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演讲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15 19:34:21

课改演讲材料

课改演讲材料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英语教师;角色转换

新课改标准的实施对高中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行为和思想都带来了新的挑战,高中英语教学要想实现与新课标的接轨并满足新时代英语教学的要求,需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需要教师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师教学模式的改变又来源于教师角色的转换。因此,首先必须转换高中英语教师的传统教学角色,并以此为基点,才能实现新课改对英语教学的要求。本文针对新课改形势下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误区,重新认识了教师角色的定位,并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实现新课改形势下高中英语教师角色转换的有效途径,以更好的促进英语教学。

一、新课改形势下高中英语教学的误区

近年来, 随着高中英语新课改的全面推进,很多学校都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改革,这些创新打破了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调学生主体的同时忽略了教师的重要性

高中英语新教改强调“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新理念,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是确保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但是,一些学校虽然强调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但是却忽略了高中英语教师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的合作交流学习中,让学生自由讨论、自主学习,小组成员也自由选择;在合作交流过程中也没有发挥教师引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从而导致学生所探讨的问题漫无边际,没有终点;以至于大部分交流讨论的内容都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无关,合作与交流也只是一种形式。这种缺乏实质性的自主合作交流,自然也无法达到新课改要求的效果。因此,在强调学生主体的同时,我们还应重视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作用。

(二)重视合作学习的同时忽视了自主学习

在新课改全面推进形势的影响下,部分学校为了显示新课改的成效,一味追求课堂氛围的活跃,从而使合作交流学习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虽然这些举措显示了各校推进新课改的决心,但是这种做法混淆了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学习的主次地位,忽视了自主学习基础的重要地位。

众所周知,自主学习是合作交流学习的基础,没有自主学习的过程,合作交流学习只是形式,只有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难点和疑点后,通过彼此交流探讨,并在教师的参与引导下,讨论解决疑难点,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合作交流学习的目的。而学生在没有自主学习、没有经过自主思考前提下直接进行的合作交流,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更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因此,我们在重视合作交流学习的同时不能忽略自主学习的基础地位。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理想的方式应该是以自主学习为主,合作交流学习为辅,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的能力,也能实现合作交流学习的目的。

(三)缺乏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由于受长期传统思想的影响,许多高中英语教师仍然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一方面,讲解语法、词汇知识仍然是大部分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的内容主要侧重文章内容的分析,教师无法结合文章内容引导学生查阅相关信息进而组织学生以文章相关内容为中心展开交流讨论,这不仅造成了学生缺少综合应用英语语言的实践环境,而且还导致了很多高中学生不懂得如何熟练的应用所学英语知识来表述自己的观点,这也是当前高中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普遍出现的“不懂得说”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英语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而当前的英语阅读教学由于受高考的影响,大部分都是以短篇文章教学为主,在教学内容中很少涉及中长篇文章,也没有引导学生阅读中长篇英语文章,从而不仅制约了学生拓展英语词汇和英语知识的空间,无法使学生加深对英语语言的理解,而且也限制了英语阅读教学的延伸性和拓展性。

二、新课改对高中英语教师角色的新定位

造成新课改形势下高中英语教学以上误区虽然与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但是,英语教师角色的转换是最主要的因素。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教师的主要角色是管理者和知识传授者;但是,在新课改形势下,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师有了新的定位:

(一)由教学管理者转换为组织者

英语新课改主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点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人情感,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感受乐趣,并通过乐趣促进英语学习。要想达到高中英语新课改的要求,教师不仅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恰当的导入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做好英语教材的整合;同时,教师还需要在给予学生良好的英语交流环境和时间的基础上,保证课堂的有序性。新课改的这些要求促使高中英语教师的角色由管理者转换成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组织者。

(二)由教学主导者转换为引导者

新课改使高中英语教师从教学主导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了教学引导者,这也是新课改对英语教师角色的核心定位。一方面,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知识量增大、更新速度加快,以及学生获取知识渠道的多元化,英语教师更应当注重学生的引导,通过方法的传授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英语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成为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引导学生自我选择、自我调节,并不断引导学生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进。

(三)由传授者转换为教学参与者

新课改要求英语教师由以教师为中心、教学为主体的知识传授转变成共同参与构建学习,从而使教师成为师生合作学习的帮助者和参与者。在英语课堂教学的合作交流中,英语教师通过对每个小组的关注,与每个小组的探讨和交流,以及帮助解决问题的过程使教师本人也参与到了教学过程中;而且,英语教师在教学引导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参与某组的合作与讨论,积极探讨,使自己融入小组讨论,融入课堂教学。

三、实现新课改形势下高中英语教师角色转换的途径

为了更好的实现高中英语教师角色的转换,结合本人多年新课改的教学实践,高中英语教师应当从以下方面去努力: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同时认识到教师的重要性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高中学生的发展是高中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同时认识自身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角色的重要性。一方面积极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根据自身体会和经历提出良好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有效的组织学生自主合作交流学习,并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从而不仅真正体现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也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以活动为中心,不断创新教学方式

根据新课改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模式,本人建立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模式,以班为单位,以活动为中心开展教学,在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角色的作用,并通过以下方式,不断创新教学方式:

1、课前演讲

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并使高中英语课前三分钟更有成效,我每堂英语课前安排1名学生进行5分钟的课前演讲,学生按学号顺序依次进行,前三名同学提前准备材料并经由我审阅,演讲的材料可以是学生写的演讲稿,也可以选取现成的材料,演讲后由学生提三个问题,最后由我总结。

例如:曾经一个学生准备了一篇环境污染的演讲稿,由于之前在我的要求下,该学生做了大量练习,准备很充分,因此在演讲的时候能基本脱稿演讲,并且表达清晰、声音洪亮,还能有效的利用肢体语言;虽然由于紧张,语速比较快,有点像在背书,但是相信经过多次的这种练习,该学生会得到很大的改善。之后,该学生提出了三个问题:What solutions are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Which problem is still serious? It is whose duty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其他同学也能很好的回答这三个问题,如果教学需要,在此基础上我还可以安排学生对此话题进行分组讨论。最后我做总结,总结了该学生好的值得学习的方面,并指出了不足。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活跃性和趣味性,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2、角色扮演

