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工程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26 10:22:31

可视化工程管理

可视化工程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形象化工程管理;系统模型

中图分类号TP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9-0190-01

0 引言

使用虚拟仿真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可以充分利用工程中的大量信息,充分考虑各种工程情况,在施工前了解各种构件在实际结构中的相对位置及相互关系,实验多种施工方法,计算相应工程作业关系,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从而减少或降低实际工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不必要的失误所造成的损失[1,2]。本文主要对于虚拟现实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1 虚拟现实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体现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工程空间表示方法的研究是工程空间虚拟研究的一部分工作内容,工程图形仿真调控是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对工程进行模拟规划与控制。为实现工程进度控制、施工计划制定、物资消耗、资金投入、人员调配等工作的综合管理,对工程空间数据的变化进行模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虚拟现实技术因其在数据显示的实时性、动态性和可视性可以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虚拟现实技术的兴起和发展为环境保护工作者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强有力的工具来模拟和分析现实世界的各种真实现象,可以对数据进行深层加工分析,给出现状分析和趋势预测。在研究工程空间数据动态变化研究中,不是单凭虚拟现实技术所能单独完成,还要借助于可视化(Visualization)的功能,通过二者的结合,将大量的统计数据转换成更容易理解的三维图形,研究者再通过虚拟现实系统的人机对话工具进入这些三维图形之中,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来研究认识该虚拟环境。因而在工程管理虚拟现实系统中,工程数据在三维空间的可视化方法尤为重要的。借助于虚拟现实技术,再辅以科学可视化功能,可以有效的对工程数据进行分析和表示。它既是传统工程管理模型和工程虚拟现实系统的接口,也是系统进一步开发成交互性模拟系统的平台。

2 形象化工程管理系统模型初探

基于Web GIS的虚拟现实技术,采用B/S结构,在工程管理方面是一个技术创新。

2.1 设计思路

系统的设计既要符合当前的应用需求,又要尽可能的适应未来的功能的扩展。既要符合行业的特殊性又要有一定的通用性;既要从用户的视角考虑系统的可用性又要从程序员的角度考虑系统开发的可行性,开发的周期、费用、软件的质量问题等;所以系统的整体设计是一个系统得以实现的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根据所提出的需求,建立一套适台土建工程管理的C/S和B/S混合结构的具有虚拟仿真功能的工程管理系统。不但可以虚拟仿真工程施工过程,清楚地了解工程进度数据,而且能够统计国内各个省市工程数量及完成情况,可以查看任一工程的进度报表,随时了解工程施工过程。

C/S和B/S混合结构:之所以采用三层C/S和B/S的混合结构,是因为考虑到目前多数工程管理软件和虚拟现实系统都采用C/S结构,有利于继承传统软件系统的设计的思想,而B/S结构又是目前计算机系统发展的趋势,所以经过论证以后,确定该形象化工程管理系统采用基于三层C/S和B/S的混合结构。

2.2 系统硬件和软件的部署

2.2.1 硬件部署

服务器通过web的方式,使得承包方和监理方的电脑终端通过Internet直接访问中心服务器,进行数据的填报和信息的查询。本系统为基于网络的异地协同工作系统,实现分布环境下的信息共享,进度控制。首先在中心(发包方管理处)汇集各种基本信息;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由各地承包商、监理单位上报各种工程实施详细信息,承包商、监理单位只具有对本施工段的管理权限以及对其他承包商工程段的浏览权限:中心服务器由业主负责主体管理,负责管理整个工程所涵概的所有信息,其管理员具有超级管理员权限,各部门管理员具有高级权限,可以对权限范围内的各种信息和数据进行处理和维护。超级管理员具有信息发御的权限,其他各地承包商的浏览权限由超级管理员授予;同时具有对各处承包商信息上报,中心信息下传接收的管理权限:在特殊情况下(如网络失败),可以在明确责任的情况下,由承包商通过电话或其他手段上报信息,出发包方部门管理员做信息的录入工作;在各类信息在业主的中心服务器处得到处理后,部分信息要下传给各个承包商、监理单位,如确认信息以及承包商、监理单位应当知道的与其工程相关的信息和整体进度信息;在中心服务器上,同时提供Web信息,在具有一定的权限后,可以浏览整个工程的进度情况以及一些具体施工信息,以便于各个承包商之间交流,同时也为在外地出差的领导获得施工信息提供了方便。

2.2.2 软件模块结构

系统数据中心软件结构如下:1)中心服务器,包括形象化工程管理系统,后台数据库;客户机:无需软件;2)承包方及监理方软件结构:承包方及监理方无需软件,只需登录发包方网站即可。所有数据均存储于中心服务器中的后台数据库。调度管理系统按照功能划分为:权限管理模块、业务系统模块、工程管理模块、施工组织管理模块、数据维护模块和数据库模块。其中业务系统模块包括工程定义、计划管理、形象进度、财务管理、材料管理、报表管理、人员管理、工程简报等功能。工程管理模块包括工程预决算、合同管理、数据智能分析等功能。数据维护模块包括数据的输入、输出、查询、备份和恢复等功能。

3 结论

对形象化工程管理系统进行分析和阐述,并提供其具体的设计思想。本文提出的形象化工程管理系统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于大型土建工程,但其思想却可以普遍适用于当前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特别是虚拟现实技术的思想,可以应用于多个行业。

参考文献

[1]刘鹏.工程管理中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07,19(2).

可视化工程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建筑 智能化 项目管理信息化

1 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房地产行业的大力发展带来的就是相关的建筑智能行业的飞速发展,而慢慢地随着建筑承包方的不断壮大,开始逐渐暴露出在进行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各种不足,像当承包商所接的项目在各大城市分布较广时,往往会导致管理任务日益繁重,项目庞大的信息量导致在进行工程管理审批时难度加大,再加上原有的管理技术手段又相对来说的落后,并不能让各部门做到在各地有效的全面共享,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导致项目无法高效实施。所以进行项目管理信息化的研究变的必不可少。

而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将从建筑智能化工程承包商的单个智能化项目的综合管理方面入手,加强与整合全面智能化工程管理的业务流程,并实现智能化工程项目管理的业务数据信息的规范与处理的及时性。

2 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表现方面

所谓的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其实是指网络设施建设、应用软件开发、信息终端提供、信息内容整合等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集成运用。下面简单介绍下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其是进行全面的智能化日常管理、运营分析、查询统计、预测和决策等帮助。目前我国主流的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较为重要的一条就是进行项目报价信息的管理工作:及对各个项目的报价信息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在规范报价方式的基础上,对报价进行统一的管理,最后还能对整个报价过程进行审批控制和实时监控。(2)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系统:采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的对整个公司所持有的流动资金进行有效控制,还能有效的规范公司还款、报销与财务输出情况的有效管理。(3)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系统:简单说就是将项目建设全过程中签订各类合同按照设置的条件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集中管理方式进行管理,还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物资清单为基础管理办法。通过清单的具体情况对合同进行管理;还可以通过对合同的审批流程进行严格控制,对合同中的履行过程的变更、收款/支付、结算进行自动化处理等,这些都是对合同实行全周期管理的保证。(4)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项目实施管理:其不仅可以从项目细化方案编制,经过多次的调整后再进行评审,然后进行方案交底,对项目进行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项目工程设计变更、签证的跟踪和管理;及时的管理竣工资料的归档,对项目最后的工程结算和售后服务等整个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3 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应用

3.1 管理层次的划分

有的施工企业总部的管理层使用网络版项目管理软件,进行分头管理,统一协调,对各工程之间人、材、机械进行协调调度,达到充分利用资源的目的。

3.2 项目部管理层

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现场的管理层。主要是对工程的进度计划作出具体的实施与实际的进度控制、安全、工作联系、质量、资源加载等进行信息收集,然后由相应的管理人员定期向总公司上报工程施工进度、资源与费用的情况。方便公司进行相应的系统化的工程信息掌握情况。

3.3 施工方的管理层

当由该层提供的现场的实时数据,与其根据具体的进度计划通过合理的安排施工任务,然后进行施工。再由工程的项目管理人员同过收集的具体的资源与费用情况、工程的进度情况。然后将其输入到企业的内部管理软件上,以保证企业内能保持工程具体情况的数据更新与信息化控制。

