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设计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7 22:20:21

程序设计实训总结

程序设计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实训;高职;C语言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18-0043-02

1引言

C语言就是一种功能强且运用灵活的具有代表性的程序设计语言。它简洁明了,移植性强,应用领域广泛,因此高职院校把C语言作为专业基础课的首选。但是,C语言的程序设计风格也给教学,尤其是程序设计方面零起步的高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不小的难度。现在高职院校使用的C语言教材多是理论与上机练习相结合,但是侧重点明显为理论教学,上机练习题也只是理论的补充说明,对于多数底子薄、基础差的学生来讲增添了理解上的难度。

为了真正激发学生对C语言的兴趣,笔者在C语言的教学中以实训为主,把实训作为教学设计的线索及策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设立实训题目,辅以C语言程序设计语法规则的讲解,逐层加强递进,最后提出综合性设计题目,给学生充足的自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现据此总结经验、分析论证:实训在高职C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借此进一步完善教学。

2C语言课程设计中实训的重要性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使学生能够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并根据算法编制程序,掌握调试程序的基本技巧,初步了解软件开发所要经历的阶段,为学生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和数据处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果课程教学设计上只是单单采用理论讲解,简单的实验检验理论也是纸上谈兵,那么多数学生在C语言课程学习结束之后也是懵懵懂懂、一头雾水,不知道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尤其是和其他章节无明显衔接的章节部分,如位运算这一章的内容主要是C语言对硬件的操作,通常放在教材的倒数第二章,和其他章节的内容联系不多,对于已经习惯了其他章节都是程序设计语法规则学习的学生而言,理解起来非常困难,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般情况,大多数学生在学过C语言后的感觉就是很难用C语言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实践太少。针对这一普遍情况,C语言课程的教学应为结合计算机基础知识,以上机编程实践为主,知识讲授为辅,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巩固知识点。

C语言实训课的教学策略是课程教学设计的主要有机组成部分,是为完成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方案。这里笔者以C程序设计零起点的高职学生作为主要对象为例说明课程的实训教学设计。采用模块化课程设计的方法,通过各个小而具体的、即学即练的实训题目,学习所有知识点,使学生快速入门编程的门槛,再通过少数几个链接多个知识点的、与实际应用联系紧密的、工作量大的、算法略为复杂的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根据实训进行课程设计,把C语言教材的内容总结成7章,第1章介绍主函数的框架、C语言数据类型和运算符等;第2章介绍C语言程序结构、标准库函数、自定义函数等;第3章介绍结构化程序设计的3种基本结构;第4~7章分别介绍指针、数组、结构体和文件。这七章的实训题目必须要短小,容易识记。之后的时间段借以工程性的大题目,把小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尽可能的链接在一起,通过对C语言的实际运用,强化学生C语言程序设计能力并加深其对计算机软硬件的理解。

这种以实训为主体教学的课程设计不仅顺序不同于以往的方式,而且在内容上更侧重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更多的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机会。老师给学生更多的不再是理论而是实际的运用范畴的指导,学生学习的效果相对传统的方式明显更好。

3C语言教学过程中实训的重要地位

如果C语言课程的教学时间不是很富足,那么在保证知识点的教学的基础上,更要在有效的时间里尽可多的给学生留有实训的时间,加大实践环节的教学力度,在课程后期的几节课的时间里给出实训的课题,让学生有时间真正接触一下程序设计的工作,效果也是不同的。

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抽象成果,是人脑中的经验系统,可以通过学习得到,技能则是运用知识和经验进行有目的活动的能力,只能通过反复练习形成。因此,技能较知识而言,具有重要的特征:实践性。技能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必然离不开实践活动。C语言的实训教学重点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通过实训教学,使学生能够将本课程中所学知识联系实际,在知识综合应用的基础上,达到对所需掌握的知识更加熟练,使用更加灵活。因此,实训在C语言教学的过程中的确是很重要的部分。

4C语言的实训教学中教师的重要角色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求学生在完成高职教育的学习后,既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又有胜任现代生产技术岗位实际工作的能力。因此,实训实习应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全过程,并且应当加大实践技能培养与专业课教学比例,在实训实习中贯穿学生专业技术基本技能和上岗综合能力的要求,全面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作为高职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的实践能力,使自己成为“双师”型教师。这样就可以既在理论上传授知识,还能在实践操作上予以指导。尤其是计算机类的教学实训,要求的实训的硬件环境很容易满足,有机房和软件环境就可以了,但对于教师的指导要求却是要远远高于其他专业科目类的实训。

以C语言程序设计为例,作为程序设计的专业基础课,既涉及专业又要顾及基础,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专业技能。如何实现实训所达到的目标效果这一重任都由教师的重要角色来担当。要求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了解当今市场行情,在瞬息万变的计算机网络时代中掌握社会需要。同时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在C语言实训环节有的放矢。

综上所述,单纯的传统的C语言课堂教学,学生往往不能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动手能力培养难以实现,高职教育的技能训练达不到理想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实训,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学生学习有了目标,加强了动手能力的训练,更能促进目标的实现,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高职教育日渐重视职业技能教育的今天,培养创新人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我们在这种形势下,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去总结。只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只有把实训摆在C语言教学中的重要位置上,才能在高职的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效果上取得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 李凤云,刘凤华. C/C++ 程序设计基础[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2] 谭浩强. C程序设计[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程序设计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Java程序设计 实训 设计

一、实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

Java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培养的核心技能,本课程设计是在《Java程序设计》课程上设置的,在高职高专人才的培养中占有核心地位。它是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并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实践环节。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是通过学生用Java语言设计一个完整的应用程序,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完成软件的分析、设计、调试和总结,提高学生对Java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训教学方法手段和考核方法的设计

(1)实训教学方法和手段

任课教师根据课程《网络程序设计Java》教学大纲中的重点内容,给出相应的题目或项目,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实训前必须制定好上机步骤,弄清实训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实训项目所需的知识、操作方法或步骤,并写出详细的实训报告。

(2)实训考核方法

通过设计答辩方式,并结合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实训报告和答辩水平以及学习态度综合考评。

考核标准包括:

1.设计与实训报告 (20%);

2.程序的可用性,实用性,通用性,可扩充性(30%) ;

3.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创新精神(20%) ;

4.答辩水平(20%)。

5.态度和纪律 10% (分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档)

三、实训内容与要求

(1)java系统程序开发

资产管理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网络购物系统、网络聊天室、人事管理系统、选课系统、论文管理系统、新闻系统、考试管理系统、学生宿舍管理系统等。学生可以小组为单位任选其一完成。

(2)Applet程序开发

做一个广告屏,显示一段文字,如图1所示,能够对文字的颜色、风格、字体、字号等修改。

要求:做成APPLET程序或APPLICATION程序;用APPLETVIEWER运行;能够在网页中运行。

(3)游戏开发

1.五子棋双人对弈

开发游戏性程序,例如五子棋双人对弈程序、扫雷程序,根据学生情况,此部分为选做内容。

五子棋双人对弈程序要求:

①按“重新开具”可以开始新的一局。

②需提示当前该哪方下棋,并提示已下棋子的信息。

③一方赢时游戏结束。

2.俄罗斯方块游戏。

说明:以上内容为模板内容,其它题目也可自己设计,但难度要相当。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由指导老师审定。

(4)总体要求

1.对系统进行功能模块分析、控制模块分析正确;

2.系统设计要实用;

3.编程简练,可用,功能全面,具有较好的健壮性;

