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办公应用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4 17:19:40

计算机办公应用论文

计算机办公应用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毕业论文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毕业论文是大学毕业生上的最后一堂课,是大学生涯的最后一次作业,是对整个大学知识体系的综合运用和提高的一个过程。机械专业的毕业论文有实践性强、理论要求高等特点,笔者在指导机械专业毕业生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发现高职院校毕业生由于顶岗实习安排、论文写作等方面存在问题,现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1 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1.1 顶岗实习岗位不对口,毕业论文无从下笔

机械专业是典型的工科专业,以技术的实际应用为根本目的。①所以机械专业的实践操作环节的锻炼尤其重要,而部分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与专业所学不对口,导致毕业论文没有题材,也缺乏实际的模型和案例,只得采取抄袭等手段来试图蒙混过关。如有一名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他的毕业论文是关于创业板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意义,很明显该论文不是出自他手,而是采取网络下载,经过改头换面变成自己的论文。像这样的情况每年都不少,究其原因,是高职院校“放羊式”的顶岗实习管理,使学生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和现实案例,而难以独立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

1.2 思想认识不到位,对毕业论文不重视

学生把毕业论文当作拿毕业证的一个环节,没有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认为毕业论文就是走过场、搞形式,不影响毕业和就业。该类学生的大部分做法是从网上直接下载或者东拼西凑,仓促地完成毕业论文。造成有的同学连自己的论文的主要内容都不了解,还有的学生连论文的署名和学校名称都弄错了,种种笑话层出不穷。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认为学院不重视毕业论文,对自身的要求也不严格,对毕业论文敷衍了事。

1.3 专业知识不扎实,写作功底差

机械专业的毕业论文要求高、难度大,对专业课程如机械设计基础、公差与配合、机械制造工艺等核心专业课掌握要求比较高,而高职院校毕业生学生专业基本功不理想,毕业论文完成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选题、结构、写作特点不了解,例如有学生选题是“浅谈中国机械行业的发展”,很明显选题范围大,针对性不强,容易造成论述空洞、说服力不强;还有的学生有想法和思路,但是语言组织能力差,词不达意,文章缺乏条理,结构混乱。

1.4 WORD等常用办公软件不熟练,对论文排版等束手无策

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目标定位一般是:基本会用计算机,能通过学校的相关考试,能通过部级或者省级的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或者其他类似的考试。②但是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办公软件的应用教学有所欠缺,学生在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反映的计算机水平令人堪忧。如有的学生不会设置目录、有的论文文字、段落间距不一样、有的论文字体设置混乱。虽然高职毕业生毕业之前为拿到毕业证都参加过计算机等级考试,但对于这种考试学生大多是应付式的,考过了对软件的学习也丢下了,另一方面计算机等级考试难度较低,很难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办公软件应用水平的提高,也就难以让学生写作的毕业论文满足对论文的排版格式要求。

1.5 机械专业毕业论文教学思路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以技能为本位,强调专业的职业素质,侧重熟练的技术运用能力,强调实践操作能力,体现岗位的实际工作需要,培养在生产一线开展技术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来看,高职毕业生对理论知识的整体掌握水平比不上本科毕业生,但是不少高职毕业生的论文是讇讇椎纳杓?,如有的学生毕业论文是机器人设计。像这样的毕业论文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极高的要求,大部分高职毕业生根本无法完成;另外,高职院校的毕业论文评价标准和本科院校一样,对论文的学术水平要求高,而现实的差距却让高职院校的评价标准难以为继。

2 解决问题的措施

2.1 建立完善的顶岗实习制度,落实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

知识不等于能力,从掌握知识到形成能力,需要一个内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可以通过顶岗实习来实现。③顶岗实习作为学生进行实践学习最关键的一环,也是完成毕业论文必不可少的一步。高职院校应在宏观层面上对顶岗实习做好统一的安排和管理,做好前期准备,采取社会招聘和学校联系安排的方法来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工作岗位,做到专业对口、岗位对口、就业对口。在顶岗实习的全过程为学生安排指导老师并定期联系和反馈,同时,企业的“师傅”也要参与到毕业论文的指导,通过企业和学校的老师共同监督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为了提高老师的指导效率和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在论文完成期间的表现,作为毕业论文评分的一部分。

2.2 解决学生思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

为了从根本上扭转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毕业论文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并加强论文指导,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和懒散习惯,独立地完成毕业论文。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必须严格制订和落实毕业论文评分制度,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标准,科学合理地制订毕业论文评分标准,加强对答辩过程的督查,要求指导老师对毕业答辩不打人情分,严把考核关,对学生抄袭毕业论文现象严厉惩处,对于毕业论文不合格的学生一律不予毕业,打消学生的侥幸心理。

2.3 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写作技能

高职院校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专业核心课程的课时,让老师有充足的课时把知识点讲细讲透,让学生看懂听懂,直到全部理解为止;高职毕业生的文学功底和文学修养整体水平不高,而写作对于毕业论文的完成至关重要。为提高学生写作技能,应适当开设毕业论文的指导课程,主要介绍毕业论文结构特点、如何选题、如何论证等关键要素,再辅以具体的案例讲解和适当的练习,教会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切实提高论文写作水平。

2.4 加强对WORD等办公软件的应用能力的培养

从现代大学生都要考取计算机应用能力证书,就可以看出以WORD为核心的办公软件的应用已经成为大学毕业生的必备技能,但是软件的应用能力的提高,在于熟能生巧,而不少大学生更多地把时间花在游戏和娱乐上,对办公软件的应用采取应付式学习。高职院校的老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要求学生使用办公软件完成课后作业;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课堂作业除了应试计划内的知识以外,还可增加一些办公应用类的题目;④学生社团也可以开展办公软件应用比赛等活动,多为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通过多用多练,学好用好办公软件,就能应对论文写作中的种种问题,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5 拓展毕业论文教学思路

高等职业教育不是研究型、学术型教育,是实践型教育。实践型论文和学术型论文的最大差异在于其鲜明的实践性,⑤因而高职院校的毕业论文教学一定要体现岗位的实际工作需要。首先,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不应该是讇讇椎纳杓疲杓评嗟谋弦德畚亩愿咧霸盒5谋弦瞪讯却螅咛宀僮餍圆磺浚Ω糜衫鲜Ω菅ジ谑迪暗母谖磺榭觯ㄈ缁盗慵庸ぁ⒆芭涞龋癖弦德畚奶饽俊F浯危弦德畚纳婕暗哪谌菘梢允巧呱系哪骋坏拦ば虻募庸すひ崭脑欤部梢允枪ぷ鞲谖簧吓龅降木咛逦侍猓踔量梢允嵌ジ谑迪岸怨ぷ鞯奶寤岷鸵院蟮墓ぷ鞔蛩愕鹊龋ü哉庑┦导拾咐⒕咛逦侍庋芯亢妥芙幔梢耘嘌目蒲Ь瘢嵘导寄芎徒饩鍪导饰侍獾哪芰ΑA硗猓弦德畚牡钠婪忠嘀赜谘√夂褪导矢谖坏那泻隙取⑻岢龆圆叩牟僮餍院涂尚行浴⒙畚牡拇葱碌恪⒙畚牡南质狄庖澹挥邪凑照庋穆畚纳杓扑悸方新畚慕萄В拍芮惺堤岣弑弦德畚牡慕萄е柿俊?

3 结束语

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毕业论文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它的质量的高低也是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为提高机械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应该在顶岗实习岗位安排、专业教学及监控、办公软件应用能力培养等方面采取措施,切实抓好这一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注释

① 张建.机械专业本科生专业知识融会贯通能力的强化[J].肇庆学院学报,2013(2).

② 杨娜.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改革研究(C).2011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MSE 2011).2011-10-01.

③ 祝登义.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④ 梁平枝.职业院校计算机办公软件应用教学探讨[J].职业,2011(20).