4 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未来的额发展趋势

我们知道,随着科技的进步,工程项目也开始逐渐扩大,项目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开始逐渐影响着的项目管理工作中的效率与相应的质量成本,甚至决定着项目后期的运营能力与企业总体的竞争力。现如今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主要是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工程信息进行收取、储存,然后进行加工处理,做出决策等。未来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将会在此基础上从提高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入手,还有就是目前我国的项目管理信息化还存在着责权不明、信息化绩效评价缺失、信息化管理与控制体系缺失等问题。所以未来的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有以下方面:(1)过程管理。按企业经营目标体系,自顶向下,先高层次的过程,后较低层次的过程,进行业务过程优化设计,简化、调整、适当归并业务过程中的操作单元(或作业单元、工序、环节),确定各业务过程的联结方式;对每一业务过程进行定义和描述,确定业务过程的功能目标、投入和产出,确定作为管理重点的关键业务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企业业务过程模型。(2)可视化管理。可视化管理是指利用IT系统,让管理者有效掌握企业信息,实现管理上的透明化与可视化,这样管理效果可以渗透到企业人力资源、供应链、客户管理等各个环节。可视化管理能让企业的流程更加直观,使企业内部的信息实现可视化,并能得到更有效的传达,从而实现管理的透明化。(3)自动化信息项目管理。自动化工程作为高新技术的范畴。与传统的工程施工相比,不仅具有技术复杂,科技含量高等特点。但其因为安全性与高效性必将成为以后工程发展的必然路径。(4)信息化不仅需要软件,还要做大量的基础工作。建筑工程作为一个劳动密集的产业,实行建筑智能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基础还是需要由专业人员进行信息收集,

5 结语

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不仅可以协助企业对相应的工程业务进行管理,还能促进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的提高。总之,其整合企业与智能化工程相关的各类业务,这样才能全面监督各类组织机构。才能帮助企业建立智能化工程业务数据库,实现知识沉淀积累,从而做到推进建筑智能化工程承包商向技术型、管理密集型企业转变。为我国的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郝文勇.项目管理在智能化建筑建设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2] 赵军.浅谈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项目管理的两个重点[J].中国科技博览,2012(21).

可视化工程管理范文第3篇

数字化施工过程管理系统平台是需要满足工程设计、采购、建造、调试等多方面的工程管理需求,以达到对工程进度、投资、质量、安全、技术和环境的综合管控的一体化要求,借助先进的数字化设计和管理软件,提高效率、规范管理,并通过信息化平台,最终实现项目建设数据向电厂运营管理系统无缝的数字化移交,为电厂后期的运行和维护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与数据支持。

同时,该平台也需要满足业主对电厂日常运营管理维护的需要,尤其是后期维护管理的需要,实现覆盖集团的核心业务领域,从工程设计、施工到后续运营管理的业务链条的全面管理提升。

一、项目目标

项目建设的具体目标是:

打通业务链

施工项目综合信息平台需要满足工程设计、采购、建造、调试等多方面的工程管理需求,以达到对工程进度、投资、质量、安全、技术和环境的综合管控的一体化要求,借助先进的数字化设计和管理软件,提高效率、规范管理,并通过电厂工程信息化平台,最终实现项目建设数据向电厂运营管理系统无缝的数字化移交,为电厂后期的运行和维护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与数据支持。

同时,该平台也需要满足业主对电厂日常运营管理维护的需要,尤其是后期维护管理的需要,实现覆盖集团的核心业务领域,从工程设计、施工到后续运营管理的业务链条的全面管理提升。

提供领导决策支持

施工项目综合信息平台不仅是满足日常业务运营的IT支撑系统,还需要提取项目运行中的海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提供管理驾驶舱,为领导决策提供辅助支持。

培养一支IT建设和维护队伍

IT系统的建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参与项目建设的人员不仅需要了解业务运行情况,还需要对IT技术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保证项目的成功。在IT项目上线运行后,也需要有一支独立的IT队伍对系统进行日常运行维护,以保障业务的平稳运行。在该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培养内部的一支IT建设和维护队伍,来满足集团对信息化统一管理的要求,更好地支撑各单位的业务运营。

二、技术方案

数字化施工过程管理系统平台(下简称“平台”)提供一套完整的数字化电厂模型,统一提供给业主方,工程公司以及供应商统一的电厂数据视图。通过集中管理项目准备,设计,采购,建安,调试以及移交等不同阶段数据,实现信息的共享,流转和可追溯。通过建立设计需求,设计数据以及建安调试数据之间的配置管理,实现建设与设计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最终这些数据将实现统一的多维数字化电厂移交。

数字化施工过程管理系统平台的系统架构如下图所示:

整个数字化施工过程管理系统平台由4部分组成:数据层、协同层、应用层和集成层。

数据层包含了3部分内容:3D xCAD接口,3D建模工具CATIA和3D数字化电厂模型。其中3D数字化电厂模型是数据层的核心,3D xCAD接口和CATIA是3D创建、转换和导入的工具。

3D数字化电厂模型的来源有3方面:CNPE设计数据,外来数据和历史数据。

CNPE设计数据来自于设计管理系统,目前主要是AVEVA模型,是CNPE自主设计的电厂的3D模型。通过设计管理系统和平台的接口,把已状态的设计模型到平台的数据层进行管理。

外来数据是指其他设计公司或供应商提供的模型。例如田湾项目,平台需要接收俄罗斯工程设计方提供的大量3D模型,包括CATIA,Intergraph和UG模型。另外,供应商也应该提供设备的3D模型。各种3D CAD工具提供的3D模型,将通过平台提供的3D xCAD接口导入到平台的数据层。外来数据可能还包含2D图纸,需要通过CATIA的逆向工程转换成3D模型。

历史数据是指已有的电厂设计图或物理厂房。历史数据可能包括各种3D CAD工具产生的3D模型、2D图纸。对于已建的物理厂房和设备,还可以通过激光扫描的方式来得到点云图。各种3D CAD工具提供的三维模型,将通过平台提供的3D xCAD接口导入到平台的数据层。对于2D图和扫描得到的点云图,需要通过CATIA的逆向工程构建3D模型,纳入到平台进行管理。

协同层由2部分组成:系统工程和配置管理。系统工程是一个跨学科的方法,其目的是帮助实现成功的系统,RFLP(Requirement-FunctionLogic-Physical,需求-功能-逻辑-物理)模型是实现跨学科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系统工程的管理流程。配置管理部分管理数据状态和变更,保证数字化电厂与物理资产的一致性。

RFLP模型是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最佳实践,可以实现对需求模型、功能模型、逻辑模型到物理模型创建、关联和追踪,全面管理支持需求、功能、逻辑和物理及相关的数据,支持跨学科全生命周期管理,如下图所示。

工程需求管理的目的在于准确的捕获业主的需求,作为工程投标和设计的基础,并保证最终交付的电站满足技术、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要求。通过客户体验和交互及时捕获业主需求,并对业主需求进行明确的结构化表达,形成需求结构分解(RBS)。提供工程分类、工程结构、建筑和子系统的结构化表达,支持数据重用、设计和投标报价。

功能模型描述了产品(或服务)所起的作用和所担负的职能,针对设计需求,定义系统/子系统所需实现的功能,并确定系统间输入输出关系。平台中的功能模型将按照电厂的特点来进行定义、分析和分解。

逻辑模型是实现功能定义的系统逻辑结构,可以用于系统行为建模与仿真,建立系统级的统一仿真平台。逻辑模型应该基于Modelica统一物理建模语言来构建,Modelica是多学科系统建模与联合仿真系统解决方案的基础。基于CATIA System可以对Modelica逻辑模型进行多学科系统建模与联合仿真系统解决方案。

物理模型通过平台的数据层进行管理,并和需求、功能和逻辑模型进行关联,实现设计的追踪,形成完整的系统工程管理流程。

配置管理部分管理数据状态和变更,保证数字化电厂与物理资产的一致性。电厂对安全性的高度关注要求企业建立严格的配置管理流程。标准化的电站SSC模板是进行配置管理和数据重用的基础。集成、闭环的问题管理和变更管理流程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并支持设计质量持续改进。

