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范文

时间:2024-04-19 16:53:57

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篇1

关键词:高职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

引言

对于现在的高职学生来说,好的人生价值观能够决定人的成长方向和对待人生的态度。少年强则国强,高职学生的成长也关系到国家未来。

一、高职学生人生价值观现状

在现今这个社会中,大多数高职学生的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但是部分学生的价值观却受到了干扰,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中出现的各种不良现象成为影响高职学生价值观的重要因素,一些学生的价值观甚至出现了极度扭曲的现象,其中常出现的有以下几种:

(一)“个人主义型”的价值观

在现在的高职学生中,大多数学生因为生活环境的影响变得很自私,在学校这个大集体中,他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无论说话还是做事都是为自己的利益考虑,很少有学生有很强的集体意识,所以在做事的时候总是随心所欲,从不去考虑他人的感受。

(二)“想做矛盾型”的价值观

对于现在的高职学生来说,想和做完全是两个概念。就拿人生价值观来说,许多学生都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似乎更看重金钱,将那些理想和远大抱负都抛之脑后。

(三)“重才轻德型”的价值观

现在的学生在生活上非常随意,聚众打架、吸烟酗酒、夜不归宿等等,似乎在他们的意识中,这种生活才属于学生。当你问到不担心找不到工作吗?他们会认为,只要我有能力、有才华,这些都是小事,无所谓,这样重才轻德的思想会导致他们走向歧途。

二、高职学生人生价值观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社会的发展会赋予我们更好的生活,但也会影响高职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在这个社会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良社会现象,即便是法律也无法将其消灭,就是这样的不良社会现象扰乱了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判断标准,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了错误的人生价值观,这样的情况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我国的治安依然有待完善。

(二)学校教育的影响

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学校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对其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在现在的学校中,学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在思想道德課程的教育中,教师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而采取陈旧的教育方式,教材也是一些滞后的内容,教师无法将最新的消息传授给学生;对于一些思想政治的教育来说,他们自身并不具备有关思想道德的专业知识,而且自己也不是党员,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也不了解,这样的教师是无法将好的思想道德传授给学生的,反而还会遭到学生的厌恶。

(三)家庭教育的影响

对于一个人来说,他的起点和他学习的第一堂课都来自于家庭,所以说,家庭教育是一个人人生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所在。但是大多数家长认为,只要把孩子送到学校就行,在学校有老师管教他,不需要自己操心;还有一些家长过度的关心学生,无论孩子做什么事都是对的;还有一些家长不但不关心孩子,还一直向孩子传输“别多管闲事”的思想,教育他们在学校只要管好自己即可,不要去凑热闹,往往这样思想会造成学生产生麻木的心理。

(四)高职学生自身的不足

现在的高职学生大多都是九零后,生活条件比较好,在家也都是被宠着的,在生活中很少碰到问题,即便碰到了也有父母帮忙解决,所以他们的人生价值观都是不成熟的,而这种不成熟的人生价值观是很容易被周围环境影响的,因为他们没有很好的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诱惑面前他们会选择束手就缚。

三、塑造高职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建议

(一)优化社会环境

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力,要想培养高职学生的正确人生价值观,首先要净化社会环境。加强法制建设,加大对网吧等学生经常进出的娱乐场所进行排查,坚决杜绝色情暴力的东西出现;其次加大社会各行业的行为管理,打击侵犯学生心理和权益的违法行为,将一切危害学生的行为统统消除。

(二)重视家庭教育

首先要让家长明白,家庭环境的好坏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其次要呼吁家长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当孩子出现问题时要及时给予帮助;在教育学生时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不能偏激,同时要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和人格的教育,倡导学生以积极健康的方式生活。

(三)教育学生转变自我实现方式

学生在学校生活属于集体生活,在这个集体中关爱同学、互帮互助是最基本的,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学会分享,在做事时要考虑周全,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就会实现自身价值,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四、结束语

人生观的教育是一个持久的话题,需要不断地发现和改进,在学生的成长中,需要更好的引导。

参考文献: 

[1] 李智良.高职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24):192. 

[2] 戴翔东.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党建与人生价值观教育的思考[J].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94-96. 

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篇2

Train correct philosophy and life value of students in athletics teaching

【Abstract】 Philosophy of life, value education is permeated to athletics teaching in, be advantageous to more promote a student good thought moral qualities of formation. Consequently, development in the athletics teaching student the team spirit of the healthy competition consciousness, strong will quality, self-confident living manner, mightiness, be advantageous to a student perfect in the athletics toughen outstrip ego by one's own. Start to set up a correct philosophy of life, value thus

【Key words】 Athletics teachingTrain studentPhilosophyLife value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是现代《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而学校体育教育涉及到学生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几个方面。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能力,真正达到增强体质、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体育教学的优势,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的认为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认为教师是神圣不及的,学生惧怕教师的威严,师生关系有较大的隔阂。所以学生在课堂上面对严肃古板的教师,是放不开思想和手脚进行练习的。其次教师要根据新课程内容精心备教材、备教法、学法,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少竞技化多趣味性的运动项目;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要多样化,科学控制课的密度和节奏,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少竞技性多趣味性的运动项目;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要多样化,实践证明:教师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主体性,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多变,如分组练习可按水平分组、按兴趣分组、按性别分组,还可按合作分组、友情分组、随机分组、同质分组等形式。教师的教学也应更多的采用引导式、启发式、协商式等形式。尊重学生的意愿,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一个民主平等、轻松和谐、宽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尊重,主体性得到体现,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开发,情感得到满足。全体学生能在一个生动、活泼的环境、气氛中进行切合自己实际的练习。