计算机办公应用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P315.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8-00-01

一、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现代办公政务中的应用

在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技术支撑下,政府机构日常办公、信息收集与、公共管理等事务在数字化、网络化的环境下进行的国家行政管理形式。它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政府办公自动化、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建共享、政府实时信息、各级政府间的远程视频会议、公民网上查询政府信息、电子化民意调查和社会经济统计等。在政府内部,各级领导可以在网上及时了解、指导和监督各部门的工作,并向各部门做出各项指示。这将带来办公模式与行政观念上的一次革命。

传统的办公政务经常会出现误差,一点点的误差就会给政府带来很大的损失,然而现代办公政务中应用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使财务管理得到很大的提高。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政府财务管理中致力于数据一体化,在运用计算机技术的同时也要确保财务数据的安全,不仅要减少录入的差错还要进行条码化的管理,这样计算机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中才能实现数据一体化。

二、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具体应用

农业部首次把计算机农业应用研究专题列入国家项目是从“七五”计划开始,内容包括数据处理、大型数据库的建立和 MIS 系统的开发等。各类专用系统大量开发,数学模型设计与编程、作物生产模型研究、模式栽培技术研究等在农业生产和管理中被广泛应用。建立各种类型的数据库是我国农业计算机应用开展几十年来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也符合我国整个计算机应用事业的发展。全国几百个农村信息网点县,建立了县级农村资源经济信息与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目前已有的部分数据库的功能经鉴定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些数据库的运行和服务都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现阶段我国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即作物生产模拟模型、专家系统、农业生产实时控制和作物遥感估产。其中数据处理、大型数据库的建立和 MIS 系统的开发成为了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中应用的具体形式。数据处理不但解决了农业基础信息的处理问题,同时也为农业基础信息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持,为农业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建立提供了技术支持,保证了农业基础信息能够得到有效处理。大型数据库的建立,对于解决现代农业发展数据支撑问题十分关键。因此,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但解决了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还为现代农业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持。

三、计算机在辅助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一)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Design)是一门综合了计算机技术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学科,是利用计算机及其设备帮助人们进行产工程设计的技术,它的实质是对设计信息的产生、加工、转换、存储和输出进行管理和控制。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建筑设计中运用计算机绘图和出图已成为设计工作的基本要求。针对设计单位建筑设计工作可以分为方案设计与施工图绘制两个过程,在手工绘图时代,绘图过程耗费了设计人员大部分时间,在有限的设计时间内自然挤占了方案构思的时间,而结构设计工作,由于各种计算机软件的应用,也使结构设计人员从繁重的结构计算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重要的结构方案构思工作中去。从建设单位的角度来讲,通过CAD技术的应用,可以得到比手工绘图更美观、整洁、准确、规范化的图纸;从设计师的角度CAD技术提供了很多方便,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尤其是重复劳动的时间。再加上在电脑中作图的可更改性,比手工绘图方便了很多,极大地提高了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二)加快相关软件的开发和利用

我国信息技术领域要不断推出适合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发展的计算机软件,通常来说,一个新软件的出现可以现在试点工程当中进行, 然后以此带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程。我国政府也要充分重视其计算机信息技术对于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意义所在, 并通过颁布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方式, 强制要求一些重点工程加快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建筑工程项目信息网络的建设步伐,同时,也要为软件开发的高端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使其能够和建筑工程企业合作开发相应的管理软件,使二者能够实现互利共赢,从而带动我国经济发展。

(三)在建筑工程企业内部大力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

我国的建设管理部门应当做好多方面的协调工作,利用多样化途径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使得我国建筑工程企业能够正确看待这项技术,并将其正确运用都生产经营环节当中。尤其是对于一些实力雄厚的大中型建筑企业来说,应当在软件使用方面投入一定的资金,并尽快掌握现代管理技术,最终使得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在公司内部实现普及的目的。与此同时,对于现代化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对建筑工程管理软件市场的开发也是极其必要的,对于这一层面,笔者认为可以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作为相关工作人员上岗的重要条件要求,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优化建筑企业内部管理队伍的建设。对于一些利润较为稳定的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设立专门的部门来研究开发和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成果。

四、结束语

本文结合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优点,以及现代政务、现代农业以及建筑工程的特点,详细阐述计算机在这几个领域中的作用,主要是在建筑工程方面的应用,取得了积极的应用效果,保证了相关产业的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冯继元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现代办公政务中的思考[期刊论文]-电脑迷 2014(9)

[2]林梦清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期刊论文]-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4(11)

[3]傅业书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采矿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建材发展导向(下) 2014(11)

计算机办公应用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继续教育;办公软件;案例教学;教材建设

1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的不断发展,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新需求的不断变化,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等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在近三十年中得到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计算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国家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信息社会进程突飞猛进,信息技术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等,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研究表明,当前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发展变化的主要特点是必须进一步同其他各个学科专业交叉与融合,迫切要求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专业领域问题的能力。

2009年7月,按教育部要求,由教育部理工类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编制完成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V4.0,简称《基本要求》) 正式并出版发行[1]。

《基本要求》[2]指出:面对大学计算机教育不再是零起点的现实,面对其他学科专业教学中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极大期望,面对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计算

机能力和信息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现实需求,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必须从教育理念、培养模式、培养目标着手,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专业需求和社会需求,在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材建设、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教学资源与环境建设、师资队伍培养与梯队建设、教学测评与质量保障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大胆的实践。

《基本要求》认为,计算机基础教育将呈现以下的发展趋势:

(1) 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地位越来越被重视,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功能定位越来越呈现出“面向应用、突出实践、着眼信息素养”的特点;

(2) 计算机基础教育本身将进一步呈现出“多元化、模块化、融合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

(3) 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能力模型”和与之相适应的“知识体系”和“实践体系”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基本要求》指出:一门能够凝聚信息科学概念、技术和方法,能够符合高等教育要求并有效支撑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或者称为“大学信息技术基础”的课程建设,将成为发展的关注点,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会逐步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作者简介:李洁(1980-),女,二级警司,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基础、信息工程、教育管理等;周苏(1958-),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软件工程、高教管理等。

2教学与实验内容的设计

针对目前大学新生已经具备一定计算机知识水平的现状,针对大学高年级学生计算机基础应用水平依然薄弱的现象,我们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设计了旨在提高与深化的新的教学内容,也作为高起点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新教材――《办公软件高级应用案例教程》[2]。本书基于案例实验为主线开展教学,通过一系列在网络环境下学习和实践的实验练习,把计算机基础和办公软件应用的更深入的概念、理论知

识与技术融入到实践当中,从而加深对该课程的认识和理解,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应用水平。教学内容和实验练习包含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办公软件应用的各个方面,涉及计算机基础提高、文字处理Word高级应用、电子表格Excel高级应用、演示文稿PowerPoint高级应用、绘图工具Visio、个人数据库Access、项目管理Project和办公软件综合应用等,全书包括可供选择的18个实验、1个PowerPoint课程设计和1个课程实验总结,以帮助读者熟练掌握办公软件的应用与技巧,如表1所示。

表1 教学与实验内容的分布

内容实验个数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第1节 软件基础与Windows系统管理4

第2节 搜索引擎与网站评价

第3节 计算机病毒防范

第4节 使用压缩软件WinZip和WinRAR

第2章 文字处理软件Word第1节 文字效果与小报排版3

第2节 文字的艺术设计与书籍排版

第3节 论文的格式与排版

第4节 Word应用技巧与发展

第3章 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第1节 Excel与网络意见调查表3

第2节 Excel图表与市场调查分析

第3节 Excel宏的录制与VBA

第4节 Excel应用技巧与发展

第4章 演示文稿处理软件PowerPoint第1节 PowerPoint制作的提高1

第2节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2007

第5章 绘图工具Visio第1节 Visio与工程绘图1

第2节 Microsoft Office Visio 2007

第6章 数据库软件Access第1节 Access数据库初步2

第2节 数据库的结构与特点

第3节 Microsoft Office Access 2007

第7章 项目管理软件Project第1节 项目管理软件Project初步2

第2节 Project项目管理应用

第3节 Microsoft Office Project 2007

第8章 办公软件综合应用第1节 PDF格式和Outlook应用2

第2节 Office软件的协同作业

第3节 2007 Microsoft Office system

第9章 办公软件高级应用实验总结1

第1章:计算机基础提高。包括软件基础与Windows系统管理、搜索引擎与网站评价、计算机病毒防范、使用压缩软件WinZip和WinRAR等实验。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对操作系统基础知识的认识,学习Windows系统管理工具的使用,熟悉Windows系统工具,并由此进一步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的应用环境;通过在因特网上对一些主题和网站进行的搜索、浏览与分析,进一步熟悉网络搜索引擎,尝试分析和评价网站;熟悉计算机病毒防范技术的基本概念,通过因特网搜索与浏览,了解网络环境中主流的病毒防范技术网站,掌握通过专业网站不断丰富病毒防范技术最新知识的学习方法,尝试通过专业网站的辅助与支持来开展计算机病毒防范技术的应用实践;理解数据压缩的基本概念,了解数据压缩标准和相关技术,熟练使用压缩软件,进一步体会数据压缩技术的实现和应用方法。

