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建议范文

时间:2023-03-09 04:09:03

十三五规划建议

十三五规划建议范文第1篇

(一)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是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新要求。我国经济正处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动力转换的新形势、新时期,以商贸流通业为代表的服务业是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因素,推动以商贸流通业为代表的服务业大发展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

(二)新区建设为商贸流通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十三五”期间,可以充分发挥新城区新建优势,合理规划和实施商业布局,配置新的商业设施,完善市场载体,畅通商贸流通渠道,促进我县商贸流通业的跨越发展。

(三)“大交通”发展为__带来了“大流通”的机遇。随着交通骨干网络工程加快推进,__已成为湘粤赣边际区域的交通枢纽,城乡交通网络得到极大的改善,为“大流通”的形成提供了较好的交通条件。

(四)商贸流通业发展总体滞后的现状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市场体系建设滞后、流通方式滞后、信息化水平滞后、政策规划引导滞后、体制机制滞后等问题,导致我县商贸流通业无论在总体规模上,还是发展水平上均滞后于我县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态势,商贸流通业必须迎头赶上。

(一)主要发展目标

通过 “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初步建成要素健全、载体完整、功能齐备、渠道畅通的商贸流通体系,商贸流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对现代服务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对GDP的贡献率持续增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2020年达到20亿元。

(二)发展重点

1、推进城乡流通网络体系建设

一是加快建设城区商贸流通集聚区。切实加强城区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发展大中型商业网点,培育发展特色商业街区,大力建设商品交易市场,形成层次分明、分工合理的商业网络。二是发展各类专业市场。合理规划建设一批专业市场,培育1-2个功能齐备、特色鲜明、集散能力强的标准化专业市场。三、继续抓好农贸市场建设和改造。城区重点抓好新区农贸市场建设和卢阳农贸市场改造,全面完成乡镇农贸市场的标准化改造。四是健全农村消费品流通网络。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加快发展农村连锁超市,提高农村连锁网点覆盖面,构建以城区配送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

2、完善商贸流通业态种类

一是大力发展批发零售业。加强有地方特色的批发及专业市场建设,发展新型零售市场业态。二是创新发展餐饮业。引导餐饮业转变经营方式,发展特色餐饮服务和大众化消费服务,形成多层次、多元化、高质量的餐饮服务网络。三是提升发展住宿业。充分利用温泉品牌发展温泉主题酒店,发展一批清洁卫生、方便舒适的商务酒店、家庭旅馆,提高接待服务能力和水平。四是促进多产业互动发展。加强商贸业与农业、旅游业、物流业、房地产业等行业之间的联动,着力形成商贸流通业与农业、其他服务业间的互促、互动和融合的良好发展格局。

3、培育流通市场主体。

一是壮大流通骨干企业。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具有自主品牌和较强竞争力的区域性大型流通企业,力争规划期末,培育1-2家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骨干流通企业。二是扶持中小商贸企业。通过提供融资担保、信用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放宽市场准入等措施,支持中小商贸服务企业提高组织化、专业化程度,进一步细分市场,开展特色经营。

4、提高商贸流通现代化水平.

一是着力推进流通领域技术创新。重点支持中小流通企业应用信息管理系统,逐步普及销售网点信息管理系统、银行刷卡设备等装置。二是稳步推进连锁经营发展。推动商贸流通业发展连锁经营,规范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三是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积极培育电子商务企业,建设__电子商务平台,引进阿里巴巴、淘宝、京东等知名网站建立__分站,引导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建立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大力推进农村商务信息化服务,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四是加快推进现代物流发展。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发展第三方物流平台,支持大中型商贸企业完善物流配送设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商贸流通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加快流通产业发展,对繁荣城乡市场、方便群众生活、引导生产消费、推动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商贸流通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切实解决认识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商贸流通业战略地位。

(二)强化政策扶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__实际,制定我县促进流通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市场准入、财税、金融、水电气及土地等方面,加大对流通业发展的扶持和引导。

(三)建立

十三五规划建议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十三五”规划; 高校财务; 基本思路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6)01-0104-07

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梦的第一个宏伟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时期。

2007年9月6日,曾指出:“规划是导向、是龙头,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2014年2月26日,强调指出:“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2014年2月28日,又强调指出:“起跑决定后程。今年工作抓得怎么样,对起好步、开好局意义重大。”因此,制定高校财务“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一、“十三五”期间对高校完善理财行政法规的建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五十八条规定:“坚持依法理财,严格执行国家财政资金管理法律制度和财经纪律。加强学校财务会计制度建设,完善经费使用内部稽核和内部控制制度。”

高校财务领域中需要在“十三五”期间建立健全的理财行政法规主要有:

(一)制定《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具体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已分为《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2015年10月23日,财政部正式公布《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财政部令第78号)。第三条规定:“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第四条规定:“政府会计具体准则及其应用指南、政府会计制度等,应当由财政部遵循本准则制定。”2015年11月11日,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征求〈政府会计准则第××号――存货(征求意见稿)〉等四项政府会计具体准则意见的函》(财办会〔2015〕22号)。这四项政府会计具体准则是存货、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

因此,《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也将分为“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笔者曾在2010年提出过《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应分为“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

(二)修订《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引入权责发生制综合财务报告制度,适度分离高校财务会计与高校预算会计

2014年12月31日,国务院了《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该《方案》要求“2018―2020年工作中‘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等。’”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仍然采用收付实现制,《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引入了权责发生制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应该考虑修订《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引入权责发生制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并适度分离为高校财务会计与高校预算会计。这样,有利于会计信息真实,有利于绩效评价,有利于与资产管理结合。

(三)修订《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年度财务收支计划”的规定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六条规定:“事业单位预算是指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十条规定:“高等学校预算是指高等学校根据事业发展目标和计划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2014年8月31日,《预算法》第十二条规定:“各级政府应当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2014年9月26日,《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4〕45号)第三条第二款规定:“改进预算管理和控制,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高校需编制中期预算,《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年度财务收支计划”需修改。

(四)制定《教育投入法》

2001年7月26日,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指出:“建议研究制定《教育经费保障法》,依法做到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2004年3月3日,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规定:“加强和改善教育立法工作,完善中国特色教育法律法规体系。适时起草《教育投入法》……力争用五至十年的时间形成较为完善的中国特色教育法律法规体系。”教育部公布的2004年度工作要点指出:“完善中国特色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开展起草《教育投入法》的可行性研究。积极推动各地制定配套性的教育法规和规章。”笔者查询,从1993年到2010年,全国人大代表至少有8次(全国政协委员的提案未统计)提交了《教育投入法》的议案。这对于完善政府落实教育投入法定增长机制是十分重要的,是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依法治财的重要举措。

(五)完善《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的立法依据

如1996年12月16日,原国家教委、原国家计委的《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条规定:“为加强高等学校收费管理,保障学校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和国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的规定,制定本暂行办法。”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的是“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这让人感到立法依据不足。

此外,“十三五”期间还需完善的高校理财行政法规,如内部控制、教育经费监管、民办高校财务等将在下面阐述。

二、“十三五”期间对规范高校投入的建议

(一)高校应转入均衡投入的新常态

2015年3月6日,全国政协常委厉以宁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召开的记者会上表示:“关于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问题,首先新常态实际上包含了三个内容:第一,增长速度从过去的高速增长现在逐步走向中高速增长。第二,结构要调整。新常态是一个调整结构以后的经济,这里很多产业要不断升级。第三,要寻找新的动力。”

笔者收集了“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共8年的数据,“十一五”初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仅为3.01%,“十一五”末也就3.66%,呈现缓慢上升的态势,每年增长幅度较小。2012年为了达到4%以上,突发性地跨越性地增长到4.28%。达到4%以上是好事,但显得不均衡与非常态。新常态是指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而且将持续一段时间的发展的均衡态势。而我国的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中高速增长将成为新常态,财政收入中低速增长也将成为新常态。今后,不论采用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的指标,还是采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的“三个增长”的指标或“提高各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的指标,都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均衡态势。

(二)高校应扩大投入的渠道

2013年9月25日,主席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的视频贺词中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投入。”这里,由过去“加大”变成“扩大”,一字之差,所强调的内涵则是寻找新财源,扩大教育投入的渠道。在《政府工作报告(2015)》中指出:“加大政府对教育、卫生等的投入,鼓励社会参与,提高供给效率。”教育部杜玉波副部长在直属高校财务工作会议上指出:“保持经费投入强度,重点在‘扩渠引水’上下工夫。”因此,高校应寻找新财源,如捐赠、合作办学、民间资本、混合所有制等。

(三)高校应制定各级学校学生人均经费基本标准和学生人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

《纲要(2010―2020年)》第五十七条规定:“各地根据国家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和教育教学基本需要,制定并逐步提高区域内各级学校学生人均经费基本标准和学生人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第六十七条规定:“制定各级学校学生人均经费基本标准和学生人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教育部2010年工作要点》指出:“探索制定各级各类学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生均拨款基本标准。”《教育部2011年工作要点》指出:“指导各地制定职业教育生均拨款标准。”《教育部2012年工作要点》指出:“推动制定职业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提高高校生均拨款水平。”《教育部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教改〔2013〕1号)规定:“加快研究制定高等职业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

(四)设立高等教育拨款咨询委员会和推动绩效拨款

1.设立高等教育拨款咨询委员会。《纲要(2010―2020年)》第五十八条要求“设立高等教育拨款咨询委员会,增强经费分配的科学性。”2012年6月14日,教育部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指出:“设立高等教育拨款咨询委员会。”《教育部2010年工作要点》第二十七条要求“研究制定设立高等教育拨款咨询委员会方案。”《教育部2011年工作要点》第二十五条要求“研究设立高等教育拨款咨询委员会。”《教育部2012年工作要点》第六条要求“加强高等教育拨款咨询委员会工作。”然而,高等教育拨款咨询委员会至今未成立。高等教育拨款咨询委员会在境外早已设立,如英国大学拨款委员会(后改为大学基金委员会和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负责美国州立大学经费分配的专门委员会、印度的大学拨款委员会、中国香港的资助会和研资局等,高等教育拨款咨询委员会在政府与大学之间建立一块“中间地带”,被称为“缓冲器”,以减少政府对大学的直接干预,协调、沟通政府与大学的关系,并使政府有效地管理大学,也防止大学“跑部钱进”。《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三条强调:“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这将会推动高等教育拨款咨询委员会的诞生与运作。

2.推动绩效拨款。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明确提出,“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府公共财政体制的教育拨款政策……建立各级教育投入的评估制度”。2004年3月,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更进一步地提出:“强化项目管理,建立行政、专家和社会中介机构相结合的项目评价系统”,“实行与项目实效挂钩的滚动拨款制度和相应的激励机制”。2012年6月14日,教育部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指出:“完善高等学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以绩效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机制。”2012年11月18日,《教育部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重点工作方案》第八条指出:“推进中央高校预算拨款制度的改革和支持地方高校发展政策的完善。”2013年12月18日,教育部杜玉波副部长在直属高校财务工作会议上指出:“绩效拨款同步试行。引入以绩效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引导和支持高校注重内涵式发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早已实行绩效拨款机制。我国也可试行。

