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梁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8 22:11:13

框架梁实训总结

框架梁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少墙框架结构薄弱层结构超长

中图分类号:TU323.5文献标识码: A

1 工程概况

该项目为某综合实训中心工程,主要功能为实训实验室。该工程东西长97.5米,南北长56.7米,未设置抗震缝;建筑高度23.85m,地上五层,无地下室;其中一层层高为6.25m,二~五层层高均为4.25m;工程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7度,抗震设防类别丙类,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建筑平面如图1所示,首层只在中部有通道相连,连接薄弱;内部有两个开敞庭院,且不在对称位置上,楼梯分布在建筑物四角及中部。

图1 (1)一层平面图

图1 (2)二~五层平面图

2问题分析与总结

2.1 结构扭转不规则

采用纯框架结构方案,经建模型计算,虽结构的弹性层间位移角满足规范要求,但是第一扭转周期与第一平动周期比达到0.95,超出规范不大于0.9要求较多,且第二周期扭转因子偏大,属抗扭不利建筑。而调整梁柱截面对于改善抗扭指标效果不明显。经过方案对比及与建筑方案协调,最终确定采用设置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以下称为少墙框架结构)来解决以上问题。结合建筑四角的楼梯间在建筑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以调整结构扭转控制指标,使之满足规范要求,纯框架及少墙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指标对比见表1、表2。由表中数据可见,设置剪力墙后,第一扭转周期与第一平动周期比为0.92,虽仍大于0.9,但已有所改善,特别是第二、第三周期分别为较纯的平动周期及扭转周期,说明结构布置较为合理。

图2 标准层剪力墙布置图

表1 纯框架结构地震抗震性能指标

表2 少墙框架结构地震抗震性能指标

由于少墙框架结构形式是规范新增的内容,而且《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以后分别简称《高规》和《抗规》)在此种结构形式上的规定内容也不尽相同。《抗规》第6.1.3条和第6.2.13条分别规定了少墙框架结构构件抗震等级的确定原则以及框架部分地震剪力值的取用方法,其中在确定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时,是按照底层框架部分所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是否大于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划分的;而《高规》第8.1.3条对于结构形式、抗震等级、轴压比限值以及结构的层间位移角等内容的设计方法则是根据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与总地震倾覆力矩的比值分区段划分的。因此《高规》关于少墙框架结构的规定更细微明确。本工程虽为多层建筑,但因其高度接近多层与高层之间的临界高度,且体型复杂、扭转不规则,用增大截面方式不易解决扭转不利问题,因此在兼顾建筑与结构的有效解决方案之后最终采用了布置少量剪力墙的少墙框架结构。本工程设计是按照《抗规》并参考《高规》的相关规定进行的。具体方式如下:

(1)《高规》规定,应根据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的比值来确定相应的设计方法。因本工程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比值为63%左右,按照《高规》8.1.3条第四款规定,该工程应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和轴压比限值宜按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剪力墙的抗震等级按框架-剪力墙结构采用。

参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应用与分析》[3]中对少墙框架结构的定义,确定本工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强框架”(具体见表3)。

(2)《抗规》第6.2.13条规定了少墙框架结构中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剪力值,宜采用纯框架结构模型和框架-剪力墙模型二者计算结果较大值,因此本工程按照两个模型分别计算,结构构件配筋按包络设计。

(3)剪力墙肢不满跨时的框架梁配筋构造(如图4所示)。其箍筋加密区的范围,支座钢筋长度等,均应满足抗震墙退出工作后纯框架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使其仍具备相应抗震性能。即框架梁附加纵向钢筋截断长度及箍筋加密区长度等,均需按照该墙肢是否做为支座包络设计。

图4框架梁一端与剪力墙顺接时构造做法

2.2 结构竖向不规则

本建筑一层层高为:6.25m,基础底标高-2.0m,基础高度1m,如果不采取措施,一层框架柱的计算高度为7.25m,与二层层高4.25m相比差距较大,首层与二层侧向刚度比为0.63(规范要求0.7),层间受剪承载力比为0.75(规范要求0.8);不满足《抗规》表3.4.3-2中关于结构竖向规则性判断的要求,即一层为薄弱层。同时首层填充墙较多、较高,应采取措施避免首层填充墙下沉以减少后期开裂的可能性。综合以上因素本工程在-0.10m处增设一道框架梁;该框架梁既可作为首层墙体的基础,同时又能减小一层框架柱的计算高度,可使结构设计更合理。

本工程通过增大一层的框架柱截面尺寸及增设基础拉梁层的方式,使两层的侧向刚度比、层间受剪承载力满足规范要求,消除薄弱层。本工程拉梁层及首层框架柱截面尺寸为700X800mm,二层及以上框架柱截面尺寸600X700mm,经计算结果满足要求。

2.3结构超长的问题

该工程双向均超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4]规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的要求(55m),而且建筑要求不能设置伸缩缝,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或减小施工及使用期间温度裂缝以及混凝土收缩裂缝。本工程采取以下措施来有效的减少裂缝的产生和发展:

(1)全楼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

(2)在南北向设置一道加强带,东西向设置两道加强带(图5)。加强带采用较设计强度提高一级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密实,并连续浇筑。

图5 楼板加强带布置图

(3)楼板钢筋双层双向设置,并适当增大楼板厚度及配筋,增强其抗温度裂缝能力。

(4)适当增加东西向框架梁通筋数量,增强其抗温度裂缝能力。

(5)提出材料及施工控制要求,并要求加强施工现场监督施工管理,以确保施工质量。

由于本工程东西向长度超过不设置后浇带的允许长度较多(超过77%),因此在设计及施工过程中提出较为严格的要求,并要求现场即时监测施工效果,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始使用),没有发现较为明显楼板及框架梁裂缝,说明采取措施合理有效。

3 结语

本文以综合实训中心结构设计为例,着重阐述了少墙框架结构的受力特点及具体设计中注意问题;同时对结构薄弱层的产生原因、消除以及结构超长问题的处理进行描述,为类似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JGJ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 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朱炳寅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应用与分析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框架梁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钢结构;实训基地;课程改革

为了节省能源,降低环境污染,国家力推钢结构工程,学院建设了学生的实训基地,根据钢结构工程的实际应用,学院实训基地的钢结构工程部分包括,门式刚架、多层框架、空间网架,钢桁架;这些正是钢结构广泛应用的结构体系,因此本文以实训基地已有的结构体系划分课程单元,编制各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课程的各单元的划分及学时列表如下:

下面将具体论述钢结构施工课程中的各单元内容:

1 .绪论

(1)介绍钢材力学性能和相关试验,并分析影响钢材性能的因素;介绍建筑用钢的种类及其选用。

(2)介绍钢结构的特点及工程应用。

2.构件的连接

2.1焊接

介绍焊接的方法、焊缝的形式,使学生能区分对接焊缝和角焊缝;分析焊缝的受力及相关计算,使学生了解焊缝的设计。学习《建筑制图标准》中焊缝的符号及标注,使学生掌握焊缝表示方法,以便看懂图纸;讲述焊缝的缺陷及质量检验方法。

2.2螺栓连接

介绍普通螺栓的连接构造及计算,使学生了解普通螺栓的传力机理及破坏形态;介绍高强螺栓连接的工作性能,使学生了解摩擦型高强螺栓和承压型高强螺栓的计算。

3 .多层框架

(1)理论知识 介绍框架结构体系中基本构件梁和柱的受力性能、设计计算。其中重点讲述钢梁整体失稳的原因及防治措施;钢梁钢柱局部失稳的防治措施即各种加劲肋的作用及设置部位。

