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5 20:54:53

课改工作经验总结

课改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2007年,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无锡市南长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意见》为指针,定目标,找差距,进一步强化发展意识、改革意识、创新意识。坚持“电教科研为龙头,教育资源建设为核心,教育信息化为突破口”的基本工作思路,加快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步伐,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努力使电教工作成为提升我校教育档次,促进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力支撑。主要工作:1完善本校创新教育网,网站准备进行较大的改版,在内容和智能化程度要有突破,实现网站管理智能化。2抓好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第二模块的培训工作,今年力争第二模块参考通过率达到100%。3重视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研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市、区级各类信息技术应用比赛。具体实施:

一、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1、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上,根据无锡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和《南长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意见》,逐步实现“教师办公自动化、备课无纸化、上课课件化、图书数字化、资源系统化”的教育现代化目标。2、完善“我校创新教育网”的建设,网站准备进行一次较大的改版,将加强安全管理,实行三级管理制度,部分栏目实现由校网管员、教师电子投稿,网站审核。3、组织教师积极参加6月份由区举办的教师个人特色网站制作评比,促进和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

二、以师资培训推动素质教育1、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关键在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认真抓好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第二模块的培训工作,总结前阶段培训工作经验,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确保培训的课时和质量。力争第二模块考核通过率达到100%。2建设一支电教骨干教师队伍,成立校电教小组。

三、以科研意识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1、加强课改研究时间活动。根据实际情况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新型的学习方法,应用和推广现代教育技术中的新设备、新成果和新方法。2、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和课改经验总结宣传。学习课改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以课改实验和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为重点,撰写论文物化自己的科研成果,参加年底省、市、区电教论文评比。同时组织好教师参加区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信息技术教育之我见”为主题的论文评比;参加区举行的信息技术评优课活动。3、抓住网络环境下学与教研究的新机遇,配合新课程标准实施,结合各学科的教学研究活动,开发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络课件,使我校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面有新突破、新长进、新作为。4、抓住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新机遇,完成培养学生素质的新任务。抓住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

课改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近年来,有关教研室的研究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一领域。笔者在CNKI中以“教研”为关键词进行检索。选取其中与教研室直接相关的186篇文章进行分析,认为六十多年来教研室的研究发展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起步阶段、初步发展阶段、深入发展阶段和繁荣发展阶段。

一、起步阶段:1980年以前的“教研室”

虽然基础教育教研制度始于20世纪40年代,但相关的研究并没有随之跟上。从CNKI上查到的文章来看,1980年以前的相关文章仅两篇:《组织教研员适当兼课》和《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教师进修和教研活动》。②前一篇文章是青岛市教研员写的,主要介绍了他们到学校兼课的收获和体会,比如了解到一线教学的情况、教研队伍因教研员和教师之间的合作而扩大了等。后一篇文章出自历史教研员之手,介绍了他们开展教师进修和教研活动的几种形式。开展教师进修工作的形式包括举办讲座、进修班和专题报告;教研活动的形式有组织观摩课和教材教法讲座、编写教案和高考复习参考资料等。

虽然这一时期相关的研究并不多,但表明教研员们已经开始有了总结、反思教研工作和通过公共平台进行更广泛的交流的意识。同时,这对教研实践的发展也具有促进作用。

二、初步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教研室”

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对“教研室”的研究仍然不多,在CNKI上共搜到相关文章16篇。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教研员的研究。这一时期对教研员的研究还很粗浅,有两篇文章谈到了教研员到学校兼课的意义问题,另有一篇文章以提纲的形式简要概括了教研员的工作要素,此外还有教研员谈工作体会以及优秀教研员的人物专访各两篇。二是出现了个别具体学科教研方法的文章。比如江西抚州化学教研室组织教研员集体学习心理学和化学教学法等理论知识、开办了全区化学实验教学经验交流会,还编写了《初中化学疑难问题解答》《化学实验报告》和其他教学参考资料。三是介绍农村教研工作经验。有建立县、区、校或县、片、乡三级教研网的,也有建立县、片、乡、校四级教研网的。③此外,有一篇关于县一级教研工作的文章,分别从县级教研工作的意义、任务、职能定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角度进行了论述。

这一时期的研究从总体上看呈现出几个特点:首先,政治色彩比较浓,过分突出主旋律;其次,涉及的问题还很局限;最后,研究基本停留在经验介绍的层面。

三、深入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的“教研室”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与“教研室”相关的文章渐渐多了起来。

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教研员和学科教研依然是关注的焦点,但研究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CNKI上共查找到这一时期与“教研室”相关的文章68篇,其中主题为教研员的就有25篇。这些文章中过半是某某优秀教研员的人物专访和教研员个人工作经验总结。内容主要是介绍该教研员的工作经历及所取得的成就,当然从中也可窥见一些值得借鉴的教研方式,但因为是宣传性质的,其中难免夹杂着夸大的成分,而且也不可能有深入的分析。这些文章关注的另一个焦点是如何当好一名教研员,比如要“具备丰富和扎实的本学科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具备丰富和高效的教学方法和经验”;[2]要“深入学校调查研究广交朋友加强感情联系”,“处处为教师着想,努力为教师服务,不断增加凝聚力”;[3]等等。

有关学科教研方面的研究,除了一方面继续方法的探讨外,另一方面还出现了一些对过去工作的回顾和总结。比如《天门市中学生物学教研工作15年综述》《扎扎实实 行之有效――广东省中山市语文教研工作的回顾》《四川省思想政治教研工作的回顾》④等。

这一时期的研究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第一,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谈教研工作是这一时期研究的一个特点。在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人们开始对传统的教研工作进行反思。20世纪90年代末素质教育才刚刚启动,因此,此时的文章还主要是从政策的解读、方针的指导、观念和认识的转变等角度宽泛地谈论教研工作应如何推进素质教育。但教研室实际发挥的职能以及所采取的教研形式等均未见有太大的变化。人们开始用素质教育的理念反思传统的教研工作,对其提出了诸多批评。

