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剪力墙结构范文

时间:2023-03-05 19:26:47

框架剪力墙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范文第1篇

关键词: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

城市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大多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这种体系由钢筋混凝土框架和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两部分组成,框架的梁柱为刚接,框架与剪力墙可为刚接,也可为铰接。高层建筑体型日趋复杂,各种不同功能的用房综合在一起,组成形态各异比肩接踵的高层建筑,给结构设计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而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具有灵活组成使用空间的优点,比较容易满足建筑物的使用要求。

1、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受力特点

在同一结构单元中,二者通过水平面内刚度无限大的楼板连接在一起,以致于它们不能单独按各自的弯曲变形或剪切变形而自由变形,它们在同一楼层的位移必须相等。由于框架与剪力墙共同工作,彼此相互作用,这样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上部剪力墙被框架向后拉,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下部剪力墙被框架向前推而框架的受力情况正好与此相反。沿竖向剪力墙与框架之间水平力的分配不是一个定值,它随着楼层的改变而改变,水平力在框架与剪力墙之间既不按等效刚度El分配,也不能按抗推刚度D分配,框架-剪力墙结构中,顶部剪力不为零,这是因为顶部剪力墙共同工作,相互之间必然产生荷载;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框架的剪力值最大在结构中部,框架底部剪力为零,全部剪力均由剪力墙承担。

2、确定剪力墙的厚度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中,边框柱和边框梁宜作为剪力墙的边缘约束构件。带边框剪力墙的截面厚度在规范中规定分别为:一、二级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抗震设计时的厚度不允许小于200mm,且不宜小于层高的1/16;无端柱或翼墙时,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2;其他情况厚度不允许小于160mm,且不宜小于层高的1/20;无端柱或翼墙时,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6。边框梁的高度可取墙厚度的2倍,宜取与墙厚度相同的宽度。一个合理的剪力墙厚度应具有结构安全和经济合理等特点。

3、确定剪力墙的数量

剪力墙的数量由许可位移决定。按高层建筑规范中一般装修材料,框架-剪力墙结构顶点位移与高之比u/H≤1/700,装修要求较高时u/H≤1/850,在满足这个要求的前提下,增减剪力墙的数量。用结构自振周期校核剪力墙的数量是否合理,因为从地震作用本身分析,剪力墙结构刚度小,地震作用小,位移限制能宽松的满足,但这种结构在工程上有可能不合理,结构的自振周期有可能不在合理范围内,结构自振周期的合理范围大致在:Tl=(0.09-0.12)Ns(Ns-楼层数)。依据实际工程中的剪力墙数量作为布置剪力墙数量的参考,用底层结构截面积(包括剪力墙Aw和框架柱截面积Ac)与楼面面积Af之比用式(Aw+Ac)/Ac来估算剪力墙数量,或用剪力墙面积Aw与楼面面积Af之比来估算。

4、确定剪力墙的长度

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周期、层间位移角等计算信息相对较容易满足。剪力墙和框架柱各自承担的倾覆弯矩之间比例的控制应当引起足够的注意,对此《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给出了更加详细划分。由公式L=A/h可以看出在确定了剪力墙的厚度和面积之后,剪力墙的长度通过计算就可知了。为避免剪力墙的脆性的剪切破坏,要求剪力墙应具有延性,细高的墙体和高宽比设计成大于2的墙体此较容易设计成弯曲破坏的延性剪力墙,此时便可以满足此要求。因此,每个墙段高宽比大于2,也就是设计时应达到的要求;如果因为墙的长度很长无法满足高宽比的要求时,开设洞口将长墙分成均匀的、长度较小的联墙肢或整体墙。因为开洞而形成的洞口连梁最好采用约束弯矩较小的连梁进行连接,这样一来,近似认为墙段本身分成了独立的墙段。另外,位于连梁两端的剪力墙一般较长,这样连梁与其所连接的剪力墙就形成了一个整体刚度较大、吸收水平地震力能力较强的墙段。此时,连梁作为剪力墙之间的传力构件就很容易出现剪切超限,洞口在这时应可以考虑开得大一些,从而位于连梁两侧的剪力墙的长度就可以相应减小,由于受弯而引起的裂缝宽度此时也变得较小,那么位于剪力墙体内的配筋就能够充分的起到作用。

5、剪力墙的布置

剪力墙的布置一般原则是分散、对称、均匀、周边。①分散。地震力分散作用于刚度大致相等的多片剪力墙上,是剪力墙布置时应加以考虑的。墙体内力很大,截面设计困难是因为地震力集中作用到一两片刚度很大的剪力墙上,那么其余较弱剪力墙和框架在主要受力剪力墙破坏后就很难承受该剪力墙传来的地震力,这时便会导致破坏。②对称。对称应是剪力墙布置时应尽量做到的,如果在平面上不容易做到对称布置时,为使结构的质量中心与抗推刚度中心尽量相接近,可以通过调整剪力墙的厚度和长度并缩小偏心距,结构的扭转振动在地震时可以得到减弱。③均匀。在建筑平面的各个区段应比较均匀地布置同方向的各片剪力墙,在某一区段内无集中现象,从而防止因过大的楼盖水平变形而引起地震力在各个框架间的不均匀分配。④周边。为获得结构抗力的最大水平力臂,剪力墙应尽可能沿结构平面的周边布置,使整个结构的抗扭转能力得以充分提高。

剪力墙对于L形、矩形、T形、口形等平面布置应沿纵横两个方向,而径向和环向布置则应用于圆形和弧形平面时。平面形状凹凸较大时,剪力墙宜在凸出部位的端部附近布置。在建筑物的周边、楼梯间、电梯间、平面形状变化和竖向荷载较大等部位宜均匀布置剪力墙。纵横剪力墙一般以L形、T形和槽形等形式组成。剪力墙不宜在防震缝和伸缩缝两侧同时布置,纵向剪力墙不宜布置在端部,而应布置在中部。剪力墙布置的位置应设在平面形状变化处:角隅、端角、凹角部位往往是应力集中处,设置剪力墙给予加强很有必要,在高层建筑的楼梯间、电梯间、管道井处,楼面开洞严重地削弱楼板刚度,对保证框架与剪力墙协同工作极为不利。

双肢墙或多肢墙是在一个独立结构单元内、同一方向的各片剪力墙设置的主要形式,为避免不稳定的侧移机构在同方向所有剪力墙同时在底部屈服而形成的。剪力墙在每一独立结构单元的纵向和横向应沿两条以上并且相距较远的轴线进行设置,尽可能大的抗扭转能力就会在结构内部产生。剪力墙的间距,对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L/B=2~4为宜,对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盖L/B=1~2.5为宜,原则是建筑物愈高,抗震设防裂度愈高取值愈小。剪力墙应沿建筑物全高设置,不得沿高度有突变,剪力墙应落地,剪力墙应在两个主轴方向组合布置成L形、T形或形成封闭的筒,这样可以提高剪力墙自身刚度,且一片剪力墙的长度应≤8m,当超过时应利用洞口分割成两片墙,功能上不需要洞口时,洞口可用不同的材料或轻质材料填充,过长的剪力墙中央部分的钢筋尚未到达屈服阶段,墙端部的钢筋早因变形过大被拉断而被破坏。

6、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上述原则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做出比较合理的剪力墙布置,确定布置方式及数量,并尽量满足建筑平面布置等项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安兴宽:《高层住宅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分析》[J]山西建筑,2012(01)

框架剪力墙结构范文第2篇

关键词:框架剪力墙 布置

0 引言

建筑技术需要随工业化、城市化的日益发展而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成为建筑形式的首选,因为高层建筑具有节约用地、节省投资等方面的优势。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根据抗侧力体系的不同可分为: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中筒结构和多筒结构体系。

我所参与设计的东北电网电力调度交易中心大楼,采用的是型钢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此设计获得了省优秀设计一等奖。下面结合设计经验,就框剪结构中剪力墙的设计加以探讨。

1 确定剪力墙的厚度

框剪结构体系中,边框柱和边框梁宜作为剪力墙的边缘约束构件。带边框剪力墙的截面厚度在规范中规定分别为:①一、二级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抗震设计时的厚度不允许小于200mm,同时不宜小于层高的1/16;无端柱或翼墙时,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2;②其他情况不应小于160mm,且不宜小于层高的1/20;无端柱或翼墙时,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6。边框梁的高度可取墙厚度的2倍,宜取与墙厚度相同的宽度。结构安全和经济合理等特点是一个合理的剪力墙厚度应具有的。

