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4 00:05:55

民用建筑调研报告

民用建筑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针对高层民用建筑扑救登高面设计存在缺陷问题,就实践中改进和补救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登高面,登高场地消防设计等问题作探讨。以期待设计过程中完美解决消防扑救登高问题。

关键词:消防 扑救 登高 设计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高层建筑拔地而起,但就其高层民用建筑扑救登高面的设计来说,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为切实解决好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登高面问题,笔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建筑实际,就实践中如何改进和补救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登高面、登高场地消防设计等问题做了一些探讨,供大家参考。

一、高层民用建筑消防扑救登高面和登高场地在火灾中的作用

高层民用建筑,一般功能复杂,体量较大,但由于高层建筑使用功能、城市规划、街景及建筑学的需要,往往在高层民用建筑主体附建与高层建筑相连的裙房,用作商场、餐厅、营业厅、会议厅等。这无疑满足了城市规划和使用者的要求,但同时也增加了消防工作的难度。尤其对高层建筑的裙房,登高面等诸多问题设计时稍有忽视,及易导致一旦高层建筑火灾对人员的抢救,扑灭火灾带来严重的影响。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现有的电梯往往由于停电,不能正常使用,即便是设计有消防电梯或者是消防客运合用电梯,但在实际现实中供电多是来自一个区域变电站,达不到双电源供电要求,有的由于施工,敷设电缆等满足不了防火要求,火灾时往往也会导致断电。而多数高层建筑的疏散楼梯或剪刀梯都布置设计在建筑的筒体中部,火灾停电时往往无照明,消防电梯、疏散楼梯不能正常使用,给迎救人员、疏散人员带来困难。二是消防人员难以接近着火层扑救,由于人员在火灾时惊慌外逃,顺楼梯或下或上,与消防人员逆向行走。极大的导致人员阻设等因素,给抢救和人员疏散带来混乱。三是火灾时往往是烟气顺其楼梯间、电梯间、竖向的管导井、电缆井等上下漫延,由于高层建筑的烟囱效应,烟气在很短时间内就会迷漫疏散楼梯间、电梯间、烟气的毒性导致人员难以疏散。许多高层建筑火灾事例证明,一旦火灾时由于人员的求生欲望,往往会接近建筑的外窗部位以求得新鲜空气和寻求一线得救的希望。在这时唯一补救的措施就是科学的设计一个让消防员能扑救火灾的登高面。国内外,众多的火灾案例证明,在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登高消防车在实施救人员和灭火中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为了在发生火灾时,登高消防车能够靠近高层主体建筑,迅速抢救人员和扑救火灾,设计合理的消防登高立面,确定可靠的登高消防车操作场地,保证在空间有效的操作范围和核实登高车的最小轻弯半径是保证消防人员到达目的地救人、灭火的关键。因此,高层民用建筑登高面的设计是保障火灾时抢救人员生命、逃生和扑灭火灾的重要保证。

二、现有标准和实际存在的设计缺陷问题

(一)现有规定。《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自1995年颁布实施以来,历经了1997年、1999年、20xx年几次局部修订,对于及时总结防火设计的实践经验和火灾的经验教训,适应现代城市建设和新技术、新工艺的需要,防止和减少高层民用建筑火灾危害、减少人员伤亡,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扑救、涉及民生至上的内容上得到充分体现。现有实施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4.1.7条要求,“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米、进深大于4米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该条明确了高层建筑消防扑救登高面的基本要求。同时为保证消防车在扑救上能充分发挥作用。规范4.3.1条、4.3.4条、4.3.5条、4.3.6条、4.3.7条要求,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米,消防车道距建筑外墙宜大于5米,消防车道上空4米以下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有回车道或回车场。消防车道下的管道和暗沟等,应能承受消防车辆的压力。穿越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其净宽和净高均不应小于4米。消防车道与高层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登高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以上条款,对消防车道要求作了进一步明确,无凝更好地保障了消防车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基本设计要求。

(二)存在问题。随城市化建设加快,中心城市土地使用率的不断提高,给高层民用建筑扑救面设计带来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裙房的设计问题。在城市区域内的高层建筑,多为追求商业价值,建筑裙房设计多在四层左右,由于裙房作商业用途,每层层高净空多为4-4.5米以上,往往裙房高度超过防火规范5米要求,多数裙房的进深也大于4米。二是幕墙问题。城区内的多数高层建筑,为达到设计美观,协调繁荣城市的效果,许多高层建筑均设计有幕墙,尤其是设计玻璃幕墙且作为消防登高面考虑。三是登高面一侧、直通室外的楼梯 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设计问题。临街高层建筑底层均设计为商铺。当考虑作为登高面时,而多数设计为追求商业价值而规避设计布置直通室外疏散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往往将疏散楼梯或出口布置在非登高面的另一侧。四是消防车道的设计问题。城区内的高层建筑为充分利用当街的立面效果和商铺的价值,许多建筑将消防登高扑救面布置在建筑的背街一侧。然而,对环形消防车道和回车场的设计更多的是消防车道转弯半径不能满足消防车辆的使用要求。五是地下车库出入口道与环形消防车道交叉处的设计问题。城区内多数高屋建筑均设计地下车库,而地下车库的出入道又多为利用高屋建筑的环形消防车道引入地下,在设计时往使得消防车道与地下车库的出入口车道连接交叉外出现坡度及倾斜面。许多建筑由于用地的限制,引入车道较短时,在环形消防车道上形成的坡度倾斜面更大,影响或无法满足消防车辆的行驶。六是幕墙下设计室外消火栓等问题。高层建筑临街面往往设计有装饰幕墙,而室外消火栓,水泵结合器及消防水池等也宜临沿街设置。稍有忽视,很容易将室外消火栓等布置在幕墙之下,一旦火灾幕墙坍塌,严重影响消防车吸水、供水等扑救。七是登高消防车场地的设计问题。许多高层建筑对登高消防车辆的操作场地考虑不周,多数仅以环形消防车道宽度来考虑。以此宽度作为登高消防车的场地,将远远不能满足登高消防车的操作空间要求。

三、结合实际、科学合理地设计高层民用建筑消防扑救登高面和登高场地

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观念,以保障民生、保障公共消防安全为发展,以创新思想、合理设计高层民用建筑消防登高扑救面的问题非常重要。以下为作者结合现有的规范、标准在工作实践中针对存在问题与读者作共同探讨。

(一)临街登高面外墙设计。建在市区或商业街的高层建筑,当确定其临街一面作为消防扑救登高面时,其优点是可以充分利用临街一侧的道路保障登高消防车的场地需要,但特别要注意,设计时要避免在登高扑救面一侧外墙设置玻璃幕墙。由于幕墙的设置增加了建筑外观美的效果,对装点城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设计思路上考虑采用较多,但往往一旦火灾,会给消防扑救带来极为不便的后果。火灾证实,玻璃幕墙在火的作用下会炸裂和塌落,导致消防人员扑救火灾时无法靠近建筑。同时、一旦幕墙下设计有消火栓、消防水泵接合器,火灾时由于幕墙的塌落下掉。这些灭火设施将无法使用,也容易导致扑救人员的伤亡。在临街登高面乃至最高顶层还应避免设计霓虹灯之类的大型商业广告和其它影响消防登高扑救的景观设计。登高面一侧还应避免过多的凹凸造型,影响登高消防车登高平台靠近各层门窗、洞口。

(二)登高边长、裙房、疏散楼梯与出口设计。《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4.1.7条明确规定:“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米、进深大于4米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我们在进行消防设计时要尽力考虑规范的强制规定。其意义是登高边不应小于1/4周边长度且不小于一个长边的长度。尤其是一些矩形建筑、多边形平面的建筑应考虑满足一个长边的长度作登高扑救边;其二是在登高扑救面一侧必须设置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这一规定是确保一旦建筑火灾时能保证人员及时逃生和便利消防登高车扑救的需要,在实际设计中,城区的高层建筑为节约用地,往往将登高面和登高场地的布置多与商业街、步行街等主要街面一侧一同考虑。但是,许多处于繁华的商业区、商业街、步行街的临街面的商场、门面商业价值又使得房开商或设计时规避在这一侧面布置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笔者认为,如果设计直通室外的楼梯确有困难,在考虑消防安全 经济价值的综合因素上,每栋建筑最基本的设计要满足有一个直通楼梯间的出口于登高面一侧、且设防火挑檐,同时各层宜设外挑阳台,否则无法满足规范要求;其三,是对裙房高度和进深的要求,其目的是保证登高消防车曲背靠近高层建筑施救的需要。城区内多数高层建筑裙房都为商业使用。设计都在二到三层不等,有的大型商场一层高度即达5米,因此要求裙房高度小于5米,确有不少困难,因而在登高扑救一面的设计时要尽量满足规范要求,在高不超过5米的裙房时,可考虑进深在四米范围内的裙房设计,一旦裙防高度超过5米时,在登高扑救面一侧,可不设计凸出裙房,以达到规范要求。

(三)环形消防车道设计。“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在设计环形消防车道时应注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消防车道的净宽不应小于4米,同时,消防车道上空4米以下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尽可能地考虑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距离大于5米,以保证消防车的顺利通畅。二是在消防车道上尽量避免设计地下暗沟、化类池、燃气管道、电缆沟等,确有困难时,在结构设计上应满足大型消防车的荷载通行。三是消防车由于运载的多为水,在运行时由于贯性作用,车辆的控制难度较大。因此,在山地或有坡的消防车道其坡度不宜大于10%。防止车辆打滑。四是设计消防车道时应重点考虑消防车的最小通行转弯半径要求,在城市密集区的建筑往往容易忽视该问题。所谓消防车的最小转弯半径是指消防车回转时消防车的前轮外侧循园曲线行走轨迹的半径。目前,因内轻系列消防车一般≥7米、中型系列消防车≥9米、重型系列消防车≥12米。因此,要根据城市消防装备的不同情况设计环形消防车道,最小轻弯半径不应低于上述标准,高层建筑扑救登高车道应按重型消防车转弯半径考虑。五是当设环形消防车道有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如遇有尽头路,应考虑设计回车场,一般为1.5米×15米,大型消防车回车场不宜小于18×18米。六是由于城市用地的紧缺,许多高层建筑为满足日益增多的车辆需求,均设计了地下停车库,而地下停车库出入口的车道往往也借助于高层建筑的环形消防车道而出入。因此,在设计地下车库出入车道与地面环形消防车道接壤处必须考虑保证4米宽的消防车道平整性,即地下车库出入车道的降坡起点不应设在环形消防车道上,保证消防车行驶的4米有效宽度路面不倾斜和平整。

(四)合理设计高层建筑的登高场地。一幢高层建筑登高面确定之后,紧接着要有能满足各类登高消防车的登高场地,登高场地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内没有条文明示,往往在设计时容易被忽视。登高场地应布置在高层建筑扑救面一侧,同时要结合消防车道一同考虑。从实际扑救操作来看,层数越高、登高场地要求越宽,根据国内常用登高消防车的技术参数,设计考虑登高车的支腿横跨距不超过6米,再考虑普通车(宽度为2.5米)的交会以及消防队员携带装备搬运救援设备的穿梭以及参照高层建筑与高层建筑之间防火间距要求,笔者认为,一般以13米为妥。根据目前国内登高消防车的最大长度15.6米,以及车道宽度,在留有余地情况下,登高场地不宜小于18米长×13米宽。登高场地是供登高消防车扑灭火灾抢救人员使用,根据不同登高车技术参数,要求登高场地边缘与建筑物外墙不应小于5米,同时其最外一点至建筑物登高边缘的水平距离也不应大于15米。对于几个单元组合的板式住宅及底层整体裙房而上部多个塔楼或不规则多边形建筑的高层建筑应针对每个单元和塔楼布置登高场地,也可以根据建筑内部防火分区的划分、靠室外楼梯间的布置及建筑周边的消防车道实际情况分段设计登高场地。在设计登高场地时,同时,还要考虑其坡度不宜大于3%,场地承重荷载应不小于30t计算,整个登高场地上空不得有架空电线、电缆等各类架空物。利用市政路作登高场地更应考虑无绿化、城市景观物等防碍消防车登高。