第二,对几种传统的教研形式(如教师培训、听课、评课和说课)有了专门的论述。许多教研员从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中总结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北京市教育局教研部政治教研室通过业务进修、继续教育、教学研究、骨干培训、学会活动、竞赛和学术交流等途径进行教师培训;还有教研员总结出听课要“目的明确”“听(看)教与学的统一”“听(看)知识、觉悟、能力的统一”“听(看)教师的总体素质”“听(看)教学目的与教学效果的统一”,等等。⑤

第三,对教研室自身的问题有了关注。内容主要集中在对教研室以下几种职能的探讨:教学管理、督导评估、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开始有人提出教研室要走“教研和科研相结合的道路”。此外,孙立春等人在《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若干思考》一文中对教研室的职能、教研员的素质以及教研工作的基本特点、发展趋势和工作机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⑥

四、繁荣发展阶段:21世纪以来的“教研室”

进入21世纪以后,各省陆续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改的理念大大冲击了原有的教研观念,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几乎所有与教研有关的议题都被纳入到新课改的话语下进行讨论。在CNKI上共搜到2000年以后的相关文章96篇,所涉及的内容除了原有的教研员和学科教研外,还涉及到了创新教研形式,改革教研制度、教研体制和农村教研工作等方面。

第一,教研室职能的发挥有赖于教研员工作的执行,因此,进入21世纪以来有关教研员的话题依旧是有关教研室研究的重点话题。新的时期赋予教研员新的使命,对教研员提出了新的要求。2001年5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教研机构要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等作用”,作为教研职能的实际履行者,人们也开始对教研员的角色和职责进行重新定位。有人认为,教研员应从“专家”“领导”“指挥者”和“检查者”的身份中解脱出来,成为教学的参与者、教师的合作者、教改的研究者、课程的催生者,[4]从前是重检查、评价,现在要重调研、重指导。[5]随着校本教研的提出,还有人专门对教研员应在校本教研中担当的角色进行了研究,认为在校本教研制度下,教研员应是一名“合作研究者”“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示范者”“新课程理念的解惑者和引领者”“新课程评价的践行者”。[6]此外,教研员和教师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变过去的“教研员主导、教师被动参加”为“教师为本”。在探讨二者关系时,平等、合作、服务、对话、倾听、同伴互助、研究伙伴等词频繁出现。

第二,学科教研如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本时期讨论的一个主题。此方面的文章除了涉及到具体学科教研员对自身角色重新定位的思考外,还重点探讨了将新课改的一些理念融入到本学科的教研工作中去的方法,涉及的学科有数学、生物、历史和政治。

第三,这一时期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教研形式更加多样,除了传统的教师培训、听课、评课和说课外,还出现了诸如网络教研、对话式教研、主题式教研等新的教研形式。尤其是网络教研,近几年来对它的研究比较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利用网络进行办公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教研工作也不例外。2005年5月,教育部基础教育教材发展中心正式启动了“新课程网络教研”建设工程,同年建立了专门的网络教研平台――中国教育资源服务平台(www.省略)。在有些地区,教研员们也已经开始通过E-mail、建立专门的网站或是博客等方式开始了网络教研的尝试。

第四,有关教研制度、教研体制改革的探讨是此阶段新出现的一个议题。例如,山东诸城教研室于2002年开始推行包括教研员联系校制度、教研员学科负责制度和课题化研究制度在内的“三项制度”以及以校为本、网络虚拟教研、反思实践教研和合作互动教研的“四种教研模式”。从教研室的角色定位上看,有人提出“教研室应当成为新课程的传播中心、研究中心、推进中心和服务中心”,还有一种提得比较多的观点是认为教研重心应该下移,教研室为校本教研服务。甚至还有人提出教研室应朝着中介组织的方向发展。⑦

此外,还有个别文章谈到了农村教研工作改革的尝试。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上海市青浦区的联片教研、湖南保靖县的协会教研。⑧

由此可见,2000年以后的研究已经不再停留在20世纪90年代反思过去做法的水平上,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方方面面改革的方向,对教研室的职能与定位、教研员的角色和职责、教研员同教师间的关系以及教研活动的形式等都有了新的认识和做法。该研究领域呈现出未曾有过的生机与活力!尽管许多举措还处在探索阶段,尚未有定论,但这种良好的研究氛围正推动着教研室的研究与实践在探索中不断向前发展。

综上所述,从20世纪90年代前的总结实然做法,到90年代的探讨应然做法和全面反思,再到2000年后各种新思路的探索,有关教研室的研究已经走上了一条繁荣发展的道路。然而,有所遗憾的是,已有的研究基本上是教研员、学校领导或教师的实践性研究,研究的内容也主要停留于一些粗线条的调查研究和改进工作的经验总结,理论界对此关注不多。此外,研究的问题也还比较局限。如前所述,教研室工作的效果直接关系着中小学的教学质量。教研室的研究与实践要想走上繁荣且健康的发展道路,还需要更多学者的关注!

注释:

①在笔者查找的资料中,新中国最早的教研室是成立于1949年的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②青岛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教研员适当兼课[J].人民教育,1964,(10);北京教育学院历史教研室.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教师进修和教研活动[J].历史教学,1979,(3).

③傅轶生.我们是怎样开展化学教研工作的[J].化学教学,1989,(6);葛鹏身.把教研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初中[J].思想政治课教学,1984,(7);陈建明.建立多层次的教研网,是开展农村初中政治课教研活动的有效形式[J].思想政治课教学,1984,(10);冷德炜,刘孝焱.面对农村教学实际 发挥教研网络职能[J].语文教学通讯,1987,(Z1).