三、“十三五”期间对深化改革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建议

深化改革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目标是建立符合现代财政制度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前,“深化改革”在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方面共两个文件:2007年1月15日,教育部、财政部的《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规定:“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和现代大学制度相适应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2008年9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实施办法》规定:“深化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

(一)构建符合法人治理结构要求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

2006年12月4日,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第八条规定:“企业实行资本权属清晰、财务关系明确、符合法人治理结构要求的财务管理体制。”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与《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却对建立和完善“符合法人治理结构要求的财务管理体制”的设计未作规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建立与现代大学制度相适应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首先要构建符合法人治理结构要求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其意义是高校财务不仅仅停留在财务管理的层面上,而要提升到高校财务治理的层次。

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完善高校法人治理结构”规定了多次:《纲要(2010―2020年)》规定:“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完善治理结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中共中央、国务院了《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规定:“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指出:“推动建立健全大学章程,完善高等学校内部治理结构。”2014年6月3日,《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实施意见》第二条第三款指出:“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加快构建以高校章程为龙头的制度体系。”2015年5月22日,《教育部关于直属高校落实财务管理领导责任严肃财经纪律的若干意见》(教财〔2015〕4号)第二条指出:“健全财务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高校自越扩大越需要完善治理结构。袁贵仁在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形成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内部管理体制和监督制约机制。这也是政府放权的制度前提。”在“十三五”期间,政府将进一步简政放权,教育部门与财政部门等将进一步扩大高校的自,高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地位更加明显,《高等学校章程》越来越重要,高校自的扩大给高校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绝大多数高校未制定《高等学校章程》,已制定《高等学校章程》的绝大多数高校未明确构建法人治理结构,绝大多数高校尚未形成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因此,《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与《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应该规定“符合法人治理结构要求的财务管理体制”,“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是权力制衡关系,“符合法人治理结构要求的财务管理体制”就是体现财权制衡的财务治理结构。

(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

公共财政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有效的财政制度,我国从1998年确立。公共财政制度与现代财政制度不是相悖的两种制度,现代财政制度不是对公共财政制度的否定。公共财政制度强调的是财政的公共性,反映财政的本质来自公众,必须用于与民生相关的支出,并要求预算公开等。而现代财政制度强调的是财政的治理功能,财政从管理监督的主体转变为被管理、被规范、被监督的对象,更能发挥其在国家预控风险中的作用。高校资金主要来自财政资金,高校提供的是准公共产品,因此,高校必须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高校财务应接受财政的制约和监督,财政要求的部门预算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收支两条线制度以及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等高校必须执行,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应建立符合现代财政制度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

2013年11月15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楼继伟指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主要包括三个内容:现代预算制度、税收制度和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政体制。这三个内容与高校有直接联系的是现代预算制度和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政体制。

1.现代预算制度

楼继伟指出:“预算是财政的核心,现代预算制度是现代财政制度的基础,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现代预算制度与高校财务直接相关的有三个方面:一是编制中期预算;二是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逐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三是预算公开透明,但是,公开并不等于透明,公开是前提,透明是目的。公开程度表示信息披露的程度,也表示信息对公众知情权的设定程度。而公众期望的是通过公开对信息透明的识别,要求充分披露,这就要求财务信息的精细化。

2.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高校财务体制

(1)高校应明确支出责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第十九条指出:“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五条规定:“规模较大的学校可以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财力与事权相匹配就是钱随事走,分级管理就是各级财务主体都拥有一定财力,同时应承担相应的支出责任。现代财政制度的精髓是治理,具有法律约束力是现代财政制度存在的基础。高校各级财务主体都应明确相应的支出责任,并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2)承担支出责任必须加强高校支出管理。高校应完善支出标准。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规定:“完善教育经费支出标准。”在《政府工作报告(2015)》中指出:“为切实把教育事业办好,我们要保证投入,花好每一分钱。”2010年7月14日,刘延东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中指出:“把资金投向最需要的领域、最关键的环节、最困难的群体,把钱花在刀刃上。”

四、“十三五”期间对拓展高校会计领域的建议

(一)高校管理会计

2014年11月18日,财政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单位(包括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需要,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财政部会计司2014年工作要点》第二条又指出:“大力开展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研究。”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及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于增彪指出:“在我国事业和行政单位,管理会计几乎是空白,未来应用和精进的空间巨大。因为事业和行政单位主要提供各种各样的社会服务,其服务能力不仅取决于财务资源总量,而且取决于财务资源及其对应的非财务资源的利用效率。而成本管控、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和内控制度等管理会计方法,对于提高事业和行政单位资源的利用效率是不可或缺的。”显然,高校管理会计是“十三五”期间重点研究和实施的领域。

(二)引入权责发生制综合财务报告制度

国务院批转的《财政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指出:“必须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建立全面反映政府资产负债、收入费用、运行成本、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该《方案》在“2018―2020年工作”中规定:“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2015年5月8日,国务院批转的《发展改革委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规定:“推进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建设,制定政府会计基本准则,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办法及操作指南。”前已述及,高校受到公共财政的制约,预决算都应与财政制度衔接。因此,高校应在“十三五”期间探索与研究引入权责发生制综合财务报告制度。

五、“十三五”期间对高校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高校应完善内部控制

《纲要(2010―2020年)》第五十八条指出:“完善经费使用内部稽核和内部控制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指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

2012年11月29日,财政部印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2013年12月5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实施工作的通知》;2015年5月22日,《教育部关于直属高校落实财务管理领导责任严肃财经纪律的若干意见》指出:“大力推进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要把建立和完善以内部控制制度为核心的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作为扎紧制度笼子的关键举措来抓。”

(二)“十三五”期间对完善高校内部控制的建议

1.明确界定高校内部控制要素

2012年11月29日,财政部印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中未明确界定内部控制要素。全文找不到“要素”两字。COSO委员会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1992版)》规定五要素;COSO委员会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2004版)》规定八要素;COSO委员会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2013版)》规定五要素。2014年10月8日,《财政部内部控制基本制度(试行)》规定五要素;《教育部直属高校内部控制制度(试行)(征求意见稿)》规定五要素;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规定五要素;2015年2月9日《教育部关于加强直属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规定五要素。审计法规规定五要素,实务操作未规定五要素,如何审计?

2.高校内部控制不应局限于经济活动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全面性原则却局限在“经济活动”内,如该《规范(试行)》规定:“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企业主要从事经营活动,未局限在“经济活动”内,如《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定:“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政府主要从事的行政活动,也未局限在“经济活动”内,如《财政部内部控制基本制度(试行)》规定:“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贯穿于决策、执行、监督、改进和反馈全过程,贯穿财政部各项业务流程和各个环节,覆盖所有单位和岗位,并由全体干部职工参与。任何决策或业务工作都应有案可查。”

已出台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也不局限于经济活动。《财政部内部控制基本制度(试行)》的8个附件也不局限于经济活动,如:《财政部法律风险内部控制办法》《财政部政策制定风险内部控制办法》《财政部预算编制风险内部控制办法》《财政部预算执行风险内部控制办法》《财政部公共关系风险内部控制办法》《财政部机关运转风险内部控制办法》《财政部信息系统管理风险内部控制办法》《财政部岗位利益冲突风险内部控制办法》。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中内协发〔2009〕19号)第十条规定:“本指南所称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采购管理等活动中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性、有效性进行的审查和评价。”笔者认为,行政事务控制是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的主要部分。高校内部控制就是要建立健全权责对等、信息对称、运转协调的有效决策制衡机制。

六、“十三五”期间对强化高校审计的建议

市场经济越发展,审计监督越必要。党的十以来十分强调对权力的监管,十分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如2014年10月9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规定:“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2015年2月9日,教育部了《关于加强直属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2015年5月22日,《教育部关于直属高校落实财务管理领导责任严肃财经纪律的若干意见》规定:“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十三五”期间对完善高校内部审计的建议:

(一)应将“内部审计”主要放在治理的层面上

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指出:“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和重要保障。”

2002年4月,国际内审协会(IIA)在对美国国会关于《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OX)的意见陈述书《改善公司治理的建议》中提出:内部审计、外部审计、董事会以及高层管理人员是构成有效公司治理的四大基石。

(二)应将“财务审计为主、管理审计为辅”转型为“管理审计为主、财务审计为辅”的新模式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11年至2015年工作规划》中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加快构建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主线、以治理为目标、以增值为目的的现代内部审计模式。”这个“现代内部审计模式”就是“财务审计为主、管理审计为辅”转型为“管理审计为主、财务审计为辅”的新模式。高校内部审计比企业落后,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十二五”的目标可作为高校内部审计“十三五”的目标。

内部审计分为财务审计与管理审计。高校内部审计可分为财务审计(预决算审计,专项资金审计,工程审计等) 和管理审计(内部控制审计,治理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等)。《教育部关于直属高校落实财务管理领导责任严肃财经纪律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拓展内部审计范围,探索开展重要政策跟踪审计、适时开展专项审计调查。”这就将内部审计范围拓展到“管理审计”领域。

七、“十三五”期间对强化高校经费监管的建议

“十三五”期间重点应建立健全教育经费监管体系。笔者认为,经费监管体系体系或机制主要由三要素组成:

(一)监管主体

2010年10月,教育部虽然成立了教育部经费监管事务中心,但仅是教育经费监管体系的组成部分,不能将教育经费监管的重担压在教育部经费监管事务中心一家的身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三条第五款指出:“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制度建设,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笔者认为,按监管主体分类,教育经费监管体系应包括政府监管、社会监管、高校内部监管这三大部分十六个方面,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1)政府监管包括政府审计机关、政府教育机关所辖的经费监管部门、政府财政机关、政府物价机关、政府税务机关、政府科技机关、政府委派的高校总会计师监督等;(2)社会监管包括公众监管、媒体监管、社会审计等;(3)高校内部监管包括副职分管、正职监管,校内内部控制等制度监控,财务信息公开,校内民主监督,校内专职监督(纪委监督、监察监督、内部审计监督和会计监督、财务监督)等。

(二)监管依据

《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未提到“监管”二字。在其他法律、行政法规中,教育经费监管呈碎片化现象,因此,有必要从法律、行政法规层面上制定《教育经费监管条例》或其他法规。笔者之所以称为《教育经费监管条例》,是定位于国务院颂布。《教育经费监管法》当然好,但要由全国人大制定。《教育经费监管条例》应比《会计法》《审计法》《预算法》《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等法律地位低一些。但不能是由财政部、教育部颁布的部门规章。

(三)监管客体

监管客体是指监管的对象,笔者认为主要对象是三个:(1)监管责任主体。教育经费监管首先是监管人,即监管主要负责人的主体责任。(2)监管制度。教育经费监管其次是监管制度。如监管内部控制制度是重点之一,监管、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漏洞,揭示相关内部控制是否有缺陷,是否存在潜在风险等。(3)监管重大项目和大额资金。教育经费监管最后是监管钱,不是小钱是大钱。

