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知识范文

时间:2023-03-22 05:22:25

计算机网络知识

计算机网络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知识

计算机网络出现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计算机和信息系统领域内科技发展中最令人瞩目的一个学科分支,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线路把颁布在不同地点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相互连接起来形成的网。人们正借助于网络,将全世界的计算机联合起来,使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公司和不同部门可以相互密切联系并很方便地进行通信和交流。随着计算机性能的迅速提高和广泛普及,计算机资源日益丰富。如何提高计算机的利用率,如何充分达到资源共享,一直是人们极为关心的重要课题。面向不同的计算机及丰富的资源,为了解决能否共享和能否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的问题,出现了计算机网络。网络中相互连接起来的各种计算机系统具有不同的功能和资源,有的可以进行数据处理,有的可以进行科学计算,有的具有大型数据库和模型库,有的带有特殊外部设备(如绘图仪、彩色打印机等),网络中的用户都可以选用和共享这些资源。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信息传输技术、数据通信技术同时得到高速发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正大力倡导的“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 Way)”实际上就是用光纤构成的一种高速的数据网络。在此网络上将传递多种多少样的信息,如为每个家庭准备的可多达500多个频道的电缆电视节目、电子报纸、视频电路、市场商业信息等都可以通过这一信息“公路”输送至每个家庭。因此,在构造信息系统中,计算机网络是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下面谈谈计算机网络、功能、结构:

一、计算机网络(Computer Network)

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线路把分布在不同地地区,不同地点且具有独立功能的多种多台计算机系统相互连接起来,按照网络协议进行数据通信,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包括信息交换方式,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资源(包括硬件、软件和数据等)共享的计算机集合。用于管理信息系统的计算机网络实际上只是远程通信(Telecommunication)中一种较为简单的形式。远程通信包括语音(Voice)和电视(TV)传输、数据通信和未能远程处理(Teleprocessing)。远程处理是指远离主机的用户通过自己的微机或终端来对通信线路传输过来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例如:允许储户在不同地理位置取款存款的银行计算机网络,将散布在各处的取款存款机与银行主机连接在一起,构成银行计算机网络。银行储蓄业务和信用卡业务,则利用网络实现全城和异地各城通存通兑。通话用户之间彼此发送电子邮件(Electromic Mail)的计算机网络。证券公司的计算机网络可以将各地的股市行情收集起来及时通过大屏幕等向股民报告,以利于证券交易业务的开展。

构成计算机网络的硬件设备有多种,总的说来有电脑方面和通信方面的两种设备,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网络的种类越来越多,品质也大大提高。在计算机网络中,这两方面设备目前比较普遍的联结方式有两类:一类是计算机主机和自己的终端联结,另一类是计算机主机之间的联结。

二、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实现资源共享。共享联网内一切计算机系统与软硬件资源是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如大型专用数据库、价格昂贵的专用软件、打印精美的高档激光打印机等资源,通常不可能每个用户都配备一套,通过网络能实现各用户共享,提高贵重资源的利用率。提高计算机可靠性和可用性。

三、计算机网络的结构

1.树型结构

树型结构指整个网络结点之间连接像一棵倒挂着的树,整个网络分层次进行的连接同一个结点可以和多个结点相连接,最高层的计算机系统规模较大,它控制了下一层的计算机系统。这和目前的银行组织结构十分类似,最高层表示总行,而后是省、市分行、最后是支行与所、办、点等基层机构。它们业务,负责把数据传送到上一层,也可利用微机(或有智能的终端)处理部分数据后再送。至于资金清算、调拨、业务汇总、金融信息的收集等全面性工作就是最高层承担的工作。

2.星型结构

星型结构指整个网络中间有一个处理中心,其他多个结点都各自以单独的链路与处理中连接,中间的主机作为网络中的主结点,它具有对数据的中继交换功能,它中继来自各分散结点的信息,并把集中到主结点的信息转发给相应结点。城市中的一个专业银行若采用一个总的电脑中心,则该中心就是主结点,而与之相连的一些支行就是分结点。这些分结点都有相当的电脑系统来实现前述的“分行自动化”。如果需要解决储蓄中的通存通兑,这也是可行的办法。在主结点的电脑中心储存了所有客户的档案,每笔交易处理的产生的数据更新都必须更新主结点中的数据,并将结果送回分散的子结点。

星型结构简单方便,任何一方结点有问题都不影响其他结点,比较适合银行计算机网络应用,便于管理,并且从终端到处理中心的延较小。缺点是通信线路都从中心出发,总长度较长,因此连接线路的总费用较多,成本较高。

3.环形结构

环型结构指整个网络系统各个结点连接构成回路,也就是按环状把各结点相连起来的,网络中信息流向一般是单方向的,环形中各个结点处于平等的地位。当一个结点的信息在流动时,其他结点的信息暂停流动,一个结点的信息到达目的,线路是固定的,优点是可能会减少线路总长度,成本较低,而且容易扩展结点。其缺点是在环型结构中的任何一个结合点有故障时,一般会影响整个回路的通信。

4.网格型结构

网格型结构指整个网络系统有许多网格,在网格中各结点者互相直接连接,每个结点都承担了一定量的负荷,当一个结点需要和另外结点交换数据信息时,可以在两者之间直接进行,并不需要经过另一个结点。

网络型结构的任一结点都能与联网的其他各点通信,增强了网内各结点的范围和功能。

5.集中型网络

是型和树型的结构方式,基本上是一种集中控制的模式,属于集中型网络系统。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容易将网络中数据信息汇集起来,便于管理。但是由于数据过分集中在电脑中心,若中心电脑或线路发生故障,则影响极大。而且系统的扩充比较困难,主要信赖于主结点中心计算机的升级。

计算机网络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网络设备;上网方式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

The Elementary Knowledge about Computer Network Application

LI Chuang,MIAO Zhuang

(The Computer Center of Xi'an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Shanxi Xi'an 710077)

Key words: computer network;network equipments;ways of surfing

计算机网络是当今计算机学科中发展最为迅速的技术之一,计算机网络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网络技术应用已成为影响一个国家与地区人们经济、生活与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这要求我们要加强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方面的了解和学习。

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2 计算机网络的常用设备

(1)网卡

网卡也叫网络适配器,是连接计算机与网络的硬件设备。通过网络线缆与其他网络设备连接进行数据交换、共享资源等。现在网卡主要采用RJ-45连接器,支持全双工模式,速率有10M、100M、1000M。

(2)交换机、集线器(HUB)

集线器是共享带宽式的,其带宽由它的端口平均分配。交换机每一端口都有其专用的带宽。现在交换机和集线器普遍采用了自适应技术,可以自动适应端口速率。其好处是在不需用户参与设定的情况下,自动以最高速率连接。计算机用户局域网专线上网都需要连接到这些设备上。

(3)路由器

路由器是网络中进行网间连接的关键设备。作为不同网络之间互相连接的枢纽,,路由器构成了Internet的骨架,它的可靠性则直接影响着网络互连的质量。路由器的基本功能是把数据(IP包)正确的传送到目标网络。

(4)网络线缆

目前常用的网络线缆主要是双绞线、光缆等,双绞线分为屏蔽双绞线(STP)和非屏蔽双绞线(UTP),双绞线配套使用的还有RJ-45水晶头,用于制作双绞线与网卡RJ-45接口间的接头。光纤是新一代的传输介质,因为光纤不会向外界辐射电子信号,所以使用光纤介质的网络无论是在安全性,可靠性还是网络性能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3 常见的上网方式

(1)56K MODEM上网

56K MODEM是将电脑通过电话线连接到另一台电脑或一个电脑网络的装置,它的作用是将电脑的数字信号转换为能够依电话线路传输的模拟信号,通过网络传递到另外的电脑或服务器;对于接受到的模拟信号,则由它再解调为数字信号,以便电脑能够识别。在实际的上网过程中,由于电话线路质量及网络传输的忙碌程度不同,实际的传输速率在很多情况下达不到其额定值56K。

(2)ISDN上网

ISDN是基于公共电话网的数字化网络,它能够利用普通的电话线双向传送高速数字信号。因为它几乎综合了目前各单项业务网络的功能,所以被形象地称作"一线通"。通过ISDN,用户能在一条电话线上同时连接电话、电脑、传真机和可视电话等多种终端。ISDN的基本带宽是64Kbps,最高的上网速率可以达到128Kbps。