应用层提供了业主、工程公司和供应商等各方所需的工程信息服务。平台的搜索功能提供了基于属性、分类、关键字以及3D检索功能。平台的搜索能力还应该支持海量的、多数据源的搜索能力,以支持智能化的搜索和基于搜索的应用(SBA,Search Base Application)。平台的浏览功能提供了从各个视图对信息浏览的方式,并通过信息之间的关联,可以浏览相关的信息。报表功能提供需求追踪、BOM等常用的报表。通过系统的可视化功能,提供3D的分析、仿真、评审、演示和培训等服务。

集成层提供了和设计管理,采购管理、施工管理、调试管理等系统的集成接口,实现平台和这些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

构件开发均采用J2EE实现,采用J2EE方式进行系统间的通讯与协作。

三、系统平台功能建设

3D工厂数字化评审是一种正式的,流程化的,系统化的,可控制的审查,遍布整个工厂数字化研发过程,在预定义好的项目时间点上进行,验证当前的设计是否与约定的需求保持一致。

3D数字化工厂评审的目标:

验证所有规划的任务和交付物已经被完成,并且满足项目特定阶段的成熟度要求

确定是否项目应该按计划进行,在继续开始之前进行风险管理分析和重要问题的决议

使下一阶段的任务提前进入,推动并行工程的进行

减小设计后期出现问题的可能性,降低问题的影响

对供应商的外包设计进行协同决策管理

碰撞与干涉分析,在已有3D模型的基础上,在建造前事先发现问题,更新设计,避免建造时才发现问题,实现建筑、结构、电气、管路、设备等多专业间不同布局空间3D数字化工厂的协调,尽早发现设计缺陷,减少设计变更,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和风险。

人机工程应用人体测量学、人体力学、劳动生理学、劳动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人体结构特征和机能特征进行研究,提供人体各部分的尺寸、重量、体表面积、比重、重心以及人体各部分在活动时的相互关系和可及范围等人体结构特征参数;还提供人体各部分的出力范围、以及动作时的习惯等人体机能特征参数,分析人的视觉、听觉、触觉以及肤觉等感觉器官的机能特性;分析人在各种劳动时的生理变化、能量消耗、疲劳机理以及人对各种劳动负荷的适应能力;探讨人在工作中影响心理状态的因素以及心理因素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等。

人机工程将人在电厂工程环境中的行为进行模拟仿真,提高高危、高辐射环境下人员工作的安全性:

工人工作过程仿真

最大化操作者的舒适程度

比较评估不同的操作方案

优化人机操作流程

辐射环境下人体辐射量的

虚拟建造是基于4D数字化环境下的可视化仿真平台,验证和规划建设维护的时间表和任务分解,检查设备拆卸时的潜在碰撞,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和风险。

功能需求:

检查物理活动之间的冲突

检查安全问题

尝试不同的施工方法

验证和加快施工维护进度

捕获和重用知识建设规划

规划信息以三维可视化形式展示

虚拟建造维护的益处:

降低成本:

对建造前的设计错误识别以减少工程变更

提前预知建造施工任务间的冲突以减少施工变更

优化建造施工任务分解以减少资源浪费

施工时间大大缩短:

缩短了由于设计或规划失误而造成的工程拖延时间

验证重大关键施工任务计划,缩短建设周期

缩短关键施工任务的员工学习培训时间

降低风险:

比较不同的施工方法,对不同施工方案进行验证

在交互式的虚拟环境中,安全人员及早发现施工阶段的安全隐患

基于3D模拟环境,开展员工培训,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

改善沟通

以三维可视化的形式提供简单易懂的设计与施工信息说明

虚拟模拟手段加强工人,工程人员,高级管理人员和客户之间的信息沟通

动态三维技术在设计、建造以及虚拟工厂规划领域变得越来越重要。相比于传统的二维简图表示及施工维修文档说明的方法,三维可视化的手段不仅对三维设计信息进行重新利用,并且直观清晰,有利于操作人员理解施工维护意图,形成企业的智力资产。

虚拟培训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生成实时的、具有三维信息的人工虚拟环境,学员通过运用某些设备和相应环境的各种感官刺激而进入其中,并可根据需要通过多种交互设备来驾驭环境、操作工具和操作对象,从而达到提高培训对象各种技能和学习知识的目的。

这种培训的方式的优点在于它的仿真性,超时空性,自主性和安全性。在培训中,学员能够自主结合虚拟培训场地和设施,而学员可以在重复中不断增强自己的训练效果;更重要的是这种虚拟环境使他们脱离了现实培训中的风险,并能从这种培训中获得感性知识和实际经验。

虚拟体验是用户使用前期的三维数字化工厂模型,交互式地浏览、体验电厂工厂,逼真的三维可视化工厂造型,厂区,设备,系统,电气,管路等,让用户更容易理解工厂环境及运行状况,三维可视化培训,提高员工培训的学习效率,以及在线操作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在体验环境中进行可视化评审

基于逼真体验为设计与评审提供有利补充

通过为学员提供三维可视化体验内容,提高学员在操作前(培训)的准备效率和操作中(监测或在线帮助)的工作效率。

四、结论

可视化工程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信息模型(BIM),建筑设计,建筑施工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一、BIM的概念

三维数字设计、施工等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的主要方案是建筑信息模型 (BIM)。BIM技术基于最先进的三维数字设计和工程软件构建“可视化”数字建筑模型,为设计师、建筑师、等各环节人员提供“模拟和分析”的科学协作平台。未来建筑技术人员的必备技能是BIM技术,应用BIM技术也是我国房地产行业中设计施工从二维CAD向三维模型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BIM的特点

1. 可视化

可视化就是指“所见即所得”,BIM中可视化的运用对于建筑行业来说有很大的作用。比如建筑中用到的施工图纸,只是将施工工程数据在图纸上绘制出来,但建筑物真正的构造形式就需要人们去凭空想象了。随着近几年建筑业建筑风格的多变各异,复杂造型越来越多,光靠简单的想象不太可能。而BIM提供的可视化,恰巧能让人们把图纸变成立体的三维实物展示出来。在BIM建筑信息模型中,由于整个建筑建立过程都是可视化的,所以像项目设计、建造、运营过程中的沟通、讨论、决策等等都需要在进行BIM可视化的状态下进行。

2.协调性

协调性是建筑业中的重点,不管是设计还是施工过程中,都在做着相互配合的协调工作。一旦某个建筑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各相关人员就要集合开协调会,找到问题发生的根源并及时解决。在建筑前期设计时,因为各专业设计师之间没有合理沟通,常常会出现各专业问题的碰撞。而BIM的协调能够合理完善解决这类问题,就是说BIM能够在建筑物建造前期对各专业的一些碰撞问题进行相互协调,生成提供相应的协调数据。

3.模拟性

BIM的模拟性不但能够模拟设计出的建筑物模型还能模拟无法在现实世界中进行操作的虚拟事物。在前期设计过程中,BIM可以对设计中需要进行模拟的一些东西进行模拟实验,像节能、日照、热能传导、紧急疏散模拟等一系列模拟。在招投标和施工阶段还能够进行三维模型加项目的发展时间即4D模拟,也就是根据项目设计进行模拟实际施工,以此来建立合理的施工指导方案。甚至还可以更深一步的进行5D模拟。

4.优化性

其实整个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在BIM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进行优化。设计、施工的优化受:信息、复杂程度和时间的制约。信息不正确就做不出合理的优化,而BIM模型不仅提供了建筑物的几何信息、物理信息、规则信息等实际存在信息,还提供了建筑物在变化以后实际存在信息。现代建筑物的复杂程度大多超过参与人员本身的技术极限,使得参与人建筑物设计、施工的人员无法掌握所有信息,从而必须借助相应的科学技术和配套设备。BIM及与其配套的各种优化工具提供了对复杂项目进行优化的可能。BIM的优化主要体现在项目方案优化和特殊项目的设计优化这些内容的设计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可以带来显著优化效果。

