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短语范文

时间:2023-03-05 01:35:06

人生感悟短语范文第1篇

一。小化角度,限定范围

在话题或命题作文前后添加词语是限定范围,小化角度的最好方法。一旦增添了词语,话题或命题就立即变成主谓短语、偏正短语或动宾短语,受到一定的限定,写作范围就缩小了。如,话题是“微笑”,就拟定“微笑与阳光”;话题是“感恩”,就拟定“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微笑”;话题是“幸福”,就拟定“唱响幸福”、“幸福不是毛毛雨”。

需要说明的是,限定命题作文的构思范围,一定要在草稿完成,或成竹在胸,而不能随意改变命题,不然就会弄巧成拙。有一些半命题作文,选择词语既可决定内容题材,也可以决定写作范围,选择另一半时,既要体现出事物的个性,使题材内容更新更亮,出人意外,还要使词语范围尽量小一些。如,以“那一次,我尝到的滋味”,一般考生大多填的是“胜利”“成功”“失败”、“挫折”等,也有人填“阅读”、“人生”等,这些词语的意思宽泛且又常见,很难写出新意。也有考生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情感精力,选择“挨打”“碰壁”,选材新颖,角度小巧。

二。舍面取点,写细写活

“化大为小”,有时也体现在构思时舍面取点,以点代面。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滴水见太阳”,“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因为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点和面是局部与整体、个别与一般的辩证关系。巧妙地从生活中撷取能反映生活本质的“点”,能起到以少胜多的功用。不妨欣赏精彩的片断:

其实,像陶潜、刘禹锡一样,生活简单而有所作为的人很多,如“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孔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的宋濂……采撷历史长河中的几朵浪花,我们就很容易明白:简单也是一种美。

历史的车轮辘辘远去,时代的汽笛声声高鸣……“简单还适用吗?”赶潮流的年轻人发出这质疑……

其实,生活真的很简单。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多想想“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不就少了一份痛苦与忧愁了吗?被物欲所扰,想想“尽管我有很多,但我需要的仅仅是一颗心”,心里就会多一份坦然与豁达。

“采撷历史长河中的几朵浪花,我们明白简单也是一种美”,这正是舍面取点,写细写活的做法。将笔墨聚集到“浪花”上,可以少胜多,事半功倍。陶渊明“悠然见南山”、刘禹锡“何陋之有”都是足以代表简单生活的典范,“不求闻达于诸侯”的孔明、“尝趋百里外”拜师求学的宋濂,追求的都是虽简单却有价值的生活。如此材料,既突出文章的中心,又体现出文章的厚实,主题得到深化,提升了文章的品位。

三。彰显长处,展示亮点

“化大为小”还可以彰显长处,展示亮点。每个人对周围的事物总会有所偏爱,有些学生对音乐有着特殊的爱好且颇有研究,不少同学爱京剧,爱越剧,爱湖北大鼓……不仅自己能说会唱,并且能说出对这些艺术的感悟或见解。作文时,如果能根据文章内容或主旨的需要,恰如其分融入你对这些艺术的鉴赏,展示你独特的人生感悟,以这个点为题材,必定会有非同一般的表现。 看过2008年苏州中考满分作文《聆听音乐》精彩片断,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感悟和启迪。

聆听音乐――

阿炳的一生因有了《二泉映月》不再落寞,《二泉映月》的底蕴,也因有了阿炳的执著追求不再平凡。苍穹之下,太湖边上,一位盲人正抚琴独忧,用悲戚的琴声控诉社会的黑暗,怒斥人心的冷漠。《二泉映月》让阿炳没有光彩的眼睛迸发出坚毅与力量。

聆听音乐――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动人一生,也为这精彩音乐增添光彩。聆听着,叫人不禁神往那段凄美的爱情,流连那倾注了太多思念的楼台,迷恋那段幽婉的蝴蝶之舞……回环之余,《梁祝》成了不屈于封建礼教的最强音。

你看,那些耳熟能详的人物以及那些用心血谱就的音乐,在考生娴熟的笔端下缓缓流淌,展示了丰厚的音乐素养,通过音乐的风格、意境,表达独特的人生感受,让人赞叹。不少同学爱京剧,爱越剧,爱湖北大鼓……不仅自己能说会唱,并且能说出对这些艺术的感悟或见解。作文时,如果能根据文章内容或主旨的需要,恰如其分融入你对艺术的鉴赏,展示你独特的人生感悟,那你的作文该会具有怎样的魅力啊!

更为可喜的是,随着素质教育深入开展,《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渗透,学校对音乐、美术的重视,更有京剧走进学校,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广泛接触自己所喜爱的艺术,并且在这个天地里展示自己的才情。

四。具体而微,精描细写

“化大为小”还体现选取某个独特人物、某个特殊事件来写。如是历史人物与事件,或还原再现其历史情境,或挖掘附于其中的意蕴,甚至还可进行文学性再创造。由于写作角度小,因此便于“深耕细作”、精描细写,往往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情识见。

以“交流”为话题。当许多考生还在“学习交流”、“师生交流”、“朋友交流”、“国际文化交流”等大众化角度打转的时候,一考生慧眼独具,选中了“文成和蕃”这段民族交流的佳话,构思精巧,高人一筹。

雄鸡啼破了黑暗,迎来了拂晓,惊醒了梦中佳人。你揉揉惺松睡眼,再次掀起窗帘,你吃惊了:辽阔的草原,一望无垠,小草绿得逼你的眼。你从未看见过这样的世界,于是你知道:从此你将弃轿从骑,你将成为吐蕃一员。一只雄鹰滑过天空,一声呼啸划破宁静,你欣慰地笑了。也许,你并没有想到,你,一个民族的代表,一次义无反顾的交流,将两个民族的血液融为了一体。

历史已将你的前行记入了厚重的笔记。

考生选择“历史长河之中一个匆匆的身影”进行特写,眼光独到,立意深刻,内容紧切话题,角度小而易于驾驭,能充分调动各种文学手法对人物进行精描细写,以生动再现独特的历史情境。先运用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厚厚的城墙”、“叮当作响的马脖上的铃铛”、“呼啦啦飞在头顶的皇旗”,展现文成公主内心的矛盾,既依依惜别又义无反顾;运用环境描写来烘托气氛:与“人流泪”相伴的是风吼、马嘶、车颠,还有孤星明月,这都衬托出孤寂悲凉的气氛,更显其悲壮。

人生感悟短语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完形填空 衔接理论 高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4-0178-02

一、研究背景及对象

完型填空又称综合填空,是高考英语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完形填空部分一般占高考英语卷总分值的20%左右,可以说是学生拿高分的关键。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完型填空的目的是测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由此可知此测试要求考生不但扎实掌握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还要求考生的英语阅读水平从句子提升到语篇层次,具有一定的语篇分析能力。但以往的英语教学仅停留在词汇和句子层面上,即只强调单个题目答案的解释,而未上升到整个语篇这个角度来研究。本次研究选取江苏省2016年英语高考卷的完型填空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分析语篇中考察选项体现的语篇衔接理论,从而显示高中完形填空在教学中应用衔接理论的重要性。

二、研究理论基础

(一) 语篇

广义的“语篇”可以是一个词,如“Help!”“Look!”等,也可以是一句话,还可以是一段话、一篇文章甚至一部小说。是指任何长度、语义完整、一切形式的语言材料。狭义的“语篇”实际上是指书面语的篇章,在教学上所指的“语篇教学”实际上就是“篇章教学”。

(二)衔接

1976年,Halliday(韩礼德)和Hasan(哈桑)夫妇出版了Cohesion in English(英语的衔接)一书,他们将衔接定义为“存在于语篇中并使之成为语篇的意义间的联系”,认为衔接将结构不相关,但在语义上互相依赖的各个成分联成一体。他们还把英语句子的衔接手段分为语法衔接、词汇衔接及语篇连接词。语法衔接包括指称、替代、省略以及动词的时态和语态;词汇衔接包括重现(重复、同义、反义、上下义、互补、搭配);语篇连接词包括连词、连接副词、介词和介词短语。