(3)ADSL上网

ADSL宽带上网是目前各城市城镇上网接入主推的主流,它是一种不断发展的高速上网宽带接入技术,该技术采用较先进的数字编码技术和调制解调技术在常规的电话线上传送宽带信号,它通过一对调制解调器来实现,其中一个调制解调器放置在电信局,另一个调制解调器放置在用户一端。国内目前最主流宽带接入方式是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被设计成向下流(下行,即从中心局到用户侧)比向上流(上行,即从用户侧到中心局)传送的带宽宽。

(4)小区宽带上网

小区宽带上网常采用FTTx光纤+局域网(LAN)接入、ADSL局域网接入两种方案。

FTTx光纤+局域网(LAN)接入是一种以千兆光纤连接到小区中心交换机,中心交换机和楼道交换机以百兆光纤或五类网络线相连,然后再用网线连接到各用户的计算机上。

ADSL局域网(LAN)接入是ADSL业务的拓展,其资费更便宜。其原理是将带路由的ADSL MODEM安装到小区或居民楼,然后再通过HUB(集线器)或交换机以及RJ45网线连接到各用户家的电脑上。

(5)无线网

无线网,就是利用无线电波作为信息传输的媒介构成的无线局域网(WLAN),与有线网络的用途十分类似,最大的不同在于传输媒介的不同。

一种是通过无线网卡和AP的连接,典型的就是wi-fi的应用。进入局域网通过网关上网。一般酒店,公司会做这方面的无线覆盖。

一种是GPRS,通过GPRS手机或者卡件+SIM卡直接拨号CMNET或者WAP上网,手机有信号的地方就可以上。

一种是最新推出的3G网络,也就是移动的TD-SCDMA,电信的CDMA2000,或者联通的WCDMA!速度已经和宽带相媲美了,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它和宽带比较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4 结束语

科技的发展,网络的出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同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网络应用知识,抓住网络这一重要的科学技术,使其进一步推动经济的繁荣,生活的多样……在不久的将来,计算机网络应用一定会成为世界的跨距离主要交流工具,计算机网络也一定会遍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参考文献:

[1]吴立勇.计算机网络技术[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计算机网络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课程整合;知识可视化;SVG技术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8)11-0125-03

一 引言

知识的可视化就是让知识变得更容易理解,通俗易懂。知识的可视化往往就用图像和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传统的图像格式分为位图图像和矢量图图像。而动画一般是FLASH矢量图形动画。使用位图图像往往比较大,不利于网络的传输。虽然,FLASH也有强大的交互性,但它必须在特定的软件插件支持下才能实现交互性。本文所提到的SVG技术可很好的解决位图图像和FLASH矢量图形动画这些不足之处。

二 SVG技术

1SVG概述

W3C推出的SVG是可升级矢量图形(Scalable Vector Graphics)的简称。SVG是一种采用XML来描述二维图形的语言,目前W3C推荐使用的版本是SVG 1.1(本文所说的SVG即指SVG 1.1)。SVG允许使用3种类型的图形对象:矢量图形形状(例如由直线和曲线组成的线条形状),图像和文本。图形对象可以被组化、样式化、变形和重新组合,包括图象嵌套、变形处理、剪辑路径、Alpha蒙板、滤镜特效和模板对象。[1]目前SVG已经得到很多浏览器的支持,如IE(添加Adobe提供的SVG Viewer插件)、Mozilla Firefox等。SVG 的文档对象模型(Document Object Model)可以很容易地将图像中出现的元素处理成一个个对象,这正是相对光栅格式图像具有优势的基础。

SVG图形可以是动态的、可交互性的。动画通过直接声明(比如在SVG里嵌入SVG动画元素)或通过脚本来进行定义或触发。

SVG不但可以表现图像,还可以表现文字、音频等其它信息,对于那些有视觉障碍的人,可以通过可替换的方法把图像替换为音频信息,这样对那些有视觉障碍的人,也能够得到SVG所表现的信息。另外,对那些手持设备、车载设备、无线设备来说,它们的屏幕一般都比较小,而且显示分辨率低,SVG的矢量特性也可以让这些设备清楚地浏览SVG图像信息,这都是目前的位图图像所不能做到的。

2SVG、位图图像和FLASH矢量图的比较

所有权指公司的专有格式权,网络检索难易指文件的内部结构对于搜索引擎是否可见。

由上表可看出SVG具有的特征:

(1) 所有权方面,SVG是由W3C管理的一种开放标准,W3C是web技术的国际化标准组织。

(2) 可缩放性,按字面意思就是指讲内容放大的能力,可以帮助确保有视觉障碍的人,或者那些距离显示器比平常更远的人们,可以看到应当看到的所有内容。

(3) 结构化图像,SVG本身为结构化图像,它包括了有关一幅图像中每个组件的结构,这使得辅助技术更容易按照一种其用户可以理解的方式复制图像。SVG使用了文档对象模型,即DOM是分析XML文件的方式,并由描述该知识实体的几何数据和属性数据之一,用它来定义每一个元素,可以在必要时能够处理每个元素从而确保它和这幅图像作为一个整体可以由用户访问 [1]。

(4) 普通文本,因为SVG是纯文本,所以任何SVG内容可以输入为纯文本格式,通过屏幕阅读器阅读,或者以其他使其更易于理解和创作的方式表示。

(5) 可扩展样式特性,SVG属性不同于CSS中包括的其它属性,它可以用来进一步提高有视觉障碍和使用辅助技术的人们的易访问性。通过改变字体和滤镜,设计人员可以方便的采用供视觉较差、色彩缺乏或需要辅助技术的人们使用内容[1]。

SVG提供了描述矢量的一种方式,同时能够通过其他XML实例、脚本语言、CSS和DOM进行扩展,开发人员已经意识到了SVG解释器可以添加到几乎任何应用程序中,甚至像蜂窝电话和手持设备中使用的嵌入式软件。

三 可视化技术

1 可视化概述

可视化技术是指将抽象的事物或过程变成图形、图像的表示方法,为的是更有利于人们理解和记忆。“可视化”一词,来源于英文的“visualization”,原意是“可看得见的、清楚的呈现”。知识可视化是指应用视觉表征手段来表现知识及相互之间的联系,以促进群体知识的传播和创新,其实质是将知识以图解的手段表示出来,形成能够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知识外在表现形式,从而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创新。人类80%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一图胜过千言”就是这个意思。知识可视化是教育技术为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利器之一,是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2]目前,知识可视化工具有:概念图(Concept Map)、思维导图(Mind Map)、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s)、语义网络(Semantic Networks)、知识地图(Knowledge Map)等。[2]

2 SVG在知识可视化方面的优势

(1) 任意放缩,用户可以自由的放缩图像而不会破坏图像的清晰度。

(2) 文本独立,SVG图像中的文字独立于图像,可以编辑和查询.同时,也不会再有字体的限制,用户系统即使没有安装某一字体,同样可以看到。

(3) 较小文件尺寸,一般而言,SVG图像要比其他网络图像格式如GIF,JPEG更小,下载更迅速。

(4) 超强显示效果,SVG图像的清晰度适合任何屏幕分辨率或打印分辨率(dpi),无论是300dpi,600dpi甚至更高,都不会产生位图图像的马赛克现象。

(5) 超强交互性,由于SVG是基于XML的,因而能制作出空前强大的动态交互,SVG图像能对用户动作做出不同响应,例如高亮,声效,特效,动画等优点。

四 运用SVG技术实现WEB环境《计算机网络》知识可视化表示的方法及实例

1 SVG对象模型结构的设计

通过分析SVG文档的结构,本文从Script操作SVG角度出发设计了SVG对象模型,如图1所示。

Windows窗体对象是一个全局变量,该变量表示SVG运行时的浏览器窗口对象。因为脚本的运行就是在Windows对象内部进行的,所以调用该对象方法和属性时可以省去对Windows变量的指定,例如Windows,Document可以直接通过Document实现引用。Document是静态全局变量,通过该变量我们可以立即获取当前浏览图形的文档对象(SVG Document)。[3]通过获取文档对象,我们就可以在DOM框架下对各种图形元素进行动态操作。SVG文档还可以嵌入HTML网页中,通过HTML文档对象获得SVG文档对象。

将SVG文档嵌入网页中可以用以下代码实现:

<embed width=”800” height=”600” type=”image/svg-xml”

id=”svgnetwork”src=”网络.svg”>

</embed>

下面程序演示了如何利用脚本和DOM进行创建文本节点和向文本节点添加文本内容的过程:

var text = document.createElement ("text");//创造一个文本节点对象

text.setAttribute("x", 100);

text.setAttribute("y", 100);

text.appendChild(document.createTextNode("new text"));//将文本内容添加到text节点对象中

2 基于SVG《计算机网络》知识数据的组织

本文设计了基于SVG的《计算机网络》知识数据组织结构图。如图2所示:

该结构图将知识数据表达分为文字知识表达和图像+动画知识表达两部分,并且这两部分都是在图层的基础上实现的。点、线、面是组成图像的基本几何属性。在SVG中,<line.../>是绘制线条的标签,<polyline .../>是绘制折线的标签。而<circle .../>是绘制正圆的标签,<ellipse .../>是绘制椭圆的标签,<rect .../>是绘制矩形的标签。动画是由<animate.../>或脚本+DOM来实现的。

3 基于SVG《计算机网络》知识图形的方法

基于SVG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图形主要是利用B/S的架构来实现的。S是服务器端,而B是客户端浏览器,客户端通过浏览器进行URL连接请求,获得服务器端的SVG文档的应答,在脚本解释器的作用下,应答内容在浏览器中显示。如图3所示。

4 基于SVG《计算机网络》知识可视化表示的具体实例

使用SVG制作图形方法有两种:用文本编辑器(记事本等)直接制作或是用专门的制作软件制作如Inkscape等。而动画一般是由脚本+DOM或使用SVG本身属性进行描述。图4和5是网络拓扑图中传输包的过程演示图,使用SVG本身属性进行描述编写动画的部分代码如:

<animate attribute Name="visibility"

id="Animation_1_Segment"

begin="accessKey(b);

end="Animation_1_Segment.repeat(2);accessKey(e)">

用id获得动画片段层,并且设置了开始动画热键和结束

动画热键及重复动画次数。

五总结

SVG技术尽管在可伸缩性和交互性等方面有很强的优势,但在还需要大量的编程工作才能完成,它的很多方面也不是很完善,需要进一步的发展。技术是为教学内容服务,SVG技术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知识可视化方面,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够可视化出来。

参考文献

[1] W3C网站:www.省略.

[2] 苗英恺,陈佳."知识认知导航图"在教育中的应用初探[J].教育信息化,2006(1):10-12.

[3] 和万礼,陈应东.基于SVG的网络地图交互研究[J].海洋测绘,2006(5):45¬¬¬-47.

[4] 方志祥,李清泉.基于Mobile Agent技术的空间信息移动服务[J].测绘学报,2004,33(4):328-334.

计算机网络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知识产权 计算机网络 侵权 复制 盗版 法律完善 版权颁布

引言:

我国清末1898年光绪在百日为新运动中颁布了《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这是我国在官方对知识产权维护的开始。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专利的法规。1904年清朝又颁布了《商标注册试办章程》。1910年,即清王朝覆灭前夕,又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著作权法《大清著作权律》。在新中国成立后,又曾颁布和修整了诸多条例和法规。如1950年颁布实施的《保障发明权与专利权暂行条例》、(因为历史原因,这一条例在实施不久便在事实上被废止),《商标注册暂行条例》、《关于改进和发展出版工作的决议》,1983年颁布《商标法》,1985年生效《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1990年颁布《著作权法》,1993年颁布《反不正当竞争法》等。至此,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框架已经基本形成。①上述,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我国政府和人民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和保护。

知识产权就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以及关于具有商业信誉的标记的专有权利。它又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权利。在当今信息时代,它存在于一切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以及商业领域,甚至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使用网络的人以每年10倍的速度发展。因国际互联网络的广泛应用给知识产权带来了一个大课题。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商业化发展,网络正日益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然而网络的更多的便捷、更庞大的资源共享体系,给知识产权的保护带来了更多的艰巨。知识产权与计算机网络的关系成了辨不清理还乱的现状。

一、 网络知识产权侵权的界定

所谓网络中的知识产权是指因网络应用创新、网络技术创新而产生的网络知识产权,如:域名、软件网络应用、网络结构设计、网络版权、网络商标、网络专利、网络标准、网络标识、超链接、网络商业模式、数据库、网络体系结构、生产及商业技术的网络化标准、虚拟权利、财产等等。网络知识产权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且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

在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侵权主要是侵犯著作权和商标权。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规定,除了有些复制(供用户浏览、学习、研究等十二项)不需要著作权人的授权外,复制作品必须取得著作权人的授权,否则视为对版权人的侵权。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侵权是传统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在网络媒介中的延伸。在网上传播作品是公共传播行为,它类似于广播的公共传播行为,与有线电视的传播没有本质的区别。著作权人当然地享有其作品的网上传播权。作品传播方式的不同,并不影响著作权人对其作品传播的控制权利。

二、 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现状

计算机网络无疑是当今世界最为激动人心的高新技术之一。它的出现和快速的发展,尤其是internet的日益推进和迅猛发展,为全人类建构起一个快捷、便利的网络世界。有人说网络世界属于“三无”世界——无国界、无约束、无法律,这是不对的。网络环境同样受法律制约,也同样存在知识产权,网络环境的作品同样受到法律保护,只是在取证和执行上相对不容易而已。针对当前网络上知识产品盗版严重、非法复制泛滥的情况,网络知识产权保护迫在眉睫。网络使我们拥有史无前例的最强大的最完备最广泛的知识讯息资源。但在这个空间里,它所引起的对人类知识产权的保障也是一种难以抑制的冲击。

1, 盗版的猖獗是网络知识产权的主题。

现在的中国,每100个电影光盘中有95个是盗版,这个比例是惊人的。而在制作贩卖光盘、在网上非法上载或下载电影等多种盗版手法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网上盗版。美国电影协会大中华地区营运总监何伟雄曾经说:“初步计算,平均每天在全球各地,包括大陆,从网上非法下载的电影有60万个故事片。②这的确是个惊人的天文数字。”比如,百度音乐等音乐网站和一些软件下载网站都有明显的侵权性质,因为这些作品本身都是享有著作权,它的使用和传播都必须经过著作权人的同意和授权才可以。另外,在网络上传播这些作品,同样也是没有经过版权人允许的侵权行为。如果获得很大的利益,或者导致版权人利益受到严重的损害的话都是可以追究责任的。

2, 互联网:从“免费”到“版权保护”。

可以说,国内很多网民对网络的认识是从“免费”开始的,从最早的免费邮箱,到后来的免费在线阅读、免费下载音乐等等。而近几年里,收费邮箱、收费彩铃下载,乃至未来的收费音乐下载,正在悄悄改变人们吃“免费网络午餐”的习惯,这些变化对图书、电影等各类网络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互联网的发展史上,有关“要技术进步,还是要版权保护”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互联网刚刚出现的时候,国际舆论就曾经为是否应该限制网络信息的知识产权发生过激烈的争论。然而人们最后达成的共识是,互联网的精神仍然应该是:在法律框架内实现信息的自由共享,否则将最终挫伤人类的创新精神。

据统计,截至2005年底,我国互联网用户已达1.11亿,网站数量达到69.4万。但就在我国互联网逐渐显示出巨大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的同时,互联网侵权盗版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公安部数据显示,2000年至2005年间,我国公安机关共破获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6700余起,收缴了4.57亿件侵权盗版的光盘和图书制品。其中,互联网上的侵权、盗版著作权案件在其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因此对互联网上侵权、盗版予以打击已经刻不容缓。

众所周知,网络环境下的侵权与盗版行为的技术特征可能比其他类型的知识产权侵权更难鉴别。随着当前网络数据压缩、文件复制、传输技术的进步,网络作品侵犯行为屡屡发生,同时也对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出了挑战。例如:域名抢注和商标侵权成为某些商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方式;擅自将他人作品进行数字化传输,擅自将他人数字化作品进行文字化处理,规避技术措施侵犯他人著作权,侵犯电子数据库、多媒体作品的著作权等。

3,网络知识产权的侵权仍在继续。

当前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发生的最多的案件就是网络知识产权案件。就国内来说,有名的网络知识产权案件有:北京瑞得公司诉东方信息公司网上主页著作权纠纷案、《电脑商情报》被诉侵权案、六作家诉北京在线案、上海东方网eastday域名案、宝洁公司safeguard域名案等;在国外最引人瞩目的当属前一段时间广大网络音乐爱好者关心的网络mp3以及napster案件了。这些被媒体广泛报道的网络知识产权案件的一个共同特征是,这些案件的被告都是现实存在的组织实体(公司或企业法人)且较具规模。