民用建筑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消防 扑救 登高 设计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高层建筑拔地而起,但就其高层民用建筑扑救登高面的设计来说,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为切实解决好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登高面问题,笔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建筑实际,就实践中如何改进和补救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登高面、登高场地消防设计等问题做了一些探讨,供大家参考。

一、高层民用建筑消防扑救登高面和登高场地在火灾中的作用

高层民用建筑,一般功能复杂,体量较大,但由于高层建筑使用功能、城市规划、街景及建筑学的需要,往往在高层民用建筑主体附建与高层建筑相连的裙房,用作商场、餐厅、营业厅、会议厅等。这无疑满足了城市规划和使用者的要求,但同时也增加了消防工作的难度。尤其对高层建筑的裙房,登高面等诸多问题设计时稍有忽视,及易导致一旦高层建筑火灾对人员的抢救,扑灭火灾带来严重的影响。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现有的电梯往往由于停电,不能正常使用,即便是设计有消防电梯或者是消防客运合用电梯,但在实际现实中供电多是来自一个区域变电站,达不到双电源供电要求,有的由于施工,敷设电缆等满足不了防火要求,火灾时往往也会导致断电。而多数高层建筑的疏散楼梯或剪刀梯都布置设计在建筑的筒体中部,火灾停电时往往无照明,消防电梯、疏散楼梯不能正常使用,给迎救人员、疏散人员带来困难。二是消防人员难以接近着火层扑救,由于人员在火灾时惊慌外逃,顺楼梯或下或上,与消防人员逆向行走。极大的导致人员阻设等因素,给抢救和人员疏散带来混乱。三是火灾时往往是烟气顺其楼梯间、电梯间、竖向的管导井、电缆井等上下漫延,由于高层建筑的烟囱效应,烟气在很短时间内就会迷漫疏散楼梯间、电梯间、烟气的毒性导致人员难以疏散。许多高层建筑火灾事例证明,一旦火灾时由于人员的求生欲望,往往会接近建筑的外窗部位以求得新鲜空气和寻求一线得救的希望。在这时唯一补救的措施就是科学的设计一个让消防员能扑救火灾的登高面。国内外,众多的火灾案例证明,在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登高消防车在实施救人员和灭火中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为了在发生火灾时,登高消防车能够靠近高层主体建筑,迅速抢救人员和扑救火灾,设计合理的消防登高立面,确定可靠的登高消防车操作场地,保证在空间有效的操作范围和核实登高车的最小轻弯半径是保证消防人员到达目的地救人、灭火的关键。因此,高层民用建筑登高面的设计是保障火灾时抢救人员生命、逃生和扑灭火灾的重要保证。

二、现有标准和实际存在的设计缺陷问题

(一)现有规定。《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自1995年颁布实施以来,历经了1997年、1999年、20xx年几次局部修订,对于及时总结防火设计的实践经验和火灾的经验教训,适应现代城市建设和新技术、新工艺的需要,防止和减少高层民用建筑火灾危害、减少人员伤亡,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扑救、涉及民生至上的内容上得到充分体现。现有实施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4.1.7条要求,“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米、进深大于4米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该条明确了高层建筑消防扑救登高面的基本要求。同时为保证消防车在扑救上能充分发挥作用。规范4.3.1条、4.3.4条、4.3.5条、4.3.6条、4.3.7条要求,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米,消防车道距建筑外墙宜大于5米,消防车道上空4米以下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有回车道或回车场。消防车道下的管道和暗沟等,应能承受消防车辆的压力。穿越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其净宽和净高均不应小于4米。消防车道与高层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登高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以上条款,对消防车道要求作了进一步明确,无凝更好地保障了消防车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基本设计要求。

(二)存在问题。随城市化建设加快,中心城市土地使用率的不断提高,给高层民用建筑扑救面设计带来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裙房的设计问题。在城市区域内的高层建筑,多为追求商业价值,建筑裙房设计多在四层左右,由于裙房作商业用途,每层层高净空多为4-4.5米以上,往往裙房高度超过防火规范5米要求,多数裙房的进深也大于4米。二是幕墙问题。城区内的多数高层建筑,为达到设计美观,协调繁荣城市的效果,许多高层建筑均设计有幕墙,尤其是设计玻璃幕墙且作为消防登高面考虑。三是登高面一侧、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设计问题。临街高层建筑底层均设计为商铺。当考虑作为登高面时,而多数设计为追求商业价值而规避设计布置直通室外疏散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往往将疏散楼梯或出口布置在非登高面的另一侧。四是消防车道的设计问题。城区内的高层建筑为充分利用当街的立面效果和商铺的价值,许多建筑将消防登高扑救面布置在建筑的背街一侧。然而,对环形消防车道和回车场的设计更多的是消防车道转弯半径不能满足消防车辆的使用要求。五是地下车库出入口道与环形消防车道交叉处的设计问题。城区内多数高屋建筑均设计地下车库,而地下车库的出入道又多为利用高屋建筑的环形消防车道引入地下,在设计时往使得消防车道与地下车库的出入口车道连接交叉外出现坡度及倾斜面。许多建筑由于用地的限制,引入车道较短时,在环形消防车道上形成的坡度倾斜面更大,影响或无法满足消防车辆的行驶。六是幕墙下设计室外消火栓等问题。高层建筑临街面往往设计有装饰幕墙,而室外消火栓,水泵结合器及消防水池等也宜临沿街设置。稍有忽视,很容易将室外消火栓等布置在幕墙之下,一旦火灾幕墙坍塌,严重影响消防车吸水、供水等扑救。七是登高消防车场地的设计问题。许多高层建筑对登高消防车辆的操作场地考虑不周,多数仅以环形消防车道宽度来考虑。以此宽度作为登高消防车的场地,将远远不能满足登高消防车的操作空间要求。

三、结合实际、科学合理地设计高层民用建筑消防扑救登高面和登高场地

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观念,以保障民生、保障公共消防安全为发展,以创新思想、合理设计高层民用建筑消防登高扑救面的问题非常重要。以下为作者结合现有的规范、标准在工作实践中针对存在问题与读者作共同探讨。

(一)临街登高面外墙设计。建在市区或商业街的高层建筑,当确定其临街一面作为消防扑救登高面时,其优点是可以充分利用临街一侧的道路保障登高消防车的场地需要,但特别要注意,设计时要避免在登高扑救面一侧外墙设置玻璃幕墙。由于幕墙的设置增加了建筑外观美的效果,对装点城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设计思路上考虑采用较多,但往往一旦火灾,会给消防扑救带来极为不便的后果。火灾证实,玻璃幕墙在火的作用下会炸裂和塌落,导致消防人员扑救火灾时无法靠近建筑。同时、一旦幕墙下设计有消火栓、消防水泵接合器,火灾时由于幕墙的塌落下掉。这些灭火设施将无法使用,也容易导致扑救人员的伤亡。在临街登高面乃至最高顶层还应避免设计霓虹灯之类的大型商业广告和其它影响消防登高扑救的景观设计。登高面一侧还应避免过多的凹凸造型,影响登高消防车登高平台靠近各层门窗、洞口。

(二)登高边长、裙房、疏散楼梯与出口设计。《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4.1.7条明确规定:“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米、进深大于4米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我们在进行消防设计时要尽力考虑规范的强制规定。其意义是登高边不应小于1/4周边长度且不小于一个长边的长度。尤其是一些矩形建筑、多边形平面的建筑应考虑满足一个长边的长度作登高扑救边;其二是在登高扑救面一侧必须设置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这一规定是确保一旦建筑火灾时能保证人员及时逃生和便利消防登高车扑救的需要,在实际设计中,城区的高层建筑为节约用地,往往将登高面和登高场地的布置多与商业街、步行街等主要街面一侧一同考虑。但是,许多处于繁华的商业区、商业街、步行街的临街面的商场、门面商业价值又使得房开商或设计时规避在这一侧面布置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笔者认为,如果设计直通室外的楼梯确有困难,在考虑消防安全 经济价值的综合因素上,每栋建筑最基本的设计要满足有一个直通楼梯间的出口于登高面一侧、且设防火挑檐,同时各层宜设外挑阳台,否则无法满足规范要求;其三,是对裙房高度和进深的要求,其目的是保证登高消防车曲背靠近高层建筑施救的需要。城区内多数高层建筑裙房都为商业使用。设计都在二到三层不等,有的大型商场一层高度即达5米,因此要求裙房高度小于5米,确有不少困难,因而在登高扑救一面的设计时要尽量满足规范要求,在高不超过5米的裙房时,可考虑进深在四米范围内的裙房设计,一旦裙防高度超过5米时,在登高扑救面一侧,可不设计凸出裙房,以达到规范要求。

(三)环形消防车道设计。“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在设计环形消防车道时应注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消防车道的净宽不应小于4米,同时,消防车道上空4米以下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尽可能地考虑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距离大于5米,以保证消防车的顺利通畅。二是在消防车道上尽量避免设计地下暗沟、化类池、燃气管道、电缆沟等,确有困难时,在结构设计上应满足大型消防车的荷载通行。三是消防车由于运载的多为水,在运行时由于贯性作用,车辆的控制难度较大。因此,在山地或有坡的消防车道其坡度不宜大于10%。防止车辆打滑。四是设计消防车道时应重点考虑消防车的最小通行转弯半径要求,在城市密集区的建筑往往容易忽视该问题。所谓消防车的最小转弯半径是指消防车回转时消防车的前轮外侧循园曲线行走轨迹的半径。目前,因内轻系列消防车一般≥7米、中型系列消防车≥9米、重型系列消防车≥12米。因此,要根据城市消防装备的不同情况设计环形消防车道,最小轻弯半径不应低于上述标准,高层建筑扑救登高车道应按重型消防车转弯半径考虑。五是当设环形消防车道有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如遇有尽头路,应考虑设计回车场,一般为1.5米×15米,大型消防车回车场不宜小于18×18米。六是由于城市用地的紧缺,许多高层建筑为满足日益增多的车辆需求,均设计了地下停车库,而地下停车库出入口的车道往往也借助于高层建筑的环形消防车道而出入。因此,在设计地下车库出入车道与地面环形消防车道接壤处必须考虑保证4米宽的消防车道平整性,即地下车库出入车道的降坡起点不应设在环形消防车道上,保证消防车行驶的4米有效宽度路面不倾斜和平整。

(四)合理设计高层建筑的登高场地。一幢高层建筑登高面确定之后,紧接着要有能满足各类登高消防车的登高场地,登高场地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内没有条文明示,往往在设计时容易被忽视。登高场地应布置在高层建筑扑救面一侧,同时要结合消防车道一同考虑。从实际扑救操作来看,层数越高、登高场地要求越宽,根据国内常用登高消防车的技术参数,设计考虑登高车的支腿横跨距不超过6米,再考虑普通车(宽度为2.5米)的交会以及消防队员携带装备搬运救援设备的穿梭以及参照高层建筑与高层建筑之间防火间距要求,笔者认为,一般以13米为妥。根据目前国内登高消防车的最大长度15.6米,以及车道宽度,在留有余地情况下,登高场地不宜小于18米长×13米宽。登高场地是供登高消防车扑灭火灾抢救人员使用,根据不同登高车技术参数,要求登高场地边缘与建筑物外墙不应小于5米,同时其最外一点至建筑物登高边缘的水平距离也不应大于15米。对于几个单元组合的板式住宅及底层整体裙房而上部多个塔楼或不规则多边形建筑的高层建筑应针对每个单元和塔楼布置登高场地,也可以根据建筑内部防火分区的划分、靠室外楼梯间的布置及建筑周边的消防车道实际情况分段设计登高场地。在设计登高场地时,同时,还要考虑其坡度不宜大于3%,场地承重荷载应不小于30t计算,整个登高场地上空不得有架空电线、电缆等各类架空物。利用市政路作登高场地更应考虑无绿化、城市景观物等防碍消防车登高。