第2章:文字处理Word高级应用。包括文字效果与小报排版、文字的艺术设计与书籍排版、论文的格式与排版和Word应用技巧与发展等实验。通过实验,熟练掌握字处理软件Word的主要操作,改进文字处理能力,提高写作质量。掌握操作计算机化文档,特别是桌面排版的技巧,熟悉插入图片与图文混排等功能;掌握书稿排版的基本操作和技巧。熟练掌握论文排版的各项操作,提高一般论文和毕业论文写作质量,增强职业技能。

第3章:电子表格Excel高级应用。包括Excel函数与网络意见调查表、Excel图表与市场调查分析、Excel宏的录制与VBA、Excel应用技巧与发展等实验。通过实验,熟练掌握电子表格软件Excel的主要操作,掌握Excel函数的基本使用方法,提高数据处理能力;熟练掌握电子表格软件Excel的多页制表功能、函数应用和统计图表功能;了解Excel宏的基本概念,了解Visual Basic宏。掌握Excel宏录制、运行宏和编辑宏的基本操作。

第4章:演示文稿PowerPoint高级应用。包括PowerPoint制作的提高、自选项目PowerPoint多媒体制作、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2007等实验。通过实验,熟悉PowerPoint多媒体设计的基本概念与主要内容;熟悉演示文稿的制作和应用技巧,掌握PowerPoint多媒体制作工具软件的基本应用能力。

第5章:绘图工具Visio。包括Visio与工程绘图、Microsoft Office Visio 2007等实验。通过实验,了解Visio工具软件的功能特色、安装、工作环境和基本操作等各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应用Visio工具绘制

软件开发图形的基本操作。

第6章:个人数据库Access。包括Access数据库初步、数据库的结构与特点等实验。通过实验,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了解桌面数据库软件Access的基本操作及其应用领域;熟悉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理解“数据独立性”与“数据安全”的含义及其应用,区分结构化数据库和非结构化数据库,熟悉数据库检索技术及其应用,掌握桌面数据库软件Access的基本操作及其应用领域。

第7章:项目管理Project。包括项目管理Project初步、Project项目管理应用等实验。通过实验,了解IT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和项目管理核心领域的一般知识,初步掌握项目管理软件Project的操作界面和基本操作;了解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和项目管理核心领域的一般知识,熟悉项目管理软件Project的基本操作,学会应用Project软件工具开始从事项目管理工作。

第8章:办公软件综合应用。包括PDF格式和Outlook应用、Office软件的协同作业等实验。通过实验,熟悉PDF文件格式,掌握DOC、Flash和PDF文件格式的转换和应用;熟悉Outlook的功能,掌握Outlook的基本操作;熟悉Publisher的基本功能;掌握Office软件协同工作的基本操作,例如Visio与Word、PowerPoint、Word与Excel的协同作业等。

3 “阅读与思考”内容设计

除了教学和实验内容的设计之外,我们还就每一节课为学生设计了“阅读与思考”的环节,在学习和实践课程内容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与思考的能力,如表2所示。除了阅读,要求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并回答与阅读内容相关的简短问题和读后感,以加强这个环节的教学效果。

表2“阅读与思考”的内容

章、节阅读与思考

第1章第1节 软件基础与Windows系统管理人工智能之父――图灵

第2节 搜索引擎与网站评价现代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

第3节 计算机病毒防范摩尔定律

第4节 使用压缩软件WinZip和WinRARWindows之父阿尔钦功成还乡

第2章第1节 文字效果与小报排版Word之父西蒙尼――狂热的革新者

第2节 文字的艺术设计与书籍排版数字地球――21世纪认识地球的方式

第3节 论文的格式与排版WPS―― 一个国产软件的传奇

续表

章、节阅读与思考

第3章第1节 Excel与网络意见调查表PC电子表格与商用软件之父――丹布莱克林

第2节 Excel图表与市场调查分析Google电子表格会威胁MS Office吗

第3节 Excel宏的录制与VBA一切皆IT

第4章第1节 PowerPoint制作的提高鼠标之父、人机交互大师恩格尔巴特

第5章第1节 Visio与工程绘图十大默默无闻技术之父

第6章第1节 Access数据库初步9.11事件中的摩根斯坦利证券公司

第2节 数据库的结构与特点数字化生存与人性化思考

第7章第1节 项目管理软件Project初步做好简单的事情

第2节 Project项目管理应用向唐僧学习项目团队管理

第8章第1节 PDF格式和Outlook应用艺术学生与科学学生

第2节 Office软件的协同作业云计算带给SaaS的新机遇

4课程学习能力自我测评

教学评价是对受教育者的多种要素进行价值评估,而考试是教学评价的工具和手段,是测量应试者知识与能力、素质和潜力的量尺。考试为教学评价提供了量化资料,却不能替代教学评价。但是,在传统的教学管理和过程中,人们对考试与评价的关系存在着认识不清、相互混淆的情况,其主要倾向就是以考试代替教学评价。但是,以单一考试代替教学评价,其直接后果是以应试方法取代教学过程,教师“考什么就教什么”,学生“考什么就学什么”,甚至“什么时候考就什么时候学”。我们认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应该提倡和鼓励在传统考试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科学的教学评价方法,科学理解考试与评价的关系,实现从单一考试到多元评价的跃升。

一个好的教学评价方式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能够把学生的能力、潜质等特征性的东西描述出来,并予以引导,鼓励其发展自己的特长。

教学测评的多元化尝试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开展

评价活动,要求评价既体现共性,更关注个性;既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评价可以是多角度的,注重的是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毅力和气质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评价学习不再仅仅依靠考试的成绩,还包括了对学习的态度、兴趣和行为等等的考查。一句话,就是以多维视角的评价内容和结果,综合衡量学习的发展状况。

在教学改革的创新实践中,我们为课程的教学测评设计了“课程学习能力学生自我测评”环节,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在本课程中的学习情况,客观地为自己做一个能力测评。

“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的教学测评方案是:

课程成绩 = n×实验成绩(90%)+课程实验总结(10%)-平时缺勤/迟到扣分。

在学期期末,我们要求学生结合实验总结,根据自己本课程的实际情况,客观地填写学习能力测评表,即在表3“测评结果”栏中合适的项下打“”。

表3课程学习能力测评表

关键能力评价指标测评结果备注

很好较好一般勉强较差

课程主要内容1. 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2. 熟悉本课程的全部基本概念,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

