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发展规划范文

时间:2024-04-18 17:46:35

十三五发展规划

十三五发展规划篇1

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纲要解读

一、全面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进行谋篇布局

旅游业是反映五大发展理念最典型和最具优势的产业,本次规划全面落实旅游业创新驱动、协调推进、绿色发展、开放合作、共建共享等方面任务,以此进行规划内容的谋篇布局,将五大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到旅游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全文分为八章,除了一头一尾三章:第一章 把握机遇 迎接大众旅游新时代;第二章 转型升级 明确旅游业发展新要求;第八章 深化改革 完善旅游发展保障体系。主体内容全面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第三章 创新驱动 增强旅游业发展新动能;第四章 协调推进 提升旅游业发展质量;第五章 绿色发展 提升旅游生态文明价值;第六章 开放合作 构建旅游开放新格局;第七章 共建共享 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

二、立足“十二五”“五大成就”规划旅游业发展

我国实现了从旅游短缺型国家到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立足于五大成就为基础:一是旅游业全面融入国家战略体系,走向国民经济建设的前沿,旅游业成为社会投资热点和综合性大产业。二是战略性支柱产业基本形成,2015年,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度达到10.8%,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和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三是综合带动功能全面凸显,旅游业对社会就业综合贡献度为10.2%。旅游业成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并带动大量贫困人口脱贫,绿水青山正在成为金山银山。四是现代治理体系初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公布实施,依法治旅、依法促旅加快推进,建立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出台系列文件,各地出台了旅游条例等法规制度,形成以旅游法为核心、政策法规和地方条例为支撑的法律政策体系。五是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大幅提升。出境旅游人数和旅游消费均列世界第一,积极配合国家总体外交战略,举办了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中美、中俄、中印、中韩旅游年等具有影响力的旅游交流活动,旅游外交工作格局开始形成。

三、准确把握“十三五”旅游业发展“五化”趋势

一是消费大众化。旅游已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助游、自驾游成为主要的出游方式。二是需求品质化。人民群众休闲度假需求快速增长,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个性化、特色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三是竞争国际化。旅游市场全球化、旅游竞争国际化,竞争领域从争夺客源市场扩大到旅游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四是发展全域化。以抓点为特征的景点旅游发展模式向区域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共建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加速转变,旅游业与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科技、文化、体育、健康医疗等产业深度融合。五是产业现代化。科学技术、文化创意、经营管理和高端人才对推动旅游业发展的作用日益增大。

四、制定“五个两位数”的旅游快速发展目标

“十三五”依旧是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期,规划中制定的主要目标,可以概括为“五个两位数”:一是城乡居民出游人数年均增长10%左右;二是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三是旅游直接投资年均增长14%以上;四是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度达到12%;五是在线旅游消费支出占旅游消费支出20%以上。通过两位数增长,实现旅游收入翻番、旅游投资翻番,到2020年,旅游市场总规模达到67亿人次,旅游投资总额2万亿元,旅游业总收入达到7万亿元。

五、遵循“五个基本原则”推进旅游业发展

一是坚持市场主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遵循旅游市场内在规律,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良好的基础环境、发展环境和公共服务环境。二是坚持改革开放,改革体制机制,释放旅游业的发展活力,形成宏观调控有力、微观放宽搞活的发展局面,形成内外联动、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三是坚持创新驱动。以创新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推动旅游业从资源驱动和低水平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使创新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四是坚持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绿色发展贯穿到旅游规划、开发、管理、服务全过程。五是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根本目的,通过旅游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旅游业成为提升人民群众品质生活的幸福产业。

六、我国旅游业发展要把握“五大机遇”

要牢牢把握五大机遇: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利于大众旅游消费持续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消费结构加速升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大幅提升,带薪休假制度逐步落实,假日制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交通快速发展,旅游消费得到快速释放。二是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有利于旅游业成为优势产业,将进一步激发旅游业发展动力和活力,促进旅游业成为新常态下的优势产业。三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促进增加有效供给,促进中高端产品开发,优化旅游供给结构,推动旅游业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提升。四是旅游业被确立为幸福产业有利于优化旅游发展环境。促进更多的城乡居民参与旅游,带动企业投资旅游,旅游业发展环境将进一步优化。五是良好外部环境有利于我国旅游业发展。全球旅游业将持续稳定发展,增速将继续高于世界经济增速。亚太地区旅游业保持强劲增长,全球旅游重心将继续加速东移。

七、针对“五大短板”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十三五”旅游发展处于黄金发展期,也处于结构调整期和矛盾凸显期,规划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针对短板进行改革。一是加快产品创新 扩大旅游新供给。适应大众化旅游发展,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创新旅游产品体系。推动精品景区建设,全面提升以A级景区为代表的观光旅游产品,强化实现高等级景区退出机制常态化。提升红色旅游发展水平,加快休闲度假产品开发,大力发展海洋及滨水旅游,大力发展冰雪旅游,加快培育低空旅游。二是推进旅游体制机制改革改革。推动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改革,增强旅游部门综合协调和行业统筹能力,鼓励各地成立由地方政府牵头的旅游业发展领导协调机构。加强旅游执法队伍和市场监管、司法仲裁等机构建设。推进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发展,完善旅游业统筹协调机制,实现土地、财政、资源、假日、金融、人才、技术等政策支撑措施基本成熟。改革旅游业统计制度,建立健全旅游核算体系,提高旅游业统计服务决策、引导产业发展的能力。优化景区服务管理机制,推进导游旅行社体制改革,加强法治建设,健全旅游法规体系,加强旅游执法队伍建设。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加强旅游交通建设,实现从机场、车站、客运码头到主要景区交通无缝衔接,加强旅游集散体系建设,形成便捷、舒适、高效的集散中心体系。四是提升旅游要素水平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餐饮业发展品质,构建新型住宿业,,优化旅行社业.鼓励在线旅游企业进行全产业链运营,实施旅游商品品牌提升工程,推动娱乐业健康发展。五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重点人才开发计划,将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地方重点人才支持计划,加快建立适应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有机衔接、布局结构更加合理的现代旅游职业教育体系。

八、从五个方面推动构建旅游业创新发展体系

一是理念创新 构建发展新模式。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思路,加快由景点旅游发展模式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十三五”期间创建500个左右全域旅游示范区。二是产品创新 扩大旅游新供给。适应大众化旅游发展,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创新旅游产品体系。推动精品景区建设,加快休闲度假产品开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提升红色旅游发展水平,加快发展自驾车旅居车旅游,大力发展海洋及滨水旅游,大力发展冰雪旅游,加快培育低空旅游等。三是业态创新 拓展发展新领域。实施“旅游+”战略,推动旅游与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拓展旅游发展新领域。四是技术创新 打造发展新引擎。推进旅游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机场、车站、码头、宾馆饭店、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等重点涉旅区域无线网络建设。推动游客集中区、环境敏感区、高风险地区物联网设施建设。建设旅游产业大数据平台,构建全国旅游产业运行监测平台,实施“互联网+旅游”创新创业行动计划,建设一批国家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企业、智慧旅游乡村。规范旅游业与互联网金融合作,探索“互联网+旅游”新型消费信用体系。五是主体创新 提高发展新效能。促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形成一批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支持互联网旅游企业整合上下游及平行企业资源、要素和技术,培育新型互联网旅游龙头企业。支持中小微旅游企业特色化、专业化发展。积极培育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旅游院校和科研机构,鼓励院校与企业共建旅游创新创业学院或企业内部办学。支持旅游规划、设计、咨询、营销等旅游相关智力型企业发展。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提升旅游业创新创意水平和科学发展能力。

九、从五方面着力解决最受关注的民生

一是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发展乡村旅游带动2.26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脱贫,实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环境整治行动。提升旅游扶贫基础设施,规划启动“六小工程”。开展旅游规划扶贫公益行动,实施旅游扶贫电商行动,开展万企万村帮扶行动,实施金融支持旅游扶贫行动,实施旅游扶贫带头人培训行动,启动旅游扶贫观测点计划。二是实施旅游创业就业计划。建设面向旅游创新创业的服务平台,支持各类旅游产业发展孵化器建设。开展国家旅游文创示范园区、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区、国家旅游创业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示范基地建设。举办中国旅游创新创业大赛。推动旅游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创新,开展互联网约车、民宿旅游接待、分时度假等共享经济试点项目,建设国家旅游就业需求服务平台。三是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着力解决执法难、执法软问题,建立重点地区旅游市场监管机制,完善旅游纠纷调解机制,健全互联网旅游企业监管体系。建立健全旅游从业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信用体系。增强旅游者合同意识和契约精神,引导理性消费、依法维权。四是大力推进文明旅游。建立文明旅游法规体系,落实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和行动指南。完善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制度,建立信息通报机制,加大惩戒力度。加强旅游志愿者队伍建设,完善旅游志愿者管理激励制度。五是构筑旅游安全保障网。完善旅游安全管理制度,强化有关部门安全监管责任,建立健全旅游安全预警机制,强化重点领域和环节监管,加快旅游紧急救援体系建设,健全旅游突发事件应对机制,推动建立政府救助与商业救援相结合的旅游紧急救援体系,深化旅游保险合作机制,扩大保险覆盖范围。

十、构建旅游发展“五类的空间新载体”

一是做强跨区域旅游城市群,重点包括京津冀旅游城市群、长三角旅游城市群、珠三角旅游城市群、成渝旅游城市群、长江中游旅游城市群等。二是培育跨区域特色旅游功能区,依托跨区域的自然山水和完整的地域文化单元,培育一批跨区域特色旅游功能区,构建特色鲜明、品牌突出的区域旅游业发展增长极。三是打造国家精品旅游带,重点打造丝绸之路旅游带、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黄河华夏文明旅游带、长城生态文化旅游带、京杭运河文化旅游带、长征红色记忆旅游带、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带、青藏铁路旅游带、藏羌彝文化旅游带、茶马古道生态文化旅游带等10条国家精品旅游带。四是重点建设国家旅游风景道,以国家等级交通线网为基础,加强沿线生态资源环境保护和风情小镇、特色村寨、汽车营地、绿道系统等规划建设,完善游憩与交通服务设施,实施国家旅游风景道示范工程,形成品牌化旅游廊道。五是推进特色旅游目的地建设,依托特色旅游资源,打造一批特色旅游目的地,满足大众化、多样化、特色化旅游市场需求。