民用建筑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地方高校;就业岗位;高年级建筑设计课程;复合型人才;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TU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6)03009405截至2010年底,全国就有286所高校设有建筑学专业,每年毕业生高达9 000多人[1]。经济危机爆发以来,欧美城市建设速度放缓,海外建筑事务所纷纷抢滩中国市场,一些海归建筑师及时转战国内,加之近两年国内房地产调控带来的建设降温,而毕业生数量不减反增,造成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对学生自身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处于“建筑老八校”和“职业技术院校”夹层中的地方建筑类高校,只有及时调整培养目标,改革“与老八校同质化发展”的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结构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才能更好地适应时展需要。本文结合南阳理工学院教学改革项目“校企合作开发高年级建筑设计课程研究与实践”,对五年制建筑学专业高年级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一、毕业生就业去向的调查与分析

南阳理工学院自2005年开始招收五年制建筑学本科学生,截止到目前,共毕业5届学生,合计429人。毕业生就业去向汇总如表1。

由表1中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毕业生绝大部分进入设计单位工作,而且大量集中在d类小型的设计机构中。这一类的设计机构,不同于前三类的设计单位,通常不设置专门的方案所(室),而是由1~2位方案主创建筑师带领设计人员完成方案的创作及表达任务。毕业生进入这些设计机构后,跟随主创设计师加入设计团队,主要进行建模推敲形体、方案局部修改、平彩渲染、文本制作等工作;有的要参与动画漫游、实体模型制作、现场方案汇报工作;方案中标或批准后,部分人员还要继续完成施工图的设计、图纸交底与施工现场服务。可见,就业市场对地方建筑类高校毕业生,不要求具有太强的方案原创能力和理论素养,而是要求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表1南阳理工学院建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汇总表(2005届~2010届)行业考研设计单位行政主管部门房地产公司其他行业人数12abcd93174202合计:316人214337比例3%74%5%10%8%注:表中a类设计单位为中国建筑设计500强设计院,b类设计单位为除a类外的综合甲级设计院,c类设计单位为员工人数为50~200人的中型设计机构,d类设计单位为员工人数为50人以下的小型设计机构。

二、设计单位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自2012年开始,笔者所在课题组连续3年跟踪毕业生,调查就业单位意见、收集学生诉求,了解在校期间学生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及所掌握的能力对工作的重要性。对在设计单位就业的学生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00份,问卷汇总分析如表2~表4所示。

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到目前地方高校所开课程与毕业生工作岗位需求存在着较大偏差,突出体现在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重基础、轻技能,重艺术、轻技术,反映出地方高校建筑学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及课程体系构建与社会脱节的现象。

究其原因,主要是地方高校的教育模式趋同于重点名校,而毕业生就业去向却异化于重点名校,导致人才培养滞后于特定的社会需求。一直以来,地方高校开办建筑学专业都是以“建筑老八校”为楷模,无论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与“建筑老八校”大同小异,甚至连课程设计题目也克隆或模仿。

然而由于地方高校在社会声誉、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生源质量等方面都落后于建筑名校[2],毕业生在考研和就业上都无法与之竞争。重点名校的毕业生毕业后或通过考研、保送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或进入中国建筑设计500强的大型设计机构从事设计研究,他们需要培养的是研究型或技术研究型的人才;而地方高校的毕业生则多集中在中小型的设计公司工作,需要培养的则是工程技术型或管理技术型人才,即“生产型”建筑师[3]。学生所在的单位规模和所扮演的工作角色不同,导致对教学要求也有所不同,学生在完成低年级所应具备的通识性理论知识和技能后,高年级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所培养的能力也应有所差异。

三、 地方高校建筑设计高年级课程现状分析

民用建筑设计I~VI是建筑学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作为主要的教学科目贯穿于本科学习的全过程,包括公共建筑设计、住宅建筑设计、建筑群体设计、高层建筑设计、大跨度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细部设计与建筑构造、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等。设计题目由简到繁、由浅入深,训练学生的方案创造能力、空间建构能力、技术分析能力,以及对人和场所、活动和设施之间关系的洞察能力[4],在建筑学专业培养目标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民用建筑设计V、VI是建筑学专业高年级建筑设计课程,也是毕业设计和就业前的先导课程,在建筑学专业第7和第8学期开设,教学对象为大四学生。这些学生在前6学期的教学活动中,已经储备了专业所需的建筑制图、建筑构成、建筑历史、建筑物理、建筑构造、建筑结构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简单的绘图设计技能,能完成三级以下小型建筑的方案设计。但还需要通过高年级建筑设计课程的训练,弥补前6学期的知识缺漏,缩小教学和就业岗位之间的差距,从而做好毕业设计前的综合能力训练,以满足就业市场及用人单位对技术人才的需求。

结合社会调研结果与企业反馈信息,不难发现当前地方高校高年级建筑设计课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教学与实践工程训练脱节

在校期间课程设计多为“假题假做”,理想的设计条件和实际工程现状存在着较大差距;设计要求较为宽松,学生只需满足功能流线要求、掌握好形式构图、加强表现能力,即可完成一份良好的设计作业。设计中学生往往盲目追求方案的与众不同和表现手法的绚丽夺目,较少关心建筑形式和内容、建筑材料和结构、使用功能和经济投入等因素的必然联系。这种理想主义的思维方式催生出“奇奇怪怪”的创作构思,与实际工程的要求相差甚远,从而造成学习内容与工作要求之间的严重脱节。

(二)缺乏对建筑技术的运用训练

课程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对学生建筑功能划分、形体造型组织、空间构成能力的培养,而对建筑构造技术缺乏关注。学生的注意力仅仅停留在建筑形式、立面色彩和空间造型方面,不会用学过的构造技术知识去追求形式与功能的统一,难以做到建筑造型、建筑细部构造与建筑结构的有机结合,更欠缺对方案的解说与模型建构能力。这种状况导致就业后无法快速适应建筑市场所要求的文本、动画和模型、答辩于一体的综合能力要求。

(三)学业成绩评定形式单一

教师在评图时只针对方案设计能力和图面表现质量进行考察,较少考察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缺乏多角度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新型考核方式。

(四)缺少“双师型”教师

任课教师中缺少具有职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导致学生在校期间无法接触实际工程项目,实践训练较少,无法将课堂学习向就业岗位有机延续。同时由于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也无法及时引导学生熟悉建筑设计市场现行的法规、政策与规范。

四、地方高校建筑设计高年级课程改革措施

(一)修订教学目标

修改过去“深化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创新研究能力”的教学目标,通过既定的设计题目及过程训练,加强建筑技术与建筑法规方面内容的拓展深化,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和分析设计能力,使学生具备主动分析环境,以及把分析结果转换成设计目标的能力、协调复杂关系的能力、建筑设计成果的实施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在实践中表达和学习的能力,适应职业建筑师所需的工程实践、工程创新、工程研究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需要,缩短学生就业后的适应期,满足企业人力资源竞争前延的需要[4]。

(二)优化教学内容

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安排,以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培养为导向,重构建筑学专业民用建筑设计课程V、VI的教学体系。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特点,以项目为载体,以工程实际问题和岗位要求为主线来优化教学编排与设计,及时增加学科前沿新知识和现代建筑技术内容,进一步强化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工程意识的培养,以及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应用型的课程体系。

重新编排课程设计任务书,立足实际工程,以当地规划局核定的规划设计要点为依据,增加对政策、环境、气候、经济方面的设计要求。将民用建筑设计V的题目设定为流线复杂的综合医院建筑方案设计(包括门诊楼和病房楼)和兼顾文脉、结构、技术的博物馆建筑方案设计,训练学生处理复杂流线和功能的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建立建筑的文化特性和工程特性间的关联关系。将民用建筑设计VI整合为集居住、办公、商业、文化、交通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建筑方案及施工图设计,通过前期调研、过程草图、工具模型、概念设计到方案文本、施工图设计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建筑从前期策划到开工建设所需经历的复杂程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经济、技术等对建筑方案的制约因素,掌握工作岗位中常见的几种建筑类型的功能关系、空间组合、相关规范及设计原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为大多数学生积累就业所需的技术素养的同时,也照顾到少数考研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渴求。

(三)改革教学方法

摒弃传统的“灌输式”传授知识方法,树立“学生为本”的课程教学观,按照职业建筑师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态度三个模块来安排教学。

1.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任务书发放后,引导学生查阅文献,组织学生参观已建成的典型建筑或进行现场教学,要求学生撰写调研报告、PPT讲述,教师启发、诱导、帮助,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述、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的能力;结合方案成果的展示与演说,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让业主接受其设计理念的能力[5]。

2.团队协作能力的训练

改革过去各自为政的设计模式,参照设计院的项目组模式,组建设计团队。学生每8~10人为一组,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专长,共同完成方案文本、表现、动画、模型、施工图、汇报和答辩工作。通过项目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同时也便于每个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专业特长,明确就业方向。

3.动手操作能力的强化

重视模型制作对培养学生建立多维空间的重要性, 强化成果模型的制作和表现能力,使学生深入理解建筑与建构的概念,将艺术型建筑教育体系改为技术应用型建筑教育体系,从传统的画建筑、描建筑向做建筑、造建筑转变,做到画、做、造的有机结合。

增加对BIM系列绘图软件操作能力的培训,帮助学生尽快适应设计软件市场的更新换代。

(四)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改变评定设计成绩时拍脑袋、凭感觉等缺乏准确性、科学性的做法,制定建筑设计课程质量标准,使教师在工作中“有法可依”。将调研报告、课程论文、课堂讨论与课程设计过程草图的成绩评定共同作为课程的考核手段。

在课题结束时的评图环节,改变过去的“关门评图”为“开门评图”[6],指导教师不担任评审教师,评审团主要由建筑设计、技术方向的教师,校外的专家和外校的教师组成。每个学生通过讲述设计过程,解读模型,播放动画,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评审教师通过询问图纸细节,捕捉创作思路,从而领会设计者的创作动机。

(五)强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选择实际场地,真题真做,训练设计能力[7],逐渐积累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综合性、设计性实践教学项目,充实到课程设计题目库中,加强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资源建设,筹建项目库、案例库。

依托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有计划地培养青年教师。可安排他们在设计单位参与实际项目,积累工程经验,通过建筑设计实践为教学提供案例素材;同时筹建兼职教师库,外聘和引进职业建筑师与校内教师组成课程组,通过结合、带动,提高现有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经验。

五、 结语

目前,国内开设建筑学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在建设部人事教育司备案的就有74所,通过建筑学评估的有35所[8]。在毕业生逐年增加的形势下,就业问题更为严峻。地方高校建筑学专业要想在竞争中赢得主动,必须瞄准就业市场,针对岗位要求适时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培养具有工程实践经验、动手操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自2012年开始,学校着手对高年级民用建筑设计课程进行改革,通过近四年的探索,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完善课程体系,使之逐渐适应就业岗位需要。2014年,在国内建筑设计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学校建筑学专业仍然达到92%的初始就业率,说明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当然,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改革思路还会随之调整,需要继续探索、创新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袁敬伟,韦宝畏.我国建筑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0(4):78-81.

[2]刘瑞杰,高力强.地方高校建筑类教育差异性发展之探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8):83-87.

[3]吴农,王浩哲.从普利兹克建筑奖看我国高等建筑教育中的问题[J].高等建筑教育,2015(1):5-8.

[4]赵敬辛,韩博,李勇. 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本科教育特色探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3(5):21-25.

[5]刘勇.当前建高校筑学教育中的实践性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7):43-44.

[6]龚恺.东南大学建筑系四年级建筑设计教学研究[J].建筑学报,2005(12):24-26.

[7]张淑润,宋晓庆. 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10):138-139.

