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工程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7 07:56:31

计算机网络工程论文

计算机网络工程论文范文第1篇

1.1设计合理的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的设计应坚持合理性、科学性的发展原则,如表1所示,高校应为学生制定合理的课程,每一学期的课程内容以及所要达到的课程目标,设计合理的课程能够帮助学生高效的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同时高校在设计计算机网络课程时,应坚持精简的原则,突出授课的重点,尽可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多的知识。

1.2注重网络课程的交互性

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很多情况下是为之后更好的走上从业岗位做准备,因而,高校在注重学生理论性知识学习的同时,也应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相应的实习与实训活动。高校应与企业密切联系,充分实行校企联合的模式,让学生真正投入企业中,学习企业中先进管理者的经营理念,学习企业中计算机的应用。网络课程的交互性具体是指学生学习场所与实习产地的交互,优质的网络课程能够为学习者提供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的互动环境。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互动的环境一方面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为学生之后更好的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同时,需要我们注意的一点是,网络课程的交互性还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学习者与学习环境的互动,网络课程的学习不同于其他课程的学习,很多情况下,学习者与教师处于时空分离的状态,因而,网络课程应该为广大的学习者提供各种交流的机会与空间。

1.3在网络课程设计与教学中综合利用多种媒体

随着知识型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高校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从一定程度上讲,多媒体技术有其长处,也有其短处,没有一种多媒体技术是完整的,因而也没有一种多媒体技术能够解决教学过程中的所有问题。因此,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与教学中,我们应该综合应用多种媒体,取长补短,充分发挥教学媒体的整体功能,满足教学过程中的种种需求。网络课程不同于其他文化课程的学习,网络课程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课程,很多情况下,课程是借助于网络来完成的,因此综合利用多种媒体,能够突出不同媒体的教学效果与科学效果。

2基于校企联合的课程设计模式

校企联合的课程设计模式应将工作重点放在设计的特色上,体现“二合”、“一作”、“一演”的设计特色,所谓的“二合”具体是指“校企联合”与“虚实结合”,而“一作”是指“小组协作”,“一演”是指“角色扮演”。只要高校与企业坚持贯彻这些课程设计特色,那么一定会实现互利多赢的效果。另外,高校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上还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要求,邀请一些IT行业的公司来高校指导课程设计,进而为实现校企双方多赢的目的奠定基础。总的看来,校企联合的课程设计模式最主要的工作是要做好课程设计工作,确保课程设计的质量,确保学生能够切切实实的学到知识与技能,实现校企课程设计的目标。计算机网络设计课程能够让广大的学生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IT行业知识以及最新的技术,同时,需要我们明确的一点是实现校企合作下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能够培养广大学生的执教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3结语

网络课程已作为一种先进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我们意识到的一点是计算机网络工程课程的设计是网络教学的关键环节,实践表明,只有做好课程设计,才能够保证网络课程的质量,提高教学效率,真正体现网络课程的优势所在。项目来源: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自治区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

计算机网络工程论文范文第2篇

计算机网络管理工作有利于确保社会的稳定发展一般而言,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近年来国家逐渐加大了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力度,通过完善伤亡、生育、养老、教育等各方面的保障措施来为推进社会的稳定发展,原有的社会保障工作也是非常琐碎的,人工管理中很容易出现各种失误,因而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计算机网络管理体系,将社会每个成员的详细信息记录起来,而通过对其相关信息的定期核对来保障社会保障工作的具体落实。只有保证应该享有相应的社会保障的社会成员能够及时享有其权益,社会成员才会充分感觉到国家政府对其的公平关爱,这种公平性的社会保障体系更有利于为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计算机网络管理工作的具体落实

(一)完善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平台

1.强化各高校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公共信息平台的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中高校毕业生是主要的管理人群,目前高校发展中虽然构建了一定的就业信息管理平台,但多数高校与区域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就业信息消息的更新存在一定的不一致性,高校不能全面的掌握相关工作岗位的信息,影响了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准确获取。未来发展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的工作中应加大与高校的专业计算机网络管理平台的构建,及时为区域内各高校提供更加准确的就业信息以为学生的择业提供便利。2.构建社会人员的信息管理平台除了大学毕业生外,社会上有还有很多失业或待业人员,人力资源罗永荃吉林省梅河口市人社局135000与社会保障计算机网络管理中应为社会人员提供构建专项的信息管理平台,将其详细的信息输入到网络中,这些信息中会涉及到这些人员的就业意向,而一旦招聘企业中有相应的岗位,信息管理系统便会及时将这些信息通过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将信息发给就业人员,以为其提供更多的找工作的机会。3.加强人力资源与区域内各行业的联合信息平台的构建通过计算机网络管理构建区域内的信息交流平台,区域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应加大与区域内各类型的企业的联系力度并共同构建信息交流平台,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能够及时将各种求职信息公布到信息平台中,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该平台对相关的求职人员的情况进行简单的了解,这便为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二)完善社会保障信息管理平台

通过计算机网络完善社会保障信息管理需要遵循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加大对社会成员相关信息的考察与甄别,社会保障体系发展中每种保障都有严格的规范要求,因而为确保各项保障措施能够落实到真正需要的人的身上,在进行构建信息管理平台时工作人员要深入基层对各项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以确保输入到信息管理平台上的信息真实有效。第二步:完善信息管理平台的数据资料,将各种社会保障信息及时输入到计算机网络中来,并及时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核对与更新,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第三步: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内部的综合讨论平台,社会保障实际发挥作用时会出现很多保障规范没有涉及的情况,因而为确保突发事件的及时合理解决,要在信息管理平台上单独构建内部的综合讨论平台,一旦工作人员遭遇不能及时解决的棘手问题便可以将其分享到讨论平台中,每个工作人员会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得出不同的解决对策,这样更有利于促使各项保障工作的具体落实。

(三)完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公共网络服务平台

目前我国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方面的信息管理工作尚未实现公开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社会保障工作的实际落实情况的透明度不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成员的政府工作的信任力度,因而新时期相关部门应加大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公共网络服务平台的构建,在该平台上社会成员只要通过正规的途径进行申请注册,便可获得进入该信息系统的权益,然后进入自己关注的具体平台中进行查看,这样其才能及时掌握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最新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拓宽网络服务内容及方式,开通就业、社会保障等业务的网上办理窗口,具体可包含网上报名、网上缴费、网上申请、网上查询等业务,这样不但强化了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的透明度,还为社会成员提供了方便,使其足不出户便可完成各项业务的办理。

三、总结

通过计算机网络强化对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的管理是信息时代下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各项信息数据具体的传输到计算机网络中,然后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宽相关的管理与服务,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管理工作的确切落实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文章从完善计算机网络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完善管理的具体措施等两个方面对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计算机网络管理工作问题进行了探究,希望该领域能够加快信息化的建设步伐,从而推进社会管理工作的稳定发展。

计算机网络工程论文范文第3篇

一、计算机网络专业面向工程的教学改革思路

针对不同阶段的实验教学确定不同的任务定位。院定必修课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主要教学目标。系定必修课和专业方向课及实践教学着眼于对学生进行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训练,以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

针对传统的专业实验课与工程严重脱节的状况,实行专业实验课的工程化,即系定必修课程及实验课要面向工程,要紧紧围绕工程和联系工程进行。

针对传统的专业实验基本都是验证性实验的状况,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针对传统的专业实验课从属于理论课的状况,实行独立设置的实训课程和单独考核。在进入毕业实习前,进行一次网络工程综合实训,这一独立设置的实训课程名为网络集成技术,它涉及网络技术的所有方面,并可通过专业实验室实施。