2 框架―剪力墙计算方法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剪力墙体系,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受外荷载,这种解析方法是基于连续化思想来计算框架―剪力墙。换言之,通过刚性链杆,即刚性楼盖的作用将框架和剪力墙连在一起。相互作用的集中力Pft会在链杆切断后,在楼层标高处剪力墙与框架间产生。计算时将集中力Pft简化为连续的分布力Pf,以便于计算。与这相对应,框架变形与剪力墙相同的变形连续条件,在每一楼层标高处,简化为框架变形与剪力墙相同的变形连续条件,在沿整个建筑高度范围内。位移y与荷载P(x)之间对普通梁关系如下:EI■=P(x)

对剪力墙来说,承受外荷载与框架弹性反力的一个弹性地基梁,可视其为上端自由下端固定。除承受分布荷载p(x),同时承受分布反力Pf,因引,在位移与反力Pf、荷载P(x)之间微分关系如下式所示:EI■=P(x)-Pf

解微分方程求出剪力墙,也就是求出了框架的位移曲线y(x),然后再利用下面所示的微分关系,求出剪力墙的荷载和内力:弯矩:EI■=M

剪力:EI■=V

均布荷载:EI■=p

可由位移曲线y(x),再来求出框架所受的荷载和剪力即:荷载:■=CF■μ-pr 剪力:VF=CF?兹=CF■

可由D值法或反弯点法求得,式中的CF,它为框架的剪切刚度,可用下列规范中的等效公在式考虑柱轴向变形来加以求得。

CFo=■

3 剪力墙的数量和长度的确定

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周期、层间位移角等等计算信息,相对较容易满足。剪力墙和框架柱各自承担的倾覆弯矩之间比例的控制,应当引起足够的注意,对此《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给出了更加详细划分。由公式:L=A/h可以看出,在确定了剪力墙的厚度和面积之后,剪力墙的长度通过计算就可以知道了。为了避免剪力墙的脆性的剪切破坏,要求剪力墙应具有延性,细高的墙体和高宽比设计成大于2的墙体,此较容易设计成弯曲破坏的延性剪力墙,此时便可以满足此要求。因此,每个墙段高宽比大于2,也就是我们设计时应达到的要求,如果因为墙的长度很长无法满足高跨比的要求时,开设洞口将长墙分成均匀的、长度较小的联墙肢或整体墙。因为开洞而形成的洞口连梁,最好采用约束弯矩较小的连梁进行连接,这样一来,近似认为墙段本身分成了独立的墙段。另外,位于连梁两端的剪力墙一般较长,这样,连梁与其所连接的剪力墙就形成了一个整体刚度较大,吸收水平地震力能力较强。此时,连梁作为剪力墙之间的传力构件就很容易出现剪切超限,洞口在这时应可以考虑开得大一些。从而位于连梁两侧的剪力墙的长度就可以相应的减小,由于受弯而引起的裂缝宽度此时也变得较小,那么位于剪力墙体内的配筋就能够充分的起到作用。

4 剪力墙的布置

4.1 剪力墙布置原则。①平面形状凹凸较大时,剪力墙宜在凸出部位的端部附近布置。②在建筑物的周边、楼梯间、电梯间、平面形状变化和竖向荷载较大等部位宜均匀布置剪力墙。③纵横剪力墙一般以L形、T形和槽形等形式组成。④剪力墙总高度与长度之比宜大于2,而不宜太长。⑤剪力墙不宜在防震缝和伸缩缝两侧同时布置,纵向剪力墙不宜布置在端部,而应布置在中部。

4.2 剪力墙的设置位置。剪力墙对于L形、矩形、T 形、口形等平面布置,应沿纵横两个方向。而径向和环向布置则应用于圆形和弧形平面时。分散、均匀、对称、周边布置的原则应用在每个方向的剪力墙布置上。

①分散。地震力分散作用于刚度大致相等的多片剪力墙上,是剪力墙布置时应加以考虑的。墙体内力很大,截面设计困难是因为地震力集中作用到一两片刚度很大的剪力墙上,那么其余较弱剪力墙和框架在主要受力剪力墙破坏后就很难承受该剪力墙传来的地震力,这时便会导致破坏。②对称。对称应是剪力墙布置时应尽量做到的,如果在平面上不容易做到对称布置时,为使结构的质量中心与抗推刚度中心尽量相接近,可以通过调整剪力墙的厚度和长度并缩小偏心距,结构的扭转振动在地震时可以得到减弱。③均匀。在建筑平面的各个区段应比较均匀地布置同方向的各片剪力墙,在某一区段内无集中现象,从而来防止因为过大的楼盖水平变形的原因而引起的地震力在各个框架间的不均匀分配。④周边。为获得结构抗力的最大水平力臂,剪力墙尽可能沿结构平面的周边布置,使整个结构的抗扭转能力得以充分提高。⑤双肢墙或多肢墙是在一个独立结构单元内,同一方向的各片剪力墙设置的主要形式,而不应是单肢墙,以避免不稳定的侧移机构在同方向所有剪力墙同时在底部屈服而形成。剪力墙在每一独立结构单元的纵向和横向应沿两条以上,并且相距较远的轴线进行设置,尽可能大的抗扭转能力就会在结构内部产生。

5 对于剪力墙设置合理性的检验

合理设计时要求,水平位移应满足限值,这是必要的,而达到这一要求时,并不说明它便是合理的结构。想成为合理的结构,周期、地震力大小等综合条件还应加以周全的考虑。

5.1 通过结构自振周期的计算验证剪力墙的布置。折减的计算自振周期对于比较正常的设计不用考虑,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T1=(0.06-0.12)×n,二、三振型的周期为T2=(1/3-1/5)×T,T=(1/5-1/7)×T。

5.2 通过计算结构的底部剪力来验证剪力墙的布置。各层位移可以根据已有的工程计算结果、截面尺寸、结构布置都比较正常的结构而连成侧移曲线,此时的曲线应具有反S形且接近于直线。位移曲线在刚度较均匀时是连续光滑的,没有突然的凹凸变化和折点。通过以上可以验证剪力墙的数量和设置位置的合理性。

6 结语

我们可以根据上述的原则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做出比较合理的剪力墙布置,确定出布置方式及数量,并尽量满足建筑平面布置等项的要求。

参考文献:

框架剪力墙结构范文第3篇

[关键词]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实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7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6-0194-01

1.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的布置和数量

1.1 剪力墙的布置

(1)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布置一般按照“均匀、对称、分散、周边”的原则布置。

(2)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宜设计成周边有梁柱(或暗梁柱)的带边框剪力墙。纵横向相邻剪力墙宜连接在一起形成L形、T形及口形等,这样的剪力墙会增大建筑整体的刚度和抗扭能力。

(3)在长矩形平面或平面有一项较长的建筑中,其剪力墙的布置为:横向剪力墙沿长方向的间距宜满足规范要求,当这些剪力墙之间的楼盖有较大开洞时,剪力墙的间距应予减小;纵向剪力墙不宜集中布置在两尽端。

(4)剪力墙宜贯通建筑物全高,沿高度墙的厚度宜逐渐减薄,避免刚度突变对抗震造成不利。当剪力墙不能全部贯通时,其上下层刚度的减弱不宜大于30%,在刚度突变的楼层板应按转换层楼板的要求加强构造措施。

1.2 剪力墙合理数量的确定

剪力墙的合理数量按许可位移决定,按高层建筑规范中一般装修材料,框架-剪力墙结构顶点位移与高之比u/H不宜大于1/700装修要求较高时u/H不宜超过1/850,在满足这个要求的前提下增减剪力墙的数量。

用结构自振周期也可校核剪力墙布置数量,结构自振周期的合理范围大致为

但此种方法在一定范围内不适用,因为从地震作用本身来分析剪力墙结构刚度小,地震作用小,位移限制较易满足,但这种结构在工程上有可能不很合理,结构的自振周期有可能不在合理范围内。可依据实际工程中的剪力墙数量作为剪力墙布置的参考,用底层结构截面积(包括剪力墙Aw和框架柱截面积Ac)与楼面面积Af之比(Aw+Ac)/Af来估算剪力墙数量或用剪力墙面积Aw与楼面面积Af之比来估算框架柱Ac(见表1)。

一般,多设剪力墙对抗震是有利的。但是,剪力墙超过了必要的限度,是不经济的。剪力墙太多,虽然有较强的抗震能力,但由于刚度太大,周期太短,地震作用要加大,不仅使上部结构材料增加,而且带来基础设计的困难。目前我国尚无这方面的成熟经验,设计中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建筑物高度、地区设防烈度及参考上面方法取值。