情景教学和角色扮演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真实性和趣味性,还能促进学生轻松投入有趣的课堂中大胆的说英语、用英语思考问题,从而使学习更有效。因此,我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时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首先提前给定情境,然后分组,由学生选择角色,并安排一周左右时间的练习,然后由学生表演,最后由学生自我评价,并由我最后总结。

例如:在学习完课文 Unit 2 Healthy eating 后,我为学生设立情境和角色,假设担心自己太胖或太瘦区看医生,医生在饮食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两人为一小组,一人为病人另一人为医生,在三分钟内利用课文所学的句型尽可能多的展示自己的对话。其中一组学生的对话如下:

(Doctor—D; Patient—P)

D: Now what’s the matter today?

P: I think I am too fat and I would like to be thinner. What should I do, doctor?

D: I think you ought to eat well and exercise more. You need to do some running every morning before breakfast. Then you will be sure to lose weight.

P: Thank you, doctor. But what should I eat?

D: Every day you should eat plenty of fruit and vegetables. You mustn’t forget to eat some meat and fish and only a little sugar and fat.

P: What about cola and ice-cream?

D: No, they contain a lot of fat, so try and do without them. Come back in a week and I hope I shall see you a little thinner!

P: Thank you, doctor. I will!

通过这种角色扮演,不仅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换,而且促进了学生动脑思考、动嘴说英语的能力,也使学生能迅速掌握所学英语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课堂竞赛

课堂竞赛不仅可以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因此,在实践中,我结合所教课文的相关知识,通过猜谜、抢答、知识竞赛、背诵竞赛等方式,利用一些小奖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竞赛,促进学生的学习。

例如,在学习COMPUTER 这课之后导入新课之前,我设计了一些谜语让学生抢答,让学生回顾电脑的相关知识,如:The set of keys for operating a computer or typewriter(keyboard), a screen that shows information from a computer(monitor), a machine for printing text on paper, especially one connected to a computer(printer)等,通过谜语抢答的形式,不仅使学生回顾了所学课文的相关词汇,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下一课文的积极性和热情,很好的达到了教学设计的目的。

通过竞赛的形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了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三)借助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学有效改变了传统的英语翻译教学模式,使知识的传递更具艺术性和感染力。因此,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多媒体将教学内容结合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同步展现,将英语教学置于真实的情境中,增强学生的感观。例如在学习Hurricane(飓风)这篇文章的时候,我通过在课堂导入环节播放飓风视频,提高了学生对飓风的直观认识,加深了学生对飓风的直观感受,进一步促进了后续文章内容的学习。另一方面,我在各种教学活动中以多媒体为工具,引导学生在教学范围内进行自主交流学习。例如,在以小组知识竞赛方式来学习课文HIV/AIDS:Are You at Risk的时候,为了确保竞赛内容在教学目的之内,我通过多媒体将一些提示性问题展示出来,如:World AIDS Day? How do people get AIDS? The symbol of it (red ribbon) 等,从而启动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以上是本人在多年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出来的一些经验。总之,在新课改形势下,高中英语教师只有积极重视教学改革,实现由知识传授者向教学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综合转变,并将新的理念渗透到高中英语教学中,才能进一步优化英语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结论

高中英语新课改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的统一。因此,针对新课改形势下高中英语教学的误区,教师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同时认识到教师的重要性,积极转换角色;并以活动为中心,通过课前演讲、角色扮演、课堂竞赛等方式,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并借助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环境。通过转换角色,加强英语实践环节教学,丰富英语实践教学内容,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以适应国家新课改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朱澎涛.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0)23-24.

[2]禹春艳.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新探[N].学知报,2011年6月27日,第A03 版.

课改演讲材料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育视域;教师演讲;评价机制

教育视域中教师的“演讲”指在学校由教师围绕特定教育目的针对学生、同仁、家长等进行演讲,是因教育形势的需要而采取的一种有效教育行为。首先,教师必须具备教师资格,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职称;其次,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学校的教学活动是因教育发展需要围绕教育目的开展,有教育性。要体现“演讲”的专业性和教育性,应该思考三个层面:(1)为什么讲;(2)讲什么;(3)怎么讲。

一、夯实教师基本功,为“演讲”奠基

教师基本功和教师演讲的关系就像“扎马”和“出招”的关系,马步扎稳,出招便得心应手。教师基本功有:表达能力、板书能力、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设计能力。“演讲”准备与教学设计相似,教师通过教学设计、实践,日积月累形成个性化的思维习惯,这些习惯作用于“演讲”,形成个性的风格。

二、认真思考“三个问题”,为演讲增色

“三个问题”就是指上面提到的三个层面,即:为什么讲、讲什么、怎么讲。这些问题想清楚,把自己的思想变为别人的思想才有可能。

1.为什么讲,指向主要是“动因”和“目的”

教育活动中,教师“演讲”的“动因”有两种,一种是学校工作安排,在特定时间、场合由领导指派的“演讲”,是被动的;另一种是职责范围内,由于工作需要,自觉组织的“演讲”,是主动的。不管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教育目的都很明确。但“被动”心态去“演讲”和“主动”心态去“演讲”,效果迥异。我认为,如果“演讲”活动确定了,教师要调整心态,化“被动”为“主动”,围绕“教育目的”全身心地准备,这是“双赢”的!