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只局限于校内教学活动的情况,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面向工程的授课方式,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

二、计算机网络专业面向工程的实践教学体系

建立面向工程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该体系包含三个部分:课程体系及内容、网络实践体系(实验、实训和实习)、网络工程应用。在该体系中,要始终以网络工程应用为最终目标,建立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设置层次网络实践体系;课程体系及内容服从、服务于网络实践;网络实践容服从、服务于网络工程应用。

1.建立面向工程的课程体系

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局来看,当前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重新审定、合理调整总的课程设置。在计算机网络专业中,减少专业必修课,按照计算机网络、网络工程、网络管理与安全和网络软件开发4个方向增加选修课。明确每门课程在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与作用,增加综合素质养成需要的宏观性课程,充实新兴的高科技应用成果。

课程改革不仅要以就业岗位群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为依据,建立模块化的课程体系,而且要改革课程内容设置,打破课程的界限,根据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实际,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与拆分,提高课程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调整网络专业系定必修课和实验课的教学方式,将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性课程与理论教学有机统一起来,面向工程应用实施教学计划,重点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2.建立面向工程的网络实践体系

面向工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验、实训和实习三个部分。实验基于网络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基本技能的培养。实训主要锻炼学生对网络工程的整体规划、设计和创新能力。实习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进入企业锻炼,在实际网络工程项目实践中进行锻炼,总结经验、教训,提高综合设计创新能力。其中,实验是工程实训的基础,实训又是实习的基础,这三者之间关系是逐层深入的,从而形成了系统而有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1)实验项目的设计。按照实验教学方式,实验教学分为以下几种形式: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过去在教学过程中,多以验证性实验项目为主,各任课教师需要进一步优化设计课程实验方案,适当精简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比重。实验教学做到精讲多练。

(2)实训项目的设计。在本专业“计算机网络”、“网络工程”、“网络管理与安全”和“网络软件开发”等多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增加了“计算机网络工程综合实训”这门课程,通过2个专业实践周完成。目的是将所学的网络基础知识结合实际网络工程项目要求进行系统性的训练。实训业务参照各行业信息化规范、企业用人标准和岗位要求,从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两方面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其培养目标涵盖:项目经理、网络架构设计师、网络施工员、网络维护员、网络管理员和信息安全师等。计算机网络综合实训的内容包括:工作组级局域网设计与应用;校园网的规划与设计;校园网站建设维护;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维护;企业构建IP电话系统。

(3)网络工程实习。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面向工程的授课方式。建立校企培养模式,使学生即学即用,了解网络技术及施工特点和规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传统教学方式所不及的效果。同时,聘请一批网络工程和网络开发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定期到校进行课程教学和开设讲座,让学生了解到网络技术新发展、新工艺,通过讲课和讲座,提高学生对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视程度。

3.面向工程的网络实验、实训平台的设计

面向工程的网络实验、实训平台应提供真实的网络环境,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实训项目,加深对网络原理、协议、标准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网络技能和实战能力。因此,网络实验实训平台的建设尤为重要。根据实验台功能的不同,分为基础实验台、安全试验台、无线试验台和VoIP实验台。每种试验台由实验需要的硬件组成,包括路由器、核心交换机、三层交换机、二层交换机、防火墙、工作站、服务器、无线AP、VoIP语音模块等。该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根据不同的实验实训要求,可以配置不同的基础平台,如软件开发平台可以直接提供路由和DNS环境,网络安全实验台则可提供完全的Internet技术环境。该平台可以实现计算机网络、网络工程、网络管理与安全和网络软件开发4个方向的所有实验实训项目。实现了理论的实验化、实验的工程化、工程的系统化、系统的集成化。

4.实验、实训成绩考核与效果评价

实验教学的考核是对实验教学的效果评价的手段之一。考虑针对验证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对于验证性实验项目,一般采用教师批改实验报告、现场抽查学生实验过程的方式进行;对于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项目,教师提出网络设计的任务,要求学生从设计需求分析、项目设计、方案设计、安装配置维护等全过程的演练、考核,每一个训练环节提交完整的实验报告;对于创新性实验项目,要求学生记录实验的数据,撰写科技小论文、报告的形式作为评判的依据。实践教学的考核要严格按照网络工程的方法、流程和规范去要求。

计算机网络工程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知识链构建;两个层面、两次转变、三个阶段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14-0059-05 中图分类号:G642

1 背景

从学科体系角度来讲,计算机网络既是网络安全、网络管理和协议工程等传统学科的基础,也是云计算、社会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重要基石。鉴于其在学科体系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全国各高校几乎都设有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课程。从学科特征来讲,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这要求计算机网络教育必须贯彻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技能培养同步并进的原则。从目前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开展情况看,这一原则已经开始逐步落实。越来越多的计算机网络教育工作者业已认识到实践教学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辅助手段,而是应该摆放到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甚至更高的位置。

虽然计算机网络二元教育模式已经得到行业的公认,但要充分发挥二元教育的作用仍有许多棘手的问题亟待解决,其中之一就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究竟如何组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效果,目前对此却鲜有讨论。为尝试解决该问题,笔者提出了一种面向知识链构建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组织模式,并将该模式运用到了南京审计学院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优化教学中。

2 知识链构建路径

计算机网络应用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网络知识链的完善程度与强度。与其他课程相比,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知识点具有多、杂、难等特征,就初学者而言,其知识链通常很难一次构建完成,而是需要经过多次逐步反复与强化才能最终完善。基于该思想,我们提出了如图1所示的计算机网络知识链构建模式。整个计算机网络知识链的构建牵涉两个层面(理论教学层面和实践教学层面)、两次转变(静态知识向动态知识转变、理论知识向实践知识转变)和三个阶段(知识链框架建立阶段、知识点有机关联阶段和知识链强化阶段)。

理论教学层面主要侧重于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原理,重点传授网络分层思想和协议结构等静态知识,让学生从宏观上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工作方式,帮助他们搭建网络知识链的粗框架。

实践教学层面,其一侧重于网络动力学机理,从微观角度展现网络交互的行为模式,实现从静态知识向动态知识的转化,帮助学生在网络知识链粗框架内实现知识点的有机关联与无缝组合;其二侧重于网络工程,从工程化角度展现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动力学机理在真实网络中的作用范围与应用方式,实现从理论知识向实践知识的转化,帮助学生提升网络知识链的强度。

3 课程组织模式

为了检验网络知识链构建技术在提升计算机网络教学效果上的作用,我们将其应用到南京审计学院计算机网络的实际教学中。南京审计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审计类特色财经院校,人文学术氛围浓厚,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这门工学课程的接受度和兴趣度长久以来未曾出现过喜人的提升。学校原有的计算机网络教学由两部分组成:前期54个学时的理论教学和后期40个学时的网络工程实训。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逐步发现原先的课程组织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在网络工程实训中无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举一反三等。如某个小组在做局域网组建实验时,单个主机可以与交换机PING通,但主机与主机之间无法PING通,他们百思不得其解,更为夸张的是,后来发现全班30多位同学尽然无一人能解决此问题。事实上,只要对计算机网络中VLAN的工作机理有一丝了解的人,都能迅速判断出这是交换机划分了VLAN的缘故。学生已经学习近90个学时计算机网络课程却不了解这个基本的网络动力学原理,主观能动性不足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暴露出我们先前采用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给学生构建出的网络知识链存在断裂的现象。

