井内。户内入口装置由锁闭阀、过滤器、户用热计量表、调节阀等组成。对于室内散热器,要求在供水管上加设温控阀,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关闭阀门或降低阀门开度。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1)在回水中也应设置锁闭阀。如果没有设置回水锁闭阀,则回水管段不能完全锁闭。2)当住宅为商住楼时,商业部分的采暖需要另外计量,热水进户时也应该和住宅分开。商业进户管路不能占用住宅空间,这样商业管路维修时不影响住宅使用。

3 加压送风系统

对于高层住宅,《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中规定:在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问、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问,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1)对于建筑高度在100 m以下的纯住宅而言,自然排烟是简单可行且经济的排烟方式,应该提倡使用。然而建筑高度在100 m以上的住宅,自然排烟方式不再适合,则必须使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2)当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时,应注意开窗面积仅为可开启扇的面积,不应计算固定扇的面积。如计算错误,则造成自然排烟条件夸大。3)当建筑中楼梯为剪刀梯时,应按照两部楼梯计算送风量且风口应该独立设置。笔者认为加压送风口的位置应尽量设在当层休息平台处,避免设置在梯跑中间,这样更利于人员的疏散。4)高层建筑通常设置地下室,《高规》中规定在首层地下的出入口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 h的隔墙和防火门。因此,防烟楼梯问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被分为两个互不相通的空间。在设计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时,应对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分别设置风机和风口。二者可以共用竖井,加压送风机通常置于屋顶。在加压送风机的选择上可以有以下两种方案:a.选用两台分别适合地上和地下风量的风机,然后二者并联设置;

b.选用双速风机,高速运转时风量对应地上部分;低速运转时风量对应地下部分。

4 车库通风排烟系统

现今新建高层住宅中,通常会在地下室设置车库,车库的范围通常会包含很多建筑单体,面积较大。在车库的设计中一般会包括排风系统、排烟系统、送风辟 风系统三部分。在系统设计时应注意尽量按照防火分区设置,排风系统和排烟系统在风量相近时可以共用。车库的出入口也可作为自然进风口使用,但是在没有自然进风口的防火分区要设置机械送风 风系统。

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4.1 注意排风量和排烟量的计算区别:排风量是按照换气次数计算的,但是在层高高于3In时,应按照3rn来计算排风量。而排烟量虽然也是按照换气次数计算的,但是不论层高是多少,均按照实际层高计算。这一点如果没有区分清楚,则容易造成排烟量过小或排风量过大的结果。

4.2 在《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中明确了汽车库的排风宜按照室内空间上、下两部分设置。上部为排出风量的1/2~1/3,下部为排出风量的1/2~2/3计算。不过笔者认为这种设计方式是针对汽车尾气中含铅量较高的情况,随着无铅汽油的使用,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的提高,这种设计方式略显陈旧。而且在很多新车库的设计实例中,用于下部排风的竖向风道已经比较罕见了。

4.3 汽车库的排风量通常是比较大的,这就使得风机的输入功率较高。如果不对风机进行节能设计就会造成很大程度上的能源浪费。在设计中,可以将排风机设置成变频的,其运转是与室内CO的浓度相对应的。在CO的浓度较低时风机可以低速运转,这样可以降低风机的用电量,进而达到节能的目的。不设置变频风机的情况下,风机也可以间歇运行,也能达到节能的目的。

4.4 与室外连通的汽车库排风佣口与送 风口宜与景观设计相结合,与景观融为一体,风口的形式也可以在满足风量的情况下多样化设计。

5 结语

虽然住宅的暖通设计较公建暖通设计简单,但是在很多细节问题的处理上也应该认真、谨慎。有些细节解决不合理很容易引起争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将来的住宅建筑设计可能会包含更多的内容,设计者也会更加贴合用户角度,做出更为安全、合理、人性化的设计。

参考文献

[1] GB 50045200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民用住宅范文第7篇

关键词:民用住宅;结构设计建筑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people on the requirement of design more and more professional, diversification and socialization. The general design units may not have many professional departments, so architects to master not only their own professional, still have to master the other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o design a satisfied work. Such as do district planning must and residential design simultaneously, overall consideration of housing and groups, space environment and the city of combination, the relations of the Do interior design of the residence still have to a comprehensive grasp of the different living object requests, people's activity rules and the effective use of space. In short, the designer must be familiar with the design object, familiar with the social, all from the conception of the needs of the peo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sign of the structure of civil residence of thinking and the design details of residential structure of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spins are checked.

Keywords: civil residence; Structur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中图分类号:TU31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住宅建筑工程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建筑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与设计质量优劣有关。相对而言,住宅建筑设计工作繁重而又责任重大,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性、舒适性、耐久性和经济性。住宅建筑是以居住为主要使用目的的建筑。当前,住宅建筑设计追求“以人为本”,这就要求结构设计人员设

计思想的开拓和设计方法的创新。

一、 建筑设计

1.1 建筑设计的要求和依据

本设计满足用户正常生活的基础上,并为使用者提供良好舒适的环境;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正确选用建筑材料,根据建筑空间组合的特点,选择合理的结构、施工方案,使房屋整体性较好,坚固稳定,经久耐用,建造施工方便;考虑建筑外型美观要求。建筑物不仅仅要满足人们正常使用的需要,同时还要很好的与周围的现有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满足使用者对建筑美观的要求和需要,以达到视觉和精神上统一的效果;符合总体规划要求。设计要考虑人体尺度和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预留家具、设备的尺寸和使用它们的必要空间;结合所在地的气候特征。日照和主导风向通常是确定房屋制。为了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的水平,降低工程成本并提高房屋设计和建造的质量