2.工程实例

本工程主楼地下一层,地上十层,局部七层,总建筑面积为40671.77m2。在剪力墙布置方面,纵向5-6,9-10轴线间,横向C-D,和K-L轴线间设置了剪力墙,并且剪力墙在布置时横向以G轴为中心线基本保持对称。本工程主体建筑为筒体结构,在进行剪力墙的布置时充分考虑了筒体结构的周边抗侧力处于薄弱环节,故特意在结构周边设置了剪力墙,有效的提高了结构整体的抗侧刚度。剪力墙布置,如图1所示。

(1)从框架柱地震剪力百分比可以看出,在结构底部和中上部,水平地震作用主要靠剪力墙承担,结构上部的水平地震作用主要由框架承担,.根据结构的底部剪力我们将各层位移连成了侧移曲线,该曲线呈反S形,且接近直线,各层刚度均匀,位移曲线连续光滑,无突然凹凸变化和折点。说明剪力墙的数量和设置位置是合理的,同时体现了剪力墙在整个结构的抗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曲线呈弯剪型,但上部略微呈剪弯型,说明在上部是由框架抵消了很大一部分剪力墙的变形;而结构其余部分水平力主要由剪力墙承担。充分体现了框剪结构中剪力墙抗震的优势。

通过地震作用下层间位移计算结果以及地震作用下X、Y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曲线分析:结构Y向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在1/885・P・[θ]・P・1/800,符合规范要求,说明本工程剪力墙的布置是合理的。

3.几点改善结构抗震性能的建议

(1)设计中高层结构通常在楼梯、电梯及竖向管道等竖向交通区设置较多的剪力墙片,组成一个或数个较完整或基本完整的筒体,变平面剪力墙构件为空间剪力墙筒体,从而提高整个结构性能。

(2)对于框架分隔的结构,由于分隔的不整齐性,难以形成规则柱网,其柱截面往往大于隔墙厚度而造成柱子外凸的不良建筑效果,而且其抗侧能力较差,为满足抗侧力的需要又不加重剪力墙筒体的负担;剪力墙分隔可以通过一些与填充墙基本同宽、肢长-肢宽比接近5的短肢剪力墙片,实现灵活多变的分割形式,但它们又难于满足建筑功能对底部开敞大空间的要求,结构上通常处理成底部大空间框支,即在结构底部剪力墙筒体落地,由转换大梁完成底层框支柱到上层剪力墙分隔之间的结构转换。这样,既扩大了使用面积,又保证了建筑的布局灵活。本工程在进行设计施工时,充分考虑了此种结构的优点,并和剪力墙巧妙结合起来,有效的提高了结构整体刚度,增强了结构的抗震能力。为了更好的达到抗震效果剪力墙应设置在:

①在竖向荷载较大处。②平面形状变化处或楼盖水平刚度剧变处。③楼梯间、电梯间以及楼板较大洞口的两侧。④为了用较少的墙体获取较大的纵、横向抗推刚度和受弯承载力,纵、横向抗震墙最好能连接成T形、L形和口字形;同一横向轴线上的两片抗震墙可利用各层的框架梁来组成双肢墙。⑤纵向抗震墙不宜设置在独立结构单元的两端,以免纵向框架梁和楼板因受到变形约束的区段过长而产生较大的收缩和温度应力。如果同一横面轴线上两片纵向抗震墙之间的距离过大,各层楼盖均应在间距中点附近的某开间内,设置横贯房屋全宽的施工“后浇带”,以消除混凝土的收缩影响。总之,剪力墙的设置要均匀分散,尽量对称最好,形成蜂窝状是最理想的。

4.结论

(1)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框架与剪力墙起到了很好的互补的作用,对于抗震要求较高的地区是一种非常合适的结构形式。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适当的剪力墙能使结构具有相当大的刚度和较高的承载力,并且有很强的抵抗地震作用的能力。

(2)合理的搞好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设计,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使用与技术经济指标的高低。在结构设计初步阶段,剪力墙数目的合理确定,不但可以减少大量重复工作的问题,还可以达到经济的目标。从结构的底部剪力和自振周期可以得出剪力墙的合理布置对结构抗震能力的提高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2] 包世华,方鄂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框架剪力墙结构范文第4篇

关键词:壁式框架 抗震 计算方法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剪力墙结构体系在高层建筑中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高层住宅建筑中。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那么人们对高层建筑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具有通风、采光性能表现良好、平面布置比较紧凑、经济实惠的短肢剪力墙结构形式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5.12”汶川大地震后,很多专家到现场观察研究后,发现7级以下设防全部倒塌,有的成粉碎性破坏,因此专家们提出了新型抗震节能建筑结构—壁式框架空心剪力墙结构体系。壁式框架空心剪力墙结构体系结构自重轻、节约用材,并可以减少地震作用且发生的是弯曲破坏,避免了脆性破坏。

二、壁式框架剪力墙的定义

由于短肢剪力墙和壁式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那么对其没有明确的定义,在这里结合相关的一些资料对壁式框架的定义做简单的说明。在剪力墙结构中如果连梁的刚度强而墙肢的强度比较弱,则梁对墙肢的约束作用强,水平荷载作用下,墙肢在与连梁的连接处转角很小,墙肢的变形表现为每层之间的双曲率弯曲,各层墙肢都有反弯点,结构的总体侧移表现为剪切型。事实上,这种结构的受力特性已接近框架,由于其梁与墙肢交接处的刚域较普通

框架大,故称之为壁式框架[1]。通过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也可用计算剪力墙的宽厚 比的大小来区分剪力墙的类型,当宽厚比大于8时为普通剪力墙,当宽厚比在5~8之间时为短肢剪力墙,当宽厚比在2~5时为壁式框架剪力墙。

三、壁式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的特点

汶川大地震后许多专家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提出了四种新型的抗震结构体系:复合墙结构体系、砼与钢混结构体系、约束砼结构体系、壁式框架结构体系。现在的多层、小高层住宅大多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但是这种结构体系存在的问题是结构的刚度大从而导致结构的自重大,因此结构受的地震相应增大,部分墙体很容易发生脆性破坏,特别是外墙的窗间强,而壁式框架结构体系可以减少地震作用,发生弯曲破坏,避免了脆性破坏。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壁式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的主要特点和优点:

(1)壁柱的剪跨比大于2,宽厚比为2~5。根据国内外的相关资料研究,壁式框架为弯曲破坏,是延性破坏。

(2)本身的刚度和自重小,相应的地震作用减小。

(3)壁式框架受力明确可以做到梁铰机构,延性耗能较多,从而地震作用较小。

(4)在房间内的角点也不露柱角,增大了房间的空间利用率。

(5)与异形柱结构体系的比较,壁柱的滞回曲线是对称的而异形柱有时不对称,说明其受力性能良好。

壁式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具有以上特点和优点,因此更适合现在的小高层住宅楼,不但有利于抗震,而且又经济美观。

四、壁式框架的内力和位移计算方法

在壁式框架结构中因连梁的刚度比较大,因此可以把带洞口的剪力墙简化为带刚域框架计算简图进行内力及位移分析,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种计算方法:

(1)用杆件有限元矩阵位移法可考虑杆件的变曲变形、剪切变形、及轴向变形[2]。

(2)修正的D值法,沿用D值法不考虑柱轴向变形的基本假定,梁柱的剪切变形可以通过修正杆件刚度考虑进去[2]。

现在最常用的就是修正的D值法,这是一种比较方便且简单的计算方法,计算时不考虑柱的轴向变形,适合用于手算。而杆件有限元矩阵位移法计算时考虑杆件的剪切和轴向变形,用带刚域杆件的单元刚度的框架程序计算,是一种常用、方便、又相对准确的计算方法。

五、结束语

由于壁式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是近几年才在我国发展应用,本文只是对其定义、特点和计算方法做了简单的介绍,那么对其计算模型、适用高度以及构造措施还需要我们今后做出大量的研究来供其参考,从而使这种新型的体系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当安全、适用、美观、和经济之间有矛盾时我们应该以安全为主,比如不宜降低抗震安全等级的情况下,并且要满足室内墙角不露柱角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采用壁式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并能达到抗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黄东升.剪力墙结构的分析与设计[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24,

框架剪力墙结构范文第5篇

关键词:框剪结构 框架 剪力墙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目前高层建筑体型相对复杂,而在这些复杂的结构体系中,框剪结构综合了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两者的优点,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中。通过对138幢高层建筑统计发现有67幢都是采用框剪结构体系。然而在框剪结构中,剪力墙数量的设置,剪力墙位置的布置和剪力墙之间的间距,集中体现了整个框剪结构的经济性能和抗震性能。因此,对框剪结构体系中的剪力墙进行合理的优化设计非常重要。