为了帮助学生摆脱知识链断裂的困境,我们对计算机网络课程进行了大胆调整。依据第2节提到的网络知识链构建模式,我们在计算机网络理论课程与网络工程实训课程之间新开了一门选修课――计算机网络高级实验课程(独立实验课程)。同时为保持总学时不变,我们将计算机网络理论课程从54学时降为48学时(砍去了原有6学时共3个课程内实验),将网络工程实训课程从40学时降为22学时,将抽取出的24学时分配给计算机网络高级实验课程。为凸显实验内容的基础性、综合性、实用性以及创新性,在这24学时的课程可操作空间内,我们以原有的3个课程内实验为基础,扩展编写出12个能够充分展现网络动力学机理的实验项目。

重新组合后的课程元素安排如下:

(1)在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原理传授方面,我们仍将谢希仁老师的计算机网络(第5版)作为教材,重点关注该书的1-6章。精讲内容包括:第一章最后一节的网络体系结构框架模型部分,这是全课程的总纲;第三章数据链路层的3个基本问题(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以及它们在点对点信道和广播信道中的解决方式;第四章网络层是重中之重,IP划分、分组转发、路由选择都是重点;第五章传输层的可靠传输机理;第六章应用层的DNS、WWW和电子邮件等实用网络服务。整个课程自始至终向学生传授水平角度上的协议实体对等交互思想和垂直方向上的网络服务分层原则。

(2)在网络动力学机理方面,为了能够从微观层面上展现网络交互的行为模式,在计算机网络高级实验课程中我们采取了纵向阶梯式的实验教学体系,以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为总纲,围绕VLAN划分、网络互联、地址安全、服务架设、灾难恢复等网络典型应用大做文章。表1展示的12个重要实验由下往上依次涵盖了TCP/IP网络协议体系结构中的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4个核心层面,涉及包括负载均衡、链路冗余、三层交换、动态路由、访问控制、地址转换、动态主机配置、域名管理、万维网、网络备份等在内的网络高级应用技术。所有实验皆遵循应用需求描述、实验设计操作、关键机理讲解和课后自我提升4个教学步骤。所选用的实验工具是思科提供的CISCO PACKET TRACER,图2展示了基于该工具开展的路由选择动力学机理的探索过程。为确保考核过程可控性和考核结果可信性,我们制订了如下的考核方法:学生必须按要求完成全部实验项目,凡缺做1/3实验者必须在本课程考试前补做,否则不得参加考核。考核时以抽签方式确定考核题目,学生在抽到题目后,在规定考核时问内,按要求独立实验,具体评分依据实验结果、操作熟练度、创新能力等情况来综合确定。

(3)在网络工程方面,我们对先前网络工程实训课程的素材依据实用原则进行了大胆取舍。为了提高网络知识链强化的效率,我们采用了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学生以团队为单位进行自由组合,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整个实训任务。整个实训存在一个总任务(互联网服务架设)。为了在实现总任务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网络综合布线的最新知识和实际经验,我们将该总任务划分为9个子任务(见图3)。同时为了保护学生实训的积极性,防止团队合作中出现南郭先生,在成绩评估方面我们采取了二元考核制度:教师依据团队任务完成的质量和速度,以团队为单位统一打分;每个团队自行决定团队分数在内部成员间的分配,但不能平均分配。这样每个人的付出和回报就能初步结合起来。通过这种考核制度,学生能体验到如何做绩效评估和团队管理,如何衡量自己在团队中的地位和在别人心目中的分量。

综上所述,整个网络课程的组织模式可以简单概括为:以网络体系结构为框架基础,以网络动力学机理为关联纽带,以网络工程实践为强化手段,以完善网络知识链为课程目标,借助理论传授与实践探索的互补实施与协同作用,提升学生分析与解决计算机网络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模式实施效果

为了评估计算机网络课程组织模式的有效性,我们从课程不及格率、网络工程任务完成率、课程可接受度和毕业论文自由选题率等方面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发现课程重组后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接受度和兴趣度均有所提升(见表2)。

5 结语

教学效果表明,通过帮助学生完善计算机网络知识链,能极大地提升他们对计算机网络的接受度和兴趣度。下一步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依据后期教学效果反馈对模式进行调整与优化,以促进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良性发展;其二是尝试该模式的校内推广,使其能够尽可能多地服务于具备二元教学特征的相关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1]任国英,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3):92-93

[2]张海洋,李现伟,应用型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思考[J],宿州学院学报,2012,27(6):119-120

[3]姚琳,孙伟峰,吴国伟,等,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1(191:70-73

[4]燕雪峰,陈兵,钱红燕,等,研究生网络课程群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23):17-20

计算机网络工程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网络工程专业;研究现状;述评

网络工程专业是国内高校普遍开设的新兴专业。如何创建网络工程专业,国内外并没有统一模式和现成规范,为此,国内众多教学专家展开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发表大量教学论文,其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验体系等方面。本文试图对网络工程建设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 并提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和下一步的研究思路及展望。

1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现状

1.1培养目标研究现状

专业培养目标是专业建设的依据和前提,但由于目前网络工程专业没有统一规范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因此有关这方面的阐述众说纷纭,各方都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和讨论,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1) 从调研各行各业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出发来确定网络工程的培养目标[1],把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具备网络硬件设备的设计与开发、网络协议的设计与实现、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网络工程设计规划与实施、网络系统的管理维护与评估等能力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

(2) 从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所担任的工作职位出发来确定培养目标[2],将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网络管理员、网络程序员、系统集成工程师和电信工程师等。

(3) 从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角度出发,把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确定为[3-6]:培养具有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抽象思维能力以及计算机网络软硬件基本理论和技术,从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应用、计算机网络管理和维护、网络系统设计开发和集成的高层次网络工程应用技术和科研人才。

(4) 在基本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特点,增加特色要求[7],如中国人民理工大学把军事领域中的网络应用技术作为培养目标色要求。

综上所述,可以把网络工程专业的基本培养目标归纳为:具有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抽象思维能力以及计算机网络软硬件基本理论和技术,具备网络协议的设计与实现、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网络工程设计规划与实施、网络系统的管理维护与评估能力,能从事网络管理员、网络程序员、系统集成工程师等工作。同时,各学校还可以结合学校或所在地区特点,增加一些特色要求,如网络硬件设备的设计与开发、电信技术应用开发等。

1.2课程体系研究现状

通过研究全国多所学校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及一些相关的研究性教学论文[1-2,7-16]后发现,很多学校根据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提出课程群(或课程模块)思想,归纳如下(如表1所示):

1.3实验教学体系研究现状

1.3.1实验室建设需遵循的原则

为了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实验室建设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以避免过时、重复建设从而浪费财力物力。目前关于实验室建设原则的一些研究报道[3,17]指出,网络实验平台的设计和搭建要遵循前瞻性、系统性、科学性、发展性的原则。

首先应具有前瞻性。实验室的建设应符合学校人才培养定位,满足本专业学科发展方向,满足本科教学需求,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能成为专业教师和学生从事相关研究和应用系统开发的平台,因此在制定规划时要统筹考虑,有超前意识。

其次应具有系统性。在实验室建设时要通盘考虑学生应具备的知识体系,以便在实验课程体系、实验项目设置、实验教材及实验设备等方面进行统一布置,努力使学生通过实验掌握专业的知识点,掌握本专业的知识体系。