和速度,建筑设计应采用国家规定的建筑统一模数制。本建筑的柱距、开间、进深和层高等尺寸都采用3M的模数。

1.2 建筑平面设计

鉴于篇幅,本文选择有代表性的主体,卧房、起居室和厨房来展示设计构思。

(1)卧室设计:卧室可分为主、次两种,功能有睡眠、休息、读写、储藏和化妆等。设计要点:面积满足人体活动、家具及使用家具所占空间、交通路线所占空间要求;形状采用矩形,以便灵活布置家具、施工和统一开间和进深,进深和开间之比要小于2;卧室宜布置在南向,两卧室之间不要互相串通形成套间,要通过门窗的设置组织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每户至少有一个卧室能获得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少于1小时。

(2)起居室设计:起居室俗称客厅,用于团聚、会客、娱乐,往往兼做交通的枢纽。设计要点:)空间设计原则是开放灵活、弹性利用、增强应变、突出个性、适于表现自我;起居室有一个或几个不设门的完整墙面以便布置沙发、茶几、饭桌、家用电器等家具陈设,在开间、进深尺寸上要与卧室、厨厕及楼梯间一起综合考虑。起居室在住宅套的布局中应处于住宅套的前部,靠近门厅、餐厅布置,应有直接采光和通风;保证起居室安定性,在平面设计中应尽量减少交通穿越干扰,起居室穿越交通最好角穿越或短边穿越;起居室设计应做到公私分明、动静分离、合理分区、尽量避免户内干扰。

(3)厨房设计:厨房里的炊具设备包括:灶台、冰柜、水池和碗柜等,要求给排水管道相对集中,并采用现浇楼板,能直接对外开窗进行通风采光。厨房设计应满足炊事的设备及操作活动要求,并使操作者伸手弯腰的动作减少到最低限度;应充分考虑厨房通风排烟,利用主导风向组织穿堂风;厨房通风派风应与居室通风相分割开,避免厨房油烟气味对居室内干扰。

1.3 剖面设计

建筑剖面表示建筑物在垂直方向的房屋各部分的组合关系。剖面设计主要分析建筑物各部分应有的高度、层数、建筑空间的组合和利用,以及建筑剖面中的结构、构造关系。住宅层高2.8m。对于易积水且经常用水冲洗的房间,如卫生间、厨房,室内地面应低于同层其它房间地面20mm,以防溢水;窗台的高度主要根据室内使用要求、人体尺度和家具设备的高度来确定,卧室、厨房窗台高度取0.9mm,窗台的构造处理上注意防水;楼梯间开间2.6m,进深5.4m,取h=175mm、b=280mm;底层:踏步数n=2450/156=14级;设为两跑楼梯n1=6、n2=8级;梯段宽B=1100mm;息平台宽D=1500mm;标准层:踏步数N=2800/175=16级。

1.4 屋面排水设计

民用住宅范文第8篇

【关键词】采暖,分户计量,加压送风系统,车库通风排烟系统住宅是提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其按照建筑层数可以分为低层住宅、多层住宅、中高层住宅和高层住宅。对于现今的城市而言,低层住宅较为罕见(别墅除外),出于暖通工程的技术角度考虑,本文仅以高层住宅为例进行说明。

1 采暖

住宅应设置采暖系统,在一般情况下为集中供暖,即采暖热水由市政热网或区域锅炉房来提供。室内的采暖设施一般为散热器或地板采暖。随着经济发展,散热器也由原来的铸铁型进化成今天的铜铝复合型、钢制型、铝合金型等等,新型散热器既能满足散热要求又可以配合装修美观。地板采暖较散热器采暖更为舒适,在很多高级住宅中设计使用。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1)很多情况设计散热器的形式为底进底出,这样阀门和支管都在散热器底部,房间更加美观。但是设计中会忽略一个问题:底进底出的散热器其散热量仅为标准散热量的90%。如果还是按照标准散热量选取散热器,很可能造成散热量不够的现象。2)地板采暖设计中要注意供水的温度不能超过60℃ 。超过60℃会造成室内燥热,也影响地热盘管的使用寿命。尤其在一些改造的项目中:原来的散热器采暖系统改为地板采暖系统,改造完成后室内过热极不舒适。解决方法:加设换热设备,使供水温度符合地板采暖要求。3)在确定系统高低区分区时应向当地供热部门了解换热站的供热能力和换热机组的定压等问题。当不能满足建筑使用时应调整设计分区方案。笔者认为在设计高层住宅时最好单独设置换热机组提供采暖热水,这样更便于调节利于使用。

2 分户计量

新建住宅要求实施分户计量。共用立管及每户的户内采暖入口装置均设置在管道井内。户内入口装置由锁闭阀、过滤器、户用热计量表、调节阀等组成。对于室内散热器,要求在供水管上加设温控阀,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关闭阀门或降低阀门开度。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1)在回水中也应设置锁闭阀。如果没有设置回水锁闭阀,则回水管段不能完全锁闭。2)当住宅为商住楼时,商业部分的采暖需要另外计量,热水进户时也应该和住宅分开。商业进户管路不能占用住宅空间,这样商业管路维修时不影响住宅使用。