上述被媒体所报道的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实为冰山一角,还有无数的网络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每天都在网络上重复进行且未被揭露。

4,法律应对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

对兴起的众多的网络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学界探讨的是,如何才能使知识产权制度在网络环境下实现他的社会功能:在保障知识产权权利人有合法的权利和商业回报的前提下,社会公众能最广泛地使用人类的智力成果,从而使网络在引导人们进入信息时代的时候不偏离她本来的宗旨—带给人们更多的资源财富,而不是无尽的权利纠纷烦恼?③

网络时代伊始,知识产权保护的一个时代特征即为知识产权保护范围的扩大化。④国际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正在开拓知识产权保护的新领域,例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为了寻求解决网络环境下数字技术应用方面的著作权保护而于1996年12月缔结《wipo版权条约》和《wipo邻接权条约》,两个条约增加了一大批版权保护的新客体,增加了一大批过去不受版权法保护的新权利。我国法律目前虽然没有明确创设新的网络知识产权客体、权利,但通过一些案例承认了一些新客体、权利,如作者的电子版权、网络传输权。

5,法律权威在网络上的弱势化。

现在,网络侵入、偷窥、复制、更改或者删除计算机数据、信息的犯罪,散布破坏性病毒、逻辑炸弹或者放置后门程序的犯罪,是按照现行刑法第285条、286条的规定定罪量刑,但是量刑相对较轻。例如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法定最高刑为3年,从罪刑相适应的原则出发,对这类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的犯罪应当提高法定最低刑而处以重刑,甚至生命刑。同时,针对网络犯罪与计算机操作的直接关系,建议广泛地适用财产刑和资格刑。比如没收作案用计算机设备及与之有关的一切物品、设备;禁止犯罪分子从事与计算机系统有直接关系的职业等。

然而,从目前的现状来看,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应对,并没有发生应有的效果。互联网仍旧正在从根本上摧毁着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网络侵权行为依旧在网络社会中大量而重复地进行着。一些网民抱着“我是老百姓我怕谁”的心态,肆无忌惮地掠夺着知识产权人的智力成果。为何法律在网络中失去了效力呢?

我们可发现网络侵权行为的侵权人大部分都是一些匿名侵权者。要对这些侵权者采取法律措施,其法律成本、技术要求之高可想而知。一般的知识产权人即缺乏必要的经费又缺乏追查网络侵权者的专业技术,更何况侵权人可能只有一台电脑、一条连接网线外身无分文,权利人除了能赢取一纸判决外毫无现实利益。这些原因直接抑制了权利人对侵权行为采取法律措施的积极性。对此,广大的知识产权人无奈地发出“狼来了!”的感叹。

然而上述情况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法律权威在网络空间中的弱化。我们知道法律制定的本身并非目的,其直接目的是法律的实行。

在网络环境中,传统的知识产权法即没有起到指导人类行动规则的作用,也没有起到强制作用,法律的权威在网络侵权者眼中荡然无存。这种情况促使知识产权法律界对传统的法律保护手段进行反思。

三、知识产权的完善

互联网的出现及其发展,将为知识产权制度带来颠覆性的变革。网络知识产权恰如知识产权制造者们的最后晚餐。知识产权的生产、实现以及保护方式都在发生彻底的改变。传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创新动因假说是否存在和必要,尤其将其置于全新的网络环境当中。现实的知识产权制度在网络环境下的种种限制是否属于非正义的竞争,它是否将成为破坏公平的工具我们需要重新拷问。

今天我们进入了一个知识文化大生产、大消费的时期,也就是精神产品正在逐渐主导社会经济,人的目的被人的价值所决定,主体之间的重合与分歧、利益的趋同与分立愈加错综复杂,信息社会的高效发展要求,对于信息资源共享最大化与合理保护知识产权的界限如何划分、如何构建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权利关系结构提出了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查处最多的网络知识侵权,也就是私服盗版侵权、音像制品非法传播下载侵权以及部分涉及文字著作权的侵权案件。众多个人网站站长因为版权问题,锒铛入狱的不在少数。国家版权局局长柳斌杰曾在采访中说过:“保护知识产权不是应付国际压力,而是我们民族兴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国际互联网建立的宗旨在于“全球资源共享”,不仅包括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的共享,也包括计算机中数据资源的共享。而知识的使用价值又可以被无限次分享而无损毫发。因此,只有共享知识才能充分发挥知识潜在的价值。知识经济时代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因此,从社会共同进步、缩小国家间、地区间的贫富差距、创造一个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其潜能的环境来看,知识应当共享,也就是说,知识共享是道德的。但是,从知识的生产来看,知识生产需要创造性的发挥和投入,一些大的知识产品所耗费的劳动往往是惊人的,知识生产者有权利要求占有知识产品的所有权,通过知识产品的销售,补偿其投入并赚取利润。从知识的传播来看,它需要大量的软硬件产品的支持,这些网络产品的生产也都需要大量的投资,必须在网络使用者身上得到必要的回报。

前不久,国家版权局颁布2007年1号公告,向社会了《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及《要求恢复被删除或断开链接的网络内容的说明》的示范格式。这是国家版权局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14条、第16条的规定,逐步细化“书面通知” 和“书面说明” 的内容,经过深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后制订的指导性格式范本。它们的,对切实维护权利人法定权利及便利网络服务提供者履行法律义务,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也将对规范我国网络环境下的版权保护秩序,促进我国互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⑤

社会的进步使得竞争方式从体力竞争转向智力竞争。这必然导致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杆和推进器。只有切实保护知识产权才能促进社会加速进步。

随着科学技术、人类文明发展,知识产权和网络的关系更加的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网络是人类共同拥有的工作、学习、娱乐、生活的重要工具。合理利用网络,努力并且切实保护网络上的知识产权,不仅仅要落实在权威的法律条文中。更需要全民共同的身体力行。知识产权与网络的关系,也将是社会科学文明发展带给人们的智慧、道德、知识、文明的考验。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相信知识产权与网络的关系,能够避弃冲突和矛盾,将会更加开放、更加和谐。

① 《民法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5年3月版。第365页。

② 文章中数据,部分来源于网络,部分来源于法律有关书籍资料。

③ 《数字化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出版社,2000年5月版,第126页。

④ 同注视3 ,第142页。

计算机网络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知识链构建;两个层面、两次转变、三个阶段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14-0059-05 中图分类号:G642

1 背景

从学科体系角度来讲,计算机网络既是网络安全、网络管理和协议工程等传统学科的基础,也是云计算、社会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重要基石。鉴于其在学科体系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全国各高校几乎都设有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课程。从学科特征来讲,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这要求计算机网络教育必须贯彻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技能培养同步并进的原则。从目前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开展情况看,这一原则已经开始逐步落实。越来越多的计算机网络教育工作者业已认识到实践教学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辅助手段,而是应该摆放到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甚至更高的位置。

虽然计算机网络二元教育模式已经得到行业的公认,但要充分发挥二元教育的作用仍有许多棘手的问题亟待解决,其中之一就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究竟如何组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效果,目前对此却鲜有讨论。为尝试解决该问题,笔者提出了一种面向知识链构建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组织模式,并将该模式运用到了南京审计学院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优化教学中。

2 知识链构建路径

计算机网络应用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网络知识链的完善程度与强度。与其他课程相比,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知识点具有多、杂、难等特征,就初学者而言,其知识链通常很难一次构建完成,而是需要经过多次逐步反复与强化才能最终完善。基于该思想,我们提出了如图1所示的计算机网络知识链构建模式。整个计算机网络知识链的构建牵涉两个层面(理论教学层面和实践教学层面)、两次转变(静态知识向动态知识转变、理论知识向实践知识转变)和三个阶段(知识链框架建立阶段、知识点有机关联阶段和知识链强化阶段)。

理论教学层面主要侧重于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原理,重点传授网络分层思想和协议结构等静态知识,让学生从宏观上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工作方式,帮助他们搭建网络知识链的粗框架。

实践教学层面,其一侧重于网络动力学机理,从微观角度展现网络交互的行为模式,实现从静态知识向动态知识的转化,帮助学生在网络知识链粗框架内实现知识点的有机关联与无缝组合;其二侧重于网络工程,从工程化角度展现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动力学机理在真实网络中的作用范围与应用方式,实现从理论知识向实践知识的转化,帮助学生提升网络知识链的强度。