5.可出图性

BIM通过对建筑物进行了可视化展示、协调、模拟、优化可以出像综合管线图、综合结构留洞图、碰撞检查侦错报告和建议改进方案。

综上所述,我们大致了解BIM的相关信息。BIM标准或者制度在世界很多国家已经比较成熟。如果中国建筑市场BIM要顺利发展,必须满足国内建筑市场的特色需求,在建筑物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用到BIM将会给国内建筑业带来一次飞跃性的改革。

跟随着时代的脚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发生着质的改变,而在建设施工中我们的设计方式也随之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曾经的设计: "图纸"让我们的设计变得更加的合理有序;而在现如今这样的信息时代,在参与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将更加自主,感受并定制属于我们自己的设计空间,因为未来是一个充满个性化元素的设计时代。

BIM平台下的最具代表性的设计软件之一Revit Architecture是一种新型的三维参数化设计工具,该软件的主要特征是参数化设计、构件关联性设计、参数驱动形体设计和协作设计,众多建筑设计师的首选工具正逐渐成为Revit设计软件。Revit参数化建筑设计(Revit Parametric Architectural Design),是一种建筑设计方法。把建筑设计的全要素都变成某个函数的变量是Revit设计软件的核心思想,在建筑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通过改变函数或者说改变算法获得不同的建筑设计方案,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技术自动生成设计方案的软件。

我们还可以通过BIM实现开工前在计算机上执行建造的虚拟施工。并对工程项目中存在的潜在问题进行预测,随时随地清楚的知道在建造时计划和实际进展是怎么样的。通过BIM将施工方案、施工模拟和现场视频监测进行技术结合,有效的减少建筑过程中的返工和整改,降低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 使得在建造施工过程中无论是施工方、监理方、甚至是业主领导都对能对个工程项目了如指掌。而且使用BIM的三维动画渲染和漫游进行相关销售或者宣传展示的时候,另人感觉强烈的真实感和明显的视觉冲击。

在施工过程中有时候为了进行一些整个、返工相关各方需要付出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代价。而在建筑施工过程中BIM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避免这种无谓的浪费。同时在进行施工模拟的时候也能有效提高施工质量、实现精细化的施工管理。将工程施工的实体实况通过施工模型形象的反应出来,结合工作面情况和资源供应情况分析对各步工作工程量进行分析统计,对施工资源进行实体的修建。施工管理人员也能通过BIM快速统计出需要的工程材料数量,实现真正的定额领料并合理按排运输。采用BIM技术还可以现场的已安装的钢结构进行精确测量后在计算机中建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模型,根据BIM将施工所需固件进行虚拟预拼装。然后在到现实施工过程中进行组装,这样使得施工所需材料精准度高,失误率低。BIM技术还可以快速、准确的进行月度产值审核,对进度款的拨付做到游刃有余。是因为其能够对三维图形分楼层、区域、构件类型、时间节点等进行“框图出价”。不仅如此BIM模型还拥有工程文档管理功能,将文档等通过手工操作和BIM模型中相应部位进行链接。该管理系统集成了对文档的搜索、查阅、定位功能,在四维BIM可视化模型的界面中,充分提高数据检索的直观性和工程相关资料的利用率。结束施工的同时为工程运营管理人员提供快速完整的信息数据库查询定位。

结语:目前国际工程管理的潮流就是BIM工程管理技术,BIM工程管理技术在美国及一些发达国家已被普遍应用于工程管理。而国内较大的建设行业公司也在逐步推广和使用BIM工程管理技术,BIM工程管理技术使项目主要参与方在设计阶段就集合在一起,利用BIM 技术给参建各方带来较大的经济益,让建筑设计和施工变得轻松和精细化。

参考文献:

[1]曾旭东,谭洁.基于参数化智能技术的建筑信息模型[J].重庆大学学报,

2006,29

[2]吴吉明_建筑信息模型(BIM)的本土化策略研究_博士论文

[3]EaBIM-中国BIM建筑设计论坛

可视化工程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BIM;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工程管理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很强的“工程+管理”复合特点的、理论扎实和综合实践能力强的人才,该专业学生需要懂技术、懂管理、懂法律。从全国各职业院校工程管理类专业建设及教学质量来看,均存在达不到社会和企业的需求的问题。仅从工程管理专业而言,学生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具备的工程施工能力、项目管理和工程承包管理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学生的岗位知识、专业化知识不能迅速转化到实际工作中。换言之,学生实践能力,或是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并未达到预期效果。而BIM 技术是一种将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各种信息整合在一个信息平台,能够模拟项目设计、施工、管理的整个过程,能够增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由此提升专业素质。我国《2011-2015 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已经把BIM 作为工程总承包、勘察设计和施工类企业“十二五”信息化发展必须具备的核心技术之一。基于BIM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的探讨势不可挡。

1 BIM技术简介

BIM的英文全称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中文名称为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参数模型整合各种项目的相关信息,在项目策划、设计、建造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工程信息做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国内《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中明确表述了BIM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5个特点。其中可视化、模拟性与优化性当前高校教育的市场需求及发展方向有着高度的契合性。

2 基于BIM的工程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规划

基于对BIM教学研究成果的综述,结合国内工程管理专业的现状以及BIM运用现状,文章认为,BIM的全过程管理的特点,调整实践教学体系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了解建筑业BIM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途径,理解掌握BIM知识的必要性。(2)通过BIM建模,熟悉BIM在建筑施工和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包括如何通过BIM建模,实现仿真施工、模拟工程管理活动,以及进行空间冲突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等。使学生在学校能尽可能接触到完成的工程项目管理。(3)熟悉BIM重要软件的使用方法,包括Revit、ArchiCAD、BIM5D等。(4)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运用BIM技术,增进对工程项目寿命周期过程、及其管理任务的理解,以更好地掌握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

3 基于BIM的工程管理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工程管理实践课程是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展开,从实习的内容来看,是从感性认识单项能力训练能力合成训练综合能力训练理性认识、实务技能的过程。借用BIM技术,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模块的训练。

3.1 基于BIM工程识图与构件识别

通过BIM建模软件,完成一实际案例的建模,BIM三维仿真技术比对,领会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学习识图理论知识,并有效提高理论知识水平;使学生识读建筑与结构施工图、直接明了的读懂安装专业、市政专业施工图,能够通过学习和应用各种标准图集,以及专业软件绘制施工图;通过学习MagiCAD等主流BIM设计系统掌握BIM模型的设计要领。

3.2 基于BIM工程造价招投标综合训练

学生通过实际建筑工程案例,结合BIM造价招投标,对建筑工程(土建、安装、装、市政、钢结构)计量与计价、造价控制、工程招投标、建筑工程合同、工程结算等核心专业知识与核心专业能力进行深入学习并掌握;学生通过BIM造价招投标综合业务模拟实训,熟悉并掌握建筑工程量计算、工程量清单文件编制、工程计价文件编制、招标投标文件编制、建筑工程合同编制、建筑工程虚拟建造、工程结算与审核、与BIM设计模型的算量对接等专业技能,整体提升学生岗位综合技能与素质。

3.3 基于BIM工程项目全过程动态管理

先通过BIM平台,对专业及行业有个全面系统的认识,提升兴趣,由浅入深,再逐步加强材料管理、钢筋管理、成本管理等专项管理技能,最后通过管理系统及配套案例,了解真实项目管理全过程。培养学生施工组织策划划能力、施工进度及成本控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提升整体的实战项目管理能力。

3.4 基于BIM的虚拟施工仿真训练

利用BIM的三维可视化功能再加上时间维度,可以进行虚拟施工。例如房屋建筑、安装工程、市政道路、市政给排水管网的建造等各种类型工程的模拟施工。使学生更有效的掌控施工管理。同时可模拟各构件的施工工艺,使学生有形象、直观的掌握施工工艺。

3.5 基于BIM的施工方案优化

基于BIM的虚拟施工流程为:构建信息模型按照施工方案建立虚拟施工模型按照时间节点推演各模型综合分析得到最优施工方案。在这样的流程下,BIM可以帮助找到一个最优的施工方案,为实际施工提供依据,并可最大程度减少信息征询单及变更通知单。可以在不浪费施工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情况下,对施工环节各流程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评价,有利于得出最佳施工方案,大幅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3.6 基于BIM的毕业设计

通过毕业设计,充分检验识图能力、钢筋工程量计算能力、施工技术、施工组织方案编制能力、工程项目管理综合能力。检验学生的理性认识、实务技能。通常根据专业特点,可设置基于BIM的三维建模及模拟动画、基于BIM的招标控制价文件编制、基于BIM的技术标编制、基于BIM的招投标管理、基于BIM施工过程管理等题目的毕业设计,充分运用BIM技术,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与市场需求接轨。

4 结语

当今BIM技术呈快速席卷建设行业的热潮,只有掌握最先进的技术,才能保证走在行业最前端。然而,推广这门新技术的最大障碍就在于应用人才的短缺。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要普及和应用BIM技术,首先应从职业教育开始,逐步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将BIM有效引入高校学术项目和课堂教学中,实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王陈远.基于BIM 的深化设计管理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2(04).