十一、从五个方面着力推进提升旅游国际化发展

一是实施旅游外交战略。开展“一带一路”国际旅游合作,推动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旅游部长会议机制,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旅游合作机制,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证便利化,推动航权开放、证照互认、车辆救援、旅游保险等合作,加强与沿线国家旅游投资互惠合作,推动海上丝绸之路邮轮旅游合作。推动大国旅游合作向纵深发展,深化与周边国家旅游市场、产品、信息、服务融合发展,加强与中东欧国家旅游合作,扩大与传统友好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旅游交流,推动与相关国家城市缔结国际旅游伙伴城市。创新完善旅游合作机制。完善双多边旅游对话机制,推动建立更多合作平台,倡导成立国际旅游城市推广联盟,引领国际旅游合作。支持旅游行业组织、旅游企业参与国际旅游交流,推进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跨境旅游合作区、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开发具有边境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旅游景区和线路。二是大力提振入境旅游。实施中国旅游国际竞争力提升计划,统筹优化入境旅游政策,推进入境旅游签证、通关便利化,研究制定外国人来华邮轮旅游、自驾游便利化政策。依法扩大符合条件的口岸开展外国人签证业务范围,提升购物退税网络服务水平,开发过境配套旅游产品。完善入境旅游公共服务和商业接待体系,提升入境旅游服务品质。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在促进入境旅游发展方面的先行先试作用。完善旅游推广体系,实施入境旅游品牌战略,推出一批入境旅游品牌和线路。实施中国旅游网络营销工程、海外公众旅游宣传推广工程,促进入境旅游持续稳定增长。三是深化与港澳台旅游合作。创新粤港澳区域旅游合作协调机制,推进便利化建设和一体化发展,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合作,开发一程多站旅游线路。支持香港建设多元旅游平台。推动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建设,支持澳门会展业发展,支持澳门举办世界旅游经济论坛。推动粤澳、闽澳联合开发海上丝绸之路旅游产品,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巩固旅游在两岸人员交往中的主渠道作用,发挥旅游在增进两岸同胞情感、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推动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健康有序发展,提升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品质、安全保障水平等。推进两岸乡村旅游、邮轮旅游、旅游文创等领域合作。支持平潭国际旅游岛、福州新区、江苏昆山等建设成为两岸旅游产业合作示范区。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厦门与金门、福州与马祖区域旅游合作。支持环海峡旅游圈建设。依托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对港澳台旅游先行先试。探索自由贸易试验区有关涉旅政策措施相互延伸。推进邮轮游艇旅游合作发展,支持香港邮轮母港建设和粤澳游艇自由行。加强与港澳台青少年的游学交流,定期组织港澳台青少年赴内地(大陆)开展游学活动。加强与港澳台旅游部门合作,完善旅游安全保障和预警机制,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共同打击以不合理低价组织的团队游和其他违法违规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建立健全大陆居民赴台游保险机制,扩大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保险覆盖面。四是有序发展出境旅游。推动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简化签证手续、缩短签证申办时间,扩大短期免签证、口岸签证范围。将中文电视广播等媒体落地、改善中文接待环境、中文报警服务、中国公民安全保障措施和游客合法权益保障等纳入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管理体系。完善出境旅游服务保障体系,加强境外旅游保险、旅游救援合作。推动建立与有关国家和地区旅游安全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合作机制。加强与友好国家客源互送合作。五是提升旅游业国际影响力。将旅游业“走出去”发展纳入国家“走出去”战略,制定旅游业“走出去”战略规划。完善支持旅游企业“走出去”政策服务平台,支持有条件的旅游企业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建立面向中国公民的海外旅游接待体系。推进自由贸易协定旅游服务贸易谈判,推动旅游业双向开放。制定实施国家旅游援外计划,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提供旅游投资、品牌、技术、管理、标准等援助。积极参与国际旅游规则制定,在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业理事会和亚太旅游协会等国际旅游机构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培养一批符合国际组织需求的旅游专门人才,创造条件输送到国际旅游机构,扩大我国在国际旅游机构中的影响力。

十二、从五个方面推动旅游业绿色发展

一是倡导绿色旅游消费。绿色旅游消费指南,鼓励酒店实施客房价格与水电、低值易耗品消费量挂钩,逐步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引导旅游者低碳出行,鼓励旅游者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拼车出行。提高节能环保交通工具使用比例,大力推广公共交通、骑行或徒步等绿色生态出行方式。二是实施绿色旅游开发。推动绿色旅游产品体系建设,打造生态体验精品线路,拓展绿色宜人的生态空间。开展绿色旅游景区建设,实施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加大生态资源富集区基础设施和生态旅游设施建设力度,推动生态旅游协作区、生态旅游目的地、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建设,提升生态旅游示范区发展水平。推进生态旅游技术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推进旅游产业生态化、低碳化发展。三是加强旅游环境保护。对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开发活动进行分类指导,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强化环境影响评价约束作用。推进旅游业节能减排,组织实施旅游业合同能源管理示范项目。实施旅游能效提升计划,开展旅游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推广节能节水产品和技术。四是创新绿色发展机制。实施绿色认证制度,建立健全以绿色景区、绿色饭店、绿色建筑、绿色交通为核心的绿色旅游标准体系,推行绿色旅游产品、绿色旅游企业认证制度。建立旅游环境监测预警机制,实行预警提醒和限制性措施,建立景区游客流量控制与环境容量联动机制,健全绿色发展监管制度。五是加强宣传教育。开展绿色旅游公益宣传,推出绿色旅游形象大使。加强绿色旅游教育和培训工作,制定绿色消费奖励措施,引导全行业、全社会树立绿色旅游价值观。

十三、规划实施强化五个方面政策扶持

 

一是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将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纳入各地政府议事日程,制定带薪休假制度实施细则或实施计划,加强监督检查。鼓励单位引导职工灵活安排休假时间,将带薪休假与本地传统节日、地方特色活动相结合,安排错峰休假。二是加大投入力度。编制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中央预算内投资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落实地方政府对旅游基础设施投入的主体责任。将符合条件的旅游项目纳入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等专项资金支持范围。三是完善土地供给政策。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中统筹考虑旅游产业发展需求,年度土地供应中合理安排旅游业发展用地。优先保障纳入重点旅游项目用地和旅游扶贫用地。对使用荒山、荒坡、荒滩及石漠化、边远海岛土地建设的旅游项目,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依法使用建设用地自办或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开办旅游企业。城乡居民可以利用自有住宅依法从事旅游经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和个人可依法通过承包经营流转的方式,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农用地、未利用地,从事与旅游相关的种植业、养殖业。四是创新金融支持政策。积极推进权属明确、能够产生可预期现金流的旅游相关资产证券化。支持旅游资源丰富、管理体制清晰、符合国家旅游发展战略和发行上市条件的大型旅游企业上市融资。加大债券市场对旅游企业的支持力度。支持和改进旅游消费信贷,探索开发满足旅游消费需要的金融产品。五是完善旅游财税政策。乡村旅游经营户可以按规定享受小微企业增值税优惠政策。乡村旅游企业在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方面享受一般工业企业同等政策。结合出境旅游消费增长,统筹研究旅游发展基金征收方式。推广实施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在切实落实进出境游客行李物品监管的前提下,研究进一步增设口岸进境免税店,引导消费回流。

猜你喜欢:

1.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全文内容 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

十三五发展规划篇2

第二大亮点是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出“十三五”商务发展目标。《纲要》紧紧围绕党的十、十八届五中全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出了内贸流通、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等4个方面14项具体指标。这些指标在设置上强化了结构调整、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导向。到2020年,一是内贸流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接近48万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二是高层次开放型经济体系基本形成,贸易结构进一步改善,服务贸易超过1万亿美元;利用外资规模不低于“十二五”时期水平,质量和效益提升;对外投资五年累计达到7200亿美元,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是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商务发展从要素驱动加快转向创新驱动,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逐步建立。四是国际经贸关系全方位拓展。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出更多中国方案,议题设置和成果规划等方面的能力明显增强,影响力和话语权显著提升。

第三大亮点是着眼于推进商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九大任务和三大新战略。《纲要》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以提高商务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眼于推进商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九大任务和三大新战略。九大任务包括:形成商务发展新体制,提升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实施优进优出战略,完善跨境投资布局,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区域协同开放,深化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国际经贸关系,统筹对外开放与经济安全。三大战略指的是,实施外贸优进优出战略、流通升级战略、国内外市场一体化战略。外贸优进优出战略着力于推动对外贸易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从大进大出转向优进优出,巩固贸易大国地位,推进贸易强国进程。流通升级战略着力于大力推进流通信息化,加快流通标准化建设,促进流通集约化发展,提高流通效率,做强现代流通产业,更好地发挥现代流通引导生产、促进消费、改善民生的功能,更好地发挥现代流通对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和先导性引领作用。国内外市场一体化战略着力于统筹推进发展现代流通和对外开放,推动国内各地区市场的一体化、国内国际市场的一体化,培育一批内外贸结合、经营模式与国际接轨的商品交易市场,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大型展会,建设一批带动性强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支持企业建设境外营销、支付结算和仓储物流网络,逐步形成贯通国内外的价值链和大市场。

第四大亮点是提出了一批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和重大政策。《纲要》提出了26个重大工程项目,作为“十三五”时期商务发展的主要抓手,强化对6方面目标任务的支撑。一是强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支撑,突出综合性改革试点和事中事后监管建设,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商务综合监管执法体系建设等重大工程项目。二是强化现代流通发展的支撑,围绕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智慧供应链创新行动等重大工程项目。三是强化消费升级的支撑,实施国际消费城市建设、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等重大工程项目。四是强化贸易强国建设的支撑,实施培育外贸品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等重大工程。五是强化跨境投资发展的支撑,实施部级经开区创新发展、境外经贸合作区创新等工程。六是强化区域协同开放的支撑,实施京津冀市场一体化建设、长江经济带商务引领等重大工程项目。

第五大亮点是提出了实施《纲要》政策上要突出“三个更加注重”。一是更加注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突出简政放权、放宽市场准入等措施,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和经济内生动力。二是更加注重政策的精准性和精细化,加强对新领域、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的引导和支持,加大对薄弱环节、发展短板的支持力度。三是更加注重市场与政府作用的互补配合,强化政府投入杠杆撬动功能,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十三五发展规划篇3

编制规划是件大事

记者:据了解,《规划》的制定经过了前期准备、课题调研、初稿起草、集中修改、征求意见、专家评审等阶段,那么能否介绍下规划编制的背景?