高层建筑结构中,水平力的作用是主要的设计因素。在框剪结构中,剪力墙作为主要的抗侧力构件,它几乎承担了80%的风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剪力墙刚度(数量)的大小接影响到结构的抗性能及经济性能。如果刚度选择过小,结构将产过大的变形,而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如果刚度选择过大,结构的自振周期扣会减小,地震作用相应也会增大。这样不仅使得上部结构内力变大,材料耗量也将增大,而且增加了基础的设计难度,基础造价相应提高。同时剪力墙过大,框架承担的水平作用也有所降低,但是在设计时,为了保证框架结构部分的安全,采用的设计剪力不能小于一定的限值,也就是说剪力墙再多,框架部分需要的材料也不能减少甚至可能会增加。因此,从抗震抗风角度看,剪力墙宜多设置为好;从经济角度看,剪力墙又宜少设置为好,这就产生了剪力墙最优刚度的问题,是框剪结构优化设计的关键。

二、框剪结构的分析方法介绍

框架和剪力墙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抗侧力结构,但由于刚性楼盖将框架与剪力墙连结在一起。因而在抵抗水平荷载时,它们原有的力学特性和变形规律发生改变,在同一标高处,他们侧移一致,致使他们各自承受的水平荷载按照协同工作关系进行分配比例而计算。

目前采用的是电算法,其求解方法为矩阵位移法,它计算的结果相对手算法更为精确。其要点为:所选取的基本未知量为节点的位移,把结构离散化为单元,建立刚度方程,将单元组装成整体,满足平衡条件和变形协调条件(通过杆端位移等于节点位移来实现),建立框剪结构的总刚度方程。采用矩阵位移法计算高层结构的水平荷载的基本假定:

1.假定在自身平面内楼板绝对刚性,即在自身平面内整个楼板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作刚体移动和转动,同一楼层处的结构位移参数相同。

2.假定在自身平面内各轴线上的结构刚度∞,即可以把整个结构当成平面结构来计算。

三、地震作用下框剪结构中剪力墙抗侧刚度的优化

在进行框剪结构的设计时,首先应确定建筑的柱网尺寸,接着根据己知的竖向荷载及建筑高度确定梁、柱的截面尺寸,最后确定抗震墙的数量。这是在进行初步设计时所做的准备工作。剪力墙抗侧刚度的多少,直接关系到结构能否做到经济、安全、合理。

在一个独立的结构单元内,抗震墙的布置数量,应符合这条要求:在结构单元的两个主方向,按照《抗震规范》地震作用下计算出的结构弹性阶段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即高层公共建筑不大于1/800。框剪结构体系中剪力墙如何设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包括数量和位置,优化的关键环节在于框剪结构体系能否达到经济、安全及合理。

结构单元独立设计时,设置剪力墙的数量应符合下列原则和要求:

1.为了能够充分发挥框剪结构体系的结构特性,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按照第一振型计算的总剪力墙底部所承受的地震倾覆弯矩不小于50%的结构总地震倾覆弯矩的。否则结构应按照框架结构对待。

2.在结构单元的两个主轴方向,按照结构弹性法计算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A=u/h,对高度不大于150m的高层建筑,不应大于1/800;对高度不小于250m的高层建筑,不应大于1/500;高度在150m~250m之间的高层建筑,按线性插入选用。

3.对于单片剪力墙,其底部承担的水平剪力不宜超过框剪结构底部总水平剪力的40%。

4.要进行剪力墙刚度的优化,需要的设计变量如下

(1)刚重比要求

在水平地震作用下,高层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的变形曲线呈弯剪型,随结构抗侧刚度的减少,重力荷载的二阶效应(P-效应)不利影响呈非线性增长结构的抗侧刚度与重力荷载之比是影响P-效应的重要参数,刚重比限值与层间侧移角限值对控制结构抗侧刚度均是非常重要的。当结构的水平荷战较小时,抗侧刚度虽然能够满足层间侧移角限值的要求,但通常满足不了刚IE比限值的要求。所以在剪力墙抗侧刚度优化时,必须满足规范所规定结构刚重比的最低限值。

(2)剪重比要求

结构剪重比(即水平地震剪力系数)是指楼层剪力与其上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之和的比值,它体现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反应强烈的一个重要指标,主要与结构体型、结构布置和抗震设防烈度有关。因为地震影响系数在长周期段下降比较快,计算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基本自振周期较大时所产生的结构效应可能偏小。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时,剪重比需满足规范限值要求,使水平地震作用计算不会太小。

(3)楼层剪力要求

在楼层剪重比满足要求的前提下,框架作为第二道抗震防线应该具有一定的抗侧能力,因此每一层框架总剪力不应低于0.2Vo和1.5Vf, max两者的较小值。

四、总结

框剪结构中的剪力墙布置的合理行,可以使结构刚度、受力变形等方面有更有效的性能,更能发挥框剪结构中框架和剪力墙两种不同结构形式的优点,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结构的上部自重,减少了工程造价,有较好的经济指标。

参考文献:

[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0)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框架剪力墙结构范文第6篇

关键词:框架剪力墙结构布置

1.框架剪力墙结构及其优点

框架剪力墙结构是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体系的结合,吸取了各自的长处。众所周知,框架结构的变形是剪切型,上部层间相对变形小,下部层间相对变形大。剪力墙结构的变形为弯曲型,上部层间相对变形大,下部层间相对变形小。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由于两种结构协同工作变形协调,形成了弯剪变形,从而减小了结构的层间相对位移比和顶点位移比,使结构的侧向刚度得到了提高。从受力特点看,由于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侧向刚度比框架的侧向刚度大得多,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一般情况下,受力80%以上用剪力墙来承担。因此,使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所分配的楼层剪力,沿高度分布比样均匀,各层梁柱的弯矩比较接近,有利于减小梁柱规格,便于施工。

2. 框架和剪力墙的布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框架剪力墙结构应设计成双向抗侧力体系,主体结构构件之间不宜采用铰接。抗震设计时,两主轴方向均应布置剪力墙。梁与柱或柱与剪力墙的中线宜重合,框架的梁与柱中线之间的偏心距不宜大于柱宽的1/4。

2)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的布置一般按照“均匀、对称、分散、周边”的原则布置:

① 剪力墙宜均匀对称地布置在建筑物的周边附近、楼电梯间、平面形状变化及恒载较大的部位;在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两侧不宜同时设置剪力墙。

② 平面形状凹凸较大时,宜在凸出部分的端部附近布置剪力墙。

③ 剪力墙布置时,如因建筑使用需要,纵向或横向一个方向无法设置剪力墙时,该方向可采用壁式框架或支撑等抗侧力构件,但是,两方向在水平力作用下的位移值应接近。壁式框架的抗震等级应按剪力墙的抗震等级考虑。

④ 剪力墙的布置宜分布均匀,单片墙的刚度宜接近,长度较长的剪力墙宜设置洞口和连梁形成双肢墙或多肢墙,单肢墙或多肢墙的墙肢长度不宜大于8 m。每段剪力墙底部承担水平力产生的剪力不宜超过结构底部总剪力的40%。

⑤ 纵向剪力墙宜布置在结构单元的中间区段内。房屋纵向长度较长时,不宜集中在两端布置纵向剪力墙,否则在平面中适当部位应设置施工后浇带以减少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应力影响,同时应加强屋面保温以减少温度变化产生的影响。

⑥ 楼梯间、竖井等造成连续楼层开洞时,宜在洞边设置剪力墙,且尽量与靠近的抗侧力结构结合,不宜孤立地布置在单片抗侧力结构或柱网以外的中间部分。

⑦ 剪力墙间距不宜过大,应满足楼盖平面刚度的要求,否则应考虑楼盖平面变形的影响。

3)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宜设计成周边有梁柱(或暗梁柱)的带边框剪力墙。纵横向相邻剪力墙宜连接在一起形成L形、T形及口形等,以增大剪力墙的刚度和抗扭能力。

4) 剪力墙宜贯通建筑物全高,沿高度墙的厚度宜逐渐减薄,避免刚度突变。当剪力墙不能全部贯通时,相邻楼层刚度的减弱不宜大于30%,在刚度突变的楼层板应按转换层楼板的要求加强构造措施。

3. 剪力墙的布置要点

1)剪力墙宜沿主轴方向或其他方向双向或多向布置,不同方向的剪力墙宜分别联结在一起,应尽量拉通、对直,以具有较好的空间工作性能;抗震设计时,应避免仅单向有墙的结构布置形式,宜使两个方向侧向刚度接近,两个方向的自振周期宜相近。剪力墙平面布置应尽可能做到规则,避免过大的扭转效应。

2)剪力墙的侧向刚度及承载力均较大,为充分利用剪力墙的能力,减轻结构自重,增大结构的可利用空间,剪力墙不宜布置得太密,使结构具有适宜的侧向刚度;若侧向刚度过大,不仅加大自重,还会使地震力增大,对结构受力不利。