3. 熟悉本课程的网络计算环境

计算机基础1. 熟悉软件和Windows基础知识

2. 熟悉网络应用与网络搜索

3. 了解信息安全与病毒防范

续表

关键能力评价指标测评结果备注

很好较好一般勉强较差

文字处理Word

电子表格Excel

演示文稿PowerPoint1. 熟悉文字处理并得到提高

2. 熟悉电子表格并得到提高

3. 熟悉演示文稿并得到提高

4. 完成PowerPoint多媒体创作

绘图工具Visio

个人数据库Access

项目管理Project1. 初步掌握Visio绘图功能

2. 初步掌握Access及其基础知识

3. 初步掌握Project及其基础知识

办公软件综合应用1. 具备办公软件综合应用的认识

2. 了解办公软件协同作业的方法

沟通交流能力1. 能和他人有效沟通,在团队合作中表现积极

2. 能获取并反馈信息

解决问题与设计创新1. 能发现并解决一般应用问题

2. 能根据现有的知识与技能创新地提出有价值的观点

计算机办公应用论文范文第4篇

一、设计题材:1、题目《单位组网实施方案设计》某单位需要构建5个分布于不同地点的局域网络,其中有4个网络各约有20台主机,有1个网络中约有60台主机(其中有40台主机集中在计算机中心),该公司向NIC申请了一个C类的网络ID号,其号码为202.204.60。请你设计一个方案,将某单位的所有主机连接起来。2、要求:1) 在论文中叙述网络的发展、网络技术及现阶段网络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应用、作用。2) 在论文中叙述某单位构建网络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方法;3) 阐述你所设计方案的原则,组网实施的方案及方案的成本核算、优缺点4) 叙述本方案易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5) 要求有组网实施实物方案图6) 论文答辨时,要求用幻灯片进行方案的阐述及答辩二、设计题材:1、 题目:《Windows2000 server在局域网中的应用 》目前,各学校、企业、事业单位,为实现资源的共享、数据的快速传递,同时为实现网络办公(OA系统办公),分别建立了本单位内部网络(Intranet企业内部网)。在Intranet中服务器操作系统的选择是对整个网络的运行、管理至关重要。2、 要求:1) 在论文中叙述网络操作系统的作用,简单介绍常用的网络操作的特点2) 在论文中叙述Windows2000 server的发展、特点及优点3) 阐述Windows2000 server 用户、用户组管理及安全策略4) 阐述DHCP、DNS、WWW、EMAIL 、FTP五大服务的内容,及在Windows 2000 server中如何配置和管理5) 叙述Windows 2000 server中五大服务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6) 论文答辩时,要求用幻灯片进行介绍及答辩三、设计题材:1、题目:《FLASH在网页设计中的应用》 人们经常上网冲浪,上网所能接触到的是一页页生动的页面,在网页中有包罗万象的资料供我们查询和使用,在网页中也有必不可少的一幅幅FLAS动画,它使网页更加生动,更加有吸引力,同时也增加了与浏览者的互动性。2、 要求:1、 在论文中叙述FLASH的发展及其在网页中的应用2、 在论文中叙述FLASH的基本操作3、 例举FLASH的基本操作,并阐述其制作过程(要求例举出至少10幅不同内容、不同制作过程的动画)4、 阐述FLASH动画与网页的结合5、 论文答辩时,要求用幻灯片进行演示及讲解四、设计题材:1、 题目:《子网及子网掩码在网络中作用》随着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推广,网络中电脑主机的数量也在急剧增加,相反网络中剩余可用的IP在急剧的减少,如何用现有的IP接更多台计算机,如何用分到的某类网络ID号,将多个不同地点的多台主机连接起来,。。。。2、 要求:1、 在论文中叙述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着重要介绍网络中的网络协议2、 在论文中叙述计算机网络中子网概念的提出,子网的设计方案3、 在论文中叙述IP的概念和作用、子网掩码的概念,设置方法及两者之间的关系4、 在论文中描述计算机网络中的三个私有IP范围5、 例举出一个用子网及子网掩码来解决IP分配的实例6、 论文答辩时,要求用幻灯片进行演示及讲解毕业设计时间按排

计算机办公应用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农业科研 措施

随着电子计算机诞生以来,计算机技术也开始迅速的发展起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经济增长速度也在不断变快,计算机技术已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计算机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数据处理工具,在各个行业得到广泛的运用。计算机技术开始在农业科研工作中得到运用,农业科研的方向也发生了转变,开始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逐渐兴起一些新型的农业科研项目,比如生物信息学等,就是借助计算机技术将微观世界中的东西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推动农业科研工作的快速发展。

1 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科研中应用存在的不足之处

1.1 计算机软件与网络应用环节

在农业科研过程中 ,首先要建立起一个基础性的研究系统,选择合适的网络数据资源,遵循一定的理论知识的指导,这样才能确保科研工作投入到实践环节中。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科研课题的开发和发展受传统习惯的影响比较明显,在农业科研课题开发和制定过程中,都是需要提前制定出农业科研的课题,还要详细的罗列出课题的研究内容,在研究课题投入研究过程中,所研究的课题内容是不会发生改变的,这样一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的农业科研课题都出现了科研内容与时展相脱节,跟不上时展的需求,也跟不上信息更新的速度,从而导致农业科研的过程缓慢,内容落后,不利于农业科研的可持续性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科研中的应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可以定期对计算机后台运行程序进行及时更新,这样就会给后台程序增添一些新的功能,但是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网络技术与计算机用户之间的矛盾问题,这两者之间不能兼容,这会导致计算机软件更新速度降低,对农业科研工作造成一定的资源、人力浪费,不利于农业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1.2 计算机软件与硬件配置环节

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的专业性论文都只是对原有的文章进行处理和整合,再根据论文写作的实际情况,对论文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就形成了一篇“论文”,而这些论文主要是为了应付考核,很难提出一些具有创新价值的观点和解决方法。组建计算机数据库的配置主要有windows2003系统、sql2000数据库软件,而整合的数据库硬件一般都是采用四核CPU,这样也就组成了一个新的数据库。在计算机开始发展起来的时候,所采用的硬件处理器也就是单核的CPU,可以满足数据处理的需求,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硬件和软件配置方面也呈现出一种盲目从众的心理,根本没有考虑到数据处理的实际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严重的影响了农业科研的工作效率。

2 提高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科研中应用效率的措施

2.1 遵循软件推荐的原则

在农业科研中应用计算机技术时,要根据农业科研所研究的具体领域,选择针对性的、专业性的推荐软件,同时,还要与科研人员进行协调,选择合适的软件。此外,在推荐软件选择的过程中,要选择一些易于操作的软件系统,还要定期能对相关的软件进行更新,降低维护的工作量,要保证软件可以在计算机系统的流畅运行,这样才能提高计算机软件的利用效率。

2.2 选择合理的项目管理软件

在农业科研中,科研人员要能操作一些基本性的办公软件,比如,常用的Word文档、Excel表格、PPT等办公软件,要熟练的掌握基本性的操作程序,选择应用范围比较广泛的管理软件,对相关的文字信息进行及时、高效的处理,这样不仅便利了农业科研人员的工作,还提高了科研工作的工作效率。

2.3 优化数据处理方案

在农业科研数据处理过程中,依旧采用的笔纸计算,外加一个计算器,这样不仅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而且数据计算的准确性也得不到保证,很容易出现误差。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农业科研数据处理过程中,借助计算机技术中的BASIC编程语言,对任何数据资源进行处理。此外,Excel表格在简单的数据计算中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在数据处理时,整个界面都是可以观看的,操作程序简单,可以有效的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确保数据的准确性。随着网络技术迅速的发展,在农业科研过程中,有时候还是需要借助一定的网络数据,建立专门性的网站,为农业科研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科研工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逐渐实现了农业科研又好又快的发展。在计算机技术运用的过程中,农业科研工作要选择合适的计算机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借助一定的网络力量,来推动农业科研的快速发展,确保我国的农业科研工作向着信息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提高我国农业科研的国际化水平,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洪勋.浅谈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科研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黑龙江纺织,2011(02).

[2]何立明.加快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J].甘肃科技,2014(22).

[3]刘海蓉.浅谈计算机在农业科研中的应用[J].福建农业,2015(07).

[4]郑妍.计算机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应用[J].乡村科技,2016(11).