1. 语法衔接

(1)指称

指称关系是建构语篇的重要手段,需要通过代词、冠词、名词、副词、形容词等与指称对象之间的呼应来衔接语篇。指称可分为两大类:“内部指代”和“外部指代”,“内部指代”指在语篇内部来解释,“外部指代”则指需要到情景中去解释。“内部指代”又分为“回指”(在上文中得到解释)和“下指”(在下文中得到解释)。

(2)替代

替代指的是用替代形式来取代上下文中的某一成分。一般分为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和小句替代这三类。

(3)省略

省略是一种特殊的“0替代”,指的是把语言中的某个成分省去不提,目的是为了避免重复,突出重点信息。和替代一样,省略也分为三种: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和小句省略。

(4)时态和语态

语法衔接的也是时和体的形式。在语篇中,某些动词时和体的前后配合可以在句子之间起到衔接作用。

2. 词汇衔接

词汇衔接是指通过词汇选择在篇章中建立一个贯穿篇章的链条,从而建立篇章的连续性。词汇衔接有两大类:复现和词汇搭配。词的重现指通过词的重复、同义、反义、上下义、互补等关系来使语篇语义连贯。而词汇搭配表示通常出现在同一个语义场的项目同现的现象。

3. 语篇连接词

语篇连接词又称为逻辑联系语,一般包括连词、连接副词、介词、介词短语这四类。

三、完形填空的实例分析

此篇完型填空节选自江苏省2016年高考卷(选项仅选体现衔接理论的),此篇完型类型属于人生感悟类,主要讲的是作者遇到一个改变他的人-Kurth,在Kurth的影响下,他决定改变自己,开始对自己的人生有所计划,并与妻子联合、共同成长。Years ago, a critical event occurred in my life that would change a forever I met Kurt Kampmeir of success Motivation Incorporation for breakfast.While we were(36).Kurt asked me, “ John, what is your (37)for personal growth.”

I must have talked for ten minutes.Kurt (41)patiently.

“You don't have a personal plan for growth, do you?”

And at that moment, I made the(47).I will develop and follow a personal growth plan for my(48).

But more importantly, we made a commitment to (54) together at a couple. From that day on, we learned together, traveled together, and worried together. It was a (55)decision.While too many couples grow apart, we were growing together.

分析w纳如下:

从上表可见,衔接在完形填空语篇中有良好的体现,词汇衔接在其中体现的最多,其次是语法衔接,然后再是语篇连接词。由此可见,词汇仍是英语学习的关键,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单词量,才能在语篇阅读中迅速发现同义词、反义词、互补等等。其次语法也很重要,虽然省略以及时态语态没有在这篇完型填空中体现,但是这也是语篇连贯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教学建议

由上文可见,把语言学习拆分成单独的词汇、语法讲解在完型填空学习中不是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因此教师有意识地将完形填空当成一个语义上连贯的语篇来讲解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在做题时关注衔接手段也有利于他们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能更有逻辑地去理解全文的意思。并且,教师可以根据这三种衔接手段做问题设计,每次完型填空讲解后都让学生自己总结其中衔接手段的用法,这样能够增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下次做题可以更自觉地注意。

同时,教师在讲解完形填空语篇时,应当要求学生多关注语篇的主题句,即一般为全文的首句或者每一段落的首句,因为主题句很可能会包含整篇文章所讲述的主题词,比如上文我们所举的高考卷中的例子,全文首段中的“life”以及“personal life”这几个词就显示了此篇语篇“人生感悟”的主题。所以在完型填空答题过程中,在全面理解主题句的含义之前不要进入下一个句子的阅读。

诚然,光读懂完型填空语篇也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学习语言的本质是将语言当成一种交流的工具,换句话说,就是需要学生能够有大量正确地道的输出,这体现在学生的口语及写作中。因此,教师也应当在写作教学中渗透衔接理论,让学生关注自己所写文章的连贯性,有意识地利用衔接手段使自己的文章读起来更加主题明确、更加有逻辑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完型填空的考察点不仅仅是单个的词、短语或者句子,而是对整个语篇的综合理解。这就要求学生在最基础的词汇语法积累的基础上,能够对完型填空语篇的结构和逻辑关系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我们可以看出在完型填空语篇中,衔接无处不在,因此将衔接理论应用于完型填空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在掌握扎实的词汇、语法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在完型填空语篇教学中,有意识地应用衔接理论,可增强学生对篇章内容和结构的理解,从词汇、句子层面上升到语篇层面,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和综合阅读能力。此外,教师也应将衔接理论贯穿到任何类型的语篇教学中去,尤其是写作教学,让学生们有意识地关注自己文章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 Hasan,R. Cohesion in English[M].Longman Press,1976.

[2]龚金莲.语篇的衔接连贯与完型填空[J].K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107-111.

人生感悟短语范文第3篇

题目:你我走过的日子

要求:①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个(如写诗歌,则不能少于16行);②文中不要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写作点拨

2009年绍兴中考作文题《你我走过的日子》充分体现了彰显个性、表达自我感受的特点,有一种通过自身的经历和故事,引导考生细细体味和了解生活、感受生活乐趣的意图。文题是一个偏正短语,中心语是“日子”,“日子”一词在表示有关时间的意义上有两种含义:一是日期,一个固定的时间;二是时间(指天数),一段时间。文题中的“日子”应指一段时间,所记叙的“日子”应该是“走过的”。 而“走过”非“度过”,这“走”就含有不容易走过来的意思,是很值得回味,很值得珍惜的。“你我”又限制了写作对象,而“你”可指具体的人,譬如父母、老师、同学等;可指抽象的感情,譬如人的一些品格,如坚强、乐观、自信、微笑等;也可以指某物等。这道题选材范围很宽,既可以写小学阶段,又可以写初中阶段。选择的事件可以发生在家庭、学校、社会,内容上可写师生之情、同学之情;可写课堂的学习生活,也可写课外活动、集体生活、文体活动等;可写一起生活过的苦与甜,也可写一起经历的酸与辣。总之,“你我走过的日子”是在与人合作、帮助、关心,同甘共苦、克服困难以至经受挫折才走过来的,在这些日日夜夜中,体会到亲情友情的力量和可贵等等。

《你我走过的日子》虽然是命题作文,但只要仔细审题,写作的空间还是相当大的。命题者虽然要求文体不限,但还是写常见的文体比较好,一般来说,适宜写记叙抒情类的文章,包括诗歌。构思时,可从下面几个方面打开思路:

思路一:“我”与具体的人走过的日子。“我”与长辈走过的日子,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宠爱,给“我”留下一份留恋与怀念;“我”与父母走过的日子,常常能感受到家的温馨,闻到家的气息,听到家的欢笑声;“我”与老师走过的日子,可以感受到恩师的关爱、教导;“我”与同窗走过的日子,感受到的是那份真挚、纯洁的友谊。

思路二:“我”与物走过的日子。譬如写“我”的生活中离不开书籍,书籍怎样伴随自己一路走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写“我”与书同行的故事:由读书有乐趣到读书着了迷,由读书改变了“我”再到好书成了“我”终生的伴侣,抒写“我”与书的深厚感情。 又如采用拟人的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写“我”与动物之间一起走过的美好日子,但现实却是环境遭到了破坏,一起走过的只是成了一种美好的回忆。

思路三:“我”与抽象的感情走过的日子。抽象的感情可以指人的乐观、坚强、自信、微笑等品格,在这种感情的支配下,写自己的人生感悟,会有较多的理性成分。譬如通过“我”减肥的过程和思想感情的变化,可以抒发“我”对做事贵在坚持的感悟。

人生感悟短语范文第4篇

困难挫折是人生必须面对的课题。人只有掌握了应付困难挫折的方法,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走向成功。挫折教育是当代中学生所必须接受的基本教育。中考语文试题近年来也表现出了这种倾向,“苦难挫折”类主题材料成为各省市中考的热点之一,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真题再现】