第三应具有科学性。科学性主要针对实验课程结构而言的,在实验室建设规划时,应当充分听取专家、学者、教师和实验人员等各方面人员的意见,科学合理地设计实验课程。

第四应具有发展性。在制定实验室建设规划时,要考虑实验室的可发展性,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使实验室建设保持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1.3.2实验教学体系

网络工程专业是以“工程”为导向的,因此被赋予了很强的实践要求。实验教学体系要以课程体系为依据,紧紧围绕课程体系来组织和安排。由于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是由网络编程课程群、网络工程设计课程群、网络管理课程群和特色课程群构成的,因此实验教学体系也应以这个主线来创建和安排。

1.3.3实验能力培养步骤

有关的研究报道指出,网络工程专业实验能力的培养可以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应用技能这个方向由低到高逐步推进[3,6],但没有指出这些实验在各教学环节中如何有机地组织起来。本人认为实验技能分为两类:基本技能和综合应用技能。实验能力的培养必须贯穿在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各个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中,必须由基础到综合、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进行。基本技能,可以通过各课程基础实验即教材中各章基础实验来加以训练;综合应用技能可能过课程设计和综合设计来培养。课程设计是学生学完课程后,综合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设计实践,可以采用大作业的方式进行。综合性实验是指利用多门相关课程的综合知识来设计实践,可以通过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的方式进行(如表2所示)。

1.3.4实验室建设模式

目前网络工程实验室建设一般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学校自筹资金,网络编程相关课程的实验室通常由学校自建。另一种是校企合作[4,18]。校企合作是指企业无偿地提供交换机、路由器等实验设备,学校提供场地,在校园内创建实验室,这类实验室通常是网络工程系统设计方面的实验室,尤其常见的是企业认证实验室(如Cisco认证实验室、华为认证实验室等)。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学校创建实验室资金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为企业产品的潜在用户提供无限空间。

2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及下一步的研究展望

2.1深入课程体系和实验体系的研究

现有的文献分别从网络工程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验体系等方面展开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但对课程体系和实验体系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宏观层面上。有关课程内容的详细安排和相关课程之间的衔接、连贯等方面的研究很少,由此常引发课程之间内容重复或缺失现象。对于与理论课程配套的实验内容和各阶段详细的实验安排(如基础性实验、课程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毕业设计等)的研究也罕见报端。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课程体系和实验体系的研究不深入、不细致,还没有完成系统的研究工作,因此,这是今后研究的一个努力方向。

2.2加强教材体系、专业特色教材的研究

教材体系包括理论教材体系和实验教材体系两部分。理论体系和实验体系的研究结果最终都将体现在教材体系中。由于理论体系和实验体系的研究尚存在许多不足,因此,教材体系的建设力度不够。至今,针对网络工程专业的系列教材还很少,网络工程专业教材体系建设方面的研究报道更少,特色教材更是奇缺。由此可见,目前教材体系的研究相当薄弱,今后还需在这方面做出努力。

2.3设计规范的网络工程专业课程名称体系

通过研究高校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我们发现,相同的课程内容有许多不同的课程名称,课程名称纷乱庞杂,没有规范。例如网络工程设计方面的课程,常出现网络工程设计、计算机组网技术、网络工程技术、网络项目管理、组网工程等诸多课程名称,纷乱繁多,这给教学管理带来许多麻烦。因此,设计一个规范的网络工程专业课程名称体系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 徐明,曹介南,姚丹霖,等.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9(19):115-118.

[2] 徐雅斌.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与优化[J]. 计算机教育,2009(17):105-107.

[3] 张杰,张建伟. 构建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 计算机教育,2009(19):119-122.

[4] 吴怡,蔡坚勇,洪亲. 论网络工程专业实践环节教学体系及改革方案[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7):87-89.

[5] 焦炳连,浦江. 网络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3):315-318.

[6] 卢中宁,邵,史小松. 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J]. 科技信息,2008(19):186-187.

[7] 陈鸣,胡谷雨,王元元,等. 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9(19):111-114.

[8] 王建民,范通让,沙金.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与研究[J].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96-98.

[9] 胡山泉,高守平,于芳. 应用型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知识体系建设初探[J]. 计算机教育,2009(12):88-89.

[10] 王相林.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9(19):107-110.

[11] 马巧梅. 基于两条主线的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09(5):75-77.

[12] 郭广军,羊四清,戴经国,等.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9(19):134-139.

[13] 綦朝晖,吴江文.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J]. 高教论坛,2008(4):31-34.

[14] 苗凤君,潘磊,郑秋生. 我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8(20):145-147.

[15] 先晓兵,高强. 网络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初探[J].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2):60-62.

[16] 姜腊林,易建勋,陈倩话,等. 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5(9):67-69.

[17] 王春茹,谢云,何小敏,等. 网络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增刊 1): 243-244.

[18] 聂方彦,郭国强,潘梅森. 推进校企合作促进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J]. 中国西部科技,2009(1下旬刊):86-87.

Statement and Commentary of the Research Actuality of Network Engineering Speciality

JIANG Ji-pin, GAO Dong-fa, YANG Ai-min, XIE Jian-guo

(Cisco Information Institut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y, Guangzhou 510440,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kes a summary and analysis to present research reports of network engineering specialty construction and presents the shortage and prospects on the specialty research.

计算机网络工程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考试改革;仿真平台;协议分析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在社会生产、生活各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很多行业在选用网络相关技术人才时考核学生掌握的网络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掌握程度及网络规划、建设、管理、运维能力,这就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明确目标。

1.“计算机网络”考试改革提出的背景

适应网络新技术与新应用带来的新形势,为维护网络社会稳定、打击网络违法犯罪,公安院校需要为网络警察实战部门培养后备军。互联网是网络警察执法的工作阵地,需要学生在校期间系统、扎实地掌握网络协议、工程、应用相关知识和技能,才能胜任日后在网络环境下从事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管、信息监控、攻击防御、侦查取证等执法工作。加强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课程改革和实战训练是实现网络保卫执法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

1.1课程定位

“计算机网络”是网络安全保卫执法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必修课,在大学二年级春季学期开设。网络知识的理解和实践,既为学生继续学习网络安全、信息对抗、网络犯罪侦查等专业课提供支撑,又为学生在网络环境下从事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管、信息监控、攻击防御、侦查取证提供支撑[1]。

1.2教学内容及组织形式

“计算机网络”课程主要讲授互联网体系结构、网络建设及网络应用。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可以系统理解网络通信协议,掌握网络规划、设计、建设及运维,精通协议通信处理过程及相关网络设备组件特性,灵活利用TCP/IP参考模型知识指导解决网络安全保卫、计算机犯罪侦查工作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即学生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应当理论与实践并重,理解网络工作原理和网络工程项目实践并重。然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知识体系繁杂、互联网协议工作原理深奥难懂、实践能力培养对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等硬件依赖性强。为此,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提出基于“教学练战一体化”的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

2.考试改革的目的

2.1原有考试存在的弊端

考试是检验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期末闭卷笔试”已经不适应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考核,原因分析如下:

2.1.1将考试时间安排在期末,即所有教学内容已经完成,考试目的只是检测“教”与“学”的最终效果,虽然阅卷过程中教师可以统计分析学生对教学重点、难点的掌握程度,但因为课程已经结束,无法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效果,不能良性促进课堂教学内容、手段、方法的调整。