3 加压送风系统

对于高层住宅,《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中规定:在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问、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问,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1)对于建筑高度在100 m以下的纯住宅而言,自然排烟是简单可行且经济的排烟方式,应该提倡使用。然而建筑高度在100 m以上的住宅,自然排烟方式不再适合,则必须使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2)当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时,应注意开窗面积仅为可开启扇的面积,不应计算固定扇的面积。如计算错误,则造成自然排烟条件夸大。3)当建筑中楼梯为剪刀梯时,应按照两部楼梯计算送风量且风口应该独立设置。笔者认为加压送风口的位置应尽量设在当层休息平台处,避免设置在梯跑中间,这样更利于人员的疏散。4)高层建筑通常设置地下室,《高规》中规定在首层地下的出入口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 h的隔墙和防火门。因此,防烟楼梯问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被分为两个互不相通的空间。在设计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时,应对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分别设置风机和风口。二者可以共用竖井,加压送风机通常置于屋顶。在加压送风机的选择上可以有以下两种方案:a.选用两台分别适合地上和地下风量的风机,然后二者并联设置;

b.选用双速风机,高速运转时风量对应地上部分;低速运转时风量对应地下部分。

4 车库通风排烟系统

现今新建高层住宅中,通常会在地下室设置车库,车库的范围通常会包含很多建筑单体,面积较大。在车库的设计中一般会包括排风系统、排烟系统、送风辟 风系统三部分。在系统设计时应注意尽量按照防火分区设置,排风系统和排烟系统在风量相近时可以共用。车库的出入口也可作为自然进风口使用,但是在没有自然进风口的防火分区要设置机械送风 风系统。

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4.1 注意排风量和排烟量的计算区别:排风量是按照换气次数计算的,但是在层高高于3 In时,应按照3 rn来计算排风量。而排烟量虽然也是按照换气次数计算的,但是不论层高是多少,均按照实际层高计算。这一点如果没有区分清楚,则容易造成排烟量过小或排风量过大的结果。

4.2 在《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中明确了汽车库的排风宜按照室内空间上、下两部分设置。上部为排出风量的1/2~1/3,下部为排出风量的1/2~2/3计算。不过笔者认为这种设计方式是针对汽车尾气中含铅量较高的情况,随着无铅汽油的使用,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的提高,这种设计方式略显陈旧。而且在很多新车库的设计实例中,用于下部排风的竖向风道已经比较罕见了。

4.3 汽车库的排风量通常是比较大的,这就使得风机的输入功率较高。如果不对风机进行节能设计就会造成很大程度上的能源浪费。在设计中,可以将排风机设置成变频的,其运转是与室内CO的浓度相对应的。在CO 的浓度较低时风机可以低速运转,这样可以降低风机的用电量,进而达到节能的目的。不设置变频风机的情况下,风机也可以间歇运行,也能达到节能的目的。

4.4 与室外连通的汽车库排风佣口与送 风口宜与景观设计相结合,与景观融为一体,风口的形式也可以在满足风量的情况下多样化设计。

5 结语

虽然住宅的暖通设计较公建暖通设计简单,但是在很多细节问题的处理上也应该认真、谨慎。有些细节解决不合理很容易引起争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将来的住宅建筑设计可能会包含更多的内容,设计者也会更加贴合用户角度,做出更为安全、合理、人性化的设计。

参考文献

[1] GB 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民用住宅范文第9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之规定,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甲乙双方就下列房屋的租赁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出租房屋基本情况

甲方房屋 (以下简称出租房屋) ,坐落于西安市_______区_________小区____号楼_____层____室,房屋结构为_______________,建筑面积______平方米,使用面积______平方米,甲方将该房屋出租给乙方作______使用。

第二条 租赁期限

租赁期限为______年,自____年____月____日甲方将房屋交付乙方使用起至____年____月____日止。

第三条 租金、交纳期限和交纳方式

1.甲乙双方议定出租房屋租金为每月人民币(大写)__________元整;

2.租金采用押一付六的方式,由乙方以现金支付;

3. 乙方应于本合同生效之日向甲方支付租金人民币(大写)____________元整(其中保证金1500元)先付后用,以后租金按每半年结算一次,支付应在付款期末前__天支付。

第五条 房屋交付期限

甲方应于本合同生效之日起____日内,将出租房屋交付给乙方。

第六条 甲方对房屋产权的承诺

1.甲方保证出租房屋没有产权纠纷;房屋出租后,如因房屋产权纠纷、按揭、抵押债务等事项给乙方造成经济损失的,由甲方承担全部责任,负责赔偿;

2.乙方因经营需要,要求甲方提供房屋产权证明或其它有关证明材料的,甲方应予以协助。

第七条 相关费用

1.租赁期间,水电费、取暖费、燃气费、电话费、物业费、有线电视费、网络使用费以及其它由乙方居住而产生的费用,由乙方及时按照物业的有关要求负担;

2. 甲方已交付的物业费等费用________元整,由乙方在合同生效之日起一次性支付;

3.租赁结束时,乙方如有欠费,必须交清欠费。如不缴清欠费,则由甲方从保证金中直接扣除。

第八条 出租房屋修缮和使用

1.甲方对出租房屋及其设备应定期检查,及时修缮,以保障乙方安全正常使用。

2.甲方对出租房屋及其附着设施的修缮须提通知乙方,乙方应积极协助配合。乙方向甲方提出出租房屋维修请求后,甲方应及时提供维修服务,但对乙方的装修装饰部分甲方不负有修缮的义务;

