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申报材料范文

时间:2023-02-25 04:37:08

垃圾分类申报材料

垃圾分类申报材料范文第1篇

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领导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在年初成立乡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一把抓,乡长具体负责,分管副乡长和环保专干及相关人员的具体落实的领导小组。建立乡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机制,把搞好辖区内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列入重要日常工作中。在班子会和工作安排会中都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研究安排到位。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小结,年底有总结。

二、搞好生态细胞建设

我乡在年初就将幸福美丽乡村的申报纳入重点工作,专门抽调人员和成立申报工作小组,全体乡干部配合,聘请专业人员,完成了幸福美丽乡村的《规划》和《技术报告》申报材料。进一步完善档案资料,准备迎接验收。在社区开辟生态花台,实行拍租承包管理。

三、抓好辖区内的饮用水源保护工作,规范辖区内畜禽养殖

我乡辖区内无工矿企业,无化工企业,对水源地的保护压力相对较小。规范辖区内的畜禽养殖,严格养殖场的粪便处理,宣传教育群众加强对畜禽粪便的处理,避免出现畜禽粪便污染事件。建立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措施和工作制度,加强饮用水源日常巡查,确保饮水安全。

四、抓好工程领域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

整村推进示范片工作存在我乡有序开展,实施项目工程多,我乡严格要求施工单位及时完成项目环评及审批工作。严格执行污染治理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积极协助环保部门做好辖区内新建项目环评“三同时”工作。

五、加强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严禁焚烧垃圾、秸杆

我乡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共同推进,落实按县级相关部门要求,完成垃圾分类处理技术培训,按要求修建分类处理池,落实专人抓好分类处理工作,做到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积极争取沼气项目,从根本上消除焚烧秸杆的现象,做到资源的合理利用。

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宣传

垃圾分类申报材料范文第2篇

一、政策落实及项目对接与实施情况

(一)加强了生态保护力度,开展了生态乡镇的创建工作。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全面实施”的原则,以重点项目的实施,带动生态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一些能产生效益的项目推向市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政府引导型的多渠道投资机制。先后开展了生态风景区、无公害蔬菜基地、有机茶基地、土地整理等重点项目建设。目前我县正在组织编制生态县建设规划,积极申报省级、部级生态县。

(二)强化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开展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既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2011——2020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实施以及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构建生态大县,也是实现城乡统筹、改变当地落后面貌的重要一环,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造部级生态县具有巨大的鼓舞和推动作用。2012年我县选取位于我县城乡接合部的、竹市两镇选取13个行政村积极申报2012年省县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区项目建设。2012年6月,我县被确定为2012年省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区,获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1500万元,县级需配套资金642.9万元,计划总投资2142.9万元。获得批准后,我县精心组织实施,按时保质完成了项目建设。一是狠抓农村饮用水安全,对示范区内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建立严格的保护措施。二是狠抓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三是狠抓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四是狠抓畜禽养殖污染治理。2013年1月省环境保护厅、省财政厅组织联合验收工作组进行了验收,我县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区项目建设验收合格。

(三)积极申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县推进工作.力求通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改善农村面貌,逐步形成生态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人居环境。在改善和提高生产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的同时,大幅度提高居民综合素质,引导居民的价值取向、生产方式和消费行为向持续发展型转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为此我局积极与上级联系,进行项目对接,积极申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县推进项目。项目总投资4269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省财政资金5336.25万元,地方财政资金4695.9万元,各部门整合资金12380.1万元,社会资金3201.75万元,农民投工投劳折算资金17076万元。

(四)积极申报垃圾填埋场及周边污染土壤治理修复工程项目和县粮食主产区土壤环境优先保护区项目。我局于2011年申报了“垃圾填埋场及周边污染土壤治理修复工程项目和县粮食主产区土壤环境优先保护区项目”,经多次与省厅、市局汇报衔接,市环保局就项目的申报按照省厅精神召开了专题项目对接与项目技术方案编制会议,2013年8月,已将所有申报材料上报省厅,并呈报国家环保部。垃圾填埋场及周边污染土壤治理修复工程项目预计总投资2.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支持1.8亿元,地方配套资金3000万元。县粮食主产区土壤环境优先保护区项目面积499平方公里,资金未明确,视项目单位申报材料的可行性,经专家评审通过后,由国家、省等多级进行适当土壤环境保护补偿。

(五)积极申报污染治理专项资金和重金属污染整治项目.2011年,为威凌金属公司脱硫工程争取省级环保专项资金80万元;2012年,为云峰食品冷冻公司废水治理项目争取省级环保专项资金46万元;同年,为我县环境监察、监测能力建设争取省级环保专项资金110万元;2013年,为华兴锰业公司争取重金属治理资金300万元。为解决我县花园铅锌矿采区历史遗留尾矿及废渣的污染问题,服务于全省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大局,我局全力以赴配合全省完成国家、省规划确定的任务,消除环境风险隐患.在项目对接上,及时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系汇报,积极申报我县花园铅锌矿采区废渣综合治理项目。该项目总投资3000.02万元,申请中央资金15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和自筹资金1500.02万元.