④谢虎成.天门市中学生物学教研工作15年综述[J].生物学教学,1995,(11);黄汝棠,罗润德. 扎扎实实 行之有效――广东省中山市语文教研工作的回顾[J].语文教学通讯,1999,(4);苏洪曲.四川省思想政治课教研工作的回顾[J].思想政治课教学,1995,(12).

⑤徐兆泰.开展教研活动搞好教师培训[J].思想政治课教学,1995,(11);冯恩光.教研员如何听课评课[J].思想政治课教学,1997,(10).

⑥郭光伦.走教研和科研相结合的道路[J].上海教育科研,1990,(2);李庆平,李怿,张述军.教研、科研、管理“三合一”构建教研工作新体系[J]. 山东教育科研,1998,(1);孙立春,张茂聪,张彩霞.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若干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1999,(3).

⑦王金星,魏长庆.构建新型教研制度 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山东诸城市教研室“改革教研方式,转变教研职能”工作纪实[J].中小学管理,2004,(12);刘霞.走向中介组织的中小学教研机构改革[J].当代教育科学,2007,(10).

⑧李永元.联片教研 连环跟进[J].教育发展研究,2004,(3);王成锦,胡小斌,向召耀,徐永生.协会教研:区域教研的有效模式[J].中小学管理,2006,(3).

参考文献:

[1]转引自丛立新.教研员角色需要彻底改变吗?[J].人民教育,2009,(2).

[2]龚迎祥.当好中学政治教研员之我见[J].思想政治课教学,1998,(Z1).

[3]张益森.教研员应努力成为教师的知心人[J].思想政治课教学,1991,(7).

[4]佟德才.新课改呼唤教研员工作创新[J].辽宁教育研究,2004,(1).

[5]赵锋.教研员服务使命的回归[J].上海教育,2004,(23).

[6]陈文.略论教研员在校本教研中的作用[J].教育探索,2006,(10).

课改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3篇

资源多、整合少

教育科研资源涵盖广泛,可以是前人的成果,也可以是自己的经验总结;可以是校内图书室中的书籍、报刊,也可以是网络上的繁杂信息;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教师本身。笔者曾走访和调查了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各级各类中小学校80余所,从物质层面看,这些学校的教育研究资源内容不可谓不丰富,种类不可谓不齐全,设施不可谓不完善,可是从实效性上看,真可谓是整合不充分,挖掘不彻底,利用不到位。教师面对排列齐整的书报架无从下手,对大量的音像资料和调研数据也找不到共同特征,抓不住共性规律,而对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更是摸不清头绪。

针对此种现象,教师可按照自己适应的分类方式对资源整合分类,注重平时的积累和整理,注意收集和记录自己及他人闪光的思想碎片。

方法多、运用少

教育科研的方法多种多样,有面向被研究者的行动研究,也有关注教师自身的教育叙事研究;有总结经验、理论探讨的定性研究,也有通过图表数据统计分析的定量研究;有观察法,也有文献法;有访谈法,也有问卷法。每一种研究方法都在长期的教育科研过程中显示出了其独有的优势,但是科研方法单一化也逐渐成为解决教育科研问题的瓶颈,制约着中小学教科研的发展。

教师们往往只钟情于一种或少数几种方法,运用起来也得心应手,但往往是在研究过程中明明看出了问题却不能发现问题的本质和关键,找不到一个直接的、有效的、根本的解决办法,阻碍了教科研的前进。目前我国大部分教师运用较多的是对现象的观察,对问题的描述,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却在更深层次上忽略了教科研的理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这里突出强调教师对于事实描述、经验总结等定性研究运用的泛泛,并不是全盘否定观察法或坚决排斥描述方法,一味地推行问卷法或盲目地崇拜实验法,而是希望广大教师能够基于学校,从问题出发,面向不同的研究对象,注重定性、定量相结合,感性、理性相交叉,描述、推理相补充,观察、分析相支撑,灵活地、综合地运用多种科研方法,使科研成果同时具有可读性、科学性、规范性、前瞻性和时代性,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能够从本原上有效解决教育疑难或预见性地对潜在的问题敲响警钟,防微杜渐。正如郑金洲教授所说:“研究方法只有综合运用,才有效力。”

课题多、研究少

现在各个中小学不论是示范校还是一般校,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或多或少地承担了一些不同级别的课题,有条件的学校甚至还设立了以学校命名的校级课题和项目,教师也因此分了一杯羹,“被科研”了一把。我们回过头来审视一下课题的产生和发展,课题应该来源于问题,是基于问题的课题研究,同时这一问题首先应该是一个真问题,并且一旦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就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研究完成后得出的结论或产生的成果能够使学校工作、教师行为和学生能力得到改善和提高,这样的课题才有价值。很多教师不了解课题情况,不了解自身能力,不了解研究对象,却盲目地参与课题或申报立项,最终导致课题成果质量不高,甚至不能按时结题。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大,没有时间搞研究;二是很多中小学教师自身并不具备进行科研的能力及条件。这一方面要求学校管理者要给予教师进行科研的宽松政策,“请进来,送出去”,加强教师科研培训,使教师有时间、有精力、有能力从事科研活动;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多读书,多学习,多思考,立于实践,用于实践,尽快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素质。

成果多、转化少

每到年终,中小学的年终总结或评优申报材料中都会有一连串让人振奋的数字,教科研部分自然也是其中的闪光点,可是我们能从中得到多少“干货”呢,又有多少可以带来学校教育质量的改善,教师行为的改变和学生素质的提高呢,教师在申请课题、撰写论文、总结成果的时候是否着眼于学校的内涵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呢?