3.乙方应合理使用出租房屋及其附属设施。因乙方管理使用不当造成房屋及其附属设施的损失和维修费用,由乙方承担并负责赔偿甲方损失。

4.乙方发现设备故障应及时通知甲方,乙方因疏忽未及时发现设备故障或发现故障未及时通知甲方修缮,由此导致的各种损失,由乙方自行承担。

5.在承租期间,未经甲方同意,乙方不得改变出租房屋结构及其用途。装修或添加对房屋结构有影响的设备,须事先征得甲方的书面同意。

6.租赁期满,乙方应保证房屋及配套设施的完好无损,由于乙方原因造成该房屋及其配套设施损坏的,由乙方承担赔偿责任。乙方交还房屋时,还应保证房屋的干净整洁。

第九条 出租房屋的转让与转租

1.租赁期间,如甲方转让房屋所有权,须在____个月前书面通知乙方,在同等条件下,乙方享有优先购买权。

2.租赁期间,甲方如将房产所有权转让给第三人,本合同对新的房屋所有人和乙方继续有效。

3.未经甲方书面同意,乙方不得转租、转借出租房屋。

4.合同期满后,如甲方仍继续出租房屋的,乙方拥有优先承租权。

第十条 合同的变更、解除和终止

1.租赁期间,甲乙双方可以协商变更或解除本合同。

2.有下列情形之一,甲方有权解除本合同并提前____日书面通知乙方,收回出租房屋:

(1)乙方不交付或者不按约定交付租金达____个月以上;

(2)乙方所欠各项费用达(大写)________元以上;

(3)未经甲方同意及有关部门批准,乙方擅自改变出租房屋用途的;

(4)乙方违反本合同约定,不承担维修责任致使房屋或设备严重损坏的;

(5)未经甲方书面同意,乙方将出租房屋转租给第三人的;

(6)乙方在出租房屋进行违法活动的。

3.有下列情形之一,乙方有权解除本合同并提前____日书面通知甲方: (1)甲方迟延交付出租房屋达____日以上;

(2)甲方违反本合同约定,不承担维修责任,使乙方无法继续使用出租房屋的;

4.租赁期满或合同解除,乙方必须按期搬出自有物件,将出租房屋退还甲方。搬迁后_____日内房屋如仍有余物,视为乙方放弃余物所有权,由甲方处理。如乙方逾期不搬迁,乙方应赔偿甲方因此所受的损失,必要时甲方可申请强制执行。

5.租赁期满时,本合同即终止。如乙方要求继续租赁,应于合同到期日前____月内书面向甲方提出,甲方在收到乙方通知后____日内作出书面答复,如同意继续出租,则续签租赁合同,但因市场变化房屋租赁价格有所变化的,甲方有权按照市场价格调整房屋租赁价格。

第十一条 违约责任

1. 甲方违约责任

(1)甲方因不能提供本合同约定的出租房屋而解除合同的,应按照本合同月租金额的____%向乙方支付违约金,还应对超出违约金以外的乙方损失进行赔偿。 (

(2)甲方迟延交付出租房屋的,每逾期交房1日,应向乙方支付月租金总额____%的滞纳金,还应承担因逾期交付给乙方造成的损失。

(3)甲方违反本合同约定,擅自解除合同并提前收回房屋的,应按照本合同租金总额的____%向乙方支付违约金,还应对超出违约金以外的乙方损失进行赔偿。

(4)甲方怠于履行维修义务或情况紧急,乙方对出租房屋进行维修的,甲方应支付乙方维修费用或折抵租金,乙方应提供有效凭证。

(5)甲方因房屋权属瑕疵或非法出租房屋而导致本合同无效时,甲方应赔偿乙方因此受到的损失。

2.乙方违约责任

(1)乙方逾期支付租金,每逾期一日,应向甲方支付月租金总额____%的滞纳金。

(2)租赁期间,乙方逾期交纳本合同约定应由乙方负担的费用的,每逾

期一日,应按照上述费用总额的____%向甲方支付滞纳金。

(3)租赁期间,因乙方实施本合同第十条第二项除前两类行为外的其他违约行为,甲方解除合同的,乙方自行承担法律责任,并应按照本合同租金总额的____%向甲方支付违约金,还应对超出违约金以外的甲方损失进行赔偿。

(4)乙方违反本合同约定,擅自解除合同并提前退租的,应按照本合同租金总额的____%向甲方支付违约金,还应对超出违约金以外的甲方损失进行赔偿。

(5)租赁期满,乙方逾期归还出租房屋的,每逾期一日,应向甲方支付月租金总额____%的房屋占用费,还应承担因逾期交付给甲方造成的损失。

第十二条 免责条件

1.房屋如因不可抗拒的原因导致损毁或造成乙方损失的,甲乙双方互不承担责任。

2.因市政建设需要拆除或改造已租赁的房屋,使甲乙双方造成损失,互不承担责任。

因上述原因而终止合同的,租金按实际使用时间计算,多退少补。

第十三条 合同生效

1.本合同经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2.本合同一式____份,双方各执____份。

3.本合同如有未尽事宜,须经双方协商做出补充约定,补充约定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十四条 争议的解决