2.讲什么,指向主要是“材料的整合”

材料整合要符合三个原则:(1)有意义;(2)有意思;(3)有针对性。为推进新课改,我给教师作了题为《更新观念 推进课改》的专题讲座,讲座用案例形式。一次,一位教育专家听地理公开课,教师把中国地图拿出来问学生:“你们看中国地图像什么?”有的说像公鸡,有的说像山羊。这是专家第一次听说中国地图像山羊,并惊讶地发现中国地图更像一只有胡子的山羊。教师不由地看了几眼说像山羊的学生:“你们再看看像什么?”学生依然回答说像山羊。想必那位老师认为在他的课上出现这种荒谬的答案是丢他的脸,便恶狠狠地再问:“你们再看看真的像山羊吗?”他把“再”字说得震天响。学生胆怯地说:“像公鸡。”教师提高嗓门再问全班:“中国地图像什么?”全部回答:“像公鸡。”教师满意地笑了。这样的案例发人深省。

3.怎么讲,指向主要是“内容呈现的形式”

有三种形式是学生、家长、教师比较喜欢的:(1)讲故事,寓教育思想于故事之中;(2)讲案例,用典型案例唤起反思;(3)做互动,让受众参与到活动中来。另外,演讲时应脱稿,拿稿件念,听众马上怀疑你的“水平”,参与积极性会打折扣。当然,如果你对演讲主题把握到位,那么你演讲时就不可以依赖稿件,而且能与听众进行神情互动,点燃听众的热情。

新春表彰会暨家委会成立大会上,我给家长、学生作了《自信自强 携手共进》的专题发言。天气比较冷,大家把手藏在口袋里,为了营造热烈的氛围,我首先引导大家做一个互动游戏。游戏很简单,请先伸出左手再伸出右手,然后用左手掌心不断使劲拍打右手掌心,顿时掌声一片,大家得到热身,后面演讲就顺利了。接着,为了激励后进生,我引用了两个事例。事例1为《蝴蝶的启示》:有人从裂开缝的茧里发现一只蝴蝶在痛苦地挣扎,他于心不忍,拿剪刀把茧剪开,蝴蝶破茧而出。蝴蝶翅膀干瘪,飞不起来,不久就死了。这个故事启示什么呢?蝴蝶必须在痛苦挣扎中锻炼翅膀,翅膀硬了才能破茧而出,飞得起来!事例2为新东方总裁俞敏洪北大演讲:俞敏洪是北大学子,前不久受北大邀请去北大演讲。我们不禁发问:北大学子那么多,为什么就请俞敏洪呢?原来俞敏洪在北大读书时,成绩并不突出,但是通过努力他创立新东方教育集团,这可能就是请俞敏洪演讲的主要原因。俞敏洪演讲时,提出一个观点: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有两种动物,是雄鹰和蜗牛。雄鹰凭自己的天赋,很容易就飞上金字塔顶端,而蜗牛要爬到金字塔顶端必须经历千难万险,它不能一次就爬到顶端,可能爬一段就掉下来,再爬上去,再掉下来……蜗牛经过努力,尽管时间长,但是最终到达金字塔顶端。俞敏洪强调:蜗牛到达金字塔顶看到的景象和雄鹰是一样的!结合自身的经历,俞敏洪说,只要有信心,同样的事别人花三年,我可以花五年,五年不行就十年,但一定要成功。最后我强调家长最关注的两件事:第一安全,第二质量。我介绍学校的办学理念“健康第一,追求卓越”,介绍学校是如何从“物防、人防、技防、制防”等保证学校人、财、物的安全,是如何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以促进师生健康成长的,是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引导师生不断进步的。

总之,教师演讲要做到:主题明确,对听众有帮助,有教育性;材料贴近听众,与听众利益相关,有针对性;脱稿演讲,神情互动,有个性,这样才能有“思想共振、心灵共鸣”的演讲效果!

课改演讲材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课改;演讲与口才;教学探索;教学实践

演讲与口才是一门以传授基础知识为先导、以形成能力为归

宿的能力训练课,它的教学重点与核心应该落脚于学生的训

练与提高上,如何借助新课改提供的平台,让学生从被迫学转为乐

意学,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为主动探索者,从课堂的倾听者转为参与者是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笔者有意识地在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下面以演讲

与口才课程为例,谈谈个人的心得与体会。

一、对教学理念的思考

《礼记》中说:“有自修之心则来学,而因以教之。若未能有自修之志而强往教之,则虽教无益。”显然,如果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毫无兴趣的,教师的教学从本质上说就是失败的。如何打开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使学生真正融入课堂,将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这是教学理念中首先应该思考的问题。

笔者阅读了大量中外教育家的教学名著,认为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想要让学生真正做到兴趣学习,教师首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即将教师讲授、学生静听的授课模式转变为师生共同活动、共同探索、共同总结的新模式,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订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教学的重点不再是知识的系

统性与完整性,而是对于学生真正有所受用的全面性与实用性;教学中应将书本降到次要的地位,活动是主要的,教学也不再限于教室之内;教学的载体不再仅仅是指定教材与参考书,还应该将相关的教具、影音资料等引入课堂;教学评价不再只是期中、期末的一张试卷,而应将学生的活动与进步作为考核中最重要的因素。

二、对教学实践的创新

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笔者结合演讲与口才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做法。

1.优化课堂设计

教师在备课阶段要科学设计教学环节,丰富教学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辅之以教师的讲解、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笔者在教学中科学设计教学的每个环节,在本课程的首节课上已将本学期学生课前展示活动告知所有同学,要求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每节课上课之前以幻灯片演讲的形式汇报本小组的主题,汇报内容可由各小组自行商量,可涉及时事新闻、社会生活、所感所悟、书评影评等。

在教学资源方面,笔者除了使用传统的教材及参考书之外,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大量的现代教学资源。如,在讲授普通话语音训练章节中,笔者截取了“新闻联播”节目中主持人的报道片段,让学生自我对比,找出问题,纠音训练,最终模仿提高;在讲授演讲口才章节中,笔者让学生观看了中央电视台记者柴静在“感动中国”节目中的演讲,也让学生欣赏了风格迥异的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