作者简介

陈升(1983-),男,江西省九江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南昌市林业局助理工程师。

作者单位

计算机办公应用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Big6;教学模式;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3-0167-03

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促使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步入了规范、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河南农业大学开设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语言两门课程,课时分别为32课时和48课时,理论和实验各半。计算机技术基础的教学内容包括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网络基础和常用软件;计算机语言在理工科学生中讲授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在文管类学生中讲授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通过一年的课程学习,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拥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能够熟练运用信息获取工具和信息资源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利用,最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支持学生合作学习和终身学习[1]。笔者结合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内容,采用Big6教学模式对学生开展课程综合作业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

一、Big6模式简介

Big6模式是美国国家课程标准推荐的模式之一,用来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全称是“Big6信息问题解决模式”(Big6 Model of Information Problem Solving),由美国Mike Eisenberg和Bob Berkowitz两位学者在1988年首先提出[2]。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参与,结合教师的引导和协作,通过搜索、利用和评价信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或完成自己面对的任务,促进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Big6模式由6个阶段、12个子阶段组成,取其6个阶段英文名称的一个字母,然后组合而成(B-I-G-S-I-X),如表1所示。运用Big6学习法,要注意的是它并不一定要严格按照第一个阶段到第二个阶段的顺序进行,而是要根据问题的性质或对问题的了解而定,有时做到第三阶段“收集信息”时,却发现资料不足或自己的能力、时间不够,这时可能要回到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后重新思考问题[3-5]。

二、在计算机语言(VFP)课程中对综合作业采用Big6模式进行教学设计

学生在前面学期的《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中已经学习了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和网络基础等内容,所以很容易在计算机语言课程中针对某个特定问题采用Big6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在VFP课程的课堂教学中,讲述数据库的发展历史、应用和基本操作,让学生对数据库有了简单了解后,布置一个综合作业,提交一篇“数据库技术在***方面的应用”论文,如“数据库技术在物流管理方面的应用”等,针对这个问题进行Big6教学模式设计。

1.任务定义。首先要确定问题,然后再根据问题确定所需要的信息,这是Big6模式中的首要阶段。研究“数据库技术在某方面的应用”这一问题时,提出的任务是:阅读数据库技术的相关知识,结合学生的专业,研究数据库技术在本专业(行业)中的应用。在这个环节中要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让学生清楚到底要做什么。在这里要求学生完成一篇论文,字数不少于3000字,论文格式模板参照本科毕业论文格式,在指定时间前以邮件方式提交。

2.信息搜索策略。搜索信息资源是完成任务的关键,在本环节中引导学生确定信息搜索策略,也就是确定在什么地方获取什么样的信息。信息搜索策略多种多样,包括互联网的免费资源、图书馆的各种文献资源、相关技术论坛等等。由于信息资源的多样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资源进行排序和筛选,如果内容较多,教师可以直接给定资源范围,以便使学生既能检索到较完整的信息,又节约了时间。

3.定位和搜索信息。在搜索信息环节中,要培养学生查找、利用信息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分别给学生讲授如何利用搜索引擎(百度、Google等)检索网络资源,如何在图书馆文献资源中检索论文,分别演示在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万方期刊博士生论文数据库检索相关论文的过程。通过关键词、学科导航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搜索技巧。教师也可根据问题性质、研究深度和学生程度来圈定资源范围,既包含网络资源,也可以有非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学会对信息的识别,去伪存真。通过信息搜索,结合任务,对检索返回的信息进行筛选。

4.运用信息。通过阅读、查看获得有用的信息,并做好记录、摘要等,为完成后面的任务做好准备。之前的步骤都围绕着寻找信息源来满足需要,现在是关注信息本身的内容,是Big6模式中的重大转折点。运用信息阶段,国内外案例均采用分组合作形式,强调成员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精神。而在本设计中,要求学生单独完成相关论文,但并不是说学生就要单打独斗,教师要及时和学生交流,指导学生形成自己的中心主题,避免走弯路。同学之间也要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享学习成果。学生在这个阶段要培养快速阅读的技巧和辨别主题相关内容的能力,如果发现所获取信息不能满足论文写作需要,就需要进一步查找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直到问题得到解决为止。

5.整合信息。整合信息是信息处理的产品与结果,是整个Big6模式的可见部分,包括信息的组织与呈现[6]。学生采用适当的形式,如论文、专题报告或PPT等,汇报对问题的理解、检索策略的制定、检索途径的选择及检索结果的分析等一系列过程,通过课堂交流、板报等展示自己的成果。在本设计中,让学生自己上学院网站下载相应的模板,并按照模板中的文字描述实现论文版面及格式的设计,然后将完成的论文通过Email发送给教师。为了更好地推动这种模式,教师积极鼓励学生把自己完成任务的过程和论成PPT形式在课堂上展示和交流。

6.学习评价。Big6模式中的学习评价环节不仅要关注学生最终的学习结果,而且还要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教师在布置任务时提前设计评价标准,明确包括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两部分,既有教师评价,还包括学生互评。教师通过评阅学生提交的论文,能够大致看出学生对问题的分析是否准确,信息资源的利用是否充分,信息资源的分析是否合理,表述是否清晰,整个任务的结果是否全面准确以及学生使用Office办公软件的能力。学生互评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与别人存在的差距,反思自己是否浪费了时间,如果再次做是否能做得更好等。

通过几个学期的教学探索,我们认识到在信息激增的普适环境下,学生可以使用任意设备(如电脑、智能手机等)通过网络在任意时间获得信息,所以迫切需要培养学生的各项信息技能。信息素质教育不能只在文献检索课教学中实施,应该渗透到计算机课程教学中。Big6教学模式非常适合大学生,因为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非常强,而且对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计算机语言(VFP)课程教学过程中选取某个特定问题运用Big6教学模式,把图书馆利用及信息检索知识与技能等信息素质教育作为课程教学目标的一部分,既能完成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又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提供了科学高效的方法和途径,值得在高校全面实施。

参考文献:

[1]易斌,黄华彩.利用BIG6加强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培育[J].图书馆,2009,(1):111-112.

[2]2013-10-06.http:///.

[3]焦雪,黄丽霞.Big6视角下农民工信息素养教育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9):16-18,90.

[4]王帆.Big6与我的本科学生[J].电化教育研究,2005,(3):27-31.

[5]杜安平,周期玉.Big6与当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构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29(6):730-732.

[6]陈瑷瑛.基于建构主义的学科信息素养整合教育[J].图书馆学研究,2011,(12):20-23.

基金项目:基于信息素质教育的计算机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河南农业大学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项目;普适环境下基于计算机教学的信息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河南省社科联项目(SKL-2013-745)。

计算机办公应用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计算机; 应用能力; 教学研究; 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4)02-56-03

0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目的在于通过职业教育或职业培训,使得学生或学员获得某种个人职业技能和个人职业发展的素质。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掌握计算机技术、学会利用信息资源是人才素质基本要求。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育,既是文化课程的基础教育,也是人才素质提升的重要教育手段,更是强有力的技术基础教育[1-2]。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的应用已日益深入到社会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高职教育让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应用能力,使得他们能够跟随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今后就业岗位中有能力自我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这也是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的教学目标之一,该课程适应社会人才培养需求的发展方向[3-4]。

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的过程中,其学习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与学习数学、法律、英语等一样重要,也具有实用性和不可替代性,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之一。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注重计算机基础性和通用性的基本概念,注重实用技术和在学科中的应用。该课程培养学生信息网络技术方面的应用,它具有和其他课程相互融合辅助学习的作用,所以高职院校学生学好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会对将来的后续课程学习乃至就业产生影响[5]。

从查阅的文献[1-7]资料来看,许多专家学者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我们发现不少学者在计算机基础应用教学方法上做了深入的研究,但很少针对不同的专业进行能力的需求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环节设计。本文对不同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需求进行分析,尝试在不同的专业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探讨因专业不同而培养侧重点不同,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突出了因材施教。

1 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根据我们的调研发现,现阶段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在大多数高职院校由基础部或公共计算机教学部门负责日常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困惑,比如:教材统一化,教案统一化,课件统一化等,这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⑴ 教学内容缺乏合理性。对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各个专业学生学习的内容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然而由于公共部门负责教学,教案与课件统一,这使得无法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要求,对文、理、工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进一步的重点引导,无法与他们的专业课程学习进行融合以达到辅助学习效果。

⑵ 不同专业的学生实际操作水平参差不齐,相同专业的学生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相对内地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要高一些;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给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中带来困难。