3 课程组织模式

为了检验网络知识链构建技术在提升计算机网络教学效果上的作用,我们将其应用到南京审计学院计算机网络的实际教学中。南京审计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审计类特色财经院校,人文学术氛围浓厚,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这门工学课程的接受度和兴趣度长久以来未曾出现过喜人的提升。学校原有的计算机网络教学由两部分组成:前期54个学时的理论教学和后期40个学时的网络工程实训。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逐步发现原先的课程组织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在网络工程实训中无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举一反三等。如某个小组在做局域网组建实验时,单个主机可以与交换机PING通,但主机与主机之间无法PING通,他们百思不得其解,更为夸张的是,后来发现全班30多位同学尽然无一人能解决此问题。事实上,只要对计算机网络中VLAN的工作机理有一丝了解的人,都能迅速判断出这是交换机划分了VLAN的缘故。学生已经学习近90个学时计算机网络课程却不了解这个基本的网络动力学原理,主观能动性不足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暴露出我们先前采用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给学生构建出的网络知识链存在断裂的现象。

为了帮助学生摆脱知识链断裂的困境,我们对计算机网络课程进行了大胆调整。依据第2节提到的网络知识链构建模式,我们在计算机网络理论课程与网络工程实训课程之间新开了一门选修课――计算机网络高级实验课程(独立实验课程)。同时为保持总学时不变,我们将计算机网络理论课程从54学时降为48学时(砍去了原有6学时共3个课程内实验),将网络工程实训课程从40学时降为22学时,将抽取出的24学时分配给计算机网络高级实验课程。为凸显实验内容的基础性、综合性、实用性以及创新性,在这24学时的课程可操作空间内,我们以原有的3个课程内实验为基础,扩展编写出12个能够充分展现网络动力学机理的实验项目。

重新组合后的课程元素安排如下:

(1)在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原理传授方面,我们仍将谢希仁老师的计算机网络(第5版)作为教材,重点关注该书的1-6章。精讲内容包括:第一章最后一节的网络体系结构框架模型部分,这是全课程的总纲;第三章数据链路层的3个基本问题(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以及它们在点对点信道和广播信道中的解决方式;第四章网络层是重中之重,IP划分、分组转发、路由选择都是重点;第五章传输层的可靠传输机理;第六章应用层的DNS、WWW和电子邮件等实用网络服务。整个课程自始至终向学生传授水平角度上的协议实体对等交互思想和垂直方向上的网络服务分层原则。

(2)在网络动力学机理方面,为了能够从微观层面上展现网络交互的行为模式,在计算机网络高级实验课程中我们采取了纵向阶梯式的实验教学体系,以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为总纲,围绕VLAN划分、网络互联、地址安全、服务架设、灾难恢复等网络典型应用大做文章。表1展示的12个重要实验由下往上依次涵盖了TCP/IP网络协议体系结构中的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4个核心层面,涉及包括负载均衡、链路冗余、三层交换、动态路由、访问控制、地址转换、动态主机配置、域名管理、万维网、网络备份等在内的网络高级应用技术。所有实验皆遵循应用需求描述、实验设计操作、关键机理讲解和课后自我提升4个教学步骤。所选用的实验工具是思科提供的CISCO PACKET TRACER,图2展示了基于该工具开展的路由选择动力学机理的探索过程。为确保考核过程可控性和考核结果可信性,我们制订了如下的考核方法:学生必须按要求完成全部实验项目,凡缺做1/3实验者必须在本课程考试前补做,否则不得参加考核。考核时以抽签方式确定考核题目,学生在抽到题目后,在规定考核时问内,按要求独立实验,具体评分依据实验结果、操作熟练度、创新能力等情况来综合确定。

(3)在网络工程方面,我们对先前网络工程实训课程的素材依据实用原则进行了大胆取舍。为了提高网络知识链强化的效率,我们采用了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学生以团队为单位进行自由组合,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整个实训任务。整个实训存在一个总任务(互联网服务架设)。为了在实现总任务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网络综合布线的最新知识和实际经验,我们将该总任务划分为9个子任务(见图3)。同时为了保护学生实训的积极性,防止团队合作中出现南郭先生,在成绩评估方面我们采取了二元考核制度:教师依据团队任务完成的质量和速度,以团队为单位统一打分;每个团队自行决定团队分数在内部成员间的分配,但不能平均分配。这样每个人的付出和回报就能初步结合起来。通过这种考核制度,学生能体验到如何做绩效评估和团队管理,如何衡量自己在团队中的地位和在别人心目中的分量。

综上所述,整个网络课程的组织模式可以简单概括为:以网络体系结构为框架基础,以网络动力学机理为关联纽带,以网络工程实践为强化手段,以完善网络知识链为课程目标,借助理论传授与实践探索的互补实施与协同作用,提升学生分析与解决计算机网络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模式实施效果

为了评估计算机网络课程组织模式的有效性,我们从课程不及格率、网络工程任务完成率、课程可接受度和毕业论文自由选题率等方面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发现课程重组后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接受度和兴趣度均有所提升(见表2)。

5 结语

教学效果表明,通过帮助学生完善计算机网络知识链,能极大地提升他们对计算机网络的接受度和兴趣度。下一步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依据后期教学效果反馈对模式进行调整与优化,以促进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良性发展;其二是尝试该模式的校内推广,使其能够尽可能多地服务于具备二元教学特征的相关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1]任国英,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3):92-93

[2]张海洋,李现伟,应用型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思考[J],宿州学院学报,2012,27(6):119-120

[3]姚琳,孙伟峰,吴国伟,等,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1(191:70-73

[4]燕雪峰,陈兵,钱红燕,等,研究生网络课程群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23):17-20

计算机网络知识范文第6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理论教学;教学方法

1教学思路

计算机网络中计算机设备之间的通信过程,与人类社会中的通信过程有许多相似之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涉及到许多抽象的理论概念,不容易为学生理解和掌握,若能够结合人们生活中的一些知识,辅助“计算机网络”理论教学的研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自然界的许多知识是有联系的、可以类比的,通过类比,可以做到触类旁通。在对抽象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感到困惑时,用生活中的例子进行类比,可以让学生很快真正理解计算机网络中对应的理论知识,并且会和计算机网络的具体应用联系起来,留下深刻记忆。在以后学习其他知识时,学生也会借助这种类比的方法分析、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结合人们生活中的通信过程,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剖析,尽可能用通俗的语言、生活中类似的例子阐述比较抽象的对等层协议、服务和接口等概念。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结合因特网和身边的网络阐述计算机网络的理论基础、核心技术和应用方法。让学生看得懂、学得会、能与身边的网络应用紧密联系,知道所学网络知识用在哪里、怎样用。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学生可以尽快联系身边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实例,带着网络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学习,知道要学什么,拥有终生学习的信心和工具。

2网络协议层次与人类通信所使用协议层次的类比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把网络功能划分到不同层次上,需要弄清楚的问题有网络层次之间怎样联系;对等层怎样通过对等层协议理解和通信;网络中的层次、服务、协议和接口怎样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之间的通信自觉或不自觉使用着分层和协议的概念,这对理解网络协议和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会有帮助。

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离不开消息的传递,通信就是从一个地点向另一个地点传递消息。人们在通信时也要遵循双方认可的通信协议,只不过人们在自觉不自觉地使用着通信的协议。这些通信协议的应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习惯的一部分,以至于不会注意它们的存在。

TCP/IP协议就是Internet中计算机设备之间采用的通信语言,可以类比人与人之间的通信语言。人们之间的语言交流就要用到双方都遵循的协议,人们要么讲汉语,要么讲英语,双方要能彼此理解对方的语言、所讲的内容和含义,也应能知道讲话内容的分隔,知道讲话内容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以及听不清楚怎么处理,讲错了怎么处理,来不及听怎么处理。人们遵循的这些协议是在自觉不自觉中进行的[2]25-26。

人们之间的会话也在使用分层的概念,之所以感觉不到,是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了。以两个人之间的自然语言通信为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传输层;语言层;知识层。两个人通信用到的分层协议如图1所示。

1) 传输层。人的发音器官,气流通过声带的振动发出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传输到人的听觉器官,耳膜感受到声波振动,接收声音。传输层并不关心采用什么语言,也不考虑传输的是什么内容,只要能够发出声音传到对方,对方可以听到声音就行了。