4.说明书、流程图要清楚。

四、授课计划与学时安排

(1)教师介绍本课程设计的目的、内容、要求、方法和安排。(4学时)

(2)学生消化信息、完成设计报告。(6学时)

(3)教师审查设计报告。通过审查的学生的设计报告,然后调整确定实施方案。 (4学时)

(4)学生完成课程设计的程序设计环节指导老师作必要的现场指导。(20学时)

(5)验收并简单考核。(4学时)

(6)撰写总结和实训报告。(2学时)

五、课程设计指导教师

由主讲教师和实验指导教师共同承担。

六、课程设计地点

计算机中心机房或者学院专业机房

参考文献:

程序设计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java语言教学手段阶段性实训项目综合实训项目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20172-01

java作为现今主流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之一,越来越被高等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及相关专业所重视,高职院校的学生高考分数低,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缺乏自学的意识,容易放弃,因此如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开展具有创造力的教学活动,最终使他们成为真正的专业应用型人才,是当前计算机专业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下面针对java语言[1]的特点,结合作者近几年来讲授《java程序设计》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几点体会供读者思考。

一、抓好前继课程《C程序设计》的教学

作者所在的学校C程序设计开设一学年,前一学期理论与实训1:1,注重C语言语法及结构的掌握;后一学期增加实训时间,采用理论与实训1:2的教学模式,在此期间注重程序算法思路、模块化等编程思想的灌输与练习。经过一年的C语言编程训练,这些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能力,具备了从编程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会了如何用C语言规范的解决具体问题。而java语言在基本语法上与C语言类似,因此,讲授《java程序设计》时联想C语言的语法结构能够使学生很快的入手。抓好C程序设计的教学可以使我们把java程序设计这门课的重点放在后面的面向对象思想等重要模块上,而从java语法中解脱出来,同时也可以使学生较简单的把一些算法应用到java程序设计中。当然了,有条件的院校如果能够把C语言与数据结构结合教学更好。

二、应用多种教学手段

(一)教学过程中要演示程序运行结果,多设问。根据作者近几年的工作经验,发现高职校院的学生普遍上学习耐力较差。在传统的程序设计理论教学中,遵循的方式一般是讲授语法、语句、程序实例,这些程序实例一般情况下由老师讲解,分析结果,然后再开始下一个语法等知识点的介绍,在整个课堂上都没有“演示结果”这一项工作,这种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它会使学生一直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久而久之就出现了“填鸭式”、“满堂灌”的现象,使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厌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讲完语法语句后,对于程序实例的结果,我们一般采取设问的方式供学生选择程序结果,如下面的程序:

给学生二种选择:(1)a+b=9;(2)a+b=54;让学生举手示意各自的选择,然后演示最终的结果,使学生亲目所见;再把(a+b)的括号去掉,再给学生同样的答案进行选择,再演示结果,一目了然。因此演示程序结果不仅可以缓和课堂紧张的学习气氛,还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权,让学生亲眼所见,心中有“底”,久而久之就不会对程序产生畏惧。

(二)采用坡度式教学方法。在设计案例的时候,考虑前后照应的问题,每次增加一些难度或采用新的处理方法,这样的做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比如:求一个圆的面积。先求出一个给定半径的圆的面积,然后再扩展到通过键盘输入半径求圆的面积,最后再扩展到把圆的面积作为类的一个方法来实现。这样循序渐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的提高自己的知识。

(三)合理的布置实训作业。每次的实训内容里要包括必做题和扩展题,难易结合。围绕理论课程讲授的知识点,必做题包括理论课所讲的重要知识点,可以通过多方面的题型来锻炼学生要掌握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对于必做题一定要做出来,避免程度差的学生课外时间不学,课堂内容又消化不了,造成学不会慢慢的对本门课程失去耐性;扩展题可以给出一些要扩张学生知识的程序,在理论课上对类似的扩展知识点已稍微提到了,但这些扩展题还需要学生自己查相应的资料,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自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组建学习小组。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一味的让学生把自己孤立起来苦思冥想,应该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同时由于老师要辅导的学生很多,但精力有限,因此,组建学习小组是非常有必要的,也为期末的课程设计做好准备。通常一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从中挑出一名基础好的当小组长,这样建立一个小团队,老师定期指导或分配任务给小组长,小组长再转告或帮助其它小组成员,最终共同完成老师所分配的任务。

三、开展好阶段性项目实训与综合项目实训

根据java语言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分模块教学,基本的大模块有图形用户界面、多线程、输入输出流、网络编程、数据库编程等。在每个大的模块后开展阶段性项目实训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在图形用户界面这一个模块里,可以选择记事本或计算器作为本阶段的项目;在多线程这一部分里,可以选择游戏俄罗斯方块作为阶段性实训项目。这些阶段性实训项目由学习小组课外时间完成,指导老师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及时解决学生在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及提示编程思路;最后老师应留足够的时间对这些内容进行评比,激发学生的自我竞争力。通过这些阶段性的实训项目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采用java语言来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最终的结果能使他们有成就感,从而提高自信心,增加学习兴趣。

只有阶段性项目实训还不够,还应该有综合项目实训,即期末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的内容应该尽量的包括整本书的所有知识点,一般我们选择信息管理系统,如排课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等。根据教学经验,作者认为期末至少停课两周的时间来单独完成课程设计,因为综合项目实训主要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数据库设计能力、文档编写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可交付的阶段成果为详细设计说明书、数据库设计说明书和项目所需数据库及其对象,最终能够表现出他们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通过长时间的综合实训,学生能够学到比平时更多的东西,因此留足够的连续时间进行课程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四、总结

《 ava程序设计》这门课要让学生确定自己一定能学会java语言,并能采用java语言来处理一些实际问题,能做出来像样的中等项目,有成就感,最终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或以后就业做好充足的准备。

参考文献:

[1]钱银中,java程序设计案例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苏健、翁文勇,java程序设计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8,24:147-149.

[3]郑志村,《java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探索[J].福建电脑,2008(9):213.

程序设计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编程能力;教学改革;计算机

作者简介:侯春明(1979-),男,白族,湖南吉首人,吉首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湖南 吉首 416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首大学校级教改课题“计算机课程群教学中技能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8-0163-02

高校信息类专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等)课程体系中,程序设计类的课程占有相当的比重。常见的专业课有“C语言程序设计”、“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网络程序设计”等。由于信息类专业的应用领域非常强调技术实现,普通高校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编程能力,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据统计,普通二本高校信息类毕业生,除了小部分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外,绝大部分都在毕业后直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虽然不同专业对计算机编程能力的要求和应用领域各有不同,比如电子信息工程和物联网工程更侧重对硬件的控制和嵌入式方向,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网络工程等专业更侧重系统软件开发和应用软件的开发。但是从整体上看,这些信息类专业都对学生的编程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为了达到相应的培养目标,相关课程群应该在课程实训环节进行改进,以求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动手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这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2]

一、计算机课程群实训课的特点与不足

计算机课程群的实训课程是连接理论课程与编程能力的桥梁,程序设计类课程群对编程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达到全面提升学生动手编程能力的状态,面临诸多困难。

1.课时不足

随着高校课程体系的全面改进,为了宽口径的培养学生,以便学生将来能有更广阔的就业领域,信息类的各个专业被加入了越来越多的课程,程序设计类课程也面临着课时紧缩的问题。一方面要保证理论课的讲授与教学,另一方面要保证学生动手编程能力的提高。这样理论课程的时间显得非常紧张,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的把该语言中的各种各样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还要保证他们能有足够的课时在实训课环节完成相关的实训内容,为此在时间和教学上就要合理安排。