二、请求和建议

(一)要完善政策。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需要政府相应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建议政府在充分调查、认真研究、科学统筹的基础上,从资金扶持、项目安排等各个方面出台支持政策。在资金扶持上,将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污染项目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建立长期、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在项目安排上,要以县为单位,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和涉农环保资金,建议在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程、村村通工程、农村饮水工程、农村改水改厕、农网改造等有机整合起来,聚有限财力,集中区域,统筹使用,着力改善农村基础条件。

垃圾分类申报材料范文第3篇

一、政策落实及项目对接与实施情况

(一)加强了生态保护力度。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全面实施”的原则,以重点项目的实施,带动生态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一些能产生效益的项目推向市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政府引导型的多渠道投资机制。先后开展了生态风景区、无公害蔬菜基地、有机茶基地、土地整理等重点项目建设。21个乡镇先后被命名为省级生态乡镇,并向省环保厅申报省级生态乡镇,待省环保厅组织验收通过后命名。

(二)强化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开展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既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2011——2020年《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实施以及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构建生态大县,也是实现城乡统筹、改变当地落后面貌的重要一环,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造部级生态县具有巨大的鼓舞和推动作用。2012年我县选取位于我县城乡接合部的、竹市两镇选取13个行政村积极申报2012年省县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区项目建设。2012年6月,我县被确定为2012年省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区,获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1500万元,县级需配套资金642.9万元,计划总投资2142.9万元。获得批准后,我县精心组织实施,按时保质完成了项目建设。一是狠抓农村饮用水安全,对示范区内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建立严格的保护措施。二是狠抓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三是狠抓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四是狠抓畜禽养殖污染治理。2013年1月省环境保护厅、省财政厅组织联合验收工作组进行了验收,我县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区项目建设验收合格。

(三)积极申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县推进工作.力求通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改善农村面貌,逐步形成生态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人居环境。在改善和提高生产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的同时,大幅度提高居民综合素质,引导居民的价值取向、生产方式和消费行为向持续发展型转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为此我局积极与上级联系,进行项目对接,积极申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县推进项目。项目总投资4269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省财政资金5336.25万元,地方财政资金4695.9万元,各部门整合资金12380.1万元,社会资金3201.75万元,农民投工投劳折算资金17076万元。

(四)积极申报垃圾填埋场及周边污染土壤治理修复工程项目和县粮食主产区土壤环境优先保护区项目。我局于2011年申报了“垃圾填埋场及周边污染土壤治理修复工程项目和县粮食主产区土壤环境优先保护区项目”,经多次与省厅、市局汇报衔接,市环保局就项目的申报按照省厅精神召开了专题项目对接与项目技术方案编制会议,2013年8月,已将所有申报材料上报省厅,并呈报国家环保部。垃圾填埋场及周边污染土壤治理修复工程项目预计总投资2.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支持1.8亿元,地方配套资金3000万元。县粮食主产区土壤环境优先保护区项目面积499平方公里,资金未明确,视项目单位申报材料的可行性,经专家评审通过后,由国家、省等多级进行适当土壤环境保护补偿。

(五)积极申报污染治理专项资金和重金属污染整治项目.2011年,为威凌金属公司脱硫工程争取省级环保专项资金80万元;2012年,为云峰食品冷冻公司废水治理项目争取省级环保专项资金46万元;同年,为我县环境监察、监测能力建设争取省级环保专项资金110万元;2013年,为华兴锰业公司争取重金属治理资金300万元。为解决我县花园铅锌矿采区历史遗留尾矿及废渣的污染问题,服务于全省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大局,我局全力以赴配合全省完成国家、省规划确定的任务,消除环境风险隐患.在项目对接上,及时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系汇报,积极申报我县花园铅锌矿采区废渣综合治理项目。该项目总投资3000.02万元,申请中央资金15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和自筹资金1500.02万元.

二、请求和建议

(一)要完善政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需要政府相应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建议政府在充分调查、认真研究、科学统筹的基础上,从资金扶持、项目安排等各个方面出台支持政策。在资金扶持上,将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污染项目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建立长期、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在项目安排上,要以县为单位,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和涉农环保资金,建议在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程、村村通工程、农村饮水工程、农村改水改厕、农网改造等有机整合起来,聚有限财力,集中区域,统筹使用,着力改善农村基础条件。

垃圾分类申报材料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环保税;征缴程序;影响因素;复核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8027303

1引言

2016年12月25日第12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5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这是我国第一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单行法,该法于2018年1月1日起实施,标志着我国征收环保税进入倒计时[3]。

2环保税征缴的影响因素

2.1征收对象因素

环境保护税法规定:“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环保税的纳税人,包括个体工商户,不包括行政机关和自然人”。

2.2应税污染物因素与例外因素

2.2.1应税污染物因素

应税污染物是指环境保护税法所附《环境保护税税目税额表》、《应税污染物和当量值表》规定的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噪声[6]。

(1)大气污染物:SO2、NOX、CO、氯气、氯化氢等44项。

(2)水污染物与污染因子:包括第一类水污染物如总汞、总镉、总铬、六价铬、总砷等10项;第二类水污染物如SS、CODcr、石油类、总铜、总锌等51项;pH值、色度、大肠菌群数、余氯量等4项,总计65项。

(3)固体废物:包括煤矸石、尾矿、危险废物、冶炼渣、粉煤灰、炉渣及其他固体废物。

(4)超标噪声:包括超标等效噪声和超标峰值噪声(夜间频繁突发、夜间偶然突发厂界超标噪声)。

省级政府根据本地区污染物减排的特殊需要,经同级人大决定可以增加同一排放口征收环保税的应税污染物项目数。

2.2.2不缴纳环保税的情形

(1)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向依法设立的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场所排放应税污染物的。

(2)依法设立的城乡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场所排放相应应税污染物,不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

(3)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在符合国家和地方环保标准的设施、场所贮存或者处置固体污染物的。

(4)农业生产(不包括规模化养殖)排放应税污染物的。

(5)机动车、铁路机车、非道路移动机械、船舶和航空器等流动污染源排放应税污染物的。

(6)纳税人综合利用的固体废物,符合国家和地方环保标准的。

(7)国务院批准免税的其他情形。

2.3程序因素

2.3.1环保税征U程序

环保税法规定的环保税征缴程序是纳税人自每季终了15日内或排放应税污染物之日起15日内向税务部门申报和缴纳税款,税务部门收到纳税资料后与通过涉税信息共享平台和工作配合机制获得的环保部门的数据资料(包括监测资料)进行比对,发现数据异常或者未按规定申报时,提请环保部门复核,环保部门收到税务部门的数据资料之日起15日内向税务部门出具复核意见,税务部门再根据复核资料调整应纳税额,最后纳税人按规定补缴应纳税款。具体流程见图1。