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

文/包利民

有一年冬天,我和表弟徒步去离村几十里的荒野中抓兔子。在白茫茫的雪野中走了许久,也不见那一行令我们欣喜的印迹。中午的时候,起了暴风雪,漫天的狂风,无边的大雪,甸子上的积雪被风吹得像波涛一样滚动,我和表弟躲在树下,满心的恐慌。

过了近两个小时,风停了,雪也小了,我和表弟忙着往回赶。可走了好一会儿,发现周围仍是无边的雪原,雪虽然没有刚才下得大,可我们的足迹还是很快被湮灭。我们心里一惊,知道是迷了路。本来在冬天很少能在野外迷路,至少有来时的脚印能引领我们回家。可是现在,周围除了雪还是雪,没有路。那些站着的身影,是荒原上稀稀疏疏的树。

每走到一棵树下,表弟便爬上树去向远处张望,可是这么大的暴风雪过后,很难见到村庄的影子,仿佛大地上的印迹都被大雪所埋没。就这样一路走着,心里焦急万分,如果不能找到村庄,到天黑下来,等着我们的就是黑暗与寒冷,无疑是死路一条。我们一边走一边纳闷,平时没觉得甸子这么大,怎么周围的村庄一个都看不见呢?我们本想朝着一个方向走,可是满天风雪,根本无从辨别方向,只好凭着感觉朝某个方向不停地走。

当表弟再一次爬上一棵树时,他大声喊道:“哥,前边的雪地上有个黑点!”我们精神一振,奋力迈着疲惫的双腿向前方走去。有的地方雪极深,一脚踩下去能没掉整条腿,这让我们提心吊胆,怕掉进一些被雪填平的深坑里,这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速度。表弟一次次地上树,我们离着那个黑点也越来越近,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了。

终于走到了那个黑点所处的位置,却发现原来是一口极深的水井。表弟失望至极,我心里忽然一动,说:“既然这里有井,附近一定有村子!”表弟闻言又来了精神,飞快地爬上一棵最高的树,观望良久,忽然大喊:“哥,我看见那边有一缕缕的烟,可能是个村子!”我们立刻向那边出发。当时已是傍晚,表弟看到的烟定是村庄的炊烟。又走了近一个小时,一个村子真的出现在视野里。天已擦黑,那一刻,我们都躺到雪地上,大口地喘着气,放下了心中的巨石。

到了那个村子,我们在老乡家休息了一会儿,便抄近路回到了家,才几里路的距离。想起来真是后怕,如果没有那眼水井,我们也许真的会把命丢在无边的雪野之上。当然内心也很震惊,那么猛烈的暴风雪,竟然封不住一个小小的井口!

许多年以后,当我再次回想往事,心中忽然就多了一份感悟。如果把人心当成一眼水井,那么就算生命中的风雪再大,也无法锁住心里的热情。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能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带来希望!

(选自《联谊报》,有改动)

1.结合全文,说说以“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为题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提示,填充括号。

情节:突遇暴雪( ① )发现黑点( ② )发现村庄

心理:( ③ )焦急万分( ④ )失望之极放下心来

3.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

①那些站着的身影,是荒原上稀稀疏疏的树。(从修辞的角度说说这句话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表弟一次次地上树,我们离着那个黑点也越来越近,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了。(分别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五段画线句子中的“真的”一词包含着丰富的心理活动,请以第一人称写出来。(4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水井”一词表意丰富,请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即使有再大的困难,只要心中有希望,脚下不停步,就可能实现人生的目标。你有类似的感悟吗?请结合自身经历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题)

【名师解读】

答题策略:

第1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解答时,要将文章标题和文章的主旨结合起来,分析出标题中词语“大雪”“封不住”的含义,进而体会其对表达文章主旨的作用。

第2题考查学生感知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时,要理清故事情节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概括时,要尽量参照示例部分的语言形式,即使用四字短语。

第3题考查学生赏析语言的能力。要根据题目中括号内的提示确定好赏析角度,同时结合语境,从内容与情节的发展等角度做出正确的赏析。句①要先判断出其使用的修辞手法,再分析其对表达意思所产生的作用。句②的词语为数量词,要体会其对数字的限制作用和表意功能。

第4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要进入故事情节设身处地地进行思考,想象出当时的情形和内心活动,并用第一人称简要地写出来。

第5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结合句子体会词语的本义、含义及比喻义。

第6题考查学生的延伸拓展能力。审题后结合文章的主旨,特别是题干中的话语,回忆自身的相关事例,再选择印象最深、感悟最深的一件事简要写出自己的感受。

错答探因:

上述真题中第1、2、4、6题失分较多。

第1题失分的原因主要有:没有说出“大雪”一词的比喻义;没有揭示出标题与文章主旨之间的关系。

第2题失分的原因主要有:没有把握情节发展的过程;没有准确地进行概括;没有运用四字短语概括。

第4题失分的原因主要有:没有运用第一人称的口吻;没有将当时的惊喜之情表达出来。

第6题失分呈现为以下情况:只是简单回答有或没有类似的感悟,没有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只是简单叙事,缺少适当的评论。

【读写联通】

如何提升文章深度,使文章情理交融?本文有两点可借鉴:

以事说理,事清理明。文章通过记述“我”和表弟在雪野中凭借着坚持和智慧终于安全返回的经过,得到了“如果把人心当成一眼水井,那么就算生命中的风雪再大,也无法锁住心里的热情”的人生感悟。叙事清楚,感悟自然深刻。理随事显,新颖、独特、深邃的生活哲思既显示了作者过人的睿智,又提升了文章的思想深度。

人生感悟短语范文第5篇

(阅读材料略,参见本期P27)

细读全文,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你怎样正确理解作者反复强调的“年轻时就要去远方”的观点。

失误展示

从考生应试的情况来看,在解答这道题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失误:①浅尝辄止。不及其余。有同学仅认为作者反复强调“年轻时就要去远方”是因为“年轻人有青春的朝气和充沛的精力”,而没有结合文本做更全面、更深层的思考;

②偏离题意。缺乏个性。有同学作答时,只是从选文中摘抄语句,如只有年轻时去远方。才会拥有充满泰戈尔童话般的经历和收益,那不仅是他书写在心灵中的诗句,也是你镌刻在生命里的年轮,而没能“结合自己的认识”来阐明见解:

③层次不清。语言嗦。有同学在表述自己的理解时,不能做到有理有据、由感性到理性,更为普遍的失误是作答的语言不够准确、简洁和流畅,甚至还有语病。

问题辨析

以上失误的出现,其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思想上没有足够的重视。因为这类试题的答案一般都是开放的,即不设统一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算对,所以有的同学错误地认为只要作答。就能得分,这样答题时自然就缺少了慎重思考、精益求精的态度;

其次是文章没有真正读懂。有相当多的同学在应试时养成了“缘题读文”的不良习惯,即题目涉及到哪部分文字,就读哪部分,一般都不屑去通读全文。然而,这类试题恰恰是对文章深度阅读能力的考查。可以想见,如果对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倾向等没有准确的理解和把握,甚至连文章都没能认真读完。怎么可能获得真切的感悟,并作出独到的评价呢?