3)剪力墙宜自下到上连续布置,避免刚度突变;允许沿高度改变墙厚和混凝土强度等级,或减少部分墙肢,使侧向刚度沿高度逐渐减小。剪力墙沿高度不连续,将造成结构沿高度刚度突变,对结构抗震不利。

4)细高的剪力墙(高宽比大于2)容易设计成弯曲破坏的延性剪力墙,从而可避免发生脆性的剪切破坏。因此,当剪力墙的长度很长时,为了满足每个墙段高宽比大于2的要求,可通过开设洞口将长墙分成长度较小、较均匀的若干独立墙段,每个独立墙段可以是整截面墙,也可以是联肢墙,墙段之间宜采用弱连梁连接(如楼板或跨高比大于6的连梁),因弱连梁对墙肢内力的影响可以忽略,则可近似认为分成了若干独立墙段。此外,当墙段长度较小时,受弯产生的裂缝宽度较小,而且墙体的配筋又能充分地发挥作用,因此墙段的长度不宜大于8m。

5)剪力墙洞口的布置,会极大地影响剪力墙的力学性能。为此规定剪力墙的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能形成明确的墙肢和连梁,应力分布比较规则,又与当前普遍应用的计算简图较为符合,设计结果安全可靠。

4.设计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1)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柱、墙总的刚度比大小决定了对框架受力的考虑。当框架结构中仅在楼电梯间或其他部位布置少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时,结构分析应考虑该剪力墙与框架的协同工作,此时应采取措施减小此种剪力墙的作用,增加与剪力墙相连柱的配筋,这些措施包括将此种剪力墙减薄、开竖缝、开结构洞、配置少量单排钢筋等。此时结构形式按框架结构确定,按框架结构体系的要求进行结构设计。

2)当剪力墙布置较少刚度偏小时,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其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框架是主要的抗侧力构件,必须保证其各方面的承载能力。规范规程要求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按框架结构确定;柱轴压比限值宜按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最大适用高度和高宽比限值可比框架结构适当放松,放松的幅度可视剪力墙的数量及剪力墙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来确定。当框架剪力墙结构布置足够的剪力墙时,即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框架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小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其框架部分则属于“次要抗侧力构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按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规定来划分。

3)当剪力墙布置较多刚度过大而使框架受力过小时,需把框架部分予以加强。《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规定“任一层框架部分的地震剪力不应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20%和结构整体分析中框架部分各楼层地震力最大值的1.5倍二者较小值”。此时框架是第二道抗震防线,为了不使框架部分过早出现塑性铰,必须给予它一定的抗震能力。

框架剪力墙结构与框架结构相比,由于抗侧能力大大提高,刚度增加,地震力作用下侧移小,是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体系。虽然地震力主要由剪力墙承担,但设计要求框架承担一定比例的地震力,是抗震的第二道防线。总之,该种结构具有使用灵活、刚度大、抗震性能好的特点,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5. 如何解决与剪力墙相连的框架梁超筋现象

应首先分析产生本问题的原因,去掉地震力计算,如不再出现这个问题,那就是地震力产生的,可以保证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梁配筋,按不计算地震力计算结果配筋,然后计算地震力时点铰,将地震力效应转移;如不计算地震力时结果仍然超筋,那就不是地震效应,而是程序计算产生的问题;这个恐怕是PKPM程序的弊病,而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就是框架柱竖向刚度小,竖向变形大,而剪力墙竖向刚度大,竖向变形小,梁配筋就是剪力墙端负筋超大,框架柱端正筋较大;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加大梁截面,满足计算结果;或者是增加柱截面减小柱竖向变形。

6. 结论

实际上,历次大地震都说明,框架结构震害比较大,设置剪力墙的结构震害较小。事实说明结构变形较小,震害就较小,也就是说刚度大些对抗震有利。当然不能得出刚度越大越好的结论。此外结构振动和变形的大小不仅与结构刚度有关,还与场地土有关,当结构自振周期与场地土的卓越周期接近时,建筑物的地震反应会加大,无论是振动变形还是地震力都会加大,因此,结构刚度的选择还应考虑场地土的情况。

框架剪力墙结构范文第7篇

关键词:斜裂缝 框架剪力墙

目前国内高层住宅设计中,普遍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楼层中一般以加气混凝土轻质填充墙作为房间分隔。该部分墙体粉刷前虽然采用了拉结钢筋、钢板网片等连接措施,但由于设计、施工工艺、环境等多方面原因,墙体粉刷后经常会产生墙体裂缝,尤其是墙体斜裂缝,施工中最不易控制,已经成为高层结构住宅结构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

1、 产生墙面裂缝原因的分析

裂缝产生的原因较复杂,除开结构因素,总体造成因素可分为构件材料温度变形系数的差异、气候温度变化、填充墙体的形状和尺寸、墙体的砌筑粉刷质量等几种。

(1)在高层建筑中,填充墙以轻质砌块为主。由于采用的轻质砌块温度变形系数与结构中的混凝土温度变形系数不相同,产生的收缩不一致,使砌体与混凝土构件之间会产生缝隙,就会在粉刷后的墙面产生裂缝。虽然在施工中为防止此类裂缝的产生,我们在砌体施工时常采用拉墙筋连接;粉刷时在混凝土与砌体连接处使用钢丝网片搭接粉刷施工;但由于施工拉墙筋及钢丝网片时操作失误(如拉墙筋位置与砌块灰缝位置不一致,拉墙筋未砌筑在砂浆结合处,钢丝网片太靠内侧而无法与粉刷砂浆形成一整体受力构件等因素),造成了虽然采取措施依然无法避免出现混凝土构件与砌体交接处裂缝。

(2) 填充墙砌体在粉刷后是以填充砌块、砌筑砂浆、拉墙筋、钢丝网片、粉刷砂浆为整体的统一受力构件,这其中除了上述1条中所述因素外而填充砌块强度、砌筑砂浆强度、粉刷砂浆强度也尤为重要,如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强度时也会影响到整体抗裂强度而造成墙面裂缝。

(3) 在填充墙砌体中,上部滚砖的砌筑,如施工中不按要求待下部砌体达到一定强度后再行砌筑,一次性砌筑到位,且滚砖挤压不紧,粉刷后就会造成墙体与梁、板底之间出现影响美观的横向裂缝。

(4) 在施工中填充墙超长、超高未按要求设置构造柱、卧梁,在温度的变化下,由于填充墙尺寸增大,变形幅度也相应增大,在超出填充墙砌体整体抗裂强度时就会产生墙面裂缝。

(5) 当墙体外界温度低于临界温度时,整个填充墙相对于钢筋混凝土构件产生收缩,从而在墙体内部产生拉应力。此时,填充墙体两端由于拉结筋和钢丝网片共同作用,产生横向拉应力,墙体上部由于钢板网作用产生向上的拉应力,由横向拉应力和向上的拉应力产生合力。当合力值到达一定数值时,由砌块和砂浆组成的砌体抗拉强度不足以抵抗拉应力合力,于是在垂直于合力方向,砌体的相对薄弱部位产生斜裂缝。斜裂缝的形成一般呈近似直线状,当砌筑砂浆强度不足或轻质砌块浇水不足时,有时裂缝也会沿砌体灰缝部位呈阶梯状分布。上述裂缝一般出现在轻质填充墙体上部,下部由于砌体自重与拉应力合力部分抵消,所以一般不会产生裂缝。

(6) 砌筑轻质砌块墙体时,由于多种因素造成墙体垂直度及平整度未能达到规范要求,使粉刷砂浆厚度超标,待粉刷层干燥后会出现不规则裂缝甚至空壳掉落,产生不必要的质量及安全隐患。综上所述,对造成容易产生墙体裂缝因素经过分析后,可采取相应预防措施来控制裂缝产生。

2、斜裂缝产生的机理分析 

当墙体外界温度低于临界温度时,整个填充墙体相对于钢筋混凝土墙体产生收缩,从而在墙体内部产生拉应力。此时,填充墙体两端由于拉结筋和钢板网共同作用,产生横向拉应力,墙体上部由于钢板网作用产生向上的拉应力,由横向拉应力和向上的拉应力产生合力。当合力值到达一定数值时,由砌块和砂浆组成的砌体抗拉强度不足以抵抗拉应力合力,于是在垂直于合力方向,砌体的相对薄弱部位产生斜裂缝。斜裂缝的形成一般呈近似直线状,当砌筑砂浆强度不足或加气混凝土砌块浇水不足时,有时裂缝也会沿砌体灰缝部位呈阶梯状分布。上述裂缝一般出现在轻质填充墙体上部,下部由于砌体自重与拉应力合力部分抵消,所以一般不会产生裂缝。