在高校的即兴演讲;在课后的思考与作业布置环节中,笔者选取了大量新颖且具有启发性的材料让学生进行思考与演讲练习,这些素材往往是大学生关注并且感兴趣的,因而作业完成的效果非常

理想。

在教学方法上笔者主要使用了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讲练结合法、小组讨论法、模拟教学法、游戏互动法及角色扮演教学法等。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课前的幻灯片演讲以及课后作业任务的完成都主要采用了项目教学法。此外,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笔者在课堂的具体实践中也会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在讲解求职口才章节时,笔者采用了角色扮演法和模拟教学法,在课堂设计中专门设计了求职模拟招聘活动,让学生分角色扮演面试活动中的求

职者、面试官,并由学生担任模拟活动的主持人及评论员。学生在课下为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充分准备,教师进行课外辅导,整个教学活动完整统一,教学效果显著。多种教学方法的采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在活动中锻炼了学生综合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应变能力,使课堂真正地“活”了起来。

2.采用教学新模式,启用科学的评价机制,将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有机统一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借鉴了“导”与“引”的教学新模式。在具体的教学中,笔者所扮演的角色就是指导者,指导及组织安排教学工作,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表演空间,让他们施展才华,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主“导”,学生主学,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引”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在基本理论知识上的“引”,即笔者根据每节课的教学重点,拟出若干思考题,拓展学生思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使他们在亲身思考与探究中解决疑点与难点,将课堂教学内容引向深入。二是在课堂实训中进行的引导,包括课前的辅导与点拨、课堂氛围的塑造、学生实训过程中的适时点评等。

教学评价是引导课程改革、鉴定课程建设成果的重要手段。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特别关注动态生成的活动评价、教学过程的情景评价、个体差异的客观评价以及对活动学习成果的展示性评价。笔者阅读了许多专家、学者提出的多种评价机制,最终从高职教育课程评价的内涵及特点出发,采用了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法多元化和评价标准多元化相结合的科学评价机制。

三、对教学效果的反馈

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与思考,笔者认为,教学效果从总体上讲是显著的。(1)可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认真准备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教育教学创新。(2)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了教学互动,增强了教学实效。(3)融洽了师生关系,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便于教学沟通,对演讲与口才课的教改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4)学生的演讲与口头表达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普遍反映自己的普通话有所进步,与人的沟通能力也进一步加强了。但是,由于笔者教学经验尚浅,教学理念的深度与广度还有所欠缺,在具体的教学中也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这些都是需要笔者在将来

的教学中改进的地方,希望可以和同行们互勉互励。

参考文献:

[1]赵祥鳞,王承旭.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2]朱强,江荧,戴晓东.传统教学方法与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对比研究[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

课改演讲材料范文第4篇

案例一:老师提前两天发下预习学案,然后课上前五分钟先由学生在讲台上演讲成语、同义词辨析或佳作鉴赏等,其他学生边听,边记,老师在一边倾听,最后点拨总结,然后检查、点拨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案例二:老师在发预习学案的同时有计划地布置一定量的基础知识或作文材料让学生熟背。在上课后的前五分钟,老师先让学生们有计划地温习以前所学的有关知识点,与此同时再找4名同学上黑板,以小纸条的形式检测前一天布置背诵的相关知识点,然后老师依次检查每个学习小组的语文检查员,了解组内成员预习学案和背诵内容的完成情况,同时每个小组抽查1—2名同学的笔答作业和背诵作业的完成情况,最后师生共同点评上黑板的四个同学的完成情况。

在这两个案例中,案例一的课前延伸内容仅局限于一份预习学案,课前五分钟学生只是听了、记了、了解了主持演讲的同学所介绍的内容,它的知识容量就是五分钟的知识容量,老师只起了一个点评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演讲学生霸占着课堂,老师学案的检查也只能拖到演讲结束之后。

案例二中,学生课前延伸的内容不仅有预习学案,还有老师布置的其它知识点,在这五分钟内,绝大部分学生在忙着温习加固已学知识点,老师通过让学生上黑板、检查语文检查员、抽查部分学生等措施,在较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加大了老师检查学生的力度,狠抓了课前延伸的落实,这短短的五分钟就像冰山一角带动了学生课下大量时间的语文学习,这五分钟的知识承载量不仅仅局限于五分钟了,这是寸秒寸金的五分钟。

通过上述案例分析,我认为要想在新课改的形势下,让语文的学科能力得到长足发展,就应删除浮皮潦草的环节,去掉浮光掠影的花架子,摈弃“给人看”的作秀,强化课前延伸的计划性、丰富性、多样性,借助课前五分钟构建一个落实课前延伸内容的平台,从而牢牢控制住学生的课外语文学习。为此应做好如下工作:

1.营建课前延伸的知识库,让课前延伸系统化、序列化、持久化。老师在高一时可让学生建立起规范的课堂笔记本、摘抄本,建立语文讲义夹,鼓励学生购置《语文基础知识手册》《成语小词典》《语文学习报》《语文报》等资料,从而营建一个属于学生自己的材料库。

2.完善课前延伸落实的检查体制。老师划分合作学习的小组,然后在每个小组中选出有责任心的一名学生为语文检查员,先对其进行培训,让其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检查本组预习学案及背诵的完成情况,了解本组的作业难点,上课时如实向老师汇报。

3.构建落实课前延伸的平台。案例二中的老师没有像其他老师一样将课前五分钟变成学生个人的表演,而是让其成为检查落实课前延伸的平台,短时间大密度的检查,必会督促学生课前按老师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规定的内容,这五分钟确实起到了四两拔千斤之功效。

4.课前延伸不要贪多求快,要循序渐进,举一反三。缺少了必要的重复,学生最终会像黑瞎子掰玉米一样,最终一无所获。为此一定安排好学生温习的时间。如案例二中课前五分钟的温习,还可以安排学生在周六、周日进一步温习。总之,要做到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课改演讲材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地理 网络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148-01

我认为教学有三种境界,即:师教生学,学生自学,学生自教自学。我归纳了地理与计算机学科整合的优点:

1.利用网络技术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兴趣是学习动力的源泉,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坚定意志和信心,改善学习态度。在网络环境中,由于提供了大量的多媒体信息和资料,创设了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巩固,而且大大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网络资源由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组成,图文声像并茂,给学生提供的外部刺激不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感官的综合刺激,这种刺激能充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进行创新性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有助于改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收集更多的教学资料,利用计算机制作课件或设计网页,加大学习空间,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可以说,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为新一轮地理教学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教学环境,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3.网络拓宽了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空间。材料是学生感知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硬件,教学中要让学生灵活运用、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培养其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师必须善于选择教学材料。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优势,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在网络中寻找适合的材料,并精心加以设计、组合,为我所用。

4.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网络环境不仅可以提供大量的素材给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学生主动独立建构知识的机会明显增大,学生通过自行操作电脑,浏览教师精心设置的各种文字,图像和视频资料,初步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并通过和其他同学的讨论及接受教师的个别辅导,来巩固所学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和网站有关资料,大胆探索问题,努力解决问题。

5.有助于张扬个性,实现因材施教。利用计算机来学习地理知识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的余地,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整合相关知识,从而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从长远来看,这也为国家的选拔人才提供依据。

6.增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地理与计算机整合扩展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的机会,从而促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更好的实现资源共享。

以下是我对通过网络、实践、表演和演讲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国的土地资源》这堂课采取的教学思路,实践证明,我的教学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下面就是我的教学基本设计:

1.我特意把学生分为三组,分别负责耕地、林地、草地的相关知识,让他们课下借助网络查阅资料来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目前存在的问题的严重性并做好记录,同时布置好同学们细心留意家乡土地资源目前存在的问题(也可通过自己的长辈了解),然后结合同学们在网络上了解到的有关土地资源的地理信息写一篇题目《我的未来谁做主――来自土地资源的心声》的演讲比赛。演讲要求有理有据并能寓情于理。

2.课上同学们首先将各自在网络上或者实地考察中发现的触目惊心的有关土地资源破坏的消息在全班公示以实现资源共享,有关一些生动的破坏土地资源的现象我请同学们现场表演以情景再现,增强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心理体验,同学们的参与热情高涨。

3.开始演讲:每个组我各选出一名评委共三名评委(也可请老师做评委),对学生的演讲进行打分评定,并且进行奖励。

以上环节,学生始终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提高,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最终学生都能得出土地资源的未来应该由全世界的人类和土地资源本身共同做主的基本观点。

地理与计算机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虽然有许多优点为传统教学所不及,但它决不是万能的,它也有缺点如:

1.在地理与计算机学科整合教学中,学生的大部分表达已由键盘输入替代,这将降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限制了学生动手作图、画图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也就忽略了地理教学中地图教学的本质。

2.地理与计算机学科整合教学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适时引导和调控。

3.地理与计算机学科整合之后,学生能从网络上获取更多的资料,长期下来,容易使学生对网络产生过度的依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4.地理与计算机学科整合教学必须以地理教学为主,把握不好容易使学生歪曲了学习的方向。

课改演讲材料范文第6篇

关键词:导课艺术导课方法新课标激活语文课堂

新学期就要开始了,如何用好新课标,激活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巩固和发展第一年新课改的教学成果,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不能不考虑的问题。笔者认为,用好导课艺术,运用新的导课方法,激活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如何用好导课艺术,激活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利用课文题目导课。有的课文题目本身就是很好的导课材料,利用课文题目就能将课导入地生动有趣。刚参加工作时,是从都德的《最后一课》开始教起的,当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这是我给大家上的第一节课,也是我给大家上的‘最后一课’。”同学们以为我是临时代课教师,上完这节课就走了,所以注意力就特别集中,当我要求他们打开《最后一课》的课文时,更是感到新奇,全部精力都投入了对课文的学习当中。

二、激趣导课。高中生对对联并不陌生,有不少同学还能写出一部分来,但大多数同学对它不感兴趣。在复习高考考点“对联”时,我先给学生出了一个“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级级直上”的上联,马上就有学生对出了“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生生有我”的下联,虽不太合音韵,但非常符合上联的意境。这一出一对,立即激发了学生对对联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整个课堂,老师上得轻松愉快,学生学得意兴盎然,收益很大。在教新课标教科书的第一册“梳理探究”模块的“奇妙的对联”一块时,就可采用这种方法。

三、利用曲折的动人故事导课。爱听故事是所有人的共同心理,在教学中用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动人故事导入新课,使故事成为学生理解阅读内容的一个有机部分,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许多课型都可以运用这种导课法。如:必修课新课标教科书第一册课文《荆轲刺秦王》可以用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导课;在讲授辛弃疾的诗词时,可以用辛弃疾的传奇人生导入新课;在讲授必修课教科书第二册课文《再别康桥》时,可用徐志摩浪漫的人生故事导入新课。在引导学生学习选修课时,也可采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习选修内容。许多小说、剧本的故事情节都非常动人,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导课,激起学生对选修课的兴趣,如介绍《百年孤独》、《基督山伯爵》的故事梗概。

四、空白导课法。文学作品的美,往往美在它的空白,令人遐想无限,游思无疆。如,高中第六册课文《黛玉之死》,写黛玉临终时,“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这里的“你好”后边的空白,是高、程所续《红楼梦》部分最为闪耀光芒的地方之一,给读者无限的遐思空间,运用此处空白,让学生试着填充空白,看谁填的最好,定能激起学生的极大兴趣,给课堂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朗读、演讲法导课。很多语文教师都有很好的朗诵、演讲功底,很高的朗诵、演讲才能,语文教师如能运用自己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富有磁性的声音,朗读、演讲导入新课,定能使全班同学大受感染,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讲授新课标教科书第一册诗歌《雨巷》《再别康桥》时,就可用朗诵法导入新课;在讲授新课标教科书第二册课文----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讲辞《我有一个梦想》时,老师就可用选择其中最精彩的部分,进行模拟演讲导入新课。