第三是语言表达能力低下。一般说来,这类试题的答案文字量比较多,要用几句话或一个完整的语段来加以回答。尤其是在评分时,也往往是按层次、要点判分的。因此,对那些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同学来说,即使对文章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也会因语言表达的欠缺而失分。

答题指导

这类试题主要考查对作品的阅读感悟及评价能力,它要求同学们不仅了解文章写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而且还要能够读出自己的感悟和见解。因此,其综合性强,能力层级高,对大多数同学来说,应该是有一定难度的。虽然有点难,但它终归是中考题,是每一个初中生的语文能力所及的,只要充满自信,认真读文,慎审题意,准确表述,就一定能作出满意的回答。

具体地说,作答时一般要遵循以下思路和方法: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无论时间有多紧,一定要先通览全文,至少大致了解文章的结构、脉络及大意,并概括文章的主题,辨明作者倾注在文章中的观点和态度。这是答好题的前提。

其次要审读题干,明确题意。这是答好题的关键。这类试题在要求对文章的思想内容或观点态度进行评价感悟时,往往都会设置一些如“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自己的认识”“选择其中一点”等限制,作答时一定要明确这些要求,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答案的准确率。

第三要精心组织语言,完美表达。一要梳理出答案的各个要点,并理清这些要点之间的关系,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层次分明;二要用完整的语句,而切忌用“词”或“短语”的形式作答。并且要力求做到语言准确流畅、简洁明了。譬如以上试题,不仿这样作答:我认为作者在文中反复强调“年轻时就要去远方”意在告诉我们:年轻人有胆略和勇气,有年轻的身体和想象力,具备去远方的主客观条件。只有趁着年轻时去远方。才能收获终身受用的宝贵财富,为将来留下难忘的值得欣慰的回忆。同时,年轻时去远方,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学习更多的知识,磨练坚强的意志,不能只凭意气用事,盲目闯荡。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如果题目对答案有具体字数的要求,务必注意不能突破规定字数,否则会被扣分。

实战演练

(2010年江苏常州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12分)

但丁帕目光

赵丽宏

①暮色降临,那些曲折的街道和小巷顿时更显得幽深。眼看天色一点点幽暗,站在街口,那些古老楼房迎面压下来,遮住了窥探的视线。黄昏的佛罗伦萨,在一个外来者的眼里,显得无比神秘。

②走过一条狭窄的小路时,陪我的意大利朋友轻声说:“但丁,他在这里住过。”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是一座很普通的临街小楼,看上去已经歪歪斜斜,门口挂着一盏方形风灯,灯不亮,闪烁着昏黄的光。给人的感觉,这光芒也是古老的。六百多年岁月,都浓缩在这幽暗的灯光中。

③走在古老的石头街道上,很自然地产生这样的念头:这就是但丁当年走过的路。一条普通的小路,走出非凡的人生。1302年,但丁35岁,那一年,他遭到权贵的迫害。被当政者宣布终生流放,永远不准返回佛罗伦萨。这样的遭遇,对一般人也许是沉沦和毁灭,然而对但丁,这却是一个伟大的开端。

④但丁从此开始流亡生活。他说:“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离开佛罗伦萨,他旅行,观察,思考,游遍了意大利,认识了社会各阶层的人物。他每天都在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国家的命运和人类的前途。他没有想到,告别故乡,就成了永远的游子,在他活着的时候,竟然再没有机会重返佛罗伦萨。晚年的但丁,定居于古城拉韦纳,将一生的经历和思考,倾注于《神曲》的创作。一个游子,客居他乡,心含着愁苦,也怀着憧憬,用鹅毛笔写出一行行奇妙的诗句。但丁在诗中梦游地狱、炼狱,历经千难万险。最后抵达天堂。其惊人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思想,前无古人。但丁说过他写《神曲》的目的是“要使生活在这一世界的人们摆脱悲惨的遭遇,把他们引到幸福的境地”,他是为爱和理想而创作。

⑤我来到但丁广场时,天已经落黑,下起了小雨。空旷的广场上不见人影,圣十字教堂孤独地站在微雨迷蒙的夜色里。教堂已经关门,我只能站在门口沉思默想。在这座教堂里,埋葬着佛罗伦萨历代的主教和显赫的权贵。但丁的墓碑,在教堂的入口处,只是块普通的石碑,上面刻着诗人的姓名和生卒年月。然而,到这里的人们。大多只为但丁而来,为他的《神曲》而来。这应了李白诗句的意境:“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⑥教堂大门的左侧,有一尊高大的大理石雕像,是但丁的立像。台基上,刻着诗人的姓名。台基的两边,是两头大理石狮子,威严地护卫在主人的脚下。但丁穿着宽大的长袍,伫立在精致的台基上。诗人的目光,一如他故居前那尊铜像。忧郁而深邃,俯视着夜色迷茫的大地。

1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文章以“但丁的目光”为线索,采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回忆了但丁的经历,痛斥了权贵对但丁的迫害。

B 第②段的景物描写,着力渲染一种抑郁的气氛,为下文写但丁凄凉的经历奠定感情基调,这与第①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不相同的。

C 本文将游记穿插在人物介绍中,写法新颖,独具特色;语言华美,充满哲理。

D 但丁取得非凡成就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曲折的人生丰富了他的创作题材和创作形式。

2 文章第③段末尾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伟大的开端”?(3分)

3 文章的标题为“但丁的目光”,请说说“目光”的特征和具体含义。(3分)

4 第⑤段末尾作者引用李白评价屈原的诗句有何意图?请认真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本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写一句不超过30个字的包含哲理的人生感悟。(4分)

链接1:因为对电影的痴迷,王宝强8岁上少林寺拜师学艺,14岁只身闯荡北京,成为北漂一族。很多人因生活得不到保障而纷纷退却时,王宝强留了下来。他夜宿街头,啃冷馍,喝冷水,每天到片场等待……16岁时被导演李扬挑中,从此成为著名的影星,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链接2:曼德拉出生于南非大酋长家庭,却“以一个战士的名义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为反对白人政府的种族隔离政策,坚持民族解放斗争,他历经坎坷,饱受27年的牢狱之苦。1994年,斗争取得最终胜利,曼德拉成为南非首任黑人总统。曼德拉还担任过非国大主席,并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

(1)引用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生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B(2分。A以游踪为线索;“痛斥了权贵对但丁的迫害”应为“颂扬了但丁的丰功伟绩”。C是将“人物介绍”穿插在“游记”中,“语言华美”错,本文语言质朴。D最主要的原因是但丁深邃的思想,即追求知识和美德,为爱和理想而创作)

2 他从此可以开始自由地追求知识和美德;(1分)从此可以开始旅行、观察、思考,游历意大利,认识社会各阶层的人物,(1分)为他将一生的经历和思考倾注于《神曲》的创作作了充分的准备。(1分)(只答“为爱和理想而创作”得1分)

3 特征:忧郁而深邃。(1分)

含义:忧郁,但丁对世界人民没有摆脱悲惨的遭遇,心含愁苦;(答“指但丁流亡、客居他乡。内心愁苦”亦可)(1分)深邃,但丁因思考生命的意义、国家的命运和人类的前途而流露出的精神、气质等。(1分)

(共3分。特征1分,含义2分。意对即可)

4 (1)告诉读者但丁虽出身卑微,命运坎坷,但写成《神曲》,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流芳百世,表达了作者对但丁的赞美和敬仰之情。(2分)

(2)无统一答案,共2分。应包含以下要素:明确的目标(信念、追求等)、顽强的毅力(执著的努力、奋斗等)、人生的价值等。要素不全、超过字数酌扣。

2 分答案示例:

①执著的信念、顽强的拼搏浇灌出缤纷的生命之花。

②用自己的脚在路上踩下脚印的人,会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路。

③坚定前行,为大众利益不懈奋斗的人,历史会记住他们。

1分答案示例:

生命因坚强而美丽:生命的光辉在于坠落后能再度崛起。

0分答案示例:

人生感悟短语范文第6篇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汉字的姿态,让人浮想联翩;汉字的意蕴,让人回味无穷。书写汉字,是塑造生命姿态的过程;品读汉字,是品读人生真谛的过程;研究汉字,是领悟传统文化内涵的过程。总有那么一个字,让你想起一段动人的经历,有所感悟;总有那么一个字,让你学会思考人生的要义,受益终身。

请以“我心中最重的那个字”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思路点拨:

材料提示了作文内容:可以从关注汉字的外形、汉字的内涵、汉字的书写等方面入手,要对汉字所揭示的文化内涵、启示的人生态度、处事原则等内容有所思考,有所领悟。

按文题要求:“我”——强调是自己的感受,是自己的思考;“最重的”——可以理解为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思考最深的、在心中的分量最重的等等;“那个字”——可以自由选择汉字,但只能选一个汉字,而不是多个汉字,更不是一个词语;“心中最重的”——作文要有层次感,能由浅入深、由表入里,且涉及到人生感悟和深层思考,凸显“那个字”之于自己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材料暗示了本文题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还可以写散文。

记叙文:可以写一段识字或写字或理解某个字内涵的经历,要写出在这个过程中的思考和体悟。要求叙述过程完整,条理清晰,描写生动。

议论文:要谈出对这一个汉字的看法,如它对自己有怎样的启迪,或者自己对它有怎样的思考。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典型,有说服力,论证清晰。

散文:要指出这个汉字的内涵,谈出自己对这个汉字的感悟。要求有贯串始终的线索,做到“形散神不散”。

其他文体或形式的文章根据文题对内容的基本要求酌情处理,重点放在对汉字的感悟和思考上。

【张婷婷/供稿】

二、半命题作文

1.十五六岁,正值花季。我们率真,我们自信,我们积极进取,我们充满希望。当岁月轻轻从指尖滑过,许多往事便渐渐弥散在如沙漏般的光阴里面。我们开始明白,生活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笑,有忧伤,还有约定……

请以“我和 有个约定”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请把题目补充完整(提示:可填人、事、物、景、某个地名等),篇幅不得少于600字;②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想象丰富,结构新颖;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思路点拨:

(1)拟题。写作时,首先就要细心审读写作要求,正确理解半命题作文“另一半”提示所包蕴的全部信息与内涵。“我和 有个约定”显然限定了写作的对象;导入语则分别从生活的滋味和感受等方面提示了写作的内容及范围。据此,我们要把文题补充完整。所选题目为:“我和妈妈有个约定”“我和老师有个约定”“我和朋友有个约定”“我和语文有个约定”“我和快乐有个约定”等。

(2)选材。文题“我和 有个约定”,显然是写生活的滋味和感受,“约定”是题眼。识别题眼是审题,然后要精选材料。众所周知,我们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记自己熟悉的事,谈自己熟悉的问题,才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才能写出内容充实、重点突出的好文章来。所以精选材就是回顾自己的生活储存,选取个人感受最深的材料。

(3)立意。写作本文,同学们可以从自己的切身体会出发,表达自己对“约定”的理解,“约定”是个人在生活中所应抱有的一种态度和精神;可以先写自己在生活过程中的一个约定,着重表现当时的精神状态和经验体会,最后明确总结出自己对“约定”的理解和认识。

【杨秀茂/供稿】

2.商人说“最好的东西是利润”;画家说“最好的东西是色彩”;囚犯说“最好的东西是自由”;母亲说“最好的东西是孩子”……

是啊,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喜欢最好的东西。请以“最好的是 ”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后再作文;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

对于初中生来说,“最好的”东西是什么呢?这就是出题者想让我们思考的问题。写这个题目,首先要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把题目补充完整。补题前先问问自己:我喜欢哪些东西?它们中最好的是哪一种?横线上应该补充一个名词或者名词短语。如:“最好的是锐足牌运动鞋”——穿的方面;“最好的是粗茶淡饭”——吃的方面;“最好的是小狗欢欢”——饲养的动物方面。还可以这样构思:从教育方式角度思考——“最好的是自我教育”;从家庭成员中思考——“最好的是妈妈”;从游览过的地方思考——“最好的是桂林山水”。还可以从虚的方面构思:“最好的是温暖的亲情”“最好的是善良的品德”等。

文体没有限制。可以写成说明文,如“最好的是电油两用三轮车”,在文章中向大家介绍一种新型三轮车,它的原理是什么,配置怎样,优点怎样,有几种型号等等;可以写成记叙文,如“最好的是小狗欢欢”这个题目,就写自己家几次养狗的经历,小狗欢欢是怎样成为最讨人喜欢的家庭成员的,它在哪些方面最讨人喜欢,文章中要写出你与小狗欢欢之间建立的真挚感情;也可以写成议论文。如“最好的是诚信的品德”,就可以针对有些商贩唯利是图不讲诚信的现象,指出讲诚信是做人之本,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论述诚信的重要,不讲诚信的害处。

【滕星晨/供稿】

3.穿越

“穿越”,就是“穿过”“经过”的意思;后来演变为“穿越时间和空间”的简称。通俗的是指某人物因为某原因,经过某过程(也可以无原因无过程),从所在时空穿越到另一时空发生的事件中。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文,字数在600字左右。

思路点拨:

思路一:按“穿越”的本意构思一篇记叙文,如记叙某一次旅行探险中穿越深山老林、穿越大峡谷等事件。

思路二:写成想象类作文。畅想现代人穿越时空,来到远古时代或古人穿越时空来到现实世界,由于认识差别带来的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

人生感悟短语范文第7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目标设置;赤壁赋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学目标的本质是对学习结果的预期,学习结果的分类是教学目标分类的依据。设计语文教学目标既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首要环节,也是语文教师的常规工作。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合理与否,既对整个语文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益起决定性的影响,也是衡量一个语文教师设计能力的重要标尺。本文以《赤壁赋》一课的教学为例,选取两位教师设计的不同教学目标加以分析比较,指出异同点、不足之处及改进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规定了语文课程目标。根据国内学者的观点,一般具体体现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认知策略目标和情感目标”。“除了要遵循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分类的规定,语文文言文教学目标的设置还要遵循以下几点:1.确定文言文教学目标的核心;2.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的层级;3.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的序列”。

《赤壁赋》是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中的一课,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山水游记类散文。单元教学目标要求,不但要欣赏其中描绘的自然风光,还要联系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品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旨趣。反复阅读篇章,体会其中的节奏、语气和韵味,养成良好的文言语感;体验古人徜徉山水、感悟人生的情趣,培养学生对自然之美的感受能力。

现代语文课程理论认为,语文教学目标设置的重点应该放在听、说、读、写技能和认知策略上。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两位教师对于这篇课文所作的教学目标设计,看看他们是否符合以上几点要求。

例一:

教学目标:1.掌握积累“既望、属、如、泓、倚、愀、危、缪、赋、卒、曾”等词。积累“清风徐来,白露横江,如泣如诉,月明星稀,沧海一粟”等短语及状语后置等特殊句式。

2.理解文中作者对人生意义的议论,体味作者旷达乐观的情怀。

3.培养学生学习本文写景与议理、抒情相结合的方式,体会本文写景状物用语之妙和语言极富哲理音韵和谐的特点。

例二:

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的感情变化,理解作者月夜泛舟赤壁而触发的情思,体会通过主客问答手法所表现的旷达乐观的情怀。

2.熟读课文,学习景、情、理交融的写作手法。

一、不同之处:

教例一中的教学目标1抓住了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即重视对文言词语、句式的积累掌握。而例二的教学目标中则完全没有提及文言词语及句式的掌握,未能抓住文言文教学的重点。

二、相同之处:

二者语文教学目标的核心较为明确,目标设置符合基本的目标要求,重视学生阅读与鉴赏技能的训练,注重引导学生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教例一中的教学目标2和教例二中的教学目标1都明确了体味作者旷达乐观的情怀目标要求,注重培养学生品味语言,培养文言语感的能力。

三、不足之处:

1.层级关系不够明确。本单元主要学习山水游记类散文,单元教学目标要求,不但要欣赏其中描绘的自然风光,还要联系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品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旨趣,在这一方面两个例子中的教学目标都有涉及,较好的体现了单元教学目标的要求。但“反复阅读篇章,体会其中的节奏、语气和韵味,养成良好的文言语感”这一要求未能体现。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持之以恒地诵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能够增强语感,促进理解,对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大有裨益。例一中的教学目标未对学生诵读文章作出要求,未能很好的体验单元目标要求。在“体验古人徜徉山水、感悟人生的情趣,培养学生对自然之美的感受能力”单元目标要求方面,两个例子中的目标要求都未作出具体的表述,在这一层面未能很好地处理好目标层级关系。