在分析了斜裂缝产生的机理后,即可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加以预防,主要预防措施有如下几项: 

(1)控制填充墙体的砌筑质量。

首先须确保砌筑原材料——加气混凝土砌块的质量,一定要使用品质良好、材质均匀,各项复验指标都达到要求的砌块。其次,砌筑用砂浆必须严格按照设计配比配制,并充分搅拌均匀;施工前,加气混凝土轻质砌块必须浇水充分,以免过度吸收砂浆水分导致砂浆强度不足。在施工操作上,拉结筋,横、竖缝坐浆,顶部斜砌及钢板网骑缝压钉,都必须严格按设计和施工规范施工,充分保证砌体的砌筑质量。 

(2) 控制抹灰时的温度。

根据温度对裂缝影响的因素,墙体粉刷施工宜在较低温度下进行,但因为工程开发进度要求,工程的抹灰施工不可能选择季节施工,加之钢板网和粉刷砂浆何时开始共同受力,很难量化确定,故而很难通过控制抹灰时的温度来达到避免和减少裂缝,一般不会采用控制抹灰时的温度控制裂缝产生。 

(3)以技术措施减短填充墙长(或高度)。

通过减短填充墙长度(或高度)来减小温度变化时的应力大小,从而降低裂缝产生的概率。通常情况下,由于使用功能原因,加气混凝土填充墙高度一般在3米左右,所以通过增设横向构造梁的方式来分隔墙体高度的做法并不多见。在墙体长度过长或长高比过大时,应考虑在填充墙体内部增设构造柱来加以分隔,从而通过减短墙体长度、降低高宽比达到来减少裂缝的目的。 

(4)增设斜向钢板网。

本技术预防措施的效果最为明显,主要方法是在墙体粉刷施工前,沿两顶角平分线45度布设钢板网,钢板网的长度根据不同填充墙体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钢板网下部超过填充墙体对角线10~15cm即可,宽度一般按照设计骑缝钢板网宽度。通过增设斜向钢板网来提高轻质填充墙体的斜向整体抗拉强度,可以有效的控制斜裂缝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刘勇;王树军;;电站建设过程中框排架填充墙裂缝的原因分析及防治[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2] 欧熙;;关于框架结构中轻质填充墙粉刷后裂缝的产生及预防措施[J];建筑安全;2009年07期

[3] 高鹏;;框架结构填充墙裂缝的诊治[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框架剪力墙结构范文第8篇

关键词:框架剪力墙;结构;钢筋施工

中图分类号:TU398+.2文献标识码: A

高层建筑均设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剪力墙钢筋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因钢筋工程涉及到结构安全,所以是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在实际工程项目中,无论工程监管人员还是施工技术人员越来越重视钢筋施工过程的细节,下面就钢筋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中的应用做以介绍。

一、工程概况

某工程为26层高层住宅,高度为86.0m,建筑面积为120000m2,结构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所在地属抗震设防烈度小于6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小于0.05g,本工程不进行抗震设防。但因本工程属高层建筑,所以仍应进行抗震概念设计,同时所有结构构造均进行抗震构造措施要求设置。

剪力墙中钢筋的作用

在剪力墙结构中所配置的钢筋种类要比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要多,不同的钢筋种类在剪力墙结构中所起的作用是各不不同的。因此要进行剪力墙结构钢筋的施工,就必须对剪力墙结构中不同钢筋的种类有充分了解,这样才有助于施工人员充分了解不同钢筋种类的受力变形,以便合理地布置各种钢筋。

1、竖向分布钢筋

剪力墙内竖向分布筋的作用是抗弯、限制水平裂缝的出现或开展。设计时按正截面强度计算确定其直径和间距,以满足构造上的需要,准确地布置竖向钢筋的直径和间距,对于剪力墙的抗弯以及阻止斜裂缝出现起着主要作用。

2、水平分布钢筋

在剪力墙内起抗剪作用,限制斜裂缝的出现,防止剪力墙脆性破坏。水平钢筋的合理布置对于剪力墙抗剪起着关键作用。

3、墙内柱

剪力墙的框架柱设明柱或暗柱,柱内竖向钢筋一直向上延伸至顶层,起抗弯作用。它与竖向分布钢筋一起按正截面强度计算;在保证剪力墙有足够抗弯分布钢筋的前提下,尽量将大部分抗弯钢筋布置在墙截面的端部。还可以对剪力墙混凝土起到约束作用,保证墙体的稳定,提高其延性,增强抗弯承载力。对于暗柱钢筋,除了竖向方向,还得设有箍筋。

4、墙上部梁

设置在层高楼板处的梁多为暗梁形式,不承受弯矩,在剪力墙的截面强度计算中不作重点考虑。其构造上的作用有两种:一是若楼板中有次梁压在其上,可起梁垫的作用;二是与柱一起对剪力墙混凝土起约束和整体作用,使墙体同上部箍紧,防止裂缝的开展,梁的配筋满足构造上的需要即可。

另外,剪力墙上如果开有较宽的洞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连系梁,由连系梁承受弯矩、剪力和轴向力,其轴向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但设计时不能忽视受弯的作用,应克服重墙轻梁的传统观念。

二、剪力墙中钢筋的位置

从上述的分析可发现,钢筋放在剪力墙结构中不同位置所起的作用不同,如竖向水平钢筋和水平分布钢筋所布置的方向是完全不同的,同时两种钢筋的相互位置哪个在外,哪个在内所得到的效果又是完全不同的。如何根据施工图来进行判断钢筋种类以及合理地布置钢筋对于剪力墙结构钢筋的施工是关键。

竖向钢筋布置

墙中竖向钢筋穿越楼板处的梁、横梁或暗梁时,一般设置于梁纵向钢筋的内侧。只有在墙体厚度和暗梁纵筋净距均较小,如剪力墙为双排竖向分布钢筋时,

为方便混凝土浇筑,竖向钢筋可以从暗梁纵筋的外侧通过。在通过梁段时必须对竖筋采取拉结处理,拉结筋布置形式呈梅花形,间距以200mm为宜,以加强梁与竖向钢筋及混凝土浇筑后的整体性。

水平钢筋布置。

水平分布钢筋在剪力墙结构中通常都是布置双排,而且是水平方向布置。在布置水平分布钢筋中,竖向分布钢筋应布置在内侧,水平分布钢筋布置在外侧。采用这种钢筋布置方式,主要是考虑到利用其来抵抗温度应力,阻止混凝土温度所造成的开裂。而对于较长而薄的墙体来说,更应该采用这种钢筋布置方式。

梁内钢筋

暗梁或横梁的纵向钢筋应锚固在两端的暗柱内,且置于暗柱纵向钢筋的内侧。两端无暗柱的梁的纵向钢筋也应置于其两端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中。

三、剪力墙中钢筋的锚固

在剪力墙结构钢筋工程中,构件的承载力主要是通过计算钢筋用量以及合理布置钢筋来体现,而对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等,则体现在钢筋的锚固上。对于钢筋工程施工来说,钢筋的锚固是一个关键施工技术要点。

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

剪力墙结构中的钢筋锚固必须要按照规范规定满足最小锚固长度,这样才能确保结构的构造措施。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的规定,在抗震地区中剪力墙结构钢筋的最小抗震锚固长度LaE为:抗震等级为一、二级时取1. 15La;抗震等级为三级时取1.05La;抗震等级四级时取1.0La。在非抗震地区,剪力墙受力钢筋最小锚固长度La的取值,应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执行。-

水平钢筋锚固

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应伸至墙端,并向内水平弯折10d后截断,其中d为水平分布钢筋直径。当剪力墙端部有翼墙或转角墙时,内墙两侧的水平分布钢筋和外墙内侧的水平分布钢筋应伸至翼墙或转角墙外边,并分别向两侧水平弯折后截断,其水平弯折长度不宜小于15d。在转角墙处,外墙外侧的水平分布钢筋应在墙端外角处弯入翼墙,并与翼墙外侧水平分布钢筋搭接。措接长度为1.21a。带边框的剪力墙,其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宜分别贯穿柱、梁或锚固在柱、粱内。

竖向分布钢筋的锚固

剪力的竖向分布钢筋通常都锚固在基础的墙体或者地下室的基础上。当上下墙体等厚时,剪力墙结构的竖向分布钢筋适宜错开搭接;当上下墙体厚度不等时,则剪力墙结构的竖向分布筋直接伸入基础或者地下室的墙板中锚固,其最小锚固长度按最小搭接长度取值。

四、剪力墙钢筋的绑扎

1、竖向分布钢筋

剪力墙的纵向钢筋每段钢筋长度不宣超过4m(钢筋的直径<12mm)或6m(直径>12mm),水平段每段长度不宜超过8m,以利绑扎。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可在同一高度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2la。