2.技术的快速发展

信息类专业发展速度迅猛,很多技术在过去的几年快速的诞生和崛起。传统的程序设计类课程主要是侧重对基本语法的掌握和中小规模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比如运用一些经典的算法解决某些数学问题,并编程实现。这样的培养模式的结果是毕业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无法满足社会上IT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3.师资力量不足

高校教师的教学负担很重,除了要完成各种教学和科研任务外,还要负责学生管理工作。从全局来看,高校的信息类专业是新兴专业,很多高校的该专业教师以中青年为主,部分教师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深造,比如攻读博士、博士后、做访问学者、参与各种学术交流等。因此,在计算机程序设计类的实训课中,很多时候都是一个教师辅导数十人学生。师资力量不足也是制约学生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全面提高的重要因素。

二、计算机课程群实训课的教学改革建议

1.针对不同专业进行有重点的课程设计

为了提高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素养与编程能力,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实训教学环节。[3]虽然信息类的不同专业都会开设各种程序设计课程,但是不同的专业侧重点明显不同,比如电子信息、电子科技、物联网等专业,从专业培养目标上看更接近对硬件的控制。在实训课的综合训练项目以及相应的课程设计的培养环节上,可以考虑做单片机、嵌入式系统中的项目。将编程能力训练放到具体的硬件控制项目中,既符合相关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又能帮助学生有效的将程序设计课程与硬件类课程群进行融合,既提高了编程能力,又提高了综合的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比如C语言程序设计,如果只是反复的训练经典的算法和习题,编程能力的提高还是有限。但是如果学生完成一个软硬件相结合的系统设计,对C语言在单片机控制或嵌入式中的应用开发能力就会快速增强。当然,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或网络工程这样的专业,其专业培养目标更偏向于上层应用,也可以选择相关的实用性的软件开发项目(如数据库系统等)来训练学生的动手编程能力。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学生一方面加深了对相应专业课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加强了编程能力。

2.充分调动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积极性

在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不能按照一个固定的模式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调动不同学生群体的积极性,才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比如现在很多高校都将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学位证挂钩,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须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才能顺利获得学位证。针对这一学生群体,应该将针对等级考试的训练合理的放入到实训环节,同时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多做等级考试的习题,并在上机实训的过程中多做题库中的题。一方面可以提升编程能力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能提高通过等级考试的概率。

最近几年,高校程序设计比赛以及其他的一些设计类比赛越来越受到高校和学生的重视。对于有志于参加全校、全省、全国甚至世界级比赛的学生,在实训环节中可以积极引导他们进行相关的训练。比如参加ACM程序设计大赛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在实训环节中,在完成正常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多练习ACM题库中的习题,由浅入深,步步推进。而立志参加嵌入式系统设计的学生,也可以主动去编写一些嵌入式环境中的程序。使学生群体在提高自身编程水平的同时,也能更加接近相应大赛的要求,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还有一些学生,立志于从事应用系统的开发,比如网站系统设计、数据库系统设计、电子商务系统、智能手机应用系统、物联网应用系统等。该学生群体对学习的实用性比较看重,更愿意在毕业前就找到专业领域的一个主攻方向,孜孜不倦地钻研该方向,往实用的方向发展。结合这些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应该在相关的实训训练和课程设计中鼓励他们多动手写程序,进而力争做出对社会有实用价值的应用系统。在提升了编程能力的同时,也能更多的为社会作出贡献。

3.加强对编程能力的考核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对知识的考察,计算机类课程群也不例外。一门专业课学习完成后,最常见的考核方式就是闭卷考试。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检查学生对该课程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但是对编程类的课程群来说,闭卷考试很难全面考核学生的编程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书本知识掌握良好但上机编程能力较差的学生。为了促使学生参与编程能力训练,应该加强对编程能力的考核。比如组织上机考试,将考试成绩纳入到整体的考核成绩中;也可以鼓励学生提交应用软件系统。但是上机考试在实践中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普通考试,一个班级只要2个监考教师即可,但为了避免学生作弊,计算机上机考试需要大量的教师参与监考。另外,如果是固定的几个习题,在机房的环境中不便于监考,而如果是从海量题库中随机抽题,又很难做到绝对的公平,因为有的学生可能抽到较为容易的题目,而有的学生则可能抽到较困难的题目。但是从发展趋势上看,为了提高信息类专业学生的编程能力,加强对编程能力的考核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4.在校企合作中加强编程能力的培养

信息类专业学生的一个主要就业领域是IT企业,如何培养适应现代IT企业的合格毕业生,一直是高校信息类专业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外部社会和技术变化越来越快,高校中的很多课程和教学变化往往不能及时和外部接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考虑广泛开展校企合作,选择一些专业对口的大企业,以实习的方式组织学生去企业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高校的程序设计类课程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知识体系的建立和基本编程能力的培养,而各类IT公司更看重的是学生的实际研发能力。高校应该尽量和IT企业开展合作,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企业的实际项目研发中,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全面提升学生的编程能力。但是实现起来也有诸多困难,比如:高校的课程安排紧凑,学生要挤出较长的时间参与企业的软件研发,时间上比较困难;有的高校位于经济不发达地区,高校所在城市很难找到能提供相应机会的企业;低年级学生没有技术实力参与到企业的研发中,而高年级学生尤其是大四学生,又面临找工作的就业压力,到处参加面试也会给相关的实训和实习工作造成影响。

三、在提高学生编程能力上的一些实践

作为二本高校的计算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作了一些有益的教学改革尝试,初步取得了一些效果。作为班主任,在自己管理的班级中对学生进行分类,钻研应用技术的学生,鼓励他们组成兴趣小组(比如嵌入开发小组、电子设计小组、信息安全技术小组、数据库应用技术小组等),在实际项目的研发中提高编程能力。这些学生毕业后大部分成长为国内一些IT企业的技术骨干,而将来选择从事IT领域非研发方向(如管理、市场、技术支持类工作岗位)的学生,则鼓励他们学好基础知识,扩宽知识面,同时积极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其他的一些技术类证书考试。为他们收集大量的考试资料,调动相关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多通过相应考试。对于立志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的学生,则鼓励他们更多的将精力放到比赛的训练和准备上来,并指导部分学生获得了较好的竞赛成绩。

四、结论

针对高等院校尤其是二本高校计算机课程群的实训课程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特别是针对程序设计能力不强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在程序设计类课程群的实训环节进行教学改革的一些建议,并总结了为提升学生编程能力所积累的一些工作经验,以期为广大的工作在教学岗位的计算机教师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朱建凯.普通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训教改探索[J].长沙大学学报,2009,(5):112-113.

[2]曹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调查与设想[J].计算机教育,2007,(12):51-52.