2.陈述目标时措辞不够明确具体。教例一中的目标2的“理解”、“体味”和目标3中的“培养”、“体会”;教例二中目标1中的“把握”,这些抽象笼统的词语,是导致语文教学目标陈述含糊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在描述教学目标时应尽量避免使用这些模糊的语言,而选择运用操作性强诸如“区分、概括”等具体可将预期学习结果表述出来的词语。

3.个别目标的层次不清。例如教例二中目标3“培养学生学习本文写景与议理、抒情相结合的方式,体会本文写景状物用语之妙和语言极富哲理音韵和谐的特点。”这种表述没有明确规定是去让学生先体会本文写景状物用语之妙和语言极富哲理音韵和谐的特点还是先学习写景与议理、抒情相结合的方式,这就使教学实际中的听说读写技能所蕴含的概念和规定在层次上显得模糊紊乱。

4.教例一还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即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准”。我们可以在目标3中发现这样一个字眼――“培养”。这个措辞是对“教”的规定,反映的是教师“教”的主观愿望和结果,这种目标定位,不仅导致陈述的教学目标与自身的本质相背离,而且易于使人产生模糊的认识,不能反映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

通过对上述两个教例的分析,我们知道了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即定位不准、要求不明、层次不清以及措辞不够明确具体。因此为了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就要在体现四个分类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认知策略目标、情感目标)的基础上,避免出现以上这些问题。

针对上述不足加以改进,我认为《赤壁赋》这一课比较合理的教学目标应该是:

1.积累生字新词和状语后置等特殊句式。

2.欣赏作者描绘的赤壁夜景,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概括作者的人生感悟。

3.阐明本文写景状物用语之妙和语言极富哲理音韵和谐的特点,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4.背诵课文,能说出蕴含其中的山水文化,阐明自己对自然之美的感受。

参考文献:

[1]何更生.新课程语文怎么教[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白雪梅.《赤壁赋教学》设计[J].陕西教育,2001(Z1).

人生感悟短语范文第8篇

一、实例分析近年来的命题特点及趋势

纵观这几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部分,命题呈现以下特点。

说明文阅读命题特点及趋势:1.逐渐弱化从文体知识角度命题。如:直接考说明的对象是什么?说明的方法有哪几种?说明的顺序是什么?这种题型基本已没有。取而代之的是:这个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或考查语言准确,注意表示修饰限制等作用的词语。2.加强对文章内容整体理解能力的考查。注重筛选、提取、概括文中重要信息能力的考查。如:2012年试题说明文《“毒胶囊”有多毒》中:说说如何鉴别“毒胶囊”?3.增加开放性试题。如:2012年试题说明文《“毒胶囊”有多毒》中:根据文意,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理性对待胶囊类药品?

议论文阅读命题特点及趋势:选文大多是文质兼美、充满思辩色彩、阐释人生哲理的短文。将增加一个选择题。内容为:关键信息的筛选、要点的归纳概括、关键语句的理解、语言特点的体会等。考查的重点一般放在提取论点、分析论证思路、探讨论据与论点的关系和对作者的人生感悟上,以开放性试题见多,结合生活体验谈对选文某一观点的理解。如2013年试题《怎样让幸福来敲门》,问题:谈谈为什么“同样的生活水平,有的人会觉得甜蜜、幸福;而有的人却感到失落、痛苦”?考的就是考生阅读后对人生的感悟,对生活态度和幸福的认识和重新的定义。

散文的阅读命题特点及趋势:选取的都是名家具有强烈的人文气息的文章。如2011年的是美国作家比恩的作品《旧餐桌上的美好时光》,2012年的中国作家常跃强的《淡淡的深情》,2013年凌鼎年《天使儿》,这些文章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完美。考查几种能力:对主要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对写法的分析能力,对语言的品析能力,对文章的主旨的把握和感悟能力。考查初步欣赏作品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如2012年《淡淡的深情》中13题通过选择题形式考查了作品思想意蕴、形象以及写作技巧与艺术特色的初步鉴赏;2013年《天使儿》中16题考查了对内容理解和概括能力。

二、不同文体的解题技巧

1. 说明文

考查内容为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 (1)考查对说明事物的特征的把握。答题方法:尽量从原文中找原词原句作答,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2)考查对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及作用的把握。常见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等。常见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3)考查对段意概括的把握。解题方法:找中心句,结合特征进行概括。(4)考查对语言准确性的把握。问题形式一般为:加点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答案形式为:不能删,这个词的意思是……,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上加以限制说明,删掉后意思变为……,与实际不符、不符合原意、不准确。这个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 议论文

(1)找论点的方法。可以从以下三种情况判断:是否开门见山提出论点,是否用问题引出论点,是否用名言引出论点。(2)论据考点:一般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事例和数据;道理论据包括名言警句、谚语格言以及作者的说理分析。此考点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答题思路是:作者为了证明某个观点,首先使用某某论据,然后对某某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该观点。(3)论证方法及作用的答题思路:中考要求掌握的有以下四种:举例论证。格式:举某某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道理论证。答题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论证了某个观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比喻论证。格式:将……比作……,证明了某个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对比论证。格式:将……和……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3. 散文

以2012年中考《淡淡的深情》为例。

(1)选择题。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中“没事了,往后这是没事了”一句,一方面表明了父亲为“我”感到骄傲,同时也为第7段写“我”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作了铺垫。 B.第4段中母亲化“打”为“拍”的动作,看似漫不经心,但母亲的爱子之心却表露无遗。这样的细节描写在文中多出可见。 C.本文在选材上最大的特点是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赋予那些普通的事情以深刻的含义以小见大、平中见奇。 D.本文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典雅华丽的词语作者以发自肺腑的深情为平淡的母亲抒写了一首朴素感人的赞歌。

技巧:这道题考查了考生散文的基础知识 。因此,学生必须熟记散文的基础知识。如: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理清结构,了解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对比、以小见大、先抑后扬、前后呼应,以及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等表现手法,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等表达方式,学会鉴赏、评价文章的优劣得失等。

(2)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将生活中平常事情串联在一起的?

②文中儿子对母爱的体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技巧:①怎样找线索。线索有的是标题,有的是开头一句话,有的是文章中反复出现的短语或句子。线索有以时间为线的;有以人物活动为线的;有以情感为线的;有以事物为线的等。②审清问题,确定答题区域。看清命题人问了哪些方面的问题,各个问题涉及哪些知识,在文中的哪些段落寻求答案,即确定答题区域。根据答题区域,精读文本,勾画关键语句。

(3)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两处,并作简要的分析。

答题格式:文中把……和……对比,突出了……,更好地表现……的主题。

(4)文章结尾“这是平静水面下深处的激流啊”这句话饱含深意,其中“平静的水面”和“深处的激流”各指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词句欣赏要运用一定的句式答题,以确保语言的有序、流畅与准确。往往可以用的格式:“我认为……美在……它表现了……”“……指的是……”、“……写得好,它点出了……”这样的句式来表述。经常会用到的词语有:生动地、形象地、具体地、表达了、表现了、抒发了等。

人生感悟短语范文第9篇

关键词:文章体式;文体;结构;章法;语体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1A-0063-05

20世纪60年代,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之中小学语文课本。当时想法,口头为语,笔下为文,合成一词,就称‘语文’。自此推想,似以语言文章为较切。文谓文字,似指一个个的字,不甚惬当。文谓文学,又不能包容文学以外之文章。”[1]叶老的意思很明确,“语文”的含义,“以语言文章为较切”。袁枚等人主编的《中学语文教学新论》认为,“中学语文教学要以文章为主,文学为辅”。程少堂老师语文味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时强调“一语三文”:语言是其中的基点和中心点,文学是美点,文化是亮点,文章则是重点。何谓“文章”?叶圣陶的观点是“文章是抒述作者意思、情感的东西”。文章学指出,文章是反映客观事物和主观情思的组成篇章的书面语言。体式是文章定型之后的样式,文章体式是文章文体、结构、技法、语体等多种形式因素综合表现。[2]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破译“文章体式”,以期有效对话教学文本。