2、水平分布钢筋

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的措接长度不应小于1.2la。(la为钢筋锚固长度)。同排水平分布钢筋的措接接头之间及上、下相邻水平分布钢筋的搭接接头之间沿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宜小于500mm。

钢筋绑扎其他要点

将预留钢筋调直理顺,并将表面砂浆等杂物清理干净。先立2-4根纵向筋,并划好横筋分档标志,然后于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定位水平筋,并在横筋上划好分档标志,然后绑其余纵向筋,最后绑其余横筋。如剪力墙中有暗粱、暗柱时,应先绑暗梁、暗柱再绑周围横筋。剪力墙的钢筋网绑扎。全部钢筋的相交点都扎牢,绑扎时相邻绑扎点的铁丝扣成八字形,以免网片歪斜变形。混凝土浇筑前,对伸出的墙体钢筋进行修整,并绑一道临时横筋固定伸出筋的间距。墙体混凝土浇筑时派专人看管钢筋,浇筑完后立即对伸出的钢筋进行修整。

总结

鉴于其中框架剪力墙中钢筋的施工是一个颇受关注的施工难点,而一些施工人员对框架剪力墙中钢筋的正确施工没有得到充分认识,笔者对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中钢筋的施工技术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从分析剪力墙中钢筋的作用出发,结合某框架剪力墙工程实例分别分析剪力墙中钢筋的位置关系、钢筋的锚固、钢筋连接的施工技术。经过实践证明,工程采用笔者所介绍的关于钢筋的施工技术方法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参考资料

[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框架剪力墙结构范文第9篇

关键词:框架;剪力墙;抗震;设计要求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框架—剪力墙结构具有刚度比较大、抗震效果好、建筑用料省、工程造价低等优点,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建筑结构中。框架—剪力墙结构是将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相结合的一种建筑结构,它能够将框架结构的功能同剪力墙结构的功能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增强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能力的目的。由于地震作用形式的多样性以及框架—剪力墙结构本身的复杂性,框架—剪力墙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要想解决好该问题,必须要对框架—剪力墙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一、分析在地震作用下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内力分布以及变形情况

框架—剪力墙结构是一种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结构,它能够将框架与剪力墙这两种结构的优点融合在一起,具有更强的抗侧向力、更好的延展性。在强度比较大的地震的作用下,框架—剪力墙结构由弹性阶段转为弹塑性阶段,与弹性阶段相比,这一时期的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内力分布以及变形情况都有了很大的不同。经过相关研究人员的理论分析以及试验论证,刚度特征值以及楼层与楼层之间发生位移时的位移角度是了解与阐述弹塑性阶段的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内力分布以及变形情况的两个关键性能参数。

二、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协同原理

框架—剪力墙结构是将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相结合的一种建筑结构,它能够将框架结构的抗侧力功能同剪力墙结构的抗侧力功能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增强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能力的目的。其中,框架结构采用剪切型,剪力墙结构采用弯曲型。单独的剪力墙结构的受力情况与竖直方向摆放的悬臂梁的受力状况是相似的,当它受到因地震作用而产生的侧向力时,其结构会产生变形现象,受力曲线呈现弯曲型。单独剪力墙结构的受力特点是上部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度大于下部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度,呈现从上而下依次减小的趋势。单独的框架结构在受到因地震作用而产生的侧向力时,其结构也会发生变形现象,但其受力曲线呈现剪切型。单独框架结构的受力特点是上部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度小于下部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度,呈现从上而下依次增大的趋势。这两种结构的功能相互补充,将这两种结构结合起来具有更强的抗侧向力能力。

三、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

1.从性能角度出发进行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设计。

从性能角度出发进行框架—剪力墙的抗震设计,就是在进行抗震设计时,要以“投资—效益”为基础,来对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将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有关抗震性能的分类,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并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设防标准以及现实中业主对于设防标准的要求相适应。在应业主的要求对框架—剪力墙进行抗震性能的设计时,选择符合现实需求的设防标准,根据设防标准确定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并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综上所述,与传统的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相比,从性能角度出发进行的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业主更具有选择的自主性,可以提出自己的要求,由相关设计人员对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抗震设计。从性能角度出发进行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设计,实现了设防标准由单级向多级的转变,更具有个性、多样性以及创新性,能够更好地促进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更好地实现设计方案的优化以及更好地发挥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这是建筑行业的一个进步。传统的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与从性能角度出发进行的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是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设计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明确设防标准、确定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这一具有明显个性的抗震设计方法的出现,必将会颠覆原有的传统抗震设计方法。

当前,建筑行业通常都采取传统的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主要包括底部剪力法以及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这两种方法都应用了反应谱理论,都将承载力这一参数作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控制参数。传统意义上的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在对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抗震性能的设计时,首先必须要进行加速度反应谱的设计,并以此为基础来进行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的设计。进行加速度反应谱的设计是当前建筑行业内最为主要也是最为基本的对抗震性能进行计算的方法。以承载力这个参数作为具有决定性的控制参数来对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抗震性能的设计具有一定的缺点,它不能够准确描述当框架—剪力墙结构处于弹塑性工作阶段时能否具有正常的工作状态,也不能控制框架—剪力墙结构在承受地震作用力状态下的损害程度,是一种极其被动的抗震设计方法。从能量平衡角度出发的极限设计方法、从延性角度出发的设计方法,以及从损伤角度的设计方法,分别以能量参数、延性参数以及损伤参数作为具有决定性质的控制参数,这三种抗震设计方法能够克服以承载力这一参数为主要控制参数的抗震设计方法的缺点,但同时它们也存在自己的缺点。在采用这三种方法进行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时,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不能够明确掌握设计参数,不利于保证设计方案与设计人员的思路的一致性。综上所述,在进行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时,最好采取变形参数来作为主要的控制参数,一方面可以使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能够明确掌握设计参数,保证实际设计方案与其本身的思路相符合,另一方面,可以对具有非结构性质的构件进行性能水平的控制。经过对以往地震灾害的综合分析,相关研究人员发现,框架—剪力墙结构之所以会出现损坏、倒塌的现象,主要是因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所承受的作用力大小已经超过了其塑性变形的极限,从而使框架—剪力墙结构变形程度过大。通过综合分析,并经过相应的理论验证之后,从变形角度出发进行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的设计是目前最具实用性的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设计方法。

从位移角度出发进行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

从位移角度出发进行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方法将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分为三大类:使用状态良好的抗震性能、能够抱证人身财产安全的抗震性能以及能够防止框架—剪力墙结构倒塌的抗震性能,同时用层与层之间的位移角度将这三种抗震性能具体化。首先,将呈现水平分布规律并以倒三角形式发生作用的侧移曲线来作为初始的侧移模式。对于具有使用状态良好的抗震性能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其侧移曲线上,首先找出其反弯点,并找出反弯点在实际情况中所代表的楼层,然后确定楼层间的位移角度,当位移角度达到相应的数值时,将这时的侧移曲线作为目标,并依据此时的相关数据计算出等效参数以及基底剪力和水平方面的地震作用力。对于能够保证人身财产安全的抗震性能以及能够防止框架—剪力墙结构倒塌的抗震性能,主要是以Pushover曲线以及需求曲线之间的关系,来调整框架—剪力墙结构,使框架—剪力墙具有能够保证人身财产安全的抗震性能或者是能够防止框架—剪力墙结构倒塌的抗震性能。

结语:

框架—剪力墙结构是一种将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结合起来、具有很强抗震能力的建筑结构。基于框架—剪力墙结构结构抗震性能的设计方法,是多年来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必须要重视并加强对于房屋框架—剪力墙结构结构抗震性能设计方法的进一步研究与完善。

参考文献:

[1]胡志明.论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设计[J].探索·经验,2010(13)

[2]朱杰江.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推覆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震动,2013(02)

框架剪力墙结构范文第10篇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rise buildings in China, higher requirements have been put forward for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high-rise buildings. The frame shear wall design structure is widely used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because of its advantages. In this paper, the design key points of the structure is studied. First, force analysis of the shear wall, frame and frame shear wall is carried out, and then the key points of the seismic design of frame shear wall structure are studied. It is hoped that this paper can provide help for the application of frame shear wall structure in the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in the future.