2.1.2采用闭卷、笔试考试形式[2][3],测试内容偏重理论及理论的运用,导致学生忽视平时积累、考前集中突击背诵,无法实现“养成素质、掌握知识、精通能力”的培养目标。

2.1.3纸质试卷无法检验“练”和“战”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借助PacketTracer仿真软件,Wireshark协议分析软件及硬件路由器、交换机等工具积累网络规划设计、运维管理能力。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无法通过一张纸质试卷检测和评定。

2.2考试改革的目的

考试改革的出发点在于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灵活运用网络原理解决网络组建、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一考试改革的出发点符合公安院校应用型人才要“精于实战”的培养目标。

3.考试改革的内容与组织形式

为充分发挥考试的检验与反馈作用,“计算机网络”课程考试改革设置课堂作业、实验实训、期中测试、课程论文、上机测试五个考核环节,占比权重分别为10%、10%、20%、10%、40%。具体分析如下:

3.1课堂作业考评

课堂作业考评重点检测学生对单元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教师随堂布置作业,题目设计要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安排,对于作业中的共性问题通过重点讲解,结合案例深入剖析,使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将理论部分扎实掌握。

3.2实验实训考评

实验实训考评重点检测学生对软硬件实验平台的熟悉程度,考核学生网络规划、设计、组建、故障诊断与维护网络的能力。通常“计算机”网络课一学期有四个实验实训项目,教师指导完成其中的两个验证性实验。另外一个设计型实验和一个综合型实验列入考试改革考评、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根据设定的网络情境,进行组网方案设计和故障诊断排除,考评侧重于方案设计、团队组织分工、网络性能评价等指标。

3.3期中测试

期中测试安排在期中教学检查周随堂进行,考核前半学期的教学重点,主要评估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原理的掌握程度。期中测试以笔试闭卷或开卷形式进行,题目难度应适中或稍微增加难度。增加该环节,可以及时有效地反馈学生学习效果,提高学习主动性,坚持预习、学习、复习不间断。

3.4课程论文

增加课程论文的目的是鼓励学生在学习掌握现有网络理论体系的基础上,跟踪网络新技术与新应用的发展,探讨前沿技术及应用在公安信息化、网络安全保卫执法领域应用的现状与趋势。

3.5上机测试

基于仿真的上机测试是安排在学期末进行的综合考试,在整个考评环节中占比最大,为40%,重点考核案例分析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上机测试设计三个大的题目,分别考评学生网络工程、协议分析、网络原理及应用的综合知识和技能。

3.5.1网络工程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设定的情境,进行局域网组网方案设计、规划IP地址;在CiscoPacketTracer仿真平台上进行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设备选型,按照规划的网络进行网络设备联网和调试;分析网络连接状态,完成故障诊断;最终在实现网络连接、设备互联互通。测试学生网络工程实践能力。

3.5.2协议分析题是对于特定环境下的网络捕包文件进行分析,使用Wireshark软件对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网络接口层协议数据单元进行还原,从中提取出关键信息,测试学生根据捕获数据流重现通信主机IP地址、使用账号密码、使用的软件名称、传输数据内容等网络行为的能力。

3.5.3网络原理及应用题目属于综合性题目,从网络应用协议的工作原理、解释网络服务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应用现象出发,内容覆盖了教学大纲中的多个知识点,这部分题目实际是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灵活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实践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4.考试改革实践

我校2006年建立计算机网络硬件实验室,实践教学增加了交换网络、路由网络、服务器搭建、协议分析等实验。2010年在教学中引入CiscoPacketTracer仿真工具辅助学生课下自主学习。近年来,在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计算机网络”改革过程中,为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不断调整完善考试改革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最终形成课堂作业、实验实训、期中测试、课程论文、上机测试五个考核环节。根据连续两年实施考试改革的实践效果,对480名学生进行听课状态、作业质量、实践能力、考试分数,以及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的知识储备能力方面进行跟踪评估,可以肯定该考试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学生能够扎实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技能,灵活运用网络知识和技能解决后续课程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5.结语

本文提出考试改革,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学习阶段全过程考核,可以检验课程“教”“学”“练”“战”的效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淑华.网络仿真工具在警务实训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警察技术,2012(4).

[2]段秀红.浅谈“计算机网络”课程考试方法的改革与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24).

[3]石立新.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课程考试改革探讨.教育教学论坛,2015(3).

计算机网络工程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网络工程;实践教学;横向;纵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网络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抽象思维能力以及计算机网络软硬件基本理论和技术,从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应用、计算机网络管理和维护、网络系统设计开发和集成的高层次网络工程和应用专业技术和科研人才。

网络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有以下几方面:

(1) 计算机网络原理、数据通信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协议分析、网络信息安全、计算机网络管理、网络操作系统、网站建设及应用开发技术及其他相关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及应用能力。

(2) 扎实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与网络管理及网络信息安全应用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计算机网络管理与网络信息安全应用的设计和开发的初步能力。

(3) 各种计算机网络、网络设备、Web应用、网络数据库系统的集成和开发以及相关的科研、设计、调试、维护运行和管理的初步能力。

(4)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5) 有较宽的知识面,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包括严谨的科学作风、独立工作和自我知识更新的能力。

要根据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出高水平的网络人才,必须构建一套完善的、高质量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大型综合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近代通信网络的基本理论及网络工程的实用技术,理解网络协议体系、网络互联技术、组网工程、网络性能评估、网络编程与管理等相关知识,能够从事网络编程、网络规划、组网设计、网络工程设计与建设、网络运行维护及管理、网络安全防护和性能分析等工作。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网络工程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之间存在着许多问题,原有的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已不能满足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需求。目前大多数院校网络工程专业的实验室建设普遍存在“缺少专用的网络实验室”、“网络实验所需的软件和硬件短缺”、“忽视与企业间的合作”等问题。

2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结构

2.1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

根据当今网络的应用发展和网络工程专业的特点,实践教学体系应有如下特点:

(1) 实验平台的复杂性。一个普通的网络实验至少要两台微机才能构建一个最简单的网络环境,而网络环境太简单又会使实验在数量和质量上受到限制。为了取得较好的效果,每组实验需要多台微机和相应网络硬件设备,同时组与组之间也可以构成更大的网络实验环境。

(2) 实践教学的独特性。网络实践教学中的绝大多数实验,例如“网络系统集成”、“网络的规划和管理”在两节课的时间内是无法完成的。并且有些实验与实验之间是紧密联系的,例如后面的实验是在前面实验的平台上实现。这给实践教学的实施提出了很大的难题。

(3) 实践教学中知识跨度大、实用性强。网络工程实验要结合“局域网原理”、“互联网技术”、“TCP/IP协议”、“协议分析”、“网络编程”等多门课程来开设实验,是对网络工程的实施过程进行模拟仿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2.2重组教学体系

根据社会对网络工程人才需求的变化,以及网络工程专业的现状和发展,确定实践教学内容,以实践教学内容定位理论教学内容,对整个教学体系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例如:

(1) 合并、压缩或调整原有课程中陈旧和重复的内容。如压缩或调整网络原理中一些比较陈旧的知识,如令牌环网、令牌总线网、FDDI网络、CSMA/CD、X.25、帧中继等技术,从而加大实验学时,增加课程设计和实习环节。

(2) 根据网络应用发展的具体情况和人才需求变化,对一些学科理论有重大发展的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例如调整组网技术在整体教学中的比例,增加网络组建、安装、测试及其工程实施的知识单元比重,增加组网、网络应用、网络管理、网络编程、网络攻防等工程应用类的课程。