[2] 周衡,谢珊珊.工程管理专业基BIM的实践教学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15).

可视化工程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引滦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门新型的空间信息技术,它将地理学空间数据和计算机完全统一起来,实现了真实事物的空间位置与相关属性的有效结合,为用户空间信息管理的需求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用户还可以利用其空间分析功能和视觉表达功能来解决各种难题。

一、GIS技术的优势

地理空间数据库是GIS的建立基础,GIS是一种计算机系统,它可以通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支持来完成相关数据的采集、分析、管理、操作和显示。地理信息系统(GIS)主要采用地理模型分析的方法提供多种空间地理信息,在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中起到一定的辅助左右。GIS可以将其研究的对象描述、模拟和预测出来,也就是所谓的地理空间模型化,同时把模拟好的模型保存到计算机中。与普通的信息系统相比,GIS有着更优越的特点:较强的空间分析能力、广泛的数据来源、直观形象的工作工作方式。因此GIS广泛应用到空间数据查询和分析能力要求极高的各种领域中。

二、引滦信息系统简介

引滦入津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是引滦入津水源保护工程四个重要子项目之一,涉及到引滦沿线的所有七个管理处,覆盖整个引滦沿线的234公里的广阔地域。引滦信息管理系统要求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提高工程管理部门日常工作过程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及时性;(二)保证信息时的畅通性;可提供有效的工程管理依据和现代化手段。引滦工程的维护管理、实时检测、自动化监控等。

总体结构采用多层分布式结构,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层、数据支撑层、应用平台层、应用层及用户接入层,作为主要技术支撑的GIS系统能够进行海量空间数据管理和多应用整合,支持任意格式的基础和专题地理数据;支持多种数据类型融合,一体化存储与管理;具有完备的空间处理能力,支持大范围多图动态漫游;支持空间信息测量与分析,辅助功能决策。

三、基于GIS技术的引滦信息系统建设

(一)系统目标。引滦信息系统是在GIS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它面对的工作对象是工程管理和决策层,是一种可视化的动态水源保护系统,综合性较强。引滦信息系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完成虚拟对象的处理,最后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模型展现出来,将引滦输水工程的水雨情信息、工程信息等综合信息表现的更加准确有效。是工程管理和决策的有力支撑。

(二)系统结构。为实现数据的安全有效的存储、分析和共享,基于GIS的引滦信息系统采用B/S和C/S体系混合结构,在数据库管理方面,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完成数据的无缝集成,一是研究对象的空间数据管理系统,二是基于关系数据库的空间数据库。

(三)系统模块设计。

1.基础数据管理模块:维护系统、完成系统空间与非空间数据库的更新,加强系统基础数据时效性、准确性的提升。并对所有数据进行管理和维护。

2.检索与查询模块:即能够满足属性-空间的逻辑查询功能,也能够提供空间-属性的空间查询功能。因为GIS系统中的数据与地图上的点、线、面都是相互对应的,所以这两种方式的结果相同。

3.监测综合分析模块:通过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雷达遥测技术等高科技工具的应用,再结合相关基础、专题信息完成具体分析。可对一项或多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查询,将查询的结果打印输出。

4.辅助决策分析模块: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GIS技术,组建方法库、知识库、模型库,可根据需要在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构建新的模型,用以实现引滦工程资料的网络化计算机管理及进行相关的分析和判断,实现相关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协助进行输水调度、水资源管理、雨洪利用与防汛减灾及其输水安全方案的拟定、验证和优化工作。

四、功能实现

(一)电子沙盘。电子沙盘展示是面向引滦工程管理处领导层进行辅助决策活动的可视化模拟工具,主要是为引滦沿线的水工信息查询、输水优化、防汛减灾和景观分析提供可视化的支持。

它的建设基于现有数据情况(包括航空影像、设计图纸、基本地形图等),建成引滦入津真实三维场景和水利工程的三维模型,结合水情、工情等数据库的信息对不同时间或地点的水文、水工情况进行查询;根据各个闸、站的开、关以及引供水信息在三维环境下模拟闸站的运行情况和河道的水位、水头、水流趋势等引供水的调度情况;演示输水调度、防洪调度等运行状态下的水流趋势和相关的水工设施的运行情况,辅助决策者制定输水方案、防洪方案,对于方案结果进行模拟仿真和评价,对输水调度、防汛决策全过程提供技术支持,提高输水调度、防汛决策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最大限度地减轻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电子地图应用系统。引滦入津WebGIS系统是基于现代网络技术、Web技术和WebGIS技术,以电子地图为基础显示、查询、管理引滦入津沿线工程管理相关的水文、水工、输水、运行的状况信息,实现引滦入津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公开化、科学化和高效性。

(三)统计查询分析。实现引滦信息服务水雨情的统计分析功能。利用统计分析手段,实现对水利水雨情信息进行汇总统计和按照汇总统计进行结果分析。

(四)信息查询服务系统。可实现输水调度监控信息查询,查看有关实时或者准实时信息,如调令执行情况,各水库、闸门、泵站的水位、流量、能耗等信息。提供输水调度监控信息查询功能,查看有关实时或者准实时信息,如调令执行情况,各水库、闸门、泵站的水位、流量、能耗等信息。

五、结语

可视化工程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大数据;智能化;建筑;预施工;云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建筑业正在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以网络化、数字化、工业化为基础的智能化建筑应时而生.从现阶段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来看,工程施工管理智能化技术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且对于提高工程施工管理品质具有重大意义[1].但我国的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系统的功能并不全面,系统智能化运转效率也不高,导致建筑工程施工延期问题频繁出现[2].在建筑工程施工时,由于参与主体多元化,涉及到的信息类型也多种多样,一旦信息传递受阻,使得各方信息获取量不对等,就会造成误工、返工,使工程效率低下,影响建筑项目的施工进度.如果能实现信息的随时互通,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此类问题的发生.可见,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的大数据智能化平台对于建筑施工管理工作非常重要.本文尝试建立了大数据智能化平台,并将其应用于皓顺壹号院项目的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大数据智能化平台构建

皓顺壹号院项目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开发区,总建筑面积约42000m2,地下建筑面积约22000m2,地上建筑面积约20000m2,涉及到建筑、结构、暖通、给排水、电气等多方面,各专业人员在布置路径及标高时,往往难以综合考虑其他专业所需,给项目施工和综合管理造成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与皓顺壹号院项目的参建方河北拓扑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为长期校企合作单位,双方在此项目上进行了合作.在合作中,以品茗官方服务平台(BIMVIP)为载体,将工程项目与智能技术相结合[3],构建了大数据智能化平台.在平台中,综合了各专业模型的数据,将所有二维信息转化为三维信息,并针对项目施工特点,设计了项目预施工、项目施工、项目造价3个模块.在项目预施工模块,各专业的交叉问题一目了然.在项目未施工时,将项目施工各专业问题提前告知设计方与施工方,通过沟通,在平台中共同调整某一专业的图纸,使成本更低,施工更便利.在项目施工模块,能直观地对比施工计划与实际工作的进展情况,方便施工方、监理方、业主等了解工程项目的进展.同时,各方意见及变更均保存在平台中,形成电子档案,使工程管理工作更加有据可依.在项目造价模块,将清单与模型关联,进行资金曲线进度模拟,实时展示项目资金信息.各方均可查看清单工程量信息,并导出清单量报表.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管理人员是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的主体,也是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主体[4].在大数据智能化平台中,设立了云项目部、数据中心负责人、项目施工管理者,让企业各方参建人员共同为项目负责.数据中心负责人负责协调各方,管控建筑生命周期全过程,确定阶段性目标并对项目进度、技术、质量、成果等进行管理.数据中心负责人下设施工阶段负责人、设计阶段负责人,施工阶段负责人利用数据模型指导现场施工,并对施工阶段的质量、成本、进度、安全等进行综合管理;设计阶段负责人负责审核模型,对接数据变更及进行模型优化,并于开工前进行数据模型技术交底.项目施工管理者在大数据智能化平台可实时查看施工日志、动态问题,并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沟通,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管控.在项目施工时,施工管理者可将技术交底部分通过平台进行可视化三维展示和安全技术交底,并形成二维码.工人通过扫描二维码,可打开一个图文并茂的文档,看到交底范围、工艺流程、质量标准等内容.这样不仅能减少施工中的安全质量问题,而且能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技术素养.