程序设计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网络技术;远程教育;程序设计;实训教学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13. 138

[中图分类号] G434;TP391.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13- 0247- 03

1 前 言

远程教育作为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特征是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育组织之间采取多种媒体方式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是将课程传送给校园外的一处或多处学生的教育。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的支撑下,兼容了面授、函授和自学等传统教学形式,又吸纳了多种媒体优化组合的教育方式,为实现文化和知识的传播创造了更加方便的条件。但是在完成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方面,还有待我们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提升,在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大多要通过实习和实训的教学过程来完成,在传统的远程教育条件下,需要以实习和实训方式来完成的课程正是远程教育的突出短板。当今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种新型的远程教育方式。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因特网(Internet)的迅猛发展,使远程教育的手段有了质的飞跃,成为高新技术条件下的远程教育。

通过总结多年的远程教育经验,在多年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尝试着采用了以网络数据库为后台基础,以Internet为远程教学平台,通过以教师为主导构建网络环境的软件项目开发实训平台,在有限的面授辅导基础上,给学生提供远程教育环境的程序设计实训环境,比较好地实现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远程实训教学。

2 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实训环境构建与应用

以Internet为基础的远程实训环境如图1所示,其中教师服务器用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实训数据后台与软件应用平台搭建的服务器环境;学生服务器在教师的主导控制下,用于安装与配置教师设计好的教学实训资源,并为学生提供实训操作的资源环境与项目开发或运行服务环境。根据服务器设备的承载能力不同和教学管理的需要,这两个服务器可以是实体的一台或多台设备,也可以只是逻辑上的两台设备。为了确保教学环境的安全稳定,服务器的基本配置操作与实训项目的基础管理应该在校园网内通过管理终端来进行,各类服务器通过防火墙为师生用户提供实训教学服务。

以电大系统的实训教学需求为例,这种远程实训网络环境可以在市地电大系统进行构建,但最好是在省级以上电大系统进行构建,这样不但可以实现设备资源的共享与效益最大化,还能够实现教学资源充分共享,提高远程实训教学的效果。这种远程实训网络环境以“实训项目”为服务对象,能够提供不同学科的实训教学服务。本文仅以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实训来进行应用的介绍。

3 以教师为主导的实训过程教学设计

网络环境下的远程实训教学过程如图2所示,整个过程以教师为主导,主要有实训计划编制、教师备课、实训教学设计、实训环境搭建、教师面授辅导、实训课题安排、学生远程实训、教师远程辅导、成绩考核等几个环节构成。其中实训环境根据学生远程实训的实施情况,可以围绕任务分配和任务难度进行适当的调整;教师的实训教学设计及以下环节也是需要根据教学反馈信息进行不断的优化;最后根据学生成绩考核的情况进行实训计划的调整,为下次组织实训教学做好准备。

4 学生岗位任务轮换与升级式实训教学实施

充分借鉴社会上软件开发行业的岗位划分与岗位要求,并且考虑到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实训中学生实际能力与职业兴趣的差异,可以将课程实训划分为基础、提高和拓展三个任务等级,并划分为项目经理、系统分析师、软件设计师、数据库工程师、软件测评师、程序员和测试员七个岗位。各岗位的任务要求、任务等级、实训内容、实训成果和考核要求如表1所示。

针对上述实训岗位与任务划分的实训教学实施过程如图3所示。首先由教师担当各类拓展岗位和提高岗位的任务,配置好学生进行基础1任务实训的实训资源环境,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实训前的面授听课,教师在此时要注意发现基础较好的学生,让他们做自己的教学助手,安排他们承担同级别任务中较为复杂的课题,也可以考虑直接安排他们承担适当级别的任务;然后以基础1的模块编程任务为重点进行第一轮实训任务分配。再根据第一轮任务完成的情况,选择进行岗位交叉轮换和任务交叉轮换,这期间需要注意主动进行远程辅导,也可能还需要进行面授辅导。在至少完成两轮基础任务1和一轮基础任务2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合格结业水平的成绩考核,然后考虑安排一部分学生进行提高任务的实训或拓展任务的实训,并且分别根据不同实训情况给予学生良好或优秀的结业成绩。

5 结 语

充分开发与利用学校的远程教育资源,以远程教学环境下提供学生实训教学环境平台为研究目标,开展网络环境下高级程序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实训教学,从程序设计基础能力训练、实用功能模块设计训练、软件数据库后台设计、软件系统整体功能结构设计等不同岗位层次,为学生提供不同教学阶段和不同能力人群的差异化实训环境,从而更好地完成了远程教育学生基础能力训练和职业能力训练的双重教学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海平,张平安,秦文.高职顶岗实习网络课程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4(10):37-39.

程序设计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NET;实训教学;具体实施;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12-0195-03

作者简介:邹珺(1981-),女,硕士,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NET软件开发。

课程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已开设了.NET课程,各院校根据自身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设置,开设课程学期、课程大纲、教学内容会有所差异,但基本上涵盖了C#程序设计基础、使用C#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NET企业级应用开发等课程。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NET作为一个跨语言的平台,已成为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和动态网站的常用工具。软件相关专业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应用理论基础,掌握软件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和软件开发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较强的软件项目的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和测试能力,能够按照工程化的原则和方法从事软件项目开发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而实训教学是软件相关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据较大比例的学时。因此,.NET课程实训教学可采用“案例驱动式”的项目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具备从事企业级程序开发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从事程序开发工作打下基础,并注重渗透思想教育,加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职业道德观念。

课程实训教学的依据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一门专业课程并不只是为了学习该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是为了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进行灵活应用,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养成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自主学习方式,并注重培养其职业能力、终身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1]。

在长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目前主要采用“案例驱动式”实训教学方法,它是教和学互动的模式。 其基本思路是:以“项目案例”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问题、项目导入(实践)学生思考、分析、回答、教师评议、总结(理论)扩展应用(实践)的方式进行,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注重采用“案例驱动式”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在程序设计、代码编写等方面的能力,针对课程中的育人因素,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创设和利用各种机会和途径,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创新和道德意识以及创业能力[2]。

课程实训教学的实施条件

“案例驱动式”实训教学的目的在于: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课程的原理、方法和技术;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在编码熟练的前提下开发项目案例的能力,因此 “案例驱动式”实训教学的实施条件非常重要。对于实训教学的实施条件主要有5方面:

①该实训过程对于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和一定的应用价值,具有一个轮廓清晰的项目案例说明,并与实践相结合;

②与企业生产过程或实际的商业活动有直接的关系;

③学生有机会独立进行项目案例的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和系统测试等;

④有明确而具体的项目案例成果展示;

⑤具有一定的难度和灵活性,不仅是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且还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在一定范围内解决实际问题[3]。

只有满足了上述条件,这个实训教学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课程实训教学的具体实施

现以《使用C#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课程为例,说明“案例驱动式”实训教学的具体实施情况。

4.1课程定位

《使用C#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以“培养学生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的能力,使学生掌握运用C#实现.NET命令行程序、运用C#/WinForms实现.NET 窗口程序、运用 实现数据库应用程序”为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了C#程序设计基础、SQL数据库基础等课程基础上,通过该课程学习,并通过后续顶岗实习等课程的强化,达到课程教学的目标。

4.2实训教学设计理念

在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依据软件设计工作岗位对职业能力的需求,进行课程实训教学内容设计。

4.3实训教学设计思路

(1)以“.NET”为载体,依据IT企业的“软件工程师岗位要求”,确定“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为核心,突出“理论必需,应用为主”,将IT企业中具体的项目案例引入到实训教学中,涵盖等实用技术,在教学内容上体现“学”和“做”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具有从事程序设计、软件开发意识和基本控制技能。

(2)教学过程中,模拟完成企业“项目案例”贯穿整个实训教学过程,将实训内容置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问题、项目导入(实践)学生思考、分析、回答、教师评议、总结(理论)扩展应用(实践)的方式进行,使实训内容与工作实际紧密结合。

学生从项目案例中掌握使用窗体控件连接、查询和操作数据库以及DataGridView显示和操作数据库的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一定经验,能将实训内容应用于实践,实现工学结合。