因本合同发生纠纷,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有权向出租房屋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讼,请求司法解决。

出租方(甲方)(签章)

承租方(乙方)(签章)

身份证号码:

身份证号码:

住址:

住址:

邮编:

邮编:

电话:

电话:

签约日期:

签约日期:

民用住宅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建筑;防雷设计;民用住宅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得到了不断的发展,民用住宅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增多。在住宅设计中采用适当的措施使民用住宅发生雷击事故的可能性相应的减少,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对于民用住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一、注意民用住宅应用建筑的防雷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雷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它是雷云在大气层中对地面释放电荷的一种结果。雷击在一般的情况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先导放电、回击、余辉。其中回击阶段的时间是非常短的,但是产生的电流却非常强大,甚至可以达到几百千安,这样大的电流对于点面上的建筑物具有极大的不可抗拒性、危害性以及威胁性,对于人体的危害性更是非常的强大。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我国民用住宅安装的节日彩灯、广告牌、玻璃幕墙等越来越多,大量的室外设备比如空调等开始涌入每个家庭。基于以上现状,建筑人员增强法律法规意识,对民用住宅的防雷设计中根据国际规定的规范进行是非常重要的,在民用住宅防雷设计中采取适当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二、现阶段民用住宅中应用建筑防雷设计的状态

根据大量的调查发现,民用住宅中大量的用电设备都是在建筑竣工以后通过设备生产商或者销售商家根据用户的自行选定进行安装的。但是很多民用住宅在设计阶段并没有涉及到防雷部分的设计,也没有为防雷连接预留预埋点,这就导致家用电器在防雷设计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不能安装国家的规定进行有效的连接,同时,为人民的生命财产留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在设计阶段专业的建筑防雷设计人员一定要预留出足够的明露螺栓,方便在后期的工作中做好民用住宅防雷设计,使雷电事故造成的损害相应的减少,进而减少雷电对于民用住宅造成的损害。

三、防雷设计的分类

在实际的民用住宅建筑中,防雷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存在于民用住宅中会减少雷击对民用住宅造成的损害,这就需要专业的防雷设计人员要对防雷措施进行因地制宜的安排。在实际的防雷设计中我们可以根据建筑物遭雷击后果的严重性、建筑物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将防雷设计进分类,大体上防雷设计可以分为三个类型,民用住宅的防雷设计主要以二、三类居多,另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对于雷击次数的预计进行进一步的分类,1)民用住宅建筑的防雷设计预计雷击次数多余0.3次/年或者公共建筑预计雷击次数多于0.06次/年,这样的建筑防雷设计一般可以被分为第二类的民用住宅防雷设计中;2)民用住宅建筑预计雷击的次数少于0.06次/年或者公共建筑不小于0.012次/年但是不多于0.06次/年的建筑防雷设计一般可以被分为第三类建筑防雷设计中。

四、民用住宅建筑防雷设计的一般构成

民用住宅建筑在通常来说防雷设计一般可以分成接地体、引下线、接闪器三个基本的环节。其中接闪器是受雷的环节,它的作用就是当雷击来临时,可以对电流直接接受,根据这一环节防雷规范的要求,常用的接闪器主要有避雷网、避雷针。避雷线等几种形式;引下线是整个防雷设计中将电流进行引导的环节,引下线主要敷设在民用住宅建筑的体内或者外侧墙壁上;接地体是整个防雷设计中对电流进行泄散的环节,它可以将引下线引来的电流成功的引到地下散入到地下的混凝土或者土壤中,常用的接地体根据建筑防雷的要求主要有接地网、接地棒、接地线等。

五、民用住宅应用住宅建筑设计具体的措施

(一)关于接闪器的设计

防雷接闪器在整个民用住宅应用建筑中闪接器的作用是非常至关重要的,一般来说只要闪接器安装的合理,设计的符合规范,就可以对民用住宅的防雷要求进行保证。一般来说,在设计上主要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在防雷闪接器的设计过程中要由专业的设计人员完成,专业的设计人员要根据设计的过程,民用住宅建筑的形式不同,采用不同的防雷闪接器进行设计,防止同民用住宅建筑形式发生冲突,比方说,如果民用建筑比较高,我们就可以尽量采用避雷带暗装。2)我们在防雷设计中对闪接器进行设计和安装的时候就可以尽量对民用住宅本身的构件进行挖掘和利用,尽可能的将民用住宅建筑自身的构件作为闪接器使用,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可以尽量做到减少成本,另一方面还可以达到防雷设计要求的标准。3)在防雷设计中我们要尽量与其它专业进行有机的结合,使民用住宅的通讯天线、广告设施、水箱、消防风机等民用住宅建筑顶端装置防雷闪接器的设置保证在保护范围之内,与闪接器之间要保证一定的距离,防止闪接器的功能受到影响,比方说,通讯系统的天线、电视、避雷针等设施应该保证1.5倍波长的间隔,避免图像因为接近闪接器而造成效果的损坏。

(二)关于引下线的设计

民用住宅建筑引下线的设计在一般情况下根据防雷的类别不通过应该采用不同的间距进行设计,对于第二类民用建筑引下线的设计间距应该小于18米;对于第三类的民用住宅防雷设计引下线的设计间距应该小于25米。在对引下线的设计中应该对民用住宅建筑弱电设备的安全距离进行一定的考虑,防止不必要问题的产生,使民用住宅建筑用电设备的可靠性得到有效的保证。