2.3.2程序因素

从图1可知,影响环保税征缴的程序因素主要包括纳税申报、涉税信息共享平台及工作配合机制获取的信息资料(包括监测资料)、复核及出具复核意见等。其中获取信息资料(包括监测资料)、复核及出具复核意见由环保部门完成的,受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生产工况及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效率等因素的影响,监测资料、复核及出具复核意见是影响环保税的关键因素。

2.4其它因素

根据环境保护税法规定,影响环保税征缴的其它因素主要是应税污染物排放量的测算。

3.1纳税申报时应税污染物排放量测算口径不一致问题

首先,根据环境保护税法的要求,应税污染物排放量的测算方法和顺序是优先采用污染物自动监测数据计算;其次,对未安装自动监测设备的纳税人,按照监测机构出具的监测数据计算;其三,因排放污染物种类多等原因不具备监测条件的,按照国务院环保部门规定的排污系数、物料衡算方法计算;其四,不能按照前面三项规定的方法计算的,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部门规定的抽样测算的方法核定计算。但许多纳税人排放的应税污染物的排污系数不统一、物料衡算方法不一致导致测算结果不一致[1]。往往产生纳税申报税额与比对、复核税额不一的矛盾。

3.2纳税人缺乏环保税纳税申报专业人才,影响正常申报问题

环保税法规定在我国领域和我国管辖的其他海域,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都应当缴纳环保税。税额以应税污染物排放量为计税依据,但排放量的计量和判断均需要高度专业化的技术条件,不易为一般纳税人所掌握,导致纳税申报困难,而环保税法强调纳税人应当如实办理纳税,对申报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承担责任。这样量多、面广的纳税人申报困难,影响环保税的征收[5]。

3.3涉税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与维护问题

判断纳税人缴纳环保税时是否偷税漏税,是通过将纳税人的纳税申报数据资料与环保部门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比对,包括申报的应税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大气及水污染物的浓度值等[2]。税务部门获得环保部门的相关数据资料是通过涉税信息共享平成的。涉税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与维护成为环保税征缴的基础,该基础出问题将直接影响环保税的征缴。

3.4分工协作工作机制建设与定期会商问题

仅仅依靠涉税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全面、可靠地获得环保部门的相关数据资料,且要求该数据科学、具有代表性等是很困难的,为此环保税法强调税务部门、环保部门应建立分工协作工作机制,使环保部门有专人、有机构负责环境监测、数据整理、现场核查、数据传输等工作,解决技术困局。在纳税人与税务部门对税额的计算和资料的比对产生严重分歧,或者纳税人出现开车、停车、环境风险事故等非正常工况排污时,税务部门和环保部门还必须会商,解决特定条件下的特殊问题[4]。分工协作机制出现问题、定期会商机制不建立都会严重影响环保税的征缴。

3.5现场监测问题

环保税法规定环保税由税务部门征收管理,应税污染物的排放监测管理由环保部门负责,但现场监测结果受气象条件、场地条件、生产工况等因素影响较大,同时受监测人员、监测设备等因素的制约。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目前绝大多数纳税人都没有安装自动监测装置,现场监测的工作量非常大,现场监测问题不解决,将直接影响环保税法的执行。

3.6复核机构人员编制与素质问题

税务部门收到纳税人的纳税申报后,将申报资料与环保部门的数据资料进行比对,发现申报数据异常或者未按规定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的,可以提请环保部门复核,环保部门须在15日内出具复核意见。时间短、任务重,环保部门不安排专职复核人员,或者复核人员专业知识不强、责任心不强都影响复核结果和复核意见的按时出具。

4环境保护税的征缴对策

4.1制订标准,统一申报口径

针对未安装自动监测设备、不具备监测条件的纳税人,环保税法要求按照国家环保部规定的排污系数、物料衡算方法计算。环保部在不同时期由不同司、局出版了许多排污系数手册、污染源普查手册等,出现排污系数不统一、物料衡算方法不统一的问题。同时,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生产设备的不断优化以及污染治理技术的不断提高,污染物的产生系数和排放系数与10年前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急需制订体现产排污现状的排污系数和物料衡算方法。国家环保部及时制定排污系数标准和物料衡算技术规范,可统一纳税申报口径,提高环保税征缴效力。

4.2加强培训,提高涉税人员的整体素质

税务部门、环保部门和大型企业,应组织一系列的环保税征缴培训,针对纳税申报材料初审、申报材料比对、申报材料复核与现场监测、企业申报材料编制与准备等进行专题培训,提高环保税征管人员、复核人员、监测人员、纳税申报人员的整体素质,有效推进环保税的征管。

4.3引入第三方环境咨询机构协助申报

纳税申报材料主要包括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排放量及超标噪声值,生产工艺、产排污环节、主要产排污设施、原辅材料消耗量、产品转化率、收得率、各污染防治设施的除去效率、达标排放率、超标排放率、超吮妒、原辅材料的跑冒滴漏等资料。生产工况的核实、应税污染物排放量的计量和判断均需要高度专业化技术条件,不易为一般纳税人所掌握,有的经过多次培训仍难以掌握,出现错误则要承受偷税、漏税的处罚。委托专业性较强的第三方环保咨询机构协助纳税申报,可有效地解决纳税申报困难等问题。

4.4重视涉税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与维护问题

涉税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与维护是环保税落地实施的关键。加强涉税信息共享平台建设,重视平台的维护,制定并落实平台管理制度、突发事故应急预案,责任到人,责任到税务和环保各自的内部机构,并定期考核,关系环保税的平稳启动和稳定征缴。