八、“十三五”期间对加强民办高校财务的建议

1.推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试点。民办高校可以自主选择,登记为非营利性或者营利性法人。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举办者不取得办学收益,办学结余继续投入教育,形成的资产归学校法人所有;营利性民办高校的举办者可以取得办学收益,办学结余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分配,形成的资产归举办者所有,学校自主运营、自负盈亏。

2.完善民办高校的治理结构。目前,民办高校的治理结构亟待完善,如监事会、独立内部审计机构等。

3.建立健全民办高校财务相关的制度。分类管理明确后,必须制定营利性民办高校和非营利性民办高校两套差异化的与财务配套的制度,如产权制度、会计制度、财务制度、税收制度、收费制度、财政支持制度、合理回报制度、监督评价制度以及治理结构方面的制度等。

4.落实政府对民办高校的资助政策。

5.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

九、“十三五”期间对加强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1.在《政府工作报告(2015)》中指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积极推动“互联网+”的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模式,采用“云会计”“云审计”的软件,运用“大数据”实施高校财务管理与审计,提高高校财务管理与审计水平。

2.完善高校会计基础工作信息化建设,可以解决财务数据的储存、历史数据的查询等问题,为财务分析、财务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做到财务处报销“无现金”“无纸化”“无等候”管理。

3.建立、健全高校内部控制流程信息化。

4.建立、健全高校“财务管理驾驶舱平台”和“统一决策支持平台”。

5.完善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管理。

6.建立健全高校财务信息与统计、内部审计等资源共享的平台。

十、“十三五”期间对加强高校财务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高校高端会计人才建设

1.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建设

《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指出:“到2020年,培养2 000名左右的全国会计领军人才,担当会计行业领军重任。”在“十三五”期间应加强高校中行政事业类会计领军人才的建设。

2.具有国际业务能力的高级会计人才建设

《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指出:“到2015年,新增大型企事业单位具有国际业务能力的高级会计人才30 000人;到2020年,在2015年的基础上再新增30 000人。”据笔者了解,在2015年达到“国际业务能力的高级会计人才30 000人”中,高校寥寥无几,而到2020年的30 000人中则需努力。

3.教育部百人工程建设

《全国教育系统财务管理干部培训实施方案(2014―2017年)》指出:“教育部4年内培养出一支100人左右的业务精湛、视野开阔、素质综合、能力过硬的教育财务骨干人才队伍。”到2017年仅两年多时间,需要抓紧遴选。笔者曾于2014年4月中国教育会计学会秘书长会议(兰州)上呼吁:“制定一个‘百人工程的遴选方案’,从2015年起动态考核,使选拔者有培养目标,使入选者有奋斗方向。”此外,对“百人工程”2017年的后期管理,如待遇、考核与后备人选等。

(二)高校会计人才的职称建设

《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指出:“到2020年,高、中、初级会计人才比例达到10■40■50。”高校目前的比例是多少?新定编后又是多少?除部属高校外,各省、市、自治区也应有个规划。这其中正高级会计师是个重点建设领域,目前不少省、市、自治区尚未启动。

(三)高校总会计师

2014年11月17日,《教育部关于加强直属高校直属单位财务队伍建设的意见》(教人〔2014〕6号)第三条规定:“进一步完善总会计师管理制度。”要求:完善选聘任用方式,着力加强履职能力,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目前,教育部直属高校配备比地方高校好,各省市自治区属高校陕西省做得最好。地方高校应在“十三五”期间抓紧配备。

(四)高校财务机构负责人建设

教人〔2014〕6号文第四条规定:“严格按要求选好配好财务机构负责人。”要求:严格财务机构负责人任职条件,完善任用和职务任期机制,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五)高校会计人员配备建设

教人〔2014〕6号文第五条规定:“加强财务人员配备和规范管理。”编制中期预算,单独设置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单独设置科研经费管理科,推动内部控制,都需新增会计人员;而加强财务信息化管理,则需新增技术人员等等。这里应区分“编制”与“定编”两个概念,“会计人员编制”是指全校会计技术岗位的人员,他们大多数在财务处,有的可能在审计等其他部门,这些人员不是财务处的委派人员;而“定编”是指财务处的定编数,在财务处定编内,绝大多数是会计技术岗位的人员,少数还有计算机等工程技术人员。

(六)完善教育系统财务管理干部培训机制

《全国教育系统财务管理干部培训实施方案(2014―2017年)》指出:培训机制包括建立培训基地,建立培训需求调研机制,建立干部参训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培训质量评估机制,建设培训师资库,加大课程教材开发力度等尚需完善。

十一、校办企业应探索实施以管资本为主的体制

应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体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十二、“十三五”期间高校财务应有两个版本的建议

第一个版本:制定《高等学校“十三”期间财务工作的若干意见》的建议。

在高校财务的历史上,教育部、财政部制定过“高校‘X五年’期间财务工作的若干意见”的仅两次。

1991年4月8日,原国家教委、财政部制定过《高等学校“八五”期间财务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财〔1991〕33号);2007年1月15日,教育部、财政部制定过《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财〔2007〕1号)。

第二个版本:制定《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某一章的建议。

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单独设“教育条件保障”一章。最近三次“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N个五年规划”中的规定有:

2001年7月26日,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教发〔2001〕33号)中第四章“‘十五’期间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的规定;

2007年5月18日,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国发〔2007〕14号)中第四章“保障措施”的规定;

2012年6月14日,教育部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教发〔2012〕9号)中第十一章“加强教育条件保障”的规定。

【参考文献】

[1] 乔春华.《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研究――以高等学校为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43.

[2] 楼继伟.建立现代财政制度[J].中国财政,2014(1):10-12.

[3] 楼继伟.解读新预算法:取得5方面重大突破[N].人民日报,2014-09-01.

[4] 于增彪.对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基本看法[J].中国总会计师,2014(4):20-21.

十三五规划建议范文第3篇

准确研判发展形势: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建议》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就此,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敏分析认为,《建议》深入分析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即中国经济社会步入新常态下的新形势,依然强调指出“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这一判断是十分清醒也是十分必要的。未来五年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尽管这一战略机遇期随着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已经上了一个大台阶,其内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但全球经济需要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健增长,世界需要中国成为全球经济的“压舱石”。同时,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还面临结构转型时期的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只有“坚持发展”不动摇,才能解决中国的所有问题;只有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才能够更好地把握战略机遇期,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明确提出发展原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的保证

就怎样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建议》提出必须遵循六大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XX认为,这六个坚持充分体现了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基本遵循。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放在第一位,既彰显了我们党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基本原则,也凸显了改革发展成果要与人民公平共享的基本宗旨。XX说:“这六大发展原则相得益彰,彼此支撑,是“十三五”时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纲”与“魂”。

“这六条原则,是我们党首次就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提出的,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说。他认为,原则一旦形成就成为人们行动的依据、准绳和规范。《建议》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六条原则”的总结和提炼,深刻反映和总结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规律,是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保证。

清晰确定发展新目标:符合国情贴近百姓问题导向

《建议》在已经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主要包括五大方面:一是提出了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二是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三是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四是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五是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指出,按照“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这次《建议》提出了这五个方面的新目标要求。这些发展目标的设定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是符合国情。深入分析国内国外发展环境,充分考虑“十二五”发展的延续性,又与时俱进、因应时势丰富了目标内涵。第二是贴近百姓。目标要求把增进人民的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的目标都是人民群众最关心,也是各级党委和政府需要做的、使人民群众看得见、能受惠的实事。第三是问题导向。《建议》在目标设定上突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和短板问题。《建议》提出了收入差距的缩小、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等,这些目标都体现了问题导向。

重点完善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建议》指出,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实现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和深入推进“五大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经济学家辜胜阻认为,这“五大发展”理念将引领“十三五”发展方式从五个方面实现重大转型:从过去高度依赖人口红利、土地红利的要素驱动及投资驱动的发展模式转向创新驱动发展;从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发展转向协调发展;从高污染、单纯追求GDP的粗放型的发展方式转向遵循自然规律的绿色发展;从低水平的开放转向更高水平的开放发展;从不公平、收入差距过大非均衡发展走向共同富裕,实现共享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向全面小康。五大理念相互联系,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相互支撑。

XX分析,《建议》将“创新”放在突出位置,既突出了创新在“十三五”时期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中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也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遥相呼应,以创新创业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他指出,“美丽中国”首次写入规划,又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这既与党的十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一脉相承,也将生态环保放在了空前的高度,这是公报的重要亮点。

着重强调发展保障: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建议》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各级党委必须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如何为实现“十三五”规划提供坚强保证?《建议》从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动员人民群众团结奋斗、加快建设人才强国、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确保“十三五”规划建议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和部署。《建议》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必须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确保我国发展航船沿着正确航道破浪前进。

十三五规划建议范文第4篇

“十三五”规划带来的九大主要投资机遇

“十三五”规划作为一个规模宏大的部级发展规划,涉及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正值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深入改革的关键时期,其不仅引领着中国市场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也会给广大投资者带来大量投资机遇:

1 养老产业

“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拓宽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渠道,加强风险管理,提高投资回报率。

中国老龄化的步伐正在加快,老龄人口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加之“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又重点提了出来,预示着未来五年国家会更加重视中国的养老问题。在这种形势下,未来关于养老产业方面的投资潜力必定巨大,投资者可以具体关注“二胎”和“养老”概念股以及具体的养老服务等产业。

2 金融服务业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积极培育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推进股票和债券发行交易制度改革,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杠杆率。开发符合创新需求的金融服务,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

这些建议的提出,给了中国金融市场巨大的活力,对于推进汇率和利率市场化有重要的作用。国内知名第三方理财机构嘉丰瑞德的理财师认为,此领域的投资可以重点关注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创新型理财产品,同时多留意银行、券商等主题股。

3 能源领域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建设安全、清洁、高效、低碳的现代能源体系,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

未来五年,我国水电、核电、风电、光伏的投资比重会大幅攀升,电力绿色化发展将会是主线,投资者可以关注清洁能源以及新能源等题材的股票或者与之紧密相关的行业,例如新能源汽车行业可以尝试进入。

4 基建项目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扩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覆盖面,因地制宜解决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还有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国际大通道建设,共同建设国际经济合作走廊。

基础建设项目涉及范围广阔,而且对于带动中国经济增长意义重大,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PPP项目以及“一带一路”基建项目。

5 农业领域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明确扶贫对象,稳定扶贫成果,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坚持片区开发与精准扶贫相结合。

农业,在国家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中仍是重中之重,重点关注农村电商和农垦上市公司的概念股,尤其是农垦改革总体纲领出台后又将会引领新一波改革投资热潮,另外相关农业股也有望受益。

6 制造业2025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将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构建新型制造体系。

预计未来我国会有针对“智能制造”的扶持政策出台,在关注航空航天装备以及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领域的同时,还要重点关注“智能制造”,未来机器人制造尤其是服务机器人的发展潜力较大。

7 国企改革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包括推动国资证券化。

在“十三五”规划建议正式出台之前,国企改革就已经开始,带动了股市上国企题材股的火热。不过,推动国企整合重组,重点是在央企层面,因此投资者要对“央企合并重组”领域的投资进行重点关注。