(2)识图 先用图片介绍各种构件节点的构造,包括:梁的拼接、主次梁的连接、柱头和柱脚,并分析其传力途径;再看图纸,特别是节点部位重点讲述。

(3)参观 结合课上已学习过的图纸,让学生把图纸上的节点与实际工程节点相对照,使学生既形象又深刻的掌握所学知识。

(4)安装 先介绍多层框架结构体系的安装方法,再播放相关视频。

4 .门式刚架

(1)理论知识 用图片认识门式刚架的组成,并讲述各构件的名称、作用、常用的截面形式及节点构造。

(2)识图 与学生一起识读实训基地门式刚架的图纸。

(3)参观 参观实训基地的门式刚架,让学生指认

体系中的构件并说出其作用;结合图纸看节点构造。

(4)安装 介绍门式刚架的安装方法并播放相关视频;介绍高强螺栓的安装方法。

5 .钢桁架

(1)理论知识 讲述桁架结构体系中各构件的名称、受力特点及截面形式;分析桁架的优点;介绍桁架的支撑体系并讲述其设置目和方法。

(2)识图 识读学院内公交站台的图纸,其结构体系中包括桁架梁、型钢梁、、型钢柱和格构式柱。

(3)参观 结合图纸参观学院内公交站台,读懂各种截面形式的构件节点构造。

6. 空间网架

(1)理论知识 介绍空间网架结构的组成形式及适用条件;结合图片分析各种结构体系中构件的布置规律和网格的格构原理。

(2)识图 识读学院食堂空间网架结构屋盖的图纸

(3)参观 参观学院食堂屋盖,并结合图纸让学生了解其结构体系的组成形式。

(4)安b 讲述空间网架结构的安装方法并播放相关视频。

7. 构件的制作和涂装

介绍构件制作常用的工具及工艺流程。

介绍各种涂装材料及涂装工艺流程。

总结 本课程在学校实训基地的基础上,编制教学内容,并将实训融入每个教学环节,识读图纸和参观具体工程相结合,充分利用实训基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杜绍棠.《钢结构施工》,高等教育出版社.

框架梁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平法识读;钢筋算量;教学方法与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平法(“建筑结构平面整体设计方法”的简称)是将各个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等信息,由传统结构施工图中的剖面钢筋构造转变为国家标准构造,使其更具有专业性和统一性,形成一套新型的结构设计表示体系,即G101平法图集。平法仅供从事结构设计与施工的专业人员看阅,其技术含量较高。

2 建筑工程类专业开设《钢筋平法识读》课程的必要性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学生对知识的需要从原来的系统性转变成现在的直接应用性,原有学科体系课程已不适合高职教育的发展。那么平法的推广和应用是我国结构施工图表示方法的一次重大改革,它重新规定了结构施工图的表示方法。对于建筑工程类专业而言,学生毕业后只要是从事与建筑工程相关的工作,几乎都要接触施工图纸。所以学生在校的学习过程中,对于结构施工图表达方法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2.1平法制图规则,即是设计者完成结构施工图的依据,也是施工、监理人员准确理解和实施平法施工图的依据。结构设计师在结构设计完成后,要按照“平法”的制图规则把设计意图表达出来,绘制结构施工图;而施工现场的监理、技术员、施工员要掌握“平法”的制图规则,才能看懂结构施工图纸,然后按照施工图表达的内容,建成各种建筑物、构筑物等。在房屋设计和建造过程中,结构师的工作是将房屋设计的理念和意图表达在图纸上,也就是“制图”,结构师的培养目标是“知识目标”;而技术员、施工员、监理员的工作是将图纸的内容变为现实,也就是通过 “识图”而建造,技术员、施工员和监理员的培养目标是“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有机结合,蓝图变为现实,学生的培养目标得以实现。

2.2 开设《钢筋平法识读》课程的必要性

首先,教学思维模式要变,随着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必须探索新的课程开发模式―以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发课程。在原来的教学过程中,上《建筑构造与识图》的平法部分时,学生反映学习了构造要求和识图后,还是不知道有什么用和怎么用,以后具体要做什么等,到学习《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钢筋部分时,又不记得以前看图时的具体构造要求了,又得重复再讲一遍且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由于结构施工图长期使用的是传统设计图纸,思维与认识被传统模式所束缚。因此,要从源头变革这种传统的过时的表达方法,就要从学校抓起、从学生抓起,培养出能够胜任运用平法表达方式的人才,为日后能够顺利地与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沟通和交流创造有利条件,就必须开设《钢筋平法识读》这门课程。

其次,认识钢筋构造很重要。对于建筑工程类专业而言,学生毕业后无论是从事现场施工管理、工程监理还是工程造价工作,认识钢筋构造都是一项最基本、也是一项最重要的工作。比如,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钢筋下料长度的确定和数量的选择,要以看懂结构施工图为前提。对工程造价来说,钢筋在工程上是用量多、价格昂贵的材料,钢筋工程量能否准确计算,直接影响能否准确计算工程造价。计算钢筋工程量要以平法结构施工图为根据,而平法识图则主要是介绍钢筋的布置规则。所以,学生只有学懂了《钢筋平法识读》相关知识,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准确确定钢筋算量。建筑工程类专业也必须开设这门课程。

再者,平法本身信息较为复杂和集中。传统的图纸简单直观明了,有些人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与培训,也能看懂图纸,按照自以为是的方法进行钢筋算量。平法采用标准化的设计制图规则,结构施工图表达国家化、数字化、符号化,单张图纸的信息量高而集中,这也增加了读图难度。非系统学习或者偶尔培训讲座很难达到学会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的目的。因此,必须开设《钢筋平法识读》课程,让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与训练,做到熟练而准确地看图识图。

通过《钢筋平法识读》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们的专业技能,加快学生就业后适应、胜任本岗位角色,在当今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让我们的学生毕业时多一些就业的筹码和机会。

3 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方法联系

《钢筋平法识读》这门课程具有抽象性、专业性、实践性等特点,高职院校部分学生学起来感觉比较吃力。《钢筋平法识读》既是建筑工程类专业的职业技能课,且对后续课程具有奠基性作用。针对该课程的这一实际情况,本人总结了几点教学方法。

3.1 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本课程的总体教学设计采用3本图集(11G101)+1套完整的平法结构施工图纸(武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图册),教学部分分为梁、板、柱、墙、基础及楼梯6个模块,每个模块进行3个阶段教学。

第一阶段,讲授结构件平法识图的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结构件平法的意思表达。基本教学思路是:先对结构件的平法表达通例进行讲解;后结合实例进行识图练习,掌握各个数值及符号的意义;最后结合完整的平法结构施工图纸进行对应类型结构件识图训练。例如:KL4(7) 250×600 Ф8@100/200 2Ф25,KL4(7)表示楼层框架梁4,7跨,Ф8@100/200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直径为8,箍筋间距加密区为100,非加密区为200,双肢箍,2Ф25为2根梁上部通长筋。

第二阶段,讲授结构件钢筋构造的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掌握结构件平法的意思表达的同时能够掌握结构件的钢筋构造,对结构件进行钢筋翻样。基本教学思路是:通过以前学过的课程,利用多媒体等手段明确结构件具体实物,通过结构件的作用分析钢筋所放置的位置及形式;明确细部构造(比如起步距、保护层、端部锚入长度、向跨内延生长度、搭接长度等等),绘出不同种类钢筋的“钢筋分离图”;最后结合完整的平法结构施工图纸进行对应类型结构件绘制“钢筋分离图”训练,为钢筋的算量做好铺垫。