4.5建立健全分工协作和定期会商机制

税务部门和环保部门依法建立和健全两部门的分工协作、定期会商机制,制订和落实会商考核制度,可有效解决环保税征管过程中产生的许多疑难问题和突发问题,保障环保税法的有效实施。

4.6加强环境监测机构的规范化建设

用于纳税人环保税申报资料比对的监测资料和环保部门复核的监测资料都来源于环境监测机构,需要监测的单位多,每个单位需要监测的点位多、监测因子多、监测的数据多,监测范围广,监测的精度高、准确度高、工作量大、监测时间有限,必须加强环境监测机构、监测队伍的规范化建设,分工协作,责任到部门、到专人,强化监测培训,才能为环保税的有效实施提供数据保障。

5结语

环保税法实施之前国家环保部应出台体现当今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的应税污染物排放系数标准、统一物料衡算方法,加强环境监测机构、监测队伍的规范化建设。涉税部门应建设稳定、高效的涉税信息共享平台和分工协作与定期会商机制,加强对税务队伍、环保复核队伍、环境监测队伍的专题培训。当然,也要加强对纳税人的环保税申报培训,必要时引入第三方环境咨询机构协助申报。

参考文献:

[1]

杜杨.基于监测数据、物料衡算法的排污费比较[J].铁法科技,2011(12).

[2]孙钢.我国开征环境税的难点及建议[J].税务研究,2008(8).

[3]杨琴,黄维娜.我国环境保护“费改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税务研究,2006(7).

[4]张光廷,李建军.我国废气排污费“费改税”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4(23).

[5]肖加元.欧盟水排污税制国际比较与借鉴[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2).

垃圾分类申报材料范文第5篇

为认真贯彻全国循环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经贸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推进我省循环经济的发展,经研究,决定在全省开展组织申报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及试点工业园区建设工作。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试点申报条件

试点企业和试点工业园区应遵循“减量、再用、循环”原则。依据清洁生产要求、循环经济理念及工业生态学原理进行设计和改造,形成新型工业产业链或生态型生产产业区域(园区)。在资源减量化的基础上,拉长循环经济产业链,构成企业内部或园区内部资源流、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技术流。

二、具体申报条件

(一)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及《**省“十五”工业发展规划》、《**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其中试点工业园区要达到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水平,具有建设示范区的基础条件。

(二)当地政府或园区管理单位已设立领导组织机构,制定相关的工作制度,并尽可能提供必要的人力、技术、资金支持。企业或园区布局合理,环境保护氛围浓厚,群众对环境状况满意。

(三)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具有特色,或者是有区域代表性和示范性,起导向作用的。在企业、园区或区域层面存在循环经济的典型或雏形,初步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循环经济模式。在废物回收和再生利用、垃圾分类、中水回用、能源转换及阶梯利用、清洁能源等方面有固定途径和制度保证。已推行了工业园区生态改造、ISO14000示范区的创建、清洁生产审核、绿色企业创建的优先考虑。

三、试点申报要求

垃圾分类申报材料范文第6篇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进党政机关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健全节约能源资源管理制度,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机关运行成本,推行绿色办公,率先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引导干职工养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形成崇尚绿色生活的良好氛围。

二、创建对象、目标要求及职责分工

(一)、创建对象。

全县党政机关,包括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

中央和国家机关各垂直管理机构、派出机构创建由上级管理部门负责组织。

(二)目标要求。

到2020年底,30%以上的县属党政机关建成节约型机关。

到2021年底,50%以上的县属党政机关建成节约型机关。

到2020年底,70%以上的县属党政机关建成节约型机关。

(三)职责分工。

县机关事务管理局牵头负责本地区节约型创建工作。各党政机关按照本实施方案和本单位创建工作要求,制定创建工作方案,落实落细各项创建内容。机关事务、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要加强联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节约型机关创建。

三、创建内容

(一)完善制度体系。健全节约能源资源管理制度,明确负责节约能源资源工作的管理机构和工作职责,设置能源资源管理岗位;强化能耗、水耗等目标管理,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能源资源消耗考核指标;实行能源资源消耗分户、分区、分项计量,建立能源资源消费统计台账,做好分析和公示工作。

(二)推进绿色办公。严格执行《关于印发省公共机构绿色办公行为准则的通知》《关于印发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制度》要求,积极推进绿色办公,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带头践行绿色出行,带头采购更多节能、节水、环保、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等绿色产品,推进党政机关率先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三)实行垃圾分类。率先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按照《省公共机构垃圾分类评价标准》,严格配置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做好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建立垃圾清运台账,确保各类垃圾规范处置。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积极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活动,引领带动社会开展垃圾分类。

(四)开展宣传教育。组织开展节约能源资源宣传实践活动,将节能、节水、垃圾分类等内容纳入干部职工培训体系,定期举办知识讲座、岗位培训等生态文明思想教育活动,增强干部职工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崇尚生态文明、践行绿色发展的氛围。

四、组织实施

(一)自评及申报。

各级党政机关对照《省节约省机关创建标准》,进行自评,自评达90分以上的,填写(省节约型机关创建申报表)和《省节约型机关创建自评平》,并提供相应佐证材料,向县机关事务管理局申报。

(二)初审及核查。

各单位创建申报材料,由县机关事务管理局进行初审,初审通过后由县机关事务管理局会同发改、财政部门进行现场核查。核查未通过的,提出整改意见,创建单位整改完成后再行复核。

已建成“国家或省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的单位,向县机关事务管理局报送创建申报表、自评平及佐证材料并通过审核后,即视为建成节约型机关,可不再进行实地核查。

(三)抽查及公布。

县机关事务管理局于每年11月底前将本地区创建总体情况报市机关事事务管理局备案,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将对县(市、区)节约型机关创建情况进行抽查。全省节约型机关创建通过国管局核定后,由省管局、省发改委、省财政厅以适当方式公布。