8 医药卫生领域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

关于医药卫生领域的改革规划预期,将加快医疗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打破医疗市场垄断,促进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这方面的投资,嘉丰瑞德理财师认为可以重点关注一些有潜力的民营医院、医药行业以及业绩优良的上市医药公司的股票。

9 互联网信息服务业

实际上,信息服务的内涵并不局限于“互联网+”,无论是从存量上还是从增量上看,我国的信息服务产业都会在“十三五”规划期间得到更深入的发展,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会快速深化推进,并成为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引擎之一。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的是大数据、云计算、信息安全以及与“互联网+”相关联的主题领域。

精准找对属于自己的投资领域

“十三五”规划给人们描绘了未来五年中国发展的蓝图,但是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而且也不是每个领域都能给你带来丰厚的投资回报,如果投资方向找偏,就很有可能出现投资亏损问题,所以你得先精准找对属于自己的投资领域。

第一步 根据自身经济实力选择资金投资领域

“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所涉及的一些投资领域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比如医药卫生领域以及基建项目的投资,甚至有些领域不能直接参与。言外之意,不是任何领域都是你想投资就能投资的,所以投资者不可只看重某些领域的热度或预期前景,而要根据自身实际经济实力来选择,不能“高攀”的领域不要勉强进入,或者可以选择与之相关的信托、股票以及基金产品进行间接投资。

第二步 根据自身风险承受力选择适合的投资

“投资有风险”非故弄玄虚,而高风险往往又与高收益相伴,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所涉及到的很多投资领域固然投资回报很丰厚。但是有些领域的投资存在很高的风险,不确定因素就比较多。如果忽视投资风险,投资也将会面临惨重的亏损。

因此,嘉丰瑞德理财师建议,每位投资者要了解想投资项目的具体投向以及风险如何,然后再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

第三步 借助理财机构搭上“十三五”规划班车

投资者可以借助一些专业的理财机构搭上“十三五”规划的班车,间接参与投资。采取这种投资方式的优势,一方面专业的理财机构有丰富的投资经验和高素质的资产管理团队,能有效规避风险,投资者能坐享高利润;另一方面专业的理财机构能够跨越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实业领域进行投资,既可以涉及“十三五”规划中许多投资领域,例如信托项目,帮助投资者间接抓住“十三五”规划中的更多投资机遇,又能实现收益最大化。

第四步 做中短期投资规避长期投资的不确定性风险

十三五规划建议范文第5篇

一、活动主题

把握新常态 共绘新蓝图

二、活动时间

开始:2015年1月30日

结束:2015年11月30日

三、活动内容

重点围绕创新驱动、开放发展、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城乡统筹、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生态环保、深化改革、法制建设等10个方面广泛征集社会各界意见建议。主要议题如下:

1、您认为xx市"十二五"期间发生了哪些积极变化?

2、您认为xx市"十三五"期间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3、您认为xx市"十三五"发展总体战略应如何把握?

4、您认为xx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点有哪些?

5、您认为xx市改如何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6、您认为xx市改如何发挥区位优势,融入国家区域战略,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

7、您对xx市新常态下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有什么好的建议?

8、您对xx市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有什么好的建议?

9、您对xx市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有什么好的建议?

10、您对xx市统筹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有什么好的建议?

11、您对xx市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有什么好的建议?

12、您对xx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有什么好的建议?

13、您认为xx市基础设施建设哪些方面亟待加强?

14、您认为生态环境问题哪些方面亟待改善?

15、您认为该如何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管理?

16、您对医疗、教育、社保等方面有什么好的建议?

17、您对加强公共安全管理有什么好的建议?

18、您认为xx市社会事业哪些方面亟待加强?

19、您认为xx市哪些领域需要进一步简政放权?

20、您认为法治xx市建设哪些方面亟待加强、如何加强?

21、您对xx市"十三五"实施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方面有什么好的建议?

22、您如果是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您迫切需要解决的城市保障问题有哪些?

23、您如果是xx市城市的外来人口,您对所在城市的总体评价如何?您对加强城市建设管理有什么好的建议?

24、您"十三五"期间的个人期盼是什么?

25、您还可就其他事关xx市发展和民生福祉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参与方式

xx门户网站开设"xx市‘十三五’规划大家谈"专栏,公众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参与:

1、网络留言:在xx门户网站"xx市‘十三五’规划大家谈"专栏上直接留言。

2、电子邮件:xx.

3、来信邮寄:xx市xx区xx路xx号xx市发改委综合科,邮编xx.

除网络外,其余参与方式来稿请注明"xx市‘十三五’规划大家谈"字样、姓名、联系方式。

五、活动愿景

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从事哪行,也无论您何方人士,请您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您的每一份意见和建议我们都会认真阅读,并择优编发,同时提供给有关单位部门认真研究,供编制"十三五"规划参考。优秀建言者将有机会获邀参加全市"十三五"规划编制专项咨询活动,并颁发荣誉证书,给予适当奖励。

再次邀请并期待您参与。

xx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市"十三五"规划办公室

十三五规划建议范文第6篇

这些组成“国家队”的专家,多数还具有“专业队”的身份――智库学者。事实上,为“十三五”规划主动研究、积极建言的,远不止这支“国家队”。在中央坚持开放民主编制规划的精神指导下,更多的智库声音开始清晰地传到庙堂之上。

科学民主决策――党和政府集思广益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

为了集思广益制定“十三五”规划,中央委托42家单位完成了31项“十三五”规划重大课题研究,形成了117份专题研究报告。这42家单位涵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重庆市智库发展研究会、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等各类智库,足见中央对“智囊”“外脑”的高度重视。

除了开展课题研究,还要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工作中,作为规划起草牵头部门,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召开四次专家座谈会,邀集吴晓灵、辜胜阻、李际均、林毅夫、陆大道、白春礼、胡启恒、李强、茅于轼等31位专家,对“十三五”规划相关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建议》起草过程中、形成文稿后、报送国务院前,都多次通过座谈会、专家论证会、咨询会等方式征求专家委员会成员意见。

“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华民参加过数次座谈会。他告诉记者:“会议将专家委员分为若干小组,就各自熟悉的领域发表对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看法。会议一般持续1~2天,每个人都有发言机会,时长15~30分钟。发言结束后,大家会自由提问、充分讨论。”

首次作为文件起草组工作班子成员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培林颇有感触:“征求意见的过程中,文件起草M态度十分严谨。每一条意见都要抄录在案,无一遗漏。扣除重复意见和建议之后,进行分组讨论,一条一条审议。”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许勤华介绍:“智库学者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如果被主管部门采纳,还会转发给相应职能部门,由该部门与提出建议的专家学者进一步沟通。”

除智库外,建议稿还广泛听取了地方、社会研究力量和离退休老干部等的意见,最终实际征求意见3176人,收到意见建议2588条,过滤重复意见和建议后总计2292条。这些饱含热诚与智慧的声音,为中国走好下一个五年发展道路提供了宝贵参考。

贡献智慧力量――智库资政建言

五年规划,是中国发展奇迹背后的“秘密武器”。“十三五”规划能否制定好,将决定我国能否把握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重任在肩,承担“十三五”规划重大课题研究的智库专家及其团队将此视为第一要务,精益求精、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经济学家林毅夫牵头的“十三五”经济转型升级动力机制和制度环境研究项目、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魏礼群承担的“十三五”统筹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措施研究项目、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负责的“十三五”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与任务项目、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名誉组长牛文元承担的中财办有关绿色发展战略研究课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牵头的“十三五”期间行政体制改革思路研究项目等,均拿出了扎实厚重的研究成果。

“中国社科院受托对国家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进行独立第三方评估:一是对该领域现有政策方案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修改建议;二是根据中央提出的方向,代中央部门起草方案。”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李扬介绍。

“我院主动把‘十三五’规划研究列为重大研究课题,形成报告、成果百余篇,内容覆盖了市场化改革、监管转型、深化简政放权等多个方面。特别是2015年8月,我们分赴广东、湖南等地实地调研,完成了对国务院‘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相关政策落实情况的第三方评估。”迟福林说。

不仅高质量地完成中央交办的“规定动作”,各家智库还积极实施“自选动作”,为“十三五”规划制定提供一手数据和科学分析。刘培林告诉记者:“国研中心的研究人员跑遍大半个中国,远赴一线、深入基层,形成专题研究十九项、背景研究十六项,从‘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到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从‘十三五’时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路和政策到财税体制改革研究,从改善民生和收入分配到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研究成果几乎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自2013年起,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及其团队就开始对我国各大中城市的法治政府建设水平开展深入调研。此次,作为“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唯一的法学专家,他主动向相关部门提交了《关于“十三五”规划期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若干建议》。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提供的该中心《“十三五”建言研究成果汇总》中,记者看到:该中心集中优势力量深研“十三五”时期的改革发展问题,取得了30多项成果。理事长曾培炎亲自挂帅,主持完成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改革研究,中心咨询委员会主任王春正还担任了“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主席。

“绿色金融”是“十三五”规划建议稿中颇受关注的“热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对此早有关注,一边组建专家团队开展调研,一边就此主题组织了大量讲座、论坛,致力于推动社会各界对“绿色金融”的了解与认可。

总结自己长期为五年规划建言的经验,胡鞍钢认为:“对五年规划进行建言,不仅需要基层调研和理论分析,更要充分理解中央的各项政策,把握五年规划的阶段性规律和内在逻辑,这样才能形成贴近国家需求、人民利益的思想成果。”

理思路促落实――规划建议“落地生根”

有良策,更需善政。促进“十三五”规划的制定与落实,是《建议》的指归所在。智库专家纷纷为此建言支招。

《建议》最大的亮点之一,是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在五年规划中单列一章,关于“绿色发展”部分所占篇幅也是历次规划建议中最长的。就此,牛文元提出:“实现绿色发展,要做到建设绿色自然,减少生态赤字、提升绿色质量;发展绿色经济,低碳、循环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共创绿色社会,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发展一体化;培养绿色心灵,让真善美成为人民的行为准则。”

“十三五”时期,正处于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国际分工、全球投资贸易规划、能源资源版图、地缘政治环境等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之下。许勤华由此提出了关于中国国际能源战略的深度思考:“在能源对外投资的过程中,应多用‘双边’加‘多边’的思维,改变以往单一的能源投资模式,推动我国能源设备和产能持续出口,由单纯的‘获取资源’转型升级为‘创造市场’‘利用市场’。”

就企业反映较为强烈的“红顶”中介问题,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王满传指出:“原来的审批多,现在变成了审批难、审批乱。一些依附于政府的中介机构,出现了收费过高、不规范、效率低的问题。因此,国家必须对审批行为作出统一标准,提高基层监管能力,加强权力治理。”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李玲对《建议》中教育、医疗等社会民生内容十分关注,并提出进一步期待:“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民生领域。目前,我国缺乏能够全面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组织架构,各级领导干部在民生、社会领域的执政能力有待提高。《建议》中提出的‘三医联动’问题,从2009年医改伊始就被提上议事日程,至今效果仍不尽如人意,需要协调多个部门进行处理。”