有关负责人:可以。这个《规划》的编制工作是2015年5月正式启动的。我们成立了《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编制工作方案。编制期间,领导小组先后五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和研究指导《规划》编制情况;先后六次向质检总局“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分管领导汇报《规划》编制情况;数易其稿,形成草稿,邀请纤检系统专家开展专题研讨,收集各类建议和意见200多条,在研究、吸纳相关意见及全国质检工作会议精神、《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后,形成《规划》征求意见稿。2016年12月,向国家认监委、标准委及质检总局各司局征求意见,收到总局计量司及产品质量监督司反馈的2条建议,经研究后,全部采纳,形成《规划》论证评审征求意见稿。今年1月初,召开专家评审论证会,来自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供销总社、西安工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全国棉花交易市场的8位专家一致同意《规划》通过评审论证,并提出19条意见和建议,经修改完善后,形成规划送审稿。今年1月23日,经质检总局局务会专题审议通过,2月9日《规划》正式印发。

记者:编制《规划》过程中是否注意了哪些问题?

有关负责人:这个肯定是有的。可以这样说,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注重做好“三个结合”: 一是结合中央精神、质检总局的要求。紧紧围绕国务院全面深化改革、调整结构的战略布局,以及质检总局关于“十三五”期间质检工作的总体部署,将基层工作实践与中央顶层设计做好衔接。二是结合产业升级、结构调整需求。将推动解决纤维产业发展粗放、布局调整、供需不匹配、产能过剩等问题,作为纤检事业发展的方向和着力点,及时调整工作思维,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技术服务,维护纤维产品质量安全,助力产业调整升级。三是结合纤检事业自身发展需求。新形势新问题为纤检工作发展和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围绕提升自身履职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质量技术基础、提高纤检工作公信力,推动纤检事业发展。

规划好坏首先看思路

记者:如何构想《规划》的定位?编制《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有关负责人:“十三五”期间纤检事业发展战略定位是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目标要求,服务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服务纤维生产加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主题是保障、支撑和引领,主线是建设中国特色纤检事业。

《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的部署,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贯彻“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十二字工作方针,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目标要求,服务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服务纤维生产加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纤检事业发展新体制,全面提升纤维产业质量水平,保障纤维产业质量安全。

记者: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是否也就有了一些基本的原则?

有关负责人:是的,《规划》的基本原则可以这样概括:坚持市场规律与监管效率相结合、坚持因地制宜与协调发展相结合、坚持技术引导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坚持统筹规划与稳步推进相结合。

记者:那么,如何表述《规划》的目标?

有关负责人:《规划》总体目标设定充分考虑了纤维产业、纤检系统实际情况,并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议、总局“十三五”规划以及相关棉花、物流、纺织等专项规划充分衔接。总体目标是:完善中国特色纤检理论、制度、技术、机制工作体系。纤维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建成,纤维产业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智能化纤维质量管理体系初步构建。新疆、内蒙古、广西等条件较好的纤维重点区域纤维质量明显提升,其他地区纤维质量稳步提升,纤维产品供给体系质量显著提高。中国纤维标准体系的国际地位明显提升,质量标准和检验技术向“一带一路”国家辐射。纤维公证检验服务区域经济能力显著提高。维护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纤维市场环境,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保驾护航。

抓住关键定内容

记者:感觉到《规划》的内容很丰富,能否概括下主要有哪些方面?

有关负责人:《规划》主体分为成效经验、发展环境、总体要求、主要任务、重点工程、保障措施六个部分。

记者:有哪些成效经验?

有关负责人:《规划》从坚定不移抓质量、全力以赴保安全、一心一意促发展、改革创新强质检四个方面对“十二五”期间纤检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得出坚持服务全局工作、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坚持提升工作有效性四个发展经验。

记者:发展环境主要是指什么?

有关负责人:“十三五”期间发展环境概括为两点:一是三大国家战略叠加,“一带一路”、区域经济新战略、供o侧改革的实施,为加快传统纤维产业技术升级、促进走出国门加速成长提供了重要机遇,标志着我国纤维产业已经具备质量发展的良好环境,纤检事业正步入发展的良性轨道。二是面临一些深层次问题,纤维产业供给结构严重失衡,“量大质低”,纤检事业满足纤维产业转型发展诉求、满足人民群众对产品质量需求、满足国家创新型政府要求任务艰巨。

记者:如何把握《规划》的主要任务?

有关负责人:主要任务有四个方面:

1.加强纤维质量监管。着力推动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推动建立质量诚信与银行信贷管理协作机制,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快推进纤维加工企业信用信息的社会共享进程;加快纤维质量监管方式转变,积极推动建立以企业为责任主体、专业纤检机构监管规范、协会团体辅助自律、公众参与相结合的监督管理体系,落实“放、管、服”,简政放权;强化民生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学生服、面料质量监管体系。进一步强化学生服、面料生产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强化人民群众质量维权意识,完善“阳光纤检进高校、进工地、进幼儿园”活动;探索监督管理与行政执法的协作模式,厘清与不同层级政府及质监部门的监管职责,推动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执法协作联动机制,探索推进纤维质量监管权力清单制度建设。

2.完善质量技术基础运行保障。强化公证检验能力建设,建立适应纤维产业发展,满足未来纤维公证检验需求的检测体系,加快实验室检验技术升级,提高公证检验的先进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加强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仪器化非棉纤维质量标准和检验体系,逐步实现非棉感官检验向仪器化检验转变;启动纤维标准提升工程,提升纤维标准影响力。建立更加协调配套、先进科学、适合中国国情的纤维标准化体系,强化检测技术国际交流合作,推进山羊绒、茧丝、麻类等纤维的标准国际化,向中亚、东亚、东盟相关国家输出我国棉花、羊绒、茧丝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技术。

3.提高公共服务效能。加大政策融入力度,M一步推动公检制度融入国家宏观、金融政策的力度,推动纤维公检制度和政策性贷款、市场保障金、物流体系融合;发挥对产业促进作用,进一步发挥对纤维产业全链条的服务作用,对接农业、加工、流通和纺织需求,发挥公证检验大数据的作用,推动中央供给侧战略的实施,开拓棉花公证检验新服务;探索培育纤维品牌,与地方政府以名牌带动经济发展需求对接,推动实施纤维品牌发展战略。倾斜“一带一路”覆盖区域,推动优质纤维产区创建名牌产区,推动优质企业创建名牌企业,为产区、企业品牌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宣传推荐、人才培养、检验服务。

4.夯实质量监督基础。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完善纤检事业法律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完善系统内部的层级监督,建立健全大案要案报备、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大力加强科学技术支撑,推进系统技术能力建设,强化区域技术能力建设协调发展,加快纤检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纤维计量监督、量值传递和计量检定、仪器设备维修和保障工作体系建设;积极开展人才队伍建设。贯彻实施“人才强检”战略,优化纤检人才队伍结构,建立纤检事业发展专家智囊库,为谋划纤检事业发展,解决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提供良策;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建立纤检系统行风建设的综合预防治理机制,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监管体系建设,落实行风建设责任制,坚持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记者:三项重点工程是什么?

有关负责人:重点工程有三项:

一是纤维质量监督强化工程。包含3个子项目,纤维质量监督体系建设项目,搭建企业产品质量承诺公示平台,建立纤维质量监督检查结果公示平台;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项目,搭建纤维企业质量信用平台,联合行业协会,启动纤维企业品牌推进工程;纤维制品放心工程建设项目,建立和完善纤维制品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推动将学生服监督专项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在全国10个省建立质量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纤维制品质量舆情监控和舆情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二是纤维质检体制改革深化工程。包含两个子项目,深化棉花质检体制改革项目,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先进的检测技术体系,建立棉花公证检验信息技术示范实验室20家,稳步提高公证检验覆盖率,开展棉花标准重大课题研究。推动毛绒质检体制改革项目,实现毛绒质量管理信息化,新建、改造毛绒、茧丝、麻类纤维公证检验实验室15家,制修订毛绒快速检测方法国家标准,推进毛绒纤维检测仪器化,研制毛绒仪器化公证检验设备校准样品,建立非棉纤维标准样品生产基地。

3.互联网+纤维质量工程。包含两个子项目,纤维质量大数据平台建设项目,服务全产业链,实现纤维质量信息与产业的互联、互通、共享、共用,挖掘产业质量风险点,研究产业质量发展趋势,为纤维产业经济升级服务。检验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建立服务公证检验工作的智能化、集约化支撑体系,实现检验资源、检验设备、突发性质量事件应急处理、新型纤维材料信息、检验人员交流与培训等信息共享。

记者:保障措施主要强调了什么?