五、有关要求

(一)落实工作责任。节约型机关创建是党的作出的战略部署,是各级党政机关带头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具体行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要把节约型机关创建作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工作的重点,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创建期限,落实工作措施,确保节约型机关创建稳步推进,各项制度和措施落实到位。各单位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方案请于2020年6月30日前报送县机关事务管理局。

(二)强化监督审核。各单位要加强对本单位节约型机关创建的监督检查,定期开展检查和评估,确保创建工作进度。核查验收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严格对标审核,确保创建质量。机关事务管理局将把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全县公共机构节能年度考核,对应创建(见名单)而未创建成功的单位,年终节能考核不能评为优秀。

垃圾分类申报材料范文第7篇

2020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创城办的安排部署下,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幸福指数为宗旨,以建设美丽幸福新为目标,以落实《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为主线,按照创城工作提速、城市品位提升、市民素质提高和“一年强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达目标”的工作要求,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强化责任落实,采取动员学习、广泛宣传、环境整治、提升服务、开展志愿服务、加大资金投入等多项措施,扎实开展市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圆满完成了承担的各项创建目标任务,使创城工作真正达到了“创城为民、创城靠民、创城惠民”的目的。

二、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加强领导,落实创建责任。高度重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局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为确保创城工作有效开展,结合实际制定了《区财政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施方案》,把创城工作纳入全局年度绩效目标考核,压实工作责任。在全局上下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了创城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二)全面动员,统一思想行动。通过局内QQ群、微群信、职工会等形式转发区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方案、局内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施方案,以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相关内容等,在全局上下广泛宣传,全面动员,切实增强干部职工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上来,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为每名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在全局形成浓厚的创建氛围。

(三)加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在局机关院内悬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标语、张贴宣传海报,并在财政局围墙防护栏悬挂固定宣传展板,大力宣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知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关爱未成年人等内容,普及创建知识,确保文明知识入户,文明意识入脑入心,让职工及社会公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提升素质。组织财税金融口各单位利用LED宣传创建文明城市的相关内容、标语口号等,形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浓厚氛围。组织职工学习并积极实践《文明市民手册》活动,掀起了学习《文明市民手册》、遵守《公民道德规范》、争做文明市民新高潮,促进职工文明习惯养成。

(四)整治环境,助推创建工作。坚持每周一大扫、每天一小扫,组织干部职工加强经常性的环境卫生整治,对各自责任区域的卫生进行经常性打扫。每季度对机关大院花草进行集中修剪,并在机关楼道、办公室添置摆放花草,美化环境。对机关院内停车位进行统一规范,严禁车辆乱停乱放。持续开展爱国卫生月、周末卫生大扫除活动,不定期对景乐广场至天合佳苑路段进行彻底清扫,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美丽幸福新贡献力量。

(五)广泛动员,参与垃圾分类。一是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组织干部职工观看市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培训讲义,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升垃圾分类意识。二是加强垃圾分类宣传。在局机关通过QQ群、微信群、设置宣传栏、张贴宣传海报等形式开展垃圾分类宣传,组织财税金融口各银行、保险公司通过LED显示屏滚动播放垃圾分类宣传标语,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三是加大垃圾分类经费投入。先后投入1万余元添置四分类垃圾桶、办公室两分类垃圾桶,引导干部职工从日常小事开始实施垃圾分类处理。机关食堂餐厨垃圾由专门的餐厨垃圾收集处置企业进行收集和处理。四是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督导。不定期组织财税金融口各银行、保险公司召开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安排部署垃圾分类相关工作;不定期到各银行、保险公司进行督导,指出存在的问题,要求相关单位及时整改反馈。

(六)优质服务,树立良好形象。以创建工作为契机,着力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加大治庸问责力度,全面提升行政效能。督促局各股室加强自身建设,以为预算单位提供优质服务为宗旨,注重从服务语言、服务态度和服务环境等工作细节入手,于细微处体现财政形象,在服务语言上,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在服务态度上,热情周到,不拖拉推诿,做到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事好办,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树立财政部门良好形象。

(七)全员参与,开展志愿服务。组织本单位、口内各单位志愿者走进社区、走上街头、走进贫困户家中,开展邻里关爱、文明劝导、交通秩序维护、环境卫生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面对面向群众宣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意义,引导群众主动参与、积极行动起来,共创文明、卫生、美好家园。疫情期间,每天组织志愿者开展文明劝导,党员志愿者分散在万安镇金雁、麓峰等多个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持续开展“爱我志愿”周末志愿服务活动、人居环境治理志愿服务活动。帮扶干部每周深入贫困户家中走访,开展政策宣讲、环境卫生整治及指导等志愿服务活动。

(八)加大投入,提高资金保障。结合财政职能,切实增加创建文明城市资金投入,全力支持创建工作正常开展。在年度预算资金安排上,尽可能向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倾斜。2020-2020年,区财政共安排创城工作经费1210万元,助力全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同时持续加大全区精神文明、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振兴的投入力度,为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供了有力的财力支持。

(九)明确分工,报送测评资料。网上申报材料的收集整理报送是文明城市测评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其质量直接影响我市文明城市测评成绩。高度重视,选派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同志专门负责,集中人员、时间、精力,按照责任分工和指标要求,高质量地做好网上申报材料的收集整理报送工作。

三、主要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环境卫生整治有时还存在肓区和死角,院内绿化带偶尔还存在垃圾清理不彻底的情况;对创城的宣传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