[8]. 地方中低端高校建筑教育办学方向的思考[C].北京: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2009.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result of graduates employment, the paper proposed the main questions of architecture majors in local universities of teaching and examination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course. According to the experience in teaching practice and reforming,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methods of revising the teaching target, optimizing teaching contents, reforming teaching and examination methods , strengthening teaching resources based on the three modules of knowledge, ability and attitude.

民用建筑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根据年初区政协主席会议确定的重点调研课题的安排,区政协从3月下旬开始组织有关委员,会同区发改局、区经发局、区建设局、区教育局、区建设局墙改办、区建设局质监所、区房地产协会等部门的同志组成课题调研小组,以座谈会、走访、实地考察等形式,对我区建筑节能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5月18日,区政协召开十二届第五十二次主席会议,就该调研报告进行协商审议,现将有关意见建议综述如下,供区委、区政府领导决策参考。

一、建筑节能管理和节能产业取得的成绩

1.建筑节能工作有所加强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有力推动和全社会的共同倡导下,建筑节能工作已经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建筑节能产品的应用逐渐推广,并且有不少企业和市民开始参与建筑节能工作。据统计,目前我区城镇新型墙体材料建筑应用率已达82%,一些企业和居民小区积极推进建筑节能,并已收到了实效。如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意机械设备有限公司通过整个厂房的节能建设,全年采暖和制冷电可以节能约33.5%。一些新建商品住宅开始引入环保、节能的理念,“众安·国泰花园”按国家节能标准进行工程试点,能源节约率达到35%。一些居民还自发在住宅中安装太阳能供热等设备,都取得了节能的效果。

2.建筑节能机制开始形成

在国家、省、市有关建筑节能政策、法规的指导下,近年来,我区建筑节能的技术标准也日益健全,建筑节能的设计、施工已逐步走上了规范化道路,特别是新建民用建筑工程的建筑节能工作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局部试点到全面推广。自2006年以来,我区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实施民用建筑节能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关于加强建筑节能质量监督管理的通知》等文件,对建筑节能的有关方面作了规定。如对12层以下新建居住建筑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等作了明确规定;在项目设计上增加了节能专篇,图审机构则要求填报《民用建筑节能设计备案登记表》。与此同时,相关职能部门加强了对建筑节能的检查指导,在规划审批、设计审查、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环节全面实施节能监管,对民用建筑实施建筑节能备案、对建筑节能标准的执行进行监督验收,从而不断推进了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

3.建筑节能产业发展喜人

随着建筑节能市场需求的增加,近年来我区的建筑节能产业发展形势也十分喜人,一批技术领先的节能产品和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不断涌现,并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主要有:新型墙体材料。目前全区有新型墙体材料企业30家,主要生产混凝土砖、粉煤灰砖、烧结页岩多孔砖、烧结页岩保温多孔砖、烧结煤矸石多孔砖、轻集料小型空心砌块、GRC轻质隔墙板、金属面夹心板等新型墙材和可再生节能材料。2009年,全区新型墙体材料的产量达到7.78亿块标砖,占墙材总量的97.27%。节能玻璃。节能玻璃作为一种新颖的节能材料,已在我区实现规模化生产。如中力节能玻璃制造有限公司投资6亿元的LOW-E(低辐射)中空玻璃生产线,全套引进德国、奥地利、芬兰的先进设备,已成为全国大型低辐射玻璃生产基地之一。目前,该公司的节能产品已被市场广泛认同,并被应用到上海世博会的意大利馆和迪拜馆;同时,该公司也成为“镀膜玻璃”国家行业标准的主要制定者。光伏产业。截止2009年,全区共有太阳能光伏产业企业11家(另有3家新签约落户),完成销售年产值9.14亿元(不含万向、和合)。特别是以万向太阳能、舒奇蒙光伏等企业为龙头,形成了从“单晶硅—硅片—电磁片—组件—系统安装”的产业链。目前,全区有已实施和正在实施的太阳能光伏示范工程6个,总规模达10.5MW,总投资达3亿元。新光源产业。全区共有LED(发光二极管)生产企业6家,主要从事LED外延片和芯片生产、封装和灯具生产。如红剑立明科技公司拥有年产8万台LED大功率照明灯生产线,设计年生产能力将达3.6亿元。海鲸光电主要生产LED外延片、芯片分割封装、反光膜材料及照明灯具,预计2010年产值将达5亿元。星碧科技主要采用自主创新封装技术,预计2010年产值将达6亿元。这些产业不但已经成为我区节能建筑产业的支柱,同时也是引领整个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二、建筑节能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纵观我区建筑节能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低碳建筑”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建筑节能意识不强。对建筑节能工作重要性、紧迫性和战略意义的认识仍旧不足。如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只考虑眼前利益,不愿意采用新型节能产品和新技术;在售房时没有为购房者提供建筑能耗性能信息,导致购房者对建筑节能性能不知情,更无从选择节能型的建筑,从而造成“房子很好卖,节能不节能都一样”,进而影响了节能建筑的推广工作。各级政府建筑节能的工作力度、宣传力度依然不够,没有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来抓。据统计,2009年,全区新建商品房面积680.53万平方米,其中住宅493.6万平方米,90%以上是高能耗建筑;另外,在既有建筑中,绝大部分未采取能源效率措施,耗能严重,其建筑外墙的传热系数是发达国家的3-5倍,外窗传热系数为2-3倍,屋面传热系数是3-6倍。

2.政策机制不够完善。建筑节能的推广必须由政府主导,需要制定完善的规划和法规,明确的目标和运行规范,配套的具体行动方案。尽管我区建筑节能政策措施不断完善,但要真正推动建筑节能工作,其系统性还不够。如我区建筑节能管理缺少配套技术文件,如规范、标准、构造图集、施工工艺;缺乏民用建筑节能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和建筑能耗评估体系;缺乏节能检查的监测监管体系;建筑节能产品的质量认证制度不健全。因此,难以形成有效的管理、落实体系和操作流程。

3.建设主体积极性不高。我区的建筑节能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而目前,由于对该项工作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导致建设主体的积极性不高。建设主体普遍认为,开发建设节能建筑,不仅增加了项目建设的首期投入,而且也会增加今后维修使用成本。同时,由于当前节能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尚未系统化、标准化,建筑方也不愿过多采用。譬如,新墙材对产品运输、堆放、施工工艺等有一定要求,但在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按传统方式盲目施工,导致出现工程质量问题,从而给新墙材产品带来负面影响。

4.节能产品应用不广。建筑节能材料由于产品开发研制成本高、品种少、质量不稳定,工程可选择余地也少,影响了产品的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应用也存在实际问题,虽然我区早已启动该工作,建设单位也预留了安装位置,但在维修、管理、使用等方面尚未寻找到一个多方面满意的解决办法前,要全面推广落实有一定难度。

5.既有建筑改造难题不少。既有建筑产权是多元的,有政府所有的,有企业自有的,也有个人私有的。由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建成,各个阶段的建筑设计标准均不一样,在门窗方面有木门窗、钢门窗、普通铝合金和塑钢门窗等,在墙材方面有普通粘土砖、多孔粘土砖、混凝土砌块、蒸压灰砂砖等,在结构构造方面有砖混结构、框架结构、抗震设防和非设防、实砌墙与空斗墙、天然地基与桩基础、现浇混凝土屋面与多孔板屋面等,另外在屋面防水、保温隔热及外墙装修方面差异也很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需要一次性大量投资,投资回报周期长,投资效益短期不明显,影响产权人对建筑节能改造的积极性。同时涉及多元产权的建筑节能改造,需要协调各产权人达成一致意见,难度可想而知。

三、推进建筑节能工作的建议

1.狠抓新建工程建筑节能

新建工程建筑节能是我区整个建筑节能工作的重点。在新建工程建筑节能上,关键要把好“四道关”:

⑴把好“规划设计关”。规划设计是建筑节能的第一道关。在总体规划层面:要充分考虑的气候特征、地形地貌,对城市建筑群的总体朝向、建筑密度、高度等进行严格论证,并进行空气流通分析,确保在城市高密度的发展中,所有建筑均能获得良好的自然通风、散热条件。在建筑单体设计层面: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单体建筑的朝向、平面形状、空间布局、外观体型、间距、层高等,合理选用保温隔热的建筑外维护材料,严格控制大面积采用玻璃幕墙,对建筑周围环境进行绿化设计。充分利用自然冷源,供热系统采用地源热泵、空气泵,采用雨水收集系统,充分利用太阳能,小区照明、景观灯,建议采用太阳能节能灯、LED节能灯最大限度减少建筑物能耗量,获得理想的节能效果。设计时要有顾及节能设施日后的施工和维护,增加节能设施的实用性。

⑵把好“项目施工关”。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创建节约型工地,在施工时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编制节能方案。在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中,应有节能减排专题章节,或针对工程项目特点,编制专门的节能减排专项方案。二是优化施工工艺。积极采用节能减排的新技术、新工艺,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和工艺;优化工程施工平面布置,减少材料水平和垂直运输中的能耗,防止建筑材料堆场的二次搬运;加强施工节电、节油、节水管理和建筑材料的管理,精心组织施工;积极开展对建筑废弃物的分类回收或加工利用,提高各类建筑垃圾回收和再生利用率。三是加强工地节能宣传。设立节能减排型工地公示牌,公示创建节能减排型工地的责任人、目标、能源资源分解指标、主要措施等内容,生活区及施工现场内在显著位置设置节约用水、用电的宣传。

⑶把好“产品质量关”。从生产源头加强节能材料的产品质量,防止劣质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对进入区内建筑工程使用的建筑节能材料产品,应建立登记备案制度,控制节能材料产品的市场准入,杜绝节能性能差的节能材料用于建筑工程。对节能材料产品建立优选机制和淘汰机制,促进高性能的节能产品推广应用和淘汰落后的节能材料产品。

⑷把好“审查监管关”。一是建立技术指标体系。政府主管部门要在技术法规与标准的结合上做出努力,提出必须严格控制的最基本的技术指标、技术要求、功能要求等。加强建筑节能优化设计方案的审查,通过审查后方可实施。二是提高准入门槛。应通过公开招标形式,选择有实力、有经验的企业作为重点节能工程承包商,切实履行节能建筑合同,保证节能建筑按合同完成。三是严把监管验收关。建筑节能项目采取“单独立项、分项验收”制度,实行节能项目验收一票否决制,杜绝劣质材料和劣质产品进入市场,确保工程质量。

2.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是建筑节能的难点。对于既有建筑的改造,要统筹考虑,分类实施,逐步推进。

⑴有计划制定改造规划。既有建筑数量巨大,对其进行大规模改造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必须充分考虑资金承受能力等因素,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建筑节能改造。一是试点先行。应选择不同的节能改造类型,开展节能改造工程典型示范工作,从而为大面积推广积累经验。政府部门和公益性事业单位要带头进行建筑节能改造。二是编制计划。建议编制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五年规划,并且明确每年的改造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节能改造工作。三是明确标准。在试点基础上,应明确和总结推广节能改造的标准规范、标准设计,同时结合改造规划的实施,公布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及考核指标。

⑵有重点实施分类改造。由于目前全区既有建筑物数量非常大,且不同建筑的房屋类型、建筑年限、结构形式不尽相同,为此,对既有建筑的改造,应因地制宜、分类实施。一是暂不改造类:对于年代久远,结构欠佳的建筑,暂不考虑建筑节能改造。对这些建筑实行节能改造,所增加的建材荷载,有可能造成地基承载力不足、楼层结构的承载力不足、空斗墙墙体垮塌等后果。另外,对于农民自建房屋,也暂不列入节能改造范围。二是暂缓改造类:对新建年代不久,外装修相对较好的房屋,为减少浪费,可暂缓节能改造;如确需改造,可仅对门窗工程进行节能改造,待外装修相对陈旧需要更新条件成熟时,再推进外墙和屋顶的节能改造。三是局部改造类:对房屋相对年限较长,外装修陈旧的,可考虑对门窗、外墙、屋面的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四是择机改造类:如:沿街房屋节能改造可考虑与房屋立面整治一并实施,对房屋的门窗、外墙、屋面等进行节能改造;宾馆、饭店、写字楼、商场等装修更新周期相对较短的建筑,可在装修更新时进行建筑节能改造;要结合城区失管房改造、屋顶平改坡改造的实施,同步实施建筑节能改造,特别是可以推广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照明节能系统的应用。