2大数据智能化平台应用

在皓顺壹号院项目中,大数据智能化平台主要应用于4个方面.2.1生成建筑信息化模型.依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住宅建筑规范》《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等,创建柱、帽、墙、墙裙、板、柱、门、防火卷帘、车位及坡道等的建筑模型,并设置与其他专业易交叉的数据,如,地面的混凝土垫层铺设在均匀密实的基土上;卫生间、厨房等设有给排水设施的房间地面均低于同层楼地面20mm,向地漏或排水沟方向做0.5%的找坡等.依据《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等创建剪力墙、框架柱、梁、楼板、空调板、楼梯等的结构模型.水、暖、电专业依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等,创建给水管、热给水管、排水管(有压和无压)、消防管、采暖管(供水和回水)、空调冷凝管、雨水管、废水管、桥架等的模型.与其他专业易交叉数据,如照明回路在各层顶板现浇层或墙内暗敷,低位插座回路在各层地板现浇层或墙内暗敷,安装高度在1.5m以上的高位插座回路在各层顶板现浇层或墙内暗敷,地下室、水箱间、管井、公共走廊、楼梯间等非采暖房间明露的消防、给水管道均采取30mm的橡塑保温措施等.各方信息化模型创建完成后,在智能化平台中合成综合模型,见图1.2.2协调项目预施工.运用各方模型数据在智能化平台中进行预施工,通过虚拟仿真直观反映施工各方存在的问题,这样数据中心负责人就能及时与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协商,确定调整方案,如,电气管线应避热、避水,在热水管线、蒸汽管线上方及水管的垂直下方不宜布置电气线路;较难处理的问题应设置优先避让级,将有压管、无压管、低压管、高压管、常温管、低温管、可弯管线、不可弯管线、分支管线、主干管线分门别类,并根据优先级调整,得出预施工模型,见图2.通过大数据预施工模型可解决架空地面系统空腔敷设管线和地脚螺丝调平的问题;完成快装地板的拼接,使集成采暖系统布管灵活;通过空间分割,给轻质隔墙系统的布置提供可视化依据;检验快装墙面系统的拼装和集成吊顶系统的调平搭接质量,并预览饰面效果;解决排水系统胶圈承插的装配问题;检验集成门窗、集成卫浴、集成厨房等的布置位置及面积的合理性,保证有效的建筑使用面积.大数据智能化平台为施工管理提供了可视化的条件.由此可见,各专业通过预施工,可在工程施工前对交叉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借助模型,施工人员能更直观地对照二维图纸准确施工,减少因设计、施工沟通不畅导致的返工现象[5].2.3云管理项目施工进度.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越来越复杂,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多,而且施工的周期较长,可能会遇到各种不可测的因素,从而影响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导致管理工作效率较低.而采用智能化技术,实施智能化的管理,就能更好地应对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6].常规的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无法直观展示,难以进行实际工作与计划工作的校核,通过大数据智能化平台可以直观地对比实际工作与计划工作,有效地解决了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难点问题.在大数据智能化平台中,根据进度计划进行流水段划分,建立流水段关联模型;输入进度计划文件,将进度计划关联相应流水段,即可进行施工进度模拟,模型见图3.在施工模拟模块的进度计划中输入实际开始时间、实际完成时间,可通过在窗口中显示的不同颜色进行进度校核对比,找到实际工作和计划工作的差距.当实际工作和计划工作不符时,可以对计划总工期、里程碑等目标时间进行风险预警,各方可随时登录手机客户端查看相关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相应的一系列材料均形成电子档案,方便管理和后期追溯.2.4项目造价多算对比.将建筑信息模型导入大数据智能化平台中,可实现清单区配(将清单与模型时时关联);清单区配后,可进行物资统计,实现多维度物资查询.平台会将项目资金及相关资源信息按人、材等进行分类,进行进度模拟,实时展示项目管理信息.在清单与模型关联的基础上,智能设置进度计划时间,在展示窗口展示项目资金曲线、资源曲线等.各参建方选择任意流水段,可查看清单和工程量信息,导出工程量、清单量.针对不同专业,可分类进行物资统计并导出物资量.通过平台处理材料明细表的变更情况,分析实际施工的消耗量、分项单价、分项合价等数据,进行多算对比,有利于相关单位了解项目造价有无超标,并对项目成本进行有效管控.

3结语

通过大数据智能化平台在生成建筑信息化模型、项目预施工、项目施工、项目造价核算中的应用,使项目施工管理实现了可视化,增强了可操作性,有利于实现传统建筑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也为建筑施工管理中大数据智能化平台的推广提供经验.在皓顺壹号院项目中,通过应用大数据智能化平台,避免了给排水管道、通风管道、喷淋设备等碰撞问题造成的返工工期约22d,节约镀锌钢管15t,节省混凝土700m3,受到了各方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吴豪,王雪霞,.基于智能化技术的工程施工管理方式研究[J].科技风,2020(16):112.

[2]周亚东.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现状及策略分析[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9(2):76-77.

[3]谢章安.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及应用探究[J].江西建材,2020(6):172-173.

[4]夏令辉.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的应用研究[J].科技视界,2019(14):216-217.

[5]孙鸿昌,曹晓宁,赵其营.BIM技术在智能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创新应用[J].智能建筑,2018(3):18-20.

[6]张防全.建筑工程管理方法分析与智能化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0,5(4):149-150.

可视化工程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BIM技术;钢结构工程;设计制造

1 BIM技术基本特征

BIM技术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的简称,该技术通过数字化3D技术对建筑工程中涉及的多种信息进行全面的整合,实现了工程数据模型的构建。该技术综合了建筑工程管理全过程中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诸多环节的相关内容,将传统的建筑工程设计与管理的纸质文件转化为数字化文件,并以3D可视化的形式加以展示,提升了工程设计与管理人员提取与处理建筑工程信息的准确性与效率性。

1.1 参数化3D模型

BIM技术建模过程中应用的数据信息直接来源于建筑设计参数,通过参数化建模的形式直接将方案设计信息转化为3D模型,以此实现了建筑设计方案2D向3D的转换。参数化的3D模型完全与设计方案向契合,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能够通过参数的调整直接进行建筑结构智能化设计,保证建筑设计整体的合理性。

1.2 可视化技术

BIM技术的应用其主要特点在于设计方案与施工管理过程的可视化,以往的2D设计与施工管理方案转变为3D可视化模型,设计与施工人员能够通过直接的观察,实现设计与施工管理判断识别,进而完成相应工作的管理与优化。现阶段,建筑工程的体量不断增大,施工工艺应用也相对复杂,仅仅依据传统的方案数据往往难以从整体上对设计与施工工作进行把控,应用BIM技术在实现方案可视化的基础上,结合工期管理、造价管理等诸多因素对建筑工程进行全方位管理工作。

1.3 统一化的信息标准

当前,数字化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中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是不同软件平台或管理系统内部信息标准的衔接问题。当前,建筑设计与施工管理工作中应用的BIM软件执行的是IFC标准,也是众多信息处理软件的执行标准,因此BIM软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实现信息录入与数据输出,统一化的信息标准有效提升了设计与施工管理方案使用的便捷性。