一、抓住“这一个”文体特性

文章文体是指独立成篇的文本体裁(样式),是文本构成的规格和模式,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反映了文本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特点,属于形式范畴。基础教育中的语文教学文本体式主要分为叙述体、议论体、说明体、应用体。文学性文章则分为诗歌、散文、戏剧、小说四大文学样式。文体既有“这一类”的共性特征,又有“这一个”个性特征。文体特征是作者“感知和理解世界的一种内在图示”的反映,是文章言语形式的外部标志。

王荣生教授说过,阅读是对某一种特定体式、特定文本的理解、解释、体验、感受,阅读是一种文体思维。他认为,文本解读要“以文本体式为依据确定教学内容”,就是按照散文的方式去阅读散文,按照小说的方式去阅读小说,按照戏剧的方式去欣赏戏剧等等。只有从文体着眼,才能准确、深刻地解读文本细节,领悟文本言语的丰富内涵。而有的教师教童话作品,却和分析小说一样,仍是人物形象、叙事结构、主题思想的讲解等,混淆甚至漠视文体,把童话教成小说。

教学文本内容的确定不是建立在“是什么”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思考“怎样表现”和“为什么这样表现”的基础上,而这一切的基础是由教师的文体意识和教材意识决定的,因此,要依据文体特性正确地选择教学内容,灵活地处理教材,适切地设计教学。如教学《阿房宫赋》,依据教材编者的意图,教学重点是学习这篇赋的言语形式。凸显“赋”的文体意识,理解这篇赋的表现方式才是文本教学的主要内容,而不是在课上让学生从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或段落来讨论印证作者之“意”:一是这篇赋中作者表现了什么,二是作者写这篇赋的目的是什么。[3]如果整堂课学生都在忙于找句子找段落说理由,就是“漠视文体,忽视教材”,最终必将远离真正的语文教学。

文体特性就是“这一文体”所具有的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独有特征。因此,面对每一篇具体的文章,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可以快捷地“套”出文体特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掌握一类文体解读方法的基础上对每一篇文章的文体进行个性化的解读。[4]紧扣住“文体的内在规定性”,努力开掘文本样式个性的特征,既要关注“这一类”,又要把握“这一个”,使得教学文本对话科学而又高效。

二、撬动文章结构形式

目前阅读教学有一个很“人文”的现象,即在文本解读过程中,老师经常这样引导学生:你觉得文中的哪些词、哪些句子写得好?请找出来赏析。或者是:请你用以下这样的句子来表述:“文中( )很美,美在( )”。然后学生或自主或合作,这一段那一句,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看似满篇都赏析到了,实则把一篇好端端的文章弄得零零碎碎,七零八落。这样的课堂有时看似很自由活跃,但学生对于文章结构思路的整体把握不见了。这种文本教学的一个不良后果是:学生篇章结构能力弱化,文章思路与逻辑混乱,语言流畅性连贯性差。[5]

结构是解读文章的枢纽,读者如能发现作者结构的机枢,则文章的内容和技法、作者的思想和用意便昭然若揭。撬动文章结构,重新组合段落,引导学生理解布局谋篇的精巧,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发现结构之美,察看作者言语行为的“骨骼”、动机层进的过程继而体悟言语意图达成效果,这也是有效对话文本一种形式。如教学《三峡》一课,设计如下问题:

有山有水,才可能形成“峡”。文章第一段写过“山”之后,再写“水”,作者为何不按季节之前后而写呢?比较下面几种结构顺序:

第一组:①至于夏水襄陵,沿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t多生怪柏……③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第二组: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t多生怪柏……③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①至于夏水襄陵,沿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第三组:①至于夏水襄陵,沿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③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t多生怪柏……

主旨是文章结构的出发点和归宿。第一组侧重写三峡水的奔放美,清悠美,凄婉美,表现“山水虽佳,可世上犹有劳贫”的思想感情(凄美)。第二组侧重写三峡水势的奔放美(壮美)。第三组侧重写三峡水的无限趣味(秀美)。文章为何如此“谋篇布势”?作者为官刚正,得罪权贵,被小人诬陷为“威猛为治”,身陷“酷吏”之门,怎不叫他深感世态凄凉?而这种慨叹也许只有通过渔者传达出来,才更具审美性与文学性。首先,渔者与江水形成一种和谐的画面美――“烟销日出不见人,G乃一声山水绿”。其次,渔翁在古典文化中是一种自由高洁的文化符号,他们大多因遭遇挫折而看透世事,从而希望过一种“侣鱼虾而友麋鹿”般超凡脱俗的生活。所以,作者借渔歌传达出的也许既有对秋峡凄美的映衬,又有对渔翁或自身命运的无奈!虽说是节选,卒章显志,一目了然。结构是表达文章主旨和内容的形式,结构文章的过程就是表达主旨的过程。

以作者或读者的心理活动和习惯为序的“心理型”结构类型,相比较以文章事料客体的时间推移和空间变易为顺序的“时空型”和以事物或事理之间的逻辑关系为序的“事理型”,由于多表现在抒情类文章上,因此,找准主旨句(情感句),对于理解思路的连贯很重要。在诗歌《在山的那边》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理解作者感情,在学生熟读文本之后,笔者提问:对于第二节开头“是用信念凝成的海”主旨句的位置,你有什么意见吗?学生讨论后明确:从意脉上讲,诗中出现三个“海”:山那边自然的“海”,用信念凝成的“海”,“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的“海”。感情逐层深入,意象渐成佳境。诗句“是用信念凝成的海”这一人生感悟,不宜出现在“妈妈,那个海呢?”疑问之后。因为“信念”的形成是在“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之后。“信念”是雪白海潮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我枯干心灵的“花朵”,而不是“从小飘来的种子”。所以,主旨句应往后放。第一诗节最后一句“在山的那边,是海吗?”写爬山寻找行动失败后反思,既是反问妈妈,也是质问自己。而第二节的开头一句“在山的那边,是海!”作为反思的初步成果,既呼应了前一句,也为后面“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点亮了航标灯,写出人生感悟成长的过程,还为下面“在山的那边,是海吗?”形成思考作铺垫,更为最后诗人喷薄而出的人生感悟、坚定信念――“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蓄势张本,升华情感。因此,“是用信念凝成的海”一句宜放在后面诗句“是的”之后,“人们啊,请相信――”另起一行。这样为读者留下思维和情感的空间,从而使情感结构充满张力。[6]

文章的结构之本是思路。叶圣陶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语文教学二十二韵》)讲的就是阅读要抓住反映作者思路的文章结构深入到作者构思中去。思路与文章结构的语表形式之间有相应关系,作者头脑中的思路依靠“一句一句,一段一段”的语言材料表达出来,便转换成文章的结构形式。所以关注言语形式,能更好厘清作者的思路。教学《大自然的语言》时,为了辨识主体部分说明顺序,笔者设计问题:说明主体部分,前三点分别用“第一”“第二”“第三”标明,第四点却不用“第四”而用“此外”标明,这是为什么?学生讨论后明确:前三个是“同类项”,第四点是与之不同类的。前三个属于空间因素,第四个属于时间因素。正因为第四点与前三个不同类,所以用“此外”来点开,――如果用“第四”,则起不到分隔的作用。剖析一词一句,便明白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

叶圣陶在《谈语法修辞》一文中指出:“要把作者的思路摸清楚,先要看一句跟一句怎样联系,再来看段,一段跟一段怎样联系,一段一段清楚了,全篇文章也就清楚了。”文章结构的过程和结构的形式,从整体上,最恰当地记录了作者思维程序和思维成果,文章作品即是用书面语言固化的思维结晶,思维的明晰性、条理性、逻辑性、形象性决定着文章的准确性、层次性、周密性、生动性。因此,恰切地撬动文章结构形式,训练学生形象思维力和抽象思维力,进而发展和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就抓住了文本教学智能训练的本质方面。