2 培养健康的竞争意识

学校体育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田径、体操、球类、游戏等项目,在集体注视下完成个人练习、整体练习;各种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或技评等,都是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的。竞赛是体育运动的突出特点,作为运动者都有尽快实现追求目标的心理动机,所谓求胜心切。为此,他们有必要不断开发和发展自己最大能力的新的运动与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过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体育竞赛当学生置身于那种紧张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将会受到巨大的感染和激励,从而去奋发拼搏,争取不断地超越他人、超越自己。因此,体育教学中多利用竞赛性的集体项目,让全体学生参与,培养他们敢于取胜的竞争意识。

3 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挫折是灾难,更是财富。世界上没有不经挫折就成功的冠军。在课堂上,我进行了学生意志品质挖掘的教育尝试,效果不错。我发现每当我教一个新动作时,有的学生跃跃欲试,有的学生也想练,但不表现出来。还有一些同学怕完成不了动作而不愿意练、不敢练。诸如此类的同学,我们应该清楚认识到,即使是后一种学生,他们的内心深处也有这种想法:“我要是能完成这个动作那该多好啊”,这正是一种获得成功的愿望。因此,体育教师有必要尽量创造机会,将学生按年龄、技能水平、体能水平分组进行训练和比赛,以使更多的学生经常不断的体验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能力而获得成功。从而激发学生朝更高的目标努力,挖掘自我潜在的能力,体验成功喜悦。还应遵循体育锻炼中有困难,竞赛中有失败规律,这就要求学生不惧怕困难和敢于失败,从而在潜意识中培养了学生刚毅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4 培养自信的生活态度

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不息是一种健康的心理品质。体育活动中无论是个人项目或是集体项目,都要让学生学会尊重自己和尊重别人,讲究个人行为的规范性和道德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行为和道德风尚。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增强参与意识。在运动实践中让学生学会独立的观察判断,独立的应付突如其来的赛场变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特点、特长,发展个性,培养自主精神和独立人格。在珍惜保护自己的同时,也爱护、尊重他人的生命。

5 培养强烈的团队精神

体育教学具有形态化的特征,学生以个体或群体的形式参与各种身体活动。在活动中通过互相接触、切磋、合作、对抗等等,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人际关系的交流更直接、更广泛,形成了一个特定的课堂社会,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学生进入启蒙社会的心理需要。作为教育者要充分利用这模拟社会环境,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地交友,正确地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增强其社会的适应能力,从而培养文明的行为规范和高尚的道德修养。人与人之间要注意团结友爱、关心与支持、鼓励与帮助、尊重与信任、理解与体谅。个人作为集体中的一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和大家协同配合,增强凝聚力。比如:队列和体操队形不仅是对学生身体姿势和空间知觉的基本训练,同时也是一项严格的集体活动,它要求学生在共同的口令下完成协调的动作,从而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和朝气蓬勃的集体主义精神,发展反应速度、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应变能力。

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篇3

关键词: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人生观;价值观

教育体制的改革,对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积极建立与现代社会发展保持高度一致的语文教学活动,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1 以伟人精神教育感染学生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引入与课本内容相关的人物事迹来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在《沁园春・长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介绍伟人的事迹,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以伟人的精神感染学生,促使学生深刻感悟到生命的意义。向学生介绍作者在读书期间就立下大致,决心以天下为己任,学习非常刻苦,并且几乎读遍了学校图书室里的书,并积极锻炼身体,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介绍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反复朗读,把握其中的情感,并在脑海中开展丰富的想象,深入理解诗人的激情和气概。进而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谈一谈自己的感悟,并说一说自己的理想。也可以选择几名同学到讲台上进行阐述,在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应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最后,教师应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指出个人理想应当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相结合。

2 以真挚情感打动学生

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通过真挚的情感来感染学生,充分挖掘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并加以有效利用,提高语文教学的总体效果,通过浓郁的情感因素来传达给学生一种正向且浓厚的人生信念,以具有真挚情感且富有感染力的文章来打动学生,进而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比如在《背影》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来营造课堂氛围,播放刘和刚演唱的歌曲《父亲》,并插入一些感染的图片,导入课文。在准确把握文章性质和叙述方式的基础撒谎能够,开展科学且高效的语文教学。《背影》属于回忆性散文,作者朱自清巧妙地截取了父亲的背影,刻画了爱字如命的父亲形象,表达了父子之间的深情至爱。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以朗读、研读相结合的方式,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感悟文章中所表达的爱。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语文教学不能停留于课堂,教师应当引领学生走出课文,感受生活,感恩父母。通过双向互动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讲述自己生活中父母所给予自己的深刻的爱,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从而培养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以爱国思想熏陶学生

在新课标大环境下,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应当结合时展需求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强化素质培养和情感培养,这就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当积极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以爱国思想熏陶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其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立足当下刻苦学习,奋发向上,为祖国建设发展做出贡献。

比如在《最后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提出问题的方式导入新课,当国土遭到践踏,当尊严受到时,一个无忧无虑的孩子和一个直角四十年的普通教师会有怎样的表现?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以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进而教师对课文的背景进行简要介绍,在学生阅读课文后,将文章内容进行梳理,逐段对文章内容以及所体现的情感进行讲解,并分析文章中的重点段落和语句,鼓励学生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情感。教师应当对文章中的心理描写进行重点讲解,促使学生感悟文章中人物情感的波澜起伏,深刻体会其中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 以民族传统道德激励学生