为促进中小学教科研成果转化,学校要定期开展成果汇报会和推广会,使课题、研究、成果不再神秘;支持成果转化,给予一定财力和时间保障;出台相关制度,定期检查转化效果并提出改进策略。教师要始终以成果的最终转化为衡量标准;要坚持读书学习,阅读教科研论文和书籍,充分理解和消化其中的本质,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再外显为能够解决问题的具体时间方法和手段。

被动多、主动少

学校教育科研为什么出现了如此“多”与“少”的博弈,究其本质,是教师科研价值观的缺失和歪曲。有的教师陷入了“不评职晋级不申报课题,不评模选优不撰写论文,不接受检查不参与项目”的怪圈,自己也看不清前行的方向;有的教师则是找到了“打算研究,没有时间;想写论文,缺乏能力;发现问题,难于解决”的种种借口,为自己免去了开展教育科研的责任和义务。

课改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4篇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大院校的教育模式逐渐发生了改变,现今,最为通用的教学模式为实践与理论相互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实际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进而掌握到相应的教学管理知识,例如本文所提到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学生通过深入旅游与酒店行业中,从事旅游与酒店行业相关的实践工作,进而对旅游与酒店行业当中的运行过程以及酒店于旅游管理相关的管理模式有一定的认知。这样的认知和实践工作过程当中所汲取到的经验,在将来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此本文对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目前,已经有大量的学者针对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展开研究,并且相应地提出了诸多的研究理论,其中,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郭成芳教授,在其2012年9月发表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报告》中提出,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本身在于应该将整个教学过程穿插到实践当中,领学生能够在实践过程当中能够学到一定的知识,掌握到一定的技能,只有如此才能够保证时间教学的成效性。对于这种研究理论,我国著名的学者张宇程教授也提出了相同的看法,其认为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本质是为了让学生汲取到更多的知识,并且拥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就现今的教育形式而言,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已经成为了现在教学模式的主要方法,同样也是最具有实践性意义及实践性价值的教学模式,这样的理论被记录在其2013年3月发表的《新课改下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管理研究》当中。

三、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当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少干预程度

在一些院校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对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概念并不清晰,认为学生只需要一味的进行实践工作就可以增长知识与经验,并不需要教师本身进行干预,由此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缺乏更为深入的了解,尽管参与到了教学实践工作当中,却没有真正的学到旅游与酒店管理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导致自身对旅游与酒店管理只是了解不透彻,无法真正地将自身融入到教学实践活动当中,进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致使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失败。

(二)教学方案制定不合理

由于我国对于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相比较其他国家而言时间尚短,因此一些院校缺少对于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管理经验,这就导致了在院校制定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案时,缺少一定的合理性,令整个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过程变得十分混乱,并且在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时间分配上,没有系统的规划,使得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展开变得困难。

四、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加大教师干预程度

通过上文的介绍可以发现,在整个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充当着引导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其本身在整个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当中的干预程度,正确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并且对学生所提出的一些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仔细的解答,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的重要作用,进而保障整个教学过程有条不紊的进行。

(二)增强教学方案的合理性

在整个教学实践活动展开之前,需要对整个教学实践活动进行系统的分析,并且制定相应的教学实践计划,保证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条理性,并且,作为学校本身应该加强学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经验的累积,可以通过经验交流的方式进行学院与学院之间的经验交流,或者是在网上查找一些国外相关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规划成功案例,对其进行经验总结和学习。

五、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教育的不断改革现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已经逐渐的深入到各大院校当中,由于专业的不同,学生可以通过学校根据本专业的实际需要进行实践的教学活动,在整个时间教学的过程当中,学校应该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的工作态度来展开整个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并且不断的完善整个教学活动中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整个教学活动当中的主体,保证一切的教学内容围绕学生进行展开,只有如此,才能令学生在教学活动当中学习到其本专业应该所汲取到的知识以及相关的实践工作经验,进而增强学生的上岗就业能力,为我国的人才储备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改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5篇

为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使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紧跟时代的步伐,迈上平稳、健康发展的快车道,文章在甘肃省民勤县东关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以“一本+三线”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

关键词:

网络环境;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一本+三线”

为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甘肃省民勤县东关小学(以下简称“我校”)以“深化教研,切实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为本,以着眼“愉快学习有效课堂”构建、学生成长、资源建设三个方面的发展为主线,力求综合提升,形成了属于学校自己的经验与特色,对周边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起到了带动作用。以下笔者将对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经验进行简要阐述。

一、“一本”

近年来,学校把“以研促教科研兴校”提上了新高度,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在教研组内,以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及时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提升,以保证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二是在每个学期,学校都会争取机会外派教师到教育信息技术化水平较高的实验小学学习、取经。学习归来对全体教师进行二次培训,真正做到“一人出学,全体受益”。三是组织成立了“校长—教导处—教育信息化办公室—名师工作室—教研组”五级培训梯队,对全体教师进行专门、系统、有针对性的计算机技术通识培训。信息化领导小组利用甘肃省基础教育网络资源平台和技术应用平台组织教师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与名师和专家零距离对话,共享优质资源,使广大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意识得到强化,能力得到提升,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更为具体化、常态化。

二、“三线”

(一)创新应用信息技术,构建“愉快学习有效课堂”

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是以新课改背景下徐博承的《愉快学习有效课堂》一书的相关理念为依据,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创新应用为依托开展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为:制定方案—理论学习—起草模式—示范引领—对比研讨—课堂评优—模式完善—实验推广。为了扩大信息技术的利用率,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大胆探索:一是利用学校微信群和QQ群,加强各教研组对“愉快学习有效课堂”相关专著和文章的系统学习,使广大教师能方便、快捷地明确“愉快学习”的魅力和要义。二是全校教师均开通了教师个人学习空间,实现了教师“人人通”,使教师能熟练应用国家、省级资源平台的教育教学资源和学生进行愉快学习,高效沟通。三是充分利用一体机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开展信息技术在“愉快学习有效课堂”中的创新应用示范课、观摩课活动、对比研究课,以及教学技能大赛,有效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共进和师生之间的和谐互动。四是鼓励各学科组围绕中央电教馆备案的大课题《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课程设计的探索与实践》积极申报子课题,一边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课题研究,一边总结经验,撰写相关教育教学论文,努力营造以研促教的、教学相长的育人氛围。