(3)教学组织上以学生、教师的角色转变作为切入点,实现真实“工作”和“学习”的紧密结合,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和“企业工作者”负责完成具体任务,在模拟企业工作情景中得到锻炼。教师要成为教学策划和导演,在教学过程中起指导作用。

4.4项目案例的确立

项目案例的确立非常重要,首先,项目要包含全部教学内容并尽可能自然、有机地结合多项知识点;其次,项目的难易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最后,项目要被大多数学生喜爱,并可以用某一标准(正确答案、美感等)公平准确地给予评价。当然,不是每个项目都能面面俱到,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培养方向(掌握新知识、新技能还是培养其他能力或是复习以往知识)来确立最合适的项目。在项目案例开发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技术难题或策略上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及时协助学生解决问题。

本课程选择“考试管理系统”项目作为整个实训教学的项目案例,将该项目进行模块化分解,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 并结合该课程的教学目标逐步展开教学,将《使用C#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课程的知识点融合到本项目的各个模块中。该项目容易理解、规模适中,又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学生比较感兴趣。

4.5项目案例的开发

(1)实训环境:计算机实训室,每位学生一台计算机,计算机操作系统为Windows XP,并安装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和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软件。

(2)学生分组:一般一个班级大约40人左右,3~5人分为一组。学生首先自由分组,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每个小组成员要责任明确,并选择一个沟通能力较强、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担任项目经理,负责小组人员的任务分配、项目进展情况检查和人员协调工作。

(3)实训教学设计:①每个项目组成员依据个人特长进行职能分工,比如,界面设计、代码编写、数据管理、文档撰写,这样可充分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②教师在为学生讲解项目案例开发的过程、各个阶段产生的文档和项目整体效果等内容后,由学生独立完成项目的开发,如学生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由教师辅助解决,这样可以不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巩固知识;③严格按照企业软件开发的流程进行管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要求每个阶段、每个项目组必须将自己的工作文档化,这是软件开发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④在项目开发过程中,还要注重团队意识,学生之间要协作,要善于沟通、表达和配合。 每个项目组都有自己的任务,项目组必须上交每个阶段的文档(如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测试文档、验收报告、软件使用说明书等)作为成绩考核的依据。每个阶段召开评审会议,检查技术上是否符合约定的规范,做到分工明确,组织有序,项目经理全程监督和协助;⑤学生在实训结束后,要提交实训报告及软件,教师组成答辩小组,有针对性地对系统中的关键内容提出问题,项目组的学生当场解答。最后,教师根据作品的质量和学生的表现情况给出成绩[4]。

课程实训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案例驱动式”实训教学,学生在丰富自己实践经验的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项目完成过程是学生不断进行探索钻研的过程,在实训过程中,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让学生通过具体的项目化实训,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提高了综合实践能力,充分体现以职业、创新和就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设计思路。项目完成后的总结也很重要,主要包括方法总结和技术总结。方法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明确项目完成的最佳解决方法,找到自己理论上的不足。技术总结中,“一题多解”是比较好的环节,每一种方法不管难易都应该给学生进行阐述,再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和评估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由此,学生一方面学到了更多的操作技巧,另一方面全面吸收整个项目的精华。同时,教师应结合企业实战项目指导学生对项目进行拓展和延伸,针对学生以后从事软件开发相关工作可能遇到的类似问题,能够想到用该技术进行解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灵活运用[5]。

目前编程语言种类很多,掌握一种语言编写程序以后,再用另一种语言写程序就很容易上手。学生都是从编程零基础开始,对于从未编程写代码总会缺乏自信,只有通过“案例驱动式”实训后才会比较有信心。

综上所述“案例驱动式”实训教学对学生课本知识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能起着相当大的正面促进作用,最终让学生具备严谨求实、爱岗敬业、职业道德、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社会交往和团队精神等素质。作为教师,要对“案例驱动式”实训教学有深刻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安排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社会实践,深入了解企业进行项目实施的具体过程,这样才能达到实训的目的。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杨丽波,朱迅.项目教学法与项目化实训在《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

[2]马海峰,李军华.高职“程序设计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4).

[3]姜万昌,郭健.基于项目的.NET实训课程教学探究[J].软件导刊,2011(11).

[4]陆琳琳,王雅轩企业实训项目与计算机教学的融合[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2(6).

[5]谭晓兰.高职院校课程实训内容探讨与确定[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1(1).

Research on Practical Teaching of .NET Cours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英文摘要Abstract:The .NET courses which the Vocational Colleges set up include C# program design basis, developing database application use of C#, , .NET enterprise apply delelopement and so on. The above courses require combining with the certain practical teaching. They make the students not only master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knowledge but also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ability. This article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situation cours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t raises basis and Implementation conditions of practical teaching of .NET course. It elaborates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and analyses the teaching effect taking the case of developing database application use of C#.

程序设计实训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项目设计,程序设计,能力培养

1、前言

计算机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基本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是一个重要的能力,因此加强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培养对提高学生就业率,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都是很重要的。但高职学生由于基础较差、逻辑思维能力较弱,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按学科体系教学,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入手,一步步理解掌握,再到应用的方式教学,学生学着没兴趣,理解困难,学完了不会应用,教学效果很差,学生学完程序设计课程基本不会做开发设计。由于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的主干课程,相关课程较多,学生一旦失去兴趣,放弃学习,几乎等于放弃了大部分专业学习,因此培养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提高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对计算机专业是至关重要的。

2、认真做好课前准备

2.1选择好要设计的项目。项目设计教学要选择好所用的项目,项目过简单涵盖的知识面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项目过难学生难以理解,增加教学难度。因此选择合适的项目案例进行教学,是项目设计教学的关键,项目设计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实训和课程设计,课堂教学的案例应该是连续的,前后关联的,案例涉及的知识点要循序渐进,实训是程序设计课程的关键环节,实训的项目要和课堂教学的接近但又不要完全相同,要留给学生独立完成的内容,否则实训课就变成了打字课。课程设计是对程序设计类课程的综合应用,也是培养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必不可少的环节,课程设计的题目要和教学与实训的内容接近和相似,但要在平时上机实训的内容上有一定的扩展,要尽量涵盖所学的内容,要有适当的难度,课程设计任务太少使得设计过程中学生闲暇多,涉及到的知识点少,动手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设计任务分量过大,学生难以完成,导致设计过程草草收兵,应付了事,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程设计应该选择一个较完整的项目,让学生从分析任务开始,到看到一个能运行的较完整的成果,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因此选择合适的项目是项目设计的关键,只有选择了合适的项目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2做好各门课之间的协调。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是由多门课程来完成的,包括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信息系统开发等课程,在教学中各门课程要相互关联配合,前期课程要为后续课程打基础做铺垫,后续课程要结合前期课程的内容,这样学生学起来前后有连续,知识点反复使用,加深了理解,也知道这些知识的用途,学习的目的性也更强。因此制定好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是关键,各门课程的知识点和内容要互相协调和补充。

3、做好教与导的关系

3.1理论与应用相结合

程序设计能力表现在项目开发上,开发能力的培养中,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高职的重点在应用,因此教学中重点是教会学生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和查找别人的成功例子,开发项目中有大量的相似工作是自己和前人已经做过,教会学生看懂这些案例,把这些案例变成自己的程序,能快速地实现自己的项目,过去我们单独地讲解每个命令、控件的用法,学生用起来很困难,分离的代码学生也不会在项目开发中使用。用项目案例讲解,代码是上下文连贯的,学生就容易理解,再重点介绍针对不同的应用怎样修改哪些内容,这样学生也会在别的项目中使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2做好上机实训辅导