讲授《鱼我所欲也》一课时,有许多学生提出“那个不食‘嗟来之食’的人太愚蠢,不知变通”,认为食,磋来之食才能生存下去,只有拥有了生存权,才能拥有发展权,一时的“折腰”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发展,何况,韩信能忍胯下之辱,成就了一番事业。针对学生提出的观点,笔者并没有明确是否,而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讨论一致认识到:食“嗟来之食”与不食“磋来之食”是一个原则问题,它涉及了人的道德底线,不是正确与错误就能概括的。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又如,在教学郑振铎的《猫》时,笔者让学生思考讨论: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弱者,很多学生提出对弱势群体要同情,笔者又提出“仅仅是‘同情’就能概括了的吗?”,学生又提出对待弱者要尊重的观点,这使得学生不仅理解了课义,又明自了做人的道理,使得学生从浅层次的知识与技能,一下子进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深层次。

5 以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英雄事迹来感化学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保尔讲,人生意义:回首往事而不悔恨,把一生奉献给最壮丽的事业。用保尔的经历教育学生,让学生真正懂得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为什么要活着,应该怎样活着,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视时间如生命,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学《长征》一单元的时候,要突出红军的英雄主义精神。并且强调当今许多有志青年为继承和发扬红军精神而重走长征路,亲身体验其艰难险阻。认识到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当遇到扑折时,要积极面对,迎难而上,勇于战胜挫折,磨练坚强意志成为成功者。

结束语

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深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积极构建正确的价值体系,领悟生命的意义,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确保其步入社会后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价值,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峰丽.语文课对学生人生观的培养――《台阶》的教学片段及反思[J].新课程学习(中),2015(3).

[2]王肖莉.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学周刊,2012(30).

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篇4

论文关键词:嘉庚精神;大学生;人生价值观

一、嘉庚精神的丰富内涵

为世人所熟识的、被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杰出华侨领袖陈嘉庚,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举世注目的伟人,是富有传奇色彩的华侨领袖。他为祖国和人民的前途奋斗了一生,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历史阶段,集政治、经济、社会活动、文化教育诸方面之大成,形成了一系列的崇高精神和高贵品质,以切实而巨大的感召力教育了一代代莘莘学子,那就是跨越了时空、经久不衰的“嘉庚精神”。嘉庚精神的内涵是十分丰富多元的,主要可以概括为:热爱祖国、矢志报国的政治态度;服务社会、无私奉献的价值取向;诚实守信、明辨是非的处事准则;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朴实无华、勤劳节俭的生活作风;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等。

二、人生价值观的科学解析

人生观就是人们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自身的社会地位、人生目的、意义以及个人与社会集体、人与人之间关系等进行认识和评价时所持的基本观念。人生价值观简称人生观,其在价值观系统中占主导地位,是个体关于人的一生应该如何度过及对行为的价值判断的宏观认识。它主要形成于青年中期,即大学阶段。这时,人们的主体意识增强,他们对自己所学习的专业和所担任的工作,其性质和任务都已较确定,能够积极主动地对自我和客观事物做出价值判断和选择,但由于其辩证思维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的不足,又往往使他们的价值判断和评价具有局限性,并且较容易受到社会不良价值观的影响。人生价值观是大学生活动的直接动力,成长的重要因素。

三、新形势下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市场自身的自发性、趋利性、唯利是图等弱点,也会反映到人的人生价值观的改变上,容易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现象,这些因素的存在,干扰了社会主义道德和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教育,成为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教育构成严峻的挑战。

通过调查分析,多数大学生能认识到人生价值不仅是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而且也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他们大多数在学习上勤奋努力,渴望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以适应竞争,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有19.8%的同学提倡“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人生价值观,有9.1%的同学追求个人享受或“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人生哲学,而只有28.7%的同学追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人生价值观。有66.5%同学认为读书是为了提高个人素质发展自己,以便服务社会,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有45.7%的同学认为道义比金钱重要,有58%的同学认为道义和金钱一样重要,只有7.6%的认为金钱比道义更重要:有18.8%的同学认为精神财富比物质财富更重要;72.6%的同学认为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一样重要,而只有7.2%的人认为物质财富比精神财富重要。不难看出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出现了“自我”倾斜,被“金钱”扭曲,出现“功利化”、“多元化”倾向。这也充分说明的确存在一部分大学生存在着重金钱物质轻理想追求,重利益轻奉献,重个人利益轻国家集体利益,重知识轻道德,重奢侈享受轻艰苦奋斗的人生价值观。归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性心理因素的影响

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心理迅速发展的关键阶段,自我意识的出现和增强,使其价值观具有

明显的主体意识,更加注重评价社会、自我,要求获得社会的承认,更为主动、独立地从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中去作出价值判断和选择。

(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本身存在问题,不适应新形势要求

工作系统性不够强,存在大而全和空而泛的问题;工作内容的针对性不强,层次感不明显,缺乏创新,不能满足不同群体和个体的需要;正面教育的力度不够,旗帜鲜明的正面宣转和引导较少,就连大学的“两课”教师都感到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课不好上,教育效果不佳,大多存在应付的心理;工作的方式方法也缺乏创新,不能适应大学生生活方式和兴趣爱好变化的需要。

(三)“新价值观”的冲击和影响

随着全球化与新经济体的发展,在年轻人当中似乎出现一套“新价值观”。年轻一代正在所谓的新经济时代,接受新经济的洗礼。他们所接收的信息是要成为有价值的“抢手货”,就要成为顶尖的人才,加强自己的“流动性”,在这过程中,每个人都尝试为自己标上一个价码,你有学历有实力,就值这么多钱。这种新出现的价值观也有形无形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他们为了提升自己的“市场价值”,拼命追求个人能力的培养,而忽视思想品质的养成,注重个人利益,而忽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四、嘉庚精神在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中的时代价值