(三)关于接地体的设计

在对防雷接地体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尽量保证接地体与网络系统、电话、电视等其它用电设备可以共同接地,尽量减少独立接地的设计;在设计中我们还可以将民用住宅的周围将接地体设计成一个环形,这样的设计可以使界内的电场分配的非常均匀,避免室内受到高电压的电击;同时,室内的电气装置还可以与接地体进行连接,使民用住宅整个成为一个等电位体,使电位差异减少,避免高电位反击事故的发生。

结论:

综上所述,防雷设计在民用住宅中是非常重要的,做到既符合国家规定,又便于监督部门、检测部门、施工单位规范管理的防雷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雷茹,仇丽凤. 浅谈建筑防雷设计在民用住宅上的应用[J]. 科技创新导报,2011,(10).

[2]张翠明,米燕涛,谢革英. 石家庄市民用普通住宅建筑防雷设计浅谈[J].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民用住宅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民用住宅节能新技术 应用

中图分类号: TD229 文献标识码: A

一、当前节能住宅和节能技术存在的问题

1、好多在建的住宅小区在规划设计上达不到节能环保的要求。

有的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方案未考虑自然通风要求,小区道路不采用渗透性混凝土或地砖,而大多采用花岗岩道板,这样一来很容易形成“热岛效应”。

有的住宅小区单体设计时往往只平面凹凸变化,未考虑遮阳系统设计,未进行热工计算,或在设计时选用一些不成熟技术。

2、有些节能技术匆忙上马,存在隐患。

节能在我国还属于起步和发展阶段,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一套通用的体系,有些不成熟的节能技术匆忙上马,往往会造成一些垃圾建筑和建筑垃圾的产生,降低房屋的耐久性,不利于建筑结构的稳定,损坏建筑结构主体,缩短房屋的寿命,例如外墙内保温、外墙自保温、夹芯保温等做法所产生的一些问题正在加剧一些垃圾建筑和建筑垃圾的产生的速度。

3、节能材料供应不足,创新能力差。

目前市场上供应的节能材料品种单一,而且大多使用一次性能源,例如外墙保温大多采用聚苯板、聚氨脂,而每生产1T聚苯板大约需要消耗2T的原油,每生产1T聚氨脂大约需要消耗2T的石油化工原料,采暖、制冷、通风所需要的能源也大多为煤碳或石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相对滞后,目前所使用的技术大多从国外引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形成主流产品与技术的骨干企业不多,难以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产品的价格较高,为普遍推广应用节能材料带来难度。

二、几个民用住宅节能新技术的应用方法

1、民用住宅的布局极其体形

对民用住宅来说,其地理环境、住宅区域内建筑之间的间距、体形、朝向、道路的分布、广场绿地的布局等对住宅小区内的微气候有一定影响,对建筑的通风、日照等有一定影响,因此,和建筑节能存在着联系。民用住宅布局以及其体形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当地居民活动的特点、自然环境、建筑功能、气候变化等,综合考虑朝向、间距、布局、阳光辐射、季风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一般说来,住宅应尽可能采取南北朝向,而不是东西朝向。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夏天住宅内通风清凉,而且又能保证冬天有更长的日照时间。从节能的角度出发,建筑中要将建筑体形的凹凸等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一般在0.3以内,住宅长度在55m时比较适中,而住宅进深则以10~14m较好。在对住宅整体进行规划时,要对热源形式进行科学设计,对室内外的供热管网进行精心设计、合理布局,从而提高热源的利用率。

2、屋面的保温隔热

对这个民用住宅来说,屋面所占面积比较虽小,但是却是顶层房屋很大的护结构,对民用住宅的保温隔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顶层房屋里的热环境直接受到屋面设计的影响,这就要求屋面在热工性能方面做到更好,这一点在设计时较容易完成,关键是施工过程以及日后的使用中一定要保持保温材料的干燥。

3、外墙设计

墙体对民用住宅来说占据很大的面积,随着以往实心砖墙所占的比例逐渐减小,新型的保温材料也登上了建筑的舞台,如复合材料做成的轻质保温墙体受到了更多人的青睐,已经逐渐占据建筑墙体设计的主要地位。其主要形式即将钢筋混凝土或者轻质砖当做墙的承载主体,同时配合以隔热材料,从而使墙体保温隔热。就目前来说,复合墙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内保温墙。这种方法就是在外墙的内侧加上绝热材料。由于操作简单,这种方法是很多建筑普遍使用的墙体保温措施。二是中间层保温墙。顾名思义,这种方法即在外墙和内墙之间加上保温材料,此方法的绝热效果比前者好,可是操作起来较为复杂。三是外保温墙。这种方法即在承重墙的外层粘贴保温材料,此方法的优点是热稳定性较好,可减少对居住空间的挤占,同时也对外保温层的性能有很高要求。如,北方气候严寒,对外层保温材料的耐寒性提出了要求。