十三五发展规划篇4

“十二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商务局外资处的大力指导下,我局积极招商选商,大力营造投资环境,加大对外交流和项目推介力度,使全区招商引资工作逐步规范,服务意识和质量逐步提升,投资环境明显改善,项目签约率、资金到位率明显提高,项目建设速度显著加快。“十二五”期间,我局大力发掘引进重点产业、打造精品项目,使我区经济实现了质与量的协同发展。

1、全方位多领域招商引资,我区经济总量快速提升。2011年-2015年6月底,外来投资(市外国内投资)累计完成407.56亿元人民币,引进外资(境外)68605万美元,名列全市各县区前茅。累计征集到39个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达1140亿元,涉及到特色农业和物联网高科技产业、城中村改造及城市综合体建设、现代服务业、旅游业、房地产、装备制造业、大型集团总部基地建设等多个领域。

五年中,__地产、__地产、__地产、__地产、__地产等一线大型房地产企业来我区投资建设,先后引进了__新天地、__天地、__商业广场、__世纪广场、__文化商务中心等一大批商业项目落户我区,__酒店、凯宾斯基酒店、万豪国际酒店、__酒店等一批五星级酒店或已开业或正在建设。

“十二五”期间,我区项目储备、项目落地、项目建设、项目投产等项指标均位列__市前茅。外来投资逐年增加,特别是外来投资服务业速度明显加快,推动了__区经济总量快速提升。

2、努力打造精品商业街区,我区发展质量全面优化。“十二五”期间,__区积极培育和发展了一批精品特色商业街区。素有“__中关村”之称的__南内环街,已成为集批发、零售、开发为一体的电子一条街,云集了__、__、__、__、__、__等综合批发市场,其辐射效应,极大地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长风街--亲贤北街商圈凭借其充满都市气息的餐饮、娱乐、购物、休闲为一体的发展势头,已成为省城新兴黄金商贸圈。体育路餐饮特色街区在__城市向南快速扩张的进程中,集聚了一大批南北菜系及大中小酒店、餐馆、酒吧,成为__市民休闲餐饮的必选去处。依托这些特色商业街区的发展,__区积极发展楼宇(总部)经济,全面提升特色商业街区的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生活品质,有力地促进了流通服务企业集聚,带动了商贸、旅游、文化、会展融合。目前,__区成熟楼宇达到62座,面积500余万平米,入驻企业2900余家,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248家。

五年发展变化,令__面貌日新月异。如今的__,俨然一座极具魅力的宜商宜居之城,既有温婉淳朴的传统民风,又有繁华时尚的都市气息。

1、加强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本着“走出去、引进来”的原则,我局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经贸洽谈会,先后参加了十二五期间的能博会、__大会、__会、__会、__会等各类重大招商活动,签约了一批有影响的重大招商项目,有效提高引进资金利用水平,吸引了大批优势资源投入到我区现代服务业领域,提高了全区服务业水平。在十二五期间,引进资金呈逐年增长态势,为我区经济快速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

2、强化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建立了重点项目跟踪服务制度、重大项目责任分解制等制度,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存在和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积极向市、区相关部门致函协调解决问题,利用市相关部门调研、督导时开展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对重点、重大项目采取开设绿色通道的办法,在审批、建设、运营各个环节中加大协调服务力度,使项目服务落到实处。确保项目及早落地、健康运营。

3、创优发展环境,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形成外商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的软硬环境,十二五期间,区委区政府全力推进政务服务改革,政务服务中心两迁新址,实现了政务服务工作质的飞越:新的政务服务大厅达2800平米、80余个办事窗口、130余名工作人员,全区124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全部入驻,特别是为外来企业投资、注册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平台,赢得了包括外来投资者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充分肯定。

二、“十三五”的发展规划

“十三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全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支撑,以现代服务业为后盾,立足__实际,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平衡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圆满并超额完成“十三五”期间的各项任务指标,推动__经济腾飞,全面实现转型跨越。面对新形势新情况,从中央到地方处处求新求变,改革创新已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带给__区招商引资工作的是更多的新机遇。

未来五年,在“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经济战略指引下,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商业交流将更广泛。在此形势下,我区将获得更丰富的招商机遇与更广博的发展空间。

随着__省加快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的建设,“十三五”期间,__必迎来经济多元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各项体制机制创新发展的新纪元,__区作为省会城市未来发展前沿阵地,必将最先迎来改革创新的洗礼,必将为招商引资及产业升级带来重大机遇。

省委、市委对城中村改造工作高度重视,支持力度持续加大,相关政策逐渐完善,虽然压力与机遇并存,但必将有利于__区未来五年的经济产业再度升级与环境面貌优化。

城市路网逐步向南向东扩张,城乡基础设施更加完备,使__区的商务活动与交流更趋便利,将极大推动__片区、__科技创新城、__商务区等区域的经济发展速度。

高新区、经济区、保税区与我区包容交错,服务好“三区”发展的同时也为我区提供了更为广阔地服务业发展空间,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配套产业等已成为未来招商引资的方向。

“十三五”期间,区委区政府必将根据省市发展的方向,布局__区优先发展产业,制定更多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政策,为我区招商引资工作提供更具吸引力的互利共赢环境。

伴着“十三五”改革创新的号角,我局在工作思路方面亦在探索创新。下一个五年,我们将以更加缜密的思路与更新颖的方法,扎实工作,提升效率,力求更好。

1、开创招商引资“金字塔”模式。“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开创并逐步建立“金字塔”式的招商引资结构。金字塔,底部宽而稳,象征着传统产业、基础产业在__区继续实行大面积的平稳发展;顶部尖而聚,意味着我区将继续发掘打造高端产业,努力实现高端产业集聚。“金字塔”自下而上的每个层级,遵循产业链条的规律排布。在“金字塔”模式的基础上,拓宽门类,细化层次,使我区经济产业与投资结构实现多元化、多层次拓展。

2、线上线下相结合,延伸发展半径。为打破地理距离限制,让更多企业在第一时间了解我区招商引资情况,更大程度的延伸发展半径,我们将充分借助网络资源开展工作。将招商地点的环境位置情况,以文字、图片、视频搭配组合的方式,展示在我们的招商网站上,外地企业可通过网络进行参观,明确投资意向后,再来__实地考察。网上招商,网下对接,充分发挥互联网快捷高效的功能特点,大力延伸我区经济发展半径。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招商方式,可充分增强外省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与我区的经济交流与商务互动。

1、优化发展环境。“十三五”期间,我局将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增强力度,加大投入,全面制定与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积极治理环境,改善基础设施,以更和谐的社会面貌与更有利的投资前景,吸引各方客商,为__区营造更具吸引力的招商引资氛围与投资发展环境。

2、深入调研分析。为了更充分的把握__区经济发展形式,我们将协同相关部门与有关专家,深入开展专题调研活动,针对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物联网经济、现代服务业等项目进行调研,摸清全区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研判,并针对__特色商业街区发展、物流园区建设等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撰写专题报告。以调研情况作参考,打造极具自身发展特色的__区。

3、全面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未来五年,重点项目建设仍将是__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我局将充分发挥职能,积极推进近年来__会、能博会、__大会等签约项目建设工作,对于已签约的项目,积极帮其落实土地、环保等各项手续,确保其顺利开工投产。对于正在建设的项目,全程给予监督,确保其高质高效竣工,推动__经济再腾飞。

我们将积极推进__集团商务中心、美特好总部电子商务等项目的进展,凭借这些商务项目的带动,让__更具商业魅力。我们将全程跟进__大酒店、__万豪酒店、__百花谷酒店等五星级酒店,宝蓝时代广场、红星美凯龙等商业项目的建设进程,待其圆满竣工后,我区现代服务业将再添新彩。我们将密切关注中央公园、__翡翠华庭、天一锦绣苑、龙城天悦小区等房地产项目的开工建设进度,在新一轮的房地产热潮中,我区整体住宅水平将再上新台阶。我们还将悉心培育多个重点项目,涉及基础工业、特色农业、物联网高科技产业、城中村改造及城市综合体建设、现代服务业、旅游业、装备制造业、高端文化产业、大型集团总部基地建设等众多领域,涵盖__经济社会方方面面。

4、全面推进城中村改造。__市城中村改造工作,于“十一五”拉开序幕,于“十二五”初见成效,且势必在“十三五”期间取得重大突破。__作为全市城中村分布最多的区,必将以强劲态势施行改造工作。尽管因历史条件、土地归属等问题,城中村改造面临重重困难,但我局将继续攻坚克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参与城中村改造工作,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广泛推介我区城中村项目,因村施法,因地制宜,借“十三五”契机,促使我区城中村改造与新建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5、大力做好招商选商工作。面对__区越来越少的可发展用地,面对经济转型跨越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培育精品产业、形成选商择商机制已成为未来__区招商工作的重要抓手。围绕南内环街,要在一机床、广电厅宿舍区等旧城改造中重点引进一批IT产业和互联网+公司,推动南内环电子一条街持续健康发展;围绕亲贤、长风商圈,要选择国内一线品牌开发现有的亲贤社区、__社区以及__社区等仅有的一些城中村、旧城改造土地,真正打造__CBD;围绕龙城大街片区建设,要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围绕南客站片区及武宿片区要充分发挥交通便利优势,大力发展物流业;围绕__商务区核心区建设,要重点发展和引进国内外优质商贸企业,将其打造成__市充满经济活力、体现魅力品质的城市副中心。

十三五发展规划篇5

《规划》是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专项规划之一,编制工作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牵头,会同标准定额司、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建筑节能与科技司、人事司,共同组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中国建筑业协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中国建设监理协会、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等单位编制完成。《规划》将由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各相关行业组织以及工程勘察设计、建筑施工、建设监理、造价咨询等单位实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进行规划实施评估、规划调整、协调促进工作。《规划》涵盖内容包括工程勘察设计、建筑施工、建设监理、工程造价等行业以及政府对建筑市场、工程质量安全、工程标准定额、建筑节能与技术进步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工作。

《规划》总结了“十二五”时期我国建筑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绩:

全国具有资质等级的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3.48%,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99%;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3.19%;全国工程监理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5.66%。2015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6547亿元,占国内生a总值的6.79%;建筑业从业人员达5093.7万人,占全国从业人员的6.58%。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继续增强,为推进我国城乡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建筑金属结构行业的角度看“十二五”期间中国建筑业的主要成就:建筑节能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形成,建筑节能标准进一步完善。供热计量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力度加大,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面积9.9亿平方米,大型公共建筑节能降耗提速,完成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面积4450万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国家积极推进绿色建筑,建立集中示范城(区),在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建设中全面推进绿色建筑行动,成效初步显现。