P键词: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高层建筑;受力特征:设计要点

Key words: frame structure;shear wall structure;high-rise building;stress characteristics;design points

中图分类号:TU39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4-0079-02

0 引言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高层建筑的要求就越来越高,由于框架剪力墙结构不仅具有框架的优点,同时还具有剪力墙的优点,因此,该结构普遍应用于城市高层建筑中。而因抗震性是框架剪力墙结构的重要性能,故框架剪力墙的抗震性成为高程建筑设计的关键。为使框架剪力墙结构可以在地震中最大性能地表现出其优点,需对框架和剪力墙的变形特点进行研究,并将其完美的结合起来[1]。

1 框架剪力墙受力特点

1.1 框架、剪力墙受力特点

框架结构在高层建筑中的形变一般表现出剪切特点,其改变情况会随着位移的增加而减慢,属于开口型曲线,即框架结构的形变曲线属于剪切型。在建筑中期纯框架结构的形变曲线相同。因此,其水平方向受力是根据不同框架结构的抗推刚度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

剪力墙结构的变形曲线特征类似于悬臂梁弯曲曲线的特点,其增大速度随着位移的增大而加快,曲线表现出弯形开口。抗弯曲强度在平面内表现较大,当结构属于普通剪力墙时,其受力位移线类似,即在剪力墙间水平方向的力根据其刚度值分别进行等效分配[2]。

1.2 框架剪力墙结构受力特点

框架剪力墙高层结构中,由于高层建筑楼盖在平面范围内刚度可以认为是无限大的,因此结构的剪力墙与框架可以通过楼盖进行连接并形成网络,进而一起承担水平方向力,避免结构受剪切变形或弯曲变形的单一影响,在同一楼层该结构位移基本保持一致。故,在水平面范围框架剪力墙的位移形式位于剪力墙和框架间,属于弯剪型,即曲线属于烦S型。因此,对于框架剪力墙高层建筑结构来说,在建筑的下部剪力墙因受到大于80%的水平剪力而导致变形量很小,相反在建筑结构的上部,框架结构受到较小的变形,能够与剪力墙共同作用,来抵抗剪力墙结构向外的变形,水平方向的剪力也相应地较大。实际上,框架剪力墙高层建筑结构是剪力墙与框架结构的结合,通过利用两种结构优点而有效地对水平方向的变形进行协调,从而达到对侧向刚度增强的效果,最终增加结构的抗震性[3]。

1.3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的参数

在剪力墙在框架剪力墙高层建筑结构中的受力通常由刚度λ表示,即采用框架刚度与剪力墙刚度之比来表示。在不考虑梁体轴向与约束变形的情况下,可通过下式表达:

根据实际工程显示,当λ较小时,说明框架总体剪力刚度与剪力墙结构的弯曲刚度比值也较小,整体弯曲变形属于弯剪型,即当建筑结构中存在过多的剪力墙时,建筑自振周期降低,刚度变大,同时地震力反而增大,因此将减小其延展性,尤其不利于建筑结构的顶部。通常情况下,越多的剪力墙越有利于结构的抗震,然而剪力墙的数量存在一定的限度,若超过该极限数值将对建筑结构产生负面的影响。根据相关研究[4],当λ不小于1.15时最有利于框架剪力墙结构。

λ值并非越大越好,当具有过大的λ值时,建筑结构会表现出剪弯的形式,即当结构中有较少数量的剪力墙时,刚度将变弱而无法符合变形要求,此时框架结构具有较大的受力,最终导致因增大的梁截面而增加成本。事实证明,通常情况下,λ不大于2.4为宜[5]。

2 框架剪力墙建筑抗震设计要点

2.1 增强剪力墙抗震性

建筑结构在进行设计时,在剪力墙周边通过增多梁柱的方式组成边框剪力墙。该设计不见能够有效防止因斜向裂缝而向周围结构扩展,还能够代替损坏的剪力墙而发挥承载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当边框结构数量增加时应满足斜截面承载力,目的是抵抗因开裂剪力墙而施加于梁柱的附加剪力。此外,肢墙面积应当合理,该设计法的原理是减小肢墙面积,通过结构的形式而形成双肢墙或多肢墙,来保证屈服位置和裂缝位于结构洞口与竖缝的连梁处,从而形成耗能结构。同时该剪力墙能够减小刚度,在发生地震时防止出现剪切破坏以及在底部墙体出现过早的屈服[6]。

2.2 改善框架结构抗震性

由于横纵框架连接的重要结构是角柱,因此,想要加固框架的整体性,则需要强化框架的角柱,增加其抗剪力。此外,为了避免框架出现剪力滞后的问题,我们可以在外侧框架结构平面里设置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墙板,从而增加框架抵抗力刚度与结构整体性,减小结构发生侧向的位移,尤其楼层之间的移动,表现为X型或K型[7]。然而,需要考虑其较差的延性,应当在墙板上合适地位置设置十字开口,使结构出现薄弱位置,从而得到延性耗能墙。在结构设计中加大偏交斜撑的数量,通过弯曲耗能来替代轴边耗能,其中可以采用钢纤维混凝土制作折曲支撑,而利用钢杆制作偏心连接支撑。当地震震级较大时,利用该杆件能够完成先行屈服,此外,该类构件在地震中因变形而失效,进而导致结构整体的稳定性发生改变同时改变建筑结构的自振频率,能够有效防止建筑结构出现共振。[8]

2.3 提高整体抗震性

在设计建筑结构时通过机构控制来实现总体屈服的目的,在框架剪力墙建筑中的某个位置,采用安装塑性铰的方式来控制其作用的位置、变形度以及次序,亩使建筑物遭遇地震灾害时能够更有效地形成耗能机构。水平构件在水平力的作用下先出现屈服,其次是竖向的构件[9]。剪力墙在框架剪力墙中的体积越大、数量越多,那么其刚度也将越大,然而这将减小建筑的自振周期,地震作用增加;相反,建筑刚度将降低,地震作用也将减小。因此,在进行结构的设计时,需对建筑本身有充分的考虑,对于建筑结构的高度、设防烈度以及装修等级等均应考虑在内,设置建筑结构所能承受的最大位移值。最终目的是对剪力墙体积和数量的确定,确保结构的安全以及经济性[10]。

3 工程案例分析

深圳某高层建筑项目,总面积约60000m2,总建筑高程为102m,地上地下分别为32层、3层。该高层建筑包括2栋塔楼,塔楼之间通过抗震缝使其分离。为满足该建筑的使用功能,其中商用空间位于地面上1至5层,普通住宅位于5层之上,为使商用楼层与住宅结构均满足抗侧力的要求,因此,该高层建筑设计中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5层顶面则采用梁式转换来进行剪力墙内力的传递。底层框架结构以及剪力墙的加强区均设计为一级抗震等级,框支柱结构设计抗震等级为特一级,其他部分剪力墙设计的抗震等级为二级。通过现场及室内试验证明:为考虑建筑要求而设置于住宅层的转角窗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结构的抗扭刚度,这极易导致墙体发生不规则的扭转,这非常不利于高层且复杂结构的抗震性。此外,我们可以通过加厚建筑底层外墙厚度以及墙体四周安置端柱的措施来约束墙体,还可以通过增加配筋、轴压比的控制,使结构具有一定的延展性,进而提供抗震等级。该建筑主体工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且采用钢筋混凝土采用现浇施工进行,楼板采用梁板式结构,事实证明该结构能够很好地满足结构的协调性和刚度的要求。

4 结论

框架剪力墙建筑结构由于其互补性而得到建筑行业的广泛认可以及使用。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程度对框架剪力墙结构的优势发挥具有较大的影响,设计的合理程度越高其抗震性能越高,而通过分析可以得到,结构设计的重点在于剪力墙形式以及数量的应用。因此,在实际工程设计时,所遵循的原则应当是结构承载均匀分散,同时有效把握节点,然后是剪力墙与框架使用形式以及比例的确定,以此确保高层建筑中框架剪力墙结构对抗震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党争,梁兴文,李坤,赵花静.基于屈服点谱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J].土木工程学报,2015(06):25-35.

[2]姚永革,谢春,王英聪.昆明小厂村超限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J].建筑结构,2015(17):14-20,36.

[3]缪志伟,叶列平.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基于能量抗震设计方法的耗能需求计算与设计流程[J].建筑结构学报,2014(01):10-18.

[4]郭兆伟.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的技术要点分析[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1(01):24-25.

[5]李刚,程耿东.基于可靠度和功能的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优化设计[J].计算力学学报,2001(03):290-294,370.

[6]王传甲,胡守营,陈志强,王庆扬.某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优化设计及验证[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8(03):46-49,57.

[7]黄建彬.探索剪力墙抗震设计在高层框剪结构建筑中的作用[J].低碳世界,2016(14):133-134.

[8]邓文杰.高层框剪结构剪力墙抗震设计及实例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21):113-114.

[9]黄小燕,赵菲,陈超核.抗震概念设计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中的应用[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1):58-65.

上一篇:框架柱范文 下一篇:框架剪力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