(3) 适时地把一些反映当代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的内容充实到课程教学中。例如增加P2P技术的应用。

实践教学体系是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把网络工程实践教学作为一个体系纳入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之中,在人才质量观、现代工程教育观、终生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围绕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对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系统的完善和实施,从纵、横两方面考虑,形成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纵向摆脱实践教学对理论课程的依附,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单一到综合,循序渐进地认识规律,整体设计其内容,相对独立地形成一个有梯度、有层次、有阶段性的实践教学体系;横向与理论课程相互支撑,有机结合。在各自波浪式前进的过程中不断出现结合点,以培养具有综合的思维能力和综合处理问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作为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支撑,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平台、实训教学平台、实习基地等的建设。

3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

3.1网络实验平台的设计和搭建

网络实验平台的设计和搭建遵循系统性、先进性、实用性、开放性、发展性的原则。由于网络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较多,要组建能够适合多个课程的网络实验平台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对实验平台的规划、设计、硬件建设、软件建设以及网络的使用、扩充等均要以系统的眼光来看待。先进性和实用性是指实验平台应尽可能地采用当今流行的先进技术,同时也要兼顾技术的成熟性和实用性。实验平台的规划、设计采用开放技术、开放结构和开放系统组件,有良好的兼容性,以利于在实践课程进行的过程中网络平台的维护和扩展,既能适合学生的公共实验课程,也能适合学生自主设计的实验。

基于以上原则以及实验室的具体实验设备,设计出总体的网络实验平台的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串口控制服务器CCM(Configure Control Module)是每个实验组的控制中心,每个实验组配置一台CCM作为实验组的核心设备,通过CCM上的网络接口将所有的实验组互联到实验室中心交换机上。每个逻辑实验组分别完成不同类型的实验,也可以将多个逻辑实验组合并为一个物理组中,形成综合实验组。实验室管理系统(LinkManager Netcollege)具有可视化网络拓扑图和远程模拟串口登陆设备等功;可以多人共享同一台设备,以小组方式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以实时打断学生的操作,进行指导教学。实验室备有思科、华为和神州数码等多个厂家的高、中、低端设备,供学生完成实践教学的内容。

计算机网络工程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网络工程专业 课程体系 教学计划

论文摘要:本文在调查、分析了用人单位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技术、技能要求和目前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网络工程专业涉及到的知识领域和对应的知识点,设计了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并制订了相应的教学计划,供相关单位借鉴和参考。

1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到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小到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并且这种应用趋势还在不断向更广的领域、更深的层次、更高的要求发展。于是,包括政府、军队、科研院校、企事业单位等组织在内的社会各行各业对网络技术各方面的人才需求急剧增长,作为高等院校,如何适应时代需求,培养掌握网络及其相关技术的高素质人才,以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工作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技术需求,成为一项紧迫而又重要的战略任务。

目前各行各业需要什么样的网络技术人才呢?而国内的高等院校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能否完全满足这些需求呢?为此,我们一方面调查并分析了多个典型行业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技术与技能要求,另一方面跟踪分析了包括清华、北大、上海交大、美国mit、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西点军校、cc2005、加拿大dalhousie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和国立大学、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等多所国内外知名院校当前网络工程或相关专业的培养方案,并以此为依据,确定网络工程专业涉及到的知识领域及对应的知识点,然后制定覆盖各知识点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

2用人单位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技术、技能的要求

我们对国内外从事网络设备设计、生产的科研院所和厂家的技术人员、从事网络组网工程的系统集成公司的工程师、从事网络运行管理与维护的军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网络管理员、从事网络技术教育的高等院校教师等典型单位及相关工作岗位进行了关于网络工程专业人才技术、技能要求的现状和和发展方向的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围绕图1所示的网络工程生命周期,目前及未来五到十年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分为科研型、工程型和应用型三个层次,且应具有以下五方面的技能。

(1) 网络设备的设计与制造技术

掌握网络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网络存储、网闸、网关等网络设备的体系结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制造工艺等相关技术,将来主要就业于科研院所和生产厂家的网络硬件工程师岗位,从事网络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设计与制造等的工作。

(2) 网络协议的设计与实现技术

掌握包括局域网协议、广域网协议、tcp/ip协议、网络安全协议、网络管理协议及其他网络新应用协议等的工作原理、协议标准描述、协议分析与设计、协议实现、协议测试与验证等相关技术,将来主要就业于科研院所和生产厂家的网络系统软件工程师岗位,与网络硬件工程师一起从事网络新技术、新设备、新协议的研发、设计与实现等工作。

(3) 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技术

掌握包括c/s模式和b/s模式的网络编程技术、基于网络的mis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技术、web系统与技术、网络多媒体技术、网络分布处理技术、网格计算与云计算技术、网络备份与恢复技术、p2p网络技术、.net技术、j2ee技术等在内的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技术,将来主要就业于网络应用软件开发技术公司的网络软件开发系统分析员与工程师岗位,从事各行业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等工作。

(4) 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技术

掌握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网络路由的设计、网络服务的部署、网络可靠性与安全性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子网与ip地址的规划、综合布线方案、网络施工方案以及网络测试与验收方案设计、论证等技术,将来主要就业于网络系统集成公司的网络工程师岗位,从事各行业网络组网工程的方案设计与论证、工程实施与系统集成等工作。

(5) 网络系统的管理与维护技术

掌握网络设备与系统的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计费管理、网络性能评价与优化、网络安全防范等技术,将来主要就业于军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信息中心网络管理与维护岗位,从事各单位网络日常管理与维护等工作。

其中(1)、(2)属于科学研究型人才,(3)、(4)属于工程型人才,(5)属于应用型人才。

3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

从2002年起开设网络工程专业到目前为止,开设网络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已有两百多所,即使未开设的院校在其计算机专业中也大量涉及到计算机网络的教学,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办学经验和教学成果,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网络工程专业定位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课程体系建设问题。

在各个高校开设网络工程专业之时,正是国内企事业单位网络工程项目建设蓬勃发展的时期,当时人们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主要侧重组网工程的建设者、网络系统的管理与维护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单位对组网的需求增速放慢,同时网络管理与维护的工作逐渐被一些大专、职高的学生占据,从而导致按上述定位培养的网络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学生找工作困难的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当时对网络工程专业的定位太低,网络工程专业只关注了组网工程的建设环节,没有涵盖网络工程生命周期中的全部环节,因而导致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就业面窄、参与技术研发的后劲不足,进而使用人单位甚至院校本身对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能力乃至网络工程专业存在的必要性产生了怀疑。为此,许多有识之士建议提升计算机网络的学科地位,从原来隶属于系统结构下的三级学科提升为计算机科学技术下的二级学科,并更名为网络技术(ni),然后对网络工程专业(或更名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进行重新定位,使该专业的教学内容覆盖整个网络工程的生命周期,并根据新的定位,研究并制定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以指导、规范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与实践,提高网络工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4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图1所示的网络工程生命周期和行业用户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技术、技能的要求,我们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包括以下五个目标或专业方向:(1)网络硬件设备的设计与开发;(2)网络协议的设计与实现;(3)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4)网络工程设计、规划与实施;(5)网络系统的管理、维护与评估。

5网络工程专业知识领域

为了达到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新目标,在教学计划中除了数学、物理等公共学科领域外,还需要包含以下知识领域(各领域涉及到的知识点由于篇幅关系,在此未列出):(1)电子科学与技术;(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网络与数据通信技术;(4)信息安全技术。