不少人注意到,《建议》中并未对法治相关内容展开叙述,马怀德对此进行解释:“‘十三五’规划主要是针对经济社会发展而制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已经明确了法治发展的目标、路线图和时间表,因此没有必要在《建议》中过多强调法治的内容。接下来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要求,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法治应有的引领、推动、保障作用。”

十三五规划建议范文第7篇

按照《__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__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重点课题研究和规划编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夹府办函〔2015〕13号)要求,5月18日,通过县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按政府采购有关程序,确定由__大学专家团队成都九思经济研究院承担总体规划和9个重点课题研究、5个专项规划编制;西南交通大学专家团队成都西南交通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9个重点课题研究和5个专项规划编制。

抓考察调研。__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专家团队于今年3-4月分别完成第一轮规划调研工作,对__县11个重点乡镇和18个重点县级部门进行了实地走访、考察座谈,完成大量基础信息和数据的收集工作。各乡镇和县级部门对规划编制工作高度重视,认真谋划本辖区、本部门“十三五”发展思路,全力以赴为专家团队提供相关数据、资料和建议意见。

抓协调组织。县发改局积极牵头,根据《__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制定了《__县发改局“十三五”规划编制内部分工方案》,明确了各分管领导、各股室承担的各项任务;加强协调组织,多次召集重点乡镇和县级相关部门会商规划编制工作,及时了解掌握并协调处理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落实专人,做好专家团队的调研协调工作,陪同专家团队完成各地调研。

抓项目储备。县发改局牵头,全县各乡镇、各县级部门超前谋划,准确把握“十三五”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围绕“三同发展”、“三个辐射区”,深入思考发展战略、重点任务、重大布局和重大政策,深度研究,认真论证,生成一批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可操作性强的重大项目,初步梳理“十三五”规划支撑项目263个,总投资876亿元,预计“十三五”期间完成投资716亿元。策划包装碳纤维航空航天结构件制造、经开区基础设施建设等51个项目申报省重大项目,总投资262.9亿元,其中中油新能源车用高清洁甲醇汽油等5个项目申报国家发改委七大工程包(信息电网油气等重大网络工程包、清洁能源重大工程包、油气及矿产资源保障工程包、粮食水利重大工程包、交通重大工程包、生态环保重大工程包、健康养老服务重大工程包),总投资8.7亿元;申报长江水道重大项目43个,总投资236亿元;申报现代物流业重大项目12个,总投资34.5亿元;申报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重大项目2个,总投资40亿元。

全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与市上同步,与其他区县相比进度较快。规划《基本思路》(初稿)已完成,并完成了各乡镇和各县级部门的第一轮意见建议征求,正在修改完善;18个重点课题研究和10个专项规划已基本完成;总体规划框架已完成搭建。《基本思路》(初稿)提出:我县“十三五”将坚持“高端、集聚、内生、外向、包容、协调、美丽”发展七项基本原则,奋力打造“一县两区三基地”,即:中国西部高端陶瓷产业基地、__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峨眉前山综合旅游度假区、__同城发展先行区、成都城市群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青衣江畔宜居宜游生态县。

加快“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进度,进一步修改完善《基本思路》(初稿)后送“四大家”领导审阅,迅速启动各乡镇和各县级部门对18个重点课题研究和10个专项规划的第一轮意见建议征求,8月底前完成定稿。《基本思路》形成后至县委“十三五”规划《建议》出台前,研究形成全县“十三五”规划大纲,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等,于8月底前完成。配合做好《县委“十三五”规划建议》起草工作,县委《建议》出台后至2016年1月底前,按照县委《建议》精神,完成《规划纲要》(草案)起草,做好《规划纲要》(草案)征求意见工作,广泛听取各乡镇、各部门、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方面意见建议,召开专家咨询论证会议,提交论证

报告。综合各方面、各环节意见建议,修改完善《规划纲要》(草案)。《规划纲要》(草案)经县委、县政府审定后,提交县人代会审议,按照县人代会审议通过的《规划纲要》,完成各专项规划定稿。一是抓好县级规划和省市规划的对接。要按照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的原则,做好与省市规划的衔接,在全县《纲要》草案送县政府审定前,与全市“十三五”规划《纲要》进行充分对接。

十三五规划建议范文第8篇

至2021年,中国共产党将迎来百岁生日。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将完成时,中国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会实现哪些发展目标,以怎样的坐标和姿态立于世界?这些问题延承百年,破题时日可待。这也是“十三五”规划的要义。

在经济新常态下,“十三五”规划既需要提纲挈领,调整发展路径,理顺发展目标,又需要凝聚社会共识、催生改革动力。如何以战略思维和全局眼光统筹发展与改革?“十三五”规划的调研已渐纵深。

解密“十三五”规划核心智囊

专家委员会阵容堪称强大,55位成员来自政府部门、权威智库和著名企业。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宋怡青 聂欧 刘琳

场大型政策 “头脑风暴”正在进行中。这一切都服务于紧锣密鼓酝酿中的“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规划是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将做出的首个五年规划,不仅体现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十三五”规划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细化方案,将吹响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向高收入国家的号角。

“十三五”规划编制过程中,需要大量听取专家智囊意见。今年由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原主任王春正、经济学家林毅夫领衔,55位来自各个领域的翘楚组成“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这是“十三五”规划编制的核心智囊团。

“十三五”规划的编制还要广泛征求民意。国务院总理多次提到“高手在民间”。此次“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起草小组通过媒体、网络、微信等平台广撒“英雄帖”,征集大众意见。

此外,阿里巴巴、复星集团等企业也首次承担了“十三五”规划前期课题研究工作。经合组织(OECD)、亚洲开发银行等一些“洋外脑”也接受委托,积极参与,就中国经济转型等问题参与研究。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近期访谈多位“十三五”规划专家、参与讨论的企业代表以及参与规划起草的官员,管窥“十三五”规划智囊团队的群貌。

专家如何甄选

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公布了“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名单,中央财办原主任、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王春正为委员会主席,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为副主席,委员会秘书长由国家信息中心党委书记、常务副主任杜平担任。

专家委员会阵容堪称强大,55位成员来自政府部门、权威智库和知名企业。

这些专家里面既有参与过“十五”计划、“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老兵”林毅夫;也有初次参与五年规划编制的新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

山东大学党委书记李守信,曾任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参与起草过“十二五”规划,此次也在“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名单上。

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此次超过半数的专家都是“十二五”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这是为了保持政策的延续性。此外,根据“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形势和重点任务,发改委也对专家的规模和结构进行了调整。

在选聘专家的标准上,前述发改委人士说,一是注重专家的权威性。着重考虑选聘在相关领域具有权威地位、有较高知名度和较高专业研究水平的专家,为“十三五”规划的制定提供咨询和论证。

二是注重专家背景的多样化。这样可以广泛凝聚专家资源,使得最终的规划更周全,也更科学。三是注重结合“十三五”发展阶段特征,围绕着重点任务,选聘为实现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出谋划策的人士。

专家来自何处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发现,55位专家均为经济、科技、法学、环保、公共政策等各研究领域的翘楚。其中46位专家拥有博士学位或者担任博士生导师,占比高达80.7%。

近半数的专家拥有海外留学或担任海外访问学者的背景。前述国家发改委人士称,目前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国际产业分工、地缘政治环境等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十三五”规划的编制也必须大胆创新,强化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所以吸纳有海外工作、学习经历的专家非常有必要。

在工作单位分布中,来自中国社科院的最多,共有6位;其次是北京大学,有5位专家入选;清华大学有4位专家入选。

55位专家中,从事经济领域研究的最多,有18位。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培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等知名经济学家均在列。

工程科技研究领域的专家数量仅次于经济领域,有10位。囊括了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中国医学科学院原院长刘德培、中国嫦娥工程总指挥栾恩杰、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孟伟等著名科学家。值得一提的是,有5位专家是两院院士。

专家委员会在年龄结构上“老、中”兼备,主要集中在60岁左右。其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年龄最小,46岁。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年龄最大,79岁。

专家的“身份”

“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里包括了4名企业家,分别是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中国银行董事长田国立、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比亚迪公司董事长王传福。

对于这些企业家的入选,国家发改委人士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更好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实际上就是要更好地让企业作为微观主体,在决策中起更加直接、更加自主的作用。所以在“十三五”规划中会特别重视更好地发挥企业的作用。

王传福是唯一入选的民营企业家。他1995年辞职,创办比亚迪公司,短短几年时间,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充电电池制造商,2003年比亚迪进入整车制造行业。有评论称,在目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的背景下,王传福的入选正契合这一态势,可以为“十三五”期间如何营造创业氛围,建言献策。

“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中,贾康、刘世锦、马怀德、孟伟、薛澜等16位专家,曾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授课。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就“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当代科技发展趋势及我国的科技发展”等问题,两次为政治局集体学习授课。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P就“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世界就业发展趋势和我国就业政策研究”等问题,三次坐上政治局集体学习的讲台。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中国首位行政诉讼法学博士马怀德是名单中唯一的法学专家,军事科学院作战理论和条令研究部部长、少将张世平是唯一的军事领域专家。

“头脑风暴”说了什么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到,按惯例,55位专家将参加“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的讨论、评估、论证;对规划重大专题提出咨询意见。

今年4月,“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召开了全体会议,专家被分成了两组,在位于北京市顺义区的国家发改委培训基地,用一天时间讨论了“十三五”规划的基本思路。

一位与会专家透露,本次会议上,国家发改委提供了“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的总结材料,介绍了“十三五”规划的基本思路。与会专家都收到一个册子,写上建议和意见后,提交会务组。

会上,有关政策的建言和辩论已经开始。有专家提到,互联网经济归于虚拟经济,强调其危险性。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则提出电子商务的逆势高速发展是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动力,政策的着力点要顺势而为,否则转型无法完成。他建议在“十三五”规划中加强对互联网经济和电子商务的相关政策表述。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汪同三在会上建议,“十三五”规划要回答好三个问题:一是如何说清“走出去”的钱从哪儿来,国内需求和“走出去”资金如何平衡利用?二是能否一改之前对投资讳莫如深的态度,科学理顺投资与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关系?三是如何确定“十三五”期间的GDP增速目标,做到稳增长与调结构并重?