第三阶段,根据第二阶段讲授的“钢筋下料长度”,针对实际工程进行施工图的钢筋算量。基本教学思路是:在“钢筋分离图”的基础上,进行钢筋算量,这时的“钢筋分离图”可以被看成是“已知间距求根数”和“已知线段求长度”进行思路转化,将工程问题转化为基础数学问题;最后结合完整的平法结构施工图纸进行对应类型结构件钢筋算量练习。

这种教学模式最显著的特点是它将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以行动为导向,采取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也体现了高职院校以“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宗旨。所以,本课程的项目教学瞄准了岗位需要,以真实的项目图纸为中心进行教学。

3.2 课程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方法有很多种,我将这些方法归纳为:

3.2.1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及软件

运用多媒体、互联网和数码摄像等技术手段,将《钢筋平法识读》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及构造要求制作成直观、动感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丰富生动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增加直观效果,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更有兴味地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如在讲框架梁钢筋构造时可以将框架梁平法图和框架梁钢筋构造的实物图片相结合,让学生有直观的视觉认识,增强教学效果。并且结合11G101-1图集举一反三自己领会,这样一来,学生对结构件钢筋构造的理解和归类,就显得容易一些了。而且教学过程贯穿了基本原理讲解―实际操作训练―软件操作讲解―软件操作训练全过程, 理论讲授力求讲清基本原理, 概括共性, 把握重点, 破解难点, 全课程应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 在操作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2.2 绘“钢筋分离”图

利用一套完整的平法结构施工图纸为辅助资料。以平法表达的梁、板、柱和基础构件结构施工图作为实例,从中抽取每一种类型的钢筋,依据平法图集确定出每种钢筋的构造形式。让同学把每种钢筋的构造形式用线段画出来即为钢筋分离图,而不是急着算量。在进行过多次“钢筋分离”练习后,再计算其长度和根数即算量。其中框架梁、楼板、框架柱(中柱和角柱)、楼板、独立基础各举一例。

3.2.3 采用实际操作教学法

一般情况下,通过实训室实训,学生还不能完全完成对建筑结构的认识。对于有些构件,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易直观感受;还有些结构件在施工过程中要及时掩埋和隐蔽,也很难见到实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利用铁丝做钢筋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照图纸扎制简易的钢筋模型,把“教室”设在学生宿舍的楼顶,使“教、学、做”融为一体。如框架结构梁、柱在屋面节点的配筋构造,首先要求学生对照图纸自己动手扎出节点实物模型,然后老师和学生对着实物找出错误的地方,这样可以让学生对结构件的配筋有更直观的感受。不少同学主动参与扎钢筋和进行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交流,了解钢筋翻样下料的工序,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加深了学生对各个结构件钢筋构造的认识。以真实的作业环境感染学生,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动手能力。

(学生经过一个月努力,完成整个柱、梁、板的构建模型)

3.2.4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为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验证理论,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专业知识,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建筑工程学院在每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中举办“扎钢筋识平法技能比赛”, 钢筋绑扎技能大赛从钢筋下料长度计算、箍筋外观尺寸、箍筋平整度、箍筋间距、箍筋封错布置、钢筋节点构造、钢筋绑扎牢固等方面进行锻炼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技能大赛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风建设,打造专业特色,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办法。

4结语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相关高职院校为适应建筑行业的要求,面向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设工程监理等专业开设《钢筋平法识读》十分必要的。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上述教学方法行之有效,这些方法注重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择业竞争力,并且也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提前进入职业岗位工作状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了做中学、学中做,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为学生后续学习和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11g10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2011.8.

[2] 姜献东.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测量课程内容体系及教学模式改革[J].四川建材,2010,(5):148-149.

框架梁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实训就是在实习中加强岗位职业能力,提高专业素质的培训,它是学生对所学的建筑施工等相关课程的内容进行深化、拓宽、综合训练的重要阶段。

从实习开始就要把实习与就业挂钩,要从分认识到社会人才市场的竞争是激烈而残酷的,要从理论到实践去充实完善自己。建筑行业是一个重视经验的行业,因此应有意识的进行实践积累,确立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业目标,做好职业基本点位,把社会需求与个人才能,爱好等进行有机的结合,在实习中培养自己的择业竞争能力,把今天的实习作为明天上岗的准备。

实习,就是在实践中学习,她是一个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建筑施工实习是指建筑工程技术和相关专业的专业学习。建筑工地是一个大课堂,工地的建筑物、施工机具、建筑材料、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方法等就是学习内容,工地上的工人与技术人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就是学习的榜样。只有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勇于实践,才能学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获得自身的技术应用能力。同时,今天的实习工地就是明天的工作场所,应抓住这良好的实践机会,树立向实践学习的覌念,争取更多的收获。

施工实训实习无疑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完成教学计划,使我们知识,能力,素质得到提高,达到培养的关键性实践性教学环节,它为后续的课程教学奠定必要的基础。通过施工实训学习这一实践学习,我们得到一个深入实践,了解社会的机会。我们将会接触到各种人和事,以锻炼我们对社会的适应等的辨别能力;有利于我们将本书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并拓宽视野;学习施工现场生产与管理知识,可以提高我们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组织管理和社交的能力。

总之,施工实训学习对我们的思想品德,工作态度及作风,综合素质与工作实践能力培养等诸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对于提高我们的全面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现在的我已经是一名大二的学生,大学学习快两年了。我的专业是建筑工程技术。在这个学期将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了我们去实习,安排我们到新余市欧亚城施工现场实践操作,给了我们一个很不错的锻炼机会。

二、实习单位简介

1、实习工程项目名称:新余市暨阳房地产有限公司

2、监理单位:新余市正大监理公司新余市正宏监理公司

3、工程概况:工程总概况:施工单位:武警水电二队

结构形式;框架结构面积2000亩屋面防水等级;二级

标注单位:总平面尺寸及标高以米为单位,其他图纸尺寸均以毫米为单位。设计标高0。000

三、实习内容及过程实习内容主要有

1、地基

2、防水层做法

3、模板制作

4、现浇钢筋砼楼板

在主楼施工现场,我们看到了现浇钢筋砼楼板的现场施工。现浇钢筋砼楼板施工现场通过支模,绑扎钢筋,浇筑砼,养护等工序而成型的楼板。优点:整体性好,抗震能力强,形状可不规则,可预留孔洞,布置管线方便。缺点:模板,用量大,施工速度慢。

学校的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由钢筋混凝土主梁、次梁和柱形成的框架作为建筑物的骨架,梁和柱之间的连接为刚性结点。屋盖、楼板上的荷载通过板传递给梁,由梁传递到柱,由柱传递到基础。框架结构的墙体全部为自承重墙,只起分隔和围护作用,砖墙的重量通过梁、板传给柱。有时填充墙的刚度大于竖向柱的刚度,对结构抗震极为不利,所以不宜采用实心粘土砖作填充墙,减少结构的自重和荷载,减弱隔墙的刚度。框架结构的特点是不受楼板跨度的限制,能为建筑提供灵活的使用空间,但抗震性能差。框架结构中梁柱构件截面较小,因此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它的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楼层越高,水平位移越慢,高层框架在纵横两个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这时现浇楼面也作为梁共同工作的,装配整体式楼面的作用则不考虑。为了增强结构的抗震能力,设计时遵循以下原则:“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框架结构构成:屋盖与楼板、框架梁、框架柱、柱基础、框架墙。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工程准备阶段质量控制

施工前准备阶段进行的质量管理,这是工程项目监理部开始进行监理的重点工作。要做好工程的事前质量管理,个人认为要做好以下工作:

(1)施工图纸的会审和交底。

(2)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的审查。

(3)工程主要原材料进场的质量情况的检查。

(4)检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情况。

(5)检查机械设备情况。

(6)检查承包方是否对施工人员进行了质量安全方面的技术交底。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按施工方法分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和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上程,现浇钢筋混凝十结构工程包括钢筋工程、模板工程和混凝-I-~2程,具施工工艺流程如图4—l所示。由于施工过程多,所以在施丁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在施丁中应合理组织,各下种之间应密切配合。否则,将会影响施千进度和质量。

砌筑工程:砌体工程是指在建筑工程中使用普通黏土砖、承重黏土空心砖、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各种中小型砌块和石材等材料进行砌筑的工程。

施工工艺要求

1、砌体堆放

(1)装卸砖应堆放整齐,严禁倾泻丢掷;砖运到现场后应按不同规格堆放,场地要平整,并须做好排水。

(2)砖堆置高度不宜超过1。6米,垛堆间保持适当通道。

(3)砖堆置后,遇雨天施工应遮盖。

2、墙体砌筑

(1)砖在砌筑前一天浇水湿润,不能即浇即用

(2)纵横墙应同时砌筑,纵横交错搭接。砖砌体的灰缝应横平竖直、厚薄均匀,并应填满砂浆,缝的厚度一般为10mm,不应小于8mm

(3)每天砌筑高度不宜大于1。2m。砌体施工缝处砌成斜槎长度不小于高度的2/3。

(4)砌体砌筑至梁板底时必须隔日待下部的砌体变形稳定后斜砌,保证沙浆饱满和梁板底紧密接触,空隙处用沙浆填实。

(5)砌筑墙端时砖必须与框架柱面靠紧,填满沙浆,并将柱上预留的拉结钢筋展平,砌入水平灰缝中。

(6)当砌体墙的水平长度大于5m或端部没有钢筋砼墙柱时,应根据设计图纸要。

求在墙中间或端部加设构造柱

(7)当砌体高度大于4m时,需根据图纸要求在。

(8)门窗洞口两侧砖宜为无槽端,保证洞周平直,在设计要求部位砌入预制砼锚固块。门窗框必须牢固地固定在锚固块上,如有间隙应用砂浆或密封嵌缝材料填实抹平。

(9)砌筑的砂浆必须搅拌均匀,随拌随用,一般应在4小时内使用完毕。砂浆的标号和品种,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10)对墙体表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灰缝的均匀程度及砂浆的饱满程度等,应随时检查并校正所发现的偏差。在砌完每一层楼后,应校核墙体的轴线尺寸,如有偏差,及时纠正,不符合规范和要求的,必须返工。

3、关键部位砌筑

砖与墙柱交接处,必须预留拉结筋,竖向间距500mm,压埋2Ф6拉结筋伸入墙内。

(1)砖墙与楼板(或梁底)联结。

如楼板或梁底未预留拉结筋时,先在灰砂砖与楼板之间抹粘结砂浆,再用小木楔将灰砂砖与楼板底(梁底)楔牢,并用砂浆将缝隙塞实抹实。

(2)砖墙与门口联结。

当采用后塞口时,按洞口高度在2米以内每边砌三块预埋有木砖或铁件的混凝土2块,洞口高于2米时砌四块,安装门框时先在门框上钉孔,再用钉穿门框与混凝土内的木砖钉牢。

当门口过梁部位宽度小于50cm,又无钢筋混凝土带时,可采用三个楔形灰砂砖用粘结砂浆等先粘结成过形状,经自然养护1-3天后使用,砌筑时先在门口上及压脊部位铺粘结砂浆后安装就位。当洞口过梁大于50cm时,上口必须做钢筋混凝土梁带。

框架梁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技校 “艺圃” “艺童” 人人出彩

一、技工学校溯源

1868年2月17日,晚清船政大臣沈葆祯为了培养造船修船的技术工人,在福建马尾船政局众多工厂内开设了“艺圃”(后人称之为我国第一所技工学校,距今已147周年了)。“艺圃”出师的艺童,成就之处不仅在造船修船方面业绩突出,而且在电力电信、无线通讯、铁路交通和航空方面都成为业界的中坚和骨干,且功绩赫赫:我国的第一艘千吨级轮船、第一台蒸汽机、最大吨位铁肋木壳兵船,以及我国第一艘钢壳网甲军舰均出自“艺圃”,1919年还成功制造了我国第一架双翼水上飞机及双座教练机、海岸巡逻机、鱼雷轰炸机等。辉煌的业绩显示当时我国的以产业为主导的职业技术教育特别是技工教育的方向和模式都是相当成功的。“艺圃”最突出的特点有:老师大多是来自欧美国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老师傅、老工匠、老技师;采用双元制教学,学生一半时间在课堂学习,一半时间在工厂实习。

2014年6月23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给职教工作者指出了明确方向:“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

147年前的“艺圃”成功模式与当今倡导的“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有着相同之处。

二、技工学校亟待深化改革

现在技工学校的教师大都出身“科班”,要迅速转型必须走向改革的“深水区”,技工学校如没有一批“双师型”教师,就不能称之为技工学校。技工学校不能养闲人,个个都应是能手。深化校企合作、互通互渗,“科班”变“鲁班”,是值得职教探索者探究的话题。

当年的“艺圃”有志向远大、奋勇争先的“艺童”,成就了后来的第一艘钢壳网甲军舰。今天我们要得到好的生源很难。技工学校的学生入学没有门槛,其教学管理急需技巧,必须分门别类,因材施教,不能采用“一锅煮”的做法,要敢于做出大胆尝试。

土木建筑类技能训练必须面向企业,企业岗位的不确定性要求我们探讨核心课程、核心通用技能,因此必须发动职教者广泛调研,结合国家行业发展趋势和职业特点探索、论证。针对未来的市场要引进“工匠”,使“艺童”成为建筑人才市场的抢手货。

职业技能训练费工耗时用资金,技工学校必须探讨与合作企业谋发展,为企业出资源。“双赢”是技工学校利用企业工匠应该深入研究的问题。

三、技工学校土木建筑类专业实践教学策略

一是规划学生职业生涯,激发其积极进取的愿望与动力;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振作起来,每人都为圆梦起航。

二是对于土木建筑类专业来说,露天、立体交叉施工现场,电击、机械打击、高处坠物等重大危险源无处不在,加强学生的安全防范自我保护意识尤为突出,同时忠诚、敬业、勤奋、正直以及主动性、尽职尽责、宽容、感恩、坚韧不拔、追求卓越职业品质等素养教育尤为重要。

三是校企合作是整合专业课教师实践技能和提高教学水平的手段。技能型教师的师德、水平及数量是技工学校的财富。目前不少学校利用暑假期间有计划有步骤地派出专业课教师到建筑企业锻炼,但事后要有总结体会、心得和感悟。此举必须达到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和技能水平、创新能力的目的。我们不能大批引进规模企业的能工巧匠,只有培养一批又一批富有企业经历、技能经验的“双师型”任课教师凝聚正能量,洋溢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才能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四是校企合作。利用技工学校资源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政策,对企业在职人员进行继续培训,让企业有“实惠”。如定期进行架子工、电工、焊工、防水工等特殊工种培训和继续教育,开展钢筋工、模板工、砌筑工、测量放线工、抹灰工、装饰工、管道工、电气设备安装工等工种技术等级定级、换证培训,结合岗位积极开展施工员、劳资员、安全员、质量员、造价员、材料员、测量员、机械员员培训与鉴定。面对建筑业特别是区域内数以十万计的农民工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应是技工学校待以挖掘的重点开发区。这是校企合作的亮点也是兴奋点。当然这些培训工作必须实实在在,谨防流于形式,培而不训造成恶劣影响,终将自食其果。