(二)发展学生个性,坚持教育信息化发展导向

学校的信息化设施建设、内容建设、运行方式都力求符合学生特点和现代化的育人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平等、健康地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愉快学习和个性发展。学校各个班级都利用甘肃省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了班级空间,有一部分学生还建立了个人学习空间。课前,大多数学生能够利用网络平台接受教师的延展性作业,查询学习资料,通过自主学习将课堂以外的信息资源引进到课堂学习中,初步形成了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可以借助教师精心设计的学习任务单进行资源共享、问题讨论、信息交流和成果展示。课后,学生能借助网络学习空间和工具,适时就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与教师、同学进行网上交流探讨,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三)重视资源建设,把准教育信息化的关键环节

优质资源的建设和共享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内容,为了增加资源储备,为今后的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提供有力的软件支撑,学校一方面建立了教师原创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应用、开发激励机制,将教师录制教学视频、制作教学课件、撰写优质教案、开发电子软件等纳入考核奖励之中;一方面通过网络下载和购买引进等方式将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试题、课件、教学案例等充实到学校资源库,以备教师使用。

三、结语

我校探索形成的“一本+三线”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改革举措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课程设计的探索与实践”这一课题的研究工作。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引发学校教师团队研修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内在动因,也必将引领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紧跟时代的步伐,迈上平稳、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课改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6篇

一、培养科研骨干、提高科研能力

从个人发展目标看,学校要应对激烈的竞争,必须把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的素质作为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战略举措,努力建设一支善教育、精教学、能科研的教师队伍,使学校走上持续发展之路。在科研活动过程中,做到“点” 、“面”结合。我们对每位教师的具体要求是有区别的:对于一般老师,重在抓好学习,组织听取教科研讲座,印发有关科研资料,阅读有关课题的研究报告,使其认识教科研的意义,掌握一些科研的方法,而后根据自己的实际和需要参加一个课题的研究,在科研骨干教师的带领下,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实践,这就是“面”;对于骨干教师,则给任务,压担子,承担主要课题或担任课题组长,使之能成为产生辐射效应的科研核心群体,依靠他们去聚合一批人,培养一批人,这是教科研工作的“点”。既然是“点”,那当然是学校教科研工作之“重心”,重就重在对课题研究整个过程的指导,突出的是选题的反复论证;重在对其实施过程中的测试、检查;重在不惜代价组织有关人员到科研先进学校学习取经;重在总结时的分析研讨。这样,科研骨干队伍的科研能力、科研水平得到迅速的提高

二、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 。

“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只有学习成功,生命才会成功。” 学校领导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给教师以人文关怀,尊重和保护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养成时时、事事、处处学习的习惯。所谓学习型组织,就是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创造能力,努力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与组织中的学习气氛。首先,制定科研理论学习制度,要求教师定额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通过学习,引导教师学会理性地思考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真实问题。其次建立对话交流制度,进行信息的有效沟通,优势的互补,经验的共享,每学期进行科研工作经验交流,大家都深深感受到了学习的重要,交流的价值,校园内形成了浓厚的研究氛围。

三、在科研小组带动下、使科研教研紧密结合。

教师要增强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

1、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

以校为本的教研,特别强调教师集体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学校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倡导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

每学期确立一个“科研活动月”。每次活动设立一个重点研究内容,如本学期活动:同一年级上同一课题,青年教师做课题究课,全体教师交流评议,通过活动,教师间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教科研讨论,促进了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

各教研组结合自己组的实际情况,还开展集体研讨、阶段总结、专题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研究活动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通过研究活动使全体教师接受了新的科研理念,为新课程的全面推行打下了基础。、

2、自我反思总结教学规律

教师如何成为具有自觉改进意识与自我提高能力的专业人员?专家认为,当前,最需要做的是反思教学与行动研究,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的性质。因此,我们鼓励教师把自己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点点滴滴的做法积累下来,进行归纳、提炼,形成规律,即进行经验总结。

我了给教师开辟一个展示的平台,我们创刊了科研校报,为教师提供展示的机会。每二月出一份报纸,每期结合教师研究的课题设计一个专题。报纸的主要内容一方面来自有关的报刊、文摘,另一方面来自教师的稿件。教师都热心为小报投稿。把自己工作中感触最深的地方记录下来,使这份报纸对我们的教学工作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目前,有多篇教师的文章在科研报上发表。在教师中,特别是青年教师中掀起了学习气氛。教师能积极读书,阅读范围由专业书、与课题有关的理论书到杂志报刊,拓宽了思路,并能用先进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能积极参与科研论文的撰写。

四、工作存在的问题:

1、科研方法的培训做得不够,部分老师产生了畏难心理;

2、宣传的力度不够,老师们对学校教育科研的形势缺乏足够的了解;

五、应对问题采取的对策:

1、学校要创造教育科研的有利条件。

学校必须建立能调动教师科研积极性的评价机制。学校要加大教育科研经费的投入。要促进教育科研的发展,必须有一定硬件条件的支撑,以解决科研所需的设备、材料及其他相关经费等问题。

2、教师要对教育科研有正确的定位。

3、进一步确立教师在科研中的主体地位,激发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

4、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和方法。

科研是一项长期的、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是教育教学再上台阶的重要保障。带着新课改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我们将学习不懈、研究不懈,为把我校建设成为研究型学校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课改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7篇