⑶ 教学的方式、方法单调。由于基本上是采用案、统一课件,故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大同小异。大多数教师仍采用课堂集中授课一次与机房上机操作一次相结合的授课模式。缺乏在课堂中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⑷ 教材建设相对落后。这几年计算机技术发展十分迅速,而不少的高职院校公共计算机文化基础授课内容依据市面的教材,而已经出版的教材内容均滞后于现实需求。以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等为例,部分高职院校仍在介绍Windows XP操作系统,Office2003等内容,而目前较为主流的Win7、Win8、Office2007及以上的版本却不予介绍。诸如此类的问题应在公共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过程中及时得到解决。笔者认为教师自编讲义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弥补教材的一些不足之处。

⑸ 教学考核方式有待进一步探索。根据我们的调研发现,部分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考试是以浙江省一级计算机水平考试为依据,采用上机操作形式,甚至有些院校以省计算机水平考试成绩替代课程期末考试成绩,而这样的教学考核方式难免会让人理解为应试教学,失去了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最基本意义。考证只是水平的象征和检验,绝不是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学好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作用是辅助学习其他专业课程。

2 高职院校不同专业学生对计算机文化基础模块学习的需求统计与分析

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把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内容分为以下模块: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模块、Windows操作模块、中英文字录入模块、Office办公室自动化模块、数据库使用基础模块、计算机网络应用模块、多媒体技术模块、信息安全模块。同时对电子、化工、建筑、会计、英语、市场营销等涵盖工、理、文、商科不同专业教学内容进行调查。调查发现,不同的专业学生对不同的模块需求各不相同。图1至图6所示为不同专业学生对公共计算机文化基础学习模块需求的比例分布图。

3 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实施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

根据上述的统计数据,我们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如图7所示。图7中,分别对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模块、Windows操作模块、中英文字录入模块、Office办公室自动化模块、数据库使用基础模块、计算机网络应用模块、多媒体技术模块、信息安全模块,进行了学生学习需求统计和分析。

从图7我们可以发现,各个专业对Windows操作模块、Office办公室自动化模块、计算机网络应用模块这四个模块的需求比较大,因此我们在设计课程时对上述的四大模块加强教学。不难发现理工科学生相对文科学生而言在数据库使用基础模块、多媒体技术模块、信息安全模块等方面要求高一些;同时发现会计专业的学生对数据库使用基础模块也同样有着像理工科学生一样的需求;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对中英文字录入模块、计算机网络应用模块要求比其他专业都要高,我们认为这与学生未来就业定位有一定的联系。我们探索了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实施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

⑴ 合理规划教学内容。课程组授课教师根据所授课的对象对授课内容进行调整,根据调研分析结果对文理工科在内容上做相应的调整和拓展,达到有的放矢。

⑵ 教学团队分工与协作。从原来的教研室案、统一课件、材,到教学团队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有针对性的模块备课,并将模块备课的授课资源相互分享。同时每位教师也依据不同专业班级有选择性地对模块内容进行增减[8]。

⑶ 突出实际教学效果。对每一次课程授课的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从内容上更加突出计算机的实用性,结合当前的计算机技术及时补充授课内容,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的结合,课堂边学边做。授课地点选在实验室,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先理论后操作有一定的区别。

⑷ 考核方式创新。学习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辅助其他课程学习。考核不应只是将省一级计算机水平考试通过率作为教学目标,而更应重视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工作中使用计算机提高效率。比如,每年毕业班的学生都会因毕业论文格式而纠结和烦恼,课程组成员在讲授Office办公室自动化模块时就以我院的毕业生论文及论文格式要求为例进行排版,让学生提前学习论文排版。毕业生就业求职简历的制作也是一个很好的教学素材,这样的教学可以很好地提高该课程的学习实用性。

4 结束语

本文根据非计算机专业类高职学生的需求,紧密结合各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入研究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的教育教学方案,通过大量的调研,并结合课程组成员多年的经验,在关注各专业对计算机基础应用不同要求的同时,又兼顾计算机基础应用的通用性特点,给出专业、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相互交流动态的计算机基础应用教育教学设计方案雏形。从而改善了现阶段各个人才培养方案中对计算机基础应用教育的实际教学内容,进一步的推动了高职教学职业化教育。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吴杰.“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改阶段教学设计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0.18:9-11

[3] 蔡庆华.大学计算机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 吴秀娟,李莹.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0.13:9-11

[5] 赖凡,余建桥.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70-172

[6] 舒涛.基于三层C/S模式《计算机文化基础》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7:2-4

[7] 包空军,尚展垒.计算机基础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J].计算机教育,2007.1:32

计算机办公应用论文范文第8篇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知识目标是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办公软件的使用。能力目标是要求学生达到的七个基本能力,即中英文文本录入能力、Windows操作系统及Internet操作能力、Word文档编排能力、Exce数据运算和数据分析能力、Powerpoint演示文档制作能力、Fontpage网页制作及能力、办公软件能综合运用能力。素质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待工作的态度、作风和责任心,培养学生具有团队精神,培养学生具有进取精神,培养学生具有完成本职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2教学设计

2.1课程主要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计算机应用基础的主要内容包括“7+X”模块,其中7是7个基础知识模块,每一个模块都设计若干案例,模块一:计算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案例1认识计算机,案例2中英文录入,案例3计算机病毒防治;模块二:操作系统与网络,主要包括:案例4系统基本操作,案例5文件资源管理,案例6计算机管理,案例7互联网接入与冲浪,案例8收发电子邮件,案例9信息收集与上传下载;模块三:Word文档排版,主要包括:案例10撰写招聘启事,案例11制作电子报刊,案例12设计求职简历,案例13群发通知,案例14编排毕业论文;模块四:Excel电子表格处理,主要包括:案例15学生成绩统计与分析(如图1所示);模块五:PowerPoint演示文档制作,主要包括:案例16制作公司庆典演示文稿;模块六:Fontpage网页制作,主要包括:案例17个人网站设计与制作;模块七:办公综合运用,主要包括:案例18社会调查与撰写调查报告。X为职业岗位特色模块,不同的专业其岗位特色模块的内容不一样,此模块是为学生提前进入职业岗位角色而设计的,各类专业特色案例为:医药卫生类:药物使用说明书、化学公式;人文社科类:社会调查报告、比赛计分系统、行政公文;经济贸易类:财务管理系统、市场营销分析报告;制造技术类:电子产品说明书;水电交通类:汽车类产品使用说明。

2.2授课计划。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安排在一个学期内授课,平均每周4课时,授课计划如下:认识计算机(2课时),中英文录入(2课时),计算机病毒防治(2课时),系统基本操作(2课时),文件资源管理(2课时),计算机管理(2课时),互联网接入与冲浪(2课时),收发电子邮件(2课时),信息收集与上传下载(2课时),撰写招聘启事(2课时),制作电子报刊(4课时),设计求职简历(2课时),群发通知(2课时),编排毕业论文(4课时),学生成绩统计与分析(6课时),制作公司庆典演示文稿(2课时),个人网站设计与制作(6课时),社会调查与撰写调查报告(2课时),职业岗位特色案例(6课时),综合练习(4课时),共计60课时。

3教学组织

3.1教学模式。(1)案例驱动,实行教学做三位一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动手操作性很强,在教学中,应采取以学生做为主体,以案例驱动激发学生兴趣,实行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中做、在做中学,学生边做老师边讲,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会知识;(2)全程训练,推行三步递进训练方案。三步递进的训练是同步训练、自主训练和拓展训练。同步训练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训练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拓展训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过程考核,实行能力达标机制。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模块都实行考核达标机制,学生要提交指定内容的作业。

3.2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围绕以下六步进行:(1)展示案例:教师展示案例,讲述工作任务;(2)提出问题:教师说明学习情境,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学生分组进行调查与资讯,提出实施计划;(3)讨论分析:教师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学生形成工作计划,制订详细的实施方案,教师综合评价,确定实施方案;(4)实操制作:学生动手操作,完成教学案例的制作;(5)教师点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各组提供文档,汇总保存;(6)归纳总结:对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完成知识的迁移。

4考核测评

4.1能力达标。能力达标即学生能力目标的达标,主要包括七个模块的内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考核学生七个模块的应用能力,能够实时反映、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合理调节教学实施的进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求每一个能力目标都要达标。