五是制定“双师型”教师认定与管理办法以及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遴选及管理办法,制定“双师型”教师考核、奖惩条例,职称评定设置教授级正高职。强化教师激励机制和业绩考核机制,淘汰不思进取不学无术的在编教师,建立一系列技能型的教学质量保障制度,积极参与省市级和部级技能大赛,增加参加省市级技能大赛的次数,大力表彰技能获奖团体和个人,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教、赛教结合”的常态化机制,确保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卓有成效。

四、技工学校土木“艺圃”的规划

土木类专业实训受工程项目的进度、天气、环境、地理位置和安全管理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因此创建自己的实训基地是校企合作的必要补充。学校将建筑企业的“车间”引进学校,在校内实行“理论学习”和“顶岗实训”相结合的办学模式,“艺圃”当属独特的专业景观。

对于土木工程类专业,可以建设砌筑工实训棚(室)、钢筋工实训棚(室)、架子工训练场地、测量放线工训练场地、电工、焊工实训棚(室)、防水工、抹灰工、装饰工、管道工、电气设备安装工实训棚(室)、制图识图实训室、造价员实训室、招投标模拟室、建筑材料检测室、土工实验室、工种工序操作步骤分解多媒体教学室等等。技工学校做好艺圃场地规划,也可以分步实施,逐步填充完善。工种实训按项目化课程大纲,有计划有步骤予以开展。

用实体材料建造一个小型规模的浓缩综合体“在建工程”,配以小型塔吊、脚手架、模板支撑等建筑工地特色景观,暴露房屋各个组成部分构造层次、内部结构、材料组成,标明构件类型,如各种梁(圈梁、过梁、连续梁、框架梁、深梁、墙梁、暗梁、悬臂梁、基础梁)、板(简支板、悬挑板、单向板、双向板、多跨连续板)、柱(框架柱、构造柱、异形柱、暗柱、独立柱)、墙(承重墙、填充墙、剪力墙)、基础(墙下条形基础、柱下独立基础、十字交叉基础、筏板基础、桩基础、箱型基础)、屋顶(坡屋面、平屋面)及节点(如梁板柱、节能保温屋面、墙面),标出受力特点(弯、压、拉、扭、剪、冲切)、工序做法、作用、正确和常见错误类型等等,让学生一进入“工地”就置身于实战环境,步步有学问,处处有门道。课本内容在这里得以展现,抽象化为具体,空洞变为实物。

实践教学采用艺圃这种模式极其方便,不受时空限制,既可以解决建筑工地场地狭窄、施工现场安全存在隐患、教学内容与工程进度不吻合的问题,同时也有效利用了学校空闲场地。这样形成“前厂后校”或“前校后厂”的格局,必要时可直接聘请建筑企业技能“工匠”进入“学校工地”现场授课,真正做到校企资源融合运作。

五、建设“艺圃”政府应采取的举措

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定期组织相关专家对技工学校土木建筑工程类专业的办学综合指标,特别是技能培训的技师数量、艺圃基地的建设、实践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实践教学设备的使用频率进行实质性验收评估,对不能通过合格评估的学校或专业及时采取整合或停止招生措施,杜绝走形式走过场,真抓实干。

其次,政府职能部门对技工学校一把手的办学理念、改革力度、艺圃工学结合保障体系、取得的业绩等进行认真考核,对没有能耐又没有措施的,满足现状、不思改革的领导调离岗位。寻找当今时代的“沈葆祯”,寻找技能界领军人物,带动精干职教团队,置身职教事业共同创业。

再次,给规模建筑企业分配“艺师”指标,或结成师徒制关系张榜公布,将业绩细化纳入企业年审和晋级必要条件(饮水思源);对消极敷衍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处罚,启用企业信誉平台或计入不良记录。企业管理栏目定期校企合作贡献突出单位和个人,与企业职工晋升晋级、职称评定业绩直接挂钩。给主动积极、实质性落实校企合作的企业和个人以奖励,甚至将进入艺圃的企业单列“艺圃专项费”纳入招投标环节计取,建全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让企业以实际行动支持职教事业发展。

第四,必须加大加强对建筑业各类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的督查力度,这实际上也是塑造地方品牌企业、提升建筑业整体水平的一个重要举措。建筑管理部门必须加大规模企业各类各级技工人员持证上岗比例。地方政府、上级主管部门增加划拨专项资金,专门用于加强技工学校土木工程艺圃建设,弥补技工学校经费不足的困境,并督查专项资金的收效,让“艺圃”扎根发芽。

六、小结

“艺圃”为后人示范了职业教育成功的要素。国外成功的职业教育,如日韩模式(职业能力开发)、德国模式(双元制)、美加模式(社区学院)、澳大利亚模式(TAFE培训包)或许就是我国“艺圃”的海外版。今天,国家层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并为之开辟“航道”,技工学校应该奋勇当先,相信“艺圃”定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生机,“艺童”定将人人出彩。

(作者单位:杨国兵,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框架梁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PKPM 教学内容 问题探讨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b)-0000-00

引言

PKPM土木建筑设计系列软件是我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发,集建筑、结构、设备(给排水、电气、暖通)设计于一体的大型集成化CAD系统,是目前国内各设计院结构设计中使用最广泛的结构计算软件之一,为我国土木建筑行业设计实现甩掉尺规、图板;提高设计效率作出了突出贡献,成为结构设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PKPM建筑结构设计》课程是高校建筑工程专业必须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集专业知识理论和实践操作为一体,学好该课程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操作软件工具和命令,而且要求学生储备足够的专业理论知识并能进行迁移应用以便准确设置相关的计算分析参数,所以《PKPM建筑结构设计》课程虽然是一门计算机实践性课程,想教好、学好都不容易。因此,有必要对《PKPM建筑结构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问题的原因,探索有效的解决措施,改进教学效果【1】,从而切实培养出与企业需求相符的专业应用人才。

1 《PKPM建筑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建筑结构的结构体系形式多样,教学学时有限,《PKPM建筑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无法覆盖所有结构体系,通常以最为常见的现浇框架结构为建模对象组织开展教学内容,同时结合所教学的具体专业进行PKPM教学模块的取舍。

具体课程教学过程围绕现浇框架工程实例,利用模块一PMCAD创建全楼模型,施加楼面、屋面恒、活荷载,进行楼面布置及楼面荷载传导计算;接PMCAD模型数据生成模块二SATWE分析数据,进行分析与设计参数设置,启动分析进行结构内力配筋等计算,查看分析结果图形和文本;利用模块三绘制梁、柱结构施工图以及模块一绘制结构平面施工图;以柱下独立基础为例,接SATWE上部计算数据进行柱下独立基础设计计算,并绘制基础平面施工图及基础详图。以上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过程的安排主要依据建筑结构设计过程,通过对各功能模块下各菜单命令的操作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PKPM结构设计的基本步骤。

2 《PKPM建筑结构设计》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2.1功能模块一PMCAD学习中的问题

本模块中有些命令工具与AutoCAD相同,命令的掌握并不难,本模块操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不能正确区分结构体系中的承重构件与非承重构件:建立框架结构模型时除了在轴上布置梁、柱构件外,还额外布置填充墙;

(2)不理解标准楼层含义:建立框架结构模型时,不考虑各楼层的平面布局实际情况,框架结构共有几层就相应建立多少个标准层;