六、设问法导课。老师提出一连串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层层设问,让学生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探究学习,一定会有意外的收获。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必修内容新课标教科书第二册“梳理探究”模块的“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一块时,就可以设置一连串的设问。“我姓张,我和我的先人为什么姓张?张姓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姓张的人这么多?俗话说,五百年前是一家,姓张的人是不是一个祖先?是不是都有血缘关系?张姓的人到底经历过哪些磨难?有过哪些辉煌?出过哪些名人?有过哪些败类?我的家乡经过哪些变迁?我的族人都分布在世界的何方?他姓,为什么全校只有他一个人姓这个姓?为什么他的姓字典里也查不到?为什么大部分都是单姓,还有少部分人是复姓?姓大姓的人会不会越来越多,小姓会不会消亡?中国人都自称是炎黄子孙,每年都有海外华人到祖国大陆寻根祭祖,各个姓氏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到底和炎黄二帝有什么关系?姓氏是不是完全相同?”一连串的问题定能引起学生探究“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的兴趣,探究出他们丰硕的成果。

课改演讲材料范文第7篇

关键词:重视预习;教学情感;自主平台

新课改已经进入高效课堂时代,并正如火如荼地前行着。我的理解,高效课堂就是新课改的深化,也是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使课堂真正成为“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学生积极展示自我。这就要求教师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使他们的知识得到掌握,能力得到培养,在课堂45分钟内能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务,并达到最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那么,针对城镇学生心理特点,如何建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呢?

一、重视学生课前的准备学习

1.课前布置学生有效预习。语文教师往往忽略课前预习,认为那是理科的事,其实不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学生不熟读课文,就很难领会文章的中心,体验作者的真实情感。而课堂内受时间限制,也很难给足时间让学生熟读,否则就无法完成教学内容,无法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讨论交流,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无效。

2.课前布置好学生的演讲。语文课前安排三分钟的演讲,是为学生搭建体验和实践的参与平台。时刻要让学生以主人的姿态出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才会使课堂改革焕然一新,高效课堂脱胎换骨。在安排学生演讲前,教师要组织他们搜集素材、组织材料、反复练习,使他们在演讲中获得成功,这样就会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二、教师要充满活力

教学情感是教师区别于其他职业特征的一种特定的心理活动。只有教师以饱满的热情组织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要用情感进行探讨交流。实践证明,教师的积极的情感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最佳效果。教师课堂的乐观、饱满、热情、自信的教学态度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形象的体态语言来增强表达效果,或许教师的一个手势语就可以让学生猜测并理解你所要说的语文故事。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表扬,你就可以让学生心花怒放。

三、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搭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平台

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方法和适合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语言交流,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能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的意识。

以往的课堂教学受各种因素与环境的影响,一个班不足十个人能专心学习,相反,趴桌子睡觉、传纸条、唠嗑、出神发呆的却占大多数,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低下,甚至是有合作没有思考,只在听他人意见,不思考也不表达自己的意见,因此合作学习形同虚设。我们语文老师要重视合作的指导,努力让所有的学生思维跟着老师的引导一步一步地走,同时要教给他们讨论的方法,让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课改演讲材料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实践;人文性;生活

课后作业是对课堂四十分钟所学知识的巩固与补充,对于语文基础知识尚且不够牢固的初中学生而言,课后作业可以有效提高其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因此,优化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对于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1.新课改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需要满足的要求

1.1 开放性

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内容的开放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及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其次是作业形式的开放性,教师应该跳出书面作业的传统形式,提供更多的课后作业形式;再次,结果的开放性,语文作业应该具备一定的拓展与探究空间,让学生在开放性答案下培养发散性思维;最后,作业评价的开放性,多样化的评价可以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2 创新性

在社会对人才创新能力的要求下,语文教学的创新也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语文教学的创新性在作业设计上具体体现为:语文作业设计更加注重对学生灵活应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语文知识的运用过程中得到强化。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作业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由于初中学生的基础知识依然比较薄弱,因此重现式的作业设计依然不可缺少,其对学生认知规律的培养让学生可以积累更加的语言材料。

1.3 发展性

发展性主要在作业评价的过程中得到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评价体系的建立应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了解学生的需求并发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评价基础上建立自信,不断获得进步。

1.4 趣味性

不管是处于哪个年龄阶段的学生,趣味性都可以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并在兴趣的推动下自主学习,将学习与自己的兴趣结合在一起。

1.5 人文性

语文教学内容的额人文气息比较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就是与道德情趣、人文习性的对话,将这种对话延伸到学生的作业设计中来既可以让教师利用语文作业来完善学生的人格,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作业设计感受到教师的修养与学识,进而受到熏陶,获得人文素养的提升。

2.新课改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实施策略

2.1 选择性地改变教材内容,增强作业的吸引力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资源,将其作为作业主题虽然可以强化学生的系统知识,但是难免会带来枯燥的感觉。将教材内容整合,改编成学生的语文实践作业,不仅可以加强知识的系统性,同时也避免学生产生厌烦的感觉。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学习完《这就是我》这个主题以后,教师可以在教材资源的基础上将这个主题改编为演讲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准备演讲稿进行演讲,通过演讲活动来提高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了解作者在进行自我剖析时的感受。演讲活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让学生更有勇气展示自己、表达自己。

2.2 将生活中的素材引用到作业中来,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生活是我们最重要的老师,尤其是像语文这种人文性比较凸显的学科,生活中的真实素材往往更加具有教导意义。在人教版初中语文中有《音乐之声》等戏剧课文,在结束这类戏剧文学的学习以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或者生活感悟进行戏剧创作,将自己生活中发生的故事引入到语文实践作业中来,将初中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还可以自行组成表演小组,以喜剧表演的形式将自己创作出的戏剧用表演的形式呈献给其他同学和老师,在戏剧表演过程中,学生对于这些来自生活中的素材会有更多的感悟。教师也可以发挥创意,将戏剧表演的评比过程模拟成各种颁奖礼,选定几位同学作为评委,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编剧奖、最佳导演奖以及最佳演员奖等奖项,让学生以自己最喜欢的形式开展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激发出语文学习的兴趣。