三、破译文章章法技巧

针对传统语文教学偏重和依赖个人的吟诵感悟、体验领会,夏D尊先生明确提出,现代语文教学内容应该是一个个的词句以及整篇的文字所体现的词法、句法、章法等“共同的法则”和“共通的样式”,语文教学就要明里探讨这些“形式”。陈日亮老师也说:“语文既是教形式的,也是教内容的,但归根结底是教形式的。”这里的“形式”应偏重于章法技巧。

技法是作者认识和反映客观生活的手段,任何一种技法都折射着作者独特的生活经验、世界观、思想方法、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技法是作者用语言去表现客观世界的独特方式和手段;是文章区别于其他艺术(如音乐、舞蹈、绘画等)的基本条件。文章技法表现在构成文章的各个环节,诸如事料的选取、意旨的提炼、形象的描绘、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等方面,都有技法因素存在。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段),积章而成篇。”因此,我们以文章结构的基本单位为依据,把文章技法区分为句法、段法、篇法三大类。[7]

句子是由词和短语组成的,能表示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对于文章重要句子的研读是读者考究文章主旨及人文内涵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文本教学中,需要关注句子在文段中的出现形式,引导学生分析别有味道的句类、句型和句式。如《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开篇比兴立论,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概括主旨。作为有韵的铭文,刘禹锡为何不采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室不在陋,有德则馨”的句式?一般版本对该文主旨的评价强调的是拥有“德”的重要和崇高。诚如是,主旨句为“室不在陋,有德则馨”,这近乎纯客观的语言岂不更恰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肯定了居室是简陋,更是用一锤定音的“惟吾德馨”,这看似“狂悖之辞”,凸显的是主人的自信!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安贫乐道,也有自嘲和无奈,更多是因无世俗小人喧闹而生发的自豪!因冷冷清清而喷发的愤激!“陋室”住着为政清廉、为人正直的“诗豪”刘禹锡,“陋室”定会芳名远播!人生失意与仕途坎坷又算得了什么!这里正是因为愤激之情的需要,言语抗争的需要,行文到此才突然中断原先顺畅的语流,变换句式而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刘禹锡不仅在思维中实现自己,同时更在感觉的世界中实现自己。[8]

人生感悟短语范文第10篇

2.用心去和英语交朋友赵凡

3.《美国公民》杨桢

4.重返校园刘东山

5.世界杯盘点:谁才是最大的赢家?李海平

6.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教师节袁利婵

7.小小翻译家JoannaFuchs

8.天使一直在你身边黄敏

9.经典文摘汪芳

10.寻找一棵美丽的草李胜武

11.洪水中怎样自救范本华

12.直击2010年中考英语写作部分——武汉篇李娅

13.LadyGaga,一位特殊的歌手邓海霞

14.信息动态

15.为什么数字13在西文不吉利?李双红

16.中秋节向琳芳

17.嫦娥奔月苏盈

18.世博口语:一切始于世博会蒋重母

19.世博中国馆呈现"清明上河图"李靖

20.28年后的生活猜想李胜文

21.人类祖母"露西"亮相非洲联合馆蒋连琼

22.世博会法国馆双语介绍:感性城市云健

23.2010年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英语试卷钟小玲

24.《中学生英语》与武汉市2010年中考英语考点珠联璧合成就经典

25.《中学生英语》评刊幸运读者选登

26.《中学生英语》读者问卷调查表(学生综合天地)

1.心的形状后街男孩,BackstreetBoys

2.把英语"踩在脚下"李阳

3.和中学生谈谈暑期如何学习英语冯书彦

4.致父母的一封信曾明瑛

5.中考后我们要尽情放松、到处游玩!王敏

6.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QQ农场主?雷菊华

7.暑假电影精彩看之一——《猫头鹰家族守卫者》蒋连琼

8.暑假电影精彩看之二——《最后的气宗》蒋连琼

9.飞轮海喻枫

10.韩寒入围《时代》周刊2010年度100位"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候选名单李靖

11.最近的老虎伍兹张玉英

12.丁俊晖,越来越成熟了叶玲序

13.游泳何艳丽

14.南非共和国——彩虹之国熊双

15.上海名胜任你游袁夏夏

16.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主题馆李胜武

17.成龙谈世博:更重要的是环保曹海燕

18.世博志愿者甘苦谈谢东林

19.世博口语:去世博园怎么走?张希

20.足球英语:你支持哪个队?崇林

21.用英语表达比赛中的胜负积分龙斌

22.普通笔记本电脑的新功能——探测地震蒋重母

23.世界上的超级昆虫赵凡

24.开心一刻汤昭

25.进园对策许培育·黑皮

26.难忘的景色许培育·黑皮

27.威尼斯,一个神奇的地方林昕蕾

28.罗格:萨马兰奇逝世,我们失去了一位伟人蒋海明

29.点燃希望蒋文

30.美国:行走如梭的生活常相府

31.英语中12个月份名称的由来博闻

32.巴比伦的空中花园马思

33.经典电影中的人生感悟杨桢

34.奥巴马的成功之路黄飞飞

35.被神秘笼罩着的比尔·盖茨闫全国

36.保持快乐心情的秘密刘延

37.不要等待!宋尚美

38.通往幸福的阶梯李胜文

39.自由飞翔云健

40."表里不一"的英文短语郭爱涛

41.中考英语满分作文解析及点评吴安运

42.2010年中考英语书面表达热点预测姚小玲

43.《中学生英语》2010年初中英语综合测试题(一)

44.《中学生英语》2010年初中英语综合测试题(二)

45.《中学生英语》(学生综合天地)2010年第7-8期参考答案

1.因为你

2.中考英语冲刺阶段攻略李国勤

3.上海世博会大幕开启刘畅,周寒汀

4.沙特阿拉伯馆简介云健

5.汶川地震两周年:他们的笑脸李娟

6.2010年南非世界杯林琳

7.世界杯将现"塑料瓶战袍"邓成杰

8.《玩具总动员3》常相府

9.如果你可以隐身,你应该做的五件事情赵凡

10.陈司翰,唐僧的新扮演者李胜文

11.信息动态

12.王宝泉,中国女排新主帅张玉英

13.我爱你,小丫头!廖和珍,张祖全

14.父亲节的由来王智

15.父爱世界蒋连琼

16.巴黎——时尚之都林熙蕾

17.世博实用口语:玩转地铁蒋重母

18.2010上海世博会惊艳亮相李胜武

19.中考英语满分作文解析及点评吕芸

20.初中英语专项解题指导——阅读理解鞠晓琴

21.九年级Units1~5热点考点讲与练苗青霞,张小强

22.九年级Units6~10热点考点讲与练徐敏

23.九年级Units11~15热点考点讲与练苏霞

24.2009-2010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调研测试英语试卷远航

1.我能听到钟声hHTTp://

2.美女翻译——张璐:一鸣惊人,一译成名

3.中考英语满分作文解析及点评

4.鬼魂之谜

5.傅莹,一位有气质的女外交家

6.信息动态

7.《怪物史莱克4》

8.跟着阿甘学英语——重温经典《阿甘正传》

9.篮球明星"小皇帝"——詹姆斯

10.罗马——迷人的城市

11.友谊

12.母亲节的由来

13.将一生献给了奥林匹克——萨马兰奇生前语录

14.西方礼仪秀之邀约礼仪

15.流落到美语里的汉语

16.美国著名的十大建筑物和标志物

17.干旱教会了我们什么

18.玉树不眠夜

19.世博会开闭幕式方案出炉

20.上海世博会实用英语一百句(三)

21.吉祥物海宝的由来

上一篇:中秋节感悟范文 下一篇:中秋感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