《规划》这样评价未来建筑业的发展形势: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速放缓,结构优化升级,驱动力由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核心的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关键时期。新型城镇化、京津冀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形成建筑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宝贵机遇。尽管建筑业发展总体上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着市场风险增多、发展速度放缓的严峻挑战。必须准确把握市场供需结构的重大变化,下决心转变依赖低成本要素驱动的粗放增长方式,增强改革意识、创新意识,不断适应新技术、新需求的建设能力调整及服务模式创新任务的需要。必须积极应对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任务艰巨、优秀人才和优质劳动力供给不足等新挑战,着力在健全市场机制、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提升队伍素质、开拓国际市场上取得突破,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发展动力,努力实现建筑业的转型升级。

《规划》提出了建筑业未来五年发展的基本原则,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四个坚持”:

――坚持科学发展。科学发展是建筑业发展的核心。必须大力推行建筑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业态创新,加快传统建筑业与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节能技术等融合,以创新带动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必须把握发展新特征,加快转变建筑业生产方式,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全面提升建筑节能减排水平,实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改革是建筑业发展的动力。必须围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坚持推进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围绕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健全制度体系,破除制约科学发展的壁垒和障碍,全面推动建筑业改革取得新突破,为建筑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坚持质量安全为本。质量安全是建筑业发展的根本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底线思维,保障工程质量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必须健全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强化质量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建设各方主体责任,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工程质量安全责任及制度体系,为建筑业发展夯实基础。

――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统一开放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建立统一开放的建筑市场,消除市场壁垒,营造权力公开、机会均等、规则透明的建筑市场环境。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引领,引导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建筑企业的对外工程承包能力,推进有条件的企业实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共同发展。

《规划》提出了今后五年建筑业发展的六个主要目标:

――市场规模目标。以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建设任务为基础,全国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7%,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5%;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7%;全国工程监理、造价咨询、招标等工程咨询服务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8%;全国建筑企业对外工程承包营业额年均增长6%,进一步巩固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

――产业结构调整目标。促进大型企业做优做强,形成一批以开发建设一体化、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工程总承包为业务主体、技术管理领先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专业化施工,推进以特定产品、技术、工艺、工种、设备为基础的专业承包企业快速发展。弘扬工匠精神,培育高素质建筑工人,到2020年建筑业中级工技能水平以上的建筑工人数量达到8300万。加强业态创新,推动以“互联网+”为特征的新型建筑承包服务方式和企业不断产生。

――技术进步目标。巩固保持超高层房屋建筑、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大体量坝体、超长距离海上大桥、核电站等领域的国际技术领先地位。加大信息化推广力度,应用BIM技术的新开工项目数量增加。甲级工程勘察设计企业,一级以上施工总承包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占企业营业收入比重在“十二五”期末基础上提高1个百分点。

――建筑节能及绿色建筑发展目标。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部达到节能标准要求,能效水平比2015年提升20%。到2020年,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到50%,新开工全装修成品住宅面积达到30%,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40%。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5%。

――建筑市场监管目标。加快修订建筑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建筑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工程担保、保险制度以及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基本建立,建筑市场准入制度更加科学完善,统一开放、公平有序的建筑市场规则和格局基本形成。全国建筑工人培训、技能鉴定、职业身份识别、信息管理系统基本完善。市场各方主体行为基本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质量安全监管目标。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法规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质量安全监管机制进一步健全,工程质量水平全面提升,国家重点工程质量保持国际先进水平。建筑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建筑抗灾能力稳步提高。工程建设标准化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根据《规划》目标粗略分析,我国建筑金属结构行业应该有不低于每年5%的增长规模。其中,门窗考虑节能改造,发展规模更大一些,应该有8%左右的增长;钢结构得益于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在住宅建设方面的增长也要大于《规划》提出的建筑增加值年均增长5.5%的规模。

《规划》提出“十三五”时期主要任务:

《规划》提出的“十三五”时期主要任务共有九条:一是深化建筑业体制机制改革,二是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三是推进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四是发展建筑产业工人队伍,五是深化建筑业“放管服”改革,六是提高工程质量安全水平,七是促进建筑业企业转型升级,八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九是发挥行业组织服务和自律作用。

《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中与我们行业密切相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推广智能和装配式建筑。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明确重点应用领域,建立与装配式建筑相适应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鼓励企业进行工厂化制造、装配化施工、减少建筑垃圾,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建设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推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发展。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引导新建公共建筑优先采用钢结构,积极稳妥推广钢结构住宅。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鼓励景区、农村建筑推广、采用现代木结构。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改造中推广普及智能化应用,完善智能化系统运行维护机制,逐步推广智能建筑。

强化技术标准引领保障作用。加强建筑产业现代化标准建设,构建技术创新与技术标准制定快速转化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企业编制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建立装配式建筑设计、部品部件生产、施工、质量检验检测、验收、评价等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完善模数协调、建筑部品协调等技术标准,强化标准的权威性、公正性、科学性。建立以标准为依据的认证机制,约束工程和产品严格执行相关标准。

加强关键技术研发支撑。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着力优化新技术研发和应用环境,针对不同种类建筑产品,总结推广先进建筑技术体系。组织资源投入,并支持产业现代化基础研究,开展适用技术应用试点示范。培育国家和区域性研发中心、技术人员培训中心,鼓励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构件生产和科研等单位建立产业联盟。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规划、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全过程的集成应用,支持基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三维图形平台的国产BIM软件的研发和推广使用。

提高建筑节能水平。推动北方采暖地区城镇新建居住建筑普遍执行节能75%的强制性标准。政府投资办公建筑、学校、医院、文化等公益性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要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鼓励有条件地区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加强建筑设计方案审查和施工图审查,确保新建建筑达到建筑节能要求。夏岫冷、夏热冬暖地区探索实行比现行标准更高节能水平的标准。积极开展超低能耗或近零能耗建筑示范。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从使用材料、工艺等方面促进建筑的绿色建造、品质升级。制定新建建筑全装修交付的鼓励政策,提高新建住宅全装修成品交付比例,为用户提供标准化、高品质服务。持续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不断强化公共建筑节能管理,深入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

推广建筑节能技术。组织可再生能源、新型墙材和外墙保温、高效节能门窗的研发。加快成熟建筑节能及绿色建筑技术向标准的转化。加快推进绿色建筑、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制度。建立全国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信息平台。开展绿色建造材料、工艺、技术、产品的独立和整合评价,加强绿色建造技术、材料等的技术整合,推荐整体评价的绿色建筑产品体系。选取典型地区和工程项目,开展绿色建材产业基地和工程应用试点示范。

推进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制定完善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绿色运营等有关标准规范和评价体系。出台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生态城市规划技术准则,引导城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大力发展和使用绿色建材,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提升绿色建筑品质。加快建造工艺绿色化革新,提升建造过程管理水平,控制施工过程水、土、声、光、气污染。推动建筑废弃物的高效处理与再利用,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低碳环保、节能减排。

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切实履行建筑节能减排监管责任,构建建筑全生命期节能监管体系,加强对工程建设全过程执行节能标准的监管和稽查。建立规范的能效数据统计报告制度。严格明令淘汰建筑材料、工艺、部品部件的使用执法,保证节能减排标准执行到位。

完善建筑市场准入制度。坚持弱化企业资质、强化个人执业资格的改革方向,逐步构建资质许可、信用约束和经济制衡相结合的建筑市场准入制度。改革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制度,加快修订企业资质标准和管理规定,简化企业资质类别和等级设置,减少不必要的资质认定。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推进电子化审批,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在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对信用良好、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能力、能够提供足额履约担保的企业,在其资质类别内放宽承揽业务范围限制。完善个人执业资格制度,优化建设领域个人执业资格设置,严格落实注册执业人员权利、义务和责任,加大执业责任追究力度,严厉打击出租出借证书行为。有序发展个人执业事务所,推动建立个人执业保险制度。

改进工程造价管理体系。改革工程造价企业资质管理,完善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统一工程计价规则,完善工程量清单计价体系,满足不同工程承包方式的计价需要。完善政府及国有投资工程估算及概算计价依据的编制,提高工程定额编制的科学性,及时准确反映工程造价构成要素的市场变化。建立工程全寿命周期的成本核算制度,积极开展推动绿色建筑、建筑产业现代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等各项新型工程计价依据的编制。逐步实现工程造价信息的共享机制,加强工程造价的监测及相关市场信息。

推进建筑市场的统一开放。打破区域市场准入壁垒,取消各地区、各行业在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规定外对企业设置的不合理准入条件,严禁擅自设立或变相设立审批、备案事项。加大对各地区设置市场壁垒、障碍的信息公开和问责力度,为建筑企业提供公平市场环境。健全建筑市场监管和执法体系,建立跨省承揽业务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督办、协调机制,加强层级指导和监督,有效强化项目承建过程的事中事后监管。

加快诚信体系建设。加强履约管理,探索通过履约担保、工程款支付担保等经济、法律手段约束建设单位和承包单位履约行为。研究制定信用信息采集和分类管理标准,完善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实现与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数据共享交换。建立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制度,依法依规全面公开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接受社会监督。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开展信用评价,引导建设单位等市场主体通过市场化运作综合运用信用评价结果,营造“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建筑市场环境。

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核心的国有建筑企业监管考核机制,放开企业的自主经营权、用人权和资源调配权,理顺并稳定分配关系,建立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长效机制。科学稳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健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机制,引进社会资本,允许管理、技术、资本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有效途径,规范董事会建设,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市场化的选人用人机制。引导民营建筑企业继续优化产权结构,建立稳定的骨干队伍及科学有效的股权激罨制。

大力减轻企业负担。全面完成建筑业营业税改增值税改革,加强调查研究和跟踪分析,完善相关政策,保证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完善工程建设领域保留的投标、履约、工程质量、农民工工资类保证金管理制度。广泛推行银行保函,逐步取代缴纳现金、预留工程款形式的各类保证金。逐步推行工程款支付担保、预付款担保、履约担保、维修金担保等制度。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坚持自主创新,引导企业建立自主创新的工作机制和激励制度。鼓励企业创建技术研发中心,加大科技研究专项投入,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专利和专有技术及产品,形成完备的科研开发和技术运用体系。引导企业与工业企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进行战略合作,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重点解决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支持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