一、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大院校的教育模式逐渐发生了改变,现今,最为通用的教学模式为实践与理论相互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实际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进而掌握到相应的教学管理知识,例如本文所提到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学生通过深入旅游与酒店行业中,从事旅游与酒店行业相关的实践工作,进而对旅游与酒店行业当中的运行过程以及酒店于旅游管理相关的管理模式有一定的认知。这样的认知和实践工作过程当中所汲取到的经验,在将来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此本文对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目前,已经有大量的学者针对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展开研究,并且相应地提出了诸多的研究理论,其中,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郭成芳教授,在其2012年9月发表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报告》中提出,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本身在于应该将整个教学过程穿插到实践当中,领学生能够在实践过程当中能够学到一定的知识,掌握到一定的技能,只有如此才能够保证时间教学的成效性。 对于这种研究理论,我国著名的学者张宇程教授也提出了相同的看法,其认为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本质是为了让学生汲取到更多的知识,并且拥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就现今的教育形式而言,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已经成为了现在教学模式的主要方法,同样也是最具有实践性意义及实践性价值的教学模式,这样的理论被记录在其2013年3月发表的《新课改下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管理研究》当中。

三、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当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少干预程度

在一些院校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对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概念并不清晰,认为学生只需要一味的进行实践工作就可以增长知识与经验,并不需要教师本身进行干预,由此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缺乏更为深入的了解,尽管参与到了教学实践工作当中,却没有真正的学到旅游与酒店管理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导致自身对旅游与酒店管理只是了解不透彻,无法真正地将自身融入到教学实践活动当中,进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致使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失败。

(二)教学方案制定不合理

由于我国对于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相比较其他国家而言时间尚短,因此一些院校缺少对于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管理经验,这就导致了在院校制定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案时,缺少一定的合理性,令整个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过程变得十分混乱,并且在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时间分配上,没有系统的规划,使得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展开变得困难。

四、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加大教师干预程度

通过上文的介绍可以发现,在整个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充当着引导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其本身在整个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当中的干预程度,正确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并且对学生所提出的一些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仔细的解答,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的重要作用,进而保障整个教学过程有条不紊的进行。

(二)增强教学方案的合理性

在整个教学实践活动展开之前,需要对整个教学实践活动进行系统的分析,并且制定相应的教学实践计划,保证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条理性,并且,作为学校本身应该加强学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经验的累积,可以通过经验交流的方式进行学院与学院之间的经验交流,或者是在网上查找一些国外相关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规划成功案例,对其进行经验总结和学习。

五、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教育的不断改革现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已经逐渐的深入到各大院校当中,由于专业的不同,学生可以通过学校根据本专业的实际需要进行实践的教学活动,在整个时间教学的过程当中,学校应该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的工作态度来展开整个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并且不断的完善整个教学活动中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整个教学活动当中的主体,保证一切的教学内容围绕学生进行展开,只有如此,才能令学生在教学活动当中学习到其本专业应该所汲取到的知识以及相关的实践工作经验, 进而增强学生的上岗就业能力,为我国的人才储备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改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8篇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教学为中心,以教研为基础,以科研为龙头,广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校发展。根据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教学教研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校本教研的丰富内涵

校本教研以教育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学校,以人为本,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活动中,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不仅注重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而且注重总结经验,创新理论,探索规律。认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增强教研活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保证。

二、校本教研的指导思想

校本教研要围绕学校“办出有人文品位的校,打造有文化内涵的人”的办学理念,以新课程为导向,建立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以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总结提升教学经验为重点,以行动研究进行教学剖析为主要方式,以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的以校为本教研制度。

三、校本教研的基本途径

校本教研要把学科教研组和年级备课组作为基地,以青年教师为生力军,以骨干教师为中坚力量,整合教师队伍老、中、青各方面力量,研究和解决学校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讲求针对性,注重实效性。

1、继续坚持学校教学教研工作例会制度。学校校长每月、教导主任每周亲自主持一次教学工作例会,分析和解决学校教学教研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2、继续坚持青年教师拜师工作制度。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青年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生力军,培养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青年教师拜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为师,以结对形式进行帮助培养,要求青年教师一年立足,三年成熟,六年成才。每学年度学校举办一次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每学年学校对青年教师拜师工作制度做出显著成绩的指导教师和青年教师予以表彰奖励。学校教导处要加强对青年教师拜师工作的督促检查,严格考核。

3、继续坚持教育教学工作视导检查制度。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视导检查应以毕业年级为重点,兼顾起始年级和过度年级,由学校教导处组织学校行政领导、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深入班级、深入课堂,了解班级的教育教学情况,视班主任、教师、学生为研究伙伴,分析和解决班级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年级教育教学经验,对年级教育教学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

4、继续坚持常规教研活动。教研组要针对学科教师的实际,注意教师个性,促进每个教师的发展。

5、教师要认真开展“四个一”活动。教师每课有一次教学反思(教学后记);每周参加一次教研组或备课组活动;每期上一节校级研讨课;每学期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或个案研究。

6、学校开展“三项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论文或案例评比”活动;每学期开展“教学教研开放展示周”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课改主题研讨会;每学年开展一次“教研月活动”。

7、主动争取上级教研部门的指导。学校要督促检查教师参加市、县教研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情况,认真完成上级教研部门布置的各项教研工作任务,定期向上级教研部门汇报教研工作,积极争取上级教研部门及教研员对学校教研工作的支持与指导。

四、校本教研的基本形式

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活动方式,以新课程改革为导向,灵活运用案例分析、问题研讨、调查研究、实践探索、学术交流、校际交流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切实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校本教研的活动形式

教研组、年级备课组要针对自己学科的特点,从本组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形式,讲求教研实效,富有个性特色,努力提高教研质量和品位。

1、示范模仿式:由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示范学科教学,听课教师学习借鉴,将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用于相似的教学情境,由仿到创。

2、现场诊断式:根据年级组、教研组及备课组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某个主要问题进行现场诊断,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解决问题。

3交流分享式:在认真实践的基础上,给教师搭建展示平台,介绍经验,交流体会,展示成果,互相启迪,共同提高。

4案例活动式:提供教学案例,集思广益,分析问题,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六、校本教研的工作制度