4.2期末成绩评定。总分(100分)=平时成绩(40分)+期末成绩(60分),平时成绩=汉字录入+学习表现(主要指作业情况和考勤情况),期末考试成绩采取上机方式进行,考试内容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综合知识,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上交电子作品,教师根据作品给出成绩。

4.3社会认证。社会认证是指学生通过国家有关部门举办的计算机操作技术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授课内容与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内容一致,学生取得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办公中级)考试认证,能够表明学生已经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具备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为今后走上职业岗位奠定基础。因此,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取得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办公中级)认证。

总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将知识点模块化、案例化、任务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扎实、高超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具备同专业结合、职业岗位相结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计算机办公应用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工作过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材; 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3)10-67-03

0 引言

当今社会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深入各个领域,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应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过去我院除了计算机专业外,其余各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都是围绕或完全依托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来进行的,这造成了计算机教学过于偏重知识点,与学生渴望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现实需求有所违背。

据此,我们课程组从学生实际出发,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的文字录入能力、Office办公软件应用能力、网络应用和信息检索能力等这样的培养目标,以更好地面向就业,并修改实施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新的教学大纲,随之,一本新的教材呼之欲出。

1 传统教材的局限性

1.1 知识体系结构的教材已落后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所有高校的公共基础课,以往的教材均是从计算机最基础的知识开始讲解,这在当初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于目前的大学生来说,有些内容学生进大学时都已掌握了。如再按老套的知识结构来讲述过于简单的内容,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且浪费了宝贵的时间[2]。

笔者认为这样一种按知识点先后顺序来架构的教材,对于“计算机技术”的认知理念还停留在以前的年代,与当今社会所提倡的“以能力为主”的就业观念并不相符。

1.2 高职教育特色难以体现

随着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学时期的普及,会带来大学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内容与中学有着较为严重的重叠现象[3]。众所周知,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就是实践性。它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目标,从而培养出社会所需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高职教材不能照搬普通本科类和中职类教材,从教材体系到教材内容都要有鲜明的高职特色,也就是说要突破传统教育模式,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应突出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3]。

1.3 配套实训教材作为支撑

目前市场上还有一类教材,用于学习的教材还是知识体系型的,同时又配套了一本用于实训的教材供实践环节使用。但笔者以为,该课程本身就是一门较突出的实用操作性技能课程,如果把实训教材分开编写就会出现重复现象,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更好的做法是理论教材与实训教材的一体化,也就是说用一本教材涵盖这些内容,便于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基本技能,并学会思考。

1.4 项目化教材项目孤立

随着各高校对于“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思想的领会,对于完全知识体系型的教材已逐步被抛弃,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代之的是更多的项目化教材。但我们发现,这类教材是从项目出发来贯彻知识点的,但往往一本教材中所涉及的项目太多,如在Word章节,文本排版与表格制作或者是图形操作内容方面,都是取自不同的项目,更不要说不同章节依据的项目更是毫无关联性了,项目之间太孤立,缺乏有效提高学生能力的关联度。表面上看学生能完成一个个项目,但真正在实际中要完成一个综合性任务却会不知所措。

2 工作过程的基本理念

工作过程这一概念是借鉴德国“双元制”思想而逐渐形成的。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其特点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1]。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模式,应以实际的岗位需求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和安排,以任务的完成过程为线索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通过这样的模式来帮助学生获得最受企业关注的“工作过程知识”和基本工作经验,以满足企业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这种创新具有革命性的意义[6]。在此情形下,课程开发强调的是职业工作的整体性,而不是缺乏有机联系的知识点、技能点或能力点;强调的是“工作过程的完整性”,而不是“学科的完整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是一个持续的反馈与修正过程,其主要过程如图1所示。

3 新型教材的建设开发

3.1 教材项目的确定

课程开发模式是基于工作过程的,那么与之对应的教材开发模式也应是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来搜索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是增强学生对信息意识处理的能力与水平,使得将来踏上工作岗位时能独立地使用计算机进行工作,为以后适应信息社会学习、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4]。因此教材的编写就要注重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应用技能。

从这点出发,编写内容的选取以“源于生活,归于生活”为准则,关注学习情境的创设,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尽量选择与学习、生活及将来工作相关的素材[5]。选择或编写的案例不仅要照顾实用性,还要注意案例的趣味性,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去努力学习。

为了能使教材选用的案例更贴进学生、更实用,我们课程组经过反复调研、集体协商,最后确定了以就业为主题的毕业论文这样一个综合项目。该综合项目基本仿照了学生最后一年的毕业论文环节,包括论文撰写前的准备工作、论文的撰写、论文的答辩等各个工作过程。因此确定教材项目的工作任务及其对应的知识体系如图2所示。

3.2 工作过程任务的设计

工作过程任务的设计是基于工作过程教材开发的关键环节。根据确定的毕业论文这个项目,我们课程组开始着手进行工作过程中各阶段任务的设计,选择或撰写一篇合适的毕业论文是所有工作的重点所在。经过对Word基本知识点的梳理,同时兼顾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需要,在选择的毕业论文基础上,进行反复斟酌、多次修改,最终形成了教材编写所需的项目。

论文确定后,课程组又从中提取了论文中所涉及的就业数据来作为Excel章节的基础数据。随后,以该篇论文为核心,在对各章节基本知识点梳理的基础上,工作过程各阶段的任务内容最终设计形成,可以说各章节任务的设计自始至终都是紧扣着毕业论文撰写各个工作过程的,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3 教材的开发设计

项目与工作过程各阶段的任务确认后,开始进行教材的设计。从一开始,我们就有这样的思想:教材在结构上的编排力求有新意,要遵循学生对于这一工作过程的认知规律,特别是要能勇于打破传统的编写顺序。

⑴ 教材的结构体系

根据毕业论文项目这条主线,结合整个工作过程,设计了这样几个模块:Windows XP操作系统应用、运用搜索引擎收集就业信息、运用工具软件处理论文素材、运用Excel管理分析论文数据、运用Word编辑排版毕业论文、运用PowerPoint制作论文答辩演示文稿等,这几个模块也就是学生毕业论文环节的各个阶段,教材的各个主要章节内容也基于此,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先Excel后Word”这一特点是没有一本教材这样做的。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在各个模块(也就是各章节内容)中,又分别将其分解为相应的几个任务来实现。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结构体系如图3所示。

⑵ 各项任务的组成结构

为更好体现教材“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主旨,各项任务的编写结构又由“任务描述”、“任务实施”、“相关知识点”、“任务拓展”等几个部分组成。“任务描述”部分创设了一定的情境,使得更加接近普通的工作过程,以让学生有更大的兴趣去学习,也直接指明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以及完成任务后实现的效果;“任务实施”部分说明了完成本任务的详细步骤;“相关知识点”部分则根据“必需、够用”原则仅介绍任务中涉及的有关重要知识点;“任务拓展”部分则可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前提下用于提高其应用实践能力。

教材中有的任务还附有“注意事项”、“补充说明”这样的内容对教学内容作了适当的延伸,在项目化的基础上保证知识体系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同时,该教材的设计在知识点的编排和课后作业的设计上也能满足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的考证需求。教材中每项工作任务都是按照如图4所示的结构来进行设计和编写的。

4 新型教材的特色

基于工作过程思想开发的教材,各章节内容的组织是以就业论文这样一个综合项目为主线、关键知识点由相应的各过程任务模块来支撑的,从文件的管理、EXCEL数据的分析、Word文档的处理、演示文稿的制作、网络的应用等无一不围绕着这一主线,这样的教材体系设计是至今为止任何一本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没能做到的,它可用来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从而满足其增强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的需求。教材一改以往各章节较独立的面貌,在所有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中有着较鲜明的定位与特色。

⑴ 应用为主、能力为本

教材的编写自始至终紧扣“应用为主旨、能力为本位”的现代教育理念,通过综合项目“毕业论文——高校毕业生就业调研报告”,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对知识综合体系进行了整合,重点培养学生的Office综合设计与应用能力。