(一)用嘉庚精神,强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嘉庚先生的一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始终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为祖国的独立、统一和富强事业贡献毕生精力。我们要用嘉庚精神教育大学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牢固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教育他们从身边做起,从关爱亲人、关爱家乡、关爱学校做起,关心支持家乡和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把爱国之情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认真学习现代科学知识,努力掌握服务社会的本领。

(二)用嘉庚精神,强化恪守诚实守信的处事原则教育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立身处世的根本。用嘉庚精神所体现的诚以待人、毅以处事来教育大学生“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自觉地按诚信道德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将诚信的品质和精神贯彻到我们的学习生活等其他道德规范的信守中,养成诚信的品质,在学习和生活中,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时刻以诚信的美德作为自己行动的要求,为建设诚信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用嘉庚精神,强化坚强勇毅的个人品质教育

意志坚定,艰难困苦,屡遭挫折,百折不挠、处变不惊的坚强刚毅品格的陈嘉庚,为我们树立学习榜样,用嘉庚精神教育大学生树立坚毅的品格,正确对待挫折与失败。为此,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失败,在挫折和失败的反复考验中,塑造了自己刚毅坚忍的品格、提高自身的思想和道德品质;勇于到基层、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接受锻炼,磨砺自己的意志和品格,磨砺为社会服务的本领。

(四)用嘉庚精神,强化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养成教育

用嘉庚精神中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操,是“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荣辱观教育的生动教材,教育大学生勤俭办一切事业,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的社会。如:从宿舍节约一滴水、一度电的小事做起;倡导勤俭节约光荣、奢侈浪费可耻的荣辱观,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五)用嘉庚精神,强化开拓进取创新精神教育

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党建人生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5-0101-01

党建是党的建设的简称,党建在高职院校中的主要工作是将高职院校中的优秀的学生吸收到党组内部中来,还有就是将党的思想通过各种形式传播开来。党的思想是指导性的思想,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用何种方式吸引高职院校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党建活动中来,如何将党的思想在学生中传播,如何优化党组织建设,这些都是目前党建工作应当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价值观培育现状

(一)缺乏有效引导,部分学生价值观缺失

高职院校的重点是要培养技术性人才,在培养技术性人才的过程中,高职院校的培养方向在教育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定偏差,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会有一定程度上的忽视。而这部分的忽视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缺乏引导性,这样就会导致学生价值观发生一定偏差。一旦价值观发生偏差,将会导致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生涯甚至是职业生涯都发生偏差。所以,高职院校一定要重视学生价值观的培养。

(二)受外界影响,部分学生价值观扭曲

当前,外界社会环境对于学生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外界社会是一个大的染缸,形形色色的诱惑充斥着学生的生活,学生的价值观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低,不重视价值观

高职院校中大部分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低下,没有很好的自控能力,无法规划自己的生活。自主学习能力低下也是导致学生价值观念发生偏差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无法获取新的先进思想,无法跟随时代一起进步,学生的价值观自然会受到影响。

二、价值观培养对党建工作的促进作用

(一)指引党建工作方向

党建工作是高职院校学生价值观念培养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学生的价值观也指引党建工作的方向,对于党建工作有着促进作用。党建工作与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二)明确党建工作目标

党建工作在高职院校中的主要工作目标就是培养一批优秀的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将党与学生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党,认识党,从这个途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

(三)丰富党建工作内容

党建工作在高职院校中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宣传党的思想,吸收和培养党的新成员。而这部分的工作可以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比如可以在学校内组织开展党组织思想的演讲比赛或者是其他形式的活动。在此基础之上与外界社会结合起来开展一些其他活动,比如,学校可以举行一些公益帮扶的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去养老院帮助爷爷奶奶等。这些活动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也将党的思想在学生中传播开来,提高了学生对党建工作的认可度,也可以让学生真正明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1]

三、促进价值观培育与党建工作有效融合的措施

(一)强化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培育

强化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培育,将每一位学生都打造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将党的思想深入贯彻到每个人的身上,让党建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在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同时,让他们也能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以及良好的道德素质。

(二)优化党内组织建设,增强学生主体效果

優化党内组织建设,在开展党建活动的同时,优化党内组织建设。党组织内部的建设也应当适当调整一下,首先得将党组织自身的建设调整到一个合理的模式。在将党的组织建设优化好的前提下,能够更有效开展党建工作,这样更有利于党建活动的开展与进行。

(三)丰富培训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丰富培训方式,根据学生差异做出相应的调整改变。比如,不再用课堂板书的方式而是用电子课件、PPT的形式讲课,等等。在适当的时候也可以组织学生播放一些与党建有关的影视作品,通过这些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开展互联网教育,扩大党建工作范围

21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党建教育工作不能与时代脱轨,应当将党建工作与互联网相结合,用互联网技术将党建工作进一步扩展开来,扩大党建工作的范围。通过互联网教育,党建教育工作会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党建工作也更容易在学生中开展。[2]

四、结语

党建工作在高职院校中的开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应该以任何理由阻碍党建工作的开展。指引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正确的价值观,都是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将高职院校的广大优秀学生吸收到党的组织中来,让党的先进思想在高职院校学生群体中传播开来。在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同时将学生的价值观以及道德素质提升到新的水平,是目前党建工作的重心、重点。

参考文献: 

[1]戴翔东.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党建与人生价值观教育的思考[J].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94-96. 

[2]林卓歆,李晓春.高职学生党员入党后再教育的思考——以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为例[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3):102-103. 