除此以外,还可以组织学生专门收集家乡的民间故事,了解相关的风俗习惯,在了解家乡文化的过程中获取历史知识,强化对故土的热爱与感恩之情,充分利用生活素材的同时还可以激发社会责任感。

2.3 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拓展学生能力

初中学生年龄尚小,因此很多方面的感知能力还不够。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在语文作业设计中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可以有效深化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加强教学效果。以《秋》这篇课文为例,其可以代表的意象非常多,在教材内容基础上学生无法了解它所表达的全部意象。学习完这篇课文以后,教师可以将“秋”这个主题进行延伸,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寻觅秋天的踪迹,并从不同的角度拍摄秋天的照片。然后让学生收集与“秋”有关的古诗词并根据诗词的意境选择合适的照片作为古诗词的配图,再通过自己的理解用文字对诗词以及配图进行描绘。

2.4 丰富语文作业的形式,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随着教材的断改革,初中语文课本中所包含的知识越来越多样,涉及到音乐、漫画、科学、戏曲、自然、诗歌以及民俗等多个领域。在这么丰富的内容下,单一的作业形式无法让学生同时吸收这么多不同领域的知识。为此,教师需要丰富作业形式,以观察型作业、课题型作业、设计型作业以及调查型作业等不同作业形式交替的方式让给学生全面地吸收不同领域的知识。

以课文《孔乙己》为例,作者在文中对孔乙己的外形有很多的描绘,塑造得非常深刻,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开展语文作业设计实践,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孔乙己的认识以及文中的相关提示为他在现代设计一个合适的身份,然后为他制作一份名片,主要包括他的年龄、籍贯、优缺点、特长、学历、工作单位、社会关系以及总体评价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发挥发散性思维,将以上内容合理化。这样的设计型作业不仅能充满趣味,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锻炼,获得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根据不同的素材选择最合适的作业形式,发挥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最大效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需要同时满足开放性、创新性、发展性、趣味性以及人文性等方面的要求,只有满足语文作业设计的基本条件,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才能发挥其效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可以通过选择性地改变教材内容、增强作业的吸引力,将生活中的素材引用到作业中来、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拓展学生能力以及丰富语文作业的形式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等措施来实现。

参考文献:

[1]王立群.初中语文“三注重”作业设计策略探索与实践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2013(09)

[2]谢华艳.注重作业设计,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学习:中,2013(08)

课改演讲材料范文第9篇

关键词: 新课改 初中历史 存在问题 教学方式

首先,对于“历史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有全面的认识。“历史”指的是人类价值活动的产物或结果,简单地说就是人类的活动史。对于历史的研究,不仅凸显了当代历史的价值,而且对确立唯物史观体系的完整性和内容的丰富性及对唯物史观本质与其当代性的理解起到了促进作用。历史是回应西方学者对唯物史观的种种不同的非难和批判的需要,我们只有通过借鉴历史,深入研究,搞清楚问题的本质情况,才能够很好地维护唯物史观的权威地位,为落实“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初中历史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初中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方式。只有学好历史,我们才能对过去有清楚直观的认识。在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中,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

一、初中历史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每个人都接触过初中历史,但长时间以来,我们都把初中历史当做副科,把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当做主科,很多学生往往把大部分时间放在“主科”学习上,认为主科才是提分最大的课程。“死记硬背”成了某些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方式。要真正认识到历史学习的重要性,但现实中一些学生没有好好地学习初中历史课程。早自习时间,绝大多数同学都在背诵,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在背诵历史知识,比如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的内容影响,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影响和意义,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等等。在很多学生的观念中,历史是可以背诵的,只要在考试前将历史课本好好背一遍,在考试中能把卷子答对,目标就达到了。试问这真的是我们最初学习初中历史的目标意义吗?初中历史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正确引导,以及培养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方式。这才是我们学习初中历史的初衷。“副科”“死记硬背”“可学可不学”等,使初中历史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这和新课改要求的素质教育与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格格不入,初中历史教学方式的变革显得尤为重要。[1]

二、初中历史教学方式变革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要真正做到变革初中历史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透彻学习,最重要的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一是学生应该转变传统的初中历史学习方式,二是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三是改变对初中历史的考量方式。

转变传统的初中历史学习方式,首先学生应该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书本上的知识往往是以文字图片的形式直接呈现在书本上的,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往往一字不落地背诵课本达到接受书本知识的目的,但是记忆中的东西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而变得模糊不清,甚至彻底消失。为此,学生必须通过转变这种学习方式达到牢记历史知识、提升自己的目标。在日常学习中,我们应该通过跟老师与同学的交流彻底弄清楚知识,上课时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做到清楚了解事件发生的经过,产生的意义与影响,等等,改变传统的知识在课本上做标记、画线等方式,明白学习历史不仅是把历史知识背下来,而且是领悟透历史的真谛。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一定要做到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学于思源于思。必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方式便不再机械化,使历史课程学习不再枯燥乏味。[2]

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更有意思的方式督促学生学习。比如,可以通过学生演讲的形式授课。教师可以把一篇课文分成几个小的片段,然后分配给几个学生,学生通过演讲的形式表达,这样的授课方式,会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高初中历史学习兴趣。因为,演讲的同学一定会在上课前将所需要的材料搜索整合。在此过程中,学生会无意识地学到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而且在上课演讲的过程中,积极参与,改善上课死气沉沉的氛围,对知识有生动的认识。最后老师对所讲的知识进行总结,并联系实际,告诉学生哪些问题是应该注意的,哪些问题是重点,哪些问题是可以避免的,可以引用一些故事、成语典故等。这样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使学生轻松掌握知识。这种学习方式比传统的老师讲课,学生死气沉沉听效果更好,更有益于学生接受知识。[3]

传统的考试模式往往仅凭分数就评断一个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如何,我认为这是不恰当的。不仅给学生增加了压力,而且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往往采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为了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灵活性,我认为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科学的考量方式,使考量方式更加多元化、多样化相当重要。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师要注重改变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偏见,通过不断尝试,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最终改变当前中学历史教学的尴尬局面。

参考文献:

[1]杨朝晖.北京中学历史教师专业素质现状及分析.学科教育,2009,03.