⑶多渠道筹集改造资金。“筹资难”是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最为关键的问题。如按每年改造10万平方米、每平方米200元节能改造费计算,每年就需专项资金2000万元,改造费用十分巨大。业主或原开发商都没有能力,或者不愿来承担该费用。因此,必须多管齐下,多渠道筹集节能改造资金。其中,建议区政府建立“建筑节能改造专项基金”,根据需要每年安排一部分节能改造费用,并与原有的墙改专项基金、房屋维修基金统筹运作;业主作为建筑节能的直接受益者,根据其所有物业节能改造的投入,按比例适当承担一部分节能改造费用。此外,可允许个人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对房屋的节能改造。

⑷高标准确保改造实效。为确保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实效,应在以下几方面给予关注:一是要编制技术改造方案,并组织专家对改造的安全性、经济性以及改造技术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论证,避免盲目改造造成浪费或者引发事故。二是节能改造增加荷载的,应由原设计单位或同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结构计算复核确认,以确保房屋安全。三是节能改造工程的设计、施工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节能改造施工图应经图纸审查机构审查合格,工程施工应委托监理单位对节能改造的质量和安全实施全过程监理。四是改造项目完成后,由申报单位组织项目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情况的验收,形成验收合格报告。

3.大力发展建筑节能产业

推进建筑节能同样也为新型建材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我区应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努力壮大建筑节能产业规模,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⑴抓好产业规划。建筑节能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也是一个蕴藏着巨大商机的产业。作为建筑强区,抓好建筑节能产业对我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区政府和区建设部门应加强对该产业的培育和指导、服务,并制定建筑节能产业培育规划,明确我区重点培育的行业门类,落实推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争取用3-5年时间,把建筑节能产业培育成为经济新增点、新亮点。

⑵加强资金扶持。要认真梳理近年来国家、省、市、区和各级部门出台的各项专项资金,明确各类专项资金的扶持重点及要求,分类指导、注重实效,引导企业主动争取各类专项资金的扶持。如当前尤其应积极争取“省工业转型升级财政专项资金”、“市重大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市适度发展新型重化工业专项资金”、“市技术改造(工业投资)项目财政资助资金”等专项资金的扶持,以缓解建筑节能企业资金问题。

⑶加强市场拓展。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做法,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的各类会展、招商推介活动,提高企业知名度。要推动成立建筑节能企业行业协会等组织,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推动企业抱团发展,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要适度加强对本地企业的保护和扶持,凡区范围内建筑项目使用本区企业生产的建筑节能材料,可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

⑷鼓励自主创新。鼓励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建立技术战略联盟,采取联合出资、共同委托等方式进行合作研究开发,加快新技术信息在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流动。积极承办各类行业专业学术会议,创造机会、搭建平台与国际国内交流发展。加大企业品牌培养意识,引导企业按照国际通行标准进行生产经营。在大江东“三城一区”等重要平台规划建设高层次的太阳能光伏、新能源、LED等产业功能区块,推动建筑节能企业集聚发展,帮助企业加快资助创新步伐。

4.营造良好的建筑节能氛围

⑴强化认识。推进建筑节能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培育经济新增点,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区的必由之路,是发展的战略之举、长远之策。全社会应高度重视加强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尤其是区政府应尽快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议程,通过发挥政府的主导力,推动建筑节能体系尽快完善落实。建议区政府可在新型墙体材料改革办公室的基础上,建立建筑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统筹协调建筑节能工作。

⑵加强宣传。推进建筑节能,不仅需要政府的引导,更需要企业和全民的参与配合。为此,应加大对建筑节能工作的宣传力度,使社会各界理解建筑节能的重要性、现实性,引导公众形成良好的环保理念和住房消费理念,以进一步提高全民参与建筑节能的自觉性。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要主动为社会公众提供节能政策咨询,开展节能知识普及宣传和相关培训,并开展一系列节能技术、产品的展示推介活动,努力提高人们的节能意识和节能知识。

⑶完善政策。我区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建筑节能的政策体系,努力发挥政策“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当前,最为关键的是要抓紧制定建筑节能目标考核机制,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抓紧制定建筑能效测评和标识制度,评定一批“节能型建筑”;建立建筑节能的监督监测体系,动态跟踪全区建筑节能工作状态;制定并落实有利于建筑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和推广应用的配套政策,推动节能产业做强做大;健全建筑节能产品的质量认证制度,努力提高节能产品市场竞争力。

民用建筑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研究的现状:

金阳新区是近年来贵阳市的重点建设项目,新区的五星级酒店的建设在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地方旅游环 境、投资环境,满足豪华消费需求方面能够发挥作用。建五星级酒店,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地经济发展良好态势与市场前景。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五星级酒店, 在当地投资的外商以及全球各地度假的人,这些消费能力比较强的群体,还有一些高端消费实力的国际游客,更倾向于选择与其消费层次相符的住处,倘若当地没有 足够数量的豪华住所势必留不住这类消费群体。另外,豪华酒店本身资金实力雄厚,有自己的一套营销模式。酒店通过参加国际国内的各种推介会、博览会对酒店进 行自我推销,在推销酒店自身的同时也推销了当地的旅游资源。更为重要的是,豪华酒店的出现,提升当地城市的美誉度,打造当地旅游城市的接待形象。

豪华酒店是衡量一个地区接待水准的首要条件,也是检测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尺。一个城市是否拥有豪华酒店与当地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随着城市面 貌发生巨大的变化,旅游业也飞速发展,一个城市拥有高档次星级酒店的多少,反映了一个地方旅游接待能力水平的高低。豪华旅游度假酒店宾馆的出现能够完善旅 游配套设施,使旅游接待能力进一步提高。

研究目的和意义:

通过该五星级酒店的规划设计任务,合理解决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 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当代建筑领域的新技术和新形势,使现有学习的理论适应时代的发展。树立正确的建筑设计观,在设计实践中充分体会与贯彻功能 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造型美观、环境适宜的设计原则;酒店设计可以让我们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 力的练习,通过这次酒店设计强化我们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培养我们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的能力,一定的方案比较、论证的能力,一定的理论分析 与设计运算能力,进一步提高应用计算机绘图的能力。掌握资料的收集和分析、相关规范的选择和运用;掌握设计方案的选择、成果图的绘制以及设计文本的编制全 过程。酒店设计是一个多元化设计,所以也是锻炼我们能力的一个很好机会,我们能从中学到很多课堂没有的东西,这也是为我们马上面向社会做一个铺垫。让我们 能在毕业之际把以前所学更加巩固,查缺补漏,运用现代建筑理论指导建筑方案设计,提高建筑创作能力。认真完成各项图纸要求,通过总图规划和建筑的设计表 达,进一步巩固建筑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建筑表现技法。

希望在整个过程中能发挥以往在学校所学理论知识和课程设计创新的能力,做好符合实施条件的毕业设计。

研究内容(内容、结构框架以及重点、难点):

一、项目概况:

1.区位说明

该用地位于金阳新区,是贵阳市锐意开发建设的城市新区,位于贵阳市域地理中心,地处百花山脉与黔灵山脉之间,环绕观山水库,拥有山环水抱的优越自然环 境;距中心区仅12公里,通过贵遵高等级公路和川黔、滇黔公路与云南、重庆、四川相联系,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是投资建设的理想境地。

2.各类重要建设项目概述

金阳新区是未来贵阳市级领导机关所在地,市级体育中心位于新区南部,占地约73公顷;市级文化中心位于新区中部,占地28公顷;未来的贵阳大学城位于 新区西部占地170公顷;高新科技工业园区位于新区东南部,占地约190公顷。金阳新区是园林式生态型可持续发展的新区,是塑造贵阳城市新形象的广阔空 间。

3.区位优势

金阳新区地形平坦、地质条件优越、气候宜人、环境优美、交通便捷、拥有60平方公里集中的丘陵用地,是贵阳市周围难得的开发新区的理想境地。

二、规划设计要求:

1.总体规划要求:在总体布局上,要结合城市道路交通合理组织内外交通流线,推敲建筑与环境之间关系,结合城市景观及用地周边环境作好建筑空间布局及立面造型设计。

2.无障碍设计要求:充分考虑无障碍设计,保证舒适,安全的使用要求。

3.建筑功能设计要求:功能及流线要清晰,不能混淆及交叉。

4.设备设计要求:要统筹考虑供电、通讯、暖通、给排水等内容。

5.其他设计要求:满足规划、消防、安全、卫生等要求。

三、设计成果要求:

(一)文字部分(说明不少于3000字):

1.项目基本情况介绍;

2.用地趣味、交通、周边及内部情况介绍;

3.项目基本要求及设计依据;

4.设计原则及路线;

5.设计构思及理念;

6.总体布局及流线组织;

7.各功能区划分及各层平面布置;

8.造型及立面处理;

9.设备专业安排;

(二)图纸部分:

1.区位关系图(1:5000~1::10000)

2.用地及周边现状分析图

3.总平面图(1:1000)

4.各层平面图(标准层可合并,1:200~1:500)

5.立面图(4个1:200~1:500)

6.剖面图(2个1:200~1:500)

7.效果图(不少于二张)

8.相关分析图及辅助图(至少三张)

研究方法、手段:

通过前期调研掌握大量资料为下一部进行设计做好基础,从功能及形象入手布置平面,同时对结构有初步定位,逐步完善建筑单体的同时兼顾整个场地的规划,最终完善方案各项目标,最终绘制正式图。

研究进度:

周数主要内容

布置任务、收集资料、现状调查

分析整理、调研报告

草图分析

设计草图、设计深化

定稿

文本、展板,PPT演讲稿

组内预答辩

填写毕业表格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土军,鲁凯麟编着.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4308-2010).中国旅游出版社.2011

2.刘苏.《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图说--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图说大全》.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3.亓育岱,宁荍,张福岭.《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图说--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图说大全》.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4.杜承.《新东方主义设计的尝试岱海宾馆》.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5.《建筑创作》杂志社主编.《海南博鳌水城金海岸温泉大酒店暨亚洲论坛会议中心设计》.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6.郝树人.《酒店规划设计学》.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

7.(英)沃森.《酒店设计革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8.师高民.《酒店空间设计》.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9.温泉,田子葳,谭建华.《酒店设计-规划与发展》.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10.(德)乔费舍尔.《现代酒店设计》.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11.王奕.《酒店与酒店设计》.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12.周恺.《东莞松山湖凯悦酒店》.建筑学报.2008

13.朱守训.《深圳华侨城洲际大酒店》.建筑学报.2008

民用建筑调研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学校图书馆;防火设计;安全疏散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1、建筑总平面防火设计

由长安大学渭水校区平面图(图1-1)可看出逸夫图书馆门前有个较大的中心广场,可以作为火灾发生时人们疏散的主要场所,逸夫图书馆正对学校南大门,消防车可由明远路来到图书馆前,而修远大道,问远路以及图书馆东侧附属楼之间的廊道都可以做为人群的疏散道路,避免了拥挤。

图1-1

总平面设计防火主要是按照常年风向设计各个不同功用的建筑物之间不要发生火灾蔓延,而火灾在相邻建筑物之间蔓延的主要形式是热辐射、热对流、飞火和火焰接触延烧[1]。由资料查得西安全年盛行风向为东北风,图书馆西侧坐落着修远教学楼,西南侧位明远教学楼。不在常年风向带上,减少了蔓延的可能性。另外图书馆藏书248.6万册,超过100万册,耐火等级属于一级,教学楼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三级。根据建筑防火标准:GB 50016―2006的相关规定[2]:

表1 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m)

而从图书馆到修远教学楼和明远教学楼的距离远大于防火间距,所以符合防火规范。

2、建筑平面防火设计

在建筑物中合理的设计防火分区,不仅可以把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限制在最小范围,同时对保证安全疏散、扑救火灾,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防火分区按照其作用,又可分为水平防火分区和竖向防火分区。水平防火分区是用以防止火灾在水平方向扩大蔓延,而竖向防火分区主要是防止多层或高层建筑层与层之间的竖向火灾蔓延。

2.1 水平分区

根据GB50016―2006的相关规定[3]:防火分区间采用一定耐火等级的墙体、门、窗等水平防火分隔物,按规定的建筑面积标准,将建筑在水平方向上分割成若干个防火区域。水平分区的作用就是防止火灾在水平方向蔓延扩大。

图书馆共十三层,南部空间狭长,一到三层南部空间由两道防火门隔开,将南部空间划分为三部分。一层到五层北部空间由中庭连通,与中庭四周回廊由防火卷帘隔开,一层的北部与中庭部分又由防火门隔开。 图书馆一至五层分为四个分区六至十三层分为两个分区。

2.2垂直分区

为了在建筑物发生火灾时把火灾控制在一定的楼层内,防止火灾从起火点向其他楼层垂直蔓延,应沿建筑高度方向划分防火分区。因为层与层之间楼梯都贯通,五层、七层由玻璃幕墙与外界隔开,六层、八层设置有防火卷帘,所以各层为一个防火分区。

3、安全疏散设计

建筑物发生火灾后,保证其中的人员及时疏散到安全地带具有重要意义。在发生火灾事故时,疏散人员会向经常使用的出入口、楼梯口疏散,习惯于向明亮的方向疏散,人员的疏散行动路线,也基本上和烟气的流动路线相同,即房间一走廊一前室一楼梯间。因此,烟气的蔓延扩散,将对火灾层人员的安全疏散形成很大的威胁。为了保障人员疏散安全,最好能够使疏散路线上各个空间的防烟、防火性能逐步提高,而楼梯间的安全性能达到最高[4]。

图书馆属于耐火等级一级的高层民用建筑,根据图书馆的平面设计图,可以看出借阅室、自习室出来即是安全性稍高的走廊,走廊连接有多个楼梯间。一至五层有七部疏散楼梯,六至十三层有四部疏散楼梯,楼梯靠近防火分区两端布置,楼梯间与室内走廊均由防火门连接,门均向人流疏散方向开启。大部分都有防烟前室,防烟前室中设置了送风道(图1-4)。

图1-4

图书馆借阅室面积大,且有较多藏书,人员进出频繁。借阅室设置了两个净宽为1.4m的安全出口,未设置门槛,方便疏散。但经观察发现,东侧的安全出口常年处于关闭状态,且位置相当不显眼,如此一来,火灾发生时,大量的人流涌向西侧的安全出口,造成人员惊慌,影响疏散。且其开启方向与疏散方向相反(图1-5),一旦发生火灾,对于室内人员的逃生有很不好的影响,延长了疏散时间。因此这是不符合防火规范的。

图1-5 图1-6

本应打开的安全出口被全部关闭,人流疏散只能依靠楼梯间,先上到二层,再通过主入口进行疏散(图1-6),效率较低,且图书馆主入口曾经发生过学生把门挤碎的情况,所以对门的安全性应该进行核查,以免会引起慌乱,影响疏散。

图1-6

根据建筑防火规范GB50016―2006[5]规定可知:

1、一类高层建筑应设防烟楼梯。

2、楼梯应靠近标准层或防火分区两端布置。

3、疏散楼梯最小净宽度为1.20m。

4、建筑消防设备

4.1防火卷帘

与中庭相通的过厅、通道等处应设置甲级防火门或防火卷帘。防火卷帘材质选用钢质,用钢质材料做帘板、导轨、座板、门楣、箱体等,并配以卷门机和控制箱所组成的能符合耐火完整性要求的卷帘[6],有效地阻止火势蔓延,保障生命财产安全, 平时卷起在门窗上口的转轴箱中,起火时将其放下展开,用以阻止火势从门窗洞口蔓延。(图1-7)

图1-7

4.2防火门

我国把防火门按照耐火极限分为甲,乙,丙三级[7]。对于用于疏散楼梯间及消防电梯前室的门洞,应采用乙级防火门,耐火等级不低于O.9h。为了正常通行和便于使用,在一般情况下,防火门是敞开着的。在图书馆中,通往楼梯间的安全出口、连接防火分区、防烟室的门均为防火门,通常情况下均为开启状态,能够满足疏散和隔离双重功能。

5、结论

图书馆有着大量期刊、图书,都是可燃物,且每天要接待众多的师生,一旦发生火灾,不仅珍贵的书籍将化为灰烬,损失不可估计,且师生与工作人员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做好防火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1、图书馆应保持安全出口的畅通,方便疏散

2、图书馆相关电线的老化、防火设施的损坏都应及时维修。

3、应经常组织消防演习,是广大师生会使用防火器材。

参考文献

[1]张树平.建筑防火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1

[2]GBJ 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3]GB 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4]乔方源.关于太原理工大学教学楼防火设计的调研报告,工程建设与设计,2010,9:76-79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Z].北京:2006

[6]王学谦.建筑防火[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1.

民用建筑调研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建筑制图;教学改革;方法

0.引言

《建筑制图与识图》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程造价专业和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要满足两个方面的需要:一是要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培养毕业生就业岗位群对制图与识图能力的要求。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职业教育的深化,毕业生工作岗位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为了更好地适应后续课程和工作岗位的要求,我们到建筑施工企事业单位开展了调查问卷活动,进而对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

1.深化完善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目标

以调研报告的结果为依据,以土建专业应用能力为主线优化整合课程。按照“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和“强化应用,培养技能”的原则,以及课程内容体现“实用性、适用性、先进性”的原则,重新确定了适合土建类各专业的《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三大项目。

项目一,制图的基本知识,包括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和仪器的绘图技巧,主要讲述图纸、线型、字体、比例以及等分线段、等分圆周作正多边形、椭圆的画法等。该部分作为基本知识,教会学生按规范与标准从事。

项目二,投影的基本知识。主要讲述点、线、面、基本体、组合体的投影、轴测图、剖面图和断面图。该部分要求学生理解投影法的概念,熟悉正投影的性质,让学生能够绘制和识读形体的三视图,能够绘制正等轴测图和斜二轴测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项目三,民用建筑识图。包括建筑总平面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节点详图,梁、板、柱、基础配筋图等。该部分是后续课程的基础,也为学生走向施工员、测量员、预算员、绘图员等工作岗位提供了必备的制图与识图知识。

2.改革教学方法,启迪学生理性思考

《建筑制图与识图》这门课与一般课程的区别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传统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不利于这种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打破传统,力求教学方式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自己的空间想象力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以下的方法:

2.1合理组织课堂教学,做到讲练结合

课堂教学过程中恰当地掌握讲授、提问、讨论、做与练的顺序和时间。充分发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使教学活动相辅相成,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提高和升华。

2.2进行启发式教学

教师给学生以恰当的引导,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营造一种让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氛围,给学生充分想象的机会和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直观启发式教学,即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讲解,同时让学生看模型、实物、挂图等,把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抽象理论和复杂视图,变得形象、具体、直观,使学生先获得感性知识,再逐渐由形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找到模型与图形之间的联系。还可利用对比启发式教学,即习题课上,注意选题典型,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开阔学生的思路。

2.3在课堂上开展竞赛活动

每完成一个项目的教学内容,进行一次竞赛。同学们在自尊与自信的趋势下激发兴趣,课下会自发主动的复习,竞赛过程中无论对自己能回答的问题还是不能回答的问题印象都很深刻,这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同时这些刺激且具有悬念的竞赛活动使同学感受到学习所带来的愉悦。

2.4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平台

在讲授民用建筑识图这一项目时,除了让同学认识图例,也让同学们在制图室练习绘制大图,教师解答同学们在绘制过程中不懂的问题。实践证明,绘图能培养同学们良好的识图能力。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部分,以房屋施工图为主线,除了课堂传授理论内容之外,组织学生参观一个实际工程,实地考察在建工程的基础平面布置、楼层结构平面布置,使学生通过实际工程对图纸有个整体、形象的认识。

3.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知识点多,信息量大,若将每个知识点一一讲解,同学会觉得枯燥乏味。因此,将整个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大的项目,21个任务,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将每堂课的内容化零为整布置下去,使学习目标明确、教与学生动有趣、易于接受。实施课堂教学分八个步骤:(1)告知本堂课的教学内容。(2)激发联想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调动同学的积极性。(3)教师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同学们操练完成任务。(4)将任务的内容深化,寻求处理同类问题的方法。(5)归纳本堂课的基本内容。(6)反复训练,将科学的规律熟练运用。(7)总结本堂课的知识点、重点与难点。(8)选择经典问题布置为作业。这种教学模式完全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使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实处,完成任务的愉悦感会让每个学习者将学习当做一种终身享受。

为了适应现代工程技术类专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从《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环节进行了改革、探索和研究。实践证明,改革后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有效地提高了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朱重光,孙红,刘祥峰.对建筑制图基础课程教学工作的认识和体会.中国电力教育,2008(22).

[2]孙艳平,徐景芬.建筑制图教学方法改革.高等建筑教育.2007,第l6卷增刊1.

[3]王春秀,李福来.多媒体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探析.江西教育科研,2007(1).

民用建筑调研报告范文第8篇

关键词: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绘图能力;实地调研

中图分类号:TU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7-0162-02

房屋建筑学是跟建筑工程相关的各专业大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这门课,学生初步了解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的基本构造、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做铺垫和进行必备的知识储备。房屋建筑学这门课具有知识点多、综合性强的特点。课程结束后,为了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基本构造,同时培养学生查阅、运用各种规范、图集和设计参考资料的能力,特地安排为期两周的课程设计,目的在于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获得必要的建筑设计和绘图能力。但实际情况是:房屋建筑学部分内容琐碎枯燥,学生学习主动性不佳;课程设计中问题层出不穷,设计成果较差。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形成以下教学思路,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对房屋建筑学课程的学习热情以及课程设计的能力。

一、优化教学内容和顺序

目前,市面上针对房屋建筑学这门课编写的教材很多,但不少教材内容陈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陈旧或已淘汰的构造做法(如油毡防水、施工缝的处理等内容)加以撇除,换之为新的、实用的构造处理手法加以讲解。对于教材中部分琐碎、枯燥的构造内容(如吊顶、栏杆扶手、木门窗的构造等)大胆删除,对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部位构造(如墙体、楼梯、屋顶等)重点讲解。

调整教学内容的讲课次序:先讲授建筑构造部分的内容,在学生对建筑基本构造有了大致了解后再进行建筑设计原理的讲授,避免发生学生在开学初期学习的设计原理到期末课程设计时已经大部分被遗忘。为了引导学生对建筑设计的兴趣,补充讲解建筑发展史,以及具有代表意义的中国和西方典型建筑(如中国的四合院、西方欧式建筑的特点等)。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建筑历史、典型建筑分析更有兴趣。在教学中,通过对这些拓展知识的讲解,可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这些建筑在当代如何设计,如何在设计过程中将满足功能需求和体现建筑的艺术美结合起来。通过类似的换位思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

精心准备教学PPT,根据教学需要在PPT中放入大量的工程实例照片,到不同的施工现场拍摄,收集重点部位(基础、墙体、楼板、楼梯、屋顶等)的实际施工处理手法。教学实践证明对某些构造如屋面防水、地下室防水防潮处理等,在课堂讲授中先播放实际工程施工录像,再讲解对应的构造处理,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学习。