2) 语言层。解决双方通信采用哪一种语言,比如是讲汉语还是讲英语,关心的是彼此能够听得懂通信的语言,但是并不考虑语言所表示的确切含义。

3) 知识层。该层关心彼此通信的内容、双方传递消息的具体含义,与收发双方的文化背景、经验、阅历有关。例如,若有一方从来没有听说过Internet,即使也能辨识听到有关Internet内容的声音,但是双方也无法交流。

网络通信协议是信息网络中计算机设备之间使用的通信语言,是按对等层协议、即通信双方理解的格式设计的。例如,人们常说TCP/IP协议是Internet中的语言。通信是在人们(对象)之间传递消息,计算机网络中的通信对象就是计算机设备。

进一步说明,在计算机网络中,用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 PDU)描述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中计算机设备之间的通信类似于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采用的是书面语言,是用二进制语言表示、可以彼此理解、有结构的由二进制数据0或1组成的数据块,即网络协议数据单元PDU。网络体系结构中的每一层次都有该层对应的PDU。PDU由控制部分和数据部分组成,控制部分由若干字段组成,表示通信中用到的双方可以理解和遵循的协议,数据部分为需要传输的信息内容。协议数据单元(PDU)格式如图2所示。

3身边计算机网络协议与层次的位置

人们可能会问,在具体组网时,TCP/IP协议在哪里呢?TCP/IP协议与底层网络协议之间是怎样联系的?要说明这些问题,需要确定协议层次的位置,这里以底层网络采用以太网为例进行讨论。

一般来讲,底层网络涉及到网络体系结构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具体实现时由网络适配器(网卡)描述。对于一个给定的通信链路,链路层协议的主要部分在网络适配器中实现,网络适配器也称为网络接口卡或NIC,通常包括RAM、DSP芯片、总线接口和链路接口。适配器的主要部分是总线接口和链路接口,总线接口在适配器和节点之间传输数据和控制信息,链路接口实现链路层协议,负责形成帧,提供差错控制、信道访问控制等链路层功能,链路接口也包括收发器电路。

而应用层、TCP层、IP层协议包含在操作系统中。目前主流的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Unix、Linux等,均支持TCP/IP协议。TCP/IP协议的位置以及与5层协议的对应关系如图3所示。

在配置网络协议时,顺序是先配置底层网络协议,在计算机主板的扩展槽上插入网卡,网卡可以实现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安装网卡驱动程序,即安装了低两层的网络协议。之后,选择计算机中使用的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若与Internet连接,需要选择TCP/IP协议,绑定IP层协议、TCP层协议和应用层协议,分别对应着网络体系结构中的网络层、运输层和应用层。在相应的操作系统中,可以指定采用的网络协议为TCP/IP协议,然后在TCP/IP协议属性对话框中设置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地址、DNS服务器地址等,从而完成整个TCP/IP协议配置。要清楚网络协议层次绑定的概念,绑定是按自底向上的顺序进行的[2]29-30。

进一步对上述内容进行归纳,说明网络终端节点网络协议的安装和设置步骤:安装网卡驱动程序;指定(安装)TCP/IP协议;绑定网络协议(第一层到第五层);用Ping测试协议安装和配置是否成功。

4RIP路由协议水平分割的教学设计

解决RIP路由无穷计算问题的方法是采用水平分割(Split horizon)和带毒性逆转(poison reverse)的水平分割机制,目的是最大可能地避免由于协议本身缺陷造成的收敛慢和路由环路问题。RIP无穷计算问题如图4所示。

水平分割采用的设计思想如下:任何一个节点并不把从其相邻节点学到的路由信息再回送给那些相邻节点,即当节点从某个网络接口发送路由更新信息时,其中不能包含从该接口学习到的路由信息。我所知道的有关这条路由的信息是来自于你,就不用再告诉你了。例如,如果节点C在其距离表中有从节点B学到的路由表项(A,2),节点C在发送更新路由信息的距离表给节点B时,在其距离表中不应包含表项(A,2)。

可以类比生活中的例子理解水平分隔的思想。假设北京人(D地)和郑州人(C地)都要去广州(A地),他们都必须经过武汉(B地)。北京人想知道去广州的路径信息必须通过郑州人了解,同理,郑州人想知道到广州的路径信息需要通过武汉人了解。在这种情况下,郑州人告诉武汉人怎样到广州去的路径信息没有任何意义,因为郑州人所得到的怎样到广州的路径信息是从武汉人那里学到的。借助图4来描述上述类比情况,C可以告诉D它到A的实际距离,但C或者不告诉B它到A的情况(水平分割),或者告诉B它到A的距离为无穷大(带毒性逆转的水平分割)。由于C到A的路由要通过B,所以C告诉B它到A的距离没有任何意义。依次类推,D可以告诉E它到A的实际距离,但不用向C通告它到A的距离。可以看出水平分割采用的策略是不对路由信息来源的接口通告路由更新信息[2]200-201。

5三层交换技术的教学设计

局域网采用的一种三层交换技术称为下一跳解析协议(Next Hop Resolution Protocol, NHRP),采用的技术也称为“路由一次,随后交换”,3COM公司的Fast IP技术使用的就是NHRP[2]296-299。

Fast IP的工作原理如图5所示。其中,主机A、B分别处在不同的VLAN中,图中数字表示下一跳解析协议的工作顺序。以主机A与主机B通信为例,最初主机A通过路由器与主机B建立通信连接,并学习到A与B之间的交换路径,主机B给出响应,双方建立起交换路径,一旦路由确定了交换路径,双方就可以在确定交换路径上进行通信,无须再通过路由器。这就是“路由一次,随后交换”的核心思想。

可以类比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进一步理解“路由一次,随后交换”概念。例如,一个人要到火车站,最初他不知道到火车站的路径,需要询问知道到火车站怎样去的人。这个人找到了火车站,学习到了去火车站的路径,这个人以后再去火车站时,就不用再询问知道到火车站怎样去的人了,可以自己直接去了。

接着,再进一步说明,Fast IP受到网络拓扑结构的限制,这是因为NHRP的响应是基于交换路径的,在通信的双方之间必须存在交换路径。Fast IP技术的关键是在数据交换过程中避开第三层路由器,把基于IP地址路由表的功能转换成基于端口MAC地址表的转发功能。Fast IP把交换和路由结合在一起,在一次路由的基础上进行交换,既使用路由,又对路由进行补充。

6结语

采用结合生活知识辅助“计算机网络”理论教学的方法,给理论教学带来清新的思路,是一种把对抽象理论的理解演绎为生活知识类比应用的教学途径。

实践证明,任何复杂、深奥的理论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寻找到可以类比的知识。这又从另一方面说明自然界知识都是互相联系的,需要不断探寻讲授理论知识的方法,与人们生活中的知识结合起来学习,理论知识与生活中的应用知识是相辅相成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实施方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29-234.

[2] 王相林. 计算机网络:原理、技术与应用[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Methods of Aid Computer Network Theory Teaching with Knowledge of Daily Life

WANG Xianglin

(College of Computer,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Abstract: Aid Computer Network theory teaching With knowledge of life is new attempt. In teaching process, to communication process in computer network, analogy with communication process in human society, let students deeply understanding theory knowledge corresponding Computer Network quickly, will play multiplier effect. Ideas on aid Computer Network theory teaching with knowledge of life are provided. Contents include computer network architecture level and protocol analogy with level and protocol using communication process in human society; where is closing computer network architecture level and protocol; teaching design of Split horizon on RIP routing protocol; teaching design of third level switching technology.