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篇6

关键词:价值观教育;美国学校;公民教育;个人主义

中图分类号:G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6-0193-02

价值观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观点和看法,是人脑中产生的一种思想观念。这种思想观念关乎于人们如何看待价值,关乎于人们怎样判断和评价价值,关乎于人们怎样创造价值。价值观就是人们关于这些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价值观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在某种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会保持相对的稳定和持久。这种使价值观保持相对稳定和相对持久的条件是时间、地点、个人经历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同时,人们的价值观受个人思考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很大。在某些时候,如何看待同一个事物的价值,思考方法和思维方式不同的人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价值观教育伴随人的价值观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并发展。从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角度进行考量,可以看出人类社会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价值观,在这些不同的价值观的产生过程以及保持相对稳定的过程中,价值观教育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某一相对稳定的阶段中进行国别或者地域分析可以发现,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人们由于受到类别不同、目的不同的价值观教育,其价值观也不尽相同。对某一历史阶段中的某个国家或者某个地域的价值观教育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于我们认识和了解价值观教育的特殊性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我们进行价值观教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当代美国学校价值观教育简介

通常意义上,价值观教育是指对人们的价值观施加影响的各种教育活动。人的价值观的形成途径和转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家庭的熏陶、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的影响等都对价值的形成和转变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其中价值观教育对人的价值观的形成和转变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作用。从整体上看,价值观教育有着持续时间长、可塑性大和稳定性强的特点。

当前阶段,价值观教育主要存在于学校这个特殊环境中,学校是价值观教育不可替代的主要阵地。当代美国学校的价值观教育贯穿于幼儿园到高中。在这个过程中,价值观教育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幼儿园教育开始到小学六年级。在这个阶段,价值观教育以感性认识教育为主,通过由自身到家庭、家庭到学校、学校到社区的途径,向幼儿和儿童传递美国价值观中基本的、易于理解的内容。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加深幼儿和儿童对于美国价值观的感性认识。例如,组织小学生参观美国独立时期的相关建筑和历史遗迹,增强小学生对于独立精神的认知。第二阶段,从七年级到十二年级。这个阶段基本上相当于初中到高中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价值观教育的理性程度不断增强,教育的途径继续扩张,由社区扩展到全国,甚至扩展到全世界。这个阶段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中,强调“公民在政治体制中的地位,包括公民及其权利、责任和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等”。在这一阶段,着重于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个人主义等理性观念的教育,对于青少年进行心理和意识上的强化,并最终使青少年在成年时形成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到了大学阶段,美国没有明确的价值观教育课程。由于大学生基本上已经成年,价值观相对稳定,美国的大学生以专业学习和接受间接的价值观教育为主。

当代美国学校的价值观教育最突出的特点在于以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的规律为基础,顺应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和认知发展不同时期所具有的不同特点,使得学校的价值观教育既不延迟滞后又不超越阶段急于求成。这个突出的特点,鲜明地体现了当代美国学校价值观教育的科学性和连续性。从教育效果上看,当代美国学校的价值观教育使得以个人主义为灵魂的美国式的价值观深入人心,使得大多数的美国青少年在成年之前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并且符合美国社会需要的又有助于个人发展的价值观。

二、当代美国学校价值观教育的灵魂

在当代美国学校的价值观教育中,个人主义是作为价值观的灵魂而存在的。对于个人主义,有着各种各样的论述和评价,如果我们排除意识形态上的衡量,而是从个人主义对于美国人的个人发展的角度进行考量,可以发现个人主义在美国人的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个人主义可以说是当代美国学校价值观教育的灵魂。无论是从幼儿园开始的感性认识教育,还是七年级到十二年级的理性认识教育和思想意识的强化,都或隐藏或明确的贯彻了个人主义的价值观。

当代美国学校的价值观教育以实现个体人为最终目标。所谓个体人,是指符合个人主义要求的、具有自主性的、具有自由精神的个人或者自我。在美国学校的价值观教育中,个体人具有自主动机,能够进行自主选择,具有自力更生的能力,并且可以做到自我实现。以实现个体人作为学校价值观教育的最终目标,符合当代美国社会的主流价值,也体现出对个人自由和权利的尊重。把实现个体人作为最终目标,是个人主义在当代美国学校价值观教育中的突出体现。这个最终目标与个人主义这个当代美国学校价值观教育的灵魂一脉相承,确保了学校价值观教育中指导思想的一致性,也保证了教育过程的连续性,从而有利于学生形成符合个人主义要求的价值观。同时,这样的价值观教育也有利于学生形成顺应当代美国社会主流价值的并且较为稳固的价值观。

三、当代美国学校价值观教育的落脚点

学校价值观教育应当被看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应当具备明确的指导思想,应当有顺应学生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的科学的教育体系,应当有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应当有符合社会需要并且有利于个人健康发展的落脚点。学校作为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应当准确把握价值观教育的落脚点。

当代美国学校的价值观教育,以个人主义为灵魂,以实现个体人为最终目标,最终落脚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社会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契约社会,契约关系是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关系。在契约关系中,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是对等的。这种权利义务对等的意识构成了当代美国学校价值观教育的核心。在当代美国学校的价值观教育中,作为灵魂而存在的个人主义要被传承,培养个体人的最终目标要被实现,都要以具有权利和义务意识的公民为载体。因此,把学生教育成为具有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的公民,成为当代美国学校价值观教育的落脚点。

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作为学校价值观教育的落脚点,有利于美国式的民主政治的实现和维持,这体现了价值观教育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功能。同时,美国学校的价值观教育落脚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从客观效果上说,有利于学生成为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要求的合格公民,有利于公民个人的发展,同时有利于个人所追求的目标的实现,并最终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和健康发展。

四、小结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个人主义的价值观无论在其经济体系、政治制度还是社会关系上都有深刻的体现。当代美国学校的价值观教育对于美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和美国公民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和稳固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代美国学校的价值观教育体系中,无论是价值观教育的指导思想还是价值观教育的落脚点,都体现了价值观教育的系统性和明确性。