(3)不清楚楼面和屋面:部分同学不清楚楼面和屋面的区别,因此不能正确的布置相应的楼面和屋面恒活荷载。

(4)不清楚梁间荷载:不清楚框架梁梁间荷载的来源也不知道如何根据所给设计条件进行估算。

以上问题涉及到学生前期所学课程中的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基础知识,针对上述问题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补充讲解相关知识点,基本可以在实践上机操作练习中避免出现同样的问题。

2.2功能模块二SATWE分析中的问题

SATWE是PKPM结构设计模块的核心功能模块,本模块启动计算分析前需要进行多项设计参数设置,计算分析完成后需要查看分析结果图形和文本文件。设计参数设置和查看分析结构是SATWE模块的关键步骤,这两大步骤是学生最难把握而最容易选择忽视的地方。

(1)设计参数设置:几乎每项各项参数设置都对应着相应的不同规范条文――荷载规范、抗震规范、混凝土规范等。虽然学生在前期的专业课程中有所涉及,但都是零散、分散的知识点,而且几乎都忘记了;授课教师备课时可以对相关的专业知识、规范条文进行充分的准备;但规范的讲解比较枯燥乏味,而且学生手中缺少相应的规范,短时间集中灌输大量信息,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

(2)查看分析结果图形和文本文件:学生上机操作时在老师的要求下会打开混凝土构件配筋图、WMASS.OUT、WZQ.OUT、WDISP.OUT等图形、文本文件查看,但不知道看什么,怎么看,不理解编号、符号的含义以及如何根据结果进行评估判断。

SATWE模块的操作非常简单,最关键的就是参数设置和查看分析结果,但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 PKPM的学习和运用仅停留在基本命令操作使用的初级层面上。

2.3功能模块三绘制梁、柱施工图中的问题

模块三要求在完成模块一、二的基础上,绘制梁、柱的平法施工图,该模块操作比较简单,学生都能熟练掌握,但仅满足于完成出图操作,缺少读图识图能力,因而忽视图识图过程。

这与专业课重理论轻实践有关,相关专业课教学主要向学生讲解构件内力计算、截面配筋计算,而缺乏足够绘制截面配筋图以及读图、识图训练。

2.4功能模块四JCCAD学习中的问题

本模块在教学中主要讲解柱下独立基础的设计操作,相对比较简单,学生易于掌握,存在的问题和功能模块三相同,读图识图能力欠缺;另外,基础类型多样――墙下条基、筏板基础、桩基础,这些基础类型不能逐一讲解,一方面是由于PKPM学习课时有限,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基础相关课程的时候也没有系统学习每一种基础类型,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

3 《PKPM建筑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改进探讨

上述各模块教学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学生缺少系统的专业知识储备;二是专业实践、实训能力不足,这也是目前高校本科生培养中普遍存在的两大问题。要改进PKPM课程的教学效果,需要克服上述两大问题,而解决这两大问题,仅靠本门课程授课老师去克服显然不现实,它需要建筑专业各专业任课老师共同努力。针对第一大问题,任课老师可以根据讲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把它们归类到相应的专业课程中去,并把它反馈给专业课程任课老师,让他们在讲解相关知识点的时候着重强调。第二大问题PKPM教学中所需要的读图和识图能力,可以通过开设建筑识图课程、加强实训锻炼来解决。

结语

PKPM系列CAD软件作为辅助设计软件,操作简便、计算精确、运行效率高、设计修改方便,国内大多数设计院的结构设计都采用该软件来完成,成为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生必备的技能。《PKPM建筑结构设计》课程虽然是一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初级层面的菜单、命令操作容易掌握,但由于它的操作和运行建立在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之上,因此不可避免在学习过程中会存在上述影响教学效果的问题。即使前述问题都得到了解决,那也只能表明学生具备了运用和操作PKPM软件的基本能力,而做出一个受力合理、经济适用的结构设计还需要足够的工程实践经验进行辅助判断、手算校核以及设计修正【3】。因此,熟练掌握和运用PKPM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课堂教学只是引导入门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赵海燕,赵军,PKPM建筑结构设计软件课程教学探讨[J],价值工程,2011(1):283-284

【2】 易富民,李学进等,PKPM建筑结构设计――快速入门与使用技巧[M],大连理工出版社,大连,2008

框架梁实训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字:建筑结构;平法识图;教学改革

[abstract] the building structure basic knowledge and flat law knowledge chart course according to the engineering cost to the future work students the skills needed to set, the course will be flat law knowledge chart and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basic knowledge into a wh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tructure stress system as a starting point, and the student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general method of flat purpose, to students for a later work lay the foundation.

Key word: building structure; Flat law knowledge chart; 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高职院校中的工程造价专业所培养的学生,是面向工程一线,能胜任工程造价岗位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本课程是工程造价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建筑结构基础知识,有正确的结构意识,并能够熟练掌握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顺利地与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沟通。为此,本课程的教学过程需要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成扎实的岗位职业能力。一、将项目教学引入课程教学

1、项目教学瞄准岗位需要

项目教学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所以,本课程的项目教学瞄准了岗位需要,以真实的项目图纸为中心进行教学。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涵盖了造价员、施工员、质检员等诸多岗位,这些岗位的基本要求是能够按图预算、按图施工、按图质检,即,解决了识图的问题就解决了岗位的基本能力需求。建筑工程施工图的识读能力是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是为将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及造价软件操作的重要基础,而且建筑结构课程定位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就是要加强学生对结构施工图的识读能力的训练。因此,本课程采用项目教学能更好地适应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能够更准确的瞄准岗位需要。

2、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程采用1+3+1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即一本《建筑结构》教材+11G101三本图集+一套完整的工程项目图纸为载体进行教学。教材能满足学生学习建筑结构基础知识的需求,11G101图集为学生识读结构施工图提供专业工具,真实的工程项目图纸是学习载体,例如,讲到梁构件时,先讲授梁在荷载的作用下的受力特性及破坏形态,从而引出为什么需要配置钢筋、配置那些钢筋,再针对这些钢筋讲授构件的平法制图规则,然后对应看梁的结构施工图,真正让学生能够明白构件中各种标注的内涵。通过这样的学习,使我们的教学达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使理论知识的讲授不再空洞,看图的时候也有基础知识作支撑。

从以往学生实习实训的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到工作岗位以后都会被技术人员要求先熟悉施工图纸,再展开具体的技术工作。如果学生不能够迅速识图的话,就会耽误后续的实习工作,得不偿失。所以,我们就要求学生在学校学习时掌握迅速识图的技能,在实习时能够以最快的时间熟悉图纸,掌握在建工程的信息。

因此,为了加强学生对建筑工程施工图的识读能力,特别是结构施工图平法识图的能力,本课程以建筑结构课程为基础,纳入11G101图集的学习,两者结合开展,逐步引导和训练学生熟悉结构施工图,并且以一套图纸为依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实际工程项目开展项目教学。

总之,要变知识本位为能力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来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以框架结构为例,其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的设计思路

二、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过程

任务驱动的教学过程,就是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选择典型的工作任务,通过“五步法”的教学,使学生获得与工作任务相一致的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在每个项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对学生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进行简要的说明,使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确认需要完成的任务;教师告知怎样获得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基础知识,然后由学生自行获得知识并“试探”解决该问题的应用程序,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该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完成任务的具体步骤,再由学生对项目进行实施;根据实施结果进行讨论,由学生归纳总结。学生通过“知识、任务、实施、讨论、再实施”的“五步”教学方案,可以使学生更快、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内容,还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深入贯彻了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教、学、做一体化的思想。

例如,框架结构教学内容的安排: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工作任务要求,选取框架结构项目,课程通过工作任务的教学与训练,学生可以明确框架结构各构件的主要内容,明确基本的识图方法,顺利完成工作。具体教学内容见表1:

表1 项目课程内容及教学活动设计

三、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

本课程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应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由追求学科知识系统性转变为追求完成职业领域工作的知识系统性和知识完整性。由于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主要面向造价岗位,因此在建筑结构的内容和深度上应淡化结构设计的相关知识,侧重构造措施的学习,始终坚持以识读结构施工图为准则。并且,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真实的工程项目图纸为载体,并参照相关职业资格及规范要求,确定教学内容,打破传统教材框架,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分解与组合,以培养技能为核心实施教学。

课程教学的内容也要及时进行更新,必须适应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平法在设计和施工中已应用广泛,是从事造价、施工、设计的人员不可缺少的技术要求,因此,建筑结构知识和平法知识必须要及时进行更新。2011年下半年,11版的101图集就比之前版本有了部分内容的改变,如在11G101-1中,取消了抗震屋面框架梁WKL纵向钢筋的构造(二),更便于施工。所以,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务必要做到将更新的知识传递给学生,真正做到知识和社会实践不脱离,保证学生能够顺利踏上工作岗位。

四、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1.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

一方面,运用多媒体、互联网和数码摄像技术手段,将《建筑结构基础知识》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及构造要求制作成CAI教学课件,通过丰富生动的多媒体教学资源,例如利用三维软件制作建筑结构的三维构件,增加直观效果,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如在讲肋形楼盖时,可制作结构构件的三维视图及动画,让学生有直观的视觉认识。

2.采用现场教学法。

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实训基地可能不能全部完成对建筑结构的认识,可到施工现场进行教学。把“教室”设在工地,聘请有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为学生现场指导,使“教、学、做”融为一体。如框架结构梁、柱、板的配筋形式,请结构工程师现场教学,可让学生对构件的配筋有更直观的感受,可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钢筋的认识,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改革考核方式

传统的考核方式已不足以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所以,应创新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全过程的综合评价,把学生对建筑结构的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和平法识图能力、学习态度、学习表现、学习成果等纳入综合指标,全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让评价结果更能反映学生的实际掌握能力。

综上所述,以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为落脚点,以增强学生的就业、择业竞争力为宗旨,我们探索出了将建筑结构基础知识与平法识图融于一体的教学改革体系,使学生在学习中提前进入职业岗位工作状态,为学生后继学习和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小军.高职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职业时空,2011:48。

2. 马丹丁 张建军 吴学清.论建筑结构课程中平法识图教学单元的改革.教育与职业,2011,(18):138-139。

3. 赵丙治.浅谈“平法”内容引入建筑结构课中的重要作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

4. 陈青来.“平法”在我国建筑工程领域的作用与可持续发展前景.建筑施工,2010

5. 何立红 崔玉梅.以就业为导向构件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教育视窗,2010

框架梁实训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 建筑识图 教学模型

伴随着新理念、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日渐深入,其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国内外教育改革的新浪潮,为教与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翻转课堂也称“反转”课堂或“颠倒”课堂,通过对课上知识传授和课下知识内化过程的颠倒安排,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重新规划课堂时间的使用,解决了中职理实一体教学中课堂内理论教学时间缺乏的问题,切实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

一、翻转课堂的含义及特征

翻转课堂是由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课前预先学习,再回到课堂上进行任务操作、协作探究、展示成果、师生交流等环节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具有如下特征:一是转变了师生角色,使学生成为知识与技能的主动研究者;二是革新了教学形式,为学生创建了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的环境,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教学,颠覆了“课堂教师讲授+课后学生作业”的旧模式;三是创新了教学资源,“微课”随着翻转课堂的兴起孕育而生,它通常是针对某个主题而制作的短小视频,具有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为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亦有利于学生一段时间后的复习与巩固。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与实践

根据翻转课堂的内涵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借鉴已有翻转课堂模型的基础上,笔者设计构建了具有中职特色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如图1,并尝试在建筑专业教学中进行实践。下面以《建筑识图》之梁平法识图教学设计为例,对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分析。

1.课外知识获取模块

(1)设计教学资源。明确教学目标是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前提,教师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资源。课外自主学习阶段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利用虚拟仿真软件、微课视频等进行梁平法识图相关知识的学习,在网络互动交流中逐步了解梁平法识图的方法,在课外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结构平法识图的乐趣。

为保证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有效开展,教师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学生自学的教学资源库,它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提供书面学习资料,如《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11G101-1)等梁钢筋平法识图资料和技术规范等。二是采用微课、仿真软件或两者结合的办法制作教学视频,其内容涵盖:梁平法施工图的制图规则和框架梁钢筋构造要求。梁平法施工图的识读方法和识读要点。梁钢筋绑扎的方法及操作演示。钢筋长度的规定及计算演示。三是开发e-learning网络学习平台,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交流,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平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指导和管理。

(2)自主学习与自我检测。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利用网络学习平台新课程的学习任务和要求,让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从而实现知识的传授。为引导学生最大化地开展自主学习和自我检测,笔者通过两个环节实施。其一是设置课前导读,以提问的形式明确新课程中应掌握的主要知识点,学生利用教学资源库素材,在教师设置的“学习内容导读”下,循序渐进地学习新课程内容。“梁平法识图”学习内容导读图,见图2。其二是设计实践任务,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困惑,有针对性地设计实践任务,以检验学习知识的正确性。如利用虚拟仿真软件,让学生模拟操作框架梁在施工前的钢筋下料过程,让学生在模拟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地探索梁平法识图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资源的学习和问题的自主探索中去。

2.课内知识内化模块

(1)确定问题和设计情境。在课前完成了一系列活动后,就进入了课内活动设计模块,其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现知识内化。具体操作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和自我检测过程中提出的疑问,确定一些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教师进行个性化分类指导。同时,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情境等要素来设计课堂学习,如创设“理实一体”的教学环境、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等,鼓励学生协作学习,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如梁平法识图教学中,笔者将学生带到学校按1:1比例建造的建筑模型实训工场中,让学生有身临施工现场的感觉。

(2)协作学习。协作探究是指个体之间采用商讨、对话、争论等形式充分论证所研究的问题,以达到学习目标。在翻转课堂的交互性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理解程度指导其选择相应的探究题目,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3~5人的分组,再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进行组内协作分工。笔者根据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梁平法识图相关知识后提出问题的不同进行分类,按4人一组的规模把学生分成10个组,给出解决不同问题的实操任务,任务安排详见图3。小组协作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3)成果交流与反馈评价。经过自主探究、协作学习之后,学生把学习过程中收获的成果上传至网络学习平台,师生们在课下观看后,在课堂上进行评价,实现展示过程的翻转。

翻转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方式与传统课堂的评价有所不同,应当由专家、教师、同伴及学习者本人来共同完成,不但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而且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主张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真正做到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的良好结合。

在梁平法识图教学中,笔者模拟现实中工程师的答辩环节,采用成果展示与理论答辩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交流与评价,评价的内容涉及问题的选择、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中的表现、成果展示等方方面面,同时强调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授予完成优秀绑扎作品的学生“鲁班匠士”称号,有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通过综合评价能够了解各项学习活动实施的效果,获取更多有益的教学反馈信息,有助于今后教学的改进和完善。

三、小结

在现代化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了课程教学改革不断地向纵深方向发展,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式创新。文中提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经过近年来在建筑专业的实践教学检验中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一致认可与好评,笔者在成效方面也做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建筑专业课程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有效的。

当然,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指导,教学视频和资源的准备、课堂活动的组织等,这些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控能力与探究能力,而且能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和业务钻研能力,使得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

在信息技术日趋成熟的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必然是对中职课程教学的又一次革新。中职学校应当把握机遇,深入地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运行与发展,努力探索适合中职教育、赋予中职特色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终实现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2]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

[3]刘小晶,张剑平.翻转课堂模式在高校课程中的教学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1).