前述与会专家透露,按照以往经验,全体会议还将召开两次,分别讨论、审议“十三五”规划的基本框架。

除了全体会议之外,专家们要参加分组讨论会,参与调研会,并参加个别任务的分配会。

会议讨论仅是专家参与“十三五”规划的一种形式,不少专家承接了课题研究,阐明建议。

例如,国家发改委布置的“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中,将文化列成一个单独的课题。领衔这一课题的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表示,“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应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加快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再加上“加快文化创新体系建设”,“十三五”末,我国有望初步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这些专家都在各自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力,他们可以通过公开发表文章、参加部委或地方政策制定、参与规划评审等多种方式,参与到“十三五”规划制定中。

还有哪些“外脑”

专家委员会仅是“十三五”规划智囊的一部分。本着广开言路、广纳善策的原则,在“十三五”规划前期调研中,国家发改委就开始不断借助“外脑”。

《财经国家周刊》了解到,就“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国家发改委从2013年下半年曾经针对不同领域,提出了80多个课题研究。

这些课题研究有的面向全社会进行公开招标,所有研究机构都可以按照选题指南报名竞标。国家发改委共收到265份课题申请书,经专家评审后有 27个机构25个课题入选。

另有的课题是直接委托研究。一些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企业接受了委托,如阿里巴巴集团承接了信息经济研究课题;上海复星集团承接了大健康产业课题;而民生银行则承接了金融体系改革的研究课题。

前述国家发改委人士透露,之所以聘请这些企业,看中的是他们对新经济模式、新技术的深刻理解。

除企业之外,“十三五”规划的前期研究借助了“洋外脑”。经合组织(OECD)、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机构,就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及中国经济转型问题提供了意见和建议。而美国的一家公司则就世界技术未来的走势及对中国的影响,给出了自己的评估报告。

“洋外脑”与国内智囊的双重驱动,有助于“十三五”规划的制定者能站在全球的视野,及时掌握世界经济、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和理念。

一位参与过国家“十二五”规划制定的人士透露,此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彭斯(Spence)、戴蒙德(Diamond)、罗默(Romer)等知名专家学者都曾接受委托,就中国向知识型经济转型提出研究建议,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他预计,“十三五”规划或将继续聘请这些世界级经济学家进行研究,确保决策的专业化、科学化。

前述国家发改委人士称,之所以聘请如此多的机构进行研究是因为:同一个问题,不同主体可以从多角度提出构想,有利于规划制定者拓展视野,广泛吸取不同观点。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到,此次“十三五”规划,还对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工程进行了研究。这也是国家制定五年规划首次就这些内容开展专门研究。

大众建言献策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提出,要坚持开放民主编制规划,使“十三五”规划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加符合发展规律,更加反映人民意愿。

“十三五”规划的制定不仅大量听取专家智囊的意见,还力求接地气,即采取更多形式征求和搜集公众的意见。

征求公众意见除了传真、邮寄、媒体、电子邮件等传统渠道外,国家发改委还首次开通了“建言‘十三五’”微信公众平台,邀请公众参与国家“十三五”规划编制,共同谋划国家未来发展。国家发改委也通过该平台“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最新动态。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到,目前该平台收到了上万条建议,从建言内容看,涉及的内容非常广,几乎包括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公众关注最多的还是民生领域,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养老等问题。

国家发改委人士称,打开决策窗口,将征询意见的主体定位为社会公众,收到的建言最为广泛,主题也更贴近民生。正如国务院总理所言“高手在民间”。

“十三五”大课题

规划要取得好的成效,科学的前期研究就变得尤为重要。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刘琳

“我

们很期待再过一段时间,就可以通过草案初稿看到课题的研究成果,是如何被采纳到‘十三五’规划中了。” “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

国家发改委在5月5日召开了“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起草小组的第一次全体会议,意味着《纲要》编制工作正式启动,预计今年年底前《纲要》草案将形成初稿。

早在2014年4月23日,国家发改委“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遴选公告。刘士林在2014年5月承接了其中的文化类课题:“十三五”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研究,并在11月份将研究成果提交了国家发改委。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到,上述国家发改委的重大课题基本都已在去年底或今年初结题。而各部委与地方政府在编制自身的“十三五”规划前也都启动了重点课题研究工作。大部分课题在今年年中陆续收官,进入成果提交或汇报总结的环节。

“‘十三五’规划与以往五年规划的背景,还是有较大不同的。”一位接近国家发改委的人士表示。过去多年,我国都在延续经济高速增长的道路上前行,但“十三五”时期,中国势必进入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期。

“未来将面临一系列的新问题、新任务,规划要想取得好的成效,科学的前期研究就变得尤为重要。”上述人士称。

少而精

“少而精,是‘十三五’课题与以往有所不同的地方。”上述接近国家发改委的人士表示。

“十三五”规划的25个前期研究重大课题均由国家发改委设定,并根据课题清单公开遴选承接单位。相比之下,“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指南则公布了39个选题方向,由课题申报单位按照这些方向上报课题,最终国家发改委确定了60项入选课题。

“虽然课题数目减少了,但很有针对性,覆盖了正在面临且未来五年将对国家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问题。”上述人士说。

从课题内容上来看,经济类课题占据了大半部分,“十三五”经济转型升级动力机制和制度环境研究、经济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和战略举措研究等大约一半课题,都与经济发展或改革有直接关系。

与“十二五”时的课题对比可以发现,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研究、信息经济发展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研究等几项课题,都是“十三五”的新课题,指向新情况、新战略。

经济类课题占比大,并不意味着其他领域不受重视。相反,25项重大课题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多个方面,凸显“五位一体”的特点。

其中,社会和生态文明方面引入了多项“十二五”时未作为明确重点的领域或政策概念,比如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健康保障发展问题研究、完善扶贫脱贫机制研究、公共服务重点和财政保障机制研究、环境治理重点及模式创新研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及绿色低碳发展研究等。

文化类课题则从“十二五”时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研究、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升级为“十三五”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研究。刘士林表示,这是国家发改委第一次在五年计划中将文化上升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个高度来研究,也是第一次为文化类课题专门成立了研究课题组。

“由于课题是由国家发改委设置,少而精,所以这些新课题的提出,对未来五年政策研究和布局的重点在哪里,有很大导向作用。”上述接近国家发改委的人士说。

课题网

不仅是国家发改委,其他各部委以及地方政府都在编制各自的“十三五”前期研究,课题先行。

以环保部为例,环保部相关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2013年1月起他们就启动了“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和编制工作,明确了2013年至2015年的工作重点:2013年主要开展规划战略研究,2014年主要开展规划重点任务研究,2015年则以前两年研究为基础,开展规划编制工作。

“我们当时设置了6大类、21个研究课题组,约150项研究任务。”上述环保部相关人士说。

2013年8月和2014年7月,通过公开招标遴选的方式,环保部选聘了41家研究单位来承担36项课题。这些课题既包括环境规划评估、环保目标指标研究等自身领域内的课题,还包括环境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城镇化与环境规划衔接等跨学科课题,课题经费在8万元到20万元不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承接了国家发改委“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的负责人中,只有4位是其牵头的“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不过,专家们大都参与了其他部委的有关课题。

以文化领域为例,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身兼国家发改委“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和文化部等部委专家组成员等多重角色,承接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发展、小微文化企业发展问题研究等来自文化部的“十三五”规划课题。

这些课题作为文化部的重大课题,其成果对编制部委规划具有直接影响。

而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制的规划纲要草案中,关于文化部分内容很有可能从文化部规划中选取。这意味着部委发起的课题,往往与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的编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刘士林认为,国家发改委的课题往往时间性规划较强,需要针对未来五年有一个全局性的安排。而部委课题则多是空间性规划,比如住建部做城镇化方面的课题、国土资源部做国土开发方面的课题,是根据自身的工作领域在空间上展开。

地方政府的课题则往往与国家发改委和其他部委联动,课题与规划在各自垂直领域具有上下传递的特点。各地的“十三五”规划前期课题均由地方发改委设定,记者查阅发现,各地课题清单多是国家发改委25项重大课题的地方落地版本。

“通常来说地方一个部门的五年规划和课题,都要跟它的上级部门保持一致。”刘士林说,“有些部门的课题和规划还要报到上级部门审批,例如国土规划领域。”

如此,从中央到地方、从各部委到国家发改委的规划草案编制起草小组,就形成了一张条块相连、时间和空间双向交错的课题网,将对规划草案的编制发挥重要影响。

超前研究

对“十三五”规划具有如此重要意义的课题研究,又将如何展开和成文?

“各家政府机构在形成课题前,都要进行充分的调研,调研是形成课题和编制规划的基础。”范周表示。

一般来说,调研的课题又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既有问题的研究。在以往尤其是过去五年的发展中,究竟存在什么问题?这首先要通过调研做到心中有数。拿文化来说,范周认为,“文化园区发展不平衡、地级市及以下公共文化建设欠账、新型城镇化发展中文化的缺位等等,都是我们在各地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于是把这些问题通过课题的形式一个一个地进行专题研究。”

二是超前性研究。如果只着眼当下,长达五年的规划恐怕难以赶上时代的变化。2014年4月,国家发改委就启动“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举行的新闻会上,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表示,“十三五”规划所面临的大的环境和体制背景正在变化。

“比如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那应该怎样创业和创新?如果说全面创新的重点之一放在信息消费上,那什么叫信息消费?”范周认为,对这些现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问题,在做‘十三五’规划的课题安排时则应要适度超前,这也是超前性研究的价值所在。

此外,规划草案的编制过程,多次上下征求意见的过程,也都有新课题产生的空间,如果在这些过程中感到有些问题还很突出,就会临时增加一些新的课题。

“反复研究和完善形成的课题研究成果,才会成为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范周说。

“十三五”规划将如何出台

五年规划须历时两年半时间,历经反复调研、研讨、审议及修改。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聂欧 宋怡青

份五年规划的编制,大约历时两年半时间,历经意见征求、头脑风暴和前期调研,以及对前一个五年规划的评估和数十个重大课题部署等流程,加之反复讨论、修改、过审,方能最终提交至全国人大审议。而其具备法律效力之后,才会交由各部委、各地方政府依此来形成各自配套的五年规划明细。

期间的两个重要节点,一为制定党中央关于规划的建议,二为制定规划的基本思路。两者分别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家发改委牵头,“两条腿走路”,最终会同合力,以《纲要》形式来囊括中央指导意见和各界建言,以提升规划的可预见性、可执行力。

这前后仅在中央层面便须成立三个专门工作小组:国家发改委前期牵头成立规划纲要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起草小组,中财办牵头成立规划建议起草小组。五年规划便是由小组意见上升至全党意见并最终形成规划纲要,走完从思路、建议到纲要的全过程.

“理论上很严密,但真正落地总会遇到些尴尬。”一位从“十五”期间就开始参与起草工作的人士坦言,过去的规划有不接地气的地方,落到各部委、各地方,有的“不懂也要装懂”,有的“懂也要装不懂”,有的“似懂非懂”。

但很显然,“十三五”规划跟以往不同。中央主要领导同志提高了规划的期望和要求,前期工作“海纳百川”的力度也更大,不仅采用了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中国社科院等传统“内脑”,还首次邀请来自业界和民间的智囊加入,甚至听取了亚开行等“外脑”的意见。

这一次,中央要求“十三五”规划须耳目一新,从步骤、形式到内容,完全杜绝口号性语言,要实实在在出“干货”。

两条腿走路

两份重要文件的出台――《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基本思路》(下称《基本思路》)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前者从民主到集中,后者从集中到民主,形成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的基础。

《基本思路》一旦落定,就为后续的调查研究、广泛纳言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建议》的形成与完善,尽管两者的前期工作几乎同时开展,但内容上遵循从《基本思路》到《建议》,再到最终《纲要》的原则。

而国家发改委和中财办“两条腿走路”,是整个过程的关键。

为此,国家发改委率先成立了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起草小组,前者由发改委领导和各司局长担任,后者主要由发改委发展规划司人员组成,同时还吸收了其他司局人员,以及发改委下属的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院等事业单位人员。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召集了以上两个小组的首次全体会议,启动和部署规划纲要编制工作。

徐绍史提出,“十三五”规划的编制,要注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深入研究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五化同步”的路径设计,并研究如何统筹推进京津冀、“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三大国家战略。

“领导很看重‘新’,在规划理念、框架、内容、方法、文本和实施机制上都要求创新。”一位国家发改委人士称,“十三五”的新任务、新导向明显多于以往,规划编制工作很不轻松。

同样,为完成《建议》的编制,中财办亦牵头成立了《建议》起草小组,成员来自于部委和地方官员,以及部分专家学者。

那么,《建议》与最终《纲要》有何区别?