发挥行业组织服务和自律作用。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订立行业规范及从业人员行为准则、规范行业秩序、促进企业诚信经营、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自律作用。提高行业组织在促进行业技术进步、提升行业管理水平、制定团体标准、反映企业诉求、反馈政策落实情况、提出政策建议等方面的服务能力。

【文献标识码】D

十三五发展规划篇6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党的十,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重要论断,标志着我国促进现代化农业转型升级、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时期,也是农业机械化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期。农机化发展,必须以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切入点,坚持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总揽全局,高举“兴机富民”的旗帜,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为重点,把加快农机化发展与推进农业产业化升级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农机装备和作业水平,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机制,促进我县农业机械化全面快速协调发展。

(二)发展原则

1、坚持农机与农艺、农机与各产业紧密结合的原则。立足于大农业,发展大农机,紧密配合,多方联动,集成多方资源,共同促进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

2、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原则。依据优势特色产业和区域农产品布局,分不同产业和不同区域有选择、有重点的示范推广农机化技术和装备,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促进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3、坚持市场导向和科技创新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引导职能,建立起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4、坚持突出重点、分布实施的原则。逐年组织实施,解决主要作物、重点领域的关键环节和重点技术。做到速度与效益协调,数量与质量并重,兼顾重点突出与整体推进,注重节能和环保。

5、坚持放开经营,搞活机制的原则。积极培育和壮大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

二、目标任务

在丘陵山区,加快示范推广轻便耐用、经济实惠、低耗能中小型耕种收机械,推进丘陵山区主要农作物和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推动全县农业机械化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技术水平提高型转变。到2020年,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3.2万千瓦(每年保持6%速度增长),主要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年均提高3个百分点左右。

五年期间,农业机械免费年检,入户率、检验率和驾驶员持证率均达到90%以上,事故率低于0.8‰;年培训各类农机人员300人次,累计培训各类农机人员1500人次。

三、重点工作

(一)积极落实农机化发展的各项政策

全面贯彻《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积极争取、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有关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充分利用农机化发展政策的导向作用和扶持效应,合理调整和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五年期间重点向粮食生产和重点作物的关键环节倾斜,重点扶持大中型拖拉机、水稻联合收割机械、粮食烘干加工机械等生产机械。

(二)组织实施农机化示范推广项目

1.以解决农业发展中的机械化作业瓶颈为重点,建设不同类型的农机化示范区,抓好水稻、果业生产机械化示范项目。一是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以岭北镇为重点大力推广水稻工厂化育秧和机械化插秧种植和收获机械化技术,逐步提高我县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从2015年起在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区域建设1个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区,年实施面积500亩,并逐年扩大推广面积。二是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示范果业机械化种植、采摘后保鲜处理技术。三是农机维修项目建设。逐步完善县、镇、村三级农机维修网点建设,解决好农机看病难问题。四是积极争取和实施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和农机报废更新补贴项目,在国家和省购机补贴政策实施情况下,期间争取购机补贴资金不少于100万元,不断地提高机械化装备水平。

2.围绕我县地方优势产业发展,重点推广6项农机化新技术,有效地促进我县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步伐。

(1)以机械深松、免(少)耕播种、桔秆覆盖为主要内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

(2)以机械化环保排污处理的生猪养殖技术;

(3)果业开发机械化浇灌技术;

(4)水稻等机械化育秧、插秧种植技术;

(5)水稻等农作物机械加工利用技术;

(6)以脐橙收获后保鲜处理的机械化技术;

(三)积极扶持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大力培育和发展不同层次、不同经济成分、不同组织形式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机作业公司和农机服务中介组织,加快农机新型服务组织创新步伐,提高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带动农机服务产业化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到2020年,利用国家购机补贴等政策,扶持新建5个服务功能强、农民信得过、自我发展有活力的新型农机合作服务组织,不断的巩固和提高各农机合作社的作业服务水平,拓宽作业服务领域,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四)积极开展农机大户培训工程。以培养适用性农机人才为指针,大力开展农机大户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农民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和各类农机操作人员的培训。五年期间,每年完成农机培训300人次,使农机人员的综合素质与发展现代农业、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相适应,为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提供保证。

(五)组织好农机跨区作业。以水稻机械化耕作、收获、植树挖坑,脐橙的油茶机械开发等作业为重点,不断拓宽跨区作业服务范围和领域,充分发挥现有4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和10户农机大户的服务功能。每年组织30台以上的农业机械进行跨区作业。作业领域由机收、机耕逐步扩大到机播、机械加工等作业环节,作业项目由牧草扩大到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等。

(六)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推进“文明监理,优质服务”示范窗口和“农机安全村”创建工作,组织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整治和大检查活动,严格治理“黑车非驾”、“违章载人”等违章行为,杜绝农机违章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农业机械牌证管理,积极配合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维护农村交通秩序,查处无牌行驶、无证驾驶的违法行为,提高农业机械的入户率。期间,拖拉机入户挂牌率、检审验持证率达到90%以上,农机事故率控制在0.8‰以内。

(七)组织开展农机监督市场监督检查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部《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和标志管理办法》,加大对农机流通和维修市场的监督检查工作力度,实行农机产品推广产品目录和许可证审查制,对假冒伪劣农机配件、“三无”农机产品予以严厉打击,净化农机市场;积极受理农机投诉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农机生产、经营、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为加强农机化工作发展的组织领导,成立以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的农机化发展领导小组,农机局局长为副组长,各副局长和站室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负全县农机化发展五年规划的组织实施、协调指导和检查验收工作,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落实工作任务和措施,确保农机化发展五年规划的顺利实施。

(二)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要确保农机化发展的各项工作的资金投入,积极协调农业、财政、科技等相关部门,争取国家和省厅局有关部门项目资金的支持配合;整合涉农项目农机化资金,发挥农机管理、推广、监理单位以及各乡镇农机专干、农机作业服务组织的技术力量和资源优势,在重点地区和重点产业形成突破;要充分发挥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作用,调动广大农民发展农业机械化积极性。

(三)规范管理,加强检查监督。为了确保农机化发展规划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根据各项工作的具体要求,相应的制定切实可行的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实施考核验收办法,形成有效的管理、监督和激励机制。每年年终组织有关人员对农机化发展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主动配合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县委、政府对农机化发展规划的实施气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以实际工作成绩争取上级业务部门在项目资金的安排上给予倾斜。

(四)依法行政,加强农机执法。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强农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农机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加大农机执法监督力度,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

十三五发展规划篇7

《规划》与“十二五”规划最明显的差别,是粮、棉、油产量到产能的变化:到202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2650万吨,棉花产能30万吨,油菜籽产能260万吨。也就是说,不一定追求产量这个硬指标,但仍然要保证具备达到一定产量的生产能力。

到2020年,我省城镇化率要达到61%,意味着4000万人口将住在城镇,这也意味着食物消费刚性增加。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端在自己手里。基于此,《规划》提出,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夯实现代农业发展物质基础。围绕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新增农田水利有效灌溉面积150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50万亩。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旱涝保收、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3570万亩。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规划》要求深度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实现提质增效。加强科技创新与推广,增强科技与人才支撑力,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

搭“互联网+”快车重点实施五大行动计划

《规划》提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加快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重点实施“互联网+”生产、市场、服务、管理、创业等五大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智慧农业(000816,股吧)、精准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促进信息化与农业深度融合,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推动农业大数据创新发展。依托“12316”三农综合信息平台,加强农业智能服务及行政管理指挥系统建设,逐步形成覆盖全面、业务协同、上下互通、众筹共享的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格局。

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将农村电商龙头企业培育发展作为主要抓手,大力推进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区)建设,加强农村电商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

三大产业融合打造10条优势产业链

“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把产业链、价值链、生态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和绿色发展理念引入农业,积极探索“一产接二连三”的互动型、融合型发展模式,构建多业态、多功能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规划》提出,培育多元化农村产业融合主体,推进一产向二、三产业延伸。以地理标志农产品(000061,股吧)为重点,发展“一村一品”,将其作为农村“强基础、兴产业、促脱贫”的重头戏。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与价值链。在全省打造粮棉油、食用菌、柑橘、茶叶、生猪、肉禽、禽蛋、淡水鱼和小龙虾10条优势产业链。

发展农业第三产业,拓展农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打造全省融合发展样板。

实施绿色兴农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规划》提出,大力实施“绿色兴农”发展战略,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强化耕地资源和野生植物(药材)、畜禽、水生物等农业资源保护,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快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初步形成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做到“产出来”与“管出来”两手抓两手硬,严格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控,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全程可追溯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切实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

全力帮困扶贫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

《规划》提出,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实现资金、项目、技术、要素覆盖,提高贫困农户自我发展能力。

建立金融扶贫特惠机制,创新发展扶贫小额信贷,对有需求、有能力的贫困户努力实现“10万元以内、三年期限、无担保、免抵押、全贴息”贷款全覆盖。设立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基金,引导金融机构采取“担保基金+扶贫互助社+银行”“产业扶贫担保贷款”等融资方式,推进设立扶贫再贷款,加大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扶持力度。

十三五发展规划篇8

一、“十二五”教育体育事业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我县按照“理念先进,特色鲜明,装备现代,质量一流,均衡发展”的总体要求,认真践行“学前教育抓启蒙,小学教育抓养成,初中教育抓规范,高中教育抓内涵”的教育发展理念,切实加快了学前教育普及化、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教育优质化、民族教育特色化进程,推动了全县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2010年,顺利通过省政府“普高”验收,县职教中心成为部级重点职业学校,县进修学校通过省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达标验收。