垃圾分类申报材料范文第8篇

关键词:;林芝地区;生态创建;少数民族

中图分类号:F32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2002103

1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生态资源不断遭到破坏,为了鼓励各地区保护自然资源,生态创建工作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国家环保总局于1995 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创建生态示范区活动。至2003 年, 全国已批准了8 批共400个市、县区域范围的部级试点, 并于1999 、2001 年验收批准了83 个试点, 正式命名为部级生态示范区\[1\]。林芝地区作为自治区的首个试点地区,也作为西部边远少数民族的代表区域,其在生态创建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给生态创建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笔者作为一名实习生在林芝地区环保局负责生态创建工作,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对林芝地区生态创建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具体解决措施。

2研究区域概况

被誉为“小江南”、“天然氧吧”的林芝地区更是独特的风景线,林芝地区地处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土地总面积约11.46万km2,下辖林芝县、米林县、朗县、工布江达县、波密县、察隅县、墨脱县共7个县。生态资源是林芝最大的财富,也是林芝最大的优势、最大的潜力、最大的品牌,因此自治区选取林芝地区作为首个地区开展生态创建示范点。

3林芝地区生态创建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林芝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社会历史因素,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尤其是农村环境中的“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2010年,自治区决定在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林芝地区创建首个自治区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特点的发展道路提供综合示范\[2\]。随着中央、自治区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林芝抓住广东、福建两省的有利时机,依托两省人才和技术优势,使农牧民的素质得到了提高,农村环境面貌有了改善,加之林芝地区的丰富自然资源,生态创建工作得到了有力的推进,同时也成了林芝地区的一面旗帜,开拓了林芝地区发展的新道路。

4林芝地区生态创建进展

林芝地区作为自治区首个地区开展生态创建的试点区,2008年12月林芝地委、行署就出台了《关于建设生态地区的决定》,林芝地委高度重视生态地区建设,落实各项投资,实施重点区域生态公益林和高原生态屏障建设,为了加快生态创建步伐,还制定一系列生态建设方案及实施细则,按照生态创建申报管理规定,林芝地区共有6县、8个乡镇、305个行政村(社区)参与申报工作,截至2013年6月底,已有192个行政村(社区)达到标准并获得自治区级生态村称号,另有113个行政村(社区)(其中13个是第一批需要整改和补充监测材料)申报材料已通过审核,等待验收。按照《林芝生态地区建设规划实施方案》的进度安排,2013年将有28个乡镇完成自治区级生态乡镇的申报工作。

5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1生态创建的机构和人员问题

生态创建工作量大,对材料整理、文本编写技术要求高。在生态创建过程中林芝地区及各县虽然成立了生态创建领导小组,但各县局配备的生态创建工作人员基础和数量薄弱,以林芝地区环保局为例,目前林芝地区环保局负责生态创建工作的在编人员仅有2名,而其中1名被派遣到自治区环保厅挂职锻炼,林芝地区共有305个行政村申报自治区级生态村、38个乡镇分别申报自治区和国家生态乡镇、6县分别申报自治区和部级生态县,因此在具体工作中由于人员少、部门联动协调较少,加之工作任务重,影响了创建工作进度。

5.2缺乏专业技术指导

林芝地区成为最早建设生态地区的地级市,在实施的过程中,没有先例可以借鉴,生态创建工作开展困难,各县及乡镇对生态创建工作了解较少,现有人员技术水平有限,在每年对进行的人才定向培养中,环保系统的人才培养所占比例较小。

5.3环保基础设施滞后

在笔者现场验收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其地理位置和技术水平的原因,全地区饮用水源地工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填埋场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未达到技术规范化,乡镇垃圾处理设施简陋未能达到卫生填埋要求。同时受地理条件影响,在建设垃圾卫生填埋场、饮用水源保护等基础设施选址时出现了很大的困难。据了解,全县虽然每年都不断在加强环境保护综合整治,但因其地理位置和规划原因,目前大部分建筑垃圾只能堆积在河道两侧,待汛期来临,通过河水的冲刷使其消化,根本无法达到生态创建的标准要求。

5.4指标可达性较差

林草覆盖率是生态创建的一个约束性指标,林芝地区森林资源在是较为丰富的,但其林草覆盖率远远低于自治区和国家生态创建指标要求(表1),近年来,根据相关学者研究,自治区天然林面积以每年8700 hm2的速度递减,同期增加的人工造林面积已有一半以上因此而抵销\[3\]。全自治区草地退化面积达1142.8万hm2,占该区可利用草地的17.2%\[4\],因此相对自治区的其他地级市(区)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林草覆盖率标准十分困难。

6解决措施

6.1加大环保专业人才培养,强化培养机制,合理分配

目前正是国家加大对西部偏远地区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新跨越时期,针对西部实际情况,国家每年为西部地区定向培养大量专业型人才,但研究生自2003年开始,内地高校每年在自治区定向招收120名左右。生态创建是一个对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因此,在解决人员问题和专业技术方面,可以通过机制改革,强化标准和制度来解决,加大对环保方面人才的培养。

6.2加强基础设施规范化,完善生态创建考核体系

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强技术规范化,在选址、使用能力及规划等方面既要考虑就近原则,又要考虑其建成后使用价值和影响。林草覆盖率作为一项约束性指标,除了通过不断地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其覆盖率之外,在指标考核方面笔者认为还应加以考察并进行适当调整。国家生态县对森林覆盖率指标解释为:森林覆盖率指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比例。高寒区或草原区林草覆盖率是指区内林地、草地面积之和与总土地面积的百分比\[5\]。而自治区对林草覆盖率指标解释为:林草覆盖率是指辖区内森林、草地面积之和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6\]。作为自然资源最丰富的林芝地区,6县目前均达不到自治区和国家生态县指标要求,其他县域可想而知。因此根据西部地区实际,笔者认为该项指标应该作出适当调整,根据西部地区实际情况该指标在计算时应将土地利用类型中包含的河流、湖泊、冰川及永久积雪、裸岩以及城镇用地等不适宜种植林草的土地在总土地面积里扣除。通过这样折算林芝地区6县林草覆盖率均达标(表2)。