框架梁实训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建筑结构 平法识图 项目导向式教学 教学改革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2.044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Method of Flat Law Knowledge Chart Teaching Unit in the Course of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LIU Xiang, WU Wen

(Hu'nan Urban Construction College, Xiangtan, Hu'nan 411101)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project-oriented teaching concept of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method of flat law knowledge chart teaching unit in the course of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integration of the content of teaching, refine teaching unit become a number of smaller tasks, adopt the action-oriented guiding text approach and project method, not only can make it easy to work tasks, at the same time is conducive to build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can have reasonable linking between the structure of courses.

Key words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flat law knowledge chart; project-oriented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0 引言

目前,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中要求:创新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全面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高职教育职业能力本位的要求是职业教育工作者的主要研究方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学院教师对建筑结构课程中平法识图教学单元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尝试,将教学单元细化为若干个工作任务,采用行动导向的引导文法+项目法进行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有利于中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的建筑结构课程的合理衔接。

1 平法识图内容在建筑结构课程中的重要性

(1)锻炼学生对施工图的理解能力,以及解决与结构相关问题的能力。该专业学生在毕业走入社会后的工作主要是进行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工作,开展建筑结构课程主要使得该专业学生在工作中能够理解建筑施工图,并在此基础上在施工过程中能够解决一般问题。(2)为后续的建筑施工等专业课程做必要的知识准备。建筑结构课程应为建筑施工服务,后续的建筑施工等课程中将不可避免地要用到结构构件的知识。(3)为学生在毕业投身工作岗位后,能更好地发展职业空间而打下第一步基础。而这第一步,就要通过建筑结构课程来实现,培养学生的结构分析能力,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这样,不论今后从事相关专业,还是本专业时,都能够有自信胜任,并为发展或统领职业空间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在建筑结构课程定位中,对结构施工图的识读能力是最重要的基本功,也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和土建类相关专业中的重点培养能力之一,所以,加强学生对结构施工图的识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但通过学生实习实训情况来看,学生的识读能力,尤其是结构施工图中的平法识读能力的掌握是有所欠缺,而这也直接影响了今后学生适应工作岗位时间的长短。虽然在前期会开设一些比如“建筑识图与绘图”“建筑构造”等有关课程,但是专业知识不同,想要熟读并且能够很好地识读构造施工图仅仅依靠这类课程是远远达不到预期目标的。所以,在建筑结构课程中必须要加入相关识图课程,将这类课程相结合,教授学生,让学生能够很快地理解这个课程并熟练运用。

2 平法识图教学单元的教学特点

所谓的平法识图,指的是对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表示方法的识读,平法的表达形式是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图表示方法的重大改革,它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较传统表示方法进行了简化,更具有完整性和统一性,表达也更加直观易懂,但对专业知识的要求也会更高。课程在引入平法时,由于课时有限,仅以目前工程界使用最多,图集内容相对最成熟的11G101-1图集展开授课,其他图集由学生在掌握11G101-1图集的基础上自行学习。

在对学生进行平法识图的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具有一定结构知识为基础,与“建筑识图与绘图”和“建筑构造”等课程相比,平法识图是有所不同的,学生要想读懂结构施工图,不仅掌握其制图规则,还要具有丰富的结构构造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识读结构施工图时,保证其完整性和准确性。因此,学生只有从以上两个方面入手,加强训练,读懂施工图不是难事,另外,对结构工程师的设计意图进行相应的了解,才能更加准确和顺利地达到任务目标。

3 平法识图教学单元的具体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平法识图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基本掌握建筑结构构件的计算及结构构件的构造要求,了解了建筑结构体系,并且具备了建筑识图的一般知识的基础以后开设的。也就是说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因此,教学中应选择适合这一时期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非常重要。我院改革并实践后总结了行之有效的做法,采用行动导向的引导文法+项目法进行教学,将平法识图教学单元的学习任务细化,分为四个工作任务,并与施工技术课程中的钢筋工程学习成果相结合,以使学生更容易完成学习任务。具体是工作任务1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的学习,通过学生自学11G101-1中平法制图规则的内容,并在老师指导下现场参观学院实习工厂中上届学生在施工技术课程中所绑扎的框架结构钢筋笼和其施工图纸,来进行学习平法制图规则。要求学生按要求选定其中一榀框架的钢筋笼,进行拍照,并制作PPT来描述所选框架钢筋笼中的每根钢筋的名称和其在平法制图规则中的表示方法。

在这个工作任务中应先给学生发放该任务中要用到的结构施工图一套,在参观中教师应现场指导,并适当设置问题,以引导学生准确完成任务。

工作任务2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构造详图学习与框架配筋图的绘制。

通过学生自学11G101-1中标准构造详图中梁、柱部分的学习,结合结构施工图和工作任务1中所拍照片,绘制所选的一榀框架的配筋图的立面图和截面图。

在这个工作任务中主要引导学生明确框架梁、框架柱中的每一根钢筋的起止点和构造要求,在有疑问时,还可反复参观框架结构钢筋笼,进行直观学习。并且在绘制框架配筋图中,应明确配筋图立面图和截面图的绘图要求,注意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

工作任务3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构造详图学习与钢筋表的绘制与填写。

进一步深入学习11G101-1中标准构造详图,熟读结构施工图图纸,完成图纸中一块板、一榀框架的梁、柱的钢筋表的绘制与填写。

在这个工作任务中钢筋表中钢筋简图的正确绘制是工作重点和难点,教师应对该项加强引导。梁的钢筋表范例如表1。

工作任务4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构造详图学习与钢筋检查现场检查。

上一届学生在施工技术课程中制作的一榀框架钢筋笼中各钢筋的长度、数量、规格是否正确。将老师发的结构施工图、自己制作的钢筋表与上一届同学制作的钢筋笼三者进行比较,检查三者之间是否一致,如有差别,因分析原因,给出结论,并认真填写钢筋检查表。通过完成这项工作任务,使学生进一步完善、巩固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构造详图的学习。

表1 梁XXX基本信息及钢筋明细表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更好保存学习成果,在工作任务布置时,一般利用班级QQ群、学院CRP系统任务,学生每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可将成果上传至班级QQ群,在课堂讨论评价前,教师可通过QQ群引导学生讨论成果的完成情况,找出错误,提出修改意见。在整个教学单元的四项工作任务都完成后,每位同学应将修改后的工作任务成果最终成果制作成电子档提交。

4 结论

在建筑结构课程中平法识图教学单元的教学中,根据项目导向式教学理念进行了教学改革试验,整合了课程教学内容,遵循由浅至深的学习规律制定学习工作任务,使学生参与动手制作。实践结果表明,以项目导向理念为出发点的教学改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由被动向主动的改革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对于平法识图教学单元中的四个工作任务,可分为两个层次,学生在中职阶段完成工作任务1和3,在高职阶段再完成工作任务2和4。因此,将教学单元细化为若干个工作任务,不仅使工作任务能易实施,还利于中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的建筑结构课程的合理衔接。

基金项目:中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合理衔接的研究 ZJB2013032

参考文献

[1]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

[2] 马丹丁,张建军,吴学清.论建筑结构课程中平法识图教学单元的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3(3).

[3] 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R].人民出版社.

[4] 李萍,丁雪艳.高职《建筑结构》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3(3).

[5] 任平,陈文香.中高职课程和谐衔接的问题与建议[J].职业技术教育,2010(25).

上一篇:程序设计实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磨螺丝实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