(一)各类教育统筹协调发展

学前教育快速发展。学前教育按照“规范·提高”要求,制定下发《县幼儿园保教工作规范》。依托幼儿园改造项目,强力推进农村幼儿园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及管理;加强学前教育研究,通过外出丰宁学习、组织对口帮扶观摩等活动,强化幼教教研机制,提高保教水平。目前全县有城市省级示范园2所,农村省级示范园5所,农村市级示范园2所,农村一类园17所、二类园64所、三类园10所。到2014年,全县共有幼儿园81所,其中民办幼儿园56所,各乡镇均办有中心幼儿园。全县学龄前三年儿童入园(班)率为77.6%,学前一年受教育率为90%。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着眼“均衡·优质”的工作目标,积极构建城乡一体化工作机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小学以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为重点,加强城乡之间、学区之间联盟,扎实推进区域内教研一体化进程。通过实施全县大教研工程,促进了全县各学区教研均衡发展。实行“送教下乡”和“走教”制度,在各个学校开齐、开足、上好国家课程,全面提高了教育质量。初中以规范化管理为重点,实施强校帮弱校工程,11所学校两两结合,完善结对帮扶发展联盟,强校派优秀教师到弱校支教,弱校派教师到强校顶岗研修,建立合作互动的工作团队,提高了学校规范化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2011-2014学年度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阶段入学率达99.2%。

高中教育优质发展。高中紧紧围绕“质量·特色”的办学导向,促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一中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和名师的带动作用,主要抓好大文大理,提高二本以上上线率,高考成绩继续位于全市前列。蒙中积极构建蒙语教学网络,打造全省民族教育特色学校,民族教育影响不断扩大。同时积极发展体育、美术特色,高考成绩始终位居农村高中之首。“十二五”期间,我们按照实施品牌战略,突出办学特色的普通高中办学思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管理、开拓创新,积极创建品牌学校。普通高中办学规模、办学水平得到提高。至2013-2014学年度,全县共有普通高中在校生6957人。

职业教育统筹发展。到2014年,累计投资2508.5万元,用于学校建设与发展。新增校园面积60亩,新建实训楼、宿舍楼、餐饮中心等共计1.5万多平方米,增购仪器设备,建成各类专业实训室45个,并被相关部门认定为“电子特种行业培训基地”、“承德市建筑起重机械作业人员考核基地”、“省中小企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工作分站”、“承德市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培训基地”、“承德市食用菌培训鉴定基地”、“县创业培训基地”等。对各类人员的职业技术培训约20万人次,多层次、多形式的成人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二)养成教育成效显著

我县始终秉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品格,良好的品格奠定学生美好幸福人生”的理念,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最根本的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尚德、包容、创新、争优”的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提高学校教育管理水平。以打造精品大课间活动为展示平台,围绕“尚德、包容、创新、争优、合作、友善、乐学、诚信、节俭、坚韧、孝敬、信心”12种核心品格,在全县各校积极推进无声走廊、无声食堂、轻声教室、轻声宿舍建设。养成教育取得显著成绩,2014年5月,全国第五届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现场会在召开,我县养成教育的成功经验先后在中央广播电台、中国《德育报》、《经济日报》、《教育》、《承德日报》和国家各大网站等媒体和刊物上播放和刊载。全省已有11个县区来观摩学习。

(三)教学改革扎实推进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县出台了《构建有效课堂、打造高效课堂实施方案》,全面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一是实施全员抓教学。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一把手”工程,通过选派校长外出挂职学习、建立校长听评课制度等措施,引导校长由行政事务型向专家学者型转变。实行领导干部兼课制度。学校教导主任、副主任等中层干部一律兼课,凡不在一线任课的一律不得评职晋级。按照全员抓教学思路,考察选拔任用干部、推选骨干教师、教学标兵、师德标兵,听取教研室意见,向教学一线教师倾斜。把学校领导班子是否研究教学工作作为考核学校、评价校长的主要内容,极大地增强了全员抓教育教学的合力。二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减负增效。按照承德市“生本教育”和我县推进高效课堂改革的需要,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做到全县“五统一”搞教研,即:学管理、学计划、研活动、学安排、学考核。教师由知识的传播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深入推进名师研修工程,利用寒暑假,组织全县各学段、各学科骨干教师集体研修,变补课为补能。并将研修成果上传到学科QQ群,供学校集体备课参考使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作用,在全系统开展“精彩一课”开放课堂展示活动,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中高考成绩始终位居全市前列。

(四)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一是加快学校基础建设。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教育投入达到“三个增长”,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2010—2014年,全县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的校安工程、初中工程、学前推进工程、校舍维修改造工程等学校建设项目。

总投入2.5695亿元,新增建筑面积113296平方米,改扩建面积102348平方米,购置食堂设备43755件(套)。主要工程包括:完成、卧龙镇、镇、黄土梁子镇四个中心幼儿园;完成党坝中学、杨树岭中学,北五十家子中心小学、茅兰沟中心小学、金杖子中心小学、七家岱中心小学、刘家店中心小学七所中小学的新建项目;完成农村偏远山区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项目12个;新建改扩建了农村中小学的学生食堂等。二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全县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建立标准化理化生实验室71个,探究实验室13个,购置音体美设施12705件(套),电子白板1051套,电子白板班级普及率达91%,实现了中小学、教学点电子白板全覆盖,居全省领先水平。2013年,筹资400余万元,完成了教育城域网建设,实现了全县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联共享。

(五)师资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的学历水平明显提高。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5105人,专任教师4876人。小学专任教师2896人,学历合格率100%,专科以上学历230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9.5%;初中专任教师1181人,学历合格率99%,本科以上学历89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5.9%;普通高中专任教师601人,学历合格率91%,其中研究生5人;职业学校专任教师117人,学历合格率85%,双师型教师6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2.9%。幼儿园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专科以上学历83人,占总人数的85%。

(六)体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体育设施不断完善。十二五期间,利用公益金为全县31个行政村、2个老年公寓、2个新民居配备体育健身器材。开展民心工程,为全县78个社会体育指导站配备了音响,将小学、城东小学、小学、回民小学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不断丰富群众业余文体生活。

社会体育健康发展。一是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以国家和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为依托,充分发挥体育社团和各类体育协会、社会体育辅导站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针对不同人群,长年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活动。二是加强体育健身广场建设。筹措资金110万元,加快农民体育健身广场建设,配备新民居健身工程540套。三是加强社会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了对各单项体育协会、行业体协、乡镇体协和社会体育指导站(点)的管理与指导,引领我县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开展。每年定期对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培训,目前我县已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65人,其中部级一级二级指导员共265人,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33人,提高了全县社会体育指导群体的专业水平和能力。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2014年10月成功承办了县第四届全民运动会。县全民健身中心坚持对外开放,全年有6万多人参加体育锻炼。2014年,举办了县“中国体育杯”毽球赛、门球赛、钓鱼赛、自行车赛和“山庄老酒杯”第二届登山大赛;承办了第四届全民运动会;举行了县第二届广场舞大赛。广场舞《之恋》和灵动之舞健身球《爱我中华》分获国家体育总局三等奖。组队参加承德市象棋公开赛、秦皇岛市门球赛、北京世界马拉松赛,均取得优异成绩。

学校体育稳步发展。一是积极开展学校体育活动。按照提高青少年学生体质、每天锻炼1小时的工作思想,认真开展体育大课间、阳光体育冬季长跑,认真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积极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从2008年开始我县举办第一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举办启动仪式,59所学校积极向相关网站报送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总结照片等,举办中长跑活动共7万5千多人参加,2012年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阳光体育冬季长跑优秀组织单位。二是认真组织筹备训练与比赛工作。为加快学校重点体育项目和民族体育项目的发展,加强了散打、木球和毽球、蹴球等项目的指导和训练,积极争取蒙中训练馆建设工程项目,目前项目已争取下来,正在建设中。全县有50余人被市体育局评为业训工作先进个人、优秀教练员,优秀体育教师。

民族教育、民办教育、特殊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二五”期间,我县教育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县城区初中、小学校舍不足,大班额、超大班额现象严重。普通高中教育资源不足。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初中小学教师老龄化问题严重、高中阶段教师紧缺问题突出,队伍整体实力不够强。由于受全县教育布局调整及资金投入的影响,以下项目未能实施:新城区初级中学、中学科技楼、台头山中学科技楼、中心小学科技楼、新城区幼儿园、南五十家子镇中心幼儿个园、黄土梁子中学木球散打训练馆、一中400米塑胶跑道、县奥林匹克中心、黄土梁子初级中学体育馆、县城北体育休闲中心等11个建设项目。

二、“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立足于“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定位,围绕打造冀辽蒙三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以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县为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优化教育结构布局、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我县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进一步健康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享受优质教育的需求,推动全民体育蓬勃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基本思路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现代化教育强县”发展战略,以育人为本为根本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基本政策,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从本县的实际出发,做强做优基础教育、发展壮大职业教育、支持民办教育。进一步整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均衡发展。以重大项目为载体,实现教育发展关键点和难点的有效突破,有效扩大教育资源;以农村教育为重点,加强教育薄弱环节,促进教育公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管理,促进教育整体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实现教育事业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三)目标和主要任务

1.总体目标

“十三五”期间,全县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县。规范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打造高中教育品牌,重点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体育事业。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逐步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外来务工子女就学和社会弱势群体受教育权利得到有效保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广大群众健身难问题。建设与冀辽蒙三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相适应,居于全市、省乃至全省前列的一流体育事业。

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和优质教育体系。教育质量整体提升,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素质教育得到切实推进。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2.全县各类教育体育事业发展目标

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构建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体,规范化社会力量办园并举的多元化办园格局。到2020年,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分别达到92%、84%、79%;县镇中心园达到省定标准。

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保持小学和初中入学率100%,小学巩固率100%,初中巩固率达到98%以上。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省级验收。

优先发展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率不断提高,在校生达1.32万人,毛入学率力争达到87%以上,每万人口中有高中阶段在校生400人。普通高中在校生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基本持平。

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办好县特殊教育学校,满足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需求,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5%以上。

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巩固提高民族教育事业成果,加快南城区民族幼儿园的建设,不断扩大民族教育办学规模。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得到切实推行,德育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智能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全面提高。