7建议

(1)提高对西部偏远地区生态创建工作的重视,地方政府在把握创建进度和过程中要合理分配人才、经济、社会三要素,要让专业的人才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其价值。同时加大对生态创建工作的宣传力度,生态创建是提高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在生态创建过程中不断地寻求经济发展,不能把生态创建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而是要通过创建来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加强生态文化体系建设。这是最根本地维持生态环境良好的保障。西部偏远地区的文化体系当中存在很多保护生态环境的有利因子。因此,应该对这些知识和经验相关的文化积淀进行挖掘和功能发挥,尤其要重视地区特定的民族或地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文化因素中关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积极的因素,进而提高自然与人类的和谐相处。

(3)在现行的地方和国家生态创建指标的基础上,对个别单项指标进行实地论证,因地制宜,构建更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在创建中找准定位、抓好落实、有序推进,紧密结合西部农村实际开展创建工作,突出区域特色、民族特色、产业特色、资源特色,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

收稿日期:20131025

作者简介:毕琼仙(1967—),女,云南石林人,彝族,工程师,主要从事营林绿化研究。

参考文献:

[1]卞有生,何军.生态省生态市及生态县标准研究 [J]. 中国工程科学, 2003(11)18~24.

[2]林芝地区行署,大学农牧学院. 自治区林芝地区“尼洋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规划(2010—2011)”修订稿[R].林芝:林芝地区行署,大学农牧学院,2011.

[3] 张建平,陈学华,邹学勇.自治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J].山地学报,2001,19(01),81~86.

[4] 刘淑珍,范建容,周麟.自治区草地退化及防治对策[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2,10(1):1~3.

[5]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R].北京: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8.

垃圾分类申报材料范文第9篇

关键词:污染防治资金;使用范围;使用管理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2

污染防治资金由大丰市财政预算每年予以安排,并由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共同管理,资金采取无偿补助的方式对获得批准的项目进行支持。污染防治资金由政府财政部门从地方财政收入(包括超标排污费)中预算安排,其中污染防治资金不低于地方财政收入的3‰,市财政局主要负责资金的预算安排,参与项目库管理和项目的审批;批复下达资金资助项目的预算;对资金使用情况和日常财务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市环保局主要负责组织资金资助项目的申报和项目库管理,会同市财政局审批项目,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组织完工项目的验收,开展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

一、资金的使用范围

1.重点污染源防治项目。支持有利于完成我市COD、SO2总量控制任务的重点污染源治理项目,污染行业专项整治,缴纳排污费的企事业单位污染防治项目,相关行业“零排放”技术的推广应用示范工程以及污染治理工程。

2.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项目。重点支持相关行业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强制性清洁生产示范企业。

3.饮用水安全项目。包括水源地污染防治及环境保护、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等。

4.环保产品和清洁生产工艺研究开发项目。

5.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用于集镇、村庄工业污染源整治以及农村生活污水,规模化畜禽养殖控制,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项目。

6.重点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包括国家及省自然保护区,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项目。

7.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设施建设项目,支持环保部门投资实施的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设施建设,建立污染监控系统。

8.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方针政策,研究确定的其他环境保护项目。

二、资金的使用原则

1.符合国家对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公共财政对政府性专项资金管理的有关要求。

2.符合《大丰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要求,重点支持列入规划的项目。

3.资金安排“公平、公正、公开”,体现示范性和激励性,专款专用。

资金采取无偿补助的方式对获得批准的项目进行支持。

三、资金的使用管理

1.市环保局和市财政局每年根据国家、省、盐城市、大丰市环保工作的有关规划和下一年度工作重点,项目申报指南,一年申报两次。

2.资金申报单位为独立经济核算的企事业法人。

3.市环保局和市财政局共同审批并确定支持项目。联合建立并管理项目库,将符合资金申报条件的申报项目纳入项目库,对项目入库、入选资助名单、项目实施进度、竣工验收,绩效评价、后续支持进行全过程信息管理。

4.污染防治资金每半年发放一次,由环保部门拟出补助方案,报市财政局同意后联合发文。

5.污染防治资金补助方案,由市环保局办公室征求相关科室意见后拟出,经局长办公会研究通过后报市财政局审核。

6.污染防治资金下拨以后必须专款专用,市环保局办公室会同监理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实施监督。

四、资金违规使用的处理

1.补助资金的使用和资助项目的实施,应接受财政、审计和环保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2.项目承担单位弄虚作假、截留、挤占、挪用资金,项目未如期启动实施,一经查实,责令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两年内不得再次申报资金。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3.市环保局和市财政局须对申报条件和申报材料,配套资金落实和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认真审核,对项目实施和补助资金使用进行严格监管,积极开展跟踪问效,及时组织项目竣工验收。

五、注意事项

1.市环保部门和财政部门受理资金申报、审批、合同签订,资金拨付等各个环节,不得向项目申报单位收取任何费用。

2.本办法自之日起生效。

3.国家如出台新的有关规定,则按国家规定对本办法进行修订。

2013年我市投入的污染防治资金达2060.53万,占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0.07亿元的4.12‰。其中用于我市农村环境卫生整治310万元,农村三加一工程486万元,乡镇垃圾焚烧补助180万元,涉及乡镇打捞漂浮物约2000吨、整治排污口500多个,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达到100%、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以上,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

安排污染防治专项资金360万元,环境监测设备购置98万元,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规划63.5万元,水源地自动监测站118.54万元,大气污染自动监测系统90万元,生态建设奖励基金50万元,污染减排专项基金60万元。在项目实施区域,经监测全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均达到100%。我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55天,达标率为98.1%;区域环境噪声为54.1分贝,交通干线噪声为64.3分贝,继续保持优良水平。