国家发改委西部开发司司长、规划司原副司长田锦尘解释称,《建议》是《纲要》的基础,是对后者提出的指导性意见,更具战略性、宏观性和导向性。而后者要对前者进行具体落实和细化,根据前者提出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来细化要求。简单说来,《建议》可谓是《纲要》的“纲要”。

“《纲要》的篇幅通常是《建议》的两倍以上。”田锦尘称,这是从“七五”时期就开始的传统,以《建议》来体现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而《基本思路》将和《建议》一同成为《纲要》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基础工作,前两者将从以下几个阶段对《纲要》带来深刻影响:

其一,前期研究阶段,要求对未来五年发展可能面临的重大目标、重大项目等重大问题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其二,《基本思路》的起草阶段,提出未来发展的方向性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和规划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其三,《纲要》的正式起草阶段,根据党中央《建议》的精神,具体完成《纲要》的起草工作;

其四,衔接论证阶段,在规划草案的基础上,组织规划专家委员会对规划进行咨询、论证并提出咨询报告。该报告将随着《纲要》一同提交全国人大进行审议;

其五,审批公布阶段,《纲要》进一步修改完善后,经国务院批准报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然后公布实施。

《基本思路》:四大阶段打磨

前述国家发改委人士介绍,《基本思路》类似于正式起草规划之前,决策者开展的前期工作,也相当于打开了决策窗口,鼓励各方公共政策专家积极参与研讨。这一时期,政策讨论空前活跃,决策者通常会敞开心扉,不设前提,迎接“头脑风暴”。

对于“十三五”规划来说,这一阶段从2013年就开始了,首先是对“十二五”的中期评估。2013年下半年,国家发改委开展了“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组织各部门、各地方开展内部评估,并委托世界银行驻华代表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智库机构进行第三方评估。在此基础上,国家发改委起草了《“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并于2013年12月25日由徐绍史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做了报告。

随后,国家发改委牵头了“十三五”前期重大课题调研,分别以内部研究和分赴全国各地调研等形式展开。

例如,去年9月,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和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高国力就奔赴黔东南州,就“十三五”期间山地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做了调研;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助理、城市发展咨询院院长陈匆猜识又凉笾菔《郎较兀就“十三五”期间小城镇建设和生态旅游等课题进行调研。

第三阶段,国家发改委开始了大规模的公共政策研究。

2013年底至2014年初,国家发改委通过内部各司局征集意见,提出了领域的数十个重大课题,一部分直接委托中国社科院等进行研究,更多的则是面向全社会公开招标,所有研究机构都可按照选题指南报名竞标。最终,国家发改委共收到265份课题申请书,经评审后留下了27个研究机构的25个课题。

“我们于去年8月提交了课题最终报告。”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他带领的团队承担了“十三五”期间企业、资本“走出去”课题的研究工作。

一位任职于高校、承担了相关课题的人士称,根据具体情况,国家发改委给予每个机构一定的经费补助,“报酬不多,但荣誉感很强”。

“为增强科学性,一些重要课题还同时委托了多家机构,开展竞争性研究。”前述国家发改委人士称,譬如《“十三五”创新驱动的战略重点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研究》,就同时委托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中国生产力学会创新推进委员会两家机构承担。

半年后,《基本思路》的编制进入最后时期,即广泛纳言的阶段。

这其中,除去须由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参事会议,听取国务院参事、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的意见外,国家发改委也陆续召开各种形式的研讨会,包括“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议和多种论坛,以及与亚开行等“外脑”召开专门座谈会等。

头脑风暴之后,前述规划起草小组将汇总信息,起草《基本思路》送审稿,形成“头脑风暴――完善初稿――头脑风暴――形成终稿”的路径。

根据惯例,送审稿的完善将一方面通过座谈会来实现,即分别召开东、中、西、东北四个地区的“片会”和全国改革发展会议,及时向地方通报中央精神,并征求各地方的意见。另一方面,国家发改委还将召开专家委员会来获取权威专家的意见。

反复修改之后,国家发改委会向国务院提交《基本思路》,再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详细讨论后达成政治共识,向各方通报,统一认识,进行政治动员。

“各种实地调研、研讨会、座谈会正在密集召开。”前述国家发改委人士称。如果按照“十二五”的传统,还可能举办专题研究班,意在给中青年官员、学者提供建言献策的机会。

《建议》:数百场会议研讨

另一份关键性文本――《建议》的编制历程也极为严谨。

2014年年初,中财办成立《建议》文件起草组,在中央领导下牵头起草工作。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的相关部门也参与其中。

2014年上半年,国务院各部门均开展专题研究。下半年,国务院布置了十几个重大专题,每个专题均有十几个部门参与,研究历时了半年多。

2014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政协委员们对“十三五”规划也有过深入探讨,并提交了不少提案。之后,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均密集开展专题调研,其中全国人大还组织了有关课题的专门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与人大代表一起组成调研小组分赴22个省区市,并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做了专题汇报。

“十二五”规划《建议》编制期间,当时的起草小组就组成了8个调研组,历时3个多月分赴13个省区市调研,东部包括天津、江苏、浙江等5个,中部包括河南、湖南和安徽3个,西部包括四川、山西、甘肃等4个,东北包括辽宁1个,同423位官员、学者和基层群众共召开了31个座谈会,访问了上百个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最终形成了8份有分量、有见解的调研报告。

“难点不在调研,而在对《建议》的边起草、边讨论、边修改。”一位中财办官员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按照惯例,起草小组需要在北京玉泉山集中封闭,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当年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精神,并参考国家发改委的前期研究成果――《基本思路》和重大课题研究报告。

在“十二五”规划《建议》初步成稿的6个多月里,起草组曾召开数次全体会议和数十次工作班子会议,并将《建议》的各阶段稿件提交国家领导人讨论,以及发到各省市、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征求意见。

根据“十二五”的情况来看,《建议》还会经历两轮意见征求――首轮面向100多个单位的离退休干部和党外人士;次轮则将在今年下半年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由中央领导人召集会议,征求与会代表的建议。

“‘十二五’这项工作中,初稿就修改了30多次。”前述中财办人士回忆,仅首轮意见征求,就对文件进行了360多处修改,吸收了780多条建议。

他预计,如无意外,下半年将对“十三五”规划《建议》进行两次集体审议,一次是7月中旬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另一次是五中全会上经由全会分组讨论,最终在全体会议上获得通过。“这是一个党中央集体决策的关键过程,容不得丝毫差池”。

“十二五”收官进行时

立足“十二五”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十三五”规划将更务实,更高远。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聂欧 宋怡青

“制

定五年规划的意义,在于阐明国家战略意图并明确政府工作要点,进而引导市场主体行为。”一位从“十五”时期便开始参与国家五年规划编制的人士表示。

从1953年我国按照苏联模式编制出第一个五年计划起,五年计划(从“十一五”起改为规划)便成为总结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引导国家中长期发展方向的抓手。

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对诸多国家现有发展模式造成冲击,经济转型成为全球性话题,供给结构、需求结构深刻变化。眼下,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空前加大,五年规划重要性显而易见。

中央对此坚定指出,每一个五年规划都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也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依据。同时,“十三五”规划将在形式、内容、深度、细节上做足文章。

“要让‘十三五’规划比以往更接地气、更与时俱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现状的深刻认识。”前述人士称,“十二五”收官总结是否客观、全面,因而变得至关重要。

“相对保守”的增长目标

在不少专家看来,从“九五”至今的20年,是中国特色的五年计划/规划日益变得指向明确、主题突出且可执行度不断加强的20年。

例如,“九五”计划首次明确提出了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五”计划则提出要全方位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调整,提出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十一五”期间,正值全球金融危机来袭,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弊端显露,因而“十一五”规划全面开启了一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改革。

而“十二五”规划,则在总结前几个五年规划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现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表示,今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和目标的关键。在国家发改委向全国人大提供的规划执行情况报告中,“十二五”规划的24个主要指标绝大多数达到了预期要求。一些指标,比如城镇新增就业、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等,还提前完成了规划目标。

“关键还是GDP增速指标。”前述人士说,编制“十二五”规划时,最大的顾虑是担心经济增速太快,考虑到地方GDP增速目标通常会比中央高出约2个百分点,中央就“相对保守地”定下了7%的增长目标。他回忆道,2010年10月在西安参加“十二五”规划调研会,与会的12位地方副省级以上领导均斗志昂扬地表示GDP增速要实现13%的目标。在场的中央部委官员则担心这与总体规划指标难以衔接。商讨之下,最终对地方给出了居民收入水平和经济增长同步的要求,指出劳动报酬与生产率进步须同时进行,“才将地方官员的GDP热情降下来”。

调研结束后,国家发改委牵头编制“十二五”规划时,在“十一五”指标基础上又加入了生态、能源、资源领域等指标,并对一些约束性指标加大了定责力度。

也正是由于相对谨慎,“十二五”规划任务眼下才得以较为顺利地完成。

一位国家发改委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十二五”期间发展的亮点大概有六大方面:一是前四年GDP增速保持了8%的较高水平;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对GDP占比高速攀升;三是全社会研发经费从“十二五”初期的1.8%增至2014年底的2.9%;四是我国粮食总产量首次实现“十连增”;五是财政性教育投入占比超过了4%;六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加快,全国基尼系数显著缩小。

此外,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五年,“十二五”在改革领域取得了新突破。

例如,去年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改革,提出了养老金并轨制;今年以来实施了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改革,年薪实行封顶制等等。同时,各大部委简政放权、资本市场酝酿注册制改革,以及上海自贸区改革和“一带一路”战略等,均为“十二五”期间可圈可点的亮点。

未竟之功

参与“十二五”规划制定工作的相关人士对当前经济、社会的症结性问题,给出了详尽的总结。

首先,“十二五”期间全国需求结构矛盾突出,表现为需求结构不合理,投资消费结构失衡,尤其居民消费下降。究其原因,就在于我国目前产业结构不甚合理,服务业比例仍然过低,且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均偏低。

城乡二元结构和城市内的二元分化,使大部分人无法享受平等的公共服务待遇,加之区域经济发展结构不合理,中东西部发展差距大,导致问题进一步加重。

其次,之前的经济发展中,资源环境代价过高,人均资源短缺且能源资源消耗过高等问题日益突出。我国目前单位GDP能耗远高于欧美国家。并且,还面临着水体及土壤的严重污染。

再者,我国企业、机构的科技创新能力仍然不强。

尽管“十二五”期间,企业、机构的研发投入略有增长,但相对支出的占比仍然偏低,有效科技产出不足,成果转化率低。现有的科技成果中来自高校的不足5%,大量的研发投入遭遇到转化通道不畅等难题。

第四,当下的财政金融风险仍然突出。

近两年,我国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增速普降,但财政支出却存在刚性,加之京津冀、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和“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安排,财政压力甚重。同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至今仍居高不下,企业债务偏高、实体经济困境不减,以及房地产市场不景气、产能过剩和影子银行等问题仍然存在。

最后,社会矛盾复杂多发问题未有根本性改善。

例如,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意见又难以统一,加之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不健康,导致区域性风险不断加大。

站在新起点上

汲取了“十二五”经验教训的“十三五”规划,将以怎样的形象面世?