2 BIM技术在钢结构工程设计制造中的应用

2.1 高度直观的可视设计

在应用BIM技术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3D模型能够有效实现建筑设计理解度的提升,能够方便的进行设计方案共享交流,数字化的信息载体有效提升了方案处理效率。同时,高度直观的设计结果为设计人员进行结构调整优化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

2.2 高度统一的关联设计

BIM的3D设计结果其基础是设计方案的数据支撑,相应的模型与数据是一一对应的,这种高度统一的关联设计保证了设计方案与实际成果的一致性,同时也有效实现了设计方案调整优化过程的统一性,避免了人为操作失误对设计结果的不利影响。

2.3 高效精确的自动统计

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形成的信息对于工程整体质量与成本造价等要点环节有着直接的影响。借助BIM技术,设计人员能够将工程设计的全部信息录入系统形成工程数据库,借助自动统计功能实现数据的全面收集整理,从而实现全过程施工质量与成本造价控制,获得理想的设计结果。

2.4 高效严谨的协同设计

BIM技术的应用是对建筑工程全过程的优化整合,通过数据信息可视化的形式为建筑设计与施工提供了协同工作的有效途径。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能够通过BIM技术提供的共享途径,不同部位的设计人员能够进行配合工作,有效避免了因信息传递不畅导致的设计偏差,维持设计方案的一致性。

2.5 快速及时的计算模拟

BIM技术应用优于传统建设设计方法的要点在于信息处理效率的提升,通过BIM软件内置的统计、计算、分析等系列功能模块,能够保证设计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实现设计流程的标准化控制,对设计方案与思路进行控制,同时对设计结果进行及时的评估。

3 工程实例分析

3.1 工程概况

某钢结构建筑工程占地面积5680O,总建筑面积118725O,总建筑高度为95.28m。该建筑顶端钢结构由钢桁架及连系梁构件组成,钢结构连接体系部分总高度25.5m,最大跨度55m,最小跨度是25m。该钢结构共有75个水平、斜向杆件安装连接构成。下图1为该建筑钢结构示意图。

3.2 BIM设计分析

本建筑工程钢结构部分设计使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建模分析,结合TERLA进行BIM三维放样,从而实现可视化工程设计。

(1)连体钢结构施工虚拟仿真技术

根据本工程实际设计参数通过BIM软件建立计算模型,导出CAD文件,形成TEKLA模型,结合该模型进行本建筑钢结构的整体分析,对施工节点进行细化,确定构件尺寸,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处理。

同时,应用BIM技术对TEKLA模型进行模拟施工,对构件提升、安装等施工工序进行模拟施工,通过可视化功能实现制造安装虚拟仿真,对体积碰撞等情况进行预估,为精确定位与顺利安装制定标准化流程。下图2为连体钢结构提升部分设计尺寸。

(2)复杂节点设计分析

作为钢结构体系中重要的载荷部位,梁柱连接点的应力较为集中,设计过程中应以此部位为设计重点。本建筑钢结构体系节点位置的构建类型主要包括梁、柱、斜撑、侧向连接杆等类型,具体设计尺寸为:钢梁截面700mm×300mm,柱和斜撑截面500mm×400mm,节点部位钢板设计为加强板厚度60mm。

根据结构节点应力特性与制作安装施工流程进行节点位置的设计,其基本要点为:(1)桁架平面内部载荷设计标准应强于平面外部设计标准:(2)主桁架载荷设计标准应强于次桁架设计标准;(3)桁架单元载荷设计标准应强于联系杆件设计标准;(4)钢结构体系中的各构件设计应保证结构体系中得整体协调性与稳定。

同时,为了保证各节点施工质量,节点部位在钢结构制作车间内用大型机械制做成整体节点,由于构件截面比较大,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对每个杆件进行精准定位后安装,本工程采用TEKLA进行深化设计,优化节点设

计,达到精确放样,从而保证了节点制作、安装质量。

4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建筑工程领域中应用较为广泛的BIM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因其突出的参数3D化、模型可视化以及信息标准化在建筑工程实际使用中收到了理想的效果,成为了行业工作者们关注与研究应用的热点内容之一。BIM技术在钢结构工程设计制造中的应用,有效提升了设计与施工管理的科学性,为提升建筑工程质量,保证建筑实际使用性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子浩.BIM技术在钢结构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可视化工程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信息化监理;重要性;问题;系统完善

基础设施建筑行业现在已经形成了较规范的监理机制,监理作为业主和施工方之间有效的沟通桥梁,可以界定施工质量的范围并做出评定,从而有效地控制工程的质量与进度。建筑行业的监理制度给信息化建设起了良好的借鉴作用,但是不能生搬硬套,实践证明生硬模仿是鲜有成效的,必须结合行业的特点做出调整。

1、信息化监理概念、特征

依据信息产业部《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暂行规定》,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是指依法设立且具备相应资质的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受业主单位委托,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合同,对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监理的主要业务范围有信息网络系统、信息资源系统、信息应用系统的新建、升级、改造工程。根据国内信息系统监理的实践,它涵盖计算机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结构化布线工程、智能大厦工程、软件工程、系统集成工程以及有关计算机和信息化建设的工程及项目。该监理的中心任务是科学地规划和控制工程项目的投资、进度和质量三大目标,并以此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和质量。

2、信息监理出现的原因

90年代中期后,在我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国家发展战略带动下,各级政府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浪潮开始持续高涨。但是据统计,约有70%的IT项目超出预定的开发周期,20%-50%的大型项目超出计划交付时间;90%以上的软件项目开发费用超出预算,从软件工程的角度来讲,这是不符合工程化高度可控制性的需求。许多官员、专家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希望从已经广泛应用的建筑监理中获取经验,在这种情况下"信息监理"(丙方)应运而生,其主要作用是界定甲方(业主)的要求,监督和评定承包商(乙方)的进度和质量。如何利用公正、客观、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对信息化建设工程的合同、质量、进度、资金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是"甲方"、"乙方"、"丙方"三方共同急于解决的问题。

3、信息监理的重要性

信息化工程项目具有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技术含量高,所涉及的领域广,而且在信息化项目建设中很多业主单位了解和熟悉信息技术的人才不多,缺乏自身对信息系统工程的控制能力,这就使得在工程中业主和承建方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很难保证工程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应运而生。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利用其信息技术的专业背景和项目管理经验背景在信息化项目中把业主和承建单位有机的联系起来,有效的弥补双方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利用专业化服务可以帮助业主单位更合理的高征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并能客观合理的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在信息系统工程中承担了大量工程管理工作,有效减轻业主方工程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客观上为业主方节约成本。

4、信息监理目前的问题

规范、高效的信息化建设必须引进监理机制,这已经成为许多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共识。正是基于对此的认识,2002年11月28日,信息产业部正式颁布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暂行规定》。其中规定投资在200万元以上的信息化项目必须有第三方的监理。这在制度上拉开了我国信息化建设走向科学化、专业化的序幕。但是随着一些信息化工程监理的实施,很多信息化监理公司发现在具体操作层面出现众多棘手问题。例如监理公司在接到一个项目后,会根据工程的不同子系统撰写例如《监理大纲》、《监理规划》、《专业监理的分配计划》、《监理工作总结》等文档来力图规范整个项目的进程和质量。但在"乙方"交付工程之前"监理"方根本无法看到"乙方"真实的"工程现场"。即便监理方坚持"五控制,两管理,一协调"(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安全控制、知识产权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工程协调)的原则。但是整个监理过程还是会陷入"监理黑洞",还是难免会出现进度拖延、资金超支等问题。

原因是什么?我们发现"信息化监理"很大程度上是参考了建筑行业的监理模式,但软件工程与建筑等一般工程不同。首先软件工程属于知识高度密集,开发过程复杂多变,能见度很低,而建筑行业监理方在施工现场随时可以对工程的进行、质量进行现场监理。而信息化工程监理根本就没有什么施工现场可以考察,工程进度、资金使用情况、软件质量、合同执行情况也难以掌控。这就造成信息化监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操作性"差、"能见度"低的主要原因。

如何能让"信息化监理"在实施监理的过程中做到完全可视化的"五控制、两管理、一协调"呢?首先,要建立信息监理国家标准;其次,"信息监理"迫切需要营造一个"软件建设现场",将工程建设过程可视化。"信息化工程监理系统"的理念由此孕育而出。