对当代美国学校的价值观教育进行探究和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从整体上看,当代美国学校价值观教育的系统性和明确性值得我们进行研究和借鉴。具体来说,当代美国学校价值观教育中顺应学生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的教育方式以及直接教育和间接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对于我国学校的价值观教育来说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在大学之前的学校价值观教育中,以增强对价值观的感性认识和强化对价值观的理性认识的直接教育作为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方式,并把从幼儿园开始到高中阶段的儿童和青少年作为学校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对象。在进入大学之后,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成年或者接近成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社会的接触增多,大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已经形成并趋于稳定,因此美国的大学中并没有明确的价值观教育课程,美国大学生以进行专业学习、增强自我能力和接受间接的价值观教育为主要的学习和发展方式。除此之外,当代美国学校的价值观教育的落脚点也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学校价值观教育要有明确的、切合社会实际的落脚点,否则容易导致价值观教育无法真正落实,并最终可能会使得学校价值观教育变得虚无缥缈。

总之,学校价值观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还应当对学生个人的正常发展予以关注。学校价值观教育不应把确立和维持某种特定价值观作为唯一目标和终极任务,不应当因为要确立和维持某种特定价值观而忽略学生个人的能力提升和正常发展。学校价值观教育应当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价值、评判价值和创造价值的能力,应当有利于学生增强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应当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发展的能力。学校价值观教育应当以学生的成长规律为指引,顺应学生成长规律,这样的价值观教育才能够促进学生形成符合价值观教育目标并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价值观,这样的价值观教育才会保持活力和长久的生命力。违背学生成长规律的价值观教育不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也不利于价值观教育目标的实现。违背学生成长规律的价值观教育会对学生个人成长产生不利影响,也会对学校价值观教育和社会整体发展产生不可逆转的消极影响。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应当重视公平观念的培养,应当注重学生个人的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的培育,并注重权利意识教育和义务意识教育的协调。

参考文献:

[1]陈立思.比较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39.

[2]杨飞云.美国学校价值观教育的解读与思考[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6):42-46.

[3]葛春,李会松.美国学校价值观教育实施及对我国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9(1):47-50,81.

[4]高德胜.“解放”的剥夺―――论教育如何面对个体人的膨胀与公共人的衰落[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1):14-19.

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篇7

[论文关键词]社会转型期 教师教育价值观 对策

教师教育价值观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准则和标准。随着社会转型,教师教育价值观嬗变,呈现出以“人”为本的核心精神。现实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要求我们深入研究和反思,社会转型期教师教育价值观与传统的教师教育价值观之间存在哪些差异,教师教育价值观应坚持什么,怎样科学合理地实现教师教育价值观的整合。

一、教师教育价值取向带有明显的转型期特点

社会转型是指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其具体内容是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社会转型必然在教师教育价值观上反映出来,正如马克思所说:“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因此,教师教育价值取向带有明显的转型期特点:第一,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充满了价值观念上的矛盾和困惑。在经济改革、文化开放的大环境下,人的尊严与价值日益凸显,追求个人公平和效益的个体需要与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突出,两种价值取向的冲突日益明显。第二,竞争意识不断增强,体现强烈的参与意识。教育融入市场机制,参与市场竞争,并在竞争中掺杂个人主义、效益至上和急功近利。第三,思维开放,更具有独立性,创新意识增强。在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上有许多尝试和创新。第四,道德价值观念呈现出功利化趋势,强调追求个人利益和效益。传统的教师教育价值观,在教学活动中,以社会发展为重心,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在教育目标上,着眼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或科技水平的单一目标;在教育内容上,教授文化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规范和科学技术知识,对能力培养、智力开发重视不够。可见,社会转型期的教师教育价值观与传统的教师教育观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二、教师教育价值观嬗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育价值观多元分散化,教师教育核心价值取向不明确

转型期的教师教育核心价值取向不明确,不少教师不清楚当前提倡的主流教师教育价值取向是什么。长期以来,我国教师教育由各类师范学校包办,教师培养和培训的方式、指导思想、课程设置都是整齐划一的,指导教师行为的价值评判也是统一的。在新形势下,教师教育以开放的体制纳入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教师培养由高等院校承担,各类非师范院校也开始开办师范教育,展现出多元化的施教观、人才观和价值观,因此,教师教育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也就成为必然。有的认为,教育是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的途径;有的认为,教育是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效手段;有的认为教育是提升人的社会价值的重要方式。关于教师教育的主导价值,每个人强调的角度都不一样。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增强,教师在价值取向上也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教师普遍追求个人自我利益的最大化。

(二)教师教育价值观完善过程中存在矛盾冲突

追求个人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教师教育价值取向与实际通行的应试教育的教师教育价值观之间存在矛盾。在高考制度下,学校和学生不得不追求升学率,大搞应试教育,从而无暇顾及素质教育。应试教育与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冲突明显。

教育个体价值观与教育社会价值观之间存在矛盾。目前教育个体价值观大行其道,但教育社会价值观的呼声仍然存在。前者关注个体,以促进个人知识、能力的发展,达到个性之完善为宗旨;后者把社会需要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旨在促进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但是,教育个体价值观和教育社会价值观如何辩证统一起来,仍然没能很好解决。

最后,在效率与教育公平问题上也存在矛盾。理想的教师教育价值取向是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人均等的教育机会,促使每个人都获得发展与成功,而实际通行的教师教育价值取向是把效率看得更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让教育公平步履艰难。