4、外窗设计

在民用住宅的屋面设计、外墙设计、外窗设计中,由于窗户的热工性能相对很差,因此,外窗设计对室内的热环境起着重要作用,直接影响着建筑能耗。在一段时间内,很多新楼盘都大量使用通透外飘墙以及让人耳目一新的落地窗,这种外窗外形美观,给整个城市建筑添上了亮丽的色彩,也给居民提供了良好的景观视野,而且采光充足,楼市看似仿佛进入了大窗时代。可是,隔热性能差、能源消耗大的问题接踵而至,一系列矛盾也由此产生。首先,飘窗使建筑成本大幅度上升,而到了冬季,卧室里寒冷无比,而对北边的卧室来说,大面积的飘窗让绝热性能差,由此导致的夏天酷热无比。卧室里配置暖气时也要考虑到这大面积的飘窗,飘窗的保暖性能能否得到保证,飘窗是否经受得起天气变化的考验,出现长霉、淌水、结露等情况,直接影响着房间能否正常使用。

玻璃的保温性能本身就远远不如混凝土墙面,因此,大面积的飘窗也好,密封效果不佳的推拉窗也好,都是建筑节能道路上的挡路石。未来,中空玻璃窗将在新建住宅中被推广使用,原因有两点:一是相比将普通墙体换成保温墙体而言,将普通玻璃换做中空玻璃的成本较低;二是中空玻璃的技术已经过关,不会出现质量故障。住宅节能的目标是65%,想要达到这一目标,不仅要合理的使用新材料,也要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个方面因素,使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

5、合理利用太阳能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也是可再生能源,目前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建筑使用。目前,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供应紧张,人们对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太阳能能够由补充能源逐渐转变为代替能源。如,技术较为成熟的太阳能热水器已经被广大人民所接受和普遍使用。同时,站在使用效果、淋浴成本以及投资回收的角度来说,太阳能热水器的成本优势显得非常突出。但是,目前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却存在局限性,我国主要是以一户一个的零散方式进行安装与使用的,这样就引起了破坏建筑结构与外形,提供的热水稳定不够稳定等现象。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应当在民用住宅规划之中将太阳能热水器考虑进去,有意识的在厨房以及卫生间相应的地方预留安装位置,统一规划。若能统一安装,住宅区内一栋建筑共同使用,则可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这也是民用住宅节能的重要方面。

6、生态因素

城市空气质量较差,长时间开窗换气的同时也可能使有害气体进入体内,危害健康。部分住宅离交通干线距离短,打开窗户就会有噪音,影响居民正常生活。此时,若采用室内新风系统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即使关上窗户,也能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新风系统利用空气转换系统,通过一定的技术,将室外的空气经过过滤后再送入室内,不仅有效避免了开窗的噪音与空气污染,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内能温度恒定。

小区的绿化也对民用住宅节能有一定的影响。我国的建筑新标准为绿化面积至少要在小区面积的35%,且应当设置不同层次的植物以进行绿化。很多小区里的水泥地面多,夏天日光直射时,若缺少必要的绿化,则会使地面温度很高,甚至可达45度,因此,绿化对节能也有着间接的作用。

7、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快有关标准和规范的制定,提高施工水平。

节能住宅建设虽然已经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相继出台了很多规章标准,提出了不同地区的标准,对节能住宅建设起到一定作用,然而有些规章标准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可操作较差,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正在加紧对有关标准规范的制定,完善相应的检查验收标准。

节能技术与传统工艺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施工技术要求更高,要求施工人员要尽快提高施工素质,施工之前要进行详细地交底,编制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能够指导施工全过程的施工工艺文件。加强施工人员的操作培训,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施工,建立健全检查验收制度。

结束语:节能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涉及自然地理环境、规划、建筑设计以及居民使用方式等多种因素,涉及到政府部门、建筑设计师、开发商、物业业主、使用人、管理者、相关节能部品的生产者等各利益群体的利益,希望通过各部门通力协作,一定能创作出既符合建筑学原理,又符合节能要求的优秀住宅。

参考文献:

[1] 张军,孟令克.外墙保温技术在住宅中的应用[J]低温建筑技术,2004,(04).

[2] 张修芬.民用建筑工程建筑节能意义及技术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 (02).

民用住宅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民用住宅设计;异形柱;结构;应用

我国人口数量比较多,所以对建筑房屋有着较大的需求量,这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民用建筑在城镇中比较常见,提高民用建筑的设计质量,可以美化城镇的形象。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的种类越来越多,建筑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应用异形柱结构,可以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也可以提高建筑外形的美观性。民用住宅建筑是建筑行业发展的主流,提高民用住宅设计的质量,需要从舒适性、个性化等多个角度进行完善,还要对建筑施工技术进行完善。

1 异形柱框架结构分析

异形柱是建筑结构的主要类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民用住宅建筑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采用普通框架柱会影响建筑的美观性,而且无法最大限度的提高住宅建筑的舒适性,采用异形柱框架柱,可以增加建筑房屋的使用面积,也可以提高室内装饰的质量,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建筑行业也在不断的发展,所以,异形柱框架结构在民主住宅建筑设计中应用越来越多,其具有布置灵活、成本低廉等优势,是现代民用住宅建筑中常用的结构形式。

1.1 异形柱框架结构

异形柱框架结构近年来在建筑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多,尤其是民用住宅建筑行业中,属于比较常见的建筑结构体系,异形柱框架柱在布置时比较灵活,可以优化住宅室内结构,使室内空间看起来更加开阔,满足了业主对建筑室内装饰美观性的要求。应用异形柱结构可以保证民用住宅房屋布置的规整性,可以增加室内使用面积。另外,异形柱框架结构还可以保证墙体分布的灵活性,可以保证装饰工程的质量,异形柱结构与普通砖混结构相比,抗震性比较高,而且施工成本也比较低,可以增加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所以,将异形柱框架结构应用在民用住宅设计中有着较大的优势。