6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围绕网络工程专业涉及到的知识领域和知识点,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由五模块组成: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必修模块、专业选修模块、专业实践模块。首先通过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的学习,初步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然后根据专业方向或自己将来准备从事的工作岗位选修相应的课程;最后通过专业实践环节的综合训练,起到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的作用。具体来讲,重点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 网络硬件设备研发方面的能力培养

通过电工与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计算机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系统工程、计算机接口与控制、vlsi技术及应用、人机交互技术等课程的教学与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在网络新技术、新产品的硬件方面的创新研究和设计制造的能力,以满足科研单位和网络设备厂家的硬件设计工程师工作岗位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

(2) 网络协议分析与设计方面的能力培养

通过计算机网络、internet协议分析、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软件工程等课程的教学与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在网络新技术、新产品的系统软件方面的创新研究和设计的能力,以满足科研单位和网络设备厂家的系统软件设计工程师工作岗位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

(3) 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方面的能力培养

通过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软件工程、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技术、网络计算技术、分布式系统导论、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导论等课程的教学与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在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方面的能力,以满足行业软件公司软件工程师工作岗位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

(4) 网络工程规划设计与实施方面的能力培养

通过网络工程、信息系统集成、移动通信技术、通信系统、程控数字交换原理、接入网技术、网络性能评价等课程的教学与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在网络工程规划、技术方案设计与评估、组网工程实施等方面的能力,以满足系统集成公司的网络工程师工作岗位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

(5) 网络系统管理维护与评估方面的能力培养

通过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性能评价、网站设计与维护、计算机故障诊断与维护、信息安全法规等课程的教学与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在网络系统故障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以满足企事业单位网络管理员工作岗位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7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实施计划

在制定实施计划时,需要考虑课程之间的依赖关系、各学期课时量平衡关系等问题。同时,为了让学生集中精力完成必修课学习的同时又兼顾学生的专业方向,选修课程主要安排在第三、四学年秋。另外,为了更好地开展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工作,我们建议第四学年春不安排课程教学,如果需要可以适当安排2~3次专业讲座。课程体系中各课程的学分、总课时、实验课时、考试课时及教学安排。

8小结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应用正在不断向更广的领域、更深的层次、更高的要求发展,用人单位对网络技术各方面的人才要求也将不断提高并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作为高等院校,必须适应时代需求,不断修正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实时调整课程教学计划,只有这样才能培出养掌握网络及其相关技术的高素质人才,以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工作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技术需求。

参考文献:

计算机网络工程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局域网;网络工程;管理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得到广泛的应用。网络工程的建设也达到了发展期,目前的网络产品和科技不断地进步,创新,使很多新型的从事网络方面的企业大量发展,来满足我们的需求,本文主要从网络工程建设的过程和控制管理方面进行研究分析,让网络工程的建设提高效率提高收益的方法。

1特点

网络工程的投资一般来说比较小,而且覆盖范围比较小,一般的最大距离只有1到2千米,而且建设的时间比较短,但是涉及面比较广,包括网络技术、建筑结构、电工、电子测量、工程管理、预算等各方面的知识。目前建设中常出现的问题:

1.1人才欠缺

目前网络中的人才对发展来说还是不够,目前的网络人才主要从高中或者职业学校毕业,专业知识技能还不是很全面,二是从各种社会中的培训班中等自学进行培训,这种培训方式的培训时间较短,理论知识还不够到位,也无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1.2缺少设计管理

目前的网络工程建设的设计和管理还不是很规范,而且因为中小型局域网的建设来说,一般投资的规模也比较小,所以基本上没有第三方监督方能对工程进行监督。

1.3工程难维护

在工程建设中,对设备的性能、传输渠道、和安装设备的设计还不够,而且资金本来也比较有限,设备本省具备的性能和我们网络想到达的需求不合适,这样也会造成我们对网络工程建设的管理和维护性变差,难以维护。

1.4安全与兼容性低

在网络工程建设的中,网络的安全性和兼容性还比较低,在安全上,一方面是设备本身的安全性比较低,二是网络上的安全保障不够,三是我们网络用户本身的带来的限制,比如资金预算不够,对安全性的检测和预估不够,在兼容性的方面,因为不同品牌的设备与设备的传输介质和协议的兼容性可能会出现偏差。

2准备与设计规划

在中小型局域网工程建设的刚刚开始建设时,主要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是目前网络工程中的需求进行分析;二是要根据需求分析中要求来完成我们的设计和基本预算。

2.1网络工程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我们规划网络的重点,主要要分析用户对通信方面的要求;建筑物内的结构和通信环境;用户的使用数量;用户的分布;网络的服务范围;服务器的功能和服务器的要求;网络采用的系统;设备的型号;对资源共享方面的要求;设备的兼容性;还有分析网络的流量和传播渠道等要求。

2.2设计与规划

中小型局域网结构经常使用核心层、分布层、访问层三个结构。依据访问层的规模和用户的要求的网络功能来选择合适的谁被和结构形式来完成设计图。然后在设计图的基础上和用户的网络工程的使用环境相联系,然后进一步弯身工程施工的设计方案,结合市场的实际情况,做出初步的预算,然后让用户进行检验后实施。

3中小型网络施工模块

中小型网络的施工模块主要是四个方面的内容:结构化综合布线,网络中心机房系统,设备和原料的采购,设备的安全和调整。

3.1结构化综合布线

网络布线的总体设计会对整个过程和设计的质量有关键性的作用,所以,设计者要谨慎的做好前期的调查研究,做好建筑图纸、电气和各种布线图的资料收集工作,结合网络布线是种种工作难题,尤其是强电干扰这一问题。根据客户的特殊需求在图纸中一一标明,来安排设计,但现在计算机网络大部分都是使用原有的建筑中的想不布线,这种布线要确保不毁坏原来的装修设计,又要整齐美观,同时要不收强电、磁的影响,保证网络环境的安全性。

3.2网络的中心机房系统在布线施工时要做到安全

保证不扰,机房的环境可以调节,因为中心机房的整个系统可以说是我们网络的心脏,流量都是在这里聚集,是网络中负荷最终的地方,所以重要的设备和数据等做好备份工作。

3.3工程设备和工程材料是工程的重要环节

我们要确定工程的进度不受影响的天前提下,一次性完成所需材料的采购。在实际中,许多设备都是客户自行购置的,但因为IT市场的透明化,设备的采购可以直接让建设方直接进行,在设备的购买中也要准确的考虑设备的兼容性问题。设备的安装和调试代表网络工程施工的结束,我们要对工程的正常运行做好准备。

4网络工程系统检测和验收

首先要对电气的性能进行检测,检测内容为电气的近端串扰NEXT、连接图、长度、时间差、频带宽、衰减对串扰比、回波损耗等,检测是不是按照规范要求设计的,还有设计定的内容都要进行仔细的检测。在验收时可以根据《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等相关标准规范来进行验收,如果发现有不达标的项目,要查明原因,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如果有第三方的监管单位,要在三方之中来协商。验收时要有现场的验收和文件的验收,保证工程建设的合格完成。

5结语

计算机网络给了我们丰富多彩的知识,和更加快捷便利的交流平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网络技术。但是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建设却十分复杂,需要综合性和专业性都很强,因为它包含了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和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我们要不断学习,对局域网的建设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志雄.网络工程中的安全防护技术[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5.