上机实训是能力培养的重要步骤,有时学生课堂上听懂了,上机实训却不会做,或者只会照着书本输代码,不知道代码的用途,这样就没有达到目的,因此上机指导也是教学环节的重点,不能只训不导,老师要在实训过程中认真指导学生,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这对老师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老师不熟练,不能及时帮学生解决碰到的问题,学生被问题难住就会失去信心。老师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能指导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兴趣。

3.3做好课程设计的指导是关键

能力的培养是综合的,课程设计可以把所学的知识综合起来应用,因此课程设计的选题非常关键。课程设计中老师要认真做好准备,认真写好设计任务书,任务书应包括:(1)设计目的、任务;(2)设计依据;(3)设计相关资料;(4)设计步骤与要求;(5)成果内容;(6)设计进度安排;(7)纪律要求;(8)成绩考核标准。如有必要,还应编入相应的设计例题,供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时参考,但也不能把老师做好的项目程序给学生,把课程设计变成打字和调试,这对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课程设计中老师要随时检查辅导,督促学生认真完成任务,也要及时帮学生解决碰到的问题。对优秀的学生可以根据情况追加一些内容,这样能让好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提升自学能力和自信心,也能带动中等学生的积极行。在课程设计中知道老师要对一些设计规范、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做详细介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规范的设计步骤,这对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是有很大帮助的。设计过程中要倡导同学间互相讨论、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团队精神,对一些学生做的好的通用类可以介绍给其他同学用,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互助精神。项目课程设计用小组的形式比较好,这样能照顾到程度不同的学生,能力强的学生承担一些较难和关键的任务,能力较差的学生承担一些简单的任务,学生之间互相帮助,相互学习,共同完成设计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在同学的鼓励和督促下能力差的学生也不会轻易放弃。

4、总结。综上所述,用项目设计来促进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选择项目案例,好的案例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过程中老师的及时跟进、认真指导是关键。项目设计开发是个团队合作的工作,培养同学之间团队合作精神袁互相帮助和鼓励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遥

参考文献:

程序设计实训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字:高职高专;民办教育;程序设计;课程开发;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3.07

在"十一五"期间,高职院校特别是民办高职招生有了很大的压力。为了保持招生规模,生源质量不断程不断下降之势。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对程序设计类课程普遍存在畏难情绪。

1.程序设计类课程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化的逐步深入,对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的程序设计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民办高职院校的生源基础较差,加上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不足,程序设计类课程目前仍存在一系列问题。

1.1 忽视行业技能更新需求

软件行业主流技术的更新周期也越来越短,但部分民办高职目前仍然在开设VB、VFP等课程。这些语言或编程工具已经日趋淘汰,在实际应用中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如果以计算机等级考试为由继续开设此类课程,将会和行业应用背道而驰,与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渐行渐远。

1.2 忽视学生基本能力培养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更新也是合情合理的。但一些学校在设置课程的时候,出现盲目跟风的情况,一个新软件上来了,马上就更新课程。在不断抛出云计算、物联网概念的同时,往往忽视良好编程思维和习惯的培养。软件行业是个对基本素质和基础技能要求非常高的行业,学生没有基本的算法、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的知识,不懂软件设计过程是学不好程序设计类课程的。

1.3 忽视课程教学体系建设

一些学校在课程安排方面,往往花大量课时讲了很多种编程语言。由于总学时的关系,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都是蜻蜓点水,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差。教学总有其内在规律,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突出一门核心编程语言的训练,让学生懂算法、会编程,现在看来十分必要。

2.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原则

在职业教育领域,目前已经构建了许多课程开发程序,形成了多种课程开发模式。职业教育课程鲜明的个性特征,决定其课程编制必定要遵循某些基本原则。

2.1 基于数据资料的原则

因与生产一线工作紧密结合,职业教育课程的编制需要建立在足够的数据资料基础上。需要通过查找与学校、行业企业有关的数据来论证课程是否有必要编制,需要对学生的个性特征与职业特性的匹配程度等数据取舍课程内容。

2.2 基于行业依赖的原则

让行业的专业人员参与到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去,才能使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真正符合工作岗位的要求,以保证职业教育课程内容跟上技术的发展。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要尽量依靠行业来进行课程开发,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重要支持条件。

2.3 面向学生主体的原则

职业教育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学生就业做准备。因此,必须否定传统的"供给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成绩的差异、男女生学习风格的差异、不同专业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别也都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2.4 面向未来发展的原则

作为与生产、生活最紧密结合的职业教育,不仅要考虑课程实施的预期效果,还要根据未来的发展变化不断地修订课程。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要使课程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才能增强学生在未来就业中的竞争力。

3.课程教学体系构建

将程序设计类课程贯穿于三年教学的全过程,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程序设计类教学的时间不断线,编程技能训练的层次不断递进,形成了以"技能体验--技能强化--技能保持"为三个编程技能训练阶段、以"课程实训-技能鉴定-项目实习-毕业设计(顶岗实习)"为四个编程技能训练模块的矩阵式课程教学体系。

课程实训模块。由专业技术实训、岗位技能强化实训和职业素质拓展等教学环节组成,实施"双结合":验证型操作与应用型实训相结合;素质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每门程序设计类课程均开设相应的课程实训。

技能鉴定模块。利用课程置换方式学习微软、甲骨文、IBM等知名IT厂商的认证课程,让学生在毕业前就可获得至少一种专业主流技能证书,并参照工信部等有关部委制定的行业标准对学生进行技能水平评估,以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到的知识与产业发展保持同步,增加其就业成功砝码。

项目实习模块。依托于项目资源库,由认知实习、课程实习、专业综合实习、毕业实习四类不同层次的实习组成。大一开始,每年都会安排一类层次的实习。实训环节实施阶段管理,模拟企业典型工作过程,以项目驱动为主,衔接前后课程。

毕业设计模块。让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灵活运用所学到的知识,独立设计、制作、调试,完成一个综合性、实用型的项目。有利于深化其所学的专业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并通过毕业论文的答辩,锻炼和考核学生的思维、语言表达能力。

3.应用情况

正德学院从2007年起,采用"矩阵式"课程教学体系对计算机类专业程序设计类课程进行教学改革试点。从3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学生的编程能力得到了普遍的增强,从事软件行业的比例比往年有大幅度提高。

4.总结

随着江苏省注册入学的进一步推行,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差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这个学生群体课外复习自学的愿望不足且能力不行,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是改革的第一步。我们需要构建切合实际的课程教学体系,才能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程序设计类课程有效信息的摄入。

参考文献

[1]宋红,李珍香.新世纪新任务下对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教育的思考[C].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2002年会学术论文集:67-68,2002

[2]陈康."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新模式的探讨[C].中华教育与教学:106-107,2004

[3]陈康.新世纪高职高专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C].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2004学术年会,2004

程序设计实训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 程序设计课程 课程开发

[作者简介]吴金秀(1971- ),女,湖北黄冈人,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及计算机。(湖北 黄冈 438002)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9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工程教育模式是当前流行的、先进的教育模式,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与开发就是根据工作过程寻找典型的工作任务,从而确定学习领域,并且进行学习情境设计和项目教学,其主要特色是以企业需求为目标,实现院校教学和企业的无缝接轨;以企业实用技能为核心,保证教学和流行技术的同步;以动手能力为突破点,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进行强化训练;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长远适应行业的职业人。