(三)教师专业化价值判断标准面临挑战

教师专业化价值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知识素质、教育技能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是一个综合指数。社会转型期的教师专业化价值标准不再只是关注教师品德的形成和知识传授能力,还必须关注教师能力的培养和人格的健全。教师应当成为孜孜不倦的学习者、教学问题的探索者、新的教学思想的实践者和教育改革的决策者。教师专业水平高低的判断,不仅在于会传授知识,还在于会组织学生开展认知活动;不只是满足灌输现成的知识,还要着力于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获得终生学习能力。教师们也认识到自身的观念落后和知识陈旧,在教学技术上不断改进,对新型教学手段进行有益尝试。但目前国家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都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师素质提升的要求,教师专业化价值判断标准面临挑战。

三、社会转型期教师教育价值观确立的对策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师教育核心价值观

教师教育核心价值取向不明确,一些教师没有树立现代价值观念,教育知识陈旧,综合素质跟不上变化,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一些学校在办学方向、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上观念陈旧,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步子迈得不大,教师教育价值观被弱化和边缘化。因此,在社会转型期,整合出全体教师认同的教师教育核心价值观十分重要。我们应该确立的教师教育核心价值观就是以人为本,突出个体权利、义务、平等的社会与个体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并把它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行为准则。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体地位上,通过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活动,培养和提高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起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课程体系。这样的教师教育价值观,既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又重视教育的个人价值,应成为教师现实行为价值取向的标准,成为衡量教师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总之,教师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耍回归到“人”的教育上,大力弘扬以人为本的教师教育核心价值观。

(二)把培养创新人才、提高社会创造力作为转型期教师教育价值观的发展方向

教师教育价值观发展的重点和目标是培养创新人才,提高社会创造力。在教育发展中,我们要大力培养教师教育的“创新意识”价值观,通过教育价值观的调整,把教师教育的重心放在培养人的创造力上,改变目前以传授知识、灌输知识为主的做法。培养创新人才就是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和创造的能力,从知识、智力、能力和优良个性人手,激发学生对事物和社会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教师的教育活动是否能让学生在创新方面有所成长,要成为教师教育道德价值评判的构成部分。总而言之,培养创新人才、提高社会创造力要成为社会转型期教师教育价值观的发展方向。

(三)培育共同的价值观,实现教师教育价值观的融合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处理好教师教育价值观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需要树立共同的教师教育价值观的精神追求和信仰,寻求公认的教师教育价值准则,在同一的价值取向下相互配合、统一行动。为了实现整体价值的融合,要做到:第一,确立教师教育核心价值观,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面对不同的教师教育价值取向,我们无法拒绝,但要坚持核心价值观不能动摇。以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导向,与教育改革相联系,在兼顾个人利益基础上维护社会整体利益,通过良心自律、社会舆论监督和道德教育等途径,让教师教育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家接受、认同和遵从的判断是非与对错的标准,从而实现教师教育价值的融合。第二,在社会转型期间,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吸取各种教师教育价值观的合理因素,避免用一个价值观去代替全部,并与其他价值观对立起来。要求同存异,让冲突各方融合,最终达成价值互补。第三,健全各种价值观交流和对话的平台、机制,有效消除相互冲突的价值观之间的隔膜和误解,实现多种价值观在社会转型期的协调发展。第四,为多元价值观念的存在提供主流的社会价值规范,健全法律法规,引领社会转型期迷茫的教师教育价值观走出阴影。共同的教育价值一经确立,将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会持久地发挥导向和支撑作用。

(四)改革教师专业化的构成要素,确立转型期教师教育专业化价值标准

教师教育专业化标准应包括道德责任感、学科专业知识和研究、课堂教学中的知识和技能、价值观以及稳健的人格五个方面。我们首先要确立现代教师教育专业化的价值标准,并以此来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重新审视课程设置、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对教师培养过程中各要素进行重新组合与合理配置。其次,以教师教育专业化标准为导向,针对在职教师进行进修和培训。政策上要有得力的措施,资金上有专项投入,各地区、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分批进行,以缩小差距。第三,依据教师专业化价值标准,配合新一轮课程改革,加强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学的实用性,有针对性地快速提升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认知活动的能力,对教师进行创新思维及能力的培养。教师培训不能只学习理论知识,重点是掌握发展学生智能的实践能力,学习培养学生获得终生学习能力的方法和手段。当然,教师专业化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也必须要上一个台阶,获取社会高价值的评价,必须与我国目前的考试制度改革相结合,统一现行教师专业化价值标准,使教师专业化水平快速提升。

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篇8

Abstract:The article summarized our country about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 values educational measure research present situation, has analyzed the related research characteristic, and proposed how about pointed to develop the question which the university student values education needs to further study.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价值观 教育措施 综述

Key words: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 values educational measure summary

作者简介:王苑岭(1983――),女,籍贯:四川省成都市。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2007级研究生。本人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青少年文化。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5-0175-02

一、我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措施综述

(一)丰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内容

研究者针对近年来高校价值观教育方面的一系列问题,积极主张加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及其相关的政治观和道德教育;提出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大学生心理素质。在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同时,汲取传统优秀文化思想,防止西方文化意识形态的渗透。如山西大学王伟、马占世在《浅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与对策》一文中,分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现状,认为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从理论上讲,一方面应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另一方面,教育者必须有能力总结和抽象出适应社会主义发展趋势的新价值观,成为新价值观的探索者。从操作上讲,进一步完善当前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体制和从运行机制。注意处理好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理想教育与现实教育、语言教育与行为教育、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的相互关系。文章指出,价值观教育在很多人看来仍然是校党委的任务,与专业教学无关。这就导致价值观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的现象,无形中制约了教育的力度。因此加强价值观教育首要的一点就在于为其“正位”,在高校的各项工作中确实体现德育首位。[1]河南农业大学王云兰在《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冲突及教育对策》一文中,认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仅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构筑其精神支柱,还应该强化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协调其内心冲突。[2]