[2]孙荣.中小型局域网网络工程的建设及其管理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

[3]部绍海.中小型局域网网络工程的建设及其管理控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

[4]唐锡雷.论局域网网络工程的建设及其管理控制[J].无线互联科技,2014.

[5]孙贻明.中小型局域网网络工程的建设和管理[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

[6]温丽.论局域网网络工程的建设及其管理控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

计算机网络工程论文范文第10篇

国家教育部从20世纪8O年代后期开始,对大学的专业设置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由原来的800多个减少为200多个,主要目的是使得培养的学生成为厚基础、宽理论、强创新技能、高素质的新一代人才,重点强调创新与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技能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实践证明,创新与实践性教学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具有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措施[1]。随着我国IT产业的迅猛发展,IT人才短缺正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据有关专家预测,在今后的十几年内,我国对IT人才的需求每年至少40万。其中网络系统工程师和网络应用工程师是IT业最急需的人才。但一方面是IT技术人才的匿乏,另一方面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由于缺乏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实际技能和创新能力而就业困难的尴尬局面。虽然造成这尴尬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计算机专业教学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和支配,强调知识的基础、理论的基础学习,忽视学生计算机实际技能、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和主动参与与实践意识的培养,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的实际技能的掌握受到较大程度地限制。我们将以我校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基地为基础,采用集教学、训练和创新活动为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对计算机专业人才创新与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并取得初步成效。

二、加强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基地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创新实践教学环境

高等学校的教学实验基地是进行实验教学、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实验基地在教学中的地位与重要性日益得到重视,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要求我们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基地的建设规划、实践教学方法、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与其行业发展规划一致,既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又必须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变化、创新人才的培养。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若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就不能说我们的人才培养是成功的。我们将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基地的建设整体规划和目标确定为:建立一流的由计算机网络工程及应用综合实验及计算机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设计综合实验两个实验系列构成的计算机专业网络实验体系,既满足计算机专业教学大纲要求,又适应当今计算机网络及应用技术及其教学发展需求的多功能的、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基地。我们在04年已完成的计算机网络工程及应用实验室基础上,06年利用浙江省教育厅省属高校实验室建设专项资金完成了计算机网络安全及管理综合实验室和无线网络实验室建设,形成了功能完善、适应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基地,为我校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的5个专业共3千余名学生开设网络工程、网络应用和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系统性网络工程、网络应用和安全管理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得我校在IT人才的培养上能适时的向社会输出适用的人才,提高了本校学生的就业率和社会适应程度。

三、重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意识

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是培养创造性人才。实验的设置要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角和与专业基础理论学习相联系的主动者,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有专业知识纵向和横向自主扩展和创新的余地。因此我们设计的实践体系是开放式的、有层次的和与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密切配合的[3]。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必修、选修和自拟项目。我们反复认真研究了教育部制定的本科计算机专业培养大纲及社会对计算机专业教学提出的最新基本要求。根据专业的特点,充分考虑目前IT企业与公司对人才的强烈需求,为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制定出由以下两个实验系列构成的计算机专业网络实验体系。计算机网络工程体系:主要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基础性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以及基础的网络技术培训。包括:局域网实验、广域网实验、无线网实验、各种网络接口的应用和网络应用实验。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管理体系: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基础性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实验教学,以及基础的网络安全管理技术培训,包括:防火墙配置实验、网络管理实验、入侵抵御系统应用实验、用户安全实验和网络流量管理和优化实验。在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操作和技能的基础上,我们增加了对基本训练要求较高、对综合素质培养有利的综合性实验。综合实验中既有物理硬件设备,又有综合测试分析;既有基本操作的反复训练,又有知识综合应用。如“网络日志审计综合性实验”中要求学生首先通过路由器、交换机、BAS等网络设备进行组网,然后根据要求采集不同类型的网络流量信息,并通过聚合、分析与统计,提供用户行为审计、流量异常监控和网络部署优化的数据。另外我们还增设了设计研究性实验,这类实验着重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为将来的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实验内容可在实验教材中选用,也可根据实验教师的科研题目,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并查阅文献,自行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经实验教师审阅批准后,独立完成实验,最后以报告或小论文的形式提交。通过这类实验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实验中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积极性和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的实际创造能力得到了提高,创新能力得到全面培养。为了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提高对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和科学素质,我们还实行了多种形式的开放实验教学。我们的开放实验教学包括开放实验室和开放实验内容两方面。开放实验室是指课余时间在教师监督和指导下,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进入实验室,重复课堂上的演示实验;重做失败的实验;操作自己设计的微型实验;以及参与教师所做的课题实验等[4]。通过开放式实验教学,我们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学生在自觉学习和锻炼过程中,不再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求知者、参与者、探索者。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不断地解决问题和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得到培养[5]。

四、强化管理,实行教师负责制

新的人才创新与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必须要有全新的管理模式。我们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基地和实验课程的管理采取课程负责人和实验室主任统一协调下的教师责任制。在两大实验系列的基础上,根据实验内容的布局进一步分为4类(计算机网络基础应用,网络工程,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开发、网络安全与管理)进行管理。原则上,实验设施的管理及实验科目的开放由相应专业理论课的教师负责,其责任的内容包括:组织设备的安装调试,设备使用规范细则的制定,实验指导书的编写等。在教学实验基地建设完成后,教学实验基地的管理将逐步由实验教师接任,其责任包括: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使用规范和记录执行情况的监督,组织对必修和选修科目实验指导书的更新,组织实验室开放及辅导教师的安排,完善实验室开放的实施细则等。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基地是开放式的。结合基础实验室的开放经验和计算机专业实验的特点,要求学生在完成实验计划和熟悉了设备使用规范细则的条件下,对其全面开放。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开放,采取提前申请,统一完成必要的基础培训后再安排实验的方式。同时将针对一些专业的特点编写与之相适应的实验教材。

五、取得的初步成果

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基地通过近一年来的运行,实现了预期建设目标,成效显著,取得如下初步成果:

1.在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基地建设的促进下,为适应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的实验教学,我们调整了教材的选用范围。计算机网络主干课教材立足选用国内外的优秀教材,特别是国外能反映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现状及方向的先进教材,我们还组织教师编撰能反映学生实际技能、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计算机网络实训教材的编写,力图使实验教材能配合实验教学培养目标,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尤其是诱发学生的原发性创新能力乃至创新冲动。

2.对本科计算机网络系列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调整,并充分考虑了实验课与理论课的有机结合。通过对实验课及其内容进行整合更新,使实验更具综合性。使学生在独立设计出企业网络方案的同时,能对企业网络进行实际组网、实时网络流量和安全的综合分析和基本的网络应用编程。

3.所有的实验根据专业基础课的进度分段对各年级学生随时开放。学生根据已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验指导书选择实验项目,提出实验路线。鼓励学生对可提供的实验设施作自拟的整合,促进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全身心的投入。在实验成绩的评定上,不简单地看实验结果的正确与否,同时注重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和创造性,注重是否能对实验现象有较敏锐的观察、分析和处理能力。

4.将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建设成为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网络技术实习基地,为此,我们和华为3COM网络公司合作成立中国计量学院华为3COM网络学院,并针对计算机专业、通信专业和电信专业学生举办了5期华为3COM网络学院网络工程师(HCNE)认证培训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为项目中计算机专业校企联合模式探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实施的经验。

六、结语

上一篇: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范文 下一篇:计算机专业技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