计算机网络知识范文第7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技巧;教学理念;教学内容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地发展和壮大,社会各个层面都与它形成了密切的联系。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互相结合共同产生的,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的传播过程和传播模式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当前的高职高专院校,必须积极配合人力市场做出导向,不仅要培养积极优秀的学生分子,同时还要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能够满足各方面需求的全能型人才。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一门必修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的使用,更好地培养出实用型的人才,这是高校教育必须始终把握的问题。

1 促进教学内容的不断改革,保持与时俱进的步伐

由于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壮大,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教学内容要想更好地符合市场规律的发展需求,必须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地更进,确保与时俱进的步伐。计算机网络技术涉及的培训内容主要有学生网络系统的管理、区域网络、广域网的覆盖、整个网络系统的管理、网络相关软件的应用等等。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已经发生了更新换代的变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保证与时俱进,确保教学内容的改革,保证与时代的步伐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大学生的教学需要,才能够满足社会对于全能型人才的需要。

2 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发展独特的教学特色

专业教学的明显特征主要表现在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方面,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坚持“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重要理念,在实际的教学课程中,要把握住教师所发挥的主导性作用,同时也不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于学生个人的计算机基础的不平等性的存在,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对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有效辅导,又要更好地为基础扎实的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的进步。因材施教始终是教学理念最应该坚持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并让两者达到更好的统一。当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虽然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是引导,但是这种引导作用对学生教学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把学生引进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学习,同时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际思考能力。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的指导,教师要循循善诱,帮助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积极探索,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 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不仅要针对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着重强调“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所谓“精讲”指的是将课本上的理论性较强的知识要点进行解析,通过使用各种方法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所谓“多练”,指的是对学生开展驱动式的教学。如果要构建一个网络工程,那么应当根据各类模块的性能进行分类组合,然后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任务的操作中来,例如:校园网络的建立模式。通过进行分组,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实际的操作中,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操作技术,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操作中的准确性,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网络技术是实用性超强的技术,通过将理论知识和具体实践相结合,更好地培养学生对项目的操控,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更加的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的标准。

4 丰富教学手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是现代大学教学广泛使用的技术,网络技术课程中的网络拓扑图、项目实例图、具体操作过程等各个方面的内容,通过使用多媒体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演示,避免板书单调、枯燥、抽象等缺点,使得理论知识有情有景,更容易被理解,有利于渲染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采用多媒体平台的展示方法,让学生能够同步的感受教学过程,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更有互动,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

加强实践操作方面的教学指导。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实践性要求较高的学科,不能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上,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更好地保证学习效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配合上硬件设备、软件和网络实训室,然后再融入理论知识的讲解。当前我院已经为学生提供了独立的网络实验室、网络实训中心等设备,不既能够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还能够允许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和演练,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技巧实践过程中。

开创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学校提供的实验实训室仅仅只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而如果想要真正的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只有通过企业。学校和企业通过签订相关的合约,使得企业与学校之间建立起合作关系,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学生提供人才,既能够让学生得到锻炼,同时也满足了企业的经济利益,促进双方之间的共赢。“分段式”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最佳方法。所谓分段式教学模式指的是学生在前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中期到企业进行实习,通过实习,能够更好地将前期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中期的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之间的差异性。在后期,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过程中形成的差异进行总结和反馈,通过后期的总结认识自身的不足。这样的过程就是“学习—生产—再学习”的分阶段式的教学方式。

5 结束语

开展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目的,主要就是帮助学生掌握更多实用性的技能,让学生更好地去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相关技术难题。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既要开展理论知识课程的讲解,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能够将自己所学灵活的运用到实践过程中去。

参考文献:

[1]宁跃飞,李艳萍.高职关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改革的探讨[J].科技风,2010(19).

[2]任昌荣.关于“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改进和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7,(7):13-14.

作者简介:

计算机网络知识范文第8篇

关键词:知识结构;体系结构;分层模型;协议;地址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是计算机和通信两个领域的交叉学科。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内容复杂,涉及到彼此交织的许多概念、协议和技术,是一门公认的难教和难学的课程[1]。我校计算机网络课程2007年被立项为学校精品课程,为此,教师积极开展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通过多年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实践,我们将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知识结构提炼为“一个结构、二个模型、三种地址、四种控制、五类协议”。尽管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很多,但上述这种知识结构从5个层面体现了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利于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结构的总体把握。

1一个结构

“一个结构”是指“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以下简称“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经过50多年的飞速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以单计算机为中心的联机系统阶段、计算机-计算机网络阶段、体系结构标准化网络阶段和高速智能计算机网络阶段。其中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提出是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于网络体系结构主要讲清楚模型建构思想。

1) 体系结构的建构思想。

由于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对其进行处理采用“大事化小,分而治之”的方法,采用的是“分层模型”。

2) 体系结构的分层模型。

在网络中,对等层之间的约定称为协议,它是平行对等关系。相邻层之间的约定称为接口,它是垂直调用关系,如图1所示[2]。在同一系统中,第N层向第N+1层通过接口提供服务。

在教学中,重点应讲清楚“为什么要分层以及怎样分层”。由于分层模型中包含很多抽象的概念,如实体、协议、接口、服务用户、服务提供者、服务原语等。学生对于“分层”是很难理解的。网络中的“层”是不能用眼睛去观察,只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常用邮政系统的信件发送与接收过程来进行对比,以帮助学生获得一些感性认识。

2两个模型

“两个模型”是指“OSI/RM模型”和“TCP/IP模型”。这两个模型均是按照体系结构中的分层思想建构的。

1)TCP/IP与OSI/IP的相似之处。

TCP/IP和OSI/RM均采用层次结构,层的功能大体相似,在传输层以上都是以应用为主导的。两者都是一种基于协议数据单元的包交换网络,而且分别作为事实上的标准和法律上的标准,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2)TCP/IP与OSI/IP的不同之处。

首先,出发点不同,OSI/RM是作为国际标准而制定的,大而全,协议的数量和复杂性都远高于TCP/IP,影响了市场占有率和发展。而TCP/IP开始是为军用网设计的,一开始就考虑了一些特殊要求,如可用性、顽存性、安全性、网络互联性,它来自实践,顺应社会需求,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与完善,具有强大的市场,成了事实上的标准。其次,二者对层次间关系的处理不同。最后,二者对异构网互联、无连接服务、可靠性、网络管理的考虑也不同。

在教学中要讲清这两个模型产生的过程,各自的特点,它们之间的异同,为什么TCP/IP成为了事实上的标准而OSI/RM最终没有占领市场。

3三种地址

“三种地址”是指“MAC地址”、“IP地址”和“域名”。

1)MAC地址。

MAC地址也叫物理地址、硬件地址或链路地址,由网络设备制造商生产时写在硬件(如网卡)内部的全球唯一的序列号,通常用48位二进制数或12位16进制数表示。MAC地址是在数据链路层对网卡或网络接口的标识。

2)IP地址。

IP地址是网络系统给因特网上的每一个主机(或路由器)的每一个接口分配一个标识符,IPv4版本的IP地址用32位二进制数表示,IPv6版本的IP地址用128位二进制数表示。它是在网络层对主机(或路由器)接口的标识。

3) 域名(Domain Name)。

域名是Internet网络上的一个服务器或一个网络系统的名字,也具有全球唯一性。它是在应用层对服务器或一个网络系统的标识,是一种更加人性化的标识符。

为了方便通信,三种地址可以通过专用的协议ARP、RARP和DNS来完成地址映射,这些工作对人来说是“透明”的,如图2所示。

在教学中,应重点讲清计算机网络中的“地址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要设置三种地址以及三种地址之间的关系”。计算机网络中的“地址”与生活中的“地址”其含义是不同的。生活中的“地址”通常指的是一个地理位置,而网络中的“地址”指的是一个网络设备或接口的“名字”或“标识符(Identification)”,它与地理位置并没有直接联系。正如用“名字”来标识人一样,计算机网络中为了通信的需要,要为网络中的结点取一个名字,以便传输数据时能区分不同的结点,找到目的结点。在不同的层面对网络结点取名有不同的标识方法,因而也就出现了三种“网络地址”。

不管怎样,这三种地址其实是在三个不同层面对网络结点的标识。由于体系结构的建构是分层的,因而就出现了在不同层面(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对网络结点的标识问题,同一个结点在不同的层面就有不同的名字是不难理解的。正如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或不同的场合)有不同名字:“乳名”、“正式名字”和“身份证号”;读书时还有“学号”,参加高考时有“考生号”,工作时有“工号”等,所以在计算机网络中出现多种标识符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4四种控制

“四种控制”是指“介质访问控制”、“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计算机网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根据系统论和控制论的相关原理,要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来为人类进行信息服务就必须对这个系统进行有效地控制,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已成功实施上述四种基本的控制。

1) 介质访问控制。

在计算机网络中使用的传输介质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对传输介质的使用有很多方法,大体上可分为“受控接入”和“随机接入”。

2) 差错控制。

差错控制是指在数据通信过程中能发现或纠正差错,把差错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的技术和方法。常用的检错方法有循环冗余检验法、校验和法,纠错方法有海明码法等。