(二)改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形式

作为一种实践性知识的价值观,传统灌输式教育方式的有效性、针对性等问题近年来不断引起专家学者以及公众的热烈讨论,改进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方式成为价值观教育研究领域的重点内容。大量研究对如何改进价值观教育的形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多数观点认为肯定了灌输式教育方式对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可行性,但同时不少研究者也看到了灌输式教育方法在应用中的有限性,它不能保证受教育者在思想和行为上的联动的一致性;在一定程度上,它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有研究者指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在方法上应坚持“五结合、五为主”的方针,即:坚持灌输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以灌输为主;坚持疏导与堵塞相结合,以疏导为主;坚持说理与情感熏陶相结合,以说理为主;坚持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以个别教育为主;坚持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以学校教育为主[3];有研究者认为当代大学生处于传统与后现代之间。他们的价值观的特征为传统、现代和后现代三种价值观的融合。他们是非主流和文化反哺的一代。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为指导,继承传统优秀价值观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在教育中,要发挥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4];还有研究者主张通过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促进其知行合一,使其价值观念得以升华[5]等等。

(三)拓展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途径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育的形式开展。目前研究者积极主张加强课堂理论教育的同时,注意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途径多渠道的拓展。其中,运用网络进行主流价值观宣传引导,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成为了近来改进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渠道的重要方面。

有研究者主张拓展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平台,大力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提高其人文素养,对其进行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培养。[6]有研究者根据某一文化在高校中是否占主导地位,是否与社会期望相吻合为标准,将高校文化分为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通过正确处理好高校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关系,切实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其对策方面的主要观点:与时俱进,更新理念,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毫不动摇地坚持主流文化的发展方向,改进主流文化的传播方式;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有关非主流文化的教育和引导;挖掘非主流文化中的育人因素,为高校价值观教育所用。[7]关于互联网络对大学生影响的应对措施,有研究认为,首先,在宏观上国家要加强对互联网络的管理和建设;其次,社会各界包括学术界应加强网络伦理、网络道德规范、网民的道德人格建设;再次,学校应加强和改进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注意塑造大学生健康的网络道德人格,实现网络生活自律。[8]

(四)优化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环境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总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开展的,环境对其教育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多元的社会观念、社会现象和社会思想深刻影响着我国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日益开放多元的社会文化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就其措施的可行性、灵活性和针对性进行反思。有研究者主张分析利用教育的社会文化环境,充分发挥环境因素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导向、塑造和强化作用。包括社会、家庭和学校在内的诸多环境因素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成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的一大热点。归纳发现,研究者提出的优化教育环境的措施主要涉及宏观和微观两方面。

宏观方面: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导大学生建立社会主义的义利观,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的构建,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模式的创新,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向上的价值观等。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社会风气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实证分析表明,社会风气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变化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为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应严惩党内腐败是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广泛政治认同和政治信任度的有效途径;加强学风建设是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健康的道德价值观和人际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创建和谐社区、强化行业自律、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是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健康的人际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和婚恋价值观的有效途径。[9]

微观方面: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影视等大众文化正确取舍,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网络等大众传媒舆论引导等。如:宁波大学吴锡存在《大众传媒低俗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一文中提出克服大众传媒低俗化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措施有:要加强对大众媒体的管理与监督,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要充分发挥校园媒体的育人功能,要加强大学生的实践环节。[10]

二、我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措施研究特点与思考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内容更新方面的措施建议,大学生心理健康得到强调,而对于如何有效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研究还较少。现有文献对于开展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诸多渠道或平台的整合协同机制建设还涉及较少;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措施宏观构架比较完整,具体方法的针对性不明显。从宏观角度谈得较多,具体操作谈得较少,对大学生价值观既有的普遍问题分析较多,对实施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较少。大多研究就措施谈措施,对于措施实施可能遇到的问题分析不足,对如何解决实际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经验交流较少。

在学科方面,由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问题及应对措施是多学科的研究对象,所以各人文社会科学都有自己的研究成果。但比较而言,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大学生价值观的文献较多,特别是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心理因素的分析和大学生价值观量表研究。然后是教育学(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学、法律等角度。研究者从哲学角度主要是对价值观理论内涵及外延进行了探讨;从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层面对价值观与大学生行为关系,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因素及教育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教育领域对价值观的研究虽然数量较多,但成果大多界限与大学生价值观现状调研分析,经验与理论的有机结合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从总体来看,研究者从当前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相对滞后的问题入手,主要从丰富教育内容,改善教育形式,拓展教育途径,优化教育环境对开展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措施进行了思考和设计。其中关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状况的调研成果较丰硕(在此不作赘述);同时对如何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的建议也较丰富,但是对于如何具体开展能够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实践调研和对策研究还比较欠缺。

参考文献:

[1] 王伟 马占世.浅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与对策 [J].生产力研究,2002,4.

[2] 王云兰.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冲突及教育对策[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3] 孙立华 于永海.关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几点思考[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7,6.

[4] 王军 李宝章.传统与后现代――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刍议[J].辽宁教育研究,2004,3.

[5] 阳智明 陈延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征分析与教育建议[J].中国青年研究,2006,9.

[6] 姚军.和谐社会视域中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意义诉求[J].辽宁教育研究,2008,2.

[7] 吴伟.关于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4.

[8] 王天德.网络状态下的大学生价值观[J].学术界,2005,4.

[9] 何国清.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构建[J].求,2004.1.

上一篇:创建文明城市工作要求范文 下一篇:校本研修考核要求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