一、程序设计课程开发思路

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系软件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实践难度。其前导课程是SQL Server数据库、计算机网络技术、C#高级程序设计和网页设计与制作。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基于B/S模式的Web应用程序开发岗位的核心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是一门面向职业岗位的技术应用类课程。程序设计课程以Web应用程序的实践和开发为主线,并训练学生的编程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

1.对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分析,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素质。通过广泛的行业调研,我们确定学生的就业岗位有软件测试员、程序员、系统维护员。核心与重点是软件开发,基本的知识、较强的技能和最佳的态度都需要具备,是锻炼能力熟悉业务的核心环节;软件测试需要较全面的软件测试理论知识与技能,目前几乎所有的软件开发企业都缺少软件测试方面的专业人才;随着软件技术行业的快速发展,企业数量快速增加,更多的优秀人才有望走上项目管理岗位,这是学生职业发展的中期目标。此外,培养学生收集和分析信息进行概括总结的能力,并通过演讲,锻炼学生表达能力。上述就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是我们设置专业课程体系的依据,课程的设置从总体设计的角度考虑适应主要就业岗位对高技能人才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兼顾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

2.围绕核心培养目标,采用“项目驱动”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软件开发过程中程序要根据软件产品的需求、理解和分析系统概要设计,进行模块级详细设计,按照规范编写代码,进行单元测试,修改缺陷,提交代码,编写整理技术文档。整个过程中编码实现是程序员应具备的核心技能;在软件测试过程中,如测试员没有一定的编码实践经验,白盒测试就很难展开了;在系统维护时要修改程序、排除故障,良好代码编写技能是必备前提。通过程序设计课程学习,使学生熟练运用C#语言进行web程序的编写,培养学生对于web应用软件及网站的开发和规划能力。而这些能力是从事软件技术行业就业岗位最为重要和基本的能力,采用“项目驱动”和案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化项目实训,推行“课程考证+项目开发+答辩”的考试模式改革。通过“榜样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树立学生学习信心,培养成就感,激发学生求知欲。模拟企业真实环境,强化学生软件项目开发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素质。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程序设计课程开发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程序设计课程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程序设计认知实训、模拟的软件开发实训、真实的项目设计和半年的顶岗实习这一完整的实训过程,有效地实现工学结合,能较好地保持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课程具体教学模式如下图:

(此处有图)

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

1.将工作项目的工作过程转移到课堂,保证教学与工作的一致性。原来的程序设计课程是以知识讲授为主,辅助采用一些针对单个知识点的、零散的项目进行教学,并没有将真实完整的工作项目带到课堂上。本课程的改革首先是通过简单项目训练,然后综合训练,项目来源于院投资方——科技公司及其他合作企业,突出实际应用,使项目实训与实际应用对接,从而将工作项目归纳成几大工作项目,并按照这些工作项目的内容来确定课程标准和课程项目设计的主要内容,以工作项目为导向来组织教学,实现以项目内容作为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2.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方法主导教学过程,实现课堂与实训室一体化。在实训室建设过程中,课程团队多次邀请行业专家到校参加设计和论证。实训室从设备购置、软件配备到环境布置等多个方面都听取了行业专家的意见。课堂改革前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零散的项目训练。改革课程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每一个工作项目。在建设方案中对课程进行系统的筹划和设计,全面考虑程序设计课程建设、程序设计课程工学结合教材等内容。在课程改革中,按照项目确定学习任务,按照学习任务确定操作步骤,并从教学条件、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从而形成现在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课程教学与工作过程相结合、教室与实训室相结合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为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形式。教学组织中,融合一个大项目案例形式到课程体系中,分解该项目案例模块于各个子项目模块中,完成子项目模块,就能轻松实现该项目案例的网站。

教师需对本门课程所要完成的项目进行需求描述,并在授课过程中逐步讲解项目所涉及的知识点,对学生进行项目开发技能的训练。教师通过多媒体电子教室进行操作演示,学生用自己机上的服务器(IIS)进行模仿练习,随后开展分模块的项目实训,课余时间师生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交流完成实训报告的撰写。在单元模块教学结束后进入到项目开发实战阶段,做一个综合项目实训,综合运用各模块知识和技能,达到理论升华、技能整合、逼近实战的目的。所有理论与实践教学均在实训室展开,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与实际工作相同的各种分析文档和项目开发软件是教学改革的必要支撑。

3.通过虚拟项目和真实项目之间、项目开发实训和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之间的工学交替,提升技能。程序设计课程是按照程序开发的完整的学习领域,这个学习领域在课程的整体设计中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理论教学,而是以实践技能培养为主,理论知识够用为度的设计思想。从教学进程的交替包括程序设计认知实训、模拟的软件开发实训等交替进行的教学步骤。本课程的工学交替主要通过如下方式实现:一是通过虚拟的项目开发、真实的项目设计,实现课程教学与真实工作项目的交替。设立 虚拟实验室,实现 的主要进阶功能以及创新特色,在教学过程中,安排60%以上的学时作为能力培养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设置循序渐进、有深度、针对职业岗位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配套实训项目,然后学生带着这些扎实的专业知识进行真实项目的训练,在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课程都是在课堂与实训室一体化的场景中完成的,首先是虚拟的项目开发,进行真实软件项目开发,“真项目真做”,这种真实项目开发教学是与虚拟项目教学同步交替进行的。按照“做中学,学中做”的指导思想,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化项目实训,提高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程序设计课程完成以后,后继的课程与半年顶岗实习及其他的实践活动的交替是在三年的周期中进行的工学交替。

4.与软件开发企业合作进行就业导向式训练。主动与各行业联系,以掌握产业最新发展趋势,将业界的人力需求方向即时反应在训练课程中,使学习技能贴近经济发展所需,除可提升学生就业率,亦为业界提供所需专长之人力。积极辅导就业,结训前采不定时、主动及多面向方式,搜集相关产业需才资讯,邀请厂商进行征才说明会,积极安排学生前往应征,以协助学生争取最适合的工作机会。加强学生的精神道德教育,使在习得专业技能同时亦能培养良好职业道德及正确工作态度,成为受企业主值得欣喜的是,通过在调研过程中与企业的沟通,我们发现企业对参与学院课程建设以及参与指导学生开展软件项目开发的热情很高。从参加行业专家会议、提供公司内部培训资料、到担任兼职教师、参与实训室建设、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支持学生培训考证等多方面,行业人士的参与热情令我们十分感动。同时,由于学生所开发软件项目的推广应用,行业也从中得到了较好的业绩回报。

三、教学实施过程建议

首先,推广使用“实验导向教学”模式,教学中以实验活动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遵循“理性知识感性掌握”,让学生在完成实验过程中建立感性认识,通过感性认识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通过实验的实现来形成相应编程能力。

其次,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可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教学、阅读指导等。有条件的话,借用多媒体的声像演示,对理论实例进行展示,提供给学生直观的感性认识以加深技术理解。通过程序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理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研究意识。教学方法要以实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好的教学方法应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自己的动手编程能力。鼓励有所创新并取得实效的教学方法。例如精心编写配套PowerPoint 教案,组织演示内容,做到图文并茂,提纲挈领。

再次,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注意训练学生的编程动手能力,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课本中的语法知识来解决实际编程问题。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也是复杂程序设计的训练过程。采用任务驱动、角色扮演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同时使课前明确训练任务、内容、目标以及所属团队,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

最后,作业是本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布置大量的程序设计习题由学生独立完成,认真批改作业,杜绝抄袭;布置1~2 次大作业,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作业规定最低的代码量,保证基本教学质量。实验在本课程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求每次实验都有具体任务,将调试好的程序存盘并加以检查。写好实验报告。

[参考文献]

[1]吕俊霞.浅谈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J].华章,2008(7).