[2]韩广聚.新课标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新课标(教师),2011(05).

课改演讲材料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英语教学 德育

在新课改全面展开之际,我们教师在教学学生英语的同时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作为承载传播外来文化重要载体的英语学科,则更需要教师在中英两种文化冲突中彰显中国道德的美感与魅力。那么,怎样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合理的贯彻德育教育呢?笔者在此仅谈谈自己多年教学的实践经验。

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1、词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最基本要素,简单的一个词汇貌似平常,却可以表达出最深厚的道德内容。如在教授初二英语中“disable” 这一词汇时,我要求学生先找出这个词的词根,那么学生会找出“-able”,而“-able”是指“能、能够”的意思,于是我先让学生用“able”造句,意为“我能……”,然后让学生翻译:“懒惰让他丧失了好机会。”“Laziness disabled him to lose the good chance.”通过这种别有用心的举例和两种语言的对比,让学生在对“能”(able)与“不能”(disable)所形成的鲜明后果有所认识,在此之后,我会展示disable的形容词disabled(残疾的),让学生明白一个人的无能也许会导致一个人生理和心理上的残疾,从而让他们从内心出发,争当一个“能”人。当然,我们教师不能给所有的词汇都赋予浓厚的感彩,因为过多的强调,反而会引起学生的逆反情绪,因此,教师在词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要做到“精简”才行。

2、英语课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初中英语课文内容涉及天文、地理、人物、健康教育、娱乐等各个方面,而这些选材本身就蕴含着德育。而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自然地感知并享受到“德”所带来的魅力呢?在此,我们不妨举例说明: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Making New Friends中,讲述了许多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用语,如Look,listen and say中的“Good morning”“Welcome to China”“Thank you”等。还有“Nice to see you”“How are you”等问候语。虽然这些只是生活中的最平常的用语,但确最能展现一个人的礼仪风采,是一个社会人的德之体现。并且,优秀的礼仪风范不仅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它亦有助于国与国之间的友好交往。初中生群体正是一个刚刚摆脱小学时期懵懂无知状态,而社会意识又不甚鲜明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学习能力正不断的加强,并且已经开始思想道德上的探索与个性人格上的独立。在此阶段,注重对学生的礼之教育、德之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很有必要的。当然,课文德育教育绝不仅限于此,因为初中英语教材还介绍了许多国家的地理状况、风俗、习惯以及各个国家的交流与友谊,教师在给学生宣扬和平的同时,也应宣传的爱国主义精神。可以说,只要我们教师善于把握、钻研英语教材,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材是源源不断、丰富多彩的。

3、英语口语及写作中的德育教育

新课改以小组为单位,这有利于学生练习口语,但对于许多的初中学生来说,开口说英语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因此,教师在训练学生口语的过程中,本身就是对学生勇气和意志方面的一种考验。教师如果能成功地让学生在每堂口语课上使用简短的英语进行交流,这本身就是德育教育的一种成功标志。

在英语写作方面,由于学生的表达能力十分有限,因此,教师不能要求学生像写语文作文那样深刻的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英语简单表达自己的思想,比如,描绘自己的理想、对某个人物简单的评价等,其实,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有些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可以因人而异地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果教师能长期坚持,效果一定会很明显的。

二、英语第二课堂中的德育教育

初中的英语教学最主要的就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初步形成。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需要选择一些语篇给学生补充阅读,那么在关注难易程度适当、题材广泛的同时,也应注重语篇的思想性,其实许多好文章都包括德育渗透的因素。教师对材料选取的品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开卷有益”的德育有效度。再者,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英语作文的指导时,除了写作技巧外,也应注重德育渗透,培养学生们拥有阳光的心态,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挫折与困难,树立乐观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新课改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竞争,因此,这有助于开展英语第二课堂,而这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是相当重要的。比如,我们在举行英语演讲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所选的演讲材料以及他们的演讲效果中获取相关信息,从而对学生进行指导教育,同时,定期的让学生读一些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英语小品文章,也会让学生受益非浅。在我的教学经历中,有一次我发现许多同学的书桌上贴有一些励志的小纸条,但没有一个学生使用英语,后来我与班上的一些学生进行交流,采取了“每日一言”的英语名言展示。如: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笨鸟先飞)With hope, no one shall fail.(只要怀有希望,谁也不会失败)No pains,no gains.(不劳无获)。这样既让学生增长了知识,也让他们在各方面接受了德育教育。国内外随时都会发生许多事情,利用好这些信息,既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又能在此过程中对学生渗透很多思想道德内容。比如2008年的奥运会、南方的冰雪灾害、夏天的洪水灾害、汶川和玉树的大地震,H1N1流感,吉林松原的高考违纪事件以及每年央视的“感动中国”节目等等都是很有利的话题,这其中能挖掘出很多的思想和情感教育内容,而这些素材又大都可以找到很不错的视频相匹配,给学生带来视觉和心理的冲击有时甚至超过利用教材教学的效果。

当然,我们在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时必须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在英语教学中贯穿德育教育是一门很有艺术的学问,聪明的教师会在不经意的教学中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教师也应该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新课改这一大背景下,英语教育工作者应在遵循语言教学规律,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去做学生心灵的朋友,与学生一起享受中国“德”的理念,我们要与学生一起成长。

参考文献:

《中学德育大纲》

《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上一篇:先进个人演讲材料范文 下一篇:经理总结发言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