5月,徐绍史在国家发改委一次“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上表示,“十三五”规划将注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

“四个全面中,小康社会是目标,其余三个是保障。”前述国家发改委人士阐释,“十三五”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定好合理目标,给出可行的改革方向,是‘十三五’规划的重点”。

根据目前的调研及讨论方向,改革导向上,“十三五”将强调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和升级,把发展的质量和经济效益摆在关键位置,推动经济增长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发展,同时继续坚持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增长同步的原则。

“时间紧、任务重。”“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汪同三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我国的内外部环境之于“十二五”,已然产生了深刻变化,政治、经济的不确定性较以往更甚。

国际环境方面,尽管美国主导全球经济的地位并未改变,但各国均在争抢话语权,大国博弈进入新阶段。同时,全球经济仍在调整和分化中艰难前行,美欧国家再工业化的进程与我国的发展构成竞合关系。全球科技变革亦正在拉开序幕,中国要么一箭在前,要么则很快被拉开差距。

国内环境也不乐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处于工作年龄的劳动力人口占比也在2010年到达拐点,人口红利的消失速度超过预期。

“传统要素投入拉动经济增长,惯性犹在但不可持续,新的发展在于实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的双轮驱动。”前述国家发改委人士指出,“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的最大挑战,或在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最大机遇,则在于市场能否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十三五规划建议范文第9篇

一、我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进展情况

(一)及早启动。2014年5月4日县政府印发《关于开展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安排部署十二五中期评估;6月25日召开全县十三五重大项目策划碰头会,发改、经信、住建、水利、交通等部门参加,拉开了我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序幕;9月12日县政府第24次常务会专题研究我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讨论了发改局《关于我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建议》;9月18日县政府召开了全县重大项目策划会,成立了全县重大项目策划领导小组,会议印发了《XX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重大项目策划的通知》;9月30日县委常委扩大会专题研究部署我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及重大项目策划工作;10月18日两办发文成立“十三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印发《XX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重点课题前期研究安排及主要内容》。

(二)深入调研。10月9日至10月20日,发改局牵头深入16个乡镇及相关部门,就我县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重大项目,听取单位主职意见及建议。逐步完善十三五项目库初稿,同时在全县范围内选调精干力量,组建策划专班,对各乡镇和部门提交的项目进行再审核、再完善,并提出一批新项目。

(三)初现效果。据初步统计,截止目前共策划“十三五”重大项目533个,总投资2507亿元。其中新型工业类36个,投资241.57亿元;交通类27个,投资125.08亿元;能源类11个,投资255.12亿元;城建类项目37项,投资56.03亿元;生态环境类项目17项,投资66.2亿元;特色农业类项目17项,投资82.77亿元;水利基础设施类29个,投资44.21亿元;文化旅游类73个,投资123.02亿元;社会民生类项目19个,投资18.4亿元;乡镇项目267个,总投资1495亿元。

二、我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基本思路

1、总规编制工作思路。我县总体上与国家、省、市同步进行,结合我县实际,以及按照思路规划化、规划项目化、项目具体化的要求,突出项目支撑引领作用,我县在国家、省、市规划编制“三阶段”的基础上增设了重大项目策划与储备阶段,四阶段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重大项目策划与储备阶段(2014年8月—2014年9月)。主要开展重大项目策划储备工作。一是组织乡镇与相关部门,根据行业分工,围绕新型工业、交通、能源、城建、生态环保、特色农业、水利、文化旅游、社会民生、乡镇发展等九个方面,集思广益,策划一批经济效益好、关联度高、辐射力大、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二是组建策划专班对各乡镇和部门提交的项目进行审核、完善,并提出一批新项目,建成覆盖全县各行业、各领域,基本适应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储备库》。

第二阶段:重大问题研究和基本思路形成阶段(2014年10月—2014年12月)。主要开展通过重大项目倒逼对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基本思路的起草。一是组织县直有关部门、乡镇开展重大问题和规划思路的研究,起草形成《XX县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二是按照《XX县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要求,就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的有关问题进一步听取县直有关部门和乡镇的意见,研究提出编制我县总体规划和重点专项规划的方案。三是年底前向市发改委、县政府报送《XX县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并做好向县委汇报的准备工作。

第三阶段:《规划纲要(草案)》基本框架形成阶段(2015年1月—2015年6月)。主要形成《规划纲要(草案)》的基本框架。一是继续深化重大问题研究,明确目标要求、基本原则、政策取向、战略重点等,形成《规划纲要(草案)》基本框架。二是组织各乡镇、县直各部门研究提出纳入全县十三五规划的重要指标、重大工程和项目、重大的改革和政策举措,初步确定十三五重要指标和《十三五规划项目库》。

第四阶段:《规划纲要(草案)》形成、修改、阶段(2015年7月—2016年2月)。主要完成《规划纲要(草案)》的起草、征求意见、修改完善、汇报、提交审议等工作。根据县委建议,组织起草《规划纲要(草案)》,广泛征求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邀请专家进行咨询论证,根据各方意见修改完善《规划纲要(草案)》。做好与省、市规划的衔接工作。2016年初提交县人大常委会审议。

2、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安排。专项规划分重点专项规划和一般专项规划两类。重点专项规划,目前我县初步拟定24个重要方面。编制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一是2014年年底前按照分工开展前期研究。二是到2015年6月份完成初稿。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就重点专项规划初稿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将重要内容纳入到县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三是到2015年年底征求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等方面意见后,形成送审稿,做好与县十三五规划《纲要》的衔接,按程序报县政府审定。一般专项规划由县直有关部门根据市相关部门的要求及工作需要提出,并由各部门自行组织编制和,报发改局备案。

三、2014年下半年工作重点

1、成立全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全县十三五规划编制专题会议,印发《XX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XX县十三五规划前期调研课题内容及安排》。

2、组建项目策划与规划编制两个工作专班。项目策划专班拟从全县相关单位抽调20名专业人员组建,负责对全县各单位上报的项目进行审查,并集中策划一批新项目;规划编制工作专班从县直有关部门抽调精干力量5名,承担县十三五规划思路及纲要起草工作。

3、开展22个前期课题研究工作。前期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十三五规划的质量,为做好全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必须先期启动十三五规划的前期研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我县提出了22个研究课题。2014年11月10日前各课题承担单位完成并提交调研报告。

4、起草规划《基本思路》。在规划前期重大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组织起草规划《基本思路》。确保及时向省、市发改委上报我县需要纳入省、市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和重大项目,年底前向省市发改委报送全县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并做好向县委汇报的准备工作。

5、搞好省、市规划衔接。拟定我县请求纳入省市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重点内容的建议,做好迎接省、市发改委关于规划编制工作调研的各项准备工 作,及时汇报我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进展情况,加强省、市规划衔接,争取更多的XX元素进入省、市十三五规划。

6、着力开展五项活动。一是开展重大项目策划活动。储备目标是项目400项以上,总投资2000亿元以上,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50项以上,总投资800亿元以 上。产业项目占入库项目60%以上;二是开展调查研究活动。深入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征求意见。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吸纳好的经验做法,为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奠定基础;三是开展规划培训、研讨活动。举办全县十三五规划专题培训班,邀请国家、省有关规划专家讲座,拓展和启发规划人员的编制思路,提高规划编制水平;四是开展规划咨询、论证和评审活动。拟聘请相关领域资深专家,对县十三五规划进行咨询、论证和评审,借用专家的智慧,提升我县规划的层次和水平;五是开展献计献策活动。坚持“推开门”编规划,“俯下身”听民声,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在《XX网盟》上开辟“献计十三五,建设新XX”栏目,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积极为十三五规划献计献策。

四、我县经济运行情况及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据统计,元至9月,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6.2亿元,同比增长9.0%。

2、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速。据统计,元至9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含房地产)完成105.56亿元,同比增长21.9%。规模全市第5,增速全市第6。其中,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完成14.91亿元,同比增长121.3%;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32亿元,同比减少2.5%。加房地产民间固定资产投资74.25亿元,同比增长7.4%。房地产开发投资8.69亿元,同比减少19.9%;商品房销售面积20.51万平方米,同比减少50.1%。在全部入库的196个项目中,3000万以上项目152个,本年完成投资91.36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86.55%;亿元以上项目64个,本年完成投资59.88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56.73%。其中10亿以上项目4个,本年完成投资5.74亿元。

3、亿元项目及省市重点项目。元至9月,我县3个省级重点项目开工率为100%,其中宏晟纺织项目今年完成投资28200万元,已经完成生产车间1栋、综合楼1栋、辅助用房3栋及部分生产设备,第二栋生产车间及辅助用房主体基本完工;沿江一级公路今年完成投资44240万元,已完成征地3139亩,房屋拆迁291户84884.9平方米,迁坟3963座,杆线迁移669根,完成土石方389万立方米,路基已全部完成,路面硬化完成20公里;湖北小池滨江新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联投小池5.36平方公里起步区)项目今年完成投资153559万元,其中冬青路、新河桥路人行道铺砖和绿化基本完工;还建房一期16万平米完工,二期8万平米完工,正进行小区管网和绿化施工。太子湖一期水面完工,绿化完工;20万平米住宅正在施工。2014年列入市级双百在建项目16个(含3个省重点),总投资307亿元,2014年计划投资48.4亿元;列入市级双百前期推进项目8个,总投资173亿元。截止9月份,计划在建的16个项目全部开工纳入统计,共完成投资57.5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18%,占全县总投资的55%。开工率、完成投资占比、单个项目完成投资额三项指标全市第一。其中县城滨河新区建设项目(包含三中心一广场、新县河、滨河路网等)完成投资52472万元,康宏粮油完成39588万元,小池妙乐新农村项目完成24310万元,中部商贸物流园完成59578万元,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完成34600万元,五祖禅文化旅游区二期完成51794万元,北部山区旅游公路完成13050万元,玖隆国际安防智慧城完成22030万元,中部创新科技产业新区完成12353万元,哈福生物制药完成13935万元。

4、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黄冈市下达我县2014年全县全社会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 3.6%,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3.8%。我县2014上半年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62%,二氧化碳排放下降3.83%。

上一篇:大学生学业规划范文 下一篇: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范文