[2]朱雄军.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07(10).

程序设计实训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3018702

0 引言

程序设计基础是高校电子信息科学领域相关专业,是计算机、电子、信息管理、通讯等专业学生跨入大学校门后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不管使用的入门语言是C语言、C++还是Java语言,它都是以编程语言为平台介绍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程序设计素养和对计算机科学的浓厚兴趣,对学生后续专业知识的掌握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目前,许多高校将C语言列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首选语言,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听不会,也看不会,只能练会。其教学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计算机编程的能力和水平,对后续《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嵌入式程序设计》等课程的学习效果有直接影响,尤其是实践环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C语言的语法、算法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因此,如何深入研究和改革课程实践教学的体系、设计理念、内容以及实践教学的组织与考核,是广大计算机专业教师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1 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狭义工具论”课程教学理念和思想下,过于注重语言的语法、语句以及一些语言细节的教学,没有把问题求解方法和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在实验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实践环节比较单一,以课程内实验为主,实验内容的设计多以验证型实验为主,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训练, 加深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这种教学模式,轻视或忽略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未将实验项目与实际应用问题相结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对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在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实践内容主要来源于书本中的习题或从课本中提炼出来的问题,这种实践教学模式立足于书本知识,重在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学生在基本理论上经过实践有一定的基础,但不能应用于实践,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无从下手。

(2)教师和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实践操作前,教师要求学生对当次实践内容进行预习,预先写出程序代码清单或画出程序流程图,拟好程序设计的思路,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实践操作的时间完成实验内容,但一些学生实验前没做任何准备,实验过程中一边思考,一边写程序,效率极低,甚至根本没有完成实验,最后只有抄袭同学的实验报告应付实验成绩的考核。实验指导过程中,教师一般只对学生的提问进行指导,有时只告诉学生该如何进行操作,较少给学生解释。实验结束后,没有对实验中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和讲评,上完实验任务就了事,没有达到实验的预期效果。

(3)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及综合应用水平不高。对于初次学习程序设计课程的大一新生,面对程序设计语言中繁杂的语法规则有些畏难,把大量的学习时间用在基础知识点的认识理解上,注重语言语法细节而对程序设计的思想关注较少,很少关注或参与企业对程序设计的应用。因此,当课程学时结束后学生觉得只学会一些基本的东西,只会理解课本中的程序,能够看明白别人写的程序,但如果要自己设计出程序就显得特别困难,毫无头绪,对于稍微复杂的系统设计,需要创新的思想和算法的设计时,就难以动手,综合应用的能力相对较差。

2 实践教学探索与实践体系设计

传统的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处于对理论知识的补充地位,实践内容主要围绕着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对语法的验证,忽略了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及综合应用水平的培养,针对这些问题,设计了以问题求解方法为主线的实践教学。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任务来驱动,采用多环节、循序渐进的原则,构建了课程实验和课程实训二个层次和阶段的实践教学体系,来培养学生的动手编程能力、计算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分析应用能力。

3 教学改革措施与实践

3.1 课程实验

课程实验是与理论讲授同步的配套实验项目,分为基础实验项目和综合实验项目两类。基础实验项目重在加深学生对语言语法、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每讲完一个知识点,安排学生进行一次实验编程练习,经历“模仿、改写、编写”过程,掌握相应的知识点。综合实验是对课程多个知识点进行综合训练,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整体认识和综合运用。

(1)基础实验。在基础实验中,每个实验项目设计了程序跟踪、改错调试、设计实现三类递进层次的练习题目,前两个层次重在训练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后一个层次重在训练学生问题求解能力。

程序跟踪训练是根据题目给出程序实现的完整代码,让学生利用调试工具运行程序,跟踪并观察程序的运行情况和运行结果,分析程序的执行过程,画出程序流程图,目的主要是加强和巩固学生对语言某一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改错调试训练是在给定题目的功能要求前提下,在给出的程序中设置几个语法或算法结构上的错误,让学生调试并排除错误,目的是培养和训练学生对程序结构的理解和算法设计思想的领悟,以及程序调试能力;设计实现训练是根据项目主题,设计几个可选的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能力选择几个或全部完成,目的是训练学生掌握从问题提出、模型建立、数据表示、算法设计、代码编写到调试测试程序的项目开发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从对问题的理解、分析、抽象、设计到用具体语言去实现并进行测试和评价的能力。

一次实验项目中多个实验题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渐进实验法,让学生在每完成一个题目中收获信心,从而给学生很强的投入感,迫使他们开动大脑,发挥创造力,使课程的实验阶段成为一个富有挑战和乐趣的过程,从中获得很大的成就感。

(2)综合实验。综合实验通常是课程实验的最后一个项目,这时理论讲授课程学时已基本结束或临近结束,因此在实验内容的设计上,重在锻炼学生对复杂问题和复杂数据类型的处理,在功能模块上要求相对较多,以培养学生的模块化程序设计思想和能力。在选题上,实验内容应与实际应用联系紧密,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综合实验教学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程序。

3.2 课程实训

课程实训是在理论课和课程实验教学结束后安排的一个实践环节,目的是通过实训练习,重点训练学生进行程序的模块化设计、程序流程控制,从而能更加系统地理解语言基础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程序设计理论进行程序设计的能力。因此,在实训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我们进行了精心安排:

(1)精心安排、合理设计实训项目。在项目安排上,主要是将一类问题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实现,同时要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比如在集合运算问题上,我们不仅训练和考查学生能用数组、指针等结构去解决问题,还要让学生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验证在对集合数据初始化时,元素应满足互异性。通过精心设计实训项目,不仅对学生的程序设计思想和动手编程能力进行训练,还要让学生对输入输出数据正确组织和合理处理。

(2)精心组织,认真做好项目实训 。实训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每次在2~3学时完成一个大类问题中的一个子项目,使学生在一个受时间压迫的环境下练习、锻炼敏捷思维能力,同时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实训过程进行跟踪指导、审核、批改,并给出考核成绩。

实训的目的,在于“训”,重点是对学生程序设计思想和程序设计能力的训练。在实训指导过程中,教师不是简单地给出考核成绩,更重要的是,要求对学生程序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不仅要指导帮助学生有正确的程序设计思想,还要为培养学生通过选取或设计合适的算法来实现目标任务,在给出任务解决的程序设计与编程规范方案时,遵循数据准备、输入、输出和处理四大步骤,培养编程能力。即对于任一个现实任务找出合适的数据结构(比如合适类型的变量或数组)、找出需要输入的数据、需要输出的内容以及处理步骤。这样,学生才能够通过输入、输出的内容以及要进行的处理更容易地设计或选择算法。

4 结语

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我们通过课程实验、课程实训、课程设计渐进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经过探索和尝试,在程序设计基础课实践教学方面取得了较多经验和较好的效果。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是一项长期的、持续渐进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探索、研究和创新,才能使应用型的实践教学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何钦铭.C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闫英战.《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的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8).

\[3\] 单新梅.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下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3).

上一篇:汽车保险理赔实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框架梁实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