5、信息监理系统

那么"信息化工程监理系统"是什么呢?简单说是将信息化建设的工程过程可视化,不仅可以监控软件开发的全部过程,而且可以随时看到项目的进度、资金的使用情况。由于整个信息化建设是在这个系统上完成,从前期的需求调研到整个开发过程(编程、测试、集成等)直至最后的软件交付,所以确保了整个项目软件的安全性和知识产权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了"信息监理黑洞"的问题。实际上在建筑行业中,也有这样的监理信息系统。

在以往的信息化工程建设监理中,由于缺少有效的管理和沟通的桥梁和工具。经常会导致甲、乙、丙三方信息失真,沟通困难,甚至监理方无法确切得到"乙方"的"建设"资料。利用软件工程监理系统,则能给三方提供一个实时的信息交互系统,从而大幅度提高建设效率。

信息化监理需要将软件开发从立项到验收的每个环节都变得清晰可见。同时还要审核开发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文件、代码以及反复的系统测试,如此才能够保障软件质量。信息化工程监理系统恰好能达到这一目的。它能对被管理的信息化工程项目的范围、工程过程、建设质量、项目进程、人力资源以及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等随时进行全方位可视化监控管理,以把各类风险尽可能降低到最少。

除此之外,软件工程监理系统还能有效地保存信息系统建设中的软件资源,并积累软件项目管理的各类管理模型,提升管理决策能力。可以说通过这个系统,信息化建设中的监控管理、协调沟通、经验积累等一系列问题都能得到完善的解决。

6、展望

可视化工程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BIM技术,可视化,全过程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以下简称BIM)技术是在CAD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计算机多维模型信息集成技术。BIM技术的作用是使建设项目的信息在规划、设计、建造和运营维护全过程充分共享,无损传递。

1国内外BIM技术发展对比

BIM技术在发达国家发展迅猛,它们建立了自己的发展战略,美国、英国、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已经建立了相关技术标准,大量工程都采用了BIM技术进行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以下列举几个主要国家的BIM发展概况:

美国是首批应用BIM技术的国家之一。自2002起,美国政府很多部门就开始应用BIM技术来协助他们的工作,如美国总务管理局(GSA)、美国陆军工程兵(USACE)等。美国国家建筑科学研究院也在2007年12月了美国国家BIM标准(第一部),目的是为未来的BIM标准提供发展方向。

韩国在BIM技术应用上也十分领先。多个政府部门都致力于制定BIM标准,例如韩国政府供应局和韩国国土海洋部等。韩国国土海洋部在2010年1月分别在建筑和土木两个领域上制订了BIM应用指南,该指南为开发商、建筑师和工程师采用BIM技术时必须注意的方法及要素做出了详细的说明。韩国BIM实施和具体路线图的内容包括:自2012至2015年,全部大型工程项目都采用BIM4D技术(3D+成本管理),于2016年前实现全部公共工程应用BIM技术。

新加坡建筑与工程局(BCA)准备于2015年前,强制性执行电子化递交建筑、建构、设备的图纸。该强制性电子化递交图纸的目标是降低审图所耗时间和资源,提高审图效率。该局定下目标,于2015年前,超过八成的建筑业企业广泛的运用BIM技术。政府的公共部门也为运用BIM技术起到带头作用,计划于2013年年起,所有的新建筑项目必须应用BIM技术。除此以外,该局在新加坡注册了公司并建立了BIM基金,希望鼓励企业在建筑项目上把BIM技术纳入其工作流程,把BIM技术运用在实际的项目当中。新加坡2013年3月《Singpore BIM Guide》(第一版)。

香港房屋委员会对于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应用非常重视,他们借BIM技术来优化设计,改善协调效率和减少建筑浪费,从而提升建筑质量。香港房屋委员会的计划:在2014年至2015年,将BIM应用作为所有房屋项目的设计标准。自2006年起,已在超过19个公屋发展项目中的不同阶段应用了BIM的技术,为了成功地推行BIM,订立了BIM标准、用户指南、组建资料库等等设计指引和参考。这些资料有效地为模型建立、管理档案,以及用户之间的沟通创造良好的环境。

为了跟上世界技术发展步伐,我国住建部编制了建筑业"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推进BIM协同工作等技术应用,普及可视化、参数化、三维模型设计,以提高设计水平,降低工程投资,实现从设计、采购、建造、投产到运行的全过程集成运用。

我国目前正处于BIM标准的制定研究阶段,2009年开始,清华大学开展为期两年的CBIMS的理论和实证研究,2012年1月10日,全球二维和三维工程设计软件的领导者欧特克有限公司(Autodesk)与清华大学签署了为期三年的战略合作备忘录。根据该备忘录,欧特克将对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在CBIMS(China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Standard,中国建筑信息模型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中给予技术、培训和成果推广等方面重要支持,以进一步深化BIM在中国工程建设行业中的应用,推动工程建设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 BIM设计技术的研究与创新

我国BIM技术研究有所创新,为便于研究推广该技术,研究者将BIM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专业BIM(Professional BIM)、阶段BIM(Phase BIM,包括工程规划、勘察与设计、施工、运维阶段)和全生命期BIM(Lifecycle BIM),上述三个层次的BIM 均简称为P-BIM。P-BIM概念的引入为中国BIM标准编制提供了技术路线和工作方法,基本思路是以中国建筑工程专业应用软件与 BIM 技术紧密结合为基础,首先开展专业BIM技术和标准研究,用BIM技术和方法改造专业软件,形成专业BIM;将专业BIM集成,形成阶段BIM;最后将各阶段BIM 连通,形成项目全生命期BIM,成功实现中国BIM。

基于P-BIM的研究思路,众多的软件开发公司致力于专业BIM软件的开发应用,如节能模块软件,算量模块软件等,这些模块软件在实际工程中已经逐渐推广使用,效果良好。但有了模块化的专业BIM技术后,如果不进行系统化设计而形成技术链条,就达不到BIM的技术优势。

中国著名BIM技术研究专家何关培先生指出: BIM给建筑业带来生产方式的最根本改变将是从业人员从完全利用图形完成工程任务到主要利用模型完成工程任务的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工程项目生命周期内图形的使用范围和频率会逐渐减少,模型的使用范围和频率会逐渐增加。BIM对建筑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其转变的核心内容应该是清楚的,简单地说就是从用图形到用模型的转变。BIM技术在设计领域的应用可以实现以下几个作用:

(1)增强建筑设计可视化;

(2)满足技术进步对建筑设计的新要求,应对复杂建筑的复杂要求;

(3)增强设计各工种之间的技术衔接,提高设计质量,优化工程设计;

(4)降低设计工作者工作强度。

BIM技术在国外已经运用比较广泛,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标准,而国内的使用却刚刚起步,这个不仅仅和技术发展水平有关,还和建筑制度本身有关系,发达国家的建设体制是建筑师负责下的建筑设计与施工流程,所有工作由建筑师把握,而我国分阶段的苏联模式,各个工种之间相对独立,有自己的设计习惯和设计软件,每项工作几乎都是在重复建模与计算,这种工作模式的弊端在新技术冲击下就显现出来。技术进步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BIM技术在国外的使用 在国内的试点推广都表现出了其强大的优势。BIM技术在一般设计机构,一般设计项目中的使用已经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BIM在国内外应用的现状及障碍研究.何清华,工程管理学报,2012(01);

[2]中国建筑业BIM发展的阻碍因素分析.潘佳怡,工程管理学报2012(01);

[3]基于BIM的深化设计管理研究.王陈远,工程管理学报2012(04);

[4]中国工程建设BIM应用研究报告.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商业地产专业委员会等,2011;

[5]GRAPHISOFT ArchiCAD基础应用指南.GRAPHISOFT中国区同济大学出版社,2013;

[6]GRAPHISOFT ArchiCAD高级应用指南.GRAPHISOFT中国区同济大学出版社,2013;

[7]BIM总论.何关培.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8]那个叫BIM的东西究竟是什么. 何关培.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上一篇:农村义务教育范文 下一篇:电商课程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