⑵ 项目引导、任务驱动

以综合项目为主线贯串整本教材,并在此基础上,各个关键知识点由相应的任务模块来支撑,处处体现了“项目引导、任务驱动”。

⑶ 理实一体、兼顾考证

依托综合项目,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每个任务设计有任务描述、任务实施、相关知识点、任务拓展等,“教、学、做”一体化。同时,在知识点的编排和课后作业的设计上兼顾了考证的需要。

⑷ 项目设计符合学生实际

教材所用的综合项目是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学生在第三年都要涉及到毕业论文环节,因此这一项目也是学生学习完这门课程后首先接触到的实际应用。论文以就业为主题,符合学生心理,也能更好吸引学生。

⑸ 教材结构体系设计的引领作用

以上所述的教材结构体系设计无论是从教学还是学习方面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更主要的是,这样的一种体系设计可以对课程建设的其他方面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起到不可估量的引领作用,也可作为其他教材的借鉴。

5 结束语

基于工作过程思想编写出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已正式出版。我们在应用该教材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这得益于教材所引用的项目更贴近于学生;部分学生不用听教师讲授就能直接根据教材完成任务,这与教材体系设计合理是分不开的。从近二年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的应用能力的确比以往有了很大提高,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的合格率也有了大幅度提高。

同时,这样一种教材体系设计正越来越多地被其他课程所效仿,可以说我院教材建设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课程组今后将进一步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电子教材等学习资源进行研究,以更好地推进该课程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李洪达,吴振明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设计[J].科学时代,2009.1:184

[2] 赵兮.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J].河南科技,2012(6):67

[3] 关德君.谈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建设[J].辽宁高职学报,2006.5:147-148

[4] 李春秋.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改革[J].河南科技,2013.4:244

[5] 马睿.计算机应用基础新教材的教学引入案例评析[J].新课程研究,2013.2:68

计算机办公应用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导论;独立学院;教学方法;考核方式

一、独立学院学生特征

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入学分数上比211、985高校的学生相差较多,他们在知识储备、综合素质等方便存在一定的差距,具有鲜明的特殊性[1]。在学习态度上,一些学生非常珍惜上大学的机会,他们会端正态度,努力学习。而仍有许多学生学习积极性差,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在学习方法上,由于长久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到了大学这样一个自由的环境,许多学生更是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学院的学生由于基础知识较差,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的情况,认为自己本身能力不足,遇到挫折容易退缩。如果一堂课程难以理解或者作业完不成,他们就会感到沮丧,无成就感,再加上本身意志力不强,容易懈怠,自我约束力差,这时他们不是想着主动通过自学赶上,而是出现厌学状态,通过逃避来麻痹自己。因此独立学院的教学中应考虑到学生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充分调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计算机科学导论的教学意义

计算机科学导论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入门基础课程,为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学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整个大学四年的学习兴趣。计算机科学导论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使学生认识计算机基础知识,了解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系统组成、运算与编码、网络与安全防范,同时掌握Office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2]。计算机科学导论教学内容涵盖面广,理论抽象,对于知识储备很少的刚入学的大一新生来说,理解起来很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难点和容易点区分明显,有条理有目的的进行讲授。既要有理论又要有实践,让学生在大学开始阶段转变纯理论学习的观念,树立起多动手实践的认识,踏出成为应用型人才的第一步。

三、独立学院学生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

第一,充分准备,紧跟时代潮流,选取恰当案例。首先,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应准备充分,吸取各家观点,深入浅出,制作精美电子课件,多使用具体生动的图片和视频代替抽象的文字描述。如在讲授OSI七层结构工作时可用动画来演示其执行过程;其次,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产品、新方法、新技术不断涌现,而教材往往不能及时更新,因此,课堂不能完全按照教材的内容讲授,而需要给学生引申当前最新的知识。比如现在普遍使用win7操作系统,但教材上面还是再详细的介绍winxp系统,那么在讲授winxp系统时,可以将winxp与当前的win7系统的使用进行对比;再次,多准备贴近实际生活的案例。如在讲解计算机发展史及著名的计算机人物时,给学生展示计算机发展变迁的照片,介绍图灵、冯诺依曼这些人物的故事。同时,讲授一些当代人物通过计算机技术改变人类生活,改变人类习惯的故事,比如马克扎克伯格创办facebook。通过这些故事,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兴趣和热情,给他们以信心。在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时,除了讲授网络基础知识,还可以讲授一些实际操作技能,比如教学生怎么将自己的电脑作为无线热点,通过手机来浏览电脑上面的文件。通过这些小技巧,学生可以切身体会计算机的乐趣,获得成就感;最后,与实例结合。在进制及进制转换学习时,时刻与实例结合,而不是单纯的背诵公式。由大家熟知的十进制逢十进一,借一当十的规则,推演出r进制“逢r进一,借一当r”的概念。在进制转换学习时,教会大家通过实例记住转换规则的方法。比如学习r进制转十进制时,教材上给出了如下公式:其中r为基数,整数为n+1位,小数为m位。该公式非常抽象,对于大一新生来说,理解和记忆起来都较为困难。在讲授时,可以抛开公式,与具体的实例结合。例如:将r进制转换成十进制数。解:同理,r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就一目了然,简单易懂。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如果遇到r进制转十进制的计算,脑海里能立马回想出一道具体的例子进行演算,从而进行正确的求解,达到了对于大一新生学会进制转换计算的教学目的。

第二,探索“任务驱动”教学手段。计算机导论的教学采用课堂教授和上机时间的课时为1:1,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应紧密结合,形成一套系统。实践课程前,下发课程任务,而具体完成课程的方法需要在理论课程上学习,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思考、去学习课程,形成一整套体系。同时,上机课程的内容设置也要融会贯通,不要只是按照教材上的条条框框去操作,而更多的将主导权交给学生,从他们的兴趣点出发。比如:为了练习键盘操作、操作系统、上网操作、电子邮件使用以及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布置分组完成的小论文项目。首先,学生自由分组。通过分组完成作业,可以加强刚入校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同时,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还能出现思想碰撞,利于合作精神的培养;其次,关于题目选定。可采用固定选题和学生自主选题两种方式,比如(1)固定题目: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介绍的论文。(2)写一篇论文,题目自拟,可以是体育项目、游戏软件或者活动策划等。要求整篇文档的内容围绕主题展开,图文并茂,有excel数据支撑,要按照指定的论文格式来排版,有封面、目录、页眉页脚、页码等。完成论文后每个小组将论文以电子邮件附件的方式发送给教师指定的邮箱,最后按小组将论成ppt进行展示答辩。ppt要符合论文主题,形象生动,使用动画、超链接、背景音乐、插入视频等各种ppt制作技巧。在理论课堂上,教师以一篇示例论文进行详细讲解,然后把操作过程整理出来下发给学生,上机课堂由学生小组完成自己的论文。这样学生会带着任务带着思考去学习理论课堂,上机实践时带着自己的兴趣去完成作业。通过这种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参与热情。

第三,考核方式多样化。传统考核一般采用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法[3]。由于独立学院学生的特殊性,要较为准确的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需要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主、客观相结合,从多个维度对学生进行整体考核。独立学院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自我约束力不强,自律性差,因此课堂考勤和课堂听课状态考核必不可少,对于上课积极认真的学生予以加分,对于出勤较差且不认真上课的学生予以扣分。同时,为了激励学生动手实践,结合“任务驱动”教学,将学生分组完成的论文和ppt答辩也纳入考核范围,从学生的论文完成情况和ppt现场展示及提问回答等多方便进行打分。最后再加入期末闭卷考试分数,力求做到从多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考核。

四、结束语

计算机科学导论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系统学习各门专业课的前导性基础课,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应考虑独立学院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主动性差的特点,教学上突出重点、难点,实例化抽象的知识点,深入浅出。同时,从他们的兴趣点出发,创造机会,让他们多思考、多动手实践,给予鼓励,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更好的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叶国灿,胡国军,陈伟鸿.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6(02).

[2]王岳斌,杨克昌.计算机导论[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

[3]乐天.关于《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教学的思考[M].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

上一篇:计算机网站毕业论文范文 下一篇:计算机网络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