对于比较抽象的建筑设计原理,采用天正建筑以及SkechUp软件自建典型的建筑模型,充分利用这两个软件自带的人物、家具、设备库以及仿真动态实时观察的优势,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从外到内观察建筑模型,感受不同设计理念所带来的变化。例如,在讲授房间高度确定时,用SkechUp软件自建不同高度的房间模型,并在其中放入相同的虚拟人物、家具设备和灯具等模型,让学生观察房间高度对实际使用的影响。此外,自建相同高度不同面积、相同面积不同高度的房间模型,并放入虚拟人物、家具设备,让学生体会房间高而窄、宽而矮所带来的视觉区别。在讲解建筑立面设计时,事先采用天正建筑软件绘制建筑平面图并生成立面图。在讲课过程中,利用天正建筑软件的立面门窗、阳台替换,给学生展示不同的立面门窗和阳台造型,引起整个建筑立面在建筑美学方面上的变化。课堂上的这一系列模型演示,让学生感觉非常新奇,不但能够充分吸引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也能激发学生课外自学这两个软件的热情。不少学生会在课外主动自学这两个软件,在学习和使用这两个软件的过程中对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有深入的理解。

三、重视绘图能力的训练

我校学生在大一上学期就已经学习《建筑制图》这门课,但直到大二下学期期末时才开始进行第一次独立的课程设计。时隔一年的时间,大部分学生对基本的建筑制图要求,如建筑平、立、剖图上哪些部位需要用粗实线绘制,哪些部位需要用中实线或细实线绘制,粗、中、细实线的线宽是多少,尺寸线间距是多少,轴号的直径是多少,文字标注该用几号字等,忘得一干二净。如果不做任何准备直接让学生在期末进行课程设计,在学生交上来的设计图中皆可能出现草书和行书,更不要提所绘制的设计图符合建筑制图的要求了。

针对学生书写不规范的现象,在开学的第一堂课上就应要求每位学生在课后练长仿宋字。为了避免学生不好好练字,特别要准备长仿宋字的字帖,字帖中有0~9这10个阿拉伯数字,还有常用的建筑术语。学生用半透明的临摹纸进行临摹,每周交两张练字纸,写得不好的重写。期中进行随堂写字测试,划分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对写字评为差的学生重点管理,强化练字。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写字成绩也应作为期末总评成绩的一部分。

对于学生绘图不符合制图要求这一现象,专门用一节课的时间补充讲解建筑制图的基本要求。同时,结合授课内容,分次要求学生对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墙身剖面、楼梯剖面等内容进行抄绘。对学生抄绘的图,要进行逐一指正,对不符合制图要求的退回修改。教学实践中,学生的第一张抄绘图往往问题百出,几乎每个学生都会被退修,情况严重的甚至重画。但经过这一严格要求的抄绘后,会引起学生的充分重视。为了避免抄绘图退修或重绘,在后继的抄绘中,学生会严格按照制图规范进行绘图,杜绝期末课程设计图纸不符合制图规范的现象。学生在抄绘图纸的过程中,会初步掌握建筑方案表达的基本方法,为课程的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相结合

学校房屋建筑学期末课程设计三个题目,分别是单元式多层住宅楼设计、十二班中学教学楼设计以及全日制六班幼儿园设计。对于单元式多层住宅楼,学生日常生活接触得比较多,设计难度相对较小;而十二班中学教学楼设计,尤其是全日制六班幼儿园设计,存在一定的设计难度。因此,在建筑设计相关内容的讲授时,需要有针对性地对以上两种不同类型的建筑进行拓展讲解,让学生熟悉它们各自的功能要求、不同功能的房间或空间设计的要点、单个房间或空间如何串联形成建筑整体、哪些造型手法会使功能需求得以满足并体现建筑的审美需求。在理论讲解的同时,给学生展示不同建筑大师设计的方案,引导学生对大师的设计进行分析,理解设计意图并学习设计手法。

课程教学结束前三周,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每班学生按照设计题目分为三大组完成“身边的建筑”调研作业,要求学生利用周末时间,根据设计题目对校园周边指定的住宅楼、中学楼或幼儿园进行实地探访、调查体验、拍照记录,最后形成调研报告。学生提交调研报告后,教师应要求学生进行指定设计题目的方案构思,为课程设计做准备。

五、重视初步设计审查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为期两周,第一周进行初步设计,分为两个阶段:方案构思评价和草图设计。在课程设计开始前,学生应完成方案初步构思,即完成建筑平面组合,绘制方案构思简图。课程设计的第一天,以组为单位,先是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对方案进行讨论,然后由教师根据突出问题进行重点点评。

课程设计第二天,学生开始进行草图设计。由于方案构思比较粗略,很多具体尺寸并没有被确定,因此在草图设计阶段,为方便学生修改,不必要求学生设计的草图符合制图规范,所有线条一律用细线绘制。在草图设计过程中,强调学生要查阅设计规范,尤其要注意《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建筑防火设计规范》以及设计题目对应的《住宅设计规范》、《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幼儿园设计规范》等规范要求。这些和设计有关的规范要求,在课程教学中应事先讲解,但考虑到知识的遗忘性,在设计过程中仍需要教师给予不断强调。草图设计阶段不需要绘制全套图纸,只需要绘制底层平面图、标准层平面图以及正立面图。学生绘制完毕的设计草图,教师要逐一审查,直到设计合理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绘制正式图纸。

在绘制正式图纸的过程中,要强调学生严格按照建筑制图规范绘图,由于有了前期抄绘图纸的经验,学生在该阶段普遍能顺利完成任务。

六、结语

房屋建筑学和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是密不可分的有机结合体。对学生第一次独立完成的课程设计任务,不能只依靠课程设计的短短两周时间,而要从学期初始就做好准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地、精心地备课,在课堂上要吸引学生注意力。此外,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设计、绘图能力的准备和训练。对于学生的每次作业,教师都应认真批改,及时返回给学生,才能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及时加以改正。除学生的努力之外,教师也应不断地提高自身能力,广泛阅读,不断进修,掌握最新技术以及有过硬的设计能力,才能上好房建课,指导好学生的课程设计。

参考文献:

[1]李必瑜,王雪松.房屋建筑学[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2]李必瑜,王雪松.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指南[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民用建筑调研报告范文第9篇

一、优化教学内容和顺序

目前,市面上针对房屋建筑学这门课编写的教材很多,但不少教材内容陈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陈旧或已淘汰的构造做法(如油毡防水、施工缝的处理等内容)加以撇除,换之为新的、实用的构造处理手法加以讲解。对于教材中部分琐碎、枯燥的构造内容(如吊顶、栏杆扶手、木门窗的构造等)大胆删除,对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部位构造(如墙体、楼梯、屋顶等)重点讲解。调整教学内容的讲课次序:先讲授建筑构造部分的内容,在学生对建筑基本构造有了大致了解后再进行建筑设计原理的讲授,避免发生学生在开学初期学习的设计原理到期末课程设计时已经大部分被遗忘。为了引导学生对建筑设计的兴趣,补充讲解建筑发展史,以及具有代表意义的中国和西方典型建筑(如中国的四合院、西方欧式建筑的特点等)。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建筑历史、典型建筑分析更有兴趣。在教学中,通过对这些拓展知识的讲解,可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这些建筑在当代如何设计,如何在设计过程中将满足功能需求和体现建筑的艺术美结合起来。通过类似的换位思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

精心准备教学PPT,根据教学需要在PPT中放入大量的工程实例照片,到不同的施工现场拍摄,收集重点部位(基础、墙体、楼板、楼梯、屋顶等)的实际施工处理手法。教学实践证明对某些构造如屋面防水、地下室防水防潮处理等,在课堂讲授中先播放实际工程施工录像,再讲解对应的构造处理,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学习。对于比较抽象的建筑设计原理,采用天正建筑以及SkechUp软件自建典型的建筑模型,充分利用这两个软件自带的人物、家具、设备库以及仿真动态实时观察的优势,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从外到内观察建筑模型,感受不同设计理念所带来的变化。例如,在讲授房间高度确定时,用SkechUp软件自建不同高度的房间模型,并在其中放入相同的虚拟人物、家具设备和灯具等模型,让学生观察房间高度对实际使用的影响。此外,自建相同高度不同面积、相同面积不同高度的房间模型,并放入虚拟人物、家具设备,让学生体会房间高而窄、宽而矮所带来的视觉区别。在讲解建筑立面设计时,事先采用天正建筑软件绘制建筑平面图并生成立面图。在讲课过程中,利用天正建筑软件的立面门窗、阳台替换,给学生展示不同的立面门窗和阳台造型,引起整个建筑立面在建筑美学方面上的变化。课堂上的这一系列模型演示,让学生感觉非常新奇,不但能够充分吸引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也能激发学生课外自学这两个软件的热情。不少学生会在课外主动自学这两个软件,在学习和使用这两个软件的过程中对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有深入的理解。

三、重视绘图能力的训练

我校学生在大一上学期就已经学习《建筑制图》这门课,但直到大二下学期期末时才开始进行第一次独立的课程设计。时隔一年的时间,大部分学生对基本的建筑制图要求,如建筑平、立、剖图上哪些部位需要用粗实线绘制,哪些部位需要用中实线或细实线绘制,粗、中、细实线的线宽是多少,尺寸线间距是多少,轴号的直径是多少,文字标注该用几号字等,忘得一干二净。如果不做任何准备直接让学生在期末进行课程设计,在学生交上来的设计图中皆可能出现草书和行书,更不要提所绘制的设计图符合建筑制图的要求了。针对学生书写不规范的现象,在开学的第一堂课上就应要求每位学生在课后练长仿宋字。为了避免学生不好好练字,特别要准备长仿宋字的字帖,字帖中有0~9这10个阿拉伯数字,还有常用的建筑术语。学生用半透明的临摹纸进行临摹,每周交两张练字纸,写得不好的重写。期中进行随堂写字测试,划分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对写字评为差的学生重点管理,强化练字。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写字成绩也应作为期末总评成绩的一部分。对于学生绘图不符合制图要求这一现象,专门用一节课的时间补充讲解建筑制图的基本要求。同时,结合授课内容,分次要求学生对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墙身剖面、楼梯剖面等内容进行抄绘。对学生抄绘的图,要进行逐一指正,对不符合制图要求的退回修改。教学实践中,学生的第一张抄绘图往往问题百出,几乎每个学生都会被退修,情况严重的甚至重画。但经过这一严格要求的抄绘后,会引起学生的充分重视。为了避免抄绘图退修或重绘,在后继的抄绘中,学生会严格按照制图规范进行绘图,杜绝期末课程设计图纸不符合制图规范的现象。学生在抄绘图纸的过程中,会初步掌握建筑方案表达的基本方法,为课程的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相结合

学校房屋建筑学期末课程设计三个题目,分别是单元式多层住宅楼设计、十二班中学教学楼设计以及全日制六班幼儿园设计。对于单元式多层住宅楼,学生日常生活接触得比较多,设计难度相对较小;而十二班中学教学楼设计,尤其是全日制六班幼儿园设计,存在一定的设计难度。因此,在建筑设计相关内容的讲授时,需要有针对性地对以上两种不同类型的建筑进行拓展讲解,让学生熟悉它们各自的功能要求、不同功能的房间或空间设计的要点、单个房间或空间如何串联形成建筑整体、哪些造型手法会使功能需求得以满足并体现建筑的审美需求。在理论讲解的同时,给学生展示不同建筑大师设计的方案,引导学生对大师的设计进行分析,理解设计意图并学习设计手法。课程教学结束前三周,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每班学生按照设计题目分为三大组完成“身边的建筑”调研作业,要求学生利用周末时间,根据设计题目对校园周边指定的住宅楼、中学楼或幼儿园进行实地探访、调查体验、拍照记录,最后形成调研报告。学生提交调研报告后,教师应要求学生进行指定设计题目的方案构思,为课程设计做准备。