1.2 异形柱框架结构的应用前景

异形柱框架结构与普通砖混结构相比,有着较多的优势,其平面布置比较灵活,由于围护墙与非承重墙都属于轻质隔墙,所以,比较容易受到建筑施工条件的影响,为了满足业主对建筑房屋舒适性的要求,施工单位需要分析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因素,可以从建筑结构受力角度出发,以异形柱结构利用的最大化为原则,异形柱建筑结构在综合性建筑中应用比较多,综合性建筑结构是指剪力墙与框架结构结合的结构类型,这种结构在现代建筑行业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在剪力墙设计中,主要采用了剪力墙结构布置的形式,在施工时采用了多种施工技术以及模式,在布局方面采用了个性化、随意的模式,保证了建筑室内空间的开阔性。

2 异型柱受力特点

2.1 由于异形柱框架结构在应用的过程中其横截面是一种异性结构,在双向压弯的作用下其荷载力随着荷载角度和弯度的变化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受压区域的形状也成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变动。在某些情况下,荷载角度在一定的情况下极容易出现柱截面受到压力影响而出现变动,其表现出极大的脆性变化模式。因此在目前的异形柱工作中,其延性比之一般的柱体结构要差的多,因此在设计工作中我们应该更严格控制异形柱结构的轴压比,并且在工作中尽可能的避免出现短柱现象。

2.2 异形柱结构在立面刚度在控制的过程中分布较为均匀,同时其异形柱与轻质砌体填充墙相比较而言是一个极为关键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性能要求。在单调的负荷要求下会造成异形柱结构整体性粘接出现破坏现象,同时较为矩形柱而言更为严重。因此来说,在设计的过程中为了有效的避免出现极短柱现象和抗震性能不佳的问题,需要保证设计工作能够全面、合理的达到相关的设计标准和预计工作要求。

2.3 一般来说,在目前的异形柱设计的过程中,影响框架结构与短肢剪力墙破坏形态较多,对于这些因素进行控制与完善在目前的建筑工程项目中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和核心话题。在目前的异形柱设计工作中,造成异形柱出现变动与破坏的现象主要是由于轴压比、设计剪力破坏模式以及柱体结构净高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3 异型柱框架结构设计中的有关问题

目前,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住房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美观性、空间性、布置多样性已成为众多居民的追求,也是整个建筑工程领域中备受人们关注和重视的环节。矩形柱在布置的过程中,由于经常会出现各种棱角而影响到室内的美观性,同时也为住户室内空间的使用带来了不便,这就使得在工作中为了弥补这一缺陷而采用了众多的异形柱结构,这种框架结构的应用为工程施工建设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扎实的基础前提。在异形柱框架结构设计中,主要的设计工作要点有以下方面:

3.1 结构平面布置

在异形柱框架结构设计工作中,平面布置工作尤为关键,在工作中应当遵守当前各种设计规范和工作要求,从而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要,顺应时展潮流。一般在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方面工作要求:

(1)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尽量做到平面对称原则,主要通过对两个轴方向的协调统一因素进行设计和分析,使合力中心尽可能和刚度中心重合,减少偏心距,这样能够保证减少建筑物在使用中的扭转裂缝和其他不利的因素产生。

(2)考虑采用双向承重体系,并纵横向相连接。

3.2 设计方法

异型柱和矩形柱的截面形式差异很大,不能简单把矩形柱的计算方法应用到异型柱中。这些程序均用数值积分法进行正截面配筋设计,准确性较高,经过大量工程校算,能有效地满足结构安全性要求。

3.3 构造设计

3.3.1 柱壁厚度和混凝土标号的选择。参照规范及实践经验来看,柱肢的厚度最小不少于160mm,一般常采用200mm比较合理。对于8层及以上框架其底部两层梁柱节点处的钢筋有时显得比较密集,因此不宜减薄。在梁跨度较大时,柱子往往显得截面不足,轴压比太大,钢筋过分密集。因此最好把一二层柱混凝土标号提高到C30左右,避免采用加大壁厚的方案。

3.3.2 纵向钢筋和箍筋。纵向受力钢筋选用时,数量宜少,直径宜大,一般不大于Ф25时均应选择较大的直径从而减少根数,而每侧的钢筋数量宜为2根,多则做双排配置。底层柱每侧钢筋的数量可增加至3根,但穿出楼面的柱筋每侧单排配筋不宜多于2根,否则节点施工困难。

结束语

异形柱框架结构在现代民用住宅建筑中应用比较广,其可以满足人们对建筑个性化设计的要求,而且异形柱框架结构与普通砖混结构相比抗震性以及稳定性更强,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增加建筑的功能性,还可以保证建筑构件利用的最大化。为了更加合理的利用异形柱,设计人员必须了解异形柱受力特点,还要掌握设计要点,这样才能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叶靖,叶劲彤.浅谈异形柱框架结构的设计[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5).

[2]董永禄.异形柱框架结构设计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7).

[3]鲁光.对异形柱框架结构的分析探讨[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10(2).

[4]张健.异形柱框架结构的特点与设计[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8).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上一篇:研究生培养范文 下一篇:顾客资产范文

免责声明
发表评论  快捷匿名评论,或 登录 后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