教学研究是

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校长是校本教研实施的第一责任人,要紧密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和办学特色,逐步形成有效的校本教研运行机制,整合学校教科室、教务处、学科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力量,形成校本教研校长负责,教导主任具体抓的管理模式。在校长领导下,在教导主任的指导下,组织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教学教研队伍,加以实施。

1、加强教学教研常规管理工作,督促检查教师教学“六认真”执行情况,切实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2、认真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选送优秀教师参加高层次进修,做好骨干教师的选送和培训工作,组织全校教师分期分批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努力做好教师校本培训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3、组织教学教研工作经验交流,考核教研组工作,评选先进教研组及优秀教师。

4、校长及教学一条线行政领导要加强业务学习与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以身作则,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全校师生形成实事求是、崇尚学术、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校本教研风气。

七、校本教研的保障制度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教研提质,科研兴校,是确保学校快速健康民展的重要保障为确保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必须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

1、建立学校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加强对校本教研工作的组织领导。

组长:__*

副组长:______

成员:________*

2、学校行政及各部门要为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优质服务,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

课改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简约; 感悟;追问;探索

1.引言

众所周知,数学中的知识原理大多数都有很强的概括性,而且还会存在着简约之美。所以说,这种简约的美就是为了更好地设计理念,而设计的一种包袱,从而使课堂回到以前的发展,并让孩子们在宽松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并可以从中获得进步。在简约的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得到全面的发展。所以说,去除浮华的外表,回到教学的本位,简单地进行教学,才是我们需要采用的教学策略。

2.感悟:简约教学理念的本质内涵

长期以来,笔者对某些人在教学中采用的思路极其关注。有的老师在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体现了简约而不简化,以及创新而不守旧的教学思路。这其中的一个个细节,都是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实践的重要体现,同时也可以看出来他们有很牢的教学基础。每一课堂可以带给我们的是对情感的感染,同时也是进一步让我们享受艺术的魅力。同时还可以看出名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精、气、神”,以及较高的专业化水平,并发现名师那种简洁、清晰、真实、自然、质朴、深刻的教学品格。

3.追问:简约教学理念的价值辨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早就提出了“简约教学”,需要指出的是这不只是其中的一种教学风格,而是一种可以促进学生整体性发展的教学思路,是一种全新的教育价值观的体现,提出它以后可以全面地学化素质教育,以及发展数学教育教学理论等。具体来说,可以按照以下的步骤开展:

3.1简约教学是当前数学教学的内在需要

数学学科中本来就包含了简约之美,这种简约指的是数学的相关知识,以及规律都要按照最简单的原则进行,如公式、定理的简洁明了,以及相关的其他教学思路的简洁、计算方法的进一步简化,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精妙等等,这些都要数学教师进行,更要通过与节约相关的思想来进行分析和实施教学。与此同时,还要把其中最简洁、最优美的教学方式展现给各类学生,使数学课堂既保持相应的原则,又可以有一定的张力,以便让把数学教学工作的本质反映出来。

3.2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下,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在其中得到全面的发展。而简约教学也正是与这一教学课改保持一致而提出的全新教学思路,所以可以在中学课堂中得到全面的推广。与此同时,儿童的数学教学过程主要是对以往相关人员的经验总结,但是并不是完全地照搬以往人的工作经验,而是把一系列的教学原理和学生的心理进行了全方位的简化,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所以,追求“清简、灵动、精致、厚实”的教学,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时展的重要环节所在。

3.3简约教学是构建充满张力课堂的需求。

新课程的教学实行了改革以后,使数学教学一改以往的教学思路,并且转向追求数学教学本质的教学,这也使得教与学等过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基于此,,转向数学本真的意义世界之中,使教与学的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把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发性体现出来,并不断地调整教学方法,以便为学生设计出更多教学活动,以及可以发展创新思维的空间,并留下更多的有思考价值的“空白”等。

4.探索:简约数学课堂的建构策略

从数学课堂教学情况来看,“简约”就是指从目标到环节,以及从方法到语言等都比较简单,而且还要保持教学过程有条理,达到回归本质的效果。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都可以把目标精简,以及简化其中的教学流程,并更好地进行学习,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以下笔者就从对倒数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实践,阐述一下构建简约教学课堂的发展策略。

4.1精简目标

简明的教学目标,可以更好地让学生进入教学状态,并很快地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适应这一学习角色。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先要熟悉其中的各类教学内容,如通过深刻研读数学文本,全面分析教材之间的联系,并找出教材中的重难点,在把基本的教学目标明确以后,就要对其中的各个阶段的目标进行分解,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

“倒数的意义”是学生在教学中必须要思考的基础性工作。“倒数的求法”也是学生在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这两点会在教学过程中融于一体,这也是本节课所有活动中的重点所在。所以要按照这样的目标开展:①全面分析倒数的意义,掌握各种数求导数的方法,并熟练地对其中的求解结果进行计算。②在自主、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并提高教学质量。至于“让学生更好地联系实际,以便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好的情感体验,也是其中的教学目标,这是一种把第三条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融合在一起的教学方法,这里不需要言传只需要意会。

4.2流程设计

在设计时,问题设计是老师进行教学的主要手段。备课时,主要还是侧重于学生的思维训练,并对学生的学习重点进行调整,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其中的新知识,以及开展各种各样的提问:①板书“倒数”,是怎么认识的?(从学生各种读法中可以找到正确的读法,从而为后面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②“既然叫倒数,要考虑一下,这和什么有关?”这不只是使学生的经验丰富了,而且使教学有了很新的视角。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以“简约”的视角就小学数学教学的回归守望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思考,然而这也只是让我们发现了其中的一个教学点,所以在教学中难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然而,如果我们都可以感觉到这一理念,并在教学中有所体会,则很有可能使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简约化教学工作走向更加绚丽多彩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徐云. 实施“简约化”教学,构建优质初中数学课堂[J]. 教育观察(中下旬刊). 2014(23)

[2] 姚宏彪. 初中数学生成性教学的尝试[J]. 文理导航(中旬). 2014(09)