初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各类教育要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支持和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继续教育,发展和改革教育培训,逐步建立以就业、创业和技能提升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提供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的各类开放式教育培训。对在乡和返乡农民开展短期职业技术培训,每年80期以上。以村为单位积极扶持发展科技示范户、专业户,年发展1-2户。

深化体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建立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制定相关政策,加快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为促进青少年强身健体提供更好的条件和保障。实施公共体育场馆、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公众开放政策,建立群众需求征集和评价反馈机制,推动体育文化惠民工作与群众的需求有效对接。抓好学校体育工作,进一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加大对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创建和规范管理力度,进一步发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在学校体育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中的示范作用,完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竞赛、训练、体育师资培训等体系建设。抓好群众体育工作,努力提高全民健身水平。加块边远农村体育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体育设施,通过举行各种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丰富广大群众的业余生活,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3.办学条件建设主要目标

提高师资专业化水平。师资学历进一步提高。到2020年,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达95%,小学教师专科率达到90%以上,初中教师本科率达到88%以上,高中教师本科率达到100%。

基础设施基本达标。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布点规划,加快对薄弱学校规模化调整步伐,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满足全县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就近入学需求。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达到有关标准要求。班额基本做到小学每个教学班的学生数控制在45人以下,中学控制在50人以下。

基本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水平有明显提高,全县中小学校逐步建立学校网站,交互式电子白板配备率达90%,教学计算机按生机30:1标准配备。

加强学校体育场地建设,为全县中小学配备体育器材,争取达到一类配备标准。合理利用公益金推动我县体育事业发展。积极争取在南边,北边建设两个体育休闲广场,每个8000平方米,在北边建设县奥林匹克中心(180亩)建设一个篮球馆、一个训练馆,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有400米标准塑胶跑道体育场,形成一体化,向社会开放,彻底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健身难问题。

公用经费:生均公用经费达到国家制定的基准定额。

4、主要任务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巩固和提高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抓好学校常规管理,突破学校内部管理改革的主要障碍,逐步实现基础教育办学条件标准化、教育服务规范化和教育管理科学化、法制化,为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教育目标打下基础。

(1)积极发展学前教育。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努力满足学前教育服务。强力推进农村幼儿园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及管理;完善全县乡镇中心幼儿园领导体系,增强其管理指导能力。实现办园条件、保教质量,幼儿入园率全面提高。加强对学前教育规律研究,认真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防止并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规范民办幼儿园管理,严格执行上级民办园准入法规,加强日常监管。

(2)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坚持“城乡一体化、同标准、齐发展”的原则,以硬件均衡为基础,以投入均衡为保障,以师资均衡为根本,以质量均衡为核心,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提高办学水平,提高普及程度,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提高教育质量。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实施学区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划片,严禁跨区域招生,严禁“择校”现象。小学以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为重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标,扎实推进区域内教研一体化进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初中完善初中学校结对帮扶发展联盟,加强干部队伍、教师队伍、学生队伍的规范化管理,全面提高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中考保持全市领先水平。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县评估验收任务。

(3)优质发展高中教育。普通高中继续围绕“质量·特色”的办学导向,促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一中按照“严管理、强师资、厚基础、建机制,保生源、提质量、创品牌”工作思路,以精细化、立体化管理为抓手,以落实常规教学为主线,以教育科研为引擎,以教学业绩评价为杠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持高考上线率位于全市领先位次,努力打造一中的强势品牌。蒙中巩固民族教育成果,构建蒙语教学网络,打造全省民族教育特色学校,与内蒙古等省区实现蒙族交换生110人。同时要积极发展体育、美术特色,培养体育、美术人才。

(4)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职教中心基础能力建设,力争完成400米跑道的风雨塑胶运动场建设。加强骨干专业建设,积极拓展新兴专业,开设对路专业,加强农口专业,巩固强势专业,打造品牌专业,提升骨干特色专业,力争打造机加工为省级骨干专业。争取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使职教中心达到占地面积150亩以上,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以上,全日制在校生4000人以上,每年进行各种短期培训10000人次以上,学校办学条件接近国家示范校的标准,建成“全国一流,省内示范,市内领先,且在冀、辽、蒙三省(区)交界区域有较大影响的中等职业学校。

(5)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小学、初中、高中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构建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德育工作成效。

加强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和国防教育工作。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增强学生体质,科学安排学习、生活、锻炼,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加强体育、音乐、美术、科学等课程专业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提高术科教师专业水平。加强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建设和管理,丰富学生课外及校外活动。加强中小学生国防教育,提高全民国防意识。

牢固树立科研兴教、科研强校的思想。要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审视教育教学工作,树立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强校思想。提高教育教学决策、教育教学管理、教育教学行为的科学化水平,从而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培养科研骨干,壮大科研队伍。加强课题研究,推广研究成果。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

建立健全客观、公正、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和监督机制。探索和完善对学生的考试评价制度和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建立健全客观、公正、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和监督机制,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6)推进体制创新,增强教育发展活力。

推进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树立全面发展观念、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终身学习观念和系统培养观念。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建立健全客观、公正、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和监督机制,开展由政府、学校、家庭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

推进学校人事制度的改革。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的原则,切实落实全员聘任制。强化教师考核制度,加强聘任后管理和履职考核。进一步完善重实效和、重贡献的考评和激励机制,健全以岗位为重点的绩效工资制度。建立健全学校编制动态管理制度,合理设置专任教师和非教学人员的比例。

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初中就近免试入学。不断完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规范优秀特长生录取程序与办法。完善考试招生信息制度,提高信息公开透明,保障考生权益,加强政府和社会监督。强化考试安全责任,加强诚信制度建设,坚决防范和严肃查处考试招生舞弊行为。

深化办学体制的改革。坚持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投入体制。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大力支持民办教育,鼓励出资、捐资办学,促进社会力量以独立举办、共同举办等多种形式举办教育。依法管理民办教育。

(四)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项目

全面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坚持城乡统筹,促进教育公平;以标准化学校学建设为重点,加大投入,强基固本。本着“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原则,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整体提高我县教育发展水平,实现县域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重点抓好以下项目建设:

2015年迁址新建一中,规划占地300亩,建筑面积135320平方米,预计总投资4亿元。城东小学教学楼4000平方米,规划资金800万元。中学厕所500平方米,规划资金98万元。

2016年新建回民小学教学楼3500平方米、厕所240平方米,规划资金748万元。新建中心小学宿舍楼1200平方米、浴室150平方米,规划资金270万元。新建王土房乡中心小学教学楼1200平方米、浴室200平方米、围墙400延长米,规划资金296万元。新建中心小学科技楼1500平方米,规划资金297万元。

2017年新建南五十家子蒙古族小学教学楼2850平方米,宿舍楼2000平方米,规划资金965万元。新建中学教学楼4800平方米,规划资金950万元。

2018年新建卧龙明德小学教学楼5000平方米、宿舍楼2850平方米、锅炉房90平方米、厕所200平方米、围墙120延长米、护坡50立方米,规划资金1689万元。

2019年新建三十家子中心小学教学楼5000平方米、科技楼2850平方米、锅炉房100平方米、厕所300平方米、运动场1万平方米、围墙及大门500延长米,规划资金2130万元。

加强偏远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建设,确保开齐开全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完善教育城域网管理和资源库建设,以教育信息化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

(五)主要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教育经费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投入体制

建立健全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教育财政制度,确保教育经费持续稳定地增长。不断加大县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县财政必须优先保证教育的投入,确保教育财政性拨款达到“三个增长”。

优化教育支出结构,统筹各级各类学校的投入,提高教育经费的效益。

鼓励和支持拓宽筹资渠道。鼓励公民和社会组织、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投资和捐资办学。

加强对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管。县教育、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必须建立健全教育经费管理和监督制度,确保教育经费及时足额拨付到学校并按规定使用。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强化预算管理,不断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

建立健全扶贫助学制度。切实抓好义务教育免费教育和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的落实,做到应免尽免应补尽补。加大对高中阶段贫困家庭学生、中职学生的资助力度,落实国家资助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政策。鼓励和支持个人和社会组织捐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2、加快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改善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选树并大力宣传先进教师典型。不断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考核、奖惩机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

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全面启动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素养为核心的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依托教育云平台、城域网、师范大学培训资源,以“教师成长年”、“名校名师工程”为载体,培养县级、市级名师和名校长100名,培养100名县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完善校长任职资格标准,促进校长专业化,提高校长管理水平。

建立校际有序流动机制,盘活教师资源。建立企业优秀技术人才到职业学校任教制度。鼓励和选派城镇学校骨干教师和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到乡镇学校挂职、支教,适当选派乡镇学校骨干教师和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到县城学校挂职,选派部分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到先进学校挂职、跟班学习,促进教师交流、师资互补、资源共享。

加强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的建设。整合教师进修学校、县教研室、电教等资源,加强校园网和网络资源等到信息化建设,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构建优质资源共享平台,提高师资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当地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落实教师绩效工资。改善教师的住房条件,在偏远的中小学建设一定数量的教师周转房,在县城、乡镇所在地启动园丁安居工程。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对农村教师实行交通补贴。

3、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教学装备标准化

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加快农村中小学计算机室建设,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到2015年,全县中小学全面开设信息技术课,并实现全县中小学网络互联,共享教学资源。

加强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加强中小学教育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加快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建立和完善实验室投入保障机制,基本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实验教师和管理人员队伍素质、实验教学用房设置、仪器配备、教学与管理以及图书室(馆)建设等方面有显著改善的提高,各项装备技术指标达到国家新标准、新规范的要求。

4、大力推进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

落实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及时查处违反教育法律法规、侵害受教育者权益、扰乱教育秩序等行为,依法保护教育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益。强化依法治校和依法办学的自觉性。各级各类学校要建立健全符合法律规定、体现自身特色的学校章程和制度,依法办学,从严治教,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加强普法教育,提高师生法制意识。

5、完善教育督导和教育评估机制

不断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建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机制,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规范化建设的督导评估。加强教育督导机构、队伍和信息网络建设。

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机制。逐步建立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教育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加强教育评估队伍的建设,规范教育评估行为。

上一篇: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范文 下一篇:妇产科自查整改措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