安排污染防治执法专项经费244.49万元,对涉重企业的环境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建立了涉重污染源档案,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确保环境安全,及时查处各种违法行为。加强重金属监测工作,通过监测结果表明,2013年我市全部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各项重金属指标均能够稳定达到国家相关环境质量标准。全年度未发生涉重金属突发环境事件和涉重金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六、总结

垃圾分类申报材料范文第10篇

一、指导思想

创建“绿色街道”是新形势下加强基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举措,是创建生态城市和文明城市,实现城市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基础,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两个文明的结合。通过开展创建“绿色街道”活动,提升市民的环境意识,培养公众良好的环境伦理道德规范,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将保护环境、合理利用与节约资源的意识和行动渗透到公众日常生活之中,以达到全面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促进环保工作的深化和发展的目的。

二、“绿色街道”的基本条件

1、街道居民委员会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将环境保护工作列为街道重要议事内容,由街道居民委员会主要负责人分管;有健全的“绿色街道”创建领导小组,有比较完整的绿色街道发展计划和工作思路,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坚持与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结合起来,人人动手,美化家园。

2、逐步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公众参与机制。根据环境教育计划和活动主题,并结合“六五”世界环境日等重要环保纪念日,定期组织街道居民参与各类环境保护活动,力求做到每月有活动,人人都参与,全年参加活动的人次应占街道居民总人数的30%以上。

3、街道居民应具有较高的环境意识,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和行为规范,逐步将保护环境、合理利用与节约资源的意识和行动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如试行垃圾分类,自觉回收废电池、废灯管等,拒绝“白色污染”,不吃野生动物。

4、倡导符合绿色文明的生活习惯、消费观念和环境价值观念。街道居民初步养成可持续消费的观念,尽量少用一次性制品,提高物品的重复利用率,积极鼓励居民购买和使用“绿色产品”,倡导绿色消费。

5、整个街道环境整洁、优美、清静,可绿化面积都得到有效利用,没有违章建筑,有固定的环境宣传教育标志牌和环保公益宣传广告,设有环保宣传专栏,并经常性地更新。

6、街道内各污染源都已治理,并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严格遵守环保法律、法规。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小区污水纳管、雨污分流工作,杜绝焚烧垃圾、树叶、随意倾倒废物等污染环境的现象发生。

三、“绿色街道”创建与考评

根据泰环发《关于开展创建“绿色街道”活动的通知》精神,整个创建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七月份)

1、成立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制定活动实施意见,与市文明办、市环保局、新城办事处、市建设局联合下发文件。

2、通过电台、电视台、报社等新闻媒体及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使公众了解“绿色街道”的标准要求,动员公众积极参与到创建工作中去。

3、在城区8个居民委员会广泛发动的基础上,确定河西小区、龙山小区两个街道委员会为创建工作试点单位。

4、召开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和小区居民委员会联席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研究讨论创建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二、具体创建阶段(八月份)

1、组织各街道对照省里制定的“绿色街道”建设指导意见和考评标准,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积极开展创建工作。

2、组织街道负责人到创建活动开展较早的地区参观学习。

3、开展各项街道创建活动。开展“四个一”活动,即组织一次由街道居委会和居民参加的座谈会;为小区居民发放一本环保小册子;设置一块环保宣传版面;放一场环保内容的电影。同时,组建街道老年人“夕阳红环保志愿小组”、青少年“环保小卫士”小组和妇女“巾帼环保家庭创建小组”,协助街道开展创建工作。

4、各项创建工作8月20日前完成,由市创建“绿色街道”领导小组组织自查,8月底将创建活动的申报材料(申报表一式五份、自查报告一份、汇报材料一份)报泰安市文明办、环保局,参加市级“绿色街道”评选。

三、考评命名阶段(9月份)

1、泰安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对创建街道进行实地考察验收。

2、对拟命名的市级“绿色街道”在《泰安日报》进行公示。

3、召开命名表彰大会。

4、按四比一的比例推荐参加省级“绿色街道”评选。泰安市级“绿色街道”每两年评选一次。市级“绿色街道”不搞终身制,每四年复查一次,凡达不到标准的,将予以摘牌。

四、几点要求

1、各居民委员会要把“绿色街道”的创建活动逐步纳入文明街道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和规划之中,不断提高街道居民素质,为创建文明城市奠定良好基础。

2、创建“绿色街道”是一项新工作,要通过新闻媒体及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使公众了解“绿色街道”的标准和要求,动员公众积极参与到创建工作中去,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保护环境。

3、各部门分工协作共同抓好创建工作。市文明办负责督促街道创建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创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市环保局负责街道分管干部的环保教育培训,联系并协助街道制定发展规划和创建计划,组织开展各项环保主题活动,街道内污染源治理;新城办事处负责督促指导试点街道从软硬件两方面实施创建活动,推广使用布袋子、菜篮子等可重复利用器具,减少白色污染。推广使用环保冰箱、空调,禁用含磷洗衣粉。组织街道青少年、妇女和离退休老同志,组成各种街道创建和管理小组,参与“绿色街道”创建与管理;市建设局充分发挥物业管理在“绿色街道”创建中的作用,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和管理。制止垃圾焚烧、露天烧烤、违法搭建、乱贴乱画、乱停车辆、乱设摊点等行为,做好废旧电池、灯管的集中收集管理和街道环境卫生、绿化工作。组织开展评比“环保家庭”活动。

4、市创建“绿色街道”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切实加强对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强化认识,把创建活动摆上重要位置,要有一名分管领导靠上抓,将各自承担的创建指标任务,指定专人负责具体实施。各成员单位要加强协作配合,齐抓共管,共同努力把创建活动落到实处。各居民委员会要严格按省市文件要求和时限,对照《山东省“绿色街道”考评标准》,逐项落实,争取全面达到考核标准要求。

上一篇:劳务公司申报材料范文 下一篇:邮递物品申报材料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