课改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0篇

问题一:校本教研在学校整体工作中的地位认识不到位

相当数量的教师对校本教研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上不到位,思想上重视不够。相当一部分学校仍然存在“决策在前,研究在后”的现象,用传统的、经验性的模式从事教育教学。教师受传统思维定势的影响,存在着研究上的惰性和工作上的惯性,教学观念落后,难以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校本教研是成功教师的必然选择,也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广大教干教师要提高对校本教研基本理念和重要意义的认识,明确校本教研的提出是国家进一步推进课改实验的一项重要策略,也是我们针对实践需要变革教研制度的一种必然选择。它是对现行教研制度的调整和改进,把依靠上级搞教研变成学校主动搞教研,在先进课改理念与千变万化教育实践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把教师从单纯的课程被动执行者的角色中解脱出来,真正成为新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提高教师执行新课程的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同时,校本教研还可以创设一种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切磋交流的学校文化环境,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发展的场所,还成为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与提高的学习化共同体。广大教干教师还要明确校本教研的最终目标:建立起校本教研制度,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校本教研模式,总结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经验,培养出具有一定影响的先进典型,并在此基础上使校本教研进一步深化,使之最终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和学校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问题二:学校之间教研工作的发展不平衡

从目前看,多数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组织和制度健全,管理和指导到位,教研工作健康有序。但也有一些学校,对教研工作缺少科学严密的整体规划和认真扎实的管理指导,教研经费缺乏保障,导致教研工作流于形式,呈现出无序和应付的状态。

各校要建立起有效的校本教研组织制度,明确校长、教研室、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的工作职责,制定明确而详细的教研要求,确立教研工作的思路、内容和形式。“分片联研”活动对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促进学校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合作,保证校本教研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保证各地、各种层次和类型的学校共同发展,增强学科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议把教研中心下移到“教研片”,下移到学校,采取分片联研的形式,充分发挥“教研片”的联研优势。坚持跨学校、跨地区教学研究的交流与合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交流课改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教研室要注意加强科学督促、评估力度,以促进“联研片”教研工作齐头并进、均衡发展。分片联研在形式上要积极创新,既要有全区的联研,又要有街道联研,也要有自主性更强的校级、年级、班级、不同学科的联研。通过开展分片联研的活动,形成月月有安排,校校有活动,人人都参与,个个有提高的教研新局面。教师通过参与式教研、参与式听课、评课,对新教材的把握与实施,新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的落实,课堂教学水平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不仅检验了学校的校本教研,还充分发挥了重点学校在课改中的龙头和辐射作用,促进不同水平、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学校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合作,搭建起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研讨的平台,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态势,达到了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的,有效促进校本教研的均衡发展。

问题三:教学研究和教改实验缺乏深度和高度

从整体上看,当前取得的研究成果多局限于一般性的经验总结概括,即使有好的经验,也往往不能及时得到理论上的提升,对研究成果的分析论证比较薄弱,层次不高,影响不大,难以转化和推广。教学研究与教改实验往往缺乏严格的目标和过程控制,缺乏深度和高度,难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针对这种局面,一方面,要强调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成长,提倡教学反思制度化、“模仿秀”课、科组教研多元化、集体备课规范化、结对带教传统化、听课评课常规化。在加强理论学习指导的同时,要特别重视自我反思,将教学设计过程中的“行动前反思”,教学过程中的“行动中反思”,教学过程后的“行动后反思”结合起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形成对自已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专业人员在校本教研中的引领作用。第一层次是借助专家学者的力量,为我们的校本教研提供源源不断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第二层次是加强对各级教研员队伍的培养,充分发挥他们在校本教研中指导参与的作用,建立起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流动的、具有研究、指导、服务功能的专业性较强的教研队伍,为教师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服务。第三个层次是重视骨干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作用。骨干教师是开展校本教研的中坚力量,在校本教研的实践中,要敢于给他们压担子,打破学科界限,打破学校界限,不仅让他们在本校的研究中起到学科带头人的作用,还要敢于让他们走出校门,担任区市级教研组织的负责人,并把示范学校的骨干教师安排到外单位的校本教研活动中,让他们承担某项课题的辅导重任。这样,在示范和引领的同时,促进骨干教师本身研究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有效地利用了人力资源,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校本教研的深度和高度,。

问题四:教研活动的序列性、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很多学校没能先确定本月或本学期也就是近期的研究主题,再围绕阶段性研究主题确定每一次活动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围绕问题展开教研。表现为,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泛泛而谈较多,解决实际问题较少;一事一议多,研究的内容形成序列、层层深入少;研究教材教法多,研究学情学法少;低水平重复、低档次循环研究多,前沿性课题研究少。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教学研究的深度和实效性。

当前,校本教研工作应紧紧围绕教学过程特别是新课程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将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围绕课题开展序列性强的教研活动,使教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提高。许多学校在校本教研的途径上和形式上推陈出新,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值得学习和借鉴。如有的学校针对中老年教师观念滞后、难进入角色的实际,开展中老年教师课程理念学习竞赛活动,较好地激发起中老年教师投入校本教研的热情。高中学校针对自身特点开展“四个研究”活动,即研究教材、研究新课标、研究考试说明、研究高考试题,使高中教师尽快从“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转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的学校开展了“一对一”同伴互助教研,打破不同学科、年级的限制,实施一个学期一个主题,一个主题一种形式,努力培养教师学习的习惯与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这些成功的探索,有效促进了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应特别指出的是,为保障校本教研健康有序地发展,还必须有完善的评价激励机制做保证。各级教研部门要制定校本教研的评估方案和评估标准,定期对校本教研进行专项评估,定期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经验交流,把校本教研作为每学期教学视导的重要内容之一,进一步规范校本教研,保证校本教研“序列性、针对性、实效性”发展。

上一篇:体育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下一篇:领导工作经验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