3) 流量控制。

流量控制是让发送方的发送速率不要太快,要让接收方来得及接收。如果发送方把数据发送得过快,接收方就可能来不及接收,这就会造成数据的丢失。在数据链路层使用“停止―等待协议”、“连续ARQ协议”和“滑动窗口”技术以“数据帧”为单位进行流量控制,在传输层(TCP)利用滑动窗口技术以“字节流”为单位进行流量控制。

4) 拥塞控制。

拥塞控制是防止过多的数据注入到网络中,这样可以使网络中的路由器或链路不致过载。网络中出现拥塞条件是:对资源的需求大于可用资源。常用的拥塞控制方法有:慢开始、拥塞避免、快重传和快恢复等策略。

通过采取上述控制措施,解决了介质使用问题、差错问题、信息流量问题和信息传输拥塞问题,为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转提供了保障。

计算机网络知识范文第9篇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1(c)-135-01

近年来随着分析技术的自动化和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检验学科的广泛应用,临床检验学不再是一门单纯的医学学科,而是一门集医学、理学、工学及计算机和网络新技术等众多学科为一体的独立应用性学科。随着计算机新技术的发展和仪器设备的进步,本学科发展迅速,对隶属于每一个医院内的检验科技术人员来说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面对这样的一个计算机和网络新技术不断涌入的新形势,临床检验科传统的知识及知识结构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为了迎接本学科迅速发展的挑战,我们临床检验科针对本学科的特点,通过在职继续教育及学历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使检验科技术人员的计算机和网络新技术水平得到提高,收到良好效果。

1 检验科技术人员计算机和网络新技术知识水平现状

由于历史原因,临床检验科作为医院内的一个医技科室未受到应有的重视。20世纪80年代之前,本学科的人才培养没有形成体系,一般由医疗、护理系人员改行或以短训方式,甚至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直接参加工作。自20世纪80年代起虽然在本学科兴起了一些专业训练课程,但多为大、中专学历。我科至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人才梯队仍以中专学历占主体,高达90%,10%的大专学历也是医疗体系人员改行或在职工人经夜大学习而来的。虽然在当时我国的特定环境下已完全能够满足本学科的需要,但随着改革开放,本学科发展迅速,自20世纪90年代起大量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自动化分析仪器和新的分析技术涌入本学科,临床检验科专业技术人员传统的知识及知识水平结构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造成了先进计算机网络技术、先进技术设备和分析技术与落后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之间的巨大矛盾。这种检验科技术人员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的现状,使先进的自动化分析仪器只能简单地替代部分手工操作,使先进技术的高效率不能充分发挥,造成了医疗资源的巨大浪费。

2 解决措施

根据检验科技术人员人才梯队状况,针对其所掌握的传统的医学知识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不能适应发展需要的特点,我科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在职继续教育的措施。

2.1 促进知识结构合理化

由于本学科是一个复杂的交叉学科,涉及相关学科的知识众多,在继续教育内容安排上囊括了相关医学知识、英语、自动化分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因此,检验科技术人员的知识培训应当在重点进行医疗知识系统培训的同时,也要注重自动化分析技术、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等的培训学习。

2.2 以在职学历教育为主

本学科与其他临床学科相比,学历层次相对较低,为了使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通过在职继续教育获得一定成就感,科室要求所有40岁以下人员限期通过自学达到本科学历,同时为自学者创造条件,且在获得学士学位后重奖。在进行学历教育的同时,加强计算机和网络新技术的培养。工作中不以学历论高低,促使大家既要重视学历,更加重视工作能力和效率。

2.3 以在职技术培训为辅

在检验专业技术知识学习的同时,必须注意相关学科知识学习,尤其是计算机和网络新技术,在这方面科内应当提供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和条件,采取多种多样方式,可以采用请(老师)进来,也可以采用走出去的办法(外出学习)。

2.4 鼓励创新、提高效率

在鼓励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的同时,强调获得学历和学位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因此要求全科工作人员不断学习计算机和网络新技术,完善工作流程,紧紧围绕如何使实验室先进的分析仪器充分发挥作用和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这个中心工作展开学习和探索,使全体工作人员的学习和工作相互促进。

3 效果

3.1 计算机和网络知识水平大幅度提高

通过多年的努力,检验科技术人员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知识结构趋于合理,学科梯队更加完善,为先进技术的引进奠定了基础。

3.2 先进技术不断引进

随着语言障碍的消除,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消化速度加快,实验室自动化系统、实验室信息网络等管理方式的应用使科室工作效率不断提高。电化学发光、实时荧光定量、生物芯片、细胞因子、肿瘤标志物及特种药物分析等项目的开展和应用,使科室开拓新领域的能力得到加强,服务能力得以大幅度提高。

3.3 创新意识加强

通过不断的在职继续教育,全体技术人员在掌握了医疗知识的同时,也基本精通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结合医疗工作,不断进行技术革新,使工作效率不断得以提高。

4 未来展望

目前,临床检验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经济体制的改革、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临床检验学的发展,要求检验科技术人员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医学专业知识水平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水平,加强自身素质培养,以适应21世纪临床检验学更加开放发展的需要。

计算机网络知识范文第10篇

1.1构建概念图

利用分层可视化对概念进行多层次的分解,用中心概念将概念表示出来,在计算网络教学中对知识可视化进行使用,教师可以对概念图工具进行使用,将新概念作为前提,和已经掌握的概念建立联系,科学的帮助学生们对记忆进行激活和提取,便于学生们把当前的内容转变长期记忆。学生在学习中应该高度重视的方法和焦点即为概念图中的各种连接词和箭头。此外,也有维持注意力和抑制干扰等控制性注意过程存在于概念图中,进而有效提升学生们的记忆效果。

1.2应用思维导图

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对知识可视化进行使用,在表达一些复杂知识时,思维导图可以用关键词的形式表示出来,依据不同颜色和不同层级来示化不同知识结构,在对记忆学习资源进行消耗时,将学生们的大脑思维发散出来,将学生们的长时记忆更广更深的挖掘出来,此外,构建学生学习记忆和长时记忆的提取线索和储存效果体系。例如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讲解组网技术相关知识时,对此种方式进行了应用,来帮助学生将有关组网的知识技术结构图构建起来,对于思维导图中呈现出的有关知识使学生们能够系统的掌握,进而学生们能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组网技术的有关知识,极大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学应该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们一起将思维导图创设出来,实现师生间的互动。在学习中,使学生们主动加入进来,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要真正的展现出来,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中有效实现学生协作式教学、项目教学和互动教学,彰显理想的教学效果。首先,在对思维导图进行绘制中,对于要整理和学习的知识能够更加细致的进行了解和掌握;其次,应用思维导图画出意念中所想的东西,对于学习到知识能够更好去巩固,此外,在组织知识时,思维导图在其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确保更加清晰的思路能够呈现于学生们的头脑中;再次,在对思维导图进行创建中,对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利用头脑风暴来实现,对小组讨论进行使用,将学生们的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培养和激发起来。

1.3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提升知识可视化应用效果的方式

首先,有效的传递计算机知识。在教学中,准确快速的对传递计算机知识,能够将课堂教学效率有效的提升上来。所以,在促进计算机知识传递时可以对知识可视化进行使用,在传递计算机知识时,可以对非正式、正式的方式进行使用。在对隐形知识进行传递时,对于学生们的知识水平教师应准确把握,传递时要有选择性。在建立知识可视化思维导图时,对于隐形知识和显性知识都能够有效掌握,提升计算机知识传递的效果。其次,强化知识结构重建。在教学中,为有效实现知识可视化的目的,可在知识结构的重建时对知识可视化进行应用。学生在对知识进行学习中,只能够对知识载体进行接收,才能够重建知识结构。首先,利用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来重建知识,弥补学生知识结构的不足之处,保证知识结构更加全面和完善。为实现学生间互相协作,教师可应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提升结构重建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其次,教师积极倡导与鼓励学生展开知识可视化学习,将学生的兴趣、可视化方法和自身能力有效的结合起来,保证有一定的针对性存在知识可视化中,将学生们的质疑意识和探索思维提升上来,进而提升重建知识的效率。

2结语

在现代职业教育事业中对现代化职业教育技术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都有所涉及,极大的发挥出了现代职业教育技术的作用,因此,为使学生们更好的对现代化计算机进行掌握,将知识可视化应用到计算网络教学中意义非常重大,这将培养更多综合型人才,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有力的条件,开拓出更好的发展路线。

上一篇:企业战略范文 下一篇:小微企业营销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