五、重视初步设计审查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为期两周,第一周进行初步设计,分为两个阶段:方案构思评价和草图设计。在课程设计开始前,学生应完成方案初步构思,即完成建筑平面组合,绘制方案构思简图。课程设计的第一天,以组为单位,先是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对方案进行讨论,然后由教师根据突出问题进行重点点评。课程设计第二天,学生开始进行草图设计。由于方案构思比较粗略,很多具体尺寸并没有被确定,因此在草图设计阶段,为方便学生修改,不必要求学生设计的草图符合制图规范,所有线条一律用细线绘制。在草图设计过程中,强调学生要查阅设计规范,尤其要注意《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建筑防火设计规范》以及设计题目对应的《住宅设计规范》、《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幼儿园设计规范》等规范要求。这些和设计有关的规范要求,在课程教学中应事先讲解,但考虑到知识的遗忘性,在设计过程中仍需要教师给予不断强调。草图设计阶段不需要绘制全套图纸,只需要绘制底层平面图、标准层平面图以及正立面图。学生绘制完毕的设计草图,教师要逐一审查,直到设计合理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绘制正式图纸。在绘制正式图纸的过程中,要强调学生严格按照建筑制图规范绘图,由于有了前期抄绘图纸的经验,学生在该阶段普遍能顺利完成任务。

六、结语

房屋建筑学和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是密不可分的有机结合体。对学生第一次独立完成的课程设计任务,不能只依靠课程设计的短短两周时间,而要从学期初始就做好准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地、精心地备课,在课堂上要吸引学生注意力。此外,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设计、绘图能力的准备和训练。对于学生的每次作业,教师都应认真批改,及时返回给学生,才能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及时加以改正。除学生的努力之外,教师也应不断地提高自身能力,广泛阅读,不断进修,掌握最新技术以及有过硬的设计能力,才能上好房建课,指导好学生的课程设计。

民用建筑调研报告范文第10篇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突出重点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市人防办作为第二批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单位,于3月27日全面启动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召开了全体党员干部职工会议,传达学习了市委陈米杰书记3月25日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一季度学习活动上的讲话精神、《中共*市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意见》(开发[2009]7号)和市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市第二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开学组[2009]1号)精神,从学习实践活动三个阶段的各个环节作出了具体的安排部署,并要求每个党员要端正态度,克服厌倦心理和畏难情绪,振奋精神状态;克服急功近利,坚持以人为本,狠抓学习实践活动各项工作的落实,提升人防部门的新形象,推动我市人民防空建设又好又快科学发展。通过学习,使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决策,这是党中央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之后在全党开展的又一次党内集中学习教育活动,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战略部署,是全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是推进人民防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人民防空执政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客观需要。要从政治、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参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基础上,一是党支部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策划,广泛发动,及时引导,采取“四个到位”(即认识到位、组织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认真组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二是成立以人防办公室主任、党支部书记任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安排、研究部署各阶段的重点工作。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指定专人负责学习实践活动的具体日常事务及材料撰写、整理上报工作;三是结合我市人防建设和发展的实际,研究制定了《*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关于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方案》,按照学习实践活动的总体安排和方法步骤,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为活动的开展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和工作准备。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还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学习了《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邓小平、论科学发展》两本理论著作,并把深化学习贯穿于整个学习实践活动的始终。

二、紧扣工作实际,开展调查研究,促进人防建设科学发展市人防办公室紧密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人民防空的体制机制,采取广开渠道听意见、深入基层找问题、发放征求意见表的形式,向市属有关部门、城区中学、农村挂钩联系点以及部分服务对像发放《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征求意见表》15份,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并梳理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足。同时市人防办的两名领导按照市委提出的“着力解决体制机制不健全的问题”的要求,紧密结合贯彻落实市七届二次党代会精神,围绕我市人民防空建设发展的实际以及人民防空建设发展体制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分别确定调研课题进行了深入的专题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并进行了交流,形成了领导班子的专题调研报告分别上报市政府分管领导和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力争使调研成果转化为政策性、制度性文件,促进人防建设科学发展。在学习调研、查找问题的基础上,开展了“科学发展情系民生”主题实践活动。按照边学边改的思路,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农村道路硬化工程和新农村建设挂钩联系的中和营镇冲子村委会和冲门村委会,围绕“科学发展情系民生”这一主题,通过开展“五个一”活动(即:征求一次群众意见、宣讲一次惠农政策、做一件实事、走访一户困难群众、交一个农民朋友),为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支持、帮助村委会协调、解决道路建设资金不足以及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为我市的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开展“三个一”主题实践活动,广泛听取意见,认真分析查找突出问题在继续深化学习的基础上,以“万千党员领跑红河新发展行”为载体,在党员中开展了“一面旗、一团火、一盘棋”主题实践活动,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要求每个党员干部在干事业、谋发展的实践中,要努力做到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进一步转变作风,强化执行力、提高创新力、增强凝聚力,促进人防各项目标和任务的落实。同时,开展了反腐倡廉暨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活动。为增强人防部门党员干部职工廉洁自律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于5月初相继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参观了由市纪委监察局、市人民检察院联合举办的《*市反腐倡廉暨预防职务犯罪展》,按照市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转发〈关于在全省各级干部和广大党员中深入开展“11·28”专题案例教育的通知〉的通知》(开学办[2009]8号)要求,把“11·28”专案(即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邹韶禄等人严重违纪违法案)作为开展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个典型案例,在党员干部职工中开展了反腐倡廉专题教育,深刻剖析“11·28”专案的性质和危害,防患于未然。在此基础上,又于5月21日组织党员干部职工与红河州人民防空办公室全体党员干部职工一同到云南省小龙潭监狱一监区开展了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活动。服刑犯人现身说法、发人深省的忏悔对参加警示教育活动的每一个党员干部职工的心灵触动较大,使大家深受教育和警省,表示要从这些严重违纪犯罪案件中汲取深刻教训,引以为戒、防微杜渐、警钟长鸣。为找准问题、分析原因,我办紧密结合我市人民防空建设和发展的实际以及体制机制,采取广开渠道听意见、深入基层找问题的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先后征求了市属有关单位和人防部门干部职工对领导班子作风建设、人防体制机制障碍问题的意见、建议,经过梳理汇总,共征求到各方面意见、建议4条。结合征求到的意见建议,按照科学发展观活动“六对照、六检查、六树立”的要求,对人防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检查,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和不足:(一)思想观念、精神状态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相适应。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不到位、掌握不深入,思想不够解放,主动更新观念的意识不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人防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人防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适应;(二)人民防空领导体制和指挥关系不顺;(三)人民防空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与城市建设不相协调,尤其在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中,人防工程建设没有能够与地面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协调发展;(四)人民防空建设缺乏经费保障机制。这些突出问题得到了党员干部的认可,成为撰写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分析检查报告的依据和重要内容。

四、立足调研成果,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在广泛征求意见、领导班子成员认真撰写分析检查材料的基础上,我办领导班子结合学习调研阶段的调研成果,立足人防部门的职能定位,认真撰写了领导班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报告。《分析检查报告》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查找问题根源,形成共识;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抓好人防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谋划了推进人防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民主集中制、坚持廉洁自律、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等方面,明确了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努力方向。并采用书面征求评议意见的方式,开展了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的民主评议工作。形成的《分析检查报告》,既客观总结了我办在近年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又实事求是地找出了制约我市人民防空建设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突出问题,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检查报告问题找得准、原因挖得深,方向明确、措施可行,为整改落实阶段的工作奠定了基础,对于推动人民防空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制定整改落实方案,集中解决突出问题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从6月30日至8月20日我办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转入整改落实阶段。根据市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转发〈关于做好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阶段有关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开学办[2009]14号)要求,党政领导班子在深入研究分析检查报告的基础上,制定了《*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落实方案》,明确了整改的目标、方式和时限要求、具体措施,落实整改责任,并采取适当的方式公布,作出公开承诺。整改落实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措施是:(一)切实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修养。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坚守党的理想信念和宗旨不动摇,继续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党性观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政绩观、利益观。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抓好人防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整体素质和依法行政的水平,使我市的人民防空建设步入程序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切实履行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我市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构建和谐*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二)进一步健全、理顺人民防空领导体制和指挥关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穿于人防建设发展的全过程。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民防空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4号)以及《红河州人民政府蒙自军分区贯彻〈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民防空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红政发[2009]18号)精神,建议市委、市政府将市人民防空办公室按5至7人核定行政编制,使我市人防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编制与人防部门所肩负的职责和工作任务相适应。要针对信息化战争特点,按照联合防空、区域防空的要求,理顺指挥关系、规范指挥程序、明确指挥职责,健全军地联合办公制度,建立军地联合、平战结合、统一高效的人民防空指挥体制;(三)促进人民防空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要贯彻《人民防空法》“人民防空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抓好人民防空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落实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请市人民政府将《*市人民防空建设规划》纳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组织实施;同时要把人民防空工程建设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建设中落实人民防空防护要求。市人民防空办公室要编制《*市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总体规划》,上报市人民政府审定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作为《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专业规划,在城市详细规划中具体落实人民防空工程建设规划。强制性地要求在城市规划区内的10层以上新建民用建筑的建设单位必须按地面第一层面积修建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新建9层以下民用建筑按地面总建筑面积的2%修建防空地下室。因地质条件不宜修建防空地下室的,建设单位必须向市人民防空办公室缴纳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专项用于人防建设,以增加城市防护工程的总量,推动我市人民防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四)积极争取地方政府负担的人民防空经费列入地方财政年度预算,形成人民防空建设经费保障机制。要培育和发展多元化投资主体,采用合资、合作、股份制、独资等多种投融资形式,加快人民防空建设步伐。同时,建议市人民政府在编制地方财政年度预算时,除对我市的人民防空重点建设项目安排专项配套资金纳入基本建设程序外,每年还应当按地方财政收入的1‰为基数,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安排人民防空建设经费,专项用于人民防空工程维护和管理,形成人民防空建设经费保障机制,以解决人民防空建设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增强人民防空建设发展的后劲。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20*年8月出台的《红河州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与利用维护管理实施办法》(红政办发[20*]95号)规定“易地建设费作为一般预算收入,根据收取总额,按省15%、州15%、县市70%的比例划分级次就地缴入国库”的政策不符合《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民防空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4号)“人民防空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征收民用建筑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资金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专项用于易地建设人民防空工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截留和挪用”的规定,此事恳请市政府领导出面纠正这一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规定。同时按照“统筹兼顾、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务求实效”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选择一两个突出问题作为突破口,全力攻坚,务求实效。对马上能够解决的问题,集中精力立即予以解决;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创造条件限时解决;对事关人防建设和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需提请市委、市人民政府给予帮助、协调解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破解制约人民防空科学发展的难题,推动我市人民防空事业又好又快地科学发展。

六、存在问题

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委指导检查组的指导下,通过近四个月的不懈努力,全面完成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分析检查阶段的各项任务和整改落实阶段的主要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解放了思想、拓展了思路,强化了责任意识、增强了使命感,提升了人防部门的新形象。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还不到位,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人防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二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自觉性有待于进一步增强;三是红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20*年8月出台的《红河州人民防空工程建设与利用维护管理实施办法》(红政办发[20*]95号)规定“易地建设费作为一般预算收入,根据收取总额,按省15%、州15%、县市70%的比例划分级次就地缴入国库”的政策既不符合《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民防空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4号)“人民防空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征收民用建筑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资金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专项用于易地建设人民防空工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截留和挪用”的规定,也不利于各县市人民防空的科学发展。这一事关人防建设和发展全局的突出问题,需呈报市人民政府提请红河州人民政府予以废止或修改完善,促进人民防空的科学发展。

七、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健全完善人民防空体制机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防空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着力解决制度缺失和制度障碍等突出问题,形成一套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又有利于保障和促进人民防空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人民防空科学发展的政策法规和符合人民防空科学发展要求的规章制度。

上一篇:公司市场调研报告范文 下一篇:咨询行业调研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